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文物修復與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物修復與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物修復與管理

        第1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持續 溫馨護理 離退休患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護理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優質護理工程時代[1]。我科根據離退休老干部病人的心理特點和臨床特點,以親切溫和的語言和文明規范的行為,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溝通和一切生活幫助,使患者以愉快輕松的心理狀態去積極地配合治療,自開展持續溫馨護理服務以來,服務質量和病人滿意率保持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選擇本科離退休住院患者750例,其中男性640例,女性110例,年齡62-95歲,平均年齡73.6歲。

        1.2 方法

        1.2.1 創造溫馨環境,減輕病人壓力 老年人性格孤僻, 內心抑郁, 生活自理能力日漸減退, 加之軀體疾病的痛苦, 常常產生沮喪、無用感、恐懼與絕望感[2]。許多老年病人長期住院,容易對醫院環境產生抵觸感,影響治療。持續溫馨護理過程當中,我科首先從創造溫馨的環境做起:從病區基礎設施、病區整體護理建設、病區人員職責和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護理技術操作、安全管理等六項做到規范化。病人非常滿意。

        1.2.2 采用溫馨語言,持續人性化服務 我科病人均為離退休老干部,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在持續溫馨護理的過程中,我科護士十分注意對病人的稱呼。在各種檢查和操作中,也十分注重使用具有安撫作用的溫馨語言。使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在充滿親情、溫馨的氛圍中接受治療。

        1.2.3 做好溫馨巡視,加強護患溝通 針對我科病人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多有視力、聽力等衰退的特點,在開展溫馨護理中,我科要求護士隨時巡視病房,留心病人的病情變化,掌握病人的治療狀況和護理要求,并耐心地與病人交談,用簡明、清晰的語言與病人多進行溝通,不僅限于關心病人的病情,還要多關心病人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問題。積極和病人家屬交流,傾聽他們遇到的困難,接受他們指出的在護理工作上存在的不足、需要改進的問題,合理可行之處立即改進。

        1.2.4 堅持溫馨幫助,溫暖病人心房 老年病人比其他年齡段病人更需要關懷和照顧。自開展溫馨護理服務以來,我科要求護士在病人入住病房時就要主動為病人提供幫助。為病人送上住院提示卡,主動向病人和家屬介紹住院環境、探視陪護、查房、飲食、護理服務等住院制度。同時,要求護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不僅在護理工作上力求完美,還需做到在生活中隨叫隨到或者主動服務,給予病人家人般的照顧和關懷,對無家屬陪護的老年病人更要多加照料。此外,針對老年病人并發癥多、病情相對復雜、身體機能老化的特點,我科還嘗試開展了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生理和心理狀況,結合其家庭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個人健康教育,受到了老年病人及其家屬的歡迎。

        1.2.5 完善護理制度,改進工作流程 持續溫馨護理服務同時,首先對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行為規范、護理流程等進行完善,主動查找護理服務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與潛在風險,關注病人的就醫需求和期望,并做好分析處理,努力為患者提供溫馨護理服務。

        1.2.6用雙向承諾卡營造溫馨服務 (1)醫務人員承諾:遵守醫德規范,不開搭車藥,不收受“紅包”、“禮品”、“不吃請”,不亂收費,為病人提供溫馨服務。(2)患者及家屬承諾:遵守住院規則積極配合治療,不送“紅包”、“禮品”、“不請吃”。有了雙向承諾,營造和諧氛圍。這樣構建醫患關系和諧,減輕患者和家屬心理負擔。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資料,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x2檢驗。(見表1)

        表1 持續溫馨護理服務主要量化指標

        2 討論

        2.1 提高護士職業素質。

        2.2 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病人滿意度。

        2.3 形成超越自我的護士隊伍。

        2.4 提高了護士的職業榮譽感。

        綜上所述,持續溫馨護理服務不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理念,是先進護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的競爭手段。護士很好的專業素養和先進的服務理念,必然帶動優質的服務行為,在病人心中產生良好的首因效應,也有助于激發護士工作熱情,發揮個人潛能,為病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驚喜服務,實現醫患雙贏。

        參 考 文 獻

        第2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文物保護;文物修復;傳統文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們開始關注精神文化需求,從國家頂層方案到文化需求,挖掘、修復與保護文物工作,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并且,文物保護修復能夠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因其自身所表現出來的美學性、歷史性,能夠進一步實現社會與自我認知,從而反映出文物保護修復所面臨的挑戰及傳承的必要性。

        一、文物價值及保護修復理念

        第一,文物價值及存在現狀。文物是具有悠久歷史,且集藝術、科學、技術于一體的古代遺產,其體現出設計者與制作者的思想與精湛技術,反映當時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從而被社會認可,且賦予其一定的價值,并具有觀賞或使用價值。文物不僅具有外在的藝術之美,同時蘊含著社會性、歷史性,還有科學美、文化美。而目前,研究者未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認識文物科學性,其科學價值對文物價值的影響也沒有完全彰顯出來。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為今用”思想,就需要重視科學技術與文物間的辯證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開始對文物價值的認識不斷深入,趨于文物認同感。文物修復的工作認識也在加強,但是多數情況是從文物病害及復雜程度來進行解讀與探究文物價值。一方面,文物修復包含很多意義,促進我國的歷史發展,且能夠提升社會向心力,從而使文物社會價值得以體現。另一方面,重視文物修復工作,對宗教、民族、地域文化及特色進行深入研究,有利于精神層面的發展。社會歷史的向前推進,文物價值及功能逐漸凸顯出來。對此,文物修復,首先應考慮到文物自身承載的歷史價值及穩定性,在平衡社會、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基礎上,盡量還原其本真價值。并且,文物明顯特點是真實性與高價值,且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人們不重視文物保護,尤其是歷史建筑景區的不恰當行為,導致文物的價值、完整性受到影響。對此,應采取合理方式保護、修復文物,用科技彌補歷史文物缺陷,促使文物達到完美境界,同時也使其生命力更加鮮明[1]。第二,修復理念及現狀。現代文物的修復理念兼并文物修復和保護理念,以及觀念、意義和方法,存在科學認知。文物保護修復的工作起源于19世紀,并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建立了一套系統且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對這項工作的發展非常重要。現階段,文物修復既要還原文物真實性,同時還要保障其自身藝術、文化與歷史價值的小概率影響。并且要區別看待藝術作品和文物,文物是不同時期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文化、政治和經濟性,超高價值與不可再生性特征明顯。對此,應小心對待出土文物,盡量保留與還原其原有信息,如歷史與藝術等特征,進而才能促進相關歷史、科學、藝術的研究。可以說,研究意義與研究價值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已出土文物,需要對其進行科學保存,還應“延長”其壽命,保障文物的真實性與完整性。而相對于破損嚴重的文物來說,在修復中應該去偽存真,彌補文物不足。文物修復也是賦予古文物新生命的過程,相關人員在修復中,應從文物原有生命的角度進行技術研究。

        二、文物保護修復對策

        第一,文物保護修復技術。文物建筑保護范圍中,文物自身、原生環境、歷史原貌、歷史信息等,促使其共同維護文物保護標準。而文物保護修復過程中,應堅持“保護兼修復”的原則,促使其延續歷史文化。重視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不是進行簡單或機械的技術性保護,而是需要保持文物和保護修復技術的平衡。文物保護修復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如環境監控、災害防治、歷史考古等,且包含文物信息展現工作。并且,文物保護修復中,修復技術人員應了解修復材料的性能,促使保護修復效率,提升文物修復水平。古文物的保護,需要研究新修復技術,已經逐漸被人們重視。文物是歷史的產物,同時也是文明的一種延續形式。因此,要制定科學步驟及技術,針對不同的文物性質采用針對性的修復技術非常重要[2]。但是,缺少新的、必要的文物保護修復理念,會影響修復技術發展。對此,提升文物修復保護技術,是更好地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內容之一。第二,文物保護修復方法。加強文物保護修復的完整性與生命力,新技術和傳統技藝的融合發揮著積極作用。傳統技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受到保護與傳承,其精湛的工藝符合文物修復需求。文物保護修復從傳統技藝上入手,是比較好的突破點。相對來說,傳統技藝對修復文物有盡善盡美的作用。但是從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我們了解到,技術落后也不利于文物保存和修復。對此,不能完全依靠傳統工藝,而要結合文物歷史文化背景,將傳統技藝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相結合,最大程度還原文物原有形態,并利用現代材料篩選、修復檢測等手段保障修復效果。這一過程,減少了不必要的物力、人力和財力方面的消耗,如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之前,利用現代電鏡微掃描、X射線等技術,了解文物結構,為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提供支持。采用傳統技藝發現的新信息,為科學技術的改進等提供了參考。按照科學技術檢測結果等采取針對性辦法,使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促使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更加科學與規范[3]。第三,加大文物保護修復資金的投入。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作,因其自身的不可再生及珍貴性,增加了工作難度。文物保護同時也是文物修復,資金支持是保障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國家各級政府應給予文物保護與修復支持。尤其是博物館建設,應調動各主體的參與活力,擴展文物保護的資金渠道,促使我國文物保護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開始關注精神世界,博物館及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無論是當地的旅游建設,還是人文的傳承與發展,都應保障其建設資金的充足。第四,建立文物保護修復管理系統。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參考及引用文物保護數據,并建立文物保護修復數據庫。一是相關單位從數據庫中,可以便捷地查詢與提取文物信息,有利于為相似類型文物保護與修復提供經驗。并且,根據不同文物的差異性,還能進行對比分析與修改等數據操作。二是在線評估文物修復的質量。智能數據庫對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發揮了積極影響,人工操作環節不能省去。對此,建立專家評估部分,借助于數據庫編制文物保護修復方案。針對情況復雜的文物修復保護,應對比新舊數據庫,再進行方案的編制。三是輸入文物保護修復檔案信息,并建立導出功能。按照不同性質的文物及保護修復技術特點進行分類管理或查詢,其形成的文檔形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對此,將不同類型文物保護修復檔案,如TDS/TCS/WORD等文檔,導出PDF或視頻格式,便于展開不同工作的需要。四是建立文物保護修復及相關知識的圖譜。按照文物類型、材質及年代等,還有歷史文化等信息,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手段進行文物知識圖譜的架構,提出文物及文化保護的排序算法。五是建立文物保護修復的信息知識數據庫。知識數據庫同文物自身所建立的信息庫相比,存在一定差異。知識庫一般應用分區化處理原則,數據處理效率會更高,處理結果也更加準確。利用PHHON等技術采集處理WEB中的內容,分析其對應的數據。對于ETL處理技術,通常采用HADOP、框架及風暴技術平臺,選擇是否進行流處理和批處理等管理技術,促使其完成數據提取、清理及轉化等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從而加強信息知識的查詢與分析功能[4]。第五,科學設置文物保護修復流程。在文物保護修復上,因文物自身性質與年代等不同,工藝及藝術價值或破損程度不同,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與保護方式非常重要。首先,在文物前期調查與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對文物自身的保護價值及修繕情況進行分析,精準判斷文物真實情況。同時,設置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盡量還原文物自身屬性而對其進行適度的修復工作。設計文物保護修復措施,可按照調研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其次,編制文物修復文本。前期采取總結、歸納的修復文本編制方法,為接下來的修復工作提供指導。文本編制應明確文物保護原則及目標,提出詳細的修復步驟與建議,避免后期因意外事故影響到文物保護修復效果,甚至出現非常嚴重的損壞。最后,全面實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基于客觀條件反復確定修復方案,對于無法探明的問題,可先進行部分研究,再進行修復工作,促使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更加切實可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要求工作者應扎實地掌握不同時期的美學、自然科學、科學技術、歷史文化等知識,這些維度的差異導致文物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屬性、特征等不同。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實施之前,還要透過文物所處的年代判斷文物價值及其背后所要傳達的內容。因此,思考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意義,可保障在修復工作中,不會減少文物自身的藝術或者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舒光強.文物修復保護制度建設的緊迫性[N].中國文化報,2021-01-04(3).

        [2]周希婧.對可移動文物修復中涉及法規、標準與原則工作思考[J].首都博物館論叢,2020(00):338-343.

        [3]平小娟.論文物修復對于文物價值體系的重要性[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2):60-62.

        第3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一、分析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受傳統藏品管理思維的限制

        目前,在基層文物管理所的管理人員或者技術人員中普遍存在著一個現象:只會運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或管理思維來管理藏品,不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來加強對藏品的保護意識,不會學習先進的藏品管理理念。同時,忽視大力宣傳藏品的日常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缺乏運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的優勢來更好地管理基層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等。

        (二)藏品管理人員文化、素質和技術能力偏低

        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往往忽視對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管理,尤其不重視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的相關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其中,對于工作人員的藏品管理技術能力也不重視,同時,不能深層次地理解基層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嚴重地阻礙了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型策略的實施。

        (三)忽視藏品的日常保護和修復

        近幾年,大多數人都不重視對藏品的日常保護和修復。本身在建立基層文物管理所時,管理所的結構不合理,忽視基層文物管理所內外環境以及人為因素對藏品的危害,同時文物管理所的結構也缺少一些現代化的科學設計,因而大大減少了藏品的保存期限,使得藏品損壞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四)缺少創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

        在基層文物管理所的管理模式中,一貫使用傳統的管理方案,缺少創新型的藏品管理模式。例如,缺少先進的技術力量的輸入,藏品的信息安全存在著很大的漏洞等。但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藏品眾多,一些藏品的早期資料已經缺失,每個藏品沒有自己特定編號,導致信息混亂。

        二、淺析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的具體解決方法

        (一)運用先進管理理念,加強藏品保護意識

        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的基礎要結合我國對藏品保護措施的實際情況,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強藏品的保護意識。首先人們意識到藏品對國家的重要性,同時也要知道基層文物管理所對于藏品保護的關鍵性。尤其,對于基層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有學習先進藏品管理模式的積極性,勇于創新,不能一直只會運用傳統的管理思維或者模式來管理現在的基層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尤其是重視一些關于古代字畫、書籍的基礎知識,同時,知道藏品對于博物館以及國家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性。然后,相關部門可以定期組織基層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學習如何更科學、合理地管理藏品,注重藏品的養護和修復,同時可以重視學習國內外在這方面優秀的管理經驗,為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礎。再者,相關部門要通過電視媒體、新聞報道等對如何加強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以及保護文物、藏品等進行積極的宣傳,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可以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到基層文物管理所的藏品對于我國文化研究、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二)加強藏品管理人員文化、素質和技術培養

        我們要全面加強基層文物管理所的藏品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技術培養,從而為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奠定基礎。文化方面:基層文物管理所要適量增加一些高科技的技術人員的引進。尤其,重視高薪聘請高學歷的工作人員,提高基層文物管理人員的文化底蘊,加強管理人員對藏品的管理和養護。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地聘請國內外藏品方面的教授或者專家舉行講座,相互交流,加強基層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員對一些藏品的識別能力、保護技巧能力以及運用先進的養護方式來保護藏品等。平時,基層文物管理所也要注重相關管理人員對于先進文化、技術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隨著現在全球化的發展,基層文物藏品管理人員要注重自己本身的語言學習,最起碼要掌握一門外語。每年可以派管理人員參加中外藏品交流大會,提高管理人員對于藏品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提高他們的交流能力。素質方面:基層文物管理所管理人員要擁有刻苦拼搏的學習精神、敬業精神、服務大眾的積極進取精神等。同時,對于自己本身的工作要盡心盡責,認真負責,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技術方面:基層文物管理所要重點注重對文物管理的技術培養。首先,管理人員要懂得藏品分類。重點強調對于古代字畫、書籍、碗、甲骨文等的分類。再者,基層文物管理所要對管理人員的技術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專業不同分配不同的崗位。同時,定期對技術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三)重視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的養護和修復

        在構建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時,我們要結合我國對于藏品的保護的內外環境,全面綜合分析,重視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的養護和修復。第一,注重保護基層文物管理所所處的環境來保護藏品的安全性。所以,在建立基層文物管理所時就要注重周圍環境,重點避開湖畔、河流等臨水區域,盡量減少基層文物管理所受濕度的影響程度。同時注意避免礦區、市區等繁華的地區,時常保持基層文物管理所周圍的環境干凈、整潔,減少灰塵。尤其,在基層文物管理所的周圍多種植綠色植物,保持環境良好,使得文物管理所空氣濕度保持一定的范圍。第二,建設基層文物管理所時,全面重視管理所本身的設計,尤其注重墻壁的設計,可以適當地加厚墻壁。其中,窗戶一定要有嚴密的設計,最好是雙層設計。其次可以將房頂設計成頂棚或者吊頂設計等等,這些都是為文物管理所養護藏品奠定一定的基礎。第三,基層文物管理所一定要認識到文物保管方式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各種客觀因素,考慮被損壞的藏品怎樣進行修復。所以,管理人員首先要弄清楚藏品被損壞的原因,從而運用科學方法,使用不同的技術或者手段進行藏品的修復。修復時一定要遵守以下幾點要求:盡最大努力保持藏品的原始形狀,不可以摻和過多的雜質,如果保持不了原型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是否具有價值值得修復,對于無法拿定主意的修復藏品,一定要與自己的同事或者請問上級,是否要進行修復等等。所以,在進行藏品的修復時,對于技術人員是具有極高的技術要求的,平時要對于技術人員的保存管理方式及技術操作熟練程度加以重視。

        (四)建立信息化、數字化一體的藏品管理模式

        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的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全面建立信息化、數字化一體的藏品管理模式。首先,基層文物管理所要運用現代科技,完善整理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中的全部信息,同時運用力量和技術計算機先進管理技術,建立一體化藏品信息資料搜集庫,并且統一管理基層文物管理所里面的全面藏品的信息代碼。同時,全面保障藏品信息的安全性,對于計算機管理一定要設置密碼,防止重要藏品信息的泄漏,并在計算機上下載360或者電腦管家進行定期殺毒,防止病毒或者黑客的侵入,保證藏品信息的完整性、正確性。另一方面,加強對藏品的搜集、整理、儲存、輸出、輸入、管理的一體化,在保存和管理藏品的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再者,對于一些藏品的入賬信息或者相關紙質材料要妥善保存,禁止管理人員亂改信息,以輸入計算機中的信息為準,同時也要永久保存。另外,對于每一個藏品都要制定自己的藏品單號,禁止單號重復,同時要用儀器掃編號進行核對。另一方面,時刻關注全球對于藏品管理模式中先進技術的使用,汲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更好地建立信息化、數字化一體的藏品管理模式打下基礎。

        三、結語

        由上可知,本人結合自己對于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創新策略研究展開了以上的探討,分析了當前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模式的實際情況、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完善新型的基層文物管理所藏品管理創新模式等。重點強調了我們要重視基層文物藏品管理,運用信息化、數字化一體的藏品管理模式來合理、科學地管理它們。然而,本人所學的知識有限,就此問題并沒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夠借助本文引起大家對于此問題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斌.博物館文物藏品定名規范的再探討[J].科技展望,2014(22).

        [2]周泉.博物館文物管理藏品資源匯集的完善措施[J].絲綢之路,2015(08).

        第4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Data Matrix二維碼;門禁系統;博物館信息化;文物修復

        [中圖分類號]G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18-0070-02

        Data Matrix二維條形碼原名Data code,由美國國際資料公司于1989年發明。二維條形碼是按一定規律使用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來記錄數據信息的符號,它從質的方面提高了條碼技術的應用水平,從量的方面拓寬了條碼技術的應用領域,是條碼技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二維條形碼具有信息存儲量大、保密性高、追蹤性高、抗損性強、備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這些特性特別適用于表單、安全保密、追蹤、證照、存貨盤點、資料備援等方面。Data Matrix是一種典型的二維條形碼,應用很廣泛,國內一些博物館已將二維條形碼運用于博物館信息化建設中,但是仍然不夠廣泛與深入。本文以Data Matrix為切入點,探討其在博物館門禁系統構建和文物修復中的應用。

        一、二維碼在博物館門禁系統構建中的應用

        博物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機構,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服務于廣人民群眾。同時因博物館開放性的特點,館內工作人員、參觀人員較多,所以如何驗證門票信息、統計龐大的觀眾人數、提升博物館的安保系統,成為博物館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僅借助傳統的引導和查詢管理系統,不能完全達到這一目的,或者說至少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有必要引入電子門票管理系統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一)取票部分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采取憑票參觀制,即使在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這樣的機制依然是觀眾進入博物館的主要憑證。為了方便觀眾和增加博物館的安全性,可以通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將觀眾個人信息錄入二維條碼中,由制票點制作電子門票,在博物館門口設立類似自動取票機的設施,觀眾在網上訂票以后,在該設備上通過刷身份證即可獲得包含自己信息的博物館門票,實質上是將博物館門票實名制化。Data Matrix 二維條碼需要進行的基礎數據采集包括個人信息和門票信息。個人信息即為了保證博物館的安全性,需要在二維條碼中標識有關身份確定的數據,包括國籍、照片、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此類信息為購票人員進入場館之前需進行重點檢查、確認的信息。門票信息是為了便于管理方的管理和觀眾申領使用。

        (二)檢票部分

        等觀眾拿到門票之后,即會按門票上提供的信息,在預定的時間手持門票前往博物館。在進館之前,首先要經過檢票門禁系統。觀眾持票到驗票機前,將條碼門票放在入閘口機讀卡器上掃描,計算機立即讀出二維條碼的信息,確認其身份,并判斷門票是否有效,若有效方可進入。

        二、博物館器物標簽的二維碼信息化

        在博物館文物管理中有一項基礎性工作――館藏器物的標簽制作。器物標簽一般由工作人員手工制作,但是往往會出現標簽遺失等問題。為了便于器物標簽的制作與管理,本世紀初有一些外國學者嘗試用一維碼制作器物標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基于一維碼的某些缺陷,并不能夠很好地實現文物標簽的數字化。由于二維碼具有面積小、儲存信息量大等特點,因此將二維碼引入博物館器物管理已經成為現實可能。

        文物的數字標簽與紙質標簽并無二異,只是將紙質標簽的信息內容錄入為電子信息存檔,但是因為原先在考古現場制作的紙質標簽體積小,所包含的信息內容有限,所以除了錄入標簽上原有的信息外,還要對器物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以保證盡可能將器物的特點記錄完整。標簽數字化以后,能夠避免標簽遺失、重復、模糊不清造成的信息流失,但是還要定期更新。

        三、二維碼與古籍藏本的靜態信息構建

        利用Data Matrix二維條碼的特點,將文物信息錄入其中。包括文物的基本參數、圖片以二進制儲存在Data Matrix二維條碼中。當博物館觀眾需要了解文物的相關信息時,只需用手機拍攝該文物的Data Matrix二維碼并上傳到相關識讀軟件上,即可立即得到該文物的所有信息。對于經卷、古籍善本來說,由于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經卷、古籍善本通常是書封或者是其中的一兩頁,并不能展現全部內容。Data Matrix二維條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來看,對于經卷、古籍善本等文物來說,Data Matrix二維條碼的應用前景更為廣闊。比如,博物館文物管理人員可將敦煌文獻的內容錄入Data Matrix二維條碼中,對該文獻感興趣的學者或觀眾無需拍照,拍下該文獻的Data Matrix二維條碼上傳至相關識讀軟件即可閱讀該本文獻的所有文字,并從中摘選需要的內容。

        四、博物館整體信息系統的二維碼建設工程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發展迅速,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統為廣大公眾服務。為此,可以建立大區信息系統下的個體信息方式這樣一種模式。

        首先,對所統計的每一件文物建設其二維碼信息內容,分類管理,不同類型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二維碼,這樣在一個類的二維碼信息下便產生此類文物的若干二維碼信息。其次,由若干類的二維碼信息組成一個系統的二維碼信息內容庫,就形成了縣級博物館這樣一個小個體的整體二維碼信息庫。以此類推,每一個博物館建立這樣一個信息庫,以市為單位的文物電子信息庫建立,繼而建立以省為單位的二維碼二級信息庫。最后,匯總為一個全國性的二維碼一級信息庫。具體來說,在一個博物館中,可以將藏品按質地分為青銅器、玉器、陶瓷器、金銀器、漆器、書畫等種類,給這些大類分別建立二維碼,然后將本館屬于該類的具體器物的電子信息二維碼錄入到其中,但是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將所有同類的信息堆積到一起,在錄入的過程中要采取器物型式演變與歷史演變順序相結合的方式。

        五、二維碼在文物修復中的應用

        陶瓷器在史前文化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若要做深入的研究,就必須有完整或比較完整的陶瓷器,考古學家和文博工作者會盡可能拼接殘損的陶瓷片,如果遺址堆積復雜,陶瓷殘片豐富,則需花費幾年時間來做,才能做出完整的發掘報告。這樣浩大的工程,勢必花費文博工作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工作效率還很低。雖然文物修復也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繼續借鑒傳統文物修復方法的前提下,逐步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修復。最顯著的就是利用紅外光三維立體掃描來復原文物,但是由于其儀器設備報價較高,短時期內還不能普及到各地文博單位,也不能盡快地應用于大量陶瓷殘片的修復工作。

        鑒于二維碼具有儲存字符、數字、圖像等信息內容的特性,且操作簡單、經濟實用,國內部分文博單位將之運用于建立殘品信息庫。在建立博物館藏品信息庫時,對每一件文物殘缺部位的大小、尺寸、形狀,以及對小塊零散的文物殘片進行數字記錄,精確地掌握一件殘損的文物所缺信息內容。殘品信息庫建立后,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對所有殘品進行甄別,如果發現兩件或兩件以上的文物殘缺信息相匹配,便可將其挑出,進行粘接修復。從而減少了人工肉眼識別的難度,工作人員可以直接用已經甄別好的殘片進行修復過程,而不再是傳統的通過觀看外形來尋找合適的殘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物修復的效率。此外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將二維碼與其結合,將會在文物修復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結語

        將Data Matrix二維條形碼應用于博物館存在以下優勢:第一,有利于博物館控制人流量。在博物館參觀的高峰期,諸如“五一”、“十一”黃金周,博物館可根據通過統計門禁系統的Data Matrix二維條碼,計算單位時間入館人數、在館人數最高峰值等眾多參數,對制定控制人流量預案具有建設性意見。第二,有利于博物館的安保工作。通過門禁系統可以采集到入館人數的個人信息,相當于博物館門票的實名制,若發生文物丟失,即可配合監控設備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控制犯罪嫌疑人。同時又提高了文物自身的安全級別,不給犯罪嫌疑人思想上任何可乘之機。第三,有利于完善博物館考核體系。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其運營的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補貼,導致部分博物館因為經費來源已經解決,不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維持其發展,也就失去了把博物館辦得更好的動力。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并沒有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而發揮得更好,這是因為文物主管部門沒有制定一個完善的考核體系,不能通過有效的考核來發放適當的補貼。博物館門票實名制以后,觀眾的人數可以很準確地統計出來,由此文物部門就可以根據參觀人數作為重要的指標之一,來決定給博物館補貼的數額。這既可以促使各級博物館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又在無形中形成了競爭,使博物館在競爭中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第5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藏品保護;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

        文物藏品保護是自然科學中一門研究人類文化遺產和自然現象的質量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對抗自然力對藏品破壞的科學,即研究歷代各種質地文物和自然標本,在內外因素影響下的質量變化規律,應用科學技術手段,維護藏品質量,對抗一切形式的質變,阻止延緩質變過程,控制降低質變速度,對藏品的劣化進行綜合防治。藏品保護這個概念,是由其特有的研究對象和承擔的專門任務而形成的。

        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大部分都已經毀滅消失,保存下來的僅是其中的極小部分。歷史文物和自然標本受損的原因,應歸于人類自身和大自然。人是文化財產的創造者,也是長期保存歷史遺存的最大威脅者。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破壞行為,都會帶來嚴重后果。如為了城市建設,隨意將古建筑拆毀,用新建筑取而代之,為開發旅游,不適當地在名勝古跡興建機場、公路、橋梁和人造景觀,破壞文化古跡的環境面貌,乃至破壞文化古跡。交通發達所引起的頻繁震動,破壞了地質構造的穩定,影響著尚埋藏于地下的文物的保存。在博物館、文物保存單位附近建設工廠,煙囪林立,煙霧彌漫,污水廢棄排放,造成環境污染,腐蝕文物。旅游業發展觀眾倍增,由于觀光旅游者文化素質、道德風尚之欠缺,對文物隨意觸摸、圖刻造成危害,不合理的考古發掘和文物出土后所采取的保護措施不利,而造成的危害。因管理不妥,疏忽失職而造成的損害等。上述人為損壞文物的情況,至今仍未消除并時有發生,因此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在自然力對文物的破壞中,自然災害的破壞力是迅速驚人的,包括地殼運動、地震、洪水、臺風等。這種災難性的巨大破壞力,往往難以預防。另一類自然破壞力,它雖不如自然災害那樣來勢兇猛,但卻持久地侵襲著文物,這類自然力包括:氣候變化、光線輻射、空氣污染、生物危害等。這種破壞力雖然進行得緩慢輕微,但日積月累的破壞力絕不可低估,在這些自然破壞因素的作用下,文物向衰敗、損壞、消失的方向轉化,金屬腐蝕礦化、磚瓦酥堿粉碎、石雕風化剝離、織物粘連腐爛、書卷蟲蛀霉變、文獻字跡模糊等等。總之,各種文物都在不斷發生質量變化,逐漸向毀壞方向演變,造成對文物壽命的嚴重威脅。

        對抗人為的破壞力,是藏品保護管理方面的問題,在全民族的道德素養、保護文物意識日益提高和政策、法律、規章、制度逐步健全的情況下,人為破壞文物和自然標本的現象是可以日趨縮小乃至基本制止的。而自然力對文物和自然標本的破壞,應依靠科學技術。但如果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嚴肅的法律效力,先進的科學保護技術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若無現代化的文物保護科學技術,即使人為破壞已被控制,也只能面對其自然衰敗毀損現象而束手無策。因此,健全和發展藏品保護科學技術,是博物館事業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衡量博物館現代化水準的標志之一。

        保護藏品的實質是保持藏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只有保存本來面貌,才能保持其珍貴價值。因此,文物藏品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保持其原狀,其中的科學技術工作主要包括這幾項:

        1.分析藏品的結構。博物館一切藏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所組成,保護藏品的實質是保護材料。應用現代分析檢測設備,通過對藏品的分析測試探明藏品材料的元素組成、物質結構和物理性能,探索藏品劣化變質的內因,以尋求保護藏品的途徑。

        2.探索藏品的質變機理。由于藏品成分、性質的不同和外界自然因素的差異,其發生的劣化變質現象也各自有別。掌握藏品的質變機理,可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環境。歷史文化遺存在地下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封閉狀態,考古發掘時突然轉入大氣中,環境的驟然變化使文化遺存的質量急劇變化,造成出土時和之后的劣化變質。為了揭示文化遺存在地下期間保存環境的奧秘,以便出土后的長期保存,需采集墓室內外、遺物周圍的土壤、液體、氣體的試樣進行分析測定,獲得地下的原始資料,并觀察記錄出土時文化遺存的保存狀態。

        4.研究藏品在博物館的保存環境。博物館應研究選擇各類質地藏品所需的最佳保存環境,并制定環境質量標準,進行環境監測調空。加強博物館環境管理,消除有害因素,改善控制庫房和陳列室的環境。創造良好的環境,則應對藏品實行按材料質地分類保存的方法。

        5.藏品的保養方法。藏品保養是為了維護藏品的質量,阻止或延緩藏品劣化變質而采取的防護技術措施。博物館需對藏品進行日常的科學維護,保養工作包括:防潮濕、防干燥、防污染、防灰塵、防光輻射、防蟲蛀、防腐蝕、防糟朽、防變色、防老化等。保養方法既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又重視民間傳統收藏經驗的總結與繼承,探索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保養方法。

        6.藏品的修復技術。運用化學的物理的技術手段,對已損藏品進行修整復原的工藝為藏品修復技術。通過修復處理可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毀損得以恢復,劣化現象受到控制。

        7.藏品的年代測定技術。斷定藏品的確切年代,可為探索藏品的構成材料、制作工藝、質變規律、保養措施、修復方法等提供科學資訊,是藏品保護科技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

        8.藏品的復制技術。藏品復制是依據藏品原件進行重新制作。復制品必須忠于藏品原件的原狀,要具有真實性,為保證復制品的質量,不可隨意改變和創造。對一般復制品要求在造型、規格、紋飾、色彩、質感、風格、完殘等方面,做到在外觀上保持與原件完全一致,使之真偽難辨,以滿足藏品陳列需要。對高標準的復制品,除具備上述外貌上的一致外,在材料質地、化學成分、重量、硬度、手感等方面也應與原件相同,達到亂真程度。復制品是為了保護藏品,發揮藏品的作用。復制工藝過程須確保藏品安全無損,并以此為準則衡量復制技術的優劣,對有損藏品的復制方法應制止。

        9.自然標本制作技術。為完好地長期保存從自然界采集的動物、植物標本,應采用必要的物理和化學手段,對其進行技術加工,以便在博物館收藏陳列。生物標本含有大量有機物質,不及時做科學處理,很容易腐爛變質損壞。加工制作后的生物標本,必須保持原生物固有的形態、色彩和外觀特征。生物標本制作方法有:干制標本、浸制標本、包埋標本。在自然標本中還有屬于無機物的巖石標本、礦物標本、土壤標本和古生物化石標本。自然標本制作是科學和藝術相融的技術,標本制作技術的優劣是標本能否長久保存的關鍵。

        第6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館藏文物;館庫設施;系統管理;科技維護;人才隊伍;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8-00-02

        館藏文物是文物、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館藏文物保護工作事關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大局。

        一、基礎設施建設

        (一)基礎設施建設是館藏文物保護的基礎。

        1、建設高標準館庫

        展廳、庫房是館藏文物的集散地,按照高標準建設安全度高的館庫勢在必行。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使當地館藏的一些珍貴文物慘遭損毀,綿陽市博物館在地震中雖也成為危房,但存放在中心庫房里的5000余件珍貴文物僅損2件,這不能不說是庫房的功勞。

        2、配置高質量裝具

        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在四川大地震中的幸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物的裝具――性能良好的囊匣。囊匣,一般是用木頭做成的,形狀長正不一,里外一般裹有很厚的綢布,文物放入后,空隙部分用海綿、泡沫、紙等軟材料來填充,可使文物緩解外部的撞擊。囊匣是文物保護、存放中不可忽視的防具。

        3、實行專庫存放

        根據藏品分類存放的原則,設立專庫,分別存放陶器、瓷器、實質類、金屬類、紙質類、服裝(飾)類文物。庫房中的設備也應根據所存放藏品的特質和藏量要求而配置。專庫存放的原則,在大多數展廳內獲得施行,而由于條件的限制,文物庫房中還存在混放的現象,亟需改進。

        (二)高標準安防裝備是館藏文物安全保護的保障。

        安全是館藏文物的保障。安防設施建設,一方面要根據館舍的基本性質和功能,安裝出入口導示牌、緊急疏散標志等。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細致入微的工作,如安裝監控探頭,設立監控室,建立智能化的安全報警系統、自動化的消防預警系統。簡單明了而細致入微、智能又自動化的現代化安全、消防設施的建立,為館藏文物構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二、系統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制度是反映藏品情況的基本資料,是藏品保管和陳列、研究的基礎。《藏品管理辦法》要求藏品管理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帖、差用方便。

        1、征集、鑒定、區分等級制度

        文物藏品根據其具有的歷史、藝術或科學的價值,區分為一、二、三級及一般文物、未定級文物等,其中珍貴文物必須重點保管。館藏機構可根據《博物館藏品征集管理辦法》對文物藏品的征集原則、征集范圍、入藏標準與程序、藏品征集與鑒定等組織、人員及制度作詳細規定。

        2、分類放置、專庫專用制度

        文物藏品要按科學的方法分類放置。珍貴文物、經濟價值貴重的藏品,要設立專庫或專柜,重點保管。陶瓷、書畫、錢幣等文物,可根據藏品質地分庫保存,以利于溫濕度控制,并便于日常管理和研究。

        3、建立檔案制度

        文物藏品從入庫開始應當建立相關記錄檔案。一是對文物的征集、入館(庫)、鑒定及區分等級過程中的相關情況,應做好科學詳實的記錄,填寫憑證、清冊。二是做好文物藏品的登帳工作,落實《辦法》中對文物的定名、計件、計量單位、年代、來源等方面的規定,并建立分類賬、總賬。三是建立藏品編目卡片,用準確、簡明的文字記錄藏品的銘記、題跋、流傳經歷等。

        4、藏品管理制度

        根據《文物保護法》、《藏品管理辦法》精神,各館庫單位可以制訂《藏品日常養護操作規范》、《藏品出庫規定》等規章制度,對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與養護,對藏品的提用、借用、注銷及化驗、修復、復制等行為作出具體規定。

        5、丟失、損毀上報制度

        《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36條規定,館藏文物被盜、被搶或者丟失的,文物收藏單位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同時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文物收藏單位的報告后24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告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文物保護法》第48條對一、二、三級文物做了具體規定。

        (二)完善文物人員管理制度

        館藏文物的保管是博物館等文物收藏單位的經常性工作,應設立專門保管機構,配備專職保管人員。根據工作性質和人員情況制定相應工作及管理制度。

        1、庫房人員管理制度

        設專人管理文物庫房,并制訂庫房管理人員規定,如《文物庫房管理人員守則》、《非庫房工作人員入庫守則》等。

        2、安全人員管理制度

        制訂《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規范館庫安全保衛人員工作行為,內容包括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與各部、室簽定崗位安全責任書,實行帶班和查崗制度,嚴格交接班制度,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實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等。

        3、消防人員管理制度

        制訂《消防對組織管理制度》,規定消防隊員的組成、職責,進行消防培訓、演習等。還有《用火用電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消防應急預案》等相關規定。

        三、文物保養和修復

        (一)加大館藏文物的科技保護力度

        根據需要與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復、復制、標本制作和科學實驗等設施,培養專門技術人員,逐步加強藏品保護科技力量。

        (二)加強環境檢測與控制技術運用

        文物庫房、展廳和展柜內的空氣污染物濃度普遍較高,溫濕度日變化幅度較大,是文物保護的亟待解決的難題,因而加強環境監測與控制勢在必行。迫切需要應用現代最新科技成果,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多功能調控微環境的儲藏與展示柜,研究與建立一項對文物藏展材料可作出快速檢驗與評價篩選的技術,以實現預防性保護文物環境的目的。

        四、專業隊伍建設

        (一)加大對在職人員的培養力度,逐步實行文保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每年有計劃的對文物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利用書籍、電視、報刊、網絡等平臺,提高文物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拓寬引進渠道,積極引進各類文物保護與管理專業人才。積極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充實到文物保管、修復等崗位,并確保其專職性和相對穩定性,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需要。

        第7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文物遺址檔案;建設;作用

        我國對于文物遺址檔案的建立工作十分重視,在多年的潛心研究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及管理條例等,這些工作對文物檔案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多年的實踐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已經積累下了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經驗以及專業理論,本文重點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快對文物遺址檔案的建立,充分發揮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1 文物遺址檔案的建立

        1.1 對文字資料的征集

        要想對文物遺址檔案進行建立,首先就要收集大量的文字資料。這些都是檔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檔案中涉及了遺址的地理位置、當前的保存現狀以及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變革,這些文字資料都為檔案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管理依據。以蒲峪路故城遺址為例,其位于黑龍江省克東縣,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保存現狀是評判遺址是否具有內在價值的重要依據,如果破壞程度不嚴重,那么其便具備重大的研究價值,但是相反,如果受到的損害十分嚴重,就會影響到其進一步保存以及對檔案的建立。所以說在實際檔案中,應該明細遺址的現狀,針對實際的面貌進行如實描述,以作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據。

        此外,在文物遺址檔案中,還應該收錄遺址的保護范圍以及建設控制地帶。根據文物遺址保護的相關規定,遺址主要分為三個重點的保護部分,首先是特別保護區,其次是重點保護區,第三是一般保護區,每一部分的保護區都具有不同的保護范圍,同時不應影響到當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不能在文物遺址周圍增加新的居民區以及建筑。檔案中還涉及了對文物遺址的挖掘過程,每一次挖掘都應該詳細記錄在案,如果遺址曾經有過維修的經歷,也要體現在文字資料中,作為文物遺址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資料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并且也為今后的維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便于在今后維修工作中更加有目的性以及有計劃性。這些資料內容在檔案中都屬于重要的構成部分,因此具有一定的價值。

        1.2 對形象資料進行征集

        在文物遺址檔案建立的過程中,如果只具有文字檔案,那么并不具有說服力,如果加上圖片內容,則更能令人信服。但是由于文物遺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要想得到圖片資料并不是十分容易,這就需要在大范圍內進行廣泛的收集。形象資料中不僅包含了圖片資料,也包含了圖紙資料、拓片資料等。對于圖紙資料的主要要求就是需要具備遺址所處的地理位置、周圍的環境圖、對于修復過的遺址應該具有保護規劃圖,還包含總平面圖以及保護標志的位置示意圖等。在圖片資料中包含了在不同角度對遺址所拍攝的全景,航拍的照片,還有修復前與修復后的遺址照片等。拓片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制作的,上述形象資料需要盡可能的面向大眾進行收集,以還原文物遺址的原貌,為文物遺址的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1.3 立場

        在收集完文字資料以及形象資料以后,就可以在現有資料的基礎上組織立卷了。具體的立卷中應該包含以下內容,如文獻保護單位的登記表,在歷次挖掘工作中的進展以及維修狀況,對于文物遺址中重要藏品的登記情況,還有就是歷史文獻以及圖片與照片等。將這些資料收集在一起,以單卷或多卷的形式立案,稱為主卷。政府相關部門對文物遺址的保護合同、建立關于文物檔案立案情況的調查,這些內容結合在一起被稱為副卷。除此之外,在備考卷中,應當收錄相關領導的批示以及涉及主副卷內容的資料,將這些內容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予以收藏。

        2 文物遺址檔案的作用

        文物遺跡檔案的建設是文物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文物遺跡檔案是文物管理部門在圍繞文物開展的各項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并按照一定的檔案管理規則和要求集中保存備查的文字、圖表、照片、錄音、錄像等材料。通過文物遺跡檔案,國家可以充分掌握各類地區各種文物遺跡的相關信息,便于文物行政部門對文物遺跡進行管理保護,也為各項文物遺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文物遺跡檔案可以為博物館陳列宣傳提供真實生動的素材,加強公眾對于文化遺產的了解,提升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從而使文物的宣傳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文物遺跡檔案還為專家學者的研究及社會各有關部門開展多學科交叉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原始依據。因此,文物遺跡檔案的建設是文物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文物遺跡檔案的建設是彌補文物損失的重要依據。文物遺跡是不可再生資源,時刻遭受著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的威脅。文物遺跡檔案系統科學地記錄了有關文物自身的詳細情況,充分反映了文物的發掘、研究、利用等全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客觀事實,是文物自然面貌與各項業務活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真實記錄,具有重要的考據意義和保存價值。文物遺跡檔案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揭示出文物的時代、材料、制法及文物在不同階段的歷史原貌,當文物損毀或消失時,文物遺跡檔案是文物修復的關鍵依據,對于文物遺跡實現有效保護有重要意義。

        文物遺跡檔案的建設是現代科學管理的需要。目前,在文物檔案的建設、管理以及查閱利用服務工作中,不僅要將與文物遺跡有關的檔案資料全面收集并規范整理,還要編制各種檢索工具并科學編目,以便于利用者查閱。同時,制定相應的檔案查閱利用管理制度也很有必要,可以通過建立“借閱登記簿”的方式,將查閱日期、查閱目的、所查藏品的檔號等逐一詳細記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文物遺跡檔案的建設中的應用顯得極為必要和迫切。只有通過對檔案文獻的前期處理工作,將檔案材料進行分類整理,才能將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予以揭示,這是因為文物遺跡檔案信息資源的來源渠道復雜,檔案中所蘊含的信息也是多種多樣的。

        3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文物遺跡檔案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保護我國文物遺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文物遺址檔案保護的過程中,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對文物遺址檔案進行建立,在建立過程中需要收集哪些相關材料,并且還進一步介紹了文物遺跡檔案主要的作用有哪些,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對這一問題予以更加嚴格的重視,為促進文物遺跡檔案的保護工作作出突出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艷玲.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與完善方法分析[J].絲綢之路.2015(04)

        [2]李濤,郭琳娜.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與實踐[J].雪蓮.2015(20)

        第8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姚遠:明故宮雖說是重點保護遺址,可的確前些年保護不力。最近幾年政府最新出臺了《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法案,使文化遺產保護有法可依,這對明故宮這樣的遺址保護十分有利。明故宮現存3座城門城臺,午門、西安門和東華門,但其城樓都已不存。現在保護規劃計劃“加頂”恢復的僅僅是午門城樓和重建角樓。這次規劃主要是為了建設一個遺址公園,而非要重建整個明故宮遺址。此次做的遺址公園規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如何修復午門,確實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至于明故宮的保護修復的意義,我認為這并不僅關乎城市歷史的保護,更重要的是為了呼吁社會關注文物保護、規劃的透明度、公示度問題:目前規劃編制中,關于文物保護規劃的方案和決策過程不夠透明,文物保護和規劃更需要公眾的參與,我認為這才是此次討論明故宮如何保護的意義所在。不管是哪里的遺址保護,公眾的參與和公開透明的規劃都是很重要的,只有一個好的程序,才能帶來好的結果

        《東方養生》:我們看到一些您針對明故宮修復問題的文章,您主張保持明故宮的原狀,維護歷史變遷在遺址上留下的“殘缺美”,而市政方面則主張要復建。也有聲音稱,大多數人不知道明故宮就是北京故宮的藍本,若不進行復建,公眾人無法了解其原貌和歷史價值。您如何看待這些觀點?

        姚遠:所謂“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范本”,指的是《明實錄》中提及的:“營建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但是具體建筑是怎樣的,可能和南京故宮不完全一樣。事實上也有考古發現,明朝時南京的午門和北京、中都(鳳陽)的午門就有所不同。今人無法確鑿地了解當年故宮的原貌,如今要修復,也僅是對歷史的推測。還有就是明故宮城樓之毀壞,遭受了歷代的自然災害破壞,經歷了戰爭洗禮,這些歷史上的毀壞也是明故宮承載歷史的本來的一部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因為遺址的歷史就是它被毀掉的過程,而我們要保護的就是這段歷史的真實過程。有的建筑專家認為要“復原”,這是和文物保護法律的基本理念是相沖突的。

        《東方養生》:您提出的遺址“殘缺美”,重在“遺址保護”而非“復建”。但從2006年起,明故宮就已經成為江蘇省重點文物遺址進行保護,可保護的效果、以及民眾的支持度都不容樂觀,您如何看待這一現實問題?

        姚遠:確實前幾年在遺址管理、保護上不是很樂觀,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管理體制存在問題。比如明城墻、明故宮的保護管理并非僅僅是文物保護部門在做,而是進行多頭管理,例如歸屬于旅游、園林或是建設部門等,不是每個單位都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對遺址進行恰當的保護。但是,這幾年南京有了很大的進步,經過多次民間專家學者的呼吁和公眾參與,制定了不少重要法規,讓古城保護有法可依。目前的問題是,如何讓這些規劃條例落實。

        《東方養生》:關于明故宮的遺址保護問題,您還提及“將真實的遺址融入城市空間體系”,應該怎么做?請具體談談。

        姚遠:這很簡單,因為南京現在有多處歷代都城遺址,發現一處重要遺址就應該原址保護,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這樣周圍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就可以將遺址變成一條路徑,一個公園,或是和某個歷史街區進行配套,將遺址和周圍的歷史景觀融入在一起。讓遺址不僅僅是一個“死”的被保護對象,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市民生活、休閑,可以互相交流的文化場所和公共空間。

        《東方養生》:目前公眾關于明故宮遺址的另一個關注點,是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您對“申遺”有何看法?姚遠:明故宮目前暫未納入申遺名錄,它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已足夠。南京市申報世界遺產的是明城墻,并不包括明故宮部分,至于未來是否會申報遺產,這涉及到政府決策,但目前沒有該計劃。明故宮午門其實是南京明代四重城郭的一部分,是南京宮城城墻的城門,如果明故宮遺址保護整治好,是可以同南京城墻,作為南京都城的一部分來申報世界遺產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將明故宮的真實性保護好。

        《東方養生》:有些人都將明故宮的修復保護同奈良平城宮跡做對比。平城京當時已經完全毀壞,卻在日本政府努力下,遺址成功還原復建,也申遺成功,這似乎和您的主張相違背。您曾存日本學習生活多年,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姚遠:有關該問題有兩點:首先,日本的平城宮并沒有完全修復,僅恢復了其中的朱雀門等極少部分。平城宮跡保留大量宮殿的遺址原貌,比如一些建筑基址等,只是復原了很小的局部而已。第二,平城宮跡的修復在國際的文物保護界存在較大的爭議。而且申遺并不是平城宮一處,是奈良若干文物點作為“奈良的文化財”進行捆綁的遺產申報。

        至于平城宮跡的修復對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的參考價值,我認為首先應該按照中國的文保法規來保護南京明故宮。日本文物保護的經驗,有好有壞,也不乏出于日本國內民族主義的政治考慮,而非完全出于保護目的。

        第9篇:文物修復與管理范文

        【關鍵詞】旅游資源;文物保護;矛盾;開發;對策

        一、歷史文物遺跡進行旅游開發的背景條件。

        在國家倡導大眾旅游,推動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今天,旅游者已不再將旅游景區、農家院作為游覽休閑的單一目標,當今的旅游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不斷的更新中,如自駕游、探險游、戶外游等多種游覽方式的出現,對旅游區域內的文物古跡保護工作也提出了嚴峻挑戰。

        近年來伴隨著承德旅游事業的迅猛發展,文物保護的任務非常艱巨,如何在發展旅游的同時保護好境內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遺存,成為擺在政府決策者和文物主管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將對推動承德文化旅游的發展發揮豐常重要的現實作用。

        二、文物保護與發展旅游之間的關系。

        (一)文物古跡是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

        探古求知是廣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作為人類文化載體、反映人類發展歷程的文物古跡給人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受,是人類各發展階段的絕世之作。觀覽文物古跡使人們在游中學,學得輕松、愉快、有趣。由于文物能滿足人們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為旅游資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發展旅游對文物保護的促進作用

        文物古跡作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它、保護它,可以推動旅游事業的有序和諧發展。為吸引眾多的游客,旅游部門必然會注意文物的保護工作,使其盡量完好地展現在旅游者面前。發展旅游還可以部分解決文物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旅游景區應從其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區內文物保護,建立一種文物古跡旅游開發的修復補償機制。發展旅游還可以增強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進而使重視文物,保護文物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

        (三)發展旅游對文物保護的消極影響

        一是對文物進行旅游開發從某種角度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破壞行為。開發旅游區就要在旅游區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賓館、飯店等,甚至還開辦工廠,這一切都破壞了文物原有保存環境。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修建體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脅著文物的保護。二是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壞的悲劇。某些旅游部門為了提高文物古跡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對文物采取了一系列維修與保護措施。但由于文物的維修與保護不專業不能使其維持原樣、符合其歷史時代特點,實際上造成了更大的破壞,名為保護實為破壞。三是旅游業對文物周圍環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壞。旅游景區內人、車、建筑物密集,排放出大量廢棄廢水嚴重污染了文物古跡周邊的空氣和水源,對文物古跡有著強烈的腐蝕作用。四是游客對文物的破壞。眾多的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使文物古跡受到浸蝕,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撫摸等行為可嚴重損壞文物。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盜取文物古跡的部件,此等野蠻行徑嚴重地危害著文物古跡的保護。

        三、協調旅游資源開發與文物保護之間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文物周邊環境的整治。

        由于文物所在地所特定的環境性質,導致其周邊人員活動區域有限,使得每遇到黃金周和節假日,前往參觀的游客相對集中,往往擁擠不堪、承載力告急,導致文物受損和生態環境被破壞。所以我們要開闊文物所在地的周邊環境,控制高層建筑,聘請有關專家對文物保護單位制定文物保護利用中長期規劃,分層次開發。對特殊的、有重大歷史和藝術價值而又極易損壞的古代文物必須保持原狀,并要控制參觀人次。

        (二)完善文物保護機制

        發展旅游,特別是文物景點,有利于本地經濟發展;在開發的同時就要重視維護及修復文物,要制定旅游開發中文物保護的中長期規劃,文物保護不能走經濟發展那樣先破壞后修復的老路,要實現開發與保護共贏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地方政府應建立協調一致,部門聯動的文物保護機制。由于文物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規劃與建設,涉及到計劃、規劃、文化、文物、宗教、國土及旅游等許多部門,因而各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文物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開發。文物旅游部門應該把文物保護納入旅游事業的長期規劃中,在旅游促銷和旅游活動中應加強《文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法規的宣傳,對破壞文物者應采取經濟、法律等手段加以制裁,這樣不僅樹立了文物旅游的形象,還強化了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

        (三)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管理。

        要使文物保護工作與旅游開發利用達到和諧的發展,就必須培養和引進出色的管理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特別人才。在加快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發揮現有文物修復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使其傳統的經驗、技術能夠得以傳承。

        愿文物旅游事業能夠越來越多的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服務,讓我們的民眾更多地了解到我國悠久、璀璨的文明。

        【參考文獻】

        [1]李景瑞.《承德古代史》.民族出版社,2009(5):1-11,

        [1]潘洪.論文物的保護和開發利用[J].科教文匯,2007(6):57-59.

        [2]龐肖霞.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利用研究[J].新疆經濟與文化,2007(6):37-41.

        [3]張承忠.基本建設應重視文物保護[J].小城鎮建設,2001(5):61-63.

        [4]王維坤.建國以來我國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思考[J].西北大學學報,2001(3).

        [5]劉洪.以科學發展觀協調文物保護與文化旅游的關系[J].科教文匯,2007(1):40-41.

        [6]歲哲文.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事業的發展[N].中國旅游報,2002-4-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AV日韩AV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95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思思久久96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