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行理財業務推進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理財登記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一)理財登記系統建設
中央結算公司于2010年3月和銀監會創新部共同完成《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監管機制研究》課題,后期在銀監會領導及創新部的具體指導下,開始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以下簡稱理財登記系統)的規劃設計工作。系統自2012年11月正式開始建設,2013年1月在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匯豐銀行四家銀行試點運行。2013年6月17日,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一期)運行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辦發〔2013〕167號),標志著理財登記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正式上線,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集中登記工作正式開始。
理財登記系統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分別從產品端和投資端對產品申報、發行募集、投資交易和終止清算整個生命周期的所有關鍵信息進行全流程登記,由產品報告系統、產品登記系統、權益登記系統、統計監測系統、從業人員登記系統組成。
(二)理財登記系統運行情況
運行三年來,理財登記系統不斷完善和升級,運行平穩、效率較高、方便實用,未發生任何系統事故。截至2016年6月末,有631家商業銀行、銀監會8個部室、全國36個銀監局在理財登記系統注冊,并實現與系統的專線聯網。系統累計登記了自2011年以來的92萬只理財產品信息,自2013年以來的421.46萬億元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信息,195.25萬只理財產品投資資產信息,以及2014年以來的1166.58萬條理財產品資產交易信息,成為銀行業理財業務的大數據庫。
(三)理財登記系統的效用
2015年1月12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北京銀監局黨委班子民主生活會上指出:要深入調研,結合實際,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減少監管成本,提高監管的作用和效能。以理財監管為例,對理財業務的監管,近期會里推出了一個理財產品登記系統,通過這個系統,能一目了然地查到所有理財產品的各個要素,可以有效節約監管資源。
1.服務理財業務監管
一是系統實現了理財產品銀行報告、監管審閱流程的電子化管理,實現了從產品分散登記到全國集中登記,從紙質報告、線下審閱到電子化報告、線上審閱,從手工辦理到系統自動辦理的重大轉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是實現了從產品端到投資端的全面登記,有利于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通過涵蓋產品端和投資端的全流程登記,監管機構可在線查看管轄范圍內所有產品的詳細情況,并根據風險狀況及時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三是建立了銀行理財市場集中數據庫,實現了銀行理財業務的大數據分析。理財登記系統的明細數據為監管機構開展理財業務監管、引導理財業務發展轉型乃至國家宏觀管理提供了詳實、準確的數據支持。
2.服務理財業務健康規范發展
一是有利于理財行業規范發展。系統通過對理財業務中各類概念、數據的準確定義,制定并標準化的理財登記“數據元”,可使理財業務在產品設計、銷售管理、投資運作上更加規范、統一、透明;通過對理財登記數據的統計分析,可及時、準確展現行業發展動態,為行業協作打下基礎;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可為市場開展理財業務創新提供技術平臺。
二是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根據監管要求,一般個人類產品只有報告通過且獲得登記編碼后才可正式發售,且銀行須在產品銷售文本中公布登記編碼,投資者可據此在中國理財網(.cn)進行產品合規性查詢。該披露機制實現了多個機構自行披露信息到全國集中披露信息的重大轉變,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并控制產品發行端的合規風險,防止“飛單”產生。
三是有利于銀行內部業務管理。全面、規范、詳實的信息登記要求將促使銀行實現高效、規范的內部信息管理,從而為其防范業務風險打下基礎;基于登記基礎,系統可為銀行提供理財估值、績效評價等服務,提高銀行理財業務在全國各行業資產管理市場中的競爭力。
(四)理財登記系統的應用
1.理財統計分析
基于理財登記系統的大數據庫,經銀監會創新部同意,中央結算公司完成并對外了全國銀行業理財市場2013年以來的年報、半年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共有100余家紙質媒體、網絡媒體對年報和半年報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同時,每月理財市場的統計月報以及部分專題研究報告也為監管部門及時掌握理財市場的運行情況提供了重要參考。
2.理財風險監測
系統多樣化的風險監測指標將實現對理財行業性風險、單個機構風險、單個產品風險的監測和預警,為銀監會等主管部門管控風險、制定政策提供支持。
3.理財信息披露
中國理財網是經銀監會同意建立的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集中披露門戶網站,集中提供理財信息披露、產品合規性查詢、理財研究資訊和投資者教育等服務。網站自2013年底上線以來運行平穩,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2015年最高日訪客數超15000人次,最高日頁訪問量超30萬次。
理財托管機制的建設
關于銀行理財產品托管,銀監會多次強調獨立第三方托管制度的重要性。例如2014年《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明確提出“建立獨立的托管機制”。經財政部、銀監會同意,中央結算公司發起設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財登記托管中心”)。2016年8月26日,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在北京召開座談會。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在座談會上指出,成立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是加強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服務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和銀行理財服務社會的需要。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要進一步加強理財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銀行業監管平臺、理財市場中介服務平臺、投資者教育平臺,為促進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專門從事銀行理財第三方托管業務,具備了獨立性、規范性、效率高等特點。
(一)獨立性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銀監會指定的理財第三方托管機構,與理財產品管理人無利益沖突、無關聯關系,客觀、中立、獨立的身份有助于保證托管業務的公允性,確保客戶資產安全和業務信息保密。
(二)規范性
理財托管系統由賬戶管理系統、資金系統、核算系統、清算系統、投資監督系統和信息披露系統六大子系統組成,再加上現有的中國理財網、理財資產估值系統等技術平臺,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可通過系統全面、規范履行各項托管人職責,樹立行業標桿。
(三)效率高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可通過系統全面對接資產管理人、交易前臺和結算后臺機構,實現全程系統化的數據和指令的傳輸與處理,有效提高業務效率。通過理財登記系統與理財托管系統的數據交互,可以確保登記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亦為理財產品管理人減輕登記工作量。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創新工作
(一)業務背景
為落實2014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縮短企業融資鏈條”、“理財產品資金運用原則上應與實體經濟直接對接”和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積極發展直接融資”、“豐富直接融資工具”等政策要求,以及銀監會提出的“按照資金供需雙方直接對接原則推動理財業務創新”、“探索理財業務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新模式”等工作部署,經監管指導、市場推動,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業務創新應運而生。
(二)業務特點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種標準化投資載體,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直接以企業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機構統一托管、在合格投資者間公開交易、在指定渠道進行公開信息披露。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是由商業銀行發起設立,按照與客戶約定的方式和投資范圍對客戶委托的資金進行投資、運作、管理的特殊目的載體,是投資標準化金融工具的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的業務特點有:一是有利于全面發揮商業銀行的客戶、信譽、專業和橋梁優勢,引導銀行由間接融資主體向直接融資平臺轉型;二是實現企業資金需求和社會資金直接對接,促進直接融資;三是實現了企業資金需求的金融產品化,豐富企業的融資工具選擇;四是建立了全程信息披露和公開簿記發行機制,透明度較高;五是實現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公開報價和轉讓,有利于銀行盤活資產、提高流動性;六是為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提供每日第三方估值,有利于資產的公允定價和風險的客觀計量;七是實現了注冊發行、信息披露、報價轉讓和付息兌付的系統化、一體化,業務效率較高;八是以注冊制、市場化為核心,建立了涵蓋全業務流程的基本制度。
(三)業務進展
中央結算公司建立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綜合業務平臺,全面支持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發行、登記、托管、轉讓、結算、付息兌付、信息披露等相關工作。截至2016年9月30日,共有27家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發行了390只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發行金額近1400億元。此外,共有44家銀行開立了161個開放式理財產品的工具托管賬戶。
經過三年的發展,該項業務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支持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國家宏觀政策支持的行業和領域,如制造業、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等,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資金投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地區覆蓋面較廣。
二是創新了融資方式,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可交易、可估值、信息透明的標準化金融資產,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直接融資方式,推進多層次直接融資體系建設。
三是提高了融資效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有助于實現“去通道、去鏈條、去杠桿”的目標,且注冊流程簡便、發行方式靈活,有利于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
四是引導了理財轉型,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具有動態管理、組合投資、信息透明等特征,有助于實現風險分散、化解期限錯配,將產品風險和收益有效地傳遞給投資者。
五是契合了投資需求,豐富了投資者的理財選擇。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中央結算公司將在銀監會的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以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為獨立運營實體,不斷豐富完善多位一體的理財基礎設施架構。
(一)持續加強理財登記系統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理財登記系統直聯接口的開發、推廣工作,全面提高登記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二是加快推進理財權益登記子系統和配套制度的建設工作,為服務理財業務監管和理財產品轉讓、質押等相關業務創新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本著為銀行提供更多服務的原則,不斷優化系統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二)持續完善理財大數據應用
一是為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機構提供定制研究分析報告,深入挖掘理財產品收益期限特征、投資資產結構、風險收益水平等,為決策制定提供支持。二是建立完善理財風險監控機制,通過系統實現全過程、動態監測,輔助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三是建立理財產品收益率相關指標,研發收益率曲線,促進理財市場形成公開、透明的定價標準。四是開展銀行理財業務評價和銀行理財產品評級,為投資者提供公正、客觀的投資參考。
(三)持續做好理財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教育
中國理財網將進一步完善信息資訊體系、豐富信息披露內容、拓展網站服務功能、提升網站用戶體驗,利用信息權威、專業、全面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信息服務,打造“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良好市場環境。
(四)促進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業務發展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提高業務規范性和效率。二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國家重點區域戰略(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并切實支持西部地區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三是打造產品特色、開展業務創新,通過對融資主體、融資用途、含權方式的創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匹配融資企業多種不同的合理融資需求。四是引導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進一步推廣開放式凈值型產品。
(五)持續推進理財產品獨立第三方托管工作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將盡快研究制定理財產品獨立第三方托管業務規范和實施方案,提供高標準、高效率的理財產品獨立第三方托管服務,以真正實現風險隔離,保障投資者權益。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對策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
在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出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理財業務將隨著市場環境逐漸成熟而發展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30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有了更多的財富積累,使得人們對理財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人們僅靠個人是很難成功地進行理財的。所以,他們需要專業的理財建議,幫助他們實現理財計劃。因此,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很有必要的。
(二)投資市場環境的改善將擴大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證監會積極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推進證券業務創新。同時,政府大力規范房地產市場、抑制樓市炒作。另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制度的改革進程在穩健發展。這些政策和措施將極大地促使我國資本和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使可加入的投資渠道、可選擇的投資產品和可投資的規模相應擴張,將會極大地增強居民個人理財的愿望和參與程度。
(三)混業經營趨勢的不斷強化將從體制上推進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準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銀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使得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進一步明朗。另外,我國開放金融市場后,國際混業經營的模式將不可避免地從外部影響我國,使我國的金融業混業經營進程在實踐中得到實質性的推進。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相對較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國家金融業政策的限制
目前我國金融業仍然是分業經營的狀況,《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銀行、保險、證券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二)缺乏專門的理財服務系統的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多數銀行的信息系統仍以業務處理、數據保存為主,很少考慮對產品和客戶信息的分析整合,因此無法進行準確的銀行收益測算和客戶價值評估,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客戶的差異性和針對性。服務系統的落后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三)客戶對理財認識存在誤區
由于國內沒有積極普及金融教育,客戶對個人理財認識存在著誤區,目前我國大眾的理財意識雖然有所增強,但是大多數人對個人理財的概念缺乏正確認識,理財觀念淡薄。不少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理財就是儲蓄,更有甚者認為理財就是賺錢。
(四)外資銀行加入競爭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引起了劇烈的競爭。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也存在基礎建設薄弱、核心產品缺乏、經營觀念落后、營銷方式單一等問題。同時外資銀行擁有豐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經驗,可見外資銀行加入競爭將會給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
(五)經營理念落后缺乏創新
一些銀行雖然成立了理財中心或個人理財部門,但是由于認識不到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內部組織結構、人員配置、以及網點布局、硬件配備等方面沒有認真研究,仔細實施,以至于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方面的浪費。目前,個人理財業務僅僅局限于理財產品方面,沒有技術含量,大家一窩蜂擠上去,沒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做響自己的品牌,搞出獨一無二的特色。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做的還只是把自己做的產品展示出來向客戶推銷,而并非是為客戶量體裁衣,提供個性化服務,進行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
(六)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從國外情況來看,理財還涉及到稅務、財務、會計、保險、證券甚至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實際操作,而理財業務大到人生目標的實現,小到日常的生活開支,方方面面無不囊括在內,因此對理財人員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是從柜臺業務人員中篩選出來的,即使參加了銀行組織的培訓,個人理財技能仍以銀行類業務為主。但顯然,國內的理財人員滿足不了這一要求,很難確保服務質量。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建議
(一)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
隨著金融業本身的發展及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加深,金融業混業經營將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商業銀行應該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跨行業合作,從現階段相互間業務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合作。
(二)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科技發展相對落后,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銀行業的需求,想要適應以后銀行業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形成專門的理財服務甚至經濟網絡服務系統。
(三)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
商業銀行應結合自己多網點的優勢,利用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消費者,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積極培養和開發理財市場。同時,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尋找適合客戶的產品組合。
(四)加強品牌建設
加強品牌建設,強化品牌的管理力度,加強對品牌推廣的支持和指導,引領分行統一建設規劃、培養標準、服務模式和推廣活動,打造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商業銀行在打造個人理財品牌時應體現差異化,提升品牌內涵,增強品牌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五)加強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現在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模仿能力強,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獲得一時的利益,得不到長久的效益。因此,在上述對客戶進行細分的情況下,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不同的服務,加強產品、服務的創新。沒有兩個客戶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如何做出最適合客戶的產品是必須要研究的。當能夠根據每一位客戶的需求做出最適合他的產品,那么“個性化”服務就達到了極致。
(六)壯大理財專業人員的隊伍
理財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情況,因此,各商業銀行要積極培養和選拔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滿足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隨著金融全球化及混業經營的發展,對我國今后的理財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以及抗壓能力,組建一支專業的、全能的個人理財專家隊伍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劉蘭英,楊志.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必要性分析[j].金融經濟,2009,12.
背景:7月11日,銀監會印發了《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首次對銀行理財事業部制相關規范進行了說明,明確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負責集中統一經營管理全行理財業務,并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
通過相互交易來調節收益本身就是不應該做的事情,之前銀行采取資金資產池模式不可避免地會有不同產品之間的收益調節。出臺《通知》的一個初衷是建立銀行理財和銀行自營之間比較清晰的防火墻,也是推動銀行理財回歸代客理財本質的監管要求的一部分。
――摘自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在對“風險隔離”的闡述中提到,風險隔離是指理財業務與信貸等其他業務相分離,建立符合理財業務特點的獨立條線風險控制體系,信貸后的一個“等”字,表明風險控制體系要獨立于包括“信貸”在內的所有其他業務。此處,同業業務已被完全隔離。
――摘自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商業銀行在自營業務之外經營“類銀行”業務,確實需要建立適合的組織管理體系。為防范理財業務風險積累,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通知》出臺將有助于降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運行風險,但若要真正回歸理財業務的資產管理業務本質,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理財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強調了風險隔離原則,將有助于商業銀行增加理財業務運作的透明度,降低業務運行風險。
――摘自宏觀經濟評論人、經濟學博士項崢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要構建能夠具備競爭力的理財業務管理架構,在理財業務的全流程中,必須有理財業務的審批準入、考核、銷售、投后、運營和系統管理,其中流程管理非常重要。
――摘自中信銀行李潔怡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此“理財事業部”非彼“事業部”――“35號文”對于理財事業部要求對人財物有一定的資源支配權,并未要求完全實現人財物獨立,也未要求成本收益單獨核算,只需要相對獨立的考核激勵機制。由于獨立的事業部改革牽涉較多的利益分配問題,市場或不可對將于三季度完成的理財事業部改革寄予過高的期望。但長期來看,事業部制將實現經營效率提升,有助于風險隔離,我們仍看好銀行組織結構改革的這一趨勢。
――摘自招商證券分析師肖立強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現在很多銀行都有資產管理部,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真正的事業部制還要人、財、物相對獨立,做到資源配置、人員配置市場化,有銀行往這方面走,現在還有沒有完全達到,但是9月份要全部完成。難以打破“剛性兌付”是當前制約理財業務發展的最重要問題。“35號文”意在形成一個“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良好市場環境,解決“剛性兌付”。
――摘自交通銀行資產管理部總裁馬續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總理:爭取融資成本年內有所降低
背景:7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總理指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實際是在改善營商環境。某種意義上,這也體現了政府的“社會責任”。他要求相關部門要聯手攻克,抓住幾個關鍵節點和關鍵環節,協同部署推進。同時,要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定期檢查工作成效。“要出臺幾項‘硬措施’,爭取融資成本年內有所降低。”
從融資成本角度看,貨幣當局要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引導開發性金融機構降低融資成本。對于開發性金融來說,國家要求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需要保持相對較低的貸款利率,特別是在發展的初期。因此貨幣當局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開發性金融機構努力降低融資成本,提供成本適當、來源穩定的資金。這種政府相關制度安排不是類似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補貼以及對其貸款提供擔保的做法,而是在其可以實現長期盈利的前提下,將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提供的一種制度和機制設計。
――摘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孫國鋒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銀行方面,通過定向投放和存貸比的調整,讓銀行貸款渠道更加通暢,會對降低融資成本發揮一定作用。下一步,應通過深層次改革,將資本市場發展起來,適當控制、減少中間環節加價,讓資金直接和企業發生關聯,將現有存量適度盤活,防止新的增量資金被存量吸收,同時加大不良的容忍度,加快不良處置力度,這些將對融資環境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摘自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市場資金量有限,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必須著力結構調整,優化信貸投向。如果市場中的資金大部分流入地方政府平臺和房地產,自然會推高企業資金成本。緩解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需要優化增量,增加有效供給。這就需要金融業進一步向民間機構開放,成立有特色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讓中小型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更加匹配。
――摘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解決一些行政性的收費,政府如果能出臺硬措施,有硬辦法,會比較快地取得成效;同時要客觀地看到,因為小微企業自身群體經營的特點,導致了其貸款成本、融資成本高,這是客觀現實。解決融資難問題,其核心還是要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增加資金供給,充分開展市場競爭,通過市場競爭使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摘自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主任崔書文在《我財經》節目中的言論
監管層對于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融資成本。房地產和高融資成本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為2008年以來之最,對非標的全面限制將進一步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在經濟轉型期為防止實體經濟被財政刺激擠出,寬貨幣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有效途徑。
――摘自中信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鄧海清接受大智慧財經記者采訪時的言論
【關鍵詞】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前景;策略分析
一、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隨著金融業競爭加劇,傳統的存貸利差逐漸縮小,銀行業必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前景廣闊的個人理財業務無疑是商業銀行的首選。持續增長的個人金融資產為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構成了潛在的、旺盛的理財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個人理財市場將以可觀的速度遞增。由此可見,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必然成為銀行比拼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必爭之地。從目前我國各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來看,主要還停留在咨詢、建議或者方案設計上,具體操作僅僅是儲蓄功能的擴展,將存貸款產品進行簡單組合,或是只提供初級的咨詢服務,并不涉及房地產、債券、股票、基金等投資品種,投資咨詢只是傳統儲蓄業務介紹,網上銀行也只是將傳統銀行業務照搬到互聯網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二、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目前存在的問題
1、客戶的理財理念尚需引導
目前我國客戶個人財產快速增長,而其理財理念卻多停留在傳統的階段,要么是崇尚節儉、完全回避風險的守財型,要么是只想一夜暴富的投機型,要么是過度消費又使自己的生活質量過低,對自己來之不易的財產缺乏有效管理,或對理財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難免帶有急功近利和浮躁之氣,理財理念尚需引導。
2、理財同質化明顯
目前各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及易被復制。產品種類幾乎都是證券、外匯、基金等投資產品的組合。此外,目前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普遍層次低,缺乏特色,對客戶吸引力不夠。如,為客戶代繳各項費用、保險、代為兌換債券,每月向客戶提供銀行交易賬單;定期提供國內外經濟形勢及金融政策、股市、匯市行情等信息;客戶到銀行辦理多種業務時,享受適當減免手續費或其他優惠等。
3、個人投資體系還沒有建立
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下,銀行理財服務似乎涵蓋了生活理財與投資理財的全部,但實質上受到政策的限制,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等領域,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隔狀態,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業內為各自的客戶理財,從而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此,個人理財服務還只能停留在咨詢、建議或者方案設計方面,不能真正客戶進行組合投資,銀行理財服務中的核心業務即增值業務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4、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才
理財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性業務,它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從業者除應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投資技能、豐富的理財經驗外,還應掌握房地產、法律、市場營銷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目前,國內銀行符合以上標準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其數量和質量都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提供綜合性、全方位理財服務人才稀缺。2006年l1月國內首批488名CFR取得認證資格,標志著中國的代客理財業務進入了專業人員提供服務的時代。但是由于理財需求劇增,現有的CFR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理財隊伍是制約當前國內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現在,我國各商業銀行一般把從事個人理財業務的一線員工稱為客戶經理,這些客戶經理雖然都是篩選出來的,其綜合素質要高于營業網點的一般柜員,但離客戶和社會的期望及謠方金融策劃師的距離還很遠。
三、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大幅提升
近30年來,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有了突破性的增長,截至到2012年,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接近40萬億元大關,加之近幾年央行連續降息,銀行存款利率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傳統的存款收益越來越微薄。為了使自己的財產能夠更加有效的保值增值,人們紛紛開始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和實物資產以尋找新的投資渠道。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最根本的動力。
與此同時,人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著根本性的改變:過去崇尚節儉和儲蓄,依靠攢錢致富;之后熱衷于投身股市和商業投機,企盼一夜暴富;到現在,人們的理財觀念趨于理性化,接納了風險與收益相平衡這一成熟的投資原則,更加關注采取何種方式對其資產進行保值和增值的問題,人們渴望專業人士幫助理財的需求日漸旺盛,個人理財逐漸成為銀行業的發展熱點。
(二)微利時代使得銀行業競爭加劇、利潤降低
現階段銀行業已經告別高利潤低風險的時代,步入了微利時代。首先,銀行的存貸利差的不斷減少,以2012年7月6日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為準,一年期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為3%和6%,利差維持在3個百分點的水平。但是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家銀行紛紛采用高于基準利率的水平吸收存款,而已更優惠的利率發放貸款,使得存貸利差進一步減小。其次,國家目前大力推進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績優企業主要融資渠道的改變造成了銀行的優質客戶減少。此外,從1997年1月1日起金融業的營業稅從5%調至8%也直接減少了銀行利潤。銀行收益率逐年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加入WTO時我國政府所做的承諾,到2005年底前我國將把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城市擴大到汕頭、西安等共20個。同時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向中國企業提供服務、辦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提供金融租賃服務,最終銀行業將在2006年底向外國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取消所有設限,外資銀行將與我國銀行展開全地域全方位的競爭。
同業競爭加劇使金融利潤趨于平均化,金融壁壘逐步消除帶來外資銀行的沖擊,我國銀行現存的金融運作方式、經營管理手段及利潤收益水平均受到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為金融業務創新提供的機遇,沒有變革就沒有發展。現在所有的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個人理財業務,將它視為革新的突破口,以期獲得業績的提升,來參與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四、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策略分析
影響和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也應從多方面人手,具體應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加大理財意識和理財市場的培育
首先,從教育入手,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并使其貫穿始終。其次,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借助現代化的媒體工具讓更多的客戶了解和參與。再次,設計出更多適應中低端客戶需要的產品,做大、做強中低客戶市場。最后,進一步完善客戶信息保密制度。以更高的服務更好地促進理財市場的發展。
(二)制定個人理財長期規劃,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
隨著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必須制定個人理財的長期規劃。其中,理財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發展。需要把加強專業理財師隊伍建設、提高理財人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主要任務。專業理財師隊伍的建設應重點從兩個主要的方面來加以推進:
首先,加強對現有客戶經理的培訓。根據復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可借鑒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課程體系,開設投資工具運用和理財規劃兩大類課程,同時強化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心理學等知識的培訓。使客戶經理成為既有金融專業知識,又兼顧營銷技巧的全才。并且使培訓形成制度化的安排。
其次,完善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制度。在借鑒國外特別是美國的注冊理財規劃師(CFP)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符合國情的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職業道德規范和繼續教育體系,以規范個人理財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行為,提高個人理財師的專業理財水平,培育真正的理財專家。
(三)以創新為抓手,營造良好的理財環境
創新首先要新,商業銀行設計產品或服務時,不能一味地模仿,要充分體現本行的智慧和優勢,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尋找市場發展空間。二要適用,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有客戶和市場,才能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為此,商業銀行提供的創新產品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這就需要對客戶進行細分,可以按一定的標準(如按收入、年齡、風險偏好等標準)進行分類,然后量身定做理財產品,突出產品的個性和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客戶群投資理財的需要。三是產品要有一定的價值,能給客戶帶來增值收益,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大量客戶的加入,進而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此外,還需要加強信息平臺、網絡渠道和電腦軟硬什的開發、建設和利用,并形成個人理財業務乃至新經濟網絡和平臺,使所有現實和潛在客戶及其業務需求均納入“網”中;樹立對信息情報的涮查、研究、交流、咨詢服務的經營理念,把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真正納入信息產、或“信息銀行”的領地.加強信息情報的調查、研究、交流、咨詢服務及經營與管理。
參考文獻:
[1]Ho.T,and S.Lee,1986,“Term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Pricing Interest RateContingent Claims”, Journal of Finance 41.
[2]梁燕,韓春紅.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6).
[3]許棣.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析[J].廣西金融研究,2008(8).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金融監管的一個方向,也是防范不同性質的業務過度交叉所帶來的風險隱匿與擴散,特別是在銀行自營業務與代客業務之間、在銀行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之間,明晰業務性質與風險歸屬,建立防火墻與隔離帶。
中資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我國利率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發展進程緩慢、企業直接融資市場欠發達和投資者投資渠道匱乏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創新的產物。截至2013年9月底,商業銀行自身創設發行、投資管理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接近10萬億元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為投資者帶來了持續投資收益的同時,也連通了投資與融資,推動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促進了中國金融投資體系有效前沿面(efficient frontier)的逐步形成。
但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以約定收益率方式為主的發行模式,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等問題,使得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收益隔離、過手機制沒有真正確立,剛性兌付的現象客觀存在,代客與自營存在風險傳染的可能,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扎實的“柵欄”。 理財業務“三要件”
近期,十余家試點銀行推出了“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相配套的理財創新整體方案,可以看作是監管機構在銀行理財業務框架內,為繼續發揮銀行理財業務為投資者創造財產性收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銀行轉型等積極作用的同時,解決理財業務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影子銀行隱性風險積累、通道業務放大金融杠桿等問題,按照“柵欄”原則,分別在理財業務資產端和投資端做出的規范性安排。
銀行理財業務本質上是受托業務,是銀行作為專業受托資產管理機構使用投資者的資金、在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的投資范圍內進行資產組合配置和投資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銀行從賣者有責的角度出發,做好受托、履職、盡責的義務并收取管理費的活動。
根據國際金融監管的理論與實踐,如何使銀行理財或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風險與收益過手給投資者,讓投資者愿意承擔、能夠承擔,即滿足“風險隔離、風險可公允計量、投資者可承受”等三個方面的要件,就是理財業務產品建立柵欄、回歸本源的關鍵。
1.風險隔離。首先要根據業務實質明確風險由誰承擔,并在法律形式、賬戶獨立、會計核算等方面能夠將不同權屬關系的資產相互隔離。
2.風險可計量。風險被隔離后還應公允、透明地計量,即基礎資產的風險被資產價格的公允變化所反映,否則投資者無法了解所進行的投資實際承受的風險,也就無從談及去承擔風險。金融學上的風險就是指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反映的不確定性,而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采用的按照約定收益率發行的方式,加之銀行聲譽的背書,使得理財產品所投資基礎資產的利率風險、市場風險以及信用風險并沒有傳遞給投資者。
因此,盡管銀行采取了很多投資者適合度銷售的措施,但結果仍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而反觀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產品,盡管也是銀行銷售的,但因為其按凈值認購、贖回,價格的變動反映了風險,投資者也真正認可了“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理念。
3.投資者可承受,即通過分散風險使投資者能夠承擔風險。在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中,金融風險是通過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與持續信用風險監測(貸后管理)、模式/模型選擇與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儲戶(投資者)僅承擔銀行的信用風險而不承擔銀行貸款所對應的基礎資產的風險;而在以金融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機構,以分散化的風險轉移為主要控制手段,投資者直接承擔了基礎資產的風險,但由于資產管理機構的動態管理與組合投資,單一基礎資產的風險被層層分解,最終能夠被投資者所承受。 標準化創新方案
反觀十余家試點銀行推出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方案:
所謂“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以單一企業的債權融資為資金投向、由合格投資者(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進行投資交易的標準化投資載體,在法律上起到風險隔離與破產遠離的作用,并保證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一一對應。這一工具的創設,引入了公開發行、集中薄記、持續報價、連續估值以及最高80%的自我投資,并向“計劃”管理銀行定期披露信息,使得非標準的基礎資產轉化為可交易、可估值、透明的標準金融產品。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有別于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發行的開放式、無預期收益率、僅投資銀監會認可的標準金融工具(債券、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等)并獨立開戶、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的理財產品。“計劃”通過動態管理(開放式)、組合投資、公允估值(非預期收益率)、信息透明,做到分散風險并將基礎資產的投資收益于風險過手給投資者。
“計劃”的特性確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為基礎,“工具”的風險傳遞以“計劃”的組合投資為要件,工具是立柵、計劃是橫桿,兩者缺一不可,構成了理財業務堅實的柵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將非標融資項目變身為標準化的金融產品(但無法解決單一投向的集中度風險以及實體經濟需要長期資金但資金端需要流動性的矛盾),“理財管理計劃”將金融產品變身為投資組合(通過動態管理與組合投資以分散風險,在基礎資產與投資者之間建立緩沖帶,體現資產管理人的價值貢獻)。
通過層層過濾,依托專業化的結構設計與組合管理,分散基礎融資項目的風險,使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能夠承受,從而使原來集中在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得以轉移出來,真正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提高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擬合度,也使投資者真正獲得風險收益。 強化風險把控
“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相配套的整體方案試點推出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推進多層次的直接融資體系建設,以理財業務增量資金對接實體經濟,同時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對應,即是銀行理財資產端和負債端直接對應,壓縮了多層通道環節,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使原有理財業務透明化、標準化,風險收益真正轉移,避免剛性兌付,推動發展為規范的資產管理業務,不僅賦予了銀行應對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防御武器,也促進債券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一個強大的債券市場與一個強大的資產管理行業相互配合,才能促進中國金融體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銀行通過理財業務的規范完成自我革命。
兩項試點鋪開,將倒逼銀行風險管控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提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要求銀行提高對標的資產項目風險的識別和管理,以維持其發起方信譽,同時銀行理財所謂“影子銀行”風險將顯性化、透明化,從而有助于監管層對系統風險的把控;而理財管理計劃的投資與收費的透明、比較基準的顯性化,也迫使銀行真正提高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能力,從而促使銀行由財富持有銀行向財富管理銀行轉型。
第三,抑制過度虛擬化,緩釋“影子銀行”風險。一是減少通道業務,擠壓“資管泡沫”,推動金融機構差異化經營、專業化分工,推動大資管行業健康發展;二是整體方案是以商業銀行模式而非投行模式為主的綜合化經營,本身就抑制了過度杠桿。
第四,整體方案是增量改革、新老銜接。以往銀行理財業務在穩定銀行存款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將逐步被銀行更為規范的主動負債品種取代。在新的環境下,新的理財產品模式必將逐步被投資者所接受。
在探索中前進
《卓越理財》:當前各商業銀行逐漸把發展重心轉移到個人業務,對此您是怎樣看待的?
姚建明:沒有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銀行的發展是不穩定的。做理財要找高端客戶的源頭,依托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崇文的房地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可以說涌進了一大批高端客戶。以前我們主要做對公業務,新形勢要求我們轉變經營模式,必須調整和完善營銷體系。在做房產按揭時,力爭和理財業務結合在一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深度挖掘高端客戶的價值。
去年我們成功地營銷了新松集團、陽光100、中青旅、中國保利、中冶集團、中國光大房地產、國家公積金中心等一大批優質客戶,培養了發展后勁。目前房地產業務已經成為特色,個人業務在探索中前進。
強化“大個金”
《卓越理財》:靠個人業務來培育負債業務發展的后勁,以“金鑰匙春天行動”為契機,加快推動網點轉型,實現個人儲蓄業務的實質性突破。這方面貴行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姚建明:抓住有利發展時機,提速發展個人業務。居民財富的急劇積累和中高收入階層的快速膨脹使個人金融業務正在成為我們農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重要增長點。到2006年末,我們支行儲蓄存款余額已占到各項存款的三分之一,與個人客戶有關的中間業務收入已成為我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全行上下已充分認識發展個人業務的重大意義,本著立足于長遠發展的目標。全行要大力發展個人金融業務。進一步強化“大個金”觀念,利用我們支行前臺部門和網點兩個平臺,統籌各類客戶資源,整合各個個人業務品種,調動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形成強大的營銷合力,全力營銷個人金融業務。2007年,我們支行要在個人業務方面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從改善網點環境、提高網點服務質量、調整網點功能,優化網點業務結構等方面著手,同時借助電子銀行的分流作用,有效推進網點從交易型向營銷型轉型;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要抓好網點服務規范化工作,進一步規范網點員工的服務行為,制定服務質量與績效考核掛鉤的相關辦法;在調整網點功能方面,將網點重心由對公業務、個人業務并重轉向以個人業務、中間業務為主,支行不對網點下達對公存款任務,著重加大個人業務和中間業務的績效考核。同時,將對公業務的營銷上移到支行本部,形成“支行本部重點做批發業務,網點重點做零售業務”的業務發展格局。二是利用我行現有資產類客戶的資源,從資產類客戶中高層管理人員入手,通過批發方式來加大對資產類客戶優質個人客戶的營銷力度。三是加大對個人理財和住房按揭等新產品的推廣力度,以產品來帶動個人業務的快速發展。在我行網點布局不夠合理、個人金融業務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發揮我行房地產業務特色優勢,牢牢抓住按揭這個個人業務源頭,將按揭業務品種和理財業務品種進行有效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我行個人住房按揭客戶的增值價值。今年,我行還要選擇優質房地產客戶的若干個住房項目小區,通過物業費優惠等手段來開展個人業務營銷活動。強化個人資產業務創新,積極開辦以住房為抵押物的個人消費類貸款和個人綜合授信業務。四是做好個人客戶的分類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個人中高端客戶。個人業務部門明確個人客戶經理和理財經理;各網點配備了業務能力較強的大堂經理,并明確專人負責個人優質客戶的維護工作。
開展特色中間業務
一、引言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將客戶關系管理、資金管理和投資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戶提供綜合化、個性化服務的一類金融產品。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商業銀行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近年來,隨著金融開放加快、商業銀行競爭加劇、國民經濟增長和個人財富的增加,個人理財業務得到迅速發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體制和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快速發展和演進的同時,缺乏科學、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因而潛在的金融風險不容忽視。
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表現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是各種風險因素的選擇、組合、消減和搭配的過程,是風險定價和金融創新的結合體。目前,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風險情況:
(一)投資產品風險。受法律法規和金融政策限制,個人理財產品時下都以投資收益穩定的央行票據、金融債等為“賣點”,且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向投資者傳輸央行票據的“高收益”和“低風險”,甚至“無風險”概念。一些金融機構為了爭奪客戶,甚至不惜代價,用較高的預期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加上一些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理財和管理經驗,市場風險相應增加。央行票據與國債一樣,雖然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但債券的供給量、物價指數、利率和匯率變動等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各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普遍承諾了高額的收益率,而市場環境日益變化,大大增加了銀行此類業務的風險水平。
(二)透支銀行信譽風險。商業銀行目前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如果站在風險角度評估,可以說是透支銀行信譽,如同多年前的證券公司在理財業務上的濫用信譽一樣。對銀行而言,存款與理財服務是兩類截然不同的品種。前者屬表內負債業務,后者屬表外信托業務。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而表外業務需要通過合約的完備性體現風險管理,損失處理主要依據合約的權利與義務而定。理財類產品的投資者目前是因為信任銀行而把自己的資產委托給銀行管理,收益來源于銀行代為投資而收到的資本利得或利息收入。銀行有表內與表外業務的差異,但對投資者來說,卻都是銀行的信譽起作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一方面是推進理財業務發展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如果濫用這種信任而漠視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將給銀行釀成苦果。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把理財業務作為儲蓄業務的替代品放在表內管理的業務模式和定位上,長此以往,將隱藏很大風險。
(三)產品的法律風險。受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制約,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十分突出。如果不能準確界定理財產品的性質,就有可能使理財業務與信托業務、儲蓄存款業務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現法律糾紛,則面臨訴訟威脅,并且還可能受到有關監管部門的處罰。我國商業銀行是一級法人制,銀行作為受托方,與委托方簽署的委托合同必須是法人與委托方簽署的法律文件,但有的基層行不具備簽約主體的條件卻行總行之實,存在法律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理財業務時,應準確界定理財業務所包含的各種法律關系,進行嚴格的法律合規性審查,明確可能會碰到的法律和政策問題,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切實防范法律風險。
(四)利率和匯率風險。個人理財產品相對于股票、期貨等投資來說風險要小,但仍然受到利率和匯率的風險影響。若遇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客戶將損失利率提高的機會收益。另外,如果銀行利息再次提高后,儲蓄存款客戶可立即取款進行轉存,而選擇理財的投資者則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財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除了利率風險外,目前市場上有相當一批理財產品是雙幣種,即同時募集人民幣和外幣。因此,銀行理財產品還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雖然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但升值壓力仍然較大,一旦匯率出現波動,也將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產生重大影響。
三、有效控制個人理財業務風險
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可以從其外部環境構造和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兩個方面予以解決。
(一)風險控制有效實施的外部環境構造。個人理財業務相關法律規定的完善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的基本前提。我國應加緊立法,掃清“灰色區域”,進而構建出個人理財業務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銀監會對理財業務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商業銀行從風險可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個方面嚴密防范和監控理財產品等創新業務的風險。
為進一步規范理財業務活動,促進理財業務的發展,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銀監會在認真分析總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上,借鑒了境外有關機構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經驗,結合我國現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這是我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的重要標志。《辦法》和《指引》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監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此外,2006年4月18日我國了《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代居民個人進行境外理財的活動給予了規范;2006年6月,銀監會了《關于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從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營銷、信息披露、風險揭示、處理客戶投訴機制和理財業務人員管理和培訓等方面加以提示并提出具體要求。至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了比較清晰的法規依據和保障。
為規范和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2008年4月銀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辦發[2008]47號),從細化政策和部署檢查兩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監管。該通知對銀監會于2005年9月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的細化,從健全產品設計管理機制、建立客戶評估機制、加強產品宣傳與營銷活動的合規性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建立客戶投訴處理機制、嚴格理財業務人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做出更加清晰的指引,使《辦法》和《指引》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內控機制的完善與否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倘若商業銀行不自我約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將失去應有之意,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防控更是無從談起。
1、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首先,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管理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其次,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要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應針對理財產品的特點,采用切實有效的風險計量、監測、控制和處理方法,建立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行的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形成風險管理部門、個人金融部門和理財中心各有側重、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風險管理架構。
2、完善風險轉移和規避的技術手段。在理財產品的研發階段,商業銀行應根據潛在客戶分布,對相關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和資金成本進行測算。對理財資金和理財產品進行合理的投資組合、規劃,并根據對市場變化的預測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計算各投資組合的風險價值和投資收益率。同時,應綜合考慮市場供需的階段性劇烈變動、利率調整、提前終止(如果合同中有提前終止條款)等因素對投資組合價值的影響,測算出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率曲線及其可能的轉移方式和幅度。
3、建立銀行內部監督審核機制。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內部調查和審計部門獨立審計兩個層面的內部監督機制,并要求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獨立的風險評估報告,定期召集相關人員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風險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個人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的內部調查監督,應在審查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相關記錄、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礎上,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錯誤銷售和不當銷售情況。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的業務審計,應制定審計規范,并保證審計活動的獨立性。
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并提高其收入占比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實現盈利可持續增長的要求,資產管理業務已逐漸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是推動傳統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和演變的要求。
(一)商業銀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和內在發展動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外部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一是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宏觀調控政策復雜多變。二是傳統的盈利模式下商業銀行盈利空間不斷受到打壓。三是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不斷強化商業銀行發展方式轉變的剛性。四是利率市場化的快速推進不斷收窄商業銀行利差收入。五是客戶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商業銀行推進創新經營模式的轉變。內在發展動力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得到了較快發展,商業銀行之間競爭十分激烈,目前存貸款客戶市場已經基本分割完畢,新增客戶群體十分有限。同時,商業銀行間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要持續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將各商業銀行與市場需求、與國際商業銀行管理經驗進行比較并尋找新的亮點,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亟須進行業務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國際商業銀行發展歷程規律。商業銀行發展史就是業務不斷轉型升級的歷史,其業務領域總是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而不斷拓展,其業務重點總是隨著市場需求和競爭而相應改變,如從最初的貨幣兌換業務到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直到現代提供全方位、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這是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規律,也是其適應金融市場演進,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然選擇。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的業務一般都由個人銀行業務、公司及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三大部分組成,而資產管理業務一直是國際金融機構發展最快、獲利最豐的業務。
(三)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歷程。工商銀行從2006年開始大量發展理財業務,2006~2010年,理財產品發行量年均增長率達133%,中間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達78%。目前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為工商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工商銀行總行先后授權30幾個分行開展區域資產管理業務。在此背景下,2010年,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成立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委員會,制定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和業務流程。同時積極改革創新,探索新形勢下的理財新途徑,按總行要求積極開展債權融資類信托、集合信托等新模式理財業務,不但緩解信貸規模壓力,又增加了中間業務收入。2010年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累計向總行推薦項目近100億元,并成功發售了福建工行首筆自營(區域)法人理財產品。2011年以來,客戶融資需求與貸款規模日趨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不斷創新思路,多措并舉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積極開展委托投資票據、委托貸款、財產(權利)收益權信托、集合信托、代為推介信托計劃等資產管理業務新品種。
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促進工商銀行經營轉型
加快經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是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在目前宏觀調控政策下,資產管理業務對于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經營轉型及利潤創收具有重要作用。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有利于增加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改變目前存貸利差收入占比偏重局面,形成多元化的盈利增長格局。同時,代客理財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資產不計入銀行風險資產,不占用銀行資本,是推動傳統商業銀行調整業務結構、優化資本使用、提升抵御周期性風險和增強經營穩健性的重要依托,有利于形成資本節約型的業務發展模式。
(一)有利于緩解信貸規模壓力,維護客戶穩定。目前,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客戶信貸需求十分旺盛,而分行的信貸規模相對有限,通過理財資金投資項目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緩解規模壓力。2011年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理財資金投資項目發生額達到貸款增量的50%以上。在目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通過理財資金投資項目能夠滿足商業銀行優質客戶融資需求,有利于在維護本行現有高端客戶的同時爭取他行優質客戶。
(二)有利于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通過理財資金投資項目不僅能夠緩解貸款規模壓力,也能為商業銀行帶來項目推薦及管理費、銷售費及投資管理費等可觀的中間業務收入。2011年,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資產管理業務實現中間業務收入超億元。
(三)有利于節約經濟資本占用,提高分行創造價值的能力。因為資產管理業務在表外運營,不占用工商銀行的經濟資本限額,100億元理財投資項目可為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節約經濟資本占用5000萬元以上。
三、工商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與服務同質化嚴重。目前我國金融業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在該體制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空間受到極大制約,大多數中資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仍然是圍繞組織存款進行的簡單組合,理財服務仍停留在咨詢、代銷產品與提供簡單投資建議等淺層次上。而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投資規劃、合理避稅、遺產管理、資產管理等多項功能,不僅能提供顧問型理財服務而且能夠依照客戶的理財需求進行委托投資理財與深層次服務。
(二)營銷體系缺乏效率。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將個人理財產品與法人理財產品分開營銷,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得到整合利用。就目前情況看,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資產管理業務除個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銷售情況較好外,個人本外幣期次及法人理財產品銷售情況均不理想。在各家銀行大力發展理財業務的情況下,理財產品銷售力度薄弱將對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維護優質客戶、留存資金及攬存增存帶來很大挑戰,也增大了今后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開展投資組合模式的資產管理業務的流動性風險。
(三)理財產品的風險管理滯后。理財業務作為一項新型銀行業務,蘊涵著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多項風險。國際先進商業銀行大多設立了專門機構依照一套嚴密規范的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該項業務的風險管理。相比之下,我國諸多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仍處于粗放型的管理階段,大多數中資銀行缺乏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與技術,少數商業銀行對風險疏于管理甚至漠視風險的存在。
(四)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理財人才。銀監會對理財從業人員資格認證提出了剛性要求,未取得個人理財產品銷售資格認證的人員均不得銷售理財產品。目前,各類銀行理財產品趨向復雜化,每款理財產品均包括多種投資方向,對風險程度、收益率實現的描述都比較復雜。個人理財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各方面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但長期以來的金融行業分業經營使國內的復合型人才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理財服務能力。
四、政策建議
在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傳統優質貸款客戶減少以及“金融脫媒”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傳統的靠存貸差生存的盈利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工商銀行必須順應國際銀行業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最終實現“投行先行,商行跟進”的經營轉型。
(一)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從福建省目前的監管環境看,監管機構對理財產品監管趨嚴,創新產品需要獲得監管機構認可。工商銀行應積極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在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下創新理財產品業務,認真做好理財產品的報告工作。
(二)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業務轉型的實現必須以經營理念的轉變為前提。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時期,商業銀行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作風嚴重,部門利益、員工利益往往高于客戶利益。但在市場經濟中工商銀行應以盈利最大化為終極經營目標,必須改變以前存在的各種本位主義,真正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三)加強創新增強產品差異化程度。在宏觀政策環境沒有突破的背景下,工商銀行應當主動創新求變,通過增加產品差異性的途徑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開展業務:一是產品設計基礎資產的差異化,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將基礎資產由原來的金融債、央行票據拓展到企業短期融資券、一般性金融債等,將資產組合的基礎資產延伸到境外股票和結構性產品等;二是期限多樣化,合理配比收益率,實現多樣化的流動性選擇基礎上的期限收益最佳搭配;三是人民幣資產與外幣資產結合,引入外幣理財產品,實現本外幣產品聯動;在不同的風險水平上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實現收益浮動化和產品系列化;四是拓展“另類理財”產品投資標的,“另類理財”產品投資標的不局限于銀行理財產品傳統投資對象,如股票、基金、債券、票據等,而是投資于紅酒、普洱茶等財產受益權產品,農產品、貴金屬的期權理財產品,“二氧化碳排放權”和“全球水資源指數”等奇異標的理財產品。五是嚴格分層化服務。按照資產總額、偏好和生命周期等變量對客戶進行細分的同時也對客戶經理進行分層,不同層次的客戶指定不同級別的客戶經理提供服務,實現以不同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
關鍵詞:商業銀行 黃金業務 優勢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近年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也得到快速發展,基金、保險等各類理財產品呈高速增長,而黃金業務的發展卻相對落后。自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之后,中國的黃金市場呈現欣欣向榮之勢,黃金交易快速增長,黃金品種推陳出新,尤其是隨著黃金期貨的推出,更是吸引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利用自身優勢,大力拓展黃金業務,滿足市場需要,豐富自身業務結構,讓黃金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一、商業銀行加快發展黃金業務的必要性
(一)黃金市場本身發展的需要
一是因為黃金是一種兼有貨幣、金融商品和普通商品多重屬性的實物。作為貨幣屬性,黃金仍被各國中央銀行儲備,作為主要儲備資產之一;作為金融商品,以黃金為標的的各種投資活動持續發展,如實物黃金、賬戶金和黃金衍生產品等;作為商品,黃金是稀缺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鑒于黃金的特殊性,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黃金實施商業化運作,由商業銀行參與實現,國家對黃金的管理政策可通過央行傳導于商業銀行。因此,商業銀行參與黃金市場有利于充分發揮黃金的貨幣屬性、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
二是因為中國黃金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其黃金價格確定現以國際金價為基準。而根據國際黃金定價經驗,合理黃金價格的形成離不開商業銀行參與,商業銀行對黃金的流通和定價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為中國商業銀行發展黃金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二)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商業銀行的競爭范圍也由傳統業務擴展到新興業務,尤其是中間業務的蓬勃發展成為重要的主要盈利來源。現今,黃金雖然非貨幣化,但仍活躍在投資領域,完全有可能成為商業銀行利潤的新增長點。商業銀行以黃金為標的開辦黃金定投、期貨、期權等衍生黃金業務,有利于增加客戶保證金等短期存款,獲取存貸利差、手續費等收益。
(三)客戶理財需求日益增長的需要
過去的十年,基金、保險、人民幣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均獲得空前的發展,但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背景下,基金、股票等產品收益受到抑制,保險銷售也增長緩慢,信托產品也因房地產調控受到監管層嚴格管制,客戶投資渠道變得狹窄。在此背景下,黃金以其投資、收藏等多種功能和價值成為理財新秀,加之黃金品種日益多樣化,正可以滿足許多客戶的家庭收藏需要和理財投資需要,因此,銀行理財師在為客戶配置理財產品時需要將黃金產品作為一種重要的品種進行配置。
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黃金業務,發展一批企業客戶,如通過黃金租借業務,幫助產金企業融通生產資金,擴大生產規模,同時滿足用金企業生產周轉所需黃金,規避金價波動對企業財務的沖擊。
二、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現狀
(一)黃金業務品種日益多元化,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商業銀行已開辦的黃金業務主要包括:黃金自營交易業務、上海黃金交易所業務、賬戶金業務、實物金銷售保管與回購業務、黃金租借業務、黃金寄售業務、黃金T+D、黃金質押貸款,黃金業務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但目前在黃金質押貸款、黃金積存、黃金倉儲、清算、交割、黃金掛鉤理財產品、黃金套期保值、黃金信息咨詢等產品和金融服務方面還發展遲緩,黃金業務有待進一步創新。
(二)黃金業務交易量增長迅速,但總量仍不高
近年來,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發展迅速,交易規模成倍增長,已成為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2011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達到29家商業銀行會員,占會員總數的17.47%,其黃金交易量占交易總額的64.54%。其中,黃金自營業務業務2011年成交2834噸,同比增長35%,賬戶金成交2003噸,同比增長50%,實物金(19家銀行)成交135噸,同比增長62%,黃金租賃業務(9家銀行)成交301噸,同比增長93%,黃金拆借業務(4家銀行)成交32噸,同比增長200%。但同時看到,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總量仍較小,成長空間較大,尤其是黃金同業拆借、黃金租賃等業務。
(三)商業銀行發展黃金業務逐步放開,但制度有待健全
2002年始,央行準許商業銀行開辦黃金買賣等八項業務,拉開了商業銀行辦理黃金業務的序幕。面對業務的快速發展,2010年7月六部委聯合發表了《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擴大了商業銀行進出口黃金的資格,打擊地下炒金等。《意見》中指出通過擴大有進出口黃金資格的商業銀行數量,這意味著商業銀行黃金業務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但必竟《意見》的提出與最終制度的建立還有一段路要走,制度的建設有必要加快進行。
(四)黃金投資逐漸為投資者所認識,但客戶對黃金認識層次不一
隨著商業銀行的宣傳與業務,越來越多的客戶在過去的10年享受到黃金上漲帶來的實惠,許多客戶逐步將黃金作為一項重要的資產進行配置。但同時,有許多客戶熱衷投機活動,過度追逐黃金的價格利差,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合理引導投資,倡導正確的投資理念也是商業銀行職責所在。
三、商業銀行黃金理財業務優勢
(一)商業銀行資金網絡龐大、信譽良好
近些年,我國商業銀行加快技術革新,資金結算等網絡系統發展迅速,已為黃金市場的重要做市商。同時,中資銀行在政府的支持下積累了良好的信譽,具有較好的品牌知名度。
(二)商業銀行網點眾多、客戶資源廣泛
商業銀行有遍布全國的網點,客戶基礎較好,輻射功能較強。同時,商業銀行營銷渠道廣泛、營銷人員素質較高、基礎設施等過硬,充分滿足投資者倉儲、交割等方面需求,并可通過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方式參與業務交易。
(三)商業銀行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和內部管理系統
我國商業銀行受政府較為嚴格的監管,內控體系日益健全,整體業務較為穩健,可以較好地控制黃金業務風險。
(四)商業銀行在金融現貨產品和衍生產品交易方面有著相對豐富的經驗
商業銀行有能力為黃金市場投資者提供交易平臺,幫助黃金企業參與套期保值類交易,使其能鎖定成本、穩定收益,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五)商業銀行在黃金業務中可實現銀企雙贏
商業銀行既是黃金的需求方,也是黃金的供給方,既可以參與黃金買賣,也可以向黃金生產商和黃金使用企業提供融資、黃金租賃等服務,有效解決其流動性問題,實現銀企雙贏。
四、商業銀行加快發展黃金理財業務對策建議
(一)完善業務制度,為黃金業務全面展開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相對于國際主要黃金市場,我國起步稍晚,缺乏基礎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對“地下炒金”管理,衍生品市場監管、進出口權的管理、完善黃金市場做市商和黃金投資稅收政策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因此,為推動黃金市場在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需要盡快理順和出臺相關制度。其中以下政策尤為重要:
一是擴大商業銀行黃金進出口權。當前四大銀行已獲得黃金進出口經營權,但銀行進口黃金仍有較多的限制,尚不能以人民幣兌換外匯到國際上購買。《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擴大其他銀行此項權利,具體落實還需要時間。
二是落實商業銀行結匯、購匯政策。對于個人黃金業務,國內黃金需求激增,銀行要用大量外匯在國際市場上購買黃金,這對中國的外匯管制是一個挑戰。對于套期保值業務,商業銀行在向黃金生產、加工企業提供此項業務時,黃金生產、加工企業只能提交人民幣保證金,但銀行與國外交易對手進行的套期保值交易是以外幣清算,因此,需要出臺相應的購匯政策來滿足外匯平衡。
三是稅收政策優惠。同時,在市場發展初期,需要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來體現對黃金企業的政策支持,以增強吸引力,加快市場培育。同時,對四大商業銀行在海外采購黃金時的免稅政策擴大到其它中小銀行。
(二)加快產品創新,不斷推出多元化黃金業務服務
一是在業務品種上,開發黃金理財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可結合做市商制度,開辦黃金遠期、黃金期權、以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品交易,并重點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加快推動黃金質押貸款等融資產品發展。
二是面對企業,商業銀行可圍繞黃金開采、生產加工、精煉、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條,做好黃金企業融資服務,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發行公司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拓寬黃金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三是面對個人投資者,商業銀行可加強與保險、資產管理、信托、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開發結構性理財產品。同時,加快個人黃金理財類產品的創新,如黃金定投業務,即客戶在每月固定日期存入一定金額按當日金價直接買入黃金,分享黃金的長期收益。再比如,可與信托公司合作,開發黃金信托產品。
四是在黃金業務服務方面,在現有的交易,資金清算,黃金倉儲、交割、運輸,黃金代保管,黃金鑒定,黃金投資咨詢等方面,商業銀行還應進行精細化管理,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三)完善商業銀行自身基礎建設,提升黃金業務辦理能力
商業銀行要發展好黃金業務,首先要全面推進自身建設,提高自身參與黃金市場的實力,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是統籌規劃,加快推進黃金業務發展。成立專門機構或工作小組盡管制定黃金市場業務發展規劃和操作細則,對黃金業務的系統建設、清算工具、營銷規劃、隊伍建設等進行系統安排,推動業務與市場需求接轉軌。
二是完善軟硬件建設,為黃金理財業務提供良好保障。一方面,要讓更多銀行網點經營實物金,在理財室、財富管理中心、私人銀行或中小企業中心等設立貴金屬交易專區;另一方面,加強銀行內黃金交易系統建設,如黃金交易清算系統、實時牌價接收系統和交易臺賬系統等。
三是培育人才隊伍,提升黃金理財能力。商業銀行要培養理解黃金市場運行機制、發展狀況、國際行情、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強化對客戶經理業務培訓,做好人力資源激勵,打造一支懂理財、善營銷、守法規的理財經理隊伍。
四是完善風險控制措施,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商業銀行還要盡快完善有效的稽核系統和內部控制體系,強化內部檢查制度和合規意識,保證黃金業務規范發展,杜絕風險隱患。
(四)加強培訓引導,合理引導客戶參與黃金理財。
當前,民間投資黃金逐步形成一股熱潮,要引導客戶和市民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避免過度投機,投資黃金的種類、數量要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增強對黃金的理解和認識。在對有融資需求的客戶,可引導黃金質押貸款業務,將投資與融資很好地結合。對于有套期保值需求的企業客戶,建議咨詢專業人士,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商業銀行可充分發揮網點布局優勢、通過在網點張貼產品宣傳海報、擺放宣傳折頁、通過電視、LED滾動顯示屏、貴金屬交易區等形勢開展黃金業務的宣傳,讓更多客戶有直觀認識和深入了解。
商業銀行在為客戶合理進行黃金理財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身的信譽度,以此來穩定和拓展客戶資源,并完善客戶的后續服務,從而為黃金業務的長遠發展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盡管黃金業務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空間巨大,無論是個人客戶,還是企業客戶,都存在著對黃金業務的巨大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抓住機遇,將黃金業務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制定長遠規劃,立足國內市場,努力開拓國際黃金市場,積極開展黃金產品和服務創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和黃金理財產品創新。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對黃金業務的進一步介入,在增加商業銀行利潤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也必將大大推進我國的黃金業務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小煒.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中國黃金市場中的作用[J].黃金,2006(3).
[2] 孫瑩 ,閻奇.淺析我國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的發展[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11):50.
[3]劉小億,劉飛.淺析我國商業銀行的“黃金之路”[J].投資研究,2010,(11).
[4]農衛東.我國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發展策略探析[J].財稅金融,201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