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檢驗科 主任 素質
血站檢驗科科主任是最基層管理者;“素質”是“完成某類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條件”[1]。要當好這個排頭兵,必須具有下述幾種基本素質和能力。
與時俱進的洞察力
作為科主任,應具有世界眼光,洞悉國內外“高、深、精、尖”的嬗變。用以武裝個人的科學素養。①廣泛采擷世界血液研究的進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血站實驗室的發展應與世界合拍,與臨床實驗室同步。②時下處于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倫理、醫學模式”轉型期。要隨時了解國內外輸血醫學最新動態。例如:1988年美國通過《臨床實驗室修正案》、《ISO9000管理標準》、《ISO15189》;美國FDA、AABB于1990年建立的質量體系納入血站行業法規,用立法手段確保臨床輸血安全。③站在時代醫學金字塔頂尖,了望血站動態:血站從1990年代的項目單一、手工操作發展到時下的規模化、自動化,疊經20年風雨歷程,完善到國家采供血行業法制化。從無到有,逐步向科學化、規范化、體系化邁進。衛生部頒布的《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2,3],就是要求實驗室應建立、實施、監控和持續改進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對于血液檢測實驗室,最主要的工作是為獻血者及其捐獻的血液提供醫學檢驗數據。因此是否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檢驗報告,進而提供高質量的血液,滿足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需要,始終是血站血液檢測的核心問題,也是建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所在。因此應充分利用實驗室的一切資源實施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只有通過不斷的計劃、實施、監控、改進,我們的工作結果才能始終與既定的質量方針相一致。
在近年血站督導中發現,少數血站因對質量管理體系精髓理解掌握不夠透徹,血站建立幾套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導致質量管理體系無法正常運行,走了許多彎路和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因此,只有深刻領會現代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和熟知各種相關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結合實際,注重實效和細節,將血站實驗室管理與國際實驗室認可標準充分有效的融合[4],建立一整套較為科學的本站檢驗科質量管理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以法治科,確保管理和技術可持續發展提升。
當個好管家
麻雀雖小,五內俱全。人體“斯芬克司”之謎是一座巨大龐雜的星系。人類染色體23對46條,“僅第8對就含有3000萬個堿基對”[5]。實驗的工作對象儼然一個雄涵,幽微高深的“必然王國”。這就要求基層管理者掌握“工匠傳統”的技藝。
重視資源管理:資源是人類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生產的物質與能量。包括水、土、生物、大氣礦產、旅游、人才……最重要是“人才資源”衡量一個實驗室的主要指標,首先看它的從業者素質。實驗員首先要有堅實的“學養”基礎,能熟練操作分析過程,準確獲取數據,找出癥結,為醫療服務。
熟悉科員個性:當代血站在崗人員,都是本、專科畢業,有執業資格,受過系統訓練。但這些人群里有兩類人,有一類人精于理論,另一類人卻工于操作。作為科主任,要善于粘合,指出利弊,取長補短,以期共同提高。
以身作則,責人先責己:科主任要努力學習,苦練過硬本領,能隨時為科室排憂解難。身先士卒,做出好的表率,有好口碑,才能樹立起科主任的威信,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有魅力、凝聚同事。才能使科室成為“一個人”。
重視醫德醫風
盧梭說過:“管理眾人靠法律,管理自己靠良心。”良心即道德的俗稱。聯合國“世界宗教研討會”規范出兩條人類行為標準:首先為他人著想。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的前人,包括當今思考的一代,無不遵從這兩條普世原則。血站是搶救高危病號的源頭。嚴格把關,一勞永逸;稍有疏忽,禍不懸踵。血站實驗室檢測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別于臨床檢驗科,血站實驗室檢測特殊性和重要性,盡管血站檢測項目少,但發出的報告都是決定性信息,從科學角度和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始終存在經輸血傳染性病毒的“窗口期”問題。加之艾滋病是當今全球面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它的快速流行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經血液傳播是HIV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而臨床用血直接輸注入患者血管內,一旦有血液質量問題就會導致無法補救的嚴重后果。這就是行業定位性質和極高風險的特點。只有這種深刻意識,才會有高度的國家責任感,才會有如履薄冰的心態,才有緊迫的憂患意識和對提高質量的卓越追求,這就要求每個檢驗員的技術精益求精,嚴格按步驟操作,不怕臟,視標本為自身或親眷的標本。
做好粘合劑
科室的團隊建設科主任是主心骨。科室人員能力的發揮和發展,人員的表現以及在質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都是決定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在采供血全過程中檢驗科是重要的一環。除了制度和規范信息報告文件外,在與最高管理層、相關科室之間和團隊內部匯報交流中,科主任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溝通能力,精湛的業務。只有這樣,科室協作能力才能不斷駕駛和凝聚。眾人齊心,其利斷金。
靈活應變
在2010年工作中,面臨采供血較為緊張的尷尬。不過有自動化設備,在上級的理解和支持下,及時地調整原來工作程式。將原來上下午各一個小組上班改為下午一組上班,另一組休整待命。由于管理得法,效率立竿見影。每天工作時間由8個多小時縮短為4個多小時,操作人員每天工作由6名減為3名,設備管理更加到位,關鍵設備運作率100%,酶免8項實驗吐板率由20%減至5%,檢測效能滿意率由80%提高到94.9%。同時為檔案管理和物料管理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使科主任騰出手來理順全盤事務。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管理得法,大家都嘗到了求實創新的甜頭。
討 論
血站是輸血網絡的終端,是臨床輸血的源頭,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公益性衛生機構。是最引人關注的富于挑戰性的、結構復雜的專業之一,他始終處于公眾、新聞媒體、政府的密切關注之下[6]。要求基層科主任有豐富的學養德行和敬業精神。只要能與時俱進、靈活應變、精誠團結、嚴格把關、廉潔自律,就一定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198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質量管理規范》 [2006]衛醫發字167號.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 [2006]衛醫發字183號.
4 欒燕,劉顯智,沈光,等.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與國際實驗室認可標準的融合.中國輸血雜志,2010,23(8):651-653.
一、教學工作
(一)抓好日常教學規范及管理。
(二)抓好20畢業生4月份回校答辯及論文質量工作,抓好畢業實習質量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畢業實習匯報總結工作。
(三)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督導,把關教師上課、聽課等重要教學環節。
(四)積極組織教師申報省級教改項目,以及申報省級教學成果獎。
二、學科專業建設工作
(一)繼續完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院發展規劃,主抓專業特色,重點發展應用型學科建設,認真查漏補缺,為今后迎接專業合格評估做好充分準備。
(二)推進生物工程專業實訓團隊建設,做好教學與實訓實踐相結合。
三、科研工作
(一)積極組織年輕教師申報省級中青年課題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項目及其它來源項目。
(二)借助學校科研平臺,積極推進我系橫向課題的立項及結題工作。
四、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
(一)積極配合學院申報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根據學院實驗教學項目,申購符合生物類專業的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同時推進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工作。
(二)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合作建設好啤酒生產工藝實驗室建設的工作。
(三)推進實驗室儀器申購,規范實驗儀器申報流程管理規范。
(四)對實驗室進行科學管理,狠抓科研和教學實驗安全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上墻,包括科研實驗室、教學實驗室、實訓實驗室的安全制度建設工作。
五、學生工作及就業工作
(一)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增強工作科學化和有效性,加強學風建設,建立完善的學風建設和監督體系,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成才環境和氛圍。
(二)進一步激發廣大同學科技和創新的意識,深入開展各項創新活動,包括:葉脈書簽制作活動、培養基創意繪畫活動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學以致用。
(三)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滲透,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申子瑜在會議上表示,《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出臺,意味著目前我國醫院臨床實驗室管理因沒有一部統一的管理辦法而產生的管理問題將得到徹底改善,并促使我國臨床實驗室管理模式與發達國家的管理模式接軌,我國檢驗醫學管理也將邁入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但申子瑜特別強調:“這也將給現在的所有醫院臨床實驗室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臨床實驗室管理現狀
據申子瑜教授介紹,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003的《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專用要求》(ISO15189)文件規定,以診斷、預防、治療人體疾病或評估人體健康狀況為目的,對取自人體的材料進行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化學、血液免疫學、血液學、生理學、細胞學、病理學或其它檢驗的實驗室,都統稱為臨床實驗室或醫學實驗室。也就是說,我國醫院的檢驗科和臨床科室所屬的實驗室、門診部(診所)所屬的實驗室、采供血機構所屬的實驗室、獨立的臨床檢驗所等機構所屬的實驗室都應劃歸為醫學實驗室范疇。
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檢驗科專家王清濤教授介紹,2002年11月~2003年1月,北京市臨床檢驗中心組織32位檢驗專家對北京市49家三級醫療單位的237個臨床實驗室進行了調查驗收。按照2003年由北京市頒布的《北京市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規定,擬定了“人員資格”,“儀器、試劑”,“室內質量控制”,“室間質量評價”等8方面30多項內容,由專家組進行現場調查,逐一記錄每個調查項目存在的問題,以滿意、缺陷或不滿意進行評價,并反饋給被檢查單位。
結果顯示,檢驗科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標準操作規程文件不規范,室內質量控制記錄、失控記錄不完整等7項,在所調查的30多項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缺陷級別上。其它臨床實驗室存在的問題除上述7項外,尚包括“設備校準”及“室間質量評價”方面的6項;除存在有缺陷級別問題外,還有許多問題為不滿意級別。
廣州市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副總經理胡朝暉博士則認為,王清濤提到的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臨床實驗室的內部管理方面,其外部管理實際上也存在諸多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臨床實驗室管理缺乏法規文件的指導。由于《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還未出臺,國家對臨床實驗室該怎么管、應達到怎樣的最基本質量要求均無明確規定,致使大量臨床實驗室處于管理的真空地帶,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實驗室操作的檢測標準和要求等都不清楚。衛生主管部門在對實驗室進行監督檢查時也拿不出有效的法律文件或管理規范,各檢查人員依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檢查,隨意性較大,要求不統一,這些也可能會成為各種各樣的醫療糾紛產生的導火索。
第二個重要問題就是未能實現資源共享。從優化資源配置、節約社會資源的角度出發,臨床實驗室的檢測設備、人員等資源,完全能夠、也應該實現資源共享,但政府主管部門很少主導在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等建立區域性檢測中心,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檢測質量。醫院各自為政,每個醫院都在建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都有引進設備、擴大規模、增加收入的需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臨床實驗室比比皆是,但絕大部分又面臨吃不飽的局面。一方面衛生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又產生巨大的浪費。大部分實驗室只能開展一些常規檢查項目,特檢類項目因標本來源少而無法開展。而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許多國家的實驗室就開始了資源組合與共享,目前國外大型實驗室能開展的項目達數千項,而我國一般三甲醫院只能開展300多項,大型的檢驗中心也只不過能開展600多項,有很大的差距。
質量標準化體系和質量認可制度建設是關鍵
香港瑪麗醫院檢驗科生化室主任彭永祥博士根據其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20多年的實驗室管理經驗提出,要改善目前的管理現狀,對臨床實驗室進行標準化質量體系建設和認可制度的建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作為首家通過ISO/IEC17025國家實驗室認可和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的臨床檢驗機構的負責人,有著10多年臨床實驗室管理經驗的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總經理梁耀銘認為,質量體系是臨床實驗室為保證其檢驗報告滿足用戶的質量要求,把實驗室的組織機構、工作程序、職責、質量活動過程和各類資源、信息等協調統一起來而形成的有機整體。質量體系文件是系統描述質量體系的一整套文件,是體系存在的基礎和證據,是規范全體實驗室工作人員達到質量目標要求最適用、最切合實際的質量法規。
質量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質量手冊描述實驗室的質量方針和目標、組織機構和質量體系要素。程序文件對完成各項質量活動的方法做出規定,對質量體系的一個要素或一組相關聯的要素進行描述。作業指導書作為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對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動和過程進行描述。質量體系文件的價值在于溝通意圖、統一行動,有助于滿足客戶要求和質量改進,形成文件不是目的,而是一項增值活動。
梁耀銘還表示,進行臨床實驗室質量體系的建設,除了要加大在硬件設備方面的投入,使其盡可能地接近先進標準外,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在生物安全防護方面就是嚴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理》規定,安裝了多套緊急淋灑設施、洗眼裝置、氣瓶柜和預防泄漏報警系統,購買了進口生物安全柜、柜,修建了專用污水廢水池、放性廢物處理池等裝置,將實驗室對環境的生物危害降到最低,同時成立了安全生物小組,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檢查。
申子瑜教授也特別指出,盡管現在也有一些規模大、實力強的醫院在臨床實驗室管理的標準化質量體系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將臨床實驗室建設作為醫院管理的一個重要命題,但是根據衛生部衛生督導組在一些地方的督察中發現,臨床實驗室的管理儼然已經成為管理問題中的一個大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進行標準化的質量體系建設。
醫療檢查“一單通”的保證
Zhang Zhaoxia, Hong Pengzhi, Li Y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to the safety problems of Chemistry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sis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existence of hidden dangers. From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rules, norms and standards, treatments measures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y safety problem,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mical laboratory; security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高校數以萬計的化學實驗室每天都在進行著生產研發,無可避免地面臨著污染、安全等問題,而這正是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不容忽視的問題。20世紀初,美國通過了防止污染行動的法令,鼓勵工業與化學界的化學工作者探索新的工藝技術、綠色反應條件,盡量淘汰舊的工藝技術與合成路線,迫使化學工作者檢討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近年來,我國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政府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2004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了《關于加強實驗室類污染環境監管的通知》,開始把實驗室、化驗室、試驗場地納入環境監管監督范圍內。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化學實驗室種類與數量迅速擴容、效能逐步提升、規模日漸壯大,而且流動性增大,高校化學實驗室對我國科技進步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高校化學實驗室是高校進行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孵化場所,是培養學生產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與技能,促進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陣地。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狀況的復雜性,認真辨識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探求切實解決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的可行性策略。“穩定、發展、環保”等觀念意識下的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化、高效發展的可持續化等問題,已成為高校、政府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1 高校化學實驗室“三廢”安全隱患源
1.1 廢氣
高校化學實驗室的廢氣主要包括:化學實驗中直接產生有害、有毒、有刺激性或有腐蝕性的氣體;化學實驗過程中泄漏、排空以及中間體取樣檢測所溢出的標準氣或載氣等;化學實驗中試劑、中間體、樣品及殘渣的揮發物。從物質定性分類上,高校化學實驗室廢氣主要包括酸霧、醇類、醛類、醚類、胺類、苯系物以及各種常見有機溶劑等揮發物,實驗室熱源類煤氣、石油氣等,還有特殊情況下的光氣、汞蒸汽等危險氣體。
1.2 固體廢棄物
高校化學實驗室固體廢棄物的主要來源為:因環境、保管以及時間問題,導致失去標簽的固體樣品、試劑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取用過多的固體樣品、最終固體產物、用于分析的固體產物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防護手套、玻璃器皿、濾紙、紗布、橡皮塞、變性乳膠管等);在化學實驗中,各種各類實驗用植物或動物尸體、微生物培養基等;具有放射性的固體廢棄物;在化學實驗中,殘留或失效的固體化學試劑以及化學試劑瓶等。高校化學實驗室固體廢棄物種類復雜,包括化學類、生物類、化學用品類、玻璃器皿類以及廢棄常用并已經被化學污染的固體廢棄物。這類物質,若處理不當,將帶來可怕的污染后果。
1.3 廢液
高校化學實驗室廢液主要來源為:化學實驗室學生集體實驗所產生的廢液,如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藥物化學以及有機化學實驗的殘留液;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測試用多余的樣品液、樣品分析以及作標準曲線的殘液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失效的標準溶液、試劑、洗液以及溶解液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丟失標簽的液體試劑、蒸餾液、濃縮液以及樣品液體等。廢液種類及成分極其復雜,從物質定性上分類:酸類廢液,如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亞硫酸、亞磷酸、高氯酸、鹽酸、磷酸、硫酸、硝酸等;堿類廢液,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甲醇鈉、液氨等;溶劑類廢液,如常用的石油醚、乙醚、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二氯化碳、三氯化碳、苯、甲苯、乙苯、DMF、硫醇等;含重金屬類廢液,如化學實驗常用的銅、鉛、鋅、汞、銀、鉻、鎘等廢液。這類廢液若直接排入下水道中,不僅腐蝕管道,還會對受納水體及土壤造成重大污染,導致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土生物生長受到抑制或變異,間接給食用這些生物的動物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2 高校化學實驗室主要存在的安全問題
2.1 化學實驗室“三廢”物質的處置
高校化學實驗室排放的“三廢”物質中,有多種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物質:一是劇毒物,可致癌、致基因突變或變異、致生物畸形等;二是酸堿、酸堿化合物以及有機溶劑,可給水體及土壤造成重大危害,破壞生物正常生存環境或導致生物產生異變等;三是含微生物的培養液、培養基測試微生物等。此類化學“三廢”若直接排入地下管網或混入生活垃圾,最終導致交叉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危及人類的健康。
2.2 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部分高校教師的安全意識不強,對化學實驗的安全管理停留在口頭上,實際進行化學實驗操作時,只關注完成教學或科研任務,忽視了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訓,導致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缺乏安全責任感,存在麻痹僥幸思想,加之操作技能不熟練,容易發生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
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高校化學實驗室對廢棄物品的處理未按制度、規范執行,更有甚者,有些學校的化學實驗室廢棄物的操作規范、管理制度以及各類事故的應急預案缺失,造成管理的真空區,埋下安全隱患。
2.3 實驗室運行環境的安全事故
常見的安全事故有火災、水災、機械傷害以及貨物丟失等。
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包括:實驗室供電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行等;儀器設備陳舊、短路、打火等;儀器設備接地、防雷不完善等;易燃物的引燃、烘烤不注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可能導致火災的發生,甚至導致爆炸。
水災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做實驗的師生忘記關閉水管或水龍頭閥門;水管或水龍頭質量不過關、年久老化破損以及機械傷害等。
機械傷害,主要表現為帶電操作的電氣實驗室;高速運轉、高壓合成、高溫高壓提取或沖擊運動的機械實驗等,這類實驗的開展,很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
防盜也是不容忽視的實驗室安全問題,實驗室的數據、資料、儀器設備、易損耗品以及財務票據等,都必須做好防盜防丟失的防范工作。
3 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辨析
3.1 高校對化學實驗室缺乏統一協調與規劃,沒有或很少體現其特殊性
在高等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環境下,高校積極擴大發展規模,在化學實驗方面,興建各類大型實驗室,豐富教學、科研資源,積極拓展實驗室的空間,無形中給化學實驗室帶來諸多安全管理問題,如安全投資不足,藥品的購買、運輸及保管存在安全隱患及監督不力。
3.2 安全防范意識淡薄
高校化學實驗室,目前普遍存在重視教學與科研,忽視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問題,如忽視對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的更新,忽視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的管理等。有些安全工作流于形式,領導只是定期召開安全工作會議、組織制定相關制度、開展安全培訓,但因為防范意識不足、宣傳教育不力、安全思想松懈,導致安全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師生對實驗室安全防護知識了解不多。
3.3 高校職能部門對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監管不到位
高校職能部門普遍存在對化學實驗室安全監管不到位或者沒有全面考慮化學實驗室的特殊性的問題,對化學實驗室安全監管工作的類別、層次、危險品等監管不到位。
3.4 化學實驗室安全運行資金不足
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狀況的改善,包括軟硬件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高校重科研和教學而輕安全防護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導致化學實驗室安全設施建設滯后,安全資金投入不足,為化學實驗室埋下安全隱患。如,化學實驗室通風不良、消防設備簡陋、應急救援系統不完善、安防設施設備超期服役、污水處理系統不完善等。
4 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措施
4.1 化學實驗室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進入化學實驗室的師生,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嚴禁在實驗室內烤煮食物;嚴禁私自改裝電源線路;嚴禁在化學實驗室內使用任何明火或動火操作;嚴禁在化學實驗室內抽煙。
4.2 化學實驗室防污染安全措施
對化學實驗室產生的“三廢”物質,要嚴格按實驗室的相關規章制度、安全規范處置。如對“三廢”物質要分類存放,分類處理;儀器、器皿等要及時清洗;有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逸出的化學操作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劇毒化學物品及其包裝、容器在進行報廢時,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化學試劑嚴格按實驗用量進行操作等。
4.3 化學實驗室防中毒安全措施
對化學實驗室涉及的特別是劇要嚴格按照規范管理,設有專門的柜,要雙鎖、雙人同管,按量發放,做好登記,試劑標簽清晰、準確,加強安全教育。
【摘要】檢驗科是醫院主要的醫技科室,也是醫院對載有各種病原體的患者標本進行檢驗的主要場所,由于檢驗科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面對的體液、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需要檢驗的標本均具有潛在的高度傳染性,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問題。尤其是各種類別的肝炎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傳染源常常成為醫院交叉感染的源頭。關于檢驗科的實驗工作人員不慎感染病原菌的情況已有報道。因此,加強檢驗科的生物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檢驗科 生物 安全 管理 措施
一 檢驗科生物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1 客觀因素: 多數醫院檢驗科業務面積不足,工作室布局不夠合理,有的醫院檢驗科尚未獨立成單元,還是半開放的工作環境,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劃分不明確,各區域之間缺乏明顯的隔離屏障。有時甚至出現生活區與工作區不分的現象,而且有些檢驗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風不良,更增加了感染的發生幾率。
1.2 主觀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培訓不足,雖然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專門成立了醫院控制感染辦公室,加大對醫院生物安全管理的力度,但是各級醫院將感染防治重心放在了對臨床一線科室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管理上,對于醫院檢驗科等科室的監管力度卻不夠,較少組織醫院控制感染管理方面的學習。從而導致一些醫院的檢驗科不能定期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消毒處理;不能對受污染的試驗臺和地面進行及時的消毒;檢測后的廢棄標本隨意放置;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隨意丟棄;在對含標本的試管或容器進行離心或振蕩操作前未予以嚴格封蓋,導致標本外溢污染機器;檢驗人員在操作前未按要求對手部進行消毒或徹底清洗手部等。二是對其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夠,有的醫院由于經費有限,為了減少成本,對醫療廢棄物、廢水、醫療垃圾處理設施投入不足,或工作人員缺乏感染知識,存在著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分不清,使得有的檢驗科的醫療廢棄物未能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妥善處理。
二 加強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對策
2.1 加強環境建設: 要爭取醫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根據檢驗科生物安全的需要,改善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建立合理的實驗室功能區和服務流程,使其設計布局更加合理。購入必需的安全防護設施、消毒設備,如:生物安全柜、高壓滅菌器、移動紫外線消毒器、熏箱等,同時配備噴淋設備和洗眼設備,遇到職業暴露時可以及時進行應急處理。洗手池安裝感應水龍頭或腳踏式水龍頭,可減少工作人員交叉感染。
2.2 加強對檢驗科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及培訓:組織科室人員學習《生物安全防護措施》、《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以及《消毒技術規范》等;對新職工、進修生或實習生進行全面的培訓學習,強化生物安全防范意識;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務必嚴格落實上述規章制度。對檢驗室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照射消毒,1h/d,對檢驗室地面進行每日常規消毒;各種物體表面在每日工作開始前及結束后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檢驗室的顯微鏡、微量加樣器、電子移液器等物品以及計算機、電話燈辦公用品均須定期進行消毒液的擦拭消毒。
2.3 嚴格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處理,使其無害化。做到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分類存放,分別用防滲漏的黃色有標志的垃圾袋和黑色垃圾袋收集后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采血針頭、刀片等銳器放入利器盒存放,當達到其容量的3/4時予以更換。檢驗后的廢棄標本在出檢驗科前必須進行化學消毒劑消毒或高壓滅菌處理才能交由有關人員帶離科室,按感染性廢物處理。
三 結束語
加強檢驗科的生物安全管理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響到科室的工作實力,甚至整個醫院的醫療安全。因此,加強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及防護工作,制訂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建立標準化的生物安全操作規程。加強生物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檢驗人員的防護意識已成為檢驗人員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樊笑霞.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J].醫院管理雜志,2009,16(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GMP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drug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MP concept of the school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 laboratory management, standardiz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cultivate students GMP awareness, and enterprise standar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to achieve "zero distance"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GMP; fo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tandard
2014年7月,筆者赴乳源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培訓學習,了解企業GMP管理規范和知識,掌握了企業按照GMP規范進行藥品生產的流程。深深地感覺到我校食品加工與檢驗專業實習教學的規范與管理意識與企業實際生產及檢驗規范有著較大的差距;也迫切地感覺到我們的實習教學必須與企業標準接軌,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實現“零距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1 GMP標準的價值內涵
在國際標準中,GMP指的是英文單詞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其具體意思指的是在藥品生產行業中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科學的行業制造規章,能夠實現GMP標準的行業規范性。
同時 ,GMP標準也是一套用于藥品監督、食品監督等行業的限制規范。這也要求企業廣大工作人員,在GMP的發展進程中,通過資源、人力、材料、交通等環境因素,創造出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章的強制性行業生產標準。這也要求相關企業要立足于產品的發展基礎,從材料選購、配置上入手,再將包裝運輸、質量調控融合在一起,促使相關產品能夠具備良好的生產過程,通過質量檢測,使產品能夠滿足食品、藥品、衛生等相關的專業要求。
1.1 GMP的發展目標
通過GMP的發展理念,要求企業人員在硬件建設、軟件建設、文件積累、質量監督、市場銷售、技術發展等階段,通過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一個系統化、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從而達到預防食品藥品混雜、預防交叉物品感染、預防計量信息失衡、預防產品檢驗遺漏、預防操作標準失衡等現象的產生。
1.2 GMP的中心指導思想
藥品(食品)質量指的是在生產流程中形成的行業標準。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廣大食品工作者要建立一個系統的質量監督體系,實行全方位的行業標準,使食品、藥品行業能夠保持常態化GMP中心思想。
2 我校食品專業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照企業GMP管理,不難發現學校食品專業教學中還存在實驗室規范化管理和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等方面的培養還存在各種問題:(1)實驗室分工不明確,各實驗室之間存在混合使用和管理責任不明確;易引起儀器設備間互相干擾和交叉污染。(2)實驗室試劑管理不規范,試劑存放、使用都缺少相關的制度和記錄。(3)儀器維護保養不規范,很多儀器因為保養不善造成不必要的誤差。(4)缺少完整的、可執行的標準操作和教學文件,很多實驗實訓教學方法都僅憑教師的教學經驗完成。(5)教學中培養學生標準化操作意識不強,學生在處理實驗過程記錄和數據方面隨意性大。
因此,我校食品加工與檢驗專業亟需引入一套先進的管理規范,并且最好是要與企業和生產實際相結合。因此,GMP是比較符合本專業的一套規范。
3 如何將GMP管理理念引入食品專業實習教學
3.1 食品專業與GMP
對于食品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制定和實施GMP,能夠促使更多的食品行業的工作者,發揮主觀能動性,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保企業的發展能夠按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來發展。同時,實施GMP也是政府和法律的結合體,通過法律監督和政治引導,這也成為食品、藥品行業發展中一項重要的技術需要。
現階段,我國對藥品生產強制實施GMP,對食品生產卻沒有強制要求。但是,針對國內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特別是影響深遠的三聚氰胺嬰幼兒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國食品生產環節中的巨大問題和缺陷。對此,2013年12月25日,《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要求企業嚴格全面實施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亦即是說,國內嬰幼兒奶粉在生產標準上走在食品行業前列,率先強制使用生產藥品的標準來生產嬰幼兒食品。
GMP原本是藥品企業通行標準,規范要求較一般食品生產企業更加嚴苛,當前形勢下,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在食品行業中進行了深入的開拓,力求通過完善的GMP法規,依據系統化的行為流程。例如,美國已經設置立法,強制實施食品GMP。雖然我國目前沒有要求食品企業強制實施GMP,但我國也在陸續制定各種食品生產的GMP標準,這也將成為我國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為此,筆者在食品專業實習教學中嘗試引入GMP理念,用以規范學生實習過程,培養學生GMP意識,將來盡早與國際和企業標準接軌。
3.2 GMP質量控制要點
GMP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是食品、藥品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的基本規范。在整個管理體系中,包括了一系列的材料認定、檢驗管理、文件存儲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等各個方面。在實驗室管理工作中,質量控制是各項實驗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只有經歷了嚴謹的質量考核,才能使GMP發揮正確的作用,確保這項實驗成果能夠達到科學要求,同時也能夠達到專業重點追求的發展目標。
3.3 引入GMP實施方案
3.3.1 實驗室場地管理規范(環)
在GMP實驗市場的管理規定中,實驗室作為主要的發展條件,含蓋著覆蓋質量監控控制的各項要求。因此,在場地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設計的適用性,避免產生交錯問題。因此,我將現有實驗室按此要求進行重新劃分。
(1)分析測試中心細化為:滴定分析室、天平室、藥品室、高溫室;(2)食品理化分析實驗室細化為:食品樣品前處理區、食品化學分析檢驗區、食品物理參數檢驗區、食品微生物實驗準備區;(3)無菌室細化為:一緩沖室(更衣室)、二緩沖室(風淋室)、三緩沖室(分區室)、培養室、限度室;以上功能實驗室均按其場地功能和用途劃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順利實現了各實驗室和實訓項目之間的組織與協調,提升了實習教學效率。
3.3.2 教師及學生的GMP意識(人)
GMP中對人員有一定的要求,即具有適當的資質并經培訓合格的人員。對于教師和學生的GMP相關意識更是培訓的重中之重。經過培訓,教師基本按照GMP的要求管理實驗室的設備和人員;學生也對GMP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有意識地用GMP改進自己平時的實驗習慣。
3.3.3 實驗室設備管理規范(機)
GMP對設備的要求有:設備便于操作、清潔、維護,以及必要時進行的消毒或滅菌,并保存相應的操作記錄;設備的維護和維修應當有相應的記錄;在設備的存儲、檢驗階段,要在實驗之前對各項設置設備進行調控,這樣才能使實驗得到的數據更加精準、科學。
因此,對于現階段本專業存在不規范的問題按GMP進行整改。如:建立儀器管理檔案,檔案中記錄各儀器設備的詳細信息;建立儀器使用、維護及維修記錄表,每次進行相關操作都必須有相應記錄;定期有專人對儀器設備進行內部確認(校準),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
3.3.4 實驗室試劑管理規范(料)
GMP規定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按照相應的存放流程、材料順序、包裝成品、半成品進行有序的排列,這也才能防止在產品包裝的過程中造成混淆,避免在一些質量調控上產生不必要的差錯。對于本專業實習教學就主要體現在實驗室試劑的管理上,因此,制定全面的實驗室試劑管理規范非常重要。
對于本專業實驗室試劑管理存在問題進行如下改進:(1)建立試劑管理標準規定,對試劑擺放和分區進行規范管理;(2)引入試劑藥品專業管理軟件,建立試劑出入庫和領用登記制度,規范試劑的使用;(3)建立實驗廢液回收和處理規范;(4)設立試劑管理專人負責制。
3.3.5 SOP與良好記錄規范(法)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指得是一種標準的日常作業行為,就是按照相應的操作規章,以統一的工作格式表現出來,從而指引學生的各項行為,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GMP規定:必須配備工具書、質量標準、操作規程、檢驗報告等相關記錄;主要生產和檢驗設備都應當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因此在作業標準(SOP)中,要將按照具體的推進流程進行,使管理、維護等工作都存在精細的計劃和記錄。
因此,筆者把實習教學中的教學計劃、教案、表格等按GMP的要求制定相應SOP,把原本的教學經驗程序化、制度化;讓每一個新老師都能很快熟悉實習教學流程;讓每一個學生在操作時都有據可依,不盲目動手。并完善相關儀器維護使用和教學記錄,特別是明確要求學生的原始數據和檢驗報告記錄按SOP標準進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記錄規范的習慣。
3.4 GMP實施預期效果與思考
如食品專業實習教學按照上述要求順利引入GMP管理,能使教師教學更加制度化、規范化;學生學習更加有針對性,更加貼近食品企業標準,甚至超過多數食品企業的要求,并且能夠更快適應企業。但在實施GMP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束縛教師和學生的思考能力,要讓教師和學生參與到GMP要點學習和SOP的制定中來。讓他們知道GMP的規定是原則性的,包括硬件和軟件,并靈活地按照原則來制定相應標準,而不是生搬硬套。
實驗室對大學生科研及畢業設計進行開放,有效提高實驗室利用率。藥學綜合實驗室建成后,進行三次藥學綜合實驗課程,學生從查找文獻、收集資料、方案設計到藥物合成、分析、藥理毒理試驗、制劑、質量檢測,最后進行總結交流,完成一整套實驗過程。與以往實驗不同,學生通過文獻查閱,拓寬了知識面,每個實驗數據都來自自己的實驗探索,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最后的總結交流更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為以后學習和工作打好扎實的基礎。實驗室經過三年運行,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讓他們對書本所學知識更加深刻。實踐證明,這種綜合實驗室的運行模式順應了學科發展的需要,提高了實驗教學資源利用率,推動了多個關聯學科和整個專業發展進程,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
2.實驗室管理體制
藥學綜合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先后制定了實驗室管理條例、學生實驗守則及實驗室開放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2.1做好儀器設備的規范化管理,建立相應的物資設備檔案,包括儀器設備的信息、配件及耗材情況登記。做好各項運行檔案的記載,特別對大型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使用時間、使用人、使用時的運轉情況、使用效果等進行登記。對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重點注意事項簡易化,并在醒目位置張貼。
2.2合理配備實驗技術人員,提高實驗教學人員的業務水平與職業技能。要求實驗技術人員熟練掌握所管儀器設備的各種使用方法、操作技能及日常維護技能。同時,實驗技術人員應不斷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更新實驗知識,特別是藥學綜合課程的學習,掌握涉及課程的理論知識,到其他高校先進實驗室進行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2.3為了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率,對藥學綜合實驗室實現網絡化管理。對實驗室的基本信息、功能等實現網上查詢、網上預約開放。
2.4建立健全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并上墻,包括學生進入實驗室的行為規范,實驗室的安全與環境管理規范,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等。
3.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
3.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藥學綜合實驗室成立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編寫藥學綜合實驗的指導大綱,提出幾種藥物由合成到制劑分析的一系列實驗指導,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覺性,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自行查找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和實驗過程中掌握較多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3.2建立包含多學科的綜合實驗體系。根據教學計劃與課程大綱,重組實驗教學內容,分別包含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藥劑學及藥代動力學實驗等課程,完成從原料到成品藥的全過程學習。另外,學生通過對各種制劑制備、質量分析、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等實驗,掌握藥物制備、質量控制、藥效學和藥物安全性評價等基本方法和技術,從而學習如何獲取安全有效的藥物。
3.3改革藥學綜合實驗的評價方法藥學綜合實驗是一門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實驗課程,由過去老師上課、演示指導轉變為學生全過程的綜合設計性實驗,每一階段由不同老師負責,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再經老師負責確定可行性后,學生動手操作,整理實驗數據,并進行科學分析判斷,得出結論,最后學生分組答辯。老師對學生的整個過程進行考核評價。
摘 要:分子生物學是生物技術專業的必修課,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橋梁,而實驗準備是這座橋的支柱, 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是上好實驗課的前提。該文從如何做好實驗準備進行思考,有望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更好的參考。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 分子生物學 實驗準備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223-02
分子生物W是一門理論與技術并重的學科,特別是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學生每次實驗能否成功,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主要與課堂教與學有關,但實驗準備也是一個重要影響的因素。我們在多年從事《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準備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實驗準備的重要性,做好實驗準備工作,這對提升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2]。筆者站在教輔工作者的位置上,對如何做好實驗準備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1 分子生物學實驗準備的重要性
充分的實驗準備是實驗能夠順利高效進行的保障,通過預實驗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對實驗設計方案進行改進和調整,同時,讓學生參與預實驗,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科研態度和習慣。實驗準備不僅讓學生受益,相關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實驗,從而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2 怎樣做好分子生物學實驗準備工作
實驗材料的準備是否充分與完善,直接影響到實驗的進程和效果[3];而詳細周全的實驗計劃能確保實驗順利高效的進行;認真做好預實驗可以保證實驗材料準備充分及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良好的實驗室環境和秩序也是實驗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實驗準備教師能夠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術,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2.1 實驗材料的準備
分子生物學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中,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實驗內容計劃,實驗材料應提前清點,如有缺少應及時補充齊全,實驗儀器如有損壞應及時維修或購置。根據分子生物學實驗的連貫性特點,準備材料的品種和數量要保證整個實驗流程所需,例如質粒DNA的提取與鑒定、質粒DNA的轉化、質粒DNA的酶切等,對于這些實驗必須做好每一步實驗的準備工作,否則將影響整個實驗的結果。有些物品需要提前幾天準備,切不可按常規的只在實驗前1 d準備,否則影響整個實驗進程。除了一些藥品和耗材以外,對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實驗材料,包括培養基的制備(LB培養基)、高壓滅菌、玻璃器皿的清洗等,應該嚴格按照要求準備。
2.2 預實驗模擬學生實驗過程
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學好理論課的基礎上,對實驗課的要求也提高,讓學生參與預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剛接觸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時,常常出現一些失誤,主要表現為樣品取錯、樣品混淆、樣品意外丟失、加錯試劑、實驗順序顛倒、看錯實驗條件等等。因此,認真嚴格地做好預實驗,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保障,學生參與預實驗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實驗的盲從性,而且學生可以提前發現問題,對正式的實驗能夠得心應手。實驗員也可以通過預實驗對實驗準備的試劑藥品用量進行提前評估,對實驗儀器設備進行調試,在預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從而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
2.3 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
實驗能順利高效進行的基本保障是良好的實驗室環境和秩序[4]。因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保障實驗室安全。包括生物安全、藥品安全和操作規程的安全。對人體有害的菌種、細胞、揮發性藥品應妥善保存,學生實驗過程中戴手套口罩防護,避免進入口腔鼻腔,應向學生交代清楚有毒有害試劑及特殊試劑的保管和處理原則,避免實驗過程中打翻藥品等事件的發生。
管理實驗材料。確保實驗正常開展,實驗材料需要及時補給和更新,實驗員應列出詳細實驗材料清單,課前和課后讓每組同學按清單一一清點,確保材料齊全,不影響下次實驗。讓學生參與管理,不僅可以減輕實驗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對實驗更清晰的認識。如有實驗過程中損壞的材料,正常損毀的登記好補齊;由于學生操作不當或故意損毀的,登記入冊要求學生照價賠償。
維護實驗儀器。實驗員做好儀器使用輔導工作,避免因學生盲目操作而造成的儀器損害。若儀器出現故障,應及時請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修,不能讓學生強行進行操作。實驗結束后實驗員記錄儀器使用情況,對相關儀器進行維護。
規范要求學生。實驗前,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室管理規范,必須對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預期結果有明確的認識,認識本次實驗所涉及的藥品特性,特別是對人體有害、易燃易爆易揮發特殊保存的藥品,熟知儀器的操作規范;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實驗,規范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恢復臺面、地面的整潔衛生,安排專門的值日生負責實驗教室的衛生。
2.4 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隨著實驗課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實驗員既是技術人員,又是管理員同時也是實驗教學教師之一,做好實驗員的工作至關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錘煉精湛的實驗技術。實驗員的基本工作是進行實驗前的物品準備和預實驗,實驗中的技術輔助指導,實驗后的清洗整理以及日常儀器設備的維護等管理工作[5]。實驗員想要更好地完成工作,就需在儲備一定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重點抓實驗技能,而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經過刻苦訓練反復實踐。可以通過參加儀器設備的培訓,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開展實驗室內部的互教互學等這一系列的措施,掌握多門專業實驗操作技術,使實驗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培養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實驗室管理是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的日常管理是實驗技術人員的一項主要任務[5]。它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實驗材料儀器的管理及對實驗教師和學生的組織協調管理。這就要求實驗員掌握現代科學管理知識,按照科學管理原則,強化實驗室的科學管理[6]。實驗室管理水平的提升對于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等具有重要作用。
適量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實驗員的工作范圍不僅僅是實驗準備,同時還兼有實驗教師和科學研究人員之職。實驗員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上,向任課教師學習并承擔一部分教學工作,在科研上,利用現有實驗室優越的條件進行科學研究,包括實驗條件和實驗技術的優化研究,立足于本門學科的基礎探索,帶領學生完成創新性實驗及畢業論文設計等。實驗技術人員通過多方面的培養鍛煉,努力成為綜合素質高的綜合性人才。
3 結語
通過實驗技術人員精心的課前準備、課中指導、課后管理的一整套實驗教學服務體系,相信本校的生物技術專業的本科生能夠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增強動手能力,成為綜合素質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技術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 杜婕,徐國強,趙運英,等.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6(5):194-195.
[2] 陳林,肖國生,汪開拓,等.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準備工作重要性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6):104-106,161.
[3] 胡翠英,陳宏偉,顧華杰.完善分子生物學實驗準備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J].實驗室科學,2015(2):89-90,93.
[4] 吳鋒,楊曉華,鄭建武,等.如何做好研究生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準備工作[J].西北醫學教育,2010(6):1183-1185.
關鍵詞:實驗室;廢棄物;環境污染;治理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各類實驗室的需求越來越多,各學科的重點實驗室、各學校、各系統內的重點實驗室層出不窮。從實驗室的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學校(包括各高等院校和中學學校)、科研機構、檢測機構和企業中的檢驗研究部門。企業實驗室的污染問題可歸納為企業的環保問題,易于被各級部門重視,企業在處理自身的環保問題時,污染問題也得到相應的處理。而各類實驗室多為相對獨立的行政單位,區域分散,單個污染少,易于被忽視。
我國目前擁有各類高等院校1100所(1999年統計數字),普通高中1.5萬所,初中6.3所。科研院所、質檢、衛生防疫、環境監測、農林等各級檢驗機構近20000余個,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實驗室實際上是一類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建設的越多,污染的越大。這些實驗室,尤其是在城區和居民區的實驗室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因為很多實驗室的下水道與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過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滲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估量。科學工作者或者未來的科學工作者成了環境的污染者,令人十分遺憾。環境保護是事關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大戰略。在環保面前人人平等,必須本著“誰污染環境,誰負責處理”的原則貫徹執行。實驗室的成本核算和對外收費都應包括實驗室的環保費用在內。
實驗室的污染源種類復雜,品種多,毒害大,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制訂處理方案。
1 實驗室環境污染種類及危害[1]
1.1 按污染性質分
1.1.1化學污染
化學污染包括有機物污染和無機物污染。有機物污染主要是有機試劑污染和有機樣品污染。在大多數情況下,實驗室中的有機試劑并不直接參與發生反應,僅僅起溶劑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機試劑以各種形式排放到周邊的環境中,排放總量大致就相當于試劑的消耗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排放量十分可觀。有機樣品污染包括一些劇毒的有機樣品,如農藥、苯并(α)芘、黃曲霉毒素、亞硝胺等。無機物污染有強酸、強堿的污染,重金屬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鉛、鎘、鉻等重金屬的毒性不僅強,且有在人體中有蓄積性。
1.1.2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廢棄物污染和生物細菌毒素污染。生物廢棄物有檢驗實驗室的標本,如血液、尿、糞便、痰液和嘔吐物等;檢驗用品,如實驗器材、細菌培養基和細菌陽性標本等。開展生物性實驗的實驗室會產生大量高濃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養液、培養基,如未經適當的滅菌處理而直接外排,會造成嚴重后果。生物實驗室的通風設備設計不完善或實驗過程個人安全保護漏洞,會使生物細菌毒素擴散傳播,帶來污染,甚至帶來嚴重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流行肆虐后,許多生物實驗室加強對sas病毒的研究,之后報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研究時被感染的。
1.1.3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物質廢棄物有放射性標記物、放射性標準溶液等。
1.3 按污染物形態分
1.3.1 廢水
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包括多余的樣品、標準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水污染問題。這些廢水中成分包羅萬象,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毒素、各種農藥殘留、藥物殘留等。
1.3.2 廢氣
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包括試劑和樣品的揮發物、分析過程中間產物、泄漏和排空的標準氣和載氣等。通常實驗室中直接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都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這固然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保護分析人員健康安全的有效辦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環境空氣。實驗室廢氣包括酸霧、甲醛、苯系物、各種有機溶劑等常見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氣等較少遇到的污染物。
1.3.3 固體廢物
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多余樣品、分析產物、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玻璃器皿、紗布)、殘留或失效的化學試劑等。這些固體廢物成分復雜,涵蓋各類化學、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處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污染事故。
2 對實驗室污染物的處理辦法
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污染物的一般處理原則為:分類收集、存放,分別集中處理。盡可能采用廢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燒處理,在實際工作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測,盡可能減少廢物量、減少污染。廢棄物排放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排放標準。
2.1 化學類廢物
一般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排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收處理后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容器標簽必須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一般廢液可通過酸堿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鈉氧化處理后排放,有機溶劑廢液應根據性質進行回收。
2.1.1 含汞廢液的處理
排放標準3:廢液中汞的最高容許排放濃度為0.05mg/l(以hg計)。
處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將含汞鹽的廢液的ph值調至8-10,然后加入過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劑),與過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將懸浮在水中難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靜置、分離,再經離心、過濾,濾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2]
②還原法:用銅屑、鐵屑、鋅粒、硼氫化鈉等作還原劑,可以直接回收金屬汞。
2.1.2 含鎘廢液的處理
①氫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鎘的廢液中投加石灰,調節ph值至10.5以上,充分攪拌后放置,使鎘離子變為難溶的cd(oh)2沉淀.分離沉淀,用雙硫腙分光光度法檢測濾液中的cd離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將濾液中和至ph值約為7,然后排放。
②離子交換法:利用cd2+離子比水中其它離子與陽離子交換樹脂有更強的結合力,優先交換.
2.1.3 含鉛廢液的處理
在廢液中加入消石灰,調節至ph值大于11,使廢液中的鉛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劑),將ph值降至7-8,則pb(oh)2與al(oh)3共沉淀,分離沉淀,達標后,排放廢液。
2.1.4 含砷廢液的處理
在含砷廢液中加入fecl3,使fe/as達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將廢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氫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廢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離沉淀,達標后,排放廢液。
2.1.5 含酚廢液的處理
酚屬劇毒類細胞原漿毒物,處理方法:低濃度的含酚廢液可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濃度的含酚廢液,可通過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萃取,經調節ph值后進行蒸餾回收.處理后的廢液排放。
2.1.6 綜合廢液處理
用酸、堿調節廢液ph為3-4、加入鐵粉,攪拌30min,然后用堿調節p h為9左右,繼續攪拌10min,加入硫酸鋁或堿式氯化鋁混凝劑、進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廢渣方式處理。
2.2 生物類廢物
生物類廢物應根據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地點,專人分類收集進行消毒、燒毀處理,日產日清。
液體廢物一般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固體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處理、一律及時焚燒。固體非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滿足消毒條件后作最終處置。
2.2.1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內集中燒毀。
2.2.2 可重復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廢棄。
2.2.3 盛標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滌劑及流水刷洗、瀝干;用于微生物培養的,用壓力蒸汽滅菌后使用。
2.2.4 微生物檢驗接種培養過的瓊脂平板應壓力滅菌30min,趁熱將瓊脂倒棄處理。
2.2.5 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樣品,加漂白粉攪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糞池或廁所。或者進行焚燒處理。
2.3 放射性廢棄物
一般實驗室的放射性廢棄物為中低水平放射性廢棄物,將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物收集在專門的污物桶內,桶的外部標明醒目的標志,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長短,分別采用貯存一定時間使其衰變和化學沉淀濃縮或焚燒后掩埋處理。
2.3.1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如:碘131、磷32等)的廢棄物,用專門的容器密閉后,放置于專門的貯存室,放置十個半衰期后排放或者焚燒處理。
2.3.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較長(如:鐵59、鉆60等)的廢棄物,液體可用蒸發、離子交換、混凝劑共沉淀等方法濃縮,裝入容器集中埋于放射性廢物坑內。
3 解決實驗室污染的措施
3.1 提高認識,制定技術規范
各級實驗室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實驗室環境污染問題的認識,不能回避,聽之任之,而是應該根據本實驗室工作的特點、重點,積極探索,想方設法減少實驗室污染。國家有關部門也應認真研究實驗室的污染特點和防治途徑,提出操作性強、簡便實用的技術規范,并出臺相應的考核要求及辦法。最好是融入實驗室的建設和驗收中去,使之成為能力建設的一部分,從而有利于貫徹落實各項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2 建立實驗室環境管理體系[3]
實驗室在能力建設、質量管理的同時,還要建立完備的實驗室環境管理體系。按照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考察實驗分析的各個方面,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規范實驗室環境行為,充分貫徹iso14001一貫強調的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的基本要求,力爭減小每一個過程的環境影響,從而不斷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
3.3 全面推行綠色化學、清潔實驗
3.3.1 選擇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用無毒害、無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試劑替代毒性較強的試劑,盡量用無毒、低毒試劑替代高毒試劑。在一些特定實驗要用到高毒性藥品時,一定要用封閉的收集桶收集廢液。
學校在進行教育實驗中,還要特別注意發揮教學多媒體的作用。教學多媒體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它是信息社會的標志之一,在實驗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化學實驗(仿真實驗)是一種化學試劑和儀器裝置“零投入”和“廢棄物零排放”的特殊實驗方式,它非常適合于演示實驗。因為演示實驗主要是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于模仿而不是訓練動手操作能力的。某些毒害較大的化學實驗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從而可防止為了學習一點兒知識而付出高昂的環境代價的作法。[4]
3.3.2 改進實驗條件,開展推廣微型實驗[5]
在實驗中改善實驗裝置,是有效防止有毒氣體逸散、有毒液體外溢的重要舉措。一些商品化實驗裝置的產生可以大大減少實驗中化學試劑的用量。
微型實驗是指在微型化的儀器裝置中進行的實驗,其試劑用量是常規實驗的數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此,開設微型實驗,是節約藥品,減少開支,降低實驗污染的簡便方法。
改進實驗方法,可以減少試劑使用量。在農殘檢測中利用固相萃取取代傳統的液液萃取,可以大大減少乙腈等有毒試劑的使用,減少污染。
3.3.3 成立試劑調度網絡
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的處理是世界性的難題。各實驗室可以合作成立區域性的試劑調度網,選擇一部分危害大,用量少,易失效的試劑進入網絡,實行實驗室間資源共享,盡量避免大批化學試劑失效,也可節約實驗成本。
3.3.4 加強地區中心實驗室的功能
現行的管理體制使各級行政部門都擁有各自小而全的實驗室,既浪費了大量資源,又不利于環境保護。應發揮地區中心實驗室的作用,集中部分項目,對社會開發。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相對降低實驗室污染物的排放,對污染相對大的實驗室有利于集中治理。
3.3.5 一些行之有效的清潔實驗行為的實例
•在滿足實驗要求的情況下,適當降低采樣量;
•不要購買暫時用不上的試劑;
•盡量利用可回收的試劑;
•應使用可降解的無磷洗滌劑;
•使用酒精溫度計從而避免水銀溫度計可能帶來的汞污染。
4 國內外實驗室污染治理的現狀
在國外,有專門的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站來集中收集處理。實驗室廢棄物集中處理站的管理規范、嚴格,安全環境保護意識極強。專門地點集中、專門房間、專門容器存放,專門人員管理,嚴格分區、分類,集中送特殊廢品處理場處理。各種廢棄物由各實驗室分類上交后,處理站要對交來廢棄物稱重后將信息存進計算機,再分類放到規定地方集中。例如,報廢放射源、廢機油、報廢化學試劑、化學合成“三廢物”、化學品廢棄容器等都分類存放。[6]
廢棄物集中處理站設計內容周密,設施完備先進,安全可靠。為防止集中后的地下滲漏二次污染,設計時將處理站地下全部用水泥整體澆注。危險化學品、放射源存放在專門房間,還有安全監控、排風系統。
廢棄物集中處理站的費用由政府每年的經費預算中列支。另一方面,可回收廢品被收購后所得資金則用于廢棄物集中處理站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我國對實驗室的污染排放并沒有專門的規定,一般參照企業的污染排放標準。實驗室在建設或認可驗收時會對實驗室的廢棄物排放提出要求。如氣體實驗在通風處做,廢棄物由專門的環保公司回收等。由于實驗室污染種類齊全,情況復雜,多數項目產生的污染量較小,缺乏相應資金,操作起來存在著相當難度,給污染治理帶來一定困難。目前除少數一些環保意識強的實驗室,沒有直接排放廢棄物外,多數實驗室僅僅把環保放在口頭上,廢棄物回收協議簽在紙上,大量的廢棄物仍然直接排放。
由于實驗室大多數項目只是零星開展,各項目之間的工作頻次不均勻,廢棄物排放物規律,污染分散,這些也給環保部門監控帶來困難。一些環保措施的后處理沒有完善,如殘液缸滿后如何處理,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