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漫畫老師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別看他胖,課余時,卻十分喜歡運動。他常常說:“生命不息,運動不止。每天晚上,當你們已經進入了夢鄉之時,我還在小區外面跑步運動呢!”
3、他還告訴我們,有一次去朋友家吃晚飯,飯后,朋友要開車送他,他卻堅持自己走回來。朋友拗不過他,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從那里走回家,有20多里路,陶老師走了兩個多小時。兩個多小時呀!多累啊!更加讓我們驚奇的是,在大課間,他也從不放棄運動。幾乎是從大課間的鈴聲一響,一直跑到第一節課上課鈴聲響起,如果第一節課不是他的,他還可以再跑,一般要運動一個多小時。要是我,早累得要吐了,可老師跑完卻若無其事,真是太厲害了!
4、每次跑完之后,他還笑著對我們說:“一點也不累,都成為我的習慣了。”哇!都變成習慣了!習慣是要很久的時間才可以養成的,看老師這個樣子,跑的時間絕對不少于十幾年啦!
5、可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這么愛運動的人,為什么還天天挺著個像孕婦一樣的大肚子?一點也沒有瘦下來呀!呵呵,這樣運動都不瘦,陶老師可真有意思。
讀圖審題
四級漫畫作文中的漫畫通常反映一個社會現象或生活哲理,要求考生根據自己對漫畫的理解來寫作。因此,要寫好四級漫畫作文,審題格外重要。考生在下筆之前要仔細看漫畫,弄清漫畫的寓意,這是文章切題的保證。此外,在本次四級考試的三道寫作題中,Directions部分都給出了寫作內容的大致方向,這也為考生把握漫畫寓意提供了幫助。下面筆者就來逐一梳理2013年6月四級作文的三幅漫畫及其傳達的寓意。
題目一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n 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literature.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審題:本題的漫畫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現象。在漫畫中,老師把一本厚厚的書交給學生,并對他說:“Just think of it as if you’re reading a long text-message.”結合題目中的寫作指令(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literature),考生可以得出這幅漫畫所反映的社會現象:隨著新的電子媒體的出現,文學閱讀日漸式微。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漫畫中的text-message象征著當代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這里并不需要對其做過于狹隘的理解。
題目二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n 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審題:本題的漫畫中有一對父子。兒子說:“Dad, I’m a bit worried about disposing of nuclear waste.”爸爸說:“If you can empty the dustbin here, you can do anything.”這幅漫畫傳達的是一個人生道理:想做大事,要先從小事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考生沒有從漫畫中看出這層意思,也可以結合寫作指令(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看出這一點。
題目三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n 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basic skill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180 words.
審題:在本題的漫畫中,一位老師正在教一群小學生乘法表,孩子們卻面露疑色,其中一個學生向老師表達了大家心中的疑慮:“No offense, but by the time we’re in the job market, won’t that stuff be outdated?”結合寫作指令(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basic skills),考生不難看出這幅漫畫意在強調學習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謀篇布局
在把握文章的主旨之后,考生就可以構思整篇文章的架構了。四級漫畫作文的寫作可以分為下面三個段落。
第一段:開門見山,簡要描述一下漫畫內容,并指出漫畫的寓意。描述漫畫內容是為了揭示其中的寓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描述要簡潔明快,一般來說一句話足矣。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寫作的Directions部分雖然給出了大致的寫作主題,但是也要求考生對漫畫進行簡要描述,因此考生切不可拋開漫畫內容直接展開議論。
第二段:表達考生對漫畫寓意的看法,這是文章的重心所在。比如,就第一道寫作題目而言,考生應在第二段闡述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就第二道寫作題目而言,考生應在第二段論述為什么凡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就第三道寫作題目而言,考生應在第二段論述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第三段:指出漫畫的寓意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或者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結尾段一般并不需要實質性的分析,其主要作用是總結和升華,使文章結構完整。所以結尾段的寫作要簡明扼要,點到即止。
論證方法
漫畫作文的第二段要表達考生對漫畫寓意的看法,這是文章的核心段落,也是作文字數達到要求的關鍵。因此,考生在這一段要濃墨重彩,寫深、寫透。在寫這一段時,考生要盡量擺事實、講道理,避免空泛的議論。針對這一核心段落,筆者在此推薦以下三種展開議論的常用方法,希望對考生有所啟發。
1.條分縷析
在寫作第二段時,考生可以從2~3個方面對觀點展開論述,這種寫法可使文章顯得層次清楚、條理清晰。例如,本次四級作文第一道題目的第二段需要闡述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性,考生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第一,相對于電子媒體,文學閱讀更能培養人的想象力;第二,閱讀文學作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社會。請參考下面的范文。
There was a time when children could relish literature. But children today can enjoy the sounds and action on a TV or computer screen. “So why bother reading?” some ask. The reason is obvious: It enriches our imagination. When we read a piece of literature, we are living the life of Robin Hood or starting an adventure with Tom Sawyer. In addition, literature is the mirror of society, whether it be poetry, drama or fiction. We know the society better through literature.
2.舉例論證
如果漫畫所傳達的是抽象的人生哲理,那么考生在論述時最好能舉出具體的事例,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比如,就本次四級作文第二道題目而言,考生可以在第二段中舉出一些成功人士如何從小事做起的例子。筆者下面提供的范文中用到的是哈蘭·桑德斯上校從一個小吃店做起,最后締造出遍布全球的肯德基快餐帝國的例子,用以證明只有從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請看下面的范文。
Everything is small before it is big. A good example is KFC. In 1930 Colonel Harland Sanders began serving food to his service station customers in Corbin, a city in Kentucky. He fried chicken in his own kitchen and perfected his secret recipe there. From the small roadside eatery, he went on to build an empire of fast food.
3.類比論證
如果漫畫中的寓意不容易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那么考生還可以使用類比論證的方法,即通過打比方來論證一個抽象的道理。比如,對于本次四級作文的第三道題目,考生可以在第二段中用學習打籃球的過程來打比方。學習打籃球時,只有先學會了投球、運球、傳球這些基本技能,才能進一步學習高難度的技能。以此類推,無論做任何事情,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此外,考生還可以舉出統計數字,用具體的研究結果來證明論點。請看下面的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漫畫; 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1-091-002
“哈哈哈,哈哈哈――”這由衷的歡笑聲,一陣接一陣,是從“令學生生畏”的作文課堂上傳出來。你會覺得奇怪嗎?我的第一次嘗試,就讓往日沉悶的作文教學有了笑聲,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也激發了我探究原因的念頭。
嘗試下來,也覺得頗有收獲:把漫畫引進作文課堂,不僅給課堂帶來了笑聲,也引爆了學生的潛在想象欲望;不僅治愈了學生怕寫作文的通病,而且把學生帶進了自由快樂的表達空間,讓作文教學綻放出“快樂之花”,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從學生習作的實際效果來看,超出了教師的預想。
一、把漫畫引進課堂的可行性
說起漫畫,就和“幽默”、“笑聲”搭上了邊,也就和快樂掛上了鉤。它以簡潔凝練的筆墨,展示了生活的另一個空間,令人捧腹,讓人回味。著名的德國漫畫家卜老恩的《父與子》就是我書柜的珍藏品。我的孩子也喜歡看,真是適合學生閱讀、又容易引起共鳴的漫畫佳作了。一開始我只是作為本班學生作文進步、課堂表現好的一種“獎勵閱讀”,誰知在學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許多學生為了看到書爭著表現好,實在輪不到的,還請已經飽了眼福的學生講給他聽。于是我想,既然學生這么喜歡閱讀,而且想著傳閱,何不作為一次作文小練筆呢。于是,作文課堂上,在多媒體的投影下,卜老恩的作品登堂入室,成為大家共賞同評的素材。
《最后一個蘋果》《拔樹嚇退猛漢》兩篇多幅漫畫,在自由的氣氛中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想象,讓學生評說,讓學生記錄。在課堂上,你不僅感受到的是學生的笑聲,更驚嘆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漫畫的力量,讓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幽默的力量,讓他們化解了寫作的憂傷,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寫作熱情和表達欲望,也讓教者找到了作文教學的一個新突破口。
實踐證明,把漫畫引進作文課堂行之有效,依據有三:
1.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我看到,圖畫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學生認知和記憶都是以直觀和形象為主,“注意力正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但直觀、具體的事物仍比較容易引起他們注意”(引自《兒童文學概論》)。而漫畫簡潔直觀的形象,正是學生非常容易感知和認同的直觀畫面。把漫畫引進課堂,也讓高度緊張的課堂放松起來、快樂起來,讓“學生跟多方面的體力和智力活動密切結合起來,激發學生鮮明、動人的情感,使周圍一切像一部有趣的書,誘使兒童很愿意去讀這部書”(蘇霍姆林斯基語)。再加上漫畫的趣味性、針對性強的特點,滿足了學生求新求異的認知需求,也為作文教學漫畫元素的引進奠定了廣泛的認知基礎,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欲望創造了條件。
2.改變了傳統作文的刻板模式
不可否認,傳統的作文教學,已經到了令人生厭的地步,如何讓學生不討厭作文、轉而對作文有興趣、乃至寫之有物,上升至有感而發,甚至寫出特色和個性,已經成為當下作文教學探索的方向。反思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有很多詬病,而出路卻在摸索之中,快樂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等等模式都是生活的再現,都是在形式上有了跨越,而內容上仍然難以有新的突破,而漫畫元素的引進,符合了當下學生在認知途徑多元化的背景下求新求異的知識渴求,在作文載體和寫作素材的拓展上,改變了傳統作文的構件基礎,充實了作文的題材庫存,促動了學生的認同感,調動了學生敏感的表達欲。
心理學研究表明,漫畫與兒童的心態很接近,兒童對世間事物的天生夸張,取舍能力與漫畫的造型要求不謀而合。任何一幅優秀漫畫都是眼光敏銳,思想深刻的佳作,漫畫作者通過特定的畫面來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內涵,并且這些“思想”不是憑空捏造出來,而是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反復醞釀所致,這對學生具有巨大的啟迪作用。
3.代表了作文教學的一個新動向
眾所周知,現在學生課外閱讀的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絢麗多彩。而且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中,腦筋急轉彎、卡通漫畫所占的比例較大。漫畫引進高考作文也是經常的事。1996年,一些省市就把漫畫引進了高考作文:《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前者是把完好的給“整”掉,留下了本該“整”掉的第六指,后者是截掉了健康的右腿,卻保留了不得不截肢的左腿。1983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陜西、山西、河南、廣西等省、自治區所用試題)之一就是一幅漫畫《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2007年高考命題因為引起侵權案件而名噪一時的也是漫畫作文《摔了一跤》,因為漫畫作者何影(筆名何平)的質疑格外引人關注。這也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作文本無定法,關鍵是對題材的把握、形式的變化,也為我們基礎的作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窗口。
二、讓漫畫引爆作文的快樂源
漫畫被譽為“第九藝術”。漫畫作品一般有三部分構成,漫畫語言的運動、故事情節的表現,作者個人通過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在表現形式上,有單幅和多幅之分。這正與兒童文學的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要有兒童情趣,具體就是用幽默、風趣的筆調,用具有兒童特色的語言親切地、繪聲繪色地把兒童生活、兒童心理客觀真實地表現出來,引起小讀者思想情感的共鳴。”(引自《兒童文學概論》)漫畫相對于文學語言來說更加直觀,更加直白,也容易理解,最終引起共鳴。
我們觀察發現,愛看漫畫是學生的共同特征。畫與兒童的心態很接近,兒童對世間事物的天生夸張與漫畫的造型要求不謀而合。任何一幅優秀漫畫都是眼光敏銳、思想深刻的佳作,漫畫作者通過特定的畫面來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內涵,并且這些“思想”不是憑空捏造出來,而是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反復醞釀所致,這對學生具有巨大的啟迪作用。抓住這一特征,適當把健康、立意高的漫畫引進作文教學,讓學生在看中寫,在寫中賞,從而減少對作文的恐懼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讓學生喜歡作文,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美國動畫片中,一只老貓有一句話說得真好:“在卡通里一切都有可能。”這也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想象的空間。
比如,開頭所講的《最后一個蘋果》,其實是父子兩個非常有趣的一次合作,表達了父與子的親密關系,也折射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堅持到底才是勝利,成功終將屬于堅持者。
六幅漫畫,不注一字,而情景和道理卻躍然紙上。現摘錄教學片段如下:
師:看你們個個全神貫注的樣子,肯定有話想說吧?來,咱們交流交流,哪幅漫畫作品給你的印象最深刻?說說你的感受。
生甲:最有趣的是大腹便便的父親,你看他不僅富有童心,而且好像不開竅一樣,和兒子一起盡情玩樂。我喜歡這樣的父親。
生乙:我覺得最妙的是最后一幅。幾經努力之后,父親和兒子都喪失了意志,回頭走了。可正是在這個時候,“成功”和他們開了個玩笑――說來也巧,他們才走出幾步遠,蘋果就在他們身后落下來了。蘋果好像在嘲笑他們:其實再堅持一下,我就屬于你們了。(全班學生都笑了起來!)
師:那么你們看看這對父子有沒有作過努力呢?(幾乎是全班學生都舉起了小手。)
生丙:作了非常多的努力,先是上樹去采。
生丁:再是用鞋去投擲,妄圖砸下它,結果不但沒有成功,還把鞋鉤在了樹上,真是好事多磨。(說完忍不住笑了,大家也笑了起來。)
師:是呀,父親還以為是妙招呢,誰知蘋果沒有砸到,鞋子卻上樹了。
生戊:這父親對兒子真好,虧他想出了那么多辦法。父與子的感情真深。(許多學生對此贊同)
師:哇!你很會思考,能讀懂這幅漫畫的內在含義,真不愧為寫作小能手!其他同學是不是還有新發現呢?
……
在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中,學生研讀了漫畫,直觀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有趣的畫面并沒有讓學生一笑了之,而在笑的過程中走進了思考的世界:由畫及事、由景生情,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人和事,觸類旁通。漫畫素材影射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課堂中,漫畫元素的引進,幽默氛圍的創設,使每個學生都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觸發了學生的情感和體驗,不由自主地在漫畫中飛舞起想象的翅膀,進行再創造,產生了嶄新的思維火化和鮮活見解。其實,了不起的何止是漫畫作品,更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對現實的思考,乃至對生命的感悟!
再如,通過賞析豐子愷先生的著名漫畫《已死的母熊》,讓學生感知母愛是動物和人類的天性,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人類和動物應該和睦相處,明確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從而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
在這樣的思維激蕩中,在這樣的畫面渲染下,學生的直接表達欲望戰勝了刻意遣詞造句和生搬硬套的寫作形式,把寫作當作了表達的本能,達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狀態。事實上,漫畫中的人物關系很明確,作者褒貶態度也很清楚。這一點容易引起學生認同,表達起來也顯得水到渠成。許多同學在談到寫作感受時說:“在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中,我既得到了樂趣,又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
由此來看,雖然漫畫自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代表性和形象性,但恰恰給學生靈動的思維提供了馳騁的空間,很多有哲理的、有趣的漫畫不僅讓學生在一笑中增加記憶和理解,而且點燃了學生內心深處思維的火花,迸射出表達的激情,讓所有的學生言之有物。當然,一般的漫畫都具有很強的諷刺性,甚至是對一些陰暗面有夸張的描摩,這也提醒我們教師在實施漫畫作文的教學中要注意甄別,要對漫畫題材有所篩選,引進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切合學生生活的作品,避免負面影響。
毋庸置疑,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漫畫人物的陪伴下長大的,一個個憨態可鞠的動畫片形象,一段段簡單卻富含深意的故事情節,還有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漫畫世界。優秀的卡通片已經在我們的心中撒下種子:友誼、正義、環保、家庭……這些事物都會通過漫畫或卡通在我們的腦海中樹立起最初的概念。
三、從漫畫粉碎膽怯的反思維
實踐證明,把漫畫引進作文課堂是成功的,它讓學生忘記了作文的難度,拋棄了對作文提筆的膽怯,把靜態的漫畫變成了動態的故事,作文也不再是“榨油”,而是活動的記錄。由此,我們嘗試著通過多媒體引進動態的卡通畫面(其實幾幅關鍵的截圖就是靜態的漫畫),不僅讓所有的學生對作文課感到一些期待、幾分興趣,更讓學生有話可寫、有理可說。反思我們平時的“填鴨式”作文教學,我覺得啟示有三:
1.“降低難度”不如“增加坡度”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使學生不怕寫、有話寫,成為檢驗老師作文教學效果的一桿標尺。三、四年級正是學生童心活躍的最佳時期,也是打好作文根基的啟動時期。與其對怕寫作的學生降低作文難度,減少要求,還不如給他多搭幾級臺階,讓他順道而上,更自在地跨上作文之路:內容貼近他的生活,方式貼近他的習慣,形式貼近他的喜好。這樣,讓他感覺是在記錄生活,而非在完成有難度的作文。與此同時,我們還推出了“循環日記”,作為作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預熱,讓學生的寫作在互動中接力,在接力中相互學習,在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升華。
2.“內容為王”不如“形式為王”
形式為內容服務,這毋庸置疑,但由于學生的認知特點限制,豐富的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表達欲望。而把漫畫、童話、動畫卡通等學生喜愛的形式引進作文課堂,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語言的感染力,更為可喜的是學生的課間閱讀蔚然成風。如今,能閱讀卜老恩的漫畫作品成為學生的一種獎勵手段了。
當然,“形式為王”并不是放棄“內容”,而是對我們平時作文過分注重內容、注重思想的一種校正。事實上,翻開我們的作文計劃,許多已經成了“四季歌”――春天是春游,夏天是暑假記事,秋天是秋游,冬天是打雪仗,看電影就是寫觀后感,真是“形式死板”的典型。而好的形式不僅告別了枯燥,還豐富了內容。
3.“優秀作文”不如“快樂作文”
語文老師都知道:無論什么樣的作文題,每班總有幾個“尖子生”、“習作高手”撐“門面”,但我們教學的目的不在此。大面積地激活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細胞,讓他們自由地表達,隨性地暢想,才是我們教學的主旨。課堂中引進了卡通漫畫等諸多元素,從多載體的傳播知識方式到現場高度的參與性, 打破了傳統作文板塊結構,體現出以“兒童”為本,以“感性”為主的理念,引導兒童在和諧、自然的寫作環境中快樂成長。從我們實踐的有關數據統計來看,我們引進漫畫的課堂作文當堂完成率達到了100%,字數在500字左右的占到了80%(四年級作文的字數要求是350字左右)。由此可見,學生不僅愿意寫,而且有內容可以寫。
當然,把漫畫引進作文課堂,只是在作文教學的大家庭中多了一種表現的載體和手段,在作文內容上豐富了一個品種,并不能代表作文的全部。同時,我們的探索還不夠深入,教學的模式、實踐的數據還沒有形成系列化,漫畫的引進、界定還比較模糊,還有待專家或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嘗試探索。
不過,我們相信,在新課程模式下,作文教學如何創新?作文教學應該往哪里去?學生喜歡什么樣的作文課堂?把漫畫引進作文課堂,無疑是其中的一個答案。它是一股清新的風,一把銳利的劍,打破了傳統作文定式,激活了學生禁錮的大腦,打開了“快樂作文”的一扇窗。由此看來,漫畫作文還是大有可為的。
參考文獻:
[1]《兒童文學概論》,四川少兒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
錦里小學六年級四班 海德
隨著歲月的流逝,可以優哉游哉度過一個假期的想法離我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看所謂好書的壓力,就在開完家長會后的一個下午,爸爸嚴厲的對我說:“方老師在家長會上說了,不準再看那些無聊的、只會讓人變笨的漫畫書!不準!”
不準看漫畫書!不準!
自從爸爸向我宣布了這件事,我大為震驚。為什么可以讓人放松精神,緩解疲勞的漫畫書就被這樣完全的否認了呢?為什么說現在的漫畫會毀掉一代中國人呢?為什么外國人就不像中國人那么抵觸漫畫呢?為什么熱愛漫畫的外國人的想象力往往比死讀書讀死書的中國人更具有創新精神呢?為什么國外的科技比中國發達呢?
我對爸爸頒布給我的這條命令很不以為然。
為什么不準看漫畫書?我承認漫畫書看多了確實成績會下滑,可是我又不是天天看漫畫,只是在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看漫畫。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調查過,中國大部分學生的快樂與否是建立在成績好壞的基礎上的!難道爸爸希望我也成為這樣的人嗎?
難道不看漫畫真的會讓我成績提高很多嗎?
我不認可這個看法。首先我們班很多成績好的學生照樣喜歡看漫畫,成績依然沒有受到一點影響。其次漫畫可以增強人的想象力,對美術和作文很有幫助。最后我還認為學累了,看看漫畫放松放松,可以讓人有更好的精神投入學習,這樣不但不會使成績下降,反而有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我曾經相信大人的每一句話,并努力的去做,可是為什么成績卻沒有一點起色呢?難道真是我用功不夠?
最糟糕的也許是我所感受到的心里的痛楚。在一個已經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個白晝之后的一個中午,那還是在玩賽爾號的年代,拿著爸爸給我的二十元零花錢,我買了一本《賽爾精靈大圖鑒》,這是最新版本的,肯定沒有同學買!這一點讓我沾沾自喜。果不其然,到了學校,我的書受到了很多玩賽爾號同學的追捧!我心里得意極了!哈哈!你們沒有吧!你們只能看一會兒,可我就可以每時每刻的看了!以后我就可以了解所有賽爾號里精靈的動向!可這樣的事沒讓我高興多久,還是樂極生悲了!叮叮叮!上課的鈴聲響了,原以為同學們可以散去了,可沒想到的是不但沒有散去,而且看得更爭先恐后了!令人恐怖的事發生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方老師快步如飛的走了過來。我們這位老師,連在桌子底下搞小動作的同學都逃不過她的法眼,更別說我們一大堆人呢!果然方老師一來就沖了過來,沒收了我那本可憐的書。“氣死我了!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我在心靈深處吶喊!“開家長會時,我不是給你家長說過了嗎?不準帶漫畫書來學校!方老師在我面前說道。我低下了頭,說了一句:“我錯了。”我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其實還沒有呢!第二天老師專門拿了一節課來教育我們,先是讓我撕掉那本我死都不情愿撕的書,然后語重心長的給我們分析看漫畫的利弊,最終,我心悅誠服的接受了老師的觀點。
接到這個任務,我開始構思,上什么內容好呢?一個個想法在腦中閃現又被否定,突然,我看到一幅漫畫《也去應酬》,漫畫講的是一位爸爸因應酬沒有回家,兒子問媽媽什么叫“應酬”,媽媽說:“不喜歡去做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就叫應酬。”第二天一早,兒子背上書包去上學前,垂頭喪氣地對媽媽說:“我也去應酬去了。”看到這兒,我有了靈感。我班學生的習作比較好,不就是因為我鼓勵他們“說真話,寫真事,表真情”嗎?這段時間大家正在為寒冷的冬天還讓他們天不亮就要出門上學而怨聲載道,看了這幅漫畫一定能激起孩子們對學校的種種不滿,當然,對學校的喜愛之情我也不會反對他們表達出來的,他們個個肯定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好,就寫《學校,我 你》。
精心備好了課,到了公開課這一天,果然我班的同學個個表現欲都特別強,有滿腹的話想對學校說,想對校長說:訴說早晨早起的痛苦,作業太多的煩惱,活動太少的遺憾……我告訴孩子們課后我要選有代表性的幾篇習作讓班干部送給校長,希望他能聽聽孩子們的心聲,這更刺激了孩子們的熱情,作文更是精彩紛呈,這節習作課獲得了成功。
同年級的幾位老師看到這種情況,要求我在他們班也上上這節課,我欣然同意,沒想到上下來卻和我班的情況大相徑庭,孩子們大部分都說的是大話、空話,盡管我一再鼓勵他們說心里話,可是他們看看聽課的老師,也只有少數幾個敢于批評,自然最后的作文也有好多成了“假大空”。
第一是信心。宋老師一路行走,一路歷練,信心漸長。在增加教師自信心的同時,宋老師也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信心,且不乏靈心妙思。你看,在習作評改方面,宋老師采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逐項加分制,這種“排骨縫里找肉絲”的做法引領學生帶著一雙賞識的眼睛看待作文,從而于潛移默化中帶著孩子們從學會欣賞到學習作文,也于不知不覺中樹立了孩子們的習作信心。在習作發表方面,宋老師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孩子們的習作擁有一群讀者。當孩子的習作得到了關注,得到了真誠的回應,我想孩子定能體驗到習作的快樂,找到習作的自信。
第二是童心。書中《理解兒童的理解》一文,讓人油然而生敬意,敬佩宋老師對兒童的理解與尊重。《蒲公英》這篇課文,我先后教學過三次,但次次都是引導孩子肯定一個否定另外兩個,并教育孩子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我戴著成人的有色眼鏡自然而然地這樣想,從來沒有想過孩子們會怎么想,也不了解孩子們的審美心理特點。今天看來,孩子們的那一份善良,那些許靈性就這樣被我一點一滴地泯滅了。
宋老師對童心的理解與珍視也體現在他對童漫作文的開創上。開始我并不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漫畫,但在《童漫作文:作文教學的生長點》一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兒童漫畫的幽默特質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與審美特點。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想的,他們古靈精怪,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而兒童漫畫中那種意想不到的新奇感,那種似乎不可能卻又可能的生活情趣,那份童稚的意境,正好契合了孩子的天性。我想,正因為宋老師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最大程度地了解他們,并幫助學生,引導學生。
這是一則漫畫類材料作文。漫畫因為自身的隱喻性增加了審題的難度,但是由于其形象性,使聯想和想象有了生動的形象依據,再加上題目中的提示語,從而降低了作文審題、構思的難度。因此,漫畫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撥開迷霧”就可以見到“真容”。
我們分析立意時,首先要理解漫畫的內容。老爸給小費讓女兒買醬油,結果女兒問是要特快還是普快;如果要特快的話,還需要再加兩元小費,讓老爸很是錯愕。
從老爸的角度來說,意在培養孩子參與家務的能力,施行獎勵機制;但是女兒更“先進”,根據速度的快慢適時加價。從女兒的角度,根據市場經濟,根據需求施行市場調節,金錢就是衡量的手段。所以作文立意可從兩個角度進行:
1.從父親的角度:培養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習慣,合理使用金錢等獎勵手段;學會賞識和獎勵;切忌使孩子形成狹隘的金錢觀。
2.從女兒的角度:自覺參與家務勞動,體會親情,孝敬父母;勞動價值觀念的可取之處;分擔;家庭責任。
佳作展示一
莫讓人心荒蕪
劉 晴
凱洛夫說:“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必須借助于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誠然,塑造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莫過于家庭教育。然而,漫畫中父親要孩子購買醬油,孩子竟以“特快”為由要求加“郵費”。
是孩子太勢利,還是家庭教育有“黑洞”?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孩子本身如泥,成形在于外界給予他的力量。所以究其本質,應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社會發展的偏軌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
尊重父母本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自然更是理所應當的。然而,在社會經濟大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出現斷層的現在,家庭教育的偏軌導致了孩子成長軌跡的彎曲。父母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認為父母的愛理所當然。究其原因,是家長本身給孩子以唯利是圖、唯“我”主義的思想影響。
試想,如果漫畫中的父親從小就教育孩子無私奉獻、學會擔當,那么孩子在對待父母時定會以禮相待,以情相報,更不會出現這“要小費”的荒誕一幕。如果當前的家庭教育都是如此,孩子的下一代教育也會如此,想必未淼娜死嗝媼俚牟喚黿鍪搶益爭奪的問題,更會引起個人心理荒漠現象的發生,輕則冷漠不仁,重則爭端不斷,戰爭頻發,人心淡漠。
因此作為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思考該如何把孩子塑造成棟梁之材。其實關于關愛教育有很好的范本,如在“100元窮游”父子身上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身為陜西戶外運動名人的爸爸,帶著有一些戶外經驗的兒子,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來給孩子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以應有的關心與幫助。每個孩子都是單純的,家長是他們成長的引領者。過度保護只會折斷他們的雙翼,而無法幫他們展翅翱翔。
人不能只有利益與自我,更應有美德,追求崇高。正如但丁所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人類與走獸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不是毫無感情地索取,而是心存感恩。
因此家庭教育應當摒棄不良思想,以關愛、知識、道德引導孩子,讓孩子的心不再荒蕪。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本文材料豐富,觀點有啟發作用。文章開篇從名人名言切入,巧妙運用凱洛夫的名言引出論點,并作為理論論據論證論點。而在論證過程當中又能成功地結合新聞材料層層深入地展開分析,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結合但丁的名言重申觀點,升華主旨。故本項評38分。
發展等級:本文的觀點立足于材料,層層深入,并最終聯系現實生活,給予人以教育的啟迪。故本項評18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基礎等級38分+發展等級18分=56分。
佳作展示二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徐珊珊
哈欽斯有言:“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孝順父母、助人為樂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漫畫中的父親請孩子幫忙,孩子卻索要勞務費,可見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孩子從心底里去孝順父母、助人為樂,而這正是問題的實質所在。
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我們不能只崇尚多元文化,而丟了中華文明之根基。古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來講究“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恩報德,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人之美德。而自私、驕縱,只知道索取,不愿付出,以自我為中心、冷漠終將扭曲人格。
這幅漫畫中,一個小孩子因幫家長做事而理直氣壯地索要勞務費,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據報道,天津市曾有一些幼兒園為改變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開展過“感恩教育”。老師們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們布置了各種形式的“愛心作業”,比如:對照料自己的父母和老師道謝,幫助父母做家務,為爺爺奶奶服務等。幼兒園吃午飯前,一個個天真的孩子張著稚嫩的小嘴念:“感謝父母養育我”“感謝老師照顧我”“感謝做飯的廚師”“感謝陽光和空氣”……他們虔誠認真的樣子甚是可愛。
曾有人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等待他們的一定是悲劇。”可想而知,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的回報的。當父母干活累了,孩子主動去為其擦汗;當父母生病時,孩子到床前端水送藥。一旦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家長應該重視每一件小事,及時幫助孩子修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在論證中,文章由面及點,條分縷析,逐層展開論述,讓人信服。在表達方面,句式靈活,感情真摯。文章融議論、抒情于一體,言辭懇切,啟人深思。故本項評38分。
一、調查的目的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面窄、見識少。大部分學生對習作抱有畏難情緒。但是小學生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對此我們教師都在千方百計地想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為培養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尋求教師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并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提供依據,我校課題組于2015年1月份在部分學生中進行了小學生作文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級學生中進行。問卷內容共23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閱讀、勤于積累、習作興趣、樂于觀察等幾個方面著手設計,但又各有側重,較全面地對學生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對學生下發5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都進行了分析統計。
2、調查對象:福和小學三—六年級部分學生。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了解到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8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籍,但不能堅持天天閱讀。甚至還有少數學生從不讀課外書籍。
2、學生所讀課外書籍主要體現是作文書,漫畫書。
3、主動積累的學生很少,都是老師布置有積累的作業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學生能夠摘錄好詞佳句,但能巧妙運用的較少。
4、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中的事從沒有細心地觀察過。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師不應該限制習作的范圍。
6、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習作幫助最大;少數家長能夠指導學生習作。
五、思考與對策
調查結果表明:我校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方面簡直就是一個空白,所謂的閱讀就只是讀讀作文書,漫畫。閱讀面太窄。部分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及時積累,不能將知識靈活地運用于習作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所以習作中真情實感就無法抒發出來;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才是他們習作進步最有效途徑。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部分學生習作內容枯燥、甚至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及教師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班級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來,相互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每周留一兩次讀書作業,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并慢慢嘗試寫出感悟。
3、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摘抄作業比賽,激起學生積累的興趣。
4、經常在班級里舉行講故事比賽、口頭作文比賽,鼓勵學生把從書本上看到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2019廣西高考作文題目
2019年廣西高考的作文題是一幅漫畫,畫中老師在臺上,學生在臺下。老師說:“你們看看書,我看看你們。”
要求:圍繞漫畫,選好角度,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2019廣西高考滿分作文范文
愛的目送
畢業前最后一節課,老師對學生說:“我再看看你們。”
即將說再見,老師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長,可老師能陪伴學生走過的,終究只有一段路。這段路是艱辛的,傳道、授業、解惑,都是這條路上必經。老師要對學生們傾囊相授,讓學生從不知到知之;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對學生倍加關懷,讓學生感覺到他們不僅在獲得知識,尋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師的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圖中的老師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師也莫不如此。也因著這一顆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們”的那份不舍。
當然,除了不舍,還有希冀。
正如圖中老師對學生說的那句:“你們再看看書。”
對于老師而言,即將揮手作別的是學生。老師希望學生再看看書,字短情長:再看看書,學生們才能更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更好地應對考試,更穩健地走好未來的路。
師生一回,學生們終究要遠行,老師能給他們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場充滿愛的目送。
這樣充滿愛的目送,我一定是擁有過的,可惜的是,在我擁有的時候不曾有太強烈的感受,直到畢業多年,才在回憶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學畢業后回東北故鄉探親的時候,小學班主任遠遠看見我并喊我名字,說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說這些話的時候,班主任老師眼里滿是真摯。
那之后我在反問自己,如果是我遠遠看到老師的背影,我認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在多年之后托人打聽我的手機號碼,同我聯系,只是想知道我過得怎么樣,她說她會為我驕傲,而我呢?接到語文老師電話那一刻,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對老師也有一樣的牽掛?上述種種,應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老師對我們那份愛,那份不舍與希冀,總是在分別之后,才被感知。
老師們知道的,是分別時,他們對學生們那一場愛的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