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花生病蟲害及防治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杜鵑花(Rhododendron spp.)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俗稱映山紅、山石榴、馬櫻花、野山紅等。據統計,全世界有杜鵑花850多種,我國有650余種,占世界總數的50%以上。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種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木叢,甚至有連綿10km以上的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較耐陰,花期長,杜鵑的枝葉耐修剪,根樁奇特,是一種非常適宜居室栽培的花葉俱美的植物。為了保證北侖杜鵑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筆者對杜鵑花病蟲害進行了調查,發現發生相對常見的主要病蟲害有7種,其中病害4種,蟲害3種[1]。
1杜鵑花病害
1.1杜鵑花葉斑病
又稱褐斑病、角斑病,主要侵染葉片,是杜鵑花最常見的病害,北侖區9個鎮(鄉)均普遍發生。病原為真菌,杜鵑尾孢菌(Cercospora rhododendri Fer.)。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植株殘體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自傷口侵入[2]。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紅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為圓形病斑,或不規則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組織變為灰白色。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連接,導致葉片枯黃、早落。在潮濕環境條件下,葉斑下面著生許多褐色的小霉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西鵑罹病最重,尤其是光葉和扭葉類品種。持續發生于整個生長季節,發病高峰多在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溫室條件下栽培的杜鵑花可周年發病。雨水多、霧多、露水重有利于發病,梅雨和臺風季節及多雨年份病重。通風透光不良,植株生長不良,可加重病害的發生。
1.2杜鵑花灰霉病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器,是北侖杜鵑較為常見病害之一。病原為富克核盤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屬擔子菌門真菌。無性態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屬半知菌亞門。春季室內外栽培的杜鵑花花器易染病,凍害常是發病誘因之一。發病初期,花瓣上出現褐色水漬狀斑點,擴展很快,并相互連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病部產生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層。低溫高濕的早春或晚秋及陰雨連綿、降雨量大的夏季易發病,杜鵑受凍害發病重。
1.3杜鵑花煤污病
又稱煤煙病,主要危害葉片,其次為枝條和葉柄。北侖6~9月較易發病。病原為煤炱菌(Capnodium sp.),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是一種由蚜蟲、蚧殼蟲引起的次生性病害。發病時葉面上產生輻射狀黑色圓形霉點,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煤斑,煤斑匯合、增厚形成1層黑色的煤灰狀物。發生嚴重時,整株污染,枝葉枯萎,植株死亡。蚜蟲、蚧殼蟲數量大,溫度高時有利于病害流行。
1.4杜鵑花花腐病
主要危害花器,各品種杜鵑上均有發現。病原為杜鵑卵孢核盤菌(Ovlinia azaleae weiss),屬子囊菌門真菌。病菌在花瓣上形成菌核落地后在地上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開花后在紅色或紫色花上產生褐色斑點;在白色花上產生淺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展至所有花瓣,造成花瓣沾污,花期縮短,花朵下垂,影響其觀賞價值。一般在春雨季節發病嚴重。
1.5杜鵑花芽枯病
個別鎮(鄉)局部發生為害相對較少的病害有杜鵑花芽枯病(Briosia ozaleae Morris),杜鵑頂生花芽多在7~8月發病,后進一步侵染葉芽和小枝,是杜鵑花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北侖只在個別年份偶有個別植株發生。
2杜鵑花蟲害
2.1卵形短須螨
別名扁螨、葉螨、茶短須螨、杜鵑紅蜘蛛,直螨目,細須螨科,是北侖杜鵑尤其是常綠杜鵑為害最為嚴重的一種害蟲。雌成螨體長約0.3mm,橢圓形,有紅、暗紅、橙紅等色,背腹扁平,體背有網紋狀斑。雄成螨體略小,體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鮮紅色,足4對。成螨、若螨多喜在葉背面吮吸汁液危害,葉脈附近受害尤烈;葉背呈現油漬狀紫褐色斑點,葉面呈灰白色斑點;受害葉片失去光澤,葉柄呈紫褐色,嚴重時葉片枯黃,早期落葉,影響生長和觀賞。北侖1年中以6~9月發生嚴重,高溫干燥有利于發生,多雨潮濕則不利其發生[3]。
2.2杜鵑冠網蝽
別名擬梨冠網蝽、杜鵑軍配蟲,屬半翅目、網蝽科,是北侖杜鵑為害較為嚴重的害蟲。成蟲體長3.5mm左右,體形扁平,黑褐色。觸角絲狀,4節。前胸背板中央縱向隆起,向后延伸呈葉狀突起,前胸兩側向外突出呈羽片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前翅、前胸兩則和背面葉狀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網狀紋。靜止時,前翅疊起,由上向下正視整個蟲體,似由多翅組成的“X”字形。以成蟲、若蟲在葉背上吮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糞便,從而使被害葉面形成白色斑點,同時,在葉背出現銹黃色污斑和蛻皮殼。受害植株樹勢衰弱,提早落葉,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北侖危害期為5~10月,在干旱季節繁殖最快,帶白點的葉片可遍及全株,降低觀賞價值。
2.3紅帶網紋薊馬
別名紅帶滑胸針薊馬、荔枝網紋薊馬、紅腰帶薊馬,纓翅目,薊馬科,是北侖杜鵑花較為常見的害蟲。成蟲體長1.1~1.3mm,寬0.4mm,黑色有光澤。觸角8節,翅暗灰色。雌蟲腹部膨大,雄蟲腹部細長。主要在葉背刺吸汁液,使被害葉面產生失綠點,可連成片,產生灰白色斑點,十分明顯,嚴重時,造成早期落葉,影響花木生長和觀賞。
2.4其他蟲害
調查中發現危害北侖杜鵑花的蟲害還有蚜蟲、杜鵑葉蜂、溫室白粉虱、卷葉蛾等不同程度為害葉片,木蠹蛾蛀食樹干,地老虎咬食根須。
3防治方法
3.1加強養護管理
西洋杜鵑、東鵑、毛鵑、夏鵑喜溫涼、怕燥熱,喜濕潤、怕水澇,喜散光、怕曝曬,喜薄肥、怕悶濕,養護適溫為12~25℃,高于30℃生長緩慢,低于5℃進入休眠,低于0℃發生霜凍。要求肥沃疏松的酸性土,適宜pH值5.5~6.5。中性或偏堿時澆3%~4%硫酸亞鐵水溶液3~4次。杜鵑怕濃肥、生肥,不要施生濃的人糞肥、死動物等。2~5月施肥為宜,7月、8月不宜施肥,高溫時施肥易爛根。杜鵑施肥時,干肥少施,液肥薄施,春夏秋隔10~15d施1次稀餅肥水或礬肥水,每年春、秋各施干餅肥1次,6月中旬施1次速效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發病少或不發病。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植杜鵑,并盡可能實行輪栽,以改善栽培條件,控制病害的發生。土壤和栽培基物可以用太陽能或熱蒸氣消毒,也可以用農藥處理。育苗和移栽園地時,株行距保持一定距離,以利通風透光,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濕氣滯留,高溫時適時遮陽。及時清除病殘株、花、落葉和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病害侵染源和蟲體越冬場所。
關鍵詞:花生病蟲害;防治措施;重要性;策略
一、 花生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花生種植過程中,要積極落實更加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控制措施,針對病蟲害問題進行集中控制和綜合治理,從而提升花生種植效果和整體技術有效性。只有建構系統化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提高花生的產量和質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種植人員的經濟收入。在花生種植項目中,病蟲害不僅會導致花生產量下降,也會使其產量縮減50%以上,基于此,種植人員要結合實際管理維度和管理效果,積極踐行更加科學化的產量管理以及田間種植機制,在保證花生質量的基礎上,提高花生產量,也有效應用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常規化管理維度和管控措施的實效性[1]。
二、 花生病蟲害防治優化策略分析
(一) 優化抗病蟲花生品種培育機制
在實際管理機制建立過程中,要結合抗性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培育高品質抗病品種,對產量較低的品種進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種植機制,減少產量損失,提高培育項目的有效性,選擇高產優質的品種作為培育親本,從而提升整體抗病蟲性的主要效果,升級管理效果和管理維度,促進應用效果的有效性,也要落實信息化管理維度。在抗病管理項目建立和運行過程中,應用多種雜交技術,從根本上提高整體技術結構的有效性,有效減少花生病蟲害幾率。
(二) 優化花生病蟲害管理措施
目前,在處理花生病蟲害方面,主要是利用物理防治機制和藥物防治機制,或者是利用生物防治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織項目中,利用的是生物鏈優勝劣汰的淘汰法則,主要是尋找花生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集中病蟲害處理和有效優化,實現保護花生的目的,并且有效的落實管理機制和管控措施,提升整體效果。另外,在物理防治項目中,要結合實際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主要是利用燈光誘捕的方法,設置燈源項目和具置,只有充分發揮相關技術的處理效果,才能提高整體病蟲害防治處理效果[2]。除此之外,藥物處理也要嚴格遵守管理要求和具體措施,花生較為常見的病蟲害就是立枯病、銹病、葉斑病等,種植人員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防治和管理。立枯病主要利用濃度為75%的百菌清800倍液、濃度為20%的利克菌800倍液對。葉斑病主要利用濃度為50%易斑凈1500倍液,或者濃度為30%的苯醚甲丙環唑乳油300倍液。在病蟲害處理機制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管理維度和管控措施,結合相關藥物的使用時間以及具體使用方法,保證規范化用藥。
(三) 優化花生種植技術
要想從根本上減少花生病蟲害項目,就要積極落實更加有效的技術模型,升級管控緯度和管理效果,確保管理結構和管理要求之間的契合度,相較于傳統的農機具,新型化的現代化技術具有自身優勢,需要相關項目管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集中處理。現代化農機具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除了進行種植和施肥,對于保墑合壟項目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需要相關項目管理人員給予其高度關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機制建立和運行過程中,由于現代化農機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優化特性,在使用下相關機械的過程中,結合植保技術,真正落實科學化種植和養護,提升花生預防病蟲害項目的綜合水平[3]。
(四) 優化綜合性農業防治體系
在種植過程中,土壤和種子本身都會殘留病蟲害,若是出現營養不充足和土壤輸送問題,都需要種植人員進行集中關注和綜合管控,建立健全綜合防治機制。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大量使用帶菌化肥,就會導致花生植株出現矮小情況,也導致其病蟲害問題更加嚴重,正是基于此,要對化肥進行集中管理和綜合控制,并且要及時進行疏通排水,有效地提升花生的抗性。在實際管理機制建立過程中,要積極落實區域性防控技術模型的同時,建構更加系統化的管理機制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花生受到病蟲害的二次干擾[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花生種植過程中,要積極踐行更加系統化的管控機制,從根本上提高其病蟲害防御能力,提高安全性和種植項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防控面積的同時,建立健全更加系統化的防治機制,減少病蟲害導致的威脅,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實現綜合化病蟲害防御機制,也為花生種植項目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山,吳佳寶,邱柳等.花生高產栽培研究進展及我國南方花生高產途徑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4,14(11):44-48.
[2]張貴國,陳香艷,魏萍等.施可豐長效緩釋肥在花生高產栽培中的試驗示范[J].農業科技通訊,2015,11(06):49-50.
一、農業防治
1.挑選優質高產抗病品種。在選用品種時要挑選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無病菌的種子。此方法防治病害,簡單效果明顯。
2.精細整地,清潔田園。清潔田間枯枝落葉,清除田間雜草,同時進行深翻土地,加速病株分解腐爛。另外還要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等。
二、生物防治辦法
1.利用害蟲天敵防治害蟲。主要利用瓢蟲、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敵消滅害蟲,減少農藥用量。
2.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性信息激素防治。昆蟲調節劑被稱為第四代農藥,比如,滅幼脲,可以有效阻斷害蟲的正常退皮而殺死害蟲,對于菜青蟲、粘蟲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利用農用抗生素防治害蟲。農用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具有農藥功能的次代謝物質。這種微生物農藥屬于活體制劑,對農作物基本無污染、無殘留。比如用阿維菌素2400~3000倍液可以防治紅蜘蛛等;利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液防治細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高溫殺死種子和土壤中的蟲卵,及利用光、色、味道誘殺或者驅避害蟲。
1.種子的處理。用溫水浸泡種子,可以對帶菌或者帶蟲卵的種子進行消毒或者殺卵。
2.誘殺。可利用黃板誘殺,因蚜蟲、白灰虱對黃色具有強烈趨色性的特性誘殺昆蟲。利用黑色燈可誘殺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和螻蛄等害蟲。利用蚜蟲對銀灰色的負趨向性,可以用銀灰色來避蚜,用以預防病毒病。
3.人工捕殺的辦法。經常在田間檢查,如發現蟲卵、幼蟲、或者成蟲集中地,及時進行人工摘除消滅,還可以利用一些害蟲的假死性來捕殺。
四、不同生育期的病蟲害防治辦法
1.播種前的防治。精耕土地,提前做好排水準備,避免花生根結線蟲病及青枯病等進行傳播。加施有機肥,防止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還可實行輪茬間種,選用抗病品種。結合早春耕地,在花生播種前,用氯化苦處理土壤。
2.播種期的防治。用多菌靈拌種,或者用40%甲基異柳磷顆粒劑直接或拌毒土蓋種,可以有效的防治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同時對苗期蚜蟲也有比較好的防治作用。
3.苗期防治辦法。花生苗期病蟲害防治重點是在播種期沒有使用內吸性藥劑蓋種的地塊;以及蚜蟲、葉螨等害蟲的防治。可用氧化樂果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和薊馬,以減輕各種病毒病的傳播危害。苗期要注意田間檢查,發現病毒病的植株要及時清除。
4.果實期管理。花生進入結莢期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左右,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等,依據病情發展,每隔十天噴一次,病害嚴重的噴2~3次。
【關鍵詞】花生;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管理
近年來,我國花生主產區花生減產嚴重。通過對花生生產原因進行分析,筆者提出了一些防止花生減產及增產措施。花生減產、增產的方法很多,下列導致減產原因和增產的措施各有特點,分別做以簡介,僅供參考。
1 花生減產的主要原因
1.1 土壤惡化,養分失調
花生對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選擇性,對磷、鉀、鉬、硼等元素的吸收量較多,對其他元素的吸收量相對較少。因此,在同一塊地上,年復一年地連作花生,勢必造成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土壤中養分比例失調,從而使得花生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產量下降。
1.2 病蟲危害
一些土壤傳播的病蟲害,如花生青枯病、葉斑病、根結線蟲病以及殘留在田間花生殘株上的各種病蟲害,其病原菌及蟲源在土壤中大量殘留,致使花生病害加重。
1.3 有毒物質積累
花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根的分泌物及植物其他部分的分泌物會抑制花生生長,有時甚至對花生造成毒害。
2 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2.1 選種
選用高產優質品種,主推濮科花1號、花育19、花育20、豫花11,淘汰已嚴重退化且種植多年的海花1號、東海1號、東花2號、東花3號、東花4號、東花5號和青花1號。
2.2 播種
2.2.1 播種前的準備
播前帶殼曬種2~3d,可促進后熟。果殼有保護種子的作用,故剝殼宜在播種前5~7d進行。剝殼過早,種子易吸濕,發芽率降低,還易感病菌。剝殼后剔除秕小、破碎、發霉的種子,選用飽滿粒大種子。
2.2.2 藥劑拌種
防治花生莖腐病和地下害蟲,用50%多菌靈0.5kg、50%辛硫磷200ml對水10kg拌花生種100kg。
2.2.3 推廣微肥拌種
鉬酸銨拌種:播種前按每0.5kg花生種仁拌2g鉬酸銨用量,先用少量熱水將鉬酸銨溶解后,再用冷水稀釋成1%濃度的溶液拌入種仁后,悶種3~4h即可播種。此法可促使花生根瘤數量增加,植株個體增大,增產11%~20%。
2.2.4 催芽播種
把種子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3h,撈出后放到筐內蓋上舊布,再用30℃的溫水毎間隔3~5h淋澆1次,24h出芽后播種,這樣可保苗齊苗壯,增產15%左右。
2.2.5 適宜播種
麥壟套種花生一般在5月10~16日播種,最遲不超過5月20日,壟間光照好的也可以提前到5月1日。
2.2.6 播種密度
以高密度來促高產,以早化控來防止高密度帶來的旺長、倒伏。具體措施:在2.8m寬的畦內種植7行花生(小麥畦寬2.8m),每畦壟埂上種植1行,行距33~35cm,穴距15~17cm,每667㎡種植12600穴左右,每穴2~3粒,每667㎡用種量25.6kg左右。注意播種不宜過深,以免影響出苗,以3~4cm為宜。
2.3 苗期管理
花生播種后7~8d,苗基本出齊,這時必須澆1次小水,以利全苗,防止出現“卡脖旱”。⑴查苗補種。花生基本齊苗后,要全面進行查苗,如有缺苗時,應及時催芽補種或移苗補種。⑵清棵蹲苗。花生清棵蹲苗就是把幼苗周圍的土扒開使兩片子葉露出地面。⑶中耕除草和深鋤地。⑷適當追肥。花生苗期雖需肥較少,但對基肥不足的要因棵期施。
2.4 盛花期管理
生產管理上重點是合理化控,噴施殺菌劑與微肥,防治病害與缺素癥的發生。對土壤較肥、施氮多、密度較大、前期雨水足、長勢較旺的田塊,應控制主枝長度在40~45cm,然后在花團棵期將主莖去掉,形成豐產群體。具體做法:在花生第一、二對側枝伸出時用刀削去主莖,僅保留第一、二對側枝,此法使每667㎡增產9%~12%。7月上中旬進入盛花期后,根據花生植株長勢合理使用多效唑進行化控。具體措施:在相鄰兩行花生秧間距5~7cm時,第1次開始化控,用量為每667㎡ 用15%多效唑15~20g 對水15kg,間隔7~10d噴施第2遍,用藥量增加5~10g。
2.5 開花下針期管理
花生開花下針期扒土埋果。花生大量果針入土之際,總有部分果針難以入土,先在行間鋤1遍,再用手在果苗周圍扒土埋果能提高坐果率和飽果率,增產15%左右。
7月中下旬是防治蠐螬的關鍵時期。蠐螬對花生產量的影響很大,如不防治, 一般減產20%~30%,重者40%~50%,農民習慣每667㎡用甲基異柳磷1.5~2kg澆水沖施防蠐螬。
2.6 飽果期管理
葉面噴肥:在飽果初期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加1%尿素,噴1~2次,可增產8%~10%。
一、適度修剪
在日本,有著“蠢者折櫻”的諺語。這是因為櫻花的萌蘗能力較差,過度的修剪或修剪方法不正確,會造成株型松散,花朵稀疏,達不到繁花滿枝的景觀效果。而疏于修剪又會導致老枝枯萎,徒長枝過多,通風不暢,光照不足,致使第二年開花情況不理想(花徑過小,數量稀疏),進而影響櫻花的觀賞性,因此適度的修剪是花后必須要進行的工作。
①修剪枯枝、病枝。櫻花病蟲害甚多,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病菌感染而導致的。因此剪除病、枯枝,防止細菌侵襲,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同時又兼有“復壯”的作用。
②修剪徒長枝。通過修剪使櫻花通風良好,光照充足,防止病蟲害的滋生,有利于翌年的開花。需要注意的是,修剪后的傷口一定要進行防腐處理,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傷口涂抹加入了適量殺菌劑的墨汁。
③美化樹形。適當修剪可塑造出櫻花舒展的姿態。試想,如果在一片繁茂的花叢中突然出現、兩枝枯枝,自然會影響游人欣賞櫻花的效果。因此,適時修剪也適應觀賞的要求。
二、中耕除草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櫻花的喜愛程度逐年增強,許多櫻花種植地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前往觀賞。以筆者所在武漢東湖櫻花園為例:近幾年前來賞櫻的游客量年年攀升,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游客近距離賞櫻時踩踏樹干周圍,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急劇下降,櫻花根部呼吸困難,甚至根部腐爛、死亡。
櫻花喜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而在大部分的園林應用中,櫻花的生長環境往往達不到這要求,加之人為的踩踏,客觀上造成了櫻花的生長環境進一步惡化。而過于板結的土壤是造成櫻花根部病變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花后進行中耕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可起到以下作用,
①有利于樹根的呼吸,保證櫻花的正常生長。在筆者所在的櫻花園,由于游人踩踏導致土壤異常板結,嚴重的甚至樹穴上連雜草都難以生長,對櫻花的生長就更為不利。所以花后的中耕在此時尤為重要。
②由于櫻花的根系較淺,適當的中耕有利于根系的舒展生長。據筆者觀察,在粘土環境生長的櫻花根系,70%生長在10cm~20cm的表土層。所以在中耕時應使用作用面較小的工具進行,盡量不要使用鐵鍬、鋤頭等,而選用多齒耙之類的工具,避免對根系的傷害。
③為春季施肥、夏季抗旱做好;隹備。中耕后土壤疏松,后期施肥抗旱時,肥、水能迅速滲透到土壤中,也利于櫻花根系迅速吸收,為今后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耕通常以樹冠邊緣為范圍、深度不超過15cm進行翻土除草(過深會傷害根系)。
三、適時施肥
花后是櫻花生長的最旺盛時期,此時也是櫻花最需補充營養的階段。櫻花從發芽到花的形成也就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營養充分,新枝的生長長度可達30cm~50cm。在枝條停止生長后,花芽的孕育更是需要大量的養分,因此這一時期的施肥顯得尤為重要。
①花后施肥:在日本稱“禮肥”,其意就是對櫻花的答謝。此時施肥既能滿足櫻花的正常生長需要,又能滿足其在花芽分化時需要的營養。
②可使用充分腐熟的餅肥稀釋液,也可同時加入少量的復合肥以增加肥料的有微量元素,使櫻花生長更旺盛,花色更加艷麗。
③施肥時應接近須根附近,太遠起不到效果,直接施在根系上有可能燒傷根部。在施肥時,可沿中耕后的樹穴邊緣施用,盡量避免對櫻花產生影響。
四、病蟲防治
櫻花病蟲害較多,這是件令管理者煩惱的事。而且一旦櫻花染病還不易治愈。俗語說:七分防,三分治。因此,提前預防的效果遠勝于發生病蟲后的治療。
①花后嫩葉初放時是預防的最佳時機,此時也是大量病菌及蟲害的繁殖期,此時的施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夏播花生;高產栽培;河南寶豐
近幾年,寶豐縣花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不斷提高,2005年種植4 533.33 hm2,產量2 605.5 kg/hm2,2008年種植面積擴大到5 533.33 hm2,產量提高到2 878.5 kg/hm2,為寶豐縣農業增效、增收起到重要作用。現將該縣夏播花生增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夏播花生生育期短,寶豐縣在生產上多年選用早熟豐產性好的中小果花生品種,如白沙1016、豫花6號、豫花5號、7號、魯花11、魯花13等[1]。
2種子處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曬種、分級篩選和種子包衣處理。曬種可起到殺菌、提高種子活力的作用;利用花生專用種衣劑拌種可防治花生苗期地下害蟲,確保一播全苗[2]。
3適時早播
播期直接影響花生的側枝生長和花芽分化,進而影響花針的成果率。因此,夏花生應在麥收后播種,最好在6月10日前,也可在麥收前人工套種。試驗表明:春季花生的生育期隨播期的延遲而逐漸縮短,秋季花生的產量隨著播期的延遲而逐漸減產。因此,在花生栽培上提倡適時早播。播深4~5 cm。若土壤墑情差,可提前澆水造墑播種,或播后澆蒙頭水。
4合理密植
花生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基礎確定,中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薄地同樣要做到合理密植。寶豐縣一般夏播花生15萬~18萬穴/hm2,每穴2粒。等行距時行距為40~45 cm,寬窄行為60 cm,窄行為20 cm,株距根據密度確定。如果麥壟套種或麥收后播種,可等行距每隔2行麥壟種1行,寬窄行可寬行3壟、窄行2壟播種。
5田間管理
5.1中耕培土
中耕對培土有協助作用。一是能疏松表土,改善表土層的水肥氣熱狀況,促進根系和根瘤發育;二是起到縮短果針入土距離,使果針及早入土,并為果針入土的莢果發育形成適宜的土層;三是能清除雜草。夏播花生一般應中耕3次,第1次中耕在齊苗后淺鋤滅茬,消滅雜草;第2次在見花時進行,深鋤行間,淺鋤棵間;第3次在下針、封壟前不久進行。
5.2科學施肥
由于夏播花生前茬小麥消耗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花生苗期植株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瘦弱苗,應適時追肥,從而實現壯苗,為夏播花生高產打下基礎。一般播種后出苗前,施有機肥30萬~45萬m3/hm2,出苗后施硫酸銨75~120 kg/hm2、過磷酸鈣75~150 kg/hm2,以滿足花生生育期間對養分的需求。同時也可用石灰或石膏400.5 kg/hm2。在花生生育后期,為彌補供肥不足,可采用根外追肥,用0.3%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水溶液混合葉面噴施2~3次。
5.3搞好清棵
花生結果主要靠第1、2對側枝,清棵有利于第1、2對側枝生長發育,從而使幼苗生長健壯,為植株多開花、多結果奠定基礎,并促進基部花芽分化,提高花針的坐果率。清棵應在花生齊苗時進行。方法:在花生齊苗后進行頭遍中耕時立即將花生植株周圍的土扒開,讓子葉完全露出地面。根據調查,清棵花生比不清棵的花生增產20%左右。
5.4合理化控
對于肥力好、產量高的地塊應在株高大于45 cm時,及時葉面噴施100 mg/kg多效唑,從而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防止旺長徒長,確保高產豐收。
5.5合理灌溉
在開花下針期,當土壤0~3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50%時,應及時澆水。在飽果成熟期,當田間持水量低于40%時,也應及時澆水。只有合理灌排水,才能保根保葉,防止爛果或發芽,提高花生坐果率和飽果率,保證優質高產。
6病蟲害防治
花生病蟲防治應防重于治。播種前結合整地,撒施3%辛硫磷30 kg/hm2或3%鉀拌磷顆粒劑60 kg/hm2,防治花生地下害蟲。發生蚜蟲、紅蜘蛛時,可用40%氧化樂果600倍液,或10%吡蟲啉3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葉斑病在發病初期可噴灑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每隔15 d噴1次,連續噴2~3次,可有效防治葉斑病[4]。
7適時收獲
當花生上部果枝葉片變黃、中部葉片大部分脫落、果殼網紋清晰、籽粒飽滿、種皮紅潤、飽果率達85%時,表明花生已經成熟,必須及時收獲,收獲過早過晚都會降低品質及產量。
8參考文獻
[1] 張平湖,劉冠明.花生雜種f1代雜種優勢的初步分析[j].安
徽農業科學,2010(2):674-675.
[2] 徐日榮,藍新隆,唐兆秀.花生新品種福花3號的生育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2):20-22.
關鍵詞:黃皮;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黃皮屬蕓香科黃皮屬,為我國南方特產的常綠果樹,其果肉嫩滑,酸甜可口,香味濃郁,又有祛暑、消食、化氣、健脾等功效,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黃皮樹植株較矮小,喜在陰涼濕潤、排水良好和較肥沃的土壤生長[1,2]。要實現黃皮果優質高產、連年豐產,必須適當密植,科學肥水管理,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形成一定規模生產,以提高其商品率和經濟效益[3,4]。現將其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生態建園
選擇在海拔450m以下、坡度不超過15°、土層厚度不少于60cm、水源充足、無凍害的地方建園,挖穴直徑100cm、深80~100cm,用表土回填,施足基肥。在相對缺水的地方要配置75m3/hm2以上的蓄水池,用作抗旱和配藥。在地勢低洼處或水田建園,要注重排水系統的建設,確保80cm厚的表土層不積水,田間道路合理布局,以利果園的日常管理。
2育苗定植
選用無核雞心黃皮和興寧市水果技術推廣中心選育成的本地生黃皮,這些品種具有果大味甜、果肉嫩滑、市場價值好、適于興寧地區種植和發展的優點。苗木是黃皮樹體的基礎,培育植株健壯、根系發達、葉片濃綠、高15~20cm、有分枝、無病蟲的優良壯苗。興寧地區種植黃皮果時間為2月底至3月初,或9~10月。為達到依期栽植,必須完成備耕開穴埋肥、回土等工作,做到細致種植。定植要在土溫高于15℃時進行,定植時做到種苗根系舒展,分層覆土壓實,深淺適度,根頸部位與地表齊平,淋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濕潤,植后加蓋稻草覆蓋,確保移栽后成活率高。黃皮植株較矮小,適當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條件,提高光合效能,又能增強樹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改善園內局部自然小氣候,提早結果。種植密度平地株行距3m×4m,植1~2株/穴,約栽1 500株/hm2;山地開梯田種植,株行距2.5m×4.0m,植1 800株/hm2左右。密植園種植2周年開始投產,第3 年進入豐產期,比常規種植1 株/穴的果園提早1年進入豐產期。
3肥水管理
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最好是腐熟花生麩肥,其他單元素肥料主要是氮、磷、鉀肥,按比例補充,如果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癥,應及時補施矯治。施肥量依樹齡而定,樹齡小應勤施薄施,樹齡大應定時施,做到及時施肥,促進生長發育。黃皮樹施肥應在根系活動期間進行,以利于根系吸收。廣東興寧地區冬季較冷,11月至翌年2月根系處于休眠狀況,此時期不宜施肥,應深翻改土,增施腐熟有機肥為主,3~10月為根系最活躍時期,此期應適時追肥。幼樹一般每月施肥1次,施氮肥尿素100g/株或復合肥250g/株,成年樹可每年施肥3~4次,施尿素150g/株或復合肥500g/株、豆麩500g/株,掛果樹需肥量大,應適當增加施肥量。有機肥以深施為主,其他肥料穴施或土表撒施,施后覆土。黃皮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0~30cm,一般化肥養分速效、易流失,可采取地面撒施,然后進行淺中耕與土壤混合,輕培土。如遇干旱天氣,應及時淋水,促進肥料分解,有利養分吸收。
4整形修剪
果樹具有自我調節生長的能力,讓其地上部的樹葉和地下部的根系自主平衡生長。枝、葉、根都是吸收和制造養分的重要器官,盡可能保護其不受損傷,才能最大限度地生長和結果,特別是幼樹的枝葉數量有限,切忌隨意剪除,否則會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及其產物,延緩樹體的生長和迅速擴大,從而延遲結果和降低早期產量。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40cm處摘心,選留3~4條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枝條培養為主枝,以后每次側枝老熟后進行摘心、抽梢后選留2~3個分枝角度好的壯枝。結果樹修剪主要在采果后進行,結果母枝采果時不帶葉剪,只剪全部果穗部分,短截落花落果枝,剪除病蟲枝、枯枝和影響光合作用的交叉枝,避免過度修剪,導致樹體早衰和生產能力的喪失。
5花果管理
黃皮易成花、花量多,消耗樹體大量營養,易造成大小年結果現象。因此,抽生花穗時,應先疏除主干上的無葉枝和衰弱花枝,以減少養分消耗;開花時,疏除花穗基部1~2個發育不良的側穗,保留中間2~3個側穗并短截,使花穗大小適中,著果均勻。疏果一般在果實黃豆大小時進行,每穗保留大小一致的果實15~20個,并噴1次藥防治病蟲害,然后套袋。用牛皮紙套袋的效果最好,其果實著色均勻,成熟期較一致,裂果少,商品果率比對照提高30%以上,并達到無公害鮮黃皮果實的食用安全標準要求。
6生草栽培
黃皮樹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地表層,采用行內化學清耕、行間生草的方法,保護吸收根不因機械除草而受到損傷,同時防止水土流失,創造良好的根際生長環境和降低勞力成本。行內化學清耕多采用對黃皮根系和動物無毒害、廣譜性、分解快的草甘膦類除草劑,1年只需噴2次即可有效控制雜草,枯死的雜草還可以肥土,增加土壤有機質。
7病蟲害防治
一般情況下,黃皮果病蟲害較少,可以不用藥防治,但對連片種植密植園較易發生病蟲為害。提倡無病蟲栽培,強調監測及局部防治,盡可能保護天敵以及采用生物農藥,加強病蟲情的的監測。一旦發生病蟲害,盡可能先行點治,將其控制在經濟允許范圍內,一般不全園噴藥,所用農藥必須經過注冊登記且允許用于果樹,對黃皮低毒、低殘留和安全。防治黃皮炭疽病可用1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或波爾多液300~5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2.5%魚酮藤乳油75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防治潛葉蛾有特效。此外,還可適時修剪,通風透光,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條件。
8參考文獻
[1] 周碧容,易干軍,曾繼吾,等.黃皮早結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9(5):182-183.
[2] 黃顯進.無核黃皮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09(2):60-61.
關鍵詞:花生 高產 耕作方式 病害蟲防治 對策
我省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對農作物生產十分有利。花生是我省主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它的含油量50%,含蛋白質30%,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類、維生素D、維生素E等,營養豐富,可以加工成花生醬等高檔副食品,因此,花生的種植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花生的產量,進而提高花生種植的經濟效益高已成為廣大農民的共識。筆者結合大量的調查和試驗,初步總結出花生高產的主要影響因素及生產上的相應對策。
1 連作重茬
1.1不利因素
花生生長茂盛,土地是關鍵,選擇種植花生土地需謹慎,而沙質土則是其最佳種植地。沙質土蓄水量低、有機質含量低微、土層淺薄,導致玉米、小麥生長艱難,且其種植作物輪流種植選擇少,只能與小雜糧及甘薯輪流種植。目前隨著花生與其有關產品價格上升趨勢的呈現,農民看到種植花生可獲取高效收益后,其多數選擇長年種植花生,且不愿與其它作物輪流種植。重茬損害花生生長,由于重茬令土壤結構難以改造變良,花生根系沉積一定排泄物在種植地中,對花生根系合理生長影響嚴重,因而花生長勢弱,植株小,難結果;花生重茬還影響其病害發生率,重茬使種植地中損害花生根部的病原菌,會長年積累在土壤中,長時間持續,病害發生次數逐漸遞增。如作物不輪作換茬,因作物會專一吸收土壤的養分,可造成了土壤敏感養分流失。
1.2農藝方法
(1)“加茬”換茬。為確保土壤養分,多數農民在花生種植地中會隔年采取與甘薯交替種植方法,但“加茬”換茬法也可起到保護土壤效果。目前,南方秋季下雨較頻繁,花生多數在此季節收獲,收獲后的土地經過觀察,在條件允許可種植一茬生長期較短(45天)的速生菜,如油菜、小白菜等。種植速生菜,可影響土壤中線蟲的繁殖,在速生菜收獲時,土壤中成蟲線蟲可一并被帶出消除,還起到輪作換茬的效果,同時油菜與小白菜畝產量可觀,給農民帶來較高效益,提高其經濟收入。
(2)增加土地生物菌肥,保持土壤菌落平衡。近年來專家通過數次實驗,發現土地增施放線菌與木霉菌含量較高的生物菌肥,可有效降低因長年種植單類作物而引發的根腐病和枯萎病發病率,但不能有效規避花生飽果成熟期出現的白絹病。使用生物菌肥須結合重茬年數,一年重茬每畝須施肥40kg、兩年或長于兩年用量增加,應為每畝60kg,施肥時應條施或施在種植穴,才可確保土壤養分不流失。由于陽光可影響生物菌活性,因此給土壤施用生物菌肥,不可長時間在陽光下暴露。
2 品種
2.1品種嚴重退化
長期種植單一農作物,導致花生種性退化較快,尤其是近幾年花生病毒病呈現上升趨勢的頻繁率,可更加增快花生種性退化的時間。研究表示,花生品種退化與品種也有一定關聯,品種混雜過多,其退快速度也變快。品種退化可減少花生產量,也直接減弱花生綜合抗病性,使病害頻繁發生。
2.2防治方案
種植新品種。新品種種植,須挑選不同花生種植地做好作物對比實驗,以土地種植品種與新品種作為對比,綜合觀察新品種品質、產量及綜合抗性等與土地種植品種差異情況,若新品種種植效果比土地種植品種優異,可進行小面積種植試驗。透過試驗證實其具有品質優、產量高及抗性強的優點,才可大范圍推廣,避免因大面積種植新品種而發生減產現象,造成農民利益被損害。
3 土壤肥力
3.1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
目前,農村大批年青人外出工作,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以老人和婦女為主,農業生產勞動力逐年流失,農家肥不再大范圍使用,嚴重影響土壤結構。筆者2011~2013年挑選8個花生種植鄉鎮研究,發現多數種植土地選擇施用化肥來增快花生生長,而農家肥卻無人問津。可長年使用化肥,致使土壤通透性不斷變差,土壤結構被損壞,土壤板結情況嚴重,因此土壤瘠薄化呈上升趨勢。
3.2農藝對策
鼓勵提倡地頭漚制有機肥,在夏季多雨季節,在田間地頭使用青草漚制有機肥,既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土壤有機質。在施用化肥的同時,施用商品有機肥,施用量的多少,不僅看往年作物的長勢,也要看土壤狀況。板結的土壤多施,通透性好的土壤適當少施。由于種植花生的土壤多為沙質土,有機肥施用一定要采取基施與條施相結合的方法,一般2/3基施、1/3條施。連續單純施用化肥3年以上的地塊,在施用有機肥的同時,還要施用生物菌肥。
4 耕作方式
4.1耕作時間安排不合理
目前,當地超過50%以上的花生種植田,在花生收獲后不實行秋耕或者冬耕,耕作時間一般安排在花生播種前15天左右。這種耕作方式的弊端:一是得不到曬垡和凍垡處理。凍垡、曬垡,是改善土壤結構的重要農藝對策之一,通過曬垡、凍垡,能夠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強土壤保水儲肥能力。二是給菌蟲營造了良好的越冬場所。太陽紫外線具有殺菌的效果,通過秋耕,能夠殺滅殘留在土壤中的病原孢子,冬耕又能把潛伏在土壤中的越冬蟲卵暴露在土表,通過低溫或者小鳥覓食殺死越冬蟲卵。
4.2農藝對策
1)在花生收獲后及時耕作。具體做法是耕而不耙,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受光面積以及土壤的通透性。2)進入冬季再次耕作。有條件的地方耕作后立即澆水,有利于改善耕作層土壤理化性狀。
5 起壟
5.1起壟不規范
起壟不規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壟過窄,壟上表面寬度低于20cm,雙行種植,往往出現花針懸空現象,無效花針增多,消耗了營養,增加了秕果率,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和商品品質。
5.2農藝對策
起壟時,壟上表面寬度不低于25cm,種植行距離壟邊緣5cm以上,為花生花針下扎留下空間。開花下針期,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植株附近培迎針土,為花生果實的膨大創造條件。對于花生開花下針后出現的無效花針,應及時去除,促使花生果實膨大,減少秕果出現的概率。
6 地膜
6.1地膜對土壤的為害
地膜覆蓋具有保墑增溫改善土壤小環境等綜合功效,但是由于地膜在土壤中不易溶解,致使長時間存留在土壤中,不僅造成了殘膜對土壤環境的污染,同時也抑制了花生根系的生長。由于殘膜在土壤中的積累,殘膜對花生的為害已經顯現,植株生長不良,果實少,秕果率高等,直接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和商品品質的提高。
6.2農藝對策
覆膜花生收獲后,應及時將殘膜收集起來集中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降解膜。近幾年的降解膜應用試驗結果表明,降解膜不僅有普通白膜的保墑增溫效果,同時花生收獲后,降解膜在陽光的照射下,可直接降解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肥料,避免了殘膜對土壤的污染。注意在選擇降解膜時,一定要先做好使用試驗,對那些只有降解功能而不具備保墑、保溫作用的降解膜,生產上絕對不能使用。如2012年在降解膜試驗過程中,其中有一種降解膜在花生種植后極易破碎,保墑、保溫能力差,起不到增產效果。
7 病蟲害防治不力
7.1重蟲輕病
近幾年花生病蟲害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在生產實際中,很多花生種植戶對花生常見的害蟲如蠐螬、蚜蟲、棉鈴蟲、甜菜夜蛾等較為重視,但對病害如根腐病、白絹病等卻不進行防治。實際上很多年份影響花生產量和品質的恰恰是病害,如2011~2012年,花生根部病害發生為害較為嚴重,農民卻束手無策。
7.2農藝對策
根據病蟲害發生為害的不同時期,有計劃地、針對性地進行防治。如花生苗期重點防治蚜蟲、蠐螬等害蟲的為害,從開花下針期到飽果成熟期重點防治蠐螬、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害蟲的為害。花生根腐病在花生苗期開始為害,為害盛期一般在開花下針盛期,防治上,除在花生播種前采用適樂時拌種等對策外,在花生苗期及開花下針期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花生根部。花生白絹病病菌主要發生在地表以下2cm的根莖部,逐漸向上蔓延,在花生飽果成熟期發生為害最為嚴重,防治重點在這個時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5%葉枯唑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噴施花生根莖部進行防治,發病嚴重的地塊,一般每3天1次,連噴2~3次。
8 收獲
花生在刨收期應做到適時收獲。收獲過早,達不到預期產量,效益低下,影響收入;收獲過晚,容易造成花生芽果率增加,花生落果嚴重,不容易刨收,增加勞動強度,同時還會影響其商品性。
當田間植株表現為:葉片發黃而不枯萎脫落,植株由緊湊變為疏松,下部葉片脫落,植株有倒伏傾向時,為最佳收獲時期。花生收獲時,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選擇在近期無雨的天氣進行。收獲的花生晾曬好在晴朗天氣一般需要7~10天。對于留種子的地塊,一定要單獨收獲,單獨晾曬,防止機械混雜。
9 結束語
花生作為主要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無論是在人們生產還是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生的市場需求會進一步提高,確保花生的優質高產就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研究,進一步探討花生高產的影響因素,進而在生產上的相應對策,提高花生產量,將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毛豆;有機生態型;有機農業;無土栽培
毛豆,又稱黃豆、鮮食大豆,是我國最主要的出口蔬菜之一,目前主要栽培省份為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和山東,這5個省份的種植面積和出口數量占全國50%以上。毛豆主要通過速凍鮮粒或鮮莢的形式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和美國,經濟效益較高。然而,隨著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蔬菜產品進口標準的提高,原先簡單的大田無公害和綠色栽培已經不能適應蔬菜出口的要求,發展有機栽培是未來的重點方向之一。
有機農業是20世紀70年展起來的一種符合現代健康理念要求,完全不用人工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激素和添加劑,不使用輻射技術和轉基因品種等生產資料,在借鑒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應用各種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技術而開展的農業生產。有機農業對土壤和環境的要求較高,常規農田無法達到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而無土栽培恰好能克服這一難題。無土栽培利用無機營養液直接向作物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代替由土壤和有機質向作物提供營養的栽培方式,以人工創造的作物根系環境取代土壤環境,可有效解決傳統土壤栽培中難以解決的水分、空氣、養分供應的矛盾。目前,西瓜、黃瓜、番茄、韭菜、小白菜及小蘿卜等多種蔬菜已經實現了有機農業的無土栽培。毛豆的有機生態無土栽培作為一種新型栽培方式,正在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石埠農技站對其進行了一些研究和嘗試,現將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設施條件
1.1 在連棟溫室或簡易大棚中采用槽式或袋式栽培
簡易大棚兩頭各留1 m寬的走道,在距大棚邊0.6 m處沿南北方向開挖深0.2 m、寬0.6 m、長約34 m的槽,槽間距0.8 m,每個大棚挖4槽,槽坡降為0.5%。用厚0.1 mm、寬1.1 m、長35 m的聚乙烯棚膜鋪于槽內,隔開土壤,槽邊緣的膜上壓5 cm厚的土并整平走道,形成深0.25 m的槽。基質鋪設厚度為0.18 m,每槽等距離插入3~4根長0.3 m、直徑5 cm的PVC管,便于觀察槽中基質的水位。大棚外排水溝的深度需大于0.5 m,以便于排水。
1.2 栽培基質
有機基質選用鋸末屑或菇渣,鋸末屑和菇渣要進行堆漚發酵處理;無機基質選用河沙,河沙不能太細,用清水洗凈并進行高溫消毒。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按3∶2的體積比例混勻,制成混合基質。
1.3 灌溉設施
安裝滴灌系統,每槽安裝1條滴灌帶,每隔1 m設置1個滴頭。
2 育苗
2.1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及市場要求,合理選用熟期適宜、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審定推廣品種。春播宜選用的品種為蘇豆5號(可作為臺灣292的替代品種),夏播可選用的品種是蘇豆6號,也可用專用品種進行訂單生產。
2.2 種子精選
播種前先用選種機選種,再進行人工粒選,剔出雜質、病殘粒及蟲食粒。一般要求種子凈度達到97%,純度在99%以上,發芽率在85%以上,種子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一級以上。
3 管理措施
3.1 營養管理
有機基質營養元素全面,微量元素亦供應充足。營養液的配制方法為:取雞糞、花生麩、復合肥按1∶1∶0.2的比例混合后加水蓋膜,堆漚25 d以上,然后揭膜、曬干備用;用清水浸泡漚制后的有機肥1 d以上,取上清液稀釋至EC 1.0~2.2 mS/cm、pH 6.5~7.0后淋(灌)施。若發現植株有缺鉀及缺氮癥狀,應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及尿素水溶液。
3.2 水分管理
以保持基質濕潤為原則,當槽最南面的PVC管底部見到水跡時停止澆水。每天檢查基質濕度,根據植株大小、天氣、季節及氣候的變化靈活掌握澆水的時間和次數。一般夏季每天淋水2~3次,隔天淋營養液;冬季每2~3 d淋1次水,可采用1次水、1次肥的方式進行管理。
3.3 病蟲害防治
毛豆很少發生病害,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是各類蟲害的發生。蟲害一般可采用防蟲網、黑光燈、性誘劑等不同方式來防治,也可根據具體蟲害類型進行預防。蚜蟲發生時,可設置黃色黏蟲板,用有機農藥百草一號500~700倍液或0.13%苦參堿水劑1 500~2 000倍液防治,也可用Bt或魚藤酮等生物農藥防治;豆莢螟的防治方法為在毛豆開花結莢期安裝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在田間噴施苦參堿、除蟲菊酯等植物源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