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蔬菜嫁接育苗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種苗質量過硬
山東處于北方,多日光溫室,光照好,本身適合蔬菜苗生長,較華中地區容易育苗。同時,山東蔬菜育苗企業敢于創新,在光照充足條件下仍補充葉綠素葉面肥(樂陵市農博士復混肥有限公司),在少數陰天情況下仍然補充光照,促進種苗粗壯,生產的種苗質量過硬,很少出現質量糾紛。湖北地區早春低溫寡照(實際生產中并未采取補光措施),更應該補充光照,并利用葉綠素葉面肥調節種苗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抑制幼苗徒長。
硬件設備一流
參觀完山東安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信種苗)和濟南偉麗種業有限公司后(以下簡稱偉麗種業),感覺其育苗硬件一流,育苗設備投入大。在早春加溫方面,育苗大棚建設時將保溫性考慮到極致,在為種苗生長創造適宜條件方面敢于投入。例如,偉麗種業在育苗溫室內增加4層內膜,縮小加溫空間,降低了加溫成本;安信種苗在育苗溫室內搭內棚,且在內棚上增加棉被控制散熱,再利用鍋爐加溫。這些保溫措施均值得華中地區蔬菜育苗企業借鑒。
擁有自有品種
山東育苗企業共800家,競爭十分激烈。各育苗企業除在種苗質量方面競爭外,在蔬菜核心品種方面競爭更激烈。企業間獨有品種各具特色,只有最好的品種,沒有第二好的品種。為搶占市場,大多數企業在科研上大力投入,引進國內外種子企業的好品種進行科研試驗,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名優品種。同時,國內外著名的種子企業如瑞克斯旺、安莎、德瑞特等與山東當地育苗商合作建立育苗公司,利用自有品種搶占市場。
嫁接隊伍專業
山東蔬菜種植面積全國最大,育苗企業多,育苗量大,周年生產嫁接苗。嫁接工人每天嫁接5 000株左右,每天平均工資400元左右。愿意從事嫁接的工人多,積極性高,且技術專業熟練。在壽光和濟南種苗產業發展中分流出嫁接專業隊,細化了嫁接苗生產工序。這些嫁接隊不僅在山東及全國專業從事嫁接,甚至到俄羅斯、老撾等國從事嫁接工作。湖北蔬菜育苗企業可以與這些嫁接隊合作,不僅可解決嫁接工短缺的問題,還可提高出圃率,降低成本。
種苗嫁接出圃率奇高
通過現場考察學習了解到,安信種苗及偉麗種業的黃瓜和西瓜嫁接苗出圃率都在99%以上,基本不用合盤。工人嫁接技術專業,嫁接質量過硬,加上光照好,生長時間短,成本大幅度下降,黃瓜嫁接苗賣0.45元/株還有30%的利潤。
積極開拓省外市場
關鍵詞:嫁接機器人;黃瓜育苗
中圖分類號:S642.2;S6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3547(2013)24-0040-03
黃瓜是設施蔬菜栽培的主要果菜,連茬病害一直是嚴重影響設施黃瓜生產的主要問題。通過嫁接的方式可提高植株抗病和耐低溫能力,也是目前克服設施瓜菜低溫障礙和連作障礙最有效的途徑,嫁接苗根系發達、耐低溫、抗病,嫁接可增強幼苗長勢,提高肥水利用率,增產幅度可達到30%~50%。我國大多采用手工嫁接,但因人工嫁接技術手法和熟練程度各不相同,直接影響到嫁接質量,且人工勞動強度大,嫁接苗成活率低,費工費時,已遠遠不能適應目前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加之目前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逐步變為現實,這些問題成為蔬菜產業化發展的瓶頸。本試驗應用自動嫁接機(2JC-600B型)進行黃瓜插接嫁接,比較嫁接機與人工嫁接的生產率和成功率,找到適合嫁接機作業的砧木和接穗的最佳生長狀態,提高嫁接效率。
1 播種育苗
1.1 品種選擇
選用砧木為抗寒寶南瓜(小粒黃籽),接穗黃瓜品種為百泰,自動嫁接機為2JC-600B型(圖1),試驗在遼寧省農科院園藝分院展示中心玻璃連棟溫室內進行。
1.2 種子處理
2013年1月8日用溫水將抗寒寶南瓜砧木種子清洗數次,去掉表面黏液,再在30℃水中浸泡
8 h,再用清水清洗數次,然后放在30℃恒溫箱內催芽,經過20 h發芽即可播種。1月18日用清水沖洗掉黃瓜種子表面的包衣藥劑,然后用55℃溫水浸種15 min,保持恒溫并不斷攪拌,之后用25~30℃溫水浸種4~6 h,25~28℃催芽5 h,出芽即可播種。
1.3 播種
穴盤規格為黃瓜128穴、南瓜72穴,將混配好的基質(草炭土∶蛭石∶珍珠巖=7∶2∶1)裝入穴盤,無論采用人工或機械裝盤,都應以自然裝滿為好,刮平育苗穴盤表面的育苗基質,不可局部按壓,以保證每盤的每個孔穴中基質裝的量均勻一致。每個孔穴的壓印深度要一致,黃瓜壓印深度為1.5 cm、南瓜壓印深度為2 cm,種子放平,芽向下。播種完畢后用粒狀蛭石覆蓋,保證基質充分蓋滿播種穴,刮平至每個孔穴的分隔線清晰可見,不能局部按壓,然后覆蓋地膜保濕(南瓜不覆地膜)。待種子70%萌芽時揭去地膜,此時基質溫度應控制在25~30℃。
2 嫁接
2.1 嫁接前苗期管理
①南瓜管理 雙斷根插接的南瓜從播種到嫁接需12~20 d,以生理苗齡1葉1心嫁接為宜。播種后,不覆蓋地膜,若干旱可適當補充水分。南瓜出苗后,用全元素水溶肥(20-20-20)70~140 mg/L澆灌為宜,澆水不易澆透,應少量多次,控制南瓜徒長。
②黃瓜管理 黃瓜接穗從播種到嫁接生長期為6~10 d,黃瓜接穗應盡可能見光、通風,使種苗健壯,溫度應控制在25~32℃,水分應見干見濕,施肥應以全元素水溶肥(20-20-20)70~140 mg/L為宜,在嫁接前1~2 d,應嚴格控制水肥。
2.2 嫁接前準備
嫁接工具用70%醫用酒精消毒,嫁接前l~2 d黃瓜接穗見強光控水,以不萎蔫為標準。南瓜砧木嫁接前1 d澆水,使基質持水量達到60%~80%,接穗和砧木表面水分干后,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農用鏈霉素400萬單位的混合液噴灑砧木和接穗。準備72穴或50孔育苗穴盤,裝滿播種基質,澆透底水,基質表面噴灑30%霉靈水劑2 000倍液,備用。
2.3 嫁接
當南瓜砧木1葉1心、黃瓜接穗子葉展平時用嫁接機器人2JC-600B嫁接。嫁接機作業共需4人,需要2人操作嫁接機,其中1人上砧木,1人上接穗,操作者把砧木和接穗放到相應的位置,切苗、打孔、接合、固定等過程由嫁接機器人自動完成,1人將完成嫁接的嫁接苗蘸用配好的生根粉,1人運送嫁接苗(圖2~4)。
2.4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的1~3 d是嫁接苗愈傷組織形成時期,也是嫁接成活的關鍵時期。以白天地溫23~25℃,氣溫22~25℃,夜間地溫22~23℃,氣溫17~19℃為宜。濕度一定要保證在90%~95%,不通風,覆蓋避光密閉的塑料薄膜。
嫁接后的4~7 d是假導管形成時期,溫度以白天地溫22~24℃,氣溫23~25℃,夜間地溫18~22℃,氣溫14~17℃為宜,濕度可以降低到85%~90%,半遮光(早晚散射光照射),早晚通風。
嫁接后的8~12 d是嫁接苗真導管形成的時期,溫度以白天地溫22~23℃,氣溫22~25℃,夜間地溫17~18℃,氣溫15~13℃為宜,此期濕度降到80%~85%,開始正常通風,光照強度逐漸加大。此時,接穗一般已長出1~2 cm的真葉,標志著嫁接成活。
嫁接后13~20 d,溫度以白天地溫22~23℃,氣溫23~27℃,夜間地溫16~18℃,氣溫10~12℃為宜,濕度可以降低到65%~85%,不遮光,正常通風。以后正常管理即可。
3 嫁接機器人嫁接生產率及成活率
如表1 所示,嫁接機器人嫁接速度最慢達到508株/h,最快達到566株/h;成功率最低達到90%,最高達到95%。
4 小結與討論
我國蔬菜嫁接絕大多數采用人工嫁接,熟練的嫁接作業人員的嫁接速度在250~300株/h;嫁接作業技術性非常強,掌握嫁接技術的技工有限,并且人工費用較高,增加了嫁接苗成本,因此,人工嫁接生產率低、成本高,這也大大影響了嫁接育苗技術的廣泛推廣。人工嫁接作業的質量與嫁接技工的技術掌握程度的相關性很大,要求砧木和接穗的切口深度適宜并接合得當,嫁接持續工作時間長,嫁接質量會顯著下降,且嫁接作業速度與嫁接質量也相互矛盾,因此人工嫁接作業難以保證速度和質量的共同提高,而使用嫁接機器人可以一次性大批量完成嫁接作業,便于嫁接苗的集約化管理。
通過嫁接機器人進行嫁接,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生長的一致性,為科研和生產提供了保證。但使用機器人嫁接也存在一些問題,嫁接機對砧木和接穗的生長情況要求比較嚴格,秧苗的生長狀態對嫁接機器人的作業生產率有重要影響。嫁接中根據嫁接成功的秧苗分析,本試驗應用自動嫁接機(2JC-600B型)要求砧木和接穗為生長正常的標準苗,即砧木胚軸莖(33~40 mm)、胚軸高(50~60 mm),接穗胚軸直徑(14~17 mm),胚軸高(40~45 mm),砧木苗子葉展開,接穗苗胚軸平直無曲度、生長狀態對稱于胚軸。
參考文獻
[1] 初麒,姜凱,劉凱,等.2JC-600型自動嫁接機的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1(1):183-185.
[2] 辜松.蔬菜工廠化嫁接育苗生產裝備與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 陳殿奎.我國蔬菜育苗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J].中國蔬菜,2000(12):1-3.
[4] 朱進,別之龍,黃遠,等.不同嫁接方法對黃瓜嫁接工效和嫁接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蔬菜,2006(9):24-25.
Grafting Technology for Cucumber Seedlings by Using Grafting Robots
LU Jiaojiao, ZHANG Qing
( Horticulture Branch,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seedling raising of cucumber by using grafting rob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grafting robots made the operation time shortened and the producing efficiency and growth consistency improved, which provided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Key words: Grafting robots; Seedling raising of cucumber
魯嬌嬌(1983-),女,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設施蔬菜栽培與展示研究,電話:13591454355,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貼接法嫁接技術的蔬菜自動嫁接機,該機主要的技術難點是解決秧苗快速切削和精準對接,以及嫁接夾自動排序與供給等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該機采用雙工位上苗作業方式,砧木和接穗分別設有2對夾持手和2組切削裝置,利用虛擬樣機技術構建嫁接機三位仿真模型,結合氣動輸出和PLC控制系統,開發出2TJ-800型蔬菜自動嫁接機。
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
2TJ-800型蔬菜自動嫁接機結構包括砧木上苗機構、砧木夾持手、砧木切削機構、砧木搬運機構、接穗上苗機構、接穗夾持手、接穗切削機構、接穗搬運機構、嫁接夾自動上夾機構和和秧苗輸送帶等。
整機布局設計:砧木和接穗的搬運裝置分別設有2組夾持手,采用水平對稱式分雙夾持手的旋轉臂結構,并以2組搬運裝置為基準分別設置上苗工位、切削工位和對接工位。砧木和接穗搬運裝置的初始位置設為水平0°,在操作臺兩側分別設置相應上苗工位:兩搬運裝置相向旋轉90°,分別設置2組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工位;兩搬運裝置相向旋轉180°,設置為砧木和接穗對接工位。
工作過程:如圖2所示,①將砧木1和接穗1分別放入砧木和接穗的上苗機構中。②踩下砧木和接穗的上苗踏板,砧木和接穗的搬運裝置的第一組夾持手伸出,夾持住砧木1和接穗1并縮回,兩搬運裝置相向旋轉90°至切削工位1。⑨砧木和接穗切刀1分別對砧木1和接穗1進行切削。④兩搬運裝置繼續相向旋轉90°至對接工位,第一組夾持手再次同時伸出,使砧木1和接穗1的兩切削面剛好貼合在一起。⑤送夾裝置推出嫁接夾,夾持住砧木1和接穗1的貼合部位,第一組夾持手松開嫁接苗并縮回,嫁接苗落到輸苗帶上并輸出,完成一株苗嫁接。⑥同時,第二組夾持手處于上苗工位,伸出對砧木2和接穗2進行取苗。⑦兩搬運裝置同時反向旋轉90°,第二組夾持手至切削工位Ⅱ,砧木和接穗切刀Ⅱ分別對砧木2和接穗2進行切削。⑧兩搬運裝置繼續反向旋轉90°,第二組夾持手到達對接工位,同時,第二組夾持手再次伸出,使砧木2和接穗2的兩切削面貼合。⑨送夾裝置再次推出嫁接夾,完成2株苗嫁接,依次循環作業。
嫁接試驗
試驗用砧木和接穗苗參數見表1所示,其中,數據為均值,括號內數據為標準差。
為準確測定嫁接機效率,選用2名上機熟練的作業人員進行4組不同秧苗的嫁接作業,與人工作業進行對比試驗。記錄每組連續完成100株嫁接苗的作業時間,數據如表2所示。
結果表明,該機平均嫁接速度為858株/h,人工嫁接速度為135株/h,嫁接速度是人工作業的6~7倍,完全可取代人工嫁接作業,用于工廠化嫁接育苗生產。
結論
(1)砧木和接穗的搬運裝置采用水平對稱式的雙夾持手的旋轉臂結構,可實現一組夾持手處于對接作業的同時,另一組夾持可進行上苗作業,提高嫁接速度。
(2)該機平均嫁接速度823株/h,嫁接速度是人工作業的6~7倍,適合工廠化的嫁接育苗生產。瓜類比茄類嫁接速度稍慢,原因是切削工序不同,上苗子葉方向需要調整。
關鍵詞:大棚茄子;技術推廣;嫁接育苗
中圖分類號:S64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79
楓林鎮蔬菜生產具有久遠的歷史,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1996年被列為溫州市二線蔬菜生產基地,是溫州市茄子主要生產基地,依靠大棚茄子栽培,當地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但是隨著設施栽培年限過長,各種土傳病害發生嚴重,造成茄子產量嚴重下降,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為了促進當地茄子產業可持續發展,組織開展茄子嫁接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大大提高了茄子嫁接苗成活率,利于規模化生產。現將茄子嫁接育苗技術歸納如下。
1 砧木選擇
茄子砧木品種選擇托魯巴姆。托魯巴姆作砧木,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可抗茄子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4種土傳病害。
托魯巴姆砧木具有植株根系發達,吸水肥能力強,莖稈粗壯,植株生長勢強,株高高達2m以上。同時也具有種子小,質量輕,發芽困難,苗期生長較為緩慢,需要做催芽處理等缺點。
2 砧木(托魯巴姆)嫁接育苗技術
2.1 砧木播種管理
由于托魯巴姆種子發芽較為困難,需進行催芽處理。帶催芽劑的種子可以將袋內的催芽劑用25mL溫水溶解,浸泡48h,撈出裝入紗布袋中保濕變溫催芽,完成以上步驟后也可以在種子袋外套上一個塑料袋,但必須保持透氣。白天種子袋的溫度保持在28~32℃之間,夜間保持在18~20℃之間,堅持1d翻動1次并用清水清洗1次,4~5d后開始出芽,種子露白出芽便可以開始播種,播種時可以拌上適量細沙。沒有催芽劑的可可用赤霉素代替處理,100~200mg/L赤霉素溶液在20~30℃條件下浸泡24h,取出后用清水洗凈,再用清水浸泡24h,取出后用清水洗凈催芽。根據楓林鎮的種植季節適當安排砧木播種時間,一般砧木播種需比接穗播種提早25~30d,一般7月中旬―8月初溫湯浸種催芽3~4d后撒播,當砧木長到兩葉一心時假植到大棚50孔穴盤或營養缽里,之后即可按常規育苗進行管理。
2.2 接穗育苗技術
采用引茄一號或浙茄一號進行試驗,砧木播種出芽后,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浸泡時間控制在10~15min左右,然后用20℃的溫水進行浸種10h,進行30℃催芽處理。當接穗種子出現80%“露白”即可播種。接穗種子經過拌沙處理后撒播于苗床或育苗平盤上,播種密度為2g/m2左右,采用地膜+大棚覆蓋的育苗育苗方式進行處理,8―9月育苗,需要進行遮陰降溫處理,出苗后揭去地膜,按照常規苗進行管理。
2.3 嫁接
一般采用劈接法的嫁接方法。當莖粗達到0.5cm、砧木和到真葉7~8片時即可嫁接。嫁接時,砧木保留2~3葉,去掉上部,從中間劈開,切口1~1.5cm。接穗保留2~3葉,去掉下部,削成楔形,大小與砧木切口大小保持一致,插入砧木中后固定起來。嫁接時根據嫁接后苗床的位置選擇適宜的位置建好嫁接室,對嫁接室、操作臺進行遮陰和相應的消毒處理。對嫁接苗放置的苗床進行消毒處理,并對地表進行保溫和保濕處理。根據季節不同準備相應的覆蓋材料。
3 嫁接苗苗期管理技術
嫁接后及時將苗盤擺放在苗床上,并進行蓋膜或放入拱棚內保溫保濕,注意動作要輕,防止接穗與砧木滑脫。
3.1 通風透光管理
嫁接后立即用小拱棚+遮陽網(90%以上遮光率)遮陰,第1~3天全遮陰不透風(若陰天、雨天揭開遮陽網透光),第4~6天后小拱棚內兩邊適當開啟遮陽網和薄膜,透光通風。第7~10天早晚揭開小拱棚上遮陽網,10d以后全揭開小拱棚上遮陽網和薄膜。第 15~18天后揭開大棚上遮陽網。
3.2 溫度管理
茄果類嫁接后適宜傷口愈合的溫度為20~23℃,溫度過高或過低均對傷口愈合有不利影響;嫁接后應控制最高溫度不超過30℃或低于15℃。采用嫁接拱棚的優勢是可以更好的調節溫度。嫁接苗苗期正值秋季,溫度較高,第1~10天溫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過32℃(研究表明,愈合期間溫度超過32℃嫁接苗易腐爛),10d以后適當提高溫度,15~18d以后嫁接苗轉入常溫煉苗。
3.3 濕度管理
嫁接后1d(經過一個晚上),需要進行適當的通氣,上午將遮光和保濕膜揭去進行晾一晾,同時檢查基質的含水量,確定是否需要補水,對病害發生情況進行檢查,及時對病害進行相應的處理,晾時待葉片上水滴基本晾干后,再蓋上薄膜和遮陽網。下午光強降低后需要揭開再晾1次,同時對有病害的植株進行噴藥和其它處理。第1~7天空氣濕度應該控制在75%~90%左右,嫁接苗未成活時,如果接穗不蔫,不需要澆水,若嫁接苗接穗出現萎蔫,要加⒕劑噴霧增濕,嫁接苗成活后濕度基本按照常規苗進行管理。
3.4 病蟲害管理
嫁接后灰霉病、疫病及細菌性病害比較嚴重,一般使用嘧霉胺、多力潤、乙蒜素等藥劑進行防治,利用小拱棚和遮陽網進行覆蓋,防治周期為5d/次,蟲害一般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治。
4 嫁接苗栽培管理
4.1 定植期
為了防止二次侵染病害,嫁接刀口的位置通常要高過地面3~5cm,根據嫁接茄子生長勢強、生長期長的特點,采用雙干整枝(即將門茄下第1側枝保留,形成雙干,其它側枝除掉),對后期群體受光具有有利的影響。
4.2 生長期
生長期一般會出現病葉、老葉的現象,必須及時去除。注意茄秧長勢, “旺時晚采,弱時早采”的原則進行采收。可根據嫁接茄子根系發達和抗病性較強的特點進行再生栽培以獲得高產高效。
4.3 收獲期
春茬棚室茄子在收獲期基本結束或已完成“四面斗”時進行,在主干距地面l0~15cm 處割斷,待根部發出的新芽(6d左右)形成新枝時追肥進行再生栽培。
參考文獻
[1]吳和性,袁建明,李長根.茄子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10):182-183.
[2]張俊平,楊愛國.早春中拱棚洛陽糙青茄嫁接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5):73-74.
[3]葉曉輝.冬暖型大棚茄子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
(1):124.
[4]卓麗.茄子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111.
[5]劉會平,李秀敏,王俊花,齊明芳.秋茄子高產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5(5):11.
[6]易碧州.南方溫室嫁接茄子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
1. 技術核心
①多芽嫁接。在接穗和砧木苗生長至5~6片真葉時,砧木留基部2片真葉去頂,接穗則先切取頂部2葉1心部分,與砧木按劈接法進行嫁接。切取2葉1心后的接穗苗床,施肥1~2次,促進腋芽生長,一般條件下10~15天腋芽可達到接穗標準,然后再切取嫁接。采取該方法,砧木要分兩批播種,接穗可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即嫁接育成2~3株生產用苗。
②側枝嫁接。茄子植株分生側枝能力強,且都可形成結果枝,故可利用側枝(結果后植株高節位分生的腋芽)做接穗進行嫁接育苗。
③多芽+側枝嫁接。第一年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培育嫁接苗,第二年、第三年分別利用上一年培育的嫁接苗植株側枝培育嫁接苗。3年后,重新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培育嫁接苗,重復上述過程。
2. 潛在風險分析
用側枝嫁接的苗子,接穗來自在田間生長較長時間的植株,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較大。有時雖然表面看不出病毒為害的癥狀,但不能排除已染病毒而處于“隱癥”狀態,所以從理論上講,這種用老株側枝嫁接的苗子,帶病毒的可能性大。而實際上這種苗子是否帶病毒取決于提供接穗的植株是否帶病毒。供穗植株帶病毒,則接穗就帶病毒,按照接穗、砧木只要有一個帶毒,嫁接苗就一定帶病毒的規律,供穗植株傳毒在所難免。因此,確定無病毒供穗植株非常重要。
3. 供穗植株選擇原則
確定無病毒供穗植株應堅持以下5個原則:一是選取具有本品種特性的植株;二是選取生長健壯,葉片無花斑,生長不畸形,新葉不皺縮的植株;三是選無嚴重病蟲害的植株;四是凡長勢差、矮小、有病毒為害癥狀的不要選入;五是選好嫁接接穗的植株要做好標記,以備利用。
4. 效益分析
引進國外優良茄子品種,每粒種子價格0.42元左右,若采用種子單芽嫁接,每畝種植2500株左右,需種子款1000元左右,成本高、農戶難以承受。
通過多芽+側枝嫁接,一次性購種,連續使用3年,種子利用率提高9倍。第一年通過多芽嫁接,1株變3株,每畝只需300元左右,節約種子款700元;第二年、第三年通過側枝嫁接,分別節約種子款1000元,3年共節省種子款2700元,每畝每年平均節約900元。壽光市目前日光溫室茄子種植面積約10萬畝,采用多芽+側枝嫁接技術,菜農每年可節約種子成本近億元。
5. 對技術應用的思考
1蔬菜嫁接的優點
1.1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由于蔬菜的連作日益頻繁,使蔬菜上的土傳病害越來越嚴重。如瓜類的枯萎病、茄子的黃萎病、番茄青枯病等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影響了蔬菜生產的發展。嫁接苗利用砧木品種的根部抗病能力,可以避免土傳病害從根部對作物直接侵染,減少發病機會。
1.2提高蔬菜的抗逆性植物的耐低溫能力主要決定于根系,利用砧木優良的耐低溫能力,通過嫁接可以增強蔬菜植株的抗寒性。以黃瓜與黑籽南瓜嫁接為例,黃瓜不耐低溫,生長最適宜的溫度范圍較窄,易受冷害;而黑籽南瓜可忍受低溫,嫁接后仍然保持了這一特性。此外由于多數砧木來自野生或半野生蔬菜,除具有抗寒性的特點外,有些砧木還具有耐酸、耐鹽堿、抗旱、耐熱、耐濕的特點。
1.3提高水肥的利用率砧木使用的野生蔬菜根系強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合成能力強,能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和養分,能使植株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早衰,延長茄果類蔬菜的采收期,進而提高蔬菜的產量。
1.4減少農藥的施用量近年來,隨著無公害蔬菜生產發展的需要,農藥的使用種類和施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利用蔬菜嫁接的方法可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順應了無公害蔬菜生產發展的要求。
1.5改善蔬菜的品質嫁接栽培的果實只要選用合適的砧木,一般不會使品質下降,一些作物反而能得到改善。如嫁接黃瓜果肉增厚,心室變小,苦味瓜比例降低;嫁接西瓜瓜形顯著增大,糖度無明顯下降。
2蔬菜嫁接方法
2.1插接法可分頂(斜)插接、水平插接、腹插接、插皮法。頂插接即在砧木頂部(生長點)把接穗去,以達到嫁接目的。先用刀片削除砧木生長點,然后用竹簽在砧木口斜戳深約1cm的孔,取接穗在子葉以下削長約1cm的楔形面,插入砧木孔中即成。嫁接時砧木苗以真葉出現時為宜,接穗苗以子葉充分開展為宜。為使砧木與接穗適期相遇,砧木應提前5~7d播種,出苗后移入缽中,同時播種接穗,7~10d后嫁接。
2.2劈接法(切接法)去除砧木苗的生長點,將其主軸一側(縱軸)用刀片自上而下劈深約1~1.5cm;接穗胚軸削成楔形,削面長1~1.5cm,將接穗插入劈口,使砧木和接穗表面平整,用嫁接夾固定即可。砧木與接穗播種時間和方法與插接法相同。
2.3靠接法砧木與接穗苗大小接近。削掉砧木生長點并在下胚軸靠近子葉處用刀片向下斜削,深及胚軸的2/5~1/2,然后在接穗的相應部位向上斜削一刀,深及胚軸的1/2~2/3,長度與砧木所切相等,將二者切口嵌入,捆扎固定。接穗應比砧木提前播種5~10d。
3嫁接后的管理
3.1溫度嫁接后8~10d為嫁接苗的成活期,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此期的適宜溫度是白天25℃~30℃,夜間20℃左右。嫁接苗成活后,對溫度的要求不甚嚴格,按一般育苗法進行溫度管理即可。
3.2濕度嫁接結束后,要馬上把嫁接苗放入苗床內,并用小拱棚覆蓋保濕,使苗床內的空氣濕度保持在90%以上,不足時要向畦內地面灑水或噴水,避免污水流入接口內,引起接口染病腐爛。3d后適量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并逐漸延長苗床的通風時間,加大通風量。嫁接苗成活后,撤掉小拱棚。
3.3光照嫁接當天以及嫁接后3d內,要用草苫或遮陽網把嫁接場所和苗床遮陽,從第4d開始,要求每天的早晚讓苗床接受短時間的太陽直射光照,并隨著嫁接苗的成活生長,逐天延長光照的時間。嫁接苗完全成活后,撤掉遮陽物。
4嫁接注意事項
4.1選擇晴天早晨嫁接冬季寒冷季節,最好選擇晴天早晨嫁接,早晨空氣濕度大,不易萎蔫,接后幼苗經歷中午的溫暖條件,有利于接口愈合。若在陰冷天氣或冷空氣到來之前嫁接,則溫度低,影響成活。夏天最好選擇陰天或傍晚嫁接,以免幼苗萎蔫。
4.2及時消毒嫁接后的苗應立即移到育苗缽中,邊嫁接邊移栽邊澆水,澆水后擺入苗床,苗床擺滿后扣上小拱棚,為避免高溫高濕引發的病害,扣棚時向嫁接植株及棚膜上噴800倍液的多菌靈。
4.3工具嚴格消毒嫁接用的刀片、夾子、竹簽應洗凈、消毒,還要保持嫁接場所的干凈、整潔。嫁接苗定植時培土不可埋過愈傷處,秧苗要小心取放,謹防沾土,特別是切口部位如沾上泥土,應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凈。削好的接穗不要放久,否則容易萎蔫。
嫁接苗生產模式傳統人工嫁接作業
嫁接作業完全由人工進行,每個作業人員需完成嫁接用苗選擇、砧木切削、接穗切削、砧木與接穗對接所有環節作業(圖1),這是最常見的生產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嫁接用苗的狀況,靈活搭配砧木與接穗,嫁接用苗利用率高;對嫁接用苗培育質量要求不高;嫁接作業質量監控與管理方便。缺點是:作業生產率不高;所有操作人員都需接受培訓1;大規模作業需要人數多,嫁接作業質量不均一,熟練工人數不穩定,人員工資費用高,人員管理困難。
人工嫁接生產線
嫁接作業也是由人工進行,嫁接作業過程被分解成幾個環節,根據作業步驟將作業人員分配成不同環節作業小組,各環節之間利用輸送帶、無動力輸送線和搬運車等構成嫁接作業生產線。加拿大、荷蘭等歐美國家常采用這種作業模式(圖2a)。優點是:各作業組所涉及作業內容簡單、單一,可有效提高作業生產率:將熟練工安排在影響嫁接質量的關鍵環節(切削與對接),可緩解熟練工不足的問題。缺點是:每株苗的嫁接由多組完成,嫁接作業質量管理較困難: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生產線布置需要一定場地。
嫁接機嫁接生產線
生產線由半自動嫁接機、輸送帶和人工相結合構成。嫁接作業由半自動嫁接機進行,砧木和接穗上苗與嫁接苗回栽作業由人工進行(圖2b)。這種作業模式在日本、韓國等國有小規模使用。優點是:作業生產率得到提高;僅對嫁接機操作人員有技術要求,熟練工需求減少。缺點是:購買半自動嫁接機及輸送裝置投資較高。
全自動嫁接生產線
該系統由全自動嫁接機和嫁接苗輸送裝置構成(圖2c),只需一個技術人員操作機器、檢查嫁接質量、擺放苗盤等多項作業,完全實現了蔬菜嫁接苗的工廠化自動生產。這是一種全新作業模式,日本和荷蘭有實際生產應用。優點是:只需1個技術人員,管理便捷。缺點是:全自動嫁接機嫁接作業成功率與嫁接苗的質量和均一性密切相關,因此對嫁接用苗的培育質量要求非常高;投資非常大。
工廠化嫁接苗生產裝備系統構成
圖3為工廠化嫁接苗生產系統的構成,基質處理裝置主要包括基質消毒和基質攪拌裝置:針對茄類蔬菜已有多種類型精量播種機和生產線,但瓜類蔬菜需要特殊的大粒種子精量播種機播種南瓜和西瓜等大粒種子;催芽室分固定式催芽設施和簡易可拆卸催芽室;自動化機械嫁接裝置主要有嫁接切削器、半自動嫁接機和全自動嫁接機三種類型;嫁接苗愈合目前主要采用密封拱棚,近年先進的控溫控濕智能愈合室也引入嫁接苗生產中;砧木與接穗培育和嫁接苗煉苗培育主要采用大棚、日光溫室和溫室。
我國嫁接苗生產裝備的利用現狀種苗生產企業探索機械嫁接生產
在上世紀末,隨著國內對嫁接苗需求的不斷增加,人工嫁接作業生產率無法滿足需求、作業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不斷顯現,一些大型種苗公司開始自行尋找適合替代人工嫁接的途徑。2000年上海源怡種苗有限公司考察國外先進技術,率先引入國外嫁接機,探索西瓜機械嫁接技術;上海粒粒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引入了國外嫁接機;2007年浙江省臺州市百龍育苗中心引進了韓國自動嫁接機。2007年黑龍江省綏化市紅旗鄉瓜萊種苗中心購置1臺2JC-400型嫁接機,2008年哈爾濱菁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購入1臺2JC-450型嫁接機。2010年,海南省文昌創利公司西瓜種苗基地和陜西省安塞縣蔬菜局種苗生產基地分別購入1臺2JC-600型嫁接機。2011年,海南省三亞市優質蔬菜開發中心購置1臺2JC-600型嫁接機(圖4)和10臺2JT/P-M型嫁接切削器,并配套了穴盤輸送裝備;2011云南省西雙版那孟定蔬菜種苗種植戶購入2臺2JT-M型嫁接切削器,用于實際生產。
科研單位與示范中心利用嫁接機進行示范生產
為推廣和示范工廠化嫁接苗生產模式,科研單位和設施農業示范中心也開始引入嫁接裝備。2006年天津楊柳青園藝博覽園為示范自動化蔬菜嫁接苗生產,引入了國外GR-600型嫁接機,同期,天津市農業機械研究所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以2JSZ-600型嫁接機為依托,開展了溫室蔬菜生產自動化嫁接與植保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研究。進入本世紀,國內多家單位以研究為目的,相繼購入半自動嫁接機,中國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2007年和四川省農業科學園藝研究所2008年分別購入了2JC-400型和2JC-450型嫁接機:浙江省農科院楊渡科研創新基地引入了國外嫁接機。2010年,北京農林科學院引入1臺韓國GR-600CS型嫁接機;青島農業大學購置2臺2JP-M嫁接切削器:江蘇省銅山鎮夏湖蔬菜育苗中心引入了中國農業大學開發的嫁接機,進行黃瓜嫁接苗示范性生產。2011年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工廠購入1臺2JC-600B型嫁接機。
嫁接苗生產裝備利用存在的問題
嫁接作業工藝不統一影響嫁接機使用
目前,國內各地都在全面推廣蔬菜嫁接育苗技術,但是,由于地域、技術來源、生產規模等因素不同,嫁接方法也各不相同,導致嫁接苗的培育標準、采用的固定物等也不同,很多單位購置的嫁接機無法適應當地嫁接工藝,嫁接機利用率不高。
嫁接機價格高
國外價格較低的嫁接機價格在25萬元左右,國內生產的嫁接機也在10萬元上下,所以,種苗生產企業難以承受。另外,半自動嫁接機的作業生產率僅為人工的2~3倍,因此大多數嫁接苗生產企業感覺一次性投資高,而嫁接機生產率回報并不高。所以,雖然長遠核算雇用人工費用并不劃算,但企業主們還是趨向于一次性投資少的人工嫁接作業方式。
嫁接機輔助裝備不配套
目前嫁接機的使用處于試探性獨立作業模式,缺少嫁接苗輸送裝備,沒有形成如圖2b所示嫁接生產線形式,嫁接機的效能沒能充分發揮,嫁接裝備的綜合生產率不高。
催芽種子不能精量播種
國內瓜類嫁接砧木和西瓜等大粒種子一般沒經過精選,出芽率較低,不能采用現有大粒種子精量播種機直接播種,需催芽后播種出芽種子,但目前還沒有針對催芽大粒種子的精量播種機,因此,催芽種子的播種作業耗時耗工。
我國嫁接苗生產裝備發展方向統一嫁接作業方法
借鑒日本農業協同組合(農協)的經驗,構建工廠化蔬菜種苗生產產業聯盟,協調具有技術指導一能力的核心科研機構、具有核心技術的大專院校和各類代表性種苗生產企業各方的優勢力量,根據地域提煉種苗生產規范標準,規劃嫁接裝備的開發研究方向,將嫁接裝備開發與企業嫁接苗生產整合為聯盟下標準化、規范化、通用化、體系化的研究與應用的有機體,這將有利于生產企業將生產中的問題直接反饋給嫁接裝備研究者,使嫁接裝備的開發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開發超高速自動嫁接機
大型種苗企業人工嫁接的生產率低和質量問題最顯著,而現有全自動嫁接機作業生產率難以滿足大型種苗生產企業要求,因此應組織科研單位,結合標準化嫁接作業工藝,開發生產率在2000株/h以上的超高速嫁接機。目前園藝栽培技術難以培育出尺寸和形態均一的嫁接用苗,建議開發人工上苗的半自動超高速嫁接機,否則會給嫁接苗培育帶來極大的難度,日本AG1000型嫁接機的開發使用已印證了這一點,增設機器視覺等傳感器適應秧苗形態變化,將會導致嫁接機性價比下降。
完善半自動嫁接機生產線系統
半自動嫁接機對于科研單位和小型種苗企業具有使用價值,為改變現有單機獨立作業形式,應為其配備嫁接苗或穴盤自動輸送裝置、合理編配作業人員,構建完整的流水線式作業體系,充分發揮半自動嫁接機的作業效能。
推廣成本低廉的嫁接切削器
嫁接切削器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生產效率不低于嫁接機,一般嫁接苗企業均可接受。因此,在嫁接機沒能有效推廣的形勢下,應大力推廣性價比較高的嫁接切削器,并結合輸送裝置構成高效生產線。
關鍵詞:育苗設施;改造;周年生產;集約化育苗
集約化育苗是以穴盤育苗為基礎,利用先進的育苗設施和設備將現代生物技術、環境調控技術、灌溉技術、管理技術貫穿育苗的整個過程,以現代化、企業化的模式組織育苗生產和經營,從而實現育苗的規模化生產,這種育苗方式采用自動化(或人工)播種并集中育苗,節省人力物力。穴盤苗質量輕且基質保水保肥能力強,適宜長途運輸,成苗率高,定植后不傷根,無緩苗期,抗逆性強,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項先進技術,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作用、技術引領作用和產業帶動作用。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被列為山東省蔬菜振興“十二五”規劃重點扶持項目。
在實現周年生產的目標中,集約化育苗面臨夏季高溫、冬季低溫等實際困難,因此,需要通過設施改造來提高對環境的抵御能力,以實現周年集約化育苗。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早熟西瓜品種“開雜十一”、葫蘆砧木,荷蘭“765”茄子、托魯巴姆砧木。
1.2 試驗地點與時間
試驗在棗莊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進行,于2008年2月-2009年5月進行溫室改造。改造后的育苗溫室采用冬暖式大棚構造,后墻厚1.0 m,跨度9.0 m,高3.5 m,室內鋪有暖氣管道,墻壁有濕簾、風機、噴淋系統,夏季加遮陽網、防蟲網。冬季采用暖氣管道加溫;夏季采用濕簾、風機、噴淋系統、遮陽網等設施降溫。
1.3 試驗方法
在普通秋延遲溫室內進行常規育苗。嫁接西瓜于2010年2-4月育苗,苗齡23 d時進行株高、莖粗、真葉數、鮮質量、干質量測定與比較。定植于改造溫室,于7月拉秧時測定產量。嫁接茄子于2010年6-9月進行育苗。
2 結果與分析
2.1 改進設施的增溫降溫保溫效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集約化冬季棚內最低溫度15.7 ℃,比改造前提高13.5 ℃;濕度≥78%,小于改造前棚內濕度,升溫保濕效果明顯。夏季經濕簾、風機、噴淋系統降溫后,棚內氣溫白天最高32 ℃,比普通溫室最高溫度降低13 ℃,創造了更適宜的育苗環境。改造后的集約化育苗溫室冬季保溫效果明顯增強,夏季降溫效果好,同時降低了溫室內濕度,減少了病蟲害發生,可以有效保證種苗的集約化生產。另外,改造后的溫室升溫快,嫁接工作時間有保證,提高了嫁接苗量。
2.2 設施改進對西瓜苗生長的影響
改造前的普通溫室中種苗需要33~38 d才能達到定植標準,改造后的集約化育苗溫室增溫保溫效果好,種苗生長速度大大加快,嫁接成活后23 d即可達到定植標準,物候期明顯縮短。集約化育苗溫室的西瓜幼苗根系發達,莖葉健壯,地上、地下部分生長協調,為豐產打下了基礎。西瓜定植后產量比常規對照增加36.3%,經濟效益增加59.0%。見表2。
2.3 設施改進對夏季茄子苗生長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設施改造后的茄子嫁接成活率由60%提高到98%,株高下降了1.72 cm、莖粗增加了0.03 cm,全株干質量增加了0.99 g,壯苗指數由0.055增加到了0.088。
關鍵詞 菜豆;小白菜;黃瓜;間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3.1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113-01
間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爭取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蔬菜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值。菜豆是喜溫蔬菜,春季播種較晚,發芽期和幼苗期經歷的時間較長,可以利用早春在畦中條播耐寒的速生蔬菜,由于這些蔬菜播種早,生長快,當菜豆播種時,速生蔬菜已間作完畢,即將采收,因而不會影響菜豆幼苗生長。套種應增施基肥,加強肥水管理,選用蔓生菜豆。現介紹一種菜豆與小白菜、黃瓜的套種栽培模式。
1 小白菜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對于春白菜來說,品種的選擇是基礎,也尤為關鍵,應當選擇耐寒、冬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1.2 施足底肥,高畦栽培
由于春白菜生長期間雨水較多,雨水過多將對其生長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建議采用砂質壤土栽培,并在收獲后及時翻地、施足基肥,基肥采用腐熟的豬牛糞與復合肥配合施用,用量分別為15.0~22.5 t/hm2、150 kg/hm2為宜。整地施肥后筑成高畦,以便于排水防澇。畦寬1.7~2.0 m較為合適,溝深30 cm左右,定植時植株行距以(20~25)cm×(20~25)cm為佳。
1.3 加強管理,促進早熟豐產
為了促進春白菜快速生長,栽植時溫度較低時,應當采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進行增溫,以確保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20 ℃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5 ℃之間為宜,當溫度不至于過低時(5 ℃以上時)可以適當進行通風,保持棚內空氣良好。等到氣溫回升且穩定后,便可將小棚拆除。在肥水管理方面,應當在白菜生長期間重點追施氮肥,通常以15%~40%的人糞尿為宜,從而彌補白菜根系較淺、吸收能力較弱的問題。
2 黃瓜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應選擇津研5號、津研7號、碧豐2號,中農2號等優良黃瓜品種。
2.2 施足底肥
8―9月結合整地溫室內撒施腐熟畜禽糞150 t/hm2。深翻細耙后,按大行距85 cm、小行距50 cm做成15 cm高的壟,每行(5.5~6.5 m長)溝施磷酸二銨、硫酸鉀各0.25 kg。
2.3 適期播種育苗
黃瓜的最佳播種時期在9月末,采用嫁接方式進行育苗。接穗可以選用中農2號、山東密刺、津研5號等黃瓜品種,砧木建議選用黑籽南瓜。通常在10月中旬黃瓜和砧木長出1片真葉時,便可采用靠接法進行嫁接。
2.4 定植及田間管理
定植株距以25 cm左右為宜,種植密度控制在5.7萬株/hm2左右。待嫁接苗長出3~4片真葉時,便可抹去氣生根,并及時用網繩進行吊蔓;待嫁接苗長出5~6片葉時,為了縮短節間長度,防止其徒長,建議噴施增瓜靈或者矮豐靈;在黃瓜生長周期中的開花初期與盛期時,應當增施CO2氣肥。黃瓜的采收期始于11月中旬,采收期長達140~150 d[1-2]。
3 菜豆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在菜豆栽培品種的選擇方面,除了應當考慮其豐產性、抗病性等因素,還應注重品種的品質,優選莢多肉厚、無筋無革質膜的高品質雙抗一號菜豆品種。
3.2 適時育苗,合理定植
菜豆的最佳播種育苗時間在2月上中旬,可在黃瓜壟外直播或定植,株距保持在55 cm為宜,直播的用種量為22.5 kg/hm2;為了保障成活率,通常在溫室內采用營養缽進行育苗移栽,具體方法如下:將缽擺放在黃瓜架兩側或溫室內后墻下,澆透水后放置2~3 d,隨后每缽播種2~3粒,深度控制在3~4 cm,當苗齡達到30 d時,便可進行栽植,通常情況下每穴只留單株即可。
3.3 田間管理
當菜豆進入伸蔓期后,應將黃瓜秧向中間合攏并盡早將黃瓜下的枯黃老葉摘除,為了放置菜豆與黃瓜相互纏繞在一起,可用繩子將豆蔓吊起;在菜豆蔓長出第3 片復葉時,應將生長點及時摘除,為了增加分枝數量,待分現2個花序時進行第2次摘心。為了防止節間過長,出現徒長現象,可以在苗期使用矮豐靈500倍液進行灌根。最適宜菜豆生長的溫度范圍在20~25 ℃之間,若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為了防止濕度不足造成的落葉、落花,可以通過葉面噴霧、適時灌水的方法增加空氣濕度,還可以通過施藥方式加以控制,如使用防落素噴花等方法,每5 mL加水2 kg,5~7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很好地實現防止落花的效果。在菜豆結莢期需要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次采收后追肥1次,用量為每架施用100 g尿素加磷酸二氫鉀50 g。為了增加開花結莢數量,建議每10 d左右葉面噴施0.03%鉬酸銨或500倍墾易液1次。在黃瓜與菜豆共生期時不要澆水,等到黃瓜拉秧后,配合追肥進行少量澆水,切忌勿要大水漫灌。菜豆的采收期開始于3月末,采收期在80~100 d。
3.4 病蟲害防治
危害溫室菜豆的病害以銹病、灰霉病、炭疽病居多,可分別施用粉銹寧、克霉靈、炭疽福美等藥劑進行及時防治[3-4]。危害溫室菜豆的蟲害主要以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為主,對于蚜蟲來說,可以采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進行及時防治,每隔7~10 d用藥1次,連噴用藥3次;對于白粉虱來說,可以用滅虱靈煙熏蒸,隔3 d熏蒸1次,連續熏蒸2次即可;若出現美洲斑潛蠅蟲害,對于3齡以前幼蟲,可以采用用農地樂1 500倍液、樂斯本500~600倍液、制潛靈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
4 參考文獻
[1] 吳旭江,呂文君,陳新洪,等.山地黃瓜套種菜豆模式的效益分析及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2(17):60-62.
[2] 王燕鳳,王燕麗,馬紅艷,等.寧夏川區露地黃瓜套種菜豆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