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保資源科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法學本科人才教學培養目標與法律職業技能培育
(一)關于法學本科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的爭論
我國法學學術界對法學本科教育應該是通識教育還是純粹職業教育的討論由來已久,有涇渭分明的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法學教育是通識教育,他們認為法學教育即通過對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知識的教育、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等知識的傳授,從而塑造優秀的法律人。第二種觀點則主張法學教育是純粹職業教育,他們認為法學教育即傳授給學生作為法律職業者最基本的技能和素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法律職業者特有的思維方式。[1]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通識教育觀是與現代大學精神和功能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但法學教育仍然是一種專業教育,且具有較強的職業傾向性,這就使得理想的法學本科教育應是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使之在掌握法律基礎理論知識、原理和制度的同時,具備法律職業者的技能、素質和法律思維方式。因此,在法學本科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必須成為其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中法律職業技能培育的必要性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資源的日漸枯竭,國家、社會及民眾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關注和擔憂越來越多。與此相呼應,無論是國家層面的環境立法、執法及司法,還是公民層面的環境守法;無論在公民的環境維權領域,還是在企業的環境社會責任領域,對相應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高素養的相關應用型法律人才卻是匱乏的。因此,培育具備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職業技能的人才,可以滿足環境友好型社會對此類人才的需要,同時也能拓寬就業途徑,有效緩解法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2]然而,傳統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創新其教學設計,使之適應培育法律職業技能的要求。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作為2007年教育部增列的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隨著環境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逐漸與法學融合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正因其與環境科學聯系密切,使其不同于其他法學學科的特征就是自然科學色彩濃厚。因此,從法學角度研究環境與資源問題及其導致的社會關系和具體應對法律對策,必須以傳統法律理念為基礎再結合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將多學科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融會貫通于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之中,這也是決定《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交叉、邊緣學科地位的主要原因。《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交叉、邊緣學科的獨有特點增加了該學科教學的難度。因與其他法學學科相比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時,必須同時掌握環境科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同時,《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應用法學,與理論法學不同,其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學科特征表現為獨特的現實性、制度性、應用性,正是因為這些特征的存在,所以對于法學本科學生來說,僅僅掌握課本所描述的原理和法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在掌握更廣泛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法律思維進行思考,并能學以致用處理現實的環境法律問題。[3]河北經貿大學在2015年將《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設置為必修課程,較其他法學學科,其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師在教學中貫徹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與此目標相適應。
當然,法律職業技能的最終獲得是全部法學課程教學合力的結果。每一門法學課程,特別是教育部確立的若干門法學教育核心課程的法學教師都應從各自的學科特點出發,為學生法律職業技能的習得而努力,并使這種努力在教學設計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如果不對傳統教學模式設計進行有益的改革,法律職業技能的培育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當然,沒有對法律職業技能的正確理解,教學設計也必然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傳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設計
(一)傳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狀況
傳統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與培育學生法學職業技能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在教學設計上,基本上仍局限于傳統的灌輸模式,忽視實踐對法學教學的重要指導作用,教學中雖然涵蓋了許多相關案例,但案例通常或者缺少代表性和典型性,或者應用較為簡單、機械,只能有助于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不利于激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總結。總之,在傳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設計中,沒有完全體現法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綜合能力的要求,法律理論、法律倫理與法律實踐相育目標的實現仍需努力;也沒有全面把握該課程作為應用法學課程的教學特色,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進而突出應用法學的操作性;還沒有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引導功能,忽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也沒有調適師生的課堂角色,教師沒有做到自覺應變,還學生以主體地位。[4]因此,必須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設計進行改革,增強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培育合格法律職業人才的要求。
(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1. 師資來源結構單一。在我國,傳統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師資大多來源于法學的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他們的理論功底相對扎實,但實踐操作能力不足,課堂上通常也只能利用一些二手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案例材料,這就使其所授理論大多缺乏生動性,教師教得呆板,學生學得枯燥。可以說,傳統的高校師資來源迅速彌補了法學師資的不足,但教師缺乏職業背景,缺乏法律實踐經驗,成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中法律職業技能培育的一個最大障礙。
2. 教育主體單一。我國目前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育師資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沒有吸納過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其中。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單一,重判斷推理和演繹推理,缺乏對于解決環境與資源社會糾紛中的細節處理及事實分析的技能。因此,應當讓社會資源參與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育中來,豐富師資隊伍的構成。
三、法律職業技能培育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中的具體實踐
(一)堅決摒棄純粹理論灌輸式的教學設計
與國內其他法學學科的教學設計相同,灌輸式教學法一直是《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設計中的主要方式。這種教學設計至今未退出主流地位是有原因的,如其授課的信息容量很大、授課內容有體系、教學進度比較容易控制、能夠和其他教學方法靈活兼容等,且這些優勢不是其他教學方法可以輕易取代的。[5]這也導致像案例教學法、辯論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設計中較少被廣泛應用,同時這些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都比較高,需要教師提前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合適案例的選擇、問題的科學設計、思考和討論的有效引導、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等。
法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應當是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認知和運用法律,而不是灌輸純粹的、既定的、凝固的“一堆”知識,西方國家法學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可以作為我們有益的參照對象,其要義就是要避免形式主義,走務實之路。在此種教育理念下重新審視《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它既有根基深厚的基礎理論部分,同時也有枝繁葉茂的應用理論部分,因此《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應注意摒棄純粹理論灌輸式的教學設計。
(二)靈活運用體現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
學生在有一定責任或任務的角色中學習,學習的動力將會更大,學習也將變得更為主動,這是現代教育心理學家的普遍認識。因此,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首先要在思想上實現教學思維的轉換,在教學過程中盡最大可能地賦予學生以責任,從而促使學生變被動吸取知識為主動學習和運用知識。適應此種變化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設計可以有多種,比如案例教學法、辯論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等。
案例教學法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就涉及某個具體知識點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讓該知識點在學生的認知體系中形成一種容知識、實踐、理性為一體的立體范疇。為實現該教學目的,教師在講授每一個重要知識點時,有必要援引一個經典環境案例,或者近期發生的影響重大的環境事件,并對案例進行問題設定,挖掘案例中反映的多層面問題,實現選取案例的利用價值。另外,為揭示知識深刻的理論背景,教師的講授應穿透知識點的表面語義,將其放在具有學科整體性的參照系統中進行討論,加強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同樣,為揭示一些深層次的社會背景,在理論知識的講授時,還應結合對相關社會事件和國內外形勢的介紹,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某些環境制度或者環境法律法規制定背后的精神和意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立法內容,更有利于學生以歷史和發展的角度分析環境法律制度的現實作用及其優勢和缺陷。同樣,在日常教學中就應培養學生自覺關注和跟蹤環境立法最新進展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辯論教學法主要是就學科內重大學術或實踐問題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按照辯論賽的規則,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辯論,這是培養學生邏輯思辯能力的有效方法。這種教學設計將學生置身于極具挑戰和對抗的思辨氛圍之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對辯論的議題作充分準備和討論、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在無形中促進其對相關知識的積累和掌握。而且,學生通過對如何以最思辯的方式闡明本方論點、充分揣摩并有力反駁對方觀點等問題的認真思考和準備,使得這種面臨競爭時的討論與一般課堂討論相比更具深度、廣度和全面性。當前,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務領域都還存在許多爭議點,比如環境權、公益訴訟之公益內涵、環保法庭的設立是否具有必要性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一個新興法律部門,在它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存在眾多需要驗證或辨明的問題,這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辯論教學法提供了沃土。理不辨不明,在課堂辯論的過程中,相信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都會逐漸養成對學習內容進行全面、深刻、具有反向性和多維性的思維習慣。
模擬法庭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精心選擇和設計相關案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案件開庭審理過程進行實際演練,并在此過程中自覺轉換身份進行訴訟的教學方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采用模擬法庭教學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環境法律知識解決實際法律案例的能力,提高學生環境司法職業能力;在著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培育其獨立分析、解決問題以及語言表達、思辨等綜合能力和素質,學生通過生動、直觀的模擬司法行為,加深了對陳列于教科書上抽象的學術理念和法學精神的深刻理解,培養學生經驗式學習的能力和憑借經驗進行反思的能力;在模擬司法實踐的過程中,現代法律意識或者學術理念內化為學生職業人格的構成部分,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實踐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身創造實踐機會,從而將實踐教學真正落實到實處。采用模擬法庭教學法應該注意幾個問題:教師設計案例應該以真實典型案例為基礎,但應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使所用案例既有實踐性,又有學術理念和法學精神內涵;模擬法庭教學法雖然隸屬于程序法范疇,但教師在設計案例時,必須突出本課程所涉及的實體規則,使該模擬實踐過程既有程序法理念,又有實體法精神,這也是各實體部門法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模擬法庭教學過程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和評論,這種先學生實踐后教師予以評論的模式,是培育學生獨立職業思考、實踐能力以及職業自信的有效途徑,而且教師的評論和總結又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先前行為的反思及總結,從而全面提升法律素養。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在培養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理念、傳授環境法律知識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掌握并運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日后從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實踐或研究工作,做好方法論方面的準備,從而真正實現《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學目的,培養真正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專業應用型法律人才。[6]
(三)借助外力強化課程的實踐性
對于《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而言,強烈的實踐性特色決定了實踐型教學法是其重要的輔教學方法。這就需要在課堂外創造條件為學生學習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知識增加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比如請與環保有關的法律人才進校園,在校內設立環境保護公益組織與鼓勵學生進行環保調研等。
1. 邀請與環保有關的法律人才進校園。通過聘任法律事務部門業務精湛、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檢察官、律師、公司法務人員等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這對于充實法學師資、加強法律職業化教育、培養技能熟練的法律事務人才而言,是一種易于操作、見效快、比較穩妥的方法。就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來說,目前為數不多的案件來源更需要專業部門人員的講授,從而讓學生及時準確地了解相關案情和處理結果。
兼職教師的授課可依以下方式進行:第一,講授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實務性課程,每學期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有合作關系的法律實務部門派員以固定學時來校為學生上課;第二,學校于每學期固定邀請法律實務部門的專業人員來校為教師和學生開辦相關《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實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專題講座;第三,當地設有環保法庭的,可以聘請環保法庭的法官擔任學校《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指導老師,同時讓學校合作單位定期接受和安排學生旁聽庭審,指導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在假期見習和畢業實習期間擔任見習和實習導師。這樣可以解決目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學師資來源單一和教育主體單一的困擾,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指導,更好地實現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職業技能的習得。[7]
為實現兼職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邀請與環境有關的人才進校園應做好如下工作。嚴格選聘兼職教師的條件,規范聘任程序,制定科學的付酬標準,并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不斷調整兼職教師隊伍的構成與數量,使兼職教師真正參與并有助于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他們對于培育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學生職業技能的作用。比如,河北馬倍戰律師事務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僅受理環境訴訟的律師事務所,他們的律師團隊經驗豐富,專業性強,河北經貿大學可以與之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
2. 在校內設立環境保護公益組織。于2015年1月1日生效的《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雖然此條規定對于社會組織還是有一定條件要求的,但相對來說較容易實現,學校可以組織成立一個環境公益組織,跟學生社團類似,以此作為各類環境保護有關課程(包括但是不限于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教學的一個實踐平臺。雖然社團成立的前五年不能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但此期間社團需積極關注各種環境公益訴訟的審理及動態,可為以后進行環境公益訴訟積累經驗。因此,《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也要著重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培訓,為今后進行環境公益訴訟打好基礎。
2013年12月,吉天利通過國家環保部新一輪的環保核查,成為山西省第一家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
為提升企業污染防治水平,確保公眾身體健康,國家環境保護部開展了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環保核查工作。吉天利對照要求,認真自查,根據要求上報資料,經省級環保部門初審,國家環保部華北核查組現場檢查,并經社會公示,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部新一輪的環保核查。
從2011年國家開始重拳整治鉛酸蓄電池行業以來,環保部和工信部等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環保整肅行動,將逾八成的鉛酸蓄電池企業取締或關停。2013年3月,環保部的《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指出,把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行業作為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行業,2015年底前淘汰未通過環境保護核查、不符合準入條件的落后生產能力。
據了解,吉天利參加的第二批環保核查共有101家企業,經過層層審查,最終有14家企業通過。在目前完成的前兩批環保核查中,全國的600余家相關申報企業中只有23家通過了核查。
2014年1月,吉天利進行了新增加工處理能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這是山西吉天利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區自2012年底被評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后實施的第二階段項目。按照 “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山西吉天利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區計劃建設回收體系建設項目、新增加工處理能力項目、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吉天利創建山西吉天利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之后,計劃到2016年底全部完成鉛蓄電池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廢鋰離子電池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以及報廢汽車綠色拆解與資源化利用、廢舊鋼鐵加工利用項目、廢舊塑料加工利用項目等“城市礦產”循環利用體系建設。
如今,吉天利每年可無害化處理20萬噸廢舊鉛蓄電池,鉛回用率達99.9%以上,形成鉛及合金12萬噸、塑料6萬噸等資源化產品,并用于循環生產480萬KVAh鉛蓄電池產品。在鉛蓄電池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吉天利已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對推動鉛蓄電池資源的循環利用、規模利用、高值利用等方面起到引領和標桿作用。
吉天利履歷
1996年,劉林娣從校長的崗位走向了創業的道路,與梁福明共同創建了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
2004年,吉天利開始與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研究院聯合,致力于無害化處理技術的研究,由單一的產品向產業的高端延伸。
2009年,吉天利創建了山西吉天利循環經濟科技產業園,引進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先進設備,以構建全球第一個蓄電池產業鏈閉合全循環系統為契機,開始全面走向資源綜合利用之路。
2012年4月21日,在福建廈門召開的“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大會”上,吉天利榮膺“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影響力企業”稱號。同時,劉林娣也榮獲了 “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影響力人物”稱號。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過程;節能環保;技術發展
引 言
當今世界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建設,可見節能環保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節能環保的理念應用在房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成為施工設計者的關注和追求。推進節能減排,應用環保技術,使房屋建筑更加符合社會要求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針對節能環保技術,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節能環保技術進行分析探討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1 房屋建筑施工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原則
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是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近年我國不斷推行綠色低碳建筑,對于節能環保的認識不斷深入,能源節約的意識也不斷增強。“節能建筑”、“綠色建筑”也成為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一大關注點,主要是指更加充分地利用科學技術含量高的環保建筑材料,利用科技的力量加大對于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尤其是充分地利用太陽能、風能,以及雨水資源,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等。房屋建筑施工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應用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
(1)資源利用率高。節能環保的特點就是高效地利用資源,最理想化的狀態是達到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這主要是指高效地使用各種房屋建筑所需要的資源,其中主要包括能源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其他各種建筑材料。對這些資源進行最優化的利用,循環化利用,發揮最大的價值,比如鼓勵各種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擴大已有建筑的使用效率,延長其使用的壽命。
(2)對于環境的影響最小。節能環保主要包括節能和環保兩個方面的內容,節能是指對于各種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而環保則是面向環境,盡可能地減少對于環境的破壞力度。減少對于環境的影響力,主要包括防止建筑對土壤、空氣、水等大氣環境的直接污染,同時也需要減少遠距離材料的選擇,盡可能地使用本地材料,減少交通運輸對于環境的影響。
(3)利于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建筑不應該脫離自然生態環境而存在,而是應該與生態環境成為有機的統一體,更加和諧地存在。在整一個過程中,房屋建筑的設計者應該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讓生態之美更好地作用于房屋建造。
2 房屋建筑施工中節能環保措施
如何來更加有效地推進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節能環保技術,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改進和創新的過程。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更多的使用節能環保措施,在前期需要進行相關的投資,可能會占據較大份額的成本預算,但是在真正投入使用之后,相關的經濟效益是傳統非節能方式的2~5倍。房屋建筑施工的節能環保措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節能型原材料。傳統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鋼筋、水泥、木材、電纜等,這些材料使用起來數量大,不符合節能環保的技術要。而現代的建筑材料,更多地趨向于節能環保化,科學化。在推進房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從建筑材料的選擇出發,盡可能地選擇滿足質量要求以及節能環保的要求,并且減少相關材料的使用量。比如,在模板的工程中使用滑膜,高強水泥等等,這些建筑材料都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進的材料,針對相關的性能,進行了更好的完善,來提高相關材料的使用效率。通過這些高科技材料的使用,能夠降低50%不必要的建筑材料消耗,同時增加相關建筑的質量。
(2)節能型能源。節能不僅僅要從建筑材料出發,也需要從需要使用的能源出發,盡可能地選擇節能環保的能源。在新能源不斷推廣應用的今天,新能源應該更好地應用于房屋建筑過程中,尤其是發展比較成熟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傳統的建筑圍欄耗熱量大,甚至高達三分之一左右,而現代的建筑圍欄熱量得到改善是建立在新能源的基礎之上,通過相關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改善了我國房屋建筑耗熱嚴重的問題,提高了節能的效果。而能源的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墻體節能。墻體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墻面都是采用實心的粘土磚來堆砌,水泥磚土等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保溫隔熱的效果差,需要達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有有滿足相關的標準,這就造成了一種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而現代的房屋建筑中更多的會采用節能環保的復合墻技術,更多地利用現代科技,減少資源的利用以及盡可能地開發利用資源。很多人會感覺這是一種很微不足道的能源節約,但是綜合整一個社會的力量,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能源力量。
②窗戶節能。窗戶也是房屋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設計門窗是房屋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傳統的門窗設計相對簡易,其目的只是進行最基礎性的應用,而現代對于窗戶的設計,更看重人性化。比如改進窗戶的密閉性,更好地防止冷空氣滲入,這也符合環保的要求,減少室內供熱的消耗。根據朝向合理地設計窗戶,規劃不同朝向的窗戶數量比例,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太陽、風等的自然資源。
③水節能。水資源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做好水資源的節約工作能夠更好的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例如,建筑組織可以充分地利用市政管網直接給建筑施工工程進行供水,減少水路建設的投資。同時,在建筑內部應該安裝相關的感應性水龍頭,更好的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④屋頂的保溫節能。屋頂是房屋建筑的防護構造,針對屋頂的技能環保也有著很多的設計和講究。現代的屋頂會更多地在保溫技術上有所改進,通過現代的科技來更好地改進保熱功能。例如,設計合理的屋頂坡度,在順坡的方面鋪設玻璃棉等材料,更好的起到保溫節能的效果;
(3)對于房屋建筑進行綠化處理。綠化符合環保的理念,也是低碳社會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房屋的屋面、周邊環境進行綠化處理,能夠很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更好地美好民眾居住的環境。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進行一定綠化處理的屋面能夠在夏季降溫6.3℃左右,而對于室內溫度可以降低2.6℃左右,可以說這是一種自然環保的降溫方式,很有效地減少能源的使用;真正意義上契合低碳經濟的原則。在很多的地方,都出現了墻面綠化,樓頂綠化,就是為了讓綠色植物發揮作用,減少能源的使用。對于房屋進行高科技綠化處理,不僅僅是節約能源的需要,更是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以綠化來代替其他的建設,更加能夠提升居民對于低碳生活的需要;
3 結束語
房屋建筑是一個系統化的有機整體,推進房屋建筑的節能化環保化,需要從設計房屋建筑施工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總而言之,施工單位需要以節能環保為理念,更好地在房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有效地應用創新化的節能環保科技成果。這不僅造福于百姓大眾,也有利于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對于整一個社會來說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唐瑋.房屋建筑設計中節能環保問題的探討[J].建材園裝飾,2013,30(24):14~15.
[2]趙罡.淺談房屋建筑設計中的節能環保問題[J].科技創業家,2012,28(09):56~57.
[3]夏志剛,吳志英.建筑節能設計方法的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32(06):17~18.
【關鍵詞】 環境保護;措施;環境意識
環境是人類賴于生存的居所,對人類的健康、生活、生產、學習、工作等具有直接的影響。近年來,由于對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使環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大量的森林被破壞,大自然的綠色變成了蒼茫的黃色,碧水藍天變成了混沌的水天一色,因此,我們應該探索出一條確保生態環境與人類和諧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切實做好環保工作。
一、環境保護的意義
(一)環境保護是改變生態環境現狀的需要
一是從生態環境的現狀來看,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增多,森林被亂砍濫伐,大量礦產資源被過度地開采殆盡,淡水資源被污染,酸雨現象日益嚴重,我們人類唯一的生態家園——地球已經是傷痕累累、千瘡百孔。我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我們把本該后由后代人享受的資源提前進行了透支,嚴重影響了人類生存與研學。因此,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所以說環境保護是改變生態環境現狀的需要。
二是加強環境保護有利于人的責任意識的培養
環境保護與我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爭做環保衛士。譬如,當我們看到有人踐踏青草時,我們可以善意勸阻,當看到草地上白色垃圾時,可以把它撿起來;當我們看到水龍頭沒有關好時,我們應該擰緊水龍頭。當我們用完電池后,應該分類送給回收處處理,而不能隨手扔掉。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們的舉手之勞都是環保行動,都是環保意識的體現。通過點點滴滴的環保行動,能夠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二、強化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環保法制建設,為環境保護保駕護航
一是盡快完善有關水資源、土壤、化學物質等污染方面的預防與防治的法律法規,加強生態與臭氧層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建設,構建核安全法律法規,健全循環經濟法律法規建設,加大環境損害賠償力度,切實加強環境監測的法律法規建設。二是環保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工廠的環境監管,從源頭上減少工業污染的發生,對于嚴重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必須責令其限期整改。三是不斷加強污染受害追責和法律援助機制,完善環境民事法律訴訟制度。加強城市汽車廢氣排放,噪聲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大違反環保法律法規后的執法追責力度。
(二)完善環境管理機制,加大環境監管力度
一是完善從國家監察到地方監管再到單位負責三級環境監管運行模式。作為國家環保主管部門,應該切實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監察力度。作為地方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對各個責任單位履行環保責任的監督管理力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出問題追究誰的追責原則,堅決按照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執行,嚴懲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不作為行為,堅決嚴打肆意破壞環境的惡劣行徑。二是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對本轄區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切實按照國家環保規定結合地方實際切實做好污染預防與治理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切實完成好各項生態保護工作。三是各個法人單位應該切實履行好環境保護職責,確保本單位的行為符合環保要求,承擔起污染治理的重要責任,以促進生態的恢復。
(三)構建環境保護的良性機制,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力度
一是將地方政府作為環境保護的主要責任單位,應該將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資金的投入,切實將環境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作為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作為主要領導升遷的必查項目。二是不斷拓寬環境保護資金來源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到環保建設中來,對從事環境保護行業的經營行為予以稅費減免的優惠待遇。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環境保護的行業中來,不斷增加環保資金的投入,以確保環保工作的高效運轉。
(四)注重環境科技工作,提高環保隊伍素養
一是要強化環保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將重大環保科研項目優先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積極組織對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的科技攻關,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環保技術。二是要健全環境監察、監測和應急體系,規范環保人員管理,強化培訓,提高素質,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會管理的環保隊伍。
(五)增強社會環境意識,發揮環保影響效應
第一,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只有提高了意識、手法、環保、參與才能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第二,鼓勵公眾與新聞媒體輿論對政府、工業污染大戶等監督,施以壓力才能使環保政策切實。此外,環保民間組織的興起在引導環保節能新風尚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結語
總之,環境保護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為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實際行動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不斷完善環保法制建設,為環境保護保駕護航,完善環境管理,加大環境監管力度,構建環境保護的良性機制,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力度,以助推我國環保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從而促使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踐行環境保護理念共建環境友好型社會[J].腐植酸,2008,(04)
[2]劉宏海.加強環境保護服務“兩型城市”建設[J].科技信息,2010,(10)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2015年能夠看到的將會全面超預期的行業目前只有一個,就是環保。”光大證券表示,“環保是一個大級別的主題機會,行情會貫穿全年。”國信證券“對2015年環保行業持樂觀態度。”
目前A股市場上正宗的環保股共有39只,其市盈率普遍在30倍以上,最高的超過300倍。雖然估值并不算便宜,但由于行業有望保持25%以上的增速,且業績低于預期的可能性較小,同時2014年行業的大幅調整已經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今年隨著相關配套政策的相繼推出,行業迎來良好的投資機會。
環保設施投資加大
一年春又到,兩會進行時。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全民熱議,環保話題也成為兩會到來之際最熱門的話題。
事實上,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近年來高層重點關注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以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權重于保護財產權,中央高層也已經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成為了重要的執政理念。2014年以來,多次就環保問題作過重要講話和批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希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新環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比于舊環保法,新環保法特別強化了各級政府的環保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因部門存在的多種違法行為而造成環境出現嚴重后果,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也于近期上任。3月2日,剛剛履新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北京與記者見面,他用“鐵腕治污”來形容即將展開的環保部的工作,重拳推進新環保法落地,對違法企業進行嚴肅查處和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外,還會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治理,同時還將對“紅頂中介”進行清理。
此外,2015年為十二五規劃末年,是十二五的考核之年,為全面完成“十二五”環境治理的目標任務,地方政府環保投資呈現加速趕工狀態,2015年或成為十二五環保設施建設招標的最高峰。此外,環保“十三五”規劃編制思路已擬定,將建立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雙重體系,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實現三大生態系統全要素指標管理,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將繼續大幅提高,未來五年環保需求將持續增加。
高層的環境治理決心、新環保法的實施、強大的輿論,都將給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壓力,政府部門的監管和執法力度勢必將大幅加強,從而帶動環保設施投資加大,購買環保服務需求加大,利好環保股。
投資價值較為明顯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A股環保股概念股共有46只,我們將其中主業與環保關系不是很密切的剔除掉,剩下了其中的39只正宗環保股(見表1)。
從上述股票可以看出,環保股的市盈率普遍都不低。但從業績增長來看,行業個股保持著較快的增幅。前三季度,環保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8.68%,凈利潤同比增長22.06%。在環保五個子行業中,除節能行業的凈利潤同比下滑5.93%外,其余子行業的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依次為:固廢處理同比增長35.07%、環境監測同比增長29.8%、污水處理同比增長19.39%、大氣治理同比增長18.4%。在目前已經出現股價催化劑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板塊的高估值承壓并不會太大,而且隨著業績的逐步釋放,板塊投資價值較為明顯。
具體到投資策略來看,中信證券對環保行業維持“強于大市”評級,基于混合所有制釋放活力、工業治污力度顯著加大、再生資源市場空間打開等因素,重點關注東江環保、碧水源、聚光科技、桑德環境、格林美,建議關注國企/水價改革方面的首創股份、瀚藍環境、重慶水務,以及并購彈性大的維爾利、天壕節能、中電環保等。
【關鍵詞】環保檔案信息 資源共享
一、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構架
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的基本組成為后臺著錄管理、前臺共享服務兩個子系統,該系統呈現為分布式特點,實現了單位之間科學的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能夠聯網其他的節點單位,建立起了環保檔案服務網絡體系,實現了共享環保檔案。同時,為單位及社會公眾等提供了開放式的環保檔案目錄查詢檢索,使其具有面向大眾的特點。
(一)環保檔案的科學管理
環保檔案管理人員主要應用環保檔案著錄管理子系統,使用的是管理員身份、分布式信息的管理、環保檔案的分類管理、環保檔案的元數據錄入模板設置、設置環保檔案的訪問權限、環保檔案的歸入檔案管理、環保檔案的審查體系、公開新聞信息的、對網絡訪問的統計分析、對共享系統提供檢索等。
(二)環保檔案系統的分布
在環保檔案進行建設的時候要主意的就是系統的分布,環保檔案共享系統存在于環保部、環保部直屬機構、省環保廳、市環保局等。其中包括環保檔案的信息共享系統、各部門已存在的檔案管理系統。這樣就可以完整將整個系統清晰的整理在人們面前。除了對系統的分布要注意之外還要注意的是信息化的整理以及分布,在信息化的整理之中我們發現,就是因為現在信息越來越多導致了資源管理出現錯誤,很多時候更是信息錯亂,信息遺漏等嚴重問題多次出現,所以對信息的整合十分重要。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分布于各級別環保檔案管理部門,由各級環保檔案管理部門負責管理環保檔案信息資源。
二、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的規范
在建設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平臺的時候要有一個合理的規范,在整個的信息化管理的思路上,規范就是給建設者一個計劃建設的方向。所以在建設的時候要注意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一的邏輯
分布在不同部門的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組成了整個服務體系,為了方便系統之間的相互操作,其業務規則都要在邏輯上統一。
(二)統一的服務
在環保檔案系統服務體系下,為了方便用戶訪問,任意一個共享節點都可以交換其他環保檔案信息資源,查看系統內所有的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目錄,用戶可根據權限進行訪問,也就是說,在權限允許的條件下,一個節點可以任意共享其他節點。可根據目前環保檔案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對具體的部署應用進行系統的完善。例如長三角正在進行編制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環境保護、城鄉規劃、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發展規劃。環保檔案部門應積極應對,盡快將檔案信息的共建共享納入整個發展規劃之中。
(三)開放的服務
環保檔案系統可以容納不同類型與結構的檔案信息資源,并配合檔案資源的更新與補充,體現了服務的開放性。新加盟的節點可以被無線接受,從而可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級檔案管理部門已有的投資,集成了跨部門、跨平臺、跨區域的系統。目前,珠三角各城市政府信息網和檔案信息網已建成運行,檔案信息共享所依賴的設備與技術發展迅速,為檔案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客觀條件。
三、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模式
在對環保檔案信息資源進行建設的時候要考慮到的就是模式的運用,要合理的規劃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模式,也要準確、有效的將檔案信息資源輸入里面,所以模式的運用就是很關鍵的。滿足環保檔案的形成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這三個主體是環保檔案的基本要求,這樣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可以方便地到達使用者,促進環保檔案的高效利用,所以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合理的將信息資源管理中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保存,更是要將環保檔案中準確的特色表現出來。
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包括了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訪問,更包括環保檔案信息資源著錄、歸檔、審查與管理等過程。在整個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中尤其不能少的就是資源完整建設這一個特色,所以完整的將信息輸入,能夠共享就是對環保檔案的一個建設方向。在對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下,我們要采用分布式的軟件架構,其一,實現各部門環保檔案資源的安全管理;其二,利用網絡互操作實現各節點環保檔案信息資源目錄交換共享,在建設信息化平臺的時候就可以完整將信息輸入在平臺里面,由于我們建設的共享資源的平臺,在對人員管理方面就要更加的嚴格。在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的時代,資源共享也就意味著信息的流失以及虛假信息的機會增加,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對進入人員身份的一個合理證明,在進行的時候要嚴格的按照規矩進行資源的共享。
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不僅具有一般信息資源共享所遇到的問題,環保檔案信息資源共享也同樣具有顯著特點,它是國家和社會有的歷史記錄。所以面對這樣一個高科技產品,我們更加應該發展它,使其盡快的運用到社會中。
參考文獻:
實創股份現在的主打項目中關村創新園就深切的突出了這一理念。中關村創新園的主打概念是創新,我們致力于通過知識的能量的爆發,去推動經濟的發展。但是創新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不可能指望通過宣傳創新概念本身就能獲得經濟的飛速發展。把創新概念落到實處,是我們努力實現的目標。顯然,人是創新過程中的主體,挖掘人的潛力,激發人的動力是實現整個創新活動的根本,我們正是沿著這個思路來進行中關村創新園的開發建設。
作為一個科技園區開發建設企業,我們提供的產品就是環境,可以想象,一個惡劣的環境是無法吸引客戶的,所以說環保是我們的生存基礎,是我們的發展基礎。短時間內,我們可以通過價格吸引客戶,但是當客戶最終的創新活動受到環境制約的時候,客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離開。當然對于高科技行業來講,環境對經濟的制約作用顯現的不如傳統的加工制造行業那么迅速,整個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整體的趨勢是一樣的。為什么實創股份這些年來一直穩步前進?從開發上地開始,我們就一直秉持著環保先行的理念,在國內率先通過了國際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認證。十幾年來,上地不僅僅取得了輝煌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想這與我們對環境理念的深刻理解是分不開的。顯然我們這種開發建設方式也獲得了社會和政府各方面的認可,我們能先后順利獲得中關村環保科技示范園和中關村創新園的開發權,很大程度也歸功于此。
當然,不能說我們上地開發過程的環保工作就盡善盡美了,實際上,我們對于環保理念的認識,也是一步一步的深化的。發展到今天,科技園區的開發建設早已跳脫出單純招商引資這個簡單的范疇了。錢,不僅不是政府的首要關注問題,甚至也不是一些客戶和我們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了。我想大概所有行業發展成熟到一定程度都會最終跳脫出價格戰的困擾。對于科技園區開發建設行業,除了價格之外,大概能說的出的硬件指標,也就只有環境了。這也是我們一直推崇環境的一個重要理由。
中關村創新園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西北部,園區北部整體被北京西山連綿起伏的山體環抱;園區內水資源豐富,用地北側緊鄰南沙河,東西兩側和內部有周家巷溝穿過,具有明顯的山水特征和良好的綠色生態景觀。園區內現狀用地主要為村落、農田、林地與池塘。其中林地、園地、魚塘、排洪溝占總用地面積的80%,植被豐富,綠化良好,穿插縱橫交錯的防護林帶,呈現出清晰的大地肌理,以及獨有的山水格局。
通過這段簡單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到中關村創新園優越的先天優勢。當然這也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挑戰,如何在中關村創新園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是包括市、區各級政府、相關委辦局、園區開發者以及社會各界深切關注的核心問題。
我們倡導的是一種人文生態環境的理念,我們工作中的每一處細節都從尊重自然開始,致力于將人真正融于自然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創造力。
尊重本底資源、開發本底資源、完善本底資源是我們開發工作的核心訴求點。這里我可以簡單介紹我們開發過程中的兩個基本理念,從實際的角度談一談我們的環保訴求。借鑒了自然界中“蜂巢”的建設理念,使建筑與園區的原生環境和諧相處,構建一個個自然搭接的互動空間,讓原生態的美凸現出來。秉持“理林”的理念,對現有本底資源進行保護和完善,充分利用林帶、果園、苗圃、水系等原始生態,力爭融建筑于自然群落之中,與濕地、水面及錯落有致的綠色植被構成環境呼應、組成層次分明的和諧景觀。
(一)產業規模不大,供給能力較弱
我國環保企業數量雖然較多,但規模普遍較小,致使總量規模不大。2000年環保產業總收入僅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9%,其中兩個主導領域環保產品制造業和環保服務業兩項收入,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不足1%。生產環保產品的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鄉鎮企業居多。從自發、分散、低檔、小額生產起家的鄉鎮企業和個私企業,雖經過多年的發展,但很多仍處于小打小鬧的境地。環保企業的分散,總體規模過小,使其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供給能力相對較弱,與環保產業巨大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二)技術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足
環保產業技術雖有較大發展和進步,但研究開發的范圍、深度不夠,專業科研機構少,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轉化缺乏措施、手段和力度。環保產業是高科技產業,科學技術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技的開發。我國從事環保工程研究的科研群體分散于不同的科研部門,經常各自為戰,成果轉化緩慢,常與市場脫軌。
(三)地區分布不均衡,產品結構不合理
環保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長江流域的省份,西南、西北所占比重相對較少,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省市發展最快。地區分布的不均衡性,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產品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注重有形產品的開發、生產,中介流通和信息服務等環節異常薄弱。目前西方國家都已建立起一批環保服務咨詢公司,環保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異常迅速。而我國環保產品較多還停留在自產自銷階段,缺少中介流通環節和專門的咨詢公司。這既不能使成熟的高新技術產品得到推廣,也不能有效遏制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極大地阻礙了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市場發育不完善,產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
產業的發展,需要以龐大的現實市場來支撐,環保產業亦然。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潛在市場大,現實市場小。有些污染企業從狹隘的個體經濟利益出發,若治理結果只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自身經濟效益不大,就缺乏購買環保產品和服務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需求量。某些高技術領域,市場需求雖大,但技術不過關,標準不統一,企業又不敢進入。環保市場總體較為混亂,市場政策尚欠完善,管理措施不配套,缺乏統一規劃指導和有效的行業管理,還未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環保企業缺乏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
(五)融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環保投入的經濟效益是可觀的,但由于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環境投資的巨大經濟效益是以間接的、長遠的形式表現出來,對個人的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且私人提供這種商品,由于不能控制“免費搭車”而無法收回成本,因此,個體投資于環保的積極性不高。我國環保投資以政府為主,總體偏低。我國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八?五”時期為073%,“九?五”時期為093%。而西方發達國家環保投入一般都占到其GDP的15%左右,其中以日本和德國的比重為最高,分別占到GDP的29%和21%。
二、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在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以環保裝備工業為主流的環保產業的產品結構正在經歷以下轉變:環保產業正由治理污染型產品向預防污染型產品轉變;環保產業由終端治理產品生產為主向源頭控制產品方面為主轉變。把握這一發展趨勢,為了實現環保產業的升級,應制訂和組織實施環保產業落后技術的退出政策,鼓勵發展技術先進、經濟高效的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限制發展落后的環保技術、工藝、設備。環保企業在發展治理污染型產品的同時,應著力加強預防污染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生產經營,順應環保產品由污染防治技術深度化、尖端化向普及化、標準化、成套化與系列化方向發展的轉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產業組織協調政策。這一政策應立足于:實現有效競爭,抑制過度競爭,協調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一是發展大企業。要加快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商品化,就必須形成規模經濟,努力培養環保產業的龍頭企業。引導一定規模的環保企業適應現代化大生產要求,進行資產重組,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人才、設備、管理上占據優勢,成為龍頭企業。二是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是最活躍的環保產業群體,它比大企業有更大的平均創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經常能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了克服中小企業進入環保產業的盲目性,要引導中小企業在進入環保領域時充分考慮自己的基礎和優勢,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技術特點選擇合適的產品。
(二)推動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
1搞好環保產業的研究開發活動。要面向市場,做好市場調研和產品的可行性分析,開發環境問題所急需的實用技術。比如各種類型的高效除塵技術,城市污水資源凈化技術,廢水處理技術,有毒有害廢物處理技術,脫硫與回收工藝,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等等。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聯合攻關,形成環保產業的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將微電子、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用于環保產業,提高環保產業的技術水平。
2加速環保科技的推廣和應用。多年來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為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些技術能得到普遍應用,將獲得可觀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由于在科研和生產之間尚缺乏中間環節,科技成果和生產廠家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溝通系統,影響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對我國已掌握的許多優良實用又具有推廣價值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技術,可通過組建環保技術開發實體和環保產業信息咨詢系統,包括建立環保產業數據庫和開發咨詢服務等業務,提供靈活多樣的技術服務,加速科研成果在生產中的應用。
3加快培養環保人才。人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創新的決定要素。為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特別注意培養一大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環保人才。可考慮穩定、引進、培養三管齊下:穩定現有專家隊伍,從工資報酬、住房、福利、職稱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鼓勵他們投入創業與創新活動;在國際上有計劃有重點地廣攬人才,吸引一批復合型人才充實到創新活動中,為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建立產學研合作培育人才的新機制。
(三)建立環保產業投融資體制,拓寬融資渠道
1政府投資
在環境問題初期,環境作為一個不具備市場價值的公共資源,它的存在并未明確地產權化,它的破壞也很難合法地追究責任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依靠、利用政府投入來啟動環保事業,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政府的環境投入是政府環境意識水平的一個標志,等于全民的環境投入,這種全民性支出必將促使社會公眾人人關心環境問題,提高環保意識。
2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環保產業投資。按照市場規則扶植和培育一批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環保企業或企業集團。民營企業參與環保產業主要是通過社會投資來實現,就是改革排污收費體制和環境保護投資、融資體制,利用市場機制動員和吸收社會資金。隨著“十?五”期間環保產業投資空間的進一步擴大,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民營企業介入其中。
3引進外資,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的優惠貸款和援助。要抓住當前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高度重視以及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鼓勵外商直接投資于先進環保設備制造、技術開發、環保信息服務、重大生態環境工程、生態農業等方面。盡可能地吸收環保貸款和投資,或者根據需要進行合作經營。同時,允許效益高、資信好的企業借用部分銀行貸款作為引進外資的配套資金。
4通過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沈陽特種環保設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環保股份),它的上市為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業上市提供了一定的經驗。鼓勵有技術優勢、市場前景好、企業運作良好的符合條件的環保企業,通過境內外上市或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發行企業債券或上市發行股票,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或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
(四)加強環保立法工作,規范市場運作
1常用的處理技術
在現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物理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而科技的發展也使許多先進的處理技術被提出。物理技術包括過濾技術、分離技術、沉淀技術等,其中,過濾技術是處理生活污水中最基本的方式,即在污水流經的地方建立過濾層,過濾層由石英、沙子等構成,能夠將污水中含有的雜質截留,從而達到凈化水資源的目的;分離技術中,充分運用了雜質密度與水密度不一樣的原理,密度較小的雜質會浮在水面上,然后利用離心機等設備將雜質從水中分離出來;對于污泥較多的生活污水,通常采用沉淀技術,在污水進入處理設備前進行第一次沉淀,第二次是在污泥完全沉淀之后及時進行清理,凈化污水。
生物膜技術、吸附技術、氧化技術等先進的處理技術也得到了有效應用。生物膜技術在污水生物處理中占據主導地位,該項技術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沖擊負荷性能好等優點,便于運行管理,污水處理效率很高,其主要是采用微生物菌種的培養制成有效的制劑,將這種制劑投入污水后,微生物在介質表面附著形成生物膜,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溶解并吸附轉化,進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吸附技術中的吸附生物降解法是從傳統活性污泥法改進而來的,其主要材料是活性炭粉末,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能夠凈化污水氣味,改變污水顏色,能夠實現對難降解的工業廢水、較高濃度的城市污水的有效處理。氧化技術是一項與化學氧化反應密切相關的技術,在水的深度處理、難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該種方法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當前比較常用的氧化技術包括催化氧化法、化學氧化法、濕式氧化法等。
2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對策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其目標不僅僅是改善水質,還應注重資源化和能源化問題,貫徹落實節能減排,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2.1完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應涵蓋土壤污染、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臭氧層保護、循環經濟、環境損害賠償、環境監測等內容,應有明確的條例條款,加大執行力度。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管理,對于不符合環境質量標準的地區,必須限期整改。
2.2推進科技進步在提高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執行力度的同時,還應加大投入,積極推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相關治理設備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應用。加強環境保護科技平臺建設,將重大環保科研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中,積極組織對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科技攻關,組織重大項目環保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示范。建立全面的環境監測和應急體系,同時加強環保隊伍建設,強化培訓,提高每個環保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
2.3增強社會環保意識群眾在解決環保問題上具有非常大的力量,因此,必須增強公眾環保意識。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教育和引導,可通過印發宣傳冊、設立宣傳欄、講座、媒體宣傳等手段讓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使他們的意識、行為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進而形成合理用水、合理處理生活污水的生活習慣。其次,鼓勵公眾積極配合政府,同時與新聞輿論共同對政府、污染大戶等進行監督,保證各項環保政策的落實,使社會上形成一種環保節能的風氣。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