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檢驗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由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學者和從事臨床治療工作的醫生共同合作,實現臨床問題和基礎醫學研究內容的雙向調整和共同發展,使基礎醫學研究真正發揮作用,解決基礎與臨床脫節的現象[1]。醫學檢驗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也是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醫學前沿學科,是作為醫學學科群中最容易實踐轉化醫學的專業之一[2]。因此,應用轉化醫學理念的指導醫學檢驗課程教學成為目前高職醫學院校教育改革的熱點方向之一。
一、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高職醫學教育承擔著面向城鄉基層培養醫學相關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必須結合我國高職醫學教育的特性,調整培養方案,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包括醫學檢驗在內的高職院校各學科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為主的單向教學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常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不利于理解理論和進行實踐操作,容易出現基礎與臨床脫節的現象[3]。一方面學生對基礎醫學的實際臨床指導意義理解不深,進而在進入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后又對一些臨床現象不能運用基礎醫學知識解釋和理解。另一方面在進入臨床工作后不能把臨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回歸到實驗室去驗證和探討研究。
二、轉化醫學理念引入醫學檢驗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轉化醫學的學科化過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培養和相應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科交叉型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是轉化醫學要突破的瓶頸[4]。基礎研究領域迅猛發展使醫學檢驗學與多學科、多領域相互滲透交叉,理論與應用的緊密聯系是檢驗學科眾多分支發展的重要特色。轉化醫學正是強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之間的緊密結合,其核心內容是指快速有效地將生物醫學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轉向臨床應用,同時把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再反饋給實驗室[5]。因此,醫學檢驗的主體是檢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結合轉化的有機結合。
三、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檢驗教學改革思路
在醫學?z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轉化醫學理念,注重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強調教學內容的臨床化,把真正用于臨床的理論和技術引入教學當中,讓轉化醫學理念在教學和實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加強教師轉化醫學理念培訓
轉化醫學理念要求多學科、多專業交叉配合、相互促進,這就要求醫學檢驗課程的教師樹立轉化醫學理念,積極參與轉化醫學的理論培訓和平臺建設,積極學習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新知識,增強對臨床檢驗新技術的理解與應用,具備“基礎-檢驗-臨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應以課程教學為中心,以轉化醫學理念為指導,積極培養高素質的轉化醫學檢驗教師。
2.基于轉化醫學理念指導課程教學
在檢驗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滲入轉化醫學理念,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往復,使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在授課內容上以疾病的臨床癥狀和意義為先導,融合其發病機制,側重于臨床檢測技術的運用。在授課形式上注重采用PBL模式和案例式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主線的特點。
3.以臨床教學為契機,基于轉化醫學理念指導教學
1.1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定位不清晰
專業英語課是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檢驗專業英語學習是以接受醫學檢驗專業基礎知識和英語知識輸入為基礎,逐漸向以英語輸入為媒介過渡,以醫學知識學習為目標,以原版醫學材料為補充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專業領域下接受英語信息、處理英語信息的能力,并以英語為媒介豐富專業交際手段,擴展專業交際途徑。當前,國內普通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主要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衡量,這使很多醫科院校更重視基礎英語的教學,而對專業英語課重視程度不夠。更有甚者,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就是學習相關的專業詞匯,閱讀相關的英語文獻資料,忽略了專業英語課的過渡作用。很多醫科院校也忽視了專業英語課的過渡作用,將專業英語課變成了枯燥單調的雙語課,甚至是英文教材翻譯課。
1.2師資力量薄弱
醫學檢驗專業英語跟基礎英語課的最大區別在于把醫學檢驗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懂醫學檢驗的專業知識,有醫學檢驗的實踐經驗,又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和能力。而國內醫科院校普遍缺乏既熟知醫學檢驗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很多老師上專業英語課僅僅是對英文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翻譯和專業詞匯的灌輸。
1.3教學方法和模式陳舊落后,教學手段單一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使用,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省內幾所醫科院校的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以教師為中心,借助單一的教材,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使老師的教學熱情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受挫,通過死記硬背掌握的有限知識,也只能滿足于應試,而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更糟糕的是,學生在英語基礎學習階段積累起來的英語知識,也因無法得到應用而遺忘殆盡。這就使很多學生形成這樣的感覺:學了一段時間的專業英語,反倒感覺英語水平越來越差。針對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本文將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視角,針對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的特點,構建“建構主義”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以提高醫學檢驗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2建構主義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其代表人物是皮亞杰。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單純地對現實的反映,知識的傳授并非是純粹的被動接受,而是由具備認知能力的認知個體主動建構出來。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的,而這個過程取決于特定的情景。認知個體經驗背景的差異會導致每個個體對知識理解的差異,而具體的情景不同,認知過程中的意義構建過程和程度也不相同。知識是依附于認知個體,并隨著個體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變化、改進,呈現新的意義和解釋。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在特定情境下,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建構的過程。這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等)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生硬地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灌輸”,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特定的情景,幫助學習者完成認知意義的構建,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獲得新的知識經驗。教師的作用是從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成為學習者的“高級合作伙伴”。同時,學習中的知識構建過程中,學習者并不是一個人孤立地完成的,除了教師的幫助,學習者在與同伴(同學)交流觀點、反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也會重構自己的觀點。此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對真實情景的體驗。真實的情景對學習者知識的有效構建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室必須努力設計和創造足夠的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最大程度地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料和語境,促成和幫助學生自己完成關于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構建,而不是單純地“填灌”目的語已有的知識資料。
3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針對醫學檢驗專業英語的特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進行改進,以實現專業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完成培養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的教育目標。
3.1明確課程定位和目標
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延伸和擴展,旨在較高層次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英語教學中,應該以實踐訓練為主,通過模擬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等方式,為學生學習提供足夠的語境和學習環境,增加學生在專業領域中的英語實際運用機會,提高專業領域內的口頭交流、書面寫作和閱讀能力,而不僅僅是英語專業術語和詞匯的灌輸和翻譯。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轉變專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
課程應由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醫學檢驗專業教師承擔。一方面醫科院校可以讓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專業人才承擔專業英語課程;另一方面加強專業教師自身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與國外同行交流,把握本學科、本專業的發展方向與動態,既有利于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提高了教師的英語水平。鑒于醫學檢驗專業英語課專業性強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選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初期,應以母語講授為主,采用滲透式中英文混合授課方式,根據學生接受情況,調整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對于重點內容或關鍵點,以先英文講解后中文解釋的方式進行中英文對照講授。這樣可以使學習者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經驗,循序漸進地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建構的過程。
3.3積極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
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在了解學生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承擔學生學習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引導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臨床微生物檢驗時,可以先通過圖片展示細菌形態,再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英語專業知識進行描述和討論,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并以英文的形式進行正確信息的引導,然后用中文進行難點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突出了重點,還達到了學習英語的目的。
3.4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可以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使兩者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景,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與教材接觸和互動的場所,為實現有效的意義建構創造理想的學習和認知環境。例如,在檢驗醫學的組成課程中,尤其是臨床微生物學和臨床血液學課程中,存在大量的形態學內容,因此,必須采用大量的圖譜或動畫或多媒體素材加以形象展示,以增強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構建積極有效的學習認知環境。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情況適當引入討論式和互助式教學,設計問題、案例和語境,讓學生用所學專業英語知識進行討論,相互吸收啟發性的部分,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概括總結。
4結語
【關鍵詞】 醫學檢驗;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medical laboratory
WEI Wei, ZHAO Chun-yan, HUANG Xiao-hua,et al.College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116044,China
【Abstract】 To reform medical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 a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verall in operation, strengthen to grasp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based experimental skill,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ies in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actual work. Also, the reform can inspire students’ love of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ultivate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meettheneeds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途徑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宗旨。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檢驗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檢驗項目也日益增多;檢驗技術呈現自動化、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的現代模式,檢驗人才的培養方式也必須隨之改革。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及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高尚醫德醫風的臨床檢驗師,作者對醫學檢驗專業實驗教學進行了切合實際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醫學檢驗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革重要性
實驗教學是實現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實驗技能,培養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1]。部分教育學者認為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工具”,實驗課是為了更好的理解理論課所學的知識點。因此,醫學檢驗專業實驗課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實驗課時設置較少,不能保證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②實驗教學師資隊伍較為薄弱,目前,資歷較深的教師是理論課的“主力軍”,而實驗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自然而然就輕視實驗課的學習;③實驗的教學模式較為禁錮。基本為教師提前完成實驗內容的設計,為學生準備好所需儀器、試劑等材料,并將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及臨床意義等教學內容制作成PPT形式。課上,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步驟,對實驗本身的原理、臨床應用意義及所添加試劑的用途基本上一知半解,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缺乏獨立總結的思考過程及創新觀點的提出;④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工作相脫節現象較為嚴重。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醫院檢驗科也正逐步發展為“智能化、機械化”取代傳統手工操作模式,“速度快、精確高、信息大、易操控、操作易、參數多”六大特點已然成為臨床儀器檢驗時代的新靶標[2]。然而,傳統實驗教學對這方面知識傳授甚少,同時,學生在校期間接觸臨床機會甚少,因此,實驗教學的改革對醫學檢驗人才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2 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辦法
2.1 強化基本實驗技能 為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熟練的掌握各種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本院在保證理論課程完整性及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在原有實驗課時基礎上將實驗課課時增加20%,切實讓每名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認真進行實驗操作,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將具有“高素質、強技能、硬理論”的教師,安排到實驗課教學中,師資隊伍得到保證。以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實驗為例,在同學進行操作前,教師會親自演示常規儀器、常規玻璃器皿、常規試劑量取的操作過程,著重強調需要特別注意之處,以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而影響實驗的整體性。為使學生認識到實驗結果準確的重要性,在有些實驗項目中,如:血糖、腎功能及離子等的檢測,為學生準備不同的實驗樣品,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實驗結果準確的重要性。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會逐一進行指點,及時糾正其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錯誤,一個小小實驗操作疏忽,實驗結果會差之千里,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為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本院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實驗技能大賽,讓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規定的實驗題目的所有實驗步驟,得到相應實驗結果,評委老師會認真觀察學生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并對結果的真實、準確性作出判斷,最后根據學生綜合表現評出大賽的一、二、三等獎。
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綜合創新能力的醫藥衛生人才,已經成為醫學院校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方向。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科研潛能,我們增設了小鼠肝損傷及高血糖模型的制備及相關實驗指標的檢測。開設這樣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疾病狀態下各相關指標的改變。在這部分實驗中,學生負責實驗全過程,要求學生自己去查資料,自己設計實驗,繪制實驗流程圖,見圖1。再根據學生的設計方案,選擇可行的方案實施,最后以小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報告。該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掌握一套較為系統的動物模型制備及相關指標的測定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
圖1 動物模型制備及相關指標檢測流程圖
2.2 同臨床實驗接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3] 醫學檢驗技術正飛速發展,新的實驗項目不斷被研發,新的檢測指標不斷被應用于臨床。為使學生在學校實驗課上學的知識與臨床實踐接軌,采用了開設新的實驗項目、實驗教學與臨床見習相結合兩種方式。根據學校現有條件,添置部分先進儀器、購買新項目試劑盒用于實驗教學,比如載脂蛋白、肌鈣蛋白的檢測,給學生講解其實驗原理和臨床中所接觸到的病例分析,使學生在實驗課上對這些實驗項目有所了解,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為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學生到檢驗科見習機會,使教學和臨床緊密結合。組織學生到學校附屬醫院檢驗科,由檢驗科老師對自動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儀器結構、參數設置和儀器的操作流程向學生做以詳細講解及演示;并且,在檢驗科教師指導下,學生完全按照醫院患者檢測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應用。
通過以上實驗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問卷調查,95%以上的學生認為提高了科研及動手能力,教學效果顯著。今后我們將不斷探索,使醫學檢驗專業實驗課更趨合理,培養出了一批理論知識深厚、基本功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瑞紅,潘世揚,黃颯瑤,等.高校醫學檢驗專業實驗教學改革初探.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102-1103.
羅列醫學研究中經典的5種數學模型,闡述數學建模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總結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可能運用數學建模解決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 醫學研究 數學建模 臨床實踐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Medical Research
Abstract Expla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s meaning on five kinds of classics medical model,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promote the using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edical research; mathematical modeling; clinical practice
醫學研究主要使用的是實驗方法,但數學的方法也滲透其中。數學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它在農、林、醫、經濟、交通、能源等各領域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要,在這些實際問題中常常需要建立數學模型來選優、預測。數學建模在醫學中的應用,如藥物性能的比較、傳染病的預測和控制、病情的診斷等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顯著的效果。醫學上治療方法的效果、新藥的療效等,都要通過臨床試驗,產生大量的數據,然后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相應的結果加以評判。大量的醫學研究,從頭至尾都用到統計方法,包括實驗設計(正交設計、均勻設計等)、數據采集與整理、數據分析(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回歸分析、統計描述等)等方法。總的來講常用的有兩大類數學方法:統計分析方法和數學模型方法。統計分析方法是醫學中用得最多、最深入也很有效的數學方法,但另一方面,在對某些醫學問題進行機理分析時,數學模型的方法用得較多,而且十分有效。
1 醫學研究中的數學模型方法
這里所指的數學模型方法主要指用于描述醫學中某些機理而用的數學方法,我們從5個經典的醫學數學模型談起。
1.1 健康與疾病預測模型
人的健康狀況分為健康和疾病兩種狀態,設對特定年齡段的人,今年健康、明年保持健康狀態的概率為0.8, 而今年患病、明年轉為健康狀態的概率為0.7,若某人投保時健康, 問10年后他仍處于健康狀態的概率。
馬氏鏈中的正則鏈模型: 0.8w1+0.7w2=w10.2w1+0.3w2=w
w滿足∑ki=1wi=1解得:w=(7/9,2/9),10年后健康的概率是7/9,患病的概率是2/9。
若考慮第3種狀態——死亡,則可參考馬氏鏈中的吸收鏈模型,在此不做詳述。
另外,馬氏鏈模型還可以用于解決遺傳病的問題,人類的許多疾病如白化病、色盲、多指等,都可以建立模型估計后代的發病率[1]。
1.2 藥代動力學模型
藥物在體內分布、吸收、排出的規律是藥物研究必然關心的問題,試驗的方法能有助于了解規律,但真正揭示規律還是有賴于數學模型的描述,主要用到模室模型的方法。通過假設人體是一個室、兩個室、多個室等,可相應地得到一室模型、二室模型、多室模型等。室模型的建立還與給藥方式有關,通常的給藥方式有:快速靜脈注射、恒速靜脈滴注、口服或肌肉注射。我們以恒速靜脈滴注的一室模型為例:
x(t)表示t時刻體內的藥量,k0為給藥速率,藥物消除為一級速率過程,消除速率常數為k,則容易得到如下的一室模型: dx(t)dt=k0-kx(t)x(0)=0
這個模型是數學上的微分方程初值問題,我們很容易求出它的解來,即:
x(t)=k0k(1-e-kt)
容易看出t∞時,x(t)趨近于一固定值k0/k,令x(t)=x0/2,求出t1/2,這便是藥品性能的重要指標半衰期,即藥物進入體內后消除一半所花的時間。對一特定藥品,通過實驗測量,估計出k0和k,我們便掌握了它在體內變化的主要規律。
數學模型的方法能揭示一般性的規律,而要從種種特定的研究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是很困難的,因而對問題的機理進行數學抽象研究是十分有效的。
1.3 醫生決策模型
例如,對某種病有以下統計結果:
治愈癱瘓死亡等待a1a2a3治療b1b2b3
醫生可根據經驗或是統計的病歷建立統計模型分析,等待與治療之間有沒有顯著性差異,即治療是否有效,此模型表達了大夫能做什么,可能出現的結果,可使我們明確大夫的決策取決于目標的設定及治療原則等。在此,由于沒有足夠的數據,所以僅能提供一種模型(方差分析),供有臨床經驗的醫生參考。
1.4 傳染病模型
長期以來,建立傳染病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傳染病的傳播過程,分析受感染人數的變化規律,探索制止傳染病蔓延的手段等,一直是醫學專家和政府關注的課題,特別是2003年SARS病毒突襲人類,更引起人們對傳染病傳播機理的關注。基于一定的假設,采用微分方程(組)作為工具,我們容易描述出傳染病的傳播規律。假設人群分為健康者和病人,且兩者可相互轉化,則有如下SI模型: Ndidt=λNsi-μNi
其中:N,i,s都是時間t的函數,N(t)是t時刻傳染病考察地區的總人數,s(t)與i(t)是t時刻健康者和病人所占比例,λ是病人的日接觸率,μ是健康人的日接觸率。
轉貼于
對這個模型的求解分析,知道λ>μ時,病人比例i(t)在t∞時趨近于固定值(1-μ/λ);而λ
如果考慮病人治愈后有免疫能力,即健康人中有一部分(病愈者)不會轉化為病人了,需要建立新的模型。傳染病有免疫性——病人治愈后即移出感染系統,稱移出者,假設總人數N不變,病人、健康人和移出者的比例分別為i(t)、s(t)、r(t),模型變為所謂的SIR模型:
s(t)+i(t)+r(t)=1 N[i(t+Δt)-i(t)]=λNs(t)i(t)Δt-μNi(t)Δtdidt=λsi-μisdt=-λsii(0)=i0,s(0)=s0i0+s0≈1(通常r(0)=r0很小) N[s(t+Δt)-s(t)]=-λNs(t)i(t)Δt通過求解可得:i(s)=(s0+i0)-s+1σlnss0,其中σ=λ/μ。
分析結果:
s0>1/σ(P1)i(t)先升后降至0,傳染病蔓延;
s0
從而可得到傳染病不蔓延的條件:s0
提高閾值1/σσ(=λ/μ)λ,μ
λ(日接觸率) 衛生水平,μ(日治愈率) 醫療水平
降低s0(s0+i0+r0=1)r0提高群體免疫[2]。
1.5 減肥計劃——節食與運動模型
肥胖是一種病,并且可以導致其它多種病的發生。體重指數BMI=w(kg)/l2(m2)。 18.525~超重; BMI>30~肥胖。減肥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通過控制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在不傷害身體的前提下達到減輕體重并維持下去的目標。
(1)不運動,只節食的模型:
w(k+1)=w(k)+αc(k+1)-βw(k)
α:每8000千卡增加體重1千克,即α=1/8000(千克/千卡);w(k):第k周(末)體重;c(k):第k周吸收熱量;β:代謝消耗系數(因人而異)。
(2)運動加節食的模型:
w(k+1)=w(k)+c(k+1)-(β+αγt)w(k)
γ:每小時每千克體重消耗的熱量(千卡 );t:每周運動時間(小時)。
用數學模型的方法研究問題,不僅揭示了問題的內在規律,而且節省了成本或克服了實驗的困難。我們不必重復地做實驗得到數據,再通過統計分析來得到傳染病的傳播規律,問題中的參數改變,只須重新求解數學模型便可討論系統受到的影響而不必重新做實驗。
2 醫學研究中使用數學模型方法的重要意義
2.1 有利于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規律
對象機理的探討,實驗的方法只能給出研究方向的揭示,規律本身的表述有賴于數學的刻劃,如對DNA結構的刻劃可使用拓撲學的方法。
2.2 有利于以較小的代價進行重復和快速的實驗,從而探索新的規律
對已知問題進行數學刻劃,建立它的數學描述,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成本低廉的模型,它能模擬真實的對象,進而模擬對真實對象所作的實驗,這樣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速度。例如心臟搭橋手術是一個高難、危險的手術,術前對病人心臟進行全面的分析以便確定最佳的手術方案是必要的,人們便利用數學方法通過計算機造出病人心臟模型,對各種手術方案進行比較、評價、選擇,這種比選顯然是實際操作不可能做到的。使用數學模型方法,能顯著地促進醫藥研究。
3 數學模型在其他臨床實踐方面的應用
3.1 泌尿系統結石性質的測定
CT作為一種重要的影象學診斷方法,已經成為現代醫學檢查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科的一個常見病,往往由于結石的性質沒搞清就動手術。其實由于各種結石的化學組成不同,那么它們所對應的CT值就不同,測定不同結石所對應的CT值,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各種結石所對因應的CT值范圍,那么,泌尿系統結石的病人只需做CT檢查就可知道結石是草酸鈣結石或是尿酸鈣結石,或是其它性質,這樣就有助于對癥下藥了。這種方法還可以用于身體其它部位的檢查,用于疾病的鑒別診斷。
3.2 手術指征的量化
對于外科來說,最難確定的就是該不該手術,這就需要對病人的身體情況做一全面的估計。不同病的手術適應征不同,對于不同的病劃分不同的層次,建立層次分析法模型,估計對于某種特定病的身體狀況評分,則這種病的手術適應征評分就在一個閉區間內,評分過高,病人不能耐受手術;評分過低,可以采取保守治療。顯然,在這個模型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層次的劃分及各層次的權重。這項工作就需要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或是科室主任來完成,供一線醫生參考。有了手術指癥的量化標準,剛進入臨床的醫生就能更快地進入角色。
4 結束語
數學模型方法對醫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醫學研究人員對此重視不夠,再加上醫學生的數學課程太少,醫學研究中的數學方法很少,這已影響了現代化醫學的進程。一門科學只有運用了數學,才能達到完善的程度,所以對醫學生進行數學建模方法和能力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血細胞;臨床檢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68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553-02
在臨床診斷中,醫護人員為了進一步確診病況,常常進行血細胞常規檢驗,此外,臨床上常見的檢驗還有尿常規檢驗、便常規檢驗,但是血液常規檢驗卻是運用最尋常的一個項目,其對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在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檢驗及臨床意義紅細胞其含量高達血容量的1/2左右,因此,血液呈現出紅色的黏稠混懸狀態。一般情況下,在促紅細胞生成素以及其他神經體液因素的調節作用之下,產生的紅細胞或是紅細胞受到破壞時會保持在動態平衡的狀態之中。若是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這一平衡會受到破壞,一旦被破壞后就會誘發疾病的產生,例如各種貧血。參考值為女性:(3.5-5.0)×1012/L;男性:(4.0-5.5)×1012/L;新生兒則為:(6.0-7.0)×1012/L。
1.2方法
1.2.1血紅蛋白的檢驗對血紅蛋白進行測定,主要是對血液中各種血紅蛋白的濃度進行測定,一般情況下,多數醫生采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的方法,或是十二烷基硫酸鈉血紅蛋白的測定方法,參考值為女:108-148g/L;男:118-158g/L;新生兒為170-200g/L。可能產生的疾病為肺原性心臟病或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此外,還有可能是病理性減少各種貧血、失血過量或白血病等。
1.2.2紅細胞平均參數為了能夠掌握病人體內紅細胞的情況,需要將紅細胞的數量、比積以及血紅蛋白的含量,將其進行計算,求出紅細胞的平均容積、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的平均值以及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平均含量[1]。參考范圍為320-360g/L,將紅細胞參數計算出來,能夠為醫護人員提供重要的貧血鑒別信息。
1.2.3紅細胞比積一般情況下,紅細胞體積的抗凝血含量不做改變,將其放入毛細管或是溫氏管當中,隨后進行離心處理,并且對被緊壓的紅細胞層進行計算,計算其比例的大小。參考值為女:0.38-0.42L/L,男:0.42-0.48L/L。增高,脫水或是嚴重燒傷等導致低氧血癥,對紅細胞比積進行測定之后,可將其作為補液計算的重要參考信息,降低貧血的發生幾率。多數情況下,臨床上通過對紅細胞的容積以及血紅蛋白濃度進行計算,得出平均值,將其作為貧血鑒別與分類的參考依據。
1.2.4白細胞的檢驗當白細胞的數量,按照每升進行計算,若是每升超過10.0×109個白細胞的時候,醫學上稱之為白細胞增多,若是當每升的白細胞數目在4.0×109以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一般情況下,機體出現炎癥時,白細胞會有所增加。成人為(4-10)×109/L;新生兒為(15-20)×109/L;兒童則為(5-12)×109/L。急性化膿性感染時期中性粒細胞數量會增加,感染灶的范圍、感染微生物的類型、患者的反應能力以及感染程度等,決定著中性粒細胞增高的程度;此外,在進行大手術過后的12小時到36小時這段時間,或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24小時到48小時,都會影響著中性粒細胞的增高程度。
1.2.5血小板檢驗正常情況下,女性血小板為(1480-258)×109/L,男性為(108-274)×109/L,平均值為195×110/L。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血小板會有所增加或是減少,導致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發生異常,而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比較多,例如,血小板消耗過多、血小板破壞增加、感染、中毒、血小板破壞過多等。
2結果
人體的每個器官與組織都有血液流經,在體液和神經的調節、平衡作用下,人體的組織器官之間會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平衡主要通過血液中各項參數來表現,例如生理參數、物理參數等。由此可知,臨床上可通過對血液細胞進行分析,來診斷造血系統方面的疾病,不僅如此,對于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也可作為重要的參考信息[2]。所以,在臨床三大檢驗中,血液常規檢驗應用最為廣泛。臨床上,醫生根據血液檢驗所反應的信息來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發病原因、程度等,甚至可預知后期情況,這樣一來,臨床診斷治療更具有科學性,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3討論
血細胞檢驗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各大醫院都非常重視血細胞檢驗工作,但是在檢驗工作當中都出現了復查不到位,甚至是不進行血細胞的顯微鏡形態檢查現象,這樣就導致了誤診現象發生率持續攀升。目前,臨床上多是采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細胞的檢驗工作,該方式檢測的方法非常多,和顯微鏡相比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顯微鏡是通過目測觀察的方式來了解細胞的情況。但是,血細胞分析儀終究不可準確的對所有血細胞進行一一鑒別,尤其是白血病細胞的形態,更加難以檢測得出。除此之外,臨床上經常采用顯微鏡進行復查,尤其是對于經儀器檢測出的異常標本,必須要通過顯微鏡的檢測。目前,各大醫院中已開始采用庫爾特貝克曼LH75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該儀器過篩能力較好,并且可提供各種參數的標本,并將參數化成直方圖,隨后,根據臨床資料和復查標準進行分析,對于不需要進行復查的標本可直接發出報告,對于檢測出血紅蛋白異常、白細胞異常以及血小板異常等情況,則需要進行顯微鏡目測觀察[3]。為了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醫護人員在采用血細胞分析儀篩選后,多數情況下還會使用顯微鏡進行復查,這樣可對標本再次進行檢查,降低異常標本的漏檢率。本研究采用光學顯微鏡對瑞士染色后外周圍血和骨髓涂片的細胞形態進行辨別,發現骨髓細胞中血細胞的釋放程度及病理細胞形態出現異常現象,可見,該方法可作為診斷血液系統的主要方法。
綜上所述,采用光學顯微鏡對瑞士染色后外周圍血和骨髓涂片的細胞形態進行辨別,可發現骨髓細胞中血細胞的釋放程度及病理細胞形態出現異常現象,證明該方法作為診斷血液系統的主要方法,可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光玉,洪小茜.醫學檢驗的質量分析[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11,22(3):241-244.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技能訓練
醫學檢驗技術是注重實踐性的臨床學科[1],醫學高等院校要以實踐教學為導向,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實踐教學是學生接觸臨床之前的重要學習途徑,在國內各檢驗院校實踐教學的方式都不相同[2-3]。在以前的實踐技能教學過程中,多依賴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進一步影響了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4]。隨著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實踐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要。
1實踐教學主體內容
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教學機構應構建以實踐教學模式為主體、理論基礎課程與實踐技能課程并重的專業培養模式。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對檢驗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加以評估,并對今后的崗位工作情況和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以了解,從而構建該專業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臨床基本檢驗技能。
2實踐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2.1實踐教學形式與臨床脫節
當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主要都還是在校內,但當前教學單位的實踐教學環境與臨床崗位的條件差距很大,學生進入臨床工作后,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
2.2考核制度不完善
當前國內的一些醫學檢驗院校中,主要是基礎理論課教學,其次是實踐課教學,且實踐課占總成績的比例偏低,因此在校期間學生也不重視對實驗課的學習及考核。
2.3校內教學方式過于老套
當前國內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中,主要都是教師對學生講解實驗的操作過程和相關理論知識,然后將實驗過程步驟逐一列出,學生再以實驗流程進行操作,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所有實驗課程結束后,統一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理論考核。這種老套的教學方式無任何實際意義,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非常低,實驗報告實用性不強,學生的整體素質未得到提高。
2.4教學內容枯燥
我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目前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較為枯燥,缺少創新性,遠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進入臨床檢驗工作崗位的需求,致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2.5對臨床實踐不夠重視
目前我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產生重理論學習、輕實踐學習的思想態度,對臨床實踐不夠積極主動,最終導致其臨床實踐能力不強,理論與實際脫節。
2.6臨床實踐中學生操作較少
當前在我國大部分臨床實驗室配備了大量現代化先進的檢驗醫療設備,日常檢驗工作已經實現了操作自動化、技術現代化和方法標準化,導致學生的動手機會不多。2.7技能訓練不嚴格主要存在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方法、手段、定位、教師能力水平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導致臨床檢驗技能訓練未達到標準。
3完善實踐教學方案
當前我國對實踐課程考核的要求是以實驗報告的書寫規范程度來評定,這種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完全體現一名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逐漸完善這種實踐考核制度,改進實驗考核方式,將實踐考核的成績納入當年教學的總成績中,重視學生平時的實踐考核,將所有學生的實踐積極性、考勤、操作情況等都融入綜合成績中,這樣的實踐考核方法可明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5]。另外,構建一支專業教學團隊,進行崗位實踐,熟悉和了解本專業崗位工作流程、要求和標準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對原有課程安排、教材體系、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及手段加以改進。同時,大學醫學檢驗教師應該具備“雙師資格”,把當前最前沿的臨床實用操作技能帶到實驗室來,使理論知識巧妙地與實踐相結合,并在以后的教學中邀請醫學檢驗專業的專家,或者是醫院檢驗部門的專業人士來學校舉辦實踐操作方面的講座,或者是組織本專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與實踐教學相關的教學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4結語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一門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實踐教學中應加強臨床檢驗操作技能培訓、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同時,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之外,該專業的教師應當針對人才就業市場發展的需求,在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麗華.醫學檢驗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1(11):1021-1023.
[2]魏巍,趙春艷,黃曉華,等.醫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11(2):245-246.
[3]李艷.淺析我國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交流與合作[J].大家健康,2012(7):150-153.
[4]翟浩利,路園園,王俊平,等.臨床基礎檢驗學綜合實驗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9):96-97.
【關鍵詞】血氣分析檢驗;酸堿平衡失調;診斷分析;臨床意義
血氣分析檢驗指標對于診斷酸堿平衡失調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在診斷酸堿平衡失調的精確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對酸堿平衡診斷的過程中還必須結合患者相關的病史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組建血氣分析檢驗的動態效果模式,才能有效提高酸堿平衡診斷的準確性。雖然血液pH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現出血液的酸堿性質,但需要與PaCO2參數進行對比討論,在異常參數的情況下,對患者病史的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出患者酸堿血癥的基本患病類型,對AG指標做出最終診斷。
1 酸堿平衡失調的基本變化形式分析
由于PaCO2與HCO3具有同向或者異向的變化形式,因此無法單獨從血氣檢驗分析結果或者病史代償性來判斷出患者屬于單純或者復合型酸堿平衡失調的癥狀。
2 代償變化范圍控制
在PaCO2與HCO3的基本性質出現改變時,PaCO2與HCO3的基本成分內容都會出現相應的代償反應,PaCO2所具有的代償變化范圍可以根據公式進行取值。
患者出現酸堿平衡失調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肺代償發生反應,并且代償發生時間較短,不存在急性與慢性代償的區別。患者呼吸過程出現酸堿失衡會通過腎臟發生代償反應,而腎臟在發生代償反應的周期較長,通常會持續3~5d,而臨床上將酸堿平衡失調的急性與慢性以5d進行分類。而急性、慢性呼酸與急性、慢性呼堿發生過程中的代償行為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患者在出現慢性呼吸性酸堿失衡所需要的代償反應程度明顯比急性呼吸酸堿失衡強烈,在這類代償反應中,慢性呼堿反應的所發生的代償反應最為強烈。在代償反應失衡或者發生酸堿失衡的條件下,需要對代償反應的極限問題進行確定,如果代償反應已經超出了可接受的極限,則pH指數所表示的酸堿失衡問題屬于復合型酸堿失衡。
在對酸堿代償反應公式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對患者進行酸堿平衡檢驗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結合pH指數、PaCO2與HCO3的基本參數變化模式進行,將相關測量數據與患者以往病史情況進行結合,從而確定患者酸堿失衡的分類,血液pH值主要對患者原發性酸堿失衡具有確定性作用。2、采用原發性酸堿平衡失調計算公式,對患者呼酸(堿)的程度進行公式選擇,在代償程度不突破計算限制的情況下,按照代償反應規律確定發生原發性酸堿平衡失調的的選用公式類型。3、采用相應的代償反應公式計算完畢之后需要與PaCO2和HCO3的基本參數進行對比。
3 AG概念定義闡述
AG指標是進行酸堿平衡失調驗證的重要依據,對體內酸堿指數偏向、電解質含量等相關指標都具有參考價值,對于患者在酸堿平衡失調出現隱匿性酸中毒的測定方面具有重要指向功能。
AG降低的限度在病情診斷方面不具有臨床意義,但在臨床診斷中使用AG指標具有以下幾點要素:1、AG指標數據的測定需要與電解質進行同步分析;2、AG指標的測定時HCO3-、Na+和Cl-的相關離子指標參數測定有直接關系,AG指標的相關三項參數必須測定精確;3、AG代酸指標的判斷只需要取樣16mmol/L,就能夠達到有效的檢測結果;4、AG指數測定問題需要與患者病史相結合。
4 總結
酸堿平衡失調在臨床方面具有多種表現特征,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都會由于體內酸堿失調而引發相應的癥狀,采用血氣分析檢驗方法對酸堿平衡指標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多種因素進行判斷,如患者血液中例子成分指標,患者血紅蛋白指標,細胞液酸堿指數等,都對酸堿平衡失調的診斷具有臨床意義,在進行具體指標分析的過程中,還必須結合患者的相關病史進行觀察,提高檢驗酸堿平衡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吳振裘,王振寰,郭倉.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酸堿平衡失調之診斷及處理――附438例次血氣測定分析[J]. 寧夏醫學院學報,1980,01:37-43.
[2]李淑芳,赫國志.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的血氣改變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附1107例測定結果分析)[J]. 吉林醫學,1983,05:1-8.
[關鍵詞]醫學檢驗專業;綜合性;實驗技能大賽;效果評價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綜合性實驗技能大賽的資料,參賽學生88人為實驗組(培訓組),在未參賽學生379人中隨機抽取85人為對照組(未培訓組)。競賽選手自愿報名,不按照成績等其他因素進行預先選拔。(二)研究與方法。1.競賽的組織。競賽由學院、教研室及學生學習部聯合主辦,制定大賽方案,進行賽前宣傳,學生依據興趣自由報名。賽制分為賽前培訓、初賽、復賽以及決賽,優秀選手可代表學校參加國家或地區的比賽。賽前培訓主要是學生結合專業課程內容強化訓練,教師參加指導、答疑。初賽、復賽采取淘汰制,決賽成績評判需綜合參賽選手的各項競賽成績,最終決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2.競賽內容選擇。依據專業特點,綜合性實驗技能大賽采取四種競賽形式,包括技能操作競賽、形態學競賽、實驗設計競賽、專業知識競賽。其中技能操作競賽主要考查選手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毛細血管采血,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血涂片的制備,細胞化學染色等技術的掌握情況;形態學競賽主要利用實驗室顯微互動系統評價學生對細胞、細菌、結晶、寄生蟲、管型等的準確判斷能力;實驗設計競賽主要評價學生基礎理論、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按實驗設計項目,以團隊形式完成實驗設計方案,參加答辯;專業知識競賽主要評價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由專業課教師準備競賽題庫,參賽選手抽題作答或搶答,教師現場評判,點評。3.競賽評價。技能競賽評分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及標準操作程序(SOP)進行評分,所有項目評分滿分100分,其中操作技能占40%,操作流程占10%,熟練程度占10%,時間控制占10%,終末處理及生物安全占20%,儀態儀表占10%。形態競賽評價主要依據標準答案的評分標準進行客觀評判。實驗設計評價依據規定時間內選手提交的設計方案及分組答辯陳述,學生、教師綜合評價評分,結果分優(滿分)、良(80分)、及格(60分)三個等級。知識競賽的評價依據判分標準現場評分。4.考試成績比較。將參加過實驗技能大賽并賽前培訓過的學生作為實驗組,未參加過培訓的學生作為對照組,比較他們的平時成績、期末考卷面成績和總評成績,了解培訓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三)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學生及教師對技能競賽的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參賽的88名學生和19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7份,有效回收105份,有效回收率為98.1%。參賽學生及教師對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綜合性實驗技能大賽的評價。師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性技能競賽對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團隊協助及生物安全意識的提高均比較肯定,肯定度均>90%。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卷面成績、平時成績及總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值均<0.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三、討論
關鍵詞:醫學檢驗;分子生物傳感器;分子蛋白組學;分子生物芯片技術
在基因克隆技術日漸完善和基因測序工作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迎來了基因時代。到20世紀末生物學領域中的數理科學應用大大增加,在功能基因組學、環境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的共同發展的態勢下,分子診斷學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檢驗醫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1分子生物傳感器的應用
對于分子生物傳感器而言,其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化學或者生物技術,把諸如蛋白、抗原、抗體、受體、微生物、細胞、酶等生物識別元件固定在換能器上面,在待測物與生物識別元件產生特異性作用后,以換能器作為媒介,將其作用產生后的結果進一步轉化為能夠檢測和輸出的光信號和電信號等,再對待測物質進行更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達到檢測分析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體液中的微量蛋白、核酸和小分子有機物等物質的檢測都需要分子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的存在對于處于手術中和重癥監護下的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Skladal等相關學者利用通過寡核苷酸探針修飾過的壓電傳感器對丙型肝炎病毒進行檢測,同時還對其DNA結構轉錄和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擴增過程進行了實時的監測,而整個檢測過程僅僅需要10min,除了監測耗時較短外,該裝置還具有可以重復使用的特點[1]。Petricoin等相關學者利用壓電傳感器對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和幾種抗體的相互影響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從中成功研發出能夠迅速檢驗血清中OPG的壓電免疫傳感器[2]。Drosten等學者則報道了檢測神經遞質的酶電報,將電極放置在神經肌肉接點附近可實時測定并記錄鄰近的神經元去極化后所釋放的遞質谷氨酸[3]。
2分子蛋白組學的應用
對于分子蛋白組學的研究,在相關領域上可以說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結論是眾說紛紜和互相矛盾。對于一些典型的腫瘤標志物來說,其難以在當前通過表面增強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作為代表的蛋白質組學技術來得到充分體現。筆者查閱相關的問題總結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具體包括重復性、敏感性和每個峰值蛋白在當前設備下確認所存在的弊端;其次就是要考慮實驗設計和對照組是否選擇得當,對于某個特定的蛋白組模式所反映的是腫瘤的特異性、代謝紊亂還是炎癥反應等都難以得到準確的結論;最后就是對于不同實驗室所產生的實驗結果,其標本處理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其可比性大為降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只有重視并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在檢驗醫學中才能發揮中應有的作用。
3分子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認識也有加深,傳統的醫學檢驗技術顯然難以,滿足當前醫學界上準確、迅速、和低耗的要求。分子生物芯片指的是把大量探針分子固定在支持物上,然后與有所標記的樣品進行反應,根據自動化儀器所檢測出來的反應信號強度來對樣品中靶分子數量進行判斷。從病原菌檢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相當一部分病毒和細菌的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并且把很多代表著每種微生物的特殊基因集成1張芯片。可以根據反轉錄來對標本中是否存在病原體基因的表達進行檢測,同時還能夠檢測出其表達的情況,進一步分析病原體對患者感染程度和宿主的具體反應。
4分子生物納米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