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木雕雕刻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木雕雕刻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木雕雕刻技巧

        第1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一根原木競雕出46只蝦蟹!”

        1998年是陳培臣藝術生涯中的巔峰。在一根高22米,直徑Q8米的原木上,他雕出了兩個蟹簍,蟹簍之間用一根逼真的繩子相連,18只龍蝦、28只螃蟹遍布蟹簍內外,有些螃蟹甚至還用鉗子夾掛在繩子上,手藝高絕,令人驚嘆。作品剛一問世,便獲得了廣東省首屆工藝名家名作展的金獎。實際上,《蟹簍》自20世紀的中葉開始,便成為了潮州木雕中的一個經典題材,而這一回通過陳培臣的卓絕技藝,它又一次在世人面前大放異彩。

        潮州木雕又被稱為潮州金漆木雕。它雖用樟木雕刻,但雕好以后卻會貼上金漆,使得通體上下金碧輝煌,倍顯富貴。

        楊堅平認為,“潮州木雕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有獨特的創舉”。

        他具體闡述到,在美術門類中,雕刻是立體的造型藝術,而繪畫是平面藝術。前者通過圓雕、浮雕和通雕等藝術形式造就真實的三維空間,而后者則通過畫面的構圖組合,講述不同時空的各種故事。聰明的木雕藝人不滿現狀,在清代乾隆年間將雕刻的立體性和繪畫的故事性融于一體,造就了“融雕刻與繪畫于一爐”的鏤通雕技藝。雖然近代有些地區也出現了鏤通雕,但像潮州木雕這么完整形成藝術體系的極為少見。在這種技藝支撐下,潮州木雕以人物題材,特別是吸取潮州戲曲人物故事的題材和反映當地民間故事的題材為主要特色,顯示出濃郁的地方風情。

        它的工藝歷時悠久,在宋時就已經是很興盛的傳統工藝。它雕刻人物景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作品多層鏤空,富立體感,玲瓏剔透,外表貼金,典雅富麗。昔時多作為廟宇、祠堂、豪宅、華廳之建筑裝飾,而今除仿古建筑仍用以裝飾外,多用以作為藝術陳設。

        清朝中期,名匠黃開賢雕刻木雕《蟹籃》,蔑眼籃紋纖巧精細,大小海蟹20余只俯仰籃中,千姿百態,為此中傳世珍品。當代名匠郭映騰、林應足雕制佳作《梅花喜鵲》,工精藝巧,富麗堂皇,現懸掛于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由多位藝人合制的巨型金漆木雕《賈元春省親》,以大觀樓為主體,分四個層次幽深壯闊展現大觀園全景,亭臺軒館、假山曲徑、金窗玉檻、瑞木魚花中,活躍著賈府58個性格、神情、姿態各異之人物,可稱金漆木雕代表作,現懸掛于九龍“好世界”酒家。另一個代表作是《雙鳳朝牡丹》,現懸掛于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東陽木雕:遠近高低各不同

        1997年6月12日下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東陽市黌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禮品起運儀式。什么樣的禮品有如此殊榮,可以遠赴香港,見證回歸?這是一座寬350厘米、高248厘米、厚70厘米,重達1.4噸的大型東陽木雕落地屏風,名為《航歸》。它由東陽木雕總廠的115名能工巧匠歷時百余天趕制而成,選取了進口紅木和東北優質椴木,運用了東陽木雕中的深浮雕、鏤空雕、圓雕等技法。畫屏上,帆船、云朵、海灘、海綿、巨石、蒼松、芙蓉錯落有致,疏密得體,令人嘆為觀止。畫屏中央三艘鼓滿風帆的船更象征著香港諸島在眾心所向之中平穩地回歸到祖國。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東陽木雕作為浙江省的代表,見證了的歷史性時刻。

        一直以來,“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青田石雕”被譽為“浙江三大雕”,而其中東陽木雕因歷史最悠久、用途最廣泛,居于三者之首,有著“天下第一雕”的美譽。

        東陽木雕用雕刻的深淺來表現物體的形象,使其顯現出半立體的形狀。為了能夠顯示物體的層次感,木雕藝人往往把離人視線最近的物體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現,隨著景物的漸漸遠去而逐漸降低物體的高度,刀工也隨之從細到粗,可謂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由此,東陽木雕將半圓雕、深浮雕、透空雙面雕、淺浮雕有機地統一在一起,使它既有傳統中國畫的線條美,又有木雕的刀工特色。

        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東陽木雕大致可以分為建筑裝飾、家具用品裝飾、宗教供品裝飾和供藝術欣賞的擺件等四大類型,其中建筑裝飾的運用最為廣泛。

        建筑裝飾主要用于屋架的桁梁、牛腿、斗拱、琴枋以及室內的門窗。木雕藝人根據不同的建筑部位,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如桁梁、牛腿等屋架上的雕刻,由于雕刻部位在高處,離實現較遠,又不易觸摸,所以藝人根據觀賞視線由下而上的仰視距離,采用高浮雕、鏤空雕來表現,線條既粗且壯,輪廓也清晰,突出了雕刻部位的整體效果;而門窗中的隔花、滌環板和鎖腰板,由于處于與觀賞者視線齊平的位置,便于細看,又易招人撫摸,往往以淺浮雕手法表現,雕工精致。雕刻的題材大多注重教育性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如“岳母刻字”、“將相和”、“楊家將”等。

        作為“天下第一雕”,東陽木雕自春秋時期便開始形成。在東陽,人們將木匠祖師魯班作為它的創始人。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于明清進入了全盛時期。

        在東陽縣城,至今保留著古建筑的不少遺址,其中“肅雍堂”內的木雕裝飾極其華美,其內容涉及人物、山水、走獸、花鳥,也有以歷史故事為題的裝飾木雕。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等形式交相運用,刀法圓熟利落,線條流暢簡明。清朝年間,作為家具的東陽木雕曾盛極一時,富豪之家男婚女嫁往往雇傭數十人雕刻陪嫁的家居,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有余。雕制的嫁妝可排成幾里路的長隊,故民間流傳著“千工床,萬工廳,十里紅嫁妝”的俗語。

        民國年間,“仁藝廠”生產的東陽木雕相架、書箱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室內陳設木雕工藝獲金獎,從此東陽木雕開始響譽海外。

        黃楊木雕:千年黃楊成木雕

        與東陽木雕同為“浙江三雕”,并且同屬“中國四大木雕”的是樂清的黃楊木雕?!包S楊木雕”,顧名思義,其制作的材料是黃楊木。實際上它之所以一直引人注目,經久不衰,除了歷史悠久之外,很重要的便是它的材料黃楊木十分珍貴。這是一種稀有的樹種,逢冬開花,春到結子,質地堅韌,紋理細膩光潔,顏色黃亮、莊重,隨著歲月的流逝,顏色由淺而深,能給人一種端莊、古樸的美感。

        俗話說“千年黃楊難成柏”,就是說黃楊木的生長周期非常緩慢,用以做雕刻藝術品的材料更是取之不易,所以這種木雕便更加的珍貴。

        黃楊木雕是一種立體圓雕藝術,它的作品主題突出,造型生動,層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藝術中,頗具獨特之處。它的雕刻技法豐富,除了圓雕、鏤雕、浮雕以外,木匠們還創作了鑲嵌等諸多技法,有很高的藝術性。由于黃楊木雕主要是作為藝術品用于欣賞,所以它對雕工非常講究,從事木雕的匠師們必須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巧,既要能夠把握傳統的技藝,又要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它的制作程序非常復雜,分為九道,分別是:泥塑構稿、選取材料、敲坯定型、實坯定格、修光雕刻、磨光擦砂、修細刻紋、油漆上光和裝配底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而倍顯珍貴。

        作為一種工藝品,黃楊木雕最初是作為民間燈籠的附屬裝飾物而出現的,后于清朝年間逐漸從附屬地位中獨立了出來,成為一種優美的工藝欣賞品。

        近代黃楊木雕的繁榮出現在溫州。溫州地處東南沿海,交通極為方便。自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后,此地被開辟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活躍。當時溫州設有出口工藝品收購商行,經營規模較大。加上樂清、永嘉、仙居等地黃楊木資源豐富,供、產、銷條件均具備,因而黃楊木雕也就出現了發展的新局面,逐漸形成了一批從事木雕生產的藝人隊伍,朱子常、葉阜如、葉品芳、葛醇、潘阿陸、王鳳祚、葉一舟、鄭祥奎、陳志云等人都是個中的名家。

        20世紀初,溫州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家朱子常運用獨特的技法創作了《捉迷藏》、《布袋和尚》等作品,并于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上展出,獲得了優秀獎。1915年它們又參加了巴拿馬賽會,獲得二等獎。從此黃楊木雕開始名揚海外。

        龍眼木雕:取白天然意自成

        另一種以木材得名的木雕是龍眼木雕。顧名思義,它的材料便是福建省盛產的龍眼木材。龍眼木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老的龍眼樹干,特別是根部,虬根疤節、姿態萬千,是木雕的好材料。

        龍眼木雕以天然逼真取勝,木材經磨光打蠟,近似紅木,色澤古樸,因而有著“古董”的味道。清末年間,它甚至被當時的外商、水手視為中國古董,搶購掠奪。

        這種木雕的制作工序繁雜,經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蠟、裝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為特殊,最著名的術語稱:“五頭抱一頭”,即膝蓋頭、手腕頭、兩肩膀頭和頭部都擠于一塊的姿態,這是刻小件作品時的體態特征。工匠將木料放在一個近80厘米木墩上,用腳板挾住加工件,掄桿下刀。雕刻大件作品時,通常使用斧頭砍劈出坯,熟練的技工有“一斧抵九鑿”之功,即幾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動態輪廓。龍眼木雕刀法上既有粗獷有力的斧劈刀鑿感,又有渾圓細膩嫻熟的刻畫。它以圓雕為主,也有浮雕、鏤透雕,人物形神兼備、衣紋流暢、富有不同的質感。

        龍眼木雕自清代就已經有發展,主要產地由福州發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閩南一帶。

        莆田的雕刻藝人很多,而且早在宋末元初,莆田木雕就已經出現圓雕人物,至今莆田城廂、黃石、涵江等地尚存不少明代雕刻品。而福州地區主要有象園村的柯世仁、大板村的陳天賜、雁塔村的王清流傳出三派不同風格的木雕。清代乾隆年間,福州雕刻名手、長樂縣人孔氏率先采用了硬質的山茶樹根,因勢度形、巧加雕琢,再配以手足等制成別具―格的天然疤樹根木雕工藝品,有著“似與不似”的藝術效果,引領一時之風尚。但由于適宜雕刻的天然樹根不易取得,大板村的藝人便開始采用當地盛產的龍眼木材,用其根部或結疤,因材施藝,雕刻成天然根狀,或以香火烙成腐蝕疤結,再刻成人物、飛禽、走獸。后來,象園村的藝人也隨之普遍使用龍眼木進行雕刻,從而形成福建特有的龍眼木雕工藝品。

        在三派之中,象園派不但精于景物的設計布局,還運用機械原理,使用品能夠活動,從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比如“龍舟”、“踏水車”等。

        第2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關鍵字:木刻工藝;永北鎮;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基本概況

        永北鎮地處永勝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八個居委會和四個村委員會,幅員面積247.2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海拔2140米,氣候屬低緯山地季風氣候的寒溫帶型,年平均降雨量929.8mm,轄12個居(村)委會,141個居(村)民小組,22276戶56557人。雕刻工藝流傳永北鎮西南街居委會。西南街居委會地處永北鎮西邊,距永北鎮政府所在地0.4公里,東鄰東北街社區,南鄰鳳鳴社區, 北鄰勝利社區,轄西街、南街、西山新村3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641戶,鄉村人口330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6人,勞動力842人,是漢族為主的回族、納西族、其他民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932人,納西族 24人,回族192人,其他民族153人。全村國土面積1.79平方公里,海拔2140米,耕地面積697畝(其中:水田604畝,地93畝) 人均耕地0.53畝,林地9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5畝,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藍桉等農作物。傳承不衰的雕刻技藝,悠久的雕刻文化。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木雕、石雕、泥雕等工藝,則大都流傳在民間,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況且他們在吸收傳統技法之后又獨自創新,使雕藝術更上一層樓。

        二、雕刻工藝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征

        雕刻工藝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永北鎮的雕刻主要分布在西南街社區,雕刻制品稱雕刻工藝,做工十分的精細,所以逐漸從實用品轉變為欣賞品,因此被人們稱為特種工藝。其內容有木雕,木雕是木工進行操作, 木工在制作木器具的同時,逐步向美的裝飾方面發展。木雕制品(如:神龕用紫檀、柏香、犁樹木等、顏色);觀音像用泥、稻草、紙、麻、鐵絲、顏色、漆等;龍頭用木料;圓桌用牛骨、貝殼、銀子、銅、木材等、骨鑲)石雕選用石料,根據所需選料,制品(如:花卉、盆景、假石山)、根雕選用善好的樹根。傳統雕刻的特征:傳統的雕刻純屬手工雕刻,是一種工匠型的勞動,運用可雕性的物質材料,通過雕、刻,它是雕刻師“高智能和高技能”的綜合活動!雕刻成品是否成為珍品完全取決于雕刻師對藝術的理解、對材料的感覺、雕刻技巧的發揮和孜孜不倦的精神,這不是普通人所能勝任的,也正是由于如此難能可貴,“雕刻”成為一種藝術、一種文化和一種精神的象征,其木雕工藝制作為純手工制作,作品古樸、文雅、端莊、大方、制作精細、裝飾性強。作品圖案多為中國漢族民間吉祥圖案。雕刻具有玲瓏剔透、視線不受障礙等藝術特色。雕刻的圖案花紋制必須經過精心制作,使其富于圖案化。

        三、雕刻工藝的歷史淵源

        段家的雕刻技藝師承形式為祖傳:1、神龕雕刻藝術,尤其是木雕藝術,在漢族中使用,起源很早貢奉列代祖宗牌位,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間比較流行。2、觀音像是佛教文化傳入永勝,泥塑菩薩技藝也隨之興起,用于宗教祭祀,在民間比較流行。3、龍頭雕刻藝術,在漢族中起源很早,用于民間龍燈活動、安葬儀式等。段瑜的雕刻技藝父輩相傳,在繼承祖上精雕細刻的基礎上,工藝不斷完善和創新,研究出了骨鑲技藝。

        四、重要價值和瀕危的狀況

        漢族的雕刻藝術很有特色,是一種美術工藝,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工藝的美術品,美術品,離不開構成工藝品的各種材料和制作工具,這是物質文明的產物;工藝品,按一定的工藝,構成一定的圖紋、造型,體現一定的意識,具有一定的藝術,這又是精神文明的產物。因此,工藝品的起源和發展,同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有著必然的密切的聯系,早在秦漢史資料中。藝術家們以刀,在堅硬的材料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像,用以作為民間家庭、建筑構件,構筑和裝飾。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須是—個好的原始木匠,經過木匠精心制作而成藝術品。

        瀕危的狀況:由于此項工藝需具有很強的相關專業水平,不易普及,致使傳承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現代化科技的不斷發展,使機器作為生產工具,已日益減少了人們的手工勞動,手工技藝逐漸被淘太,手工藝品也得不到廣泛流傳。電器化自動操作,使許多“木匠”已沒必要再學習以往的一些木工技藝,就可以做出美觀的家具、門窗、箱柜等,而木雕最基本的功夫首先必須是—個好的原始木匠。木雕技藝不僅需要一定的悟性,而且要有一定的耐力,它不像—般的木匠在兩三年內就可出師,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來年。另外,一件木雕從原木到成品,操作時間長,與工業化工藝品相比,周期長、見效慢,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習這門耗時太長的技藝,即使有少部分人學成了,但為了經濟效益,又轉行了。段家的雕刻技藝現無下一代傳承人。

        五、傳承譜系和代表性傳承人

        其木雕技藝師承形式為家傳,段瑜1987年初中畢業后開始跟隨父親段克禹學習木雕工藝,木雕工藝制作為純手工制作,作品古樸、文雅、端莊、大方、制作精細、裝飾性強。段瑜在繼承祖上精雕細刻之風的基礎上,增加了時代精神風貌,有所創新和發展。其工藝品遠銷省內外,1997年制作的觀音閣,為一客商看中,以2500元價格自行包裝馱運印度廟堂供養,現永勝程海鎮鳳羽毛氏宗祠里的匾對也均由其定做加工。段瑜以高超木雕技藝贏得了鄉鄰的贊譽。一九九九年,被命名為“麗江地區民族民間美術師”。2005年被列為市、縣保護名錄。

        段光乃第四代傳承人,1992年初中畢業,開始跟隨父親段克禹學習木雕工藝,其木雕、石刻、根雕。近年來自己自學花卉、盆景、假石山等。工藝制作為純手工制作,作品古樸、文雅、端莊、大方、制作精細、裝飾性強。段光在繼承祖上精雕細刻之風的基礎上,增加了時代精神風貌,有所創新和發展。段光以高超雕刻技藝贏得了鄉鄰的贊譽,其作品遠銷省內外,每年100余件。

        木刻技藝是永恒的。保護木刻技藝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新時代賦予了木刻技藝以新的機遇和新的使命,相信在政府、藝人和專家通力合作下,木刻技藝的振興也是必然的趨勢,為維護我國的文化命脈和民族特質作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正延.文山民族傳統美術的傳承與發展[J].文山學院學報,2010(1).

        第3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地利物豐

        孝義市位于山西省境內呂梁山脈中段東麓,晉中盆地西南隅。孝義之地,早在仰韶時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時屬瓜衍縣、秦屬茲氏縣,三國曹置中陽縣。北魏太和十七年,改稱永安縣。貞觀元年,由于縣民鄭興割股肉作羹治愈母親的孝行聞于朝廷,唐太宗詔賜孝義縣名,1992年撤縣設市至今。

        孝義市北與汾陽毗鄰,南與靈石相連,西與交口接壤,西北與中陽相靠,東南與介休相鄰,是連接晉西和陜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孝義境內地勢西高東低,礦產資源豐富,農作物種類繁多。其中,孝義核桃歷史悠久,是全國產量最高的“核桃市”之一,被譽為“核桃之鄉”。核桃木是中國北方家具中較為講究的品種,核桃木紋理流暢,木質細膩,可雕成很細致的紋飾。且核桃木性溫和,撫之亦有楠木之感,不易變形,在家具中堪稱上品。由于盛a核桃木,孝義木雕家具傳統制作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藝久技精 傳承人向徒弟傳承手工技藝

        早在2 000年前,孝義已有木制家具生產,唐宋時家具生產已具備一定規模。明清時期,孝義的木工藝人輩出,家具品種更加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工藝精湛,雕刻細膩,富麗華貴,有“家具之鄉”的美譽。據《孝義縣志》載,1921至1938年,僅孝義古城還有三義生、德和、德勝、德義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制作經銷家具的木廠。

        孝義的仿古木雕家具傳統技藝及產品,有別于其他地區與門派的技藝和產品。家具產品有的簡練、淳樸、凝重、圓渾,有的穰華、研秀,有的勁挺、柔婉,有的空靈、玲瓏,有的典雅、清新,有的雄偉、厚拙。圖案多達幾百種,有山水花草、鳥獸魚蟲、古今人物、神話故事、書藝篆刻,還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二龍戲珠、五龍噴水等,多種多樣的圖案要求工藝者不僅要有高超的榫卯技藝、繪圖技藝,更要有精湛的雕刻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古法雕磨

        孝義的仿古木雕家具在結構線條上,充分運用雕刻技術。傳統家具的線腳無外乎平面、凸面、凹面,線條無非陽線和陰線,只用簡單的線刻和浮雕技術便可以實現,但是在腿足、牙板、牙條等部位不同線腳的運用,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使家具整體更富韻律。

        在實際操作中,機器雕刻可以通過精確的數據操作,讓花紋的深淺、大小、凹凸等方面做得更為精準和統一,但是有些雕刻,如多層次透雕、不規則題材,還需要通過工匠的雙手來賦予雕刻生命。機器雕刻與人工雕刻可以從落刀的線條、毛茬兒痕跡看出。不同于機器整齊劃一的雕刻,手工雕刻總會留下“個人色彩”,而一些非對稱的圖案,例如人物、動物表情,都需要神態生動自然,而機器雕刻出來則顯得呆板。此外,一些工藝復雜的雕刻工藝,需要多層雕刻手法重疊結合起來,例如多層浮雕、浮雕與圓雕結合等,只能通過手工來完成。

        雕刻工藝,并非只需刻刀即成,還需要精湛的打磨工藝相輔相成。在行業中,素有“三分雕工七分磨工”的說法。家具的線、面需要通過打磨來最終定型,而雕刻的神韻更是要靠打磨來完美體現。在打磨過程中,雕刻的全部棱角、紋理、層次都要打磨到,雕板的毛茬兒、倒刺被打磨掉,露出最終的神韻。打磨要做到面面俱到、線線俱到,還要保證棱角分明,不能磨偏了、磨沒了。可以說,打磨將賦予家具最終的生命。對于雕刻工藝而言,打磨的作用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打磨不到位或打磨過度,之前的辛苦自然會全部白費。

        循序漸進

        雕刻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于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孝義仿古木雕家具通過浮雕、透雕、圓雕、淺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種人物、動植物等圖案花紋,井然有序,造型古樸,刀法渾厚,妙趣無窮。

        淺雕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較淺的、簡潔明快的線條。在雕刻技法上屬于“陽刻”,其工藝性質與篆刻藝術中的“白文印”相同,具有典雅古樸的藝術效果。它具有工具少、操作方便、表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圖案設計不受規格制約等特色。適合于裝飾大面積板面,如櫥門板、屏風、掛屏、隔堂板、大型室內壁畫等。

        浮雕則是指花紋高于底面的一種雕刻形式,形成半立體的形象,在家具裝飾中用得最多。浮雕是介于繪畫和圓雕兩者之間的一種藝術形式,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可分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等?!睹髑寮揖呤綐訄D鑒》中介紹,傳統浮雕一般采用“三遠法”(即平遠、深遠、高遠)進行構圖,適宜表現場面復雜的山水風景、樓臺殿閣、街市等。浮雕的底子可處理為“平地”或“錦地”。其中,高浮雕是最薄、最淺的浮雕,又叫“薄肉雕”。典型的高浮雕是硬幣上的圖案,在治印和彩石(壽山石刻、青田石刻)雕中,這種很淺的浮雕叫“薄意”,許多家具上也有很淺的高浮雕裝飾。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礎上,一般鏤空其背景部分,有的單面雕,有的雙面雕,一般有邊框的稱為鏤空花板。透雕又被稱為“鎪活”或“鎪花”,主要用于家具的花牙板。根據《明清家具式樣圖鑒》介紹,其制作手法是將圖案畫在棉紙上,再貼在木板上,在圖案的空白處打一個孔,將鋼鋸絲穿入,反復拉動,沿著圖案的輪廓將空白處的木料“鎪”走,這樣做好的半成品還需要專門的匠師再進行刻畫。雕花板子一般用于家具的牙板、圍欄、環板、屏心、花板等部位。

        圓雕是完全立體的雕刻,前后左右各面均須雕出,一般無背景,有實在的面積,可以從四周圍任何角度欣賞。仿古木雕家具的端頭、柱頭、腿足、底座等,有的用人物、動物、植物等圖案的,采用的就是圓雕裝飾。還有一種半圓雕的技法,用來表現帶有背景的人物形象,其特點是主要形象用圓雕技法,次要形象和場景用浮雕或刻線來表現。

        承傳復興

        孝x自漢唐以后便成為“車騎繽紛,商賈麋至”的一方重鎮,家具生產和銷售自然興旺。清代早期,孝義的家具生產仍延續明代風格。進入康熙雍正時期,家具融入了地域特征,體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期間,傳統的木雕家具被作為“四舊”的東西遭到破壞,而人們又追求時尚,喜愛沙發、茶幾、高低柜、彈簧椅、席夢思床等新式家具,致使傳統木雕家具斷層斷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仿古木雕家具在市場的份額劇減,孝義仿古木雕家具的制作出現人才短缺、青黃不接的現象。由于工廠流水作業,使傳統手工技藝流失,一般藝人缺乏系統獨立的操作能力;對老藝人重視不夠,保護不力;并且由于學習這一門技術標準高、要求嚴、勞動強度大,年輕人不愿意去學,仿古木雕家具出現了后繼無人的現象。

        現如今市場上出現過度追求利潤,精品意識缺乏,使仿古木雕家具的銷售市場萎縮,為保護和傳承孝義仿古木雕家具傳統技藝,孝義市成立了孝義市邑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聘請老藝人,恢復傳統制作技巧,從事木雕家具的生產與銷售。該公司組建了木雕家具生產廠,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晉邑閣”商標,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展研究、保護和傳承。

        延伸閱讀

        仿古木雕家具的保養方法

        1.避免陽光直射。長時間日曬加上干燥的氣候,會使仿古木雕家具的木質過于干燥,容易出現裂縫和局部褪色。

        2.防止灰塵。仿古木雕家具上精美的雕花裝飾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如果不能定期清潔除灰,細小縫隙中就容易積灰,不但影響它的美觀,還會使它迅速“變老”。

        3.保持滋潤。仿古木雕家具的滋潤不能靠水分來提供,也就是說不能用濕漉漉的抹布對仿古木雕家具進行簡單地擦拭,而是應該選用專業的家具護理產品。

        4.避免硬物劃傷。打掃衛生時不要使清潔工具觸及家具。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堅硬的金屬制品或其他利器碰撞家具,以保護其表面不出現硬傷痕跡。

        第4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仙作”古典紅木家具最早的雛形是以“結婚三件套”為代表的婚制家具,是發祥于福建仙游一帶的古典紅木家具工藝制作流派,源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據史料《仙溪志》記載,早在唐代,佛教在仙游開始傳播和普及,得益于佛教力量的助推而得到了飛躍的發展,當時仙游境內寺廟林立,遠近享有“僧鄉佛國”之譽,那時候的木雕主要應用于寺院廟宇的棟梁、屋櫞、門楣及家具裝飾,尤其是木雕佛像造型簡練、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風格獨異,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到了宋代,仙游木雕由建筑裝飾藝術逐漸演變成為家具雕刻藝術,民間木雕工匠們運用傳統木雕技藝來雕刻和裝飾硬木家具。相傳當時有一把經由仙游民間木雕工匠精心設計和制作的“太師椅”曾經名噪一方,因其造型“上圓下方”承載著中國古代“承天象地”、“天圓地方”的哲學概念,深受文人雅士及達官貴人的喜愛,特別是當朝宰相蔡京十分酷愛。據說,當時從仙游制作運抵京師進貢的太師椅、寶座、條案、條桌等深受皇家王室和宮廷貴胄們的喜愛,因而成為歷代皇城和宮殿之寶物。

        清代時期,仙游民間社會風尚的轉變,使得人們對追求功名的宦海生活失去了興趣,轉而以平靜清淡的世俗生活作為主流,提倡簡約適中,崇尚高潔淡雅的審美情趣。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觀念,“仙作”工藝師對仙游古典紅木家具的造型和裝飾風格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特別是在清代乾隆年間,被譽為“八閩雕刻始祖”的郭懷在仙游縣大濟鎮洋塘村授徒傳藝。這一時期,洋塘子弟最大的出路就是學習雕刻,各家各戶都傳承一些獨門絕技,創作的作品涵蓋題屏風、欄桿,古玩、樂器、家具等。這個流派的最大特點是,擅長花鳥,融入國畫藝術,揉合建筑雕刻精髓。在乾隆之后,“仙作”家具在木工制作造型及雕刻裝飾的圖案、花紋都日臻完美,雕刻技藝精湛,圖案花紋細膩精微,可與皇城下的北京木雕家具、蘇州紅木雕刻家具、浙江東陽木雕家具相媲美,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仙游風格(即“洋塘風格”)家具。

        到了近代,仙游縣有個木器社,匯聚了當時最頂尖的工藝大師,當時的代表性人物蘇忠平(音),就是洋塘雕花派的大師?!把筇僚伞钡窨汤纤嚾藚情L根介紹說,洋塘雕花傳承歷史久遠,在他的曾祖吳美郎那一輩就已經聲名遠播,到他父親吳梅手上,更是臻于大成。自小跟隨父親學藝的吳長根也已有80高齡,半個世紀的傳道授業,教授弟子逾千人。洋塘雕花作為“仙作”家具的工藝源頭之一,為“仙作”今天的崛起貢獻了一大批工藝人才。近十年來,仙游縣憑借深厚的藝術土壤孕育,催生了眾多工藝美術大師,引領“仙作”古典家具的藝術潮流。

        而今,“仙作”古典紅木家具逐漸達壯大,注重傳承創新,制作技藝很好地傳承了明清家具中精致古樸的洋塘工藝風格,順應中式家居文化復興的潮流,既運用傳統榫卯結構制作技藝,又最大限度地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既吸取中國傳統家具之精華,又融合當代文化理念和時尚元素,取法自然,巧奪天工,采用平、圓、透、鏤、微等雕刻技巧,有著適用、鑒賞和收藏的多重價值,而且品種越來越齊全,功能設計精巧,出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創新款家具,如電視柜、麻將桌、十三件套沙發等。雖然當代“仙作”家具的局部裝飾還是以“精微透雕”和“黃金彩繪”見長,但實用性已大大增強,家具的整體面貌轉向世俗化的審美趨向,風格上則追求工藝巧妙、實用美觀、清淡的藝術特色。而且在紋飾圖案上,相對明清時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拓寬,除少量植物、動物紋樣外,吉祥圖案頗為流行?!跋勺鳌奔揖咚餍械膱D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講求吉祥寓意,與“蘇式”家具的陽春白雪相比,清式“仙作”家具顯得格外的質樸和淡雅。

        此外,當代“仙作”家具與國畫大師李耕結下不解之緣,因為當代“仙作”工藝師大都具有國畫功底,且師承李耕畫派遺風。“仙游畫派”誕生于國畫大師李耕的故里仙游縣度尾鎮,洋塘村因鄰近度尾鎮,上世紀中前期,很多洋塘工匠與李耕相交莫逆,他們的雕刻特點融入了李耕國畫的諸多藝術元素,當時洋塘派藝人雕制的花鳥大多是依照李耕創作的畫稿制作的。

        當代“仙作”家具憑借鮮明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獨樹一幟,逐漸形成了結構嚴謹、線條流暢、技藝精良、漆澤光亮的特點。結構嚴謹是指家具構成都是靠卯榫技藝,注重結構的整體性及力的平衡;線條流暢是指家具外觀上以線條為主,很少雕飾;技藝精良是指選料、配料、木工、打磨、漆工等每道工序均做工講究,無懈可擊;漆澤光亮是指家具上漆均采用生漆傳統技藝,通過十幾道工序的精工細作,達到似漆非漆的效果。

        在“仙作”紅木古典家具的雕刻技藝上,“仙作”工藝師很好地繼承了“洋塘雕花”的精髓,特別是在線雕和圓雕工藝上尤為突出。所謂“線雕”,又稱線刻,包含陰線雕和陽線雕,是木雕中最早出現也是比較簡單的一種雕法。線雕屬于一種線描淺刻的平面型層次雕法,以線為主,線條細粗、深淺基本一致,尤如國畫工筆,變化不大。線雕以花草、鳥獸、人物為主,同時融合于其他雕刻技法中。特別是他們在雕刻創作中能很好地傳承“仙作”家具中“勾頂藤紋”的技藝特色,“勾頂藤紋”是“仙作”家具常見的裝飾紋樣,這種紋樣常被裝飾于桌案椅凳的腰部,是“仙作”家具的特殊符號,也是現代人辨識明清“仙作”與“蘇作”、“京作”和“廣作”家具的主要依據,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仙作”家具的制作工藝上,“仙作”工藝師特別講究精細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合部件,大平板則以攢邊法嵌入邊框槽內,堅實牢固,能適應冷熱干濕變化。高低寬狹的比例或以適用美觀為出發點,或有助于糾正不合禮儀的身姿坐態。裝飾以素面為主,局部飾以小面積漆雕或透雕,以繁襯簡,樸素而不簡陋,精美而不繁縟。通體輪廓及裝飾部件的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及用線的一氣貫通而又有小的曲折變化,線條雄勁而流利。家具整體的長、寬和高,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權衡比例都非常適宜。

        相比之下,蘇作、廣作和京作等家具制作門派已從簡潔的明式風格轉向追求華麗、繁復的清代樣式。用料上以粗壯、厚重硬木為主,追求寬大舒適的效果;裝飾上則極盡雕刻、鑲嵌之能事,廣泛利用傳統藝術中的雕漆和彩畫工藝,同時也引進西方的玻璃鑲嵌藝術;布局上推陳出新、追新求異,藝術性已遠大于實用,木作工藝在家具上的運用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一特點以當時的廣州地區最為典型,家具形體端莊大方,富麗堂皇,并且明顯受到了西洋裝飾藝術的影響,成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以凳子為例,“廣作”的匠師會在凳子的表面髹黑漆,描金蝙蝠勾蓮團花紋,四周飾螭龍紋,邊緣回紋錦,四角嵌琺瑯片,下承嵌琺瑯式柱,牙條雕蟠螭紋,凳腿上皆鑲嵌銅胎琺瑯螭紋。而“仙作”工藝師則將凳子處理成“四辟八叉”式,座面四角攢邊框,通體光素,只在腿間施以簡練的線條裝飾,或是在凳子的腹部設計一個抽屜,以節省空間,達到實用美觀的效果。

        第5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關鍵詞:徽州 木雕 雕刻

        古建筑大多以木結構建筑為主,木雕藝術伴隨而生。明清時代的木雕題材,多以吉祥紋樣,神話故事,深受當時社會的歡迎。而徽州木雕在其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徽州木材資源豐富,為徽州木雕藝術提供了使其蓬勃生長的土壤;徽商的崛起與興盛給予了徽雕藝術雄厚的財力支持,徽州的地域文化又給徽州木雕提供了文化氛圍。明中以后,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加,炫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漸向精雕細刻過渡,多層透雕成為主流。感謝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

        一、實用、形式與裝飾美

        從現存的明代建筑雕飾來看,徽州木雕雕刻簡潔大方,整體效果拙樸大氣。清代建筑木雕刻畫精美細致,在屋內門窗、隔扇勾欄上裝飾滿了亭臺樓閣、花鳥魚蟲和山水人物故事,甚至梁架上都進行雕飾。徽州木雕不單純只是點綴的花花草草,實際上木雕作品經歷了由簡到繁的過程,以各種線條的對比造型為基礎手段,配以樓臺亭閣、樹木花草等等,連接各個人物場景,使整個框架結構和諧自然,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木雕藝術根據建筑結構特定的范圍其所處的位置來進行安排內容配飾,以免破壞其功能,雕刻時從實物的基礎形態出發,加以添加改變深化,講究觀賞視角,在統一中求變化,兼顧了結構上的牢固與建筑美學的協調。

        徽州民居都是依靠天井來采光,光線從頭頂上方流瀉下來,房屋內的木雕就顯得影影綽綽,富有動感和空間感。匠人根據建筑的需要巧妙的設計,使木雕具備了功能需求又與環境相呼應,抽象裝飾與意象轉換并用,造就了這些完美的紋飾。民間匠師們在物象的取舍安排上有很大隨意性并非面面俱到,所有題材中為突顯主題抓住重要特征加以刻畫,在時間、距離、比例、透視法上并不拘泥。在外型和構圖上加入了很多具有裝飾意味的形狀,不再是簡單的曲線而是加入了方、矩、圓、三角、多邊形,以及一些外形輪廓曲折不成方圓等。通過改變花的自然形態,重新結構,甚至遠離原生態的抽象變形達到人為制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裝飾力度。同時也讓它們看起來不單是植物和花卉,而是百變的女郎。抽象與寫實性紋樣交相輝映,是美化、表現對象的重要手段,運用一枝小草,加以理想變奏,反復旋轉,規則環狀排列的構成技巧給予靈秀、靜中見動的意趣,在這基礎上又集中實物為一體,這種極富裝飾意味、質樸天成的藝術造型,是文人畫不可替代的。人物刻畫也是栩栩如生,簡化概括和夸張虛構的手法、大膽的構圖充分體現出畫面的勃勃生機。一些在構圖上看似非科學的錯誤比例、錯誤構圖,卻呈現出頗具意味的裝飾效果。這種民間木雕工藝上的裝飾性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共同特點之一,所以好內容是要有匹配的形式來表達的,形式與裝飾美是難分的。

        二、狹窄的空間開闊的視野

        人們都說造型藝術是屬于“空間藝術”的范疇,因此,平面的繪畫便極力在二維的限定中追求三維的空間效果。在寫實風格的作品中通過透視、色調、光影、虛實等等手段來體現。而徽州木雕追求全方位空間放棄固定的方位,距離的單眼聚焦所留在視網膜上的結像,以散點或縱深的關照方式獲取另一種空間的真實。徽州木雕雕刻方法是把原來的平面圖像“凸起來”。在散光的投影下,木雕人物的頭、手、胸,很淺呈弧線斜坡與外框銜接應,自然呈現了三維空間的效果。民間匠師們在處理雕刻的地方很有分寸,利用原材料本身的材質加以變化溶入建筑整體之中,再進行藝術處理,空間結構及形象自然得體,沒有一絲違和之感。“山形面面觀,山影步步移”這種樸素造型方式,從房屋、亭臺到小橋流水的平面來展現,在徽州木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真正的站在一處向前看的話,我們的視野是很有限的,看不到山另一邊的情景。作者根據自己觀察的順序,把所見連續起來,成了一覽無的場景,這是焦點方式所不能及的,體現散點視覺感受的特征。當我們處于一種的移動的狀態下觀察和感受物象,相對于我們所在的位置而言,物象前后、左右、遠近的這之間的秩序關系會有變化。這種木雕用重疊的方法,由人到山的順序,層次錯落有致,人物作為焦點突出,將情感更多的注入到了人物上。比如兩個人物站立在畫面最前方的中間位置,旁邊一棵樹,樹的后面是茅屋。茅屋的后面是山……從順序來說,樹和人物是“前面”的事,茅屋是“中間”的事,山是“后來”的事;從空間距離來看,茅屋和山離我們是遙遠的,而人物就在眼前。

        F實中我們是無法透過墻壁看到里面的事物的,然而在徽州木雕中很多畫面中仿佛房屋的墻壁被看穿了,門板變成了透明,墻面向外延伸出去,成為另一座房屋的外墻,好像長了透視眼,不需要進屋,但屋里的所有情形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生動地將表現了出來這種“望眼欲穿”的空間關系。木雕中的房屋在整個環境中是相對靜止的,然而雕刻中人物的活動、外墻的線條、水流順著一定的方向延伸,最后又匯聚在一起,曲曲折折,大小起伏不同形態加強了畫面的運動感,使得木雕活了起來。乍看之下,木雕好像就是記錄一個瞬間,再仔細看,木雕習慣截取幾個情節片段連環容納進一個長方形特定的空間中,也不直接表達所處季節,而是用圖像語言暗示了所處時間階段,把時間暗藏在限定的空間中,情節在里面自由地走來走去。當視角由右往左推進,串起了一個連續的故事成一條直線在推進情節的發展,感覺到了時間的流動,產生強烈的韻律感,使之不自覺的跟著畫面的布局走動。最重要的是能夠很大程度地表現對象,更能抒發畫家內心的那種裝飾情緒,不同的人物的不同表情不同環境體現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細膩感受,和木雕藝術那種獨到的裝飾性及風格。

        三、理想與現實的結合:

        通過借物舒懷是我國民間最常用的,也是最能直接表達人們的所思所想,更借助文字的諧音非常巧妙地運用于圖案形象,以諧音和寓意為基礎構成,使形式和內容巧妙結合,意趣橫生,看上去悅目,聽起來悅耳,成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祈求吉祥,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由此可見中國人事事想圖個吉利,討個口彩的習俗由來已久,通常借形象的象征和名稱諧音,使紋樣含有某種意義。寓意圖案是指寄托特定內容、意義的裝飾紋樣。寓意者,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如梅花寓意傲霜斗雪,松樹寓意堅強不屈等等。在徽州抬頭低頭都可以在廳堂,居室、廊亭、天井、書房看到內容豐富的裝飾圖案紋樣,從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及山、水、云,到傳說中的瑞獸如龍、鳳、麒麟等等,還有回紋、拐子等幾何紋樣,人們生活中見到的或想到的幾乎無所不包。

        吉祥紋樣指以轉意、諧音等比附手法構成具有某種吉利含義的紋樣。寓意紋樣經前百年積累,在花卉草木紋樣里占不小的比例,人不斷從草木花卉中尋求精神寄托,不僅寓意優良品性,告訴我們人與自然的天性連結,還寓意為歷經考驗、生性貞靜堅韌,多為文人自勉自勵所用,同時也體現了當時人們心里美好的向往。如竹枝與花瓶的組合為“竹報平安”,兩只柿子與一只如意相配為“事事如意”等等。移花接木將幾種圖案或花樣果實集于一體,這樣層層疊疊、密密麻麻不僅節省了空間也讓構圖看起來更加的緊密和完美,意匠獨特,充分顯示了工匠們的想象力。而大部分宅子大門柱子上方的木雕內容幾乎都是獅子,龍騰,牛角怪有鎮宅辟邪的意思,以及藤類植物相互纏繞著的,而整個木雕鏤空的部分則是起到通風的作用。房內梁處的木雕大多以花朵,花藤,盤龍為主,雕刻細膩精致。閣樓圍欄都是簡潔的線條相互穿插,從而構成對稱且整潔的圖案,并沒有門窗的雕花那樣復雜繁瑣。即使有一些繪畫構圖的紋飾加入其中,作品也往往被匠人有意無意地進行過適當處理,使紋樣盡量與裝飾部位的外形相吻合。

        木雕不僅要讓圖紋與實物相像,還要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更要考慮到實物雕刻出來的效果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要讓這些東西集于一體還要配合的天衣無縫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了,經過時間的千錘百煉形成了幾種構成規律,然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顯得民間風味濃郁,裝飾性強。雕刻工匠們通過對生活觀察,大膽想象、夸張、變形、概括加以糅合,創造出理想與現實結合的產物。在不同場所中應用適當的題材,恰到好處、相得益彰,刻畫的生物傳神,圖案紋飾寓意吉祥,有借景抒情,有借事喻理,有詩情畫意。

        綜上所述,徽州木雕是徽州文化的s影具有地域性和獨特性,是我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從而影響了幾個朝代,更演繹了中華文化曾經的輝煌,在文化的傳承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飛,錢明.中國徽州木雕[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2]董洪全.中國傳統木雕藝術賞析:徽州木雕[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

        [3]俞宏理.徽州民間雕刻藝術[M].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4]編委會編.文化徽州[M].安徽美術出版社,2002.

        第6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2016年6月,楊恒清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完成了一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一個俏麗的小女孩懷抱玩具,調皮地眺望著遠處,一只小貓順從地匍匐在她腳下。整個作品充滿了溫暖與祥和的氣氛。最后一塊木片飄落之際,楊恒清的臉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

        楊恒清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雕塑家,更是木雕界的“狀元”。鮮為人知的是,楊恒清的這件木雕作品,竟然是以他年幼的女兒為原型,女兒每一階段的成長,他都用木雕的形式記錄下來。一件件木雕,見證著父女深情……

        天使降臨,

        父親難言激動與喜悅

        2011年末的一天,楊恒清正在工作室里忙碌,妻子曹行鳳走過來,懨懨地告訴他,自己這段時間總感到肚子發脹,吃飯了就想睡覺,人也沒有力氣。楊恒清立即放下手上的創作,陪著妻子到醫院檢查。

        很快,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祝賀他倆:“你們馬上就要當爸爸、媽媽了!”妻子驚喜地看著楊恒清:“這是真的嗎?我們就要有自己的小寶寶了!”楊恒清也很激動:這可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血,如今正在妻子的腹內茁壯成長。突然間,楊恒清的眼里有了濕漉漉的感覺……

        1982年,楊恒清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市的一個雕塑世家,從小他便喜歡在父親楊奇尚的雕塑工作室里擺弄,常常一整天都不離開半步。那時的他最喜歡的是《芥子園》畫譜,每日翻看不倦,幾乎無師自通地學會美術的用筆、寫形、構圖等基本技法。

        1997年,喜愛美術的楊恒清考入湖南第三師范學校。在雕塑課上,楊恒清得知雕塑老師的父親是著名雕塑家譚彝倫先生,就請求老師帶他去譚老的工作室看看。第一次看到譚老的木雕作品,楊恒清就被震撼了,之前在家里看到的都是傳統木雕,主要是圖案式雕刻,但在譚老的木雕上他感受到立體與真實、現代與美感。后來,楊恒清一有空就跑去譚老的工作室為他“磨刀”,而譚老也默許了他待在自己身邊學習。

        這一階段的學習,對楊恒清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領會到塑法的雕刻方式――一刀一刀雕得很少,慢慢地塑出形態來。

        跟譚老學習了兩年,楊恒清在湖南南岳應聘了南岳大廟的繪圖員一職,然后又跟著幾位東陽木雕師傅學習東陽木雕的技術。2003年開始,楊恒清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習,對人體雕塑產生了濃厚興趣。這期間,楊恒清的天賦被極大地挖掘,他還結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校友,這其中就有紅顏知己曹行鳳。四川美術學院畢業之后,情投意合的他倆很快確定了戀愛關系。

        愛情滋潤之下的楊恒清快馬揚鞭,在藝術道路上一路馳騁。川美畢業后,他選擇了從事城市雕塑設計與制作。他還制作木制首飾,如木銀結合的項鏈、純銀鑲嵌的檀木、木荷葉包裹著的銀蓮花等,在網上賣得很不錯。一個人忙不過來,他請來幾個木雕師傅,成立了工作室,還注冊了商標“楊的木木”。

        事業有成,楊恒清與曹行鳳組建了家庭。不久,川美的一位老師給楊恒清送來一份“第三屆重慶工藝美術大量申報表”。楊恒清挑選了幾件作品,又精心創作了一件木雕純銀手鐲。結果,他的作品《秋圓細雨》、《秋天的痕跡》、《龍鳳呈祥鐲》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他被順利評為重慶工藝美術大師!

        沒想到,獲得行業巨大榮譽的同時,他的妻子懷孕了!在將這好消息告訴親朋好友時,得到祝福的楊恒清像個孩子一樣,眼角一片淚花,開懷大笑起來……

        親情勃發,

        幸福打造中國木雕“狀元”

        懷孕的妻子成為楊恒清的生活重心,他減少了工作量,沉浸在即將當爸爸的喜悅中。

        2012年4月,“藝鼎杯”中國木雕大賽舉辦。“藝鼎杯”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創立,通過對雕塑選手創作作品的題材特色、工藝技巧、創意美感等方面的評估,綜合考察選手的創作能力。“藝鼎杯”采用現場創作的方式,這是大賽可貴的地方。通過比賽還將產生代表行業至高榮譽的年度中國木雕“狀元”、“榜眼”、“探花”。對于這樣的重量級比賽,楊恒清自然不愿錯過。

        進入比賽現場,楊恒清一直思索著創作何種題材的作品。突然,腦海中火花一現,他覺得所有的人生畫面中,妻子懷著孕,坐在椅子上撫摸著自己的肚子,是最美麗的瞬間。楊恒清要傾注全力以妻子為原型創作一個孕婦的形象。

        比賽給所有選手10天創作時間,對于雕刻一個復雜的人物來說,時間顯得太緊。無奈之下,楊恒清選擇了粗細結合的創作方式,對孕婦的頭發、衣服、凳子等部分以粗獷的刀法勾勒出大致形式,面部、手部、腿部則精雕細刻,表達出人物幸福的神態以及身體的美感。楊恒清給作品取名《幸?!?。

        最終,楊恒清憑借《幸?!窐s獲金獎,同時為自己贏得了“中國木雕狀元”的稱號。

        孩子尚未出生,就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譽,楊恒清更是對妻子腹中的小天使充滿了期待。

        2012年6月,妻子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當時的楊恒清正在創作一件荒漠題材作品,腦海中一直縈繞著枯樹、沙礫等展現生命荒涼的場景。當見到女兒的那一刻,楊恒清內心很震撼,他告訴妻子:“你知道嗎?抱起女兒的瞬間,我突然意識到生命的神奇。在這個世界上,總有東西在悄然逝去,而這個屬于我的小生命,卻剛剛開始茁壯成長?!睏詈闱褰o女兒取名為“子墨”,期待女兒日后“翰林子墨”,成為有文采的人!

        子墨出生十余天的一個黃昏,看著她小小的身軀安靜地蜷縮在媽媽的懷里,窗外的陽光慢慢地在天邊沉寂,壯麗而溫馨的景象,讓楊恒清充滿了藝術上的感動。楊恒清情不自禁地對妻子說:“我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與使命感,我覺得自己應該拿起刻刀來,為女兒做點什么……”

        此后,每當有閑暇時間,楊恒清便雕刻起女兒襁褓中的模樣。這件作品的尺寸很小,越小越是難刻。為了抓住每一個身體上的細節,楊恒清當起了幸?!澳贪帧?。他笨手笨腳地給女兒洗澡,沖奶,換紙尿褲,晚上還與女兒睡在一張床上。楊恒清的忙碌也感染著妻子,她覺得生活的每一秒都是如此充實。

        考慮到女兒剛出生體質較弱,免疫力也相對較差,楊恒清不知從哪里學來一套嬰兒操,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一骨碌爬起來,為女兒伸伸胳膊,拉拉小腿,帶她做嬰兒操。小子墨常常被逗得愜意地瞇起小眼睛,而楊恒清的眼里也是滿滿的慈父深情……

        經過近兩個月的琢磨與修改,楊恒清終于完成了這件作品。不到1尺長的黃花梨木上,襁褓中的女兒安詳地睡覺,小手還托著腦袋,手指頭微微翹起。楊恒清給這件木雕取名為《夢》。他對妻子說:“女兒正在香甜地做夢,而她的到來,也像是我人生中美夢的伊始?!薄秹簟吠瓿芍螅S多展覽館與收藏家慕名觀看,想以不菲的價格收購。楊恒清一一謝絕了,他坦誠地告訴對方:“這件作品記錄著我女兒的成長,它是一件非賣品,在我的心里,《夢》是無價的……”

        非常行動,

        木雕記錄女兒步步成長

        隨著子墨一天天長大,楊恒清更加喜愛用木雕記錄她的成長。由外向內,一步步地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女兒的形體從木料中挖掘顯現出來,楊恒清能體味到一種脫殼而出的。

        對于“木雕版子墨”,楊恒清使用的都是上等的木質堅韌、紋理細密的各種硬木,如黃楊木、花梨木、榔木等,這類木料在制作與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只是雕刻起來更加費功,也更加容易失誤。因木質的特性,在用力過猛或是減去不該減的地方時,楊恒清常常有驚心動魄的體味。當然,如果處理得當,他又會有險象環生后,作品涅重生的喜悅,這是雕塑其它作品所沒有的……

        漸漸地,子墨越來越活潑淘氣。為了給孩子一個自由空間,楊恒清在重慶巴濱路開了一處新的工作室。這里由一間廢棄的村委大院改建,工作室內堆放著大量的木料,后面的小院子里,楊恒清養了許多小動物,其中有子墨最喜歡的兩只虎皮鸚鵡。

        平時,子墨在這里四處玩耍,她一會兒畫畫,一會兒“練字”,每天都弄成大花臉。子墨的好奇心特別強,在這片嶄新的天地里,她碰到什么問題都要問,楊恒清從不厭煩。他常常與女兒一起,在墻壁或是木料堆上四處涂鴉。

        楊恒清明白,作為一個父親,自己是女兒人生的啟蒙老師。因此在女兒懂事后,楊恒清有意無意地為她講解各種木雕知識。楊恒清深信,雖然子墨現在還不明就里,但是有一天一定會在自己這片肥沃的土地中,汲取到各種營養。

        果然,一次楊恒清在雕刻時遇到了取舍上的難題,對著眼前的名貴雞翅木,他一時不知如何下刀,就一邊搖頭,一邊脫口說了兩句“唐詩”:“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瘠g難復肥。”沒想到,一邊的小子墨竟然奶聲奶氣地說出下面兩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楊恒清驚訝后,摟著女兒開懷大笑起來……

        還有一次,子墨一頭鉆進自己的小房間,到吃飯時間了還不出來。楊恒清進屋一看,女兒正趴在地上寫呀畫呀。楊恒清這才想起來,兩個小時之前,他布置給女兒一項“任務”,讓她在一段楠木木料上面畫10種小鳥,對這么小的孩子來說,這個任務無疑是“硬骨頭”。

        這時,有些疲憊的子墨完不成10只小鳥的任務,已經有些泄氣了,她將筆往地上一摔,還狠狠地踢了木料堆一腳。她那又羞又怒又萌的神情,一下子將楊恒清逗樂了,也極大地激起了他的靈感。

        那天晚上,楊恒清拿起刻刀,鐫刻起子墨白天那生動而有趣的表情。僅僅1個星期左右,這件《不要搶走我的童年》便完成。一個看起來頑皮的小女孩,穿著連衣裙,扎著兩個羊角辮,右手拿著玩具藏在身后。她那副天真無邪的表情,讓看到作品的人又憐又愛。

        更讓楊恒清欣慰的是,自己平時做木雕之際,子墨總會認真地在一旁觀看,有時還會提出一些頗有童趣的問題。一次,楊恒清正在加工一件楠木,剛剛有一點人的雛形時,子墨一蹦一跳地過來,指著那塊木料說:“我知道,我知道,這個就是我!”楊恒清的眼圈頓時紅了。后來,他對妻子說:“我這件作品是刻長大之后,我想象中的女兒,而她竟然能感覺到,這不是愛的力量還能是什么……”

        2016年6月,隨著楊恒清諸多的木雕版女兒在網絡上曝光,這位國內木雕界的金牌“狀元”迅速走紅。近日,接受采訪的楊恒清談到,女兒如今最喜歡的玩具便是以她為原型的木雕,她不但獨自欣賞,還常常邀請小朋友來觀看,木雕已經成為她的驕傲。對于許多人的贊譽,楊恒清謙遜地說:“其實親近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會做的事情,只不過我采用木雕這一特殊形式,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用木頭來記錄童真,用木頭表達出對女兒的愛而已……”

        第7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一、漳州木偶的雕刻材料

        漳州木偶作為福建漳州地區的傳統民間工藝,所選用的雕刻材料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木材資源有著密切的聯系。漳州木偶雕刻的首選材料是樟木。樟木樹徑較大,材幅寬,中心呈紅褐色,邊緣呈灰褐色;橫切面光滑有光澤,年輪清晰,紋理錯綜細致;質地重而堅硬,油漆后色澤美麗,干燥后不易變形,耐久性強,可以染色處理;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氣,味道清涼,有辛、辣感,在福建民間有用樟木驅蟲的習俗。樟木分黃樟、紅樟、灰白樟、烏肚樟四種。其中黃樟木質堅韌細膩,紋理清晰,是木偶雕刻的好材料。閩南地區屬季風性溫濕氣候,樟木耐浸、耐濕、不易變形,不生蛀蟲。另外,樟木有一定的硬度和韌性,適合于精雕細刻,因此漳州木偶雕刻藝人選取樟木,且最好是纖維細膩的樟木根??傊闹菽九嫉窨滩牧鲜走x樟木,是由于樟木是閩南盛產的木料,到處都有,取材方便;同時,它有一種香的味道,一般比較不會被蟲咬,一個木偶可以保存幾百年;加上布袋木偶頸部是掏空的,演出時可以套進去表演,手指容易出汗,特別是在夏天,汗味發臭,這種木頭可以吸汗;而且樟木木質比較松,比較好雕刻;還有一點就是這種木頭比較輕,演久也不會累。

        二、漳州木偶的雕刻技藝

        木偶在木偶戲的演出中是“演員”,不演時是藝術品,木偶是立體的,可以在不同角度欣賞。根據木雕技法的定義①,漳州木偶雕刻的技法屬圓雕法。雕與刻都是對材料進行有意義的削減。雕刻藝人們十分注意對形體體積的把握,正如民間行話所說:“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掌握木材料的特性,刀法切忌垂直進刀或逆紋進刀,否則木料難以受刃,容易傷及形象。經過千年來的傳承與發展,漳州木偶頭雕刻已經積累了一套很成熟的雕刻程式,總結成口訣為:“五形”、“三骨”情之最,雕刻緊抓莫放松。臉有千樣各有形,眼鼻口耳變無窮。傳統的造型已經十分完美,在此基礎上如何既不丟掉傳統,又能創造出新的角色呢?漳州木偶雕刻大師徐竹初是對傳統雕刻程式化符號靈活運用的佼佼者。在長期的雕刻實踐中,徐大師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木偶雕刻技巧。他認為:木偶頭只有大約十厘米的“樟兒木”(坯木),雕刻要像繪畫中的“工筆畫”那樣講究精巧細膩,做到纖毫畢現,惟妙惟肖。他將傳統“原型”的各種符號,包括五形(兩眼、09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一嘴、兩鼻孔)、三骨(眉骨、顴骨、下頜骨)等元素打散,然后根據角色的性別、身份、性格需要做適當比例和有機配合,以有限的符號,創造出各式各樣、千變萬化的藝術形象①。但是,木偶雕刻是一種“減法”的藝術,不是造型元素的簡單相加,如果沒有對傳統元素的融會貫通,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漳州的木偶雕刻藝人們承繼了木偶雕刻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對傳統的造型符號元素爛熟于心,在完善傳統木偶雕刻程式的基礎上,往往能根據實際需要,隨意挪用造型元素,從而創造出許多新的角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木偶雕刻師們總結出獨特的創作法則“確立最能代表個性的輪廓形態,如臉譜拉長、縮短、寬窄的上下不同、五官移位、聚散及至借助動物特征或者荒誕古怪的結構,來強化人物個性”。②這套法則,可以總結為“原型推衍法”。“原型推衍法”既保存了木偶雕刻的優良傳統,又能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許多生動的藝術形象。

        三、漳州木偶的雕刻工序

        漳州木偶雕刻的工序十分嚴格,大致可分為雕刻和粉彩兩道流程,細分則包括開坯、定型、細雕、蓋土、上粉、畫臉、過蠟、裝飾等多道工序,技術性很強。開坯:樟木料選好后,鋸成約十公分長的節段,然后劈成桃子樣的三角形。每段都先在五分之二的下半部分砍成脖頸形,再在五分之三的上半部分劈成所需的頭臉大體,以備定型之用。定型:以鼻梁為中線,定出鼻、眼、額頭的位置,各占三分之一。然后決定下頜、嘴及耳的位置。確定比例定點設計后,就可以開始粗刻五官?!爸伊颊叩褚哉?,奸邪者刻以丑形”,運用“五形三骨”設計定型,這是最重要的階段,角色的基本類型,骨骼、肌肉的塑造在這一階段幾乎得以完整呈現。以后的努力,都是對它的補充和完善。細雕:細雕是在定型后的粗坯基礎上逐層加深細刻。粗坯是從無形到有形,從含糊到明確,細雕包括大至臉的輪廓,小至眼皮的厚度,皺紋的大小、形狀、位置的安排,都在這個階段完成。雕刻時注意五官的對稱。從側面看上額、鼻梁、顴骨、眼睛等是否過于凹陷或突出,直到完全合乎要求,做到“側仰兼顧,面面俱到”。蓋土:即打底。蓋土程序復雜,必不可少。漳州木偶蓋土,所用材料是金門島或同安縣的黃土,質地細做、粘度適中。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注意把握煮膠時間必須適度,還要注意掌握對入土中的膠質,開始的一二遍可以多一些,便于裱綿紙,待干后用小竹刀沾水修光壓緊,再蓋膠質較濃的黃土,使裱層牢固,而后逐漸減少,反復進行二十遍左右,經過水磨,仔細修整,用砂布細磨后,再用小刀細修五官的細部,然后跟著沿線再刻一遍,接著使用竹篾挑黃土修補五官,使線條清晰明朗,整齊端正,以備粉彩。上粉:這道工序更為復雜細致。可先將白粉(白鉛粉加白礦石研成粉)調入牛皮膠,攪成干塊狀,放在干凈的石頭上猛敲,入缽研磨成藥膏狀,然后沖入開水,攪成牛奶狀,經過較長時間的沉淀,用紡綢過濾兩遍,就可以使用。上粉時要順一個方向施涂,每一遍后均需微火烤干。如此反復進行五十次左右,中間還要打磨修整數次,直到木偶頭達到瓷器一樣光亮細潔,上粉才告完結。畫臉:即施彩。主要根據傳統的或自己構思的色調及臉譜式樣,著以彩繪。畫臉譜的順序是從大到小,從整體到細節,有粗有細,同一片顏色中要有深淺變化。畫臉的顏色以金、銀、鋅粉、辰砂、銀朱、藤黃、佛青、朱膘、墨等為佳。這些顏料涂后不褪色,耐久性強,最適用木雕彩繪。過蠟:畫好臉譜后用刷子蘸石蠟拭光,表面既光澤美觀,又使色彩經久不褪,另外也可以起到護色防潮的作用。裝飾:木偶是木偶戲的演員,木偶頭完成后,還要著手進行“人要衣裝”的最后階段:給花臉、老生裝須、戴帽;給女旦套頭發,裝辮子等,然后分別裝上四肢,穿上各自的服裝,以備上臺充當“演員”。

        四、漳州木偶的雕刻制作工具

        第8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關鍵詞:麗江古城;民族民間工藝品;工藝品銷售

        中圖分類號:F7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01

        麗江古城里民族民間工藝品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既滿足了游客休閑購物的需求,又帶來了一場競相爭妍的視覺盛宴。

        一、麗江民族民間工藝品種類

        1.羊皮重彩畫

        羊皮重彩畫是一種在云南現代重彩畫基礎上的創新畫作,云南現代重彩畫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丁紹光、蔣鐵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畫家研創的。它以中國畫的線條為造型,又應用西方現代繪畫中醒目的斑瀾色彩,從而給畫面注入了勃勃生機和絢麗色彩,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內容大多反映云南優美的自然風光,少數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有濃郁的民族地方特色。

        2.麗江東巴木雕木刻

        在納西民間藝術中,最具魅力的還是東巴木雕。木雕藝術以南方為多,不論是高門大戶還是普通民居,都講求在屋檐、窗扇、門扇、家具上雕上各種花紋。東巴木雕主要以杜鵑木為材料,材質堅硬、虬曲多變。雕刻師通過線刻、浮雕、立體雕等多種手法,雕出古樸美麗、極富民族風情的圖案。經烤干后再雕刻的木雕,有不開裂、不變形的優點,掛在墻上別具韻味。線刻木雕取材多種多樣,有表現少女彈琴、挑擔、犁田、種地的生活場景;有表現納西族英雄三朵,身著盔甲,掛箭騎馬的戰斗故事;還有小橋流水、植物花鳥、福祿壽喜等風情景物。浮雕比較有特色的有獵歸圖、戰神優麻、大鵬鳥曲多、青蛙巴格等。

        3.麗江特色烙畫

        烙畫是中國傳統工藝畫之一,也屬自然綠色畫種,古稱“火針刺繡”。它吸取繪畫藝術之長和火筆的運用技巧,畫面豐富精細、清晰秀麗。麗江特色烙畫主要以麗江風景、花鳥、人物、書法等為題材,在技法上從國畫入手,秉承了國畫之精髓,同時也吸取了西洋畫的寫實技巧,突破了傳統的烙畫風格。讓古典延續到現代,將時尚融入到傳統,于亦古亦尚中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麗江烙畫用材主要為木板,工具多為“電烙”,烙繪麗江小橋流水的古城風景的作品尤為細膩逼真、清淡雅致。烙畫耐用易存、無毒無味,經渲染、著色后,可產生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純銀制品

        麗江古城自古就是銀器玉石的交易集市,納西雪銀具有含銀量高、硬度低、亮度高的特點。每一個納西“胖金妹”(小姑娘)出嫁,女方父母都會將銀手鐲作為陪嫁品之一,小孩子滿月時,老人也會送上銀鎖、銀手鐲、銀項圈等,是集尊貴典雅與實用價值于一身的飾品。

        5.麗江特色工藝品、飾品

        東巴吞口、羊皮畫掛件、鈴鐺掛件、牦牛角梳、麗江土陶制品、麗江特色燈籠、東巴招財蛙、東巴招財豬、麗江特色耳環、草編工藝品等都是麗江特色的工藝飾品。東巴吞口是東巴在宗教祭祀儀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種竹木編扎品,造型獨特,生動逼真,可避邪鎮宅。

        此外,還有民族娃娃、玉石制品、真皮制品、麗江特色手繪包、手工披肩圍巾、扎染布、蠟染布等民族民間工藝品種類。

        二、麗江民族民間工藝品的整體銷售環境分析

        1.麗江古城民族民間工藝品市場需求環境分析

        麗江集三項世界遺產于一身,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進程在國內堪稱表率,龐大的旅游消費者基數也支撐起麗江民族民間工藝品的廣大購買人群。2011年春節黃金周(2月2日至2月8日)期間,麗江市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3.34萬人次,旅游社會綜合收入為23485.33萬元。除去來麗江的游客外,本地長住居民如客棧、餐廳、酒吧經營者等也是部分民族民間工藝品的潛在消費人群。從上述方面可以看出,不論從工藝品市場的宏觀環境還是消費者的需求上,都能很好的保證工藝品的長期穩定銷售。

        2.麗江古城民族民間工藝品市場供應環境分析

        以四方街為中心的麗江古城自古以來就是漢、藏、納西、彝等滇西北民族貿易貨物的地方,而今則是已具一定規模的民族民間工藝品銷售終端地。麗江古城是麗江工藝品銷售的中心區,外部競爭主要來自周邊臨近景區如玉龍景區內含景點等,這些景點中也伴生著規模或大或小的民族民間工藝品銷售區。此外,古城內的眾多同質同類店鋪雜多,以銀飾品為例,僅科貢坊旁就有相連的四、五家店鋪,而這勢必會造成同一工藝品種類內部的激烈競爭。

        三、對提升麗江民族民間工藝品銷售情況的探索

        1.據工藝品所屬的不同生命周期采取相應措施

        工藝品經營產品壽命周期,指工藝品經營產品從進入市場開始到最終被淘汰、退出市場的全過程,大致可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針對工藝品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對它的銷售策略也應具體分析,以實現工藝品經營產品在這一階段的最佳銷售。

        麗江古城是多種工藝品共存的終端銷售地,也是一個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工藝品銷售市場。不同的民族民間工藝品也處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銀飾品、玉石等的開采加工古已有之;烙畫起源于西漢、東巴畫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蠟染、扎染更是苗族、白族等的傳統民間技藝。這類民族民間工藝品的生產、銷售都較成熟,有的限于地域、交通原因,被外界認識了解的稍晚,因此,對這類工藝品的經營應通過市場改進、產品改良、營銷組合推進的策略進一步擴大銷售,盡可能的延長工藝品的壽命周期避免衰退。淘碟、麗江土布包包、納西手繪T恤等出現較晚的產品可通過廣告促銷、增加新渠道、提高產品質量等方式盡快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

        2.拓展民族民間工藝品促銷手段

        促銷是短期內提升顧客對產品認知度、擴大產品銷量的重要途徑,新型工藝品以及處于成熟期的工藝品都可通過促銷迅速改善局面。主要的工藝品促銷方法有投放工藝品廣告、人員推銷、營業促進、公共關系促銷等。此外,還可以和旅行社、賓館酒店等外界資源合作,例如有的地方推出的“民間工藝品游”收到不錯效果。

        3.麗江民族民間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

        第9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鄭勝寧第一次在全國工藝美術展中獲得金獎是在1991年,他以《魚籃觀音》《老子》《楚魂》等參展,贏得劉開渠根藝獎金獎。此后,鄭勝寧仿佛與金獎有緣,創作的《親昵》《神醫華佗》《大江東去》等都被專家和觀眾看好,多有金獎斬獲。他的黃楊木雕作品多次選送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展示,有的還被選為國禮。1996年,鄭勝寧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于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1999年他被選為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主席。

        說起《孩子,就是老師的生命》這一佳作,鄭勝寧就動了真情。5?12汶川大地震的災難,舉國悲痛,鄭勝寧的心也被深深震撼了。媒體的現場報道感人至深,《先救孩子》重點新聞中,老師們臨危不懼搶救學生的一個個催人淚下的動人事跡,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腦海里產生了清晰的輪廓,于是立刻構思,構圖,制作,一氣呵成。作品表現了一位女老師雙手各拎著一個孩子疾步逃離地震現場,午睡中的男孩褲子還沒穿好。地震災害之中越能體現大愛無疆,作品向神圣的人民教師致敬,感謝他們對事業的忠誠和對孩子滿腔的愛。在創作材料上,鄭勝寧精選了一段千年樹齡的珍貴黃楊木,采用圓雕、鏤雕以及群雕的技法與點、線、面的現代手法相結合,在人物的臉部、手部等肌肉部分進行精雕細刻,了無鑿痕。而衣紋留存雕刻刀痕,底座上更多的強調了刀痕的肌理,以此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突出作品的主題和環境。

        鄭勝寧創作出如此精湛的現實題材的黃楊木雕作品,決非偶然,是他長期來對現代人物題材的表現上進行探索和創造的必然,是他關注現實、熱愛生活之使然。鄭勝寧在他撰寫的《談黃楊木雕現代人物的塑造》一文中說:“繼承傳統,不是簡單地因襲照搬古人的東西,更不應把明、清的風格當作唯一的傳統……。應該看到,傳統的黃楊木雕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在題材上不出僧、佛、高士及仕女,雖偶及于漁、樵等庶民百姓,但所占比例甚低,于是作品因創作題材過于雷同而缺乏新意。在表現手法上,老一套或刻畫形象方面的概念化,老調子,千人一面,缺乏個性。因此黃楊木雕的創新至關重要?!编崉賹幖壤^承傳統,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前提下創新,他的《套馬》《春暖》《歲月》《黑頭發飄起來》等作品,就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又使作品傳神、寫意、抒情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民間藝術來自于民間,根植于民間的生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反映大家關注的重大題材外,鄭勝寧的創作對象也會涉及平凡的甚至被遺忘的一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黃楊木雕《老木匠》《穿街走巷》《修鞋走天下》這系列作品再現了普通手藝人,帶著簡單的工具走街穿巷的磨刀師傅、木匠師傅和背著修鞋機器討生活的修鞋師傅,曾經在城市和鄉村的角落時??梢钥吹剿麄兊纳碛埃@些以自己的手藝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換取微薄的收入來養活自己的手藝人,也許會被個別自視高人一等的人鄙視,然而他們從未看輕自己,坦坦蕩蕩為自己的生活奮斗。作品之一的修鞋師傅坐在矮凳上,腿上鋪著襯布,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一邊在和顧客攀談。這一系列作品都是反映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的,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從人們忽略的小人物中體現偉大之處,這樣從生活中來的題材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創作表現上,作者細膩刻畫并配以多種工藝手法和技巧,使人物的精神風貌和多元的社會層面顯現出來,同時也歌頌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在鄭勝寧的作品中除黃楊木雕外,根雕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根雕的最大特點和價值在于其獨一無二,每件作品都是根據根材的自然形態、質地、色澤等確定題材和內容,依形賦意。因此,材料的選擇對于根雕創作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一塊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根無定形,局限性很大,很多創作者在選料時往往覺得可供使用的材料特別少,而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根藝家在取料時對根料上的疙瘩、團塊、孔洞、纏紐、凹凸、枝杈、畸曲、皺折、紋理等卻能得心應手,在創作過程中巧妙應用,往往在別人眼中的“缺陷”“殘次”甚至“沒法用”的根材恰恰是根藝家突出作品內涵、體現神來之筆的精華所在。

        根雕《鎮邪鐘馗》原是一塊被丟棄的松樹瘤,廠家在生產南瓜工藝品時覺得這塊根料形偏長,表面腐爛且蟲孔很多,所以被扔在廢料堆里。鄭勝寧仔細觀察后發現這塊松樹瘤有其可取之處,最大特點在于它的樹紋特別明顯,且繁而不亂,虛實相交,這種自然造化非人工所能企及。他覺得鐘馗的造型比較符合這塊根材,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丑;但很有才華,滿腹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有關鐘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鐘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彩,大家都在歲暮除夕時貼在家門上,“以祛邪魅,益靜妖氛”。創作中鄭勝寧重點在其頭部和面部刻畫,須發和衣紋部分順應根材的自然紋理,一個腰配寶劍,凜然正氣的中國神話人物誕生了。

        2007年鄭勝寧創作的《那一年》也是利用松樹瘤的千變萬化的肌理效果和自然形態刻畫了一個在母親懷里孕育的嬰兒的造型,周圍回旋流動的線條以及殘缺的透空,給人以豐富的聯想空間。作品于2008年12月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的《中國根雕藝術精品展》中榮獲金獎。

        另一件作品《楚魂》是利用一塊長75厘米、寬37厘米、厚15厘米的三角形的香樟樹根制作的。鄭勝寧有次去看一位朋友,在凈慈寺菜園邊發現這塊樹根已經被螞蟻、小蟲咬得千瘡百孔,積滿淤泥,但當他拿到萬松嶺的溪邊仔細地清洗,剔除腐爛,頃刻之間,那優美流暢的木紋,自然的木質形態,使他如獲至寶,覺得可以用來雕屈原。屈原一直是鄭勝寧比較喜歡的創作主題之一,對于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鄭勝寧在藝術處理上采用粗雕與細刻相結合,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手法,頭、面部重點加工,其余部分僅略作調整,基本保持了木質的自然形態和紋理。屈原的寬闊的額頭、飄散的長發,清癯的面龐,雕刻得光潔精細。尤其是深邃的雙目,飄逸的長須,顯現出肅穆的神情。被風吹起的衣衫,形象地喻示屈原在勁風中逆風而行。整件作品表現屈原為國為民的憂慮和惆悵之情,也體現詩人在逆境中超凡的瀟灑的氣度。

        對于根雕創作來說,一件好的根材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東坡吟》這件作品的誕生也同樣在選材上有些偶然。那天鄭勝寧送《釋迦牟尼像》的樣稿到溫州雁蕩山雙林寺參加寺院佛像雕塑項目競標,就在寺院不遠處偶然發現了這塊一米多長的木塊。他向一旁的農民詢問后得知,這是給孩子當木馬玩的,沒什么用。他仔細看了看,吸引他的是這塊材料的線條肌理不是按照正常的直紋變化,而是一條條橫線發展的,當時就覺得深藏于古寺之中連朽木也神奇,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千年古寺雙林寺坐落在旁邊,在前面不到百米處就是著名的雁蕩山風景區的景點燕尾瀑,瀑布終年不斷,川流不息。這塊浸滲在泉水中的金絲楠木,經過千百年水流的沖刷,深深烙刻下了歲月的痕跡,在這有靈氣的土地上,讓他尋得這樣一塊有靈氣的根材,實在有緣啊!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