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國有林場;森林保護;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147-01
近年來我國國有林場森林病蟲災害愈加頻繁,影響范圍也逐漸擴大[1]。因此,必須加大病蟲災害防治力度,以降低損失。在進行病蟲害治理時,應該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防治方法。
1 存在的問題
1.1 病蟲災害種類越來越多
近年來全球環境和氣候存在一些異常變化,導致病蟲災害種類不斷增加[2],原來的病蟲災害在環境氣候的變化中變異升級,傳統防治藥物難以解決新問題。新型病蟲災害一般出現的比較突然,短時間內難以找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為其提供了肆虐擴散的機會。例如,近年才出現的青楊天牛害蟲,其防治速度緩慢,在研制有效藥物的這段時間里,其快速繁殖,破壞林場。
1.2 病蟲災害蔓延范圍逐漸擴大
病蟲災害種類的增多,直接導致林場受災面積擴大;受災面積的擴大又導致治理難度加大,如此惡性循環,我國林場森林病蟲災害防治工作面臨著較大的阻力。國有林場森林大多樹種單一,容易引發病蟲災害,加之異常的環境變化的影響,使病蟲災害更加頑固、不易防治。例如,在黃色毒蛾蟲泛濫時,整片桉樹林幾乎“全軍覆沒”[3]。
1.3 病蟲災害潛在危害較大
很多時候病蟲災害的暴發無規律可循,傳統的病蟲災害防治也只是總結以往的防治經驗,借助已經研發的藥物防治。可是近年來生物入侵、病毒升級的案例都比較常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摸索解決措施。這些新型問題給國家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2 對策
2.1 加強對病蟲災害的預警
想要提高病x災害防治工作的水平,準確有效的監測預警工作是必不可少。應提前發現異常,抓住時機采取措施,將風險控制到最低[4],把病蟲災害扼殺在搖籃里。林場工作人員要進行實時監測,并掌握林場以往的病蟲災害。通過監測對比及時發現病蟲動向,及早預警,防止災害面積擴散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2.2 深化病蟲災害防治領域的科學研究
林場病蟲災害防治工作需要通過生物和地理相關知識分析起因,進一步通過物理和化學手段防治,因而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森林病蟲災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從根源入手,也就是從種樹造林開始即要考慮病蟲害問題。為降低病蟲災害的影響,盡量營造混交林,加強林場抵御病蟲災害的能力[2]。其次,藥物防治時要注意藥物選擇,摒棄易殘留、毒性強的農藥。多配合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手段,盡量減少對林場的破壞,并保證防治效果。例如對黃色毒蛾的治理:在其幼蟲時期噴滅幼腺1號膠懸劑,針對高齡幼蟲要加大藥劑濃度;或通過人工滅蟲的方法,尋找捕殺害蟲,并連同蟲卵、幼蟲等一并處理;還可以適當引進害蟲天敵控制害蟲,但是要注意天敵引進數量,以免適得其反。
2.3 加強檢疫工作
林場進出車輛、行人等一定要進行檢疫,嚴禁攜帶威脅林場森林的病蟲進入林場,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工作人員要在路口樞紐地區設置檢疫場所,嚴格防止害蟲進入林場。
2.4 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加大資金投入
林場森林病蟲災害防治工作要有制度限制。國家應積極號召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病蟲災害防治管理機制,明確不同主體在經營、防治、科研等環節的責任。此外,林場病蟲災害防治工作勢必要采取多種措施方案,影響范圍較廣,不是僅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防治病蟲災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除了需要人員從事檢測、噴藥等工作,還要有專業人員研究病蟲災害、探索防治措施,需要較為龐大的資金鏈。因此,國家要加大對病蟲災害防治研究工作的資金投入,為病蟲災害防治研究做強有力的支撐。
3 結語
國有林場的林業收入也是國家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貢獻力量。高質量的林木才能創造更高的利潤,為此,國有林場森林必須要做好病蟲災害防治工作,盡最大努力降低病蟲災害的不良影響,提高產量和質量。方法正確事半功倍,在進行林場森林病蟲害防治時要注重方式方法。首先要提前做好預防,實時觀測,及時發現病蟲災害,把握住治理的最佳時期;其次,林區的交通要加強檢疫,切忌在運輸過程中夾帶病蟲,保證運輸途徑的安全;再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采用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手段,減少農藥使用,在提高木材質量的同時,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
4 參考文獻
[1] 栗妍.淺談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34(1):73-74.
[2] 葉建仁.中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與展望[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6,24(6):1- 5.
一、建立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
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是以確保水稻“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主的植保方針和“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三病(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三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為主要控制對象,采用以自然控制為主,人工調節為輔的策略,以多抗品種為主體,結合高產栽培模式,加強保健栽培管理、惡化病蟲生活條件,根據經濟學原則,確定主要病蟲害防治指標,選擇和開發對有害生物高效、對天敵安全、對人畜低毒和環境低殘留的新農藥,按照無公害農藥產品的農藥使用標準,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不斷改正施藥方法和施藥器械,推廣組建專業化防治隊伍,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協調保護利用天敵等非化學防治技術,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實現控害、保產、經濟、安全、優質同步協調發展,將水稻主要病蟲總體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單個病蟲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
二、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
2011年,按照縣農委統一部署,我鎮共建立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區三個,面積7000畝,其中核心示范區1000畝,共覆蓋6個村(居委),32個社。
1.水稻主要病蟲綜合防治關鍵技術配套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強化監測預報的基礎上,推行農業防治為先導,化學防治為重點,輔以物理和生物防治。
1.1農業防治措施
1.1.1深水滅蛹技術:對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將水稻田灌深水5~7天,在羽化高峰到來之前,及時翻犁板田,在二代二化螟化蛹前要求農戶降低田間水層,化蛹高峰及時灌深水處理,大田蟲口基數可減少80%以上。
1.1.2選擇優良抗性品種:全鎮盡量減少種植感病品種,在高產示范區加強品種田間稻瘟病、稻曲病抗性監測調查,同時要求農戶加強兩系雜交稻特別是“Y兩優1號”感病品種的防治工作。
1.1.3調整品種布局與保健栽培:在品種布局上,做到兩系雜交稻與三系雜交稻合理布局。在示范區統一播種、統一移栽、減少病蟲橋梁田。在移栽階段要求合理密植,大力推廣寬窄行栽培技術;在施肥上,以有機肥為主,穩N、補P、增K。每畝施純N8-10公斤,P2O56公斤,K2O6公斤為宜。在管水上,實行淺水分蘗、有水抽穗、干濕壯籽的科學管水方式,夠苗曬田,可以有效減輕紋枯病為害。
1.1.4及時處理稻樁和稻草,少病蟲侵染源。收割時齊泥收割,人工收割田和機收田及時將板田翻犁,或將稻草集中堆漚或燒毀,以減少稻草和稻樁內二化螟殘蟲,水稻移栽前先將稻草、水面漂浮的渣及時處理、深埋、以減少菌源。
1.2生物防治措施
1.2.1稻田養鴨控蟲技術。稻田灌水結合放養鴨群等控制飛虱、螟蟲。放鴨時間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鴨齡在500克/只左右,放鴨數量在5只/畝左右為宜。經調查,放鴨后水稻田稻飛虱比對照田減少75.8%,螟蟲減少62.3%。
1.2.2稻田蜘蛛等天敵保護利用技術。積極保護利用天敵,通過田埂種豆,雙搶期間田埂放置草把,創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敵棲息、繁殖和越冬場所,通過大力推廣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藥,適當放寬防治指標,最大減輕對稻田蜘蛛等天敵的殺傷力。
1.3化學防治措施
1.3.1種子處理技術。主要選用“包衣”種子,如是自己自留種子或串買的沒有包衣的種子,必須進行浸種消毒,一般用“強氯精”2000倍液浸種12~24小時。
1.3.2水稻蟲害防治技術。根據水稻不同種類害蟲,篩選一批高效、廣譜、持效期長對口防治藥劑和放藥技術。二化螟:當畝卵塊達30個以上,在卵孵盛期或1、2齡幼蟲高峰期畝用40%毒死蜱100ml,防效可達95%左右。稻飛虱:當百叢蟲量達1000頭時,畝用10%蚜虱凈20克。稻縱卷葉螟,當百叢有蟲包30個時,選擇1~2齡期用藥,畝用40~60ml,防治效果可達97%以上。此外,推薦藥劑還有甲維鹽、丙溴磷、噻嗪酮、阿維菌素等,可根據不同時期選用不同藥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1.3.3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術。強化農業防治措施,種植對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抗性強的品種,強化肥水管理,實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水稻破口期畝用20%三環唑100克+愛苗12~15ml可有效防治穗頸瘟、稻曲病、紋枯病。
2.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組織措施及機制創新
2.1成立了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示范項目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任組長,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擔任副組長,成員由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和村干部組成。領導小組下設技術小組,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指揮下,落實由技術小組制定的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2.2強化監測預報,科學指導防控。馬灌農業服務中心專門安排兩人負責防治區的病蟲發生動態監測工作,布點10處,通過多點調查,反復論證,確保預報準確、及時、科學指導防治工作。
2.3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病蟲信息和植保技術進村入戶。全鎮共投入10余萬元購買示范藥劑,開展一系列病蟲知識和防治技術宣傳培訓會,大力印發病蟲情報和技術資料萬余份,促進了病蟲信息和防治技術進村入戶;另一方面,組織培訓機手40名,達到三能四會。千方百計提高農技人員、種田大戶和機手水平,確保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實施全面成功。
2.4組建病蟲專業防治隊,積極創新示范模式。2011年,我鎮組織實施了三種專業防治模式。一是依靠植保站和農業服務中心技術支撐,由專業組織全承包防治模式。二是以種植大戶為主體的代治模式。三是由農藥經銷商為主體的代治模式。水稻病蟲綜合防治引進了市場運作機制,機防隊與農戶簽訂同,實行統一供藥、統一防治時間、統一施藥、統一檢查防治效果、統一收取服務費。提高了防效,普及了技術,增加了收入,保障了安全,方便了農民。機防隊也從服務中獲得回報,積累和發展,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效果評價
1.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減輕稻谷損失,節約用藥成本和用工成本,增產增收效果顯著。據調查,示范區畝增產40公斤,折值108元,二是減少用藥用工,節約防治成本,畝減少用藥10元,減少用工0.2個,折值15元,畝增收節支133元。示范7000畝累增經濟效益93.1萬元,病蟲整體損失率3.3%,低于全鎮平均損失率4.23%。
2.豐富了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內涵,提高了農民的防治水平和綜合防治效果。通過示范,探索和開發了一些水稻病蟲防治方法和技術,充實和完善了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通過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維護了當地政府威信,樹立了農技部門形象。
3.杜絕了高毒農藥的使用,改善了農田的生態環境,提高了稻田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度。據調查,示范區內高毒農藥全面禁用,天敵種類增多,數量增加,生態控害作用加強,示范區內蜘蛛和青蛙數量比非示范區增加50%以上,少見的蛇類也重現于農田。
4.稻谷品質明顯改善,稻米質量進一步提高。
四、討論與建議
1.建立土地流轉機制,讓土地向種田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集中,有利于機械化操作,提高專業化防治效率。
2.對農村專業化防治組織,政府多引導,技術部門多指導,財政項目多支持,大力扶持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全面提升我鎮植保社會化服務水平。
3.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運用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從現行運行情況來看,還存在著監測體系不夠完善,技術服務隊伍力量不強,綜合防治技術組裝配套、優化集成、推廣運用有待不斷完善的問題。另外,農民是防病治蟲主題,他們對綜合防治技術知識和經驗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和科學性,也較大影響了防治效果。因此,建議盡快完善病蟲監測體系、植保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新農村建設農業技術實用教材.重慶市農業局主編.
[2]水稻節本高效實用栽培技術.洪秀明等編.2009.
[3]水稻栽培技術問答.夏有龍等編.1998.
一、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總結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確保全鎮林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我鎮成立了林業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林業工作的副鎮長任副組長,成員有:財政、林業、國土、廣播、司法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林業站,具體負責全鎮林業工作。各村和各村民小組也相應地成立了林業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每個村都由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共同組織實施林業工作。年1月,鎮政府與全鎮9個村簽訂了《縣鎮年度森林防火目標任務考核責任書》和《森林管護責任書》。
(二)大力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鎮林業員堅持按時下村巡山,護林。同時向村組干部、農戶宣傳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的相關政策,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植樹造林的積極性,使之共同參與到愛林、護林、植林、造林中來,濫砍亂伐明顯減少,上半年共造林860余畝(其中核桃300畝、巨桉260畝、低效林改造栽植香樟等風景樹苗60000余株300畝)。3月12日植樹節期間,利用廣播標語等形式,向廣大群眾進行人與自然,人與森林,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知識的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義務咨詢400人次,受宣傳面達80%上。
(三)年上半年林業工作情況
1、對年歐投項目,特別是年新植60多公頃的核桃進行了春管,開春季管理現場會二次,參加培訓人員400余人,新植核桃苗1.8萬株,使全鎮核桃種植株樹達5萬余株,面積達1200多畝,建成了千畝核桃基地。并新建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縣鶺鴒核桃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220萬元,入社社員300多戶。
2、狠抓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上半年通過認真巡查,對有病蟲的森林進行了早防治措施,全鎮未發生森林病蟲。使森林病蟲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
3、認真做好生態公益林補償工作,2月份以來,通過認真宣傳,召開村、組村民大會,使公益林補償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已完成全鎮6個村,45個組,1619戶的生態公益林補償的核實,兌現工作,兌現金額48209元。
4、嚴格集體、農戶用樹審批制度,嚴把采伐關。實行先審批后采伐的原則,有效杜絕了亂砍亂伐的現象發生。上半年共處理無證采伐活立木事件共2起,擋獲并栽植活立木2株,處理無證販運砍伐木材二車近2立方米,同比下降50%.
5、抓好退耕還林工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上半年共兌現年退耕還林糧食款、生活費補助款286000元,以信用社打卡存單的方式付給農戶,做到了準確無誤,完成幼林撫育3000余畝,對全鎮1700畝退耕還林進行了自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補植2003年退耕還林地400余畝,栽植巨桉3萬多株,低效林改造300畝栽植香樟等風景樹6萬余株,千畝苗圃基地初具規模,經國家級退耕還林檢查驗收合格。
6、天然林保護工程,對全鎮的天然林、公益林制定了管護措施,各村落實了管護人員,簽訂了管護合同,有效地保護了本鎮的天然林資源。
7、加強庭院綠化,創造優美人居環境鎮林業部門通過多種途徑,宣傳、鼓勵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荒坡造林綠化,增加綠地面積,美化環境。
8、做好下半年秋植規劃,已上報縣林業局。
9、上半年按時上報林業部門的各種信息、表冊,做到了及時準確。
這次培訓是以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農殘控制為重點組織的一次培訓,而且也是貫徹落實年初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今天上午,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海洋農業研究中心強主任和王老師分別作了精彩授課,老師的授課系統、全面、針對性強。培訓結束之后,建議大家把材料拷回去,對老師講課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再學習,更好的落實好我們的綠色防控和農殘控制工作。剛才,科技處張處長就綠色防控、農殘控制、科技項目和煙葉生產談了很好的意見。下面,根據培訓班的要求,結合落實會議精神,我談四點意見。
一、細化措施,確保今年完成收購計劃
今年,全省煙葉各項工作較為主動,各產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局、省局(公司)黨組的戰略部署,圍繞“補短板、提質量”,大家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在上次會議上,許總用打好了六個攻堅戰來總結,對今年以來的煙葉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從八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煙葉生產一環扣一環,每個環節都有需要解決的難點、焦點問題。當前如綠色防控的問題、烤房維修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煙葉采收、烘烤、回潮等等,這些都是在階段性環節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從年初到現在,大家一直在繃緊一根弦,而且和大家溝通的時候,普遍反映很有成就感。由于我們前期各項工作相對比較扎實,整個煙田的長勢長相非常好,下一步大家更需要繃緊這根弦,不要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思想。如果現在綠色防控抓不好,出現農殘問題,烤房維修做不好,出現漏煙問題,全年的工作就要打折扣。所以要卯足勁,把每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扎扎實實的解決掉,最終才能取得好的結果,讓大家全年的努力變成最終的工作成效。如果出現松懈思想,任何一個環節工作落實不到位,必將對全年煙葉生產造成影響,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許總在多次會議上指出,今年要確保完成煙葉收購計劃,為全年煙葉經營和下一步開拓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盡管前期大家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成效比較明顯。但是,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煙葉生產還面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劣雜品種清理、面積核實和自然災害等。下一步,要按照徐總在日照會議上的要求,堅持不懈抓好劣雜品種清理,在大田團棵至旺長期開展第四輪排查清理,并在采烤、收購、內部交接環節嚴格把控,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劣雜品種徹底清除。在上次會議上,許總提出要在6月10日前完成面積核實上報,要真正把面積做實、核準,為下一步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近期,各地市都在面積核實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逐戶核實種植面積。最近采取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我們煙葉上的同志采取電訪的形式詢問煙農,專門給所有煙農打電話:“種了多少煙?種的什么品種?面積是多少?多少塊地?等等”,下一步還將對大田管理中的“打了什么藥?打了幾次?效果怎么樣?病害情況怎么樣?”,通過電話的形式進行跟蹤詢問。我認為這是對生產現場管理措施一個非常好的補充,老百姓不說假話。建議各個地市學習這樣一個好的經驗做法。省公司計劃在6月中下旬開展第一輪煙葉生產檢查,對各產區面積核實情況進行抽查,并對劣雜品種清理情況進行核實。同時,我們還要抓好防災減災工作,7、8月份的氣候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去年前期整體生產形勢較好,但8月份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對煙葉產量和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因此,要提前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把排水溝提前挖好,澇災、雹災易發區域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各產區要加強產情調查和產量估測,切實提高生產把控能力,在優化煙葉結構、提高煙葉質量的同時,確保完成煙葉收購計劃。
二、圍繞煙葉質量安全,切實抓好綠色防控和農殘控制
2016年,國家局啟動實施煙草綠色防控重大專項以來,我省煙區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煙草綠色防控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煙草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初步建立;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推廣力度大;生物性信息素“誘捕器”等理化誘控推廣應用廣。今天上午通報的煙葉農殘情況,盡管形勢非常嚴峻,但是大家也應看到,35個批次的樣品農殘超限,實際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防治煙粉虱造成的殺蟲劑殘留超限,另一類是防治根莖類病害和葉部病害導致的相關農藥殘留超限。其中,多菌靈和啶蟲脒兩種農殘超限樣品加起來是29個,也就是說83%的樣品農殘超限是因為這兩種藥。今天上午,任主任和我溝通的時候,建議今年把多菌靈列入禁用農藥。因為連續幾年多菌靈檢出和超限比例都比較高,而且多菌靈對目前煙草病害防治作用不是很明顯,替代農藥也非常多。既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性,也要看到我們近年來在農藥使用、農殘控制和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們與先進省份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云南和貴州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煙葉農殘監測體系,湖北、安徽、廣東、重慶實現防治煙草蚜蟲農藥“零施用”,貴州遵義成功開發蠋蝽防治煙青蟲、斜紋夜蛾技術,開辟煙草蟲害防治的新途徑。我省煙草綠色防控工作力度還不夠大,推廣的面還不夠廣,產區之間不平衡,進一步加強綠色防控工作非常重要。下一步,要圍繞煙葉質量安全,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防控要做細。通過大壟高壟深溝和排水溝的配合,確保排水順暢,預防根莖類病害發生和蔓延。今年我們有這個信心,有了大壟,降雨對根莖類病害傳播的影響將會大幅度降低。農殘是不是超限,關鍵在于用藥情況,只要病害輕了,用藥少了,農殘肯定會少。當前煙田土壤墑情不錯,煙葉長勢良好,中耕以后要盡量減少田間操作次數,避免病害的傳播。要充分發揮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的作用,及時監控病蟲危害情況,做到及時、合理、準確用藥,堅決避免亂用藥現象的發生。農業防控要做細,還要重點關注、關注重點。很多農殘的超限,是由于出現病害以后煙農有病亂投醫。對已發生病害或病害發生趨勢比較明顯的煙田要重點關注,重點是關注它的合理用藥、關注它的防控效果。防止病害傳播,一是消滅傳染源,二是切斷傳播途徑。個別煙田已經出現了馬鈴薯Y病毒病,有的整株煙葉變形,建議在煙株還未長起來之前,整株煙葉受到傷害、在煙田里價值不大的,及時進行清理,把煙株底下的土一起清理,讓它遠離煙田,即使發病棵數比較少,也不要把它留在地里作為傳染源。另外,還要注意切斷傳播途徑,煙葉生產機械操作、人進煙田,如果先碰到病株煙葉、再接觸好的煙葉,接著就會引起病害傳播。為了提高防控效果,建議在農業防治上,要重點關注病害煙田,關注重點是往年出現超限的農藥使用情況。
2.天敵資源利用要做實。按照《2018年度山東煙草綠色防控重大專項實施方案》要求,今年煙蚜繭蜂防治煙蚜要全覆蓋;麗蚜小蜂防治煙粉虱推廣25000畝,解決后期使用啶蟲脒的問題。同時,對異色瓢蟲、赤眼蜂、蠋蝽在實施方案里都有具體要求,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好天敵資源,確保完成生物防治任務目標。臨沂、濰坊要抓好煙蚜繭蜂、麗蚜小蜂、蠋蝽、異色瓢蟲的繁育工作,引進商品化赤眼蜂,滿足全省煙區生物防治需求。大家要分析一下煙粉虱發生的區域,研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尤其是靠近蔬菜種植區的煙區,煙粉虱危害是比較重的,對這個問題研究透、解決好了,啶蟲脒農殘超限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3.理化誘控要全覆蓋。去年,誘捕器在防治煙青蟲、棉鈴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煙農的充分好評。這一次的農殘檢測,煙青蟲和棉鈴蟲的用藥殘留就沒有。要盡快把誘捕器安裝好,確保今年實現誘捕器的全覆蓋,減少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同時,要加強植物保護劑和誘導劑的應用,加大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的力度,做好農藥的輪換使用,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4.農藥來源要嚴控,使用要規范。各市公司要制定年度《煙草農藥使用推薦目錄》和農藥使用操作規范,明確農藥的名稱、規格、防治對象、常用量、最高用量、使用次數、使用時機和安全間隔期等內容。煙田所用農藥必須是煙草目錄推薦用藥,由煙草公司、合作社統一采購發放施用,并對發放種類和用量進行登記,從源頭上杜絕濫施藥、亂用藥的現象。針對常見病蟲害,每種防治對象要采購不少于2 種農藥(不同有效成分)作為儲備農藥。要嚴格控制采購往年超限或檢出率偏高的農藥,引導合作社、煙農選用生物農藥。煙農和合作社施藥前必須經煙站同意,煙技員要對所承包煙田施藥全程跟蹤,建立檔案,詳細記錄煙田用藥情況,為我們了解有關情況,落實相關措施,提供依據。市、縣級公司要定期對煙田用藥情況進行檢查,堅決杜絕未經允許私自采購、施用農藥的行為。今天中午,我有兩個地方感觸比較深,一個是和侯總溝通的時候,談到安丘今年煙葉農殘零檢出,黨委政府對農藥的管控非常嚴格,他們的稽查大隊凡是發現市場上有賣違禁農藥的立即查處。社會上的農藥質量提高了,煙葉農殘控制效果就好。另一個體會是蒙陰,蒙陰是臨沂的飲用水水源地,2016、2017年都沒有農殘超限,水源地的用藥是非常規范的,黨委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對農藥使用進行監控,管理是比較到位的。所以說,農藥的來源是個大問題,對于出現農殘超限問題嚴重的鄉鎮或者區域,建議市、縣公司加強與黨委政府的溝通聯系,借助政府的力量對農藥的采購和使用進行規范。市、縣級公司要加強對合作社的指導,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和植保無人機飛防,在保證防控效果的前提下,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5.切實發揮示范區的帶動作用。示范田要集成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努力打造綠色防控、農殘控制的樣板田。2018年原則上禁止在示范田內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煙青蟲和蚜蟲,堅決杜絕殺菌劑類超限,通過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整體水平。
6.建立承諾制、責任制和獎懲制。要建立煙葉質量安全承諾制。“市公司-縣公司-煙站-煙農”要逐級簽訂承諾書,將不在病害重的地塊種煙,不通過非正常渠道采購農藥,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使用農藥、煙葉農殘不超限等內容列入承諾條款。對不按照承諾執行的煙農,酌情調減、甚至取消下一年度種植計劃;對不按照承諾執行的市、縣、煙站和技術人員,嚴肅問責。要建立煙葉質量安全責任制。逐級成立煙葉質量安全管控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專項負責農藥采購、施用監管和取樣送檢工作。要建立煙葉質量安全獎懲機制。市公司要把綠色防控、煙葉質量安全列入煙葉生產考核重點內容,與個人績效掛鉤;設立煙葉質量安全專項獎,對在省局(公司)或國家局組織的煙葉農殘檢測中,連續兩年農殘超限零檢出的單位進行獎勵。今年,國家局科技司將就農殘超限問題進行約談,省局(公司)也將對被檢出農殘超限的市公司進行約談,市公司要逐級追究農殘超限單位部門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以成熟度為中心,切實抓好煙葉生產各項工作
成熟度是煙葉質量的基礎,更是煙葉市場的基礎。從近幾年煙葉經營情況看,成熟度不夠、淀粉含量偏高是影響煙葉評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成熟度也是煙葉等級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抓好煙葉成熟度對提高煙葉質量、開拓煙葉市場、實現全省煙葉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前期討論制定的《煙葉成熟度管理辦法》將于近期下發,各產區要結合實際,細化實施方案,完善管理機制,強化檢查考核,加大獎懲力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重點強調三個方面:
1.提高煙葉的耐熟性,真正做到養熟。從近期情況來看,降雨較為充足,土壤墑情較好,為下一步煙株正常發育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但從近幾年的經驗來看,6、7月份仍然存在局部區域、局部時間段干旱的風險,降水不能很好地滿足煙株生長需要。大家仍然要做好抗旱準備,確保澆足旺長水和成熟水,保障煙株正常生長發育。尤其是后期的成熟水,這幾年凡是澆過的成效都非常明顯,對上部煙葉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切實抓好煙田揭膜,并根據氣候和煙株長勢,適時開展中耕培土。要適時合理打頂,適當留葉,通過打頂調控中棵煙,促進煙株營養均衡。
2.嚴格落實采收操作規范,真正做到采熟。采熟是提高煙葉成熟度的難點,也是我們需要著力研究解決的重點。抓好采熟,首先必須把老辦法做實,通過算賬對比做通煙農的思想工作,做實煙葉采收“準采證”制度,把控制采收次數、烤房管控、停爐靠熟等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其次,要加大專業化采收服務力度,每個合作社都要建立采收專業服務隊,以提高煙葉采收成熟度為核心,統一采收標準,完善管理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實行采收隊員工資與采收質量掛鉤,提高專業化采收服務水平。要加強創新。今年部分產區創新使用比色卡、比色手環、葉綠素檢測儀等方法,直觀展示和精準判斷煙葉成熟情況。各產區要繼續發揚創新精神,積極向其他煙區學經驗,向煙農學辦法,對提出有效“金點子”的技術員和煙農給予獎勵,努力在煙葉采熟上實現新突破。
3.嚴把烘烤工藝,真正做到烤熟。俗話說,種是金,管是銀,烘烤是個聚寶盆。把烘烤這個“聚寶盆”用好,把煙葉烤黃、烤亮、烤軟、烤香,才能夠把前期的努力變成寶。首先,要切實抓好烤房漏煙的排查維修工作。前期,各產區分別對漏煙烤房進行了初步排查,從排查結果看,任務非常艱巨,情況十分緊迫。各產區要盡快完成漏煙烤房排查,制定解決方案,宜調則調,宜修則修,確保不耽誤今年烘烤使用,堅決杜絕因烤房漏煙造成的煙葉質量問題。其次,要更加注重烘烤隊伍建設,確保每個煙站至少配備1名烘烤主管,每300-500畝煙田配備一名職業烘烤師,每座烤房(群)都要有一個司爐員骨干,對轄區烘烤工藝負責。烘烤師、司爐員要全部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由縣公司進行技術和實操培訓,確保煙葉烘烤工藝落實到位。要把自控儀操作權限管控作為工作重點,堅決杜絕未經烘烤主管允許私自修改烘烤曲線的行為。要圍繞提高烘烤責任心,完善烘烤師、司爐人員考核機制,把烘烤質量與合作社烘烤專業化服務補貼掛鉤,與司爐人員工資收入掛鉤,要盡快組織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今年每個合作社都要開展這項工作。
四、提早謀劃,切實做好煙葉收購準備工作
在日照會議上,徐總要求今年全省7月下旬開始收購。這是收購模式的一次重大調整,對提高煙葉收購質量、規范煙葉收購秩序、推進原收原調、提升山東煙葉市場信譽具有重要意義。提前收購需要做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大家要認真研究,統籌考慮,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同時,徐總要求,我們要學習皖南的經驗,把專業化分級納入收購流程,烤房的煙葉直接進入收購程序,避免煙葉到煙農家里去分級。有些地市方案已經報到煙葉處,總體感覺不是很完善,還沒有把這一點真正的吃透、認識到位。因此,在制訂方案的時候,要明確以下幾點:
1.將煙葉分級加工納入收購流程,確保煙葉從烤房直接到煙站,杜絕煙農在家中初分級。制定的所有收購方案,都要圍繞這一條來,就是研究煙葉從烤房進入收購流程。如果烘烤工場有收購場所的,直接進入煙葉加工收購;烘烤工場沒有場所的,直接由烤房進入煙站進行加工收購。煙葉從烤房到煙站,實行按爐次收購,邊烤邊收,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有效解決摻雜使假、非煙物質、鹽水回潮、硫磺熏蒸、煙葉外流等一系列問題,真正達到我們對烤后煙葉完全可控的目的。近年來,安徽皖南煙葉公司一直采取這個辦法,效果非常好,工業認可度非常高。大家學習皖南的經驗,首先要把這一條做實,即煙葉直接從烤房進入煙站收購流程,這一條做不實,其他的配套措施就跟不上,提前收購就失去了意義。各產區在思想認識上和行動上要高度統一,從管理措施上、流程設計上、政策制定上都要按照這個要求去考慮、去落實。
2.認真研究煙葉從烤房直接進煙站的相關配套措施。第一個,要切實提高煙農的配合度。煙農同意不同意,是抓好提前收購的前提。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農場和大戶沒有問題,關鍵在少數的小戶。也就是說70-80%的煙農是認可的,只有那些有僥幸心理、想摻雜使假、想獲得不應該獲得效益的煙農不認可。要加強宣傳,算賬對比,讓煙農明白提前收購在減少煙葉損耗、降低分級成本、增加種煙效益等方面的優勢,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第二個,要解決好煙葉回潮問題。今年必須實行集中統一回潮,不允許煙農在家中回潮,這是一條原則,也是下步督查的重點。當然,要結合當前實際,充分發揮好相關設施、設備的作用。日照提出,將煙農烤后煙葉交由合作社統一托管回潮,貴州等省在煙站配套回潮設施,煙葉從烤房直接到煙站,由分級專業隊負責在煙站回潮,都值得我們借鑒。還有一個辦法,我們的育苗工場就是一個很好的回潮場所,把育苗池里灌滿水,太陽一曬,煙葉在育苗棚里回潮效果就非常好。要利用好我們的設施設備,開動腦筋,因地制宜,積極創新,解決煙葉回潮問題。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必須保證不在煙農家中回潮。只要在家里回潮,非煙物質就控不住,其它如摻雜使假等問題相應而來。第三,定級收購模式要進行研究。收購期間,也是田間管理、成熟采烤關鍵時期,必須確保生產收購兩不誤,今年的收購如果按照傳統的定級模式可能行不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統籌抓好生產收購人員的調配,對定級收購的模式進行認真研究和創新,既要減工降本,還要保證規范。皖南是在烘烤工場直接加工成包,用專用車輛拉到煙站,一包一包的看,稍微有點問題的就近加工,問題突出的退回。皖南的收購效率非常高,有兩個大煙站,其中一個煙站一個季節能收15萬擔煙葉,另一個能收10萬擔煙葉。只要在前期分級過程中控制好,責任追究落實好,成包以后就能夠確保質量。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在煙站分級的過程中就定級了,如果定不了級,煙農是不會讓把煙包拉走的。我前段時間調研的時候,有的同志就講,如果定的級不準,把這個煙再退給煙農,要造成糾紛。這個要分清楚,你只要定了級,煙葉就是煙草公司的、不是煙農的,定級不準是在專業化分級過程中出的問題,要追究我們內部的管理責任,而不是去和煙農扯皮。所以說,皖南的經驗里面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需要考慮。
關鍵詞:營造林;檔案管理;欽廉林場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3-04-107-02
營造林建設是國有林場各項工作的基礎,近年來,欽廉林場積極響應廣西區“林業強區”、“綠滿八桂”等有關政策,大力發展營造林產業,在林場經營范圍以外開展場外造林,以擴大林場經營規模、增加經濟效益。隨著欽廉林場營林力度的加大,造林范圍和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資源不斷積累,加強營造林檔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筆者結合欽廉林場營造林檔案管理內容、方式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為林場實現營造林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管理提供參考。
1 營造林檔案管理的內容
做好營造林檔案管理是發展現代林業的基礎,也是營林產業的基礎工作。要想做好營造林檔案管理工作,就必須熟悉檔案管理的內容。營造林檔案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地權屬及其租賃合同、營造林作業設計、營造林施工管理、營造林驗收、營造林投資預算、林木生長量測定、林木采伐銷售等。
1.1 土地租賃合同 土地租賃合同是營造林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隨著對外租地造林的出現,更成為了營造林工作內容的重中之中。土地租賃合同包括造林租地合同、造林施工合同、種苗及肥料訂購合同、幼林撫育合同、林木采伐合同以及相關補充合同、協議。土地租賃合同是營造林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依據,合同文本及相關資料的原件妥善保管利于營造林過程中監督管理,也利于營造林發展的后續管理。
1.2 營造林作業設計 營造林作業設計是指在完成栽植樹木的地塊預先編制出工作方案、計劃,并繪制出圖件,它是林業工程建設不可缺少的環節[1],同時也是工程技術檔案中的原始資料。營造林作業設計的主要內容為小班空間位置(小班涉及的鄉村林班號)、造林樹種、整地規格、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標準(地徑、苗高)、經營措施、資金概算、施工圖等,其作業設計成果檔案材料要求在造林之前完成。
1.3 營造林施工管理 營造林工程實施中,建設單位要負責進行對林地清理、煉山、整地、定植、撫育、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營林技術規程的施工指導,以及派人進行質量監督,并要求記錄施工日志;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建設單位的作業設計施工,確保營造林的工程質量,并針對工程管理情況,對施工人員的實際情況及時開展工程作業設計、質量標準、質量管理和檢查驗收等方面的培訓。
1.4 營造林驗收 營造林驗收通常是年度造林成效的一次綜合驗收,是對當年各項營造林生產環節進行的自查,主要對造林面積進行GPS測量驗收以及造林成活率的查看驗收。驗收后,需要核實營造林任務和內容是否符合作業設計要求,質量是否達到規定標準,并針對營造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
1.5 營造林投資預算 營造林投資估算是營造林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營造林之前,需要根據當地市場物價及用工價格,做好整地、定值、購苗、撫育、運輸及管理等費用方面的估算。
1.6 林木生長量測定 造林后每年需要定期對林木樹高、胸徑、蓄積等生長量進行測定,要求認真填寫小班空間位置、地類面積、林分概貌等小班因子調查表。
1.7 其它相關資料 營造林期間,需要經常派護林員進行查看管理,對林木防火、人畜破壞或侵擾、林木病蟲害等相關方面的內容求及時整理、登記。特別是受病蟲害影響的苗木,要做好病源調查、危害面積、防治措施方面的備案登記。
2 營造林檔案管理方式
根據營造林的內容,主要是做好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兩種形式的管理,實際上也是圖文表的檔案管理,通常需要圖文表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保持一致。
2.1 紙質檔案管理 紙質檔案是指以紙張作為載體的一種檔案,如保存備查的公文、圖紙、帳冊、合同、協議、筆記等的原本和原稿。在營造林檔案管理中主要包括請示、批復、土地合同、造林驗收單、財務表、生長量測定表等。
2.2 電子檔案管理 電子檔案主要是采用計算機軟件或硬盤編排存儲資源檔案信息,便于圖表的存檔。主要是對文本編排的檔案配備必要的設備和技術軟件,如配備專門的計算機確保運行軟件載體的安全,以及硬盤存儲備份文檔、GIS信息軟件建立小班圖表空間數據庫。
3 營造林檔案管理問題
近年來,隨著GIS技術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欽廉林場引進了營造林管理的現代科學技術,利用“3S”(GIS、RS、GPS)技術軟件來獲取、存儲和管理信息。但是由于重視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加上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欠缺,出現建檔率低、檔案管理凌亂、不便查找等問題,特別是隨著對外造林工作的實施,造林資源的不斷積累,所涉及的文件內容多、數量大、變化快,營造林建檔繁瑣、延遲等問題凸顯。
4 營造林檔案管理建議
按照現代林業的發展要求,提高營造林經營管理水平,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的檔案管理是造林實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
4.1 提高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 營造林檔案管理的建立、健全,利于人們及時掌握營造林經營活動情況,也易推動以后造林工作的開展。營造林管理部門要從“重造林、輕管理”的理念轉變出來,充分意識到健全營造林檔案管理利于提高科學經營水平,以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綜合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從戰略上高度認識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切實組織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營林經費充足,健全管理設備,才能使檔案管理工作緊抓不懈。
4.2 規范檔案資料的分類管理 首先搜集以往營造林建檔粗糙零亂的資料,如土地合同、作業驗收單、作業設計表等,對其整理分類、排序、鑒定編目和歸檔上架 [3],并錄入計算機保存電子檔案;其次,對當前的數據資料及時準確地收集、整理存檔,如合同、作業驗收單、生長量測定的原始記錄表及造林方面的公文等,與計算機軟件編排及存儲管理的文檔查對,材料不一致或者不齊全的,需要及時錄入一致。
4.3 健全檔案管理設備及設施 健全的檔案管理設備和設施是提高檔案管理水平的基礎,要想提高營造林檔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檔案管理設備不可或缺。一是配置檔案管理專室、專柜存放檔案;二是加大營造林檔案管理的投資力度,購置專門計算機、數字化儀、繪圖儀、掃描儀等先進設備及正版“3S”技術軟件進行檔案管理,特別是先進的“GIS”《營造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操作方便易行、數據更新快捷,非常利于小班圖形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的管理。三是搞好設施建設是檔案管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硬件工程,檔案室要達到防盜、防光、防高溫、防火、防潮、防塵、防蟲、防鼠等要求,對檔案材料的安全管理、方便使用、及時更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4 完善營造林檔案管理制度 根據營造林管理辦法,按照林場檔案管理規范的要求,制定營造林檔案管理制度,并將制度上墻,嚴格執行,使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4.5 加強專業檔案管理人員的培養 檔案管理員是檔案管理的主力軍,其責任心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所提供的資源數據和圖面材料的可靠性、準確性。因此,應選派經驗豐富的專業檔案管理人員負責檔案管理,并針對檔案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便有效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 造林作業設計規程[S].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LY/T,1607-2003.
[2]徐福安.淺談易縣中德合作河北省造林項目檔案管理[J].河北林業科技,2000(12):26.
關鍵詞:油橄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55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4002003
1引言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阿列布,屬木犀科油橄欖屬(Olea europaea Linn.)常綠喬木,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林業生物質能源樹種。我國大規模引種栽培始于20世紀,尤其在總理親自關懷下,于1964年進行了大規模栽培試驗,在初步引種成功區域,逐步發展成栽培品種。
2油橄欖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油橄欖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 果含油率35%~70%,果肉常高于75%,油橄欖油富含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易吸收,是世界上唯一天然狀態下可食用的植物油,被譽為“飄香的軟黃金”、“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等,常食用可降低膽固醇、血脂,并明顯延緩人體衰老,延長壽命。提純后的油泥還可提制肥皂、油,油渣可作飼料及肥料等。其木材堅硬、紋理細致,是器具和手工藝品的優良用材。
油橄欖作為一種食用、工業、藥用油的原料,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按現行市場價格,進入盛果期后,每公頃可產鮮果15000kg以上,農民每公頃收益可達120000元以上。經加工后,企業每公頃可獲增加值300000元以上,僅增值稅一項政府每公頃可創稅收30000元以上。在地中海地區國家廣泛種植,并以高營養的植物油輸送出口歐美、日本、東南亞及我國等廣大國家和地區。全球對橄欖油的需求量呈不斷上升趨勢,發展油橄欖產業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過去,會理縣由于受自然經濟觀念的束縛,加上當時油橄欖市場銷售不暢、價格低,油橄欖產業開發基本停留在試種階段,種植基地建設進展緩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國內外橄欖油的消費急劇增長,市場需求很大,從而帶動油橄欖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油橄欖產業的市場前景日益明晰,開發條件基本具備。
3會理縣具有發展油橄欖的獨特優勢
油橄欖為喜光樹種,最宜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pH值為6~7.5的沙壤土,喜石灰質土。稍耐干旱、側根發達。發枝能力強,在一般情況下,腋芽均可形成側枝,潛伏芽和不定芽在一定條件下也可抽生枝條。播種、嫁接、扦插及壓條等法均可繁殖。
中國油橄欖種植區域從數米的東海海濱到1800m的云貴高原昆明,都是油橄欖的宜林地選擇區域。在川西南栽培區,通常以海拔1800m以下,年均氣溫15~20℃、10℃以上的年有效積溫3500~ 4000℃以上、年降雨量400~1000mm,土壤通透性良好、呈微堿性、地下水位低(1~1.5m)或排水良好、地形開闊、背風向陽的低山緩坡或斜坡地,具備灌溉條件的地區,均為適宜栽培區。通常情況下,2年苗齡的小樹定植后3年開花試果,6年進入盛果期。正常管理下,油橄欖樹的盛果期可持續百年以上。
會理縣屬南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區,氣候資源十分豐富,年均日照2388h,多達2688h,10℃以上年有效積溫4746℃。氣候溫和,熱量條件較好,年均氣溫15℃,年溫差小,晝夜溫差大,干濕季節分明,年降水量700~1100 mm,其氣候優勢是我國其它區域所不可比擬的; 海拔最高的貝母山為3919.8m,金沙江邊最低點為839m,相對高差3080.8m;全縣自然土壤有9個土類,20個亞類,33個亞層,100多個土種;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由于地形、氣候、土壤條件的綜合影響,使植被垂直地帶性典型、完整。過去引種栽培保留下來的油橄欖座果率在80%以上,產量和油料品質完全能和歐洲油橄欖主產國的希臘、阿爾巴尼亞等國相媲美。從會理縣氣候條件、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引種保存情況看,油橄欖適生區分布范圍廣,交通方便,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具有發展油橄欖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4會理縣栽培油橄欖的歷史及現狀
4.1引種栽培歷史
會理縣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在州林業局的指導下引種栽培油橄欖,主要栽植地有該縣黎溪經營所、鹿廠林場、通安林場和新發鄉,全縣共栽植油橄欖6.7萬株。油橄欖引種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栽培技術和管理經驗,但由于當時社會經濟條件和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未能迅速形成產業化發展。據1990年調查,保存12000株(對其中989株調查,其中一類樹9株,二類樹178株,三類樹812株)。到1993年全縣僅保存油橄欖5200株(其中通安林場4000株,黎溪經營所860株,鹿廠林場340株),2005年對全縣過去所有種植油橄欖地進行調查,僅通安林場保存1200余株,由于無人管理,已多年不開花結果或結果很少;遺存于該縣新發鄉、彰冠鄉(萬紅林場)、木古鄉及黎溪鎮的油橄欖單株生長發育良好,樹體健壯,結實正常。
4.2引種品種分析
會理縣過去引種栽培油橄欖的品種主要為佛奧、萊星、皮肖利、配多靈等10余個品種。其中佛奧在該縣栽培最為適合,曾單株產量有達10kg,全縣鮮果產量最高年達1000kg,主要來自于佛奧的產量。
4.3近年開展集約化經營情況
2006年,在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涼山豐達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通過租賃方式在木古鄉牛筋樹村取得266.7hm2宜林地50a使用權,分別于2006年種植20.0hm2、2007年種植58.2hm2、2011年種植133.3hm2油橄欖并納入了林業產業惠民行動項目,實施以公司為龍頭、項目為支撐、農戶為實體的油橄欖產業集約化經營栽培試驗。
4.3.1前期造林情況
該試驗區種植株行距4m×4m,穴狀整地,規格:80cm×80cm×80cm,630株/hm2,穴施農家肥25kg為基肥。定植1年-2年生苗,以秋季9月-10月栽植最佳,造林地海拔為1720~1800m。主栽品種為佛奧、皮雪利、卡林、配多靈等。一期投入整地、栽植、苗木費及灌水配套設施約45000元/hm2。
4.3.2前三年的管理情況
涼山豐達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按照現代經果林集約化經營管理模式進行運行管理,前三年平均每年需施農家肥25kg/株,氮肥0.25kg/株,磷肥2~2.5kg/株;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需灌水3次,每次灌水約25kg/株。平均每公頃每年需投入肥料及人工費1200~15000元。按此種管理模式,定植1年生苗,3年開始試花掛果,定植2年生苗,2年開始試花掛果。一般第三年每公頃產量可達1500~22500kg,尤其是2010年會理縣南部區域遭遇特大干旱的情況下,試驗區油橄欖仍能正常開花結果。目前鮮果收購價10元/kg,3年期果園每公頃產值可達15000~22500元。
4.3.3集約化經營輻射情況
豐達公司開展油橄欖集約化栽培實驗的區域人口相對稀少,后,農民通過開墾荒山種植糧食作物,使土地面積有較大增加,人均占有土地面積0.33~0.53hm2,多的0.67hm2,當地農民除種植糧食作物外,擁有部分剩余土地。公司通過建設油橄欖生產示范基地,帶動農戶種植,通過與農戶建立種植合作協議,由公司提供苗木、資金和技術支持,公司負責回購農戶生產的油橄欖產品,為公司提供原料保證,已有120余戶農民和公司簽訂了油橄欖種植合同,協議面積200hm2。公司負責長期回收農戶生產的油橄欖鮮果用于深加工,保底價不低于3.00元/kg,最大限度保證農戶的利益。
5存在的問題
5.1適合本地栽培的良種匱乏
受小環境影響,一些栽植地氣候因子、生態環境和栽培管理水平與原產地有一定的差異,使某些品種沒有能保持住原有的優良性狀,雖然營養器官莖、葉發育正常,長勢旺盛,但繁殖器官發育不良,開花少,結果差,產果量低。另外,在油橄欖大發展時期,急于擴大栽培面積,不顧品種優劣,只要是油橄欖枝條就扦插育苗,是油橄欖樹苗就栽植,致使劣質品種充斥栽培地。
5.2造林規劃設計不合理,栽培不盡科學
主要是初植密度過大,成林后又舍不得疏伐,形成樹冠交錯,光照不足,影響產量。
5.3缺乏市場營銷體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油橄欖種植地離加工點偏遠,果實不能及時加工,甚至不能加工。在大量發展時期,零星栽培較多,集中連片較少,產果量分散,種植者不愿采收,影響了收入。從而放松對橄欖園管理,讓其自生自滅。
5.4科技含量低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把集體橄欖園承包到戶,由于承包期限、獎懲方式等諸方面不配套,致使承包者追逐個人收益,投入少,甚至不投資,對橄欖園少修剪,不修剪,不施肥,不灌水,病蟲害防治措施不得力,致使橄欖園生產力低下。
5.5缺乏扶持經費
缺乏經費,使橄欖園的更新改造,低產樹復壯無力進行,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年復一年,產量逐漸下降。
6油橄欖產業發展的建議
根據會理縣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引種栽培及近年來木古鄉牛筋樹村實施集約化經營栽培試驗證明,油橄欖在我縣城河流域,海拔1800m以下的木古等鄉(鎮)為適宜栽培區,可以木古鄉為示范區擴大發展規模,率先啟動油橄欖產業化發展。但油橄欖屬高投入、管理技術性強的經果作物,欲實施大規模產業化發展,建議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6.1建設基地,培育良種
根據木古鄉栽培種植所選用的品種,選取優良母本建設苗木基地,自行培育會理縣產業化發展所需苗木。適當引進適合環境特點的有不同加工用途的特色品種,開發油橄欖特色產品。
6.2科學規劃,穩步推進
受過去油橄欖失敗的影響,農戶對發展油橄欖持懷疑態度,建議先搞一定面積的示范片,抓出成效,實現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對油橄欖栽培適生區的可利用土地資源做出詳細控制性規劃,做好近期和中長期發展實施方案,分步實施。對符合栽培種植條件的鄉(鎮),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宜采取先行小規模引種,再逐步擴大建設規模的方法推進。
6.3創新體制,帶動發展
堅持走政府引導、項目支撐、企業帶動、林農參與的產業發展道路。明確經營主體、產銷關系。因各農戶土地面積少,多的0.67hm2,少的不足0.07hm2,加之各農戶對油橄欖的認識不同,投入和管理上會參差不齊,部分農戶只栽不管,只為享受國家扶持而栽樹。建議引進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或團體和個體投資承包造林,實現統一實施管理,集約經營,實行以龍頭企業帶動型模式為主體,政府與龍頭企業簽訂果品收購保護價,以確保種植農戶的收益。不宜普遍開花,由農戶、社隊自由發展。
6.4依靠科技,促進發展
和科研院所合作,請專家培訓,解決產業化發展中的栽培技術問題。明確技術培訓主體,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培養種植區農民技術員,進行必要的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對油橄欖可能出現的病害(孔雀斑病、炭疽病、幼苗立枯病、青枯病、潰瘍病)和蟲害(金龜子、天蛾幼蟲、綿蚧)要有充分認識,及早開展防治。由科研院所負責油橄欖的高產、高油品種選肓,集約栽培和良種良法技術研究,組裝配套技術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等的研究,使發展油橄欖得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基地的示范,帶動周圍農戶種植油橄欖的積極性,企業與農戶簽訂油橄欖種植合同,由企業提供苗木、技術和資金支持,農戶發展油橄欖種植,企業負責長期回收農戶生產的油橄欖鮮果用于深加工。形成 “企業+科研院所+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科研院所、農戶共贏。企業在合作中得到土地、技術和原料,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基地的建設為科研院所提供技術平臺;農戶獲得直接經濟利益。
6.5多方籌資,推動發展
會理縣油橄欖產業展剛剛起步,在前期發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土地改造、灌溉設施安裝、苗木的引進與培育、人工管理等各個方面,只有投入,沒有回報,資金周轉困難。
6.5.1爭取政策扶持,拓寬資金渠道
爭取在政府服務、資金投入、貸款貼息、土地使用、稅費減免、種苗供應、果品回購等方面得到相關的政策支持。將支農資金向引導油橄欖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傾斜,為龍頭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天保工程、退耕還林、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項目建設上進行重點扶持,加大對種植基地的投入。同時出臺優惠和扶持政策,捆梆項目投入,鼓勵吸納全社會參與投資,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油橄欖產業建設。
6.5.2發展林下經濟,提高經濟效益
相對漫長的林木生產周期,對油橄欖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油橄欖種植適宜株行距4m×4m,在中幼林階段,非常適合發展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的林下經濟。可以因地制宜、科學選擇林草、林藥、林牧、林禽等林下經濟項目,以縮短經濟周期,增加產業附加值,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油橄欖產業發展。
7結語
近年來會理縣油橄欖產業化發展模式和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并涌現出許多的民營科技企業和發展新模式、新思路。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企業領航,依托科技支撐,基地示范帶動,農戶積極參與,一定能推動全縣油橄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林學院.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