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母嬰分離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擴展服務; 母乳喂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2-0104-03
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將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yǎng)作為衛(wèi)生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母乳喂養(yǎng)對母嬰健康均有益[1]。眾所周知,母乳喂養(yǎng)具有對嬰兒提供營養(yǎng)、促進發(fā)育,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利于牙齒發(fā)育和保護,促進母嬰感情建立;對產婦可有助于預防產后出血、哺乳期閉經、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險性;且溫度適宜,方便經濟等優(yōu)點。
我國母乳喂養(yǎng)率正在呈現逐年下降趨勢,4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yǎng)率已經由1998年76%下降至2004年的64%,母乳喂養(yǎng)關系到母親和嬰兒的健康[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促進嬰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對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產一科住院的4323例產婦(3975例母嬰同室,348例母嬰分離),采取產前孕期宣教,產房護理、愛嬰區(qū)護理、針對母嬰同室及母嬰分離的產婦采取不同的保持與促進泌乳的措施,出院前指導、出院隨訪、產后康復、信息平臺的建立與指導、母乳庫的宣傳等擴充常規(guī)服務、延展系統(tǒng)服務的“擴展服務”措施,大大提高了母乳喂養(yǎng)率,降低產后乳腺炎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深化了護理服務內涵,提升病區(qū)管理效能及社會認可度?,F將經驗總結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產一科收治產婦3657例,共對3380例母嬰同室,277例母嬰分離的產婦實施傳統(tǒng)母乳喂養(yǎng)宣教和指導。2012年8月-2013年7月,產一科收治產婦4323例,共對3975例母嬰同室,348例母嬰分離的產婦采取“擴展服務”促進母乳喂養(yǎng)。
1.2 “擴展服務”全面促進母乳喂養(yǎng)的實施舉措
1.2.1 產前孕期宣教 (1)產科門診護士站發(fā)放母乳喂養(yǎng)知識的宣教資料。產檢處陳列母乳喂養(yǎng)相關宣教資料和掛圖,介紹母乳的營養(yǎng)成分、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喂養(yǎng)方法及注意事項、乳腺炎的預防等。(2)孕婦學校宣教。每周六、周日上午常規(guī)在門診開展免費的孕婦學校課程,每月3次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講座。其中一堂“母乳喂養(yǎng)”專題講座,另在“產褥期保健”及“新生兒護理”的課程中講述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等。設立有獎問答、現場操作等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使產婦及家屬認可并堅定母乳喂養(yǎng),消除其不正確觀念(如:前幾天母乳不夠,母乳影響產婦體型等),并指導護理(如過大或過小、凹陷或平坦的處理,產前清洗、哺乳期護理及斷奶后康復等)。
1.2.2 產房護理 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后30 min內,由助產士將母嬰進行早接觸早吸吮30 min以上。促進母嬰親子感情的建立,增強新生兒吸吮反射,誘發(fā)產婦泌乳反射,促進乳汁的分泌,從而達到促進母乳喂養(yǎng)的目的。
1.3 愛嬰區(qū)護理
1.3.1 母嬰同室 產婦回房后,責任護士或組長現場協(xié)助并指導母乳喂養(yǎng),鼓勵產婦進食,堅持純母乳喂養(yǎng),按需哺乳,一晝夜喂奶約6~8次。鼓勵并指導夜間堅持母乳喂養(yǎng),告知產婦夜間擠奶或哺乳1~3次更有利于乳汁分泌。次日晨進行病房網絡電視母乳喂養(yǎng)及新生兒護理知識視頻宣教。責任護士或組長查房,檢查產婦母乳喂養(yǎng)方法的掌握情況及熟練程度,給予協(xié)助和指導。再次進行宣教,告知采取舒適姿勢(本院剖宮產產婦常規(guī)采取側臥位哺乳的臥式姿勢,預防腹部傷口受壓疼痛而致產婦不愿哺乳;順產產婦可臥式、坐式或懷抱式)。告知純母乳喂養(yǎng)4~6個月,4~6個月后輔食的正確添加。向產婦及家屬介紹催乳膳食和科學的烹調方法,鼓勵按本院制作的“月子食譜”訂餐或自行制作,根據產婦飲食習慣,選擇營養(yǎng)豐富,有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次日上午起采用產后康復儀的乳腺疏通和促乳模式進行護理,每日1~2次,視產婦乳汁分泌情況決定使用時日,已完全達到純母乳喂養(yǎng)標準(兩次喂哺間新生兒產生滿足感且排尿>6次/d,排便每天若干次,嬰兒生理性體質量丟失情況減少。)即暫??祻蛢x促乳[4]。每周二、周五病房開展“親子課堂”,產婦及家屬現場操作母乳喂養(yǎng)及擠奶等手法,發(fā)放母乳喂養(yǎng)相關宣教資料(包括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如何防止皸裂,怎樣促進純母乳喂養(yǎng)等)。對個別少乳的產婦還可采取手法及促乳精油按摩,按摩的穴位有:膻中穴、乳根、天池、膺窗、神封等。本科室有3名護士參加產后康復按摩的專業(yè)培訓,具體按摩穴位與手法可參考張玉宇《穴位按摩治療初產婦肝氣郁滯型缺乳的效果觀察》[5])。個別奶水較多可能引起乳漲的產婦,使用電動吸乳器,每日4~8次吸乳,堅持母乳喂養(yǎng),防止產婦脹痛引起不良情緒而動搖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
1.3.2 母嬰分離 母嬰分離是導致Ⅱ期泌乳延遲的主要原因,主要因為母嬰分離時產婦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吸吮,脹痛發(fā)生率較高,泌乳時間后延[6]。產婦回房后,由責任護士或組長行入科宣教,指導護理及母乳喂養(yǎng)的方法。產后6 h后視產婦情況行電動吸乳器吸乳,罩杯罩住雙側乳暈先自動按摩2~3 min,快速吸吮7~8 min然后緩慢均勻吸吮。每次吸吮時間15 min最佳,間隔3 h吸吮1次,每天吸乳8次左右,保障足夠的吸奶次數,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電動吸乳可有效防止乳腺管阻塞、乳汁瘀滯、硬結的發(fā)生,預防Ⅱ期泌乳延遲、促進乳汁分泌,樹立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為母嬰同室后的母乳喂養(yǎng)奠定基礎[7]。如新生兒因早產或其他原因轉NICU治療,責任護士或組長主動與NICU醫(yī)生溝通,可視情況將母乳送至NICU供新生兒進行喂養(yǎng)。產婦需將專用奶瓶開水消毒,單次吸吮,首選電動吸乳器,每次單獨收集乳汁,半小時內送往NICU。資料表明,母乳喂養(yǎng)是早產兒的最佳喂養(yǎng)方式[8]。對于提高喂養(yǎng)耐受性,減少感染及壞死性小腸炎的發(fā)生,促進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改善遠期預后均有重要意義[9-10]。同時可以增強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和護理的依從性。產后次日,母嬰分離產婦與母嬰同室產婦一同觀看病房網絡電視母乳喂養(yǎng)及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宣教視頻,責任護士或組長查房指導,參加病房組織的“親子課堂”,領取母乳喂養(yǎng)相關宣教資料等。
1.3.3 出院前指導。出院前一日進行集中式出院宣教,發(fā)放出院宣教資料,鼓勵純母乳喂養(yǎng),科普產后康復措施(如下垂的預防、盆底康復等),告知產后母乳喂養(yǎng)24 h咨詢電話。
1.4 出院隨訪
出院后1周及1個月,由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喂養(yǎng)情況并記錄,對存在問題及時指導。尤其對新生兒或產婦住院等原因致母嬰分離的產婦,指導并鼓勵其按住院期間的電動吸乳頻率吸乳或手法擠奶,強調母乳喂養(yǎng)的作用和意義,鼓勵其有任何疑問或困難可隨時撥打產后母乳喂養(yǎng)咨詢電話,增強其母乳喂養(yǎng)的決心和信心。
1.5 產后康復解決后顧之憂
對個別脹痛有硬塊或自行擠奶困難者,讓其回院行電動吸乳或手法精油按摩,根據產婦目前在家采取的吸乳方式給予建議、示范和指導,至其完全掌握并熟練運用。產婦斷奶后可回院行產后康復,防止并改善下垂,促進身體康復。
1.6 多種信息平臺的建立和指導
建立孕產婦QQ群,產婦有任何母嬰相關疑問可在QQ上留言,由高年資產科醫(yī)護人員定期答疑,專業(yè)指導。醫(yī)院外網設產科??谱稍兤脚_,解答產婦相關問題等。
1.7 母乳庫的加入及宣傳
2013年5月,廣州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啟動國內首個母乳庫,此舉對母乳喂養(yǎng)的推動和實行意義重大,值得臨床各醫(yī)院積極參加及大力推廣宣傳。本院將該消息告知孕產婦,普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增強其對母乳喂養(yǎng)的認可和支持。
2 結果
2.1 母乳喂養(yǎng)率大大提高
本科室2011年8月-2012年7月護理產婦總數3657例,母嬰分離277例,母嬰同室3380例,采用常規(guī)的母乳喂養(yǎng)宣教方法。產后一月電話隨訪結果:3657例中536例無法聯(lián)系,隨訪的3121例中:人工喂養(yǎng)共472例(其中母親患傳染病21例,母嬰分離人工喂養(yǎng)135人,因生病服藥、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導致人工喂養(yǎng)316例),母乳喂養(yǎng)2649例,母乳喂養(yǎng)率84.88%;其中母嬰分離277例中,堅持母乳喂養(yǎng)142例,母嬰分離的母乳喂養(yǎng)率51.26%。2012年8月起病區(qū)實施“擴展服務”全面促進母乳喂養(yǎng)的措施,至2013年7月共護理產婦總數4323例,隨訪中841例無法聯(lián)系,隨訪的3482例中:人工喂養(yǎng)231例(其中母親患傳染病16例,母嬰分離人工喂養(yǎng)39例,因生病服藥、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導致人工喂養(yǎng)176例),母乳喂養(yǎng)3251例,母乳喂養(yǎng)率93.37%;母嬰分離348例中,堅持母乳喂養(yǎng)309例,母嬰分離的母乳喂養(yǎng)率88.79%。
2.2 產后乳腺炎發(fā)生率下降
2011年8月-2012年7月,產后住院期間發(fā)生紅腫、脹痛及乳腺炎共8例,出院1月后隨訪發(fā)生乳腺炎共2例,乳腺炎發(fā)生率為2.734‰。2012年8月-2013年7月,產后住院期間發(fā)生紅腫、脹痛及乳腺炎的共0例,出院1月后隨訪發(fā)生乳腺炎的產婦1例,乳腺炎發(fā)生率為0.231‰。
2.3 病區(qū)管理效能及社會認可度得到提升
護士采取持續(xù)的、有計劃的、產前產后無間隙的系統(tǒng)宣教,對產婦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通過儀器、理療、人工按摩等措施實施現場幫助和解決,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立竿見影。護士長的管理效能也明顯提高。產婦及家屬對護士的態(tài)度和服務非常滿意,2011年8月-2012年7月滿意度調查月平均93.26%,2012年8月-2013年7月月平均滿意度上升到99.17%,滿意度大大提升。同時,由于新服務項目的開展,護理內涵得到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增加,社會認可度得到提升。
3 討論
“擴展服務”采用擴充常規(guī)服務、延展系統(tǒng)服務,將宣教與具體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從產前到產后以及出院后,對孕產婦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無間隙、形式多樣的系統(tǒng)宣教,對存在問題進行操作簡單、效果明顯的實際幫助(如康復儀促乳和電動吸乳器吸乳),解決其下垂等顧慮及擔憂,使孕產婦對母乳喂養(yǎng)知識和方法掌握更全面、具體、有效,樹立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信心,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尤其提高了母嬰分離的母乳喂養(yǎng)率,降低了乳腺炎的發(fā)生,促進母嬰身心健康,是一種低消耗,高效益的服務模式[11]。同時,由于護士更多時間與產婦接觸和溝通,主動給予實際幫助,使產婦及家屬對醫(yī)護人員及醫(yī)院的滿意度大大提高。有效的溝通及解決措施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患者的滿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專科護理服務質量,深化了護理服務內涵。
相關服務措施的開展,如手法按摩、產后康復儀(促乳及乳腺疏通)、電動吸乳器的使用以及產后康復(預防下垂、盆底康復等)項目的開展,增加了醫(yī)院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增加了社會效益,提升社會認可度。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5.
[2]楊富霞.母乳哺養(yǎng)知識評估表在母嬰同室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學,2010,2(5):24-25.
[3]辛曉春,高清源.全程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yǎng)率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3,5(3):170.
[4]蔣青.對剖宮產后純母乳喂養(yǎng)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華西醫(yī)學,2010,25(4):722-723.
[5]張玉宇.穴位按摩治療初產婦肝氣郁滯型缺乳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1B):61-63.
[6]谷梅梅.母嬰分離時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9(13):1169-1170.
[7]周燕莉,歐有良,肖春芳,等.電動吸乳器用于預防母嬰分離產婦Ⅱ期泌乳延遲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8A):48-50.
[8]張錚毅.淺析不同分娩方式嬰兒喂養(yǎng)情況[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3):130-131.
[9]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World Group on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J].Pediatric, 1997, 100(5): 1035-1039.
[10] Meinze D J, Poindexter B, Wrage L A. Role of human milk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isk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r death[J].J Perinatol, 2009, 29(5): 57-62.
關鍵詞:母嬰分離;產后護理;產婦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產婦產后應該是與嬰兒同室并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但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醫(yī)院的早產兒數量不斷增加,產后母嬰分離的產婦也越來越多,通過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來消除產婦由此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變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有效的干預方法也能夠確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產婦掌握有關知識,增強她們照顧嬰兒的信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對象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來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母嬰分離的230例產婦,年齡為22~35周歲,平均年齡(25.5±2.8)周歲。230例產婦均為剖宮產,無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發(fā)癥。根據患者的年齡、術中術后出血量、產次等因素將其平均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無顯著差異,具備可比性。
1.2方法:2組產婦均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而干預組產婦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還接受了心理干預等護理措施,現介紹如下:
1.2.1心理干預:母嬰分離大多會使產婦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產婦的正常休息,還會使一些產婦出現拒絕接受治療的情況,嚴重影響產婦的身體機能恢復。為此,護理人員加強了與產婦的溝通和交流,給予她們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導的方式來消除她們的負面情緒,并與監(jiān)護病房積極聯(lián)系,及時將嬰兒的有關情況告知產婦,并適當安排其探視嬰兒,從最大程度降低產婦的焦慮水平。
1.2.2護理:干預組產婦從產后30min開始進行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按摩,在根部沿著乳腺管的方向進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熱敷,使用溫度為40~50℃的毛巾對雙側進行熱敷,每次3~5min。(3)擠奶,每隔3h擠奶1次,一般在熱敷及按摩后進行。這樣能夠促進縮宮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宮收縮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關嬰兒護理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斷和處理新生兒疾病、新生兒的哺乳、撫觸、沐浴和看護等內容。同時,還使產婦明確有關自我護理、人工擠奶以及產褥期的有關知識和做好產后護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礎:根據醫(yī)院的實際條件,盡可能為產婦提供一個單獨的、安靜的休息空間,同時做好基礎護理工作,每天對惡露排出及宮縮情況進行觀察,并指導產婦清潔外陰,避免產后感染。
2結果
2.1產婦滿意度對比:2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可以看出,2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的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產婦泌乳及硬度比較:2組產婦的泌乳情況與產后第4日硬度比較情況,可以看出,干預組產婦產后的泌乳時間和泌乳量充足的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產后第4日硬度情況也要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
3討論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醫(yī)院的早產兒數量逐漸上升,早產兒大多在出生后被轉入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嬰分離給產婦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母乳是嬰兒最為理想的食品,除了營養(yǎng)豐富以外,還含有多種抗體,有助于提高嬰兒的免疫能力。而母嬰分離則使產婦的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時間推遲。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改善了產婦的心理情況,加快了產后恢復的速度,不僅提高了護理滿意率,也使產婦的乳汁分泌時間、分泌量、腫脹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確保了母乳喂養(yǎng)的順利進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產后母嬰分離期間開展針對性、系統(tǒng)性和持續(xù)性的護理干預活動,能夠使產婦得到科學有效的護理和指導,不僅能夠使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還能讓她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的完成對嬰兒的照顧。同時,護理干預也能夠幫助產婦盡快適應母親角色,并且使護理工作注入了人文關懷的情感,提高了產后護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靜.產科母嬰分離產婦的護理體會[J].醫(yī)療裝備,2010(9):90~9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產科母嬰同室病房收治的6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入研究對象的均為產后患者,且新生兒均在母親身邊,產婦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0歲,均為愿意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思維正常的患者。
1.2方法:
將我院產科母嬰同室病房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0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針對性護理組與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針對性護理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母嬰安全的專項護理措施,包括控制醫(yī)院感染、加強醫(yī)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患者及醫(y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等等。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出院滿意度,驗證針對性護理措施對提高母嬰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
1.3效果評價:
對出院患者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統(tǒng)計,針對性護理組:非常滿意280例,滿意17例,不滿意3例,患者滿意度為99%;常規(guī)護理組:非常滿意240例,滿意39例,不滿意21例,患者滿意度為93%。針對性護理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母嬰同室雖然能夠增強產婦與新生兒的情感交流,方便產婦及時按需哺乳,提高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促進產婦和新生兒健康,但由于母嬰同室病房的特殊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針對母嬰同室病房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從醫(yī)院基礎設施建設、醫(yī)院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安全意識、醫(yī)院感染防范等幾個方面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梢院艽蟪潭壬咸岣吣笅胪也》康陌踩?,減少各種安全隱患的發(fā)生,顯著提高患者對醫(yī)院及臨床工作的滿意度。
3討論
3.1查找、分析母嬰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隱患:
①醫(yī)院感染的安全隱患:產婦及新生兒抵抗力低,醫(yī)源性因素及母嬰同室病房探視家屬較多均容易導致醫(yī)院感染發(fā)生。②母嬰同室病房安全設施的隱患:病房布局不合理,護士站、搶救室及醫(yī)師辦公室距離較遠,不便于處理緊急情況;安全通道不暢通;病房走廊無監(jiān)控或監(jiān)控探頭少,有監(jiān)控死角等。③患者及醫(yī)護人員安全意識淡?。横t(yī)護人員缺少工作經驗,患者及家屬喂養(yǎng)知識缺乏,宣教不到位等。④醫(yī)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執(zhí)行力度不夠;病房環(huán)境比較復雜,不斷產生新的安全隱患;現有的規(guī)章制度有待更新。
3.2針對母嬰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問題,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3-5]。
①加強醫(yī)護人員醫(yī)院感染防控意識,嚴格控制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a.手衛(wèi)生的管理:醫(yī)務人員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人選,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是控制醫(y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醫(yī)務人員按照六部洗手法進行手的清潔和消毒,中斷交叉感染。b.安全用藥: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藥菌產生。b.強化病房管理,做好消毒隔離:保持病房整潔,定時通風換氣;患者被服每周更換,如有污染隨時更換;出院、轉院進行終末消毒。②加強醫(yī)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病區(qū)安全:a.加強醫(yī)療器械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降低臨床使用風險。b.確保病房的用電安全,禁止在病房內使用電器。c.確保安全通道通暢,禁止堆放各種物品,每天按要求檢查。d.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及患者進行消防演練,告知消火栓及滅火器的位置及使用方法。e.護士站設在靠近科室大門主要出入口并與搶救室及醫(yī)師辦公室相鄰處。便于緊急情況下疏散患者及開展搶救工作。f.病房走廊安裝監(jiān)控,避免有監(jiān)控死角,便于對病區(qū)情況觀察,防止偷抱新生兒及偷竊物品的行為。g.護士站與病房裝有傳呼系統(tǒng),方便產婦緊急情況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避免意外發(fā)生。h.病房門口安裝門禁系統(tǒng),限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及探視時間,做好相關登記,確保病區(qū)環(huán)境安全有序。③強化患者及醫(y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a.定期組織開展例如消防安全、交接安全、用藥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識講座。不斷強化安全意識。b.對剛入科的實習生、進修生、低年資醫(yī)護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告知安全隱患防范措施。c.產科涉及母嬰雙方的安全,科室要時刻提高警惕,盡量減少意外發(fā)生。d.加強護士責任心,加大宣教力度,按時巡視,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fā)現問題。e.認真使用各種宣教卡、展板、視頻資料等,落實健康宣教制度,提高患者的認知程度。④建立健全醫(yī)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a.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產婦及陪護人員不得將新生兒轉交醫(yī)護人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未經醫(yī)護人員允許,家屬及陪護人員不得將新生兒抱離母嬰同室。b.新生兒交接制度:新生兒由產房入母嬰同室時,交接雙方應該認真核對新生兒的相關信息,雙方無異議后,方可簽名確認。c.新生兒查對制度:對新生兒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及辦理出院時,應該認真核對新生兒腕帶上的母親姓名、住院號、性別等信息。d.母嬰同室探視制度:加強陪護管理,嚴格落實母嬰同室管理制度,盡量減少陪護。限制探視人員及人數。⑤加強健康宣教,落實告知義務,提高安全意識:a.教會產婦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及新生兒護理常識。b.主動告知產婦和家屬醫(yī)院有關母嬰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及措施。
作者:陳麗 單位:大連市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邱敏芬.產科病區(qū)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J].護理雜志,2006,23(9):79-80.
[2]郭素婷,王穎.母嬰同室管理中存在安全問題分析與對策[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4):571.
[3]蔡英如.產科病房的新生兒安全管理[J].護理雜志,2008,25(2A):65.
關鍵詞:母嬰同室;新生兒;臨床護理
隨著我國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護理模式逐漸朝著人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并且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逐漸成為各大婦產醫(yī)院所追求的目標。母嬰同室主要是將新生兒與母親放在一個房間進行護理,并且產后的所有時間都是母嬰一起生活,由母親按照要求進行喂養(yǎng)、洗澡、穿衣和睡覺。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新生兒的成長,而且還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兒的發(fā)病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屬的同意下,隨機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有93例分娩孕婦,其中對照組中93例產婦,年齡在23~42歲,平均年齡為27.8歲,剖宮產孕婦50例,陰道分娩孕婦43例,新生兒的體重為3.2~4.1kg,平均為3.75kg。實驗組中的93例母嬰,年齡在22~40歲,平均年齡為26.2歲,剖宮產孕婦50例,陰道分娩孕婦43例,新生兒的體重為3.1~4.3kg,平均為3.8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母嬰采用的是傳統(tǒng)母嬰分離的護理模式,對新生兒的所有護理工作都是由母親一個人來完成。實驗組中母嬰采用了新的護理理念,即母嬰同室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婦對于新生兒的喂養(yǎng)技巧,指導她們如何采用正確的喂養(yǎng)姿勢對新生兒進行哺乳,從而避免出現皸裂現象。同時還要求孕婦對新生兒的呼吸、臉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并且要做好相應癥狀的預防措施。由于新生兒的體溫調節(jié)能力比較差,這時就要求保持室內溫度均衡,不要過熱或者過冷。在新生兒休息的時候保持其側臥姿勢,從而避免奶水溢出發(fā)生窒息現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時候,要求孕婦對自己的雙手和進行清潔,避免新生兒出現感染現象,并且將哺乳的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為宜。每次新生兒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異,通常需要喂養(yǎng)到新生兒停止哭啼為止。由于新生兒的皮膚比較細嫩,極易導致受傷和感染,所以醫(yī)護人員和家屬要定期對新生兒的膚色進行觀察,如果新生兒出現感染現象,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 在孕婦出院之前,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新生兒的護理技能、產婦護理滿意程度以及對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等進行調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采用了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許和處理,其中的數據使用了x±s的方式來表示,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
2 結果
實驗組母嬰在分娩1w之內的喂養(yǎng)及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而且她們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如今,我國各大醫(yī)療機構對新生兒的日常護理內容主要包括臍帶護理、沐浴護理等,并且所有護理操作均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完成,而且新生兒的父母及家屬幾乎是看不到護理過程的,這難免會使其產生擔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護理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增大了對新生兒護理模式的挑戰(zhàn),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母嬰同室護理模式深受孕婦及家屬的青睞。
對于剛做父母的家長而言,面對新生兒的時候通常會束手無策,對于相關的護理措施一竅不通,更不用說是具有一定專業(yè)性的皮膚護理、臍帶護理了。自從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出現,將對新生兒每天的護理工作都放在孕婦及家屬的身邊來進行,這時孕婦及家屬可以親身了解和掌握個各項護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邊操作邊給父母進行示范和講解,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孕婦及家屬更好的掌握護理要點,而且孕婦還可以親身體驗護理的樂趣,從而為出院后的護理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中的孕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以及相關護理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都明顯好于對照組,因此,加強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推廣,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婦及家屬對相關護理知識和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為孕婦的產后恢復及新生兒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娩孕婦由于產后會存在宮縮痛、疼痛、缺乏對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導致她們很容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的心理情緒。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孕婦在產褥期是抑郁癥的高發(fā)期,所以,醫(yī)護人員要想辦法幫助分娩孕婦進行相關角色的轉變,帶著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開展,增加了護理人員與分娩孕婦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于孕婦所不理解的地方,護理人員要耐心的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幫助孕婦很好的進入母親的角色,而且還能夠準確的幫助寶寶做各項護理操作。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嬰同室護理均取得明顯的效果,喂養(yǎng)及新生兒的胃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幾率差異教大。新生兒屬于一種比較特殊的群體,而且父母及家屬對新生兒的護理抱有較高的期望值,母嬰同室護理可以讓產婦及家屬親自感受護理人員對新生兒所進行的耐心護理,從而提高了產婦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發(fā)現,實驗組的所有產婦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都非常滿意,而且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產婦對護理人員的滿足度有所下降,為91.40%,兩組產婦的滿意度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人員在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產婦的康復和滿意度產生影響,而且護理人員在與產婦及家屬進行交流時,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溝通技巧,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1~3]。
綜上所述,實施母嬰同室護理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孕婦轉變角色,消除內心的恐懼、焦急心理,而且還能更好的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提高產婦及家屬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和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同時還進一步督促護理人員對專業(yè)知識、技巧以及相關知識的掌握,以不斷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詹園園.母嬰同室新生兒聽力篩查7695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8(33):94-95.
[關鍵詞] 孕婦學校;孕期營養(yǎng);拉瑪澤;家庭化分娩;母嬰床旁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a)-116-02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是為婦女及其家庭提供監(jiān)護的一種方法[1]。本院婦產科在90年代初實行母嬰同室,2000年初實行家化分娩(丈夫陪伴)等家庭化護理措施,但母嬰同室、家化分娩只解決了產時、產后的問題。FCMC要求是一個連續(xù)的家庭過程,包括妊娠、分娩、產后和嬰兒的監(jiān)護。本院婦產科2009~2011年1 270例孕產婦實施FCMC,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和社會效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有家庭陪伴、家庭支持、家庭參與需求的孕產婦1 270名,建立產科監(jiān)護檔案。其中,20~30歲848例,31~40歲415例,41~45歲為7例;城鎮(zhèn)1 123例,農村147;初產婦1 231例,經產婦39例。
1.2 方法
1.2.1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前監(jiān)護鼓勵孕婦在家人陪伴下參加本院孕婦學校。將孕期營養(yǎng)、妊娠保健、新生兒護理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互動的形式讓準父母們了解孕期、產時、產后的各種生理變化和可能出現的病理改變,提高孕婦自我監(jiān)護能力。建立產科監(jiān)護檔案,根據孕婦自身條件,由孕婦、家屬和醫(yī)務人員共同制定分娩計劃,并組織參觀母嬰病房,讓產婦有充足的心理準備[2]。
拉瑪澤分娩法,也被稱為心理預防式分娩準備法[3]。對要求自然分娩的932例,從懷孕28周開始夫妻一同訓練。
1.2.2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時監(jiān)護病房布局溫馨合理,每間病房配備功能床、席夢思床、嬰兒床各1張,設立獨立的衛(wèi)生間,方便產婦及家屬的休息,保證了家庭的私密性。在以家庭為中心的產時監(jiān)護中,靈活的探視制度鼓勵婦女在待產和分娩時與支持人員不分開[4]。在孕產婦住院期間,允許家人24 h陪伴。孕婦進入產程后,可由丈夫或產婦的母親全程陪伴,給予心理支持,根據孕婦及家屬的需要討論并告知產程進展的狀況。對需要剖宮產的產婦,責任護士及時向產婦及家屬介紹剖宮產手術方式及麻醉的過程,使家屬和產婦消除顧慮和擔憂。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手術后出生的嬰兒都在媽媽身邊處置,做到母嬰不分離。
1.2.3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后監(jiān)護
產后期對于產婦、新生兒和家庭是一個關鍵的轉變時期。醫(yī)務人員在幫助產婦及家庭其他成員轉變角色中起著重要作用 。本院改變以往封閉式護理模式,開展全程母嬰床旁關愛護理服務。
本院將新生兒接種、篩查加入母嬰床旁護理中,此項操作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降低了產科出錯率,規(guī)范了病區(qū)護理管理,贏得了產婦及家屬好評。本院針對產婦、家庭、新生兒的生理、心理、社會需要為孕婦及家屬提供一對一的床邊宣教,保障母乳喂養(yǎng)實施,與產婦及家屬在信任的基礎上構建了更加和諧的關系。
2 結果
納入的1 270例孕產婦中,陰道分娩692例(54.4%),剖宮產分娩578例(45.5%)。全部產婦均掌握產前注意事項、嬰兒撫觸技術和產后注意事項,其中,1 263例(99.4%)掌握嬰兒沐浴技術,1 251例(98.5%)掌握了母乳喂養(yǎng)(19名產婦因自身疾病實行人工喂養(yǎng))。1 257例(99.0%)產后情緒良好,心理健康,有13例(1.02%)發(fā)生產后抑郁。產婦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98.1%的產婦滿意度達98%以上。
3 討論
本院通過對1 270例孕產婦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模式,明顯改善了產科服務,產婦及其家庭對其分娩經歷的滿意度提高。對孕婦及家庭而言,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有利于幫助產婦及家屬完成稱職父母角色的轉變[5],大大促進了母嬰健康。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醫(yī)院的市場地位也相應提高,成為本地分娩首選醫(yī)院。但是,真正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模式的路是漫長的,正像FCMC所提出的那樣:創(chuàng)建以家庭為中心的醫(yī)院所需要的根本改變,是醫(yī)務人員必須有新的態(tài)度[1]。孕產婦檔案分析也顯示,參與者均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心理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讓所有醫(yī)務人員都能將分娩視為生理過程,而不是疾病,在分娩過程中如何滿足每個產婦及其家庭在社會心理、教育、身體、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如何跨學科協(xié)作為孕產婦及其家庭提供更有意義的信息是在今后工作實踐中還需探索的問題[6]。
[參考文獻]
[1](美)菲利普斯著.俞康民,馮曉(譯).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S].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9:1.
[2]鄭修霞.產科護理發(fā)展趨勢[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3):17.
[3]陳京立,辛超英.在實施病人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79.
[4]劉敏,周潔.家庭產科監(jiān)護模式下母嬰床旁護理探討[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30(23):87.
[5]王艷.家庭化產科護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5(24):70.
一、加強組織管理,鞏固愛嬰醫(yī)院成果
1、成立愛嬰醫(yī)院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母乳喂養(yǎng))質量檢查組,人員組織符合要求,職責分工明確。每年召開1-2次愛嬰醫(yī)院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和研究我院愛嬰工作的開展,把愛嬰醫(yī)院的管理工作列為全院工作的管理目標,加強督導與考核,形成長效管理機制,使愛嬰醫(yī)院工作得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2、制訂我院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及保護嬰兒健康和安全的有關規(guī)定,并及時傳達到全體醫(yī)護人員。
3、制訂愛嬰醫(yī)院年度工作計劃、總結,每月由(母乳喂養(yǎng))質量檢查組督導檢查,有記錄和改進措施,并把檢查情況向愛嬰醫(yī)院領導小組匯報。
4、根據WHO《促進母乳喂養(yǎng)成功十項措施》、《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和《醫(y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等有關規(guī)定制定我院《促進母乳喂養(yǎng)成功十項規(guī)定》,并組織實施。
5、在產科、兒科的門診、病房、候診區(qū)和公共區(qū)域展示、張貼促進母乳喂養(yǎng)成功的有關規(guī)定和宣傳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
6、嚴禁醫(yī)務人員推銷、宣傳母乳代用品。
7、將住院期間純母乳喂養(yǎng)率和非醫(yī)學需要剖宮產率納入產、兒科醫(yī)療質量管理體系,納入產、兒科醫(yī)護人員崗位責任目標體系,每月檢查一次,作為績效工資發(fā)放參考之一。
二、加強愛嬰醫(yī)院的管理和技術培訓工作
1、組織對全體醫(yī)護人員開展形式不同的母乳喂養(yǎng)政策和知識的培訓,并進行書面理論考試。對新分配、新調入人員、實習生進行母乳喂養(yǎng)政策和知識、技術崗前培訓18小時,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加強重點科室醫(yī)務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工作,每年對產科、兒科、行政、后勤等職能科室人員進行母乳喂養(yǎng)知識和復訓,時間不少于3小時。每月對婦產科、內兒科人員進行母乳喂養(yǎng)知識考試考核,婦產科每月組織母乳喂養(yǎng)技巧考核一次,理論知識書面考試一次。
3、選派人員參加愛嬰醫(yī)院相關學術活動及培訓班,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確保專業(yè)技術水平與時俱進。
三、加大宣傳力度,使所有孕婦及母親知道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
1、通過產科門診、孕婦學校、產科病房對孕產婦等途徑,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yǎng)知識和技能教育。
2、住院后由責任護士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知識和技能宣教。
3、繼續(xù)辦好孕婦學校,孕婦學校按要求布置,環(huán)境溫馨舒適,完善宣教設備和模具,每月開課一次,由接受省級師資培訓并取得合格證的老師講授孕期保健、優(yōu)生優(yōu)育、母乳喂養(yǎng)、產后保健、新生兒護理等知識,并努力拓寬授課內容,要求涵蓋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產褥期及新生兒的特點與保健等健康教育知識,滾動循環(huán)。要求授課形式以互動式為主,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有角色扮演、操作演練、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活潑、生動,讓孕婦輕松掌握母乳喂養(yǎng)知識。
4、婦產科、內兒科定期出母乳喂養(yǎng)宣傳版報,產前門診、產科病房通過講課、播放錄像及VCD、發(fā)放宣傳小冊子等方式向孕婦、母親及親屬介紹有關母乳喂養(yǎng)知識和技能。通過以上宣傳教育,使100%的孕產婦接受過母乳喂養(yǎng)的宣教。
四、幫助產婦在產后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yǎng)。
1、產科工作人員幫助正常新生兒出生1小時內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和早吸吮,時間不少于30分鐘。在皮膚接觸時,按要求使母嬰目光交流,并注意新生兒保暖。
2、制訂降低剖宮產制度和措施,產科醫(yī)生、助產士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提高助產技術,醫(yī)護人員共同做好孕婦宣教工作,促進自然分娩。
五、指導產婦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
1、將母乳喂養(yǎng)指導納入常規(guī)護理工作程序,對產婦進行規(guī)范的母乳喂養(yǎng)指導。
2、醫(yī)護人員通過示范和指導,教會產婦哺乳、新生兒含接姿勢、擠奶/吸奶方法、泌乳方法。
3、指導母嬰分離的產婦,分娩6小時后開始擠奶,每3小時擠一次奶,每次擠奶持續(xù)20-30分鐘,每天不少于8次,注意夜間擠奶。
六、除母乳外,禁止給新生兒吃任何食物或飲料,除非有醫(yī)學指征。
1、產科門診、病房將母乳喂養(yǎng)指導列為工作常規(guī),為產婦提供個性化的母乳喂養(yǎng)咨詢指導。
2、有醫(yī)學指征的新生兒需要添加配方奶時必需遵循醫(yī)囑,并在醫(yī)療文書中記錄醫(yī)學指征,以及使用配方奶的數量和次數。
3、混合喂養(yǎng)的新生兒可用乳旁加奶或使用小勺、奶杯加奶。
4、制訂母乳代用品配置和使用管理制度,設置配奶區(qū)、配備必備的設備和材料,配制配方奶在配奶區(qū)完成,做到現配現用,清潔配制。
5、配奶用具符合清洗、消毒要求,奶粉三證齊全,由專人從零售渠道購買,有購物小票和發(fā)票,不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饋贈和贊助,嚴格執(zhí)行管理和使用流程。
七、實行24小時母嬰同室。
1、現有的嬰兒床不能滿足一床一張的需要,本年度補充購置嬰兒床6張,減少母嬰分離時間。
2、除有醫(yī)學指征的母嬰分離外,產婦和新生兒24小時在一起,每天給新生兒洗澡及治療分離時間不超過1小時。
3、加強產科醫(yī)護人員新生兒疾病早期癥狀的培訓,使其具備新生兒疾病早期癥狀的識別能力。
八、鼓勵按需哺乳。
1、產科、兒科醫(yī)護人員了解按需喂養(yǎng)的意義,新生兒喂奶間隔時間和持續(xù)時間沒有限制,每天有效吸吮次數應不少于8次(包括夜間哺乳),使產婦了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和方法。
2、加強對剖宮產母親的護理和母乳喂養(yǎng)的指導。
九、加強宣教,讓產婦了解使用奶瓶、奶嘴和安慰奶嘴的危害,不給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吸人工奶嘴、奶嘴或安慰奶嘴。鼓勵條件不好的產婦建立信心并幫助其解決困難。
十、促進母乳喂養(yǎng)支持組織的建立,將出院的產婦轉給這些組織,并提供后續(xù)服務。
1、婦科門診認真填寫《孕產婦保健手冊》、孕檢資料錄入《廣西婦幼衛(wèi)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按時將出院產婦的信息轉給婦幼保健院,再轉基層醫(yī)療單位進行產后訪視,繼續(xù)指導母乳喂養(yǎng)。
2、在產科門診設母乳喂養(yǎng)咨詢處,解決在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關鍵詞:護理干預;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影響
對于新生兒來講母乳最好的營養(yǎng)食物,母乳能為新生兒提高合理的免疫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防止新生兒在免疫系統(tǒng)沒有發(fā)育完全的情況下受到病毒、細菌等感染,能有效促進新生兒的身心發(fā)育,增加母嬰感情等,因此臨床中常常推薦母乳喂養(yǎng)方式[1,2]。在產后的實際護理工作中,多數產婦因為分娩時存在劇烈疼痛和疲乏、產后延遲泌乳或者母乳喂養(yǎng)知識缺乏等因素對正常母乳喂養(yǎng)造成了嚴重影響[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產婦100例,全部產婦均為足月健康妊娠產婦。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2±1.7)歲;陰道分娩62例,剖宮產38例。將全部產婦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產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產后產婦返回病房后應加強母乳喂養(yǎng)的口頭宣教,指導產婦進行早吸吮,對產婦進行指導,讓其掌握正確的哺乳和含接姿勢。
實驗組產婦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同時給予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對于正常陰道分娩的產婦來講,在完成分娩后,應及時進行母嬰皮膚接觸,時間為半小時,如果產婦選擇剖宮產,則應在麻醉清醒后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對嬰兒進行吸吮鍛煉,正常情況下白天應每隔1h進行一次吸吮,夜間則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吸吮頻率進行調整,直到嬰兒能正常吸吮,盡可能不應用奶瓶。護理人員要認真觀察產婦的進食情況和哺乳姿勢。告知產婦家屬應根據產婦的愛好來對食物進行準備,告知產婦應充分休息,讓乳汁分泌能有效增強。②對于產后需要母嬰分離的產婦來講,因為產后嬰兒不能及時吸吮產婦,影響乳腺管通暢性,發(fā)生腫脹的幾率較高,延后泌乳時間,最終對母乳喂養(yǎng)造成影響,而且還會影響產婦的舒適感。護理人員應按摩產婦的,從邊緣向方向用手指輕輕按摩,2次/d。并對乳汁進行及時采集,利用小勺對嬰兒進行喂養(yǎng)。③如果產婦凹陷、粗大、平滑,嬰兒不能有效含住,就會增加嬰兒吸吮的難度,進而對母乳喂養(yǎng)造成影響。如果產婦粗大,則應有效協(xié)助嬰兒含接;如果凹陷、平滑則應先進行10min熱敷,然后向外進行牽拉,讓的軟度和長度增加,讓嬰兒能更好含接。④對于低體重兒和早產兒來講,常常出現吸吮無力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利用非營養(yǎng)性吸吮訓練,讓低體重兒和早產兒能慢慢建立有效的吸吮吞咽模式,母乳喂養(yǎng)應該盡可能在低體重兒和早產兒覺醒的狀態(tài)下進行,讓其能有意識的進行吸吮。
1.3臨床觀察指標 母乳分泌量的判斷標準如下:母乳充足:產婦能連續(xù)喂養(yǎng)嬰兒2次,嬰兒能獲得充足的母乳量和滿足感,的小便次數超過6次/d;母乳不充足:產婦連續(xù)喂養(yǎng)嬰兒2次,嬰兒不能獲得充足的母乳量,飽脹,喂養(yǎng)嬰兒后,嬰兒存在哭鬧,的小便次數不超過6次/d。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產婦產后3d的母乳喂養(yǎng)情況比較 產后3d,實驗組產婦的母乳喂養(yǎng)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產婦產后3d的母乳充足情況比較 產后3d,實驗組產婦中母乳充足的例數為46例,對照組產婦中母乳充足的例數為32例,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對新生兒來講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容易吸收和消化,而且營養(yǎng)比較均衡,母乳中的分泌型IgA還能讓嬰兒的自身免疫力提高,通過母乳喂養(yǎng)還能讓母嬰之間的感情增加,對于產后恢復和子宮收縮也非常有利[4-6]。臨床研究發(fā)現,對母乳喂養(yǎng)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產婦因素:初產婦因為不了解相關的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另外部分女性對形體美比較重視,因此不選擇母乳喂養(yǎng);社會家庭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以及奶粉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年輕女性的母乳喂養(yǎng)意識也開始不斷減弱;醫(yī)院因素:臨床醫(yī)護人員沒有充分宣傳母乳喂養(yǎng)知識[7]。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實驗組產婦第3d的母乳充足例數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產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讓產婦產后的母乳分泌量有效提高,從而讓母乳喂養(yǎng)率提高。
參考文獻:
[1]解麗麗.護理干預對提高產后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33-34.
[2]沈國英,華驊.健康教育干預中家庭支持對提高母乳喂養(yǎng)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63-64.
[3]許慶.護理干預措施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59-60.
[4]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護理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6):54-55.
[5]戴紅霞.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改善產婦母乳喂養(yǎng)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8):830-833,834.
【摘要】對于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可以通過合理選擇妊娠時機,加強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的產科治療保健和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兒乙肝病毒攜帶幾率。
【關鍵詞】妊娠;乙型肝炎;產科治療
乙型肝炎(HBV)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它對人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我國屬于乙型肝炎高發(fā)區(qū),將近有15%的是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有接近0.03%~1.5%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容易出現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能引起母嬰傳播、新生兒死亡、死胎、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DIC、產后出血等,而隱性的異型肝炎攜帶者可能引起子代和母親的慢性疾病。為此,有必要加強對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1 合理選擇妊娠期
若夫妻雙方有一方為乙型肝炎攜帶者,在進行性生活時應使用,以防止HBV通過傳遞給胎兒,這樣能夠有效的預防交叉感染的情況發(fā)生。在HBV-DNA水平較低、肝功正常、病情趨于穩(wěn)定時方可進行妊娠,盡量避免在乙型肝炎較活躍時期進行妊娠。若夫妻雙方中女性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則應當在肝功檢查正常半年之后在進行妊娠,時間也可以適當延長,肝功正常2年后為最佳妊娠時期。
2 妊娠期的護理與治療
由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會導致患者出現較重的如嘔吐、惡心等妊娠反應,情況嚴重時會使患者無法進食,此時應當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在患者病情趨于好轉之后在進行人工流產。在妊娠中晚期,盡量使用高維生素、高蛋白、含脂量低的事物,不可以喝咖啡、濃茶,嚴禁飲酒和吸煙,養(yǎng)成合理的生活規(guī)律,盡可能不要進行體力拉動;注重懷孕期間的保健和檢查,以便能夠確認有無并發(fā)癥、產科異常、胎兒異常情況出現;定期進行DNA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性抗體檢查、肝功能檢查,嚴密觀察產婦是否有乙型肝炎加重的情況出現,若出現并且持續(xù)惡化,此時孕婦應當考慮放棄妊娠。
乙肝病毒會導致乙型肝炎的出現而且可以通過母嬰進行傳播,10%左右的孕婦為乙型肝炎病毒的攜帶者。對于HBsAg陽性的孕婦有70%的可能其所生嬰兒為慢性HBsAg的攜帶者,若孕婦為大三陽患者并且HBsAg呈陽性,則其所生嬰兒有90%的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因而可以說,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是導致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攜帶者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但可以在人群中進行傳播,嚴重時會導致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出現。母嬰之間會通過產后傳播、產時傳播、宮內感染三種方式傳播HBV,而后兩種可以通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來阻斷傳播,其有效率能夠達到95%以上,但現有的預防措施還不能保證阻斷宮內感染。孕婦在妊娠晚期容易出現HBV宮內感染,為此可以對HBsAg呈陽性的孕婦在生產前三個月,每個月注射一次乙肝病毒高價免疫球蛋白。在妊娠晚期容易出現重癥肝炎,而且這段時期死亡率比較高,危害產婦和胎兒的健康,為此應當加強此時孕婦病情的觀察,在合適的時期進行分娩,盡可能的降低胎兒和孕婦死亡的幾率。
3 分娩期的護理與治療
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婦,其凝血因子無法正常合成,在分娩期間會有大于10%的幾率出現產后出血。為此,在分娩過程中應當預防產后出血的情況發(fā)生。我院對于此類患者在產前連續(xù)兩天、每天一次肌肉注射20mg維生素K,正式分娩前做好孕婦血型比對,注重患者分娩時的監(jiān)護,及時給予患者能量補充。對于剖腹產的指征可以適當方面,以避免出現產后損傷,防止胎盤殘留的情況出現,避免在分離胎盤時產婦出現大出血,適時輸血、補液、運用宮縮劑。對于新生兒,應當做好進行窒息和休克搶救的準備,留下適量新生兒的臍帶血,以便進行胎兒抗原以及肝功能檢測。對于HBsAg呈陽性的孕婦,在新生兒成功分娩以后應當及時進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乙型肝炎高價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便能夠有效的阻斷母嬰之間傳播乙型肝炎。在新生兒分娩后的24小時內,應當及時進行HBIG的肌肉注射,其可以保持大約5周的免疫時間,單次注射劑量應控制在0.06Ml/kg,分娩兩周以后再進行一次肌肉注射,以便能夠有效中和殘留在血液中的HBV,進而有效降低和預防出現HBV慢性攜帶者。對于新生兒應當采取必要的主動免疫措施,為此應給予注射乙肝疫苗以便其體內產生HBs,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分娩成功后母嬰之間傳播HBV。在新生兒成功分娩24h內,應當及時接種10μg的基因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采用3次疫苗注射的辦法可以保證85%以上的保護率,免疫能力能夠對達到5年以上。對于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時,進行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的注射,能夠有效阻斷95%以上的母嬰傳播。對于新生兒應加強日常護理,無論其是否已經感染了HBV,都應當予以進行隔離和預防。
4 產褥期的護理與治療
若新生兒分娩后注射了乙型肝炎高價免疫球蛋白和乙型疫苗以后,仍然未能避免母嬰之間HBV的傳播,這主要是宮內傳染導致的,因而通過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并不會加大其出現HBV感染的幾率。如果母親為慢性HBV攜帶者,此時則應當盡可能對嬰兒采取母乳喂養(yǎng)的方式;如果母親的HBeAg呈陽性,則應盡量避免采取母乳喂養(yǎng)的方式而應當回乳,但回乳時應當注意不要采用易對臟器出現損害的雌激素,可以考慮使用中藥芒硝外敷或者產婦口服生麥芽等。
5 結語
對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產婦,應當合理選擇妊娠時期,注重對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的治療保健及護理,進而有效隔斷母嬰之間HBV的傳播,降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數量,使人類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丹.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護理干預效果[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1,(02):178-179
[2] 楊鵬雅,林琪,林志鵬,黃倩.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9例臨床分析[J].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0,(06) :45-47
[3] 何麗春.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婦產科中的護理[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0,(02) :132-133
母嬰同室是嬰兒產出后將母親和新生嬰兒24小時安置在一個房間里。由母親自己照顧嬰兒的保暖、喂養(yǎng)、換尿布等。在產院期間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醫(yī)療和其他的操作每天分離不超過1小時。這種措施一般適用于正常足月兒及1500g以上的早產兒。為了有效防止母嬰同室醫(yī)院感染,我院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嚴格進行細菌學監(jiān)測, 不斷總結并持續(xù)改進,控制效果滿意。
1 完善管理與監(jiān)督體系
1.1環(huán)境管理
1.1.1母嬰同室 室內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 配置嬰兒床,
感染性母嬰隔離分住。設有冷暖裝置, 室溫保持在20~22℃ , 濕度>50%,物流通道安裝防盜門, 重要區(qū)域裝有監(jiān)視器。
1.1.2 治療室及換藥室 室內整潔無積灰, 空氣清新, 清潔區(qū)、污染區(qū)標志清楚, 物品歸類定位放置, 污物入袋而不直接放地面, 垃圾桶及時加蓋。
1.1.3 產房 相對獨立、安靜, 周圍環(huán)境清潔、無污染源, 區(qū)域嚴格劃分, 標志明顯, 各區(qū)之間有門相隔,配置感應式水龍頭及干手物品, 溫度、濕度分別保持為24~26℃ 、50%~ 60% 。設有隔離待產與隔離分娩室, 感染性孕婦隔離待產與分娩, 產婦、工作人員、污物各有通道, 清潔與污物分流處理。
1.2人員管理
1.2.1 醫(yī)護人員管理身體健康, 定期體檢,無傳染性疾病, 否則予以調離。樹立無菌操作和標準預防、雙向防護觀念,培養(yǎng)嚴謹、自律的工作作風, 自覺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 著裝規(guī)范, 正確戴口帽、手套、護目鏡、穿隔離衣、膠鞋、防滲圍裙等防護用具, 嚴格執(zhí)行技術操作規(guī)范。
1.2.2衛(wèi)生員管理 實行專職、固定衛(wèi)生員負責制,上崗前由感染控制科專職人員進行醫(y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進入科室后由護士長或監(jiān)控護士負責科內培訓并跟班1d,上崗后,科室監(jiān)控組每月檢查衛(wèi)生員感染控制工作2次。
1.2.3參觀、實習、陪護及探視人員管理
1.2.3.1孕婦學校普及感染控制知識將母嬰同室醫(yī)院感染內容納入宣教課程, 講解醫(yī)院感染防治知識,提高孕婦的感染控制意識, 正確引導住院分娩的陪護與探視。
1.2.3.2嚴格控制人數參觀、實習≤5人/次,陪護或探視限1人/(次•床) 。
1.2.3.3嚴格執(zhí)行陪探制度陪護、探視者身體健康,上呼吸道感染或傳染病患者及
1.2.4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管理產后應加強個人衛(wèi)生,保持衣著、被褥與新生兒用品整潔及口腔、皮膚、會陰清潔,喂奶前洗手并清潔, 護理新生兒前后洗手。新生兒每日沐浴1次,嚴密觀察皮膚有無破損與感染、臍部有無紅腫滲出及大便排泄情況,監(jiān)測體溫3次/d,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理。凡患有或可疑有傳染性疾病的孕婦, 須隔離待產與分娩, 不同病種分開收住感染性病房。
1.3物品管理
1.3.1無菌物品專柜存放,標簽清晰,物品清潔、干燥, 外包裝無破損, 按有效期依次排列,在有效期內使用,每班檢查失效日期有記錄。
1.3.2 一次性醫(yī)療用品與無菌物品分開放置,儲存柜保持關閉、干燥與清潔, 定期擦拭。
1.3.3醫(yī)療器械處理取消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法, 所有器械經高壓蒸汽或環(huán)氧乙烷滅菌, 用后的助產器械經初步處理交供應室清洗與滅菌。
1.3.4 垃圾管理垃圾分類收集,醫(yī)療垃圾裝入黃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裝入黑色垃圾袋,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產生的醫(yī)療廢物雙層并密封包裝。計失血巾、產褥墊或衛(wèi)生紙巾的存放、包裝均防止?jié)B漏,針頭、安瓿等裝入利器盒。盛裝的垃圾達到包裝袋的3/4時即進行有效封口, 包裝袋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 須增加一層包裝。
2 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
2.1地面消毒
沒有明顯污染濕式清掃,2次/d,清水拖擦。如受到血液、體液或肝炎病毒、結核分枝桿菌污染時,須用1000~2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拖擦或噴灑。
2.2墻面消毒
若受到污染,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或噴霧。
2.3空氣消毒
(1)產房、治療室、母嬰室打開門窗斜角通風,3次/d,15~30min/次,以降低空氣中細菌密度。母嬰室通風注意保暖,避免母嬰著涼。(2)母嬰室、待產室移動式空氣消毒凈化機消毒,1次/d。(3)產房固定式自動空氣消毒凈化機消毒,2次/d,60min/次。(4) 嬰兒撫觸室臭氧機夜間自動消毒,1次/d,60min/次。(5)隔離產房、嬰兒沐浴室、治療室、換藥室移動式紫外線燈消毒,按每立方空間配備紫外線燈瓦數≥1.5W,夜間消毒,1次/d,40min/次,若室內溫度 40℃,相對濕度>60%, 須延長消毒時間。
2.4床單位的處理
2.4.1日常保潔每日晨間護理濕掃床,一床一套一用,床頭柜、嬰兒床、電視柜濕式擦抹,一桌一床一柜一抹布。
2.4.2感染性母嬰出院或轉科后床單位的終末處理(1)室內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噴灑,噴灑后關閉門窗>30~60min。(2)床單、被套、枕套防滲漏的黃色塑料袋包裝套扎,注明感染性物品,交洗衣房處理。(3)枕芯、棉胎、褥墊塑料袋包裝后臭氧消毒。(4)窗簾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晾干。(5) 衛(wèi)生員清潔門窗、門把手、墻壁及床單位,拖地。(6)夜間紫外線燈消毒40min,通風后正常使用。
2.5 嬰兒用品的規(guī)定(1)尿布、護臀巾選用一次性用品。(2)棉制品用后清潔處理,并高壓滅菌,睡袋環(huán)氧乙烷消毒滅菌并獨立包裝。(3)新生兒臍部消毒: 出生時2% 碘酊涂擦2 次,日常護理用2% 過氧化氫及75%乙醇先后涂擦, 次數視臍部情況。(4)喂奶喂藥用的小杯小勺一人一用, 清潔后高壓滅菌。(5)長期人工喂養(yǎng)新生兒的奶瓶固定配用,煮沸消毒1次/d。
2.6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 進行各項操作及接觸1例產婦或新生兒前后均洗手,一次性紙巾干手,或速干手消毒液噴灑消毒。
3 實施標準預防
醫(yī)護人員嚴格無菌觀念,認真執(zhí)行各項技術操作規(guī)程質量標準,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 無論是否具有傳染性, 都應充分使用相應防護設備及預防措施,減少職業(yè)暴露,雙向保護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安全[2-5]。
參考文獻
[1] 李健,高雅莉,魏彥,等.母嬰同室醫(y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55-557.
[2] 繆素萍.產房的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與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4): 438-439.
[3] 蒿菡. 產房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管理與預防控制[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9,,1(15):20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