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護動物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力系統;間隙保護;事故經過;暴露問題;防范措施。
1、前言
宜陽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山區,屬國家級貧困縣,現有110KV變電站4座,110KV柳泉變位于宜陽縣中部,為宜陽縣中西部地區主供電源點,一期工程建設于1994年5月,設計安裝柳1#主變1臺,容量1*20MVA,二次設備控制、保護均為常規電磁型保護,技術水平較低。二期工程建設于2006年1月,設計安裝柳2#主變1臺,容量1*40MVA,二次設備控制、保護為綜合自動化,設備技術水平較為先進。設備帶電運行期間,于2010年8月發生柳2#主變間隙保護動作跳閘,直接引起宜陽西半縣區大面積停電,經繼電保護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跟蹤測試、試驗分析,核查出引起主變停運的原因系二次誤接線引起。
2.案例現場經過及分析
2.1柳2#主變失壓停運事故經過
2010年8月18日天氣情況:晴天,跳閘前運行方方式狀況為110KV下柳T線送柳110KV西母,經柳110西、柳110東送電,柳110KV東母帶柳2#主變,柳352送電柳35KV南母經柳350送電至35KV北母,35KV柳1備用1送電,柳35KV旁母經Ⅱ柳韓1旁帶Ⅱ柳韓線運行,柳102送電柳10KV東母經柳10送電柳10KV西母,柳1#主變停運解備,柳1#所用變運行。
柳1#主變容量為20000KVA,柳2#主變為40000KVA,不能并列運行,柳泉變2010年最高負荷為26000KW,正常負荷為19000KW,柳1#主變在負荷高峰期不能滿足運行要求。
11時34分,110KV柳泉變電站柳2#主變間隙保護動作,造成柳112、柳352、柳102三側開關動作跳閘。110KV柳泉變電站事故喇叭響,中央信號控制屏報“掉牌未復歸、35kv1段電度表失壓”,柳2#主變測控屏報“PT回路異常”“高后備保護動作”“間隙保護出口動作”,中央信號繼電屏“10KVⅠ母接地”繼電器動作,復歸信號,后臺及柳2#主變測控屏中主變三側開關柳112、柳352、柳102在跳閘位置,柳泉變值班員于11時37分匯報縣電力調度中心。
調度員下令柳2#主變解備,柳1#主變恢復備用加入運行,合上柳101開關后,警鈴響,報10KVⅠ段母線接地,值班員正確判斷并及時斷開10KV柳丁1開關后,接地信號當時消失。調度員通知供電所人員查10KV柳丁線。
調度員通知柳泉變值班員:10KV柳丁線黑溝支線斷開,具備送電條件,15時21分,合上柳丁1開關線路正常供電。
2.2引起柳2#主變失壓停運的原因分析及應對處理措施
12時10分,繼電保護專業技術人員第一時間到達柳泉變電站現場,調查分析柳2#主變跳閘原因,決定柳1#主變投入運行,柳2#變解備徹底查清柳2#主變間隙保護動作跳閘原因。
有關檢修技術人員對柳2#主變保護間隙及三側開關進行了檢查試驗。柳2#主變中性點保護間隙無擊穿,保護間隙距離正確無誤,柳2#主變采用南瑞公司微機型PST-1204C數字式保護裝置,核對主變定值準確無誤,調出打印故障錄波圖形數據,查閱柳2#主變當時所報保護裝置信息、圖紙、保護定值故障錄波進行了初步分析主變試驗合格,三側開關動作可靠,信號正常,二次回路接地可靠合格,檢查柳2#主變瓦斯繼電器,發現瓦斯繼電器內無氣體,同時采集油樣進行化學試驗,化驗結論合格。
通過核查值班記錄及2009年8月30日柳泉變電站柳2#主變間隙保護動作分析記錄報告,又查閱了柳2#主變當時所報保護裝置信息、圖紙、保護定值故障錄波進行了初步分析,間隙保護是主變的后備保護,設置在高壓側,可作為相鄰元件(母線、引出線)及變壓器本身主保護的后備,經放電間隙接地零序保護包含零序電流保護,零序電壓保護兩部分。當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運行時,如果系統發生接地故障,中性點的電壓升高超過間隙過擊穿電壓時,間隙被擊穿,中性點有零序電流通過,超過間隙過流定值100A(一次值),接在中性點專用電流互感器上的電流繼電器動作經0.5S作切除變壓器的各側斷路器。零序電壓保護的過壓繼電器接在110KV母線電壓互感器的開口三角側,以取得零序電壓3U0,過壓繼電器的起動值為180V,當110KV系統發生接地故障時,中性點的電壓達到擊穿電壓但還未使間隙過擊穿時,3U0使過壓繼電器動作并經0.5S動作切除變壓器的各側斷路器,由于間隙電流保護和間隙電壓保護整定的時間相同,所以故障時誰先動作就由誰切除變壓器的各側斷路器,兩者互為備用。引起110KV間隙保護的動作條件:①從主變中地間隙電流互感器采集二次電流,5A動作;②從110KV側PT采集3U0零序電壓,180V動作。這兩個條件達到1個,間隙保護就動作。而本次間隙保護共動作了1次,當時柳2#主變運行時中地未加入運行,檢測主變中地保護間隙,無擊穿現象,間隙電流造成間隙保護動作的可能性應該排除掉,同時在間隙保護動作時,值班員記錄10KV母線柳丁線有接地情況產生,10KV母線電壓異常,通過故障錄波分析跳閘前后110KV側電壓波形正常,110KV線路無異常無發生接地故障,110KV PT 3U0零序電壓波形異常升高,初步判斷由于110KV側PT采集3U0零序電壓超出定值,造成間隙保護動作,查找110KV PT 3U0零序電壓波形異常來源,而在間隙保護動作時,值班員記錄10KV母線柳丁線有接地情況產生,10KV母線電壓異常。進一步分析可能二次回路10KV PT 3U0零序電壓有可能會由于誤接線竄到二次回路110KV PT 3U0零序電壓處,造成間隙保護動作。
主變停運后,斷開有關保護壓板,做好其他保護的安全措施,將相關的電壓回路斷開,將接到外部的觸點全部斷開作模擬試驗模擬10KV母線接地產生3U0電壓,檢查110KV PT 3U0電壓隨即異常升高,驗證二次回路10KV PT 3U0零序電壓有可能會由于誤接線竄到二次回路110KV PT 3U0零序電壓處,隨后檢查了有關二次回路,發現中央信號繼電器屏左邊10KV 2#端子排第十個端子接有一根二次線(芯號10KV1YML)經屏頂小母線與110KV1YML連通,查閱圖紙屬誤接線,對發現誤接線處進行斷開處理后,查無異常于23時40分檢修工作結束。8月19日1時左右柳2#主變加入運行,后續跟蹤監視運行情況正常。
3.暴露問題及防范措施
3.1召開事故分析會按照“四不放過”原則查清事故原因,剖析事故存在問題,處理事故責任人,細致落實防止繼電保護“三誤事故”措施,并開展110KV柳泉變事故通報學習、討論活動,通過討論對照,暴露出各部門、班組自身問題,制定相應防范措施和對策。
3.2加強安裝檢修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安裝檢修人員的自身素質與業務技能,提高安裝檢修人員的檢修水平,提高事故應急能力,做好缺陷消除工作。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動物保護2隊關于公民保護動物意識的調查活動。我們主要針對市民對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的認知,還有弱小動物的態度進行調查。根據要求,我去了寵物店和附近社區做問卷調查。
其實我是有點怕狗的,因為小時候被一只帶病的大狼狗追過,差點被咬屁股,所以自己一直都不敢跟狗太接近。在我打定主意要進寵物店的時候,當我的腳踏進店鋪的時候,心里慌得很。然后聽到耳邊全是“汪汪”的狗吠聲,那個場面簡直是百狗齊吠,震耳欲聾。我還沒站穩腳步,就看到一頭巨大的牧羊犬向我沖過來,然后在距我一小步的地方停下,坐直仰頭看著我。它的大口就對著我的肚子,嚇得我動也不敢動,歪著脖子向店員求救。店員終于把它拽走了,跟我說這里的狗全都很熱情,一看到有人就興奮得狂吠,但它們很乖,不會傷害人。聽她這么說,我才放下心來,在店員們做問卷的時候四下走走。店里有金毛尋回犬,銀狐犬,貴賓狗和來自阿拉斯加的雪橇。當然還有對我很感興趣的牧羊犬,我一稍微靠近它,它就馬上坐直來看著我,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息,大尾巴拼命地掃地。我裝作看不見它,眼睛一直往上面掃的時候,它就好像略微泄氣,但雙眼始終圓睜,噴射出興奮激動的光芒。后來我實在不忍在忽視它了,就伸手摸它的頭,牧羊犬興奮得幾乎想站起來。它有個很土的名字,叫三羊。三羊溫順得很,被人騎在背上也動都不動。后來我走開,三羊有時不時地走過來,讓我摸它的頭。我還和一只雪橇玩,它的毛很厚,摸起來整只狗圓溜溜,胖乎乎的。店里的每只狗我都想放出來玩,它們實在是太可愛了。我又怕阻礙人家做生意,在做完問卷后我就離開了。臨走時有兩批人進去問狗的價錢,我只希望他們要好好對待他們的狗。
那天在寵物店度過的下午,我想起很多。想起很小的時候跟著大人吃狗肉,后來懂事一點的時候知道這不對,就再也不吃了。那天在一個女店員做問卷的時候,我問她吃不吃狗肉,她說她吃。我就很奇怪,問她吃了狗肉回來店里還怎么面對這些狗。她很理所當然的說,吃的是雜交的土狗,而他們店里的是名種狗,不一樣。可是我認為無論名種狗還是土狗,都是生命。如果吃不吃狗是看是不是名種還是土狗而定,那么就像是納粹屠不屠殺的標準是看你是雅利安人還是猶太人一樣。我們設計的問卷中,有一道題是問對吃狗肉,貓肉的看法,并沒有分明是名種還是土狗。這個調查者的特殊想法,可以作為我們調查的一個拓展。
但總的來說,這次調查結果很讓人鼓舞。我發現發現市民無論年齡長幼,教育水平高低都對動物顯露愛心。絕大部分人希望有寵物作伴,33%的人養過動物,47%正在養動物,即使是沒養過的,也有16%的人考慮飼養,只有4%從未考慮。市民大多對動物顯示愛心。68%的人認為流浪貓狗可愛又可憐,23%的人則怕他們傷害自己,9%沒什么感覺。對虐待動物的行為,81%的人表示強烈指責,其余的覺得不應該,但也能理解。對吃貓狗的行為,50人中32名表示強烈指責,16人覺得不應該,但可以理解,2名認為很正常,使進補良品。調查結果顯示了市民對保護動物有著理性的態度。市民還積極反應意見,在對于加強動物保護及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人們的意見綜合來說,都是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在市民中普及保護動物的意識,同時從自身做起,形成保護動物的習慣,還有的特別強調從小孩抓起。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在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要懂得愛護我們的朋友。即使是多么小的動物也有它們珍貴的生命。人類在地球上進化繁衍了千萬年,在這條漫長的路上,包括動物的各種生命陪伴著我們一路走來。動物是我們的良朋。甚至有些動物,例如鱷魚在生命進化的伊始,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就生活在這個地球。Allllvesareequal.生命是平等的.這不僅僅適用于人類之間,還有動物,它們不是人類的附屬品。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它們,讓這個地球生生不息,生機盎然。
一、陽光教師釋放正能量
課堂教學成效取決于教師自身所攜帶正能量的多少。陽光教師必然攜帶正能量,釋放正能量。
教師一舉一動深深影響著學生。筆者對武江區19所小學教師進行的“關于品德教師言行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言行不一致”的教師占25.5%,主要表現為要求學生做的事情,教師沒有做到,如上課不遲到、不亂扔垃圾等。“容易把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傳遞給學生”的老師占61.2%。此外,在教學中,部分學校的教師還會使用譏諷性和威脅性的語言。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表達=7%的語言+38%的聲音+55%面部表情。教師的這些不當行為傳遞給學生的是負能量,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教師脾氣暴躁、待生冷漠,很容易形成對立,僵化師生關系;教師的病理性言語不僅傷及學生的人格尊嚴,還挫傷他們上進的積極性;教師言行不一,會讓學生不知所措,長此以往,還會逐漸失去對教師的基本信任;如果教師總是把對社會的不滿帶到課堂上,學生將自然而然地產生憤世、怨世的情緒,極易對社會、人生失去信心。
因此,在課堂上,要想讓品德課堂釋放正能量,切實提升學生品德素養,教師不僅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示范,還要用積極正面的語言賞識、激勵學生,更要用充滿陽光的人格魅力感染、鼓舞學生。
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有一雙善于捕捉學生優點的“火眼金睛”,適度的贊賞與激勵,能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獲得認可,從中獲得積極向上的能量。而最好的激勵不是表揚,不是物質獎勵,而是分享。學生若能感受到教師因他快樂而快樂,會增加成功后的自信感和愉悅感。例如,學生李某由于表達、理解能力差,課堂上回答問題文不對題。筆者沒有批評他,而是根據他的行為表現找出亮點表揚他,再以“如果你能這樣做就更好了”的語言提醒、幫助他。有了多次賞識和鼓勵,他產生了自信,逐漸形成了積極進取的心態。此后,他每回答問題前都絞盡腦汁,爭取答得更好。其實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顆潛藏巨大能量的種子,只要教師善于喚醒,學生在溫暖的陽光之下,不斷地向上成長。
當教師習慣了用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會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學生,常常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機。有一節品德課,當筆者走進教室時,看到講臺上有一大堆垃圾,當時很是氣憤,后來轉念一想:如果追問下去勢必會影響教學,何不就此導入新課呢?于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這課的題目巧妙地導入新課。筆者用手指了指那堆垃圾,然后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到:請同學們討論“如果我是你”。由于態度溫和,教室里的緊張氣氛立即緩解下來,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狀態,踴躍發言。討論還沒有結束,那個故意把垃圾丟到講臺的學生便主動上來清理,并當眾道歉。如此,既化解了課堂上師生之間僵持緊張的關系,又為導入新課尋找了一個良好的素材。
二、正向引導傳遞正能量
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正向的價值觀。在教學中,由于價值觀、人生觀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特點,以巧妙的方法滲透價值觀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遷移法是引導學生價值觀常用的一種方法。例如,某學生由于父母離異,一次考試在試卷空白處寫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不努力,可老天爺偏偏如此捉弄我。我真想解脫,真的……”筆者看完后,在驚訝之余積極想辦法如何幫助他。于是,在一次課堂上講了一則《走出人生的“枯井“》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只驢子如何走出“枯井”的歷程。在故事的暗示下學生有所感悟。此后,經過多次私下交流,他逐漸開朗。
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受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他們容易造成價值混亂。教師應該用正向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判斷問題的能力。
如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我和動物交朋友》一課,其目標是使學生明白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懂得愛護、保護動物??墒?,課堂上,有一位體弱的學生卻提出這樣的問題:“昨晚,我爸爸帶我去吃天鵝肉,他說天鵝肉能幫助我提高免疫能力,讓我不生病,我該怎么辦?”筆者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進行現場調查,結果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相似的困惑。于是,筆者提了兩個問題:白天鵝是國家哪一級保護動物,為什么要保護白天鵝?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去搜集資料。第二次,筆者專門上一堂保護珍稀動物的課,邀請一些家長參加。在分享、交流白天鵝的信息時,學生達成共識:白天鵝是全球易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被問到“該不該吃天鵝肉”時,學生一致否認。筆者再趁機列舉出一些珍稀動物,展示它們的生存狀態,通過逐步引導,學生初步理解保護動物的深意。筆者此時故意提及體弱學生的問題:“不能吃天鵝肉,那么,有哪些辦法可以提高免疫力呢?”學生紛紛獻策:鍛煉身體、加強運動、飲食均衡、多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課堂最后安排學生與家長溝通交流,聽課的家長深受感動,紛紛表示要和學生一起保護動物。
一、用卡通漫畫圖片,激發興趣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的第一個部分Comic strip ,都有4幅可愛的小狗Eddie與電子狗Hobo的圖片,引出本單元話題。教師可以從漫畫入手,組織學生討論,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觀察漫畫角色的動作,進行猜測游戲。
二、用圖片創設情境,教學詞匯
案例:在教學8B Unit 4 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時,我利用一張Gulliver被綁在海灘上的圖片,讓學生在Look and guess的游戲中理解新單詞。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Gulliver and many small men.
T:They are small men. We can also say they are tiny men. Do you know tiny?Can you guess?What’s the meaning?
S:Small.
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同時進行猜測,教師用講故事的方法邊講邊討論圖片教學其他生詞。
剖析:賦予圖片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或主題,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猜測詞義,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在聽故事這樣一個游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就融入了故事,自己在猜的過程中學會了單詞。
三、用圖片復述故事,幫助記憶
案例:7B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我按照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和地點,從視頻中截取了6幅圖片,在圖片下面提供了關鍵的動詞詞組,讓學生根據圖片來講故事給同伴聽,還分小組進行故事接龍游戲。
剖析:這篇文章講的是童話故事里的一個場景,如果讓學生根據關鍵詞去復述,學生會覺得非??菰锓ξ?,而且難以記住。借助圖片,將完整的故事進行分解,一個個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仔細回憶,理解故事關鍵場景。學生根據圖片進行故事的復述,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記憶。
四、用圖片進行對比,辨析方向
案例: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本單元涉及許多方向指令語。利用圖片進行對比教學,學生一目了然。
剖析:關于方向的詞匯,學生容易混淆。單獨記憶,就失去了記憶的扶手,而利用對比圖片,既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動作和方向,又可以對比圖片中的不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不“迷失”方向。
五、用圖片觀察細節,突破難點
案例: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先利用一幅美人魚圖片提供示范對話。
A:What’s this?
B: It’s the Little Mermaid.
A: Where is it?
B: It’s in Copenhagen, the capital of Denmark.
A: What’s special about it?
B: It comes from the story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 No, I haven’t.
然后,通過聚類呈現,呈現其他5幅圖片,讓學生進行操練。在操練前,學生分組討論,先對圖片進行觀察,發現其中的“special”之處。例如對美人魚,學生觀察得出“She looks like a fish. She looks very beautiful.”等。
剖析:這個對話的難點在于“What’s special about it?”學生對話前先分組討論,通過觀察圖片,發現其殊的地方,而且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這為對話作了鋪墊,也利用圖片很好地化解了難點, 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用圖片介紹文化,擴充知識
案例:在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中有許多國家名勝古跡的照片,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補充,介紹一下自由女神像的來歷、小美人魚雕塑的來歷等。
剖析: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插圖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教師在課前對插圖做一些準備和補充,通過介紹圖片可以引出許多相關聯的知識,對學生知識擴充有極大的幫助。
七、用圖片渲染氣氛,滲透德育
案例:8B Unit 5的主題是保護動物。教師在讓學生討論如何保護動物前,呈現大量的圖片,并配上傷感的音樂。這些圖片一些是人類殘殺動物的場景,一些是動物失去棲息地無家可歸的場面。教師問學生:“你們的感受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31課《恐龍的滅絕》。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法以及教學過程幾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愛科學”“學科學”?!犊铸埖臏缃^》一課以科學探究為魂,以科學家關于“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
二、說學生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并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
3.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增強環保意識,懂得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意,理解和積累詞語。啟發想象、激發探討愿望。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說教法
1.用“以讀導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在反復而漸進的朗讀中理解課文,分析各種說法的合理性。
2.用抓重點段落、歸納學習方法的形式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六、說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引入本課
2.溫故知新
3.學習新知
(1)重點學習,指讀第二自然段
為什么說寒冷是導致恐龍滅亡的原因呢?
第一句中“突然”一詞,你怎么理解?
說明寒冷來得特別快。
據說恐龍時代的氣候溫暖潮濕,適合恐龍生活。可是當地球突然變冷時,恐龍還來不及反應,身上沒有皮毛,又沒有冬眠的習慣,適應不了寒冷,漸漸滅絕。
(2)小組合作學習三、四段
要求:
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3、4段。
議一議,討論:你從第三段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做一做,重新排列恐龍滅絕的過程:
①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②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③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④地球一片黑暗
⑤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4.拓展延伸,整合讀說
過渡:“恐龍的滅絕只有5種說法嗎?你從哪兒知道不不止5種?”“從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知道的是嗎?確實,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想讀一讀嗎?”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延伸: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在第四段的最后有一個標點符號,代表什么意思?你能幫科學家想一想還有其他原因嗎?(地殼變化、物種斗爭、火山爆發等等)
5.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恐龍的滅絕也許正因為科學家和同學們所想的,受大自然的破壞,那么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已經滅絕或者瀕臨滅絕的?看到這些你心里會怎么想,你又想說些什么呢?(保護環境,保護動物,長大后想當一名科學家)發揮想象,說一說恐龍滅絕的原因。
6.板書設計
31.恐龍的滅絕
寒冷說;撞擊說;偷吃說
傳染說;氣溫下降說……
7.作業設計
1.強迫人跪狗,侵害的是受害人的人格尊嚴
2005年8月17日,10歲男孩劉俊和姐姐劉雪靜從嘉興市南湖邊公園玩耍歸來,經過小區大門口。此時,23歲的小伙子言吉也在大門口和人聊天,旁邊站著他養的一條巨大的蘇格蘭牧羊犬。劉俊手中拿著一根竹枝碰到了這條狗,惹惱了狗的主人言吉,沖上前,對著劉俊就是一頓拳腳,又用兩只手掐著脖子,拖出有十幾米,然后又拉起來,再打兩個耳光,把劉俊的鼻孔打出血了。他又讓劉俊給狗跪下,劉俊不跪,他一腳踢在劉俊的腿上,強令劉俊跪下,還逼著給狗磕了兩個頭,給狗賠禮道歉。事后,劉俊經上海市第六人民 醫院 診斷為癲癇,嘉興市新聯司法鑒定所鑒定構成6級傷殘。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法院于2006年8月24日對本案公開審理,調解結案,言吉一次性賠償劉俊醫療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合計16萬元。
[點評]
極大的憤慨!
看到這個案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為言吉感到悲哀,更為劉俊鳴不平!憑什么就是因為碰了你的狗一下,你就要下毒手,讓劉俊招致如此的毒打和侮辱?!強令“人跪狗”,這不是一個善良人的做法,也不是一個國民應有的素質!
不錯,我們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關注 自然 、關注環保、關注動物保護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把愛護大自然、熱心環保、尊重和保護動物作為己任。因此,愛護動物,尤其是愛護寵物、保護野生動物,應當成為我們每一個國民的美德。但是有一點,無論怎樣愛護動物、尊重動物,都不能將“狗格”混同為人格。盡管有人在刊物上對我提出的“動物人格權否定論”提出非議,說三道四說了很多,但是,我并不贊同那種不講道理的非議。不給動物以人格權,堅持“狗格”就是物格,不能將“狗格”混同為人格,堅持用民法的方法保護動物,是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和 規律 。我一點都不反對法律要保護動物,甚至更熱心于研究對動物的民法保護。對此說三道四,大概還不大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規則。
因此,言吉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無可非議,但是將“狗格”凌駕于人格之上,讓一個堂堂的
[民法規則]
居間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提供報告訂約機會或者為訂合同的媒介,他方給付報酬的合同。本案的中介公司就是作為雙方當事人訂立聘用合同的媒介。居間人應當報告訂約機會或者媒介訂約機會,盡到忠實義務,盡力完成居間。
5.站牌沖馬路,致傷老嫗巴士公司應賠償
2005年11月20日下午5點10分,宗老太在蘇州市某公交巴士站看站牌。當時天色陰暗,而該站牌的設置位置正好在人行道的邊沿,站牌正面對著馬路,只有站在馬路上才能夠看到站牌的內容。宗老太站在馬路上看站牌時,一輛自行車駛來,且是下坡路,剎車不及,將宗老太撞倒在地,頭部撞在電線桿上,造成左側股骨頸骨折,經法醫鑒定,被評定為8級傷殘。由于宗老太是站在馬路上被撞,交警部門認定宗老太承擔30%的次要責任,騎車人承擔70%的責任。宗老太認為公交車站牌設計有缺陷,給乘客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于2006年12月6日將巴士公司到蘇州法院,請求其承擔由宗老太自己承擔的30%的損失,總計2.5萬元。
[點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應當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承擔保護義務。巴士公司作為一個經營者,當然應承擔這一義務,對作為消費者的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可是,該巴士公司在設計停車站的站牌時,卻將站牌的正面對著馬路,這能夠保障乘客的安全嗎?這樣的設計,就必然使乘客必須站在馬路上看站牌,這就是逼著乘客違反 交通 規則,站在馬路上。這是一個極為嚴重的重大過失,對此造成的損害,巴士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諉和搪塞。
不過,依我所見,巴士公司不僅要對宗老太自己占在馬路上看站牌的原因造成的損害所承擔的30%責任承擔賠償責任,而且對肇事的騎車人應當承擔的那一部分損失,如果騎車人不能夠賠償的時候,還應當對其承擔補充的賠償責任。
[民法規則]
補充責任,是基于同一個損害事實,受害人同時產生兩個以上的賠償請求權,按照 法律 規定,首先行使對直接加害人的那一個請求權,當這個請求權不能滿足實現權利的請求時,可以再行使另外一個請求權作為補充。宗老太的人身傷害是騎車人造成的,但是巴士公司的過失也構成侵權責任,宗老太首先向騎車人要求賠償,不能賠償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巴士公司賠償,這就是補充責任。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普適文化 導入思路
一、前言
英語教學絕不只是單單的基礎知識傳授,還涉及文化滲透等其他方面。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就必須要在常規授課的同時,有意識的融入文化元素,使學生從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收獲更多。其中,普適文化的導入是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小學英語教育中必須要格外關注的一點。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普適文化的思路
普適文化的特點在于普遍適用,具體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依次為道德規范、生命價值、環境保護。
1.道德教育的導入方式。道德規范可以理解為一系列被廣為認同的“行為準則”,將其導入英語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接受道德教育,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影響深遠。因而,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將道德教育滲透進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形成優秀的個人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基礎。
比如,在講解到與家庭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導入家庭美德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第一步,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哪位可以用英語告訴老師你的家庭成員都有誰嗎?”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可以熟悉father、son mother以及daughter等詞匯,并意識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系。第二步,教師可要求學生用一句話形容自己和家人的關系。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一些句型,還會在回想的過程中,從家人言行中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最后,教師就可深化主題,引出小朋友要敬愛父母、孝順老人等道德規范,強調“Family members should love each other”。由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經進行了鋪墊,學生很容易就會接受這些道德規范,并將這些要求作為行為準則。此舉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關系到學生以后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2.生命教育的導入方式。小學階段,學生在辨別是非方面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同時,由于他們尚未形成價值觀,這一時期的經歷對其以后究竟能夠產生何種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尤其是在做人方面。對于承擔著小學教育任務的老師來說,其在學生心中播下什么種子,將來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所以,教師在英語教育中應有意識的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生命價值,使其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和價值取向。
以對待動物的態度為例,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那么,他們中就會有一部分人始終將動物視為低自己一等的生物,在行為上也不會有保護動物的舉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注重將生命教育融入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相關課程中,并強調人與動物應保持朋友關系,即“Humans and animals are good friends?!睘榱耸箤W生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教師也可采取下述做法:第一步,要求學生列舉出幾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第二步,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談談這些動物數量不斷減少的原因,即“Why are these animals dying out?”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動物的看法,使其意識到動物滅絕與人類行為有關。第三步,教師可提出一個設想,要求學生想象“If there is no human animal, what will happen?”此種設想會使學生產生一種不安感,失去寵物和動物朋友的恐懼感會使他們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通過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正確看待生命價值,在其心里播下善良的種子,并使其始終對生命心存敬畏。
3.環保教育的導入方式。環境保護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但環境形勢的遏制不能只靠相關部門的治理措施,還必須做長遠考慮,從學生身上抓起。所以,英語教學中也應嘗試融入環保理念,向學生傳播環保思想,使其形成環保意識和習慣,自覺減少亂扔垃圾等可能造成污染的行為。環保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找好切入點,以一種不露痕跡的方式將英語教育過渡到環保教育,具體可參考下述做法。
比如,在學到《Seasons》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科學把握季節與環保聯系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幫助其形成環保意識。為了達到此項目的,教師就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方式。第一步,提出問題:“Do you like spring? What do you like best in spring ?”對于此項提問,有的學生會說自己喜歡河流。第二步,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繼續追問:“Do you think the river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the same as the rivers in the city?Why?”此項提問可以順利的引出城市水污染問題,并使學生認識到水污染的危害性,進而使其形成保護水源的意識。上述做法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對學生實施一場環保教育,將“We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的理念深植于學生思想中,并在同時使學生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詞匯。所以,此舉無論是對英語學習任務的完成,還是對環保事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三、結語
總體而言,將普適文化合理導入英語教學中,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關鍵任務,也是踐行素質教育要求的必要措施。本文以普適文化的三個方面為例,闡述了英語教學中導入普適文化的基本思路以及方法,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英語之藝術教學[J].教育,2016,(27):14-14.
頭頂的天空不再那么藍了,腳下也不再是一方凈土了。人類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水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環境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夠了!夠了!我們人類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與自然母親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獻給我們,我們卻回報了什么?1998年,他們終于惱羞成怒,用特大洪災給人類敲響了一次警鐘。如果我們仍然執迷不悟,長此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
對于人類的這些行為,自然和地球母親給我們留下了一句話:“誰無過,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比藗兎路鹨呀浝斫饬诉@句話的含義,開始在享受環境的同時保護環境,希望與自然和諧相處。
說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個比方,我們看一棵樹要栽一棵樹,要盡我們一切力量來補償以前的過失,善待一草一木,保護動物……
今天上午,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有趣的事例,叫“救蛇記”,它可以讓你明白些道理。
有一天,有一輛綠色吉普車在路上見了一條受傷的金花蛇。有個人就下去,用樹枝在搞它,好像要讓它爬到路旁的樹里。還說:“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聽說有幾個人要賣這條巨蟒。警方知道后,立即展開調查,并派了一些人把蟒給救出來,交給森林保護區。里面的人員很高興,給它選了一個長120米,寬90米的地方給金花蛇住。金花蛇很感謝救它的人,還繞著面包車轉了一圈。
你看,動物都會理解人的心,深深地感謝它的救命恩人!當蛇從籠子里爬出來時,并沒有高傲地抬起頭,而是緊緊地貼著地面爬行。當這條巨蟒進入樹林后,把身子轉過來,用感激的目光目送著人們,又戀戀不舍地爬向了樹林去體驗新的生活。
蛇是很毒的,經常不屑一顧望著別人。而這條金花蛇卻感激地望人們,是因為金花蛇被人救了,才不會傷害人。別人關心你,你就要關心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