•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科技發展的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發展的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發展的現狀

        第1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一、科技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據調查,近幾年來,四川省平昌縣緊緊抓住秦巴山片區農村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項目促發展,以專利抓創新,以培訓強素質,切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搶抓機遇,強力推進科技項目工作。2010年以來,平昌縣緊緊抓住四川省科技廳定點扶貧平昌和巴中市被列入全國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的重大機遇,深研政策,提早謀劃,精心編制和申報一批重點科技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全縣共爭取科技立項44項,到位資金1300萬元以上,其中2013年已組織申報國、省科技項目30項,已立項14 項,到位資金735萬元。

        創新示范,強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平昌縣圍繞本縣特色優勢產業,堅持科技與經濟相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先后引進國審新品種“蜀宣花?!狈N牛、“大恒699肉雞配套系”商品代雞苗,推廣“科技+園區(基地)+企業(專合組織)+農戶”等發展模式,抓好駟馬雙城科技特派員創業園、玉鹿村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開展良種繁育及新品種示范,轉化科技成果5項。該縣榮獲2012年巴中市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通過2011—2012年全國科技進步縣考核,列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四川省試點縣。

        整合資源,強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近幾年來,該縣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建立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業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業主+科技特派員技術股+農民土地參股”的“一主雙股”模式,將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納入企業考評,培育出了以歐陽生、孟樹勝等為代表的“創業式”科技特派員典型。2013年,圍繞“巴山新居”建設,在民意、潘橋3個中心村建成“兩站一堂”科技信息平臺;聘請省農科院、四川比爾農業科技咨詢中心專家編制了《平昌縣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3+1”(“綠色蔬菜、優質林果、生態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和“鄉村生態旅游”配套產業)產業發展模式;2013年8月,省科技廳批復平昌縣現代農業園區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為園區注入科技項目資金100萬元。

        專利申請,進一步提質增量。該縣累計申請專利332件,授權專利240件,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9%。僅2013年完成專利申請30件,專利授權15件。先后引進成都行之等3家專利機構與縣內6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指導指導沃德科技公司、楊勢鮮河魚匯等4家企業申請專利、入選全省第三批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和優勢培育企業。

        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來,該縣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成功舉辦了四川省第十八屆“科技之春”科普活動月啟動儀式,全省13家科研院所45名專家蒞臨平昌,現場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技術。加快推進全市“科技雙網行動”,搭建統籌城鄉信息服務平臺,建成雙鹿鄉玉鹿村、駟馬鎮元峰村、江口鎮建設街社區3個網站和元山鎮、得勝鎮、石埡鄉等20個鄉鎮網頁。

        二、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該縣盡管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體系不斷健全,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創新主體數量較少。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全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000家,而四川省巴中市僅有南江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1家。2011年,平昌縣組織申報沃德科技發展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但由于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能力,未獲得審批。據了解,截至目前,該縣從事科技研究、開發的企業8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8.5%,科技型企業數量少,且絕大部分企業沒有發明專利、技術研發中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低下。

        創新人才素質不高。截止2013年10月,該縣共有各類科技人員16458人,其中科技拔尖人才53名,專業技術人員1.21萬人,占全縣100萬總人口數的1.2%;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14.8人;全巴中市設有南江黃羊科研所、通江銀耳科研所、巴州區農科所等5 家縣級科研機構,平昌縣無一家縣級科研機構。緊缺人才引進難,人才分布不合理,集中在教育、衛生和農口系統,機關事業單位較多,企業技術人才不足,農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調查中發現,巴中市其它縣區2013年本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財政預算:通江縣230萬元,南江縣110萬元,巴州區220萬元,恩陽區78萬元,明確由縣(區)科技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使用。而平昌縣一直未理順財政預算和管理使用機制,致使一些科技工作無法正常開展。2010年以來,未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評審,未召開全縣科技獎勵大會。

        三、科技發展的應對措施

        加快平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組織實施好《現代設施農業蔬菜周年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鄉村生態旅游綜合技術示范》等科技項目,完成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申報工作,力爭短時間內授牌。

        完成沃德科技公司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大力實施山地高效、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企業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性新興產品。

        加快統籌城鄉發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科技“雙網行動”,全面完成建設街社區、玉鹿村、元峰村3個網站和20個鄉鎮網頁建設。支持建立產業技術新聯盟、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星火課堂等科技服務平臺。

        要提升知識產權能力。繼續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專利申請培訓,大力實施“企業專利清零”行動,加大省級知識產權優勢、試點示范企業的培育力度,構建“全域平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加大本級財政對科技創新預算投入。要確??h級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資金占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1%,進一步理順科技研發資金管理使用體制;同時,積極推行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貸款,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建立科技成果獎勵機制。出臺科技創新成果評選表彰機制,每年或每兩年召開全縣科技創新暨科技獎勵大會。

        第2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農業科技;檔案;信息化;發展;決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43

        [中圖分類號]G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檔案管理流程愈發復雜,僅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不能滿足信息時代下對檔案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存儲的需求。檔案管理工作必須向著信息化的趨勢邁進。檔案的信息化管理,與信息技術是密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的自動標引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光盤的儲存技術都為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只有實現檔案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檔案管理信息化不僅滿足檔案工作自身的發展要求,也為各行各業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基礎。

        1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1 檔案管理信息化可以確保農業決策方向的正確性

        只有加強對農業科技檔案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在農業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使相關人員準確把握農業發展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經營方案,提高農業發展效益。

        1.2 檔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農業科技部門及時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農業科技發展朝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農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競爭,也要在世界之林立足,如果在經營的過程中沒有收集詳細的檔案材料,不了解自身的發展情況,就很難制定出規避風險的策略,也不能有效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檔案管理信息化能維護農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例如,在雇傭關系中,一旦發生賠償情況,員工和農業決策者可根據檔案資料進行合理索賠。

        2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2.1 檔案管理體系存在漏洞

        農業科技檔案的管理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檔案的分級化管理,農業科技檔案管理體系不完善,很多管理規章沒有在審查的基礎上落實,沒有建立有效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評價機制,檔案的管理和控制具有不徹底性。

        2.2 沒有樹立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意識

        沒有采取有效手段進行檔案管理,沒有根據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檔案進行跟蹤,在管理檔案時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不強烈。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制定相關的信息化制度約束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行為。

        2.3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沒有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

        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更新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知識儲備,沒有根據社會的發展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思想覺悟。

        2.4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面窄,對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知識僅僅略知一二,在進行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時,也沒有聯系其他學科的知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有待于完善,沒有及時更新知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跟不上時展步伐。

        3 促進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3.1 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觀念

        在檔案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提高思想覺悟的基礎上,更新自身觀念,摒棄那些與信息化建設不相符的觀念,樹立依靠科學技術進行檔案管理的新觀念,樹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觀念,將檔案的被動化管理轉變為主動化管理,使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順應時展,提高部門經濟水平。

        3.2 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是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檔案管理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專業知識,覆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因此,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不僅要研究檔案學知識,也要不斷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要提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完善并不斷更新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根據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年齡、性格等特征進行分級管理,定期培訓,提高其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以實現檔案管理信息化。

        4 結 語

        檔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但農業科技檔案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檔案的管理體系存在漏洞、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及時傳達有效信息、沒有突破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以及沒有樹立風險意識等。要提高硬件設施的建設速度,更新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觀念,加快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進程。

        主要參考文獻

        [1]郭金瑞,欒天浩,翟季,等.吉林省農業科技檔案現狀及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措施[J].農業科技管理,2015(1):33-35.

        [2]崔淑敏.加強農業科技檔案信息化建設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22):138-140.

        第3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 科技館;主頁;數字科技館

        中圖分類號 TP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5-0174-03

        在互聯網時代,觀眾可以從網上快速獲取直接和準確的信息??萍拣^的主頁為公眾提供了提前了解科技館的渠道和平臺,因此,各國科技館主頁的主要功能一致,旨在吸引公眾關注科技館并為他們提供及時準確的場館資訊。例如,科技館的歷史背景與發展現狀、科技館的地址和到達方式、科技館的開放時間、活動信息、票務信息、生活服務等。科技館作為“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平臺,是面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科普展覽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對提高國民的科學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1。各國科技館的功能是通過科學展品和科學活動提高公眾對科學的認知,使其了解科學、參與科學并熱愛科學。因此,科技館主頁的基礎功能是充分展示科技館展品的特點和功能,宣傳科技館的新聞和熱點活動。科技館是一個國家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形象的體現和重要窗口,也是經濟、科技、社會和綜合國力的標志2。雖然各地科技館普及科學的整體目標和功能一致,但是各個科技館展品和活動的內容、方式和安排卻存在較大的差異,主頁的設計可以充分展示實體館的個性特點??萍拣^主頁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通過探索引導、活動預熱、群體分類、信息收集、信息互動、信息拓展、參觀前、中、后相關信息匯聚成專題資源包等服務方式來為公眾提供在線體驗3,尤其注重結合公眾在實體館的體驗內容從而進行信息的延伸和拓展,與實體館進行良性互動。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示實體館的特色,從而增加公眾體驗科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這體現了科技館主頁不可或缺的功能。

        1 主頁的主要功能是對科技館的介紹

        1.1 關于科技館基本情況的介紹。

        主頁對科技館主要情況的介紹包括:科技館地址、行車路線、聯系方式、運營時間、館展信息、購票方式和價格等一系列基本信息??萍拣^主頁面向全世界觀眾展示科技館的基本情況和特色特點,是實體館的宣傳和服務窗口。因此,科技館的主頁不僅需要充分體現出本國科技館的特點,同時要面向全球吸引觀眾參訪。

        1)網頁對科技館發展歷史的介紹。雖然中國科技館新館開館僅五年,但是中國科技館從創建初期至今已有56年歷史。中國科技館的主頁以歷史的維度向觀眾展示中國科技館自籌備階段開始,一期、二期工程和新館的演變和發展。從主頁的介紹信息中觀眾可以了解到中國科學技術館的新館建成是中國科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中國科普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對增強我國科普能力建設,提高公民科學素質,貫徹落實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宣傳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坐落于北京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也會對國內科技館的建設起到示范和輻射的作用。

        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加拿大科技館起源于1951年,主頁除了對科技館的基本情況予以介紹,還刊登了加拿大科技館的專家撰寫的《加拿大科技館歷史和發展》一書,該書分為三個章節:起源、建立一個國家級的科技館以及1967―1981年期間科技館的發展,均以電子書的形式呈現,觀眾可以免費下載閱讀。與中國科技館的主頁建設相似,加拿大科技館主頁對其歷史的介紹分為歷史沿革、國際影響力、科技館新館的發展情況、科技館發展里程碑等多個方面,為觀眾詳細地展示了加拿大科技館落成至今的歷史和發展變化。

        2)網頁提供多語言版本界面。多語言網頁,顧名思義就是能夠以多種語言(而不是單種語言)為觀眾提供信息服務,讓使用不同語言的觀眾都能夠從主頁中獲得易于理解、內容相同的信息。中國科技館的主頁多語種區域配有10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選項,分別是英語、日語、法語、德語、俄語、韓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阿拉伯語。多語言網頁的建設,不僅可以為各國觀眾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中國科技館是面向世界的科技館,致力于吸引世界

        觀眾。

        法國發現宮總占地面積為1.8萬平方米,其中常設展覽1.4萬平方米、臨時展覽0.14萬平方米。發現宮創建于1937年,旨在向觀眾介紹科學歷史上的重大發現和創造,以引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深入探索。作為世界科技館發展的領頭羊,發現宮的主頁界面只有法語一種語言。語言的障礙讓世界其他國家的觀眾無法通過網絡了解其主要內容,也阻礙了他國游客對發現宮的關注及熱愛。在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科技館網絡平臺是實體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語言問題而導致觀眾在前期無法深入了解發現宮,從而降低了其世界影響力。

        1.2 關于科技館服務項目的介紹

        1)為殘障人士提供周到的服務介紹。加州科學中心的網站為殘障觀眾開辟了特殊的服務板塊。針對盲人、聾啞人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介紹,其中包括:

        為殘障人士參觀提供預約陪同服務;

        為殘障人士的工作犬入館提供服務;

        IMAX影院為殘障人士觀影提供特殊語言服務;

        為殘障人士提供停車、輪椅租用、殘疾人洗手間服務。

        2)針對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務。加拿大共有1000多座各類博物館,據統計每年參觀博物館的人數多達2000多萬人次,其中一半是青少年。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網絡科普的板塊設計模式更加趨于人性化并逐漸分散發展。加拿大科學世界文化館的主頁中“參觀指南”板塊不僅為參觀人群提供指南,同時針對家長和教育者還開辟了單獨的服務板塊。例如,針對家長開設“生日聚會”??茖W文化館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計科學主題的生日聚會。針對教育者開設的分年齡層兒童科學培訓計劃。從幼兒園孩童和1-10年級學生進行分類開設不同的培訓計劃,并專門組織教師開展科學活動。除此之外,其網頁的科學教育板塊還將接受科學教育的人群分為青少年、家長和兒童、教育者。

        3)按照日歷順序為觀眾提供參館信息。倫敦科學博物館主頁按照日歷的順序清晰直觀地向觀眾提供每天、每周,甚至是每月館中活動的信息,并配以詳細的圖片和介紹文字。以2014年9月19日的活動為例,點擊日歷9月19日,網頁顯示出當天展出的16個科學展品或項目。每一項均配有詳細介紹、圖片和說明,標明其在場館內的展出的地點、時間、適合參加活動觀眾的年齡段、是否免費的相關信息。針對某些需要收費預約的項目,點擊項目介紹的“預約”圖標可以進入個人定制參觀的界面。該界面可以自動統籌觀眾所選的預約項目,并計算出優化的參觀線路和時間。在網上付費的區域,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多個項目放入“購物車”統一付費。觀眾通過主頁就可以對博物館每天的活動、開放時間和服務了如指掌并根據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參館路線。

        2 主頁的基礎功能是展示科技館的特點

        2.1 對科技館展品的展示

        日本科學未來館的主頁為常設館和特別展覽分別設立了專門的欄目。其中常設展專欄以樓層劃分將每層的常設展品在網頁上予以呈現,配有圖片和說明。點擊各樓層,網頁會跳轉至各個樓層展區的主界面。各樓層的主界面中均配有一張樓層整體的分布圖,并根據樓層分布圖所顯示的展品逐一進行介紹和說明。日本科學未來館主頁特別展覽專欄不僅介紹了目前正在展出的活動信息,還將往年的特別展覽的情況介紹也放在網站上方便觀眾了解。

        2.2 對科技館教育功能的展示

        美國探索科學館是全球非正規教育的領軍者,其宗旨是激發人們對科學的熱情和創造力。探索館通過開展非正規科學教育改變人們對科學的認知方式,創造創新性學習環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領導和專業教師。探索宮主頁的四大板塊分別是參觀、探索、合作與教育。顯而易見,探索科技館主頁對其教育功能的展示是其顯著特點之一。主頁的教育板塊分為五個

        部分:

        針對科學教育者的項目;

        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的項目;

        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習者的項目;

        針對社區居民的項目;

        終身學習的項目;

        設計和開發進行科學教育、研究工具的項目。

        2.3 主頁的定制功能科技館

        加拿大農業與食品科技館主頁的教育板塊包括大量與農業和食品相關的教育活動和工作站信息??萍拣^作為農業工作基地為不同年齡的兒童創造農業教育的氛圍,主頁頁面提供了根據觀眾的實際需求而設計的選擇搜索引擎,其中包括:

        進行科學教育的地點選擇;

        受教育兒童年齡段選擇;

        教育課程的選擇。

        通過定制功能,觀眾可以在線上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他們的科學教育“產品”。大部分科技館的展品和活動所面向的群體較廣,沒有根據觀眾需求進行分類和設計。加拿大農業與食品科技館主頁所提供的科學教育定制功能,不僅針對受教育的年齡層和課程進行分類選擇,還將開展科學教育地點的選擇拓展到科技館之外的地方,包括:家庭、學校和網絡在線。其主頁的定制功能將科技館的教育活動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從館內拓展至館外,使科技館的教育功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此定制功能的運用在國際科技館主頁的構建中是較為新穎的。

        3 中國數字科技館主頁面的首要功能是全面展示其所含欄目

        數字科技館充分運用網絡平臺,發揮數字媒體的特點,將科技館的科學教育功能通過網絡予以展示。數字科技館的誕生和發展,不僅是科普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實體館教育功能的補充和拓展平臺。中國數字科技館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播的國家級公益性科普服務平臺,以激發公眾科學興趣、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為己任,面向全體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搭建一個網絡科普園地。在中國數字科技館這個平臺上,公眾能夠增長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激發創意靈感,了解科技動態,分享豐富的科普資源。由于中國數字科技館所包含的欄目和內容十分豐富,其主頁面的首要功能是全面展示其所包含的各個欄目。如表所示,中國數字科技館的主頁展示了其包含的30個欄目,并在運用視頻、圖片、文字的方式對重點欄目予以介紹,吸引觀眾點擊子頁面,參與數字科技館的教育活動。

        4 結論

        科技館主頁作為科技館的官方網站,代表了科技館的網絡形象。與此同時,主頁作為科技館與網民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除了充分發揮其快捷、直觀、互動的網絡效應作用,同時兼顧吸引網民的眼球的功能。因此,科技館網站的功能包括:科技館品牌形象的展示,服務公眾的手段,科學教育產品的推廣渠道等。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政府機構、公司企業以及高??蒲袡C構的主頁都需要隨之更新建設。科技館是一個國際或地區科技實力的展示平臺,更應該重視其網絡主頁的構建和功能。

        參考文獻

        [1]許黎輝.談科技館的功能及建設理念[J].民營科技,2010(2).

        [2]胥彥玲,何丹,吳晨生.國外科技館建設對我國的啟示[J].科普研究,2010(1).

        第4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手機報 科技傳播 現狀 對策

        手機報科技傳播發展的背景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8月底,我國手機用戶總數累計已達8.23億戶。手機作為一種媒體終端給人們日常獲取信息提供了具有移動性的更加便捷的渠道。手機報是依托手機媒介,由內容提供商、技術服務商、終端商和運營商等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臺,用戶可通過手機瀏覽新聞及其他信息。手機報是現階段手機媒體中發展時間最長、用戶最廣的形式。隨著手機用戶數量的與日俱增,在信息數字化浪潮與媒體融合的趨勢下,手機報作為一種新媒體在我國已進入了迅猛發展的階段。

        我國公眾對科技有關的信息感興趣的比例比較高。中國科協中國科普研究所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開展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公民最感興趣的科技信息是醫學與健康,感興趣公民的比例高達82.66%,其他依次為:經濟學與社會發展(40.90%)、環境科學與污染治理(37.13%)、計算機與網絡(29.92%)、軍事與國防(29.79%),公民對人文學科(歷史、文學、宗教等)感興趣的比例為16.81%。①

        調查顯示,我國公眾對通過手機媒體獲取科學知識及信息需求的意愿巨大。2010年2月,筆者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在中國科技館組織的關于手機科普的調查,對在中國科技館參觀者進行的隨機問卷調查數據顯示,304份有效問卷中,有83.9%的調查對象愿意通過手機獲取科學知識;未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中,有80.8%的調查對象愿意通過手機獲取科學知識。

        在為手機用戶提供時政、社會、體育等新聞資訊的同時,進行科技傳播也成為手機報重要的功能之一。

        與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相比,手機報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空間成本要低廉得多,這使得科學內容更容易到達信息匱乏的人群;手機報科技傳播內容不但能夠滿足公眾工作、生活等多方面需求,而且借助手機報業已形成的產業鏈條,能夠帶動巨大的經濟效益,建立起科技傳播的陣地;同時從傳播的源頭上可以很容易地凈化不健康內容,在抑制手機低俗內容,破除迷信,促進科學傳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手機報科技傳播的發展現狀

        手機報從正式誕生起,就開始了對科技知識和科技信息的傳播。載體類型上,從綜合類手機報起步,到科技類專業手機報上線;內容方面,從健康養生知識、信息傳播開始,逐步擴展到地理、氣象、能源、心理、農業等。

        “2004年是中國手機報發展的元年,北京好易時空公司和《中國婦女報》推出全國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雹凇吨袊鴭D女報?彩信版》從建立起就有屬于科技傳播內容的醫藥健康信息。醫學健康類知識是手機報開展科技傳播最早的內容之一。

        手機報開展科技傳播初期,主要以地方手機報業務的興起為代表,并帶動了全國性手機報的發展。以固定欄目形式出現的科技傳播內容不斷增多,欄目內容主要集中在醫學健康方面。2005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廣東移動合作推出《信息時報手機報》,其《食尚養生》欄目向用戶推送醫學健康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過2006年改版,《科技新知》成為《魯中手機報》的固定欄目,也是迄今較早的以科技主題命名欄目的一家手機報。2006年底,全國性綜合手機報開始了科技傳播的實踐,如《新聞早晚報》中的《學堂》欄目和《新華手機報》中的《生活百科》欄目。

        2006年后,手機報科技傳播實踐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手機報科技傳播的內容開始不僅僅局限于醫學健康類,除了醫學健康,包含自然地理、心理、氣象、生物、科技考古等內容的手機報不斷增多。綜合手機報中,以《健康》、《心理》、《養生》為代表的固定欄目不斷出現,同時以農業、健康、地理等主題命名的科技類專業手機報也與日俱增。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和《山西科技手機報》。

        筆者于2010年11月6日對中國移動夢網首頁展示的63份全國手機報和68份地方手機報內容監測分析顯示,包含科技傳播內容的手機報數量總共為32份,比例占中國移動手機報總數量的24.4%。17份全國手機報分別是:《新華手機報》、《新聞早晚報》、《央視手機報》、《中國青年手機報》、《中新手機報》、《家庭醫學》、《健康報》、《中國國家地理》、《新前程》、《時尚指南》、《旅游衛視》、《芭莎時尚》、《周末畫報》、《育兒天地》、《致富經》、《全球通???、《全球通鳳凰周刊》。15份地方手機報分別是:《常州手機報》、《春城手機報娛樂版》、《貴州手機報》、《江西手機報》、《魯中手機報》、《三湘都市報》、《生活報財經》、《生活與健康》、《四川手機報》、《天天健康》、《文萃報》、《無錫手機報》、《瀟湘晨報》、《新疆手機報》、《信息時報》。

        手機報科技傳播的問題分析

        科技類內容占整個手機報內容的比重偏少。2010年11月6日,筆者對中國移動17份包含科技傳播內容的全國手機報和15份包含科技傳播內容的地方手機報進行了檢測統計,結果顯示,全國手機報中,科技欄目在總欄目中所占比例為20%,科技傳播內容條數占總信息條數的比例約為4%;地方手機報中,科技欄目在總欄目中所占的比例為9%,科技傳播內容條數占總信息條數的比例約為4.1%。

        綜合中國移動全國和地方手機報來看,科技傳播的內容無論從欄目數量還是內容條數都在整個手機報欄目和內容條數中占據很小的分量,但是科技傳播的內容已經被固定在手機報中的科技欄目中進行推送,今后,固化欄目和增加科技傳播內容將是手機報科技傳播發展的必然要求。

        以醫學健康內容為主,同質化現象突出。根據筆者2010年11月對中國移動手機報進行的檢測統計,在131份中國移動手機報內容中,醫學健康類占了整個科技傳播內容的85%左右,除了醫學健康內容和心理內容外,科技傳播的內容并沒有形成固定欄目化,地理、農業、氣象主要集中在科技類專業手機報。在手機報業務的介紹語中,絕大多數都以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為宗旨。當前占據手機報科技傳播內容絕對分量的醫學健康類信息,主要關注的是飲食健康、疾病預防等日常生活方面。對醫學新進展和藥物研制方面的新聞報道比較缺乏。某些專業類的科學知識與信息因為偏重于特定需求偏好的用戶,如自然地理、天文航天、軍事科技和科技考古等信息,處在嘗試和探索的起步階段而所占份額較小。

        在醫學健康大類中,內容又絕大多數集中在飲食健康、養生保健與醫藥衛生三個方面,內容方面也大同小異,特別是飲食習慣和預防感冒此類疾病的方法上,各手機報推送的內容有很多相類似之處。

        多數報道信息來源不清,科學性難以保證。標明信息來源及采編負責人,是文責自負、規范傳播的基本前提,對科學知識的傳播更應如此。2010年11月6日,中國移動《新華手機報》《生活百科》欄目中“鍋碗瓢盆都豎著放”這一科學知識的闡釋結尾標注了“(生命時報)編輯:王文清”字樣,說明了信息的來源和審核負責人。當前,中國移動手機報多數是與內容提供者的二次合作,相當于轉載,科學知識的準確性需要內容提供者予以嚴格把關。而從內容調查分析情況看,超過90%的手機報的科技信息傳播并沒有做到如此,例如2010年11月5日中國移動手機報《生活與健康》、《知醫》欄目關于弱視與視物變形的科學知識,只是闡釋了弱視的病因和病癥,沒有專家觀點,也沒有來源出處。

        數量分布相對分散和集中,地域發展不均衡。筆者通過對26省68份中國移動地方手機報進行統計分析,東部地區手機報數量最多為32份,比例將近一半。省份上分布也相對集中,廣東和浙江最多,分別是9份和6份。但是包含科技傳播內容的手機報無論在東中西還是省份的分布上都是分散的,總共16份,分布于26個省,每個省平均不到1份,還有其他多省份缺乏實踐,例如手機報大省浙江,包含科技傳播內容數量的手機報為0。

        移動運營商主導,缺乏產業發展活力。運營商以渠道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始于2006年。2006年10月1日,中國移動開始把手機報作為自營業務,將其旗下與各媒體合作的手機報正式統一命名為“中國手機報”,利用自有的渠道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手機報業務。③移動運營商掌握著手機報的渠道、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相對精準的用戶資料、強有力的營銷體系以及最終的計費環節,是手機報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主導者。相比之下,內容提供商目前在整個產業鏈中還沒有占據自己應有的地位。手機報科技傳播的實踐應當是內容為王取勝,但是在當前渠道為王進行營銷的模式下,包含科技傳播內容的手機報內容提供商,勢必缺失獲利的話語權和參與的積極性。

        手機報科技傳播發展的對策建議

        均衡化發展。一是全國性手機報與地方性手機報業務的均衡發展。全國性手機報業務具有發展的龐大用戶群,而地方性手機報業務更加能適應用戶的需求,實現專業化窄化傳播。二是地方性手機報業務地域均衡發展。日前整個手機報業務東部發展迅速,中西部發展稍落后;而相應在科學傳播方面,東部發達地區也應該重視受眾對科學知識的需求,以城市或農業區為中心推出科技類專業手機報或者手機報科技類欄目和內容,而西部地區則更應該關注民生和發展,科技興農,科學生活,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

        多樣化發展。當前科技傳播的內容還停留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醫學健康的知識在更新,但是內容很少有創新。除了醫學健康內容外,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氣象、自然地理、科學人物、環境、能源、心理等內容同樣需要受到關注。手機報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應該深入分析每個地區受眾的不同需求,走市場化發展的路子。當前隨著手機用戶數量的增多,用戶對各類信息的需求不同,需要考慮到用戶生活的各個方面,凸顯推送信息的實用價值。

        產業化發展。手機報發展已經形成了CP(內容提供商)+SP(服務提供商)+移動運營商+終端商+用戶的產業鏈模式,手機報科技傳播的發展也可以借鑒手機報產業發展的思路,真正發揮科技傳播過程中各環節各角色的作用。

        產業化發展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借助《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政策,在資金投入、財政支持、人才培養和體制改革多個方面給予政策保障。手機報科技傳播的實踐可以在文化創意和文化傳播的政策支持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多元素融合?!犊破辗ā芬蟆坝靡诪楣娊邮艿男问健逼占翱茖W精神,而不是單調地把科學知識灌輸給手機報用戶。手機報科技傳播應該有多樣化的形式和方法,多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文字,或者游戲等形式,或者互動競猜等激勵方法。如《育兒天地》手機報益智小游戲欄目,通過游戲的方式傳達了智力培養的科學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像科學松鼠會此類科普寫作團體,就是成功實踐科學傳播趣味化的典范。

        注 釋:

        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方網站:中國科普研究所《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

        ②宋瑾:《傳統媒體手機版,走出網絡神話后的新希望》,《新聞界》,2005(5)。

        ③李宗誠:《手機報在我國興起的原因與發展歷程》,《新聞愛好者》,2010(2)。

        第5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林業 科技發展 問題 對策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對森林的過度砍伐,導致了植被破壞、物種滅絕、氣候變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塵暴及水旱災害日益頻繁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對人類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林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隨著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林業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作用也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林業科技如何適應新世紀生態建設和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已成為關系林業科研部門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林業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科技體系陳舊

        第一,林業科技機構設置和能力建設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不匹配,沒有針對要解決的長期重大科技問題部署科技力量;沒有健全有效的技術推廣體系;沒有形成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系統能力。第二,沒有形成全方位開放的與發達省份合作互補的聯系網絡,沒有合理利用我省自然資源優勢吸引發達地區的合作和聯合,尚處于較封閉的狀態。第三,機制改革步伐緩慢,我省林業科技開發的非市場導向仍占主流,研究經費主要來自于政府,與林業重點工程和高新產業建設結合不緊密。第四,林業科技經費嚴重不足,高級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基礎設施落后。

        2 科技能力不足

        第一,缺乏對生態修復與建設及林業發展根本科技問題的基礎性研究能力,不能為全省林業發展的最重大、最基本的問題提供科技支撐;第二,科技基礎設施落后,信息網絡、科技資料中心等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第三,技術吸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薄弱。

        二、林業科技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 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切實把科教興林放在首位

        各級林業部門要增強科技意識,倡導崇尚科學、按科學辦事的風尚。各市( 地)林業局、省直林局和林業科技重點縣要從科研院所選聘一批既有學術水平、又有實踐和工作能力的 中青年專家作為科技副局長,負責本局、本地區和本縣的林業科技工作,對他們的工作和建議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省林業廳要成立林業科技委員會,負責全省林業科技項目的論證、審定以及科技成果的評審和重大林業決策的咨詢。各市( 地)林業局、省直林局也要形成由專家科學決策的機制。要制定加快林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激勵各級林業部門和科技人員獻身林業科技。允許科技人員開展有償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允許科技人員從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成果推廣的收益中提成。省林業廳、市( 地)、林局要建立林業科技獎勵基金,每年對在科學研究、技術發明、推廣應用、重點工程技術承包和教學培訓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給予表彰獎勵,授予榮譽稱號,對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

        2 拓寬資金渠道,確保科技投入

        實施科技興林戰略,必須要有穩定和充足的獎金作保證。要繼續落實國家有關科技經費方面的政策規定,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林業科技投資新體制。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投資中不低于3%的比例,以及地方政府安排工程項目配套經費的3%,都要專項用于工程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和工程配套的科技成果推廣,以及監測系統建設等科技支撐上。市級育林基金中也要按規定比例提取專項科技經費。林業企業要從銷售收入中提取1%的技術開發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科技、計劃、財政部門的科研課題和科技專項費用。鼓勵和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增加對林業科技的投入,并積極探索利用外資開發林業科技的新途徑、新方式。在多方爭取資金的同時,要加強資金和項目的宏觀調控和管理。要集中有限資金向重點研究領域、重點研究課題和科研實力強的科研機構傾斜,確保關系林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多出科研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加強資金的管理,確保林業科技資金專款專用,切實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3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林業科技隊伍

        (1)實施科技興林人才戰略。制訂林業科技人才發展規劃,緊扣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3個重要環節,推動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機制。

        (2)建立和完善林業科技培訓制度和培訓網絡,大規模開展科技培訓。要緊緊圍繞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強林業新技術推廣培訓和繼續教育,加快知識更新,全面提升務林人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3)完善林業科技人才使用和引進政策,健全科學合理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各類人才的評價和使用機制,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和人盡其才的良好氛圍。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予以重獎。

        (4)鼓勵林業科技人員創辦科技企業和開展技術服務工作。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寬松環境和必要的條件,鼓勵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開發和技術承包等技術服務工作,在幫助林業生產單位和林農富裕起來的同時,自己也一起富起來,并且先富裕起來。

        4 收入分配是實施人才戰略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時代在前進,事業在發展,林業科研工作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來越大。由此,各省要繼續抓緊作好培養、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盡其才的收人分配機制,努力開創人才輩出的局面。然而,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待遇留人”是最實際的環境條件,收人分配對于人才的導向作用也是很大的。應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盡其才的收人分配機制,為省林業科研服務,為實施云南省“人才戰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第6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 韓??;發展現狀;借鑒價值

        目前,對韓劇的評價有兩種,一種是當前韓國電影市場不景氣,觀眾占有率跌到8年來的最低;另一種意見截然相反,韓劇如日中天,高不可攀。其實冷靜地思考一下,這兩種不同意見都是特定范圍內人群情感的真實表達。第一種意見代表一部分韓國人的看法:第二種意見則來自韓國之外的國家,如中國、日本等地的觀眾和業者。

        一、對韓劇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都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韓劇在韓國之外的亞太地區高收視率是不爭的事實。韓劇在中國文化輻射圈內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中國,韓劇攻城略地,大有反客為主、霸占中國電視劇市場之勢。一些業內人士視之為洪水巨獸,極力呼吁抵制;在日本,女性是文化消費的主體,爭奪日本文化市場,只需爭奪日本女性的眼球,這一點韓劇做到了;在越南、新加坡等地,韓劇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年輕的已婚女士感受它的浪漫,中年婦女希望通過它追思過去,幻想年輕時的情感,于是大量的時間被韓劇占有,大把的眼淚為虛構的人物橫流。

        其次,韓國人評價韓劇在衰落也并不令人奇怪。對其他地區的人來說,接觸到韓劇那是新鮮、新奇和感動,對韓劇發源地來說,太多的刺激后,已經沒有新奇,感官的麻木也是必然。韓國人要求更新奇的作品,當韓劇不能夠出新、出奇時,韓國觀眾在減少,演員壓力增大。

        威尼斯電影節上無一部韓片入圍。在韓國,電影配額縮減,很多投資商持觀望態度,或者減少投資;收視率下降,韓劇明星由于壓力過大,自殺頻頻。2008年釜山電影節開幕當天,崔真實自殺,緊接著又有兩位知名藝人不堪重負也自殺身亡。釜山國際電影節主席金東虎承認,“從2006年的下半年開始,韓國電影開始遭遇市場的冰河期,――韓國電影遇到了危機。”

        可以預言。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各個地區的韓劇熱都會降溫,任何事物最終的衰落都是必然的,只是誰能把繁榮延續得更久一些罷了。港臺劇、日劇、美國大片如此,韓劇也一定如此。這兩種意見看到了韓劇不同的發展階段。

        二、韓劇在創作藝術上并非高不可攀

        任何將韓劇吹捧得不可一世、高不可攀的行為都是膚淺的,它只是一種認真創作的、細膩的影視作品,一種能夠給人帶來美好生活和愛情幻想的影視“烏托邦”,一種精心包裝,批量生產的特殊商品。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憂心自嘆。

        中國是古老文明的發源地,我們的歷史和文化影響深遠,儒家思想在亞洲有著廣泛的影響,韓國接受了我們的儒家價值觀,干著本來應當由我們來做的宣傳工作,這是中國影視工作者的悲哀和損失。

        韓劇的創作模式并沒有什么新意。他的故事結構沒有擺脫老套的模式,言情韓劇總是套用一個模式:貧窮不幸的美女遇到一個富有英俊的白馬王子,經過奇遇或巧合,引出一段大膽的追逐,然后是一個圓滿的愛情結局,或者疾病橫禍帶來的分離,這種模式哪個國家的文藝工作者都知道,都在用,只是沒有他們衍生的變化多,用心多。

        韓劇最大的特質就是他關注普通小人物的命運、生存狀態和情感經歷,善于表現人物情感,生活的細節,細膩地展開矛盾,不知不覺中將觀眾帶到它的情感糾葛之中。而這一切又始終維系著儒家倫理道德。這一亞洲人的普遍接受的思想主軸,如《愛的階梯》《藍色生死戀》。這和我們的《四世同堂》《渴望》很相似。只是1O多年前,我們拼命地去探求西方人喜歡什么,我們浮躁地丟掉了自我。

        韓劇總是圍繞這個主軸,選用極盡俊美的演員(哪怕是人造),娓娓道來一個真實細膩、理想化的感情或愛情故事,當然還有高技術的使用。它們并不注重故事發生在哪里。有的故事本來在韓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也能拍得紅紅火火,如電視劇《宮》。韓國人做得很認真,很踏實,而且做得很好。他們發現了金礦,而且他們也很清楚,沒有高品質,就沒有收視率,也就沒有金錢回報。

        韓國人有的,我們都具備,文化底蘊還要厚實些,資源還要廣泛些,思路和見識都要比他們開闊。只是缺少一份耐心,多了一些浮躁。在今天,我們什么都想學,什么又都沒有踏踏實實地去學透,本來自己的東西還丟了不少。你或許找不出中國還有哪種創作方式沒有嘗試過,但你還真找不出當今中國電影或電視劇弘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就像什么都有的一鍋大雜燴,五味雜陳,傳統倫理道德完全喪失主導地位,還時不時按著西方人的喜好添油加料。

        三、韓劇創作的成功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韓劇創作的成功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很值得我們借鑒。

        1,弘揚倫理道德精神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亞洲各國根深蒂固,中國人骨子里更是念念不忘。修身。就是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儒家認為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身修而后家齊,而后國治,而后天下平??梢姡奚硎歉荆兄S富的表現素材。韓劇,正是以個人生活為基準點,通過真實的生活細節、細膩的感情描畫講述一個個委婉、動人、催人淚下的個人奮斗的情感故事。他貼近生活,貼近觀眾,請注意,這里的個人奮斗或情感是有倫理道德指向的,那就是儒家的孝順長輩、對家庭親情珍惜、朋友之間信義為本、做人要誠實等基本思想。

        反觀中國大多數電視劇,總是刻意回避現實生活,要么是帝王將相治天下、大臣們的權場斗爭,如《秦始皇》;要么是妖魔鬼怪、離奇的古裝武打;要么是商場投機,諜匪謀略,警匪追殺,粗淺的戰爭展示。僅有的幾部國產個人情感劇,如《奮斗》讓人也不能如意,弘揚什么搞不清楚,像是玩愛情配配游戲。情感展現不足,倒是展現了幾張漂亮的臉蛋和幾套華麗的衣服。

        畢竟,帝王將相是少的,權力爭斗也是少數當權者的事,妖魔鬼怪、編造的古裝武打是虛幻的,戰爭和諜匪也是歷史中短暫的一頁。踏踏實實的小人物的生活及情感世界才是每天都發生的。

        我們是該冷靜一下。想想方向問題,想一想自己的責任。想一想該丟掉什么?學習什么?

        2,具有冷靜獨立的思考意識

        第7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科教片 現狀 策略

        在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方針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以唯物主義世界觀,有效應用電影、電視手段,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推廣科學技術,弘揚科學精神,受到影視創作者的重視和廣大影視觀眾的青睞。目前來看,科教片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廣闊,涉及自然與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在各個領域所產生的影響也非常大。

        1)宣傳自然與科學知識??平唐粋€重要的作用在于宣傳科學成果的最新發展,拓寬廣大收看者的知識視野,如中央電視臺科教節目《人與自然》,多數人都印象深刻。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嚴謹和嚴肅,真實反映事件發生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教育警示價值。如2005 年是全國煤礦事故頻發之年,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尤為嚴重,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河南電影電視制作集團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礦安全生產方面的電影科教片《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務社會??平唐谏鐣母鱾€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農村缺少培訓和學習的環境中,科教片的運用顯得意義尤為重大。在電影剛剛發展的初期階段,國內最早拍攝的電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農業和科技培訓中。如當時金陵大學拍攝的很多農業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農民學習熱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通過觀看和調查,發現以下一些問題。

        1)科學性太強。傳統的科教節目長期以來都是向觀眾“灌輸科學知識”,觀眾在面對科學的時候,感覺都是高深莫測,無法理解,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

        2)拍攝者自身缺乏科學知識??平唐从晨茖W的最新發展,但科教片的拍攝者往往缺乏這種科學素養,造成拍節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學,而了解科學的人卻不會拍節目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強。由于知識的抽象性和深奧性,枯燥難懂一直困擾著科教類節目的發展。一些科學專用詞語、一些新的科學技術成果,讓觀眾理解和接受起來覺得晦澀難懂。

        4)新技術應用不夠。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知識的發展,科教片也開始運用電腦動畫來表現不易拍攝的鏡頭。但是總體來看,這些技術的運用還是不夠。

        科教片能給觀眾展示平時接觸不到或者很難接觸到的知識,這本身就能滿足很多觀眾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觀眾對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場的。那么科教片的發展有什么策略,我們針對上述問題一一展開討論。

        1)貼近現實、貼近生活,深入淺出。科學并不是距離我們十萬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平唐谥谱鬟^程中應該貼近現實,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引起共鳴。如北京有線電視臺從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 引進的《自然探索》和《科學探索》,這2檔節目自引進以來,收視率就一直在有線臺名列前茅。因為這2檔節目是以一種平等的、互視的目光去打量觀眾,只有這樣,才會引起撞擊,才會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2)編劇和拍攝的溝通很重要??平唐钪匾牟皇侵v述的內容,而是講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攝過程中,人員選擇很重要。編劇和拍攝者必須要溝通好,編劇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得首先把要拍攝的東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導思想,通過看似散碎的鏡頭講述科學知識。如刷新科教片收視紀錄的《宇宙與人》在短短6 0 分鐘里用一種平等的視角向觀眾講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聽起來高深莫測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類節目通俗化和吸引廣大觀眾最有效的手段。知識融入到個別事例中后,才會有懸念,有情節,讓觀眾更感興趣。將知識于人密切聯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參與者,科學知識于人有益才會引起人們的關心。如中央電視臺的《財富故事會》《致富經》《今日說法》等欄目,總是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件來傳播經濟、法律知識,通過對事件的深入分析為人們釋疑解惑。把事件當作知識的載體,這是講故事的需要,同時也是電視形象化表現的需要。

        第8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甘洛;資源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可持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6-0004-03

        1 自然概況

        甘洛縣位于四川盆地西緣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特征,地勢呈現南高北低,東南高,中間低的特點,海拔570~4288m。坡度大于25°的山地占63% ,平壩、臺地只占4.56%。受基巖、地形及氣候的綜合作用,形成多種土壤類型,主要的土壤種類有:紫色土、石灰土、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

        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干濕分明的氣候特點。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4%,5月上旬至10中旬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6%。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又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征,分布著從中亞熱帶至寒溫帶的氣候類型。

        甘洛屬長江流域,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全縣大于100km2的河流有7條,全縣年平均徑流量16.93億m3,年平均輸沙量239萬t,年水土流失量116.3萬m3。

        2 森林資源現狀分析

        甘洛縣是四川省重要的林業縣之一,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據2008年森林分類區劃調查,全縣現有林業用地15.7萬hm2,占幅員面積的72.83%;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7.8萬hm2,占49.55%,疏林地803.1hm2,灌木林地4.8萬hm2,占30.75%,未成林造林地0.5萬hm2,占2.9%, 苗圃地5.0萬hm2,林地0.7萬hm2,占4.26%;宜林地1.9萬hm2,占12.03%。有林地覆蓋率36.1%,全縣活立木蓄積741.7萬hm2。

        2.1 森林資源特點

        (1)森林資源在水平地域上分布不均。甘洛縣東部及東南部9個鄉鎮林業用地面積8.5萬hm2,占全縣林業用地的54.1%。其中有林地4.9萬hm2;占全縣有林地的63.2%,森林覆蓋率44.6%,活立木蓄積581.8萬m3,占總蓄積的78.5%。中部16個鄉鎮林業用地面積4.4萬hm2,占全縣林業用地的28.2%,,有林地面積2.1萬hm2,占全縣有林地的27.3%,森林覆蓋率30.3%,活立木總蓄積98.2萬m3,占總蓄積的13.1%。西部有3個鄉鎮,林業用地面積2.8萬hm2,占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17.7%,有林地面積0.7萬hm2,占全縣有林地9.5%,有森林覆蓋率21%,活立木蓄積61.8萬m3,占總蓄積的8.4%。

        (2)森林資源在垂直高度上分布不均。在海拔1300m以下林分分布零星、分散、數量少,海拔1300~2000m分布以云南松、柳杉、華山松為主人工林分,有林地面積不足全縣的10%。海拔2000~3700m分布著該縣主要天然林分,有林地面積占了全縣的90%左右。

        (3)林種比例不合理。在全縣有林地中防護林為4.6萬hm2,占有林地面積的59.8%,特用林1.6萬hm2,占有林地的20%,薪碳林0.3萬hm2, 占3.5%,用材林1.1萬hm2,占14.8%,經濟林0.1萬hm2,占1.9%。

        (4)齡組結構不合理?,F有林分中成、過熟林達5.4萬hm2,占65.4%,中、幼林為2.9萬hm2,占34.6%。

        (5)森林起源以天然起源為主,人工起源比例偏低。全縣天然起源林分面積6.3萬hm2,蓄積710.0萬m3,分別占全縣林分面積、蓄積的87.4%及94.4%。人工起源林分1.5萬hm2,蓄積39.7萬m3,分別只占12.6%及5.6%。

        2.2 森林資源變化情況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增大,森林資源曾一度消耗及破壞比較嚴重。近十年隨著天然林保護及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森林資源逐漸呈恢復性增長。與1990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比較,林地面積得到較大增長,有林地覆蓋率從23.9%上升到36.1%。其變化情況見下表:

        表1 甘洛縣森林資源地類面積變化

        調查期林業用地合計/hm2有林地/hm2疏林地/hm2灌木林地/hm2未成林造林地/hm2苗圃地/hm2無林地/hm2非林地/hm2

        1990年119633513886421.041934.0278.0319609.095830

        2008年15663977607803.148167.64545.5525510.358441

        比較130.9%151.0%12.5%114.9%1635.1%166.7%130.1%61.0%

        通過比較,林業用地、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無林地,增加較大,疏林地減少。其原因是,①在天保工程實施時調整部份牧地為林業用地及退耕還林地轉入了林業用地從而使林業用地及無林地增加;②通過天保及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及疏林地標準調整使有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面積增加;③調查的標準調整使疏林地面積減少。

        2.3 森林分類區劃情況

        2008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在2004年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查。按照森林主導功能不同,并結合甘洛縣生態區位及林業產業發展需求,對全縣15.7萬hm2林業用地進行分類區劃。共區劃生態公益林面積11.5萬hm2,占全縣林地面積的73.7%;商品林4.1萬hm2,占全縣林地的26.3%。在生態公益林中國家重點公益林1.27萬hm2,占公益林面積的92.3%;地方公益林0.9萬hm2,占公益林面積的7.7%。全縣劃分的公益林主要分布在縣東、東南、西部的中高山地區,商品林主要分布在中部低山溝谷地區。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森林資源總量不足

        甘洛縣有林地覆蓋率雖然達36.1%,但與甘洛縣山高坡陡的自然地理現狀及所處長江上游的生態區位要求不符。由于森林資源在水平及垂直區域的分布不均,其生態防護功能不能很好發揮,個別鄉鎮的有林地覆蓋率只有12.6 %。

        3.2 森林質量不高

        甘洛縣森林主要由天然林組成,由于長年采伐及破壞,林分密度降低,蓄積下降,全縣單位平均蓄積只有75m3/hm2,天然林區保留下來的林木多為空心腐朽的過熟木及自然更新的次生樹種。人工林區盜伐嚴重,由于樵采、放牧等人為活動頻繁,林下灌草減少,形成了防護功能較弱的單層林分。20世紀60年代飛播林林分平均蓄積也只有67m3/hm2。

        3.3 森林的保護管理難度大

        甘洛縣社會經濟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林區群眾缺乏收入渠道,長期以來養成了“靠山吃山”思想,沒有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生產生活用材主要取自附近的森林,森林的保護管理難度非常大。特別是縣中部的人口相對集中,森林與農地、村莊相互交叉,人為活動頻繁,盜伐林木、毀林開墾時有發生,森林火災隱患很大。由于四周老百姓不斷殘蝕,原保留下來1.1萬hm2云南松飛播林現保留的不足0.5萬hm2。

        3.4 宜林地的造林難度大

        現有宜林地多分布在高海拔及河流兩岸的陡坡上,高海拔地區是甘洛縣牧區,草場質量差、草場載畜量大,林牧矛盾十分突出。牛羊啃食造林地的幼苗、幼樹情況嚴重,新造林地的保護難度大。采取對新造林地封山禁牧、輪封輪牧,落實專人管護或聘用當地群眾管護等辦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部份造林地當年成活率達到了80~90%,但到第二、三年保存率就不到40%,甚至全部踐踏、啃食殆盡。同時受低溫影響,造林樹種的選擇難度較大,特別是海拔2800m以上的高山樹種選擇更難。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5 經濟林發展落后

        雖然甘洛鼓勵扶持及開展經濟林專項工程建設、但由于政策導向不明、扶持力度不足,缺乏拳頭產品等諸多因素,經濟林發展步伐緩慢。曾經計劃發展花椒、板栗、杜仲,但都由于政策、扶持、規劃等多種原因而不能形成規模。全縣現有經濟林1484.1hm2,農民人均不足0.013hm2,且多為零星栽培。

        3.6 科技支撐力不強

        現有林業科技人員20多人,但從事科技工作的人員只有10人左右,年齡偏大、學歷偏低。鄉鎮無林業工作站及林業科技推廣站,科技人員沒有也不能堅持在第一線為基層及農民服務。

        3.7 資金投入不足

        甘洛縣縣域經濟不發達,縣級財力對生態保護、建設的支持力度有限?,F階段主要依靠國家的生態工程建設項目來維持基本運作。甘洛縣雖然在1998、2000及2005年納入“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及“野生動物保護工程”建設范疇。但由于物價上漲,社會平均工資增加,工程建設所涉及的種子、苗木、農藥、工具等基本生產資料不斷上漲,已經影響到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及工程建設的質量。

        4 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4.1 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

        甘洛縣所處的生態區位極為重要。實現甘洛林業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為了保護本縣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是維護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根據四川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總要求,應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工作思路,不斷做大森林資源總量,調整森林資源結構,優化森林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建立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較為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結合馬鞍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及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加強對東、東南部森林資源管護力度;開展“社區共建”工作,扶持林區群眾,增加林區群眾收入,實現“人與森林、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發展,使廣大林區群眾成為森林資源的“守護者”,生態建設的主力軍,把該區域建設成重要的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林帶。

        縣域中部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基地建設。加大農村能源建設,減少燒柴需求。認真研究商品林的經營管理,林產品的加工銷售,把該區建成我縣經濟林果基地、林木加工經營基地。

        4.2 鞏固集體林權改革成果,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

        根據分類經營區劃成果,實行分類經營。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方針,積極探索公益林的經營方式,在不影響公益林的生態功能的基礎上,開展森林撫育、林下資源的開發、林地綜合利用,走生態經濟型的路子。做好商品林的經營管理工作,明晰產權,建立合理的林地、林木流轉機制,鼓勵零散的林地向經營大戶集中,向公司、企業集中。編制好森林采伐限額,開展商品林的采伐更新,使廣大農戶充分享受集體林權改革帶來的實惠,增加保護森林資源、經營林業的積極性。建立林地、林木交易平臺,規范交易形為。建設林產品交易市場,暢通銷售渠道,加強對市場的對接。

        4.3 大力發展經濟林基地,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甘洛縣有良好的經濟林發展基礎,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干果產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發展核桃為主的干果產業打造成林區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優化品種、規范栽培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為全省有一定影響的核桃產業大縣。

        4.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林業科技貢獻率

        現有林業科技人員不足,已經影響林業科技工作的開展。應通過引進及招聘林業院校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科技人員隊伍,加強對現有科技人員的再教育工作,更新理論知識,增強業務技術水平。盡快建立鄉鎮林業工作站及林業科技推廣站,加強對基層及廣大林區群眾的技術服務工作。加強科普宣傳,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林區群眾科技意識,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4.5 加強宜林地造林步伐,建設森林資源后備基地

        甘洛縣還有大量宜林地需要造林綠化。在高山地區應從調整大農業產業結構入手,轉變落后的以放牧為主的畜牧業生產方式為圈養、半圈養方式,加強人工草場建設,提高畜牧業的產出效益,杜絕或減少牛羊對造林地的破壞。利用在西部宜林地集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有利條件,大規模造林,建成我縣森林資源后備基地。低山河谷兩岸的宜林地應結合產業發展,營造速生林及經濟林,建成甘洛縣的經濟林果基地。

        4.6 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大對生態建設的投入

        首先,國家應提高工程建設投資額度,建立動態工程建設投資標準,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效益及職工的合理收入水平。第二,全面實行“森林生態補償機制”,增加林區群眾造林、護林積極性,確保林區群眾在保護和發展森林中的收益權利。第三,開展“碳匯”工程建設,甘洛尚有大量的宜林地需要開發,通過“碳匯”工程建設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同時也可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是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途徑。第四,縣級財力在適度的范圍,每年撥付一定的資金,結合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及扶貧開發,加大對生態產業建設投入。第五,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建設中來,保障投資者合法的“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把生態建設變為生態產業,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9篇:科技發展的現狀范文

        藥劑科是醫院中的重要科室,它的職責是負責采購、保管、供應以及臨床用藥等。為了使醫院藥劑科跟緊時代潮流,逐漸從供應型向臨床應用型轉變,就要通過增加對藥劑科的重視、完善規章制度、強化臨床藥學工作以及電子化溝通等措施,來改變當前醫院藥劑科人員水平不一、管理模式落后、醫院重視度低等現狀,從而提高醫院藥劑科的綜合管理水平,并且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關鍵詞:藥劑科;管理;現狀;發展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n hospital,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curement, storage, supply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hospital pharmacy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gradual shift from suppl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 going through the increase of pharmacy attention, strengthen the work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electronic and other measures, backward management mode, pay attention to low degree of hospital status of hospital pharmacy,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evel, and better services for patients.

        Key words:Department of pharmac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

        R1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026-01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醫療機構的工作仍以藥品供應為中心[1],隨著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醫院藥劑科的工作朝著管理科學化、技術專業化、服務多元化的方向發展[2]。筆者結合多年的藥劑科工作實踐,經過深入調研并參考大量文獻,對醫院藥劑科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切實改變醫院藥劑科管理現狀,從而提高醫院藥劑科的綜合技術水平,適應新的醫療體制改革。

        1 醫院藥劑科現狀

        1.1 藥學人員素質不容樂觀:

        藥學隊伍普遍存在素質參差不齊、隊伍不穩的問題。國內大多數醫院藥劑科對人員的技術、學術水平、工作能力要求不高,僅僅從事調劑工作,從而忽略了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并且不直接接觸病人,無法具體指導醫生和咨詢臨床合理用藥,沒有充分發揮其應用的職責,因此工作積極性也不高。

        1.2 藥品管理模式陳舊落后:

        我國醫院藥劑科主要職責是醫藥品供應,即從藥品采購,驗收入庫,到藥房調配,再分發至患者手中即為完成任務,嚴重忽視了對藥品的質量監管以及不同藥物需要到的不同存儲方式,并沒有把臨床藥學貫穿始終。同時,部分醫院藥劑師的配藥管理也不嚴謹,容易出現藥劑師配藥錯誤,或者在采購以及存儲中出現的吃回扣現象[3],以及購藥的質量與品種是否符合醫院的審核要求也被大大忽略。

        1.3 醫院重視度低,人才匱乏:

        醫院對藥劑科的重視度低,對藥劑科的相關資金與人才的投資都較其他科室要少得多。現在的藥科工作人員基本都不具備高技術以及熟練的配藥能力,缺乏真材實料的藥劑師人才。與此同時,對藥劑科的管理力度也隨之降低,嚴重阻礙了藥劑科的發展。

        1.4 臨床藥學工作亟待提高和拓展:

        臨床藥學主要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發揮最高療效的理論與方法。它側重于藥物和人的關系,直接涉及到醫療質量。由于受醫院學術環境、醫生對其了解和重視的程度、醫院的投入、藥學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水平較低,發展緩慢,很多工作未能常規開展,未能真正體現臨床藥學的作用。

        2 加強醫院藥劑科的管理的發展方向

        2.1 對各種規章制度進行完善:

        制度是實現工作高質量、高效率的重要保證,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促進藥劑科工作順利開展。從醫院要制訂一套適合本院用藥特點的管理制度[4]。在藥品招標和采購、藥品入庫、藥品儲存、藥品出庫和調配等等,要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加強藥品管理,保證藥品質量。

        2.2 醫院應該加大對藥劑科的重視度:

        不僅僅在對藥品采購以及制藥設備更新的投資,還有對新的藥劑人員的技術技能提高的投資,要求藥劑人員對自身能力,責任心以及應變能力有所加強。醫院要意識到醫與藥之間密切的聯系,達到醫與藥的一致性。

        2.3 加強人員素質和能力培養,強化臨床藥學工作:

        優良藥學服務應包括藥師的專業知識、操作規范、操作速度、規范用語、行為、藥學服務心理學知識和技巧、溝通能力、化解爭議的能力等[5]。因此,加大藥劑科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注重高級人才的引進和現有人員的再教育,不斷地豐富和更新知識,參與到藥學科研工作中來,才能為臨床提供合理用藥的科學依據,適應醫院藥學的發展。

        2.4 電子數據化溝通:

        藥劑師與醫師與護士與患者之間,應采用便利快捷的電子聯系方式[6]。醫師可以通過網絡把患者的用藥情況直接發送到藥劑科,藥劑科用電腦記錄每位患者的每日配藥藥方以及送藥時間。藥師與患者通過電子數據這種零距離的交流和溝通,密切了藥師與患者、醫師、護士的聯系,能夠快速地將制藥和送藥環節鏈接起來。

        3 結論

        醫院藥劑科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供應管理藥品的部門,還應該開展廣泛的臨床藥學服務,承擔以臨床合理用藥為己任的使命。通過藥師與患者零距離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理解,改善了醫患關系,促進和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藥的意識,減少了患者的不依從性,從而提高藥物的治愈率。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醫院的藥劑科也要跟緊時代潮流,其主要工作將逐漸從供應型向臨床應用型轉變,即從以藥品為中心,以保障供應為主要任務,轉向以服務患者為中心,以促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藥為目的,以藥品信息化為基礎,開展藥學技術服務和相關的藥品管理工作。醫院藥劑科也逐漸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于一體的重要職能部門。

        參考文獻

        [1] 李春媛.我院藥劑科的管理現狀和發展思考[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4):466-467.

        [2] 洪玉杰.探討醫院藥劑科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407-408.

        [3] 王瑞華.淺談我院藥劑科現狀與今后發展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4(1):208

        [4] 郭華.淺談醫院藥劑的規范化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8(11):12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国产91l |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