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保基金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背景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里的“入市”,是指社保基金在資本市場上購買除國債以外的公司債券、金融債券以及股票。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來,關于社保基金入市的問題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不允許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拉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序幕到2001年,我國對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是嚴加限制的。比如,就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而言,要求養老基金節余額,除預留相當于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銀行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醫療、失業、工傷等項目的社保基金遵循類似的規定。國家之所以做出如此嚴格的投資管理規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養老保險本身的重要性決定,不敢將其貿然投入風險甚大的股市;二是我國缺乏完善的資本市場,投資工具匱乏;三是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結余甚少,沒有投入資本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二階段: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進入資本市場。
2000年底,國家為了彌補困難地區社保基金的缺口設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并成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全國社保基金。
全國社保基金的來源為由國有股減持劃入的資金和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準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2001年,全國社保基金期初權益為200.17億元,期末權益增長為805.10億元。當時可能認為,要保證規模如此龐大的全國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再靠存銀行和買國債是不行的,因為這二者的利率很低。于是,經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了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范圍是:銀行存款、買賣國債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并規定理事會直接運作的范圍限于銀行存款、從一級市場上認購國債,其他投資需委托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和運作。‘
于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于2001年7月以特殊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申購了中石化A新股3億股,申購價4.22元/股,成本12.66億元,年底該股票投資浮虧2.31億元。同年11月,理事會在一級債券市場上認購了部分金融債和企業債,由于當年這些債券還未上市交易,因此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債券當年暫不反映浮動盈虧。
總的來看,全國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是出師不利。有鑒于此,從2002年到2003年年中以前,國家對社保基金到底能否進入股市沒有明確的規定,全國社保基金在實際操作中,其新增資金大量選擇了銀行儲蓄。與2001年相比,2002年社保基金的銀行存款增幅達到了80.5%,是各項資產中增長最快的一項。盡管在這期間,國家對社保基金是否入市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有些地方社保基金在股市上悄然試水。
第三階段:社保基金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全國社保基金2002年年報顯示,當年社保基金運營收益為21億元,其中,存款利息收入和國債利息收入占社保基金運營總收益的98%;股利收入占社保基金運營總收益的1.4%,但以2002年12月31日中石化股票市值計算,股票投資浮動虧損3.63億元。
可見,社保基金收益來源主要依靠銀行存款和國債利息,單一的投資渠道使這筆龐大的資金缺乏增值能力,當年基金年收益率為2.75%.而按國際勞工組織的要求,養老基金30年實際收益率為4%時才能達到該組織102號公約確定的最低支付標準(替代率為40%~50%),8%時才能達到大多數工人認為正常的75%的支付標準。根據國外的經驗,謹慎地放松社保基金的投資限制,是提高投資收益率的重要途徑。因為據對一些國家的長期統計,社會保險基金投資于股票市場的回報率在各項投資項目中是最高的,因此,不少國家對基金投資于股票市場解了禁令。作為借鑒,我國決定放開對社保基金投資渠道的限制。可見,尋求較高收益率是我國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動因。
2003年6月,我國社保基金正式入市。至此,社保基金不僅從一級市場申購股票、債券,而且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證券。2003年6月中旬至8月初,全國社保基金在二級市場購買了滬天化、華菱管線等股票,由此拉開了社會保障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序幕。
迄今為止,雖然社保基金在資本市場上是有賺有賠,但筆者認為,由于社保基金的投資主體錯位,將難以保證它在資本市場上的長期收益。
二、社會保障基金的構成及其投資主體的選擇
在社保基金中,有些要用于近期的支付,有些要用于遠期的支付,所以基金中的不同部分其流動性不一樣,由此,基金的資產結構呈梯級形式:
第一級:具有高度流動性的部分。基金管理機構只能以現金和銀行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
第二級:具有相當流動性的部分。基金管理機構可以將其投入貨幣市場,或購買一年期以下的國庫券。
第三級:具有中長期性的部分。基金管理機構可將其用于中長期的投資,如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國庫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股票、委托存款貸款、投資基金、不動產投資。這部分基金是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關鍵。
可以看出,上述三部分社保基金要求選擇不同的投資工具,能夠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的主要是第三部分基金。從養老保險項目看,養老保險基金里的個人賬戶部分和企業年金部分應是進入資本市場的主體,但這兩部分基金都極為匱乏。
其一,就個人賬戶部分而言。我國從1997年起統一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每位在職職工都按同一標準設計有一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職工退休后,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基礎養老基金,二是個人賬戶基金。但現已退休的職工要么沒有個人賬戶基金,要么個人賬戶積累基金甚少,他們的退休金主要由統籌基金支付,而目前我國退休人口有4200多萬人,統籌基金不足以支付其退休金,于是我國就挪用了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基金去支付已退休者的退休金,使在職職工的個人賬戶成為空賬,到2002年,空賬規模已超過4000多億元(2004年新的空賬已達7400億元),且以每年1000多億元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說,個人賬戶基本上是名義賬戶,而沒有實際資金,無法投入資本市場進行運營。
其二,就企業年金而言。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國家就制定了建立企業年金的規定,2000年就企業年金做出了具體的政策規定,但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2003年公布的數據,截止2002年底,我國企業年金覆蓋人數僅為650萬人,只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的6%,覆蓋的企業戶數僅占我國企業總量的1%左右,實屬風毛麟角。企業年金積累總量為260億元,占GDP的0.25%。可以說,企業年金作為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的作用在我國基本沒有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可以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的養老保險基金。從2000年底開始我國為彌補地方社保基金的不足,設立了全國社保基金,到2002年末,其資產規模已達1242億元,我們就將它作為了社保基金的入市主體。但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極為不妥的,原因如下:
第一,全國社保基金的性質決定它不宜入市。全國社保基金的功能主要是補差、調劑和應急,它要求極強的流動性,并不適合于在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如果真有用不完的資金,為什么不用它去填補已經很大且在不斷膨脹的個人賬戶的空賬窟窿呢?
第二,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工具應是短期性的。也許有人會問,暫時沒用的一千多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總得找一個保值增值的渠道吧。筆者認為,如果全國社保基金硬要進入資本市場的話,它的投資工具的選擇應是如貨幣市場基金等短期性的,而不宜投資于股票等長期性工具。
從整體上看,由于可投入資本市場的社保基金本身的匱乏以及投資主體的錯位,難以選擇長期的投資工具,必將導致社會保障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長期投資效益不高。事實也已證明,由10家管理人管理的委托投資,特別是股票委托投資在2004年出現浮虧。
三、重新定位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主體
社會保障基金的主體是養老保險基金,它由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等四大部分組成。筆者認為,能作為機構投資者長期進入資本市場運營的是其中的后三個部分,而全國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不宜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下面將逐項分析:
第一,全國社保基金。到2004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總資產為1711億元,其中財政撥入基金累計為1 539億元,占基金總量的90%.可見,全國社保基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其設立的目的是彌補困難地區的社保基金缺口,具有補充性和應急性,因此要求有高度的流動性。另外,全國社保基金可以說是財政對社保基金的兜底基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對安全性的要求尤其強烈。以上兩點決定了全國社保基金在選擇投資工具時首先應考慮風險性,具體來說,應選擇銀行儲蓄和短期國債,而不應進入資本市場運營。在這一點上,美國的“聯邦社保信托基金”的投資方式能給我們以啟示。美國社保基金的相當一部分也進入資本市場,但從 1935年美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案》至今,它的“聯邦社保信托基金”一直不被允許進入資本市場,而只能購買政府債券。
在所有的投資工具里,儲蓄存款和短期國債的收益是最低的,但風險也是最小的。從其安全性和流動性看,是最適合我國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
第二,基本養老保險中的統籌基金。社會統籌基金的基本功能是收入再分配,它的籌資模式是現收現付制,基金用于當年的支付后不會有多少剩余。因此,統籌基金在管理上的重點是基金的按時、足額征繳及支付。為增加基金收益,對在收支過程中形成的剩余資金可進行短期投資,但必須確保資金的流動性,保證支付需要。因此,這部分資金適宜選擇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目前,我國由于轉制成本沒有解決,即使把統籌資金全部用于支付已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都不夠,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進行投資。今后,即使有了剩余資金,就其功能來看,這部分資金也只適合投資于貨幣市場或短期國債,不宜進入資本市場。
第三,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基本功能是個人一生中的收入再分配,其籌資模式是完全積累制,從職工參加工作到退休,資金不斷積累。由于其間的時間跨度長,如何保證基金的保值增值就成為基金管理的重點。個人賬戶基金的投資收益率直接影響退休職工的生活水平,因此,需要讓其進入資本市場,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選擇多元化的投資工具,提高收益率。目前,我國由于將個人賬戶上的資金用于已退休職工退休金的發放,使個人賬戶基本成空賬,無法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運營。但如果轉制成本解決了,個人賬戶做實了,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了,它應該是我國資本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第四,企業年金。在我國,企業年金計劃的方式是個人賬戶式,其籌資方式是完全積累式,其性質類似于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所以,其投資運營與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的要求差不多,需要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以獲取較高收益率。當前,我國企業年金規模近50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以年金名義銷售的保險產品近500億元,企業年金存量規模約1000億元,但能夠直接和間接進入股市的資金不超過150億元。不過,隨著 3004年國家頒布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改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和落實,企業對它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企業年金的規模將不斷擴大。有人估算到2010年,企業年金的規模將會達到 10000億元,它將是我國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第五,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由商業保險公司舉辦,個人自愿投保。其保險形式是設置個人賬戶,其籌資模式是完全積累,因此,它的資本運行方式應該與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和企業年金相似,應該進入資本市場。需要說明的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與個人的一般儲蓄不一樣,通常應由政府制定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在我國,政府在20世紀 90年代初就提出要建立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但時至今日,有關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并未明確。如果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再加上人們自我保障意識增強,商業保險公司改革的深化,參加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人會不斷增多,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社保基金投資理念
1.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社保基金投資資產配置的核心思想為均值回歸。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基金,社保基金具有長償債期限的特點,一般不需要在短期內償還,故適用于長期投資的理念。投資機構應采取理性、穩健的投資行為,審時度勢,避免短期盲目的投資。此外,從滿足價值投資的角度,投資必須取得適當的收益,這是基金投資的目的之一。證券市場中這樣的長期投資機構越多,越有助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只有滿足這兩個理念才能保證社保基金的財務平衡和廣大人民的長遠利益。
2.專業規范性社保基金的投資需秉承專業規范性的理念。不僅需要公平、謹慎地選擇基金管理機構,還要選擇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投資組合應科學、合理、透明、規范,能有效進行風險控制和獲得技術支持。同時,嚴格地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堅持客觀精準的績效分析體系,用專業謹慎的思維操作,而不能通過市場炒作等違法亂紀的行為來獲取暴利。
3.安全性安全性理念是指針對可預見的不同風險,應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保障資金安全。在資金操作過程中,針對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通過完善工作體系、加強合同管理予以控制;針對操作風險,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崗位監督予以控制;針對風險,通過設計信用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與委托人和人的溝通交流予以控制。
4.責任投資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投資收益的關系是責任投資理念的范疇。經濟發展的成果是養老金投資收益的根本來源,促進經濟發展又有利于養老金的積累結余。由于社保基金越來越多地投入到證券市場中,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的高低和證券市場的發展狀況緊密聯系。社保基金投資的管理者作為市場的中間力量,要規避損害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投機行為,擔負起指導市場、穩定市場的責任。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體系構建原則和過程
平衡計分卡(BSC)是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將公司的策略轉變為可執行且可衡量的指標的一種績效管理體系。它從四種不同的角度,運用系統的管理方法,對組織發展戰略有效性進行綜合評估。由于社保基金的投資運作需要同時保證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即既要著眼于當前投資的經濟性、效益性,又要關注該投資的長遠發展和對國家、社會整體利益的影響,故引入平衡計分卡對社保基金績效審計進行評價。在構建該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的基本原則和績效審計過程。基本原則是評價體系構建的基礎和依據;績效審計過程是績效評價的具體化,從根本上體現了投資活動的內在規律和運作機理。
1.績效審計的基本原則“3E”原則是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評價的基礎和核心。績效審計通常以“3E”原則為基本原則,包括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icient)。其中,經濟性是指社保基金籌集成本與管理成本是否經濟,它是在實際投資活動進行前進行計算制定。經濟性主要監督在社保基金投資活動中,能否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效率性是指能否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效率性主要監督投資項目的資金運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效果性是所取得的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更多地表現為事后審計。效果性主要監督投資的實際效果能否達到預定的投資預期和社會效益。
2.績效審計的過程從資金流轉的角度可以將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劃分為五項內容,即投入、使用、產出、結果和影響。首先,社保基金是由財政部門進行歸集再委托給基金管理部門,由基金管理部門對社保基金進行委托管理,并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對基金進行運作,以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最終完成對社保基金資產的管理過程。在上述基本原則和審計過程的約束下,可進一步地構建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三、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
平衡計分卡管理體系一般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衡量企業的戰略管理,但鑒于社保基金投資的特殊性,其最終的受益對象為社會公眾,因此,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中的“客戶”層面應該表述為“公眾”層面。故構建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四個層面即為公眾、財務、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
1.公眾層面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趨于嚴重,全國社保基金的設立有助于彌補現有保障的不足,為民眾提供更穩定的退休福利。其在公眾層面的投資合理性和收益水平和人民的利益需求息息相關,且直接關系到社會保障制度能否順利地開展和實施。雖然社保基金在投資過程中也有效率要求,但是放在首位的應是投資運營時資金的安全性,其次是實現穩健的增值。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需要充分考慮社會公眾的需求,以及社保基金投資對象是否可行和可靠。因而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中應將公眾層面所設的權重最大,故將公眾層面置于平衡計分卡的最上端。社保基金的投資產出是指社保基金用于投資部分的收益額,產出績效指標是用來衡量社保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收益,以及投入與產出之間效率高低的指標體系。首先,這種績效是社保基金投資活動追求的直接目標,體現為公共投資活動所取得的成果,即投入產出比。社保基金投資的投入產出比用凈收益率指標來衡量,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除2008年外,全國社保基金凈收益率均為正值,且凈收益率高于通貨膨脹率,基本實現穩健增值。2008年主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通貨膨脹的雙重影響,中國股市大幅下跌、資本市場低迷導致全國社保基金股票資產大幅縮水,出現歷年以來的首次投資虧損。
2.財務層面財務層面的指標通常是績效評估的一般指標。通過各項財務性指標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計劃的實施和執行結果能否達到最初目的。因此,在獲得收益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費用。社保基金在籌措和管理期間會產生一定的管理費用和相關人員工資,社保基金投資績效審計的目標是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獲得收益,使各項費用的支出之和小于社保基金本金與收益之和。由于社保基金投資存在管理成本及其他各項費用支出,社保基金投資項目績效審計引入成本——效益機制可以關注投資的效率性、合理性,有助于改變降低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財務層面指標用費用率來衡量。從圖中可以看出,除2008年外,全國社保基金費用率基本維持在0.5%以下,且呈逐漸上漲趨勢,這與我國社保資產總額逐年增長有關。總體來說,我國社保基金費用率處于較低水平。
3.內部流程層面社保基金投資項目流程評價是為了實現投資預期目標,對委托資金實施的從投入到產出內部活動過程的評價。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受托管理全國社保基金、制定基金的投資經營策略并組織實施運作、同時負責基金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社保基金的內部流程層面應涉及橫向和縱向兩個部分,縱向是各部門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它是不同部門依據不同職責設立的管理制度;橫向是相關部門之間協調的控制制度,它是各部門為了保證基金運作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率性而設立的管理制度,應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內部流程層面評價可通過社保基金投資違規率和社保基金違紀資金率指標進行衡量,即:當期社保基金投資違法(規)率=當期社保基金投資違法(規)總額÷當期社保基金投資總額
4.學習與發展層面學習與發展層面是基于長遠發展的眼光,如果說以上幾個層面是站在靜態角度刻畫,那么學習與發展層面是對社保基金投資的動態刻畫。它確立了要創造長期的、可持續的成長和進步就必須建立的基礎框架。學習與發展層面是前三個層面的基礎,促使其獲得期望的效益。由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正在加快,為了抵御利率、匯率等一系列系統性風險,我們需要掌握社保基金投資在未來收益的趨勢,這樣才能安全、及時地配置投資組合,抵御風險。學習與發展層面的指標可以用社保基金收入增長系數和社保基金支出增長系數進行衡量。社保基金收入增長系數=(當期社保基金收入量-上期社保基金收入量)÷上期社保基金收入量社保基金支出增長系數=(當期社保基金支出量-上期社保基金支出量)÷上期社保基金支出量由圖3可知,我國社保基金收入增長基本維持穩定水平,但社保基金支出卻波動較為顯著,且至2012年起支出增長系數為負數,說明我國社保基金支出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四、結論和建議
2009年基金監督管理科成立以來,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工作得以穩步有序開展,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現將2009年度工作開展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2012年工作計劃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保基金和就業再就業資金監管內控管理制度和辦法,確保基金和資金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規范性。
為進一步規范各項基金及就業再就業資金支出,防范基金風險,根據各項支出特點并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在局黨組的安排下,在相關科室的支持協助下,重新組織修訂完善了社保基金各項支出及就業再就業資金具體操作流程,確保了基金管理和各項操作流程的規范性,有效防范操作風險。
(二)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社保基金和就業再就業工作實際,擬寫了《清鎮市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清鎮市社會保險基金和就業再就業資金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工作方案》并及時呈報市有關領導審閱,并及時開展了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三)業務工作開展情況 2、嚴格按照有關操作流程對就業再就業資金及社保基金各項支出進行審核,并深入企業進行實地核查。一是從5月份以來,認真審核每一筆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各項支出;二是每月下旬按時會同社保局退休科審核擬退休人員資料,并對擬退休人員有關情況深入企業進行現場核查,保證擬退休人員符合退休條件,確保基金支出安全完整;三是對2009年每季度、每月的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職業介紹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有關支出進行審核;四是及時組織召開就業再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聯席會議,保證有關資金的及時撥付。 3、加強與社保局、就業局相關部門的業務工作對接,對各項基金和資金操作流程各環節內容進行熟悉了解,以便更能結合實際開展監督工作,使監督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基金和專項資金安全。
4、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社保基金和就業再就業資金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及開展社保基金專項治理工作等。
5、加強對農村勞動力及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一是對2005年、2006年、2007年農村勞動力培訓及經費撥付情況進行了詳細核查并及時報告檢查情況。二是對2009年每期開班培訓情況進行現場督察,及時填寫培訓質量統計表,及時準確了解每期培訓質量等情況。
6、對各鄉鎮勞動力分市場建設情況進行檢查。一是會同市財政、審計有關部門對百花湖鄉勞動力分市場建設工程進行驗收。二是對新店、衛城、流長勞動力分市場建設有關事宜進行現場查看。
(四)其他工作開展情況。一是按時向局辦公室報送科室工作動態信息、工作周報、月報及工作總結。二是積極參加市委市政府及本局組織的有關活動。三是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政治理論及業務知識的學習
(一)深刻認識基金和就業再就業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職能定位,不斷加強監管人員的從業素質。
社會保險基金和就業再就業資金的管理使用具有很強的政策性、規定性和嚴肅性,只有熟悉掌握社保基金及就業再就業資金各項法律法規及實際業務操作流程,才能真正發揮基金監督管理職能,確保基金及就業再就業資金安全運行。工作之余,基金監督管理科科室人員學習了大量有關法律法規及各項規章制度,基本掌握有關業務處理要點及監督管理過程中應重點監督內容。
(二)積極參加我局“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各項學習活動,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雙促進”。
三、基金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由于目前基金管理尚未制定統一規范的監管體系和就業再就業資金會計核算辦法尚需進一步完善,在基金監督管理中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財務內控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業務操作還需進一步規范等。
(二)由于就業再就業資金及社保基金有關政策和規定較多,加上自身時間有限,對社保及就業工作的具體業務操作流程尚在熟悉中,導致對有關政策的把握尺度不準,基金監管工作力度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從社保
基金征繳、社保基金各項支出以及社保基金節余三方面進行監督管理,如何有效監督基金征繳、各項支出以及基金節余一直是基金監督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在工作量較大、人員較少的條件下,要真正做到對每筆基金征繳、支出進行有效監督還存在一定困難。
(四)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與社保和就業部門有關人員的交流溝通還不夠,對一些問題的處理上溝通還需加強。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關鍵詞】社會保險基金;財務控制;分析
社會保險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是通過強制手段由社會和個人按照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籌集的專項資金,包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類型,是老百姓的“養老錢、救命錢”,關系到社會群體的生老病死。因此管理、運行好社保基金,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社保基金財務控制概述
所謂社保基金財務控制,是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和措施,預防和減少管理漏洞,監督制約基金結算的諸多環節,防范和降低管理風險,有效糾正違法、違規行為,保證基金安全、完整運行。目前,擠占挪用、違規投資發放、虛報冒領社保基金的現象屢屢發生,社保基金亦面臨著巨大的支付壓力,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
二、社保基金財務控制存在的問題
1.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從領導到職工,普遍存在重核算輕監督、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的現象。由于編制所限,一般社保機構財務部門人員較少,但事務繁雜,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日常工作中,領導往往忽視財務工作,財務人員只完成做賬記賬業務,不能參與基金支付審核的過程,這就削弱了會計核算的監督功能。有些地方盡管設立了基金監督部門,但沒有賦予實際的監督職能和權限,只是敷衍應付,流于形式。
2.業務流程不規范。未建立健全基金支付的科學、規范流程,關鍵崗位、人員權力缺乏制約,審核、復核、監督環節不完善。社會保險費的征收、到賬由業務科室獨立完成。財務印章保管通常只有一人,即使分人保管亦使用不嚴格。出納人員往往直接根據業務人員和部門領導的同意就能隨意撥付大額資金,內控制度不能有效落實,缺乏執行力。
3.財務人員業務能力缺乏。社保經辦機構財務人員普遍缺乏綜合會計能力,甚至有的是半路出家,會計核算不規范,專業化程度不高。賬目處理不清晰,隨意性大,對賬后不作余額調節表,不進行差異審核分析,對票據和相關有價證券缺乏應有的檢查、登記、管理。
4.基金保值增值、安全管理存在盲區。社保基金自納入單獨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后,對防止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起到了一定監督作用。但對小額多期挪用仍缺乏制約,社保經辦機構完全可以通過向財政部門虛列用款計劃,惡意套取基金支出。對冒領、非支出范圍列入報銷等難以審查。由于受財政專戶、專管的影響,社保經辦機構無法掌握社保基金的第一信息,管理上處于被動狀態,無法實現基金的效益最大化。
三、加強社保基金財務控制的策略
1.強化領導,健全組織,提高重視。首先要建立領導責任制,社保經辦機構主要領導是基金財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財務控制對基金管理的重要性,從制度上明確財務控制對基金管理的職責,從組織上落實財務控制的人員配備,配優、配齊財務人員,用組織管理人,用制度規范人,實現基金財務的有效控制。
2.建章立制,科學設崗,規范程序。必須建立與基金管理相適應的配套規章制度,對涉及的崗位、人員、職責予以明確要求,尤其是重點崗位和人員,因崗設人、合理調配,實現責任追究終身負責制。財務部門應設立會計負責人(主管)、記賬、復核、稽核、出納等崗位,明確職責范圍,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各核算部門需定期對賬,確保每筆支付合法、合規,對社保基金的審批范圍、權限進行科學界定,未經授權不得越崗、越權代辦業務,實現出納崗位與會計崗位相分離、業務辦理與審批相分離、資金支付與審查相分離、信息數據處理與會計處理相分離等。建立獨立、健全的內審機構,保證其工作的獨立性。
3.提升能力,定期輪崗、加強監督。目前社保經辦機構財務人員由于受崗位、編制限制而相對固定,無法實現輪崗交流,容易滋生松懈思想甚至腐敗行為發生。實現定期輪崗交流,一方面可以全面熟悉社保基金財務管理,提升業務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輪崗中及時發現問題,加強監督。另外要著力加強財務人員培訓,不斷強化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為社保基金法制化管理保駕護航。
4.加強協調,健全網絡,全面監管。社保基金監管涉及社保、財政、稅務、審計、金融、公安等多部門,只有加強溝通和協作,才能提高基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對財政專戶的基金支出,應在銀行環節設置“雙控”程序,避免部門間單獨決定資金去向。公安、社保部門應盡快實現公民相關信息資源共享,防止冒領等基金流失現象發生。審計部門應主動、定期進行基金審核。社保部門要通過不同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布基金動態信息,如征收支付政策、欠繳單位及金額、結余情況等公眾普遍關注的重要事項,接受社會監督,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另外,社保、財政、金融部門應加強合作,統籌安排,努力實現基金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
四、結語
總之,社會保障事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社保基金的管理具有專業化、系統化、復雜化,財務控制在社保基金管理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思想重視和管控模式創新,加大管理力度,規范業務流程,強化財務控制,才能有效規避社保基金運行風險,保證社會保障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春華.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3).
[2]李曉遠.淺談縣級社保基金財務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5(22).
2009年6月19日,國務院《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一時引發市場無限遐想,其中,國有股轉持后的社保基金能否激發公司治理效應,尤其值得玩味。
前世行行長沃爾芬森對公司治理在現代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性做了極致的描述:“對世界經濟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國家治理一樣重要。”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已是一項亟待解決的課題。作為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環節,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促進資本市場治理機制的發展與完善,受到學界和業界的普遍關注。
與西方成熟的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時間較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不少缺陷,如股權結構不合理、投資者法律保護不健全等。此番《辦法》規定,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凡在境內IPO的含國有股的公司,須按IPO時實際發行股份的10%轉由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表面上似乎減緩了“一股獨大”并增強了社保基金的實力,因而主管部門和市場對社保基金改善公司治理的積極作用寄予厚望。但轉持國有股后的社保基金能否承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期望呢?
對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積極監督假說,即機構投資者通過“用手投票”的主動方式監督公司管理層;另一種是被動投票假說,即機構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被動地應對公司的治理問題。“用腳投票”對機構投資者來講非常容易,但在公司治理層面的“用手投票”則復雜得多。“公司治理”是一種公共物品,因此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愿意提供治理的人一定是治理效應的受益者。由于小股東的“搭便車”行為,“公司治理”的供應不會達到最優。只有當社保基金持有的份額足夠大,提供“公司治理”這種公共物品才可能成為一種理。
與發達國家市場不同的是,我國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多數不是內生于市場,而是在政府安排下外生于市場。國家培育機構投資者的初衷是鼓勵“用手投票”,積極參與公司治理,避免投資行為的短期化。《辦法》規定的轉持比例只是IPO發行時國有股發行額度的10%,只是使原國有股的第一大股東減少了10%的表決權,社保基金在上市公司中仍然處于小股東地位。因此,社保基金并沒有足夠的激勵參與到公司治理中,往往采取一種被動的“用腳投票”的策略,其盈利模式仍是通過買賣股票來投機獲利。
一、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包含的積極意義
(一)加快社保基金信息的傳遞速度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社保基金會計信息的及時傳遞對廣大參保群眾的切身利益和企業的穩定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會計電算化水平的發展能夠將社保基金的相關信息按要求精確地分類匯總和迅速地傳播。社保信息是許多相關部門進行業務處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而會計電算化水平的發展從根本上提高了社保基金的利用效率。各部門間可以通過網絡傳遞信息,實現參保繳費和待遇享受的信息共享。在過去手工操作的條件下,大量的會計信息全部靠手工記錄、整理和匯總,相關部門間往往不能及時、準確地得到參保繳費信息,影響了待遇的享受;不能及時、準確地得到待遇享受的信息,無法及時進行基金預測和監控。實現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后,互聯網下的會計系統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大量的會計信息可以得到迅速的錄入、匯總、分析,并通過網絡得到及時準確的傳遞和充分利用,從而提高了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
例如,某區社保中心對政策不允許移交地稅征收的公務員醫療補助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過去在前臺由各家單位自行繳納,社保中心工作人員手工征收,不但勞動強度大、差錯風險高,而且還給各家單位增加負擔,每個月的固定時間都要排隊來前臺繳納。手工核算的低效率也會影響參保群眾及時享受養老、醫療待遇。自從加入了中國人民銀行集中代收付系統和開發了相關配套軟件后,社保中心可以實時地從簽訂繳納協議的單位賬戶扣繳社保費,系統及時入賬后,各家定點醫院藥店能實時看到參保群眾的繳費信息,保證醫療待遇的及時享受。諸如此類的還有地稅征收單位社保費實時聯網系統、銀行網銀和微信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費系統等不勝枚舉。
(二)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在手工條件下,一筆業務通常要經過社保經辦機構的很多人重復核算,加之社保基金本身數據量大,勞動強度也大,得到的數據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計算錯誤。而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只要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規定開發軟件,確保操作系統本身的可靠性,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輸出的財務信息的正確性。財務人員所要做的僅僅只是正確輸入數據,甚至可以實現從業務端口直接傳導數據。財務人員只要按時間序列選擇好發生的數據,所有的數據處理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完成。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也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約了人力成本。
(三)促進基金核算的規范化,提升工作質量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對輸入的數據進行校正,并提出一系列規范化要求成為可能。在輸入時可以采用多種檢驗手段,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使得基金核算規范、統一,并降低差錯率,解決了手工處理條件下的錯行、串行、隨意涂改、會計資料不清晰的問題,保證了工作質量。特別是在社保這種大數據處理條件下,會計電算化系統有其天然的優勢,系統對會計數據的計算、分類、匯總、傳遞瞬間完成。會計電算化系統運用電算化程序就可以避免手工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錯誤,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時效性。
在社保系統的使用過程中,也可以根據政策要求和單位工作的實際,設置每一名經辦人員的操作權限,并設置登錄密碼,遵循相互牽制的制度,并把每一條操作數據記錄在系統中。不但要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更要確保每一條數據有人負責。
二、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產生的內部控制與風險問題
社保經辦機構的內部控制是指社保經辦機構為切實有效地防范經辦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保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政規章的貫徹執行、經辦業務程序的規范、社保基金的安全等目標的實現,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程序和辦法。
要完善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就要堅持分工明確、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建立系統的人工控制和機器控制相配合的機制,使社保會計工作的每一個過程都處于嚴密的內部控制之中。
在工作的實踐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內部控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薄弱點:
(一)數據的安全性差
(1)操作人員口令管理。社保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每個經辦人員都被授予不同的工作權限,都要設置自己的口令。每個經辦人員都應保守自己的口令秘密。但在實際工作中,有部分經辦人員不重視自己的口令,或者對口令設置簡單。系統的安全性也過于依賴經辦人員的素質,對于安全觀念較差的經辦人員,口令很容易被盜取。
(2)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系統要求合理分配操作權限,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權限分配不合理,甚至身兼數職,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內部控制的效果。
(3)現代電算化系統的發展,特別是網銀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其具有傳統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會造成新的風險――技術風險。
(二)差錯的反復性和嚴重性
在傳統的手工處理條件下,會計數據的處理往往是由多個環節、多個部門共同完成的。每一項數據都需要進行重復的計算,都需要多個環節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個環節出現差錯,下一個環節就能發現。這就造成一定條件下,不會發生較重大的錯誤。而在電算化條件下,只要程序的預先設定出現疏漏,由于計算機系統處理數據的集中性和高速性,就會造成差錯在數據中的大規模爆發,造成多種數據文件、賬簿出現失真,導致差錯反復出現。
(三)風險控制的難度變大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紙質介質下的數據大幅度減少,電子介質的數據大幅度增加。加之電子介質下的數據非常集中,而且容易被泄露、偽造和篡改,造成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控制變得更加困難。這對會計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造成了威脅,也威脅著參保群眾的隱私,嚴重影響了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容易造成計算機犯罪。
三、加強社保基金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加強系統操作人員的風險意識教育
要深刻認識社保基金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在實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強化系統操作人員的風險意識,應把風險教育的工作重心和著力點放在增強基金風險管理意識、加強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的風險研判和風險控制上,推動內部控制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要堅持風險意識教育,立足本職崗位,切實履行職責,自覺執行系統操作要求和法律法規規定,加強風險意識教育,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二)加強社保基金系統開發控制和日常維護控制
系統開發控制和日常維護控制是一種預防性控制,目的是確保社保基金系統開發過程及內容符合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要求,滿足內部控制的需要。在系統開發之初,要進行逐層審批,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要參與系統開發及權限分配的研究和設計,制定切實有效的內部控制方案并實施;在系統維護過程中,系統維護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設置周密計劃和嚴格記錄,維護的原因和性質必須要有書面報告,經批準后才能實施修改。所有與開發維護有關的記錄都應打印存檔。
(三)強化會計信息系統人員的職能控制
會計電算化所要強化會計信息系統人員的職能控制,要適當分工,并明確崗位職責,實行權限分級授權管理,建立計算機系統下的崗位信息責任制。從而避免內部人員的惡意行為或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影響參保人員或社保基金的信息安全。
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不能一人兼任的崗位。不相容崗位職務的分離就是這些崗位職務由兩人以上擔任,以便于相互監督。一般有授權審批崗位與業務執行崗位,業務執行崗位與監督審核崗位,業務執行崗位與出納記賬崗位,空白票據保管崗位與出納崗位。在社保基金核算中,重點是:第一,專用收據的分離控制。第二,待遇審核、發放的分離控制。第三,基金銀行印鑒和網銀權限的分離控制。
(四)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操作控制
加強用于社保會計系統的電腦控制,應盡可能做到專用,保證每一個人和每一臺電腦都只做應該做的事情。重視用戶登錄口令管理,改變登陸口令單一的狀況,引入U盤登陸、指紋登陸等多種登陸方式。在會計軟件系統中設置防止重復操作、遺漏操作和誤操作的控制程序,違反規程和時間的操作應及時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系統程序中應對所有操作留有記錄,包括操作時間、操作人員姓名、操作內容等。
(五)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技術風險控制
社保會計系統中的電子數據很多屬于保密的范疇。應加強落實國家有關計算機安全的法律法規,制定并實施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的計算機安全辦法,進一步完善系統軟件管理、機房硬件管理、會計電算化人員管理以及進入計算機系統的電腦操作管理,制定機房防火、防水、防盜、防鼠的措施,以及突況的應急對策。
建立健全對病毒、木馬、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將社保會計電算化系統與互聯網分割開來,成為局域網。采用諸如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技術、信息加密存儲通訊、身份認證、授權技術等。建立社保會計信息資料的備份制度,實行異地多重備份,保障數據安全。
關鍵詞:社保資金;管理水平;途徑
中圖分類號:F406.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社會保障資金是國家和政府用于社會保障事業的一項專項資金,它不僅是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還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是對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以及死亡等原因暫時或永久失去生活來源時給予一定物資幫助的保障資金,社會保障基金的設立至關重要。而且,國家和政府也一直很重視社保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在探尋提高社保資金管理水平的途徑。
一、我國當前社保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普遍存在的問題
社保基金監管法規不是很完善,管理力量和手段有限,社保基金管理人手少,法制政策觀念淡薄,監管不到位,地方政府社保部門既當監管者又同時成為委托人、投資人和資產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基金缺失獨立和足夠的行政監管。就城市而言,許多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的征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僅參保人數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在參保的繳費基數上也出現了普遍的“縮水”現象。尤其在個體私營企業之中,這種現象的發生就更為普遍了。在農村,參保意識的相對薄弱。而且,近幾年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大部分不參與養老保險的繳納,這對社會建設都會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
2.企業收支不符,矛盾日益擴大化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的襲來使得各大企業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競爭狀態,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許多企業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和競爭能力,導致企業效益每況愈下,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不能保證及時發放,更不用提社保基金的繳納了。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企業只能選擇“緩兵之計”,對社保基金的繳納一拖再拖,最后“積土成山”,龐大的繳費數額使企業根本無法支付。而且,伴隨著社會誠信的江河日下,加劇了收支矛盾的爆發。
3.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
監督是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的一種手段,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也及時下發了《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 《社會保險審計暫行規定》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來提高社保資金的管理水平。然而,在社保資金現實的運行之中,這些法律法規似乎只是“一紙空文”,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效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許多社保部門都沒有成立專職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成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根本不能進行有效監督,這樣社保資金的運行也就顯得“自由自在”,約束力弱化了。
4.繳費基數的增長速度過快
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和繳費基數增大過快的矛盾使得社保資金的征收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許多企業和職工都面對著工資標準低于繳費基數的尷尬局面,社保資金的征繳難度可想而知。
5.相關部門沒有實現統籌合作
在一些地方,財政部門僅僅對已經征繳到賬的社保基金實施財政專戶監督管理,而對社會保險費征繳和實際支付情況的監督管理并不到位,同時對一些享受上級養老保險資金補助縣而言,財政部門為考慮能得到更多的上級補助資金,減少地方財政配套支出,在審核養老保險基金預算時,往往不能從應收盡收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從實現當年收支平衡的角度去考量;審計部門雖然經常安排社保基金審計項目,但基本上只對社保經辦機構在基金財務管理方面實施審計監督,對繳費單位參保繳費情況未能作跟蹤審計。盡管許多地方出臺有關規定,要求各部門實行齊抓共管,但事實上社會保險擴面工作仍然是勞動保障部門一家唱戲,沒有真正實現應保盡保,應收盡收。
二、提高社保資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1.強化宣傳力度,提升企業與公民繳費意識,為提高社保資金的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企業和公民是社保資金的主要來源,其繳費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我國社保水平的高低。國家和政府和各級政府勞動保障部門要不僅要加大《勞動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勞動合同法》等社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還要不斷地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使企業和廣大群眾能夠充分認識到繳納社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繳費自覺性和廣大群眾的依法維權意識,發揮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營造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氛圍。
2.建章立制,完善社保基金信息上報制度
為及時掌握社保對口部門會計信息的動態數據,建立完善的社保資金會計信息的上報制度,嚴格要求凡納入社保基金預算編制范圍的經辦機構、項目單位,均應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內容,向上級社保管理機構報送信息資料。
3.建立完善的社保預算體系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社會保險有關政策,按照規定范圍、程序和方法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細化專項支出預算編制,切實提高專項支出預算編制質量。加大整合專項資金的力度,對資金用途相近的專項資金進行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加大對預算基礎信息真實性、準確性的核查力度,特別是對人頭、身份信息、經費定額的核查、各保險基金的預算編制要細化,將所有保險基金納入預算管理。
4.加強社會監督,為提高社保資金的管理水平提供動力
法律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監督體系的有效推動,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不僅可以促進法律的貫徹執行還可以全面提升社會對于社保管理的關注度,從而為提高社保資金的管理水平提供保障。監督體系的建立涵蓋多方面的內容:
首先,人大對社保資金預決算的審批。社保資金納入人大的預決算是公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國家財政管理的客觀需要。每一級政府的支出行為都應該接受人大的監督,作為與公民利益密切相關的社保資金更是需要人大的監督和審查。
其次,財政、審計、監察部門對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督。這就要求適當削減地方社保部門的對于社保資金的管理權力,避免社保部門“一手遮天”現象的發生。地方社保部門應只承擔社保資金征繳和發放的責任,具體的監督職能應當由其他部分予以承擔。中央垂直管理模式就可以加以提倡,不僅可以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利用其職權為難監管部門工作的情況出現,還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避免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
最后,重視新聞監督和社會群眾的監督。任何的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央垂直管理模式也不例外,也存在監督缺失的角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新聞監督和社會群眾監督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視了。新聞監督具有實效快的特點,而且其影響力較大,可以有效地對社保部門、監察部門等相關部門進行監督,敦促機關工作人員能夠一絲不茍地為人民服務,同時也能夠使廣大公民提升對社保管理的關注度,進而產生覆蓋面較大的群眾監督。然而,在當下,社會保障基金的信息披露機制尚未健全,也使得社會群眾監督受到制約,社保基金的最終受益人無法及時履行自己的監督權力。可參考國內外基金業信息披露的規定,增加諸如基金預算執行情況表、社會保障基金財務變動表等財務信息,并且在此基礎上相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每月或每季度以委托契約、基金定期報告的形式,按照證券投資的類別分類公布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使公眾可以借助網絡或者其他大眾媒體獲取相關的信息,了解社保基金的投資成本、收益、積累、運營和其他重大事項。
5.相關部門應統籌合作,密切配合,為提高社保資金的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運行機制
社保費用的征收和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的進行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這就要求各相關部門明確自身的責任,優化社保資金管理。社保部門應根據當地的現實情況建立欠費企業資料庫,并進行及時地監控,保證社保資金的和全額征繳和及時到位。在此基礎上,各部門還要通力合作,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切實遵守國家規定,將征收的社保資金如實地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為社保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第二,社保資金支出時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不得以任何客觀理由來增加支出項目或者偏離支出標準,更要堅決杜絕挪用資金的現象發生;第三,資金支出形式必須合法有效。相關工作人員應及時記錄資金的去向以及收好各種憑證,以保證社保管理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結束語
社保資金管理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提升社保資金管理水平是社會的需要。國家和政府都應予以重視,為共同富裕的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秀華.社保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建議[J].中國西部科技,2009(12).
關鍵詞:社保;基金;管理
社保基金是社會保險基金的簡稱,它的內容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五險。社保基金是由單位和個人繳納、各級政府勞動保障部門負責管理的專項基金,人們通常把它看作自己的“救命錢、養命錢”。社會保險基金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經濟基礎。社會基金管理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社保基金的完整,關系到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既要嚴肅紀律,嚴格執行基金管理法規政策,又要加強基礎財務管理工作,做到憑證完整、記賬及時、摘要詳細、賬目相符,核算準確,報表清晰。在基礎財務管理工作方面,應用財務電算化技術,可以有效的管理好社保基金,防止人為的“跑、冒、滴、漏”。
一、基本情況
目前,淄博市機關事業保險處及各區縣機關事業保險經辦機構財務均應用了財務電算化技術,用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對社保基金財務信息的分析、判斷和預測。其好處在于:一是實行財務電算化后,原始會計數據的處理實現了標準化和規范化,由于財務軟件有禁止修改他人數據資料的功能,避免了實際工作中任意篡改數據的可能性,保證了財務信息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二是較大程度上提高了財務處理的效率。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經過多方考察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論證,淄博市機關事業保險處申請上了企業網上銀行。網上銀行的開通方便了財務人員隨時掌握基金賬戶余額、單筆業務的到賬情況,方便了銀行與單位間的對賬工作,減少了人為的出錯率,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而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和質量,同時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實行財務電算化后,會計核算工作從憑證錄入、賬務處理到報表制作,完全由計算機完成,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三是能有效提高社保基金監管水平。聘請專業財務編程人員,根據社保財務工作的需要,開發軟件將業務核心平臺二版與財務軟件系統進行了程序對接。經過編程,直接將業務數據轉出生成財務數據,不單替換了財務人員頻繁錄入、計算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財務和業務工作中起到了監督與制約的作用。從內部監督的角度講,財務軟件與平臺二版的對接,能有效地發現各社保基金的流入流出情況,有效完成業務與財務之間的對賬,大大提高了社保基金的監管水平。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從我市情況看,在財務電算化上雖然各區縣均已應用,但有的區縣計算機是混用,這樣就很容易泄漏財務數據,降低了財務數據的保密性。另外,部分區縣所使用的財務軟件版本不一,如果安裝對接程序,必須要升級或更新版本。個別區縣經濟狀況不是太好,個別社保機構的領導對實行良好的社保基金財務電算化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以為有臺計算機就是實現了財務電算化,有的甚至還認為即使使用了更高級的財務軟件,也還是記賬、算賬、報賬,況且升級、接程序還要花好多費用,為此投入大量的資金不值得。存在這樣的認識,推進社保基金財務電算化完善財務軟件系統的難度就增加了。第二,各保險經辦機構財務軟件版本不一,不便于財務系統的維護。從當前的情況看,我省金保工程建設取得了大的進展,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也隨之成立了信息中心,為全市勞動保障工作搭建起了一個平臺,但能支持財務電算化工作的網絡系統還沒有,市處與各區縣保險經辦機構間財務業務不能實現共享,即使現在全市各保險經辦機構都實行了財務電算化,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還有不足。由于各區縣保險經辦機構所使用的財務軟件版本不同,功能和操作上也有差異,不能有效對財務業務工作進行指導。另外,市處和個別區縣雖已經安裝使用上了社保財務業務一體化接口系統,但金保工程項目組經常對核心平臺數據升級和更新,使得業務和財務數據有時不能有效對接,無法進行數據轉換,系統維護不方便。第三,專職財務人員的配備問題。財務電算化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專業技術工作,它不僅要求每個財務人員要熟悉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具有豐富的財務工作經驗,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實際情況是,個別區縣由于牽扯人員編制和經費的問題,還沒有配備專職的財務人員,有的雇用學過電算化會計的臨時工,有的身兼數職同時兼著財務和其他工作,這樣帶來的問題是責任心不強、創新意識差、工作質量上不去。比如,每月、每季區縣要向市處報送財務報表,每次都要催,由于情況各異,各區縣報送的方式也各不一樣,有的直接送報表,有的發送郵件和傳真,匯兌報表時遇到數字不清晰不正確,要一遍遍電話落實,這樣很難保證報表報送的及時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因而,缺乏專職、專業的財務人員,成為制約個別經辦機構財務電算化發展的障礙。
三、對策與建議
什么讓年輕人有錢也不敢花
小張是我的一個網友,他以前曾經在上海一家公司工作,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現在回到家鄉南昌工作去了,但是,他向我訴苦說,以前繳納的社保基金沒辦法轉移,實際上損失了自己的未來,自己退休后不知道能夠拿多少退休金,來確保自己有一個較為幸福的晚年。“年輕的時候累一點我不怕,怕的是年老了社保基金不能掛鉤,我在上海繳納的社保不就白白浪費了?到了晚年還在為銀子發愁,這就不值得了,現在確實不敢消費”,像小張這樣的社保無法省際轉移而損害農民工、白領的一些做法,實際上很普遍,這是由于制度性的缺憾而引起的人們的擔憂,也是我國長期內需不振的主因。其實,年輕人還普遍擔心自己老了之后,兩個年輕人要供養四個老人的問題,人口紅利的枯竭將使中國經濟面臨一個“坎”,到那時,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金已是昔日記憶,中國人將活得相當疲憊,中青年階層將發覺,他們面臨沉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贍養負擔,而他們自己必須非常精打細算,才能還得上房貸、車貸以及其他的一大堆賬單。這樣的情形并非理論推導,日本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就要求我們盡快制定完善的社保,趁著人口紅利尚未消失,多儲備一些錢財,以備全國性老齡社會的出現。 事實上。高層對這個問題也非常關注。近日,高層正在抓緊制定實施全國統一社保關系轉續辦法。2009年5月9日,總理在與71歲的蔡秋目先生聊天時指出,如果說我們克服經濟困難,政府下一步采取的最大措施就是完善社保體系。完善社保體系才能夠進一步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總理說,人老了要有人管。統籌級別低制約社保的發展
前段時間,有關部門曾經聲稱,全國統籌社保,需要30~50年的時間,看來這個時間要縮短,因為要到30年或50年后才能全國統籌社保,確實要讓民眾等太久了。
社保統籌級別很低,是造成農民工和白領難以使得社保基金省際轉移和存續的重要原因。以前的社保基金有的是縣級統籌,有的是市級統籌,這樣的級別太低,再加上行政劃疆而治的行政壁壘,使得全國性社保統籌很困難。但是,隨著市場經濟在全國范圍內不斷深化,勞動力的流動性越來越快,人們不可能一輩子只固守一個地方或工作,社保基金不能存續轉移,確實給勞動者的后半生帶來了威脅。
對于一些農民工來說,由于流動性更強,再加上戶籍這一紙障礙。使得農民工退保潮愈演愈烈。農民工要進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比較困難,而退回到農村的養老保險體系,地方財政同樣沒有動力進行配套資金支持,農民工的后半生也確實難以得到保障,人人都有遠慮,制度性的缺憾讓農民工的遠慮更是如建立在沙盤之上,難怪農民工繳納社保基金的積極性不高。
事實上,現在的劃疆而治的社保基金制度,推進很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官員也考慮自己的“利潤最大化”。由于農民工和一些白領,現在的流動性比較大,原單位為其繳納的20%的社保基金,既不退給本人,也不退給原單位,大量社保資金就這樣明目張膽地沉淀下來,成為當地政府一筆不小的“預算外收入”。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使得社保基金難以發揮自己的保險功能,也讓占據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白領感到無奈。
其實,拔高統籌層次在技術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難題,全國聯網也不是不可能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技術上解決省際轉移和存續。并不存在天塹,主要還是因為那種行政壁壘是一條鴻溝,這牽扯到不同省、市、區之間的復雜的利益關系協調。在欠發達地區工作繳納的社保基金在絕對額上當然要比在發達地區少,一旦遷徙到發達地區,發達地區要為其補貼。這或許是我們統一社保的現實障礙。但我們有沒有考慮到,如果說他能夠遷徙到發達地區,也說明他的能力比較強,真正能夠遷徙的。還是少數,況且。一統社保還要有配套限制,一統社保的意義不在于平均主義,而在于有―個保障勞動者幸福晚年的正義制度。
從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角度來說,如果中國想真正改變所謂外需拉動型增長模式轉摶向內需推動型增長模式,就必須像西方國際愛那樣,建立比較完善的社保體系,讓老百姓無后顧之憂,花錢花得放心。
事實上,主席日前也在強調解決社保轉續問題的重要性。主席強調。要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為優先目標,堅持效率與公平、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城鄉、整體設計,分步實施、配套推進,積極而為、量力而行,逐步將各類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實現城鄉統籌和應保盡保。
期待我們一般人的晚年都有所保障,無論是農民工還是公務員、商人以及普通職員,這份保單需要我們擁有完善的社保體系,要有持續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夠隨著個人工作的遷徙而自動轉移調整,社保部門還要考慮以后由于計列生育導致的人口紅利消失之后的社保基金的來源問題,不要在人口紅利很多的時候使勁花,因為未來中國勞動力的趨勢肯定是減少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把這一代人繳納的錢都填補到上幾代人身上,造成代際失衡,要有一個統籌規劃。
社保系統性考量很重要
社保基金的來源可待續性還太看人口紅利因素,因為勞動人口的多少決定著繳納社保基金的數量,一旦人口紅利消失,社保的資金來源就成了問題,如果一旦我們進入老齡化社會,那么,社會保障支出就很大,就會對社保造成沖擊。
所謂人口紅利,簡單來說就是人口中適齡勞動力比較多,有助于經濟的增長。這是因為,人口的年齡結構決定人們的消費、儲蓄、投資行為模式,影響商品,資產的價格,進而改變―個國家的經濟格局。一國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少兒撫養比亦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于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人口經濟學家稱之為“人口紅利”。在過去的20多年里,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和高儲蓄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可觀的“人口紅利”,其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超過四分之一。中國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就處在人口紅利的階段,每年供給的勞動力總量約為1000萬,勞動人口比例較高,保證了經濟增長中的勞動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