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發熱的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并發癥護理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如不及時治療,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癥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為產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兩種,由于以彌散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特征,需及早診斷和正確處理。對護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嚴密的觀察,精心的護理,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促進病情轉愈十分重要。現將住院治療的120例新生兒肺炎的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120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男62例,女58例;其中早產兒24例,足月兒94例;過期產兒2例。年齡最小者出生后l h發病,生后72 h內發病者86例;最長者29 d。吸入性肺炎40例,感染性肺炎80例;合并心衰3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腦病18例,窒息12例,低體溫20例,硬腫癥5例,敗血癥2例。診斷標準均參照《兒科手冊》[1]。通過采用維持體溫,維持吸道通暢,防治并發癥和預防交叉感染等綜合護理措施,本組患兒痊愈86例,好轉32例,死亡2例,總有效率為98.3%,療效滿意。
1.2 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發癥,由于新生兒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與年長兒有很大的差別,加之該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護理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平均應每 4小時測體溫一次,同時測周圍體溫與肛溫,因新生兒體溫上升多不明顯,部分表現為體溫不升,應區別發熱是由環境因素還是疾病所致;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頻率、深淺、節律的變化,呼吸頻率增快、鼻翼扇動、出現青紫、等癥狀,提示病情加重。
2.1 維持正常體溫:病房溫度應在22~28℃之間,室內空氣要新鮮,濕度50%以上、通風良好。針對患兒體溫不升、四肢厥冷、低體質量兒或體溫為30℃及以下患兒,均予遠紅外線暖箱復溫。體溫大于30℃的患兒放人預熱至30℃的暖箱內,根據體溫恢復情況將箱溫調至32~34℃。使患兒在6~24 h之內恢復正常體溫。護理人員應注意溫箱調節,切忌加溫過速,復溫過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導致毛細血管突然擴張血液循環重新分配,發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2.2 吸氧:對有呼吸節律明顯增快,口周發青,鼻翼扇動、口唇、甲床紫紺等癥狀時及時給予吸氧,因為低氧血癥使新生兒肺血管阻力增加,機體組織缺氧,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特別是心、肺、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2]。患兒出現呼吸急促、發紺,或呼吸困難偶有暫停,顏面出現青紫或蒼白,立即給氧氣吸入,氧氣應預先濕化并加溫到32~35℃,一般采用鼻導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約為0.5 L/min;病情嚴重呼吸困難、青紫明顯時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為1~1.5 L/min,對少數患兒病情輕,無呼吸困難及明顯乏氧癥狀患兒,每次給患兒吃奶前后或哭鬧時給予鼻導管低流量吸氧,以減少患兒氧的消耗。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新生兒肺炎時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氣管及支氣管管腔狹窄,加之新生兒的咳嗽反射弱,導致分泌物堵塞氣道。應及時清除呼吸道,用細小棉簽浸濕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簽擦凈。行超聲霧化吸入,定期濕化氣道以稀釋痰液,使之易排出,發現呼吸道梗阻應迅速吸痰,做好氣管插管,呼吸機供氧等準備工作。吸痰時輕輕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時負壓一般為3~6 kPa,吸管要細,柔軟,吸痰時間不能過15秒,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
2.4 輸液護理:患兒入院時一般病情較重,為保證藥物及營養的快速攝人,一般采用靜脈輸注[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避免交叉感染。頭皮靜脈表淺,易于穿刺、固定和觀察,因此臨床上多采用頭皮靜脈輸液。輸液時嚴格掌握靜脈輸液量及速度,滴速一般為6~8滴/min,在輸液過程中,應避免因輸液過快而導致的肺水腫、心力衰竭。
2.5 合理喂養:肺炎患兒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輸葡萄糖液,維持熱卡供生長及消耗所需。喂完奶后應輕拍背部,以利胃內空氣排出,不會吃奶或嗆奶者用硅膠胃管鼻飼,同時做好鼻飼護理。發熱、出汗、呼吸快其失去增多,要多喂水使咽喉部濕潤。
2.6 其他對癥護理:發熱新生兒發熱時多使用物理降溫,當體溫超過39℃時可用溫水浴或溫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體溫急劇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響;腹脹是新生兒肺炎的常見并發癥,因便秘、低鉀、咽下大量的空氣、中毒性腸麻痹所致,采用清潔灌腸后留導管排氣、腹部熱敷等方法,嚴重腹脹者可禁食;煩躁患兒適當使用鎮靜劑,減少氧耗量,并可預防心力衰竭。
3 參考文獻
[1] 陳樹寶,兒科手冊[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38.
【關鍵詞】 新生兒; 水痘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6-007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neonatal varicella.Method:4 neonates with varicell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nursing analyzed.Result:4 neonates with typical rash,they all had clear contact history,included 3 neonates with pneumonia.They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 and nosocomial cross-infection by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Conclusion:Neonatal varicella,a rare disease with high risk of pneumonia,might effectively avoid nosocomial cross-infection and improve curative ratio with favorable prognosis through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
【Key words】 Neonate; Varicella;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Liuzhou 54500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6.036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通常認為新生兒水痘是致死性水痘。由于新生兒細胞免疫不完善,一旦患有水痘則出現病情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1-6]。合理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可明顯提高患兒的治愈率,減輕患兒及家屬的痛苦。本文通過回顧筆者所在科室新生兒水痘的護理與治療過程,探討新生兒水痘的護理措施,提高新生兒水痘的護理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5年3月筆者所在科室住院的新生兒水痘4例,男2例,女2例,年齡12~18 d,胎齡39+2~41周,體重3.180~3.815 kg其中3例并發新生兒肺炎,1例無并發癥。
1.2 護理方法
1.2.1 隔離護理 新生兒免疫力低下,為避免交叉感染,患兒獨處一室或同種患者同處一室,按高度接觸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嚴格隔離。患兒診療物品經消毒或滅菌后專人專用,盡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患兒的生活垃圾及分泌物集中焚燒處理。專人護理,實行標準預防,護理操作時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及乳膠手套。患兒周圍環境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2次/d。如病情無特殊情況,拒絕患兒家屬床邊探視,可通過科室的探視系統探視患兒[7]。
1.2.2 皮膚護理 予患兒使用暖床或暖箱,暴露皮膚,用1/5000高錳酸鉀液洗浴,2次/d,擦干后用呋西地酸乳膏或阿昔洛韋軟膏外涂患處,2次/d。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操作時動作輕柔,結痂皰疹讓其自行脫落,不可強行撕脫。對于皮疹結痂退后干燥的皮膚可涂潤膚油。患兒使用的抱被、床單應柔軟、舒適。定時為患兒修剪指甲,必要時戴紗布或棉質手套。通過精心護理,本組4例患兒皮膚均無繼發感染[4-6]。
1.2.3 發熱的護理 每4小時測量體溫1次,有異常時隨時測量。當體溫大于38 ℃,應予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后30 min再復測體溫,做好記錄和交接班。其中3例并發肺炎的患兒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經過相應處理,均能體溫下降,保持穩定。
1.2.4 飲食護理 母親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兒通常會發病。這種情況下可選擇配方奶喂養。根據患兒需要,每2~3小時喂配方奶1次,對于吸吮能力差的患兒,可通過胃管注入。對配方奶不耐受的患兒,可以靜脈補充液體,供給足夠的熱量、水分。本組4例患兒均與母親有明確接觸史。
1.2.5 管道護理 避免反復穿刺加重患兒皮膚損傷,應予患兒應用留置針。穿刺處避開皮疹、皮損。盡量選擇粗、直、易于固定的大靜脈,如貴要、大隱靜脈等。用藥后用生理鹽水封管。加強患兒巡視,避免液體滲漏、靜脈炎的發生。患兒的氧管或胃管可用3M敷貼固定,可減少用普通膠布固定給皮膚造成的損傷。各管道標志清楚。患兒膠布應用石蠟油潤濕后輕輕撕脫。
1.2.6 并發癥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氣促、發紺伴咳嗽者考慮并發肺炎,如嘔吐、抽搐、嗜睡、煩躁者考慮并發腦炎,應及時報告醫生。本組3例并發肺炎的患兒,其中有2例有氣促、發紺的表現。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床頭抬高15°~30°。予吸氧、頭孢呋辛抗感染、阿昔洛韋抗病毒、免疫球蛋白調節免疫力等治療。
1.2.7 疾病知識宣教 護理人員耐心仔細地為患兒家屬講解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措施、護理措施及預后效果,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
1.3 觀察指標
收集患兒治療護理處理前后的體溫、CRP、hs-CRP。
2 結果
本組4例患兒經過合理治療與精心護理,無皮膚的繼發感染,無院內交叉感染,無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治療和護理處理后,體溫和hs-CRP有下降的趨勢,皮膚結痂,痂皮脫落。經過10~17 d的住院治療,全部治愈出院,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針對感染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減少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的發生[8-9]。水痘的潛伏期為10~21 d,若母親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兒常患水痘[2]。尤其是母親在分娩1周內感染的患兒由于孕婦血清抗體尚未形成,新生兒不能獲得足夠的抗體易患水痘,且病情多較重,病死率高達25%,若母親孕晚期患水痘的時間與分娩時間有1周以上的間隔,新生兒則可通過胎盤獲得一定的抗體來減輕癥狀[10]。新生兒水痘雖然發病率低,但病情重,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兒水痘在積極抗病毒、抗感染及增強免疫力的基礎上要做好消毒隔離以及相應護理來控制感染及預防交叉感染。本組4例患兒均治愈,皮膚完全結痂,痂皮脫落出院,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水痘患兒在住院期間要制定有效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取得家屬的理解配合,并給予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可有效避免院內交叉感染,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1]李敏,楊蘇,楊瀟,等.新生兒水痘死亡二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5,48(2):138.
[2]邢燕,李莎.新生兒水痘合并敗血癥1例[J].重慶醫學,2008,37(20):2292.
[3]張娟,李娟.重癥新生兒水痘的護理案例[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2):412.
[4]馬益平,張紅梅,陳曉玲.新生兒水痘的消毒隔離與護理[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7):674-675.
[5]崔英姬.一例新生兒重癥水痘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7):655.
[6]許飚,陳德宇,張豐正,等.新生兒水痘死亡一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8):488-489.
[7]辛萍.新生兒水痘患兒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0,19(8):97.
[8]夏建新,胡娟娟.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的監測與控制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9):86-87.
[9]劉海娜,吳杰.N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102-104.
【關鍵詞】 新生兒敗血癥患兒;護理干預;治愈出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60-01
新生兒敗血癥患兒感染易擴散,病情危重,變化快,死亡率高,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早診斷采取有效治療和護理措施是治療新生兒敗血癥的關鍵,護士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2013年,收治新生兒敗血癥患兒11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年齡5天-28天患兒均符合診斷標準,如:李曉妹,女,十天,2010年10月2日早上10:30分入院。患兒系1孕34周2天,早破水七天,臀位,在隆陽區醫院婦產科行臀抽產娩出,體重1.85kg,Apgar評分1分鐘6分,5分鐘8分,出生后患兒一直呼吸不規則陣發性暫停,面色蒼白青灰,陣發性青紫,口周青紫,不吃不哭,不動,,尿少,反應差,呼吸不規則,暫停幾次2天出現黃疸,總膽紅素13.45mg,9天患兒口吐咖啡色樣物,不吃不哭不動,,尿少急送入本科以新生兒血癥住院,經過三十天抗感染治療及制定護理計劃并認真落實,患兒轉危為安,2010年11月2日早上10:00治愈出院。
1.2 方法 向患兒及家屬了解患兒情況取得第一次資料,根據患兒情況進行整體護理。入院后護士配合醫師及時進行搶救。立即將患兒置開放式暖箱,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時呼吸機的應用,給患兒持續吸氧建立靜脈通道,認真執行醫囑,書面病危通知,協助醫生做血氣分析,血培養,肝腎功能、電解質、交叉配血,心肌酶、血糖等化驗、完善各種檢,認真書寫搶救記錄,生命征監測。制定護理計劃并認真落實,使患兒身心得到全面護理。
1.2.1 注意體溫變化,患敗血癥的新生兒,多見發熱,體溫在38度左右,或高達40度以上,可持速不退,也有的表現體溫不穩定,發熱達38.5度以上,忽而降至36度以下,還有長期低熱,體溫在37-38度之間,當病情嚴重,機體反應低下時,常表現體溫不升,四肢冰冷,遇有高熱時應物理降溫,如體溫不升應給予保暖。同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
1.2.2 呼吸及面色的觀察:患兒可出現呼吸不規則,氣急,屏氣或呼吸困難,紫紺者有并發肺炎的可能。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氧氣吸入。出現面色蒼白或青灰,同時伴有呼吸表淺,心音低鈍,體溫不升時,可能發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休克,應通知醫生及時搶救。病理性黃疸是本癥的重要癥狀之一,系細菌感染產生的溶血素,造成紅細胞破壞增多或毒素損壞肝細胞所致,如黃疸進行性加重,要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1.2.3 消化系統的改變,表現有食欲減退,吮吸力弱或拒乳,并有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
1.2.4 神經及精神癥狀的觀察 若感染未及時控制,則進一步發展,并發化膿性腦膜炎者并不少見,常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激惹或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如有,屏氣,尖叫,兩眼凝視或抽搐,更應引起重視,應及時作腦脊液檢,以便早期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1.2.5 注意出血傾向,患兒感染嚴重者可見患兒皮膚皮下脂肪硬腫,同時因毒素刺激,使毛細血管受損,也可因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導致出血傾向。皮膚粘膜有出血點或大小不等的瘀斑,吐咖啡色液體或血,肺出血,同時可有便血。應注意觀察出血部位,出血量。發生吐血時,注意側臥,清出口腔嘔吐物,防止窒息,并給止血藥或輸新鮮血及血漿。
1.3 效果評定 患兒面色青灰蒼白,口周青紫、呼吸不規則,陣發性暫停,有咖啡樣物流出,由于及時發現并給對癥處理及時搶救,患兒于2010年10月7日轉危為安,10月22日治愈出院。
2 結果分析
新生兒敗血癥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通過廣普抗菌素應用及采取綜合療法,病死率下降,護理人員做到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協助早診斷,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和積極配和搶救預防并發癥發生。
3 討 論
新生兒所以易患敗血癥,主要與新生兒所特有的解生理特點有關,由于新生兒皮膚粘膜柔軟嫩且薄,血管豐富,似一個的大創面,容易破損感染,未愈合的臍帶又是細菌入侵的門戶,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當受到細菌感染時,屏障機能弱,淋巴結內細菌易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而發展成敗血癥。另外母親患細菌感染性疾病或羊膜腔感染,可通過胎盤血液循環傳給胎兒。分娩過程中如有羊膜早破、產程過長,污染羊水及產道感染,或有窒息如吸入羊水、胎便等,其次助產過程中消毒不徹底或因急產未按無菌操作原接生均可導致新生兒感染,產前、和產后感染血癥發生較早一般產后3天內發病,產后感染在出生3-5天以后,由于醫院護理用具消毒不嚴或工作人員帶菌亦可通過皮膚、粘膜呼吸道泌尿道傳給新生兒疾病。
臨床實踐表明:優質整體護理的應用可使新生兒敗血癥患兒身心得到全面的護理,及時搶救,制定護理計劃,使之轉危為安,痊愈出院。
參考文獻
[1] 殷磊.護理學基礎(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 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第4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7-279.
[3] 洪黛玲,主編.兒科護理學[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26-227.
【關鍵詞】新生兒;藍光治療;護理;高膽紅素血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4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793-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及其他器官的黃染,新生兒時期膽紅素易通過血腦屏障,嚴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導致遠期智力低下,聽力損害及視神經異常。采取合理的治療和積極的護理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有重要的意義。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對收治的95例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在對原發病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藍光照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療中護理觀察能及早發現病情變化,為醫生提供了有價值的臨床資料,精心的護理在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先總結資料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應用藍光配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95例,其中男60例,女35例,年齡為生后2-28天,早產兒30例,足月兒45例,ABO血型不合3例,敗血癥2例,新生兒窒息15例,全部病人均使用北京巨龍三優科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面光療暖箱進行光照治療。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長為425-475nm的藍色熒光燈,上下6支平行排列,同時配合光療暖箱進行光照治療。
1.2治療方法
1.2.1患兒入院當天或出現黃疸當天抽取臍動脈做膽紅素測定,常規檢查肝功能、二氧化碳結合力、血常規、溶血全套及TORCH檢查等,臍分泌物培養,記錄腦干聽力誘發電位、肝膽B超等檢查結果,感染者行血培養,給予抗感染治療,母乳性黃疸應停喂母乳。
1.2.2操作前準備物品準備:光療箱、護眼罩(可自制膠片或不透光的布或紙剪成眼鏡狀)醫務人員用墨鏡,其他如尿片、手套、腳套等。光療照射前的準備(進行設備檢查)徹底的清潔光療暖箱,常規消毒,消除燈管的灰塵,將濕化器水箱內加滅菌蒸餾水至要求刻度,檢查電源燈管的高度及完好性,燈管使用的登記時間,燈管使用1000小時后必須更換,因使用300小時后其燈光能量輸出減弱20%,900小時后減弱35%,調節箱溫至患兒適宜溫度,相對濕度55%-65%。箱內、箱上禁止放置物品,防止遮擋光線影響照射效果[1]。患兒照射用箱前應先進行皮膚清潔,修剪指甲,防止因哭鬧雙手舞動而造成的皮膚損傷,檢查患兒皮膚的完整性,有無硬腫、紅臀,并監測體溫、體重,用黑色眼罩遮擋患兒雙眼并妥善固定,避免眼罩脫落,防止損傷視網膜。為避免生殖器損傷,應用尿片遮擋好,準備好軟棉布固定于箱內將其放置患兒頭部的一側,防止患兒活動后撞傷前囟及耳面部。
2護理
2.1保證患兒舒適把患兒放入已預熱好的光療箱中,頭枕軟墊,妥善固定輸液管路,記錄開始照射時間,如果患兒哭鬧,仔細觀察是否排大小便,是否為饑餓所致,是否舒適,同時可以手掌撫觸其背部,四肢(順序:先仰后俯法:由前額-下額-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動作輕柔使其安靜,有利于藍光照射治療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如有必要時報告醫生酌情應用鎮靜劑,以保證光療的順利進行。
2.2嚴密監測體溫、箱溫、室溫光照治療中的患兒體溫要控制在36.7℃-37.0℃的中性溫度,根據患兒體溫調節箱溫。發熱是光照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當患兒在光療過程中有發熱時應暫時關閉燈光,待體溫正常后再繼續開燈照射,箱溫應保持在30-32℃,室溫20-26℃,為了保持恒定的體溫、箱溫、室溫、濕度,光照治療最好處于空調房間中進行,冬天要特別注意保暖,夏天則要防止過熱。
2.3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光療過程中每2小時監測一次體溫、脈搏、呼吸,保持體溫恒定,并注意呼吸節律,有無呼吸暫停。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及生命體征,注意黃疸的部位、程度及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皮疹,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腹脹、嘔吐、驚厥等。若有異常應及時與醫生聯系,以便檢查原因及時處理,隨時觀察患兒眼罩會陰遮蓋物有無脫落。
2.4保證水分及營養的供給光療時遵醫囑靜脈輸液,全部病例均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以保證輸液順利進行。按需喂養,一般每2小時喂奶一次,每2次喂奶之間加喂糖水1次,因患兒光照治療過程中在一個相對而言較為密閉的環境,哭鬧、出汗等因素可導致水分缺失約40%,而且光療的分解產物易刺激腸壁引起稀便使水分進一步丟失。因此在光療期間患兒應及時補充水分,增加全日總量的15%-20%,并記錄出入水量及大小便情況。如進食不佳者,應遵醫囑及時靜脈補液以補充水分。
2.5預防新生兒嘔吐導致窒息光療下的患兒易哭鬧不安及手足亂舞,再加上新生兒胃的特殊解剖位置易造成嘔吐,另外新生兒的反射功能差,嘔吐物易嗆入氣管引起窒息,因此喂患兒進食的速度不宜過快,進食時應采取45°,應在進食后30分鐘內予以頭部稍高,或用柔軟的布類等固定患兒右背部使其呈右側臥位,這樣有利于奶汁盡快進入十二指腸,避免了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的刺激,注意患兒在哭鬧時應暫停喂食,以達到防止嘔吐的目的[2]。
2.6預防感染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受各類細菌的感染,因此在光療過程中預防感染十分重要,醫護人員在每次接觸患兒前后應洗手或手消毒,有呼吸道感染者應盡量避免接觸患兒,注意做好患兒臍部及臀部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引起感染,室內光療箱應做好清潔,常規消毒,光療箱內濕化器的水均使用滅菌蒸餾水,每天更換,眼罩及被服用后清洗干凈晾干,高壓蒸汽滅菌后方可使用。
2.7光療后的護理光療結束后切斷電源,用預熱好的衣被包裹患兒抱出箱外,除去眼罩,檢查全身皮膚有無破損、皮疹等,記錄患兒體重,并記錄光療停止的時間。光療箱的清潔和消毒,將水槽內的水倒盡,清潔水槽,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各部件后,用清水毛巾擦拭干凈做好記錄,放置于通風無陽光直射的場所干燥保存備用。
3結果
本組95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通過光照療法及精心的護理,均治愈或好轉出院,無1例發生核黃疸。
4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指新生兒期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鞏膜、皮膚黏膜黃染,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癥狀。引起疾病的病因除生理性黃疸外還有母乳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及ABO溶血、新生兒感染等。嚴重時可引起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的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但許多患兒家長對該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引起應有的重視,患兒若得不到正確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必然延遲患兒的康復,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必須與患兒家長多溝通,耐心做好相關的知識宣教,引起其重視,使患兒盡早接受相應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采用藥物、光照療法、換血療法等治療手段。光療是最簡單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且經濟方便,患兒無痛苦[3]。但在光療過程中護士必須做到精心護理,記錄好開始光療的時間,勤巡視,保持光療箱的清潔,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定時監測體溫、箱溫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好相應的處理,做好喂養工作和重視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增進醫護患的信任,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得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47-251.
【關鍵詞】產科;新生兒;護理安全;對策
【中途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59―02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隨之加強,對醫療服務水平的需求不斷上升。產科新生兒護理是具有特殊要求的護理,護理人員肩負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安全,患者及家屬也對護理服務技術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護理風險水平高、護理情況復雜、后果影響大等特點,決定了產科新生兒護理的高風險性【1】。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及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對產科新生兒護理安全隱患進行了總結分析,提出了針對性預防護理措施,以期促進產科新生兒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減少護理糾紛。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間我院產科新生兒病房新生兒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護理綜合質量記錄表及科室差錯缺點登記本上的記錄,對本組新生兒住院期間的的護理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包括新生兒篩查、疫苗接種、健康宣教、新生兒日常生活、新生兒皮膚護理、家長投訴等情況,按照護理安全事故的大致類型,劃分為意外事故、護士紀律事故、差錯類事故和投訴類事故四類;根據本組新生兒護理安全事故的統計分析,對其出現的原因(制度因素、環境因素、責任心不強、專業技術較低、護患溝通不足、服務態度因素)等進行統計分析。
1.2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實施 由科室負責人和護士長、護理組長等建立護理風險安全管理工作組,對護理風險進行逐級分層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加強護理風險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時刻注意護理安全,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隱含具有預見性,采取針對的護理措施;加強規范化操作,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護理流程和標準進行護理服務,減少人為因素;建立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安排在職教育、進修等,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建立護理風險評估和處理體系,對出現的護理安全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妥善處理,對潛在安全隱患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
2 結果
本組100例新生兒中,出現12例護理不良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2%;對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發現,新生兒皮膚問題、健康宣教及服務態度等問題是導致新生兒護理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強針對性預防護理。
3討論
3.1產科新生兒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3.1.1環境因素 近年來,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新農合醫療、醫保等項目的推動下,基層醫院的發展加速,接受的產婦越來越多。部分基層醫院存在著發展過快,硬件設施及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的情況,不能滿足產科新生兒護理的需要,導致工作出現各類漏洞,如由于護理人員不足導致的新生兒護理工作不及時,管理混亂導致的新生兒護理水平差,甚至導致新生兒丟失等嚴重的護理安全問題【2】。
3.1.2護理人員配置不夠,缺乏足夠責任心 產科護理工作繁重,臨床護士不足,導致護理工作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更不能達到預定的水平,成為新生兒護理風險的安全隱患之一;部分護士缺乏責任心,不能體會新生兒家長的心情,對家長要求不理睬;不能嚴格執行巡視制度,導致新生兒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造成不良后果。
3.1.3院內感染 新生兒抵抗力較差,是院內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別是早產及低體重新生兒,需要格外加強注意;進行侵入性操作如呼吸道清理時,需要保證儀器的消毒滅菌合格,操作輕柔,避免感染;護理人員要做好自身清潔,加強對手部的消毒處理。
3.1.4護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3.1.4.1搶救制度執行不到位 產房、病房的急救藥品及器械維護不到位,未對其進行仔細的清點和及時的補充,導致在對產婦或新生兒進行搶救時出現藥物不足的問題,延誤搶救時機,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新生兒護理安全事故。
3.1.4.2臍帶制度執行不到位 新生兒出生后,護理人員沒有按照臍帶處理規定對臍帶進行處理,沒有及時告知并要求產婦確認新生兒性別,容易導致新生兒抱錯、產婦記錯新生兒性別等嚴重的護理安全事件,引起護患糾紛。此類事件在近年來的發生率不斷上升,造成較多的護患糾紛,對醫院的社會公益形象造成較大的損傷,需要加強注意。
3.1.4.3查對制度執行不合格 新生兒病房患者較多,陪護家屬多,情況復查。若護理人員在新生兒洗澡、疫苗注射等操作時沒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極容易導致新生兒抱錯、藥物重復注射、錯誤注射和漏注射的問題,引發護患糾紛。
關鍵詞 新生兒 膿皰瘡 綜合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16
新生兒的皮膚出現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中間發黃,周圍有一圈紅暈,利用針刺后可流出膿液,這就是新生兒膿皰瘡,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1]。多見于出生4~10天的嬰兒。通常在室溫較高,濕度較大時容易發生,以面部、頸部、耳后、腋窩等處多見。輕者僅在這些部位出現散在米粒大小至黃豆大小的膿皰[2]。開始是水皰,皰內漿液很快混濁成膿皰,有的開始即為膿皰,皰周有炎性紅暈,皰壁薄,易破裂,破后基底為紅色糜爛面。有些皰呈膿性結痂,脫痂后無癍痕形成;重者膿皰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膚,可以出現發燒,腹泄,衰竭,甚至患肺炎,腦膜炎等全身癥狀[3]。如不及時救治可發生敗血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本文回顧性分析出生的新生兒,發生膿皰瘡治愈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其臨床發病特點、治療原則、護理及預防措施。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1年7月~2005年3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兒中,發生膿皰瘡87例,無全身癥狀者81例,累及全身皮膚感染,有發熱癥狀者6例,合并眼結膜充血、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流出者1例。追問母親懷孕史,大多數患兒的母親在懷孕晚期有白帶增多、陰道外陰不同程度瘙癢的陰道炎癥狀。考慮到用藥對胎兒的影響,均未做正規治療,陰道炎癥遷延至胎兒出生。
臨床特點:病情輕重不一,81例輕癥患兒皮膚上出現一些散在的米粒大小至黃豆大小的膿皰。患兒無其他不適。6例病情較重者,膿皰大而且累及全身皮膚,膿皰周圍皮膚發硬、發紅、彈性差。初發時為鮮紅色丘疹或水皰,迅速變為膿皰,周圍有紅暈,并且有糜爛及黃色膿痂,散在或融合存在。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且伴有發熱、嘔吐、腹瀉、不吃奶、精神萎靡等現象。6例中有1例合并眼部感染,結膜充血有膿性分泌物。
治療方法:原則以局部治療為主,抗生素應用為輔。
輕癥患兒、僅用局部治療即可,具體為每天淋浴后,消毒大毛巾擦干,用棉簽蘸75%酒精消毒膿皰及周圍皮膚,消毒針刺破膿皰,擠出膿液并拭凈,再用75%酒精棉簽徹底擦洗創面即可。不用包扎,也不用上藥膏,自然干燥。但禁止在面部三角區擠膿點,只用酒精棉簽輕輕涂抹。對于病灶極小,無膿點形成的,可先行局部消毒,待其稍長大形成膿點再行處理,方法同上。
重癥患兒:配合應用抗生素。對于皰疹較大且多,有全身癥狀者,盡早應用抗生素,一般首選敏感性較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鈉40萬U,肌肉注射2次/日,連用3~5天,或靜滴80萬,每8小時1次。并發結膜炎的患兒,除以上2種治療外,需進行眼睛的局部護理。先用溫生理鹽水徹底清洗眼睛,拭凈分泌物,點氯霉素眼藥水,第天數次,直至無分泌物流出,結膜充血消失。
護理措施
首先對患兒進行隔離,患兒所用的一切用具必須消毒后專用,嚴禁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流行。對出院患兒的衣物、被褥等徹底滅菌處理或焚毀。
嬰兒淋浴間、治療操作間應每天消毒,按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清潔。嚴禁非工作人員入內。
勤洗澡,勤換衣,保持嬰兒皮膚清潔干燥,尿布、被褥勤換,防止皮膚浸漬。
醫護人員、乳母患化膿性疾病時,不要接觸嬰兒[4]。
預 防
加強孕期健康宣教,主意個人孕期衛生,減少陰道炎癥的發生,對于妊娠晚期陰道炎患者,合理應用藥物治療,降低胎兒出生受感染的機會。廢除蠟燭包,讓新生兒處在寬松透氣的襁褓中。護理嬰兒、喂奶前,工作人員、乳母必須洗凈雙手,減少不潔手對嬰兒皮膚的接觸。切斷感染途徑,是預防新生兒膿皰瘡的關鍵。實行床邊消毒隔離,對患病嬰兒的用物進行滅菌處理或焚毀,禁止用于健康嬰兒,是防止疾病在新生兒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新生兒膿皰瘡感染多來自母親、保姆或醫護人員不潔手,其次是嬰兒的衣服、尿布、包被等被污染。這些細菌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但在成人并不致病,而新生兒皮膚嬌嫩,抵抗力差,加之傳統習慣將新生兒裹成蠟燭包,不透氣,使嬰兒的皮膚長時間處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故患病的機會增多。國內有報道,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療效也很好,但較復雜。我科采用的方法簡便,療效可靠,安全無不良反應。總結于此,供大家探討,或可借鑒,若能推廣,惠及更多患兒,使他們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韓鳳久.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4:41-42.
2 郭輝.現代中醫臨床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
【關鍵詞】 藍光;高膽紅素血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7-0388-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又稱新生兒黃疸,是指血液中膽紅素量過多,引起皮膚、粘膜、鞏膜黃染,是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常見癥狀。新生兒血清內總膽紅素超過205umol/L(未成熟兒超過255umol/L)的,為高膽紅素血癥,嚴重時引起核黃疸,造成嚴重神經系統的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1)。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對908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采用光照療法和相應的護理措施、效果滿意。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908例患兒,男498例,女410例,年齡為出生后1-28天。其中早產兒235例,ABO溶血病397例。光療前查總膽紅素113-356μmol/L。
1.2光療設備:全部病例均使用單面光療照射治療儀,采用藍光燈管,18W/支,5支平行排列,同時配合光療暖箱進行光照治療。
2護理
2.1做好患兒家長的宣教
本組大多數患兒家長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缺乏正確認識,認為新生兒皮膚黃染是正常現象,無需治療,加上對光療缺乏認識,個別患兒家長存在焦慮情緒,甚至拒絕治療,因此,需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堅持以患兒為中心,由責任護士對患兒家長進行新生兒黃疸的知識宣教,介紹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危害性及實施光療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兒家長的顧慮,取得信任,使患兒盡早接受光療。
2.2入光療暖箱前的準備
光療前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光療暖箱,特別是燈管表面的灰塵,并注意定時更換燈管,燈管使用300小時后其燈管能量輸出減弱20%,900小時后減弱35%,因此燈管使用1000小時必須更換①。禁止在暖箱內、箱上放置雜物以免遮擋光線。根據患兒體重、孕周調節暖箱溫度,水箱內加無菌蒸餾水至2/3滿,保持相對濕度55-65%。
2.3對患兒的觀察與護理
2.3.1嚴密監測體溫及箱溫變化:光療時應每2-4小時測體溫1次或根據病情隨時測量,使體溫保持在36-37℃為宜,根據體溫調節溫箱,若光療時體溫上升超過38.5℃,要暫停光療,經處理體溫恢復正常后再持續光療。
2.3.2保證水分及營養的供給:光療過程中,應按醫囑靜脈輸液,按需哺乳,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患兒高2-3倍,故應在奶間喂水,觀察出入量。
2.3.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光療前后要監測血清膽紅素變化,以判斷療效,光療過程中要觀察患兒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注意黃疸的部位、程度及其變化,大小便顏色及性狀,有無呼吸暫停、煩躁、嗜睡、發熱、腹脹、嘔吐、驚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聲變化,若有異常需及時與醫師聯系,以便檢查原因,及時處理。
2.3.4加強皮膚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及新生兒臀紅:光療照射時需要將患兒于光療箱內,此時患兒缺少安全感,容易哭鬧,故入光療箱前要剪短患兒指甲,防止哭鬧時抓破皮膚,用黑色不透光的布遮蓋患兒眼睛,皮膚不宜撲粉,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另外,光療易引起稀便及便數增多,易引起臀紅發生,故應勤換尿布,局部涂皮膚的保護皮膚,如有臀紅發生,應在局部涂紅霉素軟膏,防止感染。
2.3.5預防嘔吐,防止窒息:光照治療下的患兒易哭鬧及手足舞動,加上新生兒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關系,易造成新生兒嘔吐。再之,新生兒反射能力差,嘔吐時的胃內容物易嗆入氣管引起新生兒窒息。故在護理上采取防止新生兒嘔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兒進食時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進食后30分內給予頭部稍抬高,右側臥位。患兒哭吵鬧煩躁時,護理人員應給予皮膚撫觸,盡量使其安靜后才喂食,以達到防止嘔吐的目的。
2.3.6預防感染: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細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療中預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護理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注意做好新生兒臀部、臍部護理,防止皮膚破損后細菌侵入引起感染,光療暖箱每天250mg/L建之素擦拭暖箱及各表面。光療箱內濕化器的水箱均使用滅菌蒸餾水,并每日更換。光療所戴的黑眼罩使用后均高壓滅菌。
3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采用藥物、光照治療、換血等治療手段,光療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且經濟方便,患兒無痛苦。但在光療過程中,護士必須做到精心護理,記錄好開始光療的時間,勤巡視,注意觀察患兒的神志反應。定時監測體溫、箱溫,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做好喂養工作和重視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增進醫護患的信任,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關鍵詞】 院內感染;新生兒;高危因素;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69
新生兒各器官功能遠未發育成熟, 對外界抵抗力較差, 在受到致病微生物刺激后較易發生感染, 而病房內存在多種致病菌, 故新生兒院內感染并不少見[1]。盡管目前對于新生兒的醫療技術獲得較大進步, 使許多危重癥新生兒獲得有效治療。但對于重癥院內感染的新生兒, 其死亡率仍較高[2, 3]。掌握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提供預見性護理干預, 進而降低院內感染發病率, 保障新生兒健康安全。本文即對本院部分院內感染新生兒進行分析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56例院內感染的新生兒, 搜集其完整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1例, 女25例;足月兒38例, 早產兒18例;出生體質量1032~4250 g, 中位體質量2570 g。
1. 2 院內感染診斷標準 ①入院48 h后發生的感染;②在原感染基礎上, 出現新的感染灶;③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對于無明顯感染病灶, 但存在明顯的感染表現, 如白細胞計數增高或降低、頻繁呼吸暫停、黃疸、拒乳、安靜或煩躁、體溫不升或發熱、降鈣素原和(或)超敏C反應蛋白升高等表現的患兒, 一并列入新生兒感染。
1. 3 方法 搜集臨床資料, 統計患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住院時間、住院期間有無侵入性操作以及有無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并提出相關護理對策, 總結護理經驗。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多因素回歸分析分析新生兒院內感染與各暴露因素的關系。P
2 結果
2. 1 感染類型 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敗血癥是最為常見的感染類型, 其中呼吸道感染19例(33.9%), 消化道感染16例(28.6%), 敗血癥8例(14.3%), 顱內感染6例(10.7%), 皮膚軟組織感染6例(10.7%), 其他1例(1.8%)。
2. 2 致病微生物 56例院內感染新生兒中, 經病原學及藥敏學檢測, 氣道分泌物培養陽性2例(3.6%), 血培養陽性者51例(91.1%), 余3例(5.4%)細菌培養陰性。在細菌培養陽性的53例患兒中, 致病菌為革蘭染色陰性者41例(77.4%),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例(32.1%), 大腸埃希菌11例(20.8%), 銅綠假單胞菌7例(13.2%), 鮑曼不動桿菌3例(5.7%), 嗜麥芽窄食單孢菌3例(5.7%)。革蘭陽性菌12例(22.6%), 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7例(13.2%), 腸球菌3例(5.7%), 表皮葡萄球菌2例(3.8%)。
2. 3 高危因素 將胎齡、性別、住院時間等暴露因素行多因素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 新生兒性別、有創操作以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非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而出生體質量
2. 4 預后 經積極治療及護理干預, 55例(98.2%)患兒治愈出院, 死亡1例(1.8%), 死亡原因為敗血癥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討論
盡管采取多種預防措施, 但新生兒院內感染仍未徹底杜絕, 嚴重威脅新生兒健康安全。對于發生院內感染的新生兒, 其發病原因既與住院期間的醫療及護理有關, 也與患兒自身特點存在一定關系[4]。新生兒器官功能不完善, 抵抗力較差, 對于早產兒而言危險性更大。掌握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給予預防性干預, 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出生體質量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新生兒院內感染最多見的部位, 針對上述發病特點, 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病房內環境的消毒管理, 每天一次采用紫外線或空氣消毒機對新生兒病房徹底消毒。對病房地面、空氣、墻壁、物品以及醫療設備定期采樣檢測, 保持環境清潔, 從源頭消除危險因素。此外, 在進行護理操作前后清潔雙手, 防止醫源性感染。加強對產婦的健康教育, 囑其嚴格消毒奶具, 喂奶前后清洗雙手及, 勤換衣物, 防止致病菌經消化道途徑感染新生兒。
綜上所述, 住院時間、出生體質量以及胎齡是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 其中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最為多見。針對上述高危因素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干預, 有助于從源頭控制感染源, 降低新生兒院內感染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黃婭鈴, 曾子耘, 徐萱, 等. 中國大陸地區新生兒院內感染病原體分布的系統評價. 重慶醫學, 2016, 45(3):380-382.
[2] 廖均梅, 周淵, 王艷. 惠州市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6, 37(2):150-151.
[3] 張小玲, 張林, 許瑾, 等.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臨床對策.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5, 31(4):62-64.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病癥;嚴重者可發生核黃疸,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因此,必須及時給予積極的治療護理。
藍光治療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治療方法。使黃膽逐漸消退,無嚴重副作用,給患兒帶來的痛苦小。我科自采用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以來,效果明顯,其藍光治療前的準備及藍光中的護理起著重要作用,先將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89例,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齡18h―32d,ABO溶血38例,所有患兒均經血膽紅素測定確診,其中有2例ABO溶血需要換血轉上級醫院治療,還有8例出現皮疹,停止光療后自行消失。
1.2方法
我科使用XHZ―90型單面藍光燈和XHZ型新生兒黃疸雙面治療箱。根據患兒病情選擇使用,對早產兒、特別好動者采用單面光療,對其他患兒采用雙面光療。全組病例均間斷照射24―48h,68例黃疸明顯減輕,19例再次光療12―24小時癥狀得以改善,光療同時配合藥物、輸注血漿和白蛋白等治療。
2護理
新生患兒病情變化快,出現合并癥多,光療時偶有發熱、腹瀉、皮疹等副作用出現,光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情,精心護理。
2.1光療前護理
光療前我們要檢查光療箱燈管是否全亮,擦去灰塵,水槽按要求加入蒸餾水或滅菌用水,預熱光療箱溫度調至30℃―34℃,濕度55%--65%,。光療前要給患兒清潔皮膚,清潔后忌用粉、油膏,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鬧兩手舞動抓破皮膚。雙眼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的紙片遮蓋,以免藍光損害視網膜。光療前測量體溫,協助醫生抽取血標本。
2.2光療中的護理
患兒放于床中央,尿布以能遮擋外生殖器為宜。保持玻璃透明度,對患兒的嘔吐物、出汗、大小便等要及時清除,以免影響療效。由于光療下的患兒易哭鬧、出汗、發生腹瀉,以及光療中的不顯性失水增加40%,所以要增加喂奶和水的次數,勤換尿布,脫水者按醫囑靜脈輸液,記錄出入量。若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哭鬧現象,護理人員應撫觸患兒,能使產生愉悅的心情、安靜、少哭鬧。患兒應經常改變,使全身皮膚均勻受光,避免某處皮膚受壓過久。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患兒一般情況及生命體征,每2小時測量體溫、心率、呼吸各1次,根據體溫調整箱溫,使患兒體溫保持在36.5℃--37.2℃。觀察呼吸情況,注意呼吸節律、有無呼吸暫停。注意黃膽程度,尿、便顏色與性狀,皮膚有無皮疹、發紅,患兒有否煩躁、嗜睡、發熱、嘔吐、腹脹、拒食,注意吸允能力,若發現患兒反應低下、尖叫、抽搐,心率加快,呼吸減慢等,應及時通知醫生采取措施,并做好護理記錄。有吸氧和輸液者固定好管道、輸液針頭,保持輸液暢通;注意觀察輸液部位是否有滲液,注意氧氣的溫化和濕化,保持呼吸道通暢。
2..3光療后護理
光療后去除眼罩,給患兒沐浴,檢查皮膚有無破損,及時給予對癥處理。繼續觀察患兒黃疸情況;光療箱使用后,及時用洗潔精清潔,用含有效氯50mg/l濃度消毒液擦拭消毒,及時傾倒水槽的蒸餾水或無菌用水,保持干燥備用,記錄燈管使用時間,以便按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