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剪紙工藝的傳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現在,人們對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越來越重視,雖然很多部門或學校愿意承擔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發揚,各大院校也愿意加入到保護傳承民間工藝的隊列中,但是在資源整合、師資培養、課程體系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仍存在很多難題。目前,急需研究出系統完善的方法,讓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 中職學校 傳承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經過多年的歷史沿革,體現了中國民眾代代流傳的審美思想和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發展及文明的進步,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對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保護傳承的重要性,許多學校也都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參加到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隊列中。但是在資源整合、師資培養、課程體系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仍存在很多難題。
一、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的現實意義
1.滿足人才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據相關部門統計,溫嶺市草編帽工藝企業等一些民間工藝企業已發展到585家,規模企業46家,全市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達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的問題,技術人員的短缺更為嚴重。近年來,相關企業都在不斷創新,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急需對口的專業畢業生來緩解其人才緊缺的現狀。這都需要盡快培養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民間工藝美術設計人員和制作人員。而中職學生就是地方企業發展建設的未來主力軍,所以有必要促進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的傳承,滿足人才需求和溫嶺的經濟發展,以此來保障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行業的持續發展。
2.拓寬傳承渠道,發揚民間工藝美術
溫嶺有許多民間工藝美術(如:藍印花布、海洋剪紙、紙扎、龍燈、木雕、貝殼畫、草編等)都是民眾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溫嶺民間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種類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然而,隨著溫嶺經濟的發展,民眾的生活文化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許多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空間遭到破壞,于是各種工藝美術正面臨著消失、遺忘的困境。同時,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不愿傳承民間工藝美術,而老一輩的傳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離開人世。在這些眾多的民間藝術中,只有海洋剪紙等少數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保護,其他很多項目都因無人傳承而瀕臨消失。溫嶺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狀況堪憂,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言:“民間文化的傳承人每分鐘都在逝去,民間文化每一分鐘都在消亡”。
所以,將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引入中職學校,向學生展現溫嶺本土藝術,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溫嶺地方民間工藝美術,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創作中不斷創新,讓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二、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的現狀
1.沒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間工藝美術進校園熱潮的推動下,各個中職學校都展示出了極大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經驗等因素,沒有對課程目標定位、教學模式定位等進行充分的研究,更沒有結合專業特色及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去實施傳承。在傳承過程中沒有進行合理的定位,導致傳承目標不明確,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計劃地實施傳承,達不到有效傳承發揚民間工藝美術和為相關企業輸送人才的最終目標。
2.缺乏資源整合,課程體系不完善
據了解,許多中職學校傳承民間工藝美術項目的并沒有統一的教材或開發自己的校本課程,課程體系極不完善,或者只是開發了極個別項目的校本課程,而且質量不高。這就極大地限制了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全面性。
3.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備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要在中職學校進行有效傳承,就必須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然而,受到民間藝人逐漸消失、師資緊缺等現實的制約,師資不能得到及時培訓,導致師資隊伍薄弱。沒有好的師資,自然也就無法使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有效的傳承。
4.課堂模式陳舊,傳承方式單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學校多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傳承方式,形式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這與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傳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傳承的建議
1.明確課堂教學定位,有目標有計劃地傳承
課堂教學是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主要途徑,也是實現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主陣地。為了有效開展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就要做到明確傳承定位。有了明確的定位,有利于為傳承教學指明方向;明確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師合理地制定傳承目標和傳承計劃,并能以此為核心,逐步展開傳承工作;有了明確的定位,有利于為學生學習提供指路燈,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明確課堂教學的定位,要做到根據社會需求和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尋找合適的課程目標定位、強調教學的重點,合理搭配教學模式。以此為基礎,教師才能帶領學生向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前進。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習得知識能力和技能以及社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傳承效率。
2.整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溫嶺的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間各個角落,沒有一個系統的歸納整合。而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的傳承必須要依托一定的教學資源才能有效開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搜集資料,根據中職學生的學情全面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完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民間工藝美術傳承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
地方民間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能用于課堂教學,需要根據本校的特點靈活運用,對其進行篩選、編寫。篩選課程資源要遵循適應傳承目標定位、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差異、適合本校工藝美術專業建設的實際的原則,通過刪減或添加,合理編排。從而更好地適應學校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滿足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在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
3.“請進來走出去”,增強師資力量
為了改變師資薄弱的現象,“請進來,走出去”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通過引進、外聘、培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內涵、有干勁、有鉆研精神的民間工藝美術教師團隊。
“請進來”,是指通過將民間藝人請到學校來,對教師進行民間工藝美術的培訓和現場指導。“走出去”,是指根據民間工藝美術的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通過開拓校外學習的途徑,努力探索各種渠道,有計劃地開展專業教師學習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民間工藝美術的理論水平和工藝制作技能。我們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去尋找隱藏在身邊的老藝人,如筆者學校的藍印花布項目,就是通過網絡搜索,找到各地的專家、藝人和企業,而后拜師學藝,為藍印花布的師資培養拓寬了道路。
4.豐富傳承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基于中職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不僅要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上、生活中獲取知識。這樣既可以體現藝術源于生活的規律,又避免了學生知識面局限的現象,幫助學生擺脫課堂的束縛,從而提高學生知識的自我建構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教學做合一,理實結合。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因為地方民間工藝美術教學培養的是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同時完成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建構和技能知識的建構。而且,傳承地方民間工藝美術,不僅要采用一貫運用的‘教學做’合一的培養模式,更要想方設法靈活運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民間工藝美術傳承中來。
(2)巧用師徒制,傳統現代相融合。在古代,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一般采取師徒制形式,我們可以巧妙地將師徒制運用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到企業聘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成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或技師工作室,將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融入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校陳根土帽飾工作室就在草編工藝傳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3)追蹤尋源,將課堂搬到教室以外。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相關的民俗節日慶典、博物館、展覽,以拓寬學生視野。也可以不定期帶領學生到當地民間工藝美術的發源地去參觀考察,追蹤尋源,深入了解當地的民風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賞優秀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激發創造靈感。
(4)舉辦民俗活動,營造學習氛圍。在民間工藝美術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今天,通過民俗節等活動,在學校里營造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氛圍,能夠強烈激發中職學生對于民間工藝美術的熱愛之情。例如:端午節的荷包制作比賽,小人節(溫嶺石塘鎮的本土兒童節,家長常以面泥紙扎等為材料,制作彩亭彩轎,為兒童祈禱。)面塑紙扎展示,或藍印花布服飾展等等。所以在校內舉辦一些民俗活動,不失為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的好方法。
總而言之,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在中職學校傳承需要從各個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歐新黔.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間工藝美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3]劉暢.芻議職業教育與傳承民間手工藝[J].職教通訊. 2013(17).
[4]李朝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為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4).
從剪紙的歷史和原料不難看出,剪紙是“樸實”的,它的原料是紙,工具是剪刀。經過加工,它又是典雅和深沉的,是珍貴的藝術品。剪紙歷經幾千年而煥發新生,也不正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載體嗎?從小學階段就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厚重與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于是,借助剪紙這一民族傳統工藝,在傳承工藝的同時,可以精心打造校園文化。
二、多措并舉,做好剪紙藝術傳承工作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資源
首先,編寫好校本教材。剪紙作為校本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為此,學校要動員教師和學生廣為收集有關剪紙的書籍和資料,并到新華書店購買相關書籍。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由課題組負責把這些材料整編成冊,作為剪紙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利用民間藝人這一稀有資源,邀請民間藝人來校指導,傳授剪紙刻紙的技術和方法。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逐步普及剪紙藝術,就要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介紹、宣傳剪紙藝術。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櫥窗、墻面、樓道、教室、窗戶等位置上張貼師生的剪紙作品,發揮校園隱性環境課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學校廣播等媒體進行定期宣傳,介紹剪紙的知識、方法,借鑒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剪紙教學網站,開展為學生作文配剪紙插圖的活動,編制“小巧手”剪紙學習專欄,使學生對剪紙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轉為親切,激起探究欲望,營造積極的校園剪紙藝術氛圍,使師生在校園生活的每時每刻都能受到藝術熏陶。
3.讓學生積極參與剪紙
剪紙是一種工藝,需要良好的心態、力量的均勻和意志的堅定。不論學什么,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剪紙教育注重動手、動腦,能營造一種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求知欲,提高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寓教于樂。剪紙內涵十分豐富,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涉及數學、美學、哲學、力學等。它的創作過程,與常規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剪紙教育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動腦、動手的主動精神,而且還要提高他們的美學審美層次。剪紙藝術的內涵是開放的,是課內外相結合的,能促使學生廣泛地吸納更多的學科知識,特別是美學知識,因此在剪紙的創作和教育過程中包含了再認識、再創造循環往復的過程,對人的品質的培養產生了重大影響。很多不愿學習的學生通過參與剪紙藝術,學會了吃苦,磨練了意志,提升了自信,開始熱愛學習。
4.建設剪紙藝術傳承團隊和工作室
學校應安排教師牽頭成立剪紙藝術學群,負責剪紙工藝教育和教學工作,并定期邀請剪紙大師或藝人來校講學、傳授技藝,由教師和工藝師聯合組成傳統工藝傳承團隊。還應該建立剪紙工作室,繼承傳統、融入時尚元素、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設計室、創作室、展示室三位一體,使設計、制作、展示在真實的職業場所環境中進行,真正實現藝術融入技術、技術凸現藝術。學生跟隨指導教師學習實際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每一件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都能夠很好地感染熏陶學生。
5.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民間工藝品種繁多,藝術獨特,歷經千百年的錘煉,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世代相傳,融合中外,推陳出新,閩南民間工藝從單純的手工技藝上升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閩南文化和藝術的活化石。它以物化的形式融合于閩南民間的日常生活,體現出民間藝人質樸、純真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閩南石雕整合了工藝元素和文化藝術,化頑石為神奇,極富藝術之魅力,繁多的種類、獨特的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馳名中外,獨樹一格。閩南木雕始于先秦,興于唐宋,成熟于宋元,明清時期步入巔峰。既有古樸、淳厚的中原雕刻工藝的痕跡,線條流暢,人物造型生動,又具有閩南文化精巧的成分,充分表現出閩南僑鄉的藝術特點,作品更是享譽海內外。閩南陶瓷均屬民窯,從內容到形式,處處反映出民族化、大眾化的特色。獨特的瓷燒技術,精巧的工藝,簡潔的裝飾,體現了民眾淳厚、質樸的審美情趣。閩南花燈將雕刻應用于骨架的設計上,繪畫和書法融于紙面的花色調配上,造型和漂染工藝應用于花燈創作的整個過程。豐富的造型、柔美的線條、精巧的工藝,創造出一種意蘊和諧之美。閩南紙扎千年傳承,內容豐富,造型生動,簡練概括,經過剪、鏤、鑲、貼形成強烈的裝飾效果,作品在海內外頗具影響力。閩南民眾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具有豐厚的民俗內涵,藝術的原發性、創造性和手工技藝正是一切藝術表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也成為具有閩南特色的民間藝術手工制作課程的資源庫。
二、閩南民間工藝美術融入當代藝術設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以漳浦剪紙為例
漳浦以“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享譽中外,素有“金漳浦”之美譽。漳浦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據《漳浦縣志》記載:“元夕自初十放燈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廟,或用鰲山運傀儡,張燈燭,剪彩為花,備極工巧。”可見唐宋時期漳浦剪紙藝術就開始應用于花燈裝飾等民俗活動。⑤剪紙俗稱“鉸花”,與刺繡藝術有關,常被應用于刺繡底樣的創作。在中原文化如貼“窗花”習俗等影響下,漳浦剪紙逐步以獨立方式使用在各種婚慶典禮、祭拜祖先等民俗活動中。如今漳浦剪紙已被世界認可,并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繼承傳統、力求創新是任何民間藝術發展的關鍵,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漳浦剪紙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表現在其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藝術技法的原始趣味性和藝術品自身煥發出的美感。通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從理論上探討漳浦剪紙的構圖形式、造型手法、創作意識等,增強在當代藝術設計中民族性、本土化的創新與應用,并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探索漳浦剪紙與環境設計、裝飾設計、平面設計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結合點,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以新的設計藝術形式、設計語言符號使設計產生新的飛躍。
1.漳浦剪紙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漳浦剪紙所反映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括閩南地區的地理環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傳統習俗活動以及民間神話傳說等,這些都以獨特的符號融入剪紙作品中。例如,茶壺就是剪紙中最常見的裝飾圖案,這無疑滲透著閩南人愛喝茶的習慣;剪紙中常加入一些龍蝦、魚、螃蟹等水產品,這充分體現剪紙的閩南地域性和其來源于生活的傳統特征。作為一種獨特的設計素材,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文化的傳承上,都將成為本土風格環境設計的創作源泉。同時漳浦剪紙在藝術表現上立足本土,注重主觀想象,藝術構圖奇巧、簡練明朗、古拙抽象,表達著古老的民俗文化傳統,具有濃厚的“原生態”趣味及“鄉土味”氣息,這對設計本土風格的環境設計具有重要意義。設計師應該以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為己任,喚醒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記憶,將其融入現代城市功能設計中,賦予建筑內外部的空間乃至整個城市濃厚的本土特色風情。漳浦剪紙主要運用紅色,通常以單色為主,其他顏色作陪襯,在對比色中求諧調,顏色上的創新運用突出了工藝裝飾效果。這對設計閩南本土風格的室內空間有著重要意義。例如,在現代環境設計中可運用漳浦剪紙的圖案,采用閩南地區的紅磚、白石為裝飾材料,設計出有關閩南紅磚文化的主題浮雕、壁雕等作品。漳浦剪紙造型獨特,收放自如,運用在現代室內外立體造型的細部裝飾上,如隔斷花墻、裝飾品花架、屏風等,具有通風采光、借景疊景等功能,不僅起到了特殊裝飾和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藝術氛圍。另外,還可以運用閩南文化元素的剪紙圖案制成各種鏡框式、掛歷式的裝飾畫和裝飾品,以此帶動室內陳設品行業的發展。窗簾、沙發靠墊、沙、桌旗、布藝床品等都可以采用漳浦剪紙傳統圖案,這不僅使室內空間更具本土色彩,還能寄托民眾美好的愿望。
2.漳浦剪紙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漳浦剪紙將閩南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圖案的形式表現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折射出閩南人的性格和意識形態。漳州剪紙利用本身圖案的抽象造型來反映閩南地區的意識形態和思想,糅合閩南傳統文化。現代裝飾設計對于諸如漳浦剪紙這類傳統工藝的應用遵循“批判和繼承”的原則,既尊重其自身發展特性,又對其進行產品創新,既將其作為現代裝飾的補充,又在現代裝飾中很好地對漳浦剪紙進行有效地傳承。傳統漳浦剪紙在線條、構圖、剪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折射了閩南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和細膩雅致的審美取向,傳達了濃郁的鄉土氣息。現代裝飾藝術中對于漳浦剪紙的應用可從以下方面為出發點:一是結合裝飾設計作品的主題,充分挖掘漳浦剪紙的特點,在作品中對其在材料、線條、構圖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二是根據不同設計作品的特殊風格,在刺繡種類、色彩選擇、圖案設計等方面進行搭配,凸顯出漳浦剪紙的固有特性,同時又在裝飾作品中呈現出典型的剪紙特性。3.漳浦剪紙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魯迅先生說過:“在現在,藝術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即于中國之活動有利。”⑥漳浦剪紙蘊藏著特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韻味,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造型手法。比如,漳浦剪紙通常采用“排剪”技法,結合“陽剪”為主、“陰剪”為輔的表現手法,形成其在工藝上纖巧細膩,構圖上線條簡練、圓滿勻稱、對稱平衡的特征。同時在物象形態的刻畫上應用的簡約意象表達方式或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等都可以為現代平面設計所利用。因此設計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將設計主題與剪紙圖形意蘊相聯系,從創意選題的角度思考選擇恰當的主題表意,有目的地去把握對象的整體結構式樣;二是從創新的角度在圖形、材質、風格等方面上將漳浦剪紙包含的圖形圖像或其他意象特征進行夸張變形、化繁為簡、重組創新,深化對漳浦剪紙藝術的價值認識,同時與現代平面設計的構型審美相結合,利用剪紙圖形的形似和神韻創造出貼切的圖形語言;三是在表現技法上運用“排剪”技法創造出新的設計表現語言,擴展設計的表達形式,將漳浦剪紙的視覺特征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之中。
三、民間工藝美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方法
“生產者的藝術是世代人民所創造、所傳播并表現他們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的文化藝術形式。”⑦民間工藝美術作為生活世界的認知和訴求,是群體意識與思想認識的一種反映方式,不僅包含了大量原生態藝術圖形和工藝技法,還體現了人類本源的思維意象、審美觀念和情感表現。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是要拓展學生的技法表現手段和途徑,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真正體味到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和情感魅力,并應用于現代設計。
1.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開設民間工藝美術課程審美認知與創造力的培養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核心,民間工藝美術樣式幾乎都同時具備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應以其審美鑒賞、技藝造型、品格精神等為基本內容,積極開設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題材的藝術課程。在教授過程中,采用教與學的互動方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突出創造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和認識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精神,激發獨立思考的意識,并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諸如剪紙、雕刻、漆藝、陶藝、編織等課程,著重把研究民間美術功能的實用性、技巧的高明性、題材的豐富性、裝飾的生動性、形式的多樣性置于首要地位,把創造具有獨特性和地域性的藝術文化作為教學的宗旨,做好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向地方工藝美術課程的轉化,由此將傳統與現代、現在與未來相互融合,形成未來藝術設計教學的新方向。
2.成立地方民間工藝美術研究機構,定期舉辦展覽和講座發揮地方的民間工藝美術文化優勢,發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資源,成立高校民間工藝美術研究機構。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教師為主的研究團隊,同時聘請地方各個門類的工藝美術大師、領軍人物為客座教授,共同探討民間工藝美術資料的收集、整理、理論研究和相關教學工作。通過對傳統工藝的傳承、保護、創新、開發和研究,積極運用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將傳統工藝的實用性、經驗性和學術性特征應用于校本教材的編寫中,用時代和科學的態度加以繼承和改造,通過條分縷析、去蕪取精、發展提高,形成一個特色鮮明而又具有時代感染力的文化產品體系。在教學中將民間工藝如雕刻、剪紙、編織等引入課堂,活化課堂教學,同時又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民間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以及其在設計領域中的突出表現。另外,可以讓民間工藝大師將制作工藝直接帶入課堂,通過舉辦專題活動,從表演技藝開始給學生講授和示范制作工藝,讓他們親身體驗民間工藝美術的神奇。定期開展民間工藝美術展覽、學術交流、課題研究和專題研討等,形成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將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真正融入現代藝術設計教育。
3.創立民間工藝美術校內工作室和校外實踐基地根據民族民間工藝美術的種類,結合其美術特點對藝術設計教學實驗室進行改造形成專門的工作室,以工作室為載體,通過選修等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如漳州剪紙工作室、惠安雕刻工作室、閩南“妝糕人”泥面塑工作室、樹脂彩繪工作室等。工作室的教學主要采用藝人的“技”和教師的“藝”結合,即通過教師對設計作品創作思想的理論闡述與“請進來”的民間藝人的技術培訓相結合,實現與藝人零距離的“手手相傳”,將工作室中的工藝技術應用于作品的創作中,尋找與作品主題的契合點、差異點,改進民間工藝的表現形式,突出表現民間工藝技術的獨特性,從而引導學生用民間工藝的手法來進行創新設計,提高設計水平。同時,“走出去”設立校外民間工藝美術實踐基地,讓學生到民間親身去感受當地鄉土鄉情,欣賞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品,培養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的情感和認同感,創造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氛圍,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結語
[關鍵詞]服裝 剪紙 元素
剪紙是剪紙、刻紙、撕紙的統稱。中國的剪紙有剪、刻、撕三種基本制作方法;剪紙藝術是東方藝術文化的傳承,從古至今其蘊涵的藝術魅力對服飾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擬運用剪紙的藝術風格與服裝設計相結合角度,從剪紙的色彩、造型、形式特點出發,對服裝設計中形式美法則的運用、構思和創造,在民族、民間、傳統的設計風格基礎上建構服裝設計發展新的空間方面略作探討。
一、剪紙的藝術風格
從剪紙的技法來看,剪紙實際上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在紙上顯示出所要表現的藝術形象。勞動群眾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等為主的多種技法;電腦科技與手工的結合,有力的推動了剪紙的傳承,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
從剪紙的表現形式上看,剪紙可歸納為單色和彩色兩大類,細分還有:陽刻剪紙、陰刻剪紙、陰陽結合、線條與塊面結合,運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剪紙手法的變化為服裝設計師嶄新的設計創作靈感提供了來源。
從剪紙藝術的題材中,我們可以看出勞動人民那種樸實,純真的思想情感,不同地域文化其剪紙風格各異,如北方民間剪紙粗獷、質樸的特性;南方剪紙細膩、秀麗的風格;其色彩濃艷,對比強烈,裝飾感強,民間味濃,富有韻味節律,呈現出嫵媚嬌艷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和藝術魅力;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用剪紙藝術表達的淋漓盡致。
二、服裝設計中形式美法則的運用
服裝是一種時尚、一種文化,也是裝點我們生活的另一種語言。根據服裝設計的形式美法則,剪紙的點、線、面、體在服裝上的設計產生節奏和韻律、變化和統一。節奏的內涵包含著反復、律動、漸變、對稱等形式原理。點、線、面、體的變化與統一有著密切的聯系,點連接成線,線分割形成面,面組合成體,從而產生美的享受。剪紙在服裝中的比例美是根據著裝的不同產生設計的美感;在服裝的比例分割中,服裝的分割形式實際上是點、線、面的綜合表現,又主要體現在線的分割變化中,這種純粹的變化,體現了造型藝術的美學欣賞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對時尚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剪紙藝術在服裝服飾上設計的藝術化、個性化彰顯得越來越突出,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對時尚的渴望,展示了現代人的個性需求。
三、剪紙藝術賦予服裝設計以新的內涵
社會在飛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環境日新月異,社會化、機械化、電氣化式的物質生活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服裝變得愈來愈成衣化。人們渴望感受自然生態所帶來的韻律、韻味十足,節奏的加快和追求質樸自然的品位和絢麗多彩的自然氣息大踏步的升級。因此,剪紙藝術在服裝上的應用既能彰顯設計的個性,單純可愛的剪紙題材,尤其是成人服裝以花卉居多,剪紙藝術在服裝上的設計運用也順應了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剪紙元素具有突出外部的特征,內部簡略鏤刻,注重整體表現,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與近幾年來服飾的發展需求不謀而合。設計師也巧妙精細地將剪紙元素大量的融入服裝設計當中。當今眾多的知名牌服裝中,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愿意將品牌圖案和文字作為該品牌特有的服裝面料和裝飾性圖案運用在服裝設計中,其目的是增強服裝的品牌影響力和滿足現代人崇尚名牌品牌的心理需求和愿望,達到現代人對時尚通過服裝服飾進行詮釋自我個性的目的。
剪紙元素在服飾上的運用不只表現在古典裝上,剪紙在自然中的運用,現代服裝中也頻頻出現。剪紙服裝目前是一個全新的藝術形式,它是在裁剪好的布料、皮革上,根據穿著人的特點愛好,裁剪出有透露鏤空的剪紙效果的花飾圖案,再把這些帶有花飾圖案的布料、皮革縫制成服裝,把圖案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上,成為具有剪紙藝術效果的服裝。在剪紙服裝上不僅可以看到具有剪紙效果的透露鏤空的藝術美感,把服裝服飾設計得更美觀、更漂亮,也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而且根據圖案的寓意,在整體上使服裝有了新的內涵,在服裝服飾制作上極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剪紙服裝的裝飾與創作過程是設計師以特有的語言傳達出設計的功能、目的和深層的文化理念的過程。剪紙服裝強化了設計和制作的結合,推動著后現代服裝工藝設計的發展由表及里、最終達到裝飾形式與工藝制作的完美結合。
剪紙賦予變化的表現形式可以在面料設計、色彩設計、造型設計等帶來嶄新的感受。如剪紙中的“拉花”工藝手法運用在服裝上,既有豐富的裝飾作用,又利于設計師的藝術思維的傳達,剪紙工藝形式不僅可以局部應用在服裝上也可以大面積應用,局部細節設計可以使服裝更豐富,提升時尚品位,整體設計上又能迅速吸引人們的眼球。
服裝設計師大膽采用新型的面料或特殊材質結合陽刻剪紙藝術形式表現出夸張的造型,搭配簡潔的款式,在色彩運用純度的微妙變化下,進行含蓄而質感的對比,顯現出工藝的精美,體現設計師獨特的服飾藝術創意形式,引領了崇尚古典、追求文化根源、重視文化民俗的時尚新風。
當然,剪紙藝術剪出的內容不論有多么豐富,最終效果是一張平面的效果,當把剪紙運用到服裝上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三維的立體感覺。由于在剪的過程中必須采取鏤空的辦法,而鏤空形成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而運用到服裝上的陽紋剪的線,它要變成一個面。陰紋的線都是剪斷的即屬于鏤空效果。線也不是單純的線,也要剪成面,打破了以往展覽只局限于作品的平面展示,增加了剪紙的表演功能,對靜態的平面剪紙結合動態的表演藝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讓剪紙真實的走入生活,開創剪紙新紀元;如果按民間剪紙的方法去剪服裝設計中的剪紙,遠看的時候,它就變的模糊,幾乎什么感覺都沒有了,那些細小的線,和面融合到一起,什么都沒有。所以,服裝設計中的剪紙不能照搬民間剪紙的風格特點。
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對傳統民間藝術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面臨著危機,我們必須盡快地、全面地、搶救性地挖掘和保存傳統剪紙藝術。剪紙圖案在古代就作為一種常見的裝飾紋樣或圖案出現在服飾上。這有力地說明剪紙藝術某些元素是適合當時社會需要的。因此,剪紙元素隨著社會的前進、時尚的演繹,在不斷的吸取現代流行的設計元素的進程中,將有著不竭的創新領域和發展動力。我們要善于發掘適合現代服飾流行的剪紙藝術元素,并加以運用與創新,使其與傳統與現代服裝設計進行完美的融合,剪紙藝術在生活中將處處開花,在服裝中也會青春永駐。
結語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技藝,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盡在不言中的美。繼承發展傳統剪紙工藝,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新的藝術環境中、新的市場競爭中重新定位其生存的土壤,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規律。如今,雖然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但剪紙與服裝設計相結合的發展應用卻不多,因此很有必要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服裝設計與剪紙技藝要開辟一條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理念互生共榮的發展道路,既使中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能以新的風貌來開拓剪紙的未來,同時也使中國制造版的剪紙藝術在傳承中創新,邁向新時代并能進駐國際時裝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曹雨.中國民間藝術剪紙實用技法與精品薈萃[M].金盾出版社.2007(09)
[2]宮楚涵.中國國粹藝術讀本剪紙[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8(9)
[3]于平任憑黃仁發.剪紙山海經[M].新世界出版社.2011(9)
關鍵詞:滿族剪紙 民俗文化 藝術現狀 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2-0078-02
一 本溪剪紙的歷史淵源
本溪滿族剪紙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追溯到明代,滿族剪紙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嬤嬤人和動物剪紙,通常貼在窗戶上,以表達美好的愿望和對神靈的崇拜。后至清朝滿族剪紙得以發展,品味本溪滿族剪紙,能感受到它濃厚強烈的風俗特點。剪紙的造型淳樸豪放,技法簡單清晰,它所展現的是滿族人民生活在原始自然風貌中的美麗圖卷。
社會的發展,滿、漢人民生活的相互交流,讓滿族剪紙文化與漢族剪紙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簡潔粗獷的手法開始發生轉變,變得開始追求精準與細膩,在滿族剪紙中,漢族剪紙的影子也依稀可見,
欣賞本溪滿族剪紙,仿佛看見了滿族人民在傳統社會中的生活、生產、起居、節令等風俗場面,感受著滿族人民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文化。奇異特別夸張的造型被熟練運用到本溪滿族剪紙中,鏤空、成片為主要變現手法,寫形、寫心、寫神、寫意為特點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 本溪滿族剪紙的文化產業園的現狀
本溪遼寧東部的一座城市,是滿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之一。隨著滿族剪紙不斷的成功入選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中,本溪滿族剪紙也成功列入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是本溪滿族剪紙一直處于“小作坊”生產、“地毯式”經營,并沒有讓滿族剪紙真正的走進大眾的視野。
剪紙藝術是我國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如何使它能在當今社會得以真正的傳承和發展是我們首要應該考慮的問題。本溪市決定先從自身做起,把滿族剪紙文化良好的傳承和發張下去,建立滿族剪紙產業園,把本溪打造成“中國剪紙之都”(圖1)。本溪市政府聯合各職能單位,從2012年8月起,本著打造本溪市剪紙文化產業發展為主題,齊心協力,僅用50天,本溪剪紙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正式完工,這座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的園區就好似一臺發動機,源源不斷的為本溪滿族剪紙事業輸送出強大的動力。
為擴大本溪剪紙園的影響力,舉辦各類剪紙比賽、展覽、論壇等一系列活動,使得剪紙園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秀生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滿族剪紙是傳統文化和工藝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低碳環保、視覺沖擊力高、創意附加值高等優點。然而這些優勢卻在作品樣式簡單劃一、傳承技藝的形式分散等缺點中隱沒了自己的光芒。所以,本溪剪紙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建立本溪創業園的目的是有一個正規的場所扶持本溪滿族剪紙有專業才華的剪紙藝術家,給他們一個進行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的場所,并且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促進他們發展和傳承滿族剪紙這門藝術。同時,本溪剪紙園可以創意、展示、生產和銷售滿族剪紙,為滿族剪紙的開發帶來多種的途徑。”
三 本溪滿族文化產業園代表人物
本溪市滿族剪紙代表性人物人目前有三人,他們是傳統派代表性人物劉桂芝(圖2),創新派代表人物馬嬌,民俗派代表人物王曉紅。其中傳統派的代表人物劉桂芝最為突出,同時劉桂芝也是本溪文化產業園的園長。
劉桂芝,傳統派的“掌門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藝術委員會會員、遼寧省剪紙學會常務理事、本溪民間工藝家協會剪紙分會會長、十大工藝家。我崇敬她在剪紙藝術事業中的豐功偉績,曾走訪過劉桂枝老前輩。我們進行了融洽的交流,提起剪紙她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她說,自己熱愛剪紙一輩子,自幼受到了祖母和母親的熏陶,也正因為如此,她才踏上了藝術的道路。從此就跟隨外祖母學習剪紙,自幼練就了一雙巧手。2004年退休的她,更是專心致志的開始研究剪紙作品,通過購買大量的書籍,與剪紙藝人相互交流、切磋,在這些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同時受政府,街道要求擔任剪紙老師,給對剪紙有興趣的人們授課,讓更多的人熱愛上剪紙這門藝術。一直致力于滿族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的剪紙藝術家劉桂芝,雖然竭盡全力的擴大剪紙的影響力,但是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主流”的地位。大部分的人還是表示剪紙藝術作為業余活動中的消遣還是不錯的,但是做生意怎么可能,也不能賺大錢。
但是,從本溪市建立本溪剪紙園開始一切變化了'像劉桂芝一樣的剪紙藝人們開始受到關注。她們從民間“小路”走了出來,進入了官方“殿堂”,地位由邊緣走向主流的變化。這些剪紙藝人們第―次有了自己的剪紙工作室,不但工作條件優越,省里更是根據產業園的扶持政策給予f電{門三內免收一切費用的優惠政策,這對本溪剪紙藝人們是最大的鼓舞。設立剪紙企業注冊“綠色通道”,在限額內免征增值稅,對符合剪紙從業人員進行的專業培訓等一系列優惠,是本溪剪紙產業園對符合要求的剪紙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大力支持與鼓勵。
在剪紙園里的小型展覽館,展出了很多的剪紙作品,有一些剪紙作品中已經開始把傳統的剪紙藝術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開始把剪紙藝術發展地更為寬廣使其不單單是傳統繼承,而是真正的繼承與發展,圖3、4。
濃郁的北方滿族民俗風味在劉桂芝老前輩的作品里隨處都有體現。已有五十多年剪齡的她,多次在省、市民間剪紙大賽中獲獎。其中《滿族三大怪》讓筆者記憶猶新。作品中表現了滿族人特有的生活習俗,“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煙袋,養孩子吊起來”這句婦孺皆知的歌謠,就是對該作品的真實寫照。精湛的技術、高超的方法,讓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四 本溪滿族文化產業園存在的問題
本溪滿族剪紙文化產業園至今已有3個年頭了I整體發展狀態良好,具備了一定的管理基礎,但是如果要把產業園發展壯大,目前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1 剪紙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略顯不足。目前本溪滿族剪紙產業園只針對專業技能上進行了培訓,而授課內容叉比較的單一,培訓時間少,技能傳授有限,沒有建立起系統的、全面的培訓課程。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還帶加強。剪紙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如研發、生產、銷售等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環節都需要科學的規范、標準化的作業、熟練的技能技巧及對企業的認同與信念。這一切都需要合格乃至優秀的員工去實現。
2 滿族剪紙缺乏特色品牌。―方面,區域品牌知曉度不高。遼寧剪紙遠沒有知名度,調研結果表明來揚的大眾旅游者中知道遼寧剪紙的僅占15.8%。另―方面,個人品牌尚未形成。當前遼寧剪紙主要通過綜合紀念品商鋪和景區單設的銷售點出售,很少通過產品專營店進行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遼寧的滿族剪紙被推向旅游紀念品市場的時間并不長,其營銷的方式單一,銷售意識薄弱、銷售體系不健全是造成滿族剪紙沒有形成特色品牌的重要原因。
3 剪紙產品市場占有率低。以觀當下各地遼寧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其營銷相對落后,尤其是在我國民間手工藝的發展沒有受到很好重視的大環境之下,這也就造成剪紙產業的發展和銷售范圍狹窄,沒有能夠使剪紙產業大力發展的渠道。而目前的剪紙銷售情況來看,主要用于節慶日當中來增添節日氣氛,過年是剪紙最暢銷的時候,每到農忙結束的時候,各家各戶開始了為年慶增加氣氛而忙碌,紅紅火火的節日祝福圖、辟邪圖幅,掛于門窗之上的五顏六色的過門箋是剪紙藝術中的重頭戲。酒香怕巷深,這些只有在喜慶之日才可以更多見識到的藝術之作,卻僅限于自己及其周邊很小的覆蓋區域銷售,受到時空的限制,使其銷路也很狹窄,市場占有率很低。
4 資金來源單一。剪紙文法產業的發展需要我們自尋資金來源,學會自力更生,以多種渠道來創造剪紙的發展途徑,不能被動地等待,這樣的剪紙藝術很難有所發成與成就,最后總將被市場淘汰。我們也要以多元化、持續化為資金來源,這樣才能真正發展創造滿族剪紙的文化產業。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中,會促使剪紙藝人竭盡所能發展自己的剪紙藝術,進行手藝的創新,資金來源的開拓與投入、繼承人才的培養等等。而剪紙藝人可以尋求更多的剪紙藝人,形成藝人的聯盟,增強市場運作的活力,區域剪紙藝人聯盟的形成必定能為剪紙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遼寧剪紙藝術的持續發展,找尋資金諸如的新途徑,可以形成自己的戰略同盟,更可以與企業相結合,走市場化的發展模式,擺脫單一的人力量的缺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的匾乏,久而久之對剪紙業的發展很不利。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還是各自為門戶,各自發展著自己的獨門藝術,沒有暢通的對外交流和進行資金技術的融合,投資者關注的是地區內的藝術,而地區間的差異和特色沒有很好地發揮。
五 小結
首先剪紙這門手工藝,在過去曾是家家戶戶都熟悉的藝術形式,每個村子里都有高手。許多的人拿起剪刀就能剪,所以,剪紙這門手工藝并不難。其次剪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通過動手的活動,促進其右腦的發育,有利于潛能的開發。最后,我們家鄉剪紙資源豐富,剪紙風格活潑、明快、構圖簡捷、概括,易于制作;家鄉的剪紙題材取自身邊的生活,打破了傳統剪紙的程式化、過于講究制作工藝的弊端,易于激發學生興趣。所以,剪紙教學只要善于挖掘適合的素材,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注重創造才能的培養,多在課堂進行教學嘗試,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剪紙這種藝術形式,了解剪紙的功能,感受剪紙藝術魅力。
2、能力目標:嘗試運用剪刀、彩紙進行寫意式的表現。
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熱愛普通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內容:
1、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剪紙藝術魅力。
2、學習剪紙藝術技巧及創作方法。
三、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明白蘇北民間剪紙不僅僅是寫形的藝術更是寫意式的藝術。剪紙不單是裝飾更具有抒情的作用。
2、難點:把生活中的形象變為剪紙藝術形象的創造方法。
四、教學準備:
1、范作:蘇北民間剪紙作品7幅。
2、剪紙老藝人王桂英奶奶的生活情景錄像資料。
3、剪紙工具:剪刀、彩紙、膠水等。
五、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
2、合作表演法
3、講解示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感受作品
1、出示剪紙范作(一)《打藥》
2、引導談話
教師:同學們,這是一幅什么作品?畫面中表現了什么?有哪些形象?在干什么?哪個同學能模仿一下畫面中的人物動作,表演畫面中的情景?當你像畫面中的樣子愉快地勞動時,你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說?
學生討論,每個小組選一個同學到前面表演。另一個同學解說。
3、通過表演我們體會到畫面中什么樣的情感?
分別請不同小組學生回答:高興的,對豐收的期盼。
教師小結:
這幅作品表現了農民阿姨給麥子噴灑農藥的情景,繁重的勞動因為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而變得如此愉快,平凡的環境在一雙不平凡的眼睛里是何等美好!剛才欣賞的作品名字叫《打藥》,是蘇北民間剪紙作品。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找出蘇北民間剪紙的藝術特色和創作方法,并用我們手中的工具進行表現。
4、出示課題
《剪出美好的生活》
――蘇北民間剪紙藝術欣賞
(二)分析技法
1、研究剪紙(二)《放鵝》
啟發提問:畫中表現了什么情景?你最喜歡里面的哪個形象?這幅畫中有什么另你奇怪的地方嗎?你覺得這個形象與生活中的形象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剪?
學生回答:三頭鵝很奇怪,可能是表示鵝很多。
教師小結:畫面形象更為簡潔、概括,空白表示水,紅色表示岸,三頭鵝表示動態,鵝的脖子前后左右扭動。所有形象均是抓住主要特征進行表現,細節被減化。
2、出示剪紙(三、四、五、六)《磅豬》《給山芋地除草》《放鵝》《電視臺來采訪我》《看電視》
出示問題:畫中表現了什么情景?有哪些形象?看到這些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覺?怎樣表現主題的?
學生每小組選一幅作品根據問題討論,教師引導同學進行作品評析。
如:《磅豬》畫面里表現了農民到食品站賣豬的情景,有人費力地向前拉車,有人俯身看稱,有人彎腰蓋章,還有小孩子在玩耍。豬也是各具形態,有的被捆住四肢躺在車上地直哼哼,有的被趕上磅稱稱重量,有的擠在圈里還有的在關在大房子里……畫面形象生動,構圖豐富,人物與景物的安排互相映襯,恰到好處。
教師小結:平凡的生活環境,不平凡的藝術構思,老奶奶用她的智慧和熱情捕捉到這一幕幕動人的場景,用剪刀、彩紙這樣最簡單的表現工具把這些充滿情趣的情節展示了出來,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和美的享受也讓許多中外藝術家都為之傾倒。我們能從平凡的生活里發現有趣的主題嗎?當我們確定主題,怎樣剪出來?有哪些方法技巧能讓我們剪的又快又好呢?
下面我們來學習剪紙的基本技法技巧。
(三)教師講解并示范剪紙技法,學生跟著做
1、這些作品的藝術特色?你發現了哪些特別的方法?
引導回答:表現生活,簡潔概括,互相襯托,形象相連。根據構圖進行裝飾豐富畫面。
2、教師示范剪青蛙、小雞、大樹等形象,邊剪邊唱兒歌:
小剪刀,手中拿,俺想剪啥,就剪啥。
剪只青蛙四條腿,剪只鴨子扁扁嘴,
剪出小鵝脖子長呀,剪頭肥豬呼呼睡,
剪出今天生活好呀,剪出明天幸福多!
左手捏住紙邊,右手用剪刀順著形象邊緣剪。先剪細小部位,后剪較整體部位。
(四)激發創造
1、學生討論并回答剪紙技法要領。
教師小結:主要特征剪出來。減化細節,注意線條的流暢性。
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2、講解創作方法,提出作業要求:
讓我們像老奶奶一樣,用藝術之眼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發現美創造美吧!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題目合作完成作品,先選擇題目(也可以自定主題)。再研究構圖,并由小組長分配各人任務。每人只剪一個形象。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和造型的寫意式的表現。完成后貼到四開白紙上。注意構圖的聯貫性。
出示參考題目:
快樂的游樂園 生日 春游 下課了 體育課 購物樂
3、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五)作品展評
1、把作品全部展示,請每個小組派出代表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
2、小組派出代表對他人作品進行評價。
3、放錄像,老奶奶的生活情景。激發更大創造。
下面我們來看看老奶奶的真實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她是怎樣發現生活中的這些充滿情趣的形象,又是怎樣進行藝術化處理的?
提問:老奶奶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你覺得那里美嗎?老奶奶的生活富裕嗎?她每天想到什么?做些什么?她的愿望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回答
教師講解:老奶奶從舊社會走來,她八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去世,七歲時母親去世,受盡磨難,童年在饑餓、寒冷、恐懼、和幻想中度過……現在,老奶奶看著農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里真高興啊!于是,挑大糞的、養雞的、趕集的……都變成一幅幅愉快優美畫面,雞鳴啊、狗叫啊、豬呼嚕啊……全都變成一首首動人的歌曲。老奶奶用她的剪刀剪啊剪啊剪出動人的故事,剪出勞動的壯美,剪出豐收的喜悅……更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都剪到了畫面里。
同學們,要創作出感人的作品首先要怎樣?
引導學生回答:愛生活的心,加上仔細地觀察。
教師小結:有了愛生活的心,加上仔細地觀察,我們就能發現許許多多平常人見不到美。
4、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蘇北民間剪紙藝術作品,這些充滿情趣的形象,巧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表現方法讓我們深深地著迷。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了創造表現,做出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作品。現在談談學習感受。
引導學生回答……
(六)教師小結:
論文摘要:華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服飾符號。為促進華服設計的創新和研究,從紋樣、造型、面料、裁剪、裝飾及色彩方面分析了華服設計中的傳統寓意與現代元素。主要表現在傳統紋樣與現代造型彰顯的東方內斂與西方熱情,絲織品與立體裁剪工藝造就的“意”和“形”,傳統藝術與奢侈的現代裝飾元素表現的民族性和時尚性,傳統色彩與時尚流行色彩體現的絢麗多彩。指出華服設計師應恰當地處理傳統與現代2個概念的關系,以展現華服的民族精神和現代韻味。
據《左傳·定公十年》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華夏禮服”即為華服,是具有中華民族服飾特征的服裝,代表著華夏民族精神的禮服。印度有婀娜搖曳的紗麗,韓國有端莊淡雅的韓服,日本有紋樣豐富的和服,而華服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凝結和象征。華服并不是歷代服飾的簡單重現,而是貫通歷朝歷代服飾之精華,融合國際先進的服飾工藝和技術再創新的藝術品。NE·TIGER設計師及藝術總監張志峰將華服設計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錦繡國色”2008高級華服系列及“國色天香”2009NE·TIGER華服高級定制作品采用具有1600年歷史的云錦,輔以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繡,在設計上汲取漢、藏、苗、傣、彝、納西等50多個民族的服裝藝術元素,兼容并蓄,巧妙地將各個民族的服裝文化融會貫通,形成恢宏的華服神韻-z。華服設計中所蘊含的傳統工藝和紋樣所滲透的文化寓意,與現代革新的紡織材料、制作工藝、時尚的造型共同詮釋著其獨有的文化象征和現代氣息。
華服領域相關的理論和創新研究始終伴隨著華服的發展。從相關的研究來看,華服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華服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內涵方面。對華服創新設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即華服設計必須融合東西方文化,適應消費市場的需求,注重結構的創新設計以及新型材料的應用,但是對于華服設計如何能夠發揚傳承文化,并且進行創新性設計的具體實現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本文從華服設計中蘊含的中國傳統寓意和現代元素2方面人手,對傳統紋樣、面料、藝術形式和色彩與現代的立體造型、裁剪工藝、裝飾藝術和流行色彩進行了綜合分析。
1傳統紋樣與現代造型
1-1傳統紋樣的裝點
服飾是時代歷史的折射,華服融合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寓意深刻的紋樣設計輔以現代時尚的造型給予了傳統服飾更多的時尚韻味。傳統紋樣是華服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獨立紋樣和二方連續紋樣是華服設計中應用最多的裝飾元素。貴為中國國花的牡丹,在華服的完美造型襯托下,多了些許時尚感。如果說旗袍的立領、歷代的型大敞袖造型、肚兜款式與傳統紋樣的結合是民族特色的體現,那時尚而新穎的服裝造型與傳統紋樣的結合無疑也是對華服設計的再創新。現代服裝設計師將牡丹、梅、菊、蘭等花卉的形、色、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西式半杯禮服造型的設計,胸前印染、刺繡的牡丹、梅等紋樣,或有立體造型的襯托,或大擺裙裙身布滿的印染紋樣,婀娜搖曳,將傳統與時尚演繹到了極致。
龍鳳紋樣是皇家的專屬,裝飾手法也以刺繡為主。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龍鳳紋樣已不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種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芒與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體現與升華。吊帶式的裙裝款式,胸前抽褶的造型設計,牡丹花開至裙擺,盡顯女性曲線美,輕盈飄逸,給人以驚艷的魅力。簡潔的圓領、短袖、挺括的大擺裙裙身上仔細雕琢的青花瓷紋樣,無論動靜都顯得靜謐而神奇。旗袍款式與下擺微翹的造型,裝飾有梅或菊,寧靜而悠然。無帶公主裙胸前的連續紋樣設計,百褶裙裙身上時隱時現的牡丹花卉等紋樣裝點,似乎在訴說著歷史和現代的故事。中國結、團花、吉祥云紋、福祿壽喜等紋樣作為中國傳統紋樣中的精粹,在華服設計中較多地裝飾在胸前、肩部、裙身前后或者作為裝飾腰帶的紋樣。器皿紋樣或者花邊等裝飾紋樣也沒能逃脫華服設計人員的視野,傳統的剪紙紋樣同樣也成了華服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時尚的禮服造型,及膝裙或者飄逸的長裙上裝飾精致的剪紙紋樣,現代浪漫中滲透著婉約之感。
1.2現代立體紋樣的修飾
平面的傳統紋樣似乎不能完全表達設計師的心思,立體造型的牡丹、梅等花卉紋樣顯得精致而有生氣,就如花叢綻放的美麗,裝飾在蓬蓬裙、燈籠裙的裙身位置,增添了不少趣味。覆蓋上半身的立體紋樣裝飾與輕飄的褶裙相互呼應,肩袖造型以刺繡或立體紋樣裝飾,再點綴流蘇,動靜皆宜。立領露背的束腰長擺裙后身設計也少不了這些傳統紋樣的裝飾,或單獨的印染,或連續的刺繡紋樣配以胸前簡約的合體設計,或立體的蝴蝶結配以胸前細致的云紋圖樣,讓人不得不敬佩設計師的用心。華服設計中所凝聚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是無法用語言闡述的,需要仔細地去品味和理解。
2傳統面料與現代裁剪
服飾業的發展離不開紡織材料的開發和設計。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絲織品,如綾、羅、綢、緞、紗、絹、縐、絨、葛、綈等,并且出現了有浮雕效果的織錦面料。唐代絲織品發展更為快速,尤其是當時的羅、綃、織錦及精湛的緙絲工藝,使當時的服飾更為絢麗多彩。稱之為中國服裝中奢侈品的華服,采用的面料必須能夠展現服飾本身的高貴典雅和華麗感,而絲織品所具有的優雅珍珠光澤、柔和飄逸的手感、高雅的質地、華麗的色彩就成了華服面料的首選。新型仿絲織物的出現,可以說為華服設計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材質選擇。如滌絲縐、閃光提花緞、塔夫綢、喬其紗等仿絲織物都是以合成纖維為原料生產的,結合不同的生產工藝使其在手感、外觀及服用性能方面接近于絲織品,作為華服的材料其效果不亞于桑蠶絲織品。
材料選擇得當,還需要完美的裁剪工藝來實現設計師的創意。清代帝王的服飾多以錦為材質,皇帝朝服前胸至后背采用無縫織法,真正做到了天衣無縫。歷代傳統服飾無論是商周服裝的質樸,魏晉人士的自由灑脫,唐代裝扮的雍容華貴,明清穿戴的富麗細膩,滿清旗袍的端莊,大都采用的是“十”字剪裁,是平面裁剪的一種方式,其結構特點是無肩縫、無裝袖、無省縫,是有史以來中國一貫沿用的基本服裝結構,這也是因為絲織品不宜多破縫否則會影響到面料的牢固性。隨著現代絲織品的開發,其牢固性和服用性能都有所提高,因此源自西方的立體裁剪也被運用到了華服裁剪中。立體裁剪在法國稱之為“抄近裁剪”,在美國和英國稱之為“覆蓋裁剪”,即在服裝結構設計中應用省、褶、歸拔、剪切分割等服裝立體成型手段實現服裝的輪廓美和內部造型。
現代華服的設計比較注重女性體型的自然流露,立體裁剪的直觀性便于設計師對服裝造型進行塑造和調整,同時也激發設計師更多的靈感。華服設計中的褶皺、蝴蝶結、蓬蓬裙、立體裝飾、面料拼接等立體造型的實現都需要借助立體裁剪工藝來實現。借助這些立體裁剪工藝增添了華服的靈動性并且豐富了華服的造型,無論寬松大氣的款式,還是合體典雅的旗袍或禮服款式,都可以通過立體裁剪工藝來實現,當然必須結合平面裁剪才能表達華服所具有的中式服裝的“形”。具有幾千年發展歷史的絲織品依托現代立體裁剪技術使華服設計獲得了全新的發展,做到了“意”和“形”的完美結合并且體現了華服的內在精神。
3傳統藝術與現代裝飾
當代的華服設計既要體現民族韻味,又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因此在設計中少不了運用傳統的民族工藝和時尚奢華的現代裝飾元素。華服之所以為華服,是因為其本身展現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工藝:刺繡、剪紙、手繪、扎染、蠟染。華服是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的服飾符號,當然與這些傳統工藝無法脫節。
3.1傳統藝術形式的表現
據《尚書》記載,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了服裝“衣畫裳繡”的裝飾。刺繡又名“女紅”,中國有傳統的四大名繡為蘇繡、湘繡、蜀繡、粵繡,還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刺繡藝術。華服中的紋樣多以刺繡工藝完成,尤其是花卉紋樣的表現。作為華服紋樣的工藝表現方式,蘇繡的精細雅潔、湘繡的層次感、蜀繡的多樣針法、粵繡的浮雕效果,與華服本身傳遞的民族理念完美結合。隨著現代刺繡工藝的不斷發展,先進的電腦刺繡技術將牡丹、梅、菊等花卉紋樣表現得更具層次感,色彩效果表現得細致人微,器皿、花邊紋樣的細節表現得更為精致,團花、云紋等紋樣襯托得更富傳統寓意。剪紙工藝作為傳統藝術在華服設計中以不同的紋樣出現,表現方式以印染、拼貼工藝為主,多以單獨紋樣裝飾。手繪藝術同樣也是華服設計中的亮點。紙出現以前的繪畫作品是在絲帛上完成的,別具藝術價值,將其原本不變地轉移到華服設計上也成為自然。手繪藝術所展現的花鳥山水畫、書法極具民族特色。扎染、蠟染因其工藝特點所表現的紋樣風格極為獨特。扎染隨意的色暈變化,蠟染獨特的冰紋效果為華服的風格表現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3.2現代裝飾藝術的表達
隨著現代華服的設計創新,華服設計中需要注入更多的國際化元素、時尚元素、個性元素,以充分展示華服鮮明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除了大量采用傳統工藝外,富有奢侈華麗感的現代裝飾元素,如珠寶、鉆石、水晶等在華服裝飾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紋樣、工藝、面料相匹配,選擇質地、色澤適合的珠寶等元素提升和點綴傳統紋樣,這些元素與現代的服裝造型設計不謀而合,可以用來裝飾華服的腰部,點綴肩部造型,修飾領口設計,或者作為配飾使用,或者用來修飾較大面積的紋樣,都能起到強調和烘托的效果。現代的釘珠工藝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手段。釘珠工藝用角珠、圓珠、管珠、珠片、樹脂石、水晶等按照紋樣的形狀、色彩進行大面積釘珠或者小面積的點綴設計,應用在華服設計另是選擇高檔的珠寶等材質進行裝飾,就更能彰顯華服的高貴和華麗。另外,蕾絲作為服飾設計中應用廣泛的裝飾素材,在華服設計中與織錦、綢緞等面料對比,體現華服的奢華和高雅。正因為有傳統工藝與現代裝飾手法的結合,才成就了華服現今的民族性和時尚性。
4傳統色彩與流行時尚
色彩是服裝設計中最敏感的設計元素,對服裝風格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是每年流行趨勢中的關鍵點。華服起源于歷代服飾,必然受到歷代服飾色彩的影響,秦漢尚黑、魏晉尚藍、隋唐尚橙、宋代尚綠、清朝尚黃、近代尚紫,每一個時期服飾制度中都有著明顯的色彩區分,朝服和常服中的色彩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現代華服設計很好地再現了歷代服飾繽紛的色彩,傳統的中國紅是華服最為亮麗的色彩,也最能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同樣,寧靜清雅的綠色、古樸典雅的藍色、高貴奢華的黃色也在傳遞著華服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和情感。
在現代時尚、個性的消費環境下,傳統的色彩有著自己的市場,而流行時尚中的色彩也為華服所用。隨著國際時尚流行趨勢的影響,華服的設計更為國際化,這一點在色彩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西式婚紗經典的白色、西方莊重的黑色、流行時尚中的紫色、桃紅色、粉色、金屬色也成為受眾討論的焦點,華服設計師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色彩,帶有傳統味道的華服在這些色彩的烘托下多了份時尚感和現代感。無論華服選擇何種色彩,最主要的是能夠體現華服的內涵和本質。
關鍵詞:剪紙藝術;功能;價值;開發前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093-02
我校是一所浙江省A級普高,生源以農村學生為主,學習基礎較弱,學生的學習素質和能力與省一級、二級等普高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同時,我校也是省美術特色學校,在不直接和高考發生沖突的前提下,我們在高一學生中開發剪紙藝術教學,課堂面貌煥然一新,曾經的死氣沉沉、成片睡覺的狀況煙消云散,這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呢?
何謂剪紙藝術,它是中國民間藝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所創造的自己獨特的民間藝術。它用面花、刺繡、皮影、剪紙、蠟染、年畫以及民間雕塑、民間建筑等樸素的民間藝術形式來支撐著自己的習俗生活,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雖然東南亞、拉丁美洲甚至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流傳有不同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的剪紙藝術, 但中國民間剪紙的悠久歷史和輝煌藝術成就是其他國家與地區無法相比的。中國是紙的發源地, 古老的剪紙藝術賦予紙以人性的光輝, 它在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心靈支撐作用。剪紙同時是我國最普遍的、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的材料(紙)比較容易得到,它制作材料、工具(剪刀和刻刀)極其普通,可操作性也比較強,制作方法方便簡單,集審美與實用于一身,深受學生尤其是農村學子的歡迎。那么,剪紙藝術教學進入課堂后究竟發揮出怎樣的神奇力量呢?
一、剪紙藝術教學的德育功能
藝術從初始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有民族,無論他們在何地,都有一個永恒的尋求意義的需要――銜接時間和空間;體驗和事件;身體和精神;理智和情感,人們創造藝術來將它們聯在一起,表達除此而外無法表達的東西。而民間剪紙是一種很普遍的群眾藝術,那些年過半百的老大娘和純樸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彎曲自然、運轉靈活地在紙上鏤空剪刻成花樣,裝點著自己的生活。那色彩紛呈的窗花和各色圖案,那迎風飄動的門箋,那碗櫥、糧囤、畜欄等處寓意吉祥的各色紙花,散發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舊時的農村里,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志,農村婦女自然成了剪紙工藝的民俗傳承人。我們的學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對于這些現象都有一些感性的接觸,在課堂中再次體驗剪紙藝術,直接動手,使他們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同時,課堂中還介紹一些剪紙藝人,比如:陜西省旬邑縣民間拼貼剪紙的高手庫淑蘭,今年八十多歲,陜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剪紙藝術大師。她把拼貼剪紙發展到極致,使專家學者驚嘆不已,臺灣漢聲為庫淑蘭出版了大型專輯畫冊。中央電視臺、陜西電視臺拍攝專題片進行報導。合陽縣羅占花老人創作的紙塑剪紙,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戲劇,把戲劇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畫的栩栩如生。 戲劇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傳播了濃濃的愛國情懷。于是,學生熟悉了美術知識,增強了生活的情趣,激發了對人民藝術家的敬仰和愛戴,得到了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發揮出平時的德育教育難以發揮出的“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功能。
二、剪紙藝術教學的審美功能
中國藝術理論家陳文忠這樣描述藝術:建筑和園林是人的居所的審美延伸; 雕塑和舞蹈是人的身體的審美延伸; 服裝和紋飾是人的儀容的審美延伸; 繪畫藝術是人的表情的審美延伸; 聲樂和器樂是人的聲音的審美延伸; 詩歌和散文是人的語言的審美延伸; 古代戲劇和現代影視則是人的全面生活的審美延伸!在剪紙藝術教學中,以歲時節令為例:正月初一家家掛春幡、貼窗花,一派喜慶氣氛;正月十五鬧花燈,燈上要貼剪紙,更加絢麗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擺放剪紙,表達懷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貼“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節,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智慧;九月九重陽節,剪刻重陽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農節,晉北地區用五色紙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在門前或墳地焚燒,寄托生者對亡人的哀思。再從紅白喜事來看:結婚時,大門兩邊要貼上大紅雙喜字,晉南一帶還要在陪送的嫁妝上用《魚兒撲蓮》、《麒麟送子》、《鴛鴦戲水》等大型剪紙覆蓋,作為裝點;枕頭、手帕上的繡花,也是以剪紙為底樣繡成的。送殯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制的。這些極普通的剪紙作品,雖不象珍珠翡翠那樣華貴輝煌,卻牽連著每個人的心靈,伴隨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具有牽心動魄的藝術魅力,再結合學生自己所見所聞的實際,通過剪紙藝術教學,對追求新、奇、怪的青少年的審美情趣發揮出積極主動的引導作用。
三、剪紙藝術教學的智育功能
長期以來,藝術教育被有的人認為是培養兒童學習技能技巧的課程,與開發兒童智慧無關,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地位可言。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的觀點有了根本的轉變。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傳播和繼承人類文化藝術、進行審美教育、健全心理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它也被認為是一種以開發大腦潛能,培養兒童創新精神為重要目標的綜合教育課,它是培養各類人才全面發展的基礎。我想起一個外國兒童電視劇片斷,劇中一位幼兒園女教師教孩子們畫想象畫。其中一位女孩交上一張白紙 。老師問:“你怎么沒畫?”“我畫了。”老師又問:“畫的什么?”她說:“我想到大海,好大好大的海, 紙上放不下去。海里有一條魚,好小好小的魚,小到看不見了,所以……”可見,這個女孩盡管沒畫,她卻真的展開了想象,至于表現空白那是能力問題。如果,我們用一般的思維習慣去批評她的話,未免有點武斷。故只有嚴格而細心的老師才會真正掌握兒童的心理,也只有開放而富于遠見的老師才會正確引導學去觀察、思維和創造。剪紙藝術教學對于中學生也有獨特的智育功能,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祁納還是來源于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各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于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需要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至于: 觀察與感性、理解與理性、思維與記憶、聯想與創造、破除思維定勢等各個方面,藝術教育包括剪紙藝術的教學,相信只要不是抱有頑固偏見的人們,就一定會首肯剪紙藝術教學的智育功能,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興趣、愛好、好奇心、自信心、精力、情感、意志、創新意識等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成長中也起重大作用。在學校教育中,如果說德育偏重于倫理,智育偏重于認識,體育偏重于身體,那么藝術則始終為個體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自由而廣闊的空間。
四、剪紙藝術教學能增進人的身心健康
一個人的人格特征是在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它涉及道德、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是人性的“最高的價值”。盡管人格是每個個體內部素質和外部表征的統一體,即由生理遺傳和先天經驗共同決定并在其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然而,人格主要還是教育的產物,而且是全面教育的產物。藝術教育有著與其他教育不盡相同的目的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人格的完善就需要納入到一定的渠道中,必須通過某種外在的力量和載體深入到內心而得到實現,這其中就包含著藝術教育的作用。剪紙藝術教學的開展不僅體現在培養青少年學生對自然和藝術之美的鑒賞、辨識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認識審美對象的客觀形象、結構,培養他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和協調他們的審美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理功能的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逐漸增強其自我意識,不斷排泄生命的束縛感與情感壓抑等,獲得一種生命與心靈的自由,從而使整個人格精神獲得一種完善。比如,運用豐富多彩的內容引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周圍事物關注態度;使學生了解了生活,了解了大自然,才能熱愛生活,表現生活;創設優美、別致的教學情景,用學生自己剪紙作品的展示和分享,激發學生愉快情緒情感,有力地推動主體產生人格力量,使心靈得以凈化與升華。 所以,藝術、體育、文學等等,能夠發揮出增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
五、剪紙藝術教學能改變人的形象和氣質
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的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學生在剪紙活動中,學習、創作、完成一幅作業,需要務實,做事冷靜、有計劃,不怕艱苦;需要較強的耐心和自制力、堅韌不拔,同時,作品完成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又是持續持久的,對學生樹立信心,談吐優雅,愛干凈整齊等等的培養和影響,也是持續持久的,從而極大地轉變了部分學生的形象和氣質,使學生們更加文質彬彬、懂禮貌和較好的待人接物。所以,事實證明,剪紙藝術教學也對人的形象和氣質起到了一定的改變作用,不僅僅是對女生,也包括男生。
最后,補充一點,開發剪紙藝術教學,除了發揮以上傳統教育功能外,剪紙因其材料和所用工具所決定的藝術特色,所具有的造型全憑淳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基礎,從而形成了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表現出人們的審美愛好,并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在金、銀、銅、玉、石、木……等工藝美術品的各種裝飾圖案設計上,都可以看到剪紙藝術的蹤影,所以,剪紙,不僅僅是剪紙。我們的生活中藝術無所不在,藝術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深度和廣度,每天都在塑造我們的經歷。藝術同時也是一股龐大的經濟力量,沒有藝術我們無法生存,我們也不想要沒有藝術的生活。在當今時代,剪紙藝術在工藝美術上,更能得到大放異彩,其商業價值開發前景無限!2009年6月,剛上完大一的王子月在義烏成立了公司,經營的產品就是剪紙的一種――磁性剪紙。別看她年紀輕,從大一暑假成立公司,兩年賺了100多萬。2009年11月,磁性剪紙團隊榮獲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最高獎――“雙十佳職業規劃之星”。磁性剪紙項目因為其市場大、社會效益好及其良好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的優勢,最終奪得央視《我愛發明》大賽首個新金點子獎,新金點子獎也是本次大賽的最高獎。這一點,對于我校以專科、高職為升學主渠道的學生來說,其所起到的特殊意義非同一般,尤其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 楊宜柳. 民間剪紙藝術的奇葩.河北經濟日報,2000.06.30,第006版.
[2] 陳文忠.藝術與人生.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12月.
[3] 趙月. 漫議浙江傳統剪紙, 浙江《群眾文化》,2003.第二期.
[4] 步雄. 我們為什么要辦剪紙藝術節, 北京日報,2001.07.29:
第008版.
[5] 鮑妍. 正在消失的剪紙藝術. 北京科技報, 2004.04.14:第B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