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

        第1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集中工業園區;工業有機廢氣;在線監控預警系統;應用

        嚴重灰霾與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污染嚴重影響群眾健康,因規劃與發展形成集中工業區的工業廢氣,有二氧化硫。顆粒物與揮發有機物(VOCs)等,對環境與群眾有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國家環保十二五規劃明確加強揮發有機污染(VOCs)與有毒氣體控制,開展該有機污染與廢氣監測,提升污染監測能力。此背景下,對集中工業區安全監測與建立預警系統,更好開展對揮發有機物等的監測與監管。

        1 在線監控和預警系統內涵及建設必要性

        在線監控和預警系統,是以在線分析儀為核心,以移動通訊為媒介,用傳感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及相關分析軟件與通訊網組成綜合性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利用檢測技術、網絡技術與自動控制對排污企業進行全程監控、及時預防與處理污染的管理系統。

        工業園存在問題與廢氣排放,工業園環境問題有:(1)居民離工業園很近,園區有小范圍居民集中,廢氣污染突出。(2)氣體源頭監管有難度,接到舉報到人員到現場,氣味已經消散,確認污染源難。(3)廢氣處理沒有監控,處理流程與排放不能有效監管。(4)廢氣超標或嚴重擾民,不能接到預警,處理滯后。急需建設廢氣安全預警系統,對企業煙囪與廢氣排放實時監控,對集中工業區廢氣監測預警。

        2 在線監控和預警系統在建設中主要問題

        (1)系統安裝缺乏認識,無法保證其正常運行。工業園中很多企業對在線監控和預警系統重要性認識不夠,安裝驗收完后,不重視運營管理,陷入儀器設備無法正常運轉,集成商沒有資金無力接手,環保部門看不到,政府大量投入的監測數據狀況。

        (2)監測儀器缺少統一標準,導致在線監測儀不能規范化運行。工業園中現有監測設備廠家眾多,一次性投資費用為進口設備50%,儀器測量法缺乏統一標準,監測數據偏差與運行穩定性等方面落后進口設備。由于監控設備存在質量問題,有些企業管理不到位,出現故障沒有及時處理,導致聯網不穩定,系統無法長期的正常運行。

        (3)自動監控設備機型多,和國家網絡連接困難多。連網軟件廠家服務不配套,阻礙在線監測儀規范運行。有的開發時間不一樣,缺乏統一采集系統,使數據傳輸網與管理軟件不兼容,數據聯網無期,使數據不能兼容,阻礙數據聯網進度。

        (4)缺乏對檢測系統管理機制,無法保證數據準確。缺乏運營商的管理機制,社會上很多沒有運營資質的環保企業進入監測市場,用低廉價格承接監測業務進行轉包。技術力量與利潤不能支撐維護與后期運營,無法提供讓網企業與環保部門滿意的服務,擾亂市場價格,使安裝與維護質量沒有保證。

        3 某市工業園在線監控和預警系統概述

        (1)首先由監測系統采集現場濃度數據,廢氣治理監控系統采集企業與工況數據,通過數據傳輸儀與網絡通訊把數據傳到廢氣監測與預警平臺。預警平臺分析數據,數據異常則發送到環境監察與企業人員電腦終端。企業根據信息自行處理,通過平臺客戶端把處理上報。如遇重大污染事故由環保部門按應急預案妥善處理。

        對工業園重點企業廢氣處理監控系統對企業處理效果全過程監控,有效約束超標排放,及時調整工況與處理工藝,源頭監控廢氣達標排放,提升廢氣治理能力。

        (2)廢氣監控布點對監控系統很重要,鑒于園區有居住區,周邊也有集聚區,為準確與客觀把握廢氣對居民影響,除在重點排放口與廠界設點外,對公共區也設點。

        (3)監測因子,主要因子是TVOC與硫化氫。

        (4)廢氣在線預警平臺。該平臺實時監控,涵蓋數據收集、處理與應急管理平臺。綜合該平臺區域內廢氣各類靜態與動態數據的監控、數據與報表管理、參數與任務管理等功能。針對不同廢氣污染,提供應急預案,數據異常或者事故發生,提醒與指導采取措施與執法部門對事故應急處理。

        監測儀器設定對被監測廢氣毒性、排放標準與精度。一旦超過報警值,便向終端發送報警信息。預警平臺設置應急預案,根據設置的觸發條件,觸發各類處理方案。例如,針對輕微廢氣污染,設置一級黃色預警,向相關監測人員發送警報信息,可有企業根據具體情況,自行進行處理,然后將處理結果上報上級有關單位,進行記錄即可,對于污染造成的損失和處理措施,也要進行統計記錄,為類似事件的處理積累經驗。對于較為嚴重的污染,設置二級橙色預警,同樣向相關人員發送警報信息,然后根據污染的嚴重程度,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和監察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理,判斷是否需要對相應的設備進行檢修,同時隨時跟進處理進度,待處理完成后,對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進行記錄和整理,并上報處理結果。對于十分嚴重的污染,要設置三級紅色預警,組織應急指揮小組,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上報相關部門,制定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盡一切可能,將污染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另外,在線預警平臺如果出現故障,也會出現報警的情況,這時,應該組織專業維護人員趕赴現場,進行維修工作,并對解決情況進行上報。

        4 針對在線監控預警系統的建設意見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分析,集中工業園區工業有機廢氣的污染控制受到了企業和相關環境管理部門的重視,在線監控預警系統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而要想確保其作用的充分發揮,還需要采取一定的對策和措施。

        (1)確保在線在線監控與預警系統的合法性

        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在線監控,是強化環境保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落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措施的重要依據。國家對于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都制動了相應的節能減排目標,規定如果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完成這些目標,出現超標、超總量排污的情況,將會對企業實施限產減排或關停處理。而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取得的數據信息,將作為標準判斷企業是否完成相應任務的唯一核定標準。因此,確保系統的合法性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運維和長效監測機制

        對于廢氣安全監測預警系統而言,定期監測機制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監測設備的定期巡查和校準、對比等,有效確保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進而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確保系統可以長期穩定的運行。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集中工業園區建設工業有機廢氣的在線監控預警系統,對工業生產中的有機廢氣進行實時在線監控,在廢氣超標排放時,可以向相關企業和環保監察人員發送警報信息,通知其進行及時處理,從而減少了廢氣對于周邊環境的污染,保障了工業園區的環境安全,有助于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琴芳.對集中工業區廢氣安全監測預警系統的研建[J].污染防治技術,2013,26(4):13-15.

        第2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GDP;出口依存度;兩型社會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7-0047-03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環境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全球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估計1986年至1990年間共有500多萬噸危險廢物由工業化國家運往亞非拉諸國;經合組織OECD國家每年有至少10萬起危險廢物越境轉移事件,數量達200萬噸以上;綠色和平組織某項調查顯示發達國家目前正以每年5000萬噸的規模向發展中國家運送危險物,其中美國曾在1991年將超過1500萬磅塑料廢物運往菲律賓,3500萬磅運往印尼,7500萬磅運往中國香港,其中大部分轉運中國內陸。進入21世紀,雖然污染物轉移的手段更加隱蔽,但事實上仍然大量存在。應當承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投資的確是造成環境破壞和污染的一大原因,貿易自由化在使各國的經濟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生態資源依賴性,加速了生態資源與能源物質的高消耗和不合理開發,造成了新的環境壓力與生態退化,加深了環境與貿易之間的矛盾。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保護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各國政府、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對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重視。

        湖北省地處我國中部,自古就有“千湖之省”美譽,其武漢城市圈又是最早被國家確定為“兩型社會”的試驗區之一。可見在環境保護方面,湖北省在全國有一定的先鋒和示范作用。那么湖北省的出口貿易對湖北省的總體環境有怎樣的影響呢?本文試圖借鑒已有的方法和湖北省的數據來解決這一問題。

        2文獻綜述

        有關貿易與環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Grossman和Krueger(1991)最早將國際貿易的環境影響分解為: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三個方面,建立了貿易的環境效應分析的基本框。OECD(1994)則是將貿易的環境影響分為產品影響、技術影響、結構影響與規模影響四個方面,補充了有關貿易產品的環境影響分析。

        很大一部分學者的觀點認為國際貿易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環境。Copeland和Taylor(1994)最早利用南北貿易模型進行環境效應的綜合分析。他們認為貿易自由化減輕了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Copeland和Taylor(1995)也探討了全球性污染問題的南北貿易模型,他們的結論是發達國家通過貿易就會改善環境,發展中國家則會加劇環境污染,而世界貿易從總體上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不過該模型系理論分析模型,其結論的可靠性還需要各國的貿易實踐檢驗。Antweiler(1998)利用44個國家的數據進行了貿易的環境效應分析,通過對國際貿易與S02濃度之間的關系,他們發現貿易的結構效應使資本豐富國家的產出更具有污染性。Dua和Esty(1997)提出的“向底線賽跑假說”(race to the bottom),主要內容是由于各國爭相擴大出口,會促使各國紛紛降低環境標準門檻來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從而出現向環保標準的底線不斷逼近的現象。

        也有學者認為國際貿易并不是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并以此說明采用貿易保護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以Keydiche Stevens(1993)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就貿易有益于環境保護進行了深入研究。Stevens利用貿易的規模、技術、結構效應進行分析,表明貿易自由化可以為環境保護增加資金投入、提高技術水平以及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因而有利于環境保護。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2001)通過引入國家間要素稟賦差異擴展了Copeland和Taylor(1994)南北模型,利用該模型他們對一組國家在1971到1996年間二氧化硫污染的實證檢驗,發現規模、結構和技術效應環境質量的綜合影響是積極地。

        國內也有許多學者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莊慧明、趙春明、鄭偉騰(2009)運用計量模型分別從規模效應、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三個方面對貿易的環境效應影響做了分析,并最終認為中國的對外貿易有利于環境的改善。王贊信、唐華琴(2009)則對江蘇省對外貿易的環境影響做了研究,通過對廢水、廢氣和煙塵等工業污染物分別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含量,也認為對外貿易使江蘇省受益。錢幕梅、李懷整(2011)通過利用Grossman和Krueger的模型,對我國東中西部的29個省的面板數據檢驗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三個地區的碳排放受進出口影響程度。劉林奇(2009)更是從規模、結構、技術、市場效率和環保政策這5個方面對我國30個省的工業污水排放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是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加劇了環境污染,而技術效應和市場效率效應減少了我國的環境污染,環境政策對不同區域的有不同的影響。高靜、黃繁華(2011)利用中國30個省15年的面板數據檢驗了中國是否存在倒U型的EKC曲線,最后檢驗結論顯示東部地區存在倒U型EKC,而中部地區不存在EKC,西部地區存在正U型EKC。王菲(2011)分別基于環境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模型和考慮環境要素的經濟增長模型對河南省出口貿易的環境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結構是影響河南環境的重要因素。

        但是現有的研究有的是單獨對廢水、廢氣和廢渣等污染物在進出口貨物中的含量進行計算比較,如王贊信、唐華琴(2009)則對江蘇省的研究。有的在選取環境解釋變量時又僅僅只采用一個環境指標,如高靜、黃繁華(2011)基于低碳的視角只選取了CO2的排放量,劉林奇(2009)只選取了污水的排放量,王菲(2011)對河南省的研究時也只選取了碳排放量作為被解釋變量,用以表示環境污染程度。在筆者看來,這些指標都只是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的一個方面,并不能很全面的反應真實的環境污染水平,因此本文試圖將兩者結合起來,在現階段沒有被普遍認可的綜合指標的情況下,分別對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都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檢驗。

        3數據選取和實證分析

        本文通過查閱各年的《湖北統計年鑒》,分別選取了湖北省從1981年到2011年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和固體廢棄物產生量,來說明湖北省整體環境的變化趨勢。

        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包括生產廢水和生產污水。在傳統的化工生產中,不經處理的廢水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極大。不過隨著環保意識的發展,現在的工業廢水一般都要經過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后排放。

        從圖1可以看出湖北省工業廢水排放的趨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改革開放之初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的高速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并且在1988年達到最高值。之后,在環保意識逐漸加強的影響下,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開始下降。特別是在進入2000年以后更呈現出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但是從2008年開始又有上升的趨勢。

        廢氣主要由工業企業排放或汽車尾氣排放產生。雖然現有大多數研究從低碳的角度選取CO2排放作為廢氣排放指標,但是由化石燃料產生的SO2和氮氧化物,對于環境的影響作用更大。SO2排放過多,極易在空氣中遇水形成酸雨,而酸雨對土壤、建筑物和地表植物都有很強的腐蝕作用。而空氣中的氮氧化物達到一定含量就很容易形成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對于呼吸道系統有強刺激作用,20世紀環境公害事件,其中有兩件光化學煙霧都是罪魁禍首。

        工業固體廢棄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固體廢物的一類,簡稱工業廢物,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粉塵及其他廢物。可分為一般工業廢物和工業有害固體廢物。工業廢物消極堆存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而且許多工業廢渣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質,通過淋溶污染土壤和水體。粉狀的工業廢物,隨風飛揚,污染大氣,有的還散發臭氣和毒氣。有的廢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響生物生長,危害人身健康。

        從圖2和圖3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工業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一直呈增長的態勢。而且在2000年之后表現出更快的增速,雖然在個別年份稍有下降,但總體上保持了高速的增長。這說明2000年以后,雖然湖北省的水環境有所改善,但是廢氣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的劇增很有可能又導致了環境的惡化。

        現有的研究框架很多都是在經濟增長內生碳排放的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簡稱EKC)基礎上通過控制變量加以分析的。環境的庫茲涅茨曲線是一種假設化的反映不同環境退化指標和人均收入之間關系的曲線。在經濟增長的早期階段,環境退化和污染加劇,但當經濟增長超越某一臨界水平時(不同環境指標有所差異),該趨勢將出現逆轉。因此,較高的經濟增長會引致環境改善。這實際上指出了環境影響指標是人均收入的“倒U型”函數。

        本文借鑒黃靜、高繁華(2011)在研究經濟增長和環境效應的模型,運用EKC模型確定人均GDP、FDI和出口外貿依存度作為模型的解釋變量。但是以工業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構造三個模型。

        其中W、A、S分別表示湖北省當年的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總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PGDP表示湖北省的人均GDP,FDI表示實際外商投資額,DEGR表示湖北省的出口依存度,由每年湖北省的出口量除以GDP總量所得。t是從1986年到2011年,本文數據都是由各年《湖北統計年鑒》收集整理而得。若β1>0,β2

        分別對模型(1)、(2)、(3)進行回歸結果如表1。

        通過表1的結果可以看到,以工業廢水和工業固體廢棄物作為解釋變量的模型中存在“倒U型”曲線,但是在顯著性上存在一定問題。而以廢氣作為被解釋變量的模型中存在“正U型”曲線,且比較顯著。人均GDP對于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影響最大,且加劇了工業廢水的排放量。

        這說明湖北省的的經濟發展還是以工業廢水的高污染、高排放為代價的。而人均GDP對廢氣的排放則有改善作用,說明經濟發展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生產技術升級和清潔生產方式的普及,減少了工業廢氣的排放。雖然人均GDP的提高也可能會提高汽車的擁有量進而增加廢氣排放,但是這一提高作用現階段還不明顯。

        FDI對于環境的影響都很顯著,其中提高了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而減少了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湖北省吸收外資投資的領域多數是產生工業廢水較少對水環境污染更少的企業。但是較為忽視對于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氣物的產生量,因而導致了FDI對這兩項的促進作用。

        從圖1、圖2和圖3中不難發現,湖北省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從2000年開始就逐年下降,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卻持續上升且并無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于,雖然湖北省中心腹地的“武漢城市圈”被確定為兩型社會的試驗區,但是由于自身被稱做“千湖之省”和擁有數座“百湖之市”城市的現狀,湖北省首先把提高和改善水環境作為工作重點。因此,在吸收FDI時對工業廢水排放量把關更為嚴格,而對于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則較為寬松。

        出口貿易依存度對工業廢水的排放量比較顯著,而對于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則都不顯著。同時可以看到,出口依存度對湖北省工業污水排放影響很大。可見雖然湖北省引進的外資投入企業大多對水污染比較小。但是省內自身的出口企業卻對產生了更多的工業廢水,因此湖北省的出口產業大多數依然是以高污染為主的。

        4結論

        單一環境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只能說明某一特定方面的環境問題,并不能評價整體環境質量好壞。采用一個綜合的環境指標可以更好的反映貿易和經濟發展對總體環境的影響。在沒有適當的綜合環境指標的情況下,分別對幾個重要的環境指標,如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進行分析,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整體環境水平。

        本文的數據顯示,湖北省除工業廢水排放呈下降趨勢外。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且近年增長更快。可見湖北省在建設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的推動下,著重進行了水環境的改善,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忽視了對大氣環境的改善和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這也直接導致了湖北省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的惡化,如2012年初夏武漢市出現的“迷霧”事件,以及2012年末全國范圍出現的“霧霾”天氣等,都是湖北省乃至我國大氣環境惡化的顯著表現。

        通過實證結果,我們看見發現,只有廢氣的排放模型存在“倒U型”曲線,而工業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則存在“正U型”曲線。

        人均GDP對三類環境指標的影響都很顯著,但是對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都有有促進作用,對廢氣的排放量則起到了抑制作用。所以人均GDP的增長加快了水環境的惡化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氣環境。

        FDI對于三類環境指標的影響也顯著,但是只對工業廢水排放量有減少作用,對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都有促進作用。這說明湖北省吸收FDI改善了水環境質量,卻損害了大氣環境質量和加速了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這可能與湖北省在吸收FDI時更傾向于嚴格控制水污染有關。這也印證了前文湖北省依托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優先改善水環境的結論。

        出口依存度對湖北省工業污水排放影響很大,對廢氣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卻不明顯。可見湖北省的出口產業大多數依然是以高污染,尤其是高度的水污染為主的。

        參考文獻

        [1]王菲.河南省出口貿易環境效應研究部——基于碳排放和經濟增長互相內生框架[J].生態經濟,2011,(6).

        [2]劉林奇.我國對外貿易效應理論與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3).

        [3]高靜,黃繁華.貿易視角下經濟增長和環境質量內在機理研究——基于中國30個省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面板數據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1,(10).

        [4]錢慕梅,李懷政.中國東中西出口貿易環境效應分析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11,(6).

        第3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 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調整戰略

        2004年,面對經濟過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抑制了經濟過熱,整個宏觀調控雖有小驚,卻無大險;但令人深思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每次中國經濟增長稍微加速,不用多久就會因為資源瓶頸收緊、通貨膨脹壓力增加而不得不減速調整。這種情況已發生了多次,一再表明了過去那種依靠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所形成的產業結構不可能使經濟獲得持續高速增長,同時也表明產業結構的合理與否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從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各個產業消耗資源對環境的影響方面,來探討產業結構變動與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產業結構與能源消費的關系

        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能源支撐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能源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特別是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全球環境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等。在我國,伴隨著經濟的增長,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增長很快,這種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在給貨物運輸體系帶來較大負擔的同時,更為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三次產業對能源的消費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第二產業不僅在總量上是最大的能源消費者,而且單位產值的能耗量遠遠高出其他產業。工業內部各部門的單位產值能源消費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化工、石油加工業等為能源密集型行業,皮革毛皮及其制造業、印刷業、機械、電氣及電子制造業為低能耗的行業。因此,為了減輕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必須調整產業結構的技術構成,促使產業結構升級。

        二、產業結構與環境質量關系

        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三廢”(即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從廢氣的排放行業來看,主要是工業各行業的排放,其中包括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供應業、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行業;廢水主要分為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而廢水污染尤以工業廢水污染最為嚴重。工業廢水排放量占較大份額的行業分別為:化學工業、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電力、蒸汽、熱水生產供應業、食品、飲料、煙草制造業、礦業、電氣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所排放的廢水中,有害物質高居榜首。固體廢物的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電氣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蒸汽、熱水生產供應業、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因此,要改善環境污染狀況,緩解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壓力,從短期看,必須嚴格控制“三廢”的達標排放,從長期看,則必須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原有的投入產出方式。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造成了資源的結構性消費,而資源的使用必然會導致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前景。以湖北省為例,湖北經濟快速發展產生的環境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它不僅引起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的下降,而且開始制約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湖北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以工業廢水為主的江河水源污染,以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為主的大氣及酸雨污染,以及工業廢棄物排放的污染,即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因而緩解環境壓力的途徑主要是控制和減少經濟活動中各產業部門的“三廢”的排放量。

        1.廢水的排放。廢水主要分為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而廢水污染以工業廢水污染最為嚴重。工業廢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有機物、如汞、鎘、六價鎘、鉛等。它們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的破壞性遠遠大于生活廢水,因此,嚴格控制工業廢水的排放是最根本的做法。湖北省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在1990年為259699萬噸,到1995年上升到300598萬噸,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但是,從1996年開始,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開始有所下降。1999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33461萬噸,低于1990年的排放量。盡管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且污水處理率2003年已經達到83.78%,但是工業廢水的排放達標率僅為59.82%,仍然有40.18%的廢水處理不合格,其有機污染程度和毒性對江河水質的污染相當嚴重。

        2.廢氣的排放。廢氣主要來源于燃料燃燒過程和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廢氣的排放。湖北1990年的工業廢氣排放量為3419億立方米,1999年上升到5566億立方米。1985年~1999年期間,湖北廢氣排放量平均以每年10.9%的速度遞增,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排放的廢氣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1990年為55.6萬噸,2005年為53.06萬噸;工業煙塵排放量1990年為47.2萬噸,2005年下降到29.34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1990年為31.0萬噸,2005年上升到35.6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的逐年增加與湖北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密切相關。“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必然導致高污染。

        第4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紡織印染;揮發性有機物;標準;廢氣排放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志碼:A

        A Comparison of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on Exhaust Emissions of Textile Printing & Dyeing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Textile printing & dyeing industry, a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that generate exhaust gas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of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the pollution control lists, limit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tandard; exhaust emissions

        中國是自古以來的紡織大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家,紡織印染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省的印染布產量如表 1 所示,可看到紡織印染企業分布集中,沿海五省的產量占全國總量的95%以上。

        印染行業高溫、高耗水、使用多種助劑等特性,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印染廢水標準對廢水排放加以控制,然而我國現階段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仍執行GB 16297 ― 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和GB 14554 ― 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有關規定,其針對性不強,且頒布時間較早,與紡織印染防治工作的實際不符。自2013年起,我國開始制定《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也將作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對印染工業的廢氣嚴格管控。

        對于大氣污染的控制與研究國外相對較早,美國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就頒布了相關法律,并經過多次修正。其中典型的法規有美國的《國家有害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紡織工業面料以及其他紡織品生產中的印花、涂層、染整》、日本的廢氣固定源和移動源排放標準、英國的《紡織面料整理和涂層的法定指南》等。目前,以上標準中,美國、英國和世界銀行有針對紡織印染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而日本、歐盟與我國一樣,執行的是(類)綜合排放標準。

        1 國內外標準主要污染因子及限值的對比

        表 2 為具體的污染因子及其限值對比,其中苯系物、氯乙烯、顆粒物、甲醛等主要污染因子需重點關注。根據對比,美國的標準主要是針對紡織染整行業的涂層、印花、染色、整理等工序,對其使用、排放的HAP(有害大氣污染物)總量進行控制,但對于單項的特征污染物并沒有進行限制,同時采用了排放濃度和削減率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并對車間工藝廢氣收集做了明確的規定。

        日本目前并沒有專門的紡織印染行業廢氣排放標準,所以在這一類行業的廢氣排放問題上,執行的是《固定源排放標準》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綜合類的排放標準,對其中列出的氣體種類中的鹵代烴類、苯系物類、揮發性有機物以及硫化物(H2S、甲硫醇、甲硫醚)有明確的限值規定,但其單位并未統一,有mg/kg及mg/m3兩種形式,為相關人員的執法及監測帶來了一定不便。

        英國的紡織印染行業主要在歐洲范圍內,且主要從事高檔服裝面料的_發,故在英國并沒有出臺專門針對紡織印染行業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法規,只出臺了針對紡織面料整理及涂層整理的指南 ―― 《紡織面料整理和涂層的法定指南》。該指南主要針對紡織印染生產工藝中的涂層工藝進行有效控制和說明,該工藝的主要污染因子為甲醛、顆粒物、NOx、NH3等,排放的要求是30 min內濃度限值不超過一定數值。這對我國涂層工藝標準的污染限值有一定積極作用。

        世界銀行的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由《污染預防和消減手冊》和《紡織品制造業環境、健康與安全指南》共同規定。其中,前者規定了排放標準污染參數和最大值,且該限值用濃度來表示,同時不可使用稀釋的辦法使廢氣達到要求。在工廠或裝置的正常操作中,應當至少有95%的時間不超過限值的最大值。后者主要列出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氯氣、甲醛、顆粒物等主要污染因子的限值,這與我國紡織廢氣排放種類基本相同,但缺少了芳香類揮發性有機氣體,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可以作為惡臭氣體標準限量值的一個技術參考。

        2 我國標準現存問題

        2.1 缺乏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控制清單

        我國沒有針對紡織印染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目前該行業執行的大氣綜合排污控制污染物種類為33種,惡臭排放標準控制污染物種類為 8 種,其中包括的污染物種類并不都適用于紡織印染行業。美國標準中估算了135個主要點位會產生污染物,其中有害氣體污染物主要包括甲苯、甲基乙基酮、甲醇、二甲苯以及甲醛等;日本標準規定的固定源大氣污染物分為 5 類,即煙氣、揮發性有機物(VOC)、粉塵、特定物質(28種)和有害大氣污染物(234種);英國標準中規定了各項污染因子指標;世界銀行也規定了紡織工業廢氣污染物種類及排放標準限值。

        2.2 缺乏對污染物控制技術要求

        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目前執行的標準中,對產生污染物的工序、設備沒有提出防治措施。而美國標準中對設備裝置針對各工序(染色、印花及整理等)具體要求的安裝、運行、操作、處理效率及維護等方面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除此之外,美國標準還針對安裝有廢氣處理設施的污染源,做出了一些操作規范以便進行正確規范操作,對于HAP排放削減的最大程度的控制水平即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作了規定,采用了排放濃度與削減率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并對車間工藝廢氣進行收集。

        2.3 在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指標方面與其他國家不同

        工業生產排放顆粒物、惡臭氣體、硫氧化物以及污染更重的揮發性有機物。除了對各種有機物進行識別外,各國還規定了排放氣體中的有機物含量,但各國所用指標并不完全統一。我國采用的是非甲烷總烴,《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非甲烷總烴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和含氧烴等組分,實際上是指具有C2 ~ C12的烴類物質;美國標準中規定的是TOC(Total organic HAP),美國聯邦環保署(EPA)對VOCs定義為“除CO、CO2、H2CO3、金屬碳化物、金屬碳酸鹽和碳酸銨外,任何參加大氣光化學反應的碳化合物”;世界衛生組織對VOCs的定義為“熔點低于室溫而沸點在50 ~ 260℃之間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從非甲烷總烴、VOCs的定義可以看出,非甲烷總烴主要指C2 ~ C12之間的烴類物質,VOCs的范圍相對較廣,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3 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訂方向

        3.1 提出可以指導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控制的污染物清單

        結合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目前遵循的《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及該行業地區分布、產生大氣污染物種類、濃度、工藝技術等情況,參考國外相關標準及政策,劃出我國紡織印染行業標準包括的行業范圍,根據不同工序制定出相應污染物清單。并針對不同工藝產生的不同污染物分別制定相應的排放限值,分別為紡織印染工藝(選擇其中產生污染物比較多的燒毛、印花烘干、涂層、定形蒸化等工序,分別列出各工序主要污染物)、粘膠纖維工藝和污水處理站。

        3.2 對總量控制要求,無組織和有組織廢氣排放分別制定限值

        據我國《2011 ― 2020年非常規性控制污染物排放清單分析與預測研究報告》中關于紡織皮革制鞋工業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紡織工業VOCs排放總量占工業VOCs排放總量的30%左右,在不同來源VOCs排放總量中的分擔比例為8.8%,對整個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制定的紡織印染標準在總量上也要進行要求控制。由于紡織印染行業無組織廢氣的逸散對于廠區環境、人體健康等各方面存在影響,因此在制定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過程中對于無組織排放也要規定相應限值,并規定指標為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限值。基于目前的環境空氣惡化現狀,同時參照日本、英國及世界銀行的方法,采用的是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作為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限值指標。

        3.3 對污染物控制設備及處理效率提出要求

        以美國在《國家有害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設備裝置提出的具體要求為參考,在紡織印染大氣標準中規定新建及現有企業必須安裝廢氣收集及處理設施,對具體的處理效率做出規定,給出廢氣處理設施最低處理效率要求。對于無組織排放超過一定限值時,同樣需要建設廢氣收集及處理設施,除此之外對于其他廢氣處理設施系統的控制要求也要做出規定。

        4 結論

        苯系物、氯乙烯、顆粒物、甲醛等是當今各國紡織行業廢氣排放標準中的主要污染因子,需重點關注。我國現有的標準還存在著些許問題,如缺乏控制清單、缺乏技術要求、VOCs的定義指標與國際不一致等。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創建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物控制的污染物清單,提出總量控制要求,對有組織和無組織廢氣分別限值排放,以TVOC作為控制揮發性有機物的指標,對污染物控制設備及處理效率提出要求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4/2015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

        [2] 楊波,汪旭明.日本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及其內容探析[A].環境安全與生態學基準/標準國際研討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中國毒理學會環境與生態毒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二)[C].南京: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中國毒理學會環境與生態毒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2013:129-138.

        第5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經濟增長;環境污染;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0 引言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是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提出,他們在對42個國家的經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大多數的污染物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倒“U”型關系,即環境質量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惡化,在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逐步得到改善[1]。

        圖1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的庫茲涅茨曲線示意圖[7]

        在EKC提出來以后,不同的學者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證實了EKC存在。Panayotou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典型的倒“U”關系[2]。吳玉萍等對北京的實證分析,得出北京的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著倒U關系[3]。馬樹才和李國柱的研究也表明,我國工業廢棄物排放量與人均收入間存在倒“U”型結構[4]。

        而另一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則表明,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并不一定呈現標準的倒“U”形關系。謝賢政等對安徽省的研究表明,經濟增長和工業環境污染指標之間表現為線形相關關系、不是EKC。沈滿洪和許云華對浙江省的研究(2000年)也表明,浙江省工業三廢排放量、人均工業三廢排放量與人均GDP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呈“N”型,即浙江省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環境變遷不同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工業化時期的特征。

        1 沈陽市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概況

        沈陽市是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最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2010年4月,沈陽經濟區獲得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沈陽市近些年經濟增長迅速,GDP總量由1995年的673億元增加到 2010年的 5,017億元;人均GDP由1,995年的10,017元上升到2009年的54,654元。特別是2003年國家實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沈陽市GDP及人均GDP的增長率都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GDP總量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人均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

        沈陽市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給沈陽環境帶來了壓力。特別是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第二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自2007年開始,第二產業重新成為沈陽主導產業,而且所占經濟的比重逐漸增大。現在,沈陽市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已由1995年的7.6:42.3:50調整為2010年的4.6:50.7:44.7。因此,通過對沈陽市EKC的研究有利于沈陽市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作一個全面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2 研究數據選取及模型建立

        2.1 數據選擇

        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選取了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個指標來反映沈陽市環境質量水平;選取人均GDP來反映經濟的發展狀況。采用工業廢水、廢氣污染排放總量是基于以下考慮:雖然按照國家要求,工業廢水、廢氣應該做到達標排放,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并沒有能夠做到完全達標排放,企業偷排現象時有發生,因此,選用排放總量更能反映工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來講,本文選用的是工業固體廢氣物的產生量而非排放問題,因為并沒有準確的數字反映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而且固體廢棄物在堆放、利用過程中極易產生二次污染,因此采用產生量更準確也更能符合現實要求。

        表1 沈陽市1993-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人均GDP

        數據來源:1995-2011年《沈陽統計年鑒》

        2.2 模型建立

        參照已有的研究文獻,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關系的計量模型有多種形式[5,8-10]。本文同時選用對數模型和多項式模型對數據進行擬合檢驗,最后在所得結果中選取擬合程度更好的作為最優結果。模型如下:

        LnY=β0+β1lnX+ε (1)

        Y=β0+β1X+β2X2+β3X3+ε (2)

        Y表示污染物的排放總量(產生量),X表示人均GDP,β0、β1、β2、β3為模型參數,ε為隨機誤差項。模型(1)中β0、β1都不為零時,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在模型(2)中,β1、β2、β3的不同取值,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具體關系如下:

        1)當β1≠0,β2=0,β3=0時,環境狀況與經濟增長之間呈現線性形關系;

        2)當β1>0,β2

        3)當β10,β3=0時,環境狀況與經濟增長之間呈“U”型曲線關系;

        4)當β1>0,β20時,環境狀況與經濟增長之間呈“N”型曲線關系(即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5)當β10,β3

        6)當β1=β2=β3=0時,環境狀況與經濟增長之間為一條直線,即環境狀況不受經濟增長的影響。

        3 實證結果及分析

        在EXCEL及Eviews軟件系統的支持下,根據沈陽市1995-2010年的統計數據,對主要污染物排量及人均GDP進行回歸分析,所得計量結果見表2。

        表2 沈陽市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計量模型模擬檢驗結果

        從表2中可以看出,工業廢氣排放量與人均GDP的擬合程度不強,R2只有0.381;但工業廢水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等三項指標都與人均GDP的擬合程度都很好,R2都大于0.7,能夠很好地解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

        3.1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與人均GDP的關系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與人均GDP的三次函數模型中,β10,β3

        “九五”期間,沈陽市對環境保護保持了高度的重視,把環境保護作為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在執行國家實施的 《“九五”期間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和《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中,加大了對污染源達標的監管力度,要求一些重點企業要做到污水達標排放,對一些造紙、鋼鐵等污水排量大戶進行技術改進,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關閉了一些浪費資源、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在《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及2010年規劃》項目中,積極治理流經沈陽的渾河河段。到2000年底,遼河流域97.6%的工業污染源實現達標排放。先后建成日處理40萬噸的北部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10萬噸南部污水處理廠,使得沈陽工業廢水防治取得有效進展。但是污染達標率比較脆弱和不穩定,從2004年開始,污水排量又緩慢上升。監管力度降低是造成反彈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新污染企業的出現和現有企業的偷排也是反彈的重要原因。

        3.2 工業廢氣、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人均GDP的關系

        工業廢氣排放量和人均GDP基本呈三次曲線關系(R2=0.381),但擬合程度并不高,因此在擬合曲線上也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工業廢氣排放量的變化趨勢。但在圖6的年際變化中,可以看到1996-2004年,工業廢氣排放量一直較平穩,在2004年后出現較大波動。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人均GDP的三次模型中,β10,β3

        3.3 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與人均GDP的關系

        由于α1、α2都不為零,根據模型(1)可知,工業固體廢棄物與人均GDP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倒“U”型曲線關系,也即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但由圖5可以清楚地看到,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正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年遞增,而且還尚未出現拐點。

        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是由于產業結構的原因。雖然近些年來,沈陽市順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的指導下,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并著重發展現代服務業,力求將沈陽打造成東北的金融中心。但沈陽長期以來是以第二產業作為主導產業,2010年,沈陽的三次產業結構為4.6:52:43.4,2020年三次產業的結構預期也依然是以第二產業為主,結構比為4.2:52:44。另一方面,沈陽市雖然在“九五”和“十五”期間加大了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但是主要投資工業廢水和工業廢氣方面的防治,而在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防治方面力度并不大。2001年,污染治理資金為4839.4萬元,廢水、廢氣方面的資金分別為2319.3萬元、2404.7萬元,固體廢棄物的資金僅為95.8萬元;2002年8688萬元的污染治理資金在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三方面的資金分別為5573.5、3592.7和324.8萬元。工業固體廢棄物的防治始終投資不足。

        4 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本文通過對沈陽市的實證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首先,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物排放量之間的關系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標準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即倒“U”型曲線,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本文中,只有工業固體廢棄物與人均GDP之間呈倒“U”型關系,而工業廢水、二氧化硫均與人均GDP之間呈“三次線性”關系。其次,環境狀況并不一定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自然改善,產業結構的調整、環境政策的變動、技術水平的變化等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對沈陽市而言,政府有效的環境政策、投資等措施將成為改善環境,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4.2 建議

        第一,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環保投入要占到國民總值的1%到1.5%能有效控制住環境污染;達到3.0%時,能使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根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沈陽市在環境保護上的投入達到2.0%,僅能夠控制環境污染,若要改善環境狀況,必須再繼續加大投資。長期以來沈陽市在工業“三廢”上的投資比例不夠合理,絕大部分的資金被用于治理廢水和廢氣,在固體廢棄物防治的投資上只占全部投資額的很小一部分,使得固體廢棄物污染日益嚴重。

        第二,推進技術創新。沈陽市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三次產業比例維持在3.4:50.5:46.1的水平,仍然以第二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因此通過技術引進、吸收和加強自我創新,能夠在有效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護沈陽市生態環境。

        第三,推動環境保護的市場化運作。政府通過建立科學的資源、污染排放的產權市場和交易機制,形成“排污者支付成本、治污者賺取利潤”的利益導向,并且積極推進環境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構建環境價格體系,使市場真正引導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徹底改變環境資源被長期無償使用,環境保護完全由政府負責的局面。

        第四,繼續深化改革現有監管體制。首先,加強地方法規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的標準,同時在不同現有法律抵觸的情況下,授予環保局更加嚴厲的環境執法權。其次,將環境保護指標納入政府考核制度,防止一些部門為了追求短期、局部利益而不顧長期、整體利益。現實中,一些部門為獲得短期經濟效益,而對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保護。第三,擴大市民在環境事務上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沈陽市現有的監管體系,由于督查力量不足,使得一些非法排污企業“一查就關、一走就開”,難以根治,而廣大市民作為環境的最大利益相關者,為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有動力、也有效率去監督相關部門和企業是否履行了相應的義務。

        第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從源頭上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做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產出,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做到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Grossman G M,Krueger A 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J].NBER Working Paper,1991.

        [2] Panayotou T.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J].Paper prepared for and presented at the Spring Semina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Geneva,March 3,2003.

        [3] 吳玉萍,董鎖成,宋鍵峰.北京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計算模型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2):239-246.

        [4] 馬樹才,李國柱.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的Kuznets曲線[J].統計研究,2006,23(8):37-40.

        [5] 謝賢政,萬靜,高亳洲.經濟增長與工業環境污染之間關系計量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7(5):144-147.

        [6] 沈滿華,許云華.一種新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浙江省工業化進程中經濟增長與環境變遷的關系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0,4(4):53-57.

        [7] 白婷,徐波.關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特征及原因分析――以陜西為例[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26-32.

        [8] 張成,朱乾龍,于同申.環境污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J].統計研究,2011,28(1):59-67.

        第6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治理技術;發展現狀;分析影響

        可揮發性氣體無序排放,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現狀較為嚴重。部分有毒性可揮發氣體的排放,更是對生物的生長,乃至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也引起了較多人群的關注。如何以高效的辦法進行廢氣的處理,成為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課題。針對此類現狀,筆者針對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治理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簡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為我國此類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1.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

        揮發性有機物,英語單詞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一般簡稱為VOCs。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為多類有機化合物的總稱[1]。當前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大氣中能夠辨別的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類型有:異構烷烴、多h芳烴、芳香多元酸等。其中烴類有機化合物,對于人類的生存產生了致命的影響,為引發癌癥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排放造成的影響

        當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巨量的能源被消耗。但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揮發性廢氣,此類氣體在揮發的過程中,對環境以及人類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汽車尾氣、工廠廢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使得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劇增。并且極易產生光化學污染,最終造成污染物之間的相互反應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

        例如1952年世界著名的環境污染事件“倫敦霧都事件”,此事件累積造成8000人死亡。至此環境污染問題的致命性危害,也對工業的畸形發展敲響了警鐘。

        1.2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主要來源

        當前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主要的來源為: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具體為:化工廠、煉鋼廠、煉油廠、制藥廠,以及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廢氣。此類廢氣通過空氣的流動,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

        隨著當前城市的快速發展,常駐人口劇增。因此大量的建筑開始修建,逐漸城市中的“熱島效應”愈發嚴重。例如當前城市建筑密度過大,導致空氣流通緩慢。一旦出現污染現狀,無法進行快速的流通,最終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現狀,例如近年來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霧霾現象。

        2.當前我國針對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處理現狀

        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工業的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因此關于工廠廢氣排放,前期并沒有進行較多的處理,直接進行對外排放。前期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較慢,各類工業基礎的發展都較為薄弱[2]。因此關于廢氣的整體排放量還較少,并沒有引起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此后隨著我國政策的改變,開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并加入了WTO組織。此后受國際社會影響,我國對于此類廢氣的排放,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但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對于此類現狀的改善并不明顯。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針對此類技術還應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3.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常規處理方法

        針對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筆者綜合分析案例,將此類治理技術總結如下:吸附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冷凝回收法。針對此類治理辦法,筆者進行簡要的分析介紹。

        3.1吸附法

        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為:吸附法。吸附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其主要的應用材料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生活中關于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應用也較多。例如裝修之后在室內布置的活性炭、魚缸內放置的活性炭都能夠有效的進行污染物的吸附。活性炭在吸收的過程中,具有吸附快、吸收能力強、容量大等特點。

        3.2燃燒處理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其具體成分有一定的化學特性。當前關于此類廢氣的治理辦法之一為:化學處理法。化學處理法主要結合燃燒作業進行處理,首先將廢氣排入特殊管道或容器內。之后對容器中的廢氣加入特殊催化劑,然后進行燃燒作業。但由于廢氣排入的過程中,也參雜了較多的空氣,因此燃燒的效果、效率都較低。并且由于催化劑無法催化所有的有機物,導致最終的燃燒不徹底,因此化學處理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整體的效率性較低。

        3.3生物處理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在治理的過程中,由于其成分較為復雜,因此單一的治理方法往往效果較差。一般情況下需進行多類治理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當前治理效果較好的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首先將廢氣進行一次處理。化驗廢氣主要成分,并針對其中顆粒物進行過濾。之后根據其廢氣成分,將微生物植入廢氣環境中,通過微生物進行廢氣的降解和處理。

        3.4冷凝回收法

        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一般由兩種及以上的廢氣成分組成。因此其中部分的廢氣還具有可利用性,冷凝回收法則是針對此類特性的一種治理辦法。其治理的原理為將廢氣冷凝降溫,使得廢氣與其中顆粒物形成結晶體[3]。之后通過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并加以利用。此類方法在當前諸多治理方法中,整體的應用效果較為良好,也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結束語

        隨著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的發展速度也不斷加快。在此過程中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現狀,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后為了有效的改善此類現狀,當前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辦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冷凝回收法。幾類治理辦法中,吸附法對復雜性廢氣的治理現狀較好。其余方法針對單一性廢氣的治理效果較好,因此未來關于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的治理,還應朝著綜合性治理方法的方向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廣喜,孫曉兵,張竣堯等.有機廢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凈化技術[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8):50-51.

        第7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EKC;經濟增長;工業污染物;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5-0001-05

        引言

        1991年美國經濟學家Grossman和Krueger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環境后果》一書中說到,在經濟發展初期,污染水平會隨著經濟增長、工業發展、收入提高而趨于嚴重;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環境污染情況逐漸有所好轉,這種現象表現為倒U型。隨后,Grossman和Krueger對1979―1990年66個國家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論: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之后,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樣本和方法對EKC假說進行了驗證。結果發現,環境污染指標與經濟增長除了呈倒U形關系外,同時還存在U型、U型+倒U型,甚至線型。

        以上分析可知,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不同國家或地區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環境政策、人們環保意識等方面的影響,EKC曲線可能變化為其他形態。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四川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10 年GDP達到16 898.6億元,為1987年(185.76億元)的90.97倍。與此同時,除工業廢水排放有大幅度減少外,環境問題均有惡化趨勢。因此,對四川省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問題的統計分析,驗證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在四川省是否存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模型構建與結果分析

        (一)指標選取與模型建立

        典型環境指標的選取是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計量模型的關鍵。由于各項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與人均 GDP 都有密切的聯系,故采用四川省人均 GDP 作為反映經濟發展的指標。數據來源于《四川省統計年鑒》,選取包括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粉塵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廢排放量在內的7個環境指標。借助于SPSS統計軟件,分析四川省1986―2011年人均GDP與各指標的相關性(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環境指標中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廢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SO2排放量與人均GDP顯著相關,所以選取該4個指標進行模型構建。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污染不同,擬合兩者之間關系所用的計量模型也不相同,常用的主要有線性函數、二次函數、三次函數和指數函數等。利用四川省1986―2011年的經濟與環境數據,借助于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多種函數的擬合,根據擬合效果進行優選,最終選擇三次函數作為模型進行研究。

        以y表示環境污染指標,x表示經濟增長指標,構建模型y=a+bx+cx2+ dx3+ξ。式中,a、b、c、d為模型參數;ξ為誤差隨機項。以工業廢水排放量為例,經過軟件分析得出:

        由此可以得出,工業廢水排放量的擬合方程:

        y =222 987.366-30.603x+0.02x2+(-5.394E-8)x3+ξ

        R2為0.753(R2為相關系數),F檢驗為21.354,從擬合結果看,擬合優度大于0.7,F值也很顯著,說明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 GDP 的曲線擬合效果好。因此,得到的擬合模型能夠很好地解釋兩者之間的關系,同理,可以得出其他環境污染指標(見表5、下頁圖1至圖4)。

        (二)結果分析

        由圖1至圖4可知,1986―2011年四川省4 種污染物排放量隨人均GDP變化的曲線形態可分為兩類:工業固廢排放量與工業廢氣排放的EKC為明顯的倒U形,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的EKC形態為U型+倒U型,說明EKC曲線并不是必然存在倒U型的,它只是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眾多曲線關系中的一種。

        依據本文表1和圖1可以看出,人均GDP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的關系曲線具有兩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為EKC曲線的低谷,對應的時間在2005年(人均GDP為8 464元)這一時期。此后,工業廢水排放形勢進一步惡化,于2009年(人均GDP為17 289元)到達第二個轉折點倒N形的EKC曲線的峰值,以后便是下降趨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四川政府在加大力度整治環境污染,使其工業廢水排放量相對減少、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類似可以分析,工業廢氣排放量于2007年(人均GDP為11 708元)達到峰值后隨人均GDP的增加逐漸減少。工業固廢排放量于2009年達到峰值轉折點,其后隨著經濟增長,污染物的排放量呈下降趨勢。工業SO2排放量于1997年(人均GDP為4 017.2元)達到最低值,其后于2009年達到峰值。數據統計結果與實際情況較吻合,從2007年開始,四川省政府在環境治理及節能減排等方面治理措施強有力地推行,使得工業“三廢”利用率顯著提高。

        二、原因分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近十年來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呈現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倒U型曲線,而是出現了倒U型、U型+倒U型等形態,此模型定量反映了四川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關系,這種變化趨勢與經濟發展、環境治理力度的變化趨勢基本吻合。

        (一)經濟增長對EKC曲線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GDP總量從1986年的458.23億元增長到 2011年的21 026.7億元,年均增長17.95%,人均GDP從614元增長到26 147元,年均增長16.63%。在經濟發展初期,人們為了加快發展,提高生活水平,往往會犧牲環境效益來換取經濟利益,EKC曲線表現為倒U型上升部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漸意識到環境是一種稀缺資源,對環境質量的需求逐漸上升,環境質量需求的收入彈性會逐漸增大。人們會犧牲經濟收入來改善環境質量,EKC曲線表現為倒U型下降部分,四川省的環境污染已過峰值,正處于下降趨勢。

        (二)產業結構調整對EKC的影響

        從圖5中可以看出,第二產業對環境污染的影響最大。1978―1990年,第一產業占主導,三類產業結構為“一二三”,對環境影響較小。1991―1998年,第二、三產業比重先后超過第一產業,形成“二三一”,環境污染急劇惡化。1999―2005年,第三產業占主導,形成“三、二、一”產業結構,對環境污染下降。2005年后,三次產業結構重新調整為“二、三、一”。2009年,四川三類產業結構比例為15.8∶47.4∶36.7。第二產業是能源消費大戶,能源消費占總量的80%以上。1986―2010年間,四川能源消費總量增長了1.97倍,工業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嚴重。

        從工業內部行業結構分析,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實施重工業化戰略,使得資源過度消耗,污染排放增大,導致環境嚴重污染。結合本文圖1至圖4可以看出,1999―2009年第二產業與重工業比重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在2009年達到峰值,四種污染物排放量也在同時期達到峰值,兩者基本吻合。之后,第二產業與重工業的比重略有下降并趨于平緩,四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的變化趨勢基本與 EKC曲線總體變化趨勢保持一致,說明第二產業是影響 EKC 曲線的關鍵因素。

        (三)環境治理對EKC的影響

        1.環境治理投資。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耦合關系與其相關環境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完善的環境政策及其有力的治理措施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1995年,四川省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環保資金逐年上升,提高了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廢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SO2排放量的處置率,從而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改善了環境質量。四川省環境保護投資從1986年有了大幅度提高,2011年環保投資達到158.4億,占GDP的0.73%。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一個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環保投資要占到GDP的1%~1.5%才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達到3%才能使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而這說明四川省在一定程度上環保投入遠未達到應該投入的比例。

        2.環保政策。完善的環境政策及其有力的實施可以改善環境,減小環境壓力、加速實現轉折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環保管理的政策會改變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改變EKC的形狀。隨著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四川省加強了環境污染的治理,查處違法排污企業,依法予以關閉,限期治理,加快了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生產方式的進程,提高了工業“三廢”的處置率,工業廢水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呈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針對大氣污染日漸嚴重的趨勢,政府部門加大了電力、礦產行業等部門技術培訓,加強了工業廢氣的排放控制與處理。進入21世紀,政府部門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產業與循環經濟,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經濟運行質量,同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環保法規,對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8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出口貿易;工業污染排放;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8)03-0031-03

        [收稿日期]2008-0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軟科學研究項目《山東省出口貿易與循環經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B200603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啟榮,男,安徽巢湖人,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貿易發展十分迅速,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呈現加劇之勢。出口易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問題引起了人們高度關注[1],逐漸開始反思貿易在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2,3]。蘭天(2004)[4]以CO[2](污染物)排放量為因變量,以出口貿易額為自變量,分析的結果是,貿易自由化有利于減少我國CO[2]排放量和環境的改善。張梅(2006)[5]對廣東出口貿易額與SO[2](污染物)排放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廣東出口貿易額的擴大導致了廣東SO[2]排放量增加和環境的惡化。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們對出口貿易與環境污染之間關系的認識,但是,這些研究選擇單一指標(如C0[2]、S0[2]排放量)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論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此外,上述研究采用的簡單回歸的方法不但無法說明各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還可能由于出口貿易額以及環境的各項指標都是時間序列,在沒有對其進行單位根檢驗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偽回歸”現象,使得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受到懷疑。本文將選擇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為工業污染排放指標,采用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方法來分析山東省出口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二、山東省出口貿易對環境影響的實證分析

        1.模型選擇

        為了解決時間經濟序列的非平穩性可能產生的“偽回歸”問題,Johansen(1988)提出了協整驗方法。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方法產生之前,人們對各種經濟現象之間關系的分析只局限于定性分析的方法,這種定性分析方法往往難以揭示各種經濟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為此,Granger(1967)和Sims(1972)提出了運用統計方法檢驗各經濟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即所謂“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本文將采用Johansen的MLE方法(兩階段回歸法)分析山東出口貿易與環境污染關系的量化關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方法識別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2.變量及數據來源說明

        雖然環境遭受污染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污染,也有農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污染。但是,工業部門排放的大量廢氣、廢水、廢渣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選擇工業廢水排放量(water)、工業廢氣排放量(gas)和工業廢渣排放量(solid)為工業污染排放指標[6],將它們分別與出口貿易額(出口規模)(export)組合,檢驗工業污染排放與出口貿易規模之間的協整和Granger因果關系。出口貿易額的單位為萬美元,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廢渣排放量單位均為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單位為萬標立方米。文中使用的1990~2005年的山東省的出口貿易額來源于《中國對外貿易統計年鑒》(1991~2006),同期工業廢水、廢氣和廢渣排放量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1991~2006)。圖1反映1990―2005年山東省出口貿易額與工業“三廢”排放變動趨勢。為消除誤差項的自相關現象,對文中模型中的變量均采取了對數形式。本文運用EViews3.1版本軟件進行分析。

        第9篇:工業廢氣對環境的污染范文

        關鍵詞:工業三廢;行業差異;江蘇省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9-0121-03

        0 引言

        2009年,江蘇省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的同時,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2009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3406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1.7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8416.1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3443.4億元,增長13.6%,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6.4∶54.1∶39.5,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與2008年相比,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減少0.33億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5.62萬噸,煙塵排放量減少0.47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減少4.10萬噸。可見,江蘇省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的治理亦取得顯著成效。工業三廢的排放是衡量環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國內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方銘等(2009)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分析了廣東省人均GDP和三廢排放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廣東省的經濟與環境污染仍呈上升趨勢,近10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了明顯的環境經濟效益。張明龍等(2010)主要研究了國外治理三廢的新技術,說明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治理三廢問題,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科研力量,探索新技術和新方法。梁星等(2010)對北京市各區縣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進行調研,建立了北京市三廢處理的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和環境優化模型。在此基礎上,本文以產業結構為出發點,研究部分重點污染行業之間三廢排放的差異,希望能為制定科學的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政策提供依據。

        1 數據來源

        2008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對于三廢行業污染情況作了以下統計。廢水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業依次為造紙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電力業,這4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為112.2億噸,占重點調查統計企業廢水排放量的52.0%。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工業廢氣排放最嚴重的三個行業,其工業廢氣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工業粉塵排放量分別占統計行業的75.8%、81.4%、67.5%和84.9%。在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方面,超過60萬噸的行業依次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及供應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這4個行業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占統計工業行業固體廢物排放總量的68.0%。由此可見,造紙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及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均屬于重點污染行業。但是由于產業結構的差異性,江蘇省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經濟發展和三廢排放指標所占比重均較小。2008年,這三個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為317.83億元,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為328.78萬噸,分別占全省的0.49%和4.64%。所以,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主要選擇造紙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及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六個行業為研究對象,對江蘇省的工業污染的行業差異進行分析。以下是2004-2008年江蘇省主要污染行業的三廢排放和工業產值數據。由于2007年部分數據缺失,全省廢氣總排放量由統計行業數據加總求得,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數據由水泥制造業數據取代,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數據由火力發電業數據取代。

        近年來,江蘇省工業生產連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7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4.2%,但是對于具體行業來說又是存在差別的。從圖1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本文研究的6個重點污染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較為穩定,而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波動。紡織業在2005年以后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隨著我國出口歐美紡織品數量的增加,歐美對我國出口的限制愈加苛刻。2005年5月,美國對7種中國紡織品設限,歐盟也宣布對2種中國紡織品設限,紡織服裝業的國際貿易爭端逐步升級,紡織業出口受到影響。我國的電力生產能力中燃煤火電比重超過七成,所以煤炭供應及價格問題成為制約電力生產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2003年煤炭需求量和產量快速增長,煤炭供應由過剩轉為緊缺,2004年煤炭供應緊張程度升級,需求快速增長拉動了煤炭價格的上漲,煤炭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了2005年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工業產值比重下降。近年來,雖然煤炭行業的產量在上升,但是供需之間的不均衡狀態依然存在,電力行業銷售收入增幅下降,企業利潤下滑嚴重。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鋼鐵行業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主體。近年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劇烈影響,以及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的上漲,鋼鐵行業的發展受到極大影響,但我國政府出臺了相應的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給我國的鋼鐵行業帶來轉機。從國內鋼鐵行業的大環境來看,工業產值同比增長44.7%,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58%。

        圖1 2004-2008年部分重點污染行業的經濟貢獻率

        注:經濟貢獻率指某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現價)與統計行業規模以上總產值(現價)的比值。

        2.2 江蘇省部分重點污染行業三廢排放差異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江蘇省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經濟規模的總量穩居全國前三,與此同時,三廢排放也在不斷增長,以增長最快的固體廢棄物為例,2004-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量由5774.00萬噸增長到7091.33萬噸,增長了22.81%。而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各行業的三廢排放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各行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貢獻率不同。由于不同行業在原材料、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治污投入等方面的差別,其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是存在極大差異的。從圖2可以看出,廢氣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工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008年這三個行業的廢氣排放量分別占排放總量的42.25%、19.40%和9.80%;而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的廢氣排放所占比重較小,均不足2%。圖3表明了各行業廢水污染的貢獻情況,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2008年分別占總排放量的25.81%和22.1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廢水排放所占比重是最小的,僅占1.30%。而通過對圖4的分析可以看出各行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的貢獻情況,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排放比重較大,2008年這兩個行業的排放比重分別為43.67%和27.28%,而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所占比重均較小,2008年這三個行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比重均不足3%。

        (2)各行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貢獻率發展趨勢不同。從圖2、3、4可以明顯看出,紡織業、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的廢氣排放貢獻率,造紙及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廢水排放貢獻率,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固體廢棄物排放貢獻率,都呈現出較為平穩的發展趨勢。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廢氣排放貢獻率,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廢水排放貢獻率,均為下降的態勢。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體現以上兩種變化趨勢的,都是各行業中排污比重較小的污染物。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各行業次要污染物的排放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是較小的。紡織業的廢水排放貢獻率,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固體廢棄物排放貢獻率,都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的趨勢。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廢氣排放貢獻率,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廢水排放貢獻率,呈現出了曲線發展的趨勢。以上提到的這兩種變化趨勢情況,均為各行業的主要污染物。這說明各行業的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工作應該是今后工作亟待加強的。

        (3)各行業主要污染物的貢獻率和其經濟貢獻率的變化趨勢不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廢氣排放貢獻率,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廢水排放貢獻率,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固體廢棄物排放貢獻率,都位于三廢排放貢獻率的前兩位。尤其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其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貢獻率都比較高,是應該重點研究的行業。對比各行業的經濟貢獻率,可以得到以下兩種不同的情況。其一,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經濟貢獻率均呈現下降的趨勢,這個在前文已經做過解釋,而其主要污染物的貢獻率卻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經濟貢獻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主要污染物的貢獻率亦隨之上升或者呈現曲線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注意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就是其中的一種研究方法。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最早是C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北美自山貿易協定的環境影響時,參照經濟學中的庫茲涅茨曲線提出的,其基本涵義為:在經濟發展初期,由于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的無序開發,造成了環境污染的急劇加劇。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科技進步為標志的產業發展對經濟的貢獻作用越來越突出,人們控制環境污染的意識、能力和投入逐漸提高,污染物排放逐步趨緩,環境質量逐漸變好。按此涵義,在二維平面空間,以經濟發展為橫坐標,環境質量或污染水平為縱坐標,則二者之間的關系曲線呈倒“U”型。按照環境庫茨曲線的假設,社會發展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前文的分析表明,江蘇省部分重點污染行業的三廢排放遠沒達到這個水平。

        3 結語

        以上研究表明,本文列舉的6個重點污染行業,其經濟經濟貢獻率是有差異的,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大,但是近年來紡織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在三廢排放方面也存在極大的差異,電力熱力的生產供應業的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廢水排放是最嚴重的,各行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呈現出明顯上升或者曲線變化的趨勢。結合經濟發展和三廢排放指標進行分析,江蘇省重點污染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目前的情況是,江蘇省重點污染行業的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排放在同步增長,或者是經濟貢獻率在縮小而污染貢獻率卻在上升,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江蘇省的今后的工作目標應該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應當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投入減少廢棄物排放,防治環境污染,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蘇抓住戰略機遇期、增創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方銘,許振成,董家華.廣東省工業“三廢”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實證分析[J].環境管理與科學,2009,34(10):46-49.

        [2]張明龍,張瓊妮,章亮.國外治理“三廢”新技術概述[J].生態經濟,2010,(2):124-12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在线网站精品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日韩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大片在线观看 |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