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藝美術運動優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人類歷史演進中,精神文明發展與物質生產水平總體處于平衡狀態,兩者結合產生的物質成果就是藝術作品。工藝美術的創作理念源于設計師,因此設計作品往往受當下流行趨勢和設計師自身水平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和文化烙印。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如何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產業化轉型開始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下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配合還存在很多問題。鑒于此,本文以傳統茶具設計為例,首先就文化創意產業下工藝美術新思維進行梳理和介紹;其次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下我國傳統茶具設計的影響因素和發展做出探討。提出滿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符合新時期工藝美術發展需要的發展建議,以期對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有所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文化創意產業;中國傳統;茶具設計;新思維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思路是創意,即通過對文化進行刻意包裝獲得經濟價值,生產的產品具有很高普遍性和附加價值。工藝美術產品是設計思路和生產技術的結合,可以幫助區域經濟帶來實際利潤,因此,屬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茶葉作為我國傳統飲品,深受世界人民喜愛,在我國歷史上茶具除了實用性之外,還有審美的表達,具備文化附加價值,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現階段,傳統茶具的設計開始趨于模式化,一味的模仿古風設計使茶具失去新意,無法與時俱進,本文提出茶具設計工藝美術新思維,對實現現代工藝和傳統文化結合展開研究。
1文化創意產業下的工藝美術新思維
目前,世界范圍內各國均對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進行保護發展,例如:日本的木雕藝術、瑞典的金屬編織藝術等,將傳統文化與多功能設計相結合,使產品兼具現代都市的簡約理念和傳統文化內涵,是實現文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1.1工藝美術新思維
工藝美術是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基礎上出現,是手工匠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的美學,操作中將技術與設計完美結合,成為兼具實用屬性和藝術審美的產品。工藝美術作品采用的材料一般具有普遍性,以方便批量生產,是在勞動中創造的美學,例如:紫砂壺最早出現于宋代,明展鼎盛,具有不易變形、透氣不滲水、耐冷熱不燙手等優點,以龔春為首的優秀工匠創造出大量造型優美茶具,外觀上與書法、繪畫、詩詞進行結合,使好的紫砂作品具備一定收藏價值。實踐中,設計思路使生產技術富有美感,生產技術提高又為設計思路的實現提供可能,傳統茶具設計往往包含了設計者對茶文化理解。工藝美術的發展一定是與當下審美相關,傳統茶具的生產需要依賴技術但不僅僅只是技術,過分追求技術和材料的革新,無法傳達出藝術內涵,一樣不能達到打動消費者效果。從材料上看茶具不再局限于陶瓷、紫砂等常見材料,骨瓷、玻璃等形式也開始受到歡迎。當前為配合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加入工藝美術基礎課,將現代科技引入工藝美術發展,通過培養了解茶文化和工藝美術加工技術的綜合人才,使傳統茶具設計煥發新的生機。
1.2傳統茶具設計發展現狀
傳統茶具設計是我國茶文化的具象化表現,深受各級政府和茶文化愛好者重視,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階段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傳統茶具設計是否應當加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爭議,目前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茶具更多作為私人藏品,不斷推高的價格使茶具賞玩趨于小眾化,除了茶藝愛好者外,多被收藏家持有,一般民眾對傳統茶具關注度低;其次,茶具生產工藝缺乏革新,傳統手藝人掌握著代代相傳的手工制造技術,但設計理念相對單一,設計者本身也不具備對現代文化融合的能力,很難根據時展做出變通,茶具設計一般不符合年輕人喜好;再次,消費者購買茶具往往需要對茶文化的了解和茶飲品的愛好,當下年輕人對茶文化的了解不深,在飲品消費上選擇極多,選擇茶飲品且使用傳統茶具的概率不高,相關工藝美術設計傳承出現問題;最后,傳統茶具設計缺乏一定產業背景,相關人力資源配置和市場開發都存在局限,在文化創意產業下發展緩慢,很難實現經濟效益轉化,同一時期其他工藝美術產品的發展,逐步取代傳統茶具市場。
2文化創意產業下我國傳統茶具設計
2.1影響我國傳統茶具設計工藝美術新思維的因素
我國傳統茶具設計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其發展與社會文化及生產技術息息相關,使用材料從早期的石器、木器,到陶器、瓷器、紫砂和現代流行的玻璃,形狀設計流暢自然,體現著我國傳統文化,兼具實用和收藏價值。傳統茶具設計一般具有區域特色,即與產地及當地人的生產生活習慣有著密切聯系,傳統茶具設計工藝美術新思維的出現,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水平,增加普通民眾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可,為我國新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品基礎。已有研究表明,影響我國傳統茶具設計的工藝美術新思維主要包括藝術和技術兩個方面:第一,設計方面,創意產業的發展中,設計理念的創新是產品創新的基礎,不同設計師對傳統茶文化的不同理解,會做出完全不同的產品,現代工藝美術需要在思維過程中考慮到使用者使用需求和審美趨勢,并通過制作實踐這一理念;第二,技術方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藝,不同表現手法,對茶具的最后造型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技術選擇上必須與設計相匹配。設計和技術不斷磨合適應的過程,會對傳統茶具工藝美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產品表現力不斷增強,加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2.2我國傳統茶具設計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發展
傳統茶具想要得到發展必須與現代生活相適應,通過多樣化的設計形式,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的簡約時尚設計風格,讓傳統茶具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國傳統茶具設計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發展,首先,需要各級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工藝美術發展的關注,對國外先進生產技術進行引進,使工藝美術設計實踐有政策支持,并在茶葉產業發展區域進行有針對性引導,使傳統茶具設計與茶葉旅游業、特色茶產品會展相聯系。其次,在生產技術成熟后,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推廣,我國傳統手工藝人往往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思想,忽視市場推廣的重要性。再次,打造茶文化產業鏈,加大品牌建設,將工藝美術設計理念品牌化,實現消費者對設計的認可,幫助藝術設計快速經濟化,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在對固有優秀文化進行保留,傳承產品文化附加價值的同時與大眾審美相呼應,在世界范圍內加強我國傳統文化傳播。最后,加強對工藝美術制造人才的培養,由于工藝美術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操作技能和設計理念,因此加大傳統茶具制造工藝從業者培訓力度,打造復合型人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設計人才儲備不足問題。通過相關部門配合、市場推廣宣傳、品牌打造、從業者培訓四方面促進傳統茶具設計工藝與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的適應,可以有效幫助傳統茶具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新增長點。
3結束語
現代美術設計的不斷發展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包括對產品設計思路和制造技術,涉及到工藝美術創造力和制造技術發展水平,其作品保留著一定時期的文化習俗,反映著當時技術水平和風俗民情,在擁有使用價值的同時具備藝術價值。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有效實現了創新可以對傳統文化發展的帶動作用,我國傳統茶具設計工藝美術新思維的出現,需要設計師不斷創新和制造技術發展的推動。設計形式的變化使傳統文化更加容易被普通民眾接受,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改變消費取向,打造廣泛受眾的中國設計,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進行傳播發揚。設計文化帶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和時代色彩,深挖現代人飲茶選擇和習慣,分析人們在使用上的需求,對設計的實用性有著很大幫助。現階段,我國傳統茶具設計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主要是關于特色文化的表達和創意新技術的融合還不足夠,單純產品造型的改變流于形式,沒有起到設計文化的徹底變革。在產品設計工藝改革中需要不斷深入,關注產品設計的實際意義,達到更加明顯的創新效果,為我國傳統茶具的銷售拓寬了道路,實現文化創業產業與工藝美術思維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寧.文化創意產業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時代轉型[J].美與時代,2010(5):24-26.
[2]李涵,李元俊.江蘇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2010(6):85-88.
[3]王平.江蘇省民間工藝美術現展的新機遇:文化創意產業[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43-49.
[4]易璐.從日用陶瓷設計看工藝美術與工業設計的關系[J].設計,2012(10):186-187.
[5]劉薇.閩臺茶文化與創意產品品牌融合研究[J].藝術生活,2016(1):70-73.
[6]張健健.藝術的自然•誠實的設計———工藝美術運動對西方園林藝術的影響[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0(7):15-18.
[7]李旭,黃蜜.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文化特質與現代設計的發展[J].包裝工程,2010(20):160-162.
[8]武曉燕.從工藝美術教育到藝術設計教育———稱謂變遷背后的問題[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5):129-131.
論文摘要:國產化妝品近年來由于產品包裝.造型設計,質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市場銷量一路走低,為了使中國化妝品以別具一格的特點占領中國化妝品市場。在外觀設計上。最近幾年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得到了國內外人的關注和喜愛.所以,本論文從傳統工藝元素中尋找設計靈感.在針對傳統工藝品的特點分析后,將其運用到新的國產化妝品線的設計與開發上,使國產化妝品更具備市場競爭性。
隨著中國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人在奢侈品的購買方面,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數據的結果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由今年1月份的86億美元,增至94億美元,全球占有率27.5%。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開始了由過去簡單的“豐衣足食”到高品質生活的轉變。
奢侈品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是服飾,化妝品,香水,包具等。化妝品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必需品。女性是化妝品的鐘愛者,具近幾年統計來看,男性們也漸漸的開始注重化妝品。
隨著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熱愛,一些外國頂級化妝品品牌也隨之涌入中國市場。例如,蘭莞,嬌蘭,香奈兒,迪奧,安娜蘇等等。這些頂級的化妝品品牌除了高等的產品質t外,化妝品的外觀設計方面更是以外包裝華麗,時尚,高貴,個性等特點提升了產品的質感以及消費者的信任度。
中國現有的國產化妝品,例如佳雪,隆力奇,大寶,東洋之花,美加凈等國產品牌在化妝品市場中處干劣勢,據市場調查報告來看,國產化妝品始終未能進入每年化妝品銷蚤的前十位。wwW.133229.COm普通被列于3,4線化妝品,通常僅在一些大小型超市里出售,產品質最方面雖有一定的認證,但是在產品外觀上的忽略導致產品整體等級大打折扣。國產化妝品在包裝以及造型設計方面多以拷貝大品牌,要不就設計簡略.缺乏個性,并且使用中下等包裝材料而降低成本。多種因素的結合導致中國國產化妝品不但走不出國門,也不能占據國內市場。
中國是千年文化的古國.近年來.中國泛起了傳統風。同時隨著西方文化的流入,中國重新拾起傳統的東西,把傳統漸漸融入了現代生活。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傳統圖形藝術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將傳統圖形藝術結合到現代標志的設計中,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它以印章作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篆刻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生活方面,傳統的中國式家居設計一直受到中國人乃至西方人的鐘愛。通過這些具體的實例說明,中國傳統的東西始終得到中國人乃至世界人的認證.并且值得繼續繼承和發揚光大。
因此。為了使國產化妝品以別具一格的特點出現,從中國傳統工藝元素來看,傳統工藝是中國流傳千年的文化,傳統工藝品從古至今一直倍受中國人的追捧和關注,因而在分析和研究傳統工藝元紊特征的同時,并將其運用結合到化妝品的造型設計中,從而開發新的,受中國消費者傾愛的國產化妝品品牌線。
中國傳統工藝品,如古代青銅器,玉器,陶器,首飾,剪紙等等,將這些工藝品的特征與化妝品外觀設計有效的結合,往往能引起消費者的文化共鳴,它是國人與文化之間的感情紐帶。
中國傳統工藝品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富有鮮明的美學個性,可用五個字體現出:
1.和。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系,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國工藝美術呈現出高度的和諧性;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系與理性的規范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2.喻。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系,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系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受制于強烈的倫理意識,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來象征性地喻示倫理道德觀念。
3.靈。中國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中國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s形的結構范式。這種結構范式富有生命的韻律和循環不息的運動感,使中國工藝造物在規范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4.雅。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范質而施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黃昏時分,薄暮微起,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大名園之一的伊斯特莊園內,天空被夕陽微微暈染,晚風輕輕吹拂著遠處的青山,伴隨著潺潺的流水聲,Tollgard夫婦――Staffan和Monique舉杯慶賀他們的十周年結婚紀念。十年的時光,見證的不僅是他們的家庭從二人世界壯大為現在一支擁有兩個小男孩和三只狗的“龐大”隊伍,更見證著男主人從SOHO一族到現在夫妻二人共同支撐起一個十四人的優秀設計團隊的巨大轉變。選擇在這座經過五個世紀光陰流轉的古老莊園內回憶倆人走過的人生,對他們來說也許別具一番意義。
在最近熱播的青春劇《致青春》中,有這樣一句話,“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這句話用在Tollgard夫婦身上似乎再合適不過,他們的相遇就是那個盡情燃燒青春、追逐夢想的年代中的一個命中注定的意外。staffan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小島上,從小便喜歡裝飾家里大大小小的房間。雖然大學選修工程學,畢業后,他卻“任性”地選擇了一個同樣富有創造性的職業――電影制作。相比staffan早期專業上的多變,Monique的成長過程似乎一直都在按照她的預想進行著。早期從南非移民至英國的她,一直對語言交流和故事敘述懷有濃厚的興趣。她精通四國語言,早年在牛津大學研修英國文學。畢業后,Monique選擇從事演員行業。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電影制作人和一個演技同樣青澀的演員就這樣因為一部低成本電影走到了一起。若干年后,內心的原始召喚將Staffan重新拉回了設計行業;而六年后,已轉行為電視紀錄片制作人、同樣酷愛創意的Monique也在看盡電視行業的發展和疲態后,毅然研修室內裝飾,選擇加入丈夫的設計事業。
雖然乍看之下,Monique選修的專業――英國文學似乎與室內設計無關,但事實上,從大量作品中尋找可識別元素,然后將各個主題或線索聯系組織起來,形成連貫的敘述,這一點卻與室內設計過程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Staffan和Monique倆人分別在電影和文學方面的背景賦予了他們鐘愛講故事的個性。Staffan通常運用瑞典式表達中的“紅線”來貫穿和敘述他所設計的每個項目。“紅線”之于他,就是希臘神話中,提修斯跟隨它將自己從彌諾陶洛斯的迷宮中拯救出來的指引;是東亞神話中,上帝圍系在注定要邂逅的一對男女腳踝處的紅色隱形的命運之繩;是幫助他在一個項目中找到貫穿項目的創造性DNA。它可以是一件藝術品,是某個特定時期的某種設計元素,是獨特的、個性化的東西。Staffan運用“紅線”將每位客戶的生活和故事用設計的語言――詮釋出來。而對于客戶來說,能遇到一對擅長“講故事”的設計師夫婦,是一種莫大的欣慰。無論是“故事”的呈現方式,
“故事”的情節構造,還是“故事”的最終結局,各個環節都令人期待不已。在剛完工的金士頓豪宅設計中,室內設計的“紅線”就是由工藝美術建筑的基本要素演變而來。Staffan根據工藝美術的美學觀念,利用天然石材和木材所呈現的簡單形態,展現材料的固有變化和本質美,從而打造出一個以寧靜、舒適為主題的空間。同時由于客戶想擁有一個印記有他們獨特風格的、個性化的家,Staffan還將工藝美術運動的理論進行了延展,設計了一個現代裝飾的主題平行貫穿其中。這個主題的敘述涉及到建筑細節、家具、軟裝和藝術品等設計元素的方方面面。
正如設計中的“紅線”貫穿項目始終,我們每個人從懂事起便一直在追尋自己人生中的那根“紅線”。青春之所以美麗,令人回味,是因為它時刻充滿未知和挑戰,正如Staffan一開始并不知曉他成為設計師所需要經歷的曲折,而當初一心熱愛文學的Monique也會驚訝于現在愛上設計的自己。如今,面對年華逝去,“紅線”未了,對于Tollgard夫婦來說,適時的慶賀和懷念不僅是對過去的審視,對未來的尊重,更是對現在的珍惜,因為當下所活的每一天都將成為未來所“懷念”的。
對話錄(以下《現代裝飾?家居》簡稱《現》;Staffan Tollgard簡稱s)
《現》:研究生畢業后不久,你便成立了現在的設計工作室。當時,作為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在公司成立之初,在社會和設計經驗方面的缺失是否對你的項目設計或公司發展造成任何影響?
S:由于我之前經營過自己的電影公司,因此經營一家小企業并不會讓我怯步,我只需要專注自己所做的設計項目。但事實上,每個富有創造性的個體并不能理所當然地成為一個好老板。懂得如何激發員工們的積極性以及為你的團隊整體尋找定位,對于我個人來說充滿挑戰。而且,在經營公司的同時保持創造力也是相當困難的。
同時,想要找到真正可以解答公司經營難題的顧問也不是十分容易的。曾經有一年我們咨詢了一個名叫Rachel Smar博士的管理界專業人士。整個咨詢過程給予了我們充足的時間審視我們自己的企業,然后更有效地組織管理它。這也幫助了我們將長遠目光放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然后開始規劃,而非一味地對公司存在的問題做出實時反應。
《現》:如我們所知,英國政府對列入保護名單的古建筑的改造和翻新的要求十分嚴格并因此列出了一系列限制條款。在對此類建筑的設計中,你們覺得最嚴苛、最具挑戰力的限制性條件是什么?面對這種情況,你們是如何在規避那些限制條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實現室內設計的創意性?
S:如今我們對此類空間的利用或改造方式并不必然和一兩百年前它們被規劃或建造的方式有關。對我們來說,遇到老建筑中得以保留,但對現任業主毫無功能用處的建筑元素是最讓設計過程受阻的。另一方面,這些歷史元素的存在也有其自身重要的原因,現代居住潮流的變遷不容以毀壞建筑歷史為前提。
現在看來,在我們的行業中,列入保護名單的建筑多引來人們的一些負面傳聞。事實上,如果你有幸承接一個有建筑價值和優點的歷史建筑,你應該欣慰地將它傳承下來并將它融入到你的設計靈魂中。在此類項目中,建筑元素本身成為整個設計的“紅線”。設計過程應該從這些元素著手,而非將它們看作是設計過程中的絆腳石。
《現》:在英國,什么樣的住宅設計是人們最樂于接受的?換句話說,目前英國住宅設計的流行趨勢是什么?英國或者歐洲設計圈內最熱門的設計現象和設計話題是什么?
S:英國設計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自身的多樣性。如果你經常翻看流行設計雜志,你會看到英國設計的全貌,從超現代生活方式,到田園生活,抑或古典設計。從我們承接的越來越多的室內設計項目中,我們了解到目前英國住宅的新興趨勢。豐富的游歷使人們在室內設計中越來越多地從他們所居住的酒店或到過的餐廳尋找靈感,例如:現代住宅的衛浴間就是酒店spa的住宅版;隨著家庭影音室電視屏幕愈來愈大以及愈加智能化,它的設計更多地趨同于影院設計;而現代廚房設計所包含的功能和設備則可與專業廚師的專業烹飪區相媲美。
在英國有幾大設計現象是我們所關注的。其中之一就是前幾年風行的手工藝運動。這就意味著設計或家具設計背后所蘊藏的故事愈來愈重要,它們的故事能與客戶內心產生共鳴。隨著東歐,尤其是英國和意大利生產型競爭的興起,各大品牌競相宣傳其產品生產方式的傳承性。與之相伴的是設計師們對于環境的強烈責任感,用圈內的一句話概括就是“設計三次,只為購買一次”。我們的理解是設計師對于祖傳家具的投資只為能讓客戶一輩子享用一件做工精良、設計精湛的家具。這當然只是后危機時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這卻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在一件產品生命周期耗盡之前就將其扔棄是一種不負責任、自私的行為。我們的職責是盡量幫助客戶重新利用、重新修復或重新發現他們已有的物件。綠色技術再也無法單一地稱之為一種流行趨勢,只有綠色設計和綠色科技相結合才能重塑設計行業。
《現》:你們所設計的大多數項目往往呈現出現代感與復古風并存的氛圍。其中復古氛圍的營造是建筑本身的結構所為,還是你們固有的設計風格的一部分?你們一般是通過什么方式營造室內的復古氛圍的?
S:新舊元素的并置既來源于建筑本身,也來源于客戶自身需求的個性設計中。一件古老的家具或藝術作品能引起客戶情感上的共鳴。并置設計的理念能展現設計的對比性,同時突顯每件作品的獨特性。如果一套只用意大利當代家具裝飾的公寓,那它的室內裝飾風格肯定是平整光潔且線條明快的。如果將其與裝飾絢麗、手工精湛的細木工家具并置,那么古今兩種手工藝的優勢就得以展現。此外,混搭風格的空間還能通過視覺呈現傳達甚或150年來有關設計歷程的信息。這比人們單一地對現代風格或某個特定時期的風格的簡單印象要有趣多了。在室內復古氛圍的營造中,我們通常會從建筑本身的古老元素或從客戶的興趣著手。我們喜歡挑選幾種關鍵材料,然后在整個設計中不斷變換著重復使用,如此便為那些創作大膽的雕塑作品預留了足夠的空間,使其得以發揮作用。
《現》:在室內家具的呈現和挑選過程中,你最注重它們的哪些元素,新穎的形式、材料、功能還是技術?
S:我會從家具的功能入手,因為在設計過程中,我總會試圖解答怎樣生活,怎樣更好地生活等問題。如果一件作品的功能純屬雕塑或藝術性,我會考慮它的呈現方式,包括尺寸大小、觀賞角度,然后再考慮它的具體形態、所使用的材料和顏色。我喜歡用各種不同材料的家具和陳設對空間進行風格定位,但選材會更多地依賴于產品的功能性,木材、鋼材和玻璃是我鐘愛的幾種材料。多種材料的融合有利于加深空間呈現的整體美和構造美。簡單固然是一種美,但并不是所有空間都必須由一種材料定義。《現》:在室內布局中,你所選的家具,有現代風格的、古典的、簡約的、有機形態的等等。它們是否是你依據項目風格的不同精心挑選的?你又是如何實現家具挑選與室內整體風格之間的契合的?
S:是的。家具的挑選一般是依產品的功能、建筑設計環境本身以及客戶的意愿而定的。基于我是家具布置和室內設計這兩個過程的創意總監,因此這兩者的契合主要是通過我以及負責該項目的主設計師實現的。而這也是“紅線”理念發生作用的地方,它強烈地貫穿整個室內設計的同時,也貫穿于單件家具或陳設品。在Klngsfon豪宅設計中,主設計師設置了一個由工藝美術引發的主題,該主題明顯地與室內擺放的核桃木細工家具相契合。同時,這一主題還化身為防滑元素雕刻在玻璃樓梯和樓梯平臺的設計中,在不經意中從視覺上提醒了人們這一主題的存在。
《現》:在你們設計的項目中,通常可以看到亞洲元素或東方元素的存在,而在Bucklnghamshire Country H0me的設計中這些元素尤為突出。你對亞洲元素的認知和喜愛因何而來?這些元素又是如何巧妙地融合在設計中的?
二、出于上述原因,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這是它孕育于工藝美術所帶來的胎記,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也無論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筑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云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和寫實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國佛像因裝飾性的虛擬成分,更帶有一種非人間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種藹人的親切,因為裝飾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實,卻又是中國人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司空見慣的藝術真實,所以有此效果。同時,裝飾性對于增強佛像所要求表現的莊嚴肅穆氣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獅的整體造形,完全經過裝飾化變形,猶如青銅器或玉器上的某個裝飾部件。身上更有線刻圖案來加強這種裝飾品格。裝飾性的變形處理是夸張概括的手法之一。經過這樣處理過的石獸,往往比寫實的雕刻石獸更威風、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筑裝飾的功能。(辟邪和石獅多為陵墓的儀衛性裝飾品,用途在于顯示墓主的權威。)
三、中國古代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藝復興以后,除宗教神像為求逼真效果,大多繼續加彩外,一般雕塑不再加彩。中國塑繪不分家,導致了雕塑與繪畫審美要求的一致性。在中國古代,繪畫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視。雕塑始終由工匠從事,文人士大夫極少參與。早期繪畫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從東漢晚期開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參與了繪畫創作,從此成為中國古代繪畫創作隊伍的骨干力量。他們是國家、社會及文化的統治者,自然也統治了繪畫,使繪畫地位高高凌駕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藝術觀念影響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顯的繪畫性。其繪畫性表現為不是注意雕塑的體積、空間和塊面,而是注意輪廓線與身體衣紋線條的節奏和韻律。這些線條都象繪畫線條一樣,經過高度推敲概括提練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塊面和空間的豐富變化來體現輪廓與衣紋的形狀完全異趣。后者體積感強,前者只有大的體積關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強。有時在平面上運用陰刻線條來表現肌膚和衣服的皺褶,仍然沒有立體感,只有繪畫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沒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細微變化。這種特點,在教材最常引用的漢唐陶俑、敦煌莫高窟唐塑和麥積山石窟宋塑佛教造像,以及太原晉祠宋塑侍女,大同下華嚴寺遼塑菩薩、平遙雙林寺明塑和昆明筇竹寺清塑羅漢像等等作品上都可見到。中國雕塑從這一特點歷代相沿,至今民間匠師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線描草稿,象人物畫白描一般,再復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質材料上勾線描稿,再雕而刻之。這樣創作雕塑,帶有繪畫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國古代雕塑繪畫性強,自有一種東方趣味,符合中國古人的欣賞習慣,他們是從繪畫藝術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藝術的。今天我們欣賞古代雕塑,也需要借用中國畫的審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點。如果只用西方古典雕塑的藝術標準來指摘中國古代雕塑缺乏雕塑性,那無異于為適履而削足。
四、中國古代雕塑的另一個特點是意象性。西方雕塑從古希臘時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現自然,寫實性極強。中國雕塑和繪畫很遲才脫離工藝美術的母體而獨立門戶。在漫長的幾千年間,它們只是工藝美術品的兩種裝飾手段,這是塑繪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線刻和平面性浮雕——畫刻高度結合的中國式造型方法特別發達與持久的主要原因。裝飾不求再現,只追求表現物象,因此發育出中國雕塑與繪畫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高度寫實地再現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點。中國畫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不象西洋畫那樣精確地寫生刻畫對象,而是主要依據觀察體驗所得印象,再加上想象,經過主觀加工美化而成藝術形象,和客觀對象保有相當距離。中國畫不畫光影(這是表現主體感真實感的重要因素),色彩只表現固有色(所以寫實性有限),造形與畫面效果的平面性很強。背景一般為紙、絹的空白,不求空間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韻”表現上。因此,若按西洋畫的解剖、比例、透視和色彩等等準確度很高的科學化標準來衡量中國古代繪畫,便會覺得一無是處。但若理解中國藝術自成體系、自有追求,便懂得和喜歡品味中國畫的美感。中國雕塑也是如此,它和中國畫觀念是一致的,而且貫穿了整個古代雕塑史。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表現出高于其他時代的寫實性,但那也僅僅集中在俑的頭部刻劃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為幾種類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體部分則無一例外是十分寫意的。就是比較寫實的頭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語,它只是象中國畫有工筆一樣,比較深入細微而已,本質上依然屬于意象性造型。其他漢唐陶俑、霍去病墓石刻、歷代宗教造像無不顯示意象性特點。它們和中國畫一樣,追求神韻,不求肖似。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標準來看待它們,就能挑剔出解剖、比例不夠準確,質感塑造不夠充分等等不足,造成欣賞上的障礙。我們必須換一種眼光,使用我們自己民族的藝術標準和審美習慣,來欣賞中國古代雕塑“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這樣,當我們從敦煌菩薩,晉祠侍女、筇竹寺羅漢塑像上體會到“栩栩如生”這一句成語的含義時,就不是象欣賞西方古代著名雕刻,如欣賞教材常會介紹的擲鐵餅者、拉奧孔群像和奧古斯都像等等那樣,是個從形到神都準確得象真人一般的概念,而只是感受到一個藝術品所傳達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狀態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東西。
五、中國古代雕塑語言精練,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藝術特點
。中國古代雕塑始終沒有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術(modelling)來精確地塑造物象,而多從感覺和理解出發,象中國畫一般運用經濟的語言,簡練、明快,以少勝多而又耐人尋味,常常給人運行成風、一氣呵成、痛快爽利的藝術享受。夸張乃至變形來強調人與動物的神韻,是普遍運用的手法,漢代四川說唱俑和霍去病墓石獸最有代表性。這些作品只是服從作者對物象的感覺和理解,他們所關心的不是準確比例和真實效果,而是說唱者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神情以及虎、象、馬、牛、野豬等動物的不同習性和旺盛活力。這樣必須有所取舍,有所夸張變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對象的特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給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這一點和西方近現代雕塑有相似之處。西方近現代雕塑一反傳統的寫實為變形,追求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不被客觀物象所役,使藝術創造更純粹。中國古代雕塑實際上也是達到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這種藝術境界的。霍去病墓石獸采取“因勢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巖石,自然的令人聯想接近某種動物的形狀,只進行最低限度的藝術加工,使石獸的造形顯出空間的自由而不斤斤計較于形似。加工的語言有圓雕、有浮雕、也有線刻,是根據巖石形狀與動物形象的雙重需要加以多變性運用的。這種圓、浮、線雕并施的語言,在漢唐陶俑、歷代石獸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見到。它們使中國雕塑在精練中塊面更整體,因而有時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崗北魏露天坐佛和龍門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 六、中國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性的,注重“以形寫神”,必然也象中國繪畫一樣,注重頭部的刻劃。中國古人認為“頭者精明之主也”。(《黃帝素問》)“頭者,神所居,上圓象天。”(《春秋元命苞》)從原始時代起,人面或人頭,在工藝裝飾中就受到特別重視,這應是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發展為特別重視傳神的原因之一。這種重視貫穿了幾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間雕塑和農民畫中,頭部仍是藝術家首要表現的部分。頭部以外的人體部分,便被看作是從屬的,較為次要的。這樣,在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中,頭大身小逐漸變成一種習慣造型,一旦頭身關系處理不好,在視覺上便難免造成不舒服的特點,這是不必為古人護短的。然而優秀的作品常常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缺點中吸引轉移集中到刻劃精彩的頭部來。這些頭部看似沒有西方雕塑深入,可是結構十分嚴謹。搞過雕塑的人都有體會,臨摹西方雕塑易,臨摹中國古代雕塑的頭部卻相當困難。它們不如西方雕塑結構準確分明,卻另有一種完美性,神完氣足,很不易臨摹到那種境界。在頭部以外,又用充滿韻律的身體衣紋線條來發揮美感,使人受感染的不是比例結構的準確本事,而是傳神美化的功夫。龍門奉先寺大佛、服侍菩薩與天主力士像都嚴重頭大身小,但依然很美,非常典型地說明了中國古代雕塑的這一特點。
七、中國古代以“溫柔敦厚”為詩之旨,這和中華民族的氣質、生活條件、地理環境、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觀念及其他文化因素密切相關。另的藝術也如此追求,表現在造型藝術上便是含蓄美、內在美。雕塑亦然,中國古代雕塑給人的感覺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樣一覽之下、歷歷在目,而是神龍露首不露尾、含不盡之意于象外。沒有劍拔弩張,向外張揚的火氣,而是象中國書畫用筆藏鋒那樣將力量包裹在內部,給人更多品嘗的余味。例如嚴陣以待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載歌載舞的漢唐女俑、孔武威風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強猛厲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獅,都有這種效果。比較一下擲鐵餅者力量的緊張迸發和拉奧孔群象情緒的激烈發泄,就能夠領會中國古代雕塑含而不發的美感特點。它是與其他中國古代藝術的審美理想相一致的,就象西方雕塑與繪畫的審美理想也相一致一樣。欣賞中國雕塑時也許會覺得不如西方雕塑痛快順溜,這就象喝釅茶和喝咖啡不同一樣,不能相題并論。喝茶需要品味,如若不諳茶道,便永遠進不了茶的境界。
八、中國古代雕塑風格往往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精神。儒家哲學尊天命,受其影響,中國藝術反映為崇高、莊嚴、壯麗、重穆、典雅等等風格。道家哲學崇自然,在藝術上則表現為飄逸、雄渾、淳厚、古樸、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風格。中國畫和雕塑都具備這兩個系統的風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儀衛性雕刻,一般具備前一系統的風格,龍門奉先寺大佛最為典型。它是唐代武則天出資修造的,寓有帝王的精神氣度,風格上必然強調崇高、莊嚴、重穆和典雅。明器藝術中的俑和動物雕塑多屬后一系統的風格,它們和生活關系密切,風格上追求自然,樸拙可愛。兩者各異其趣,各有千秋。西方古典雕塑風格比較接近前一系統,卻少有后一系統的風格特征。希臘古風時期的古拙是藝術技巧幼稚階段的自然產物,不是刻意追求的風格。中國畫和雕塑卻有意返樸歸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種內在美,一種原始美,一種大巧若拙的哲學精神境界。這些追求是難于站在西方藝術角度來理解的,所以一般習慣欣賞寫實性雕塑的人,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總有障礙。這就需要提高中國傳統文化修養,從根本上來認識中國藝術,否則欣賞也好,創作也好,都很難進入堂奧。
首先,現代設計的發展。現代設計起步較晚,從20世紀初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它的發展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現代主義逐漸出現在設計領域,它從設計理念、形式和手法等方面,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模式。設計者經過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運動以及裝飾藝術運動等一系列的探索,使現代藝術在形式和思想上得到了大解放。其次,現代設計思想。現代設計思想主要包括6個方面:第一,服務于大眾的民主思想,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美化產品。第二,功能為第一要素的設計思想,現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因此把功能看作第一要素是必須的。第三,藝術和技術結合的設計內涵,在充滿藝術的同時要注意技術的應用。第四,遵循自然和客觀的法則,違背自然和客觀條件的設計是不可取的。第五,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簡潔明了是現代設計的追求。第六,形態構成的設計基礎,例如點、線、面在設計中的完美應用。
2現代設計思想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2.1科技創新的應用
科技創新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首先體現在新技術的應用和傳統形式的新表達2個方面。例如,運用LED燈光作為園林建筑外墻的裝飾,在園林水景設計中運用高科技的音樂水幕等。傳統形式的新表達主要表現在新的構圖原則上,設計者們將現代藝術的抽象幾何構圖和流暢的有機曲線運用到園林設計中,更能滿足現代人對園林設計的審美需求。其次,與傳統園林設計相比,現代設計思想下的園林設計已經不再是手繪作圖,已發展為計算機作圖。使用計算機進行設計繪圖,具有精密度高、效率高等優點。
2.2平面構成的應用
2.2.1點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點具有聚集性,容易聚集目光,在園林設計中可以把點當作整體構成的視覺向心點或焦點,通過整體的襯托實現突出主題中心或達到營造意境的效果。例如:在園林設計中,可以在林間道路的盡頭設置涼亭,或者在石質階梯的盡頭設置石門,凸顯出一種藝術韻味,通過重疊組合或者差異性組合,突出點可以快速吸引人們的視線,獲取視覺的焦點的同時,可以渲染出富有藝術的意境。
2.2.2線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線的主要特征是長度,在園林設計中,常用線條即為直線與曲線。其中,直線主要可以分為水平線、垂直線以及傾斜線,其具有劃分整齊的特征,例如,設計排列整齊的樹木就有規整、井然有序的感覺,所以一般在道路兩旁的綠化帶中應用。曲線的應用也在園林設計中占據較高的應用頻率,在園林作品中隨處都可以見到曲線的存在。通過曲線的舒展劃分,能夠最大程度地在視覺上擴大園林作品的空間感,帶來較為廣闊的視覺感受。
2.2.3面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線在封閉的情況下即可構成面,園林設計中經常用到的平面構成因素主要有曲線形和直線形的平面幾何形。通過設計組合成的平面中有規則對稱,也有分散的。一般情況下,規則對稱的平面都是應用在具有紀念意義園林廣場的設計中,具有規整的表現效果,而不規則的幾何曲線平面可以應用在花壇、公園或庭院的設計上,凸顯出不規則的美感。
2.3色彩的應用
人對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同樣地,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感覺,園林設計中通常運用色彩來表達和塑造視覺藝術。例如:利用綠色,可以緩解視覺疲勞,與園林設計效果相映襯;利用黃色,可以舒展身心。不同色彩的搭配組合可以凸顯出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輕重感才能體現設計的主題,表達設計者的想法。高明度的淺色系顯得輕快,低明度的深色系顯得穩重。而冷色系則是可以突出肅穆與安靜的環境氛圍。
2.4材料的應用
傳統園林建設多使用的是木質材料,而現代設計思想下的園林設計材料運用可以分為高技術材料和低成本材料的應用。與傳統的木質材料相比,這些材料大都有性能好、價格便宜等特點,在設計的過程中,對它們進行合理利用,產生的影響將會是積極的。
3結語
【關鍵詞】 新型活性炭;裝飾字畫;應用;創新
一、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材料應用創新
活性炭又稱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無定形碳。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還有氧、氫等元素。活性炭在結構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規則排列,在交叉連接之間有細孔,在活化時會產生碳組織缺陷,因此它是一種多孔碳,堆積密度低,比表面積大。活性炭材料無臭、無味、無砂性、不溶于任何溶劑,對各種氣體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具有凈化和美化功能的活性炭裝飾字畫產生了。傳統的活性炭裝飾字畫多數是在活性炭炭板上用材料(如顏料、布料等)進行覆蓋造型,如果藝術形象在炭板上小,可以突出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但同時暴漏出大面積的黑色,使視覺效果不佳;如果藝術形象在畫面上占有大面積,視覺形象較好,但吸附面積被覆蓋,吸附功能又大幅下降。
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放棄使用任何有遮蓋性的顏料,選擇了小厚度的活性炭炭板為材料,保證了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同時使用透雕的工藝,變大面積的黑色炭板為細小的點、線形式,用這些點、線進行藝術造型,削弱了大面積黑色的不良視覺效果,產生黑白分明、對比突出的視覺特征。傳統的活性炭裝飾字畫只有一個平面產生吸附力,而新的造型結構呈立體形式,在畫面上有三個平面與空氣接觸,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也沒有太多損失。
二、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制作工藝創新
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使用全新的制作工藝:工藝分為設計、拓稿、雕刻、組合、粘貼、裝框五個流程。設計階段要進行題材、造型的紙面設計,然后將設計成熟的線稿轉拓到活性炭炭板上,在封閉式操作臺中用電動雕刻工具沿著線稿對炭板進行切割,然后將切割完成的圖案各部分重新組合,組合完畢后按順序再粘貼組合固定在基板上,最后經過校對清理,將作品裝框。整個制作過程中沒有應用任何顏料,充分利用活性炭炭板易于切割的特點,通過切割進行線條的造型再通過線條的拼接組合,產生立體裝飾圖案效果。在加工制作過程中使用電動工具可以迅速提高生產制作效率。這種工藝是傳統活性炭裝飾字畫所不具備的。
三、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藝術創新
1、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與國畫、書法藝術的共性體現
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圖案由纖細的黑色活性炭線條和小面積的點面構成,畫面黑白分明,體現出一種黑白的構成藝術。傳統的水墨國畫和書法藝術都是黑白的構成藝術,國人對黑白藝術偏愛有加,中國畫與書法藝術都是以黑白為主色。活性炭材料和墨的顏色一致,都是黑色,這就為活性炭裝飾字畫向國畫、書法藝術表現形式靠攏提供了條件。
傳統的國畫與書法藝術種類眾多、表現形式復雜,其中傳統國畫中的白描技法就廣為流傳。“白描”作為一種傳統繪畫技巧或者是獨立的一門畫科,它講究用線造型,具有氣韻生動、造型嚴謹、單純樸實、形式感強等多種藝術特點。[1]書法藝術則是運用抽象的線條形象完成一幅畫面的運動藝術作品。[2]這兩種藝術形式和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共同點都是線條造型,因此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完全可以使用白描和書法的藝術特征和題材,最終創造出活性炭材料與國畫、書法藝術相結合的全新藝術形態。
2、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與剪紙藝術的共性體現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人感覺和藝術享受。民間剪紙大多以二維空間中的輪廓造型為特征,省略體內的一切細節,高度概括,黑白分明,給人以深厚、樸拙之美以及強烈的力度之美。[3]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也是在活性炭炭板上進行鏤空雕刻,畫面形象簡約概括,黑白分明。這與剪紙藝術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征非常吻合,因此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完全可以在藝術形象表現時使用剪紙的藝術風格。
3、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與浮雕藝術的共性體現
浮雕是:“在空間狀態上,完全獨立也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雖然也有三維的立體形態,從立體上更是有二維面狀特征,適應于特定角度觀賞”。[4]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視覺特征和浮雕基本相同,可以鏤空獨立展示,也可以粘貼在平面載體上;在不同的角度觀賞既可以產生三維立體效果,也可以產生二維平面效果,因此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也可以看做是活性炭的浮雕藝術。
4、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與黑白版畫藝術的共性體現
黑白版畫藝術是利用黑白兩個對比色來表現大千世界物象的一種特殊語言。[5]黑白版畫利用了黑白的點、線、面及其組合形態;黑白的分割與透疊;黑白構成的虛實關系;黑白轉換的整體旋律和黑白構成的基調與感情來塑造畫面形象,表現了一種明確、簡單、淳樸的藝術境界。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主體除了天然的炭黑色和基板的白色外沒有其他任何顏色的使用,在以黑白為主體的畫面布局間處處給人以黑白版畫的藝術韻味,在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藝術構思過程中如果遵守黑白版畫的黑白藝術規律,就完全創造出一種立體的黑白版畫藝術。
四、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表現形式創新
傳統的活性炭裝飾字畫畫面灰暗缺乏跳躍對比,掛在墻面上影響光線,視覺效果不佳,再加上題材老舊,使整體表現形式和格調品味比較低。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對炭板進行鏤刻造型,減少了黑色的面積,突出了視覺對比,減輕了整體的重量,再加上與國畫白描和書法藝術、浮雕藝術、剪紙藝術、黑白版畫藝術的融合,使表現題材、表現形式空前豐富。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國畫和書法藝術是通過畫框鑲嵌的表現形式來提高藝術品味和裝飾格調的,傳統國畫的畫框鑲嵌的表現形式具有高雅、簡約的優點而深受國人喜愛。通過借鑒國畫畫框鑲嵌方式同樣可以提高新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的格調與品位。
總之,活性炭立體裝飾字畫是一種兼具凈化功能和美化功能的新型活性炭工藝美術形式,它直接利用炭材料進行造型,克服了藝術形象面積與吸附能力的矛盾,解決了傳統活性炭裝飾字畫畫面灰黑壓抑、視覺效果不佳的問題,利用活性炭炭板的特性開發了全新的制作工藝,同時結合了國畫白描、傳統剪紙、雕刻、黑白版畫的藝術形式而產生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在人們追求精神世界和環保意識強烈的現代,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春陽.白描技法在明清戲曲刊本插圖中的淵源及藝術流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2] 王煥嘉,徐人平,范宏亮.淺析中國書法的藝術特征[J].大眾文藝,2009(19).
[3] 孫希武.剪紙藝術的技法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
關鍵詞:工業設計;發展;應用
中圖分類號:TB47文獻標識碼: A
機械產品和工業設計結合發展的領域不僅僅設計局限在創新和技上的運用,而是利用工業設計和機械設計的優點結合,缺點避免將“設計”得到盡量大的開發。工業設計與機械設計相結合,融合運用,提高中國工業科技的發展,提高國產機械工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成功的設計是先進技術和優美“包裝”的和諧統。
一、 機械設計中工業設計的重要作用
由于傳統的機械產品設計重點是考慮實現機械產品本身的功能,以設計產品為目標,在傳統的機械設計工業中,機械工程師們憑借自己的專業技術知識設計產品,這些產品由于外觀質量和使用方式的欠缺,盡管內在質量是優秀的的,但往往也會缺乏市場競爭力,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大弊端。設計師們在完成產品的功能設計時,雖然也考慮了外觀視覺效果等因素的問題,但由于缺乏專業的藝術培訓和設計理念,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又笨又重。
在我看來,就目前而言工業設計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其中一個主要方面體現在人機工程學方面。人機工程學的理念是:一切產品圍繞‘人’服務以人為根本和直接的研究對象,所以一切設計理念必須從人的自身中去獲取,綜合了這些因素才能做出基本判斷。人機工程學的特點是不但要研究人,機,環境三個要素,還要將消費者或使用者和設計的產品,以及將人與產品作為一個系統來共同深入來研究,不單純著眼于個別要素的優良與否,人機工程學以人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務的對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須從人的自身中去獲得,綜合了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現代社會中,凡是成功的機器產品,都缺少不了人機工程學的設計理念。
二、工業設計的概念研究
工業設計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它集多門學科知識于一身,既包括科學技術知識,又包括美學藝術知識,以及人機工程學、經濟學等等。在我國,工業設計曾經被稱為工業美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等,但幸運的是近些年工業設計得到了政府的和企業的重視,許多高校也開發其專業以及研究所點,在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逐漸步入正軌。
工業設計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通過材料、工藝、形態、色彩等方面突顯現,通過改進產品的品質,功用,視覺效果等表達著工業的發展史。所謂工業設計,從廣義上說,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并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目前而言工業設計是世界設計產業中最具發展力和潛力的一個領域,也是最能體現國家科技發展力的有力證據。例如,現代工業設計產品中的綠色設計,隨著經濟節奏日趨加快,工業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市場上的商品形形,依然無法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由于未考慮對環境的影響,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廢氣、污水的排放直接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因此,保護環境、有效利用資源,已是制造企業的一個良心責任。綠色設計的發展趨勢正是現如今熱門的高環保、高技術、高效率,高節能的反映。毋庸置疑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應獲得很高的重視。溫總理曾經作出過重要的指示,那就是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這一指示毋庸置疑的表示了中國政府對工業設計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根本保障。更隨著當代世界設計潮流的迅猛飛速的發展變化,廣大消費者對產品的的需求也不斷提高。
三、工業設計對環境的影響。
“綠色設計的主張,具有包豪斯理想主義設計觀的思想基礎,也具有更為現代的社會責任感的色彩。今天的人們也許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清醒的知道人類生存環境的“完整”、“完善”、“完美”的寶貴價值。綠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持續發展策略。綠色設計的目的就是克服傳統產業的不足,使所創造的產品即可以滿足傳統產業,又可以適應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針對水污染問題,我們可以總結出五點解決的辦法:(一)改革生產工藝。減少水的使用,采用無水印染工藝;采用無氰電鍍可以使廢水中不再含氰;采用酶法制革以代替灰堿法,不僅可以避免產生危害大的堿性廢水,而且酶法脫毛廢水稍加處理,即可成為灌溉農田的肥水。(二)重復利用廢水。例如利用輕度污染的廢水作為鍋爐的水力排渣用水或作為焦爐的熄焦用水。將工業廢水經過適當處理后,送回本工段再次利用,即循環用水。(三)回收有用物質。工業企業廢水中的污染物質,都是在生產過程中進入水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如果能將這些物質加以回收,就可以變廢為寶。(四)對廢水進行妥善處理。對于那些沒有回收價值的水,還是要進行處理,使其無害化,對環境構不成危害。(五)采用先進的處理工藝和方法。可以對其進行降解處理,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 機械設計與工業設計結合將如何發展
既然機械設計和工業設計相結合的優點諸多,該如何將結合后引入中國的市場,引入民眾的視野,逐步進入中國傳統企業的血液中至關重要。英國和日本都是工業設計發展迅猛的國家,通過總結其發展史,從而總結出發展的有力法寶。但是不同國家的政策和局勢不同,任何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合理篩選。英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工業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現代設計最早發生的地方。然而,英國卻從工藝美術運動發生之初開始,就陷入了永無休止的理論爭執之中。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設計實踐中均無大的發展,落后于時代潮流。然而在20世紀初,英國政府對自己的工業生產狀況進行反思,逐步認識到英國現代設計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1)熱衷于理論爭執,忽視實踐探索;2)政府不重視,沒有進行引導和給予支持。所以,二戰后的英國政府對設計十分重視,各種設計組織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英國政府扶持型的發展模式之下,英國工業設計的組織及活動得到規范,全民對設計的尊重和認識得到提高,工業設計的專業地位得到鞏固。
由此可見,政府應該積極促進我國工業設計和機械設計聯合發展,可以通過制定相應法律法案和政策,同時建立鼓勵其結合發展的戰略,積極參加各國間學術交流,不能閉門造車,加強國際間交流,引進國外優秀的設計人才和設計理念。在財政上扶持中小企業開發機械設計和工業設計結合的發展策略,慢慢轉變傳統機械設計理念。
在我國高等中學教育上也要敢于開發培養機械設計和工業設計綜合性人才,開設相應課程,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培養高水平設計人才。同時應該積極培養機械設計碩士學位中工業設計方向,僅僅通過本科的學習很難達到綜合性學習,所以在專業方向上應突出兩者相結合的學習,通過碩士課程學習培養人才。
參考文獻:
[1]夏敏燕、湯學華,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機電產品人機界面設計原則[J].機械設計與制造,20l0(I):183―185.
[2]柳冠中,工業設計學概論[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
[3]齊忠華,高永春從人機工程學角度淺談現代工業產品的色彩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1998(5):14―l6.
數字時代,技術的進步和美學的發展都為數字建造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眾多藝術家通過數字編程的方式創造生成式藝術作品。各種各樣豐富的視覺藝術及各種因應感官的藝術作品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面對時代的改變、技術的進步和美學的發展,數字建造順勢盛行。建筑師弗蘭克•蓋里(FrankGehry)和蓋瑞格•林(GregLynn)作為先行者為我們帶來了數字建造的新形式,由計算機控制制造建筑組件的方式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建筑形態可能性。此后越來越多的建筑師開始打破傳統建筑嚴格的幾何形式,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設計。
2設計方式
數字建造運用計算機控制的工具將數字設計變成了物理實體。這種方式對設計也產生了新的影響。設計方式上產生了從數字化到物理化再到數字化的轉換過程。首先,是設計的前期階段,設計師們可以利用各種軟件進行設計推敲,尤其是目前編程類原理的介入,設計師們開始廣泛運用Grasshopper之類的軟件,通過參數控制生成多種不同的設計結果,從而方便人們進行設計選型。在數字化軟件過程中由于存在虛擬推敲的制約性,設計師可以通過制作物理模型進行設計推敲,從而對數字化階段的設計制圖進行反饋并做出設計修改。在設計不斷修正和完善之后,設計師可以借助于數控技術進行十分精確的數字化建造。整個過程都是以數字化為主導的,這些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設計過程。總而言之,這種新型技術條件導致設計過程的數字化和設計對象的數字化。
3設計特點
首先,數字化建造是去中心化的。在這種生產條件下,大型工廠已經不再是必需的。相反的,技術已經本土化了。產品信息可以非常迅速快捷地傳遞。現在是世界化的設計、本土化的制造,這已經完全有別于工業化大批量生產時代。其次,數字建造的包容性。數控設備往往可以同時完成多種不同規格和類型產品的制造,從而占用更少的資源和空間,不必像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那樣要求每一種產品都需要找到一個工廠進行生產。另外,數字建造是十分低廉的。數字建造條件下,關于產品運輸以及前期設計的費用都被節省下來,成本將集中在原材料和運轉數字建造設備的能源損耗。工業化時代的產品供應鏈極大地左右了產品的價格。一個產品的成本就可能包括開采礦藏、運輸原材料、運轉機器、市場運作等各個環節,這樣由社會分工和產業鏈導致的零碎分割導致成本的上升。數字建造是可以滿足用戶定制的。網絡正在革新信息傳播的媒介,用戶可以自己創作信息內容。傳統媒介,如電視、報紙和無線電等等通常是一種單向通道,這使其容易成為信息的消費者而非創作者。但是通過博客、維基百科等等,任何人都可以信息。數字化制造代表了以用戶為中心的革命,人們不再需要購買大批量化生產產品,而是可以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定制化產品之中。
4建造方法
關于數字建造的方式和手段目前呈現出不同的說法,但是基于建造工具和技術的限制,大致都大同小異。例如,由英國曼徹斯特建筑學院的NickDunn在2012年出版的《建筑中的數字建造》(DigitalFabricationinArchitecture)一書提出的五種方法是比較常見的說法。
(1)等高線法(Contouring)。通過等距高度上的斷面薄片疊加而成。當然,通過數控加工機床(CNCmachinetools)的平行加工模式或者3D打印機加工完成的建筑構件也在這一類中。最典型的便是3D打印機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用于數控加工機床加工的材料,它們不限于傳統材料,彈性伸縮、高性能復合、熔模鑄造等都可供選擇。UrbanA&O工作室的骨墻(bonewall)正是通過五軸CNC對中密度壓型板材的加工組裝而成。
(2)折疊法(Folding)。將二維平面構件如木板或鋁板彎折加工成三維的幾何形體,或將三維形體在特定框架中折疊組合得到需要的形體。PTW建筑事務所的天堂入口展亭(entryparadisepavilion),通過展開的特質尼龍膜結構折疊組裝而成空間的曲面喇叭狀連接物。
(3)成型加工法(Forming)。通過大量細分構件的組合裝配完成,構件的成形方式可以為CNC刻模澆筑而成。這里所說的筑模材料顯然不是混凝土之類的傳統材料,佛羅倫西亞•皮塔(FlorenciaPita)的展品愛麗絲(Alice)便是通過將PETG混合黃色乙烯基材料,往數控機床加工好的模具中倒模而成。
(4)切片法(Sectioning)。通過一系列縱斷面的組合形成整體框架,斷面的尺寸、形狀、空間節點均通過三維模擬得到。斷面構件通常是作為結構構件出現,由于形態的非線性特點,要求尋找易于加工成弧形的堅硬承重材料或者便于鏤空加工的板材。
(5)鑲嵌法(Tiling)。將完整的幾何形體拆分成易于加工的細分面,在工廠批量加工生產完成后在現場裝配完成。東京空域(airspacetokyo)的雙層外殼采用了鋁和塑料合成材料,通常這些材料用于大型公告牌的制作。
5加工技術
在目前數字化時代,數控技術開始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機械臂等數字化的生產技術出現以后,精確制造復雜形體的零部件變得簡單可行。目前數字化的加工和建造技術主要包括在毛坯上采用去材法加工的數控機床切削加工,毛坯等材加工等鑄造、鍛造及模具成型(注塑、沖壓等)技術,用成型材料作增材法加工的快速成型制造技術三大類。對于建筑建造領域,也有人開始嘗試采用,以適應建筑形體日趨復雜的變化趨勢。數控機床是一種被機械行業廣泛使用的加工設備,建筑行業也開始使用,它以計算機程序指令控制加工過程的各種動作和運動參數,可以對多種人工合成和天然材料進行加工,可以高精度地加工外形復雜的工件。另外,還有快速成型技術。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快速成型機的成型頭選擇性地固化一層層的液體材料。快速成型技術是近年來工業界大力發展的一種新型制造技術,突破了“毛坯—切削加工—成品”傳統的零件加工模式,與傳統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快速成型加工具有很多優點。例如,可迅速制造出自由曲面和更為復雜形態的零件,并且零件的復雜程度和生產批量與制造成本基本無關;非接觸加工、無振動,噪聲和切削廢料;加工效率高,可實現完全自動生產等等。
6結語
關鍵詞:繪畫藝術;平面化;形式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4-0176-02
每個時代的藝術,一方面淵源于過去的形式法則,另一方面也來自自身不斷變化發展的要求。在油畫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西方傳統繪畫往往更多的關注畫面的情節與內容,繪畫本身的構成與形式及肌理質感被弱化了,然而從印象派出現以來,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發展趨勢,出現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未來派等眾多藝術流派。其藝術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結構主義、表現主義和象征主義。他們雖各有側重,卻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在繪畫中強調自我,表現情緒。重視線條與色彩及構圖的韻律和裝飾味,減弱了從前對三維空間感的極端要求。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西方現代派繪畫的平面化特征,形成了與西方傳統繪畫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形成單個藝術創作主體其審美與思維方式轉變的原因,除了客觀上于l9世紀50年代產生的攝影技術對傳統繪畫的沖擊,實際上是藝術家們在主觀上對藝術真諦的理解得到了升華,并對傳統進行了反思。加之從東方藝術如中國工藝美術(絲綢,瓷器、版畫)及日本浮士繪的簡潔明麗的色彩及平面構成中得到啟示。研究西方現代派畫家的作品及文獻所表述的繪畫理論,美學觀點,藝術思潮,可以發現油畫藝術的平面化處理的審美特性。我努力將其歸納為3個方面分析論述:l主體性與形式美感并重;2對繪畫語言的追求;3注重繪畫的“內涵”及“人文”意境。
一、主體性與形式美并重
千百年來,人始終是繪畫的主體,繪畫的實質在于追求一種超自然的精神境界,將人的審美感悟,藝術天性經繪畫融為一體并通過對客觀世界的深入體悟以超越表象的形式去表現其精神內涵①。然而,西方傳統繪畫自喬托按照自然法則拉開三維空向并由此確立寫實主義手法以后,其中認為“繪畫是對自然事物的巧妙臨摹”“到逼真才算完美”的觀念就始終指導著藝術家。畫家的情感無法超越客觀事物表象的真實與合理性,對自身感受的表達也只能是曲折的。那么,怎樣才能找到最直接表達畫家情感的有效途徑呢?
畫家們找到了繪畫平面化表現的優點:首先二維平面關系的介入,擺脫了縱橫交錯的透視法則的束縛,這就為物象的安置提供了自由。構圖的任意主觀和不受時空的限制;線條簡潔優美和富有裝飾性;色彩抽象概括富有象征性;空間也不再是物象本身的再現,而成為畫面表現主觀情緒的廣闊天地,這種帶有超自然主觀性的描述,完美地實現了畫家的自主夢想。巴黎畫派畫家莫迪里阿尼,作品一貫以近似平面的處理方法,不加修飾的用筆,使畫面中的造型夸張但不失優雅,拙樸而不失嫵媚,特別是拉長的臉部與頸部以及桃核狀的眼睛都在感覺上把你帶入不可言說的妙境。而畢加索與馬蒂斯始終都在尋求解構二維平面的最趣味最壯烈的方式,畢加索試圖在畫面上達到構圖與平衡的最佳;既有外擴的張力,又有內斂的精神。馬蒂斯用大塊平涂的顏色來組成畫面,用響亮鮮明又詼諧協調的色彩來加強畫面,達到令人醒目的極至。
二維平面化的的處理要求組成畫面的各個因素綜合的表現出平面的裝飾效果,包括線條的經營方式,形象的簡約概括,色彩的非描述性,這些都對存在于畫面中的各個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吳冠中視形式美是繪畫唯一安身立命之所。那么在平面化的作品里,既然作品本身已不再以記錄與描摹為主要目的而是突出了畫家的智慧與情感,那么形式美就不應僅限于對內容的服務,而是更應獲得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勃拉克在法國南方畫的大批紅屋頂與白墻壁的方塊幾何構圖,被朋友說:太多方塊塊(cube)。從此引出了立體主義(cubisme)畫家察覺到物象均可分析其幾何形體的基本構成,并突出塊面組建畫面。然而整體塊面的形與色的對比要求單個塊面的單純與直接,這使的平面化的處理方式剛好迎合了畫家直奔主題的愿望。畫家主要精力可以放在對畫面形式感進行推敲與經營,可以自由的根據構圖的需要進行空間布局和形象位置的支配點。線、面、形、色組成的結構關系,構成畫面的秩序性美感。
二、對繪畫語言的追求
雖然語言技術并不是藝術的本質,不是藝術構成中第一性的東西,但是作為藝術表達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就是一個希望具有創造意義的畫家所苦心思索的問題。平面化特征實際上是油畫藝術從具象轉向抽象的某一階段,是從以再現為主要手段轉為擺脫再現對象的任務,以繪畫語言本身的點、線、面、色彩、肌理組合形成作品的過程。
繪畫語言訓練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視覺世界,二是藝術傳統②。是迄今為止人類在造型領域里創造的所有審美規范。從這個角度講,以往傳統寫實主義在視覺世界上受制于客觀對象的原始形態,在藝術傳統又自然受制于種種“審美法則”,在繪畫語言的選擇上往往是大同小異。而那些傾心于二維平面表現的畫家反而在繪畫語言的選擇上體現出更大的可塑性與可能性。他們的畫面體現出感性化,抽象化,符號化等繪畫語言多樣的特點。
畫家在基于平面化裝飾性的畫面效果,并漸漸淡化了對象與題材的時候,畫面中的大量組成元素:如色塊,線條的審美意義都被極大的強調與偏愛了。構成平面化的大量審美元素被畫家各取所好并結合畫家本身的人生經歷與個人修養,最終形成極其多樣化的藝術語言。塞尚認為繪畫只是形、色、節奏在畫面上的構成,畫家要“為了構成而構成”,在其作品《有蘋果的靜物》中,圓形、半圓、方形和棱形相互襯托,弧線、豎線、斜線互為交錯,使得畫面極富活力。高更的畫面構圖平穩,色彩鮮明,經常以蘭色或黃色為主調,畫面寧靜而有條不紊,有著極強的宗教感。象征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夏凡納的作品簡潔明快,注重整體效果,畫面的上人物盡量簡化,色彩盡量柔和淡雅,具有生動的繪畫性、宏偉的裝飾性和神圣莊嚴的氛圍。瓦洛頓是l9世紀末歐洲大陸“新藝術”運動的一位獨具風格的畫家,他倡導把廣告畫轉化為藝術品,他的作品以富有韻味的線條,純凈而明快的色彩平涂來達到畫面的平面裝飾性效果。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米羅等人則完全切斷了藝術與自然的聯系,以純粹的的藝術語言表現形體因素與精神因素。蒙德里安的《構成》則完全在紅、黃、藍、黑、白的色塊中尋求表里平衡,個性和集體的平衡,自然與精神、物質與精神的平衡。波普藝術的代表畫家韋塞爾曼以完全平涂為手段畫出的人體與實物并置,營造出一種真實與不真實交割的錯覺。
三、更加注重內涵與“人文”意境
馬蒂斯明確的說:“我不能奴隸般地去抄襲自然,我必須揭示自然,使它服從繪畫的精神③。現代派畫家主張超越模仿,在純藝術語言上進行探索,對繪畫本質與內涵更加關注,而油畫平面化的處理手法在繪畫“內涵”的發掘上有其獨到的優勢。
首先,油畫的平面化特征與東方繪畫特征不謀而合,東方繪畫特別是中國傳統繪畫講究體現一定的象外之意,即人文意境。 “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④”。認為上乘的藝術作品是自然與人情的統一,創作者與欣賞者應當本著這個目的來探索其中的意蘊。而油畫平面化特征對色彩的純化與抽象,對線的的強化與獨立運用,對客觀世界帶有超自然的描述最大限度的給予畫家想象與表現的自由,使得畫面構思精妙,造型生動,意味深長。例如意大利畫家莫蘭迪,他的作品多是些瓶瓶罐罐,用幾塊灰而雅的色彩概括,畫面背景也處理的平平的,以簡單色塊與線條組織起來的靜物放在一起卻似乎有了“人性”,畫家對對象的處理非常斟酌,點到即止,求的是整體精神的體現,那“大巧若拙”的畫面和山人筆下帶著人味的小鳥可謂殊途同歸,很有些中國文人畫的境界。又例如法國“納比派”畫家維亞爾,他的畫.面的平面化特征是由許多小筆觸構成的。大量色象,飽和度,純度接近的小筆觸有意味的聚集,形成的具有壁畫般的濃郁的裝飾效果。筆觸的作用并沒有為結構與空間服務,而是作為一種單獨的審美要素存在著,正如中國水墨畫用筆講究“氣韻生動”之說,所謂“畫如布弈”,處處皆是活眼。雖然西方油畫并沒有“氣韻生動”一說,然而藝術到了高層境界,其道理是相通的。
平面化的處理方式是畫家擺脫傳統技法,更純粹的把握客觀世界與自身感受的快捷方式,那種超自然的主觀描述,最接近畫家的真實感受。往往也在用筆與用色上更隨性一些,那隨意甚至是隨機且帶著些許笨拙的線條與激動跳躍的筆觸,或是大膽明確的大片平涂,都是去掉矯飾的情感的真實再現。當意識不到在運用技巧時,才是一種高的境界。正如《南田論畫》中所言:“筆墨本多情,不可使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⑤”。
西方油畫藝術,多少年來是在空間,體積、環境、固有色當中求真實,何為真實?
藝術的真實記錄的該是當時的“月亮”,或許你看到的作品卻是“習慣的月亮”――-一種約定俗成的符號。畫家在面對對象時若是有了“回到手段純化的勇氣”,那么他們用“隨心所欲,非描述性的色彩和以線條的圖案限定平涂的色塊⑥”所展現出來的平面化特征,則更重“意”而非“形”,更能表達他們心靈的真實。油畫的平面化表達方式在重神韻意境與自我感受上與東方藝術如出一轍。這已不僅僅是描摹表面形態的真實,而是達到了物質與精神的平衡。記錄的是更高層次上的真實――精神的真實。
注釋:
①⑥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3(3):128,130.
②油畫教學對話[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31.
③杰克.德.佛拉姆編.馬蒂斯論藝術[M].歐陽英譯.河南美術出版社.21.
④郭熙.林泉高致集[M].人民美術出版社,l960:24.
⑤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J].2004(1):87.
參考文獻:
[1]赫伯特.里德.現代繪畫簡史[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2]世界傳世名畫(圖版)[M].濟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