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家政服務管理專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政服務管理專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政服務管理專業

        第1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南寧市人力資源服務管理辦公室順應時展,依托南寧人力資源市場,主動作為拓展功能,于2016年3月10日開設南寧家政服務市場,成為廣西首家公立一站式家政服務市場,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家政服務新場所,為求職者提供了豐富的家政就業新崗位,為家政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規范發展新平臺,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家政服務大數據,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從2016年3月10日至9月30日,南寧家政服務市場共吸引雇主1059人次,求職者13621人次,達成服務意向659宗,達成就業意向8319人,折射出在二胎化和老齡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家政服務需求旺盛,發展前景廣闊,家政行業日益成為服務業重要分支,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家政行業吸納就業能力強

        從求職者進場人次及達成就業意向數據來看,眾多求職者選擇家政服務作為就業方向,反映出家政行業具有很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這也是南寧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家政服務需求旺盛的必然趨勢。

        國家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有40%的家庭需要社會提供服務,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就業容量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尤其重要的是,家政服務業吸納的勞動力主要來自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貧困勞動力等社會弱勢群體,成為這些勞動力擺脫貧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甚至不乏進入家政服務業而創業成功者。

        南寧家政服務市場有力拓展了求職者的就業渠道,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了更多就業出路。

        母嬰及養老護理持續升溫

        在家政服務需求中,母嬰及養老護理成為雇主需求的熱點。據統計,母嬰護理達成服務意向177宗,養老護理達成服務意向154宗,一般家務達成服務意向147宗,保潔達成服務意向48宗,病患護理達成服務意向29宗。反映出隨著二胎化和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母嬰及養老護理需求已經成為家政服務領域兩大板塊,也是雇主相對集中的板塊。

        求職者方面,一般家務達成就業意向2688人,母嬰護理達成就業意向2635人,養老護理達成就業意向1448人,保潔達成就業意向874人,病患護理達成就業意向360人。母嬰護理和一般家務受到求職者的追捧,成為家政就業的大熱門,“月嫂”成為家政就業的高頻詞。一般家務主要是家庭餐等鐘點服務,在求職者看來,壓力相對較小,工作時段較為靈活,技能門檻也相對低一些,因而成為許多求職者進入家政行業的首選。求職者從事保潔工作的意愿高于從事病患護理。

        雇主需求和求職意向有落差

        從上述統計數據來看,雇主需求意向和求職者就業意向存在一定落差,薪酬待遇、技能水平、求職心態等都是造成落差的原因。

        薪酬待遇是影響求職者就業意向的主要外因。雇主需求最大的母嬰護理,也是目前雇主最舍得花錢的家政服務項目,綜合市場入駐企業的交易價位,聘請一個月嫂,包吃包住,需支付月薪4000至8000元,聘請一個育嬰師,包吃包住,需支付月薪2500至5000元。這樣的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想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求職者。

        技能水平跟薪酬待遇相輔相成,是影響求職者就業意向的另一外因。入戶從事家政服務工作都需要經過相應的培訓,母嬰護理、養老護理、病患護理相較一般家政、保潔等工作而言,所需技能更專業、更精細,雇主的要求也更高,屬于中級的“知識技能型”家政服務,一般家政服務、保潔等則屬于初級的“簡單勞務型”家政服務,高級的“專家管理型”家政服務在南寧尚屬空白。

        目前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求職者以進城務工人員和下崗職工為主,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的求職者對需要接受培訓、存在責任風險的“知識技能型”家政服務項目存在畏難情緒,更愿意從事家庭餐、保潔等門檻低、風險小的“簡單勞務型”家政服務。因此,想從事養老、病患護理工作的求職者比想從事一般家政的求職者要少很多。盡管母嬰護理屬于“知識技能型”家政服務,需要接受專業的培訓,但在很多生過孩子、坐過月子的女性求職者眼里,都自認能夠輕松勝任,加上待遇較好,所以母嬰護理仍然成為求職者最熱衷的家政服務工作。

        第2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刻不容緩

        據統計,我國現有家庭服務從業人員2477萬,家庭服務機構65萬家,家政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巨大作用日益顯著。

        然而,國內服務業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國內家庭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大多缺乏系統的、規范化的職業培訓,很難適應現代家庭生活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要滿足當前家庭服務需求,我國家政從業人員至少要擴大到5600萬,這就意味著還存在著3100萬的行業需求缺口。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張文范會長在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年會上指出,中國家庭服務行業人員整體素質差、服務技能普遍低,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提高家政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國際培訓認證項目助力行業規范化

        為此,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決定與美國家政協會開展戰略合作,成立“家庭服務業中美合作交流中心”“中美國際培訓認證項目辦公室”,引進美國斯塔基國際家政管理學院認證項目,在全國全面推行家庭服務行業的規范化、職業化、專業化和標準化試點工作。中美國際培訓認證項目辦公室即將開展的項目包括:通過引進美國家政協會所開發的相關認證項目,并在將其漢化暨本土化的基礎上,結合全國家庭服務行業辦公室和中國家政協會頒發的《家庭事務管理服務標準》,通過與北京大學的密切合作,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級管家、高級家政服務員和涉外家政服務員;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安排全國各地家政企業的管理人員參加項目培訓,適時地打造一批適應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中國家庭服務業的管理團隊等。

        第3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關鍵詞:農村養老;居家互助養老;服務儲蓄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083-01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外出務工青壯年的增多,廣西農村正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已難以發揮原有的作用,而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廣西農村,機構養老顯然與經濟水平不相符合。選擇一條既滿足老年人需求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道路就顯得迫在眉睫。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隆幫屯2012年初建起廣西首個居家養老互助站,通過群眾志愿者互幫互助,探索出了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新模式—居家互助養老模式。

        一、廣西居家互助養老站情況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隆幫屯地處石山地區,全屯共有125戶461名村民,屯里60歲以上的老人共有63名。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許多留守老人。都安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村老人的需求,建起了廣西首家居家養老互助站。該站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理念,將撤點并校后的原有校舍進行充分利用作為活動場地,通過吸引屯內的年輕人作為志愿者,為留守老人提供娛樂、醫療、家政等各類幫扶活動。另外還聘請了一名家政服務管理人員,并配備一名村醫,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村里還成立留守老人互助協會和志愿者協會,負責組織開展集體幫扶、文化娛樂等活動。在占地面積大約有1000平方米的互助站中,設置有康復護理室、家政服務室、娛樂活動室、農家書屋,室外還有運動場所及相應健身器材。居家養老互助站以居家養老為主、集體活動為輔,自助為主、救助為輔,互助為主、志愿者服務為輔,無償服務為主、有償服務為輔,目的是為了實現留守老人心靈相互慰藉、生活相互關照、困難相互幫助。以高效優質低成本的方式解決了廣西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對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鄉村和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居家互助養老模式面臨的問題

        目前在都安的居家養老互助站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一種聚集互助方式,它是以政府牽頭,老年人自愿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老年人相互幫扶,相互救濟,是一種道德層面的互助,這種模式在相對年輕且身體好的老年人占大多數的情況下比較適合,但這種相互幫扶救助是出于倫理道德,沒有強制約束力,且存在服務內容單一、管理權限不清晰、運營資金沒保障等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老服務項目偏少。居家養老互助站目前還在探索階段,老年人仍舊居住在自己家中,一般選擇在家用餐后來互助站娛樂健身,而臥床不起生病在家時則無法照顧到。這與真正意義上的養老相距甚遠

        (二)內部管理體制不順暢。都安的居家養老互助站是政府改造廢棄學校建成,建成以后由政府投資改善相關設施建立成,財產產權歸政府所有,但具體的內部管理主體不明確,相關規章制度不健全,涉及到各類活動安排、矛盾糾紛處理等具體事務很難協調起來。

        (三)維系互助站運營的資金缺乏保障。目前,維持居家養老互助站運轉所需的資金都由政府撥款而來,部分文體設施由捐贈獲得,互助站內聘請了一名家政服務管理人員,配備一名村醫,互助站內設有娛樂活動室、家政服務室、康復護理室,在康復護理室內配備有基本藥物和床位,給家政服務人員、村醫的薪酬,藥品的補充,文娛活動設施設備的維護以及用水用電等費用都是困擾養老互助站持續健康運營的主要問題。

        三、加強居家互助養老站的建議

        (一)逐步增加和完善服務項目。目前的養老站僅能提供娛樂及簡單醫療的現狀是受當前農村經濟狀況及居民習俗影響,最主要因素還是投入及機制問題,隨著投入力度的加大,設施的不斷完善,應分三階段逐漸推進。首先提供簡單娛樂及醫療階段。第二階段能提供就餐服務。第三階段能提提供床位及與之相配套完善的服務,由“居家”向“居村”過渡。不斷加強投入和管理,完善相關服務,使其成為集養、醫、樂為一體的互助組織。

        (二)建立規章制度,完善內部管理。應加緊建立和完善居家養老互助站的規章制度,主要應包括資產管理制度、服務制度、議事制度、財務制度等,內部選舉產生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在村兩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理順清楚與家政服務人員、村醫、志愿者的關系,做到規章制度健全,各類關系理順,內部管理和諧。

        (三)建立服務儲蓄制度。人到老年容易產生孤獨、失落和被遺忘的感覺,如果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承擔,不但能驅除空虛,還能夠使老年人有成就感,覺得生活有盼頭。在村屯中,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身體尚健康,除了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及照看土地外,還有精力和時間做一些志愿服務,幫助照顧生病及年老行動不便的老人。互助站的管理委員會要有專門的人根據相關的規定登記這些勞務服務的時間,并定期公布。建立完善的服務儲蓄制度,即為互助站付出多少服務,在自己年老不能自理的時候,也能相應獲得站內其他成員提供的服務,變目前的出于倫理和道義的互助為一種規范制度下的互助服務。志愿者在幫助本站成員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將來儲存服務。使自己在不能自理的階段相應得到組織成員精心的照料,在奉獻力量的同時為自己儲存服務,真正做到幫人幫己。

        (四)明確財力保障,確保運轉順暢。新建的居家養老互助站應該主要考慮當地的老年人的數量,充分利用廢棄的學校等公共用房和用地改建成。居家養老互助站的建立和運轉所需要的土地、房屋、設備設施、工資支出、水電費用、藥品耗材等相關費用的支出,主要應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應由民政部門在做年度預算的時候充分考慮進來,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導慈善基金和社會捐助,在一些特殊項目可以考慮向本站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收費以使得整個機構正常運轉。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簡介:賀清(1983-),男,湖南寧鄉,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農村養老、住房保障。

        參考文獻:

        [1]龐革平.廣西都安:留守老人居家養老其樂融融[N].人民網,2012,01.

        [2]夏軍.廣西建起首個居家養老互助站探索養老新模式[N].廣西電視網2012,02.

        [3]黃富峰.志愿互助改善養老質量[J].老年人,2001,05:6-7.

        第4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社區服務業是指在政府的倡導、扶持和推動下,以滿足社區成員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為宗旨,以基層街道(鎮)、社區為依托,各類社會主體創辦,具有公益性、地緣性、福利性、經營性的多元化服務。*年,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黃字〔*〕14號)下發后,我市社區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社區服務業開始起步,但發展很不平衡,產業化、社會化程度低,而且數量少、規模小、檔次低,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很不健全。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對于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對于加強城市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就進一步加快我市社區服務業的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黨的*大和*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省關于發展社區服務業的有關要求,不斷提升社會福利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社會保障服務水平,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優化服務結構,提高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管理,加快發展步伐,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創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新型社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年起到*年底,社區服務業的數量和覆蓋范圍有明顯擴大,規模和檔次有明顯提高,手段和方式有明顯改善。社區服務業硬件設施不斷完善,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第二階段,*年到*年底,基本實現從提供物質生活服務向物質生活服務與精神生活服務相結合轉變,從福利服務型向福利服務與市場經營型相結合轉變,從政府主導投入向政府倡導支持與市場化、社會化運作相結合轉變。

        第三階段,2009年到2010年底,全市基本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建設、產業結構提升相適應,多種經濟并存、社會互助經常、群眾參與踴躍、服務手段先進、覆蓋范圍廣泛和服務功能完備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的社區服務新格局。

        (三)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以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社區服務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作為首要任務,把滿足社區成員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作為拓展社區服務業的工作重點,促進社區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2.堅持社會化的原則。創新服務模式,實行社區服務業市場化運作、實體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大力倡導和鼓勵民營企業投資社區服務業建設,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服務隊伍專業化。

        3.堅持公益性和經營性相結合的原則。凡屬公益項目,以政府主導、公共財政保障為主;凡屬經營性項目,以民營、私營或其他社會組織創辦為主,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4.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從各區縣、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既注重整體推進,又強調根據不同的功能定位突出重點、突出特色,防止追求面面俱到;既體現政府支持,又量力而行、防止包攬。根據社區服務業的不同類型和居民的不同需求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給予不同的扶持政策。

        二、主要任務

        (一)發展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構建組織健全、設施完備、程序規范的就業幫扶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企業退休人員自管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使下崗失業人員、企業退休人員及特殊困難群體的勞動保障服務更加優化。積極創辦社區就業實體。大力開發與社區居民生活相關的社區環境建設、衛生保潔、安全保衛、設施維護、停車管理等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后勤社會化服務崗位,廣泛吸收和援助低保、下崗失業人員、“4050”人員、企業干部、退役士兵和現役軍人家屬中有特殊困難人員以及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鼓勵他們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加大再就業培訓工作力度,增強再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再就業能力。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的比例達到60%以上,再就業率達到60%上。

        (二)發展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服務。積極構建覆蓋社區各類弱勢群體的新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市、區縣、街道(鎮)和社區四個層次的幫扶救助保障服務,做到工作有隊伍、經費有保障、辦公有場所、服務有制度。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形成科學規范、“三位一體”(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鎮特困居民臨時救助制度、社會互助制度)的社會救助制度,各區縣建立“社會捐助接收中心”,各街道(鎮)設立“社會捐助接收站”,社區設立“社會捐助接收點”,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廣泛接收社會捐贈物資和資金,為興辦社區慈善超市提供條件,充分發揮社會捐助站點和慈善超市在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工作平臺中的重要輔助作用。

        (三)發展社區治安法律服務。健全治安防范、社區警務、人民調解、處理等制度,建立由公安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轄區單位支持、社區居民參與的群防群治隊伍,健全以公安機關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為依托,轄區單位防范工作為基礎的社區治安防范體系。全市“平安社區”達70%以上。積極開展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積極開展社區矯正服務,健全組織,明確職責,完善措施,規范運作,加強對失學、失業、失管青少年和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加強對吸毒、賭博、、盜竊、打架斗毆等有劣跡行為人員的教育和監控管理。

        (四)發展社區文體科教服務。加強街道(鎮)、社區文體科教骨干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科教、文體等進社區活動,并形成制度。建立居民學校,構建社區教育體系,開展經常性的居民教育活動,創建學習型社區。加大政府投入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加強社區文體科普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文體科普設施向社區開放,實現資源共享。鼓勵、支持社會和個人興辦各種社區群眾性文體組織,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培育、發展以社區體育健身、文化娛樂和競賽表演為重點的體育文化市場。

        (五)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和社區建設總體規劃要求,基本形成設置合理、設施完善、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到95%以上。積極開展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知識進社區和醫療專家進社區活動,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80%以上,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80%以上。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設備市場準入、管理和監督制度,建立較為完備的社區衛生服務政策體系,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業。

        (六)發展便民利民服務。加快社區各類便民利民商業網點、餐飲業和新型服務業網點規劃建設,努力培育和發展連鎖化、品牌化、規范化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企業,支持和鼓勵各類便民利民服務企業在社區開展就地服務、上門服務、網上服務,促進社區便民利民服務網絡化、市場化、產業化。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創辦社區托幼、托老、助殘服務機構和服務事業,積極探索政府鼓勵、社會創辦、自主經營的福利服務社會化新路子。

        (七)發展家政服務。依托街道(鎮)、社區服務中心,建立家政服務信息網絡,重點培育規模較大的社區家政服務公司開展家政服務,鼓勵發展家庭保潔、烹飪、嬰幼兒保育、老年人和殘疾人護理等多種類型的社區家政服務。加強培訓,提升家政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技能,逐步推行社區家政服務持證上崗制度。

        (八)發展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新建住宅區全部實施物業管理,積極探索和推進舊小區物業管理。建立業主委員會與物業企業雙向選擇機制,鼓勵規模大、檔次高的物業管理企業進入小區實施物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物業管理專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市、區縣、街道(鎮)、社區四級社區服務組織領導體系,健全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協調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的重大事項。各區縣政府和市民政、勞動保障、衛生、文化、體育、教育、科技、公安、司法、商務、房管等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社區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通力合作,各司其職,為社區服務業發展提供指導和保障,逐步推進社區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快社區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鼓勵發展并規范管理社區民間服務組織和非營利服務組織,建立對社區民間服務組織和非營利服務組織的評估機制,促進社區民間服務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調動社區非營利服務組織提供社區服務的積極性。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服務能力。加強社區服務業從業人員崗位職業培訓,提高執業水平。

        (三)建立社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各級政府要采取財政投入和多渠道籌措的辦法,建立社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專項用于對社區公益項目的建設和扶持,用于社區組織承擔行政服務工作的經費補助。

        (四)完善配套政策

        1.持*市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的《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從事社區服務業的,按照市委、市政府黃字〔*〕12號和黃政辦〔*〕36號文件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政策優惠。

        2.社區組織創辦的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實體,凡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并簽訂1年以上勞務合同的,每吸納1名下崗失業人員,每年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元定額稅收扣減優惠,當年不足扣減的,可結轉下一年繼續扣減,結轉期可延續2年。

        3.執行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97號)的有關規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免征企業所得稅和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免繳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4.對社區新建福利性非營利機構的,免收城市增容、規劃咨詢等費用,渣土管理、放線測量等費用給予減半優惠,散裝水泥和墻改費實行先繳后返。社區非營利性機構開展福利的,社區轄區單位向居民開放內部設施的,其用水用電按居民用戶價格標準收費。

        5.社區托幼、托老、助殘等非營利利機構提供育養服務、婚姻介紹、殯葬服務的,其收入按有關文件規定免征營業稅。

        6.屬于價格主管部門定價范圍的服務項目,價格主管部門要本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區別不同服務對象,建立標準有別的社區服務價格體系,對老弱病殘等福利性的服務價格實行優惠。

        第5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關鍵詞:農村居家養老服務 管理體系 規劃體系 組織體系 監督體系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老年型國家日益增多,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老年型國家紛紛開始探索符合國情的養老模式,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養老壓力。在美國,主要的養老方式有老年公寓“半托制”機構養老和社區互助的居家養老。在瑞典,目前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和老年公寓養老。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新加坡等因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一方面汲取西方社會福利養老的特點,充分賦予老年人優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傳統東方家庭觀念的延續,致力于開發家庭養老的功能,讓老人回歸家庭。由此看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多以“居家養老”為主。

        而我國政府,也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以“居家養老”為核心的養老模式。1995 年,在上海浦東新區開始探索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模式;2003 年以來,北京、無錫、南京、杭州、寧波、長沙等各地方政府探索向民間組織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到2011年9 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要“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就此,我國多個城市展開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然而由于城鄉經濟、制度發展不平衡,城鄉養老水平差距過大,居家養老服務在我國城市普遍實施的同時,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卻未被覆蓋,只有少數地區零星試點實施,受惠人極其有限。

        為縮短我國城鄉養老差距,探索出符合我國農村的居家養老模式,我國政府印發了一系列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的通知。就浙江省而言,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民政廳印發了《浙江省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三年推進計劃》通知,要求把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納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局,實現重點傾向和同步發展。那么,在政府鼓勵政策的基礎上,農村該如何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需要構建怎樣的管理體系來完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的構建缺乏理論指導與支撐。因而,本文就以浙江省臨安市平山新村為例,探索出符合農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

        二、臨安市及平山新村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現狀分析

        據調查顯示,截止2011年,臨安市60歲以上老人共8.17萬人,占總人口的15.5%;80歲以上的老人共1.2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5%。面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臨安市政府立足市域實際,整合優化養老服務資源,加大公辦養老機構投入,探索創新居家養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格局。在推行居家養老服務時,臨安市政府主要實施“機構進家庭,居家機構化”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引進企業參加居家養老服務。在2011年,已成功引進1家家政服務公司,成立了民辦非企業單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集中對城鎮11個社區的老年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第二,豐富了居家養老服務形式。目前,臨安市基本形成了三種服務模式:第一類是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站、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托老所,推行農村五保供養服務中心向社會開放,建設村級老年公寓。據調查統計,截止2012年臨安市政府累計建造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182家、創辦老年食堂81家。第二類是組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站助老隊,對高齡、孤寡、失能、空巢老人等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對有條件有需求的老年人開展低償、有償服務,拓展居家養老服務市場。據調查統計,2012年臨安市政府為2484名老年人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第三類是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和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檔案,開通養老服務專線,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利、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

        第三,推動群眾組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重點發揮兩只隊伍的作用:一支是包括社區義工、黨員干部在內的志愿者服務隊,通過黨員進社區、“銀齡互助”、結對幫扶等活動,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另一支是村級老年協會隊伍,老年協會通過村集體房出租、酒席餐具出租、集體山林開發等形式,為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供資金支撐。

        第四,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向農村連鎖經營。目前,以於潛鎮、昌化鎮兩個副中心城市為試點,開展“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連鎖經營試點工作,探索養老服務機構的市場化運作,努力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規范、更專業、更廣泛的居家養老服務。

        綜上得出,臨安市政府正在努力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就規劃、組織、監督三個方面,政府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而關于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的建設,臨安市政府也在不斷明確服務內容、完善各類制度。

        就此環境下,深入展開對臨安市平山新村的養老調查。調查發現,臨安市平山新村養老體系仍未健全、養老模式單一。該村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主要為家庭養老結合村集體補貼。村集體補貼具體內容為:第一,村內60歲以上村民可獲補助100元/月。第二,平山新村為村民交納醫療保險150元/年。第三,對于村內孤寡老人,村集體每年贈予物資慰問。第四,由于平山新村為股份制經濟,所以該村村民每年可獲得分紅2500-3000元。就老年人而言,所得分紅作為養老資金使用。

        那么,是何原因導致平山新村的養老模式單一,養老水平遠低于臨安市整體水平?調查得出,平山新村的經濟體制為股份制經濟,村民以入股形式,將自己的土地交至村集體統一管理。村集體以出租、開發等方式統一經營村內所有公用土地,每年將所獲利潤按股份分給村民。為獲取更多的利益,村集體充分利用每一分土地,而村民作為利益既得者,基本不會反對村集體的做法。與此同時,村民的養老觀念相比城市人而言較為落后,對于居家養老服務認識較為缺乏。因而,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平山新村里,村集體即使未對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土地支持,致使村內無法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村內老年人仍可延續農村原始的養老方式繼續養老生存。

        然而,隨著老齡化不斷加劇以及臨安市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村內的養老矛盾會不斷增加,該村的發展水平也會與臨安市整體水平相脫節。為應對日益加大的養老矛盾,為追趕上甚至引領臨安市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平山新村需要建立健全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

        三、構建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的對策

        通過充分認識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現狀,明確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以浙江省臨安市平山新村為例,構建符合我國農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體系構建的基本內容為3W1H,即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在哪里實施(where)、由誰來實施(who)、主要做什么(what)以及如何做(how)。根據這一內容框架并結合法約爾劃分的管理五大職能,將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分為規劃體系、組織體系、監督體系三個部分。

        1.規劃體系的構建

        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規劃體系的構建,主要劃分為:建設目標規劃,服務資金規劃,服務機構、設施及服務內容規劃,服務人員的規劃四種。

        建設目標的規劃。首先應該從政府出發。由政府根據老年人養老需求,合理制定政府養老工作的總體目標,并將目標層層劃分,落實到不同層級部門。

        服務資金的規劃。第一,應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根據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按照老年人不同經濟、身體等情況給予相應補貼。第二,服務資金來源的規劃,除政府撥款支持外,應該拓寬服務資金來源渠道。鼓勵社會捐贈,爭取企業、機構、團體、個人對于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資金幫助,以補給服務資金。積極開展資金自籌,如出租村內部分公共設施或公共用地以獲取利益來支持居家養老服務。

        服務機構、設施及服務內容的規劃。首先,服務機構的規劃,是要明確服務機構位置、用地規模。以保證合理用地、滿足服務規模及方便老年人來往。服務設施的規劃,應該注重人性化,反映出對老年人的關懷,體貼和尊重。服務內容的規劃,要將生活照料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權益保障服務、文體娛樂服務五方面整合一體。在生活照料服務方面,可以做到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顧和生活護理方面的服務,如定時探望、日托、助餐、保潔、洗浴、洗衣、理發、陪護或代購、代賣、代辦等服務。在醫療保健服務方面,可以通過村衛生室,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包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心理衛生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并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在精神慰藉服務方面,可以為老年人陪聊、陪醫和陪讀等服務。在權益保障服務方面,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文娛服務方面,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教育活動場所,搭建活動平臺,組織開展各類文娛活動。

        服務人員的規劃。首先是服務隊伍的建設,包括專職服務人員、志愿者和老人互助。其次是對服務人員的專業性進行規劃,如對專業服務人員進行專業護理培訓,根據不同護理水平頒發等級證書,實行持證上崗制。對于志愿者實行老人回訪制,在志愿者為老人服務完之后,詢問老人對其滿意度,以衡量志愿者服務水平及確定志愿者是否有再次服務資格。

        就臨安市平山村而言,規劃體系的構建方式如下:

        第一,平山新村要在臨安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建設目標中,提煉出村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如臨安市政府在2012年提出統籌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總體目標:到2015年,建成農村托老所(日托所)20家,30%的村(社區)建有老年食堂,100%的村(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和“銀齡互助”活動,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人數達到老年總人口的6%。平山新村應根據這一整體目標并結合村內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本村居家養老服務建設目標,為后續建設發展村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起到宏觀指導作用。

        第二,在資金方面的規劃。平山新村應結合村內股份制經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村集體資金。例如成立村居家養老服務小組,由村委會及村民共同討論分配適宜股份給該小組,每年小組所得分紅將作為居家養老服務建設資金。其次,平山新村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建設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老年食堂等。與此同時,平山新村可以根據村老年人的失能和經濟困難程度幫助他們申請政府發放的“居家養老服務券”。除去政府扶持以及村內自主資金支持外,平山新村還可以爭取社會、市場投資,以保證資金多元化籌集,滿足村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需求。

        第三,服務機構建設的規劃。首先平山新村應該合理規劃村內公共用地,為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及老年食堂的建設規劃出一片土地。村公共土地是為村民服務,不管是用以經營獲利還是用以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對于村民來說,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面臨村內養老壓力的日益增大,平山新村的發展不可只顧經濟利益,更應協調發展,以防止短板效應出現,阻礙發展。

        第四,平山新村對于村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規劃。首先,要成立村老年協會,將村內老年人組織到一起。以起到“銀齡互助”、結伴幫助的作用。其次,可以召集志愿者為老年人服務。最重要的,是聘請專業服務人員為老年協會成員、志愿者進行定期培訓,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2.組織體系的構建

        第一,明確政府角色。政府在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是一個管理者、監督者、推動者,而不是具體執行者。所以,應該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總體思路來組織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第二,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在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第三,成立老年協會,實現老年人自制。

        就臨安市平山村而言,組織體系的構建方式如下:第一,建立起臨安市政府主導,政策扶持,村集體參與,市場推動的組織框架。第二,在市場方面,平山新村可以與臨安市在2011年引進的家政服務公司“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聯網合作,使村內老年人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的養老服務。第三,平山新村應成立專門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明晰管理職責,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與此同時,組織村民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例如建立村級老年協會,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

        最終形成組織體系:臨安市政府——市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平山新村——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村級老年協會——志愿者,貫穿平山新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

        3.監督體系的構建

        要提高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首當其沖要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而實現有效的監督、量化監督標準,則需要由完善的制度來保障。第一,要制定養老機構資格認定制度和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第二,要制定服務標準和服務評價制度。第三,建立獎懲機制。最終形成服務前、服務中、服務后的監督制度,保證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全程監督。

        就臨安市平山村而言,監督體系的構建方式如下:第一,平山新村要配合民政部門對村內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機構認證、評級、年檢,監督養老服務機構落實設置標準、服務規范、技術規范等行業標準。第二,平山新村應對本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部門進行績效考核,明確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對服務人員進行服務質量評估,如成立村服務監督小組、發揮老年協會作用,回訪老年人對服務的滿意度等。對服務管理部門及服務人員制定相符的獎懲機制,將服務質量與工資薪酬相結合,激勵服務人員敬職敬業,確保服務質量。

        伴隨著居家養老服務成為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進行研究。本文主要通過查閱文獻和實地調查,認識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現狀,并以浙江省臨安市平山新村為例,從規劃、組織、監督三個方面構建與農村相符的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一方面為發展平山新村居家養老服務提供理論建議,另一方面為我國學者研究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管理體系提供基礎的參考價值,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淑君,劉芳.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

        [2]熊煒.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李若琳.試論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體系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1)

        [4]孫慧峰.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的責任定位研究[J].蘭州學報,2010(4)

        [5]王秀花.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重慶大學,2012

        第6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方針,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培育社會服務組織,鼓勵連續經營,支持規模發展,構建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支持體系和社會化發展機制,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方式多樣化,各具特色、整體推進的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格局,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二)工作目標。不斷提高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在年全市建立和完善21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的基礎上,繼續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隊伍建設、服務網絡及信息化建設。到2012年,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全覆蓋,農村社區(村)依托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室)、老年學校等現有場所,增加服務功能,完善服務內容和形式,開展以村民互助和各類志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力爭到2015年,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覆蓋城市所有街道、社區和80%以上的鄉鎮、50%以上的農村社區,形成服務設施不斷充實完善,專業化和志愿者相結合的隊伍不斷發展狀大,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運作長效機制更加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對象不斷增加的格局,不同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三)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二是堅持依托社區。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在社區層面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場所和服務隊伍。三是堅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實際,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區(村)人文環境和老年人需求相適應,符合各地實際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四是堅持社會化方向。實行政府主導與社會興辦相結合,無償服務、低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提高養老服務的社會化水平。

        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主要任務

        居家養老服務要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以日間照料和上門服務為主要方式,服務項目上堅持基本服務和選擇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護理陪伴、代購代辦、配餐送餐、家政服務等,同時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安全救援、法律維權、文體娛樂、學習教育、心理咨詢等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的組織方式:子女應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對子女確定無力照顧的老年人,政府鼓勵和幫助采取機構服務、專業組織服務、志愿者服務、義工服務、鄰里互助服務等多種方式實施居家養老服務。

        (一)建立和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網絡。

        在城市社區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上下聯動、部門配合、養老服務機構協調運轉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著力構建居家養老“十五分鐘”服務圈。農村地區要創造條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大力推動專業化的老年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化娛樂、老年教育、信息咨詢等服務項目,不斷完善為老服務網絡,充實服務內容。

        1、加強社區生活保障性商業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養老服務、家政服務、餐飲服務等機構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通過選拔、招標、簽訂協議等方式,把服務質量高、服務信譽好、實力強的社會服務機構確定為居家養老服務和政府購買服務的定點單位。有條件的社區可通過開設托老所、老年人餐廳,為老年人提供方便、衛生、優惠的配餐、送餐服務。

        2、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實施“社區醫生進家庭”制度,建立健全城鄉老年人健康檔案。“十二五”期間,城市社區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85%以上、農村社區達80%以上。切實加強與改進老年醫療保健服務,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預約的上門隨訪、送醫、送藥、康復護理等服務,扶持發展老年護理院,支持有條件的醫院開設老年專科,逐步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康復服務。開展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加強保健知識普及工作。采取積極措施,盡快解決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空巢老人的醫保問題;逐步擴大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病床納入醫保范圍;針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加對象中60歲以上老年人,適當擴大門診特殊病種的醫療機構范圍,讓老年人能就近在社區醫療機構就診。

        3、為老年人提供社區文化娛樂、教育學習、體育健身、精神慰籍等服務。切實改善城鄉基層和社區老年人教育學習和文體娛樂活動的設施條件,組織和指導老年人進行文化娛樂和科學健身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關愛,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服務;幫助老年人協調家庭關系、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老年群體的社會問題,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及維護老年人贍養、財產和婚姻等合法權益的服務。到2015年,全社會老年人入學率達到18%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在城市達到60%以上、農村達到45%以上。

        4、組織志愿者、義工開展助老服務。組織志愿者或義工開展長期結對幫扶服務、企業助養貧困老人等活動,對空巢、高齡、失能等老年群體,采用定期或不定期上門服務,努力解決這些特殊老年群體在養老方面存在的困難。對確有需要的老年人,組織家政服務機構或專業服務人員上門進行生活照料;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專人上門包戶的方式提供服務。有條件的社區可開設老年人日間照料室,及時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5、建設全市統一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在鼓樓區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試點,并確保年底前建成,在2012年底建成全市統一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同時,依托城市社區信息平臺,普遍建立為老服務熱線、緊急救援系統、數字網絡服務系統、鄰里互助系統等多種求助和服務形式,建立起覆蓋城市社區,與老年人溝通便捷、服務及時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服務網絡。

        (二)建立和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根據老年人日益增多的實際,把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統籌規劃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合理配置資源,探索適應當地特點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1、將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力爭到2012年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在城市社區全覆蓋。新建城市居民區和舊城連片改造居住區,應將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作為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規定的配置指標納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由建設單位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同步驗收,驗收合格后及時交所在地街居使用,所配建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用房不少于80平方米。現有老城區沒有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或設施不能滿足需要的社區,由各區政府負責,通過盤活利用社區資源,新建和改擴建、購買、租賃等途徑解決。

        2、合理整合現有各類為老服務資源。各部門設立在社區(村)的衛生服務機構、文化站(點)、勞動保障工作站等為老服務機構,在社區(村)統一安排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興辦的公共服務設施應優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社區內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資源優惠向老年人開放,以滿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學習、活動的需要。

        3、農村社區應緊緊依托老年福利服務中心、鄉鎮敬老院、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積極推進縣級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以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特別是對列入省、市民生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資金保障和項目建設協調力度,確保項目如期建成。

        4、認真貫徹省有關技術規范,確保新建市政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和養老服務設施無障礙率達到100%,加快推進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公共建筑、養老服務設施、居住小區的無障礙設施改造,積極支持舊住宅增設電梯。積極探索建設集居家養老、機構養老、醫療保健、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學習教育、休閑購物于一體的適合老年人特點的老年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

        (三)加強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1、建立專業服務隊伍。對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實行全員培訓持證上崗,考試合格的發給職業資格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參加培訓人員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與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縣(市)區民政、老齡部門及街道(鄉鎮)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相應的工作人員負責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每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可根據本中心(站)情況決定是否配備一名助老協管員,若需配備,所需經費由中心(站)的運轉補助經費中列支。

        2、建立志愿者和義工服務隊伍。以開展“空巢老人志愿服務行動”為載體,積極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組織,不斷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定向、接力服務制度;動員、鼓勵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居民、大中專院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

        3、建立低齡健康老年人公益服務“時間儲蓄”制度。本著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則,組織低齡健康老年人開展各種公益服務,對其服務時間和內容予以記錄,采取時間或勞務儲蓄的方式,作為以后轉換相應時間為自己免費居家養老服務。鼓勵老年人采取自愿結合的方式,開展家庭式互助養老,或以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為依托的社區式居民互助養老。

        (四)規范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管理機制。

        1、著力培育社會養老服務組織。積極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教育文化等機構通過簽訂協議的形式參與承辦專業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扶持發展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服務模式。對新設立的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機構,降低準入門檻,簡化登記程序,實行備案制度,創造寬松發展環境,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2、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制度。按照“區分對象、突出重點、適度普惠”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榕政綜〔〕234號文件關于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統一采用居家養老服務券的形式支付,并逐步擴大服務券使用范圍。適當提高政府購買服務補貼標準,將無償服務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低償服務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適當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活動經費,人均標準提高到每年40元。

        3、規范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監管、考評、獎勵機制。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快制定各類標準,規范服務、收費等行為,引導老年人與服務機構通過簽訂協議、合同,明確管理機構、服務機構和服務對象的權利、義務、責任,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

        三、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科學制定規劃,持續有序推進。各級政府要將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業發展和社區(村)建設的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居家養老服務的目標任務,科學制定每個年度推進的工作計劃,不斷完善推進發展本地居家養老服務的措施,做到統籌安排,有序推進,持續發展。

        (二)完善政策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各級要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導,帶動社會力量的投入和有效參與,逐步形成居家養老服務投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十二五”期間,市、區兩級財政每年繼續按1:1配比落實安排居家養老服務專項資金,用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一次性補助和運營補助、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等。同時,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實際任務,安排相應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扶持養老服務業優惠政策,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在用地、用水、用電、用氣、數字電視開通以及稅費等方面按居民使用價格政策執行或給予優惠。就業困難人員從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按照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政〔〕18號)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就業困難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辦居家養老服務經濟實體,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優惠政策。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還要與已出臺的有關社區建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醫療保健等政策措施的銜接,讓老年人受益。

        (三)建立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在區、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點),受政府委托負責本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的實施與管理,其主要職責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庫,對享受政府購買服務的老年人資格進行評估;全面掌握并及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信息,引導為老服務機構和組織適時調整服務內容;對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相關資格進行審查,接受服務對象的信息反饋,檢查監督服務質量;指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和服務站開展工作,定期對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行檢查。市老齡、民政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要適時對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第7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關鍵詞】高端物業,物業管理,國際管家

        我國的物業管理從沿海開始起步,在市場需求與主管部門引導下逐漸向內地擴散。如何搞好物業管理是很多房地產公司越來越重視的課題,市場競爭中水平參差不齊的物業管理公司混雜,因此在各相關市場主體間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業主對物業公司很不滿意,認為物業公司服務質量不高,所收費用與其服務價值不成正比,自己的權益沒有得到保護,花錢買罪受;物業公司也牢騷滿腹,認為物業管理本來是既不辛苦又不討好的行業,而要做高端物業,更是難上加難。總之,國內物業管理行業整體水平急需提升。而我們的高端物業管理品牌就應當起到領路人作用,把自身的優勢與經驗與行業分享,為物業管理行業樹立起標桿與準則,推動行業的良性快速發展。

        一、高端物業發展進程

        引進國際管家源于“以人為本”的不懈追求,那么高端物業需要引進國際管家,其一是為了更新物業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物業管理水平。為業主營造出一個和諧、舒適、寫意的生活環境。其二是探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高端物業管理模式。這并不是否定常規的物業管理,而是對傳統的傳承和延伸;是建立在常規之上的更加精致、合理、高效的物業管理形式。國際管家引人,將讓更多人的生活與國際接軌,也給高端物業的管家服務注入了更多新的思路。在香港、內地均擁有多個大型建筑項目建設以投資開發高檔物業為主并有其高標準的物業服務管理模式。例如香港嘉里品牌物業30多年來長期服務于高端住宅與寫字樓,在為高端人士提供居住、辦公服務方面具有最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高端物業服務模式、服務理念和執行力。國際管家針對不同業主提供的個性化服務是收費項目,而國際管家將會通過合理、高效、優質的服務使業主的付出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目前在我國南方地區某樓盤通過引進服務過五位美國總統的Robert先生為管家顧問,為業主提供忠誠管家的體貼和周到,致力于打造高品位的全新生活。國際管家是一個高水準服務團隊的統領(將由以Robert先生為首的六位管家和六十個后勤服務人員組成),有著完美的組織技能。從服務的角度來看,是更注重人和生活本身,更重視物業設施的科學管理和維護,更注重禮儀和禮賓關系,也更注重服務的細節和品質,體現了一種更人性化的關懷和親情的服務理念。國際管家的服務包括:為業主提供商務助理、日程安排、旅行安排、物品收藏、物品采購、宴請賓客等全方位的服務。一言以蔽之:一切非隱私事務都可以交給管家打理。

        二、實施“管家式服務”的關鍵性要素

        要素一:“管家式服務”更貼近業主個性化需求。?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管家式服務”的責任范圍涵蓋所有日常物業管理與服務項目、家政服務及特約服務,具體工作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全面負責所轄區域內業主的檔案建立、管理工作,并負責與業主的日常溝通;第二、負責責任片區內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包括安全護衛、清潔、綠化、公共設施維護的安排、落實、巡檢和監督工作;第三、為小區業主提供私人化服務,如提供醫療保健咨詢、為業主接送家人親朋、代買收取各類物品、代訂服務和各類清潔綠化專業服務等。業主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并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同時要求“物業管家”從受理業主的服務要求開始,必須一直跟進服務直到業主完全滿意為止。這類服務都由點對點的專人完成,其方便快捷程度相當于業主生活中多了一個管家和貼身小秘書。

        要素二:建立全面、專業服務網絡,惠及每位業主。貼心管家之所以能夠提供各種無微不至的個性化服務,是因為其背后擁有一個龐大的服務網絡支持,其中包括工程維修、家政服務、醫務資訊等部門。貼心管家服務是一次物管服務的升級,其結果必將惠及每一位業主。在小區設立“物業管家”后,減少了服務環節,管家和業主之間建立的將是“一對一”的服務關系,不僅提高了服務質量,而且也提高了服務效率。一些成功的“管家式服務”架構雛形基本上是以50-100戶業主配一個“物業管家”,這位“管家”的手機24小時開機,他所服務的業主若有什么事情可以隨時與他聯系,再由這位“管家”將工作分配到其他部門。不過前提是處在“管家”職位上的人手中要有一定的權力,可以直接向維修、客服等部門的經理調派人力,也有權在業主與物管公司的各具體部門之間進行協調。

        要素三:全面籌劃管理服務涵蓋內容,突出創新意識。“管家式服務”與普通物業管理相比,還表現在為業主提供服務過程中追求的是一種較高的境界,它往往是建立在認識、了解、理解業主,為業主提供全面、持續滿意服務的基礎之上對于服務文化的建立。一種鮮明的文化氣質在物業管理的各個角落、在服務的各個環節都能體驗到,對業主來講應該是一種身心的享受。比如,在高檔的物業管理中,可以根據物業類型和服務對象的特點,結合企業服務的核心價值,在大堂、電梯廳、走廊、公共平臺等公用區域強力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同時,讓物管企業服務的核心價值在企業CIS中得到集中體現。此外,服務環境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到業主在接受服務過程中的心情、情緒以及對服務水平的認知。隨著物業管理行業的縱深發展,物業管理已經開始突破傳統意義的服務范疇,從發展的趨勢來看,知識、技術密集型最終將取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經營服務型亦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管理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業主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第8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一星期三次,每次都是兩個小時。”

        “都做些什么呀?”

        “幫著整理房間、洗衣服,冬天還幫老頭子洗澡,都是免費的。”

        今年8月12日,杭州市上城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時,南星街道美政社區88歲的趙奶奶緊緊拉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丁曉芳的手說:“我們老年人生活在上城區,真當是有福氣啊!”

        據了解,自上城區政府推出系列居家養老服務政策后,上城區已有2000多名老人,跟趙奶奶一樣享受著由區政府買單的居家養老服務,安逸地過著他們的晚年生活。預計到“十二五”末,上城區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受惠老人將達6000余人。

        而他們之所以能過上如此安逸的晚年生活,與上城區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持續不懈的監督是分不開的。

        數萬老人無處養老

        近年來,上城區的老齡化、高齡化形勢日趨嚴峻,“十一五”期間老齡人口年均遞增3%以上,成了全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養老問題,一直困擾著上城區委、區政府,雖然也推出了系列養老政策,但始終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我們敬老院40個床位,申請入住的老人卻有上千人,真是一床難求啊!”上城區小營巷第二敬老院院長陳娟英說,小營街道70周歲以上的老人有2萬多,他們現在只能讓85歲以上的老人入住。

        據了解,上城區作為杭州的“老、小”中心城區,寸土寸金,養老設施建設資源貧乏。2008年底,全區共有12家養老機構,床位數僅633張,最小的敬老院只有22張床位,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養老需求。這些養老機構除了規模小,市場化運作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也不成熟。結果致使一些國家、福利機構投資管理的老年公寓,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千人求一床”的現象;而一些硬件設施、環境較好的民營養老機構,由于社會信任度相對較低,收費較高,又常出現入住率不高的現象,部分民營老年公寓經營初期的入住率僅30%左右。

        為破解養老場地緊張和養老資源缺乏的困境,2006年,上城區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嘗試打造一座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可由于居家養老服務尚處起步階段,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仍然難以滿足廣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服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專業服務知識,無法為老年人提供較專業的服務。”在2009年的人代會上,賀曉卿代表直接指出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存在的不足。

        全面摸底養老現狀

        人大代表的強烈呼聲引起了上城區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關注,社會化養老問題被列入常委會2009年度的專題調研課題。

        2009年上半年,上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深入全區6個街道的社區老年食堂、星光老年之家和老人公寓,進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調研。

        在橫河公園旁的益壽園,調研組成員走進一位老人的房間,發現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竟然放了三四張床鋪,再加上多數老人的生活起居需要有人陪護,結果這么小的一個房間里竟然要住六七個人。“人一多,屋里的空氣就差。”住在四樓的王大爺說,“有時候想出去透透氣,又走不動,要是有電梯就好了。”當調研組成員問及:“住在這兒,還有哪些不方便?”老人勉強地笑了笑說:“能住進來,已經很好了。要說有什么不便,最大的不便還是如廁問題,因為公共衛生間里都沒有坐便器,年紀大了要蹲下去如廁有點困難。”

        調研組了解后才得知,原來上城區的很多敬老院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其他建筑物改建而成的,房內基本上沒有單獨的衛生間,配套設施不齊全,老年人生活很不便。

        在與街道、社區以及養老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座談交流時,他們也都談到了養老服務設施少、散、檔次不高,服務水平低,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等問題。“上城區現有的養老院、敬老院,不僅數量少,規模也偏小,已遠遠不能滿足轄區內老人在家門口就近養老的需求。”調研中,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直言不諱。

        調研時,上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文成指出,“破解機構養老床位不足的關鍵在于投入,政府要下決心拿出一部分資源用于養老機構建設,還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本、民營機構來投資經營養老院、敬老院”。

        針對調研時發現的養老事業發展缺少規劃,養老機構檔次不高,養老服務社會參與度低等問題,調研組向上城區政府提出了統籌規劃養老機構建設,加大對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養老機構,逐步擴大特殊困難老人的養老服務面等建議。

        收到區人大常委會的調研建議后,上城區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研究制定了推進養老機構社會化的實施意見,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老年人福利事業向“投資多元化”方向發展。意見指出,凡社會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的,在每個床位給予一次性補助2000元開辦費的基礎上,還將發放每人每月60元的床位補貼,并在房屋租賃、水電氣煤等方面給予優惠。

        通過政策引導,一批“面向社會、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民辦養老服務實體相繼在上城區成立,社會辦養老機構所提供的床位數占全區總量的70%左右。

        監督催生養老新路子

        “社會化養老任重道遠,要依托區情,發展上城特色的社會化養老模式,讓老年人共享上城區作為高品質中心城區的發展成果,這是政府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2009年11月,在區人大常委會對民政工作的評議會上,養老服務工作再次成為評議的熱點。

        評議會后,常委會向區政府提出了“迎難而上,突破瓶頸,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評議意見,并決定將跟蹤監督評議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將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情況列入2010年區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內容。

        2010年7月27日,上城區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區政府關于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情況的報告。

        “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要有一個科學完善的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要求,引導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

        “目前一些零散的養老設施,是否可以通過資產置換,將小的集中置換成大的,或是通過一室多用來提高資源利用率。”

        “養老也要分層管理,政府要重點關注8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保障服務。”

        “可以考慮建一些中高檔敬老院,主要面向那些‘以房養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群。”

        “要加強對養老服務管理工作人員的人才培養,為養老院配備專業服務人員。”

        …………

        會上,常委會組成人員、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共提出了20多條意見建議,最后整理成科學制定區“十二五”養老服務發展專項規劃、加強養老服務基礎建設、豐富養老服務內涵等五方面審議意見交由政府辦理,要求破解養老資源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的矛盾,推進養老事業發展。

        為落實常委會審議意見,上城區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居家養老全覆蓋工程,并制定出臺了《居家養老服務與管理規范》,走出了一條符合區情、極具特色的養老新路子。隨后,有關部門還為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制定了統一的“菜單”,包括生活照料、醫療服務、家政服務、司法維權、精神慰藉、緊急救助等6大類50個項目。同時,引進了一批信譽好、服務優的中介服務實體,培訓了250余名專業護理人員,使養老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據了解,2010年共有15807人次享受了上城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經調查統計,老人們對服務“很滿意”的達82%,“一般滿意”的為15%。

        目前,上城區已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活動試點區”。

        上城夕陽無限好

        今年8月12日,上城區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就居家養老全覆蓋工程進行了一次專題視察。

        “只要老人一按‘居家寶’,20秒之內信息處理中心即可接到信號,了解老人的需求后,再轉接到服務網點,第一時間為老人提供上門打掃衛生、買菜、送餐等各類服務。”在上羊市街社區養老服務信息處理中心,負責人金濤邊演示邊介紹說,這個信息平臺好比一個中心樞紐,上面既有所轄區域內服務老人的信息,包括居住地址、飲食喜好、家屬聯系方式、定點醫院、健康狀況等,也有家政服務、煤氣站、法律援助服務隊等各類服務單位的信息。

        目前,上城區已為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建立了一人一檔的《養老服務對象信息表》,將分批向他們免費發放“居家寶”,通過養老服務信息處理中心連接后,這一“電子保姆”將可為老人提供24小時服務,有效破解了上城區區域面積小、養老機構擴張受限的困境。

        另據了解,近兩年通過政府投入、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共投入6000余萬元資金用于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床位200余張,改造提升星光老年之家71個,建立“日托所”65家。

        “在這兒蠻好的,一樓有衛生服務站,看病配藥很方便。二樓是文化活動室,可以和社區居民一起唱唱歌,寫寫字,有的時候還能畫上一幅,日子過得很舒心。”在水一方老人公寓的傅肖云老師說,他們在這里住得很安心,也很舒心。而益壽園的老人們,也如愿用上了電梯和坐便器,天氣好的時候都能下樓到橫河公園走走。

        視察組成員充分肯定了上城區的養老服務工作,尤其是信息處理中心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快“全覆蓋”進程,爭取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

        第9篇:家政服務管理專業范文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社區服務;服務創新;應用系統

        1 引言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舊城的不斷改造,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間和家庭結構功能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漸減少,單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來越多,家庭原有的經濟功能、養老功能、托幼功能、娛樂功能、教育功能、維系功能開始弱化,并逐漸轉移到社區中去。

        社區服務需要接受由居民和家庭轉移來的多項社會功能并加以系統化,使本身的服務體系不斷豐富、壯大,社區服務功能逐漸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學有所教,殘有所助,貧有所濟,難有所幫,需有所供”的新境界。

        “十二五”時期,全國各地民政及相關部門明確了社區便民服務信息化建設在我國社區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性,社區便民服務信息化應用系統已成為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實踐證明,加強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基礎工程。

        2008年1月19日,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趨勢的戰略選擇,也是目前我國破解養老服務難題的根本出路。《意見》還要求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有條件的地區都要建設信息化養老服務平臺,提供一鍵通救助服務。

        2011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在社會養老方面,提出了要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對社會養老和社區服務的建設力度正在不斷加強,社區信息化能夠解決政府最重視的社會管理問題,集領先的社區管理和服務理念、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化社區服務。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國已有20 多個城市的市政府在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上海、廣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經啟動了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十二五”時期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熱點。智慧城市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是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而“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智慧社區”,國內目前雖無統一的定義,但綜合各地正在進行的“智慧社區”建設,其內容大致為綜合運用無線網絡、物聯網技術,建立社區公共數據資源中心,綜合開發利用社會各類信息資源,從而實現社區管理、政府職能以及社會服務的智慧化。

        經過長期調研,當前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都在試點、示范和摸索中,尚未有成熟的建設模式,應用系統功能比較單一,提供的社區服務也缺少統一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各種社區服務應用系統進行充分整合,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手段來解決社區服務應用系統中的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2 建設智慧社區應用系統遇到的問題

        智慧社區是在智慧城市的構建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的,作為智慧城市組成的基本單元。智慧社區的構建領域零散,應用水平也不高,沒有形成“面”上的整體推動態勢,從而導致沒有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且存在以下問題:

        2.1 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缺少統一標準

        目前,國內運營商在社區信息化建設上都各有計劃,應用領域分化嚴重,只有專門的解決方案,沒有集成的解決方案。在其他應用終端上,從行業到企業,各自都有自己的標準,相互間的兼容性差,這樣就造成宏觀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島與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相關資源不能整合應用。

        2.2 社區覆蓋層面較窄

        首先,在智慧社區試點過程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機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區間經濟發展速度不同,經濟實力存在差距,阻擋了智慧社區在更大范圍內普及的步伐。

        2.3 缺少合適的商業模式

        智慧社區需要社區、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平臺開發商密切合作,但是社區運維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區物業管理處。由于物業管理公司的資源有限性,僅限于提供基礎的社區服務,無法進行商業元素的融合,如社區電子商務。同時,也由于智慧社區提出的時間較短,有效的商業模式仍是整個產業鏈的參與者需要探索的問題。

        3 智慧社區應用系統分析

        3.1 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的概況

        3.1.1 上海陸家嘴智慧社區

        陸家嘴“智慧社區”建設重點主要涵蓋社區綜合管理、社區生活質量水平、社區經濟和商業活力、社區內個體發展水平四方面內容。具體建設內容為“一庫、一卡、兩平臺、多系統”。其中,“一庫”指民情檔案綜合信息庫,包括區域內人、物、房、事、單位、樓宇等動態信息;“一卡”指開發“智慧城市炫卡”,有了一張“智慧城市炫卡”,社區居民就不必再帶門禁卡、購物卡、銀行卡,甚至到社區醫院預約門診也可以“輕松一刷”;“兩平臺”指社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多系統”指以平臺為基礎開發的各類具體應用系統,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電子公告欄、停車智能導航系統。

        3.1.2 無錫萬家便民服務中心

        無錫市便民服務中心依托24小時全天候應答的96158市級便民服務呼叫平臺、便民服務網站和社區服務站,以信息化為手段,以居家養老為切入點,以實體服務為支撐,為無錫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家庭生活服務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務,致力于為無錫市民搭建一個需有所應、困有所助、難有所幫的綜合性“門對門”便民服務平臺。

        無錫市便民服務中心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覆蓋全市、服務全民的市級便民服務平臺,按照高規格、高科技、高起點的原則和“覆蓋全市、服務全民”的思路,重點建設了96158市級便民服務呼叫中心、96158便民服務網站和96158社區便民服務站,并且與民政業務平臺、政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業務聯動。

        3.1.3 美國迪比克市智慧社區

        高科技武裝6萬人社區—— 迪比克市以連接城市所有資源(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為目標,將能源、水務以及交通三大系統建設作為優先發展領域。主要利用數據傳遞裝置、分析軟件和網絡等高新技術讓政府和市民即時監測和調整他們用水、用電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節能、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建設的第一步是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到戶、到店,其中使用了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防止公共設施和民宅水電泄漏;同時搭建實時可持續發展綜合監督平臺,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過這一計劃,使城市的資源使用狀況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響應。

        3.1.4 韓國松島u-city計劃

        松島智慧城市計劃是由韓國政府、美國地產開發公司Gale、韓國鋼鐵集團POSCO E&C與LG合作推動,于2000年開始執行,預計2014年全面完工。其中,作為社區建設部分,提出建設智慧的、綠色的生活環境。

        所謂智慧綠色生活,就是以無所不在運算環境以及環境感知元件為基礎,發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與智慧卡系統。未來在松島生活的居民將會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出門僅需攜帶智慧卡,就可進出家里大門、搭乘大眾運輸與消費等,在家使用設施都可以語音操控,智慧型機器人幫忙打掃環境,智慧型冰箱會根據食物狀況自行調節,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3.2 應用系統特點

        從上述國內外智慧社區建設的內容來看,都是以建設信息平臺為主,其功能服務主要體現在便民服務、綠色節能和低碳環保上,實現便民服務、建筑節能、環境保護、可再生資源利用,重點體現智慧社區低碳、環保的特色,突出社區服務的便捷、高效。

        應用系統在特定領域體現自身的功能價值,比如遠程醫療系統,主要服務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城市炫卡,主要應用在社區門禁、社區購物、社區消費;便民服務門戶網站和呼叫中心則應用在社區便民服務方面。而像韓國松島社區,規劃在交通、家居方面實現智能化。

        經過這些案例分析,類似整合在一起的集成應用系統能夠實現的服務功能要遠遠多于單個應用系統服務的功能,也是未來智慧社區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4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建設策略

        經過以上分析,現有的應用系統在社區服務中僅僅起到輔助作用,還需要進行過多的人工干預和操作,為此我們提出建設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想法,希望改變現有應用系統功能單一、模式混亂的情況,使得應用于社區服務的應用系統真正成為智慧社區的特色。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在建設策略和實現功能上,能體現出自己的優勢。

        4.1 基本策略

        在未來的建設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聯網、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將社區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顯化,使之成為可以方便服務、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系統。

        4.1.1 統一的建設模式

        形成信息共享的機制,制定好信息交換的內容、信息交換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規則,制定業務協同的流程和制度。這些都是基礎性工作,只有統一標準,才能對資源進行合理化的利用,實現整合。

        目前社區服務應用系統的建設都是零散的、獨立的、簡單的,很多子系統功能已經在使用,但是無法做到信息共享,管理成本高,維護不方便。創新應用系統的建設方案可以利用現有的信息系統,在其功能基礎上進行整合。這種建設模式不僅把舊的系統利用起來,對于投資者、管理者來說,也是節約成本的好方法。

        4.1.2 統一的實施規劃

        社區服務信息化如果沒有統一的實施規劃,根本不可能完成社區信息化建設。每個社區智能業務都有自己的系統,都要求社區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信息系統,其結果是社區信息系統建設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難。所以社區服務信息化的建設一定要有統一的規劃,將各部門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成為高效強大的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

        4.1.3 多方互動的體系

        投資主體由政府獨家可能要轉變為政府、企業、專業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建設運營主體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門可能要轉變為政府、居民、商戶等共同建設,服務主體也可能由原來的政府擴展為政府、商戶甚至居民自身。所以,由政府牽頭的社區信息化系統最后就會演變成一個多元主體共同投資、構建和運營的“大服務信息化平臺”。

        4.2 建設內容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是一個綜合的運營平臺,基于物聯網技術,將功能不同的子系統整合起來,把傳統的社區服務內容進行分類,充分發揮統一管理、業務互動的優勢。圖1所示是一個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架構圖

        系統中的感知層包括采集信息的智能終端和傳感設備,負責采集信息、傳輸及前期的處理,由室內終端、單元終端和公共終端組成,包括通訊設備、安防報警設備、監控設備、數字點播設備、健康監測設備等。

        網絡層是智能終端和管理平臺之間的信息通道,進行信息傳輸的鏈路,以通訊網絡為主,建設方式可以無線加有線互為補充,建設一張無處不在的“泛在網”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基礎。

        數據層用來統一存儲、管理感知前端采集的數據信息。采用最新的云計算架構搭建數據中心,將海量的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按需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服務;消除地域的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和調度,增強運維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獲取服務更加便捷。

        管理層將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并對基礎軟硬件管理,主要負責大規模基礎軟件、硬件資源的監控和管理,為云計算中心的資源調度等高級應用提供了決策信息,是云計算中心操作系統的資源管理的基礎。

        應用層是平臺提供的一系列服務類應用,同樣基于云計算技術,具備能力融合、接入靈活、開發簡單、管理規范、部署高效等特性。平臺具有靈活的可擴展性,同時具備定制開發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種應用的部署更加靈活和快捷。

        呈現層是綜合管理平臺向社區居民提供的各類智能應用的方式,包括社區網站互動、手機短信、語音通信、電視點播、電子公告屏等,為居民提供多種呈現方式。

        4.3 實現功能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在社區服務上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不僅可以保持各種系統的原有功能,還可以根據服務需求,整合系統之間的業務,達到服務效果最大化。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功能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便民服務管理、養老服務管理、安居服務管理。

        4.3.1便民服務管理

        為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管理,把普通市民的生活服務與熱線呼叫、報警運營、電子商務、短信互動等進行互通,形成了生活服務“信息化”模式,可以通過呼叫中心和社區門戶網站為社區居民提供可視化的服務。

        根據服務對象對家庭生活服務需求的不同,分為大類和小項。例如,可分為家政保潔服務、為老護理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家電維修服務、水電維修服務、電腦維修服務、法律咨詢服務、心理慰藉服務等。可根據當各地實際情況在家庭生活服務管理系統中實現分類設置,增減和調整等功能。

        實現對社區服務機構、服務人員基本信息和服務信息的電子化管理。通過本系統,運營單位可以將社會上零散的服務機構,通過嚴格的、標準化的準入流程,整合到本平臺,形成全面的、動態的、分級別的民生服務行業數據庫,便于政府從宏觀層面進行監督、引導和綜合利用。

        4.3.2 養老服務管理

        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務,對居家老人、空巢老人進行主動關懷,通過智能終端了解老人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突破原有的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的模式,建立更人性化、具有實施性和可持續運營的養老模式。

        借助智能終端中的健康監護設備實時監護老年人的健康指數,實現對居家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種隱性疾病老人遠程進行心率監測、血壓監測、跌倒檢測等,緊急情況自動電話呼叫,減少突發事件對老年人健康的威脅,能夠實時有效地對老年人的健康與安全狀況進行監護。

        4.3.3 安居服務管理

        對社區公共環境、公共安全、居民家庭財產安全、個人安全進行監控管理,提供安全的社區生活空間和豐富多彩、高品位的居家文化生活。

        對社區公共區域進行的視頻監控、環境監控,包括居民居住的樓宇、電梯、逃生通道、社區店鋪、社區道路等,來保障社區居民生活安全。同時,為社區居民家庭提供安保服務,在居民外出時,通過監測設備,實時監控住宅內的情況。另外,創新應用系統能實現聯動功能,如接收到觸發報警,社區管理中心將自動接報警、顯示其具置,并彈出客戶的詳細地址、客戶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及時提醒保安人員進行出警服務,保護社區居民的財產安全。

        5 效益分析

        5.1 經濟效益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老齡化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社會化養老及便民服務和信息化的消費模式日益成為主流的現代化都市生活需求。由全國老齡辦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和護理服務兩項,2010市場容量約1 300億元,到2020年將超過5000億元。“十二五”期間大約每年增加150億元,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約370億元。

        除了居家養老外,基于社區的服務需求更大。據保守估計,社區服務的整體需求將是社區養老服務的3倍,未來將成長為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的收益途徑主要有3個:

        (1)新拓展業務帶來收益,包括家政服務和服務商管理費用;

        (2)通過試點應用的收益,可以獲得政府相關的扶持資金和政府相應的購買服務;

        (3)試點應用后,轉化為產品進行復制和推廣帶來收益。

        5.2 社會效益

        智慧社區服務創新應用系統可與三級(區、街道、居委會)居家養老服務站(中心)緊密結合,既為信息化居家養老提供了服務載體,又為政府提供了強有力的業務指導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養老和社區便民服務的服務水平。

        社會價值主要體現為如下6個方面:

        (1)為民政部門建立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務管理及協調機制,并為社區內的老齡人群和服務機構建立準確詳實的數據庫及服務電子檔案。

        (2)以居民數據庫、呼叫中心及智能終端產品為基礎,構建緊急救援、生活幫助、主動關懷三大服務方式,豐富了服務手段和項目內容。

        (3)構建了“公益化為前提、社會化為基礎、市場化為補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虛擬敬老院運營模式,可有效推動居家養老服務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4)通過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推廣適合社區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整合包括家電維修、水電維修、電腦維修、開鎖服務、快遞服務、搬家服務、上門理發、汽車租賃服務、家政服務、保潔服務、母嬰護理服務及以糧、油、蛋、菜、水為主的民生商品配送服務,并通過建立覆蓋全市社區的服務站實現與市民的零距離服務。通過信息化改善社區管理,維護社區安全。

        (5)根據各政府部門傳送的數據以及深入社區調查得到的數據,通過數據挖掘算法分析,得到一系列社區居民生活數據,供政府職能部門作為制定政策的參考依據。

        (6)作為一個綜合型的公共事業服務系統,與社區居民生活緊密相連。系統數據庫內有居民生活相關的各類詳細信息。因此,在出現突發緊急狀況時,系統可以與相應指揮中心共享基礎數據,以聯席成員的身份參與應急指揮,提高應急指揮的效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思思99热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a级片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