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電工技術教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職業教育機制不健全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一直是學校培養人才的兩種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傳授的知識側重基礎性和經典性;其次,教育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廣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相對于通才教育而言,專才教育是指培養比較狹窄專業人才的教育,教育內容主要涉及某一學科、專業的系統化知識,注重專門知識的傳授和專門技能的訓練,培養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同時具備一定專門技能的人才,而且培養的人才短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職業教育更傾向于培養專才。但是,專才的成功培養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目前職業技術院校錄取學生的標準比較寬松,學生人數與日俱增,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偏低,其它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少,非常不利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由于許多專業的基礎課程都是電工電子技術,但所用的教學大綱沒有側重點,基本相同,這使得因材施教很難實施。最重要的是,許多學校對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缺乏重視,許多實驗課程、實習教學都沒有落實,多數只注重形式、忽視內容,學生參與實驗和實習前后的操作水平沒有實質性地提升,考試只注重理論知識,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低,考核機制不完善。此外,在學生就業方面沒有相關政策支撐,多數學生畢業后不會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
1.2學與教的關系不融洽
學生和老師都明白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實用性,但是由于學與教的關系不融洽,老師和學生只是將這種重要性放在思想層面,沒有實際做為。這種不融洽主要表現為:學生想學但不知道怎么學,老師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許多學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經常翻閱課本和筆記,但遇到實際問題還不知道怎么解決。老師只是按部就班的把課本內容講完,不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雙方基本處于盲學盲教狀態,對彼此不了解。除此之外,某些學生對自己的學業不重視,學習自覺性較差,只為能在畢業之際拿到文憑,而某些老師只是在機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1.3教學環節沒有做到位
首先是沒有很好的掌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如對概念公式進行過多探討、不能根據專業挑戰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其次是教學內容多重視理論性知識,對實踐技能的培養較少,缺乏新理念、新成果、新技術的引入。再次是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多是沿用“黑板+粉筆”的傳統模式或簡單的演示,學生積極性不高,并且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對教學目標、課程定位不明確,教學不是定位在學員的具體應用能力上,而是只關注課本知識的教學。最后,教學觀念落后于市場需求,不能以學生的就業為目標。
2提高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2.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學習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職業教育具有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的雙重屬性,應以學生就業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側重點,培養能滿足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每位授課教師都應該清楚知道這是教學的最終成果,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校方在安排教學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為重點,讓學生掌握電工電子技術技能;改變以往單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多維度考察教師的教學效率,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權重,提高再教育機會,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整合教育資源,根據專業的不同選擇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色教材,有側重地選擇,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及時加入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等前沿內容,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兼顧電工電子技術的課程體系和崗位任職需求的實踐邏輯,充分落實教學的針對性、實踐性、前瞻性要求。以學生已有的科學知識、實踐經驗、現實需求為基礎,以滿足社會崗位需求為基本目標,以崗位發展和晉升為延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因此,職業教育機構及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將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作用定位為“服務”:為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程服務、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崗位服務,是整個專業的理論基礎和技術基石,必須牢固建立。鑒于此,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必須因材施教,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達到最有效教學效果的保證。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學習,教師要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以及學生的教學方法,順利實現教學目標。課堂的主體不再是老師,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或者被動傾聽型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今的教學環境,而應該把學生做為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學方法應該轉變為思維激勵型或主動探索型,由被動接受改為主動發現。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如:演示法的成功運用,既能夠節省時間,也能使學生容易理解知識點;啟發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理論實踐一體化。因此,要在教學中努力了解學生需求,搞清楚學生的困惑點、知識盲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在課堂上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加強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內容。采用主題課堂模式,讓學生自己講解課程內容,教師做補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短板并改進。
3結語
1.1以現有的先進資源來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
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成果展現在教育者面前,通過實踐證明教學改革下全新的教學方極具科學性,值得借鑒與推廣,因此,基于現有的優勢教學資源能夠為信息資源整合的實現奠定基礎。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化,并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資源基礎。在此過程中,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要確保這一教學資源的引入適合專業教學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1.2構建信息資源庫
要想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庫,而從當前高校信息資源庫建設的現狀看,由于重視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庫建設資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視頻教學等初級階段。而實現信息資源整合不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資源庫,同時還需要針對學習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進而才能確保信息資源在教學中得到高效利用。
2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與基礎
2.1實現二者整合的作用
當前,實現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教改下該專業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同時也是落實教學目標與提升人才質量的基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該專業教學中,能夠以全新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落實,即通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來確保學生實現對專業知識的自由構建。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活動的開展突破了時間、地點等條件的束縛,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以信息技術為媒介能夠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提供基礎,強化師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以EAD技術將仿真軟件應用到教學中,同時,基于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可以進一步實現Protel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確保教學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實現二者整合的基礎
要想確保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礎條件是具備相應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同時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確保該專業的教師能夠具備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夠基于信息化技術下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此外,在實現二者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每一階段教學成果的總結來制定相應的改進與實施計劃,進而才能夠確保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專業教學能夠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3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
3.1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想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專業學生的能力素質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進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在素質教學下,需要打破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比如: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以“圖+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能夠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進而使學生帶著興趣走進知識,為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3.2因材施教,實現教學課程與內容的合理設置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講,其本身的知識基礎差,缺乏主動性,自身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加上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的理論性相對較強,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也就無法具備相應的能力。與此同時,這一專業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與高職院校的教材內容相近,而中職生與高職生本身的知識基礎是不同的,一概而論的教學內容定然不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狀況與需求。同時,相應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課程內容。因此,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實際特點需求為切入點,并要實現課程的合理設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實際要求。
3.3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信息素養是當今時展對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相結合,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切實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融入到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范圍中。再如:為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來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確保案例要具備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實現自身的進步與成長。此外,教師還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來構建仿真模擬實驗,將知識立體化、形象化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在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的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信息化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4總結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教學效率一直是筆者思考的重要問題,為學生打好基礎是他們開啟專業之門的鑰匙。因此,一定要勾起學生學好專業課的欲望,把現代教育技術和電工電子課程結合起來,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原有的教學方法諸如掛圖、幻燈片和錄像帶等曾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原有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教學發展的需要,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把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便于創設情景,促進學生的認識活動。由于它能夠實現文字、圖像、聲音及動畫的結合,使原來抽象、乏味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從而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培養其創新意識,特別在認知微觀世界方面,它能發揮巨大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用多媒體技術來解決電工電子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把課程簡單化,問題趣味化,使輕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不再讓學生覺得電工電子這門課程難懂、乏味;不再讓老師為難,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誘發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電工電子課程中概念的引入,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的理解,對學生來說都是枯燥、難懂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生動形象地將知識點展現給學生,學生可直觀地學習和消化。多媒體教學采用多種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重點。例如在分析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逐步展現隨著溫度的變化,工作點逐步上移的過程,活動的圖像形象地取代書本上的靜止圖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去思考。多媒體課件集聲音、視頻和動畫等于一體。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涌動出來。如電路的焊接,故障的排除,電路的實現等功能都可以做成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也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工作場景,對學生以后的頂崗實習也起到積極影響。在講到單管的共射極放大電路時,工作點設置對放大電路的非線性失真的影響,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放大電路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雖然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軟件制作包含文字、圖片、動畫的課件進行講解,降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理解方面的難度,但學生仍缺少感性認識。仿真單管放大電路,使學生好像置身于實驗室,體驗到設置適當的工作點的重要性,負反饋的作用以及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等,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實現理論教學由難化易,由繁化簡,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化解教學難點。既節省了板書和畫圖時間,又使得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物質宏觀化,靜態效果動態化,平面圖形立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認識,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3科學的利用多媒體技術
3.1課程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要有創新
除投影儀大屏幕等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外,還要運用創新的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如電子圖書。電子圖書不僅包含電工電子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點,還包含實踐中的動畫和視頻,把課堂和平時學習中學生不能接觸到的知識點,在電子圖書中清晰、明了地展現出來。電子圖書要容易操作,把知識系統分類,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輔助學習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解決教學效果和教學手段間的矛盾。
3.2結合網絡課程平臺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應注重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特點,使課程平臺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互動性。從網絡課程平臺上可以下載課件學習,也可以瀏覽實踐操作的動畫視頻,還可以把問題上傳給老師,老師再通過網絡平臺把答案反饋給學生。鼓勵學生網上討論問題,還可以和老師討論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使網絡平臺成為老師和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這樣學生就能從上課抄筆記的重壓中解脫出來,使他們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和積極思考。另外,學生也可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
3.3電路設計軟件的應用
電工電子實訓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受環境和設備等條件的制約,可以把實訓課程中的電路設計,通過電路設計軟件來設計調試電路。例如在講到電動機正反轉時,可以用電路軟件畫出電機正反轉的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仿真電機的轉動過程以及如何由正轉轉換到反轉的。真實地模擬現實場景使學生掌握實踐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多媒體教學因其具有直觀性、動態性、交互性、針對性、可重復性及圖文聲像并茂等優點,為課堂教學打開了一幅別開生面的畫卷,日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
4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1實訓設備陳舊,實訓和理論相脫節
目前,我院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訓設備由于資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幾年前購置的設備。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原有的實訓設備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脫節。
1.2理論教學時間和實訓教學時間比例、關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學大綱規定所限,“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學時較少,但是課程內容信息量涵蓋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既要完成該課程的基本理論教學,又要在實訓中更好地運用本課程的相關知識,無形中就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傳統教學模式下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在實踐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練習任務,沒有很好地把理論和實訓的課時時間安排緊密結合。
1.3教考分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試理論統一閉卷考試,學生就等著期末考試前一段時間任課教師給畫畫范圍,臨時抱佛腳,背一下,就能及格了,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平時上課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幫助。
2“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論教學難度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無論采用哪本教材都會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為教材是靜態的,理論性太強,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勁。為降低理論教學難度,筆者首先對教材進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講內容分為強電和弱電,各占一個學期時間進行講述。其次,在保證課程重、難點清晰明了的情況下,盡量保證照顧到高職學生的特點,使課程內容更加簡單化:盡量去弱化不實用又難學的器件內部結構知識,重點放在電路的外特性及其應用上;刪除一些煩瑣的理論推導,對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給出結果,便于學生接受新的知識;保證課程內容前后連貫的前提下,調整課程內容安排次序,刪除后續課程重復的內容和添加對后續課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內容。
2.2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第一,興趣導入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對該課程緒論部分的教學,緒論課結束后通常會用2個課時的時間帶領學生們參觀該課程所用的所有實訓室,讓學生身臨其境,自由提問,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鋪墊。第二,情境教學法。在課程教授過程中,筆者通常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比如讓學生結合家庭用電,計算一下電費的問題。講到放大電路的時候,結合多媒體上自帶的麥克風,講述電路的放大原理,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擁有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點,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
2.3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現有教學大綱安排,“電工電子技術”現有的實驗課課時少,內容多是一些驗證性的實驗,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設計性的實驗,減少一些驗證性的實驗,和實訓室溝通,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后,成立了電學開放式實驗室,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隨時到實驗室,或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或進行一些創新性的實驗,這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熱情和主動性。另外,筆者還建議學生們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比如開展一些電子小制作、電路板的焊接、小家電的維修等,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結語
就現在的高職院校來講,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物理基礎不是很強,因此,對于電工電子這么學科來說,學習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通信專業中電工電子課程知識比較抽象,對于這些初高中物理成績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學習這些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并掌握是不太可能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話,沒有形象的表述和演示,加上自己的動手操作和感性認識,是不能夠真正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的,學生對于這樣的授課方式只是能夠初步并且簡單的形成。老師在講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時候通常都是采用傳統的方法,先將理論知識點,再演示實驗,再讓學生自己操作,經過長時間的實施驗證,這樣的方法并不適用于學生,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再者,就教學任務來說,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知識內容是比較多的,如果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前提的話,教師往往會加快授課內容的講授速度,減少實驗環節,這樣往往不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和目的。
2.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
無論是傳統的教育理念,還是現在更新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教授這一過程中都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扮演著的角色是起著主導作用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被動,沒有發揮出本身特有的本質和特點,很多時候也不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夠滿足現代化企業用人標準的需求,對于市場需求和學生自身來講,必須要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現在,我們都在倡導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本,不僅增加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全方面的發展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主要角色,要強調技能的重要性,重點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對于教學模式手段也要進行一定的改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主要進行引導和指導的作用,這樣的課程下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肯思考,會思考的能力和發散思維,養成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的思維方式。現如今,對于通信行業來說,有關于電工電子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發展勢頭迅猛,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能夠給予學生最新的,最完善的知識,跟得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3.更新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架構
如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關鍵,也就是說學生必須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對于電工電子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來說,要不斷更新,要跟得上形勢。就目前的教學改革提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說,可以針對電工電子課程的特有特點來改變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按照新的教學標準將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分成若干個項目,每一課都按照項目來教學,每一項目都有明確的目標,引導學生的自覺學習的特點,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起到主動的學生,教師在此過程中都是引導的作用,學生在每一項目的研究探索過程中會有問題,可以引導其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能,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由教師傳授變為自己主動探知的過程,記憶更加深刻,教學效果更為突出。針對電工電子課程中的教學目標分層次和步驟逐個擊破,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互相幫助的意識。我們要不斷增加有關于電工電子方面的相關知識,特點和發展前景,拓寬知識面,有利于延展學生的求知欲。另外,我們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學習積極性,更加直接有效的了解企業社會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重視實踐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理論的重要性,因此,課堂教學還有突出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在電工電子教學過程匯總,可以將一些有利于生活的小實驗,小發明放入課程教學中,優化課內知識,強化學生綜合能力。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實踐來掌握理論知識,因此,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實驗環節,按要求按要求設計各測試項目,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觀察能力等。我們可以在實訓室里配備最新的計算機軟件,可以提供豐富的元器件庫和多種分析儀器儀表的分析功能,像一個電子實驗工作臺,繪制電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分析所需的儀器儀表均可用鼠標直接拖動放到屏幕上,通過鼠標連線,生成完整的電路,省去了用實際元器件安裝調試電路的過程,既經濟又高效。學生可以動手,模擬仿真,避免了使用的盲目性,通過其行之有效的找出問題進行自己的設計,真正幫助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達到教學的目的。
課程定位,就是確立課程的性質任務和教學目標。首先,我們要了解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目前,由于受大環境的影響,教育對象的基礎比較差,這一點必須正視。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這一點,將學生的基礎估計過高,無異于拔苗助長;如估計過低,則會造成教育的浪費。正確估計學生水平,是課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礎。其次,要明確教育和培養層次。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我們必須明確技工教育是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術人才。因此,在理論上就不要作過高的要求,應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同時要兼顧部分學生的求學深造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定位不準,學校就會失去學生,失去市場。課程定位一定要實事求是,使大部分同學跳一跳能夠實現。定位過高,學生缺乏興趣,容易失去學習動力;定位過低,貽誤學生。
二、課程設置
1.教學要求
從課程定位分析來看,教學要求應當定位在“雙基”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能力培養的前提和基礎,離開雙基去強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本末倒置,離開“雙基”而大談特談什么“素質”“能力”,只能是無緣之水,無本之木。
《電工與電子技術工藝基礎》課程,筆者覺得采用“基本要求”與“較高要求”的雙軌教學要求比較合適。基本要求立足雙基,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進而形成基本技能。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較高要求”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能夠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小問題,要兼顧繼續深造的學生。
2.課程體系
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一門課程都不是孤立的,《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課需要物理課和電工基礎課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門課程也為電子電路、電力拖動、電器維修等課程打好了基礎。
3.課程特點
(1)基礎課往往強調完整性和嚴密性,技術課則突出主要矛盾,往往采用近似的方法。如果片面追求數學上的嚴密,必然使問題復雜化,甚至無法解決問題。
(2)電路課程往往只討論線性元件、線性電路,電子學則主要討論非線性元件及電路,分析時采用等效的方法。
(3)為直觀形象分析問題,教學中常采用圖解法。
(4)電子學中,單靠理論分析解決不了工程實際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決定性步驟是實驗調整,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定量估計、實驗調整”結合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方法探討
1.傳統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偏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所用教材跟不上電子技術的發展,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力求對教材講細講透,學習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消失。同時電子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一般實驗安排的內容都是簡單驗證行的,學生只要按照指導書去做就可以得到結論。然而,有些教師怕麻煩而將實驗去掉,只在黑板上講實驗。
2.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電子元件為基本的知識單元,注重從元件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特性曲線等進行反復講解,使本來就怕學習的學生更加厭煩。因此,教師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傳統教育觀念的陳舊、落后,認識到教育創新的重要新和緊迫性。針對學生的現狀,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的技能訓練,實驗、實習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動手中去掌握知識。
3.教材內容和方法
技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是一線工人,而且學制雖三年實際只學二年。學生的基礎知識、就業崗位、學習時間,都應要求降低理論教學難度。因此,應大幅度減少課堂上的講授時間,減少內部結構、內部工作原理及較難理解的抽象知識,增加簡易實用電路分析。另外,在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
在理論教學中,始終要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演示性實驗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將灌輸式改為啟發式、理論和實際相互滲透的學習方法,采取在實踐中講解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模式。
針對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工程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提出以電子技術課程為基礎,結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一套有效、可行的高等工程素質教育新模式。CDIO改革思想,改革傳統理論授課、實驗操作和課程設計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實踐、學會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學習方法,旨在促進學生培養自我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主動性,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CDIO工程教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CDIO;工程教育;教育理念;教學改革
引言
CDIO代表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CDIO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模式,CDIO教學模式比較傳統教學模式,適應面更寬,更利于提高質量,尤為重要的是CDIO模式中的新評測標準為工程教育的系統化發展提供了基礎。電子技術課程是針對我校工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基礎上,更有效的提高實踐技能。因此,通過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將CDIO工程教育理滲透到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研究出一套包括過程教學、教學手段、實踐方法的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方案,對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包括動手能力,實踐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實際意義。
一、教學改革的構思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率先經過構思,再通過設計,再實施,再運行的教育實踐訓練環節。它一方面側重強調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能力、創新能力和實現表達的能力,即強調CDIO中“I”和“0”;另一方面,CDIO的教育理念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同時強化學生的設計和構思的能力及同時分析理解對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并擔負起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社會責任,也就是CDIO的“C”和“D”。CDIO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的優秀教育體系,這種教育體系在繼承和發揚了多年來的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套非常完整且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實施指導和實施過程到實踐結果的完整體系,即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理論、實踐、創新合為一體,具有較強的實踐可操作性。CDIO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是一套培養現代工程科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種教育體系,它可以通過各種理論、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填補現代工程實踐人才的存在的不足和缺點,目的是培養出各方面全能發展的創新型工程實踐科技人才。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是將理論課程講解與實踐學習能力緊密結合;實踐能力與社會應用相結合。是為社會提供高能力的現代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先進教學模式。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
(一)轉變教學觀念
我國現行的高校工程教育模式完全區別于其他國家的專業教育,傳統模式教育與現代工業實踐對高級工程全能型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其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重理論輕實踐,學生接受到項目和團隊工作的實際訓練較少。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多采用傳統的單一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即理論教學滿堂灌,學生多數是機械的聽,機械的做,直接導致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差,學科教育與工業實踐嚴重脫節,也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二是專業設置口徑窄。長期以來,專業的定向型培養體制及學生慣有的一味接受不理自學的思想造成了學生的知識面狹窄,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創造能力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而專業基礎電子技術課程在培養學生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工程教育”作為教育理念,以“項目實現”為依托,改革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制定完整系統且切實可行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目標,是改進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必然。為此,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改變傳統被動單一的教學理念,加強理論與實踐課程的緊密結合、整合和優化課程實驗內容,重新構建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新模式與新理念。
(二)改變教學方法
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首先應打破課程的界限,突破傳統滿堂灌的理論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塑造出全能型的現代科技人才。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任課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
1.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倡導“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即以學生為中心,使課堂課程盡量豐富,促使學生可以大膽的嘗試進行知識講解,督促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來反饋他們對所學過的課程內容進行思路梳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己有效的查找相關資料,梳理思路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理解程度,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
2.將教研、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提高教學水平。一是基于CDIO教育理念,結合具體集成項目,由理論到實踐。二是將項目成果逐步滲透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了解學習的目的,在實踐學習中就能直接體會到科學前沿知識,更易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拓寬學習視野。
3.采用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實習廠和微機室等現代教學科技方法,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現代化的教學科技,更方便教師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講授相結合,及時滲透與更新該領域的前沿知識,增加課堂的多元性,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存在。
(三)改變實踐教學方法
工程技術人才在人類發展進步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程技術的人才培養必須以“工程教育”為理念,克服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觀點,加大實踐環節和工程能力培養的機會,面向工程實際需要,旨在培養出實踐型,創新型的全能型人才,具體教學模式的實踐表現為:
1.整合實驗內容,實施大學生課外創新行動:根據目前專業基礎課程的特點,加大實驗課程學時,將“課中課實驗”轉變為系統的“實驗課”,這樣不僅僅能增加實驗學時的機動性,也能加強實驗課程內容和理論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程度,實現“指導—創新—應用”的實驗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性的實踐思維能力。
2.密切聯系產業:CDIO教育模式以產業需求為依托,以培養出適應社會產業發展的工程人才為目標,教育理念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要求學生的最終學習目標以項目為依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把專業基礎學科知識與真實的項目研發有機結合,從而實現CDIO教育理念4個環節進行產品研發的能力,培養出全能型的社會性人才。
三、結論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實踐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將工程設計科學研究與整個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工程科技項目完成的4個環節中來,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社會工程科技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社會所需的全能型工程科技人才。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能促進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口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適應現代社會智能化發展的需要。
作者:張玉梅 曲延華 遲新利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工電子;等效替代;教學
作者簡介:張振英(1962-),女,山東臨沂人,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高級技工學校,講師。(江西 貴溪 33542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6-0114-02
“等效替代法”是將復雜問題及其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簡單、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的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古今中外,運用“等效替代法”在諸多領域解決科技難題的實例不勝枚舉,其中不少研究成果甚至成為相應學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一研究方法在科研領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將“等效替代法”運用于復雜電路分析及一些物理量的計量等方面的例子很多。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電路分析與計算,還應讓學生去體會這種研究方法的思想內涵與精髓。
一、課程中運用“等效替代法”的實例集錦
1.實際電氣設備、電器與電路模型
實際電路都是由電氣設備和器件組成的,其種類繁多,電磁關系復雜,這給電路分析帶來了很大困難。采用電路模型等效替代電氣設備和器件,便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一方法是將電氣設備或器件中的每一種基本的電磁性質用一個對應的理想元件來表示,再由理想元件構成電路即電路模型來等效替代電氣設備或器件。基本理想元件分為有源元件和無源元件兩大類。其中有源元件包括電壓源和電流源,無源元件包括電阻、電感和電容,它們各自表征一種電磁性質。如電壓源US或電流源IS表示產生電能的性質。電阻R表示電氣設備或器件消耗電能的性質,用電感L表示其將電能轉變為磁能的性質,用電容C表示其將電能轉變為電場能的性質。用這些理想元件的有機組合等效替代電氣設備或器件,從而構成便于分析的電路。例如蓄電池或發電機用一個電壓源US與一個內阻R0相串聯的電路表示,如圖1。線圈用一個電感L與一個電阻R相串聯的電路表示,如圖2。
2.線性無源二端網絡與等效阻抗
對于一個具有多個阻抗聯結的無源線性二端網絡,可用一個阻抗來等效,如圖3、圖4所示。這其中包括阻抗的串、并、混聯電路的等效及Y—聯結之間的相互等效等。例如電路圖5與圖6的a、b兩端之間的等效阻抗分別為Zab=Z1+Z2和Zab=Z1//Z2。
3.有源二端網絡與等效電源
對于一個有源線性二端網絡,對外電路而言,可用一個理想電壓源US與一個電阻R0相串聯的電路來等效(戴維寧定理),也可用一個理想電流源IS與一個電阻R0相并聯的電路來等效(諾頓定理),如圖7、圖8(戴維寧等效電路)、圖9(諾頓等效電路)所示。且電壓源與電流源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外電路而言也相互等效。
4.三極管放大狀態下的微變等效電路
對于三極管在放大狀態下(三極管工作在特性曲線的線性區),為了便于分析三極管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輸入電阻ri和輸出電阻ro等動態性能指標,將三極管這一非線性元件用線性元件來等效替代,如圖10、圖11所示。在此基礎上畫出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從而可方便地計算出各項動態性能指標。
5.變壓器的阻抗變換
在電子電路中,為使負載ZL獲得最大功率,而在信號源的輸出端通過變壓器耦合來實現阻抗匹配,使其等效阻抗等于信號源的內阻抗,與負載阻抗及變壓器的變比k的關系式為:,當一定時,選擇合適的k,便可實現阻抗匹配。如圖12、圖13所示。
6.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
正弦交流電的電流、電壓與電動勢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隨時間按正弦規律變化的物理量,如正弦交流電流,其波形如圖14所示。為了便于對交流電流的計量,于是采用穩恒直流電流從能量上與之等效,即將交流電流與直流電流分別通入相同電阻R,且通電的時間T相同,若兩電阻產生的熱效應Q相同,則稱此直流電流I為該正弦交流電流i的有效值,如圖14所示。通過數學推演得出交流電流的有效值與自身的最大值之間具有倍的關系,即有效值,并推知正弦交流電壓、電動勢的有效值分別為:,。這樣,不斷變化的正弦量便有了確定的計量值。
二、課程中運用“等效替代法”的科學思維
以上所列只是本課程運用等效替代法的一些典型實例,還有若干電氣設備或器件的等效電路不再一一列舉。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理解這些實例的基本內容與要點,還要啟發學生品味其中的奧妙,讓學生感到這些實例有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都閃耀著光輝的科學思想。通過教學,應讓學生在領悟到“等效替代法”有以下幾方面的內涵與精髓。
1.透過紛繁現象,感悟事物本質
電路中電氣設備或器件的電磁性能通常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性能并存,且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例如一個蓄電池,在產生電能的同時也要消耗電能,這兩種現象相伴相隨不可分割。又如一個鐵心線圈通入交流電后既有電能與磁能的相互轉換現象,又有因線圈電阻、鐵心被磁化時磁疇的運動摩擦以及鐵心中產生的渦流等因素消耗電能的現象,還有少許漏磁現象等。可見一個看似極為簡單的鐵心線圈,通電之后其電磁現象卻是如此復雜。然而,透過這些現象發現其本質上反映出來的只是能量的轉換。不同的電磁現象反映著不同的能量轉換形式,這樣,采用不同的理想元件表征不同的能量轉換形式,也就表征了不同的電磁現象,從而便可將相互交織的電磁現象通過元件表征分離開來,再將這些元件合理組合便可構成易于理解和研究的等效電路了。例如,由鐵心線圈構成的變壓器可由圖15電路模型來等效,其中L1S、L2S表征原、副邊的漏磁,R1、R2表征原、副邊的功率損耗(銅損與鐵損)。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電源向電路供電就是供給能量,供電后電路中產生的各種電磁現象都是能量轉換的客觀反映。
2.抓住事物本質特性,拋開非本質因素
由于電氣設備或器件電磁性能的復雜性,其等效電路也往往比較復雜。然而多種電磁現象在電路中作用的強弱程度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一定條件下,電路分析時可略去一些次要因素,以便突出對主要特性的研究。如圖15,若略去漏磁及變壓器的功率損耗,則其等效電路如圖16所示;若再略去勵磁電流i0,則其等效電路如圖17所示。這樣便更能突顯出變壓器變換電壓與變換電流這一本質特性,即:,。式中的“≈”的含義就是表明對非本質特性的“拋開”。當然,這些非本質特性因素對本質特性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所謂“拋開”不過是分析事物時的一種合理取舍,在實際工作中應當承認甚至要重視它們的存在。
3.替代看屬性,等效有條件
“曹沖稱象”可謂是一則為世人熟知的“等效替代法”典范。在當時的條件下,曹沖為獲得大象的重量,用石塊去替代大象。此時的石塊之所以能替代大象,是因為石塊在重量上具有與大象相同的屬性,除此之外,彼此無任何關聯。其等效的條件就是將大象與石塊載入同一條船且吃水深度相同。可見,等效替代法的要決,一是要尋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屬性,二是要清楚二者等效的前提條件。例如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概念就是運用穩恒直流電等效替代并經數學推演得出的。這是因為這兩種電流或電壓都具有“能量”這一共同屬性,其等效條件是兩種電流通過相同阻值的電阻,且通電時間相同,產生的熱量相等。
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屬性”與“條件”是恰當運用“等效替代法”的關鍵,也就是要解決好在什么條件下在什么方面對誰等效的問題,其要求是嚴謹甚至是苛刻的。
4.規律回遷,解決實際問題
運用“等效替代法”的目的,是試圖通過所熟悉的事物找出規律,并將這一規律回遷到原來的事物,并利用替代物所遵循的規律以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將有源二端網絡用戴維寧等效電路替代,由于戴維寧等效電路的理想電壓源US等于其開路電壓,戴維寧等效電路的電阻R0等于其除源后從兩端看進去的電阻,將這一規律回遷到有源二端網絡,便可知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等于US,有源二端網絡除源后的無源二端網絡的等效電阻即為R0。根據這一結論,在解題時,只要將待求支路視為外電路,求出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與等效電阻,就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復雜電路中待求支路的電流或電壓。另外,運用這一結論還可以考察一個實際的有源二端網絡的帶負載能力。只要用電壓表測出該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用電流表測出其短路電流,便可知其戴維寧等效電路的US和R0,則該有源二端網絡接入負載電阻RL后的負載電流,負載電壓,當RL變化時,其電流、電壓的相應變化情況也就一目了然了。
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是運用“等效替代法”的根本指導思想,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能夠成功“等效替代”,也沒有實用價值。
三、結束語
“等效替代法”是“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就事論事地教,只是授人以魚,學生運用相關概念做做練習難免導致思維僵化或局限。倘若能引導學生去品味和領悟其中思維方法的精髓,則可拓展學生的思路與視野,起到授人以漁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鼎,王桂琴.電工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2]李中發.電工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關鍵詞:技師學院;電工電子;微課應用
目前,技師學校中大多都開設了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因其信息量較大,知識涉及面較廣等原因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重知識輕實踐,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果不明顯。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在教學中引入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通過視頻、圖像等形式將電工電子實踐場面生動、直觀的加以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本文詳細地闡述了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
一、微課在技師學院電工電子課程中的積極意義
(一)符合技師學院學生特點
眾所周知,技師學院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絕大多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濃,甚至有抵觸情緒。而且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相對而言更愿意學習實踐操作。因此,技師學院的理論教學效果一直差強人意。同時,技師學院的學生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學習的主動性有了更大的支配權。而微課教學視頻時間短、內容新、趣味強等等特點,既可以解決理論學習的枯燥無味,又生動直觀易于接受,因此非常適合技師學院的學生。
(二)符合電工電子課程特點
雖然技師學院中很多專業都要學習電工電子課程,但實際教學中電工電子課程的課時安排的卻較少。同時由于知識量大、知識面廣,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而微課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學生課上沒聽懂的知識,課后可以在微課中重新學習,進行鞏固;課上沒有記下來的筆記,課后可以在微課中隨時暫停和急需,從而完成記錄。而且電工電子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微課可以直觀的為學生展示實踐場景,直觀的展示較小的零部件及其結構。這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提前對實踐環境進行了了解,便于以后更好地進行實際操作。
(三)促進專業課教師的成長
微課還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在制作微課前,要結合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理解與分析,然后還要思考如何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將內容呈現出來,并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一過程,能促進教師對教學內容作深入的挖掘與分析,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同時,在制作微課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電教手段的使用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二、微課在技師學院電工電子課程中的應用
(一)微課用于課前預習
技師學院的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不能進行課前預習。對于電工電子課程來說,學生沒有進行課前的預習,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進度和效果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帶領學生主動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將新課要預習的內容進行呈現,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制作預習微課時要注意把握好內容的難易度。內容過于簡單,不能激起學習新課的欲望;內容過于復雜,又影響學習新課的積極性。例如學習“單相半波整流電路”這一內容時,微課在預習部分就可以學生喜歡的動漫形式呈現電流路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后,馬上調換二極管極性,引入到本節課所學知識點上。這樣,難易結合,預習為新課服務,就很好地利用了微課。
(二)微課用于知識理解
利用微課更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后,可以利用微課展示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講解“二極管”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應用微課,采取視頻的形式對實驗操作和過程進行講解和演示。學生結合教師的講解來理解知識點,而且還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加深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微課用于課堂教學
電工電子課程中會涉及很多的實驗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操作時,只有前排的少數同學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實驗的操作步驟和實驗變化過程,而后排的同學就不能同步清楚地看到實驗而影響學習效果。那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微課教學,課前對實驗過程和步驟進行視頻錄制,課堂上利用大屏幕進行播放,使全體學生同步清楚觀看實驗,了解實驗變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二極管、三極管等晶體實驗教學時,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直接進行實驗,由于晶體體積比較小,學生觀察的效果就不會很好,前后學生差異較大,影響實驗效果。但是如果通過微課視頻對實驗提前錄制,在課堂上就會使學生同步觀察實驗,更直觀的呈現出實驗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微課用于課后復習
電工電子課程由于教學課時少,知識點又多,只依賴課堂教師的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很大。但是在課后復習中引入微課,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微課對課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可以對視頻內容隨時暫停和繼續,哪個知識點不會就可以選擇反復學習,直到學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