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意識活動的創造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培養;流暢;靈活;
一、創造性思維的提出
對于什么是創造,著名教育家吳全愈認為:“創”與“造”兩方面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所謂“創”就是打破常規,“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獨特意義的東西,不打破常規,無所謂“創”。
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創造活動中來,是提高本科美術學專業基礎美術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實踐課題。但從基礎美術教學現狀看,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老師講繪畫的基礎知識,學生聽繪畫的基礎知識;老師板書繪畫的技能要點,學生抄寫繪畫的技能要點;老師示范作畫步驟,學生觀看作畫步驟;老師示范畫結束,靜物一擺,學生便開始操作練習。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極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又是最需要學生主動發揮其創造性的,現代美術教學應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學生為中心”,從以傳統的講授知識為重點轉移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點。一堂成功的美術課教學莫過于師生之間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動和提高,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在視覺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學的創新思維活動中。這需要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快速進人全新創新思維活動中,教學也就進入了“引人入勝”的境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就是一條達到這種教學境界的有效途徑。
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是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和從事創作活動的根本動力。創造活動貫穿人類歷史發展的始終,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造史。蘇霍姆林斯基說“將勞動人民的強大創造精神及其對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種種觀念滲透進兒童的心靈和智慧,在他們的心靈中,就會激發出為人類的創造精神、思維和技巧而驕傲的情感。”因此,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如何拓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是美術基礎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以主動的創造性思維為藝術活動主體,把學生對藝術本身的語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創造力挖掘出來,讓學生置身于創造的時代潮流和藝術氛圍之中,去體驗和感悟創新,從而增強其創造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
(一)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維的流暢性
美國美術教育家艾斯納將創造力分解為邊界推移、邊界突破、發明與美學組織。邊界推移就是擴充材料與工具的固有特性,創造性的運用造型因素。邊界突破就是在傳統觀念與傳統技法中發現缺陷,提出新觀點、創立新技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價值取向的變化。美術教育開始有意識的吸收現代科技成果和現代教學觀念,開拓學生視野,創設發揮想象的表現空間,運用現代材料與工具發掘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生動靈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思快想,鼓勵學生在思維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選擇的局限性,綜合運用各種技法,進行有廣度和深度的開拓。為善于動腦、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學生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激發他們激越亢奮的創造情緒,創造獨具一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二)以特色課程為創造平臺,訓練學生隨機應變,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又叫思維的變通性,是指摒棄舊的習慣思維方法,開拓新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隨機應變、變化多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極定勢的桎梏,從而產生超常的構思,為創造打好堅定的基礎
德國20世紀初包豪斯學院教學體制創始者格羅皮烏斯是創新教育的先驅,其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至今對我們仍有借鑒意義。特別是基礎美術教學的訓練,只給學生題目,不給任何工具,不講解,不給方法,由每個人自由發揮,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賴條件,引導探索新渠道,發揮想象能力,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美術教學改革中已出現了不少有創造意識的課題設計。如圖形創意中形象的發散思維造型、借形想象、借跡造型以及創作中的反常規思維、逆向思維等,這樣的課題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還需要我們在每塊教學領域上廣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與之配套的創造性思維訓練體系。
(三)打造良好的創造環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發展思維的獨特性
創造性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它要一定的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在中國的基礎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將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創造的理念,而不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
技能是由老師傳授的,但創造性是無法教的。一個國家的發展應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創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創造力是鼓勵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它需要良好的創造環境,所以美術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創造一種適合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環境,開啟學生內心的創造靈感,從學生內心的形象思維入手,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獨特新穎的見解,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這是創造性思維最高層次的境界。
為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我們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索,鼓勵他們對已有的知識作出新穎、獨特的轉換和組織,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一、 物理教學對學生知識素質的培養
物理學是探討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它是一門嚴格的定量科學,研究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現象,其理論己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一不是在物理專業各個分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大氣物理學、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態與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等,離開物理學這個基礎,其它學科的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物理學已成為自然科學的基礎。
由于物理學研究對象的普遍性,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介紹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在教學中的應用,既為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也充分說明了在知識素質的培養中物理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 物理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等將集中體現在創造性人才的競爭上,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關鍵在教育,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要靠創造性教育所謂創造性教育,是指在創造型學校管理和學校環境中,由創造型教師通過創造型教學方法培養出創造型學生的過程這種教育不須設置專門的課程形式,但必須依靠改革現有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來實現。創造性人才一般具有如下的素質特征:
1. 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從創造性來說,創新意識屬于創造性人格中的概念,其本質就是智力好奇心或探究心。創新意識是開展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激勵下才可能樹立創新目標,產生進行創造發明的強烈愿望,從而充分發揮創造才能。
2. 創造性思維能力強,能開展復雜的智力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能力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集中思維等要素。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它包括了創造活動的閃念、靈感、訣竅和洞察力等。發散思維是指思維方向多樣變化的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起主導作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也是實現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過程,辨證思維主要是為解決高難度的問題提供哲學指導;集中思維則是把思維過程的信息引向某一特定方向,使問題得以解決。創造性人才往往能通過以上各要素交替地啟閉信息而展開創造性思維,并且能在實踐中開展復雜的智力思維活動。
3. 基礎扎實、能開展創造性實踐
創造意識不能憑空產生,必須以基本的知識、技術為基礎,經過分析、綜合、比較與概括等思維過程而形成創新思路。并利用逆向構思、移植、轉換、嫁接、聯想、組合等創新方法對相關信息、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獨特、新穎的成果。所以創造性人才必須通過刻苦的學習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技術,并且能靈活地運用創新方法開展創造性實踐。
4. 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
盡管知識量與創造能力之間并不存在正比關系,但知識越廣博,構成新事物、新產品的基本元素就越多,就會在更多的層面、更高的層次上展現出創造性意象并以較大的概率使之轉化為創造性成果。故創造性人才不僅要了解本學科、還要了解相鄰學科、交叉學科,不僅要熟識理工,還要兼懂人文,要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
5. 具有創造性人格
創造性人格是創造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個體內在較為穩定、持久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創造性情感,創造性意志和創造性理智等要素。表現為對創造性活動的熱愛、求實的科學精神、持久以恒的勤奮和不屈不撓、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同時能理智地判斷創造性活動是否有價值、方向是否正確、水平達到什么層次,適當取舍,以保證創造性活動確有成效。創造性人格有先天的因素,但更重要是在后天實踐中反復磨練而形成的。
6. 重視非智力因素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是激發創造力的重要心理條件,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創造力的形成,創造活動的特點是創新,創新需要堅韌不拔的創造意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優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結構,幫助訓練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見,創造性人才必須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強、能開展復雜的智力思維活動,同時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技術,能開展創造性實踐,并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和創造性人格。
三、 物理教學對學生實驗能力素質的培養
摘要:從目前我國教育的實踐來看,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缺失,已嚴重影響了高職生創造潛能的發揮,不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文章以創造性理論和人格理論的結合為基點,對創造性人格作了界定,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推論出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現狀的一般結論,探尋高職生創造性人格形成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探討培養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對策。
目前學術界對于“創造性人格”的理解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我國學者有的從整體的角度對創造性人格進行界定,認為創造性人格是“指個體創造行為中的人格因素,反映創造者的整體精神面貌”①;有的側重于創造性人格的非理性特征,把創造性人格作為創造性的一個動力因素,“是影響創造性思維或創造性智能表現的風格與特征。”本研究認為,創造性人格是指那些對創造力發展和創造任務完成起促進或保證作用的個性特征,也可以稱為創造個性,由創造性人格傾向性、創造性人格心理特征和創造性的自我意識三部分組成,其中,創造性人格傾向性是創造性人格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本動力;創造性心理特征是創造性人格中比較穩定的成分,是構成創造性人格差異的重要方面;創造性自我意識是人的創造心理能動作用的體現,對人的創造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監督、調節、控制,有利于創造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創造性人格各成分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它們共同對人的創造活動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學生處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高職生的創造性人格除了具有一般創造性人格的共性外,還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殊性:強烈的主體意識、充滿成功的自信心、良好的合作精神、求異性的思維、強烈的好奇心、不斷的自我超越、適度的冒險精神、充足的勇敢精神。
一、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現狀
本研究以某市高職生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科學處理了性別分配、生源分配、學校類型分配,還對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掌握了大量的創造性人格問題的個案材料及各種相關信息,其研究結論能較真實地反映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一般狀況。綜合調查、訪談結果,研究表明高職生創造性人格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缺失,主要表現在質疑精神的欠缺、勇敢精神的缺失、好奇心的喪失、想象力的匾乏等;二是高職生創造意識淡薄,創造精神不足,創造學習能力整體水平不高;三是創造性人格所需要的思維的求異性和發散性、興趣的廣泛性、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人格特征,有待于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
二、高職生創造性人格形成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文化因素
1.忽視個體發展的價值觀。我國部分傳統文化認為社會關系、社會角色、社會準則與群體一致比自我表現更有價值、更為重要,人們應努力去迎合他人的期望,以集體利益為重,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嚴格按照集體規則行事、按照各自所任角色及所處地位行事,主張步調一致,排斥個性張揚。傳統文化對集體利益的重視,不僅使高職生養成了較強的集體意識,促使他們從小懂得壓抑自己的欲望以顧全大局,也使高職生形成對規范的強烈遵從意識,從而缺乏創造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冒險意識及敢于打破陳規的思維意向。
2.強調自抑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文化傳統不僅影響了人們對教育內容的選擇,而巨通過積淀在人們深層心理結構中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傾向潛在并且全面地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們更加維護等級制度,順從權威,尊重長輩,強調做事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在行為表現上,不愿出頭露面地表達不同的見解,不敢別出心裁地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得高職生往往循規蹈矩、謹小慎微、墨守成規,最終導致創造性的埋沒。
3.輕視獨立性訓練的社會觀念。西方的年輕人生活在自立的文化環境下,渴望獨立于家庭;我國的年輕人生活在家庭關系緊密聯系的文化環境下,希望靠父母的幫助減少開始步人社會時的困難。西方的文化傳統使年輕人遇到困難時首先考慮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父母的幫助,我國的文化傳統使年輕人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取得父母的幫助。高職生成年后過度依賴父母的現象,說明了高職生在成年前的教育中獨立性訓練太少,而一個沒有獨立欲望、沒有基本生存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有創造欲望和創造能力的。
(二)家庭因素
1.過于偏重早期智力開發。早期教育應該是對高職生的全面教育,智力是創造性發展的基礎,品德、個性等非智力因素是創造性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合理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家庭早期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視智力教育輕視非智力教育,就是在智力教育方面也存在著重視聽覺、視覺訓練,輕視身體運動訓練;重視語言能力訓練,輕視動手能力訓練;重視知識記憶訓練,輕視思維能力訓練等現象。
2.過度保護的養育方式。由于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隨著家庭子女數的減少,原本就很重視安全、不喜歡冒險的國人對子女有了更強的保護意識,導致培養高職生勇敢性格的社會條件越來越有限,導致高職生缺少獨立思考、獨立行事的機會,形成過分依賴、膽怯、保守、安于現狀、墨守成規的性格特征,這種保守型的性格必然導致高職生缺乏探索精神。
3.過高的家庭期望。當今,我國的父母大多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想讓孩子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完成自己沒能完成的愿望。父母渴望將高職生的一切設計得完美無缺,他們既設計高職生的現在,也設計高職生的未來,從高職生的幼年起就精心設計了技能培訓內容,以培養他們的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為使他們在將來的求學、就業中具有優勢。但并非父母的所有期望都能促進高職生創造性的發展,如果不考慮高職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一味對其寄予過高的期望,就會使高職生感到壓抑、困惑,甚至自卑。
(三)學校教育因素
1.教師權威過于強大。長期以來,由于受“師道尊嚴”“長幼有序”的思想影響頗深,使得很多教師習慣于權威的地位,習慣于發號施令,習慣于以長者的身份引導和支配學生,而高職生也習慣于盲從教師,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指導,不敢冒失地懷疑和否定教師的觀點。在教師權威過于強大的教育環境下,學生不易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識、自主意識,最終影響高職生獨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開發。
2.過度追求正確率的教學方式。當前我國的教學要求學生理解教材里的知識,并通過反復做習題而熟記這些知識,我國各類課程的教學訓練都過度追求正確率,不能容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以消滅錯誤為目標的訓練過程,容易使高職生形成謹小慎微、害怕出錯的個性,這與敢于冒險、在失誤中開辟新思路的創造性個性品質是相對立的,另外,過度追求正確率使高職生在害怕出錯的同時,也使高職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大膽嘗試的探索意識慢慢減少甚至消失。
3.忽視個體差異。我們的教育一直比較重視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行為準則和集體意識,個性化教育非常薄弱,高職生表現出思維方式趨同,創造意識不強。我們的教育成了模具,我們的教師成了“園丁”,人學前學生充滿幻想、活力和童稚,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就像從一個模子里走出來那樣,單調機械,喪失個性,我國統一的教學體制,仿佛目的就是為了制造標準件,用標準的大綱、標準的教材、標準的評價、標準的考試來規范學生。
三、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
21世紀是不斷創新的時代,國家的興衰直接取決于科技的進步和創造,培養高職生具有創造性人格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一)更新教育理念
1.改革異化的考試方式。考試的主要功能是評價,考試作為評價系統對學生的知識價值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無論是閉卷筆試的考試形式還是以記憶知識為主的考試內容,都決定了學生在考試前必須背誦、記憶大量的知識;以課本為限的考試范圍,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在狹窄知識范圍內的機械強化訓練,考試只是測查了人腦的知識儲備能力,而不是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任何事業的成功與否,不是取決于頭腦內是否裝了足夠多的現成知識,而是取決于是否會利用多種途徑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并恰當地綜合運用這些信息,從而得出獨創性的結果。因此,我們的考試應從考核學生儲備知識的能力轉向考核學生搜集信息及創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2.改變落后的教學評價機制。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評價制度、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創造教育的發展。現在,教育由于某種異化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的充分實現,如現存學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學生學會順從,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創造性的培養;現在的學校評價機制,評價的是學生的成績、數據,而不關注學生的情感、心情、和諧、幸福。上級主管部門應從培育人的大計出發,真正倡導弘揚一種培育人的教育,給我們的后代一種良好的教育,讓高職生成為一個自信、快樂的人,成為美好生活的創建者。
3.改變陳舊的學生觀念。孩子上學時,家長叮囑最多的一句話是“要聽老師的話”,一部分中小學老師也喜歡聽話的學生,由此使高職生從小就形成了“在家聽家長的話,課堂上聽老師的話,課間聽學生干部的話”的習慣。當我們以“聽話”為標準管理學生時,“盲從”由此而生,老師的話全是對的,聽從老師的意見就不會出問題;課本和參考書上寫的全是對的,不用再去探索、研究,慢慢地大多數高職生變得不敢獨立思考,不善于探索創新。教師和家長應利用一切教育機會,使高職生逐漸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在獨立思考、追求真知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敢于否定教師,敢于懷疑教材,敢于批判現有的知識。
(二)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
1.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是由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所共同創造的一種無形的心理氛圍。家庭氣氛的差異,會使高職生形成不同的性格,在家庭關系和睦、氣氛融洽、寧靜偷快的家庭氣氛中,高職生經常體驗到安全與愉快,容易形成樂觀、自信、友善的性格特征;處在氣氛緊張的家庭中,父母長期的分歧、敵對、吵鬧不斷,高職生從小就提心吊膽,長期憂心忡忡,擔心害怕,容易形成悲觀、自卑、抑郁、多疑等不良隆格特征,甚至導致其心理變態,表現出性。可以看出,和睦、融洽的家庭氣氛有利于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形成,不融洽的家庭氣氛容易使高職生服從、懦弱,甚至產生精神疾病,阻礙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2.采取民主型的養育模式。父母的養育態度和養育行為在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高創造性兒童的父母,很少具有專制性,重視對生活的親身體驗,而高智商兒童的父母更重視禮貌、好學、上進等社會外部特征。父母的養育模式對高職生創造性人格的形成也有直接影響,如果父母對高職生采取嚴格而又民主的態度,高職生大多表現為熱情、直率、活潑、獨立、大膽、自信、既不屈服權威又尊重別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利于高水平健康心理的形成,而心理水平高的高職生比其他高職生更善于對待他人的批評和社會的壓力,因而他們的創造成就也更高。
3.培養高職生的創新意識。家長應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存在的環境,給高職生一定的權利和機會,讓高職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培養高職生的創新意識,為創造的產生提供機會。家長應采取多種手段,全面開發高職生智力,鼓勵他們奇思妙想,發現高職生創造思維的閃光點,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引導他們的發散思維,培養其思維的流暢性、創新性,使高職生各方面的天賦和能力不受壓抑,從小就具有創新意識,為創造性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
(三)讓課堂教學煥發創造活力
1.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每一個人的創造活動,都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興趣狹窄的人往往孤陋寡聞,缺乏創造性;興趣庸俗的人往往品德不良,不可信任;興趣膚淺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不思進取。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激發高職生的興趣,利用高職生的興趣,引領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本人就得勤于積累資料和素材,善于設計問題情境,上課時讓高職生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使其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創造力 概念 培養
一、創造性人格的概念
1869年Galton出版的《遺傳的天才》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創造性研究的文獻,由于研究者們的研究方法各異,所以對創新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關于創造性的定義,比較認可的是指個體或群體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個性的心理品質。它以知識為基礎,由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等多方面因素構成,是個體進行創新活動必需的內在心理素質。
心理學中,創造性人格這個課題被研究者研究得更多而被人理解得很少,至今,人格并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定義,198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Hergenhahn在其《人格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幾乎所有的人格理論家都同意人格是可以根據一個人的慣常行為模式加以描述的。創造性人格,是一個人對創造活動所具有的積極的心理傾向和背景,通過引發、促進、調節和監控來對創造力發揮作用。創造性人格的研究,旨在從人格的角度來探討個人創新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包括:人格是如何來影響個體創新行為的;哪些人格特質影響個體創造力;如何測量創造力人格;能否并通過人格的測量來預測創新的績效等。
綜上所述,創造性人格,就是具有創新活動傾向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是創新的內在依據,創造能力的形成,是以創造性人格的培育為基礎;培養創新能力,就是以創造性人格的養成為重要目標。
二、創造力人格的培養
對于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領域,重點在于探討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等幾種途徑來培養創造性人格。綜觀國內外研究,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具體措施可以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運用正確的評價機制及積極開展實驗教育等五個方面來進行。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因為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創造性人格的基礎。戴冰、張惠、張慶林等提出五種與創造性人格相關聯的重要心理品質:(1)意志。在日常生活的那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和行為中,意志的因素表現得并不明顯,但在創造性活動中,一旦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和困難需要去排除和克服時,意志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現得異常明顯。可以說,創造性活動也就是復雜的意志活動。(2)內部動機。這是由心理學家阿瑪拜爾提出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有無創造意識和創造意識高低是與內部動機緊密聯系的。外部動機要發生作用,必須轉化為人的內在需要,如果外部壓力沒有變成個人的愿望,創造意識便不可能活躍起來。(3)自信。自信是一種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是一種對自己認可、肯定和支持的態度。自信心是個體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識,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從事創造性活動尤其需要自信。(4)心理安全。羅杰斯提出心理安全這個概念,是針對個體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來表達出他的理解的。個體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會影響其創造性人格的發展,而心理安全是內部環境的核心內容。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氛圍
在家庭中創設民主氛圍十分重要。特別是在中國父母的權威自古就受到尊崇的文化背景下,父母要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人格就應該對傳統觀念加以揚棄,民主地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兒童才會積極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發現孩子創造思想的閃現并加以挖掘和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獨特而具有創造性人格的人。
在學校教育中營造創造氛圍,要大力提倡開放教學,堅持教學民主。首先,摒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鼓勵學生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意見。其次,要在教學內容上體現探索性和開放性,多為學生設計科學探索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結合教材自己進行一些問題的研究。再者,教師要勇于創新。勇于和善于創新的教師將以最具號召力的榜樣,帶動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
具有高創造性的學生個體往往具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點,例如頑皮、淘氣、荒唐與放蕩不羈,行為常逾常規等等,而這些個性特點在傳統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視,甚至是不受歡迎的。因為教師出于管理的方便,往往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個體。但是,任何一項創造活動都是對已有觀念、方法、理論的突破與創新,能不能尋找到新穎獨特、有價值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是否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墨守成規、不迷信權威、獨立自主等人格特征。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都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鼓勵他們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積極思考并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懷疑、反駁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論,要給他們發揮自己特點的機會。即使他們的見解有錯誤,也應給予充分尊重,和他們一起討論,并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個體才會敢于質疑,樂于求異,從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尤其是創造性。
(四)積極開展實驗教育
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特別是一線教師對其做出的貢獻。創造性人格教育需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在各種實驗教學中尋求最佳培養方法。具體的教學過程是對學生創造性人格進行培養的最直接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激發成就動機、培養自信心等訓練。總之,將培養滲透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戴冰,張惠,張慶林.家庭及學校教育中的創造性人格培養[J].教育探索,2004(6):81-83.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幼兒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最富于創造性的藝術,音樂活動是開發培育幼兒想象力及創造力的一種有效載體。在歡樂輕松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通過音樂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促使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向高素質人才方向發展。
1 營造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探索、展開想象,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出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可怎樣能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創造氛圍呢?
1.1 正向激勵法。任何活動起步的成與敗,將直接影響幼兒能否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今后的一切活動。因此,在音樂活動中,對孩子的每一次創新,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給予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如:當孩子創編歌詞、動作不盡人意時,請大家來討論并幫助他;當孩子斷斷續續說不清時,應盡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幫助他說清楚,并鼓勵孩子以后要好好說話,說完整話。孩子年齡小,常會出錯,并會因此遭到同伴的恥笑而產生壓抑感。對這些孩子,應激勵他們,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教師的影響下,孩子們也能學會悅納別人,不挑剔別人。
1.2 自由創編法。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機會,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自由創編能給幼兒一個無拘無束的創作空間,如:在音樂《有趣的生日晚會》中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勇于表現小動物們干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因而更喜歡參與音樂活動。
1.3 互動游戲法。在音樂活動中,教師不但要創設環境,還應重視幼兒的交往、互動。在各類活動中,讓幼兒與同伴相互熟悉,增強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師生間、同伴間共創的融洽氛圍,促成了輕松愉快的創造環境,幼兒在無拘無束的空間里,自由發揮創造才能。
2 豐富經驗,提高創新意識
創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師細細觀察,便能發覺許多現象是舞蹈動作的直接來源。如:樹枝搖曳、火花四射等。而教師只有多帶孩子走出去,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發現和教育幼兒,引發創造潛能,教育才有效。
2.1 談話示范法。“談話”是師生間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種交流方式。平時,常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大自然等,回來后,圍坐在一起,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讓他們彼此間得到啟發。同時,把孩子們聽說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動作表演給他們看,不斷豐富他們的動作經驗。
2.2 動態觀察法。“動態觀察法”是專用于動態事物的方法,要特別注意事物的變化和活動。孩子觀察仔細,獲得的表象、動作經驗豐富,為創造力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創造性思維中,想象是創造的橋梁,求異是創造的途徑。“見人之未見,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話,創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異思維。
3.1 擴散法。“擴散法”是對事物做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擴散思維,可高效培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實際工作中,應重視求異思維,在音樂活動中不應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而應當啟發孩子去思考。小組討論應怎樣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現音樂的主題,鼓勵孩子創造性反應,借此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培養創造意識。
3.2 表揚鼓勵法。對那些想法和別人不一致的幼兒,毫不吝嗇表揚和鼓勵,保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給他們充分的創作時間去自己想、自己編、自己演。
關鍵詞:幼兒創造性評價培養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對孩子創造的評價與培養的多個層面,以拋磚引玉。
一、評價幼兒創造的三方面
1.評價孩子是否有創造性,要看孩子的創造是否新穎獨特
兒童有許多行為在成人眼里是非常獨特的,把太陽畫得色彩斑斕,說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話語,對著螞蟻說話,冬天把小金魚從水里撈出來放在暖氣片上,拿一根木棍當馬騎等。但對兒童而言,這種行為是否具有獨特性,關鍵要看這種活動或行為反應對幼兒自身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心理結構而言是否新穎,是否是以前未做過、未見過、未聽過......如果是,那這種行為就具有創造性。如果這種行為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重復這些活動,或者是自己早已見多不怪的模仿,即使在成人眼中看來是多么獨特,對兒童而言也沒什么獨特之處,也就無創造性而言。
2.評價兒童是否有創造性,要看兒童的創造是否有價值
創造性不但要求兒童的行為反應或作品要有獨特性,也應具有價值。比如:兒童在沙堆里堆物做“蛋糕”、拿瓶子排隊、玩水、把積木推倒重新建構一個物體......這些活動在成人眼里覺得毫無意義,還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多認幾個字、學幾個計算、背幾首唐詩來得實在。但對兒童來說,這些活動意義則十分重要。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豐富了兒童的感知,發展了兒童的思維,陶冶了兒童的情操,體現了自己的價值。看似簡單的玩水,這次與上次用的工具不同,玩的花樣不同,玩的伙伴不同。這些都體現了兒童的主體性,具有了“個人價值”,這種對自己來說具有“個人價值”的創作就是一種創造,兒童從中真正體會到了童年的快樂。而那些成人看來有價值的東西對兒童的發展未必有這樣的價值,兒童也未必會像成人想象中的那樣熱衷。所以說,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性最主要之處就是它對于兒童創造主體所有的價值。
3.評價幼兒活動的創造性,要善于發現其目的性
“兒童的創造應是兒童有目的、有意識地去探索和實踐的結果。”但兒童創造“目的”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兒童在活動中的潛意識水平。兒童往往不會意識到“我在創造”,他知道的是“我要做什么......”、“我在做什么”等等。兒童是以一種“忘我”的心態投入到活動之中,去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兒童的創造性正是通過這些活動所體現出來的。
這種潛意識直接表現為兒童創造的情感體驗,表現為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如兒童不經意地說出一些在成人看來具有哲理的語言,不經意中畫一個圓就是蛋糕......假如這些活動中沒有兒童的有意注意,這些想法很難說它具有創造性。
因此,我們在評價幼兒的創造性時,要善于了解兒童出現這種行為反應的原因。通過觀察、詢問等多種手段和方法,發現兒童行為背后的目的和動機。
二、培養幼兒創造的方法
1.培養幼兒創造力,要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良好的環境能使孩子性格活潑、樂觀,心情舒暢,孩子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探索精神,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師和家長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權威思想,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員,要聽聽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的需要,虛心向孩子學習他懂而自己不懂的東西。其次要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允許孩子質疑,鼓勵孩子質疑,提供機會讓孩子大膽發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見。
2.幼兒的創造力要注重在游戲活動中培養
游戲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我們不能以成人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游戲,孩子往往通過游戲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游戲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促進幼兒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我們應充分重視孩子的游戲,為孩子的游戲創設良好的條件。首先要保證孩子玩耍和游戲的時間,其次要讓孩子有一定的游戲空間,給幼兒提供游戲場所,使孩子自由地玩。天氣晴朗,應盡可能讓孩子在戶外游戲。再次要保證孩子有合適的玩具和游戲材料。玩具和游戲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孩子往往在玩中產生聯想。
3.培養幼兒創造力,堅持以幼兒為主體,增強幼兒的自主意識
在活動中,我們應把幼兒看作具有獨立性的主體,尊重幼兒的意愿,有意識地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從小樹立“與眾不同”、“與己不同”的觀念,培養幼兒不墨守成規、破舊立新的意識,活動、游戲時,能以這種思想要求自己。如體育游戲《捕小魚》,小朋友捕到“小魚”,以前總是唱個歌、跳個舞才能再次游戲,可這次我卻問:“我們捉到‘小魚’后怎么辦呢?”“炒著吃”、“曬成魚干”、“拿去賣”......“炒著吃,沒有鍋怎么辦呢?”、“圍成圓圈當鍋,胳膊當鍋鏟”、“炒的時候小魚會在鍋里亂動,放佐料的時候魚兒就不可以動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一個新的《捕小魚》游戲就在孩子的提議下完成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培養創造力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意識的先從、心理的自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的意識決定行動,要想實現創新就必須要有創造意識,所以要想使我們所培育出的學生能夠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讓學生在創新意識的驅動下實現自我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而創新意識的培育,學生的興趣是先決條件,只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驅使學生去自主的思考、觀察和探究,同時中職學生對德育課是否產生興趣,也是提高德育課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本文經過研究分析,總結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明確教與學的位置,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即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空間,在此情景中學生就能以一個最佳的心態去展開德育知識學習,同時也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第二,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德育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黑板教學方法,而是要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也只有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有一個自我充分發揮的天地,才能將自己所想、所知表達出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我們德育教師要掌握好這個度,寬松并不是讓學生放縱。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造思維
什么是創造性思維?有的人認為:“刨造活動中進行的思維就是刨造性思維”;還有的人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直覺、靈感和發散思維”;也有的認為“: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作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我認為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用新穎的、獨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或提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的思維活動。大多數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著重培養、挖掘才能實現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德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具體做到:第一,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提高創造性思維的品質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動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水平,循序漸進.逐步深入。不斷提出問題,設置障礙,引導學生爬坡。課堂上多設問、提問、反問。要能經常激勵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進行激烈爭論。在思辨中發展創造性。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和建摸思想的灌輸。第二,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過程中,注意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自終地參與這—探索過程,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比如有些問題,鼓勵學生果用有別于人的獨家方法,多研究存在性和探索性問題。第三,在質疑問難中訓練創造性思維。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還要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有所疑,然后有所發現,要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質疑,敢于懷疑教師。敢于懷疑教材,敢于懷疑試卷。
三、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創造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使學生獲得扎實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經常的參與實踐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培養其創造能力。例如:學習了經濟常識中創立企業部分,就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利用節假日到—些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訶查研究,收集有關創業者的案例,找—些創業成功的典型,了解其成長和御業過程、創業的經驗教訓,寫出采訪手記,在班級交流;同時。結合自身素質,明確努力方向,制定富有創造性的刨業計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結語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 護理專業 創造力培養活動 創造性人格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b)-0174-04
我國正處于從勞動密集型向高新技術密集型經濟轉變的關鍵期,需要大量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技術人才。總理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創造力是指人類特有的,利用一定條件產生新穎獨特、可行適用的產品的心理素質[1]。對創造力的研究主要從創造性產品、創造性過程和創造性人格這3個方面展開。對青年學生應該更多注重其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因為只有在青年期激發出具備創造性的人格特征,才可能在未來工作中產生創造性產品。創造性人格推動、引導和調控著創造性活動的進行,是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成分和前提[2]。
研究表明,高創造性的個體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獨立性強、不盲從、敢于冒險等人格特征[3]。此外,他們通常注意力集中、興趣廣泛、意志堅韌、善于自控、自尊自信等。青春期是創造性人格的重要發展期;但同時,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會束縛他們的想象力,情緒易波動會削弱意志力,降低行為的堅持性,獨特性則可因盲目從眾喪失,這些都會對創造力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對某衛生高職校五年制高職護生的調查發現,創造力是發展積極心理品質之一[4]。該研究通過―系列針對性的培養活動,促進五年制高職護生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提高他們的創造力。
1 創造力培養活動內容
辯論賽:我們需要冒險精神嗎?游戲:真心話大冒險。
15天想象力訓練手冊、海馬想象力訓練軟件、觀看想象力系列電影10部。
好奇心主題活動:觀看好奇心講座視頻、分享好奇心故事、好奇心游戲。
創意活動系列:變廢為寶創意比賽、“綠色時尚,你來創造”環保設計比賽、職業生涯規劃策劃&演講比賽、創業?創新?創優(三創)活動、創新金點子比賽、藝術創作系列賽(書法、繪畫、攝影等)、“衛校好聲音”歌詠比賽。
團體輔導系列:插上想象的翅膀、談談從眾現象、培養意志力/面對挫折、擔當責任、自信的力量、優勢大轉盤、自信演講訓練、自我意識輔導、自制力測驗+時間管理。
家長學校:培養自信的方法、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在一、二、三年級(中職階段)和五年級(高職階段)分別隨機抽取100人,通過抽簽平均分到實驗組和控制組,每組50人,兩組總數均為200人。實驗組男生8人,女生192人,年齡為14~22周歲,平均(17.23±1.89)周歲;控制組男生11人,女生189人,年齡為15~23周歲,平均(17.56±1.98)周歲。
2.2 研究過程
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活動前后均完成《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實驗組接受為實驗研究目的而設計的創造力培養活動,控制組不接受實驗處理。實驗組的活動時間根據年級分為兩種情況:全年均在校的一、二、三年級為2015年10~12月及2016年3~4月,總歷時4個月;五年級因第一學期實習,培訓延期至返校后(2016年3~5月),歷時3個月。高職四年級因中途離校實習,無法參加全部活動,故未參加該項研究。
2.3 研究工具
王木榮等修訂的《威廉斯創造性個性傾向量表》在我國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它由50個條目、4個維度構成,分別是冒險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戰性。冒險性是指勇于面對失敗和批評,敢于推測,勇于為自己的觀點辯護,能在雜亂條件下完成任務;好奇心是指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肯深入思考事物奧妙;想象力是指能超越感覺和現實的界限,幻想尚未發生過的事情;挑戰性即愿意探究復雜問題,喜歡尋找各種可能性,能從雜亂中理出秩序。50個題目中40題為正向題,“很符合”記3分,“部分符合”記2分,“很不符合”記1分;其余10題為反向},上述選項分別記1、2、3分。
2.4 研究程序
以年級為單位,采用統一指導語和無記名方式集體施測,用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五年制高職護生創造性人格發展基礎狀況
描述統計結果顯示,活動開始前,中職階段(一、二、三年級)護生創造性人格的4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好奇心、挑戰性、冒險性和想象力(見表1),而高職階段(五年級)得分從高到低為挑戰性、冒險性、好奇心和想象力(見表2)。中職階段創造性人格總分為108.92,顯著低于南通多所中專普通學生平均水平(110.72,t =-3.74,P 0.05)[6]。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創造性人格維度中,只有冒險性(F= 2.83,P
3.2 活動前后實驗組創造性人格得分比較
配對樣本t 檢驗顯示,實驗組活動后在冒險性(t =-5.88, P
3.3 活動后實驗組與控制組創造性人格得分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分別比較前測、后測中兩組的得分差異。結果表明,前測中兩組在各維度和總分上并無顯著差異(P>0.05),而后測中實驗組在冒險性(t =5.10,P
4 討論
4.1 五年制高職護生創造性人格總體狀況
五年制高職護生創造性人格水平低于同齡中職生和大學生,說明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創造力有待提高。同時,各年級的創造性人格水平存在差異,但僅有冒險性和想象力有顯著差異。除挑戰性外,二年級在各維度和總分上的水平最低。之所以出現這種“谷底”現象,主要與創造動機下降有關。二年級對職校生的身份認識更為清晰,對前途也更為迷茫,對待學習和創新勁頭不足[5]。這一結果啟示,護理教育應該加快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能讓傳統的“傳幫帶”教學模式禁錮學生的創造力發展。
4.2 創造力系列培養活動對創造性人格的影響
實驗組的創造性人格得分在活動后比活動前有顯著提升,也比沒有參加活動的控制組得分更高,說明該系列活動有效地提升了五年制高職護生的創造性人格水平,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但每個年級的培養效果有所差異,一年級(15~16歲)相對最為明顯,可能與這一階段的人格可塑性更強有關。4個維度中,想象力在多個年級都無顯著變化,說明這一特征可能較難改變,需加大培養力度。三年級有3個維度(冒險性、好奇心、想象力)活動前后無顯著變化,培養效果相對較差,今后應重點加強對該年級的培養。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促進創造性人格的塑造,包括興趣、需要、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7]。該系列培養活動即以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為主導,為實驗組專門設計了創造性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解決活動中的困難磨練意志力,更好地認識自己,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培養自信心、獨立性、責任心等創造性人格特質。此外,還針對想象力、獨立性、自制力、意志力、自信心等創造性特質,舉辦了數次團體輔導。
要培養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青少年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因此,其創造性人格培養比創造技能的訓練更重要。創造性人格培養的實質是讓學生做積極進取、獨立、自信、堅忍不拔、具有高度責任感和自控力的人。要注重引導個性的發展,不能因怕冒險而扼殺創造性人格的萌芽。
該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首先,實驗時間較短,培養活動只能作為引導,難以達到持久效果。雖然實驗結果說明了該系列培養活動的有效性,但人格是較為穩定的心理因素,創造性人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環境支持,而我國學校和家庭教育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了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其次,因為高職四年級學生在外實習,無法參加活動,缺乏對這一年級的創造性培養和評估,無法完整地呈現全體五年制高職護生的創造性人格狀況。最后,盡管活動內容包含對自我意識的培養,但實驗設計缺乏對它的測量。
5 結語
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戰略轉型,關鍵是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但目前高職校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認識和投入都不足。許多研究證實,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可以塑造學生的創造性心理品|。應該引導學生多參與各類校內外實踐,在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曹貴康.創造性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存峰,曹光法,葛明貴.當代大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與培養[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59-61,70.
[3] Torrance,E.P.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Directions Manual:Figural A and B[M].Publisher:Scholastic Testing Service,1990.
[4] 潘云波,朱馨儂.五年制高職護生積極心理品質狀況調查[J].科技資訊,2015,13(33):193-195.
[5] 王燦明,殳德明.職業學校學生科學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2013,29(5):130-135.
[關鍵詞] 創新教育;英語教學;學習方法
傳統的英語學習只重教法而輕學法,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廣大職專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根據英語教學目的和原則,對職專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教育,注重學法指導,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英語創新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英語創新學習意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創新學習熱情,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英語學習,全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結果,培養創新學習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它是創新學習活動主體必備的素質,是創新學習活動的重要心理機制。因此,進行創新教育,首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個體對自己狀況和行為的自我意識。追求知識必須具有創新的方向性和選擇性,充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以及預測其發展規律,使學生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活動之前,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和預期達到的結果并使其以觀念的形式儲存在自己頭腦之中,這樣可使學生預先根據創新目標制定英語創新學習計劃并使其指導自己的英語創新學習活動,做到有目的地進行英語學習,養成符合英語創新學習活動的求新、求異、綜合、發散性思維方式,從而使英語學習達到預期的創新目的。
二、培養創新情感,激發創新動機,形成創造性品格
創新學習過程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因此,如果沒有創新的情感和頑強的毅力和驅動力,創新活動就無法進行。因為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的信號和調節機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成為人活動的動機,從而產生某種目標的意向和欲望。因此,沒有創新的偉大情感,缺乏吃苦精神,就不會產生巨大的動力來推動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創造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課堂上,應以滿腔熱情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情感,明確21世紀的人才應必備創新素質,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創新價值和隱藏的創新潛能,樹立創新的理想與信念,積極進行創新探索,勇于拼搏,勇于獻身,具有頑強的戰勝一切困難的毅力,這些都是創新能力形成的根本動力。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形成創造能力品格,為其進行創造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突破思維定勢,加強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它是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想象性等特征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 因為創新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習者不斷地“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沒有疑問就沒有思維,疑問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突破其思維惰性與定勢的影響,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條件。
發散性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和基礎。它是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維方式。可使學生由一點產生廣泛的聯想、想象,進行多向思維,從多種角度認識同一事物,把貯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全部調動起來,讓其靈活地創造性地接受知識、運用知識。發散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加強語言功能的教學大有裨益。如在講“so……that……”和“such……that……”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句型時,我采用發散性思維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產生廣泛聯想,通過簡單的基本句型逐漸引出一系列相近的表達方式,使學生達到靈活掌握語言知識的目的。
四、營造民主、平等、寬松、活潑的創新學習氛圍,發揮學生主體性
創新學習首先應有適宜的創新學習環境。而傳統的“一言堂”枯燥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被動的信息接受器,使其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受到限制,扼殺了其潛在的智慧和創造力,使其缺乏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導致了沉悶的課堂氣氛。
創新學習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活潑的創新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思維,大膽質疑和創新,敢于打破舊框框,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有效方式積極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交際情境,通過用英語組織教學、簡筆畫、英語小品、英語幽默故事、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繞口令、英語謎語等使學生置身于愉快的創新學習氛圍中,可使其發揮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使左右腦處于同步狀態,使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達到語言運用自如的目的。因為研究表明:左右腦同步,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期。
五、加強學法指導,掌握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促進創新學習
傳統的只重教法而輕學法的教學觀,限制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意識、思維和能力的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方式、人格模式化,成為書呆子,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而當今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知識更新以及信息膨脹,迫切要求人們必須進行終身學習,具有終身自學創新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英語學法研究與指導,使學生逐步認識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使其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方法,并鼓勵其敢于進行英語創新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獲得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益。
總之,只有讓學生接受創新教育,學會創新學習,掌握終身學習英語的能力,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其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才能將其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