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性學習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應用意義;有效途徑
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重視對課程內容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部分不愿意進行研究學習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引導。
一、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
教師要想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對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哪些重要的意義。部分學生對于開展研究性學習存在誤區。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浪費時間,不如直接由老師進行講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加深學習印象,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并且要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段來鼓勵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從而促使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課程中有效開展。
二、應用化學實驗促進研究性學習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促進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有效辦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化學實驗的開展,通過化學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原電池”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幫助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準備好相應的電解質以及其他實驗器材,在課程中利用對比實驗法來驗證電流的產生。教師可以在實驗開始之前問學生,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否認為利用金屬和鹽溶液可以制成電池,然后再進行實驗,讓學生將金屬放在水中和鹽溶液中,通過觀察電流計的不同狀態來驗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促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通過科學地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研究的好習慣。
關鍵詞:研究性學;高等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096-02
學習方法指導研究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引起人們重視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著名心理學家洛曼指出:“我們期望學生學習,然而卻很少教他們如何學習。我們希望學生解決問題,卻很少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現在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時候了。……我們需要總結關于怎樣學習,怎樣記憶,怎樣解決問題的一般性原則,然后設置一些傳授這些一般原則的應用性課程,最后把這些一般性原則滲入到學生的各門學科中去。”隨后1970年,保爾?朗格朗對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并對學習方法指導與終身教育的相互關系做了深入的闡述[1]。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法指導研究主要研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下學習高等數學,教師怎樣指導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方法,教與學如何有機地配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圍繞這一主題對一些特殊問題國內也有一些研究[3-4]。但對這一問題系統研究的還很少。本文通過對高等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現狀的剖析,提出普通高校大學生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檢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現狀分析
創新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這是因為創新人才既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創造者也是傳播者。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離開創新人才培養,國家、社會都不會進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質與功能所決定的,是高等院校教學功能的根本目標所在。創新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人才的構成要素是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構成包括知識、經驗、技能、能力和個性品質等諸多方面。高等數學是普通高校大學新生首選課程之一,掌握好高等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當前高等數學教學的重心在于教授學生如何掌握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有些教師甚至認為高等數學的學習本身就是研究性學習,因為檢驗高等數學學習的優劣在于學生高等數學的考試成績,而高等數學考核的手段就是做題。解高等數學習題需要分析問題、尋求方案、將已學過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習題)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不正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所在嗎?于是他們得出高等數學不需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只需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的培養。學生只有通過學習數學知識才能獲得自身的發展,高等數學教育只有通過傳授高等數學知識才能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另外,也有部分人認為:高等數學課程內容多,課時越來少。并且高等數學任課教師普遍教學任務重,低年級大學生學習壓力大,再加之高等數學主要是理論知識的教學,而高等數學知識體系幾百年的千錘百煉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理論體系,有問題不適合研究性學習方法。由于人們缺乏對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內涵與外延正確的認識與理解,使得高等數學任課教師不僅對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理論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的積極性不高,而且缺乏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對加強高等數學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作用認識不清。因此,強調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在高等數學教學體系改革甚至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二、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意義
目前,學習指導的研究已經成為學習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關注。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不僅具有豐富和發展高等教育理論的功能,更有助于學習科學的發展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普通高校高等教育中開展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意義,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說明:
1.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黨的十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這是我們常說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區”。務委員劉延東在題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一文中明確提出“要創新學習方式”,并進一步指出“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開設由學生和教師共同選題的自主學習課程,構建多元學習模式,加強學習策略和方法的訓練指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個性發展”。高等數學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順應歷史潮流,創新學習方法,改革學習方法指導。
2.是信息經濟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經歷了農業社會的接受學習方法、工業社會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方法之后,人們面臨著日新月異的新理論、新方法及井噴式的知識信息。因此傳統的學習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要求。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對學生而言必須提倡研究性的學習,讓其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對高等數學任課教師而言,必須強化高等數學研究型學習方法的指導,即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組織指導學生去開展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3.是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觀的充分體現。高等數學是普通高校的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偏重于以應試為目的,以接受性學習方法為前提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和高效學習方法為目標的教學指導模式,久而久之,形成“兩強兩弱”(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弱)之現狀。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指導是傳統的學習指導的挑戰,它尊重學生的人格,強調學生學習研究的自主性、探究性,強調問題發現及對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其形式在于引導而不是教導。
4.是以人本主義為主導的師生觀的最好詮釋。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讓過去《高等數學》教材和輔導教材便是學生的知識世界變為整個世界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得信息、知識和方法。高等數學任課教師的功能作用由原來的選擇、組織、計劃、決定和評價轉變為以指導、引導學生學習為主的幫助、合作和參與,提倡教師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學習。“引導、理解、協作”將構成良好師生關系。
信息社會是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加強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充分體現了現代高等教育突出素質教育、大眾教育的改革宗旨,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特別是在高等數學學習的低年級階段是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深造打基礎的時期。教學生如何學習,使之獲得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整個學習方法指導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數學素質的培養在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數學課程在大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課程本身又以理論高度抽象、推證邏輯嚴密、計算方法巧妙、應用涉及而著稱。加上課程信息量大、課時少、缺少系統集中學習指導,要學好這門課程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有效的高等數學學習方法和系統的高等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是廣大學生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鄭毓信,馬忠林.數學方法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靈華.研究性學習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170.
[4]楊芳.數學公共課研究型教學模式之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15-17.
[5]賀定修.論高數研究性學習步驟[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2003,16(2):75-77.
【關鍵詞】淺析;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現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它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數學研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不僅僅是教師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提煉成研究性學習的材料。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著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1.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下面我們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1)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教與學關系的處理實質上就是師生關系的處理。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從教知識轉變為導知識,從主動型轉向主導型;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從被動接受型轉向為主動投入型。可見研究性學習體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教學內容是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在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困難在哪里?就在教學內容的設計!由于學生自主習得的知識是一種認知形態的知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學術形態的知識轉化為認知形態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挖掘背景知識。這對教師設計學習材料提出了高要求。這里涉及一個重要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是否適合于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要求呢?數學教學內容包含兩個方面:結果(知識)和過程(方法)。
(3)數學教育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發展的。從教學目標來看,每節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關鍵的、處于核心地位的目標。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通過選擇、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課知識核心的、極富穿透力和啟發性的學習材料,提煉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學生就可以通過對這一主題的探究構建起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從學習的角度來看,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學生自主建構的方式、速度和深度是不一樣的,因為這種差異之間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很強的互補性,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認知方式主動建構。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建構起一些知識,不同的學生建構起的知識是不一樣的,因此研究性學習非常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評價和反饋,通過資源共享,檢查、落實教學目標。
(4)研究性學習是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的協調統一。強調教法、學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媒介的有機整合。至此,我們對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這種教學設計的難點在于教師把學術形態的知識轉化為適合學生探究的認知形態的知識。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高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探討,教學反思,我們感到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注意兩個關鍵問題:研究性學習必須服從于教學內容;研究性學習必須服務于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具有個性化特點,教學內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節課中把二者較好地結合起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我們的體會是:一節課學生研究的問題不能太多,至多兩個,最好一個;每節課都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要相信有些知識學生可以自主建構,或者有些問題本身就不是一節課能解決的,因此教師應致力于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此設計研究性學習主題,并設計微型研究活動和反饋活動,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5)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條件是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活動中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傳授”或“滿堂灌”。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及時鼓勵點撥,適時提醒鞭策。營造一個寬松而又緊湊的、平和但又充滿挑戰的教學情境。
2.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編制
選取課題時不妨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以一定的知識結構為依托,從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尋找編制問題的切入點。能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但掌握知識并不一定具備能力,以一定的知識為背景,編制出開放題,面對實際問題情景,學生可以分析問題情景,根據自己的理解構造具體的數學問題,然后嘗試求解形成的數學問題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數學定理或公設為依據,編制開放題。數學中的定理或公設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依據,中學生的學習特別是研究性學習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學生掌握,或者是學生暫時還不知道,因此,我們可以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一般規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3)以實際問題為背景,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編制開放題。在實際問題中,條件往往不能完全確定,即條件的不確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實際需要,其不確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裝的外型,花圃的圖案,工程的圖紙這些是需要設計的,而由于考慮的角度不同,設計者的知識背景、價值判斷不同,得出的方案也會不同。以實際問題為背景,編制出設計類型的開放題,用于研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將數學開放題作為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一種載體,首先必須有適合的問題,如何編制能夠用于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有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學生的參與,必將促進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思考》諶業鋒
[2] 《探索現代教學媒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在教學中的作用》
[3] 《淺談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
[4] 《中學數學教與學》,陜西師大出版社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語境 探究性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一、引言
多年來,中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農村英語教學,一直沒有擺脫“聾啞”英語、“筆頭”英語的教學怪圈,以教材為最大法寶、以教室為唯一陣地的教學模式始終沒有多大改變。不少學生直到畢業都很難使用英語進行口頭甚至是筆頭的表達與交流。筆者在農村中學從教多年,發現在教學中注重開創語境教學模式,打破單一的、靜態的知識傳授,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方法,完成知識積累,提高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語境教學提出的背景與理論支持(一)《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設法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促進學生言語技能的發展”。
(二)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則從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這一目標出發,強調學生的體驗和實踐,強調學生在一定級別層次上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就為學生在語境中實現交際的準確性、流利性和得體性,并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達到學生獲得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提供了理論支持。
(三)諸城市龍源學校的張艷等人在《初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開發問題》一文中指出:“英語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探究、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培養學習態度和探究意識的一種學習方法。英語探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三、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創設語境,啟用語境教學模式,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方法的形成要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養成探究性學習習慣,應該結合語境進行英語教學。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僅僅對時態、句型、語法結構進行講解和練習,沒有讓語境產生效果,這種訓練無益于加強學生的認知與識記,無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無法形成學生探究性學習方法。
目前,湘教版、人教版等版本的英語教材內容大多是根據日常生活項目編寫的。諸如介紹、問路、購物、運動、提出請求、提供幫助等。部分教師沒有考慮語境的作用,過分強調學生簡單、機械地識記語法時態、知識結構等,造成學生重復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結果學生常常記住了句型和意義,但不知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日常交際表達能力低下,英語語言運用環節薄弱。教師應首先講解基本句型,然后對基本句型進行操練,接下來設計語境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基本句型運用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轉貼于
筆者在實際使用語境教學模式時,采取了“室內外語境實踐教學”、“課內外語境實踐教學”、“專題主題語境實踐教學(如節日主題、運動主題等)”等各種模式,配合教材內容,創設相關語境,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角色表演(rolework)、雙人表演(pair work)、組隊表演(team work),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最終目的。
(一)根據教科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簡筆畫、錄音磁帶等進行情景教學,給學生創造貼近生活的語言活動環境。
(二)對于教科書中的有些話題和功能項目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寓教于樂,寓語言學習和語言體驗于自然生活之中。
(三)湘教版初中英語新教材中涉及了許多國內外的重要節日。為了讓學生從中國節日活動中感受到祖國傳統的文化習俗,從外國節日活動中獲得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識,我們按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安排了一些節日活動課,例如:“NationalD a y”、“N e w Y e a r’s D a y”、“W o m e n’s D a y”、“Teachers’Day”、“Mid-Autumn Day”、 “ChristmasDay”等。在節日活動課上,我們事先讓全班師生一起收集與該節日有關的英文背景材料(通過查閱資料、瀏覽互聯網等方式),然后讓學生自制卡片,卡片上用英文寫上祝福、吉祥的話語,贈送同學和師長,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還組織學生進行節日慶祝活動等。(本文轉載自wWw.fw789.cOm 范文中國網)
1 課題簡介
本課題屬于應用研究,主要針對張家口市特別是宣化區小學數學學習現狀進行研究,以期幫助小學學生建立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并對培養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出指導意見。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它尋求人類對外部物質世界與內部精神世界的理解模式,是關于模式與秩序的科學。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提出數學學習的三原則,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猜測"和"發現"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荷蘭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進一步指出,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 如何完成再創造的過程,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與實踐的。建構主義教學觀指出"學習并非是一個教師所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以其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構建過程。學生作為認知行為的主體,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發現數學問題的前提,建立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完成再創造過程的有力保障。
《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地指導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的基礎,對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及持續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小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對其以后的發展將產生直接影響,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其終身學習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一種自覺的動機,具有追求探索的傾向,是學習中具有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興趣是學習動力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也是學好數學的必要因素,因此,關注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內容。這正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張家口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環境及教育現狀還需要探索和改進,本課題的研討對改進本市特別是宣化區小學數學學習現狀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成果將率先在課題研究合作單位(小學)地得以應用。另外,張家口教育學院宣化分校是一所著力培養小學教師的高等專科學校,本課題研究必將對該校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使教學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
目前,國內外關于小學生數學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開放性學習等方面研究成果頗豐,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方面的理論也成爭鳴之勢。但是鑒于地域性差異和學生個體差異,其具體針對性尚有欠缺之處。找到一套適合我地區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及學習興趣培養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自行探索。
2 研究背景、研究基礎及理論依據
本課題旨在反思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上,從新的理論視角出發,對小學學生數學學法及興趣培養指導教學加以重新建構,從專家、高校教育工作者、小學教師三位一體研究方法,開展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行動研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問題,修正教學過程中的有關理論和做法,論證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效果,積累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成功經驗。
我們有兩所"共建"小學,分別是張家口宣化區大北街小學(國辦)和張家口宣化雙語學校(股份制),可以作為實驗和研究基地。后又著手聯系一所鄉鎮小學--康保處長地民族學校作為第三所實驗基地。
本課題以"建構主義理論"和"行動研究理論"為指導,分兩個實驗階段來研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且成果頗豐。目前除大量實驗原始資料積累外,在課題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論文27篇,課堂實錄、教學片段、課堂設計、教學隨筆等16篇。
本課題研究成果將報請張家口市教育局研討,以期對我市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做出指導性意見。
3 研究方法及步驟
3.1 指導思想、依據和研究原則
本課題的目標是在數學學習觀和建構主義原則指導下,采用教育行為研究法,探索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規律及可行的數學學習科學方法。同時揭示學生興趣對數學學習方法形成激發作用。
3.2 研究重點和預期目標
我們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產生的影響,關注學生個體的思維習慣、優勢、劣勢、以往的學習狀況、心理特征、情趣愛好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對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產生的影響,最終針對學生層次及個體的差異,探索有個性的有效學習方法。我們嘗試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小學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首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協作關系,當教師的情感傾注在數學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通過教師學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質疑問題,創設應用機會,讓學生品嘗成功之喜悅,開展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中,教師都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樹立學生的數學學習觀,以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主要研究方法
(1) 問卷法
研究初先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展開問卷調查,內容是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并在后期進行了問卷統計與分析。
(2) 分組法
對學生有了初步的感性了解后,用科學的眼光對學生進行分組,收集反饋
信息,定期指導。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對比法
為了全面掌握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激發和建立情況,我們每月舉行一次教學調查,與對比班進行對比。通過分段分期對比,及時發現差距、找出原因、尋求對策。
(4) 激勵法
科學地設置誘因,最大限度的消除負面影響,激勵學生向正面發展。一方
面及時與學生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及時肯定學習方法的正確性、鞏固學習興趣。
(5) 教育經驗總結法
對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加以分析判斷,通過驗證進行提煉和概括,上升
為理論。成為教育理論或教育模式后,在實踐中近一步檢驗和探索。
3.4 研究進程和研究工作實施
課題研究的實施周期: 2006 年 7 月-2009 年 12 月
(1) 準備階段: 2006 年 7 月-2007年 1 月
成立課題組,收集相應資料,開展小學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經驗交
流和討論,制定課題研究的方案和計劃,對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理論進
行重新建構,并著手調查研究。
成果:對共建小學數學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完成《小學數學學習
方法指導探索》及《小學數學興趣培養探索》論文。
(2) 實驗階段: 2007 年 3 月-2009 年 1 月
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2007 年 3 月-2008 年 1 月
通過經驗交流對共建學校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進行教學實踐,選定實
驗班和對照班,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作外部參照。實驗班的教學主要以數學學法
指導和興趣培養教學為主(對不適合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教學內容采用
與對照班相同的常規教學法),對照班用常規教學法進行第一階段的行動研討,
完善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教學理論。
期末根據測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進行訪問調查,總結調整實施
的方法與效果,對第一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初步結論。
第二階段: 2008 年 3 月-2009 年1月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數學學法指導和興趣培養的教學手段,
實驗教師在專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下獨立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并做好
研究過程的記錄。期終對第二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最終結論。
成果:參與課題組老師根據實驗效果各自撰寫實驗效果報告、撰寫經驗總
結及論文并公開發表。
(3) 結題階段: 2009 年 3月-2009 年 12 月
征集并整理各種資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時邀請教育領導部門及兄弟學校有
關教研人員進行評測、推廣和借鑒。
預期成果:形成《小學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及興趣培養研究報告》并
結題;參與實驗者各自撰寫研究成果論文。
3.5 研究調查及實驗
(1) 在課題開展前期,對實驗班學生展開數學學習興趣及學習方法的問卷調查,并匯總資料展開分析。統計數據、研討對策、提出實施方案。
(2) 指導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參加專家培訓和課題研討。提高教師的理論及實踐水平,增強教師的科研素養。
(3) 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及實驗教師進行教學交流和理論研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探討對策。
(4) 后期問卷統計及分析,總結經驗、提出問題尤其是課題未涉及的相關問題,共同研討。
4 研究所產生的效果和研究成果
4.1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
在實驗前期的調查中,我們知道教師的教學態度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正比,民主型的教師受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喜歡。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教法單一、枯燥,學生學而無味,影響學習興趣;教師放任自流的"自學式"教學,使60.1%的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與興趣。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和藹親切的教學態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對培養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2 學生數學學習方法走向多元化、科學化
實驗前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無非是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下復習。主要靠記憶和強化解題訓練。學生思維不開闊,解題方法流于機械,學習效果欠佳。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與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記憶能力、運算能力、交流能力進行量化分析,關注學生的認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技能要素。研究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產生的影響,關注學生個體的思維習慣、優勢、劣勢、以往的學習狀況、心理特征、情趣愛好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對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產生的影響,最終針對學生層次及個體的差異,探索有個性的有效學習方法。學生在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方面取得可喜的進展。
4.3 學生數學成績明顯提升
隨著課題研討的深入開展,我們逐漸發現學生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個性學習方法,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題后期學生畢業考試中,雙語學校數學總評成績名列全區第一名,大北街小學名列全區第三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4 征集課題組及實驗教師論文成果
在課題組的努力下完成科研論文27篇,課堂實錄、教學片段、課堂設計、教學隨筆等16篇,先后有7篇論文在國家級或省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部分實驗教師在市區級教育評選中獲得各類榮譽,被評為市區級骨干教師。
5 問題討論
5.1 我地區現行的教育評價機制是否有助于知道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鞏固是否有利。限于種種原因未能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這是課題研究的缺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率
一、課題的提出
1.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現狀
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1)教師教學理論得不到更新,新課改無法落到實處,學生接受的還是老方法舊知識。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為更好地貼近小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教育部對小學教材進行了大量改編,然而仍有部分教師抱著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得高分的觀念,手拿新教材,講的卻是老故事。
(2)課堂教學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記的層面。教師過分追求和教學進度,必然忽略了課堂效率的落實和反饋。教師累、學生苦,低效課堂無法滿足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消化吸收,課后學生作業負擔加重,教師忙于學生作業的批改,日復一日,師生都深陷于“為了作業而作業,為了考試而考試”的惡性循環中。
2.數學教學亟需改革
人類社會無數先進的科學理論都是數學研究的成果,數學是人類探究未知世界最有利的工具,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活動中,數學不僅未能發揮其工具性為我們所用,反而成了解題考試的“傀儡”,數學學習也成了無數莘莘學子的“噩夢”。
為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小學生心理特征,新課改從構思設計到頒布實施可謂是教育系統的大喜事。然而,改革從決策到執行始終有一段距離,單純制度體制上的變革無法真正帶動整個教育事業的變化,教師專業理論和教學觀念的陳舊落后嚴重阻礙了新標準的貫徹落實。新課標呼吁數學教學改革。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小學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起步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形成,數學作為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理科最基本的內容,小學數學學習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內容
1.提升素質,轉變觀念
教師作為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中占著主導地位,教師素質與教學質量緊密掛鉤,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是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
新課標頒布以后,部分教師依舊保持原狀態教育教學,還有部分教師處于想改變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教學理論跟不上更新,教材卻已經發生了改編,導致某些課堂“四不像”。教師應自覺提高業務素養,學校應組織教師學習培訓,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交流學習心得和寶貴經驗,同發展共進步。通過自學和培訓,真正領會理解新課標,轉變陳舊教學觀念,豐富教師理論知識儲備,從而拓寬教育教學面。教師主體發生了變化,課堂也會隨之生動起來。
2.大膽創新,探索前進
通過自學和培訓,教師自身素質得到提升,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但要將嶄新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理念貫徹融入教學課堂并非易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能,是新形勢下對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教師更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進步發展,更要注重教學活動目標管理和反饋評價,更要具有服務意識。在新型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創新,探索前進。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種方法著手:
(1)情景再現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采取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年齡段群體,教師應靈活多變地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在發達國家,情景再現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多運用于應用題和故事類數學教學問題中,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來授課,不僅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所學內容。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對所學知識往往能夠印象深刻。
(2)小組討論法
小學數學是整個數學學習系統最基本的內容,知識體系簡單易學。學生是否能完全掌握知識,關鍵在于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低。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組共同完成任務。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開發智力,提升學生動手使用工具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能有效幫助學生培養團隊意識。
比如,在教《梯形認識與面積計算》時,教師先給出時間讓學生預習,然后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用橡皮泥等數學工具制作梯形模型,并在制作過程中思考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任務布置好后,學生迅速進入角色,動手制作,課堂氣氛活躍,小組共同討論出一個計算面積的方案,有的小組認為梯形是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梯形面積;有的小組則對認為梯形是奇怪的多邊形,不知道如何計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學得開心,充分動手發揮想象力,獲得的知識印象格外深刻。
(3)日記法
日記,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時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每天或經常把發生的事、處理的事務或觀察的東西寫下來的記錄,尤指個人活動、思考或感受的每日記錄。數學學習中的日記法,是對當天課堂所學內容的歸納總結,還包括學生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思考。數學學習日記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記事日記,它更強調對學習內容本身的思考,對新舊知識相互之間聯系的概括聯想。勤寫數學學習日記,有助于增強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和復習提供參考。
如,小學數學中教師布置了背乘法口訣表和完成口算題卡的課后作業,學生先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熟讀背誦,效果欠佳,后來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就把自己的發現寫進數學日記,很快就掌握了學習內容,做口算題卡也又快又準。
四、未來教學課堂的展望
1.學習方式的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學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記,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聽講―做筆記―練習題―考試”,如此反復,非常被動。未來的教學課堂,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教師授課之前自覺預習,課堂上積極提問,課后溫故知新。
2.課堂主體的轉變
與以往課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教師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模式不同,未來的教學課堂主體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語定江山”的知識傳播者,而是組織、引導、點撥、激勵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關系,在充滿生機的新型課堂上,教師是師長,更是朋友。教師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討論、發現、進步。
3.教學模式的轉變
未來的教學課堂,教學模式不再一味停留于固有的黑板板書,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成為必然趨勢。通過計算機圖形色彩直觀變化及音響效果,圖像的定格、閃爍,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以刺激的感官感受。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在于可以利用圖形顏色和圖像閃爍給學生以更生動形象的提醒,還可以通過動畫示范使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學習動態的、“活”的數學。
參考文獻:
[1]趙東金.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對教師知識需求的調查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9(4).
[2]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總目次[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3).
[3]王林.回眸江蘇小學數學教學三十年:下[J].江蘇教育研究,2010(19).
關鍵詞:中西行政學;方法論;現狀;建設;發展
中圖分類號:DF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2-0105-02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恢復對行政學的研究,至今已經歷20多年的學科建設,取得了諸多進展與成績。但是也應認識到,與西方國家先進理論相比,我國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中國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建設現狀
(一)研究方法較為滯后
對于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理論的發展來說,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科學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雖然我國一些學者已經引入了多元化研究模式,但是研究方法普遍落后,如原則原理推導法、總結經驗法等等,集中表現為靜態化、定性化的分析行政現象,而沒有意識到動態分析的重要意義。可見,我國有關行政學的研究方法論建設集中停留在初級發展階段。很多研究主題尚未存在文獻評估,也沒有明確的研究目標或方向,深入研究的力度遠遠不足。當前,很多非實證性的研究取向也沒有遵循批判研究、詮釋研究等方法,嚴重影響了中國行政學的研究質量,在知識增長方面沒能發揮作用。
(二)路徑依賴現象嚴重
所謂“路徑依賴”,主要是行政學者過于習慣或者依賴某種特定的方法,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選擇,同時方法論的創新意識與能力不強。尤其對于一些非專業出身的行政學家來說,路徑依賴現象更為嚴重。由于他們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性的方法論訓練,沒能有意識地吸收新觀念、改變研究方法等[1]。例如,研究哲學的學者多用哲學觀念、思辨色彩來探討行政學問題;研究歷史的學者則采取文獻分析、歷史分析等方法來探討行政學問題。雖然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優勢,但是過于狹隘,將觀念禁錮在某個角度,顯然不利于方法論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另外,還有一些導師習慣了自己所用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也會將其傳遞給自己的學生,進而形成導師與弟子的方法論繼承,也是路徑依賴的一種形式。
(三)方法論研究有待強化
一方面,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作用,我國有關行政性的整體研究較為滯后,尤其在各種學術刊物中,有關行政學方法論研究的論文相對較少,專著更是十分鮮見。大多機構沒有將行政學方法論作為專門的研究課題。當前,行政學方法論的滯后已成為制約行政學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需引起足夠重視。另一方面,以我國當前行政學界的研究重點與方向來看,有關方法論的訓練非常匱乏;相關研究學者普遍存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足現象,這也在一定角度反映出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創新力度不足問題。但是若想實現方法論的創新與探索,就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與試驗,這就涉及到經費的支持問題;例如,在一些實證研究工作中,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財力與時間,如果缺少了經費的支持,研究活動無從談起[2]。
二、西方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建設分析
(一)多元化的研究模式與途徑
在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中,提出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研究方法,并逐漸完善、成熟,形成一道體系。在西方行政學中,主要集中在詮釋性研究、解釋性研究與批判性研究三大模式下,并且不同的模式對應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結合目標、邏輯等不同實行優化選擇。以研究角度、研究渠道來看,由于公共行政具有一定復雜性,如果僅有單一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遠遠不足,一般需要政治、法律、管理三大角度為著眼點,對公共行政提出不同的認識與見解,并且不同的途徑存在不同的價值與觀念,彼此之間存在沖突和矛盾[3]。除了三大主要角度以外,心理學、經濟學、生態學、倫理學也是可供選擇的視角。從西方行政學的整體發展來看,多種研究視角、研究途徑給我國帶來深刻啟示。
(二)激烈的方法論討論
在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中,各種矛盾、沖突及爭論屢屢存在,而對學科研究方法的討論與反思則是一個熱門性話題。經過長期的反思與探討,一些西方行政學者逐漸意識到,行政學的合法性危機實際上也是方法論面臨的危機,也就是當前行政學研究過程中過于關注研究方法、工具理性方法等,難以對公共行政產生系統性、完整性的認識。從公共行政領域來看,實證主義研究方法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奠定在工具理性思維的基礎上,但是很多學者也開始批判過度張揚的工具理性研究行為。另外,在大多數理論研究過程中,涉及到問題描述和變量識別問題,那么將公共行政研究學科與其他社會學科比較,顯然存在一些不足,這就提醒學者應更多地關注核心議題,爭取更多制度、政策的支持,優化研究方法[4]。
(三)注重方法論的訓練
與我國長期忽略行政學方法論的情況比較,西方行政系在方法論教育與訓練領域做出了較大努力。當前,西方國家已經關注到科學方法是開展一切學科研究的基礎所在,因此在行政學教育專業中開設了有關方法論的研究課程,如行政學的高級學位教育中,方法論教學占據重要位置。另外,在西方行政學的培訓過程中,除了關注研究方法以外,對行政管理的實踐能力、技巧、方法也非常重視。以美國為例,較為關注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教授系統性的思維方法、管理方法、分析技能、決策技巧等。
三、中國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借鑒西方觀念的幾點建議
(一)深入探討行政學研究方法論
以我國當前方法論滯后的實際情況來看,與研究方法的滯后存有必然聯系。結合西方行政學的發展經驗,我國必須意識到行政學研究方法資深研究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提高我國行政學研究方法的層次與質量。有關行政學方法論的深入研究,普遍存在于行政學研究的后期階段,在學科知識增長、理論進步方面起到積極作用[5]。實際上,這也是有關行政學研究方法的“關照”或哲學性研究。那么研究行政學方法論的具體方法,不能僅停留在表面階段,更要以哲學角度為出發點,對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具體方法、原則進行探討。
為了更好地踐行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必須采取一定的發展策略,分析如下:其一,鼓勵專業的行政學教師或者研究生,在研究方法方面有所建設,并發表學術論文;其二,在各個學術期刊中開設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專欄,為專家學者提供交流的空間與陣地;其三,各級機構應加強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在行政學方法論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鼓勵出版行政學研究方法論方面的著作與研究成果;其四,組織各級學者召開相關研討會,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促進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建設與發展[6,7]。
(二)以“中國特色”為出發點
以我國有關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現狀來看,若想實現長遠性的研究目標,仍需從多方面作出努力。結合我國發展實際情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學研究體系,必須從行政學研究方法論角度為著眼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建設:首先,在方法論體系的最高層是有關行政學研究的方法理論思考,也就是行政學研究的基礎與“元理論”,以宏觀角度落實行政學研究方法建設的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指導方法,逐漸構建完善的研究方法理論與研究技術體系,對行政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8];其次,在方法論體系的中間層是有關行政學研究的具體方法思考。實際上,有關行政學研究方法涉及到諸多方面,結合各種劃分標準,可以對研究方法進行分類,根據不同情況而優化選擇;再次,在方法論的最底層是有關行政學研究的具體技術的分析。也就是研究行政學過程中涉及的具體資料、方法與手段等,如問卷調查、抽樣分析,這些都在行政學研究中起到積極作用。
(三)加大方法論的訓練力度
從西方行政學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加強對方法論的教育與訓練,是行政學研究的重要方向,這也是值得我國借鑒的成功經驗。為了改善我國在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理論、方法、觀念等方面的滯后現象,必須通過教育手段進行優化,貫穿全新思路與方法。當前,我國以本科、碩士及博士的多層次學歷教育體系為主,但是無論是哪一階段,都缺少對方法論的系統教育;再加上我國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的建設落后于西方國家,缺乏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法論體系,那么就需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方法,如研究模型、分析軟件等,都應在行政學教育中起到作用。
若想真正掌握方法并自覺運用,需要一個不懈努力、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在行政學的本科階段就應開始著手訓練方法論,開展具體化的方法論教育與訓練工作,結合專業領域的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技能與方法,為學生今后就業或深造奠定基礎,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終身教育的作用;在碩士或博士階段,除了基本的方法訓練之外,更要開展反思性校驗,也就是對方法進行審視,并自覺地運用到實際中。
總之,我國已經意識到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建設的重要程度,客觀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積極借鑒西方先進的行政學研究方法論經驗,指導我國體系的建成并形成“中國特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召音,姜杰.全球化進程中中西價值觀念的融合與沖突[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2〕黃帆.中西行政管理量化研究方法的差異及對策[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1(4).
〔3〕包國憲,郎政.治理、政府治理概念的演變與發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4〕施雪華,李凱.倫理本位與理性精神:中西政治哲學之價值取向[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9(1).
〔5〕程倩.論中西學術交匯中的服務行政理論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4).
〔6〕何亮.中西融通:近代維新先驅陳熾的教育觀[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關鍵詞】高中數學 研究性學習 思考
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論的東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領域,答案不確定、不唯一、豐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課題對學生必須有價值、有意義,符合學生實際。“研究性學習”課程已作為必修課正式開始實施了,同時要求各門學科都要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研究過程,獲得親身體驗,培養其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學會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發現。美國在小學階段就開展研究性學習了。筆者曾對高中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生的理論進行比較系統的學習,在此結合高中數學新教材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談點己見,以供同行商榷。
1.關于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發展創新素質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這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2.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2.1 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人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后,通過媒體、網絡、書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的開放性。
2.2 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2.3 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3.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3.1 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3.2 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位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用于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盡量能有利于解題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編制的開放題應體現某一完整的數學思想方法,具有鮮明的數學特色,幫助解題者理解什么是數學,為什么要學習數學,以及怎樣學習數學。開放題的編制不僅是教師的任務,它的編制本身也可以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一項內容。
參考文獻
[1] 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中國教育報,2001,5,31.
關鍵詞:三角形;動手實踐;結合實例;認真總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54-01
三角形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圖形,如學生平時經常需要佩戴的紅領巾、春天出去踏青時部分學生放的風箏等,這些都是由三角形構成的。而三角形具體有哪些形狀特點,又有哪些結構特征,這些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一、動手動腦,體驗形狀特點
三角形是學生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新認識的一種幾何圖形。而在了解和學習三角形之前,其實它已經在學生的學習或生活中出現過,只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運用它。所以,教師要想讓學生認識三角形,只要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去實踐一次,就能讓他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這一課時,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分別準備了一張白紙和一把剪刀。接著,教師又在生活中找出了幾種屬于三角形的物體作為參考,讓學生在腦海里對三角形有一個概念。在簡單介紹完三角形之后,教師讓學生在自己的白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并剪下來,而且剪的這個三角形的大小可以不相同。學生們積極投入到動手環節中,很快就剪好了三角形,并把自己剪好的三角形舉了起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互相觀察自己的三角形和其他人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點?學生們開始觀察并討論起來。在學生們討論后,教師問他們:“通過觀察自己和同學的三角形,我們發現了三角形有哪些形狀上的特點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頂點和三個角。”
這一節課下來,完全都是學生自己在動手實踐、動腦思考,并且自己組織語言總結三角形的形狀特點。這樣,學生自己動手做、動腦想,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學到的知識還會讓他們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二、拼圍結合,找出結構特征
學習幾何圖形中的三角形時,教師會讓學生準備充足的材料,自己親自動手實驗。而實驗時,讓學生自己做三角形,不僅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而且還能讓他們從自己的實驗結果當中總結知識點。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時,課前教師讓學生分別準備了長10cm、6cm、5cm、4cm的小棒。開始上課時,教師讓學生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小棒,并可以任意從中選擇三根,只要這三根小棒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就可以在旁邊的白紙上做一下記錄,最后可以總結自己的記錄并說出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實驗開始,學生們都積極地做實驗,并且認真做著記錄。慢慢地,有些學生發現:想要圍成一個三角形,其中兩根較短的小棒另一端肯定能碰到一起,如果另一端碰不到一起就圍不成一個三角形了。教師讓學生們按照這個思路再繼續自己的實驗,過了一會兒,他們好像又發現了一些規律,拿著自己的記錄說:“老師,我發現這些三角形其中的兩條邊加起來,肯定比另一邊長。”教師表揚了學生并且說:“對,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必須大于第三邊。”
在這節課中,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記錄,總結出了想要學習的知識點。這種在學習幾何圖形中拼圍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加善于動手、樂于思考。
三、鏈接生活,拓展認知范圍
學習幾何圖形時,學生往往可以從生活和學習中找到相關的圖形,三角形也是一樣的。從生活當中找圖形,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拓寬認知范圍。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事先觀察生活當中出現的一些三角形,并讓他們把可以帶過來的實例帶到課堂上來,這樣課上和課下結合,更容易讓學生發散思維。上課時,教師從學生們拿的例子當中選出了幾個讓他們觀察,并且比較:“這幾個都屬于三角形,如果我們把它們分一下類,該如何分呢?”教師說完之后,學生們通過認真觀察,很快就找到了分類的方法,并且告訴教師“可以按邊分”。
這樣,從生活中找實際的例子,會讓學生們更容易接受知識,而且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拓寬他們的思路,拓展他們的認知范圍。
四、結束語
基礎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高效學習三角形的基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動腦思考,自己總結基礎知識。這樣,學生們學到的知識會讓他們印象特別深刻,并且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麗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發[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孟月.關于小學學困生課堂參與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