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進行邏輯思維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維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斷提高。孩子思維處于直觀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過程中,抽象邏輯思維已經開始萌芽,具備了進行思維訓練的基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家長在用具體的物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時,應該提出要求,要求其通過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覺的東西,而不能只滿足他們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特點。孩子對感興趣的活動常抱有很高的積極性,家長應善于利用這一特點,對其進行巧妙的引導,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維水平。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到其興趣的支配。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思維活動時,應向孩子提出明確的目的。
要培養幼兒的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觸的各種事物,練習思維能力,如在認識小動物時,不是羅列一大堆動物的名字,讓孩子知道動物的名稱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分析,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雞時,會對小雞的外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如毛茸茸的,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小雞的身體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和細長的腿腳,在分析的基礎上對小雞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再在此基礎上,還可對小雞和小鴨等其他動物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抽象和概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步認識了動物的一些本質特征,頭腦中就不是雜亂的、無序的動物名稱,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家長應尊重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通過具體事物激發幼兒的思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用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觸的各種材料、通過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動,發展孩子的思維。如在數數教育中,通過點數實物,孩子開始真正理解數的含義,而只是口頭上會數數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數。單純的說教和書面知識的學習,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學習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進行現場教學,看到樹木就讓孩子觀察樹的葉子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陽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意義,讓孩子比較它與別的樹的區別,明白不同種類的樹木對陽光濕度的要求,對氣候的選擇,等等,再講樹的分類,用筆畫出樹的形象,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出這種樹的樣子。所有這些都是在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導啟發,讓你的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就能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和善于動腦動手的能力。
孩子進行思維訓練的好處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獲取這些的能力。思維訓練就是要交給孩子正確的思維方法,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通過適當的思維訓練,借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些材料,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思考、如何學習,例如:如何進行分析、分類,如何進行比較、判斷,如何解決問題等。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如插上了一雙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學研究表明后天的環境能夠顯著影響孩子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相互鉸鏈,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經過思維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有顯著提升的空間。
2、“幼兒英語”、“音樂藝術”、“奧數”等知識技能型的訓練不能替代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的重點是“全面”和“均衡”。必須是精心設計的系統化的專門思維訓練課程方可達到這個效果。
3、思維能力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因此,投資思維能力這個“萬能鑰匙”,具有很高的回報率。
4、思維訓練和知識技能灌輸不同,思維訓練存在一個短暫的“機會窗口”。
這個機會窗口對應于兒童大腦迅速的發育的2-7歲。
【關鍵詞】計算思維 ; 數據結構 ; 計算思維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2-0016-02
近年來,國際國內計算機教育界掀起了研究計算思維的熱潮。什么是計算思維?計算思維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在現代高等教育中,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針對這些問題,前人進行了積極的探討和爭論。文獻【1】指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行為。”并對其內涵及其在社會實踐中的地位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文獻【2】闡述了計算思維的概念、內涵及其與實證思維,邏輯思維的關系,進一步指出了計算思維在未來的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獻【3】討論了計算思維對各門學科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應該在計算機專業的各門課程中滲透“計算思維”的設想;文獻【4】探討了計算思維和計算機方法論之間的關系,認為兩者各具特色且相互補充,計算機方法論可以補充吸收計算思維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計算思維的能力可以通過計算機方法論的學習得到更大的提高。文獻【5】通過對計算機科學思維,計算思維和計算機思維概念進行一致性分析,從不同方面分析和闡述了計算思維的特征,并對計算思維研究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文獻【6】中分析了當今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危機及危機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講授計算學科的普適思維以及計算學科的基本素養,并探討了“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思維性教學方法。文獻【7】以遺傳與遺傳算法的教學為例,提出了寬度,深度相結合的計算思維教學方法,即由自然/社會生活中的計算到計算機技術與計算機系統中的淺層次計算,再到深層次計算。然而眾所周知,思維的培養單憑一兩門課程的學習是無法完成的,它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過程,需要在學生的四年大學學習生活中,持續不斷的來完成。因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探討了在本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計算思維的培養,使得計算思維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并能夠運用這種思維進行問題的思考與分析。
1.數據結構與計算思維
作為人類三大思維科學(理論思維、實踐思維、計算思維)之一的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它涵蓋了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其最主要的本質是抽象和自動化。將計算思維的概念、內涵進行分析,可將計算思維的內容分為三個層面:計算思維意識,計算思維方法和計算思維能力【8】。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形成思維意識,反復的思維訓練最終的結果使得思維能力得以提升。《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核心課程,其核心內容是抽象數據類型、數據操作。幾乎課程中的每個知識單元都對應著一種計算思維的方法。如抽象數據類型對應研究對象的符號表示;算法對應問題的求解辦法;樹、二叉樹的定義,遍歷對應遞歸法等等。課程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傳授學生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更是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計算思維的終極目標。因此,《數據結構》教學是計算思維培養的重要載體,是一種重要的計算思維訓練工具。
2.基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數據結構》課程教學
如何在《數據結構》的課程教學中進行計算思維的培養,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思維進行問題的分析和求解是一個挑戰。在課堂上進行思維的培養,需要在宏觀上重新審定課程內容,以計算思維為主線組織課程;從細節上改善課堂環節,增強學生思維訓練;改變教學成果的考核方式,建立有效的,可量化的成果檢測方式。圍繞這一主線,筆者在《數據結構》的課程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設計具有思考性的、趣味性的知識情境
以計算思維為導向進行《數據結構》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富有思考性的課堂環境,即為學生參與富有意義的思維活動提供機會并鼓勵學生參加到這樣的活動中來。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師深入社會實踐,結合不同的專業背景進行調研,熟悉并掌握計算機應用實例;另一方面需要教師認真學習、研究計算思維和課程內容,提煉并展現蘊藏在知識背后的計算思維,精心設計具有思考性的知識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任務的分析,分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索,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問題的思考者,使整個課堂變得富有思考性,趣味性。比如,線性表是《數據結構》課程中的第一個抽象數據類型。針對這一知識點,我們設計的知識情境為設計一個簡單的門診掛號系統。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針對該題目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系統的研究對象;對象具有的屬性(號碼,姓名,性別,年齡,簡單癥狀描述等);關系(以號碼為關鍵字形成線性表);特點(除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病人,每個病人都僅有唯一的一個直接前驅和唯一的一個直接后繼),可能的操作(插入,刪除)等等內容。通過這樣一個實例,將線性表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該實例中,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
(2)提高課堂實效,強化計算思維訓練
思維隨著知識的貫通而形成,能力隨著思維的訓練而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除了設計具有思考性的知識情境還不夠,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計算思維訓練。因此,筆者強調需要從多樣性的角度強化思維訓練。多樣性包括知識情境的多樣性和算法的多樣性。知識情境多樣性,除了教師要精心設計知識情境外,更強調的是學生要認真觀察,發現生活中的類似案例,不斷的進行計算思維的自主訓練。算法的多樣性則強調對于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求解。例如,在進行單鏈表的創建的時候,如果每次輸入的數據結點是邏輯有序的,則可以按照先來先入隊的原則建立單鏈表,即每次都是在鏈表的尾部插入結點,這種單鏈表的建立方式稱之為“尾插法”建立單鏈表;根據結點插入位置的不同,啟發學生亦可以從單鏈表的頭部插入結點,所不同的是,形成的單鏈表是逆序的,即線性表中第一個元素位于單鏈表的最后一個結點中,最后一個元素位于單鏈表的第一個結點中。繼續啟發學生,插入結點的位置可在單鏈表的頭部,也可以在尾部,那在鏈表中間呢?顯然也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為了保證數據元素的邏輯有序性,需要在單鏈表中先找到元素的適當位置,然后進行元素的插入。單鏈表的創建方法,根據結點的插入位置不同,方法各異。因此,要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對同一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求解,進行算法的多樣化訓練。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改進別人的算法,從而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多樣性和重構性。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方法
目前,我校對《數據結構》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單一的卷面考,考試題型圍繞單選,填空,應用和程序設計等題型安排內容。這些題型在考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過于機械、反應思維有限等弊端。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嘗試改革考核方式。將考核方式定為課程設計和卷面考結合起來,其中課程設計主要是完成一個綜合的,完整的系統,主要考核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系統掌握;而在卷面考方面,將應用題的比例由原來的25%調整到40%,以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問題分析,求解的能力。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進行計算思維訓練的重要工具之一。如何以計算思維為導向進行《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文中分別從案例設計,課堂教學,課程考核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當然,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僅僅通過一兩門課程的教學是不能完成思維培養的,需要在學生的四年大學生活中持續不斷的來完成。因此,計算機專業的教師應從計算思維的層面看待所授的課程,注重實施計算思維訓練的意識和行為,以此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突破口,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2006,49(3):33-35
[2]李廉,計算思維――概念與挑戰.中國大學教學, 2012(1):7-12
[3]陳文宇,吳祖峰,羅宗粉,等. 計算機專業本科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C].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論文集.2005
[4]董榮勝. 計算思維及計算機導論[J]. 計算機科學,2009,36(4):50-52
[5]張曉茹,張再躍.再談計算機思維.計算機教育.2010(23):35-42
[6]戰德臣,聶蘭順,徐曉飛. “大學計算機”――所有大學生都應學習的一門計算思維基礎教育課程. 中國大學教學. 2011(4):15-20
[7]戰德臣,聶蘭順,徐曉飛.寬度與深度教學相結合――計算思維教學方法淺談.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 2013(6):16-20
[8]龔沛曾,楊志強.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思維培養研究. 中國大學教學. 2012(5):50-54
我們來看一看我校語文骨干教師陳春霞老師是怎樣啟發學生思維訓練的,以課文《荷花》為例:
師:你從哪里看出作者深深被荷花吸引住了,看入了迷,看出了神?
生:(讀)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了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師:一池的荷花怎么會變成一大幅畫,怎么會“活”起來?
生:因為荷花實在太美了,他看入迷了。
生:因為他看著看著,一陣風吹過,荷花搖動起來好象一群仙女跳起舞來了,看上去好象荷花活起來一樣。
師:是啊,作者自己也好象跑到圖畫中去,變成“畫中人”。
生:如果不是看入了迷,自己就不會變成荷花。
師:由于荷花的多,荷花的美,引起了作用者的聯想,作者對荷花的想象也不是憑空的,什么看到什么?是怎樣想的?請拉初同學再讀第四段。
生:(讀四段)
師:誰能說說這段課文分幾層意思寫了荷花動的樣子。
生:分五層意思寫:第一層,在陽光下,荷花站立著;第二層,風吹來,荷花搖來搖去象迎風舞蹈;第三層,風停了,荷花又動了;第四層,蜻蜓在天空飛;第五導以,小魚在水里游。
陳春霞老師抓住了課文第三段的一句話:“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聯系靜態的荷花和動態的荷花的。陳老師就是抓住這句起著“過渡”作用的句子,讓學生自己自覺地提出這句話來,又抓句子中“活”這個詞讓學生理解,又抓住了內容的了解,在體會文字與內容的內在聯系中,發展了思維,引出了“看入了迷”,“看出了神”的思想感情來。
緊接著,陳老師抓住學生活躍著的思維,進一步分析第四段,讓學生講一講話有幾層意思敘述荷花動的樣子。這樣做,是在指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思考力,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
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陳老師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把重點放在學生的想象上。
師:荷花這些動態,又引起作者怎樣的想象呢?
(指圖上的荷花)
生:作者覺得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
師:(指花瓣)、花瓣――
生:變成了雪白的衣裳。
師風吹來――
生:荷花迎風擺動,象在舞蹈。
師:什么叫舞蹈?
生:舞蹈就是跳舞。
師:荷花怎么會跳舞呢?
生:風吹來,滿池的荷花搖晃起來,好象跳舞一樣如看。
生:風吹來,荷花動起來,花瓣兒象兩只小手,時而向上,時而向下,象跳舞一樣。
師:說得好,蜻蜓和小魚變得怎樣了?(指圖)
生:蜻蜓和小魚好象會說話了。
師:你能想象蜻蜓說了些什么話嗎?小魚怎么說呢?(指圖)
生:蜻蜓聞到花的清香說:花姐姐,好香啊!
你多么美麗啊!
生:小魚游出水面,對荷花姐姐說:荷花姐姐你早啊!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咱位荷花池里正在開音樂會呢。
師:對了。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一起再來讀讀第四段。這樣的想象,是建筑在對實物進行觀察的基礎上的。一切想象都必須以實物為依據。脫離實物的想象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神話、幻想都如此。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啟發,要發展思維必須十分重視觀察,細致地具體地觀察,要把觀察的基本功打扎實,才會更有利于發展思維。看圖學文這種課文類型正起著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術選修(1)算法與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嚴格的思維訓練,是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自覺的,主動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不斷豐富知識的重要性。
根據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教學特點,編程的思維應具有綜合性和具體性。所謂程序的編制思維,就是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然后確定解題模式,運用數學知識和程序設計語言進行描述的一種較為特殊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要解決的問題是錯綜復雜的,總是同邏輯思維等條件密切聯系的。因此,教師在講述程序編制的過程中,要將問題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并結合學過的知識,確定算法,指導學生去編寫程序。使學生形成變成的思維和整體概念,靈活掌握編程的技巧,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算法分析、比較等各種思維的形成。
學生在觀察問題時,往往帶有表面性,在思考問題時也往往帶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分析問題,不能辨別具體問題。更不能在分析各個部分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這在教學中很常見。一些學生對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感到我從下手,其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由此可見輔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算法的同時,要重視整體思維能力的訓練。
培養學生編程思維能力的常用方法有許多,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運用java制作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小程序,隨著優美的音樂,抑揚頓挫的聲音,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尋求解答問題的最佳途徑。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由簡到繁、逐步求精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實踐探索。例如在講授“程序的結構”一課時,首先提出與本節有關的有趣問題,比如出租車的計費過程,通過動畫的演示,針對問題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抽象、表征、簡化、再用判斷條件建立模型,然后用算法編寫程序,計算出結果。學生帶著問題,邊聽、邊想,邊分析討論,興致勃勃的加深對邏輯判斷推理的認識。再給出類似的練習,讓學生編寫程序調試。事后,由同學總結出結論:計算機的判斷功能是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的,解決復雜問題時,還得進過人的思維把問題進行歸納、量化等。通過總結,反映出學生對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式及編制程序的基本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優選算法和程序編程方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運用不同的編程思路,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算法,通過對比分析,選擇最優方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講述“排序與查找”時,給出一組運動員體育成績數據,讓學生使用不同的排序算法進行編程,輸出結果,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排序算法的程序編寫的語句多少,移動數據的次數,耗時長度的不同,總結出每種算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排序方法,通過各種方法的對比分析,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三、通過分析綜合,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條理性
思維的品質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程序編制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的形式,通過各種思維訓練,使學生把握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程序編制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構成一個完整的程序的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互相影響,關系復雜。因此培養學生整體的編程觀念同時,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綜合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分析,就是分辨事物的個別屬性。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善于把握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研究,然后加以合并,最后獲得完整的程序。例如,在講述模塊化程序設計時,先舉出造房子的例子,并指出設計程序和造房子的過程的相似之處,在設計程序之前應該將一個復雜的程序進行分解,分解成各個功能模塊,一個模塊解決一方面的問題,把各模塊組合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程序,這就是模塊化設計程序。引導學生總結模塊化設計的思想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然后逐個解決,而他們之間既獨立,又統一,不可分割。整個學習與應用的過程,學生經歷著分析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程序設計,分析問題,發展思維是很有幫助的。
四、結合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一、要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基礎教育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出發,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具體地說,活動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2)擴大數學視野,拓寬認知領域;(3)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4)發展個性特長,激發潛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特點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確定,但總的來說,活動課的教學應以體現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層次性去滲透國情意識、科技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民主意識、合作意識和培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為特點,來實現它的教學目標。教育性是指活動課的內容應有鮮明的教育導向,即通過數學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當前,還應突出反映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滲透“國情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欲望。科學性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擴大知識視野、拓寬認知領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內容,滲透“科技意識”,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實踐性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學具制作、數學的實踐與問題解決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思考性是指選擇的內容不是課本知識的機械重復,而是它的引申與發展。如計算技巧的傳授,要注重思維訓練,開發潛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以提高思維水平。趣味性是針對活動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寓學于樂、寓智于趣,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如智題趣解、數學游戲、智力競賽等活動的開設,使學生參與競爭、敢于競爭、善于競爭,以培養學生忠誠、堅定、自信的意志品格。自主性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使每個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表現。開放性是指就開展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而言,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要用到數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層次性是針對各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而言,在設計活動課時要體現不同層次要求,以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潛在智能得到開發。
綜上所述,數學活動課教學體現的“八性”、滲透的“六個意識”和培養的“六種能力”是就活動課整體而言的,各因素之間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設想一次活動課都能體現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滲透有所側重。
三、要研究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課型
根據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1)數學史話課。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學習、數學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故事及簡單的數學史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品質。如數學故事會、數學名家事跡介紹、數學讀書會等。(2)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3)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出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一、語文教學交際化
目前的學生,不光在學“啞巴外語”,也在學習“啞巴中文”。雖然能說出話來,說起來卻沒有邏輯,層次不清,口齒也不夠利索。口語交際中的其他輔助手段如眼神、手勢等,也絲毫不會使用,更談不上交際時的基本禮貌。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確實應該承擔起這個任務,并把它作為一個重點來抓。
變聽說教學為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新課改較引人注目的一項內容,根據新課標編寫的各版本中學語文教材也在這方面進行了變革。
然而,如何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討論、答問、辯論、演講、即席發言、講故事和見聞等方式都可以。但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精心創設交際情景,不能都是打電話、問路這樣的。創設的情境應該是適當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
其二,努力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口頭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有聲化和情境化,其學習和發展是學習和發展書面語言的基礎和背景,能夠不斷的豐富和促進書面語言的學習和發展。
其三,多給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一要多說;二要多鼓勵;三要‘膽大皮厚’。‘膽大’就是要敢于張嘴,‘皮厚’就是不怕別人笑話。要敢于在大庭廣眾之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反駁別人的意思”。即注意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
其四,口語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說話能力往往表現為一種邏輯思維能力,想清楚了自然就能夠說清楚。張志公先生強調:“語言教育中應當重視邏輯思維的訓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語文教學實踐化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的“學”是對間接知識的接受,具有繼承性(或曰“接受性”),一般在課堂訓練中即可進行。“習”是對直接知識的獲得,具有生成性(或曰“創造性”),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因此也可以說,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相當于“學”,而“習”則是通常所說的“實踐”。學與習是相聯系的。但人們通常認為,在學校教育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知識)間接的獲得人類的認識成果的。這種重“學”輕“習”的學習觀,是一種注重繼承忽視創新的落后的學習觀,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時下,我們應該倡導“以習為主,學習結合”的學習觀。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段話說明:第一,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語文知識的運用。第二,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第三,應該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如教學《春》時,我們就可組織有關“春”的語文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諺語、詩歌、文章等,經過取舍加工,編成小報,舉辦語文綜合性學習“走進春的世界”。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春天,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沐浴細細的春雨,或放飛多彩的風箏,嬉戲河里活潑的游魚,親吻那柔柔的小草。最后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愛的形式吟春頌春,或作文、或吟詩、或繪畫、或高歌,學生會在盎然的興趣中加深對“春”的體驗,豐富了“春”的語言,學習語文和體驗生活相得益彰。
可見,語文教學實踐化,是“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我們不僅看重在語文實踐中學生學會了多少字,說對了多少話,更看重在豐富多彩的實踐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發生過哪些變化,心靈受到了什么震撼……因為這些標志著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程度,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的肥沃土壤。
三、語文教學綜合化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將“綜合性學習”列為重要的內容。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植根于語文學科,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它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全面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工具,因此重視語文教學與其他課程的綜合,注重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不僅符合語文學習的客觀規律,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人與自然組織課文,有描寫四季景物的《春》、《濟南的冬天》、《秋天》,還有述說個人對自然的獨特感受的《山中訪友》。該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以“感受自然”為主題,展開活動,試圖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繼續對學生進行“親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可見,綜合性學習不但在內容上與閱讀部分有著緊密地聯系,而且它還是閱讀課文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和拓展。它真正實現了與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更有利于學生把從閱讀教材中獲得的認知方法和價值判斷落實到現實生活中。
綜合性學習強調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基礎,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體驗、實踐、探索形成語文的綜合素養。具體來說,綜合性學習應該包括兩個基本內容:一是綜合性學習主要運用的是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行探究,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二是綜合性學習借助于語文實踐活動的手段,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外、校園內外、學科內外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
一、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求新知,學生在觀察的同時便會伴隨積極的思考,它是訓練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契機。所以教師應善于利用從演示實驗的現象中所獲得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加工,經過科學的抽象,形成概念,進一步作出判斷,進行推理,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起初在做演示實驗時,應注意把每個演示操作交代清楚,同時要說明道理,即為什么要這樣做。比如在演示氯氣的實驗室制取時,若教師只告訴學生怎樣做,這是不夠的,因為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因而只能硬記。如果教師先根據實驗室制取Cl2氣體的原理,說明為什么要采用課本中的氣體發生裝置--固液反應需要加熱的氣體發生裝置;第二根據初中教材中已把"氣體的凈化"列入知識內容,學生對氣體的凈化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引導學生分析從發生裝置產生的氯氣可能含有什么樣的雜質,再根據氯氣和雜質的性質,提出應該如何除去這些雜質(即用什么試劑和什么樣的裝置);第三根據氯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來說明為什么要用排飽和食鹽水或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氯氣;最后根據氯氣的性質--有毒氣體,為防止污染環境,提出解決剩余氯氣處理的方法(即用什么試劑和什么樣的裝置)。這樣一來,學生容易記住實驗的現象和內容,以后在遇到類似的氣體制取實驗時,就懂得應根據下列幾個方面熟練地運用到化學實驗中去:(1)先根據實驗原理選擇氣體發生裝置;(2)根據所含的雜質選擇除雜試劑和除雜裝置;(3)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從中培養了學生圍繞著具體的實驗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展開思維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在他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新問題時開始,因此在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實驗設疑作用,使實驗內容和所學知識具體化、條理化、問題化,啟發學生強烈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于有效的積極思維狀態。例如,在學習了HCl氣體的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可以對氯氣的實驗室制取實驗進行如下的設問:(1)如果實驗室沒有濃鹽酸,可以用什么藥品代替?(2)若沒有二氧化錳該用什么藥品代替?(3)在藥品中準備了二氧化錳、濃鹽酸、硝酸、硝酸鉀等,那么制取氯氣用什么藥品好呢?以上幾種藥品兩兩組合有幾種制氯氣的反應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經過動手、動腦,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同時培養了獨立思維能力。
二、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基礎上,教師應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實驗習題(也可用課后的實驗習題),要求學生按照實驗目的要求,根據已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設計出實驗方案,同時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提出具體要求。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培養實事求是、獨立思考、開拓創新的一種途徑。轉貼于
例如:在《鹵素》一章中,可以給學生一個探索性的題目:"用實驗證明氯水的主要成分"。在確定此項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探索模式:首先,應考慮物質與水發生的是"溶解"還是"反應",或是二者兼有,從而鑒定反應后的體系中是否還有反應物的微粒以及存在著什么生成物的微粒;其次,再判斷物質與水反應后可能得到的產物,如根據氯氣的化學性質"C12C1-",可能存在C1-;第三,一般應檢查物質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在檢查氯水酸堿性時,學生會發現指示劑變為紅色又褪色,這說明溶液中含有大量氫離子,并且一定存在著有漂白性或強氧化性的物質,從而就可確定HCl0的存在。學生在思考了上面的問題之后就很容易設計出鑒定的實驗方案來。
再比如:在學習到氮的氧化物-- 二氧化氮的性質和制取時,要求學生設計有關二氧化氮的制取和性質的實驗方案。這時可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后再進行設計:
(1)實驗室用什么試劑制取NO2氣體,反應的條件是什么?( 即實驗原理是什么?)
(2)根據實驗原理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氣體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性質實驗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 即為了達到具體實驗的目的,應當選用何種儀器、設備。)
(3)到這一實驗目的,應當經過哪些操作步驟?這些步驟先后順序如何確定?為什么要經過這些步驟?為什么要安排這種順序?省略或調動某些步驟會有什么影響?(即實驗操作中應采用何種組合、聯接方式。)
應該注意哪些注意事項?實施某個實驗步驟時應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實驗過程可能會出現什么不安全的事故?應該如何防范?萬一出現事故應如何處置?依據何在?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經過教師審查,然后讓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同一實驗習題可能會有不同的實驗設計方案,都可以讓學生去實踐,并相互交流,比較各自方案的優缺點,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問題是從化學實驗的整體來闡述的,從而引發學生展開思維活動。在實際實驗中應抓住某些側重點展開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從某些典型的實驗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規律性的認識,逐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層次。
另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可通過課本上的實驗習題、歷年高考和競賽中的實驗題以及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出的實驗習題的練習。對學生提出的設計方案,只要有新的實驗改進和設想,甚至還不夠完美,都要讓他們去試一試。最后,教師還要做好實驗后的總結,指出學生實驗方案的優劣,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逐步使學生掌握設計實驗的要領和規律,指高設計實驗的能力,從中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通過課外小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獨立學院 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81-01
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形式,是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的產物。從現有生源看,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文科學生,往往欠缺最基本的計算能力,通常對高等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甚至將最為重要的微積分學習視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針對這種現象,高等數學的教學必須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步驟的教學革新,使之適應時代的發展,為學生后續的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 將數學史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數學史研究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起源與發展,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密切的聯系。講解數學史并將其融入日常的高等數學教學中,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理解定義和定理所產生的歷史背景。通過數學史,讓學生認識到它不是教科書上突兀的結論,而是無數前輩先人、數學大師歷經探索和實踐所產生的智慧結晶。如微積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希臘時期,數學家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一直致力于利用某種分割的策略度量幾何圖形的面積,在此過程中孕育了“無窮小”和“極限”的基本思想,經由牛頓和萊布尼茨的提煉和創新,創立了微分學和積分學。而在隨后的發展中,柯西和黎曼賦予了微積分嚴格的定義和精確性,即演變為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高等數學的主體部分――微積分學,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歷經數次危機方成為人類精神的至高勝利。引入數學史,其優點不一而足,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審美意識、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所有這一切,不僅為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構建基石,而且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了思維訓練的“靶場”。數學史是數學發展的歷史,亦是人類文明的歷史和數學思想的盛宴。學習數學史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和探索數學公式和定理后的思想脈絡,而非進行反復的解題練習,把高等數學的學習等同于中學時代的題海戰術,無視數學教育的本質和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二 適度精簡數學定理的證明
高等數學中海量的公式和定理一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備感頭疼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冗長數學定理的證明更是部分學生的隱痛。對于獨立學院的大多數學生,原本就缺乏足夠的邏輯思維訓練,他們在理解抽象定理理論證明時,往往如墜云里霧里,產生極大的挫折感進而喪失學習高數的信心。所以,作為獨立學院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點,適度簡化定理的證明過程,強調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學生撥云見日,理清學習思路。例如在涉及導數中值定理的證明時,應從幾何意義出發,在直觀上為學生給出相關定理的圖解途徑,探討如何建立輔助函數,適當忽略嚴格的數學分析和證明過程。這樣一來,便于學生理解中值定理和其中的數學思想,為定理的進一步應用打下基礎。當然獨立學院也不乏部分極其優秀的學生,他們數學基礎好、思維能力強,對于這類學生,我們可以因材施教,引導他們在課后思考和探索復雜定理的證明。但獨立學院的課堂教學仍舊需要服務于大多數學生,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減少抽象定理的證明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 積極開展數學實驗課教學
在現代計算機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高等數學不應再被視為“學而無用”的基礎課程,它的實際應用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通過在獨立學院開設數學實驗課程,以數學建模為工具使得學生學會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部分工科專業先行開設Matlab數學實驗課,如果在學生中反饋良好,可考慮在整個學院推廣。獨立學院的發展目標之一即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在經過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儲備后,需要應用相關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基于以上目標,高等數學的學習同樣需要后續的實驗課教學加以輔助,實現數學理論在專業問題中的應用。
四 展望
目前,獨立學院的轉型與發展已迫在眉睫,隨著獨立學院的定位越來越清晰,高等數學的教學實踐必將煥發新的活力。與此同時,高等數學的教改亦會促進獨立學院的轉型與發展,為獨立學院的建設“加磚添瓦”。
參考文獻
醫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既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遵循醫學人才成長的特有規律。本文通過研究美國醫學教育模式,剖析我國教育現狀,探討提高學生臨床應用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美國現代醫學教育模式是西方國家醫學教育的模板,它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在美國,醫學院錄取之前,學生們要去相關的研究機構或醫院工作一段時間或參加志愿者活動。醫學院的學制為四年,第 1、 2 年學習臨床前的(preclinical)醫學基礎理論,第 3、 4 年的時間幾乎無一例外地發生在教學醫院的病房或在社區門診。在有經驗醫生的指導下,觀察和參與患者的治療,在內、 外、 婦、 兒、 產科、 家庭醫學、 神經科與精神病科輪回實習。可以選修臨床專科或研究方面的選修課,并進行住院醫師前期階段的培訓[1]。而我國的醫學教育學制為5年,在入學前沒有相關醫學接觸史,入學后直接進入基礎課學習,為期兩年。3、4年主修臨床課,有課間見習,第五年臨床實習。從學生認知的角度出發,美國的醫學生早期即接觸臨床,培養濃厚的興趣,同時對臨床工作有一個感知的認識,但是我國的學生在入學早期對臨床醫療是茫然的。
在醫學教育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基本特點上,美國注重醫學生互動與溝通能力的培養,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相互滲透,標準化患者與模擬患者的應用,大課堂集中教學與小組分散教學優勢互補,采用“問題導向學習法” (problembasedlearning, pbl)等。
我國傳統的醫學本科教育模式,基礎和臨床教學是相對獨立的,教育仍以課堂講授為主,課程以專業課程設計為基礎,將知識進行劃分,學生通過認真學習,有能力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但是缺乏臨床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施治、綜合處理的能力。有部分學校采用了pbl教學模式,這在小班上課的專業中效果較好,但我們目前的臨床專業招生學生數目普遍偏多,又面臨師資不足的社會現狀,無法實現小班上課,導致pbl教學在臨床醫學教育的應用效果受到明顯影響,實踐課程的應用則主要以示范和重復為主[2],臨床專業的學生會在大三接觸臨床課程時,到醫院參加實踐課程的學習,教師會有計劃的給學生講解實踐學習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配以簡單的臨床查體、聽診操作,同學們在臨床理論知識上對臨床疾病有了感性的認識,但缺少讓學生主動思考,獨立解決臨床問題的機會,導致學生參加工作以后才開始對臨床思維、臨床能力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