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分子生物學遺傳學

        第1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 分子生物學 兒科 基因工程

        中圖分類號:Q7文獻標識碼:A

        1 分子生物學為兒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驅動力

        兒科這種稱謂源自于歐洲,在15至16世紀之后,受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整個科學技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醫學也不例外,但是這一時期的兒科是包含在產科以及內科里的,產科與內科依據病兒的年齡分別診斷,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兒科并沒有獲得獨立的研究與發展。世界上第一個兒童醫院于1820年在法國巴黎誕生,14年之后的1834年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二個兒童醫院。此后,兒科作為一個獨立學科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早期的兒科研究內容主要針對的是小兒疾病的診治。兒科疾病的診治也主要是依據成人疾病診治。對于兒童不同年齡所不同的生理、病理現象及其特點認識不足,對于兒童成長的環境、膳食、營養、衛生、保健等影響因素的認識也并不多。此后隨著營養學、免疫學、細菌學等一些學科的快速發展,學術界對于上述問題也有進一步的認識。到了21世紀,物質代謝、免疫學等學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抗菌素、激素、預防接種等獲得極大發展,兒科領域的研究也突飛猛進,兒童的營養性以及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控制方法,發病率與死亡率不斷下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費明翰調查作為典型的第二次流行學革命對于學者們研究兒童的生活方式、心理-行為對疾病模式的意義產生了極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也是兒科首次對醫學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

        不可否認的是,在分子生物學出現之前,兒科的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傳統的疾病診治的經驗桎梏中。分子生物學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產生之后就是生物學研究的前沿,其深度和廣度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達到過的。分子生物學的成果給兒科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其廣闊的空間。在傳統兒科研究的主要驅動力中主要包括三個驅動力,也即科學驅動、技術驅動與技巧驅動。在分子生物學產生以前,這些驅動力是分割的,但是分子生物學產生之后為兒科研究的這些驅動力進行了整合,分子生物學在針對兒科研究里的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等方面都展現出強勁的展動力。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分子生物學為解決兒科發展所遇到的一些特殊性、個案性、疑難性問題時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犀利的靈感以及獨特的視角,為兒科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驅動力,從而大大促進了兒科的發展。

        2 分子生物學拓展了兒科研究范圍提高了發展質量

        分子生物學理論主要包括DNA結構、中心法則、基因調控等方面的研究,分子生物學里基因工程的發展對于傳統的病毒學、生物學以及遺傳學都產生了革命性影響。眾多常見兒科疾病的病原學診斷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舉例而言,目前已分離出的呼吸道病毒已超過百種、腸道病毒近百種。這些病毒參與了從呼吸道到消化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疫苗和化學治療的發展使過去的難治性疾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有關遺傳性疾病(染色體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使從前無法認識和處理的上百種疾病有了正確的解釋與治療手段。分子生物學的診斷方法以令人眩暈的速度遍及兒科各個疾病。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帶來的各種變化極大拓展了傳統兒科學的研究領域,對于兒科學知識的豐富也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阿波羅登月以及人類基因組計劃等活動之后,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也明顯加速。這也使得人們更進一步的對兒科的疾病、健康以及生命現象本質的研究上達到的一個高峰。人們不再像傳統的兒科研究,只關注兒童疾病的診治了,對于兒童的健康以及生命質量也作為關注的重中之重。對于兒童成長的環境,研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自然物質環境,對于兒童成長的心理精神環境關注增多。分子生物學的產生及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新一代的兒科研究工作者們所面臨的任務、機遇以及(下轉第53頁)(上接第11頁)挑戰與前輩們發生了改變,前輩兒科研究工作者的重點在于通過兒童疾病診治降低兒童死亡率和發病率,當前的研究者重點在于保持這一局面并提高兒童生活和生命的質量。如傳統的研究對于兒童的孤獨癥抑郁癥關注不夠,但是分子生物學產生之后,人們的關注明顯提高了,如北京大學醫學遺傳中心的鐘南、張茜醫生在其《兒童孤獨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中專門論述了分子生物學對兒童孤獨癥的影響。分子生物學的產生與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兒科研究的范圍,大大提高了研究的質量,這種質量的提高主要是通過提供新的途徑與方法來實現的,如朱汝南、錢淵、王芳、劉成貴等人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兒童流行性感冒監測中的應用》一問中就認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它可在短期內突然發生,起病急,蔓延快,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甚至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兒科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突然大量增加往往是流感流行的晴雨表,因此兒童中的流感監測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他們的研究中,充分利用了經典病毒學方法(病毒分離和血凝 (HA)試驗)對兒童中流感流行情況進行監測的同時,還建立了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和鑒定流感病毒,并對近年A3型流感病毒分離株的血凝素基因進行了序列分析。又如,著名遺傳學家吳希如在20世紀90年代就逐步建立并開展了兒科分子生物學及分子遺傳學研究。對于分子生物學在小兒驚厥、癲癇及其相關遺傳病機制等領域的影響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鐘南,張茜.兒童孤獨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3).

        [2]龍華.分子生物學前沿[A].全國首屆動物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

        第2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 分子生物學 婦科 產前診斷 免疫遺傳

        中圖分類號:Q7文獻標識碼:A

        1 分子生物學與婦產科的基本情況概述

        分子生物學的興起是上世紀50年代以后的事情,但是自其興起和發展以來,發展的巨大成就十分引人關注。六十多年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繁榮的勢頭依然十分強勁。分子生物學研究要進行的問題在于對生命本質一致性的分析,學者們通過分子水平的研究,發現由最低級、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最復雜最高等的人的基本組成(這些組成主要由蛋白質、核酸、糖等三類物質構成)的構成與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DNA和RNA)、流向(中心法則)以及含義(遺傳密瑪)乃至能量轉換的機理都是高度一致的,正是因此,人們才發現在分子水平層面,生物取得了相對的統一。分子生物學的這一成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使得基因在不同生物個體、種屬之間的轉移成為可能,從而大大的提高了生命科學各個分支學科以及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在21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將不斷深入和擴大,關于腦的活動、生命發育、疾病免疫等復雜難題將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要準確客觀理解分子生物學對婦產科的影響,必須對婦產科的基本情況所有了解,在長期的醫學研究和發展實踐中,婦產科的研究和實踐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如在生命發育階段,對胎盤、胎兒生理、母體子宮平滑肌的功能調節以及分娩發動機制、早產等問題都有研究。在妊娠期目前對于絨毛外滋養細胞以及胎兒胎盤轉運方面的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在歐美國家,分子生物科學較為發達,對生物的基因芯片以及微RNA的研究不斷深入,探討了一些生物學的病理機制及治療方法,典型的如子癇、慢性高原疾病、肥胖等問題。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代表的一些研究結構對婦科流行病學、早產病因基因組研究以及基于循證醫學早產臨床干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2 分子生物學在婦產科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分析

        事實上,婦產科的發展歷史較之于分子生物學要早很多,但是分子生物學興起之后,對婦產科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有些影響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比如在女性的產前診斷中,分子生物學的興起使得我們對一些具有嚴重出生缺陷或者遺傳病等問題在宮內期即可作出診斷并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對策措施。分子生物學產生之前,該領域主要運用的是胎兒鏡以及影像技術,但是,近年來,致病基因不斷分離克隆,高危胎兒的基因突變分析不僅重要而且必須,分子生物學技術為此提供了可能性,如分子雜交、熒光原位雜交、PCR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單基因病以及染色體畸變的診斷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此外,一些全新的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諸如端粒探針、錨定原位標記技術、基因組雜交等在婦產科的應用問題也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筆者通過以上的分子生物學在產前診斷的應用問題的論述,已經很明顯的說了分子生物學對提高植入前遺傳診斷或用孕婦血中胎兒細胞診斷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前,應用到婦產科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是多種多樣,紛繁復雜的,如索森印跡雜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單鏈構象多態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異源雙鏈分析(heteroduplex analysis)、DNA序列分析、蛋白截短測試(protein truncation test)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技術在婦產科的很多具體方面得到了應用與發展,如在遺傳方面的研究,當前,我們已知一些遺傳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Wilm氏瘤)的突變基因是按孟德爾方式遺傳的。當然也有一些基因與腫瘤的易感性有關,但是其遺傳方式都是孟德爾方式,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對這些基因可以進行產前檢查。又如多聚合酶鏈反應這一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一些婦產方面的疾病,比如Duchenne's肌營養不良癥、囊性纖維化癥、苯丙酮尿癥、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等進行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可能。再如,分子生物學在母嬰感染傳播方面的應用,超微量的DNA擴增技術具備敏感性、特異性以及簡便性的優點在母嬰感染傳播方面的應用優勢十分明顯。分子生物學的應用使得對于母嬰傳播方面存在可能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細胞病毒(CMV)、風疹病毒等進行一些提前的檢測與預防成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利用PCR技術還可以根據不同引物的特點進行預后。近年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母嬰傳播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PCR技術在這一領域也取得了諸多成就。此外,在婦科腫瘤基因研究方面,目前學界對腫瘤發生和發展的認識進入了分子水平。在分析腫瘤細胞中復雜的染色體異常組成以及對癌基因的定位及其抑制方面都有貢獻。當前免疫遺傳研究熱點是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與該病的關系。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使HLA分型研究從抗原水平進入到基因水平,使與疾病關聯的HLA基因準確分型、定位。以上所舉的一些也只是分子生物學在婦產科領域應用和發展的冰山一角,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婦產科的不斷交叉融合,兩個學科以及交叉部分都會取得更多嶄新的成就。

        參考文獻

        [1] 李隆玉,萬建萍,鐘傳慶.子宮內膜癌發生分子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9).

        第3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8-0050-02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角度、在基因水平上闡述生命現象的科學。其主要內容是構成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特別是核酸、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生物體及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從分子水平上進行剖析。《分子生物學》作為農學專業的基礎課之一,是分子遺傳學、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的理論基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現代農業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學》滲入農業科學各個學科。面對學科本身的飛速發展,如何在新形勢下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緒論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近幾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涌現,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所以對此的學習過程和授課方式倍加重要。因此,講好緒論部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分子生物學》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緒論中我們會談到分子生物學中諾貝爾獎的相關信息,可以幫助學生重視《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從1901年以來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大概有550名左右,其中有200位諾獎獲得者涉及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我國于1999年9月獲準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雖然參與這一計劃最晚,而且是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國科學家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按照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部署完成了測序任務,對破譯人類遺傳信息起到重大作用。這樣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國家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長處與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第一時間被深深地吸引,在明確課程內容、發展歷程以及應用的基礎上,更為重要的是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建立自信、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為學習《分子生物學》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善于歸納總結,系統地講解有關知識

        由于《分子生物學》的內容豐富、知識點多、理論比較抽象,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要想在有限的學時內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讓學生掌握并理解本課程的內容。我們要學會整理、歸納,使課本上相關的一些分散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提煉出知識點。如在DNA的復制中有兩個關鍵概念,DNA的半保留復制強調的是對DNA復制后結果的歸納,DNA的半不連續復制著重點在于對DNA復制過程的總結。抽象的知識記憶起來確實存在一定難度,這也是以往學生反映最多的問題。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采用總結規律性教學的方式將其具體而直觀表現出來,使學生能更迅速、更準確記憶。例如,限制性內切酶Ⅱ識別回文序列,可用“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來解釋什么是回文序列,即正讀和反讀其序列均一樣。建議學生學習時結合課程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切記不可死記硬背,在理解的基礎上要善于總結,重點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實現教學內容的直觀化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例如,RNA的剪切加工過程,教師用很大力氣介紹每一加工過程,學生仍是一頭霧水,而我們通過一個“RNA的剪切加工”視頻,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細胞中,RNA合成后5’帽子和3’尾巴是怎樣被加上,然后進一步剪切內含子,連接外顯子的過程,學生觀看以后,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四、注重學科進展,強調其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只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成為自然科學領域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學科之一。《分子生物學》作為多門學科之間的橋梁,對與其關系比較密切的生物化學、細胞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領域都產生深刻影響。《分子生物學》的理論意義在于:生命活動的根本規律在生物體中都是統一的。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和遺傳密碼,除個別例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通用的。學生學習《分子生物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其理解和掌握農業生產中相關知識服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與生產實踐知識聯系起來。比如:小麥是我國第二大主要作物,其產量與品質直接關系國計民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制約小麥產量的環境因素更加復雜。小麥抗旱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將為解決環境因素問題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目前已得到了玉米、水稻、胡蘿卜、煙草等二十九種重要農作物的抗病毒、抗蟲、抗除草劑、營養品質大幅度提高的轉基因植株。在諸多的農業增產措施中,采用轉基因技術進行作物蔬菜水果良種繁育的方法占到30%~40%。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不僅采用基因工程的技術獲得新的植物良種和實現糧食作物的固氮;而且有可能在掌握光合作用機理的基礎上,使整個農業生產的面貌發生根本改變。

        五、強化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

        《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可利用學校提供的校園網絡資源,結合教材預習實驗內容并提出問題,教師集體解答后指導學生做實驗。這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學生們在做PCR擴增及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時,我們要求學生提前總結PCR反應體系的配制、PCR擴增程序的設置以及瓊脂糖凝膠的配制,學生們在實驗室上實驗課時直接操作,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們在操作時出現的錯誤和不當處。理論與實驗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實驗操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以適應21世紀社會對高層次農學人才的需要。

        總之,在《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探索新教學改革方式,完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學好農學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他們成為新一代農業領域的佼佼者!

        參考文獻:

        [1]蔡春爾,沈偉榮,何培民.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與展望[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2):150-152.

        [2]張學軍,王鎖萍.全面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4-6.

        [3]江海洋,江騰.朱蘇文.高等農業院校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3):1023-1024.

        [4]王榮,劉勇,姜雙林.高等師范院校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2,29(1):100-102.

        第4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醫學分子生物學 實驗教學 教學改革 綜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37-03

        21世紀以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醫學分子生物學作為分子生物學的重要分支得以迅猛發展,其理論與技術早已廣泛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領域,同時也成為橫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我校于2003年為醫學本科生開設了醫學分子生物學理論課的教學,實驗課的教學由于經費、場地、儀器等因素的限制,僅針對檢驗專業學生開設,其教學任務由醫學基礎研究中心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承擔。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我們在現有的條件和辦學特色定位下及實驗教學基礎上,針對檢驗專業本科生教育的特點,于2011年起,我們對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促進本學科實驗教學工作的發展,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目的。

        1 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醫學分子生物學主要致力于闡明生物大分子結構、功能、調控機制以及人體各種生理和病理狀態的分子機制[1]。這些內容十分抽象而無直觀的實體,其中所涉及到的生理、生化過程,學生僅從書面上是無法進行形象化的觀察和認知。因此,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醫學分子生物學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實驗課的學習,不僅能驗證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基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2 對醫科生全面推行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醫學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發展中最重要的前沿學科之一,其發展依賴于反復的實驗驗證,故具有實驗性強的特點,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正深刻地影響著醫學的各個分支領域。因此,對省屬醫學院校各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的實驗方法非常重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廣大醫科本科學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師而言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2]。因此,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應該更加結合臨床實際,除了基本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注重增加醫學應用和前沿的內容。

        特別是從2012年起,國家對大學本科教育經費的投入大幅度增加,體現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大幅度提高對教育的投入,對于醫學生來說,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成本高的實驗課教學的重視和投入,理論課教學的成本畢竟相對較低。因此,對醫學院校本科生進行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加強分子醫學教學,全面推行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時機成熟、勢在必行。

        3 我校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瀘州醫學院是培養醫學本科生最大的省屬地方醫學院校之一。學校現有17個二級院系,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研究生、留學生15000余人(http:///html/xygk/xyjj/)。醫學基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通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多名高學歷、高職稱的專職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及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建立了“醫學分子生物學”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腫瘤表觀遺傳學”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表觀遺傳與腫瘤”省醫學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腫瘤生物學、實驗動物模型、形態學等研究平臺,可開展蛋白質組學、基因組學與個體化醫藥、表觀遺傳學等方面多學科交叉的科學研究工作,是我校一個重要的開放性實驗中心,為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提供了強大的師資隊伍力量和科研技術支持,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實驗教學課時不足。眾所周知,醫學院校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所學課程繁多,各門課程的課時非常有限,就我校檢驗專業本科生而言,醫學分子生物學理論教學36學時,實驗教學18學時,理論與實驗的比例為2∶1。由于課時安排不充分,許多實驗項目無法開展,導致學生與許多醫學分子生物學的經典實驗失之交臂。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被迫加快教學進度,甚至為了節約時間,提前準備好實驗所用試劑,學生沒有親自動手的機會,無法真正達到實驗教學的效果。

        其次,實驗教學經費緊張。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項目多,所涉及的知識面廣泛,許多儀器和試劑都十分昂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3]。本中心作為全院重要的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擁有許多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如基因擴增儀、各種電泳系統、各種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流式細胞儀等,但數量有限僅用于日常科研工作的開展,無法完全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使得學生只能減少分組,不僅動手機會減少,而且實驗內容選擇也受到限制。

        最后,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學質量。長期以來,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都遵循著一個基本流程進行:教師簡單講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學生按照實驗操作步驟進行實驗,學生觀察結果寫實驗報告。并且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會提前將實驗結果告知學生,學生只需要驗證結果是否相符,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成了被動的接受者,時間一長,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4 檢驗醫學專業的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實驗教學的設計思想是通過有限數目的實驗,加上實驗原理與方法導論的講授,使學生從實驗技能和實驗理論上能全面掌握醫學分子生物學的整體實驗體系、基本技術和方法。通過實驗教學改革,特別是設計性、探索性和綜合性實驗的開展,一方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從而為今后從事富于創造性的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4~5]。

        (1)實驗教材改革。

        盡管實驗教學學時有限,開展的實驗項目較少,但為了讓學生能全面了解醫學分子生物學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識,本中心組織了一批有經驗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同編寫了可供醫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精編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2],全書共分五章四十余個具體的實驗操作。按照實驗目的、原理、儀器材料、步驟及注意事項等結構介紹每一項實驗技術。其內容大致分為五部分,包括基本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基因操作技術、基因診斷技術、表觀遺傳學和蛋白質分析技術、細胞培養與分析技術。該教材不僅保留了一些經典的實驗內容,如質粒DNA的提取,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的制備等外,新增了關于臨床基因診斷以及形態學與功能學的實驗內容。在具體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靈活教學。該實驗指導既有原理又有實驗結果,圖文并茂、簡潔精煉。同時附有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簡介和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大綱。這樣,我們保證了實驗課教學內容的知識性、系統性和權威性。

        (2)教學內容改革。

        由于教學學時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原有的教學內容僅開展了三個實驗項目,分別為動物外周血全血DNA的提取實驗、瓊脂糖凝膠電泳實驗和血清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實驗。這些實驗雖然是醫學分子生物學基礎及經典的實驗技術,重要性很強,但是它們之間相對獨立,關聯度不夠,缺乏實驗的連貫性和綜合性,且與臨床聯系不大,學生興趣缺乏。為了節約教學成本,實驗準備均由教師提前完成,學生只需提取樣品,最后電泳上樣,觀察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因此,學生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對整個實驗進行思考和探索,可能實驗做完,他們完全沒有理解這些實驗的目的和意義,只是照搬照抄,應敷了事,完全違背了設置實驗課的初衷,沒有達到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目的。

        針對這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性思維,根據醫學檢驗專業的特點,我們創新性地重新設計了一個綜合性實驗――DNA指紋分析[2,6~8](見圖1),包括人外周血DNA的提取、分光光度法(Nanodrop法)測定DNA的濃度和純度、以所提取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D1S80短串聯重復序列、瓊脂糖凝膠及聚苯稀酰胺凝膠電泳、DNA染色(EB染色和銀染)、凝膠成像系統下觀察結果和照相,最后進行分析[2]。

        同時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每4個組為一個班,每個班由兩位教師負責。學生之間相互抽取血樣進行DNA的提取,所有實驗步驟均由學生獨立操作完成,教師只是從旁協助和指導,盡量爭取每位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這樣改革的優點在于,我們將研究對象由模式動物轉化為人類自己,從核酸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技術兩條主線展開,并且選用了基因診斷中的一個重要內容―DNA指紋分析這個能引發學生興趣的內容,使得整個實驗過程更加貼近臨床實踐,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而且實驗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使學生對實驗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了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知識。

        (3)教學方式改革。

        我們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是結合PBL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巧妙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合理利用多媒體系統的音頻和視頻信息,在實驗課里將一些未開展的實驗項目自然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方便了學生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畢業實習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帶習學生數量相對減少,有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溝通,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

        (4)教學效果反饋。

        為了了解實驗教學改革的效果,我們對參與實驗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1)。調查表的內容主要涉及實驗開設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工作是否有幫助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實驗教學改革后,學生對醫學分子生物學這門課程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加,對知識掌握更加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達到了培養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目的。

        5 結語

        總之,經過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其實驗內容將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普遍反映教學效果良好,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實驗操作能力顯著增強。通過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和臨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由培養單一臨床技能型人才向培養具有臨床科研和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轉變。但本次改革仍有不足之處,學生普遍反映實驗教學學時不夠,以及實驗教學經費不足,導致實驗項目相對較少。

        參考文獻

        [1] 藥立波.醫學分子生物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 傅俊江.精編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

        [3] 林家齊,李玲.深化高校實驗教學改革,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科技與管理, 2009,6:124-127.

        [4] 高利臣,肖璐.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29(4):99-102.

        [5] 王繼紅,葉芳.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288-291.

        [6] Kseler A,ztürk O,Atalay A. Allele frequency of VNTR locus D1S80 observed in Hb D-Los Angeles carrires[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39(12):10747.

        第5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 遺傳學實驗 教學創新 開放式教學 實驗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現代生命科學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與基因都發生著絲絲縷縷的聯系。遺傳學正是研究基因的科學。遺傳學基礎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研究,已使工業、農業、林業和醫藥產業等相關領域發生了巨大變革。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遺傳學的研究內容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并導致社會對人才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搖籃的高等教育,怎樣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在生命科學領域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遺傳學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不僅能驗證教材上抽象的理論,輔助學生掌握知識,還可以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傳統的《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共有的問題:經典驗證性實驗多,探究性實驗少,不能滿足學生掌握新技術、新方法的要求;實驗課和理論課脫節,教學評價體系不合理。0此外,由于遺傳學實驗自身的特點,部分實驗需要持續很長時間,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開展。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安排合理設計遺傳學實驗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評價體系,是從事遺傳學教學實驗教師一直都努力試圖解決的問題。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在開展遺傳學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逐步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將課堂四十五分鐘改為課堂與課外相結合,通過幾年的實踐總結了一些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1 新時期遺傳學實驗教學的特點

        遺傳學中學科滲透和交叉現象很普遍,這也體現在遺傳學實驗中。如果把生命科學的課程體系比喻為一棵大樹,遺傳學就是這棵大樹的主干之一。由于化學、物理學、計算科學等內容的滲入,現代遺傳學已經衍生出了發育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基因工程等學科。在現代生命科學專業課程設置中,一般都會設置相關課程,這些課程都和遺傳學存在聯系,也與遺傳學教學內容知識點存在交叉。因此,遺傳學實驗項目的設置極易與其它課程出現“撞車”現象。比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在細胞生物學實驗中也可以開設:植物DNA提取實驗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也可以開設。一旦“撞車”出現,不僅耽誤學生學習,浪費課時,還會讓學生在不斷地重復中對課程產生厭倦,覺得該課程可有可無,失去學習興趣。避免與其它課程實驗重復,既保證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學到最多的知識,也能最大程度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驗持續時間長是遺傳學實驗教學的另一個特點。與生物學中的其它學科的實驗不同,遺傳學實驗中有很大部分是需要通過長時間培養實驗材料,中間過程持續觀察才能完成的,比如果蠅雜交實驗和生活史觀察實驗、植物有性雜交實驗。與此相矛盾的是,實驗教學安排的時間相對分散,每次課時間很短,在教學管理上教務管理部門也要求教師在指定時間完成實驗教學,這就限制了一些實驗項目的開設。

        遺傳學是一門飛速發展的學科,不斷有新知識、新技術補充到遺傳學中。比如,在傳統教材中不涉及基因組學的內容,而最近20年,基因組學已經成為遺傳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發育遺傳學、行為遺傳學、反向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分支學科的內容也不斷補充到了遺傳學教材中。在理論課講述這些最新知識的同時,實驗課怎樣保持和理論課一致,怎樣為學生提供消化這些知識的動手機會?針對這一特點,要求在開設遺傳學實驗時,應隨時跟蹤學科最新進展,設計和更新實驗項目,或者發動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鞏固書本知識。

        2 遺傳學實驗開放式教學內容取舍的原則

        遺傳學實驗項目的選擇,首先應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基礎與應用、經典與現代這幾對矛盾。遺傳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實驗安排時應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基礎性實驗與應用性實驗,并適當設計一些新的實驗。對于重點院校的學生,應加強理論性實驗,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驗證某一結論。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校則應當偏向應用性、實踐性實驗項目的開設,以滿足學生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后的動手需求。

        遺傳學實驗項目確定應考慮其它實驗課程,避免教學內容沖突。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我們對以前安排的實驗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比如:“植物DNA提取”、“隨機擴增多態性分析”等在《分子生物學》課程里會涉及到的實驗內容在遺傳學實驗里就大膽地放棄,讓學生在《分子生物學》實驗里完成,而在遺傳學實驗中則加入RFLP驗證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內容,直接將分子生物學實驗結果引入遺傳學分析中,既驗證了孟德爾遺傳定律,也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分子生物學在遺傳學中的應用。對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觀察,《細胞生物學》實驗也會涉及到,但兩門課觀察的重點不同,細胞生物學側重觀察染色體結構,而《遺傳學》實驗側重染色體行為及分裂時期的觀察,這樣的實驗在開設時應向學生講明觀察重點,并且與《細胞生物學》實驗課協調,將兩個內容合并在遺傳學實驗中開出。

        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遺傳學實驗中有部分實驗持續時間長,很難僅靠課堂時間完成實驗,也不利于安排實驗。以前在安排此類實驗時,受多種因素的限制,一般都不予開設。實驗室開放對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切實開展綜合性或設計性試驗項目、推動并幫助學生開展科研和畢業設計成效顯著,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考慮將傳統的課堂實驗和開放實驗相結合。開放性實驗適合于周期比較長的實驗,比如果蠅大實驗中,教師在課堂上以多媒體的形式充分講解了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后,讓學生領取果蠅瓶,課外自己收集和培養果蠅,隨時可以觀察果蠅的生活史。這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習慣和動手能力,也使學生對作為遺傳學研究重要材料的果蠅的接觸更充分,觀察更仔細,讓學生對遺傳學研究材料和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遺傳學實驗開放式教學的實施與實驗室管理

        驗證實驗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便于學生理解課堂抽象的知識。然而,由于驗證性實驗驗證的理論、方法、步驟及結果都是已知的,使實驗教學過程變成教師照本宣科講述,學生機械地模擬重復的過程,造成學生實驗積極性不高,對實驗結果的成敗不重視,盲目的承認失敗甚至篡改實驗數據以求相符。設計性實驗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開展工作。一些報道強調驗證性實驗過多,難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而宋興舜等則認為應將驗證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有機結合。0在以 前的實驗教學安排中,設計型實驗由于內容分散,管理麻煩,是大家不愿觸及的方面。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兼顧鞏固知識和能力訓練,在安排實驗內容的時候需要深思熟慮。為適應學科的快速發展,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必須強化教師的開放式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自主創新意識。從課堂教學和課外研究兩個方面,通過對實驗教學觀念開放、教學內容開放、實驗室和實驗時間開放、教學方法和手段開放等進行分析,探討開放式教學在遺傳學實驗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安排了一些開放性驗證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比如植物染色體觀察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選材,同學之間選材不能相互重復,做到實驗項目的選材開放;實驗開始前獨立設計方案,方案內容應包括水培獲得新生根尖、材料前處理過程、染色方法的選取、壓片過程、觀察和拍照等步驟,每一步驟都應有詳細說明,實驗方法的選擇上保持開放:方案設計完成經老師同意后,完成一個植物材料的染色體裝片制備并提交染色體圖,實驗過程開放。這些實驗過程均要求學生在課堂以外自由安排時間完成。經過幾年的實踐,結果發現85以上%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實驗,70%以上的學生需要反復多次才能完成任務。在實驗過程中,動手能力強的同學還能將這一實驗與染色體核型分析實驗結合,提交核型分析圖。通過該部分設計性實驗操作,學生在觀察了不同物種具有不同的染色體的同時,學會了查閱文獻的方法和工作方案的制訂,認識了教材中選取蠶豆或洋蔥作為染色體觀察材料的原因,認識到要完成一張效果良好的染色體裝片的艱難。對實驗教師來說,這種發散式的教學方法,也積累了很多植物材料的細胞遺傳學操作的知識,為以后改進實驗奠定了基礎。很多學生反映類似的開放性實驗時間可自由安排,實驗過程可放開思維,進入實驗室操作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科研技能。此外,還認識到了實驗準備的艱辛,更珍惜以后的實驗機會了。

        在實驗教材中將果蠅實驗分為果蠅生活史、果蠅雜交和果蠅唾腺染色體制備等幾個獨立實驗。我們改進后的實驗則以果蠅為主線,要求學生從野生型果蠅的收集到生活史觀察再到唾腺染色體制備融合為一個大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教材所提供知識的基礎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內容,而將雜交實驗和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驗證實驗改用其它實驗材料來完成。

        不可否認的是,將部分遺傳學實驗從課堂移到課外增加了任課教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在管理上開放性實驗也增加了難度。開放式實驗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外時間也要進入實驗室指導,實驗室經常處于開放狀態,實驗儀器設備和藥品的使用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放開。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采用教師網上答疑和在指定時間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在實驗室管理上,試劑方面控制關鍵藥品的使用,常規藥品可以適當放開,對一些配制難度較大的溶液統一配制;對顯微鏡、顯微照相系統的使用則采取專人負責制,保證儀器的安全。而水培實驗和果蠅飼養實驗等內容則允許學生將材料帶回宿舍,便于學生隨時觀察。

        4 開放式實驗教學的考核指標體系

        實驗教學考試方法的改革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當前教學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問題。以前實驗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主,針對這樣的考核方式,學生常出現相互之間抄襲,作業敷衍的現象,既不能反映學生實驗的真實水平,考核指標也比較單一。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我們的開發性實驗,我們重新制訂了實驗成績評價標準,經過我們設計改進后的實驗考核主要包括驗證性實驗考核和開放性實驗考核兩部分。驗證性成績的記錄擯棄了以前單純看實驗報告打分的情況,在實驗中對實驗結果提出規定要求,課堂上實時檢查并記錄學生的實驗結果,要求學生立即在實驗結果欄描述結果并由教師及時確認,防止課后抄襲。對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內容也杜絕抄襲課本,要求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每次實驗結束后均布置思考題,啟發學生動手之后學會思考,發掘問題。在開放性實驗部分,教師將實驗設計方案納入評分范圍,實驗進行過程中記錄平時成績,對實驗結果不做硬性要求,但可作為評分參考。

        在平時實驗成績記錄之外,還單獨設計了期末實驗考試。期末實驗考核采取開放式考核,擬定考試題目范圍,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步驟,獨立實驗,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詳盡的實驗報告。這些評分方式考查了學生搜集資料,獨立開展項目的能力。這樣的考試既靈活,也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訓練了學生的科研思維,為以后進入研究崗位奠定基礎。

        5 結束語

        第6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128-02

        21世紀科技快速發展,被譽為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分子生物學就是在生命科學發展過程當中誕生的一門知識面覆蓋廣、實驗性極強的新興學科,是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的奧秘,是生命科學的帶頭學科和前沿,與信息技術、材料技術并列為當今世界三大新興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并應用到醫學、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成為研究其他各個學科的基礎和手段[1,2]。該門課程既有抽象、前沿的知識點,又有技術性極強的實驗內容。如何讓理論與實踐完美的對接與碰撞,實現“轉基因重組”,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如運用多媒體手段、互聯網等提升教學水平,如何利用幽默的語言和多變的教學方式讓枯燥、抽象的分子生物學課程“煥然一新”,創造出別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面的理解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技能,激發起他們對該門學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作為農科類高校,多年來,我校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下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依據該學科的特點和農科類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和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與改革要求,在實踐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

        1 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農業院校分子生物學的教學課時一般都在30~40學時,我校園藝專業分子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是理論32學時,實驗10學時。而分子生物學理論內容抽象難懂,實驗性強,但實驗都依附于理論課的內容,大多為一些基礎的驗證性實驗,例如植物DNA的提取、PCR、蛋白質的提取與純化、基因克隆等,學生只要按照老師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即可,這樣就缺少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環節,只是被動的接受,并且在本科教學中又受到學時少和學生人數多的影響,學生不可能全部進行操作。并且現在主要以理論課的考查為主,實驗成績占的比重小,直接導致學生實驗課積極性不高,從而減弱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 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改革內容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技術廣泛的應用在現代農業上。作為農科類高校,為培養高素質的農科類高素質人才,實現農學與分子生物學有機結合,現進行以下5個方面的教學改革。

        2.1 統籌安排教學內容,構建完善的理論教學體系 分子生物學主要包括重組DNA技術、基因表達調控、結構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功能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這4個方面的研究[2]。我校農學院園藝專業這門課課程時間安排在第三年第一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基礎性學科,如生物化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等,而分子生物學與這些學科有密切的聯系,在內容上相互滲透,并有一定的重復性,所以在授課時要突出重點難點,對每一章節的內容有所取舍,避免交叉重復。再如“復制、轉錄及翻譯的全過程”、“核酸的結構特點”等內容在生物化學和遺傳學中已經詳細的講過,因此在分子生物學這門課的講授過程中要淡化這些重復的內容,把重點放在整個分子的機制上,從而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得到合理的優化[3]。

        2.2 優化整合實驗內容,建立完整的實驗體系 分子生物學實驗性很強,因此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精心篩選整合實驗內容,從驗證、綜合和探索3個方面構建實驗教學體系,并且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老師只是給予適當的提示,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動性,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此,我們從實驗教學內容、思路設計、結果評價3方面進行改革,將原先分散單獨的實驗內容連貫起來,確保實驗的綜合性和連續性。在教學方式上,一個班級30人,如果簡單重復做一個完全相同的實驗,意義不大,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實驗的合理設計,創造不同的變化,每個小組之間的結果又可以相互比較,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效果,而且鍛煉了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2.3 以科研促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錢偉長院士說:“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4]說明教學和科研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教學是基礎,是核心;科研則是教學的延伸與發展[5]。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授課老師的科研優勢,將其研究的內容適時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并讓學生參與到相關的科研活動中,這樣既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2.4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現如今,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新趨勢,它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為一體,形象生動的展現一些條條框框規律性的問題,使學生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并且更能夠理解其中的奧秘[6]。特別對于分子生物學這門學科來說,它枯燥乏味、抽象難懂,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從聲、像、音等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則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生動、快速、準確、科學的傳達所教學的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在有限的課時內傳達更多的信息,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提高教學效率。

        2.5 課程考核機制 伴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進,課程組也積極的探索課程考核機制的改革,力求從全方位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而不是簡單地只把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最終成績。將該課程的考核分為實驗成績、理論成績和日常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3部分,分別占40%、40%和20%,相對以往的教學更加注重了實驗課的考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課學生成績考核標準:(1)平時的實驗態度(20%):包括實驗過程是否積極參與,與團隊的協作完成情況;(2)基本的實驗操作(40%):包括實驗素養、操作過程與儀器的正確使用情況;(3)實驗設計(40%):包括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實驗過程等。

        總之,通過對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多角度的考核,從而合理地評定學生的課程成績,做到公平、公正。

        3 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與實踐教學改革成效

        3.1 確立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分子生物學發展迅速,內容更新快,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該學科的發展。多年來,課程組一直在探索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其他農學院校的課程設計,總結他們的改革經驗,確定了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的的改革方向,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驗兩大教學體系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科學合理的安排各個教學實踐內容,不斷的優化建立起來的實驗教學體系。

        3.2 科研與教學完美結合,構建了較高層次的實驗體系 分子生物學實驗優化整合后,整個實驗涵蓋分光光度技術、離心技術、電泳技術、PCR技術和基因重組技術等,構成了較高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了實驗教學水平,適應了學科的發展,并且實驗教學與教師自身的科研項目完美結合,以科研優勢促進人才的培養。

        4 結語

        以上是我們在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與經驗總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斷的進行實踐、探索和總結。對于分子生物學這門內容更新速度快、概念抽象、實踐應用性強的學科來說,我們將以培養“創新型、應用性”人才為目標,不斷的深化理論和實踐改革,推進分子生物學課程改革更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郝福英,周先碗,黃玉芝,等.生命科學實驗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彥杰.地方高校《分子生物學》理論教學改革初探[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2(6):65-66.

        [3]朱玉賢,李毅,鄭曉峰,等.現代分子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姜寒玉,司懷軍,魏小紅,等.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96-97.

        [5]白樸存,李春萍,宋銀敏.科研促進本科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第7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數量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動物育種;研究進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動物育種計劃和動物分子遺傳學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性成果,國際上的動物育種已逐漸進入分子水平,從傳統的育種方法朝著快速改變動物基因型甚至是單倍體型的方向發展。

        1數量遺傳學與動物育種

        數量遺傳學選擇原理充分考慮了環境因素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的影響力,從表型方差中剖分出基因型方差,通過運用資料設計和統計模型估計有關的遺傳參數,最后達到選種的目的[1-2]。數量遺傳學主要應用于估計遺傳參數、通徑分析和動物育種估計的模型方法等幾個方面。

        1.1遺傳參數估計

        從統計學上講,遺傳參數的估計可歸結為方差或協方差組分估計。從親子回歸、同胞分析到方差分析法;到了20世紀50年代,C R Henderson提出了針對非均衡資料的Henderson方法Ⅰ、Ⅱ和Ⅲ;之后出現了極大似然法約束極大似然法、最小范數二次無偏估計法和最小方差二次無偏估計法以及貝葉斯估計等方法。目前,約束最大似然法是世界各國育種學家采用的主要方法。

        1.2育種值估計

        畜禽遺傳評定即評估畜禽種用價值的高低,是畜禽育種工作的中心任務。畜禽種用價值的高低是用育種值來衡量的,影響數量性狀表型值的是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應值(A)、等位基因之間的顯性效應值(D)和非等位基因間的上位效應值(I)。其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應值即育種值能夠穩定的遺傳給后代,但是育種值不能直接測量,只能使用一定的統計學方法通過表型值對其間接加以估計,所以遺傳評定的主要工作就是對育種值的估計。畜禽的估計育種值是選擇種畜的主要依據,育種值估計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畜禽育種效果的好壞。用于育種值估計的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選擇指數法、群體比較法和混合線性模型法。

        2分子數量遺傳學與動物育種

        分子數量遺傳學是分子生物技術與數量遺傳學相結合的一門發展中的新的交叉學科,目前仍屬于數量遺傳學范疇[3-6]。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從分子水平上研究數量性狀的基因成為可能。

        2.1對QTL作出遺傳標記

        目前對決定數量性狀的多基因還不能準確定位,但如果能找到一個可以識別的基因或基因組的DNA多態,或是一個染色體片段與這一目標性狀有密切的關聯,就可作為對目標性狀選擇的遺傳標記。遺傳標記還可應用于基因轉移、基因定位和基因作圖等研究。

        2.2QTL的分離和克隆

        分子數量遺傳學的目標是要分離和克隆決定數量性狀的基因,研究其結構和功能,最終達到從分子水平上改良數量性狀的目的。雖然在理論上可以將分子生物學領域發展的各種基因克隆技術用于QTL,但是數量性狀的遺傳表達一般涉及多個基因座位。例如,奶牛的產奶量既受繁殖和泌乳的內分泌系統基因的控制,又受消化酶系統基因的控制,情況相當復雜,很難把這些基因一一分離和克隆。但也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對候選基因的篩選找出一個或幾個對某個數量性狀有較大效應的QTL,就可以對這個QTL用一般的基因克隆方法進行克隆,作為數量性狀的一個重要基因來研究。例如,有資料報道豬的雌激素受體基因可影響產仔數1.0~1.5頭。

        3動物育種方法前景

        動物分子育種是依據分子數量遺傳學理論,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來改良畜禽品種的一門新型學科,是傳統的動物育種理論和方法的新發展。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以基因組分析為基礎的標記輔助選擇和以轉基因技術為基礎的轉基因育種。由于動物分子育種是直接在水平上對性狀DNA的基因型進行選擇,因此其選種的準確性會大大提高;同時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還能根據人們的需求創造出一些非常規性的畜牧產品[7-8]。可以說,動物分子育種是動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的必然,它將是21世紀動物育種的一種重要方法,對21世紀世界畜牧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4參考文獻

        [1] 俞英,張沅.畜禽遺傳評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遺傳,2003,25(5):607-610.

        [2] 李善如.遺傳標記及其在動物育種中的應用[J].國外畜牧科技,1997(1):29-33.

        [3] 吳常信.分子數量遺傳學與動物育種[J].遺傳,1997(S1):1-3.

        [4] 李寧,吳常信.動物分子育種:一門發展中的新型學科[J].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7,5(2):142-147.

        [5] 陳宏.現代生物技術與動物育種[J].黃牛雜志,2000,26(4):1-5.

        [6] 盛志廉,陳瑤生.數量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第8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關鍵詞:高師院校;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7-0269-02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由遺傳學、生物化學等學科交叉形成的綜合學科。為了使地方性師范院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更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實施實驗課程的改革非常迫切。

        一、生物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現狀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在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中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就生物技術這個專業而言,教學改革的力度還不是很大,作為地方師范類高校在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如下的問題:

        1.入學新生在生物基礎知識方面特別是實驗技能方面的差異性較大。分子生物學實驗對操作者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要求。在高中階段,不同地方高中在人力、條件、政策導向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高中學生在生物基礎知識方面特別是實驗技能方面出現明顯的分化。有的地方高中,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較為重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生物方面各項技能競賽。有著這種學習背景的學生在大學面對分子生物學,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此外,這些學生動手能力很強,積極參與并配合教學改革,對創新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相反,對沒有任何實驗背景的學生,他們對于實驗教學改革不關心,對創新實驗興趣不高。

        2.學生參與機會較少。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課程也逐漸被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同和落實,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一言堂”和“八股文”式的實驗講授模式被逐漸取代。但是,一些冠以“活動式”、“多媒體”、“創新式”等新型教學方式的實驗課堂教學改革,本質上仍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實驗報告仍然沿用“八股文”式的書寫方式,實驗結果仍然需要標準答案。這種情形下,大部分仍舊是教師演示,學生動手較少,使學生感到缺少生機。

        另外,學生動手少的原因可能和硬件條件有限也有很大關系,一人一臺PCR儀顯然在很多地方高師院校是空中樓閣,在這種條件下,很多實驗就成了演示實驗,學生只能觀摩學習。

        3.課程的時間安排上,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地方性高師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所修學分較多,課程設置相對較緊,而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耗時長,過程比較煩瑣,平均每次實驗都要在3―4小時,甚至更長,所以學生的時間安排大多放在晚上來進行,相對時間安排有些不當。

        同時,實驗課時設置也不是十分合理,每個實驗均按2個課時處理,對分子生物學一些實驗,尤其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來說,顯然時間是不夠的,這樣緊湊的時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大大打了折扣。

        二、生物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進措施

        生物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的改革,我國絕大部分高校還處于摸索和實踐階。在實際教學過程,我們結合在課程改革方面取得的一些經驗,針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現階段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訓練。(1)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實驗。為有效解決地方性高師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所存在的問題。避免實驗課程與基因工程、遺傳學等實驗課程重復,我們根據首先應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知識,選取重難點,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設計針對生物技術專業的系統實驗,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教學質量。(2)小組上課、小組考核。學生應進行小組的劃分。在小組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完成藥品準備、培養基制備等過程,讓學生理解和明白實驗的原理和完成實驗的關鍵點,做到充分讓學生自己動手,加強學生“三基”培養。這樣一個全過程綜合了微量可調取液器、旋渦振蕩器、高壓滅菌鍋、PCR儀、臺式高速離心機及微量離心機的使用、微波爐、電泳槽和電泳儀、凝膠成像儀等儀器設備的操作和溶液制備。(3)增加綜合性實驗。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不僅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此外,指導老師課前認真備課,做好預備實驗,明確每個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對實驗的基本技術、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要重點講解,對關鍵技術環節和操作要進行示范,使學生做到規范操作,達到提高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力的目的。

        2.結合生物技術專業特色優化教學方法。目前,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書中的實驗內容大都是驗證性的,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按部就班地操作,實驗報告按固定格式填寫,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方法方面注重動手實操,提前預設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1)根據學生愛好,提前預設實驗。結合高效課改模式,每次基礎課結束前,我們在班級做個統計,讓同學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實驗。根據統計結果,我們預設幾個小的實驗。同時,每次實驗前要求每位學生進行預習,對實驗進行初步了解,實驗前對實驗中的一些主要內容和一些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并記錄回答問題情況,便于以后給成績時作參考。(2)動手操作為主,講解為輔。實驗前根據實驗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講解,主要解釋實驗中出現的關鍵概念,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同r利用實驗間隙對個別同學進行單獨輔導,盡量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疑惑在課堂上解決。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判斷性思維能力。重視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講解,用簡單的比喻來加強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做到通俗易懂。對于儀器臺套數有限、指導教師少、學生人數多等突出問題,減少每組開課人數可有效緩解眾多學生與有限的教學資源之間的矛盾,提高教學質量。

        3.對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完善實驗考核體系。實驗教學考核是客觀評價學生所掌握的理論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更好地體現“公平、公正”,逐步改變以傳統的實驗報告為主的考核模式,不斷探索和完善實驗考核體系。(1)針對生物技術專業特點我們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實驗成績考核體系。針對平時成績制定了課堂表現積極性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實驗結果的考核標準,不僅體現了教師的責任感,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目前,我們的考查方式為:課堂表現積極性成績(占50%)、實驗報告成績(占15%)、實驗結果(占35%)。其中實驗報告不再是傳統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儀器試劑、步驟等內容的簡單書寫,要求學生將綜合性實驗的實驗報告以科研論文的模式進行書寫,充分鍛煉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2)增加學生互評,提高學生團隊意識。2015年結合分子生物課程改革的經驗,在實驗課程改革中,我們開展了小組教學的方式。1個小組5―7個人,完全按照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流程管理考核學生。實驗的題目、方法、結果等都是小組集體完成,最后的考核完全按照大學生挑戰杯的答辯方式進行。經過該方式的嘗試,我們的實驗課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參考文獻:

        [1]何慶元,吳萍,王松華,李正鵬,祝嫦巍,張曉紅.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思考[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28(6):80-82.

        [2]葉逢福,賴勇強,呂偉.改革師范生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11):74-76.

        [3]謝苗,沙莉,甘純璣.基于云課程平臺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6(1):22-25.

        [4]王S,柯飛,趙安芳.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46):145-146.

        [5]張玉明,王彥芳,曲占良,劉秀華,唐婷.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260-262.

        第9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范文

        1.前言

        作為醫學檢驗中的一項重要方面,對分子生物學的應用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分子生物學應用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進一步優醫學檢驗相關工作的最終整體效果。

        2.概述

        當蛋白質和核酸成為科學家科研工具下的研究對象時,可能不會有人會預料到幾十年后的今天,臨床醫學有多種重要檢驗手段來為患者提供治療疾病的科學依據。比如,分子蛋白組比對分析為遺傳學的親子鑒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如今,它是唯一主要的檢驗手段;再如,分子芯片技術被廣泛應用到醫療器械上,為醫務人員提供便捷而且準確的檢驗結果。當然,歷史的足跡是向前走的,所以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的僅僅以此為這就是最完美的檢驗技術,在全面發展的分子生物技術領域橫向擴張,推動博大精深的分子生物學邁向輝煌。

        3.分子生物學技術存在問題

        3.1 技術復雜以及儀器要求過高

        分子生物學技術是新興發展的醫學檢測技術,目前在發展中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還有待完善。其中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技術過于復雜,此外,對檢測的儀器的質量要求也頗高,檢測時所用到的藥品和反應器皿十分昂貴,這些條件的限制都嚴格的限制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

        處理以上的問題需要合理的檢測醫學項目,分子生物學醫學檢測技術的靈敏度需得到極高的提升,但是目前醫學檢測的實際標準仍有待提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結核菌在培養時,沒有必要挑選昂貴的培養器皿,常規的培養器皿即可。此外,臨床疾病檢查不可過度依賴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臨床檢測,此技術雖然可以提高醫生的診治效率,但是也存在技術紕漏,所以應該結合臨床檢查一并再得出結論。

        3.2 監測管理力度不夠

        分子生物學技術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部門之間的檢測管理力度明顯不夠,監管部門的責任十分重大,按照國際上的醫學檢驗程序規定,醫院應該制定較為嚴格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監管制度。確保醫學檢驗中不會出現重大的檢測故障,此外,雖然分子生物學技術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但是其發展的速度確是不容忽視。與此同時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大管理力度積極推動分子實驗室的建設,設定專門的管理監督人員,并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保障分子生物學技術臨床試驗的穩定持續發展。

        4.分子生物學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探討

        4.1 分子生物傳感器

        所謂分子生物傳感器就是指利用生物或化學技術,將生物識別元件固定在能量轉換器上,當遭遇到特定待測物時,換能器上固化的識別元件就會通過換能器輸出光、電信號,并以此進行待測物質的定性分析,達到分析檢測的目的。這些生物識別原件包括各種抗原、酶、核酸、抗體、蛋白質等等,因此這種分子傳感器可以被廣泛的應用于小分子有機物、微量蛋白、核酸等物質的檢測中,而這些檢測資料往往都是臨床診斷以及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據。現如今,這種分子生物傳感器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各種臨床檢驗中,比如重癥病人生命體征監護儀,手術用的精密醫療設備,丙型肝炎病毒DNA轉錄及聚合酶鏈式擴增過程監控裝置,血清中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的壓電免疫傳感器等等,都是分子傳感器技術在臨床醫學領域的常見應用手段。

        4.2 分子生物納米技術

        隨著納米技術研究的逐步加深,在臨床醫學領域也逐漸出現了許多運用了納米技術的新型藥物,新型的納米裝置也正在被廣泛的應用于疾病控制和監測。人們將特異性抗體固定到磁性納米球表面,然后用酶、熒光染劑、放射性同位素等為基礎得出檢測結果,并將之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較,發現這種新型檢測技術具有靈敏高效、簡單快捷的特點,因此這種年輕的檢測技術被快速的引入到了臨床醫學的實際應用之中。人們利用分子納米技術檢測人體內各種生化成分的狀態,以此判斷機體是否獲得了足夠且恰當數量的微量元素供應;這種技術還同時被應用于病變基因的修整,并被報以了深厚的期望,人們希望借助這種技術手段提前將癌癥消除。

        4.3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是分子生物學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學術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現在的很多新興技術,例如實時定量PCR、原位PCR技術等都是由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衍生而來的。這些新興技術不但能夠節約大量成本和時間,還具有可控性強、針對性強等優點。除此之外,PCR技術還被應用于基因分離、DNA/RNA病理診斷等臨床檢測中。在現代的醫療環境下,僅需要10分鐘左右就能夠檢測到樣本中的DNA轉錄,而這些都是由PCR技術衍生實現的。說起這些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分子生物芯片技術。這種技術是通過固定于特定支持物上的大量分子探針與樣品反應,在通過檢測儀器觀察反應信號強度來對樣品中的靶分子數量進行判斷。

        4.4 分子蛋白組

        有關分子蛋白組的研究確立了早期檢測及早期診斷的生物標志,人們以此為基礎,對疾病的演化歷程做了更加精細的分析,同時也使得針對性藥物的研發進程大大加快。這項技術自身存在的一些限制性和局限性,以及過于復雜繁多的癌細胞病原誘因的制約,讓這項技術在經歷了前期的快速發展之后陷入到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只有進一步加深研究,促進分子蛋白組技術的發展,才能夠讓這項技術真正在臨床領域獲得突破性的成功。實際上,分子蛋白組技術相較于其他生物分子技術而言要更加接近生命最本質的根源,便于開展早期的診斷和檢測,從而更加方便準確的引導后期治療。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亚洲激情在线中文 |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