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天文學的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儒家文化古代科技古代科學家
關于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的問題,學術界至今仍有不同意見。不少學者根據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用歷史事實證明中國古代有科學,甚至認為,中國古代曾有過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科學技術。正如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所言,古代的中國人在科學技術的許多重要方面“走在那些創造出著名的‘希臘奇跡’的傳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擁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財富的阿拉伯人并駕齊驅,并在公元三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曾經“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在十五世紀之前更是如此”[]。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則根據中國古代沒有近代意義的“科學”,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以證明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筆者持中國古代有科學的觀點,并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具有明顯的儒學化特征,不同于近代意義的“科學”。這一看法對于理解中國古代科技曾有過輝煌但又沒有能夠實現向近代科學的轉型,或許會有一定的幫助。
一.儒學化的中國古代科學家
從科技與社會相互關系的角度看,科學技術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孕育并得以發展的,因而必然會受到一定的文化的影響。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對于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不可能不具有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為儒家文化對于古代科學家的影響,表現為大多數科學家都不同程度地與儒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于中國古代科學家,目前,國內有兩部較為重要的傳記著作,其一,由杜石然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共選入中國古代科學家235位,另有明清時期介紹西方科技的外國人14位,該書收錄的古代科學家較全;其二,由盧嘉錫先生任總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有金秋鵬先生任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人物卷》,[]該書精選了春秋戰國時期至清末的著名科學家77位(除漢代數學家張蒼和清初地理學家劉獻庭之外,大都包括在《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之中),該書收錄的古代科學家較精。以下就以杜石然先生所主編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為依據,參照金秋鵬先生所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人物卷》,分析古代科學家與儒學之間的關系。
根據筆者分析,在《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中所收錄的科學家,大都與儒學有著程度不同的關系。依據這些科學家與儒學的關系的密切程度,可分為以下兩個層次:
其一,在儒學發展史上具有較重要地位或撰有儒學研究著作的科學家。這類科學家有:漢代的張衡、崔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陸璣、虞喜、何承天、祖沖之,隋朝的劉焯,宋代的沈括、黃裳,明代的羅洪先、宋應星、張履祥,清代的朱彝尊、戴震、阮元、汪萊、李銳,等等。其中漢代的天文學家張衡著《周官訓詁》;東晉時期的天文學家虞喜“釋《毛詩略》,注《孝經》”[];南北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何承天對《禮論》進行整理,“刪減合并,以類相從,凡為三百卷”[],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著《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隋朝時期的天文學家劉焯著《五經述義》;宋代的科學家沈括撰《孟子解》,天文學家、地理學家黃裳撰《王府春秋講義》;明清之際的科學家宋應星撰《談天》、《論氣》;清代的數學家汪萊撰有《十三經注疏正誤》、《說文聲類》等經學著作,數學家李銳協助阮元校勘《周易》、《谷梁》和《孟子》,并撰有《周易虞氏略例》、《召誥日名考》等等。
其二,明顯受儒學影響、具有儒家理念或運用儒家經典中的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這類科學家較多,比如(按年代順序),班固、劉洪、張仲景、皇甫謐、裴秀、劉徽、酈道元、賈思勰、王孝通、賈耽、杜佑、李吉甫、陸龜蒙、韓鄂、蘇頌、唐慎微、劉完素、鄭樵、張從正、李杲、宋慈、李冶、秦九韶、楊輝、郭守敬、朱世杰、王禎、朱震亨、魯明善、戴思恭、馬一龍、李時珍、徐春甫、程大位、朱載堉、陳實功、徐光啟、張景岳、邢云路、方以智、王錫闡、梅文鼎、楊屾、徐大椿、陳修園,等等。
這些科學家與儒學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羅列的這些科學家幾乎囊括了古代科技體系中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和農學五大學科的最著名的科學家,是科學史上各個時期最具代表的科學家。而且在事實上,除了以上科學家之外,還會有其他許多科學家與儒學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大多數官吏科學家必然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一些道教、佛教科學家,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在他們的科學研究中,也會與儒家思想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
古代科學家與儒學的這種關系,與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有關。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古代中國人自小都學習過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是古代文化的載體,學習文化知識,不能不學習儒家經典;同時,儒家經典是培養理想人格的教科書,要成為有道德的人,也不能不學習儒家經典。而且,儒家經典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要進入仕途,也必須學習儒家經典。古代的絕大多數科學家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在社會交往中,古代科學家大都免不了與儒士交往。從家庭成員到老師,以至朋友同事,總會有儒家學者,或者有儒家背景的文人學士。宋朝時期的法醫學家宋慈,先是師從朱熹弟子吳雉,又經常向朱熹弟子楊方、黃干、李方子、蔡淵、蔡沈等學習。入太學時,他的文章得到著名理學家真德秀的賞識,并拜師受學。清代科學家梅文鼎,他的父親就是飽讀儒家經典的書生;后來,他又與著名經學家朱彝尊、閻若璩、萬斯同以及清初儒家李光地、著名儒家黃宗羲之子黃百家等等有過密切的交往;他的許多思想,包括一些科學思想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地與他所交往過的儒家學者有關。又比如,清代的數學家李銳,曾師從于著名經學家錢大昕,在數學研究上與經學家焦循多有交往,與焦循、汪萊一起被稱為“談天三友”[]。
中國古代科學家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社會交往以及學術交往中,大都處于儒家文化的氛圍之中,儒家文化是他們心靈、思想、學識、情感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使得中國古代科學家帶有明顯的儒學化特征。他們大都具有儒家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具備深厚的儒家文化知識,對儒家經典有著濃厚的學術情趣,以至于在他們的科學研究中,或是包含著對儒學的研究,或是運用了儒家經典的知識,或是蘊涵著儒家的情懷。
二.儒學化的古代科學研究
在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不僅科學家的價值觀念、人格素質、知識學問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而且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的科研動機、基礎知識乃至科研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學的影響。
(1)儒家的價值觀影響科學研究的動機
古代科學家研究科技的動機大致有三:其一,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經學的目的。
古代科學家研究科學的動機首先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北魏時期的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對此有很好的論述。該書的“序”在闡述作者研究農學的目的時說:“蓋神農為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敬授民時。舜命后稷,食為政首。禹制土地,萬國作乂。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他還舉了許多例子:“耿壽昌之常平倉,桑弘羊之均輸法,益國利民,不朽之術也”;“任延、王景,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辟,歲歲開廣,百姓充給”;“皇甫隆乃教作耬、犁,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書》曰:稼穡之艱難。《孝經》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論語》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些論述無非是要說明他撰著《齊民要術》的目的在于“益國利民”,為的是國計民生。元朝時期農學家的王禎在所著《農書》的“自序”中說:“農,天下之大本也。一夫不耕,或授之饑;一女不織,或授之寒。古先圣哲,敬民事也,首重農,其教民耕織、種植、畜養,至纖至悉。”他撰著《農書》的目的也在于國計民生。中國古代科技之所以在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和農學這些學科較為發達,概由于當時這些學科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數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本框架和內容,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大都與國計民生有關;天文學講“敬授民時”,地理學講治國安邦,醫學講治病救人,也都與國計民生相關聯。
古代科學家研究科學的另一個動機是出于“仁”、“孝”之德。東漢時期醫學家張仲景研究醫學,旨在“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在于“愛人知物”、“愛躬知己”[]。魏晉時期醫學家皇甫謐在所著《針灸甲乙經》的“序”中說:“若不精通于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無以濟之,此固圣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可見,他研究醫學的動機在于落實“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唐朝時期的醫學家孫思邈也在所著《備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金代醫學家張從正更是明確把自己的醫學著作定名為《儒門事親》,以表明他研究醫學的動機在于“事親”。事實上,科學研究的動機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與出于“仁”、“孝”之德,這二者是一致的,關注國計民生是“仁”、“孝”之德的進一步推廣;所以,那些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的科學研究,同樣也是出于“仁”、“孝”之德。
除此之外,古代科學家研究科學還有一個動機,這就是經學的動機。古代數學家大都把自己的數學研究與《周易》、《周禮》的“九數”以及儒家的“六藝”聯系在一起。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在所撰《九章算術注》“序”中說:“昔在包犧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九九之數,以合六爻之變”,“周公制禮而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孫子算經》認為數學是“六藝之綱紀”,能夠“窮道德之理,究性命之情”;唐朝時期的數學家王孝通在《上緝古算經表》中說:“臣聞九疇載敘,紀法著于彝倫;六藝成功,數術參于造化”;這一切都是為了說明他們研究數學是對儒家經學的繼承和發揮。宋朝時期的數學家秦九韶在《數書九章》的“序”中認為,數學“大則可以通神明、順性命,小則可以經世務、類萬物”,元朝時期的數學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鑒》“卷首”中認為,數學“以明理為務,必達乘除升降進退之理,乃盡性窮神之學”,這里講“通神明、順性命”以及“明理”,無非是要說明數學與理學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他們的數學研究的動機也正在于此。事實上,宋代以后的科學家較多地把科學研究與求“自然之理”聯系在一起,所謂“數理”、“歷理”、“物理”、“醫理”之類;在他們看來,當時所謂的“自然之理”是包含在儒家“大道”中的“小道”,正如朱熹所言,“小道亦是道理”[],所以,研究科學也是為了闡發儒家的道理。
從根本上說,古代科學家研究科學的以上三種動機都是圍繞著儒家的價值觀而展開的。出于國計民生的需要,就是為了落實儒家的民本思想;出于“仁”、“孝”之德,就是實踐儒家的仁愛理念;出于經學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儒家之道。因此,古代科學家的研究科學的動機最終都源自儒家的價值觀。
(2)儒家經典成為科學研究的知識基礎
科學研究需要有相當的知識基礎和專業基礎,而在儒家文化占主流的背景下,大多數科學家的基礎知識甚至一些專業基礎知識最初都是從儒家經典中獲得的。儒家經典中包含了豐富的科技知識。就古代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醫藥學和農學五大學科而言,《周易》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數學知識,《詩經》、《尚書?堯典》、《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以及《春秋》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天文學的知識,《尚書?禹貢》、《周禮?夏官司馬?職方》等著作中包含有某些地理學知識,《周易》、《禮記?月令》等著作中包含了與醫學有關的知識,《詩經》、《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等著作中包含有農學知識。應當說,儒家經典中具備了古代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專業基礎知識。因此,儒家經典中的科技知識,實際上成為許多科學家的知識背景,成為他們的知識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古代許多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正是在儒家經典中所獲得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進一步研究、發揮和提高,從而在科學上做出了貢獻。從一些科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以及他們所撰著的科學著作中,可以發現,他們的科學研究與儒家經典中的知識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儒家經典中某些知識的發揮和提高。
古代數學家必定要講《周易》。魏晉時期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說:“徽幼習《九章》,長再詳覽,觀陰陽之割裂,總算術之根源。探賾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頑魯,采其所見,為之作注。”[]也就是說,他是通過《周易》的陰陽之說“總算術之根源”,從而明白《九章算術》之意,并為《九章算術》作注。宋元時期的數學家講河圖洛書、八卦九疇。宋代著名的數學家秦九韶對《周易》揲蓍之法中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從而引伸出一次同余組的解法,即“大衍求一術”,被認為達到了當時世界數學的最高水平;又有數學家楊輝對“洛書”的三階縱橫圖進行研究,直至對十階縱橫圖的研究;還有元代著名數學家朱世杰撰《四元玉鑒》,運用《周易》概念論述了多元高次方程組的求解問題,被美國科學史家喬治?薩頓稱為“中國數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時也是中世紀最杰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古代天文學家必定要以《尚書?堯典》為依據,同時結合《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詩經》、《春秋》“經傳”等儒家經典中有關天象的紀錄和天文知識,進行研究,同時,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歷法時也經常運用《周易》中的概念。李約瑟說:“天文和歷法一直是‘正統’的儒家之學。”[]充分揭示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與儒學的關系。由于古代的天文歷法研究需要涉及大量的儒家經典,所以,在歷史上,大多數天文歷法家都是飽讀儒家經典的儒者,從漢唐時期的張衡、虞喜、何承天、祖沖之、劉焯到宋元時期的蘇頌、沈括、黃裳、郭守敬,這些著名的天文歷法家都曾經讀過大量的儒家經典,他們所撰著的天文歷法方面的著作采納了儒家經典中大量的天文學知識。
古代的地理學則不可能不講《尚書?禹貢》、《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東漢的班固所撰《漢書?地理志》輯錄了《尚書?禹貢》的全文和《周禮?夏官司馬?職方》的內容;魏晉時期的地圖學家裴秀所制《禹貢地域圖》主要是根據《尚書?禹貢》。此后的地理學家酈道元、賈耽、杜佑、李吉甫都無不通曉《尚書?禹貢》,并以此作為地理學研究的基本材料。
在農學方面,《周易》的“三才之道”是古代農學研究的思想基礎。而且,以《禮記?月令》為基本框架的月令式農書是古代重要的農書類型,先是有東漢的崔寔撰《四民月令》,又有唐朝韓鄂撰《四時纂要》,后來還有元朝的魯明善撰《農桑衣食撮要》,等等。即使是其它類型的農書,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從《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月令》、《爾雅》等儒家經典中引述而來的農學知識。
當然,作為科學家,他們的知識并不只是從儒家經典中所獲得的那一部分科學知識,他們還擁有從前人的科技著作以及其它著作中獲取的知識,更重要的,還有他們的經驗知識以及他們通過科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但無論如何,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從儒家經典中所獲得的知識是他們進行科學研究最基礎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知識。
(3)儒家的經學方法成為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科學家在研究科學時,不僅研究動機與儒家思想有關,所運用的知識中包含著從儒家經典中所獲得的知識,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與儒學的經學方法相一致。
中國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往往是以讀書為起點,然后用經驗知識驗證前人的理論和觀點,并作適當的發揮、詮釋和概括。與這樣的研究程序相關,科學研究首先要求廣泛地讀書,博覽群書,其中也必然包括儒家經典,這就是“博學以文”。在此基礎上,科學家還要用親身的實踐對前人的知識進行驗證,尤其是地理學家、醫藥學家、農學家更是如此,這就要求“實事求是”。因此,古代科學著作有不少都是對以往科技知識的整理和總結。
古代的科學研究由于與儒家的經學研究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圍繞著前人的著作而展開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經典的傳統。古代科學家首先必須尊崇儒家經典,尤其是包含科技知識的那些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堯典》、《尚書?禹貢》、《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周禮》、《周易》以及《春秋》“經傳”等都是古代科學家所必須尊崇的經典。此外,科學中的各個學科也都有各自的經典:數學上有“算經十書”,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天文學上有《周髀算經》、《甘石星經》等;地理學上有《山海經》、《水經》等;醫學上有《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脈經》、《針灸甲乙經》等;農學上有《泛勝之書》、《齊民要術》、《耒耜經》等等。這些經典是各學科的科學家所必須尊崇的。
由于尊崇經典,所以科學研究只是在經典所涉及的范圍內展開,只是在對經典的詮釋過程中有所發揮。先有《九章算術》,后有《九章算術注》;先有《水經》,后有《水經注》;先有《神農本草經》,后有《神農本草經集注》,諸如此類。這與儒學的經學方法是一致的。尤其是,明清之際,西方科學傳到中國,當時中國的科學家大都持“西學中源”的觀點,并且采取引中國古代經典解釋西方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這一科學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襲了儒學的經學方法。[]
三.儒家文化對古代科技特征的影響
由于古代科學家的科研動機、知識基礎以及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因而中國古代科技所具有的實用性、經驗性和繼承性的特征,事實上也與儒家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古代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動機之一在于滿足國計民生的需要,所以,大多數具有儒家價值理念的科學家在研究科技時,所注重的主要是科技的實際功用,這就決定了中國古代科技的實用特征,富有務實精神。雖然也曾有一些科學家對純科學的問題進行過研究,但在總體上看,古代科技的實用性特征是相當明顯的,是主要的。在論及中國古代數學史上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九章算術》與儒家文化的關系時,中國數學史家錢寶琮先生說:“《九章算術》的編纂者似乎認為:所有具體問題得到解答已盡‘算術’的能事,不討論抽象的數學理論無害為‘算術’;掌握數學知識的人應該滿足于能夠解答生活實踐中提出的應用問題,數學的理論雖屬可知,但很難全部搞清楚,學者應該有適可而止的態度。這種重視感性認識而忽視理性認識的見解,雖不能證明它淵源于荀卿,但與荀卿思想十分類似。”[]如果對于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九章算術》,其實用性的特征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那么,整個古代數學的發展與儒家文化的密切聯系,也就不言而喻的了。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地理學、醫學和農學的實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儒家文化的務實精神有著直接的關系。
與實用性特征相聯系,古代科學家較為強調感覺經驗,注重經驗性的描述,因而使古代科技帶有明顯的經驗性。在科學理論上,則主要是運用某些現成的、普遍適用的儒家理論以及諸如“氣”、“陰陽”、“五行”、“八卦”、“理”之類的概念,經過思維的加工和變換,對自然現象加以抽象的、思辯的解釋,只注重定性分析,而不注重定量分析。其結果是,科學研究僅僅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上。比如,唐朝時期的天文學家僧一行,他在天文儀器制造、天文觀測等諸方面多有貢獻,他所編制的“大衍歷”是當時最好的歷法。然而,他在解釋他的“大衍歷”時則說:“《易》: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天數始于一,地數始于二,合二始以位剛柔。天數終于九,地數終于十,合二終以紀閏余。天數中于五,地數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歷。……故爻數通乎六十,策數行乎二百四十。是以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蓋律歷之大紀也。”[]再比如,宋代科學家沈括在解釋黃河中下游陜縣以西黃土高原成因時,他說:“今關、陜以西,水行地中,不減百余尺,其泥歲東流,皆為大陸之土,此理必然。”[]他還說:“五運六氣,冬寒夏暑,旸雨電雹,鬼靈厭蠱,甘苦寒溫之節,后先勝復之用,此天理也。”[]由于停留在經驗性的描述和思辯性的解釋上,科學在理論上相對較為薄弱。
由于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研究較多地受到儒家經學方法的影響,因此對科學家來說,不僅儒家思想是不可違背的,而且,各門學科的“經典”也是不可違背的。這種崇尚經典的學風使得后來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更多的是對前人著作中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理論的繼承、沿襲或注疏、詮釋,并在此基礎上有所補充、改進。因此,古代的科學著作大都少不了引經據典,廣泛吸取前人的多方面、多學科的知識,因而表現出明顯的繼承性。即使有所創新和發展,也主要是在既定的框架內做出適當的改變和發揮。
中國古代科技的實用性、經驗性和繼承性的特征實際上正是在科技的層面上對儒家思想的延伸和展開。由于要實踐儒家之道,所以古代科技重視實用,重視經驗,在實用科技方面較有優勢,而在科學理論上則相對薄弱;同時,又是由于要尊崇儒家之道,所以古代科學家總是把自己的研究與儒家學說、儒家經典聯系在一起,重視知識的積累,表現出明顯的繼承性。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科技的特征與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儒家文化對于中國古代科技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大都是儒學化的科學家,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大都是儒學化的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大體上帶有明顯的儒學特征,中國古代的科學是儒學化的科學。
參考文獻:
[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總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3.
杜石然.中國古代科學家傳記[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金秋鵬.中國科學技術史?人物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晉書?虞喜傳[A].中華書局本.
宋書?何承天傳[A].中華書局本.
南史?祖沖之傳[A].中華書局本.
[清]阮元.疇人傳?李銳[A].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A].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本序[A].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宋]黎靖德.朱子語類[Z].北京:中華書局.1986.卷49.
[11][晉]劉徽.九章算術注?序[A].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杜石然.朱世杰研究[A].宋元數學史論文集[C].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
[13]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2.
[14]樂愛國.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學中源說的形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0).
[15]錢寶琮.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與哲學思想的關系[A].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選集[C].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16]新唐書?歷志三上[A].中華書局本.
數學類
數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數學,另一類是應用數學,其專業包括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數理基礎科學等。純數學又稱基礎數學,偏重于理論,只研究單獨的數的關系。而純數學的孿生兄弟數學與應用數學可就“親民”多了。所謂“應用”,當然是指與實際密切結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天氣預報到股票漲落,到處都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用武之地。
榜單解讀
數學不同于其他專業,學校的教育發展方向不同,教學的質量能力也不同,所以如果選擇本科畢業后進一步深造,就必須考察高校在該專業上的科研實力、教學實力等。數學類專業是中國大學中比較大的專業,開設該專業的高校超過兩百所,主要是綜合性和理工類院校。北大在該學科上的雄厚實力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因數學大師陳省身定居南開大學,身邊匯聚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數學人才,南開也因此成為國際數學重鎮之一。清華、復旦、浙大、川大等院校也具有很強的實力,各校均設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則擁有基礎數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也擁有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前者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他如此師大、南京大學、中南大學、新疆大學等院校也有較強的實力。數學教育較好的學校有首都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等,可以選擇的深造方向有計算數學、統計學、信息數學等。
報考須知
數學系是理論學科,學習難度相當大,如果沒有對數學的熱情或者沒有努力的心情,最好還是不要選擇本專業。
物理學類
作為最基本的理論學科,物理學能鍛煉人嚴密的邏輯推導能力,使人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該學科的訓練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物理研究的進展,直接改變人類發展的進程,就像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震撼人類的文明進程。物理學科水平往往能代表一個學校的理科水平,一個學校物理學科的實力,必須經過長期的積累。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學科實力的一種表現。
榜單解讀
我國有近四百所高校開設物理類專業,該專業有比較多的研究方向,各招生院校的側重點及優勢也不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長選擇報考。作為我國最年輕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的物理學具有國內領先的實力,復旦則設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等學科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清華的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等學科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吉大、上海交大、山東大學、蘭大、山西大學等院校的物理學學科亦實力不俗,各校均具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吉大的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而上海交大、山東大學則擁有凝聚態物理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蘭大設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山西大學的光學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他如北師大、川大、大連理工大學、中山大學、鄭州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哈工大、華南師大等院校的物理學也各具優勢。
報考須知
除了物理系之外,國內部分高校還開設了物理學專業。這為廣大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一些院校的應用物理學系,有其名而無其實,對應用方面的重視遠遠不夠。如果是一心想向應用方向發展的考生,最好還是仔細選擇一個工科水平比較強的學校。
化學類
化學是最基礎的學科,它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和方法。除化工生產領域。凡是存在反應過程或傳遞過程并值得重視的場合,幾乎都可以找到化學工程的用武之地。如服裝行業、日化行業、醫藥行業的藥劑分析和醫藥合成、環保行業的空氣質量檢驗、材料檢驗以及制造等行業,都能找到化學學生的身影。
榜單解讀
學好化學,一定要有一流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要有一流的導師。化學專業,北大的實力位居榜首,其擁有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多達五個;南京大學、復旦的化學專業也屬國內一流水平。吉大、中國科大、南開、廈大等院校也有雄厚的實力,各校均具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另外,吉大還設有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學科的國家級重點學科點,中國科技大學則擁有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國家級重點學科,南開的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學科亦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廈大設有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點。蘭大長于有機化學,而武大、湖南大學則在分析化學方面頗具實力,中山大學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福州大學的物理化學學科優勢突出,擁有該學科的博士點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點。
報考須知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化學類專業細分了很多專業,如材料化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等,報考時需要仔細區別。
生物科學類
生物科學類一般分為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兩個專業。在許多學校,包括清華大學,這兩個專業都是按“生物科學”一個專業招生。兩者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上并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在寫畢業論文時各有側重。生物科學專業主要涉及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結構生物學和細胞發育生物學等學科領域。生物技術專業則主要包括生物芯片技術、微生物發酵工程、藻類技術、細胞工程及酶工程和生態環境工程。
榜單解讀
國內各高校已完善至生物科學的所有分支,有的院校以生化、植物為主;有的以微生物學為主:有的是由制糖、發酵發展而來:有的則側重于生理、人體學。雖然同在生物科學這一藍天下,但具體的內容卻有很大的差別,各有千秋。
報考須知
生物科學類專業,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色盲、色弱和嗅覺喪失的學生都是限制報考的。生物科學課業繁重,有大量的實驗等著你去做。報考本專業的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化學、數學基礎。還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天文學類
天文學天文學及其分支天體物理學以整個宇宙為對象,研究天體(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太陽系行星系統)乃至整個宇宙的起源、結構、運動和演化。今天,研究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探求星際航行的可能性,尋求地外類地行星系統,已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和高科技的重大領域。近幾年來,以國際合作形式建造并投入使用或正在研制中的一系列大型設備,如哈勃空間望遠鏡,紅外、X-射線空間觀測站,新一代空間望遠鏡以及地面巨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和大毫米波陣等等,都反映了當今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勃勃生機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榜單解讀
天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多是航天、測地、國防等部門,就業省份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北京、山東和遼寧等五個地區。由于目前招收該專業本科生的只有4所名牌大學,所以不存在就業困難問題。該專業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另外,由于天文學是一門國際性專業,許多發達國家都招收該專業的研究生,所以該專業學生留學機會也比較多。
報考須知
選讀天文專業的學生應當對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和天文有強烈的興趣,現代天文學是和現代物理學緊密相關的,當然,要學好物理必須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特別喜愛數學的學生可以在天文學的某些領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要想進入天文學的前沿領域,必須具備良好的數理基礎。
地球物理類
全球變暖致海平面升高,汶川大地震成為許多人不堪回憶的噩夢……地球內部的運行規律研究已成為各國及科學研究機構密切關注的焦點。地球物理學是從物理學的角度研究人類生存的地球及其周圍空間,認識地球內部的各種物理過程并揭示其規律,探討與地球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從而在此基礎上優化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一門學科。該學科發展到現階段已經是一門內容廣泛的應用學科,包括預測地震、勘探地下資源、監測地下爆炸、研究地球內部地動力等。
榜單解讀
目前,有不少學校有地球物理專業,像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長江大學等。不同的學校根據自身學科發展及市場的需要專業發展也有所側重:北京大學側重于固體地球物理及地球動力學,中國地質大學側重于地球物理勘探,而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側重于地球物理儀器方面。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在本科生培養階段各校都是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報考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報考須知
地球物理學專業對考生的數學、物理科目有較高的要求。因為這個專業一般都在野外作業,盡管生活條件不一定比城市差,但勞動強度要比一般專業大得多。
統計學類
統計學是研究客觀事物數量方面的方法論,其方法廣適用于所有科學技術領域、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還適用于社會科學方面。如人口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等。
目前為止,統計學最為重要的還是在經濟方面的應用,可以說是經濟研究中最為客觀、最為重要的工具。金融、證券、保險等會經常用到統計學的知識。例如在證券投資中對于一個股票的分析,就需要用統計學的方法處理股票的歷史數據;又如在保險業中的精算師。就要具備非常深厚的統計學功底。它的應用幾乎遍及所有生產生活領域,所以,統計學近年的發展越來越快,各個部門和企業對統計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榜單解讀
統計學是中國大學中比較大的專業,也是比較熱門的專業,約有一百所高校開設該專業,主要是綜合性和財經類院校。在統計學方面,人大、廈大、北大、復旦等院校都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均設有統計學博士點,其中,前兩者還擁有統計學的國家級重點學科。上海財大、西南財大、遼寧大學、南開大學等院校也較有實力。也都有統計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他如中央財經大學、云南大學等院校也不錯,都設有統計學碩士點。
報考須知
本專業在多數一本院校只招理科生,二本院校文理科考生兼招。作為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統計學所學的很多課程是以數學為基礎的,即使是“經濟統計學”,相對于其他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純理論學的內容也不少,難度也比較大。
大氣科學類
天為什么會下雨,雪是怎樣形成的,臺風是如何移動的,人怎樣能讓天下雨,如何控制沙塵暴的發生,全球變暖、南極臭氧洞是怎么回事等等都是大氣科學研究的對象。傳統觀念認為,大氣科學是基礎學科,社會需求量少,學生就業面窄,遠不如計算機、經濟學等學科熱門。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開設大氣科學類專業的高校都是國家綜合性重點院校,畢業生少而精的事實。目前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相對較大,而且工作相對較穩定。各高校注重“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重實用”的人才培養模式,數據處理、計算機技術等都是大氣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強項,因此他們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都很大。
榜單解讀
開設大氣科學的院校較少,比較優秀有名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名南京氣象學院)是該專業招生最多,培養氣象人才最多的地方。
報考須知
大氣科學的就業面很窄,大多數只能去氣象局和機場,而且東部省份的市局省局幾乎只要研究生,所以想留在大城市得做好考研的準備。
心理學類
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地從生理學、數學、統計學、哲學、行為科學、管理學、教育學、醫學等諸多學科中汲取營養,不斷地完善自己。本科階段的心理學學習還是以基礎為主,會學習一些理論課,比如: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咨詢、變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營銷心理學等等。在這些課中,我們會學到心理學應用各個方面的理論和研究結果,這些課就有意思得多。
榜單解讀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這是心理學專家對心理學的適應范圍所作的肯定答復。該專業幾乎涉及一切應用科學,諸如教育、工業、商業、醫學、軍事等領域。由于心理學在國內學科發展歷史上的欠缺,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級專業人才非常缺乏。不過,由于該專業大多設在師范類院校,所以,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大部分本科畢業生選擇的就業領域還是中小學校。
一、選擇題
1.培根說:“(中國)有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種是在戰爭上,第三種是在航海上。”培根說的第二種東西是指我國古代的()
A.印刷術 B.造紙術
C.指南針 D.火藥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材料信息、準確再現基礎知識的能力。依據材料表述判斷:中國對世界影響巨大而深遠的發明首推四大發明,一在文化方面應該是指印刷術;二在戰爭上,應是火藥,極大增強了新興資產階級同冷兵器的騎士作戰的實力;三在航海上是指指南針。
答案 D
2.據《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明)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寫本。”對“活版”理解正確的是()
A.活版技術從明代開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發明中出現最晚
解析 活版技術從北宋開始使用,活版之前傳遞信息并不是都用手抄,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A、B、C三項錯誤;活字印刷在北宋時出現,是四大發明中出現最晚的,D項正確。
答案 D
3.我國古代數學體系的主要特點是()
①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 ②以算籌為計算工具 ③以珠算為計算工具 ④以十進制記數系統為計算方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我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于東漢時期,珠算在元代出現,③不符合題意,①②④符合題意。
答案 B
4.楚漢之爭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韓信投靠劉邦后,被派去管理雜亂無章的糧倉。但很快韓信就把新谷、陳糧分開,而且新谷、陳糧的數量統計得非常清楚。他的這些智慧最可能記載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術》
C.《齊民要術》 D.《黃帝內經》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石氏星表》是天文學著作;《九章算術》是數學著作;《齊民要術》是農學著作;《黃帝內經》是醫學著作。只有B項符合題意。
答案 B
5.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出現 ②發明測量地震方向的地動儀 ③制造黃道游儀 ④發明新型渾儀——簡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解析 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出現在戰國時期;測量地震方向的地動儀出現于東漢;黃道游儀是在唐朝創造的;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制成了簡儀。
答案 A
6.1930年在甘肅北部居延漢代烽燧遺址中出土了《漢代木簡》。它記錄了這座烽燧所擁有的兵器及其他駐屯軍用品的數目,其中有東漢和帝“永元”的紀年。對上述信息的認識正確的是()
A.活字印刷術起源于木簡刻字
B.為便于流傳,棄紙而用木簡
C.木簡上的文字應該是楷書
D.木簡仍是當時重要的書寫載體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文字發展的認識。材料不能體現A、B兩項;楷書是在魏晉時期出現的,C項錯誤;材料信息反映了木簡是當時主要的書寫載體。
答案 D
7.《齊民要術》中“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反映的農學思想是()
A.因地制宜 B.多種經營
C.商品生產 D.重農抑商
解析 題目的意思是不違農時,掌握土壤條件,則可使農業生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勞而無獲。
答案 A
8.據《中國救荒史》統計,歷災害的發生連綿不斷,僅明清兩朝災害記錄就達2 100余次,平均每一年就有2次以上。下列著作中體現“救荒”思想的是()
A.《農政全書》 B.《齊民要術》
C.《農書》 D.《千金方》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從材料中的“明清兩朝”“救荒”等信息可知A項正確;B項成書于魏晉南北朝時期;C項是元代的農學著作;D項為唐代的醫學著作。
答案 A
9.在我國某一部醫書中按無機界、植物界、動物界三個層面16部,“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排序分類,含有近代生物進化思想。這部醫學業著作是 ()
A.《黃帝內經》 B.《本草綱目》
C.《傷寒雜病論》 D.《千金方》
解析 《本草綱目》創立了當時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思想。
答案 B
10.英國史學家韋爾斯說:“19世紀以前的兩千多年,很少有中國人對于他們自己的文明一般優越于世界其他各處的文明產生過認真的疑問。”對上述材料理解最為正確的是()
A.中國古代文明一直于世界
B.中國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絕任何外來文明
C.中國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
D.古代中國人缺乏對本國文明的深刻反思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明清時期,中國科技已落后于西方,A項錯誤;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C項不準確;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本國文明太過驕傲未能及時反思,D項正確。
答案 D
11.從中國古代科技發展過程看,造紙術的改進是在宮廷官員領導下取得的,經過皇帝下令推廣。火藥雖然來自煉丹術,但如果沒有統治者的支持,煉丹家不但無法生活,更沒有煉丹必需的設備和原料。各朝的天文機構——司天監由高級官吏太史令直接領導。皇帝還經常過問天文觀測的歷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A.古代科技發明是為統治者服務的
B.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是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原因
C.統治者的支持是古代科技發展的根本原因
D.古代科技重視實驗、推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并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從材料信息可知,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都沒有離開統治者或政府的支持,這體現了中央集權制對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B項正確。
答案 B
12.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固然成績突出,但“這些成果在技術方面停滯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經驗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分”。這表明中國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在求真 B.缺乏理性精神
C.具有很強的封閉性 D.落后于西方國家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科技。從材料信息“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幻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分”可知,中國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B項正確。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英國學者威爾斯說:“(7—9世紀)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也說:“中國在3—13世紀之間保持了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現代科技賴以存在的發明一半來自中國……”。但是他也指出“歐洲在16世紀以后,就誕生出現代科學……而中國文明卻沒有能夠在亞洲產生與其相應的現代科學”。
材料二 以下是關于中國古代科技發明世界地位變化的統計表:
(1)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16世紀以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占絕對的地位,特別是隋唐時期和宋元時期,出現了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科技成果。隋唐以來影響世界的三項偉大科技成果的發明是怎樣完成和發展的?隋唐和宋元時期,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和條件各是什么?
(2)16世紀以后中西方科技發展發生了逆轉。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世紀以后中國科技發展的狀況。
解析 本題是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相關歷史問題的相對全面的考查。提供了相對廣闊的思考空間,題目綜合性強,思考的問題也有相對的深度和現實意義。
答案 (1)①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北宋時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我國不晚于唐朝就已發明了火藥,唐末火藥用于軍事,宋代時發明了管形火器;早在戰國時我國就發明了司南,指南針在宋代已經廣泛使用在航海交通上。②隋唐時期國家統一強大,農業、手工業發展,經濟繁榮,民族間的交流和對外交往頻繁;宋元時期由各民族政權的并立到大一統,經濟繼續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活躍、城市繁華,海外貿易頻繁。
(2)雖然傳統科技仍占一定優勢,但整體上科技發展日益緩慢,甚至停滯,沒有形成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歐國家。
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八綱辯證是書中貫徹辯證論治的具體原則。所謂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種辯證綱領。八綱辯證,是根據四診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為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個綱領,用來說明疾病的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等情況的一種辯證方法,為指導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材料二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他把藥物分成礦物藥、植樹藥、動物藥。
材料三 2009年12月17日,由北京多家中西醫科研機構聯合研制出來的世界首個抗甲流中藥方——金花清感方,現已進入新藥研發階段,有望為全球治療甲流提供一種全新的途徑。
科研人員通過動物實驗,以及對410例甲流輕癥患者的臨床研究,均證實“金花清感方”是治療甲流的一劑有效方藥,與達菲效果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嚴格的醫學方法來評估中醫藥對甲流的治療效果。
甲流疫情爆發后,中國的科研和醫療機構就開展了中醫藥防治甲流的探索,并取得了積極成效。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在減輕甲型H1N1流感患者頭痛咳嗽癥狀、縮短退燒時間等方面效果明顯。
(1)材料一中的“書”是指什么?它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如何評價其價值?
(3)根據材料三,談談今天應如何對待中醫理論?
解析 第(1)問可根據所學知識作答;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作出判斷并評價;第(3)問要注意對傳統中醫的辯證認識。
答案 (1)《傷寒雜病論》。創造性地提出了辯證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
占星術起源于4000多年前古巴比倫王朝時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牧羊人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為了畜牧、農耕的方便,研究總結出天空星辰和季節變化的關系。為了讓這些知識利于流傳后世,人們將雜亂無章的星空想象成不同的形象,并為之取名,這便是最初的星座由來。
星座在古巴比倫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巴比倫人對占卜篤信不移,大到國家征戰,小到商店開張,都要卜問吉兇,占星術則是最常見的占卜方法之一。人們認為地面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天穹的映射,日月星辰的運行預兆著國家和個人命運,天氣的陰晴冷暖也意味著人間事務順利與否―如果7月的第一天是陰天,就必然發生戰爭;如果第13天和第19天也是陰天,那么國王有性命之虞。在他們看來,占星術和羊肝占卜法一樣準確無誤―羊肝上的形狀和花紋是神靈留下的記號,而神不僅會帶來食物,還會通過自然現象暗示未來。
第一本分門別類論述天體預兆學說的著作出現在公元前18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用楔形文字寫成。直到1000多年后,占星術才逐漸傳入埃及、希臘等近東地區,再由印度僧人傳到中亞。公元7世紀,占星術被傳入中國,但認可程度從未超越本土文化孕育的周易學說。
在漫長的發展中,占星學以目的劃分,形成了四大流派:本命占星學,也就是最為流行的根據個人命盤來推斷性格特點和一生運勢;時事占星學,比如政治占星學、財經占星學、國際局勢占星學、氣候占星學等;卜卦占星學,就某一具體事件就事問事;擇日占星學,選擇好日子、好時辰來開展某項工作。
在這四大流派之外,按照方法論來劃分,占星術門派眾多。西洋現代占星學講究大量運用心理學知識,是目前港臺占星界的主流,它的前身是傳統占星學和古代占星學。按照地理范圍來分,有漢堡占星學、印度占星學、阿拉伯占星學等,在東方占星體系中,比較有名的包括使用二十八星宿的宿曜派和運用天干地支的七政四余派。不過,埃及、希臘、羅馬、伊斯蘭流派均已中斷,只有西洋流派和印度流派尚有傳承。 專業學科有“占星學院”不代表承認占星學科學 美國讓“占星學院”通過資格鑒定并不表示承認“占星術”,只是承認該校有能力讓學生學到它所承諾的東西。
17世紀后,隨著日心說的確立和近代科學的發展,星相學失去了科學根據,占星術也被視為古代迷信的一部分,逐漸失去了和天文學同等的位置,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占星術仍然被當成一項學科研究,在大學占據一席之地。
2007年,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在全國20所大學設立“吠陀占星術”專業,并向開設了這一專業的大學提供2000萬盧比(約合43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印度大學的研究資金向來吃緊,這一刺激政策引來了至少45所大學的激烈競爭。
吠陀占星術指的是公元前13世紀前后在印度形成的古代占星術。這是獨立于西洋占星學體系的另一個系統,不涉及對性格和心理的探討,著重研究出生時就注定的一生命運。
撥款委員會認為,研究占星術能“幫助研究印度教在數學、氣象學、農業科學和空間科學上的成就,還能使人們以時間為尺度了解人類生命和宇宙空間里發生的一切”。
這一政策受到數百萬印度占星術從業者的歡迎,不過社會反響并不理想,不僅引發民眾質疑,也引起一場席卷印度教育界和學術界的大討論。印度媒體爆料稱,印度“教育部”力捧占星術,只是因為上級部門負責人是占星術的忠實信徒。
在美國教育系統中,也可以看到占星術的身影。2000年,開普勒學院開設占星學方向課程,四年后,八名畢業生獲得占星學研究文學學士學位,在西雅圖音樂博物館舉行了畢業典禮。不過,幾年后,開普勒學院便關門大吉。
在開普勒學院開設占星方向課程的后一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占星學院”通過聯邦政府“職業學校暨技術學院資格評鑒委員會”的鑒定,成為全美國第一個獲得政府立案承認的“占星高等學府”。獲得政府認證后,該學員便可以促請聯邦教育部批準其學生取得聯邦補助的經費與貸款。 占星術在阿拉伯世界也有很深遠的影響,2006年多哈亞運會,星盤就被卡塔爾人變成了開幕式中的重要道具。
對此,華盛頓“高等教育資格鑒定委員會”主席伊頓女士表示,讓“占星學院”通過資格鑒定并不表示承認“占星術”,而只是承認該校有能力讓學生學到它所承諾的東西。紐約“海頓天文館”的天體物理學家泰森表示,現代科學于600多年前萌芽時,人們就發現“占星術”不足信,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學校開班教授占星術,令人不可思議。
但是,占星術的擁護者們仍然認為這門技術在現代社會不僅相當必要,而且從業者收入可觀。金融占星師被認為是這個群體中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他們通過每日星空變化預測金融市場走向,從而讓投資者進退有度。
據說金融大鱷索羅斯的智囊團中有兩位占星師,而高盛集團曾在1999年表示日月蝕和日本股市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存在聯系。但這些傳聞從未被證實過。 職業資格認證難度不亞于司法考試
中國國內沒有正規占星師培訓機構,更沒有占星專業,但卻并不缺乏各種名目的占星師。在各路占星師當中,擁有“倫敦占星學院”畢業證的占星師最受信任。這家全球最為著名的占星師培訓機構在外人看來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學院,它的中國畢業生“星座小王子”目前已是香港最炙手可熱的占星師之一。
倫敦占星學院成立于2000年,創立者是兩位占星師,其中一位的著作《當代占星師手冊》已經出版中文版本,是國內占星師的必備圣經。進入這所占星學院并無門檻,無需通過入學考試,但要拿到畢業證并不容易。
對零起點的初學者來說,第一學期的培訓每周進行一次,一共八次。學生會在具有職業資格的專業占星師指導下學習行星、元素、標志等基礎知識。
在第二學期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十二星座的角度、星宮、規則、縱橫模式、圖表選型、太陽月亮周期等基本天文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向客戶解釋星座和他們命運的關系。
在兩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學員就算是入門了。不過想要獲得學位,還需要念完第三學期,并通過占星考試。
關鍵詞:中學物理;數學知識;知識應用
一、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已經極其廣泛的應用于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舉一些簡單的例子,購物之后人們會記賬,以方便他們的年終統計查詢;在銀行辦理儲蓄業務;查收各住戶水電費用等,算術及統計學知識在這些方面都得到了應用。此外,機關大院和社區門口的“推拉式自動伸縮門”;運動場上跑道直道與彎道的平滑連接;樓間距的計算;折扇的設計以及黃金分割;隧道雙向作業起點的確定等,則運用到了平面幾何之中直線圖形的性質及解直角三角形有關知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應用到數學知識的例子:比如說生活中茶葉筒大部分都是圓柱體的,這是因為周長相等的圖形,圓形的面積比較大,使用圓柱體的茶葉筒不僅可以裝下更多的茶葉,還可以節省材料。數學應用于生活中的例子是不可勝舉的,可以說,數學不止僅僅在科學研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也隨時隨地都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二、物理學的實際應用
物理是基于自然的一門有趣的科學,從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到牛頓的經典力學,再到現代物理的相對論和量子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科學家為了探索發現新的物理規律而廢寢忘食。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工業生產上,還是在醫學、天文科學上物理知識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只要細心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在處于一個各種物理理論架設的情況中,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技術都會有巨大進步,在這巨大的進步之中無不滲透著物理科學的新的應用。
1.物理學在人體方面應用
眼睛是人們觀察世界的窗口,而如今由于多種原因近視眼這個問題已困擾著許多人。我們不難知道眼睛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堅韌的透明角膜、含有纖維膠質的透明囊狀的晶狀體、無色透明的水樣液、視網膜及無色透明的膠狀玻璃體構成的。這些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從物體射進眼里的光線經過一個凸透鏡折射后,在視網膜上形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刺激分布在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于是我們就看見了物體。我們的眼睛不僅能看見近處的物體,而且還能看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當物距改變時,它能靠改變晶狀體表面的彎曲程度來改變眼睛這個凸透鏡的焦距,眼睛實際上是一種精巧的變焦系統。當眼睛受到某些因素影響使得這一變焦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時候,眼睛就看不清遠處的東西了,即近視眼。在弄清楚了這些中學的物理知識后,人們就利用了適合的的凸透鏡即眼鏡來幫助調節人眼的焦距,從而使人可以看清遠處的事物。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照相機也是根據這樣一個原理來調焦、成像的。
2.物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汽車就會發現有許多物理知識都應用于此。比如說汽車的輪胎都是有花紋的,汽車的輪胎之所以做成花紋樣式就是為了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車在路面上行駛能夠更安全,防止“打滑”;第二個就是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后鏡是一個凸鏡,這就利用到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駕駛員看到的實物小,觀察的范圍大,從而保證行車安全。這些都是生活之中中學的基礎物理學知識的具體有效的應用。還有一個應用就是現在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常應用工具DD電話,也是物理學知識實際應用的例子。電話話筒相當于一個大小變化的電阻,而聽筒是一個揚聲器。電話里傳遞的信息通過交換機傳遞到另一方。而我們常常不離手的手機則是利用電磁波,以中轉站為媒介,實行異地通話的高科技設備。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應用,如電燈的使用,澡巾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香皂能下沉,這些都是物理規律在起作用。
3.物理學在天文上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經歷了從無人探月到載人登月,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實現了國人幾千年以來的飛天夢想。向心力的利用、萬有引力的作用、天體質量的計算、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物理科學知識在航天領域是無處不在。但是想要真正實現建設月球基地與開發利用月球的設想,那么還有很多工作等待著我們,特別是在技術上我們還需要有更大的飛躍。
物理學在人類探索天體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引發的海王星的發現。我們都知道行星是在一個橢圓形的軌道上繞太陽運動;每顆行星受到的引力不僅僅只由太陽提供,除太陽的引力最大外,還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引力。要弄清楚這些就需要更復雜一些的運算,而正是這種運算,導致了海王星以及冥王星的發現。在200年前,人們眼中的太陽系只有7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后來,人們發現處于太陽系最外面的行星DD天王星的運行軌道與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的有較大的偏差。于是,有人推測,在天王星的軌道外側可能還有一顆行星,它對天王星的引力使天王星的軌道發生偏離。人們便開始計算并算出這顆行星的可能軌道,并且在計算出的位置終于觀測到了這顆新的行星,于是將它命名為海王星。發現海王星之后又發現它的軌道也與計算值有偏差,人們便進一步推測,海王星軌道外側還有一顆行星,于是用同樣的方法發現了冥王星,可見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中的應用價值。
三、數學與物理的關系
在物質世界許多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結論,同時許多事物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同樣物理和數學這兩門學科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物理與其它自然科學一樣都研究自然規律的,它們的任務之一是找出描述現象的物理量之間的規律,而表述幾個變量之間關系恰好是數學的特長,這是數學的普適性所在。數學使一門學問由定性變為定量,從而使其變為科學。可以說,數學是打開各個自然學科大門的鑰匙,是其他學科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反之,物理等學科的進步也推動著數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四、結語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乃至今后物理和數學這兩門學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非常廣泛的實際應用,它們相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自有學好、掌握好這兩門學科的知識,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尋求,揭示更多的宇宙未解之謎,解決生活中的新問題,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新進程。
參考文獻:
[1]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應用人造衛星,2011,10.
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學所分析的、研究的實際問題往往很復雜,為了便于著手分析與研究,物理學中常常采用“簡化”的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抽象的處理,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得出一種能反映原物本質特性的理想物質(過程)或暇想結構,這種理想物質(過程)或假想結構稱之為“物理模型”。
對高中學生一個問題的回答統計:
問題:當你聽到“大象”這個詞時,首先在頭腦中出現的是()。
A.漢語詞匯:大象
B.英語詞匯:elephant
C.大象的圖像
回答者中近95%選擇的是C.大象的圖像。這雖然是對一個與物理無關問題的回答,但它激發我們這樣一個啟發和推斷:物理知識是否是在我們頭腦中是先成像再應用的?物理學習中的記憶與再現、判斷與推理、應用與遷移是通過模型與圖景這樣一個媒介來完成的?
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應用及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維能力。”因此物理模型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在于:學生通過對物理模型的認識,可以使抽象、復雜的物理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同時,物理模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處理問題時,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而樹立起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物理模型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課程改革的需要
課改的一對矛盾是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減少的教學時間的矛盾,新教材加強了點面結合,點上主干知識明確,基礎知識基本規律一個都不少,面上增加了許多聯系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和高新科技內容。一改舊教材高度抽象理想化的情景與問題,使物理知識更貼近實際,學生學習物理倍感親切。同時豐富了課程形式,引入了研究性學習、探索性活動課等。如何讓學生在較少的課時內掌握更豐富的物理知識,物理模型的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抓物理模型的教學,將最基礎最典型的物理知識、物理問題介紹給學生,并通過建立物理模型,將研究方法也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感悟以至升華。
2.高考改革的需要
高考改革總趨勢是由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試題內容源于生產生活實際,許多試題的主干知識,就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如諾貝爾獎,宇宙演化等。這些知識在題干中都以大量文字敘述,形成“信息給予題”這種新題型。這樣的試題,本著高起點低落點,重能力淡知識,要求學生能從大量文字中,攝取有效信息,然后轉換成物理模型,從而解決問題,建模能力得到空前的重視和展示。如果缺乏這種能力,面對這洋洋灑灑幾百個字的題目,學生抓不住有效信息,建立不起恰當的模型,解題就無從談起。
例(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第19題):天文學家新發現了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這顆行星的體積是地球的4.7倍,質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衛星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約為1.4小時,3.知識遷移創新學習的需要
物理模型來源于實踐,形成理論,又反作用于實踐,具有前瞻性。物理模型作為物理基本知識單元,是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組成綜合問題的基礎。創新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知識結構,對原有知識進行重新組合。重組的過程就是知識遷移的過程,就是同化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發現原有物理模型的缺陷,在同化原有知識結構的同時,打破這個平衡,使之順應新模式,建立新的物理模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完全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不能提取或提取失敗的原因是失去了有助于回憶的編碼線索,或者在貯存時沒有適當編碼。物理模型教學正是應用這些原理,利用物理模型解決知識的建構和編碼組織工作。注重模型建立的過程,強調模型的立體面,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可見建立物理模型既是深入學習的基礎,又是深入學習的條件。因此掌握好物理模型,培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就能學活知識。
參考文獻:
[1]錢學森.論科學技術[J].科學通訊,1957.4.
[2]蔡禎榮,陸瑞杰.物理模型與中學物理教學[J].物理教師,1997.6,3.
關鍵詞:獨立學院 化學 教學探討
獨立學院是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自1999年出現以來,獨立學院發展及其迅速。這類學院的舉辦,不但對高等教育辦學機制是一次大膽的探索,而且在擴大高等教育資源和高校辦學規模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逐漸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獨立學院學生培養為合格人才是重中之重。而獨立學院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方面比一、二本學生有所不足,但他們在其他方面卻往往表現得相當突出,所以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講授化學課程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找到一條適合培養獨立學院學生有特色的教學途徑是當務之急。
化學課程是農、林、牧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性課程。要求學生理解高校化學教育的基本框架,能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去審視關注的熱點話題,把化學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那么如何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該門課程內容,筆者結合自己在獨立學院執教多年的經驗,針對學生特點,重點討論了關于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講授化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手段及考核辦法,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或工作崗位上能學有所用、有所長。
1、明確學習化學課程的意義。
1.1 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化學課程在認識上不夠明確,不知道為什么要學。學了又有什么用,只是把它看作是學校規定的一門必須通過的考試必修課。再加之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學起來比較吃力,這就使得學生對化學課程學習喪失了積極性,學起來枯燥乏味,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在第一節課講“緒論”時就首先介紹學習化學的目的與意義,通過舉例將化學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酒為什么越陳越香?因為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較少成分乙酸發生反應生成乙酸乙酯,而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但該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速率較慢,所以時間越長酒就越香。再如,出行時乘車,轎車里的所有零部件如照明系統、儀表板、加熱板、除霜器及保險杠等都是化工的結晶。其中應用最多的是一種名為聚碳酸酯的原料,該物質具有良好的抗沖擊、抗熱畸變性能,而且硬度高。此外,還有目前流行的隨喝隨熱的熱飲,該飲料罐不需借助任何外部條件和能源,就是選擇合適的物質,讓它們在按下開關時能立即發生反應,并放出熱量加熱飲料。從日常生活入手教化學,從社會生活中獲取化學知識,又用化學知識去解釋社會生活,幫助學生從科學角度理解社會生活。通過對該門課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養。
1.2 化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科學,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離不開象物理、數學、生物、計算機等其它學科,其它學科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化學。化學作為研究物質世界各種變化的科學,使我們逐漸掌握了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各類化學反應的機理,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化學過程。化學在醫藥、衛生、農業、工業等方面都有應用。在20世紀,所有物質科學都向分子層次發展。這一發展趨勢與化學的牽頭作用有關。例如,生物學從描述性科學發展成為20世紀末的前沿學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學提供的理論、概念、方法,甚至試劑和材料。在化學和天文學相互促進下,天文學進入分子水平,并且從研究天體擴展到星際空間,誕生了宇宙化學。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微波技術等的發展,化學研究不斷創新各種分析和檢測方法,檢測物質組成、形態、結構,分析理化性質,推動各個學科的發展,形成若干分支學科,在探索和處理具體課題時,這些分支學科又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化學與其它學科融合之后又分化出許多邊緣學科。
1.3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與一、二本學生相比,自信心不足,大多數學生雖能面對現實,勇往直前,但也有部分學生主觀上要求上進,但吃苦精神不夠,學習缺乏動力,自覺性、自律性相對較差。因此,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是自己獨立學習沒有老師指導;而自主學習是學習者通過選擇適合本人的教育資源以獲得知識。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明確教學的目標性、具體性。在每節課開始就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什么知識,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這樣學生就會心中有數、目標明確,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提高。
其次,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才能從內心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刻苦鉆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手段和方法。教材中的內容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化學課程提出幾種教學意見,與同行共勉。
2.1 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以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圖文并茂、直觀、有趣等優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取知識。然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對于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應采用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使學生易接受、好理解;對于計算公式,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推導,有利于學生吸收和思考。教師在運用時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我們在講授“分子軌道理論”這一節時,對分子軌道基本原理及雜化過程的形成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空間,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也輕松地掌握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2.2 因材施教。我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填鴨式”注入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新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但頭腦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創新能力也較好。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站在學生的角度自問自答,課堂自始至終使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另外,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實驗法、討論法等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學生上課打嗑睡、注意力不集中時,要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多采用與實際生活貼近的實例。例如在學習滲透壓時,人體輸液用的生理鹽水及葡萄糖溶液的濃度是
否可以任意改變;講膠體時,人體內的器官結石是如何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運用討論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質疑,然后針對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可行性的解答。也可以在講簡單公式或練習題時讓學生講,講練結合,適當調整學生的學習強度,做到勞逸結合。
對學習底子薄的信息學院學生,教師要在課后與學生多交流,了解其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教學進度,否則學生跟不上教學思路跳躍性太大,導致聽不懂,慢慢就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后面教學內容就很難繼續下去。
對不自覺學習的學生,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布置合理學習任務,讓其自學教材,查閱資料,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對不能嚴于律己、經常遲到、曠課、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要嚴格執行學校的教學要求約束學生,做到獎懲分明,改掉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有效保證教學秩序和課堂紀律。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還要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 學生與教師互評。采用學生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點評可學會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達到激勵創新進取的目的。通過評價和反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學習建議,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和教學效果指明方向。
3、考核方式的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試一卷來評判學生成績合格與否,會使學生形成在平時放松而期末“臨危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習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提出了多元化考核形式,即采用過程考核與期末考試結合的考核辦法。
過程考核形式包括出勤率、學習態度、查閱資料、作業完成以及課堂小測試等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歸入期末成績,這樣可促使學生平時認真學習。
期末考試主要是試題來源和題型調整。試題的難易程度、題型由教研室教師共同把關。試題一部分來自試題庫,另一部分來自教材習題,既考查學生對已做習題的復習情況,又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出題時要盡量減少死記硬背題型,增加簡答題、計算題,增強靈活性,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勤于思考、不斷創新。這樣的考試成績才更加真實、有效。這種考試方法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減輕了期末考試的壓力,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考核方式。
4、結語。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全面推進有特色的化學教學方式,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改革的深化,化學教師將會不斷完善教學活動,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凌霄,淺議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J],2006,28(1):40-42
2.張金桐,普通化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一、追根溯源,過程探究
物理教學實質上是展示和發展思維的過程,這思維過程就是對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性認識過程。任何一個概念、定理、定律都經過著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親自去實驗、體會、揣摩這個概念的形成、規律的提示過程,追溯這些知識根源,領悟知識形成過程中蘊涵的思想方法,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進行萬有引力定律的教學時,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先提出問題,由牛頓在月光下觀察到蘋果落地,聯想月亮為何不會落地?如果在高山頂上把蘋果高速水平拋出,蘋果會落地嗎?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運動規律,猜想太陽對行星的吸引作用,再進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質、規律,以及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行星對行星的吸引、太陽對行星的吸引,它們的吸引力不但本質是相同的,而且遵循的規律也是相同的,再推廣到萬有引力定律;最后通過卡文迪許扭秤實驗進行驗證。通過學習,讓學生追根溯源,使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內心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再發現過程。學生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來龍去脈清楚,容易喚起創新意識。
二、設計實驗,方法探究
對于探究式實驗,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目的積極開展尋找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制訂實驗步驟,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表格等。學生設計方案時,教師作適當的指導,與學生構成交往和對話式的關系,形成互動。對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不管是否正確,不能簡單用一個“錯”或“對”字來下結論,因為它每一個步驟都凝結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他們掌握新舊知識的前提下表現出來的奇異思維,是不受定勢思維束縛,自由發揮出來,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探究過程。教師應以激勵的語言因勢利導,提出:如按此實驗方案操作,會有什么結果,在某些步驟中會產生什么情況,與實驗目的是否一致,還有什么其它改進的方法使之更加完善,等等。如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我引導學生思考除了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外,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能測重力加速度?有學生回答可以根據自由落體運動測重力加速度或彈簧秤測重力加速度等。因此我引導學生用自由落體測重力加速度或彈簧秤測重力加速度所需哪些實驗器材,并分析在實驗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就很快被學生接受。具體設計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條件尋求方法,探索規律,如改變單擺長度,分別測出它們的周期,改用大小相同,質量不同的鐵球,木球,分別測出它們的周期;改變不同擺角(限定在5度范圍內),分別測出它們的周期。根據所測結果,探究單擺周期的影響因素。此外,還可以結合物理學史,向學生簡述著名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意外發現單擺的等時性,以及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期研究單擺振動確定了單擺周期公式的探究經歷。
三、聯系實際,應用探究
物理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特點之一就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在平時中多選擇一些與實際結合的問題。
例如應用平拋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1999年6月20日,山西青年朱朝輝駕馭摩托車飛越黃河壺口瀑布,從而成為世界上駕駛摩托車飛越黃河第一人。假設摩托車在高出對岸落地點h的平臺上起飛,河寬為d,則摩托車起飛時最小速度應為多少?
關鍵詞:地理高考試題,教學
2010年的高考已經落幕,但其命題思想所帶來的影響是長遠而又深刻的。結合2008年、2009年高考試題,縱觀2010年江蘇高考地理試題,新課程背景下高考試題命題總體比較穩定,但所呈現出來的改革趨勢價值取向還是比較分明的,這種思想必然會改變我們中學地理教學策略。論文參考,教學。
1.2010年高考試題特點
1.1吻合考試說明變化
對比2009年考試說明,2010年說明中將“主要的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修改為“旱澇、臺風、寒潮、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城市化的意義”修改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過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意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及其影響”修改為“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這種修改,考查范圍更具體,強調了對我國影響比較大的四種主要自然災害;考查了學生對城市化特征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對“全球變暖”的考查要求更廣泛,不僅是趨勢,還要了解其成因。在高考試題中,這些細微的變化都得以呈現。論文參考,教學。
1.2重視基礎知識考查
就地理學科特點而言,自然地理一般比人文地理更難理解。而自然地理又存在三個難點,第一是地球運動,涉及到天文學和幾何學,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和空間想象能力。第二是氣候,氣候的成因紛繁蕪雜、原理性較強,而且變化莫測空間差異大。如果結合經緯線結合局部小范圍大比例尺地圖出現在考題中的話一般較難。第三是洋流,寒暖流的形成機制與氣候的形成機制密切先關,洋流分布也比較復雜。在很長時期內,地理試題中的難點都喜歡在以上三個方面深入挖掘做文章。
分析今年試卷,筆者發現所謂的“難考點”都沒有在“難”上做文章,而考查更多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如選擇題第3題、第4題屬于地球運動章節,只要能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定義,并寫出其計算公式,第4題便可以迎刃而解,而第3題只要再掌握地球自轉線速度規律便可以解答。在氣候單元考查中:大氣的保溫作用原理、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氣溫降水特征圖形、常見的天氣系統、旱澇成因、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等均有涉及。雖然考面很廣,但涉及的原理都很基礎,因此沒有偏題怪題。
1.3重視圖表信息獲取
2008年環境保護題給出的是一幅圖表,即“195l~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受沙塵暴影響強度比例統計圈”,僅依據這幅圖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答對2分,其余的8分均可以脫離該圖表答題。論文參考,教學。2009年環境保護試題給出的是兩幅圖,依據地圖,可以答對1分,其余的9分均是憑借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答題,與題目中所給的圖表無關。再觀2010年環境保護試題,題目中給出兩幅地圖“生態系統中的硫循環示意圖”、“我國三省原煤生產量、煤炭消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狀圖”,依據這兩幅圖表信息,可以答對5分,而且這5分的答案均能在題目信息中一字不落地找到。
1.4關注熱點地理知識
人口、資源、環境,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問題,在試卷中所占比重很大,而且題目大多以現實生活作為背景創設情境來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尤其是熱點問題得到很大關注。通覽試卷,從冰島火山噴發到海地智利地震,從西南大旱到新疆部分地區防洪,從能源安全到全球氣候變化,從上海世博到3S技術使用,可以說無所不包。試卷上與社會熱點相關的試題的分值約為50分,約占總分的40% ,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學以致用的特色。
高考試題展現出來的特點對高三地理復習方向有著很大的引領作用,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淺見:
2.新高三地理復習思考
2.1深入研究考試說明
不能忽視,江蘇現在采用三種版本地理教材(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但是統一高考。論文參考,教學。這就需要教師“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論文參考,教學。如何用教材教呢?因為版本不同,我們課本中的教學案例、活動、問題研究考得很少,那么在提倡“減負增效”的今天到底應該怎么教?以什么作為教學依據?毫無疑問,考試說明是高考地理命題的重要依據,是最權威的。
2.2歸納總結狠抓基礎
如區域地理學習中各大洲地形地勢特點是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因為地形地勢特點對理解河流走向、氣候成因、人口城市分布、農業分布、工業分布、交通分布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學生不易準確識記,若輔以如下表格則會清晰明了,見表1。
表1 世界各大洲地形地勢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