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散性思維訓練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圖形創意;思維訓練;教學
0 緒論
圖形是平面設計的重要元素,被稱為“視覺語言”。圖形的主要功能是傳達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播。在設計過程中,一切設計都將物化為形象。圖形可為一切理論性觀念提供它們知覺等同,能為自然與社會的網狀結構提供多維度的展示,更能切近生活原型…因而“看”(圖形)比“讀”(語言)更煽情、更具誘惑力。圖形設計的學習和訓練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良好的表達力,以圖形的方式物化思維過程,通過理性思維分析、感性思維進行想象、聯想,發散性思維進行創作。課程中通過不同階段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通過分析事物的過程,聯想與想象,最后形成自己的初步設計。對圖形創意這門教學課程主要從思維訓練的角度進行課程實踐,通過思維訓練過程與內容、思維訓練方法、兩個方面為指導思想。
1 思維訓練的過程與內容
圖形創意課程的教授時間共四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形象思維訓練,課題訓練――從源開始――師法自然。要求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重新了解自然,發現生活。通過拍照,解構性寫生,來真真正正的了解自然、發現身邊的美,學會從自然中提取素材,尋找設計源。此次寫生不同于以往只是注重描繪具體的景物,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從內到外、從宏觀到微觀進行解剖性、解構性寫生,從設計思維的角度重新描繪。課題意在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并學會用心觀察記錄,學會從自然中提取元素,在寫生的過程中有所頓悟,并進行圖形創作。第二階段為發散思維訓練,課題――基礎形的聯想。通過圓形、方形、自由形為基礎形進行聯想、發散,通過命題訓練,一個圓、兩個圓、多個圓、方形、自由形進行聯想,從單個的形式設計到多個形式組合設計,讓學生學會利用基礎形去重組、拓展進行新的圖形創意。趣味性貫穿整個課題,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輕松愉快的完成課題。通過此次課題可以對學生的圖形創作進行分析,并引入第三個階段的命題式設計。第三個階段為快題設計,通過課程中命題要求來進行設計。主要結合具體的事物來進行圖形創作,例如以山、水、花、動物等為原型進行抽象圖形創作,從身邊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來進行圖形的提煉概況,這一階段主要從形態方面進行訓練,通過形象提取、聯想、變形、夸張、重組結合、漸變、解構等手法進行圖形訓練,從實景實體中轉為抽象簡化的圖形。
2 思維訓練的方法
創意思維是圖形創意課程訓練的核心方法,一般而言,“思維”是感覺、知覺、記憶、思想、情緒、意志這一系列心理過程中的一種心理活動,可以細化為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知覺思維、靈感思維、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單一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傾向性思維和反饋思維等。圖形創意課程旨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不同階段課程的訓練,讓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學會應用不同思維之間的轉換來進行創作。
2.1 形象思維――分析綜合
思維的訓練實際上是概念物化的過程,思維應當物化為視覺的形式,形成可傳達、可溝通的平面詞匯。形象思維是最為直觀應用最多的,圖形創意通過圖文結合進行思維的展現,文本是抽象的,因此要將抽象的文本轉換為具象的圖形是形象思維的展現。因此形象思維作為思維訓練的第一環節,課題訓練一中將寫生的實體進行圖形的提取需要用到形象思維,加以簡化、夸張、變形等手法進行圖形的提煉創作。課題訓練三種將抽象的概念、實物進行物化也需要用到形象思維進行加工提取,分析與綜合。
2.2 發散思維――演繹歸納
發散思維是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是訓練創造力的重要方法。課題二通過不同基本圖形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內到外、從一到多,將毫無關系的基本圖形通過創意過程中添加元素、組合進行演繹歸納從而使其聯系到一起。
2.3 靈感思維――積累與觀察
靈感思維是借直覺而進行的快速、頓悟性的思維。在設計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應用到靈感思維,但是靈感思維來源于生活和豐富的積累。興趣和知識的積累以及對事物的觀察和留意是靈感思維的重要來源,也會經常應用到設計中。特別在圖形創意的后期,基于一定的積累,在創作的過程中多來源于靈感的碰撞。
圖形創意課程中也應用到到抽象思維、靈感思維、邏輯思維、系統性思維等等,這些也為圖形創意提供了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課題的訓練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不同思維的切換與融合,靈活的應用到創意設計中。
3 結語
圖形創意課程應主要針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圖形創意表現能力和設計文化素養三方面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課程通過創意思維訓練貫穿課程,在進行三個階段的訓練建立圖形語言,在教學過程通過中加強學生對圖形創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并觀察、積累、提煉、綜合運用多種創意技巧,進行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等多方面的訓練來探索圖形創意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獲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視覺效果,從而準確地表達思想和主題,并對設計課程的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珊妍.圖形創意[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2] 周至禹.藝術設計――思維訓練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
由一點出發,借助已有信息,讓聯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也可以通過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點發散;思維可以在對比中展開,也可以在類比中進行……總之,發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峽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比如魚兒離不開水,萬物離不開太陽;孩子離不開母親,黨離不開人民……由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由“形似”到“神似”從而對《大地與安泰》這一特定的情境展開思路,引發出對黨與人民之間魚水之情的議論。
又如郭風的散文《橋》。指導學生模仿作者在“橋”與“塔”的對比中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正反對比中引出議論。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想中發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翩。
除了逐步積累發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維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運動,是不會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燈”和“光”供作者運籌,供他作為主觀思緒的寄托的。
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出了要珍惜現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澆鑄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
發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
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散的模式,并按此發散方法練習作文。
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高初中難以銜接產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
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散方法,培養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
由一點出發,借助已有信息,讓聯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也可以通過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點發散;思維可以在對比中展開,也可以在類比中進行……總之,發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峽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比如魚兒離不開水,萬物離不開太陽;孩子離不開母親,黨離不開人民……由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由"形似"到"神似"從而對《大地與安泰》這一特定的情境展開思路,引發出對黨與人民之間魚水之情的議論。
又如郭風的散文《橋》。指導學生模仿作者在"橋"與"塔"的對比中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正反對比中引出議論。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想中發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翩。
除了逐步積累發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維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運動,是不會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燈"和"光"供作者運籌,供他作為主觀思緒的寄托的。
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醫院門診處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出了要珍惜現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澆鑄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
發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
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散的模式,并按此發散方法練習作文。
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轉學帶來的學習內容難以銜接所產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
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散方法,培養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
關鍵詞:英語口才 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 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226-01
信息的傳遞是靠語言這一交際形式得以實現的,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是英語交際的必要條件。由于經濟及科技的迅猛發展,英語口才表達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因而高職高專大學生提高英語口才表達能力也就尤為重要。那么,英語口才能力要怎么樣才會提高呢?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及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結論和方法:首先要理清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其次明確英語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而對思維進行大量訓練,同時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語言與思維的關系
語言和思維的產生和發展密不可分。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沒有語言,先人的思想和言論結果就不會流傳后世,更談不上繼承、鞏固和發展了,當然,相互間也就根本談不上會有什么思想交流了。脫離了思維,“語言”跟自然界的其他聲音毫無區別,不再是音意結合的交際工具,也就不再稱其為語言。人腦對于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稱之為思維,脫離了語言材料,思維就無法進行,同樣,沒有語言這一物質形式,任何思維活動也都難以進行。
二、英語口才表達與邏輯思維之間的辯證關系
語言有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之分。不發出聲音的思維稱為內部語言;表達思想結果時付諸于聲音的語言稱為外部語言。因而,要想進行言語交際就必須實現內部語言到外部語言的轉化。由此可知,英語口才表達能力就是把內部語言轉化為外部語言的能力。只有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人才能夠很清晰簡練、迅速生動地把內部語言表述出來。書面語如果寫錯了,我們可以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直至完善滿意,達到預期的表達目的。然而口語卻與書面表達有很大不同,它的及時性、突發性、應變性及很多特殊情況決定了它不能輕易更改的特殊性。這就要求表達者必須做到第一時間迅速恰如其分地準確表達,思維必須敏捷,縝密。因此,加強訓練思維能力對提高英語口才表達能力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大量刻苦的訓練才能具有敏捷的思維,進而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達到熟能生巧,脫口而出。
三、加強思維訓練,提高英語口才表達能力
只有思維敏捷才能有流利的英語口才,因此要想提高英語口才表達能力就必須進行刻苦的思維訓練。思維的訓練包括思維的縝密性,敏捷性,靈活性,發散性,廣闊性,集中性,深刻性等等。口頭交際力的培養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主要目的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口頭交際習慣。在此,教師的責任不容忽視,教師一定要竭力認真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去做到口才表達準確簡練,條理清晰,生動地道,字正腔圓。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生也要密切配合,虛心踏,刻苦訓練,認真總結,反復實踐,最終水滴石穿。
地道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必須在英語思維指導下完成,這就要求表達者必須摒棄母語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的干擾,竭力使自己完全融入英語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當中。那么,為了避免失敗的交際結果的出現,口語表達者不僅要使自己融入英式的思維方式,還要不斷盡快使自己融入他們的文化,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使這種思維方式與自己融為一體,表達時才能信手拈來。當然要想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很多條件和因素,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環境,更離不開學生的刻苦付出和正確的學習訓練方法。
提高口才表達能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其一,思維連貫縝密性的強化訓練。訓練的結果是最終能夠達到口才表達邏輯正確,條理清楚,無懈可擊。只有頭腦清醒,才能思維敏捷,進而組織好語言流暢縝密地表達。
其二,思維的靈敏性訓練。訓練的結果是最終能夠做到言語反應快,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直至達到“對答如流”“出口成章”的境界。
其三,思維的發散廣闊性訓練。訓練的結果是要能夠在口才表達中做到文采飛揚,形象生動,透徹精辟,感染力強。拓寬思路是訓練思維的發散廣闊性的關鍵,此外還要注意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增強思維的活力。
其四,訓練思維的集中深刻性。良好的思維品質應該能夠收放自如。思維的集中深刻性在口才表達中的反映則是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訓練思維的集中深刻性,可以采用口頭作文的方式。
英語口才能力培養的關鍵是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訓練是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環節。一分付出,一分收獲,天道酬勤,只要堅持不懈,方法得當,循序漸進,就一定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達到脫口而出的境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質疑;實踐
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知識創新的基礎是教育。教育要創新,就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其著力點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多年教育經驗,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談一些具體的做法。
一、激發學生質疑,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
“思源于疑。”所有的思考都源自于對事物的懷疑和質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對要其進行思考的對象有所懷疑并質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去引發學生對新問題、新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引發學生質疑。必須培養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問題立即提出探討的習慣。如在教學“體積的意義”時,我引用“烏鴉喝水”的故事質疑: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并沒有增加呀?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長度、面積等知識一下子被激活,各抒己見,有的說是因為石子有長度,還有的說因為有面積、有厚度等。正當學生苦思不得其解這到底跟什么有關系時,我及時導入新課,并鼓勵學生看誰學習了新課后能夠正確解釋這種現象。這樣,打破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達到最佳境界。
二、理清學生思維脈絡
認知心理學家指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寓于知識發展之中的。”在教學中,對于每一個問題,既要考慮它原有的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它下聯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維,并逐步形成知識脈絡。我們教學的關鍵在于使學生的這種思維脈絡清晰化,而理清思維脈絡的重點就是抓住思維的起始點和轉折點。
1.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始點。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后銜接、環環緊扣的,并總是按照發生―發展―延伸的自然規律構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是如此,或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或從舊知識引入,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思維的起始點入手,把握住思維發展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如果這個開端不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或思維特點,學生就會感到問題的解決無從下手,其思維脈絡就不會在有序的軌道上發展。
當然,不同知識、不同學生的思維起點不盡相同,但不管起點如何,作為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必須從思維的“發生點”上起步,以舊知識為依托,并通過“遷移”、“轉化”,使學生的思維流程清晰化、條理化、邏輯化。
2.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學生的思維有時會出現“卡殼”的現象,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此時教學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轉折,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抓住轉折點,有利于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利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在開展課程教學訓練中實現思維的引導和發展
人的思維分為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形象思維,一是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呈現出多向性的四個顯著特征,即順向性、逆向性、橫向性和散向性,散向性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發散性思維。一般說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充分,抽象思維不足”。對此本文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小學生思維訓練主要是解決兩大問題:
1.解決訓練方法問題,在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有效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有人總結了四種思維訓練方法,即抓口算,訓練小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抓湊整,訓練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勤歸納,訓練小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精設題,訓練小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2.通過教師講述、教學訓練、專題引導和鞏固強化等各種途徑方法,把小學生由現有的以形象性思維為主逐步轉向抽象性思維發展。例如小數中有許多“一題多解型”,這對于開發智力、拓展發散性思維、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位教師教學四年級數學題:“張莊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50米,寬4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的長增加了10米,寬增加了8米,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是指導觀察圖形,讓學生根據題意在原圖上畫出增加部分,并提示可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出了五種以上的解法,讓現場所有人為之振奮。這樣的例子可信手拈來。
四、在實踐中注重靈活模仿,在模仿中出新意
模仿雖然不是創新,但在模仿中含有創新的因素。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具有特別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靈活的、思考性較強的模仿,避免機械呆板的模仿,讓學生在模仿中創新。例如,在教學“有關減法”時,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先創設猴子賣桃的童話情境: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賣了1只,還有幾只?讓學生列式,然后讓學生模仿著說一說,并列一個算式。有的學生說:“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賣了2只,還有幾只?”有的學生說:“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賣了4只,還有幾只?”還有的學生說:“一只猴子有4只桃子,賣了0只,還有幾只?”學生的這些模仿,不都經過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嗎?不都富有新意嗎?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小小的新意,不就是創新的表現嗎?這樣的模仿練習,既鞏固了舊知,又學習了新知,同時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
五、增設問題坡度,開發學生思維的潛力
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知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策略。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思考。教學設計適當的問題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方向,越過障礙,主動探究。針對知識形成的特點,依據學生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探究過程,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當學生在探索學習活動中遇到困難時,適時加以點撥,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思考。這樣不僅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而且有助開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潛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學生并不是不會思考,而是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動力,沒有找到讓學生思考的有效途徑。可只要我們做到了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讓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的學習輕松快樂,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和提高,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誘導發想法
對于剛接觸視覺思維訓練的學生來說,誘導發想是進行視覺思維的第一步。老師通過對設計對象的材料、形狀、性質等進行分析來誘導學生進行聯想。常用的聯想思維方法有以下四種。(1)相似聯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現象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現象,進而產生某種新設想,相似聯想的關鍵就是找到被聯想事物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一般包括形式、形狀、性質、意義、材料、功能等,例如老師給出“圓”,能夠引導學生聯想到球、餅、月亮、戒指等等事物,形的相似是學生在創意過程中經常使用的視覺聯想基礎。(2)相關聯想。指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事物在時間或者空間上存在一定的聯系,例如老師提出“沙漠”,能夠引導學生聯想到駱駝、干燥、石油、仙人掌等事物。在創意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使用這種聯想方式渲染作品氣氛,這種利用事物之間的秩序因素而產生思維的流動性,能夠延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從而引導創意的飛躍。(3)相反聯想。指的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與之性質、形狀、特性等相反的事物,也稱之為對比聯想,這種反向思考的思維方式往往會給人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創意作品。例如“火”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水,“天使”會聯想到“魔鬼”,“戰爭”聯想到“和平”等等。培養學生進行相反聯想的訓練,能夠出人意料地從不同的角度傳達出設計的目的。(4)因果聯想。指的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造成它的原因,或者這個事物會引起什么樣的結果,例如“打雷”與“下雨”,“全球變暖”與“海平面上升”,“環境污染”與“動物滅絕”等等。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是以事物的因果關系產生的內部聯系秩序為基礎進行推測可能發生的因和果,很多荒誕的創意作品都是激發和引導受眾主動地去思考因果之間的聯系。
2奇思妙想法
視覺思維也稱審美直覺心理學,是一種與言語思維或邏輯思維不同的,富于創造性的思維,著重探討視覺器官系統在感知外界事物時的理,以及一般思維活動中視覺意象對人判斷事物所起的作用。它肯定了思維和知覺之間的密切聯系,奇思妙想并不是騰空出現的,而是要以設計者的經驗和知覺為基礎,這就需要學生豐富生活經歷,積累情感經驗,為奇思妙想提供肥沃的土壤。要獲得奇思妙想的核心訓練就是想象思維的訓練,黑格爾認為藝術家“最杰出的本領就是想象”。想象是人體大腦通過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對腦內已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或重組的思維活動。想象思維是創意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視覺傳達設計的根本動力,是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主要思維形式。對于學生想象思維的培養,主要從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入手,可以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材質的異化、異質同構、時空轉換等手法對目標物進行再造設計,想象思維的過程主要是聯系和整合的構成。
3635頭腦風暴法
635頭腦風暴法是由德國人霍利肯發明的,被稱為靜悄悄的頭腦風暴。其名字來源于他的實施方法:“6個出席人圍繞圓桌而坐”,“每個人出3個創意”,“5分鐘內寫在專用紙上”。目的就是利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激發出新的創意點。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快速地拓展思維發展的方向、延伸思路的深度,從而找到創意點。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準備6張專用紙,出席人一人一張。(2)一人寫完后,傳給旁邊的人,順時針、逆時針均可。(3)出席人接到前面人的想法之后,受啟發得到一個新的想法,寫上去,然后再傳到下一人手上,如此反復進行6次。于是,在30分鐘內,3個創意×6個人×6張紙=108個創意。635頭腦風暴突破了個人經驗的限制,是一種集體組織形式。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論語》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學生的智力、能力、教育、生活環境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的思想認識和思維能力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通過這種訓練方法可以互相提示和激發對方的思維,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可受到到不同方面的啟示,從而在認識和創意上有所突破。
4結語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初中生來說,思維是引導其智力與能力發展的核心因素。而初中生的可塑性極強,此時只要教師愿意在教學過程中花費一定的時間對其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那么就可以取得較好的培養效果。文章對學生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策略展開了相應的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 培養目標 思維場景 思維方式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語文基礎,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能力,這些能力會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限制,多數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以及教學進度,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快速提高成績,往往會選擇機械式的教學模式。而由于這種教學模式的靈活性與自由性較低,所以使用過程中勢必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教師要想更好地避免這一影響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負面作用,就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工作。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與培養目標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想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來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這是因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可以幫助教師較好地掌握課堂進度并控制講授速度。只有當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科學合理時,學生才可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受到更好的培養,課堂才能井然有序。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是思維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語文方面的縮、擴、改等思維能力進行訓練。這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與教師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第二是想、轉、寫等思維能力。其中“想”指的是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轉”指的是學生的知識轉換能力,“寫”指的是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些能力是縮、擴、改能力的提升,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對學生構建整個思維網絡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是情景遷移能力。這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應用,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最終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所培養的思維能力切實地應用到不同的實際生活場景中來,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1]。
二、圍繞教材內容創設思維場景,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對于初中生來說,良好的思維場景是激發他們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為良好的思維場景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與思考的氛圍之中,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空間里更好地進行思維發散訓練,從而讓學生享受思維能力培養的樂趣,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更好地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師提出來的“情景教學法”。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各項資源并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思維場景,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學生在思考與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認知沖突。眾所周知,認知沖突是激發一個人行為主動性的重要因素,而當學生能夠在學習與思考過程中產生思維上的認知沖突,那么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開動腦筋對這個沖突進行思考,從而使得自身的思維得到鍛煉[2]。
當然,教師在創設思維場景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場景的平等性、民主性、真實性、多元性、自由性以及完整性。其中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指的是教師在創設的場景中不應該取代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應該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平等的對待。只有當每一個學生能夠在這個場景中做自己思維上的主人,學生的個人思維能力才可能得到鍛煉,學生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培養。而真實性與多元性指的是教師所創設的場景應該盡量與實際生活以及真實情感相貼合,并且應該盡可能對學生的多方面思維都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完整性指的是教師創設的思維場景應該包括創設前的準備工作、創設后的使用過程以及思維訓練后的評價體系等全部內容。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可能得到更加完整的構建,思維場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用才可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以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傷仲永》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還原出《傷仲永》那個時代的場景,并讓學生分組來扮演《傷仲永》中的不同角色,如父親、方仲永、賓客、作者、圍觀群眾等。學生需要按照文章中方仲永不同時期的表現,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來表演出不同角色的反應,還可以加入一些合理的動作或者語言交流,并且在表演結束以后說一說為什么這個人物會做出這個動作或者為什么會說出這句話。當學生表演完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互評、自我點評以及教師點評三個評價環節,從而讓學生從觀眾與表演者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以及給讀者的教訓。當然,為了體現平等性與民主性,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學生表演的機會并且不對學生的表演過程進行過多的干預,只需要做好事前的問題引導工作、現場的場景維護工作以及進度把握工作和最后的表演評價工作即可。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培養與鍛煉[3]。
三、授之以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想要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方式以及思維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課堂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僅僅依靠教師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那么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只有當學生具備較好的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掌握一定的思維訓練方法,那么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可以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培養效率才可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般情況下,思維方式以及思維訓練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聯想與想象法以及立場反轉法等幾種[4]。其中,觀察法與聯想想象法指的是讓學生通過實地觀察以及根據現有內容進行想象的方式來培養思維;立場反轉法則是讓學生先從一個方向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思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讓學生從這個方向的對立面進行思考,從而使得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在這三種方法中,立場反轉法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極容易被教師忽視的思維訓練方法之一,但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使用這三種思維訓練方式,并且幫助學生養成用這三種方式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5]。
當然,教師可以綜合運用上述三種思維方式進行教學。以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陋室銘》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讓學生利用觀察法來對教師所提供的名人曾經居住過的“陋室”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與劉禹錫所描寫的“陋室”進行對比,從而使得自己對“陋室”有更加深刻的影響以及更為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聯想與想象,根據教師所教學的內容以及自己所觀察的內容想象或者詳細描寫一下作者所描寫的“陋室”具體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以及作者可能曾經在這個“陋室”里發生過的事情。最后,在學生了解“陋室不陋”以及作者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之后,教師可以利用立場反轉法讓學生進行思考:這個“陋室”可以對每一個人都產生正面的影響嗎?如果一個人不處于“陋室”之中,在面對外面各式各樣的誘惑時,那個人還可以保持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質嗎?這種逆向思維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人性進行思考。而只有當學生掌握這三種方法之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才更可能學會從多個角度來看世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不斷地調整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與培養模式,并且始終堅持在一點一滴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獲得高質量的思維能力訓練,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4):56-58.
[2]董潔.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A版),2015(09):164.
[3]姜澤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亞太教育,2015(04):60.
幼兒語言習得過程中,“母語”和“外語”發展是不平衡的,幼兒母語發展水平遠遠超出外語發展水平。幼兒英語教學應以此為出發點,充分發揮“母語”作用,借力發展。要注意克服母語和外語思維定勢,打破漢英思維界限,找到漢英思維的共同點或相似點,并以此為根基,發揮漢語和英語思維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建立漢英結合的雙語思維模式,使英語和漢語相互提攜,相互支撐。要樹立“終身發展”和“整體優化”的教育理念,考慮到幼兒英語學習和成人英語學習的區別和聯系,選擇那些具有奠基作用、啟發作用、貫穿作用、受益終身的內容,作為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
二、幼兒高年級思維訓練常用方法
(一)發散思維訓練包括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訓練
1.流暢性訓練可具體分為:用詞流暢性訓練,如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多的聯想一個英語單詞的同義詞或者近義詞;聯想流暢性訓練,如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多的說出一個詞的盡義詞或反義詞;觀念流暢性訓練,如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多的說出滿足一定要求的觀念,即提出盡可能多的針對教師所問問題的解答方案。
2.變通性訓練可具體分為:物體功能變通性訓練,如在一定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列舉出一些表示物體單詞的多種含義;遙遠聯想變通性訓練,如訓練幼兒能在意義距離相隔甚遠,表面看似不存在聯系的事物間建立新聯系(如有“paper”聯想到“book”:treewoodpaperbookEnglish book);問題解決變換性訓練,如要求幼兒解決一系列問題,而其中每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運用一個不同的策略,從而增強思維靈活性的意識。
3.獨特性訓練可具體分為:命題獨特性訓練,即讓幼兒在聽取一段簡單的英語故事之后,自己重新組織歸納情節,用英語對故事情節進行再次表述,并且盡可能地簡練;后果推測獨特性訓練,如給出一些短的英文故事或寓言,但缺少結尾,要求幼兒以自己的想象來?檎廡┕適祿蛟⒀圓谷?結尾。
知覺思維訓練創造性思維常常以知覺思維的形式表現出來。知覺思維訓練的方法主要有: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大膽假設;展開合理想象,即興回答問題;教給幼兒捕捉知覺的方法,如即時記下一些偶然出現新異念頭等。而形象思維訓練雖然是人類思維發展的較初級形式,但是它在創造性思維中卻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要的訓練方法是“接觸自然”,即到自然中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通過接受自然對視,聽,嗅,味,觸等方面形象的陶冶提高對事物的敏感性,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創造力。
(二)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
1.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幼兒言語發展為其思維向著更高水平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幼兒的言語能力(參見“幼兒言語能力的培養”)。
2.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思維是在感知覺基礎上產生的,感性經驗是思維的源泉。因此,教師應幫助幼兒掌握豐富,生動的感性經驗。如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運用事物,圖片等直觀教具或根據教育,教學需要組織參觀訪問等活動,并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全面觀察,深入分析,將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經驗,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3.幼兒思考問題的方法。結合幼兒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首先教會幼兒借助直觀材料幫助思維;然后再借助直觀材料思維的同時,給幼兒邏輯推理的方法。
(三)具有創造性幼兒的主要特征
創造性是自主性發展的最高形式。這里為大家提供的材料介紹了富有創造性幼兒的一些主要特征,目的是幫助參與者找到培養幼兒自主性的努力方向。美國研究創造力的著名心理學家托蘭斯對富有創造性幼兒特征進行了如下概括:這份研究認為,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幼兒時常認真聽別人說話,觀察事物,注意別人的行動,在說話和作文時常用類比和推理的方法,能夠較好地掌握閱讀、書寫和描繪的技能,與同齡人相比更喜歡向權威挑戰,總想尋根究底,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并非常樂意把自己發現的東西告訴別人,能夠做到在嘈雜的環境中專心致志地工作,并且不太注意時間,從乍看起來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間的聯系。這類幼兒似乎隨時隨地都在探究學習,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善于尋找所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習慣于從多方面探索事物發展的可能性。
三、尋找各種思維方式的最佳結合點
幼兒的思維特點反映到學習風格上,有視覺型、聽覺型和動覺型的區別,有場獨立和場依存、內傾和外傾、反思型和沖動型、聚合和發散、整體和系列等差異。幼兒英語教學要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不可偏執一端,要兩極之間取其中,要從全景式視角內,超越各種分歧,尋找新的焦點和定位。要善于調動幼兒各種感官進行語言訓練,面向具有不同類型的學習風格或者說思維偏向的幼兒,盡量選擇有利于同時激發各種感官協同活動的內容,盡量適應不同的感官或思維類型,交替刺激,有效補償,協同發展。
四、尋找學習和運用的結合部
幼兒英語教學設計要從“用”中悟“學”,以“用”定“學”。運用是最好的學習和鞏固方式。對于幼兒來說,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學習效果最好。“溫故而知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與之相關的舊知識的鞏固過程。要將幼兒英語語言學習融入一日活動之中,通過活動達到應用目的,進一步鞏固所學習的內容。要通過模擬的情境,再現人類交際活動,實現語言的目的,通過交流使幼兒既掌握語言的外在形式,包括語音和語法,同時掌握語言的本質意義。
關鍵詞:兒童創造力;頭腦風暴法;強制聯想法;訓練
一、問題提出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有關兒童創造力訓練的研究多集中在綜合訓練的實驗研究方面。這些研究對培養和提高兒童的創造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由于在這樣的訓練中集中了許多因素,缺乏能夠詳細說明哪種因素或哪幾種因素更多地導致了創造力的提高。Baer認為,“對未來的研究而言,一種潛在的較為廣闊的領域將會是這樣的實驗設計,即能分離出哪種發散性思維訓練導致了特定任務下創造力成績的增加”。
我們認為,對于不同創造力水平的兒童來說,若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存在著最佳的訓練方法。
頭腦風暴法和強制聯想法是當前創造力訓練中兩種常用的訓練方法。兩者都立足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實踐中被證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們將這兩種常用的訓練方法分別用于訓練不同創造力水平的兒童,并設置控制組、對不同訓練方法對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影響進行檢驗。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抽取鄭州大學附屬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476人。采用林幸臺修訂的威廉斯創造性思維量表,對被試施測。根據被試創造力5個維度的標準分,按高低進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學生作為高分組被試,隨機分配到控制組、頭腦風暴組和強制聯想組;取后20%(95名)的學生作為低分組被試,也隨機分配到控制組、頭腦風暴組和強制聯想組。由于實驗中的被試在訓練中或后測中缺席,還有少量測驗的答卷不合格,實際完成實驗的高分組被試84人,低分組被試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齡1067歲。
2.測量工具
被試的選取和后測都采用林幸臺修訂的威廉斯創造力組合測驗中的創造性思維量表,該量表共12個未完成的圖形,要求被試在規定的時間內,利用圖中的線條,盡可能畫出與眾不同的或有趣的圖。研究表明,該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41~068,分半信度為041~092,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40~087;同時效度顯示,與托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相關系數為038~073,與賓西法尼亞創造傾向量表相關系數為057~082。該量表分別從流暢性、開放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和標題6個維度計分。流暢性主要包括觀念數量的擴充、思路的流利、反應數目的多少;開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開闊,內外的反應;變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見解、變換類別、富有變化的思路;獨創性包括非同尋常的反應、提出聰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響的結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與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體細節,并能對創造出的成果進行精細修飾。標題主要考察獨特的想象力、語言創造力等。考慮到創造性思維的維度,本研究只選取了流暢性、開放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5個主要維度來作為創造力的指標加以記錄。
3.研究程序
(1)實驗分組
將篩選的低分組被試隨機分為,兩個實驗組和一個控制組(實驗組各為32人,控制組31人),采用被試間設計,兩實驗組中一個進行頭腦風暴法訓練,一個進行強制聯想法訓練。高分95人也隨機分為兩個實驗組和一個控制組,也采用被試間設計,其中的兩個實驗組一個進行頭腦風暴法訓練,另一個進行強制聯想法訓練。這樣高分組和低分組中便各有二個實驗組分別接受不同的訓練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個控制組可以比較。
(2)實驗設計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隨機實驗設計,一個因素為被試的創造力水平:分為低水平、高水平,為組間設計;另一因素為訓練方法:分為控制組(不進行訓練)、頭腦風暴訓練組、強制聯想訓練組,也采用組間設計。
(3)訓練教學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這種訓練方法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或要討論的主題進行小組討論,按照一定的步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下,小組成員敞開思想,各抒己見,自由聯想,充分發揮創造性,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價值的設想。訓練中鼓勵成員充分表達思想,不管這一思想看起來多么奇怪,甚至是瘋狂,都嚴禁批判和嘲笑。強制聯想法主要根據是,聯想可以活躍思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產生新的觀念,出現創造的靈感。訓練中采用焦點法,給學生一個指定的項目作為焦點,讓學生再任選一項目與焦點相互聯想。根據訓練要求和主要理論,編制“頭腦風暴訓練法”和“強制聯想訓練法”教材,盡量控制因教師的差異而帶來的影響,科學安排實驗和訓練的時間,是非常必要的。
(4)后測
仍使用威廉斯創造性思維活動量表進行后測。由于在訓練和后測時有少量被試缺席,最后,完成實驗的被試人數和開始時人數不同。
(5)實驗結果的統計處理
本研究搜集的數據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進行統計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1.不同創造力水平各組訓練前后成績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測和后測都采用了同一個測量量表,因此,三種訓練(包括控制組,不采用任何訓練方法)我們都取創造力各維度的前后測的差值(即創造力分數的增加值)作為評價指標,由于有控制組的運用,較好地控制了測量中的學習效應。
創造力水平低分組和高分組在不同訓練條件下創造力各維度的分數的增加值結果見上表。
方差分析顯示,在創造力的開放性的維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維度上,F(2,164)=3.76,P<005,訓練方法的主效應顯著。在流暢性的維度上,F(2,164)=0.70,P>0.05,在變通性的維度上,F(2,164)=1.38,P>0.05,在獨創性的維度上,F(2,164)=1.23,P>0.05,訓練方法的主效應均不顯著。
在創造力水平方面,在開放性的維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暢性的維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維度上,F(1,164)=3.91,P<0.05,這三個維度上創造力水平的主效應均顯著。但在變通性的維度上,F(1,164)=0.66,P>0.05,在獨創性的維度上,F(1,164)=0.67,P>0.05,創造力水平的主效應均不顯著。
通過對各維度訓練方法與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顯示,在開放性的維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維度上,F(2,164)=6.57,P<0.01,訓練方法與創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顯著。而在流暢性維度上F(2,164)=140,P>005,在變通性的維度上,F(2,164)=0.35,P>0.05,在獨創性的維度上,F(2,164)=2.88,P>0.05,訓練方法與創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2.訓練方法與創造力水平的簡單效應分析
為了明確頭腦風暴和強制聯想兩種訓練方法對在不同創造力水平上的兒童創造力的具體影響,在交互作用顯著的維度上我們進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結果顯示,在低創造力水平組,開放性維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維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創造力水平組在這兩個維度上訓練效果顯著。而在創造力水平的高分組,開放性維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維度,F(2,164)=1.46,P>0.05,表明在兩個維度上創造力訓練的效應不顯著。
就訓練方法而言,頭腦風暴法訓練在兩個創造力水平組的測試結果是:開放性維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維度上,F(1,164)=14.44,P<0.001,簡單效應顯著,表明這種訓練方法是有效的。強制聯想法訓練在兩個創造力水平組的結果顯示:開放性維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維度上,F(1,164)=0.01,P>0.05,這種訓練方法的效應不顯著。
四、討論
1.兩種訓練方法對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影響不同本研究發現,頭腦風暴訓練法在兒童的創造力訓練中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在開放性、精密性二個維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顯高于控制組和強制聯想法訓練組。
研究結果啟發我們,并非所有的創造力訓練在短期內都能提高兒童的創造力成績,我們所進行的一些創造力的短期培訓采用綜合的、立體的等多種方法混合,實際上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有的方法根本就難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創造力訓練的高效性應該是今后創造力訓練研究和實際操作中的重要內容。
2.短期的教學訓練對高創造力水平兒童的創造力影響較小
通過有針對性的思維方法與技能的訓練,可以較為明顯地提高創造意識和創造技能,從而明顯地提高其部分維度的創造力成績。而對于創造力水平高的兒童而言,短期的常規性的創造性訓練課對其創造力發展的作用較差,因為,這一群體已經具有較好的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技能,且養成了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習慣。因此,創造力的訓練應該強調個性化,對于不同的兒童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
3.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只選取了創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兒童進行了訓練,研究沒有涉及對年齡和性別變量的探討;同時在訓練中只采用了兩種常用的訓練方法,而在創造力的訓練中存在著許多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Collins M A,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rnberg 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 R,Shanock L.Rewards,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ity: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Creativity Resarch 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 N,Anderson N.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In West MA,Farr J L(eds.)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New 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 T R,Amabile TM.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 M M.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7,10(1):33~44.
[6]張慶林,曹貴康.創造性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呂勇,馬麗.中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0(4):26~27.
[8]張景煥,陳澤河.開發兒童創造力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6(3):277~283.
[9]段繼揚.小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實驗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1(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