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知識與技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美術;技能;高素質人才;改革
中職學校的美術教育一般還呈現著精英化的傳統教學模式,多以課堂為基礎,側重培養學生們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將各種繪畫技巧、美術理論知識比較完整、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不適應新時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失去了中職學校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以課堂為依托的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與教改的要求。
一、以社會需求為教學宗旨,側重技能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美術的技能教學是美術教育的側重點,也是學生們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但是在21世紀,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企業不但要求員工具有更高專業水平,同時還要求其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如溝通與合作、創新能力、對事物的分析、處理能力等等。如果我們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培養出更具美術專業水平的人才,但卻沒能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更沒有培養學生獨自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往往造成一種就業難或是學生只會單一從事與美術專業相關的工作,使之缺少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美術教師在美術技能課堂教學中,還要潛移默化地在滲透、融合素質教育的內容,側重對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中職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包括有: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人文素質、實踐能力、法律素質與道德素質。而我們美術教師則可以結合美術技能課的特點,有目地的將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質、道德素質與思想素質進行有機地結合,并有滲透到美術技能教學活動中,以達到培養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如,在名作賞析的同時,可以結合畫家的時代與背景,潛移默化地將人文素質以及思想、政治素質融入其中;而在外出寫生的過程中,則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同時還可以將其實踐能力、溝通能力也滲透進來。這些都是我們中職美術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們的重要內容,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為其將來走入社會、適應社會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在美術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美術教師一定要側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首先,美術繪畫創作,就是需要學生們富有創新思維與能力,但是,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們對創新思維與能力的理解與范疇擴大、延伸。試著讓學生們學會對同一景物,從不同角度去繪畫、去設計創作,畫出不同內涵的作品,這樣也可以進一步強化、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在創作過程中獲得的愉悅感與成就感。
三、借助名作賞析,促進學生們進行美術技能交流
美術教師應多做一些名作賞析內容,并擔當起學生之間進行賞析與討論的平臺。教師還應以平等、朋友的身份一起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不但可以拉近與學生們的距離,還是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心內世界。同時,還要更多的鼓勵學生們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教師則要適時、適度地給予學生們肯定與贊揚。教師所選取的賞析名作,應著重于作品涉及范圍廣、有一定教學意義。而且在學生對其賞析、點評、討論的過程中,一定要傾聽每個學生所闡述觀點,并對有錯誤理解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糾正與指導。還可以讓學生們把自己的作品也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賞析,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創作的激情,還可以讓學生之間對所學習、掌握的美術知識、技能、認知與理解進行全面交流。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們自身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們敏銳的觀察力、鑒賞力以及對美術學習興趣的加深與鞏固,使之轉化成對美術學習的持久動力。
四、結語
中職美術專業教育以加強中職學生美術知識與繪畫技巧教學為基礎,側重培養學生們扎實的美術基本功,將各種繪畫技巧、美術理論知識比較完整、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還應在美術技能課中滲透入綜合素質的培養工作,使其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美術人才,不但為將來就業、步入社會而打下良好基礎,也完成了我們中職美術教學工作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琳.談高校美術技能教學中對學生審美品格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
[2]沈亞威.淺談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J].新課程(教師).2010(12)
關鍵詞:美術課;審美趣味;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4-022-1
青少年的審美發展是青少年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容。青少年自身的發展,主要包括道德發展、認識發展、體質發展、審美發展等。其中審美發展是青少年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既對于青少年情感陶冶,精神升華與人性的和諧、完美有獨特功能;又對青少年的道德發展、認識的發展和體質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一、美術課對青少年審美教育的培育功能
中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先生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術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美術課在教學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又激發了學生對于審美的欲望。正如梁啟超曾說過“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藝術”。藝術教育即情感教育,這句話雖然不全面,但是從其功能上來講,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如一次野外寫生就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內心捕捉美、感悟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及其山川的感情。
美術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理想,構建學生對審美的追求。如果將審美喻作大廈,而審美理想就是基石,美術教學的對象正是身心都在發育的學生。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他們面對生活、面對藝術,往往難辨是非、美丑不分。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判的,他們并沒有很明確的標準,而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可以說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美術教學首先是對學生審美形式的教育,包括線條、色彩、質感等。人存在于社會生活中,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無限變化的世界,坐立行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形形的眾生相;置身于風光無限的自然界,山勢的高大雄偉,花卉的艷麗嬌媚等。通過這些形式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這些審美形式在沒有老師的講解、引導之前,都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俗話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缺少發現美的敏銳的眼睛和敏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形式美感,就要使學生在獲得表象記憶的同時,用心去感受美的存在。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將這種潛在變為真實的存在,學生就會真正地感受到美的存在。美術審美教育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全過程,而激發審美興趣、樹立審美理想、培養形式美感和審美創造能力是其根本途徑和方法。那么這就提示我們要將每一節美術課設計得像優美的散文,像動聽的歌曲,真正讓學生能尋找美、感悟美,進而去創造美。
二、創新美術教學方法 提升青少年審美價值觀
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教學是一種規范地執行教學計劃、教材、教參的行為,教師的任務只是實施教學。事實上,教學中會出現的各種現實而具體的問題,處理好這些問題,就要求教師能夠創造性地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針對問題,提出假設,再進行實驗,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形成規律性認識。將教學與課程的創新研究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教師”并進而成為“專家型教師”的必經之路。
美術課的獨特特點,就是材料性。同樣的內容,用不同材料制作,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美感。如何利用地方資源,如何多材料地進行創造,讓學生將作業應用于他們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問題。教師要在美術材料的創新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課程和技術課程,使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美術課的最大特性,就是創新性。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美術上表現的大膽、率真是最寶貴的。因而,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活動中,鼓勵學生全身心地表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和體驗,而不必擔心像不像的問題。教師應多發現他們作品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分析自己作品的美體現在哪里,別人作品的美又體現在哪里,這樣就能使學生更注意追求和表現美。
青少年美術教育需要不斷創新,從創新的角度去觀察、體驗,去發現事物獨特的美。因此,學生為落實自己的創意也會主動去練習美術課的基本技能了。而且,學生在美術課上表現的與眾不同,在美術教學中培養的愛美、求美、創新美、愛新、求新、創新的精神和態度,也會遷移到其他學科學習中,遷移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工作中。
科學家們用射線―光極值這一理論最大捕光值來標識一種材料最多能捕獲多少光線,但是,只有當材料具有一定的厚度時,才能達到這一峰值。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制造出了吸光層的厚度僅為0.1 nm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這樣纖細的薄膜會漏掉很多光。
現在,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和材料科學教授哈里?阿特沃特和同事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雜志上指出,他們找到了一種巧妙的方法,使薄層能幫助太陽能電池超越射線―光極值。他們發現,當薄層的厚度小于可見光的波長(400~700 nm)時,薄層會同這些可見光的波特性相互作用而不是將可見光看成一條直直的射線。阿特沃特說:“當我們制造出的薄層厚度等于或小于可見光的波長時,一切規則都改變了?!边@樣,一種材料的吸光能力不再取決于厚度,而取決于光線和吸收材料之間的波作用。
通過計算和計算機模擬,阿特沃特團隊證明,讓一種材料對光更有“胃口”的技巧在于,制造出更多“光態”讓光來占領,這些“光態”就像狹縫一樣,能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一種材料的“光態”數量部分取決于該材料的折射率,折射率越高,其能支持的“光態”就越多。
其實,早在2010年,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范汕洄(音譯)和同事就將“光態”數確定為一種材料能吸入多少光線的主要因素。他們用一種折射率較高的材料將一種折射率低的材料包圍,結果發現,高折射率材料的出現能有效提高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增強其捕光能力。
阿特沃特團隊對上述結論進行了延伸,最新研究表明,薄膜吸光器內擠滿 “光態”會大大增強其捕光能力。而且,可通過幾種方式(比如,用金屬或晶體結構包住吸光層或將吸光器嵌入一個更復雜的三維陣列中)來提高吸收器的有效折射率。范汕洄表示:“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射線―光極值。”
關鍵詞:美育;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249-01
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
第一、新的美術課程更具有“人文性質”。美術的“人文學科”強調對學生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熏陶和陶冶,改變了在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專業化傾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美術課程需要培養學生對人自身情感、思想、價值觀的認識和了解,美術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載體和溝通作用。
第二、新的美術課程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是實現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連接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橋梁;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高度升華。三維目標是由形散神不散的三維交融而成的一個多元、分層、互動的整體目標,即‘三維一體化’,具體主要體現在:1、知識和技能是美術教育的本體。這是美術教育的“私域”所在,美術教育的“公域”表現在教育功能的發揮(如對學生環境意識的培養、創造力的激發等),我們提倡“公私兼顧”的美術教育,知識和技能仍始終應是現當下學校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過程與方法是對學生學習整體發展狀況的強調。基礎教育實踐中,教育者應讓學生享受知識學習的過程本身,“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需要能夠培養學生適應多變而復雜的社會發展環境;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美術課程所要突出和強調的重要內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注重于學生的內省和內化,強調通過學生自己親身實踐,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穩定的態度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
第三、新課標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既關系到美術知識的學習,也關系到學生對其他知識的學習。新課改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探究過程,注重學習方法培養。首先,過程與方法可分為經歷、反思和探究等三個層次,學生只有經歷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過程和認知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鞏固知識技能,才能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情感態度形成價值觀。其次,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的意識。
再次,深入理解新課程背景下三維一體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1、符合科學性。教學目標要圍繞課程培養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來培養學生。2、以生為本。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即符合學情。3、保持靈活性。教學活動是要遵循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朝著一定的方向和結果進行的。4、要有可測性。教學目標要用來評估、檢測學習過程和結果,一定要具體、完整,便于實行和評價,具有可測定性。
所以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有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所必要的,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推進所不可或缺的。
第四、更加精選的美術知識和分階段分層次的技能要求。
新課標改變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和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出發,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將美術學科視為綜合知識的起點和終點,即注意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牽手,在互相聯系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特質。這種美術學科類型的劃分,這改變了對美術“術科”的傳統認識,改變了在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專業化傾向。
第五、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美術的美育空間更遼闊。
“課程資源”概念更為廣泛,分類方式也很多,如校內與校外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等。充分利用它們可以大大增加教學的可能性,不僅僅是增加教學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得到極大豐富。
第六、新的評價方式。
評價在過去的功能被局限于甄別和選拔,新課程評價更多強調“促進學生發展”。關于評價主體說,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等方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和評價觀。
在新的課程改革下,美術學科也在不斷的思考和成熟。美術課程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對人自身情感、思想、價值觀的認識和了解,真正了解美的意義,這是作為美術教師要教育學生的,也是我們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
其一,重“美術”而輕“教育”,導致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直接缺位或邊緣化。近幾年由于受高職院校某些教學改革的影響,師專層次的教師教育專業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態下,忽略了學科與專業特點,一味趨同于高職專業,而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壓縮至兩年,第三年為學生實習與頂崗實習時間,不再回校上課。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兩年的有限時間里,為保住“美術”的帽子而不惜給“教育”動了刀子———以柳州師專美術教育專業為例,2008級、2009級美術教育專業,除教師教育專業規定設置的公共課程“書寫技能訓練”課、“普通話訓練”課外,唯一設置的1門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法”,學時數僅僅為32。2010級、2011級美術教育專業除增加了1門公共必修課“班主任工作技能”課外,仍沿襲上兩屆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設置與學時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師教育專業,如英語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法為48學時,另外設置有96學時“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系列課程;又如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科教學法為64學時,另外設置了32學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與實訓”課程;再如體育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法為64學時,另外設置有“學校體操”、“運動訓練學”、“體育游戲”等相關課程。相比之下,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嚴重缺失,僅有的課程也被邊緣化。
其二,重“美術”而輕“師范”,導致“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專任教師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種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錯誤的看法,認為只有承擔美術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程教學任務才算正道,而對師范生技能訓練課程不屑一顧,認為上這類課程不能體現出美術家的價值,或許低人一等。因此,許多老師不愿意承擔“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的教學任務。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輪流執教制,每位教師執教一個年級。這種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實有悖于教育規律。無固定的專任教師,每位任教者都是淺嘗輒止,無意廣泛獲取當今中小學新課改的相關信息及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無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也不會去努力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制約到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某些高專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存在種種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時間內解決所有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種靈活有效的方法,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環節,努力實現理論與技能雙重維度的教學目標。筆者自接手該課程的教學任務以來,經過學習、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學改革嘗試,在此不揣淺陋,愿作引玉之磚,以求正于諸位方家學者。
(一)理解相關理論,樹立科學的教學觀
相較于其他理論與技能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是塊難啃的骨頭,因為它既要在理論層面銜接“教育學”、“藝術教育學”等課程的本源知識,又要在技能層面銜接中小學一線的美術課堂教學實踐。因此,對任課教師而言,樹立科學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教學觀是必要的。任課者不能囿于課程教學時數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講授教材內容,點到即止,而要在深諳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特征、規律,掌握當今中小學新課改情況,熟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學法任課教師,“授人以漁”不能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必要時還得把自己的指導理論、教學觀念付諸實踐,即給師范生上“試水課”。根據波蘭尼的“默會知識”理論,一些抽象的理論、間接的知識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尤其是師專層次的學生),而在直觀的“教學試水”活動中,師范生通過耳聞目睹,能更好地獲知中小學課堂教學環節隱性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師范生而言,“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既是傳授如何當美術教師的理論課程,又是提高美術教學技能的專項訓練,學習理論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因此,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任課教師要科學取舍教材內容,并注意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及時更新、調整、豐富課程的知識構架,“要圍繞師范特點,以基礎教育美術教學為核心”[1]262,科學設計教學環節,精講理論知識,給師范生以必須的知識儲備。在此應當指出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途徑并非單一的,在教學過程中,任教者還可利用一些直觀、感性的教學案例,或在觀摩與見習活動中,適時闡釋相關的理論知識,傳遞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猶如水到渠成,實現課程的理論教學維度。
(二)觀摩教學實錄,感知教師角色
根據心理學知識,處于不同的視角觀看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爸行W美術教學法”課程的授課對象是有著雙重身份的師范生———學生和(準)教師。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師范生同時樹立了“我是(準)老師”的角色意識,無疑將自己放置于一個有利的學習視角,學習效果會比較顯著。而師范生“教師”角色意識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要經過多時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養與強化。與“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教學緊密相關的方法是,在開課伊始,不急于傳授理論知識,而是先讓師范生觀摩一定數量的美術課堂教學實錄,整體感知中小學一線課堂教學活動,著重體會美術教師角色。觀摩的教學視頻既可以是獲獎的優秀課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態課例,還可以是前一屆實習生不成功的課例(視頻資料)。在觀看過四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實錄后,師范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默會知識”,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學美術課堂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等,初步形成自己對美術課堂的分析、評判,更重要的是,師范生從中能加深對美術教師角色的感知與體認,并能激勵自己趨同于優秀的美術教師。這一良好的心理反應有助于師范生樹立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為后續的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研讀優秀教案,體驗備課環節
教授師范生學會備課撰寫教案是“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最核心也是最艱難的一項技能任務。前期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獲知的基本技能,將運用到備課過程中,并體現在詳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師范生可能記牢了相關的理論知識,知曉了必備的基本技能,但到這一環節時還是一籌莫展。誠然,備好課需要各方面都有較豐富的積淀,對于師專層次的師范生,這確是個瓶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一種“先讀后效”的方法。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把平時收集的各種優秀教案———有實習基地學校優秀美術教師的教案、縣市級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比賽獲獎者教案、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優勝者教案、因特網共享的優秀教案等等———提供給學生研讀。任課教師先利用課內時間引導師范生分析與講評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學生課后認真研讀,著重理解、領悟優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等內容,從中體會美術課的備課思路。最后,任課教師再利用授課時間引導師范生進行歸納、總結,厘清了備課的基本環節、流程步驟與書寫格式。講析與研讀這些具體可感可資效仿的范例,不僅促進了師范生獲得感性知識,也能讓他們由外而內地生成理性認識,“默會”為自己的知識素養,從而更快更好地預演美術教師角色,初步獲得備課和撰寫教案的技能。
(四)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能
新課改要求任教者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爸行W美術教學法”課程十分適用“參與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廣泛采用討論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情境法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又可綜合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法中。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靈活的方式成立學習小組(如以一個宿舍為一個單位小組),成員6-8名不等,采取組長負責制。任課教師在觀摩與評判教學實錄、分析與評定優秀教案、備課與試教等教學環節,都把具體的教學事項分成若干個學習任務,讓各學習小組靈活利用課外時間,廣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選派代表回到課堂上匯報。誠然,一開始,并不是每個小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課教師及時肯定與表揚表現較突出的組別,號召其他小組向優秀小組學習,很快全班各小組就形成一種不甘落后的局面,學習效果明顯,相關技能得到較大地提升。
關鍵詞: 師范教育 美術教育 時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師范學校作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就美術教學而言,需緊跟時代潮流,研究時展的新要求,進行教學改革,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滿足時代需要的美術專業人才。
一、根據時展要求積極進行美術教育技能、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
我國近代美術教育理論是從西方美術教育理論借鑒而來的。這種美術教育理論是在工業革命大背景下產生的,強調對美術技藝的學習,這種重視技藝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在師范美術教育中,需要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但學生要成為合格的美術教師,僅掌握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是不夠的。我國在美術教育中很重視對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對于相關課程,尤其一些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課程,在美術教學中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很難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社會發展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需要積極進行教育理念更新,要能夠在有限的教育時間內,使學生有效掌握與教育技能相關的課程,同時掌握美術專業技能,使學生學習一些必要的教育理論知識,進行一些教學實踐活動,不斷促進學生把美術知識技能轉化為教學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由知識到能力的發展,這對于師范類美術教育而言至關重要。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必須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加強對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認真分析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情況,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效指導學生學習美術,促進師范美術教育的發展。
二、在美術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上,突出學習內容的多樣化。
只有教學內容多樣化,才能保證教學的豐富性,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美術教育人才。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專業”,還要強調多能。在現代美術教育中,一般第一年是普修教育,到后面兩年才實施分專業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方式能夠保證學生有充分時間學習專業技能,通過專業學習,學生會對某一畫種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繪畫技藝。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違反師范美術教育的師范性,對于師范美術教育而言,培養具有較強美術教學能力的人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過于深入的美術教學,只會使學生在專業化程度上越走越遠,輕視自己未來要從事的美術教育,同時,對于美術教育方面的知識,學生掌握不夠,很難在未來工作中真正把美術教育工作做好。因此,在師范類美術教學中,要突出學習內容的多樣化,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師要不斷改革教學模式,實現師范美術教育每個專業的循環教學,給學生一定的專業自由度,加強學生各個學習專業的學科交叉,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比如,在繪畫專業技能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感受不同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使學生感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藝術表現,以及多種表現風格的創造嘗試,這樣才能滿足當代師范美術教育的客觀要求。
三、重視對美術史論的教學,提高學生對現當代藝術發展的認識。
對于師范美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加強美術專業學習與美術史論學習同等重要,只有加強學生的美術史論教學,學生才能對美術發展史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才能發展學生更開闊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這樣培養的人才才能在未來教育實踐中更好地進行審美普及工作,更好地進行審美教育,更好地傳播美術文化。另外,在師范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解一些現當代藝術,這對于學生而言更具現實意義。如現當代藝術的表現主義,如果學生接觸這種理論,就能認識到藝術表現是人類的天性和切實需要,則學生就能認識到表現能力是一種天賦,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對學生進行特別的美術訓練,重點是挖掘學生的內在藝術表現潛能,只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使之發揮潛能,就可以有效促進美術教學發展。學生懂得了這種理論,對于提高學生在未來教學活動中的美術教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師范院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現代藝術教學。
四、在師范院校美術教育中,需要突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只有通過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才能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不斷深入研究這種藝術,獲得有效發展。而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有效增強美術的視覺效果,促進教學發展。尤其現在,在遠程通信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化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教學發展的必然,是時代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美術教學也不例外。
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以使學生隨時隨地訪問世界各地的頂級美術館,各種美術作品都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的角色發生深刻地變化,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促進者,通過網絡,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設備開設美術欣賞課,通過電教設施直觀展示美術作品,引導學生的欣賞視點,鼓勵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性學習,這對于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封順.美術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知識經濟,2012(07).
[2]劉肖冰.新課程背景下地方高師院校美術教育實習模式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02).
問題一:誤認為要“美術文化”就不要“知識技能”。《課標》指出:“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币虼?,有些教師認為美術學科注重美術文化學習,知識技能不重要了,或者可以完全屏棄了知識技能。教學中只要根據課前收集的大量圖片、錄像資料,引領學生欣賞,師生一起在歡樂的游戲中感受體驗,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不要求教師的課堂示范;認為要當一名美術教師只要知道一定的美術文化知識便可,無需有專業的美術技能、技巧了。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但不涉及美術技能技巧的教學,而且就連學生對技能方法提出疑問時,教師也不作正面的回答。認為這樣是體現《課標》理念的課堂教學。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對《課標》的錯誤認識。
案例:在一次美術教學公開課上,教師上的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五課《乘著大象》一課。這是一節“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并側重于繪畫表現形式的美術課。因為教師沒有對作畫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適當闡釋,練習時有幾位學生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
生:老師,用蠟筆時怎樣才能彩出均勻的顏色?師:你想怎樣彩就怎樣彩?生:老師,大象、人、還有其他的景物要分別畫在紙張的哪個位置?大小要怎樣安排?師:位置自己定,大小也自己定。生:老師,蠟筆和彩色水筆怎樣搭配會畫的更好?師: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反思:作為美術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作畫技巧、方法一點都不解答那算美術老師嗎?這位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沒有進行技能技巧的教學,學生作畫時難免會產生種種疑問。從學生的問話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彩色、構圖等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渴求,然而使人遺憾的是:教師未對學生的問題作出任何適當的解答。課后,與授課老師進行交談,他說:“為了體現新《課標》淡化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新理念,所以不再傳授技能了?!边@一案例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是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完全撇棄,是對《課標》理念的誤解?!墩n標》在“基本理念”中的表述是:“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边@里的“絕不僅僅是”并非全部否定了技能技巧的訓練,雖然《課標》強調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的層面上來,但不是把技能技巧完全排除于美術教學之外。
如何把握“技能技巧”和“美術文化”之間的關系?兩者并非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應該是彼此協調、同時并存、相互包容的關系。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文化學習的同時不能放棄知識技能的教學。反之,只有在美術活動中,在培養學生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結合知識技能教學,才會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問題二:誤認為“師生互動”就是“滿堂提問”。《課標》提到:“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苯處煘榱梭w現這一精神,想盡了辦法去構建互動的課堂,包括把傳統的“滿堂灌”變為“滿堂問”,認為這樣就體現了師生交往互動,以至出現了一系列價值不高或無價值的提問。
案例:人教版二年級的《會轉的玩具》教學片斷:師:老師帶來的這個玩具會叫嗎?生:不會。師:會不會跳呢?生:不會。師:那它會怎樣呢?(師轉)生:會轉。師:對,你們覺得好不好玩呢?生:好玩。師:這個玩具漂亮嗎?生:漂亮。師:轉起來好看嗎?生:好看。……
反思:如果教師的提問就象“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怎么樣”之類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課堂教學變成廢話連篇的問答,將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把互動庸俗化為“滿堂問”,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師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法去灌,直到學生鉆進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罷休。課堂教學提倡師生平等的互動,提倡教師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對一個問題可以展開思考、討論、對話等形式來進行。
問題三:誤認為“評價學生”就是“夸獎肯定”。《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圍繞著發展這一主題,但同時就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差,認為賞識、夸獎、表揚和肯定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味地夸獎和肯定,聽不到老師客觀評價的聲音。這是新課程美術教育的一大誤區,請看以下2個評講作品的案例。
案例1:師:大家看,這幅畫漂亮嗎?生:漂亮。師:這幅畫好看嗎?生:好看。師:同學們真棒?!?/p>
反思:這難道是一位美術教師引領學生對作品的評價嗎?美術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評價難道是“這張漂亮,那張好看”。最后一句“同學們真棒”就算是評價了嗎?這種流于形式的、粗淺的教學評價,是教師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是對學生、對教學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問題四:誤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分組討論”?!墩n標》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提倡“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會增加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機會,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等,但教師為了突顯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中的作用,往往會出現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討論這一形式,誤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要有疑問,無論問題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通過討論這一方式來完成。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創新教學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現代社會及未來要求相適應的,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具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熟練掌握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知識和相關技能、較系統地掌握幼兒教育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教育實踐能力,立足于幼教工作第一線的學前教育師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中職的辦學理念,并且中職的教育教學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作為一門必修的專業課程,學前美術教育課程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可或缺的課程之一。美術教學作為中職學前專業的重要課程,也應當重點突出個人需求與社會需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并勝任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見,研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價值主要表現在學前教育的學生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作用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審美水平的提高、情緒情感的表達及形象思維的訓練等方面。因此,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中要轉變觀念,切合實際地與幼兒園工作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適應現代幼兒園工作崗位的知識和技能。
一、問題的存在
(一)學生基礎薄弱。正是因為受到我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絕大多數的學生基本上在初中階段均未上過真正意義上的美術課,即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訓練,因而對美術的基礎知識以及基礎理論嚴重缺乏了解,再加上生源問題中職招生時并未經過面試,因而在入學前大部分學生都未經過專門的美術訓練,美術基礎相當薄弱,根本不了解美術技能課程。學生見識面太窄,很多知識都不了解,特別是繪畫中的動手能力完全缺失(比如自己動手做泥塑和陶塑)。
(二)教學內容的專業性過強。在中職的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術教學卻在實際的教學中普遍地存在美術課中為了應付技能等級考試等突出問題,使得學生逐漸對美術課程產生了倦怠情緒及學習困難,學生學習幼兒園教學中有用知識的時間較少,對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三)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脫節。我校的美術教師全是美術專業改行的,根本不了解幼兒園的實際工作,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缺乏,無法真正地實現培養一線工作崗位實用型人才的目標。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過于抽象化、專業化,重點強調的是美術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注重的是學院式的美術教育,而對學生實踐技能以及就業能力的培養極大地忽視,具體體現在偏重美術史論教學,忽視針對幼兒心理的美術欣賞內容教學;注重專業基礎訓練的寫生素描,忽視表現幼兒心理世界的簡筆創造訓練;重視材質為水彩水粉的專業色彩訓練,忽視幼兒喜歡的水彩色、油畫棒等材質的把握等等。
二、針對實際情況,確立教學模式
(一)優化課程實施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彼鼧O為深刻地闡明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在于教學做一體化;而另外一個著名教育家謝臺臣先生也提出“在做中學”。他們思想的實質都是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課題或案例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使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學習有效地融為一體。做到在實踐中教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術,提高職業素質。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改進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比如傳統模式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由橫向培養過程模式與縱向學習時限模式所構成。中職學前教育的橫向培養過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質、強能力、精專業和厚基礎。
1.高素質。要求會學習、會做事、會做人、會合作,能夠將本職工作高質量的完成。
2.強能力。要求具備良好的將美術技能、知識應用在教學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術教學能力。
3.精專業。要求能勝任美術教學,精通美術教學專業,為學生創造抽象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推理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培養幼兒學習上的良好習慣,培養幼兒的大膽想象能力。
4.厚基礎。要求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掌握幼兒美術教育學理論知識、藝術設計、美術欣賞、工藝造型、圖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著深刻的知識系統,能夠創作較為簡單的美術作品,要具備準確評析、創新組合幼師作品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和傳承美的能力。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學們專業知識和技能外,也要不斷給他們滲透此內涵,這種觀念對像他們這樣的“人生的啟蒙教師”特別重要。所以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們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在藝術的教化中養成良好的個性美,鼓勵她們在生活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創造熱情,并要求她們(將來的教育工作者)把這種美育文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在實踐教學中,除了教學法的教授之外,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繪畫美術類的動手創作實踐環節,比如對常規的一些美術門類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對新材料、新技法的美術創新實踐。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設課堂創作的環境。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實踐,在一定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創作力。在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分組教學,培養學生小組內協調合作能力與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對于《風景之簡筆畫》的創作性課題,首先讓學生平均分成四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設定一個寬泛而公平的命題,分別為“春”“夏”“秋”“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不同的課題進行創作,大膽地發揮想象力,美術作品創作的同時對于作品進行語言包裝,編織故事情節,鼓勵學生大膽走上講臺,一邊展示創作作品,一邊生動地講述故事情節,將講臺下的學前教育學生視為幼兒園的小朋友,積極做到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在課堂中呈現幼師上課情形,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師身份帶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并給予最大的肯定,為學生的課堂創作增強自信心。
縱向學習時限模式是一年社會實踐和兩年全日制在校學習的一體化制度設計,簡單地來說就是:前兩年學習的主要是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理論知識,而最后一年則參與到社會實踐學習中去。把實踐與專業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形成懂實踐、通理論、強專業的優秀中職畢業生。在校學習的兩年中,學習課程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應當按照縱向培養模式要對學習課程進行設計,第一個學期主要是打好系統理論知識的基礎,輕實踐而重理論。美術教學的重點就在于手工基礎,簡筆畫,線描的學習,對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B;第二個學期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并重,美術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還應當讓學生對國內外美術優秀作品進行充分的了解,幫助學生逐漸的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則是要將本專業的實踐訓練與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并且以此為基礎對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方法和美術教材特點加以熟練掌握。在結束兩年的在校學習后,學生直接參與到為期一年的崗位實習中,學生雖然是以幼兒園教師的身份來對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予以承擔,但是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職教師。全日制的崗位實地轉變了學生的角色,有些學生往往會感到非常不適應,覺得工作實際與學校所學到的技能、知識有一定的出入,這便需要學生按照實際情況將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應用在實踐中,不僅要耐心地歸納總結過程,并且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同時需要實習指導教師和在校教師及時地給予有效的指導。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前所未有地重視起幼兒教育,在幼教機構與日俱增的新形勢下,學前美術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養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傳承美術這門人類文化。
【關鍵詞】隨機介入式 美術教師 專業素養
“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是指非程序的、隨機的,在每位學生、每個階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尋求當下的溝通。它面向個人,重視問題與可能性、啟發與領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熱情;重視個性,強調發揮所長?!半S機介入式”美術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方式。實踐證明,它是符合藝術教育規律的教學方式之一。由于人思維方式的差異和性格秉性的不同,決定著他們在學習知識和技能時的狀態和水平也不同?!半S機介入式”美術教學,首先要強調了解學生,也就是說要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這不僅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隨機介入式”教學能將傳統教育方式中的師承方式與現代的教育方式有機結合,使其更加科學化,有利于美術教育適應現代規?;团囵B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使其能按美術教育自身的規律特點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加強學生美術方面的基本素質和盡快掌握全面的藝術思維方式的能力。因此,“隨機介入式”教學要求美術教師要具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博學的知識、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師德。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也是課程的實施者,“隨機介入式”教學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廣闊空間。
一、美術教師的創作或設計能力
“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其中,最核心的是美術教師要不斷進行藝術實踐,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形成個人風格。美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自身應該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創作和設計能力是美術教師應當具備的學科素質。一般來說,美術創作和設計活動是美術教師提高學科素養和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美術創作能力包括創作意識、嫻熟的制作技法技能、有計劃地完成作品的能力等。
網絡時代和信息全球化的到來,使學生能更快捷、更直觀、更具體地觀摩和學習美術實踐技法。在這種競爭機制下,美術教師的美術創造實踐活動更加困難。只有教師對美術本體有著更深刻的、更具體的感受和理解,美術教師在創作中體現出來的創作意識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創造欲望,促進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活動。
二、廣博的文化知識與系統的專業知識相融合
廣博的文化知識是美術教師進行美術教學的思想內涵和重要條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我國的教育大背景下,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是可想而知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和疑惑,比如,在書法教學的過程中,對古代碑帖的鑒賞與學習,不僅對其書法藝術進行鑒賞,同時要對其歷史背景和創作時代的總體進行概括和介紹,因此,書法教學進程中,要以文學、歷史學、哲學等其他相關學科進行支撐,否則只會講述得索然無味,或被學生問得不知所以然??梢姡瑥V博的文化知識是美術教師順利完成美術教學的必要條件之一。
斯坦福大學教授舒爾曼與他的同事研究出教師的知識框架主要包括: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性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教育情境知識,關于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及其哲學和歷史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方向。人文知識的缺乏,導致美術教師的知識結構形成以美術技能知識為主的單一的知識結構特點。廣博的美術知識、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教育教學能力都是美術教師所必須的。全球網絡化的出現、文化的視覺化、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的等級弱化、新媒體藝術的介入等為基礎美術教育內容的選擇帶來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打破了現代主義美術教育觀念和認識。美術教師的知識內涵已難以對這些新的美術現象做出恰當的解釋,更不用說為美術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里,即使是美術教師的知識結構以美術知識為主,也不得不更新其知識狀況,否則,就不能改變美術教育教學的陳舊面孔。
三、良好的職業修養與有效的溝通能力相融合
職業修養是指在職業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教師的職業修養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等能力上。教育、教學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傳授能力、評價能力等,這幾種能力融合為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名稱職的美術教師只具備以上幾點能力還不夠,還應具備的是教師所必備的通用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美術教育原理及高等教育美術心理學等,為美術學科知識提供支撐。美術教師在“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過程中所具備的課程情境知識和課堂教學知識,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加以總結,逐漸成為教學經驗的積累。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才能確保教學質量。教師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同的學習、生活經歷使學生形成了不一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樣也形成了不同的學習觀。有能力的教師要經常借助各種手段和方法進行交流,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溝通的途徑也從面對面交流,拓展到了電話、電子郵件、網上聊天、微信等現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優秀的教師要具備耐心和熱情,對學生要“用情”,才能更好地溝通,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實踐環境,確保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中教師的素養是多方面的,美術教師要具有嚴謹的教學態度、博學的知識、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師德,才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的實踐性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G2013010042)
參考文獻:
[1]魏志英.當代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