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家庭教育的內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內涵

        第1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 素質教育 教育法規 教師 學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本校地處山區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基礎薄弱,學生家庭多為三代同堂,家長外出務工普遍,獨生子女比例較大,祖輩家長代育居多。多數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但因對教育法規疏于學習,對素質教育理解不深,對學校工作了解不夠,對孩子身心特征缺乏研究,對科學育子方法知之甚少,家庭教育效果常常不如人意。

        二、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責無旁貸

        陜西省《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指出:“強化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責任和保障機制,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合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是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有益的興趣愛好,合理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配合學校共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家長密切配合

        教師經常抱怨:學生學習習慣差,品行也欠佳,教師若嚴管,家長還找茬,校長逼質量,實在沒辦法。要走出這種困境,除校長要處處保護教師權益,為教師排憂解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育方法外,筆者認為,在政府主導或者社會力量創辦的家庭教育機構不健全的情況下,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主動承擔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對家長進行系統的教育法規和家庭教育知識指導、培訓,最大限度地整合家校育人資源,形成育人合力。

        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而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全日制寄宿學校學生除外)在家生活的時間大于在校學習時間,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都會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同理,有好的家長,才有好的孩子。

        幫助家長更新教子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新的教育形式賦予學校教育新的任務,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形成和諧、文明的人際關系,建立學習型的家庭,起著積極的作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本校依據教育法規、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根據“傳承優秀文化,全面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習慣,培育合格公民”的辦學理念,制定了《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開展了“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讀書活動。要使《評價》指標全面達標,讀書活動取得長效,逐步成為我校內涵發展的亮點,必須進一步強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四、學校內涵發展必須整合育人資源

        1.校長要把家庭教育指導與實踐納入議事日程,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家庭教育領導小組,創辦“家長學校”,由主管校長、教導主任、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負責實施。各年級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組,主要任務是幫助家長了解教育法規,了解學校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關愛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家庭教育教研組要圍繞落實《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各項指標這條主線,依據現實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目的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時代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原則,研究任教班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狀況,研究、歸納本年級本學期家庭教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及方法等。

        3.要堅持循序漸進、分層施教,逐步提高的指導思想,從一年級(最好從幼兒園)開始,每學期至少對家長進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識專題培訓。小學階段不少于12次的家庭教育知識培訓,其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初中、高中也能堅持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培訓,其成效就更加理想。

        4.通過家長學校民主推薦產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長組成各年級家長委員會,并推選出負責人。家長委員會負責人和學校一起收集家庭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負責某年級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師要定期征詢家長委員會負責人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學校與家庭之間這座信息快速互遞的橋梁,將會大大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2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設的基礎工程。時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傾向導致一些父母唯分數論,把孩子能否進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育目的,教出了只會學習但不會“做人”的孩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失德案件,如重慶女童摔嬰、復旦投毒案等折射出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與缺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青少年人格與品德教育必須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核心價值觀,一個家庭也不能沒有核心道德觀。那么,用什么作為家庭的核心道德觀,培塑我們的下一代?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孕育出的傳統美德,是國人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智慧結晶。傳統美德不僅具有普適性的價值,同時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等等,至今都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理應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根基,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有力的思想武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無所不包,如何繼承優良傳統,又賦予新的時展內涵,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僅就家庭建設來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將傳統家庭美德與現代家庭建設理念相融合后,提出的家庭美德五個準則是一個較為簡潔可行的范本,可是家長對此的知曉程度并不高。據筆者所在單位2014年在福建省開展的全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數據顯示,只有44%的被調查者了解“家庭美德”建設的內容,可見,如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家長中普及與推廣核心價值觀、傳統家庭美德,讓其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從而成為家庭教育正確的價值引領是當務之急。

        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率先垂范

        1.孝老愛親,知行合一。中華傳統美德最注重孝文化。孝作為“眾善之始”,存在一個由內及外、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的推行過程。推行到最后,幾乎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在家庭中孝道倫理的本質應是責任和義務,被視為國人的基本品德。當下不少家庭“孝親”觀念淡薄,尊老不足愛幼有余,啃老現象嚴重。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被問及對“啃老”現象的看法時,有46.3%的人認為“很不應該”,有43.8%的人認為“事出有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有9%的人甚至認為“可以理解”。民眾對“啃老”的寬容固然有一定社會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尊老敬老”的意識與能力均不足。只有家長們將“孝老愛親”上升到家庭核心道德的高度來予以對待,處處知禮、守禮、重禮,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傳統美德傳承的一個重要場所,從而發揮傳統美德的現實價值。

        2.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言傳”即家長先要深入理解傳統美德內涵,然后通過閱讀、講解、游戲等多種形式向子女傳授美德知識。“身教”是要求家長做好表率,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美德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能做到“以身作則”的家長并不多,比如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只有3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承諾都能兌現,在誠實守信上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教育應是做人的教育。“人而無信,百事皆虛”(《增廣賢文》),“修身以求進,行道以利世”(《顏氏家訓》),承載傳統家庭美德的古代家訓,也是處處體現為人處事的教誨,而少講讀書學習。這些經典告訴我們,家庭教育應重品行培育,通過家長言傳身教建立“家規”,形成良好“家風”。

        三、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講究方法

        1.立成于幼,潛移默化。中國古代家教非常重視少兒早期品行教育,講究立成于幼。《顏氏家訓》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傳統家教強調只要堅持從小實行道德啟蒙,就能在少兒的心中培養起道德倫理情感,并在不斷地砥礪之后,習慣成自然地踐履道德。近代嬰幼兒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研究說明,早期教育在個人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幼年時期對其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美德教育,能培養起孩子道德良知和優秀品質,并伴隨其成長越發牢固。

        第3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其實,每個家庭都應該,而且也可能站立在實施家庭教育的起跑線上。只要我們在實施以“母親素質工程”為先導的“父母素質工程”中,循著從親職教育向父母教育發展的路線,明確并完成以下三個“定位”的話,就會很快地提高父母自身素質以及教育素質水平,就會順利地實現家庭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并取得成功。

        定位一 父母教育與親子教育并舉

        “親職教育’的概念源自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究與交流,我們稱之為“父母教育”,臺灣稱之為“親職教育”,表述不同,其主體都是父母素質培養問題,都認為父母要從思想觀念、理論水平、知識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跟上現代家庭教育的發展。

        所謂親職教育主要是幫助父母學習有關新理論新知識,幫助父母樹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等。所謂父母教育,與親職教育內涵有所不同,不僅強調父母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上,而且強調父母要十分重視自身學習文化知識,提高綜合整體素質。

        當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成為家庭教育的對象時;當家庭內所有成年人都與孩子站在終身學習的統一陣線上,一種新型的親子關系形成時,家庭實施素質教育也就走上了必勝之路。

        定位二 進取意識與成功心態互激

        許多事實表明,當今中青年父母是最肯學習、最有希望的一代父母。一項大型抽樣調查表明,在0—18歲孩子的父母中,年齡30—45歲的占七成。盡管這些父母自己在青少年期沒有接受到完整的基礎教育,但他們的進取意識十分強烈。在他們身上蘊藏著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同時也保持著學習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調查顯示,上海O—18歲孩子的父母,或多或少地處在繼續學習與進修過程中,其中60%一直處在“學歷進修、技能證書學習和上崗培訓”之中,從未間斷。

        在20世紀里,人們最引以為自豪的發現是:“人能改變心態,從而改變自己的一生。”只要父母們樹立起成功的理念,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就會轉化為不可估量的家庭教育力。

        定位三 成功教育與發現教育共振

        家庭教育總是要通過具體的教育模式去實施的。多年來,已經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可供推介的教育模式有許多,如創造性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合格加特長模式等等。這些教育模式有不同的適用性。對于家庭教育而言,都可以嘗試兼用。但是,成功教育與發現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不可缺少的。

        所謂家庭實施成功教育,就是父母要樹立成功教育理念:“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無完人,揚長避短,人人成才”;實行“小步子”,“多活動”,“積小成為大成”等教育策略;積極創設支持性家庭教育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懷有成功的心態。所謂家庭實施發現教育,就是父母要善于發現并引導孩子自我發現獨具個性的潛在資質,同時家長也要善于發現自己獨具個性的教育潛能并自我完善與優化,使家庭所有成員都進入一種放松與開放的學習狀態。

        成功的關鍵在于發現,當成功教育與發現教育相互促進時,未來的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4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創業項目:家教服務公司

        創業內容分析:

        一、市場分析

        什么是“家教”呢?顧名思義,家教即為家庭教育。進一步思考,家庭教育多數情況下指代的是家庭中上輩對下輩的成長教育,包括(功課)學習教育、思維教育、方法教育、道德教育、行為教育等等多方面。可見:家教(家庭教育)是一個具有著方面性的、系統的教育內容。系統,指的是家庭教育,這里尤其指的是學習的輔導與教育與家庭其它方面的教育有著不可分的聯系,同時這種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好高急功,欲速則不達。

        同時,家庭教育僅僅依靠家庭中的個體,教育有時又顯得那么力不從心。作好家庭教育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家庭與家庭教育機構的相互信任與和諧合作。集中,體現的不僅是家庭教育必須具備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同時更體現了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家庭教育機構雙重的集中的努力。

        從教育市場來看,教育是一個永遠的市場,一個永不消失的蛋糕。然而放眼重慶,家教市場卻多年而未成型,沒有規范操作、沒有優質服務、沒有品牌教育。縱然,部分個人/實體預樹品牌,然而其心可嘉業未成。究其原因,我們不難估量重慶龐大的市場需求(盡管需求較為分散),那么是模式問題?是推廣力度問題?還是什么其它的重要因素?——為什么重慶會有那么多的家教中介?導致“小、散、亂”的根本是什么?創新的模式是個問題,服務的規范、水平是個問題,然而沒有充分、準確把握家庭教育(含一般意義上的家教)的需求與內涵是個本質的問題。教育的問題是服務的問題,是發現和滿足家庭教育需求的問題,任何好高急功都將不達。

        二、市場環境概述

        1、就消費需要方面來看,本市教育需求較大,同時需求也呈現出分散的不集中的特點。

        2、在市場供給主體方面,幾乎所有中介和經營機構都呈現出一種”散、小、亂”的特點。現在的家教市場上涉足家教服務的機構非常多,但真正合法經營家教,持有工商行政部門注冊頒發的含有家教經營范圍的營業執照和教育部門批準的家教機構,數量極少。絕大部分的家教服務機構既未經過教育行政部門批準,也沒有經過工商行政部門注冊,根本就是不具備經營家教資格。

        3、從概念上來看,家教為家庭式教育,事實上社會上大量補習班、培訓班一定程度上“搶”了家教的市場,分流了不少客戶資源。

        第5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陳鶴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G61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4-0053-04

        作為陳鶴琴兒童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家庭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一書及其后陸續公開發表的數篇論文中,這些理論和實踐成果是陳鶴琴用“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通過精心研究兒童心理。親身參與家庭教育獲得的。深入挖掘陳鶴琴家庭教育思想內涵,梳理其理論體系,不僅可以為深入研究陳鶴琴教育思想添磚加瓦,更可為我國現代家庭教育理論建設和實踐研究提供幫助。

        一、陳鶴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論體系

        (一)國家富強與兒童幸福相連的家庭教育目的觀

        作為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和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真正投身于我國教育研究與改革實踐是在“五四”運動期間。與、陶行知、黃炎培、晏陽初等民國時期其他教育家一樣,陳鶴琴是懷著教育救國的政治理想而積極參與轟轟烈烈的教育探索的。因此,他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愛國,使國家富強。

        “五四”時期,許多教育家試圖利用“民主”和“科學”來強國救國,但如何實現“民主”和“科學”,每位教育家的想法則不盡相同。陳鶴琴認為,可以通過對廣大兒童的教育來實現國家富強,在他看來,“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因為它的對象早于學齡兒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實在關系于兒童終身的事業與幸福。推而廣之,關系于國家社會。”而“一個人的知識豐富與否、思想發展與否、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完全責任”。陳鶴琴認為,必須辯證地看國家富強與兒童幸福、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沒有國家的富強,兒童的幸福與健康發展就無從談起;沒有兒童的幸福與健康發展,國家的富強則是建在沙丘上的城堡,不牢固。因此,兒童的幸福與健康發展便成為家庭教育的近期目標,國家富強則是其遠期目標,家庭教育必須將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但家庭教育應以兒童發展為起點來實施。

        關于家庭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陳鶴琴與中國近代兒童公育思想的代表康有為、、惲代英等人觀點不同。兒童公言論者認為,中國的家庭狀況不良,家庭教育落后,兒童的健康發展必須完全依靠社會教育機構(主要指幼兒園)來完成。陳鶴琴則認為:“一切的教育,沒有再比幼稚教育更與家庭有密切的關系了。”“幼稚教育原屬父母的責任,從前是沒有另立學校去教育那些幼兒的,就是現在有了幼稚園,那它究竟不能代替父母;沒有家庭的合作,也決不能教育得十分有效。這不但因為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的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也比較大,往往兒童在學校得到一些好處,也抵擋不住家庭環境的壞處;而且在現今中國的家庭,似更有聯絡的必要。”陳鶴琴以其極具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到正是因為我國家庭教育落后,幼稚園教育才擔當起改善家庭教育的責任。他認為幼稚園必須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并與張宗麟等人共同促成了“家園聯系在幼稚園中逐步得到推廣,并最終納入政府決策”。

        (二)以健全人格為根本的家庭教育內容觀

        人格教育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五四”時期“科學”與“民主”的時代精神影響下,人格教育被賦予新的內涵,這在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有明顯體現。他認為,健全的人格教育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健康教育

        陳鶴琴認為:“健康是事業之母……如果身體不好,就是有了滿腹才能,也不能做出什么事業,所以講到兒童教育,健康和發育就是一個根本問題。”因為“強國,必先要強種,強種先要強身,要強身先要注意年幼的兒童”。他指出父母在養育子女時要有高度責任感和正確認識,應注意在飲食、穿著等生活基本方面符合質量、衛生等要求,為兒童養成強健體格打下基礎。對此,他舉例道:“(在)中國家庭里,兒童的食物和成人一樣,質量方面,既毫無區別,分量方面,更毫無限制,好食雖然是兒童的天性。然而兒童的腸胃和消化力和成人大不相同……所以,中國兒童在斷奶以后,往往形銷骨瘦,百病叢生。考其原因,大半是由于飲食不慎所致。”他還強調兒童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相當的運動技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身體健康。此外,陳鶴琴認為兒童健康教育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說,首先父母要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去研究環境,探索事物以獲得正常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其次父母應多給兒童自主發問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和探索能力;再次是避免恐嚇兒童,使他們對事物存在恐懼心理;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則,以積極、健康的心理面對生活。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所謂“習于善則善,習于惡則惡”。

        2、待人接物教育

        待人接物教育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也包含了待人接物教育,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即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務精神。家庭教育中如何實施待人接物教育呢?陳鶴琴認為前提是要從小教起,而且要教得好,學得好,否則第一次學壞易形成第二天性,長大再教育就算費九牛二虎之力也不易改正。待人接物教育的具體原則有:教兒童顧慮別人的安寧;為兒童提供向家人表示同情的機會;使兒童養成收藏的習慣;教兒童對待長者有禮貌;不準兒童對待保姆有傲慢的態度;禁止兒童作偽;不準兒童打人;教兒童幫助父母做事;教兒童愛人。陳鶴琴提出的這些原則看似簡常,卻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3、良好習慣的培養

        陳鶴琴繼承了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非常重視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并將其與兒童一生的幸福聯系起來。他指出:“一個人假使養成了一種良好習慣的話,他將得到很多益處,一生受用不盡。假使習慣不好的話,那么,將使他一生蒙受害處。”陳鶴琴還為家長提出了養成良好習慣的具體策略:首先是早教且要慎始;其次是不間斷培養,防止例外并能“慎終”。他同時還指出,養成和保持良好習慣有賴于家庭優良的教育環境。這些具體策略都是陳鶴琴根據兒童心理研究和兒童學習原理。經過家庭教育實踐的檢驗總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4、智力教育

        陳鶴琴認為,智力和知識的關系猶如兩個相交的圓,但智力的圓要遠遠大于知識的圓。在教育過程中,知識以成人為主體,是成人智力活動的結果,對兒童而言是死的,而智力能力以兒童為主體,是活的。因此,家庭教育應著重發展兒童的智力,切不可將兒童看作裝物件的器皿,一味把知識一點一點塞進去。

        他認為,兒童應具備的智力能力包括:研究的

        態度、充分的知識和表意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通過豐富兒童經驗來培養其智力,具體方法包括:經常帶兒童上街看看;凡兒童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千萬不要包辦;叫兒童做事,須在他最大能力范圍以內;不要禁止兒童去試探物質;父母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來教育兒童。

        5、情緒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充分考慮并想方設法培養兒童的良好情緒是陳鶴琴“科學”頭腦和“慈母心腸”的絕好體現,更是他發自內心喜歡兒童、愛兒童的真切表達。

        心理學研究認為。情緒情感對嬰幼兒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激發作用,情緒直接影響兒童的行為,驅動、促使兒童做與不做這樣或那樣的行為,兒童認知活動的無意識性特點也是受情緒影響所致。可見,培養良好的情緒對兒童發展至關重要。對家庭教育中兒童情緒的培養,陳鶴琴并未教條式地按照一般心理學原理。條分縷析向廣大父母介紹兒童情緒發生發展的特點及其培養策略,而是針對我國一般家庭撫養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解決問題式的思路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陳鶴琴總結道:“兒童發脾氣,作嬌,懼怕蛇、狗等……這就是兒童情緒的表現。在普通家庭里,不是弄得兒童爭霸王,就是弄得兒童終日哭泣,或者見到什么都生怕,不能離開母親一步。”陳鶴琴指出,兒童哭泣。一是生理緣故。諸如餓、痛、渴、冷、熱、疾病和不舒服等;二是心理原因,主要是懼怕、受暗示和習慣。兒童懼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生理反應:二是怕見古怪東西;三是受暗示;四是懼怕遷移。受暗示和習慣均是父母不當的教育策略所致。怎樣使兒童停止哭泣,怎樣消除兒童的懼怕心理呢?陳鶴琴指出,父母要做有心人,要能隨時研究避免兒童哭泣的方法,在日常家教中不要給孩子講鬼怪故事,避免以恐嚇孩子取樂,孩子哭時切不可恐嚇他,避免暗示和遷移等。同時他還提出父母要積極培養兒童的欣賞和獲得快樂的能力。

        以上“五育”是陳鶴琴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教育經驗得出的,完全服務于其家庭教育目的,具有科學性、全面性和時代性。

        (三)父母要研究兒童特點、重視環境教育和堅持理兒童的家庭教育方法觀

        1、父母要研究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陳鶴琴認為:“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他形象地說道:“有了栽花的技能,花才能栽得好;有了養蜂的學識技能,蜂才能養得好……而一般人對于兒女反不若養雞、養蜂、養牛、養豬重要。我們每一個人好像都有資格教養兒童,至于怎樣教養,怎樣培育,事先既毫無準備,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兒童的價值不及一只豬、一只羊。這種情形在中國是非常普遍,司空見慣的。”針對這一現狀,陳鶴琴在其《家庭教育》中開篇即介紹自己精心研究總結的中國兒童的心理特點: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贊,等等。同時他還指出,每個孩子都不同,父母應時時留意、處處用心,研究和總結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

        2、創造完美的家庭教育環境

        在陳鶴琴看來,凡是可以給兒童刺激的都是他的成長環境。環境在兒童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人生來具有接受外界刺激、保留刺激和對刺激發生反應的基本能力,因而父母為他提供怎樣的環境,他就得到怎樣的刺激。陳鶴琴希望父母能深刻領會“孟母三遷”的道理,盡量為兒童發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具體來說,父母應該為兒童提供怎樣的家庭教育環境呢?陳鶴琴指出,其一是游戲的環境。“游戲是兒童的生命”。游戲可以給兒童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和健康。兒童不僅可以在游戲中發展各種感覺能力,還可以鍛煉體質,學習社會風俗和習慣。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他提供相應的游戲環境,促使他強健體魄,獲取快樂,增長知識,發展思想。其二是勞動的環境。父母應提供適當的勞動機會,培養兒童熱愛勞動的習慣和提高其獨立自理的能力。其三是科學的環境。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為他提供各種機會和設備,以發展其關于科學的技能和興趣。其四是藝術的環境。包括音樂的環境、圖畫的環境和審美的環境。最后是閱讀的環境。

        3、堅持理性的父母之愛,避免溺愛和錯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去愛。如何處理好愛和教育的關系卻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難點。陳鶴琴主張父母必須懂得愛孩子的方法。真正的愛要顧及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會自己吃飯,父母應該讓他自己吃,并給孩子購置合適的餐具;孩子穿的衣服要考慮其顏色和式樣喜好,穿得舒服、寒暖適度即可;應讓孩子單獨睡覺,時間至少在10小時以上;父母帶孩子出去游玩,應該讓其自由跑跳,切勿牽著他的手;家庭一切設備應顧及孩子的使用。總之,理性的父母之愛是陳鶴琴所謂的“人所欲,施與人”式的愛,而不是“己所欲,施與人”式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錯愛和溺愛。

        陳鶴琴還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母光有愛不行,還必須在理性之愛的基礎上,身體力行來實現對子女的人格感化,即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兒童的善惡觀念薄弱,知識膚淺,善于模仿,而父母是他們最接近、信任、依賴的人,所以做父母的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切勿給孩子做壞榜樣。

        二、借鑒意義

        第6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一、進一步健全組織領導,統一認識,明確職責。

        學校建立了由校長為組長,校家長委員會代表組成的家長學校領導小組,并對活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人員進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實,職責明確。

        為了讓學校全體教師、全體家長了解“家長學校”的意義、目標、內涵、策略等,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利用“全體教職工大會”、“班主任會”“家長會”、“家長學校”“刊發學習材料”“學校網站”“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習書籍。同時還使大家明確了“家長學校”“誰在學?”、“學什么?”、“在哪兒學?”“什么時間學?”“怎樣學?”“為什么學?”六要素。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提高了廣大教師和家長對辦家長學校重要性的認識。

        為了使家長學校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根據調查到的家教情況、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實際情況,制訂了《家長學校工作計劃》,實施點名簽到制度和學期考評制度。并充分發揮學校、班級兩個層面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大家做到目標清,方向明,從而確保家長學校工作扎實開展。

        二、建立基地,開展活動,努力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實效。

        我校家長學校領導小組把多媒體教室作為家長學校的活動基地,并為家長學校學員提供了學習條件。我校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推薦《家庭教育》等書籍、雜志,給家長提供了資源共享和及時交流的平臺。

        針對家長家庭教育理論、經驗缺乏的特點,我校有計劃地舉辦了系列講座,向家長系統地傳授生理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等基本知識。家長學校各年級的主講教師在認真研究、大膽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適合本年級學生特點的家庭教育的內容,使家長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成長同步。由學校統一組織布置,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計劃,把教學內容分解到各級部,各級部再分解到各學期、月份。根據需要召開,由班主任主講,也安排有關任課教師講課。講座從內容上分三種:一種是系列專題講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班級特點安排內容。第二種是名家講學。聘請名家講學的目的是使家長從更高的層次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疑難問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種是家長介紹經驗。每一次專題講座后,安排部分家長把在家教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家教經驗介紹給大家。這樣不僅指導家長把學到的家教知識靈活運用于家教實踐中,使家長總結的好經驗得到及時推廣,而且提高了家長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們請家長到校和孩子一起聽任課教師的課,一起評課,一起參與討論學校、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并發問卷調查和意見反饋表,及時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密切家校之間的聯系、溝通,促使家長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交流、發展。

        家長們就“如何大手拉小手,開展家庭文化建設”“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中遇到的困難”“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互相學習、平等交流”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家長們自由暢談,各抒己見,既增進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促進了家長們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家教質量。

        三、以家長學校為依托,支持家長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形成孩子、家長、教師三方的有效互動。

        我校組織家長參與了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提高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意識,使家長鞏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觀念。教師節邀請家長參加座談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家長參加學生的活動課,有利于使家長加深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還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的特長。

        第7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1、加強學習,提升認識。

        作為幼兒園的教研組長,一名班主任,剛開始我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心是自己班的家長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以及幼兒園非常重視家園工作,要求將兒童工作,特別是家庭教育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而且幼兒園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優秀家長學校”,園領導也不斷的幫助我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認識,通過努力學習家園合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我也逐漸由針對一個班搞好家庭教育工作,過渡到協助園領導帶領全園教職工作好全園幼兒家庭教育工作。

        2、拓寬領域,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網絡。

        近年來,我協助園領導制定每學期的家庭教育計劃,完善了家長委員會制度和家園聯系制度。引導各班班主任推薦產生各班家長委員會成員,制作家長委員會宣傳欄,讓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管理活動,負責幼兒園、家庭之間的教育聯系工作,為家長開展家園聯系工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我在組織教研組活動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加進研討內容,指導教師作好教學活動中的家園溝通,定期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服務活動,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互動活動。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園家長工作基本能做到“六有”:有組織、有場地、有教師、有計劃、有落實、有檔案。這些條件,保證了家庭工作的順利開展。除傳統的溝通方式外,我還利用幼兒園網站開設網絡對話,協助領導開辦網上家長學校、電話答詢、期中家長會、座談答詢等多種形式,對家教個案,進行一對一指導。

        在園長支持下,我設計印制了“家庭活動調查表”、“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調查表”、“幼兒園半日開放活動調查表”等,與家長、幼兒與老師進行互動,使幼兒園更多更全面的獲取反饋信息,適時地調整工作重心,使工作更貼近實際,更符合家長的需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注重宣傳,優化家庭教育大環境。

        我通過幼兒園宣傳欄、幼兒活動剪影等向家長宣傳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導各班教師利用班級家園聯系窗、班級網頁,及時宣傳各班教育教學情況,設立友情提示欄,或是利用接送交談等形式優化家庭教育的輿論環境。

        我幼兒園位于吉祥小區,該小區人流量大,學齡前兒童較多,針對社區情況,我在幼兒園門口設立了家庭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如:“對家長的三十條建議”、“新時期我們如何做家長”、“家庭育兒健康專輯”等,指導社區家長科學育兒,常常使家長駐足觀看,贊嘆不已,并常有家長帶筆抄錄。

        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多角度、多層次宣傳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情況。園長和我設計制作了幼兒園教育工作宣傳折頁5千余份,下發“倡議書”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向家長推薦了《怎樣做父母》、《孩子,我們一路同行-做學習型家長》等一大批家庭教育讀本,組織家長“做合格父母”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假如我是幼兒教師”征文比賽;定期組織家庭教育講座,優化了家庭教育的社會環境;開展了“家庭育兒”座談會,“早期閱讀實驗課題家長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

        我認真做好每學期新生報名接待工作,向每一位家長宣傳幼兒園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家長所思所想,并向園領導及時匯報,提出工作修改建議;每年九月我園開辦新生家長學校,由我向家長進行“如何縮短幼兒入園焦慮期”專題講座,為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長好評。

        4、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了強有利的指導和推動家庭教育的合力。

        在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我帶領教師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輔助教師教學工作。這樣既充分利用家長中的教育資源,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同時也發揮了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喚起家長主人翁意識,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如在進行《民間工藝品》主題教學時,發動家長搜集各種民間工藝,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為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中國的京劇知識,幼兒家長協助教師請來濟寧京劇院、濟寧票友協會的成員來幼兒園向幼兒講解相關知識,介紹京劇的伴奏樂器;并就生、旦、凈、丑的各種唱腔進行演唱,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學習知識。

        由于我們的工作扎實有序,2007年6月,古槐辦事處張偉華書記偕同古槐轄區的11名居委會主任及轄區單位代表來到我濟寧市中區實驗幼兒園,與我園領導及教師們共同探討如何借用幼兒園教師們豐富的科學育兒方法,指導本轄區0~3歲嬰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早期教育觀念,聯手共謀轄區幼兒學前教育工作。我代表幼兒園全體教師帶領各居委會主任實地參觀幼兒園,介紹各功能科室,以及家長工作開展情況,并在會上接受領導安排任務,成功設計組織了6月底的古槐社區家長開放活動,接待了200余名家長幼兒參與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受到家長歡迎、領導好評。

        近日,我正在設計轄區春季開放活動方案,將進一步加強家長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觀念,促進家庭、幼兒園、社區的協調教育,使社區嬰幼兒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4、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鞏固擴大家庭教育成果。

        第8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盧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其著作《愛彌兒》一書中,他主張教育要回歸自然,強調教育應順應兒童的天性,教育應以培養自然人為目標。本文僅從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內涵及其對現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啟示展開論述。

        關鍵詞:

        愛彌兒;自然主義教育;現代教育

        一、引言

        《愛彌兒》一書是通過設定了一個假想的教育對象愛彌兒,通過從他誕生至成年展開的教育來闡釋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盧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滿足身心的自由發展。這一思想內涵豐富,對我們當今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內涵

        1.教育要回歸自然使教育“歸于自然”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自然即人的自然天性,教育回歸自然就是說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則,順應兒童天性,使兒童身心自由發展。盧梭認為,“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1]而良好的教育必須是這三種教育相互協調的結果。

        2.教育應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盧梭反對不顧兒童天性發展、忽視兒童與成人的區別的行為,認為不應該用成人的思維來教育孩子,而應該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育。因此,他按兒童年齡劃分了四個教育階段,嬰孩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3.教育應以培養自然人為目標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自然人。這里的自然人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回到原始社會的人、退化的人,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自然人,概括地說,就是要身體健康、思想自由、能力強大。

        三、盧梭《愛彌兒》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盧梭在《愛彌兒》中扮演的就是一個私人家教的角色,幾乎時時刻刻都和愛彌兒在一起,所以其中的教育思想對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1.關于父母責任盧梭在《愛彌兒》中批判了兩個家庭教育的極端,一個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不夠,導致孩子情感的缺失;另一個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讓孩子經受挫折。關于第一個問題,母親的表現主要是給孩子請保姆授乳。而父親的表現則是借口事情太忙而給孩子請家教。盧梭對這一做法的評價是“拿錢去雇一個人來替他完成他所擔負的責任”。[2]父親對孩子的責任不僅是給他生命那么簡單,父親是家庭的權威,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了長輩的身上。可是很多老人的文化素質并不高,不能很好的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不論家長平時有多忙,都不能忽視孩子的教育,要盡量自己帶孩子,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多和孩子交流,多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切實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關于第二個問題,就是家庭中的溺愛問題。關于溺愛的弊處就是盧梭所說的“由于她一時使他少受一些折磨,卻在遙遠的將來把多么多的災難和危險積累在他的身上”。[3]家庭中的溺愛現象在當今也很普遍,很多家長把孩子視如珍寶,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無條件的滿足,這樣會使孩子喪失分辨是非的能力,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以后走上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作為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在平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為孩子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2.讓孩子自由而節制首先,給孩子應得的自由。盧梭對真正自由的人的定義是“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4]不管是在身體還是思想上都不要束縛孩子。作為家長,要給與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鍛煉。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但要注意的是,給孩子的自由也是有節制的。

        四、盧梭《愛彌兒》對現代學校教育的啟示

        1.注重加強身體素質盧梭特別注重兒童身體的養護,他認為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那么再多的知識也是沒用的。盧梭也很強調衛生學的作用,其中勞動和節制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對學校的借鑒意義在于:首先,不要讓體育課形同虛設。要加強體育課的組織性和專業性,切實達到訓練效果。其次,學校應該定期和家長溝通,向家長傳遞一些衛生健康知識,使其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最后,學校要增加活動次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更大的發揮。

        2.尊重兒童天性,注重個性發展自然主義教育強調教育要順應兒童的天性,注重個性發展,也就是要注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可以多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盡可能的通過實實在在的事物來獲得知識。教師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和方法也要靈活多樣,嘗試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走的路。

        3.教師應以身作則盧梭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他認為教師的責任極其重大,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行,言行一致,這樣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在現在的學校中,部分教師素質不高,很多老師要求學生做這做那,可是自己卻做不到,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不滿甚至反抗的情緒,嚴重影響師生感情和學習效果。所以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只有當教師成為了學生的榜樣,才能使學生模仿學習,達到教育效果。

        五、總論

        第9篇:家庭教育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父性教育 家庭教育 子女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與母親不同的教育責任。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其《傅雷家書》中也處處表達著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以及自身作為父親的反思,他的家庭教育觀時至今日依然有借鑒和反思之處,對于豐富、發展我國的家庭教育理論,提高個體家庭的教育水平都大有裨益。

        一、父親角色的內涵

        父親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種身份,是指有子女的男性,獲得這種身份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有子女。然而父親角色的定義并非如此簡單,它還未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定,目前籠統定義為: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父親所規定的職責或期待的行為。[1]據此,筆者認為“父性教育”就是為子女提供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說是由父親來實施、體現父親人格的家庭教育,類似的概念還有“父愛教育”、“父職教育”等,父性教育相對母性教育更具剛毅果斷、注重理性、個性不拘小節的特點,因此父性教育與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二、父性教育的得與失

        在我國,一直以來由于傳統儒家文化占主導地位,向來主張“天父地母”、“嚴父慈母”。傅雷教子嚴格,這是出于父愛,同時也說明傅雷在承擔教子的責任,但多年后的反思卻使他發現當初的很多不足,不僅折磨了孩子,也困擾了妻子。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它反映出中國大部分家庭中父性教育的得與失。

        (一)教育之得

        1.父親嚴格要求、愛而不嬌的教育態度有利于培養子女的堅強意志。愛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愛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要使自己的愛對子女的成長有促進作用,應該對孩子愛而不驕,嚴格要求。

        2.作為父親,正確使用批評懲罰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養子女形成知錯就改、克制不正確欲望的品質。批評懲罰是對子女的不良思想、行為和品德給予否定的評價,旨在于使子女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促使其克服、糾正不良思想、行為和品德。[3]公正合理的批評懲罰體現的是父親的愛護和期望,只有為接受懲罰的子女所理解的懲罰才能使其認真思考、改正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

        3.父親重視教育、及早施教的教育原則有利于子女的長遠發展。傅雷在其家書中說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十分相似,他在家庭中接受了父輩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于是在自己長大成家立業后,也用同樣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的這種繼承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優勢。

        (二)教育之失

        1.父親過于嚴厲的教育方式對子女有消極影響。所謂“嚴厲教育”是指以打罵、懲罰為主要教育方式,對未成年人進行強制性改造的一種行為。[4]雖然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的更好,但是由于它不尊重子女,不體恤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最終的結果會是一種強大的破壞力。

        2.緊張、沉悶的家庭氣氛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傅雷沒有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與妻子的關系,致使家庭氛圍不和諧,使其子女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我國古代重視“齊家”,目的就是要管理好家庭事務,處理好家庭關系,創造一個理想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家庭成員受到熏陶、感染。

        3.過于權威而非民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于“專制”的“獨白模式”一方面容易導致子女性格軟弱,獨立性差遇事缺乏主見,自信力和創造力都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會使子女走向叛逆的極端,子女感受不到愛和尊重,即使孩子表現出服從,但實際上口服心不服,這不是真正的權威。

        4.容易引發父親自身及與其他教育者之間的矛盾。父親作為家庭教育者,時常會引發其作為父親和教育者的角色沖突,作為父親,他與子女有著親密的血緣關系,對待子女的錯誤在批評懲罰時會心有不忍,但作為家庭教育者又會心有不甘,產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父親角色的矛盾容易使其劍走偏鋒。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教育者在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存在著反差甚至對立,常見的就是家庭中嚴父、慈母的矛盾。

        三、提升父性教育水平的對策

        父親作為家庭教育者一般都很重視子女的培養教育工作。然而,不同的家庭教育培養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因此,教育要從實際出發,恰當地選擇、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教育方法,去解決子女教育中的實際問題。

        (一)以身作則,導之以行

        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親為子女做出好的榜樣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要求子女做到某件事,自己首先要做到,從點滴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這樣父親的威信就高,就可以取得教育者的資格,掌握教育的主動權,教育工作就會更加有效。并將言傳和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分寸,寬嚴有度

        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很難掌控的問題,就是分寸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寬嚴有度、掌握分寸,既給子女一定的自由讓其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要制定一些紀律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意志力。

        (三)溝通理解,適度妥協

        理解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即它是家庭教育中家庭關系維持、教育目標一致性、教育內容內化活化的基礎。以商討、溝通的“對話模式”與子女交往,有利于增強子女的獨立性,提高自信心和創造力。另外,父親與其他教育者應適度妥協,協商好家庭教育何時寬、何時嚴,避免在年幼者面前的沖突,確立教育的“合力”意識,共同教育好子女。

        【參考文獻

        [1]趙娜.父親角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趙忠心.家庭教育學――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三级网站在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亚洲最大AV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