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實驗室管理及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目前,分子生物學飛速發展,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已深入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一些常用的技術,如基因組DNA的分離純化,質粒DNA的抽提及純化,RNA的提取,PCR擴增,Southern blot等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強有力工具,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后,這些實驗操作技術都涉及到氯仿、DEPC、同位素等有毒有害或具放射性的物質,對環境和人身安全也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弄清這些有害有毒物質的作用,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制度和處理,保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成為真正的科研陣地。
1 完善實驗室安全制度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化學試劑種類繁多且成分復雜。如果處理不好、管理不善,就會對實驗人員和環境造成危害。因此,應加強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對不同的化學品進行分類專人專管,對易燃、劇毒物品應有領用管理辦法,簽定安全責任書,確保做到責任到人。同時,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購買、運輸、儲存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使實驗室的安全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此外,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經常要用到整只動物或動物的部分組織器官進行實驗,因此,建立健全實驗動物的臨時飼喂、管理和死后處理制度,對動物的食物、排泄物及毛發及時進行處理,對動物的抓咬、逃逸等也應有嚴格的管理規定和制度。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提高實驗隊伍的業務素質。不僅讓實驗員會操作各種儀器,還必須熟悉實驗室各種試劑的性能、毒性、防護等。加強對實驗員人員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使實驗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進入細胞培養宣前更衣、戴帽、換拖鞋;進入同位素室先穿鉛衣,戴上一次性手套,再用蓋革計數器將可能污染的物品全部檢查一遍,確保沒有放射源的情況下開始動手實驗;實驗中有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的揮發性氣體,必須在通風柜里進行操作等。實驗內容設計要盡量選擇無公害、低做實驗,實驗殘液、殘渣要少、要可回收,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3 實驗室合理設計和布局
實驗室的布局是實驗室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對實驗室應進行合理布局,劃分專用的功能區,規定人員物品行走路線、進、出通道控制等。同時,確保實驗動物不能逃逸,非實驗室動物(野鼠、昆蟲等)不能進入,實驗室內儀器的擺放要既合理又方便操作。對實驗室廢液應根據其性質選擇適宜的有明顯標記的容器和存放地點,密閉保存。放射性同位素室布局在人員活動較少、較偏的房間內,并由專人負責管理。核酸電泳時要用到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EB)進行染色,因此,電泳室要布局在相對偏僻且方便的單間內。進行電泳操作時,要防止EB擴散,一只手戴一次性手套,接觸EB區,另一只手接觸非EB的器皿如微波爐、電泳儀、冰箱等。
4 各種廢物的處理
4.1實驗耗材和生物材料的處理:實驗中廢棄的吸頭、Epp-endorf管、手套、試管等定期滅菌后,深埋;廢棄的玻璃制品和金屬物品應使用專用容器分類收集,統一回收處理。實驗廢棄的生物活性實驗材料特別是細胞和微生物必須及時滅活和消毒處理,實驗動物尸體或器官需及時進行妥善處置,按要求消毒,統一送有關部門集中焚燒處理。實驗內容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選擇無公害、低毒性藥品做實驗,實驗殘液、殘渣要少,要便于回收,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4.2放射性物質的處理:放射性同位素技術具有靈敏、簡便和廉價等優點,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應用普遍,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會給人體造成損傷,如果使用不當或操作不規范,會造成環境污染,甚至損傷人員。在進行同位素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個人防護,包括使用隔離、專用衣帽手套及防護背心、擋板等。對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進行安全性教育,實行責任到人的做法,對放射性物質統一保管、集中存放、集中處理的做法。在定購同位素時,根據需要量進行訂購。α-31p半衰期為14.5天,在southern blotting應用較廣,是危害較大的放射性物質。DNA雜交時,在探針標記、洗膜等幾個階段都涉及同位素。對含α-31p固體廢物,放入鐵皮箱10個半衰期(約半年)后埋到指定的地點:對于含α-31p濃度較高的液體廢物(如首次洗膜液),在厚實的朔料桶放置8個半衰期后倒入專用的下水道;含α-31p濃度較低的液體廢物(如二、三次洗膜液),則直接倒入專用的下水道。
4.3常見的有毒物質的處理:溴化乙錠、Trizol、丙烯酰氨、DEPC、甲酰氨等毒性高、環境危害大的物質,分類收集后統一處理。
4.3.1 EB(Ethidiunl bromide,溴化乙錠):EB是一種強烈誘變劑并有中度毒性,應戴手套操作,對于含有EB的溶液也不應直接倒下水道,用后妥善凈化處理:EB含量大干0.5μg/ml溶液先用水將EB濃度稀釋至0.5μg/ml以下,每100ml溶液加入100mg活性碳。不時輕輕搖蕩混勻,室溫放置1小時,濾紙過濾將活性碳與濾紙密封在塑料袋中作為有害廢物丟棄。或用專用一次性染料清除袋(Gene有限公司)吸附過夜,再焚燒袋子即可。EB接觸物,如抹布、槍頭等埋入地下。
4.3.2 Trizol:提取組織和細胞RNA的一種重要試劑,在提取RNA時一定要在通風進行。如皮膚接觸Trizol,請立即用大量去垢劑和水沖洗,廢液埋入地下。
4.3.3 DEPC(Diethylprocarbonate,二乙基焦碳酸酯):RNA酶的強抑制劑,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操作時戴口罩。在通風櫥中進行。沾到手上立即沖洗,廢液通過廢液道排泄。
4.3.4 CHCl3(ChIoroform,氯仿):常用于DNA和RNA提取,對皮膚、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蝕性,易損害肝和腎。操作時戴手套在通風櫥里進行,廢液收集后埋入地下。
4.3.5 Acrylamide(丙烯酰胺):DNA測序、SSR及蛋白質分離等技術中作電泳支持物,具神經毒性,聚合后毒性消失。操作時戴手套在通風櫥內進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膠沒有毒性,可隨普通垃圾一起扔掉,千萬不要倒入下水道。
4.3.6 DMSO(二甲亞砜):是一種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非質子極性溶劑,常用作細胞的凍存液和配制AS。皮膚沾上之后用大量的水洗及1%~5%稀氨水洗滌。
對消費者而言,GMF是新生而敏感的事物,供應鏈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極大地制約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而標識管理制度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最為基本和常見的手段,也是較為有效的手段。已有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接受者是否認可標識信息受到標識本身和標識信息來源的可信度兩個屬性的影響[11-12]。因此,除了消費者對標識本身的信任程度影響其購買意愿之外,消費者是否信任標識來源,即對政府管理的信任度,也是影響其購買意愿的因素之一。由于GMF是一個新興產品,現階段大多數消費者對其還不甚了解。消費者對其的接受程度不僅是對技術本身所可能帶來風險的反應,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也會對消費者是否接受這項新產品產生重要影響[13],馮良宣等研究也表明,消費者對政府管理能力信任程度的提高會顯著增強消費者對GMF的購買意愿[14],據此,本研究先提出如下兩個假設:H1: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程度影響其購買意愿。H2:消費者對政府標識管理信任度影響其GMF購買意愿。據張傳統研究表明,消費者對信息的關注度顯著影響其購買決策[15],標識是通過將商品的內在特性與外在提示相統一,將商品的信任特征轉化為商品的搜索特征[11],從而解決GMF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消費者對GMF標識的關注程度會影響其購買行為,因此,本研究提出第三個假設:H3:消費者對GMF標識關注度影響其GMF購買意愿。根據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度、對政府標識管理信任度和消費者對GMF標識關注度3個因素為切入點,將消費者對GMF購買意愿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標識管理制度對消費者GMF購買意愿影響的實證研究模型。
2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2.1數據來源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武漢市消費者。首先,根據相關統計公式確定樣本容量為n,n=Z2×p(1-p)e2,其中,e為容許的抽樣誤差(本次調查取5%);p為總體成數(本次調查取0.5);Z為標準化正態變量,為保證準確度,本次調查置信度選用95%,對應Z值為1.96,計算得到樣本容量約為385。結合以往的調研經驗,考慮到調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本次調查擴充了一定的樣本量,最終確定樣本量為416。隨后,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本研究運用SPSS17.0對武漢市各個區按照人口密度、人均GDP等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將武漢市13個區分為4個層,然后,在各層選擇了2個大型購物廣場或超市做為調查地點,采用偶遇抽樣的方式在每個點抽樣調查了52個城市消費者,共發放問卷數416份。由于面談式調查質量比較高、回收情況較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397份。就樣本分布來看,性別方面,被調查者的性別比例分布較為合理,男女比例分布為48.9%、51.1%。從年齡結構上來看,樣本所涵蓋的年齡范圍比較廣泛,但主要以18~39歲的中青年為主,占到了總體的75.5%,中老年群體比例僅為20.8%,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體質較差,不方便外出購物,從而導致了樣本年齡結構分布不均。從受教育程度的分布來看,被調查者主要是以本科或大專為主,其次是高中、技校或中專類,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10.5%,比例最低的是小學及以下學歷的,這與武漢市作為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各種大專院校廣泛分布,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有關。從個人月收入來看,被調查者中收入在1001~2000元的占23.5%,2001~3000的占24.5%,3001~5000元的占21.4%,而月收入達到5001元以上的僅占總體的11.9%,1000元以下的消費者占18.7%。專業分布上,被調查者所學專業也較為廣泛,涉及農業、食品、生物工程的為23.8%,醫科所占比例較小,其余的理科、工科、文科分布較為均勻。
2.2變量選取與賦值
根據前述構建的研究模型,并結合本次調查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通過設計問題“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在GMF與非GMF之間進行選擇,您會選擇什么?”來測量消費者對GMF的購買意愿。由消費者在“非轉基因食品”、“無所謂”、“轉基因食品”3個選項中進行選擇。3個選項分別賦值為1、2、3,即賦值越高,表明消費者對GMF的購買意愿越強。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度通過直接詢問獲得,由消費者在“完全不相信”、“基本不相信”、“一般”、“比較相信”和“很相信”5個選項中進行選擇,5個選項分別賦值1、2、3、4、5,即賦值越高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度越高。結合目前關于GMF安全問題的爭論,消費者對政府標識管理能力的信任度用消費者對政府頒發GMF安全證書的評價來測量,越是認為草率的即對政府管理能力越是不信任,越是認為謹慎的則表明其對政府管理能力越信任。而標識的關注度則用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是否常看成分說明來測量,越是常看的則表明其對標識的關注度越高。
3調查結果分析
3.1描述性統計結果分析
現階段,消費者對GMF的認知度較低,普遍缺乏客觀、準確的認識,仇煥廣等2002年對我國東部5省11個城市調查之后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聽說過GMF,但是對轉基因技術和食品的知識了解較少[16]。此外,再加上GMF爭論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對GMF的態度還是十分小心謹慎。本次調查結果也表明,明確表示愿意購買GMF的消費者僅占3.5%,而傾向于購買非GMF的消費者達59%,遠遠超過愿意購買GMF的消費者比例,只有28.8%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會在意所購食品是否為轉基因。究其原因是消費者比較介意轉基因成分,調查結果顯示,當消費者知道自己購買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時,僅有0.9%的消費者明確表示會購買更多,5.7%的消費者會選擇繼續購買且購買數量不變;另外還有16.8%會繼續購買,但購買數量會有所減少;而馬上停止購買的消費者達25.6%,超過會繼續購買的消費者比例,大多數消費者抱著一種不太確定的態度,表示嘗試以后才會做出選擇。因為介意轉基因成分,再加之為了維護自己的消費知情權和選擇權,大多數消費者都希望對GMF加貼標識以區別于傳統食品。本次調查發現,84.3%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貼GMF標識以區分于傳統食品,而認為不需要的僅為3.4%,另外還有12.3%的被調查者認為無所謂。進一步調查發現,標識在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4.3%的被調查者表示在以往的食品購買經歷中每次都會查看成分說明,另外還有36.9%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查看。盡管消費者對標識的關注程度較高,但其對政府標識管理能力的信任度并不高,雖有49.1%的消費者一致認為政府頒發的GMF安全證書是比較慎重的,但是,仍有33%的被調查者認為頒發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生產應用證書是比較草率的。因此,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消費權益,86%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家對于GMF不僅需要加貼標識,而且需要采取強制性標識管理制度。
3.2標識管理制度對消費者
GMF購買意愿的影響通過上述分析發現消費者對GMF的購買意愿不高,但對標識管理期望非常強烈,這可能是因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GMF的安全問題有所顧慮,期望通過標識選購以規避風險。本研究首先采用偏相關分析探究轉基因標識管理制度與購買意愿之間的關系,主要探究消費者對GMF標識信任度和對政府標識管理信任度以及標識關注度對其購買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第一,消費者對政府關于轉基因標識管理的信任度越高,其對GMF的購買意愿越高,相關系數為0.158,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這是因為政府公信力能夠在公眾GMF購買態度的形成與轉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公信力能夠顯著降低公眾對GMF的風險感知[17]。Moon等也認為公眾對一項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僅受到技術本身所可能帶來風險的影響,使用和管理這項技術的一切行為規范都可能影響公眾是否接受這項新技術[18],因此,消費者對轉基因標識管理的信任程度會影響其購買意愿。此外,仇煥廣通過嚴格的計量經濟模型也驗證了消費者對政府公關管理能力信任度的提高會顯著提高消費者對GMF的接受程度[13]。故讓消費者了解政府在GMF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增加他們對GMF的信心和認可度,對于提升消費者對GMF購買意愿有重要的作用。第二,消費者對GMF標識的關注度越高,其購買意愿也越高,相關系數為0.107,在5%的水平上顯著。由于GMF具有信任品特性,消費者在短期之內并不能確定食用GMF是否會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威脅,因此,充分利用轉基因標識,能更好地幫助消費者規避GMF潛在風險,滿足他們對GMF安全管理的期望。這也符合Hicks消費者剩余形式的經濟學原理,即在假定其他條件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食品質量信息的關注度越高,搜尋到質量高、信度高的信息對提高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就越大[11]。本研究以GMF購買意愿為因變量,以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度、對政府標識管理信任度和消費者對標識關注度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表3)。結果表明消費者對政府標識管理信任度、消費者對標識關注度顯著影響消費者對GMF的購買意愿,而消費者對GMF標識的信任度對其購買意愿的影響不顯著。這與相關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4結論
關鍵詞證券經紀人制度實施策略
從2001年開始,我國證券業大力推行國外流行的證券經紀人制度,以試圖改善國內市場對客戶服務的質量,但是制度實施以來,各大券商紛紛慘敗,特別第一個推出此制度的大鵬證券非但沒有提高公司的業績,反而目前已經破產,這種在國外證券市場非常成熟的一種制度在我國實施起來如何是這樣狀況呢?
1國內影響和制約證券經紀人制度實施的因素
從2001年以來,中國券商在推廣經紀人制度上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的種種原因,影響和制約“經紀人制度”發展的因素依然有很多。剝開事件的表面,行業性的經紀人營銷模式的失敗必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1.1戰略規劃不明確
縱觀中國券商的發展,在經紀業務方面,多數是以營業部為前沿,無論是最初的贈送禮品或是后來的經紀人制度均是由營業部首先發起,當形成一定規模后總部相應部門方才著手“規劃”,普遍欠缺系統的策劃。
技術主導業務是證券經紀業務多年來的發展形式,在信息技術應用與業務發展之間,券商更多的是被技術牽著鼻子走,戰略規劃根本無從談起。在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方面,每一次的技術創新都會首先受到證券業的關注,只要在系統擴容和方便交易上有可行性,券商便會不惜代價地應用,并且迅速普及。隨著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技術創新帶來的是越來越少的客戶、高昂的運行成本、客戶(特別是核心客戶)流動的加劇,技術投入的邊際效益每況愈下。券商對技術盲目依賴的極致是對call-center的熱衷。由于call-center在一定程度上與券商原有的電話委托交易系統具有相通性,迅速得到券商以及技術供應商的認同。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國內的call-center系統與國外并無二至,然而在實際應用上卻有著致命的缺陷。call-center的核心在于其人工坐席向客戶提供的專業化信息咨詢,其背后是一個由投資理財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而國內券商根本就不具備這一能力,雖然有智能應答,也有人工坐席,能提供給客戶的卻不過是粗線條的股評而已,因為政策的原因,即使是提供股評也不能帶有肯定性的字眼。由于服務內容的缺乏,國內券商的call-center紛紛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另外,雖然很多券商將建立市場營銷體系,推廣經紀人制度作為自己的“戰略轉型”方案,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兩者在營銷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只是銷售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并不能改變中國券商不具備證券業專業技能、無核心產品、無個性化差別服務的現狀。這樣的狀態就如同一個電視機生產企業不能生產電視,既使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有精彩的電視節目,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進行營銷轉型時,券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很少有券商真正進行市場定位,因而出現全國券商步調一致說“轉型”的場面。券商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客戶的需求則是無止境的,因此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選定目標市場、發現市場機會,根據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營銷策略是券商有效利用資源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2組織架構上的缺陷
券商現有的組織架構大多采用事業部制,以業務為單元劃分的事業部是獨立的利潤中心,由于不同的事業部的服務對象存在著利益沖突,通過事業部之間的“防火墻”保證了經營上的公正性,有效地避免了風險在不同事業部之間的擴散,但是這樣一來也造成了券商三個主營業務的分離。由于受政策影響,證券經紀業務產品單一、創新范圍小、業務形態固化,完全依靠交易通道的壟斷優勢維持經營,而承銷業務和自營業務的分離,使券商很難形成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此外,以職能線、產品線為主導,以地區線為輔助的模式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產品分割、職能分割、地區分割的問題。由于各級部門之間利益的相對而言獨立性,而管理者又以利潤來衡量各部門的業績,極易使各部門產生本位主義,忽視長遠的整體利益,從而影響各項方案的實施。為了協調這一矛盾,又不得不多設置一些諸如管理總部一類的中間管理層次和中層管理人員,不僅增大了管理成本,也使券商的中間管理層膨脹,損害了組織的運作效率。
從券商管理體制角度來看,事業部之下的區域管理總部體制是一種混合的內部組織結構體制,一方面,證券公司的組織結構采取事業部制的管理體制,以不同的業務為劃分標準,采取“縱向”管理;另一方面,設立區域性管理總部采取“橫向”管理。在實際運作中,這種混合的體制存在著一些問題。此外,券商在轉型時多生硬地將營業部的市場營銷體系與運營保障體系分開,使前后臺工作反復交叉,造成了大量的問題。
1.3以短期目標為主的考評方式
由于經紀業務收入是券商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對營業部的考核多數是以利潤指標來衡量,對短期利潤的過分強調使營業部很難著眼于長遠來談發展。營銷是一個漫長而堅苦的過程,一個營銷體系的建設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券商在進行經紀人營銷模式建設時顯然缺乏嚴謹的定位和論證,回報的長期性和考核的短期性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1.4“經紀人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經紀人制度大多是由一批券商的總部各部門人員組成項目小組負責制度的建立,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在設計階段時容易成為設計者的項目,沒有考慮到作為最終執行者的營業部的實際情況,使項目脫離實際。而目前,現實就是在營業部極度缺乏營銷管理人員和管理經驗的情況下,參照國內保險經紀人制度和國外證券經紀人制度建立起來的經紀人制度根本就無法執行。
2解決問題的相應策略
2.1戰略性營銷規劃
(1)市場調研。首先,券商必須進行市場調研,系統地、有目的地收集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各類資料,并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以助于真正地了解市場。目前,券商最迫切需要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市場調研。客戶調研:客戶的交易習慣、服務需求、經濟狀況、交易動機及其他客戶基礎資料。服務流程調研:調查各業務流程中的服務質量,以改進營銷過程中的各種服務。市場需求調研: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
(2)進行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事實上,券商一直都在進行自身市場準確定位的努力,希望通過市場和客戶的細分來形成自身的經營特色。無論怎么的市場定位,都必須進行市場和客戶的細分,必須明確公司的利潤將從什么樣的客戶身上來以及怎樣來。從國外券商的經紀業務發展模式來看,券商根據利潤來源而進行的市場定位可走如下幾條路:①擴大基礎量。以較低的收費水平賺取利潤,只向客戶提供最基本的服務。這個基礎量包括客戶量、資金量和交易量;②高度專業化。選定優質客戶群體,按照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專業服務,收取不同的服務費用,賺取比較高的利潤。這些需求包括不同層次的專業咨詢、專業投資理財顧問等;③只提供交易通道。除交易通道外不提供其他任何附加值服務,以極低的價格吸引眾多中小客戶,賺取超低水平的利潤。網上經紀公司即屬于這種類型。
2.2調整組織結構
券商的組織架構創新應包括轉變盈利方式、優化盈利結構、開拓新的盈利來源、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等諸手段。在經紀人制度建設方面,設立獨立于原有營業部網絡之外的營銷體系是最佳解決方案。
全國性的券商應考慮按一定的地理位置將國內市場劃分為數個大區,建立大區一級的銷售經理制度,由大區經理負責在區域內以每個營業部配備一個銷售小組為標準,與原營業部合作,進行產品銷售、創新業務推進、區域性投資銀行和財務顧問等業務,以實現營業部的營銷、服務和綜合業務拓展的兩個平臺功能;建立暢通的研究所、經紀業務總部、營業部、客戶之間的服務流程,以及多通道的咨詢產品發送流程。
2.3平衡計分卡
績效評估對于新制度的執行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券商的轉型實踐中,正是由于以短期利潤為考核目標而阻礙了其實施,多數券商的績效考核還處在“量化考核與目標考核階段”,而平衡計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指標之間相互驅動的因果關系展現組織的戰略軌跡,實現績效考核——績效改進以及戰略實施——戰略修正的目標。平衡計分卡中每一項指標都是一系列因果關系中的一環,通過它們把相關部門的目標同組織的戰略聯系在一起;而“驅動關系”一方面是指計分卡的各方面指標必須代表業績結果與業績驅動因素雙重涵義,另一方面計分卡本身必須是包含業績結果與業績驅動因素雙重指標的績效考核系統。之所以稱此方法為“平衡”計分卡,是因為這種方法通過財務與非財務考核手段之間的相互補充“平衡”,不僅使績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組織的戰略層面,使之成為組織戰略的實施工具,同時也是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之間、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之間、指標的前饋指導與后饋控制之間、組織的短期增長與長期發展之間、組織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之間尋求“平衡”的基礎上完成的績效考核與戰略實施過程。
2.4經紀人制度的實施
隨著市場的發展,經紀人必將成為券商銷售網絡中的絕對主角,誰掌握了銷售渠道誰就擁有了未來。無論市場怎樣發展,客戶始終是券商生存發展的根基,經紀人才是客戶來源的保證,經紀人在券商中的地位必須得到肯定,經紀人隊伍的建設必須成為券商工作中的重點。在經紀人制度中,經紀人是金字塔的塔基,只有塔基穩定了,金字塔才能往上搭建。
由營業部直接經營客戶的年代很快就會過去,作為現有利潤中心的證券營業部,轉型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結軌,制度的創新是必然的,因此,各券商應強化“變革”、“危機”意識,形成“客戶導向”、“流程導向”、“團隊合作”,以先進可行的策略完成其制度的創新,提高整個證券業經紀業務的競爭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求.海外證券市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美]弗蘭克.J,法博齊.資本市場[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 財務管理模式 研究
為了更好的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新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的實施為推動財務工作的發展和引領國內的會計準則走上國際兩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新會計制度的實施雖然有助于推動財務管理工作往標準化與規范化方向發展,也有助于提高財務核算工作的質量與準確度,但財務管理模式本身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應積極進行創新,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一、新會計制度給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
(一)對財務管理的目標產生影響
以往的會計理論表示,利潤最大化與價值最大化是財務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目標。但如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新會計制度提出財務管理工作應將價值最大化作為主要目標,并提出應實行研發費用資本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新會計制度會對財務管理目標產生影響。
(二)對財務管理的理念產生影響
新會計制度將價值最大化規定為財務管理最主要的目標,這必然會對財務管理的相關理念產生影響。新會計制度不僅明確規定了財務報表、分部報告以及財務報告的內容與形式,還對職工的工資待遇、福利與補貼做出了協調,以便對價值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另外,新會計制度還對各單位自身的財務狀況提高了重視,在引導各單位努力提升自身價值的同時還要多多關注實際的經濟增長情況,使得以往的財務管理相關理念發生了轉變。
(三)對財務的風險管理產生影響
新會計制度通過確定財務資產為減值所準備的計提、轉回以及股價中可轉換債券的損失來對各個單位的財務風險進行了有效的預防和管理。另外,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房地產投資、債務重組等項目將公允價值運用到了會計制度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會計制度往國際化趨勢發展。將公允價值運用到財務管理當中會使得賬面利潤不斷增加,從而出現超分配現象,增加財務管理工作的風險。
二、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發展的對策
(一)對現有財務管理部門進行完善
大部分單位內都有一個單獨的部門來負責財務管理,這個部門一般不會具備太多職能。但面對如今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趨勢,要提高管理效率,就需要對自身的財務資產實行分層管理,將財務管理的工作分擔到所有部門。因此,每一個部門都需要對新會計制度有所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實施財務管理,確保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在實施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應對資金的流向提高重視,確保資金是在新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理的流通,以便將財務管理模式的最大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對財務管理的部門加以完善有助于將生產與投資引向更為規范的方向,充分發揮出優勢,推動財務管理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為社會帶來更客觀的利益。
(二)提升財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
新會計制度對單位內負責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相關人員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技術,積極創新財務管理的方法。應對管理人員加強培養,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增強其工作能力,確保每一個部門都能認真貫徹和落實新會計制度,還應全面分析內部的情況與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培訓課程,并鼓勵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培訓當中,促進管理人員及時更新自身觀念,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正確認識財務管理,建立預算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工作應由單位內各個部門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但大部分單位內的員工沒有對財務管理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領導應引導員工轉變自身的陳舊觀念,讓單位員工正確掌握新會計制度,并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在單位內開展系統化的財務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各單位還應全面了解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為全面管理內部資金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減少不合理投資與支出,對資源和流動資金進行合理控制,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從而推動財務管理工作更好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財務管理來說,新會計制度的實施能夠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有助于推動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進程。在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下,財務管理模式不斷明確了自身的管理目標,并提高了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和諧發展。但各個單位不應滿足于現狀,還應積極追求技術上的創新,推動新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模式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舒.新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管理模式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4,(15).
[2] 張奇.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探析[J].進出口經理人,2014,(S1).
[3]韋梅桂,韋梅珍.淺談新會計制度背景下的財務管理模式[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2).
[4]焦衛鋒.新常態下應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建設簡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16) .
[5]張青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其防控措施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 2016,(16) .
【關鍵詞】道路施工;病害防治;處理措施
道路建設是一項保證人們安全的基礎性建設,為社會主義經濟時代帶來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持,道路施工中的病害防治始終是事故發生后才采取的措施。對于施工建設,應該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在施工中應盡量避免設計缺陷和施工帶來的危害,防患于未然,減少后面的防治工作,以此來減輕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只有盡量避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人民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1.道路施工中的病害表現和成因
1.1道路病害含義:道路施工病害是概述性病害,是路面整體結構或組成病害,一般情況下,對道路的正常使用不會產生影響,但當其病害達到一定程度時,也可能無法承受車輛荷載。另一方面是功能性病害,導致原因是道路的不平整,坑坑洼洼等原因造成的,使預期的施工路段使用年限下降,完善的使用功能遭到破壞。在道路施工,常見的病害形式種類是多種形式的。
1.2病害的表現類型以及成因:
病害表現如下所述:常見病害主要包括:波浪、 泛油、 滑溜、 坑槽、 裂縫、啃邊,松散等,這些病害具有嚴重性和普遍性,給予其特別的探討重視,制定相應的病毒處理措施十分必要。
1.3在施工過程中,導致路面以上原因主要有四點原因導致
1.3.1設計不科學
施工設計者在資料收集時不完善,沒有考慮到地表和內部結構的構造,設計圖誤差有可能與實際較大。由于判斷的失誤,施工方在施工后不能發現問題,遇到雨天或者不可抗拒自然災害時施工路段問題凸顯,水不斷滲入,導致水泥和混合物長時間受到沖刷,由于路面強度不夠,進而出現地表裂縫現象。
1.3.2操作不規范
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員操作不規范。沒有按照圖紙計劃實施,在操作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的,另外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善,沒有在規定的技術程序上施工或者偷工減料。
施工指標不達標,材料不達標
施工方在建設道路過程中為按照原有圖紙進行施工操作,對材料的質量未有高標準的要求,由于在道路建設中混凝土是主要材料,混凝土的自身特性亦會導致裂縫等病害的產生。混凝土裂縫主要包括表面裂縫、 貫穿裂縫、 深層裂縫三種類型。在空氣中混凝土硬結時體積縮小的現象被稱作混凝土收縮。在不受外力時, 混凝土會自發變形, 當受到外部約束時又在其自身內部形成拉應力, 導致混凝土的開裂, 實際中引起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因素主要有水分和溫度等。
施工方控制不嚴格,路面指標不達標
施工方由于對材料關未嚴格把控,導致材料混合占比不協調。特別是瀝青的混合占比不達標。機器設備與材料不匹配,結果瀝青實際使用中沒有發揮最大功效,地面出面寬厚不一,下沉,強度不足和坑玩的現象。雖然國家強烈要求,但仍有施工方為了敢工期進度,以次充好,降低材料成本,最后道路的使用壽命短于實際預估的年限。
2.道路施工中的處理措施
2.1合理化管理,科學施工
道路施工現象參差不齊,要從根本上杜絕不合理化施工現象的發生。嚴格要求施工方按照設計施工,路基的參數要根據實際勘測的結果為實際施工數。管理者要加強管理,防止施工中出現路面塌陷,滲水嚴重現象,導致道路壽命減少。對用作路基的土, 應加強土質的鑒別和性能測試 ,膨脹土 注意區分其類別。另外 ,還要加強路基施工管理 , 對填方路基 , 確保分層回填 , 分層碾壓 , 提高軟基處理的施工質量 ,嚴格控制半剛性基層施工碾壓時的含水量 , 并強化施工單位自檢和監理檢查工作,保證達到要求的壓實度。
2.2嚴格監督路面施工,加強材料的合理化管理
嚴格監督施工,對材料管理必須形成一套施工法規,如有重大違規操作對管理者訴諸法律。選擇先進的機器設備和道路施工原材料,保證首道程序的科學化。采用合理化,規范化,一致化和科學化的施工策略。瀝青和混凝土的選擇上重點篩查,使用壽命時間長采取高標準的混合手段,交通路面的前期投資成正比,在后期道路養路上面可適當減少投資。地面層與層的隔離,材料的使用要最大化的合理化,防止產生路面積水,滲水,坑洼。
維護新老道路的管理,科學改造。
新老道路都采取科學化管理。新道路要注重后期的保養和維護,讓道路使用年限延長。這里特別注重是老道路的改造方面,由于是舊的道路,經過自然侵蝕,路面沉積和路面厚度變狹小,這時需要添加瀝青、混凝土等材料到舊的施工路段,使表面得到增強。如路段耗損嚴重,可采取特殊手段進行修復,混凝度配合鋼筋都可以使用,在后期養護階段可以節省資源。對于路面斷裂,脫空可以采取重新加固措施,路的抗滑能力和平整度提高,使病害不能影響到橋路正常使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的科技在進步,在對待道路施工帶來的病害會進行合理化的治理。如何防治,如何管理,如何維護成為三大問題。只要我們在實際施工中管理得當,嚴格要求,注重施工原材料,所有的道路危害都是可以有效預防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未來經濟發展道路上,相信我國的交通道路日新月異,在新的環境下越來越完善,科學。
參考文獻:
[1] 王秋環,袁平萬萍 淺析道路施工中的病害處理[J] 應有科學, 2010, (8).
[2] 才福旺,韓勇. 淺談橋面維修改造過程中施工控制要點[J]. 科技與企業. 2012(08)
關鍵詞: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監督;多維機制
一、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概況
(一)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定義
移動電子商務是指依靠收集、掌上電腦等無線終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一種商務活動,完成商務活動中的交易、支付等所需過程均通過移動終端。
(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移動電子商務到目前為止經歷了三次革新。第一次是移動電子商務的出現,表現為以短信為基礎,開展查詢、收費等業務。這種方式的電子商務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響應速度太慢,因此很難滿足大部分商貿的需求。第二次是在WAP出現之后,移動終端(主要是手機)可以訪問WAP網頁,實現了實時查詢,這是第一代所不能做到的,但是這一訪問技術不夠便捷靈活,還存在巨大的安全漏洞,也逐漸被革新取代。第三次革新就是在SOA架構基礎上,通過結合3G網絡技術、智能移動手機等多種技術的移動商務,這就是目前我們廣泛使用的通過手機APP完成的查詢、支付、反饋商務活動。
(三)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分類
目前,根據市場主體,大概可以將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分為無線網絡服務、系統平臺、應用平臺和應用服務四類。無線網絡服務是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運營商,系統平臺是移動終端的系統,如安卓、ios等,應用平臺即傳統的電商平臺,如商城、社交網絡等,而應用服務則是數量最為眾多的APP終端服務。
(四)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特點
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到第三代,相比之前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的人群和所有的行業,其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涵蓋的信息量也是十分巨大,并且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使用,移動終端也越來越智能。這就意味著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未來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
二、電子商務市場的監督管理多維機制
(一)電子商務市場的監督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隨之帶來的不只是經濟上的發展、使用上的便利,同時還有很多亟待解決和加以預防的問題。1.安全性受到挑戰互聯網的可連接性強同時也帶來了眾多安全方面的隱患,不法分子可以利用這些端口非法傳播不良信息,盜取用戶隱私,竊取用戶財產,并且將這些信息進行收集散布,侵犯到用戶的個人隱私和個人財產安全。而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又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這些信息,這就對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方便用戶使用的前提下又能夠最大程度的組織不法分子的從數據庫中竊取信息,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管能夠跟上。2.內容的積極性需要核查在第一代移動電子商務運維模式下,對于有害垃圾信息,在匯總和傳送階段,可以直接將其屏蔽或者刪除,在到達用戶終端時的信息能夠保持準確健康,能夠完全阻斷不良信息的傳播。而到了第三代,交互性的提高,傳播空間變得更加寬廣,管理的難度也在加大,這些垃圾信息的傳播會危害社會安全,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十分需要建立一個監管的體系,來控制這些不良信息對社會大眾造成不良影響。我國對于這種移動電子商務的監管還非常薄弱,一方面由于市場的自由性,監管存在不便利之處,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再者,由于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足,這也使得我國監管采用的一些手段是比較落后低效的。種種因素使得市場監管還需要更加完善,來保障用戶的利益和安全。
(二)電子商務市場監管的幾種類型
縱觀全球的電子商務市場,市場監管主要可以劃分成三種類型。第一,不把經營一方當作特殊主體進行監管,但是針對電子商務本身進行專門立法。比如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菲律賓、印度等國,就是頒布了一些的法律法案,來對交易的進行了規則制定,但是政府卻盡可能的不進行干預,而是依賴市場的自我調節對經營者進行無形克制。一旦發生問題,通過消費者協會和各種自發組織進行調節教育,對于其他的出格行為上報法院制裁。第二,經營一方設立專門的法規監管,同時也對電子商務或電子交易專門立法。比如韓國、英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就在對電子商務做出管控要求之外,還設立了一系列的法規,來規范經營一方的合理合法性。通過立法來對經營主體的資質進行了審查,確保經營主體有合格的條件來進行電子商務活動,并且對于交易活動中的種種情況負責。第三,完全不區分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和非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全部按照某一法律法規進行管控和約束。如瑞士、日本等,這些國家按照電子商務平臺的完成的整個過程對每個環節進行規定,嚴格審查各個服務點。
(三)國內外監管機制的差異
1.國外的監管機制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電子商務監管體系具有顯著的特點。首先,這些地區的政府沒有設立專門的管控機構,而是將警察局、稅務局、法院等部門機構進行資源整合;第二,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把電子商務經營個人的監管放在較為重要的位置,有著非常強大的信用審查體系,通過信用來控制市場行為,而很少去對市場準入門檻進行特別規定;最后,對于在市場中出現的違法行為,是“零容忍”的態度,對于這些行為的制裁十分嚴格,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國外對電子商務市場的治理主要依靠行業自律的原則,一方面政府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的力量使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不斷優化,如美國的Apple、Google、Facebook等公司在自由競爭推動了移動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同時,第三方主體在網絡安全和企業身份、信用等級的認證等方面促進了電子商務的行業自律。2.國內的監管機制國內的電子商務監管模式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來實現。200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是我國商業行為立法的開始,2005年以后,各種法律法規也不斷出臺,并且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了不斷修訂。立法立規是我國對市場監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移動電子商務的運營平臺發生轉移,很難再通過運營商來監管整個市場,因此,監管的中心逐漸下放到各個互聯網平臺,采用了層級管理制度,電子商務平臺對其所運營的各個業務進行規范監管,這樣一來盡管在整體上得到了一定的管控,但是對于下一層級的具體內容卻無法繼續深入,因此還是會有很多垃圾信息的存在得不到及時的清理。行業自律也是重要的管理機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就是各個系統平臺的審查,一些應用商店對所上架的應用進行審查,將一些不良應用排除在外,這要求這些應用平臺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公正自律,不因為一時的利益就放寬要求,讓不良應用進入市場,進行傳播。
三、針對管理機制的建議
(一)完善前期的市場法律法規
1.借鑒國外優秀的立法經驗,完善法律條款。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條文基礎上,對法律法規進行細化要求,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法律條文,結合我國的國情,對現有的法律進行完善和重編寫,使立法更加完善、具體。同時還可以借鑒立法的過程,推進立法機構的工作效率,確保所有行為都有法可依。2.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審核標準。在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設立監管機構,加大監管力度,實時監控調整,建立完備的體系。對應用商城、移動終端、傳播途徑進行審核,提高規定準入門檻,建立完備的檢測認證標準,及時更新監管信息,防止經營主體通過軟件升級等修改信息,編著不良信息。
(二)加強經營主體的自律
良好的市場需要經營主體的自我約束。加強經營主體的自律,不只是要求對經營一方的自律,更有用戶方的自我約束。1.提高用戶自身對市場監督的積極性。移動電子商務最核心的還是用戶,用戶是連接經營者和監管部門的一條紐帶,經營者需要根據用戶需求來進行推廣,監管部門也需要根據用戶反饋來調整監管措施。用戶在市場監督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是發現市場監管漏洞的重要來源,加強溝通,能夠讓市場監管更加完善。2.大力培育與扶持社會化專業化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在監管環節中是重要的輔助,他們如果擔負起市場監管的責任感,不僅能夠減輕政府監管負擔,更更能夠幫助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他們由于第三方監管的身份,也容易為用戶接受,與經營方和用戶的溝通會更順暢。3.建設移動電子商務的信用環境。明確信用在移動交易中的重要地位,鼓勵個體和平臺進行信用認證,同時加強信用審查制度,防止假信用的出現,樹立群體對于信用交易的認可,并且自覺維護信用建設。在信用環境下的交易會更加便捷,也更加安全。4.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移動電子商務市場是在一定的平臺上建立起來的,那么對于這些基礎平臺的建設和管控則更為重要,加強這個基礎平臺的社會責任感,讓這個基礎的運營商擔負起旗幟作用,保障源頭的公正透明,傳播優秀的文化,并能夠為市場負責。
(三)對各個環節的進行審查和管控
除了上述的對基礎平臺的和交易個體的約束之外,也要防范一些不良競爭導致的不良信息,因此對各個環節的審查和管控是尤其不能放松的。特別是應用商城的審核和管控,所上架的應用是否包含不良信息,程序是否盜用用戶隱私,是否存在不良廣告等等,均應該納入審查范圍,應用的每一次更新也不可以放松審查,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市場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四)設立市場管控底線
1.保障公平競爭市場競爭是不可消除的,要想使市場能夠持續發展,在管控之內,鼓勵市場多樣化發展,鼓勵良性競爭,豐富市場內容,消除壟斷,不僅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電子商務的不斷改進和優化。2.確保安全底線市場安全是市場監管的最后底線。它包括用戶的信息安全,經營主體的經營安全,基礎平臺的通信安全等眾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戶的信息安全。移動電子商務企業獲取了大量的用戶隱私信息,用于開展盈利性的商業分析,一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便捷的商業服務,促進了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用戶信息安全隱患。用戶信息安全的保護,不僅需要市場本身來強化經營主體的對用戶信息安全的保護,更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來對用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四、結語
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在發展的同時,監管也是我們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完善市場管理機制,提高市場自律,未來的電子商務市場將會獲得更科學、更合理、更有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龔秀芳.移動電子商務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分析[J].電子商務,2013(11).
[2]吳勇毅.移動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尚不成熟[J].IT時代周刊,2013(Z2).
[3]黃江玲,陳福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安全問題文獻綜述[J].知識管理論壇,2013(08).
[4]陳志剛,陳健.淺析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的整合[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3(03).
[5]周嬌.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3(05).
[6]許志遠.移動智能終端發展進入窗口期帶動產業深度整合[J].世界電信,2013(Z1).
[7]張曉琴.我國移動支付監管策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3(03).
[8]謝劍超.流量運營,運營商須“拋棄”更多[J].通訊世界,2012(09).
[9]杜春娥,孫會.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介特點與受眾分析[J].計算機與網絡,2012(13).
一、儀器室由專人管理,實行管理人員負責制,無關人員,未經許可,不準進入儀器室。
二、儀器應及時請購(或領取)、驗收、登帳。任何時候都要做到儀器室、學校,二級賬冊相符和賬冊實物相符。
三、儀器按分類編號,定室、定櫥、定位存放,有局規范、陳列美觀、整齊清潔。做好防塵、防潮、防壓、防擠、防變形、防熱、防曬、防磁、防震等工作。
四、一切儀器的領用、外借、歸還必須通過管理人員,必須辦理登記手續,并檢查儀器完好情況。教師領用必須提前填寫《實驗使用儀器通知單》,便于準備。使用完畢,應進行清理并及時歸還、注銷。外單位或個人借用一律須經學校分管領導批準后,方可辦理借用手續。
五、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如有損壞,應及時查明并予登記。學生實驗因違章操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壞,除做檢討外,并酌情賠償。外單位或個人借用如有損壞的照價賠償。
六、儀器要經常維護,及時保養,同時做好防銹、防腐、防塵、防霉等工作,出現故障要及時修理,報損報廢儀器要嚴格按審批手續辦理。
七、儀管員應工作調動或他原因離開學校,必須辦理移交手續,移交時由教務處、總務處派人監督,既要點清數量,也要檢查質量。
關鍵詞:高等院校 知識產權 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作為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地,它所具有的學科優勢、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和學術環境優勢等決定了它必然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高等院校知識產權保護及運用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構建和實施。
1 我國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總體狀況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顯著增強,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相當一部分形成知識產權,成為我國知識產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幾乎涵蓋知識產權的各個領域,既具有廣泛性又具有特殊性,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的管理體系,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專利權的管理,(2)著作權的管理;(3)校名、校標以及有關的各種服務標記等無形資產使用權的管理,(4)非專利科技成果權的管理。
我國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管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管理的過程,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創造熱情,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從事知識創新活動,產生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最終形成知識創新、保護智力成果和實施知識產權的良好的法律環境,以及合理的運行機制及完備的工作體系。
為了更有效地做好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我國已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有關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的法律、法規,1999年4月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頒布了《高等院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在《規定》中對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的任務與職責、知識產權的歸屬、管理機構、獎酬與扶持以及法律責任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使高等院校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章可循。2004年,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要求,加快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育部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技[2004]4號)。其中專門指出:從戰略高度認識和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加強知識產權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建設,全面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和保護高等院校科技人員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加強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專利技術的保護和實施等。
隨著我國專利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高等院校共申請專利10.086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6.7606萬件,占申請總量的67%;全國高等院校的專利授權量為4.499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1570萬件,占授權總量的47.9%。2001年至2006年高等院校專利申請量為7.5911萬件,占之前歷年高等院校總申請量的75.3%;獲授權專利3.0021萬件,占之前歷年高等院校總授權量的66.7%。自2003年以來,高等院校年專利申請均超過了萬件,2006年高等院校專利申請超過了2萬件,并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僅2006年和2007年,全國高等院校的專利申請量就分別達到了2.2950萬件和3.2680萬件。
2 青海省知識產權現狀分析
青海省知識產權事業歷經20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建立起知識產權地方法規、規章和政策體系,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逐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未建立科技獎勵制度,懂得專利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
據青海省知識產權局統計數字顯示,自1985年4月至2008年12月青海省共有3644項專利申請,其中非職務發明創造2454項,職務發明創造1190項:共1853項專利獲批準授權,其中非職務發明創造1228項,職務發明創造625項。據最新的調查數據,2008年1月到12月一年中,青海省共有431項專利申請,其中非職務發明創造273項,職務發明創造158項,共228項專利獲批準授權,其中非職務發明創造101項,職務發明創造127項。
3 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現狀分析
結合青海省高等教育及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統計實際情況,本課題組成員分組對青海大學校本部直屬系及校機關單位、青海大學財經學院,青海大學農牧學院,青海大學醫學院、青海大學農林科學研究院、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進行了關于“青海省高等院校中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員知識產權認知程度調查問卷”的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1份。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56.25%的被調查者一般了解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42.5%的被調查者只是聽說過而已,而僅有1.25%的被調查者自認為相當了解知識產權知識。而通過計算賦值,得分在60%以上的問卷只有4份,只占被調查人群的5%。
現將被調查者分為教學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兼職人員等四類,從這四類人員的得分情況來對問卷進行分析,從而反應實際情況。
通過表2至表5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教學人員中最低分值為11分,最高分值為33分,加權算術平均數為23.55分,在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員中最低分值為15分,最高分值為36分,加權算術平均數為24.2分,在所有的科研人員中,最低分值為17分,最高分值為35分,加權算術平均數為25.5分;在所有的兼職人員中,最低分值為1.9分,最高分值為32分,加權算術平均數為26.56分。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中,教學人員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非常的低,存在兩極分化現象,集中趨勢明顯行政管理人員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呈梯形狀態,但整體掌握狀態比教學人員稍高;科研人員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較前兩類人員要高些,但整體掌握狀態一般;雖然兼職人員的個人得分沒有超過60%,但整體集中趨勢較明顯,平均分最高,因此,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較前三類人員要高些,對知識產權的整體掌握狀態較好。
同時,將問卷按照分值比例劃分進行比較分析,莫統計結果為:及格問卷共有四份,分值為36、33、33、35,其中
教學人員1人、行政管理人員2人,科研人員1人,分值在22~32區間的被調查者共有52人,加權算術平均數為26.44分,分值在22分以下的被調查者共有24人,加權算術平均數為17.83分。
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調查者中,30%的被調查者的得分在問卷分值的40%以下,65%的被調查者的得分在問卷分值的40%~59%之間,只有5%的被調查者得分達到問卷分值的60%以上。綜上所述,青海省高等院校教職員工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及掌握程度較差,其中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員水平比教學人員稍高。
4 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的認知程度調查及訪談進行分析,現將青海省高等院校在知識產權工作中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總結如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整體淡薄,全員重視程度不夠,高等院校知識產權教育體制中對教職員工的培訓不夠,知識產權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和人才少,轉化渠道不暢通,管理工作混亂,職務作品、非職務作品區分模糊,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知識產權缺乏法律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保護不夠等。具體分析如下:
(1)知識產權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整體較為淡薄。青海省三所高等院校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僅局限于其各自科技處隸屬管理,管理較為粗放。
(2)缺乏專職機構。我國高等院校中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很少,因此,當出現知識產權的糾紛、侵權時,學校缺乏必要的維護能力。
(3)管理職能不完善,管理脫節。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知識產權管理一般由學校行政管理部門代管,主要負責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報獎等工作,很少涉及著作權、商標權、技術轉讓等方面的管理,從體制上缺乏必要的管理職能。同時管理存在脫節的問題,管成果的不管推廣,管推廣的不負責成果出處,管專利的不管轉讓,沒有一個部門全面掌握學校的知識產權情況。在組織機制上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和漏洞,形成知識產權的流失暗道,如有價值的成果被埋沒、成果多頭轉讓,職務成果被私自轉讓等。
(4)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雖然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研成果、科研計劃,科研經費等科研管理條例,但卻很少有高等院校制定出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條例。對青海省三所高等院校的調查顯示,雖然三所高等院校均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規章,但都欠完善。尤其對于職務作品、非職務作品區分模糊,把職務發明成果變為個人的非職務發明成果,顛倒了科技成果所有權的歸屬。
5 健全和完善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8-0000-02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迅速騰飛,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逐漸增強,這一切都離不開會計制度的全面發展所提供的不竭動力支持,在未來,會計制度所顯示出的優越性更加明顯。2007年的新會計制度不但促進了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也增強了財務核算信息的質量以及準確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新會計制度進一步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就成了擺在各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新會計制度及其影響概述
會計制度是針對會計工作所制定的規范及法則,具體在商業活動中,對所有商業往來及其財務交易的賬務施行分類、登錄、歸總,而后再進行分析、核對和結果上報的制度。一般來講,在適用原則的基礎上,會計制度通常具有多種會計制度條令,共同維護著各個組織機構的財務管理運行。目前,基于此發展出的新會計制度不但能夠支持財務核算,還可以精確反應各機構的運營狀況、財務信息以及資產運轉等,指導各機構的未來運營方向與發展。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執行,各企業單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會計制度內的各項會計準則逐漸貼近相關國際標準,二者逐漸接軌,這就給我國的眾多企業帶來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機遇,為各個相關企業的成長與成熟營造出一個積極健康的發展空間,為我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二,新會計制度更加傾向于重視以及全面保護企業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多項新會計準則都涉及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相關具體財務信息情況,為了更加有效地保證企業的投資者更加準確與全方位地了解相關企業的具體盈利情況以及經營發展前景,新會計制度要求相關企業做到使其相關財務信息體現出公開性與透明性,從而不斷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同時進一步保障投資者利益,促進投資者的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
第三,新會計準則進一步發展并完善了企業管理者的財務管理觀念。由于這一新制度更加重視立即價值的最大化實現,針對財務管理制定出更為具體的標準以為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因此企業管理者就亟需轉變財務管理觀念,以企業運行實際為基礎,具體分析相關財務管理的信息,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第四,新會計制度促進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多元化。顯而易見,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對相關企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沖擊。這不但要求管理者提高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更要從根本上創新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多元化。
二、新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業的部分財會工作者綜合素質沒有達到新會計制度執行所要求的水平,他們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水平不能達到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并且他們的財務管理觀念也較為落后,不能夠根據企業實際的財務運行狀況,有效地分析現狀、并且針對企業的未來財務管理與運行進行有效地預見,以促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在新會計制度中,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已成為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同時也規定了其他比較科學先進的財務管理制度。然而由于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落后,使得這些先進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利用與實施。
(二)財務管理模式不統一
我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都表現出較為分散、不統一的特點,這就必然會給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順利實施帶來各種各樣的困難。由于信息化水平較低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不暢等原因,某些規模較大的企業與其子公司的相關財務可能會長期處于分開管理的狀態,因此,這種財務管理情況就在不同程度上分散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權限。而長此以往,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眾多問題就會逐漸累計,一旦這些問題都爆發出來,就必然會給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帶來巨大的隱患,甚至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企業的良好發展步伐。
(三)原有財務管理模式陳舊
與新會計制度相比,目前大部分企業所采用的財務管理模式都相對比較陳舊、不足夠科學化,存在許多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充分滿足當今各企業激烈競爭環境下各個企業的進一步生存與發展。例如,一方面,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素質與能力相對不足、其管理思想也不夠科學,而企業自身也沒有科學地把財務管理歸入到整個現代企業管理的體系當中來;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為一體,這就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比較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的企業財務問題。
(四)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不健全
當下,我國很多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不健全、漏洞頻出狀況,這就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財務問題。而對于某些情形較為嚴重的惡性財務事件,部分相關企業并不能在問題發生之前對其進行有效地預警與干預,而只能在這些財務事件爆發之后,才能通過某些應急措施加以補救,未能做到未雨綢繆。若是補救的不及時或者補救方法不得當,那就很有可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壯大。由此來看,新會計制度下,亟需建立與健全各企業的財務管理預警機制,以防患于未然。
三、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
(一)及時更新財務管理理念
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不斷更新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與管理理念,采用多樣化的途徑與方法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新時期針對以往會計制度的各種弊端,新會計制度已應運而生,因此要想是企業取得更加長久地發展并逐漸成長壯大,各個企業就要依據新會計制度所設置的各項具體規定與要求,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新模式,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的財務管理工作對整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相關企業的財務工作者一定要深入、自覺地學習新會計制度,采用多種途徑使新會計制度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相結合,以更好地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量。不斷提升自身財務管理能力,把新會計制度的各項要求切實應用到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提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監控能力、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科學化。
(二)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體系
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是做好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以及重要保障。首先,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簡單的,需要在其制定以及實施的具體過程中,通過各方面力量逐漸地加以完善,保證各級財務管理目標的有效實現。其次,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一定要保持以企業實際的財務運營狀況與特點為基礎,制定出的財務管理體系要與企業的其他相關體系想切合,能夠不斷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科學化、切實提升財務管理體系的可行性。再次,財務管理人員把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且適當的分類,以科學理論觀念為依據,層次化分解財務管理目標。最后,相關企業也可以根據其自身的實際運營狀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企業財務內審制度,并逐漸優化并完善企業的內部財務監督制度,為企業的財務管理與健康發展做出進一步的保障。
(三)設置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
作為各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行動指南,具體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和實施是與社會整體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迅速提高,國內外的企業經濟競爭也日益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也逐漸擺脫弊端、走向科學化,并且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其對財務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要想取得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須結合新會計制度的發展要求,采取適當的科學戰略,科學制定更為合理、有效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同時提升相關財務管理工作人的能力與素質及其他資源與技術,由此更好地促進企業整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企業的茁壯成長。
(四)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財會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不但關系到各個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是決定新會計制度是否能夠落實到企業工作實處、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因此,要想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以及提升整個企業的持久競爭力,就必須采取多種途徑來全面提升相關財會人員的素質與能力。首先,要切實從根本上改變財會工作人員的傳統財務管理理念,使其思想與觀念跟上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促進其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建立,只有創新的思想才會產生創新的制度。其次,積極通過各種科學的措施來促進相關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例如,企業可以開展定期的財務管理培訓活動、組織相關人員的研究與討論等,促使工作人員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最后,實行適當的針對財務會計人員的考核制度,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把企業被動的工作提升轉化為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積極追求。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的制定與實行不但能夠為我國企業的全面發展起到調整以及優化的巨大促進作用,還能夠為我國企業融入世界市場與經濟競爭中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持。基于此,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化的不斷提升,各個企業需要創新自身的各項管理模式,尤其是財務管理模式,必須以其自身的發展狀態為基礎,以新會計制度為全新的標準與管理依據,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大力創新財務管理模式,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成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