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名著讀書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首次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提出了具體的量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初中學生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如,對7-9年級學生的名著閱讀的要求是:“學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初中是由小學向高中過渡的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他們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又是為今后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
據有關資料顯示以及我們調研組調查,農村初中生對中學語文大綱確定的10部必讀名著閱讀情況,存在著閱讀不多;喜歡不深;收藏量小;閱讀效果欠佳;對國外著作比中國著作更生疏等問題。
名著閱讀沒有真正走進農村中學,究其原因,有多方面。
其一:學生接觸少。1.學校的圖書建設方面,圖書室里,應試為主的書多,文學、科普類的讀物少,名著更少;2.家庭缺乏讀書氛圍,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認識不足,對書籍尤其是名著的收藏少甚至沒有。3.不良網吧、閑雜電視節目、言情暴力小說等充斥占領學生的時間和頭腦。4.學校管理與學生閱讀的沖突,受社會、家庭的壓力,我們的一些學校在追求“升學率”上仍然不惜一切擠占學生的閱讀時間:課程安排得滿滿的,自習課不常有,回家后的作業量大大的,學生睡覺已不算早,哪里有時間去讀這類被外人看作是“閑書”的名著?
其二,學生閱讀名著的意識不強。多數學生反映,名著在考試分數當中所占比重少;名著距離現實生活太遠,尤其是外國名著名著讀不懂,大多數名著太長,沒興趣讀。
其三,學生閱讀名著缺乏良好的習慣。一些學生閱讀名著,僅限于看過、消遣,沒有讀書筆記和心得,或者堅持不夠,沒有深層次理會名著所產生的背景、寫作技巧、現實意義,缺乏與名著共鳴的效果。
其四,教師導讀的能力尚待提高。我們學校的一些領導和語文教師,自身對名著的閱讀少,文學修養跟不上,再者是指導有誤區,有急功近利的情緒。
綜上所述,名著的閱讀對于初中語文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讓名著閱讀走進農村中學,并將名著閱讀的訓練系統化、科學化,是我們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現如今須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更是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標和努力方向。
鑒于名著的閱讀對中學教育的重要性和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尷尬局面,我們課題組在課題立項之后,我校確立了“今天你閱讀了嗎?”的口號,以此拉開了“讓名著閱讀走進農村中學”教育工作的序幕,從事了有目的和有計劃的有益嘗試。
一、創造、改善環境,讓學生有書可讀
1.圖書室建設。在得到學校和中心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后,我們學校采取購買和謀求捐助等途徑,中學語文大綱確定的10部必讀名著購置齊全,同時還增添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三國志》、《平凡的世界》、《簡愛》、《羊脂球》等諸多名篇佳著。圖書室實行專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借閱制度,而且增加了開放時間(星期天、節假日也向學生和教師開放)。
2.開設閱讀課。聯合教導處,我們在周二和周五的下午第三節確定為閱讀課,有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帶領學生“領看、領讀”名著,把閱讀正式提上“入住課堂”的日程;同時鼓勵各班成立名著閱讀興趣小組,努力形成“以點帶面”、“以優帶差”等“傳幫帶”良好局面。
二、師生共讀,相得益彰
打開名著,走進名著殿堂,領略名著風采,教師既然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就應該是名著閱讀的先行者、學生的領路人。我們老師的文學功底到底如何?說句公道話:尚待提高!造成目前農村中學語文名著閱讀的窘況,我們語文教師難辭其咎。因此來說,“打鐵尚需自身硬”是目前乃至今后我們自身素質建設的必然選擇。在認真地反思之后,我校語文教師、學校領導以及有文學愛好的其他學科教師,開始了名著閱讀的“惡補”!尤其7到9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飯后、在休息日,在可閱讀課上、在家里,與師生有討論、與家人有共享;10篇必讀的名著讀完了,又增加了其他篇目;有讀書心得、有讀書反思、有閱讀教案。
三、建章立制 鞏固成果
在名著進校園實踐活動中,我們注重長效機制的建立。我校把名著閱讀活動列為教學改革試驗的重點課題審批立項,而且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首先,確立并完善學校圖書室圖書管理、借閱制度,想盡辦法保證學生在校讀書渠道暢通。其次,建立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協調機制,逐步形成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為名著閱讀閱讀爭取更多的“陣地”。三是建立“閱讀教學”評價、激勵制度,把名著閱讀列為語文教師目標考核范疇之中,鼓勵語文教師和其他教師從事名著閱讀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探討,把教師的閱讀教案、博客論文、學生競賽、教學成果作為晉級、獎勵的依據之一。四是建立家庭學校攜手共建制度,把名著進校園逐步推向家庭,以孩子發展為軸心,為繁榮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持。五是建立“讀書手拉手”制度,通過學校各年之間、各班級之間、師生之間名著的流通、轉借、讀書心得交流、匯報,互幫互助,傳幫接帶,依次推進名著閱讀活動的整體開展。
既然名著閱讀對青少年來說如此重要,那么中學生閱讀名著的現狀到底如何呢?我對我鎮幾所初中500名學生作了抽樣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如下:
1.90%以上的同學認為缺少時間閱讀,沒有固定的時間閱讀名著。
2.80%以上的同學認為讀名著可以增加知識、開闊視野、提高閱讀與寫作的水平,但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學生在課余時間首先選擇了看名著,而網絡小說、科幻小說、漫畫書等這些“快餐文學”卻是大多數同學在課余時間的首選。
3.約20%的同學幾乎不讀課外書籍,30%的同學閱讀目的不明確,只是為了娛樂消遣。
4.讀完整本原著的同學只占20%,80%的同學更喜歡看名著改編的影視劇。
5.隨著年級的升高,家長對學生讀名著的支持率呈下降趨勢。
6.平時語文老師對名著閱讀的指導、相關的讀書活動的開展較少。
7.大多數同學藏書量相對較少,70%的同學藏書量在10本以下。
由調查結果可知,中學生閱讀名著的現狀的確令人擔心,這與《語文新課程標準》(七至九年級)規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教師對學生的名著閱讀缺少必要的關懷與指導;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學生受興趣支配;家庭經濟因素的限制,以及家長思想意識的淡薄,等等。
針對上述原因,我們應采取一些恰當的措施來引導學生熱愛名著、閱讀名著,改變名著備受冷落的現狀。
一、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
要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是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閱讀要有明確的目的。在閱讀中學到什么,即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也就是閱讀目的,它始終指導著閱讀的進行。可從下列幾方面進行閱讀方式的指導。
(1)問題式閱讀形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掌握知識,成為自主而自動的學習者。教師在指導時可遵循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激疑。根據名著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渴求獲得某種知識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帶著疑慮去讀名著,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第二,討論。閱讀名著,獨立思考,圈注疑點;小組討論,交流探索;集體討論,引向深入,教師點撥。第三,釋疑。在激疑、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某些問題不能完全弄懂,教師可根據問題的難易引導學生分析、解答、概括、總結。
(2)超越式閱讀方式。超越式閱讀方式是適合于初中生自主性閱讀的一種形式,它是指在課堂上受到啟發后對某一內容形成了興趣,課后繼續進行有目的的自覺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選擇有利于初中生閱讀的名著。比如初一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比小學階段有較大提高,開始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且好奇心強。我們先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目,如外國作品:《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孫漂流記》、《愛的教育》,中國作品:《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教師要通過推薦書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文學天地,同時也將他們帶入一個豐富多彩的知識世界,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
(3)“課內外結合,以課堂帶動課外”。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把名著閱讀與語文教材結合起來,使學生由課內閱讀的不滿足而產生課外閱讀的欲望。例如在教學初中語文第5冊《在烈日和暴雨下》課文時,要有意識地介紹《駱駝祥子》中相關故事,從而產生閱讀的興趣,并趁熱打鐵,向學生提供整本書,讓學生閱讀,從而使學生閱讀整部名著。
2.閱讀要勤于思考。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靠思考,有許多知識需要記憶儲存內容,但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語文閱讀就是背記,有的教師的閱讀指導過度偏重記憶,也有的教師精心設計閱讀訓練,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記憶,使那些本應成為思考訓練的設計仍然變成了知識記憶。教師的閱讀指導一定要想方設法促使學生“跳起來摘到桃子”。質疑是學生閱讀中思維訓練的一種基本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質疑,敢于質疑,提出問題,主動思考,解決問題。
3.寫好讀書筆記,注意知識的積累。寫好讀書筆記是知識積累的最好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必須做好筆記,因為一個人只靠大腦積累是不夠的,時間一長記憶的東西就會遺忘。為此,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根據內容分類記錄名著中的成語、名言、重點句子、描寫生動優美的語段等。
在語文教學中,課內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范例,目的在于讓學生從閱讀中掌握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閱讀技能,而名著閱讀是學生知識的擴展和豐富,它要求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掌握的學習方法去實踐應用,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為此,加強學生名著閱讀指導,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途徑。要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善于引導,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閱讀,并有所獲,逐漸養成習慣。
二、以活動推動名著閱讀
1.開展名著閱讀大比拼的競賽活動。內容包括名著研討會,文學名著語段誦讀、文學名著讀后感展評、文學名著課本劇表演等,為同學們搭建讀書心得和讀書成果的交流平臺。以展、賽、評促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和才干,提高文學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從而更有效地推動學生課外閱讀名著活動的開展。
2.寫讀書心得。鼓勵學生寫生活日記,這不僅是學生多練筆、勤練筆的好辦法,而且對鍛煉學生的意志和毅力有很好的作用。讀書時隨手記上幾句,對消化、理解所讀的作品會有許多好處。利用板報、手抄報、學習園地介紹讀書心得,對學生閱讀會起促進作用。
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教學,任重而道遠。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形成合力,共同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名著的氛圍,教師和家長應該積極對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督促,糾正各種不良的閱讀動機,盡可能地擠出時間閱讀,實效、高效地閱讀,從而使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讓書香浸潤每個學生的靈魂。
參考文獻:
一、營造和諧書香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必須先營造和諧的書香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墻壁會說話,角落飄書香。我校每天都在教學樓正上方的電子顯示屏打出紅色的標語——“讓和諧閱讀成為師生一種生活方式”,使“書香校園”活動口號深入人心。學校禮堂布置讀書專欄,教學樓走廊上張貼名人讀書名言。各班教室后墻上貼“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的標語,教室兩側墻壁懸掛讀書名言,如:“所有成功者都是閱讀者——比爾·蓋茨;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大隊部要求各班每學期出一期“書香伴我成長”的主題黑板報。教室的布告欄還專門設置“書香園地”,循環展示學生優秀讀書卡、手抄報和讀后感。校園每個角落都飄溢書香,讓學生置身于和諧書香氛圍,自然而然愛上閱讀。
設立班級圖書柜,開設校本閱讀課。老師們都積累了許多優秀學生讀物送給任教班級學生閱讀,并發動學生捐書,做到班班設立圖書柜,每班不少于200本。每周開設2節校本閱讀課,其中一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交換借閱自己喜歡的書;制作讀書卡、記讀書筆記;學生登陸“金濤小學網站——書香看點”,上“小伙伴分級閱讀網”了解新書,欣賞網站上圖文并茂的讀書卡;另一節課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暢談閱讀的感悟、收獲、方法;舉行“書香伴我成長”演講比賽。鼓勵學生開讀書博客,布置剪報、摘錄新聞,寫上自己的評論或聯想。
二、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為學生樹立讀書榜樣
教師只有做學生讀書的榜樣,才能帶動學生熱愛閱讀。堅持閱讀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開闊教師眼界,培植美好的精神家園,從容應對時代的挑戰和學生的需要。
倡導教師和諧閱讀。首先,購買教育名著和教育期刊贈閱教師: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教育文集》、《于漪語文教育論集》、肖川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學校出資訂閱《廣東教育》《人民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中小學英語教研》等。還贈閱一份本地黨政報紙,讓教師天天關心時事,與時俱進學習。其次推薦教師讀身心保健好書,如:《教師心理保健》、《幸福的方法》、《中國百年中醫臨床家叢書》;三是推薦讀培養子女的好書,如: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國英才家庭造》、《陪孩子長大》。還提倡讀點閑書,緩釋工作壓力,提升主觀幸福感。
分享閱讀收獲,體驗閱讀成功。我校每年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活動,如:“最是書香能致遠”(經典賞析),“影響我教育生活的一本教育名著(讀后感交流),“教師美文朗誦會”,“讓綠色閱讀成為教師生活方式”(推介好書),“和諧閱讀給力幸福生活”……老師們在讀書交流中暢談閱讀的心得,推薦好書共享。每次讀書交流后,動員老師們趁熱打鐵整理讀書心得,學校行政幫助修改,然后向本地報紙和省市教育期刊投稿,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教育局主辦的現場寫作比賽。教師在閱讀中享受精神盛宴,自然而然帶領學生遨游書海,共沐書香。
三、帶學生同讀經典,共沐書香
引導選擇閱讀和諧讀物。我校重視引導學生選讀和諧讀物滋養心靈。根據高、中、低年級段學生身心發展實際,幫助學生設計課外閱讀書目,也讓學生互相推薦。推薦的讀物全面、均衡、循序漸進,主要包括:1.經典閱讀書目:古詩詞、童話、寓言、神話故事、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少兒版;2.科學類書目有:《十萬個為什么》、《少年百科全書》等;3.勵志書目如:《名人傳》、《心靈島上的燈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故事;4.歷史類書目有:《中國上下五千年》、成語故事;5.生存類書目有:《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魯濱遜漂流記》等;6.情感教育類書目有:《感恩書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等;7.外國兒童文學名著:《窗邊的豆豆》《老鼠記者》;8.建議訂閱少兒期刊:《廣東第二課堂》、《小學生智力開發報》等。
指導和諧閱讀方法。學生必須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使課外閱讀既促進語文學科發展,又汲取心靈養分,最好能根據不同年級要求或不同體裁開設閱讀指導課歸納方法。筆者這樣指導學生閱讀:泛讀與選讀—一讀序言或后記,了解作者,從中選擇優秀作品;速讀—一氣呵成讀完全文,了解大意,不理解字、詞、句作記號,后查工具書;精讀—一精彩片段、含義深刻句子、印象深刻人物、獨特的表達方法,細讀后寫旁批(贊美、批判、質疑、感悟);交流共享—一復述內容或簡述大意,和人分享讀書心得,記讀書筆記或讀書卡。
展示才華,體驗和諧閱讀的快樂。每學期有針對性地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華,激發讀書熱情。為低年級部學生舉行古詩詞(考級)、誦讀比賽、講故事比賽;中年級部舉行“滋養我心靈美文”朗誦比賽、“我是科學小博士”知識競賽、讀書手抄報比賽;高年級部舉行“追尋名人足跡,感悟成才真諦”、“書香伴我成長”演講比賽,循環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征文比賽,作文集評比。每次競賽都請資深老師當場點評,既肯定成績、特色,也指出努力方向。期末評選學校閱讀之星,給予獎勵。
四、倡導親子和諧閱讀,營造書香家庭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文化氛圍影響著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身心成長,必須讓家長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才能確保學生課外閱讀持之以恒。
家長會議,推薦和諧讀物。我們利用家長會倡導親子閱讀,推介優秀家教讀物:《閱讀改變人生》《中國全民閱讀藍皮書》《好孩子好習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感恩書架系列叢書》《學習哪有那么難》《夏令營的較量》《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習慣制勝》《傅雷家書》《讀者》《學習之友》《意林》。率先推介“小伙伴分級閱讀網”“全民閱讀網”,為家庭閱讀開拓更專業的領域;為各層面家庭推薦不同書目,幫孩子設計寒暑假閱讀計劃。
關鍵詞:名著閱讀 現狀分析
既然文學名著具有這么多的教育教學價值,那么在中學生中閱讀名著開展的又如何呢?,中學生閱讀名著的情況不容樂觀。
一.學生缺少閱讀名著的興趣
應當承認,大多數中學生還是喜歡閱讀文學名著的,但根據調查仍有20%的學生認為讀名著沒有必要也沒有興趣。他們中有的認為這些名著對于他們來說“太古老了”,他們更傾向于那些現時流行的、能夠讓他們放松一笑的書,例如郭敬名的《幻城》、蕭鼎的《誅仙》等。有的同學認為這些名著太難讀懂,一本書翻了幾下就再也不去碰它了,一看就頭暈。還有的學生認為讀這些書既浪費時間,對他們成績的提高也沒有太大的幫助。老師對于學生讀名著又持怎樣的態度呢,據調查顯示,有75%的老師認為閱讀名著的確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重要作用。但還是有5%的老師認為閱讀名著不重要,他們不注重對學生閱讀名著的引導和指導,而是片面注重有關名著中的知識題的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中的附加題。根據調查,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現在的中學生學業負擔很重,時間也很緊迫,各種補習班應接不暇,在依然如學壓力下,學生很難會有“閑情逸致”去閱讀這些“閑書”。即使考試中會出現的問題,但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撈這區區的幾分,是否得不償失呢?如果真的在乎這幾分,教師可以將這幾部名著的人物、重要情節、主題思要藝術特點羅列出來加以突擊、強化即可。名著閱讀變了味,這是不爭的事實。
二.閱讀名著急功近利
名著閱讀急功近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學生角度看,應試教育的目標轉移了學生的視線,排斥了人文教育和文學名著的位置。因為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想走進理想的大學,首先就要保證進入重點高中,于是學生從小學、初中階段起就為了入學權而激烈競爭。升學關系著學生未來的命運,考試分數成了關系學生未來的生命線。
從教師到家長,首先關注的是與分數有關的教學與學習。對學生全面發展有益但與分數無關的教學與學習,就不得不忍痛割愛了。從教育者看,在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學生的課業負擔相當繁重。為了滿足學生升學的需求,中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想方設法為考試得高分而努力。標準化的考試把綜合性的復雜知識切割成相互不聯系的碎片,把種種卓越的思想分解為二元分離的是否選擇,把需要系統思想才能解決的課題轉化成涂寫方框的操作技術。于是在考試涉及的范圍內,大量展開相應訓練,可以說考試要求的技術性、簡單性、工具性與文學名著的思想性、綜合性、人文性是背道而馳的。再者復習資料、參考書、模擬試題、練習冊,一股腦地塞給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根本沒有讀名著的時間。
從社會角度看,現代社會節奏加快,急功近利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時代病”了。文本閱讀已不能適應時代的快節奏要求,快餐式閱讀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讀書時尚。這種快餐式的閱讀或以新穎荒誕的視角,或以大量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諸如卡通、科學幻想、生活幽默等等,來博得人們的輕松一笑。這種快餐式閱讀讓人們漸漸疏遠了注重閱讀品味和質量、注重閱讀帶來的心靈感受和精神思索的正餐式的文學經典名著閱讀。
三.閱讀教學方法不科學
學生的閱讀有其年齡的特點,同時過渡性、閉鎖性、動蕩性和社會性又是這個時期學生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的認知、分析能力還不高,對作品的選擇、閱讀自然存在種種不足。因此教師應在大綱規定的書目之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書目。
現在大多數學生閱讀名著還僅靠自己埋頭苦讀,缺少和老師、同學、家長的溝通。老師可以每隔半個月或一個月,抽出一節課進行“名著欣賞”訓練,挑選某部名著的精彩片斷和學生進行剖析。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結晶,我們真的可以從其中汲取無窮的精神養料。
同學之間也可以就名著中的一些問題展開探討。比如,每天的語文課課前抽出2~5分鐘,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名著時所發現的問題,其他同學幫助解答。或者提出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來考大家,看看誰回答得準確、迅速。把閱讀當成一件有趣的事來做,既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學生閱讀名著也需要家長的配合,讓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家長可以經常陪孩子讀讀書或過問孩子讀書的情況,最好抽時間與孩子讀同一本書,再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家長也可以讀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閑暇時跟孩子講講,挑選好的書目向孩子推薦。
新課標不僅詳細規定了高中語文教育的推薦閱讀書目和閱讀總量,還對每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進行了細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①。這些是我們實施課外文學名著閱讀指導的依據。筆者強調文學名著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為名著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課外閱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課外閱讀就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那么文學名著閱讀就是生命線的主干道,沒有大量的閱讀儲備,哪來“厚積薄發”?何談高質量的寫作素養呢?下面筆者就在高中語文一線教學中幾種不成熟做法與方家斟酌。
一、引導興趣式閱讀
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②教學實踐證明,要摸清學生的閱讀情況加以引導,而興趣是最好的“先生”。現實教學中,高中語文相較于其他學科,有被學生“邊緣化”的傾向,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厚,提前進入倦怠期,理由便是語文學習的“教與學”和高考的“考”相去甚遠,急功近利的心理往往會將學生的語文學習不由自主地引進“死胡同”。原因可歸咎于多層面,而在日常教學反思中,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為語文改良的第一要務,興趣或許可以轉變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人為地過于強化語文的思想性與工具性,否定語文學科內在的文化特質,用無休止的“做活題做死題、一直做到高考題”的題海操練取代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用僵化的標準答案禁錮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多元思維,學生的興趣閱讀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滿足于把語言當作工具,那么只要學會準確運用‘趣味’這兩個字就可以說是完成任務了。但是,要體會到‘趣味’這兩個字在不同人的心靈中有無限豐富的差異,就太不容易了”③。孫紹振老師如是說。
教師必須力爭讓學生“通過閱讀論著、調查梳理材料,學習文化問題探究的方法,吸收優秀文化的營養,增強文化意識,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能更好地傳播先進文化”。④
課外名著閱讀是堅持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下語文教學提升之路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名著閱讀應是為語文教學本真(“內核”)服務的。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興趣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就越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在日常教學中,多數語文老師恨鐵不成鋼、操之過急,課外名著閱讀目標定位偏高,把課外名著閱讀處理得像普通課堂教學,還未讀完就要求全體學生背誦名段名句,要么撰寫多少字以上的心得,要么摘抄名著中的警句,讓學生為完成機械式任務而刻苦“攻”書,這樣的讀書有何樂可談?其實,課外名著閱讀是從自然閱讀開始的,充滿渴望與情趣的閱讀,是學生心之所至、自我娛樂、樂此不疲的事。在學生剛開始課外名著閱讀時,“放羊式閱讀”倒不失為當前一種相對合適的辦法,古今中外、詩詞曲賦、神話傳說,全憑學生喜歡,讓學生有一個適應過渡期,有利于培養課外閱讀興趣。當學生逐漸覺得讀書是一種習慣和生命的需要時,老師可適當有計劃地推薦閱讀書目并提出讀書要求,引領學生跨進浩瀚的書海遨游。
二、引導漸進式閱讀
讀書不得要領,往往徒勞而無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對信息捕獲能力即名著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們既要向學生傳授學習文學名著的常識,又要教會學生潛入文學名著中獲取有效信息,使他們學會閱讀名著要領。
陶行知先生說:“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后可以實現。”⑤在我們的閱讀人生中,名著閱讀可以有許多選項:其一,泛讀。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點撥學生尤其應注意泛讀與精讀的有機融合,目的是集百家之長。其二,“精”讀,就是對一兩部、三五部文學名著進行反復的比較閱讀,對于精彩作品的精彩段落必須精讀、細讀、深讀、讀熟、讀透。這和人們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詩也會吟”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常讀常新,手不釋卷,一輩子讀。如果將一兩部名著讀通了,讀透了,“半部《論語》治天下”,名著的精氣神就會轉化為閱讀者個人的精神血脈,甚至改變其一生的思考方式。
對每一部文學名著的閱讀可分為:一是粗讀,要求閱讀者了解作品主要內容,并簡要復述梗概;二是細讀,運用靈活的方式,理解作品主要內容,知人論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起伏,深入領悟作者表達思想內容的一些方法;三是熟讀,側重要求記憶和理解,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真”閱讀,養成課外名著閱讀良好的習慣。
三、引導開悟式閱讀
陶行知先生說:“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⑥名著閱讀,是一種與作品中人物心靈互動的過程;在社會日益復雜的今天,多讀書,可以凈化師生的心靈。名著閱讀學習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轉變過程,要真正提高名著閱讀的“質與量”,使學生讀有所感,感有所悟,悟有所用,不可忽視內化、外化這兩個關鍵閱讀環節。
首先,訓練名著閱讀的語感內化。名著閱讀的起步,貴于精、不在多,要求學生通讀精讀,讀有所悟。比如在閱讀小說時,我們就通過一系列話題激發學生精讀小說的愿望,學生相互深入探討小說的相關情節,在精讀中感受小說人物的性格魅力,用現代文藝美學觀念重新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性。源源不斷地汲取小說的精髓,從而豐富閱讀者的頭腦。讀書與思考同步,“我與主人公齊飛”,即讀有所思,思有所得。比如課內講《紅樓夢》單元,我就發動大家回歸《紅樓夢》原著,并推薦像周汝昌、俞平伯和張愛玲等“紅學研究”書籍,建議上網點播收看央視的“百家講壇”劉心武說《紅樓》,也可收聽蔣勛《說〈紅樓〉》,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紅樓》的興趣。學生會從“金陵十二釵”的特征、作品思想內涵及社會根源等角度感悟文章,從而開闊閱讀小說的眼界,思考更深刻。
其次,重視名著閱讀中的遷移外化。指導閱讀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對閱讀名著時學過的語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滯在“淺理解”這一學習水平上,很難自動上升為“語言運用”這一層次。學生積累再豐富,如不能靈活運用,也不能轉化為能力。比如在學生讀《紅樓夢》時,老師可適當指導學生做一些遷移性輔助練習,如演課本劇、改寫、寫片斷、評價人物等。應該說,這樣的練習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的深化,從而有效鞏固課外名著閱讀效果。
四、引導結合式閱讀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⑦。那么,名著閱讀是否與教科書脫節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在名著閱讀指導教學中堅持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把課本相關篇目作為有力的“支”點,如學習古代詩歌單元,我就推薦《紅樓夢》中的詩詞(特別是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并舉行雅言經典朗誦會,換個場景,作者的情感及生活觀就以另一個形象鮮明地活在了學生的心中;我們以此為“引”,討論與這些詩詞相關聯的故事情節,結合紅樓的愛情,襲人、晴雯、鴛鴦、紫鵑等一個個多情紅樓丫頭的形象又活靈活現地印在學生的心中;我們可以在暮春輕聲讀《葬花吟》,某些女生淚流滿面地訴說故事的凄涼,收獲何止是“瀟湘”?講到詞,不妨吟誦《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再聯系到《三國演義》,侃到《明朝那些事兒》所演繹大明才子楊慎的傳奇,然后唱起這首主題曲,歷史的滄桑感躍然紙上。班里有熱心者甚至借來《三國演義》的小人書傳閱,用手機拷來《家》的視頻在課余消遣。因為價值觀道德觀有明顯的不同,教師與學生經常在維護傳統與否定傳統上產生分歧,師生也可就對名著中某人物的分析來場爭鳴。當然,“現在,新媒體的不斷切換,進入大腦的信息更多是具體形象的音像,更多的是瞬間的情境,人的思維借助的媒介不再是以言語為主,思維方式可能是多維視聽的,非言語文字媒介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是形象思維”⑧,可借助形象思維巧記小說情節。
特別是選修《中國小說欣賞》時,課堂教學可以很好地與這幾部文學名著賞析相結合,引導閱讀。把閱讀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興趣有了,學生感到有許多話訴諸筆端,甚至有同學寫閱讀《紅樓夢》與《三國》等名著的心得,融入個人情思,小文章倒也精致,有的還推薦到校刊發表。這時的寫作與名著閱讀就合二為一,不吐不快;閱讀,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頻頻回首,深入探究。
只有真正大量閱讀,特別是閱讀中外文學名著,才能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名著閱讀中感受“真、善、美”,從名著中汲取營養,從名著中學習間接經驗、豐富閱歷、關注當下生活,在寫作中才會發自內心真誠地表現“真、善、美”,二者良性互動,定會帶給學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成為擺脫低級趣味的人,真正的人。
注釋:
①④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②王澤虎主編.陶行知教育言論摘編:13.
③孫紹振.名作細讀:187.
⑤⑥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4,15.
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固然有課業負擔重以及部分家長、老師對課外閱讀認識不足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對文學閱讀缺乏興趣。很多學生寧愿沉迷于武俠、言情小說或卡通漫畫,卻不愿意去讀名著,閱讀品位的低下直接導致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低下。
如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開展中學生課外閱讀呢?我在所教的兩個班里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課本,引導課外閱讀
文學名著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蘊和精妙的藝術特色,散發著經久不衰的人文魅力。中學課文中也涉及一些中外名著,比如《紅樓夢》《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在課外閱讀的最初階段,教師不妨利用課堂內容適當延伸,有意識地講一講名著的精彩之處,講得越生動,越能把學生閱讀原著的胃口吊起來。初中生求知欲強,喜歡探究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學完課文后提出一些問題,誘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由學習選段到主動閱讀整部經典作品。
如教《范進中舉》一課時,我有意告訴學生:“范進中舉之后還發生了一件可笑又可恥的事情,你們可以去找來看看。”結果學生很快找到了“范進不顧母喪打秋風”這一段,還很有興趣地讀起《儒林外史》這本書。又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我問學生:“魯智深痛打鎮關西時身在鬧市,他打死人之后成功逃脫了嗎?后來發生了什么事?”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然而然就會去閱讀《水滸傳》。
二、挖掘文本資源,推薦優秀讀物
課程標準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根據這一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并適時而有序地給學生開列必要的閱讀參考書目,從而克服學生課外閱讀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既要結合課文介紹中外名著,又要貼近生活介紹“時文”,特別應及時把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現代化生活氣息濃、文質兼美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學生被吸引了,就會主動去閱讀。這樣有效的激發方式,能使他們想讀書、愛讀書。我曾在班里推薦過《哈利·波特》《詩文選粹》等系列圖書,學生都很愛看,書中的人物一度在我們班風靡一時。
三、教師以身示范,營造讀書氛圍
美國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說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 而且是模范。教師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首先自己要對閱讀感興趣。課余時間,我常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文,這可以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示范作用。教師在閱讀時所流露出的激情和快樂,對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感受到老師對閱讀的喜愛,就會覺得閱讀是非常有樂趣的一件事。
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要多和其他學科教師溝通,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一個寬松的校內環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會由被動閱讀轉向主動閱讀。同時,教師還要取得家長的支持,給孩子足夠的讀書時間,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家庭閱讀環境,使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四、加強學生交流,開展讀書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活動是產生興趣最直接的途徑。因此,我在班級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課前三分鐘賞讀、撰寫讀書報告、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讀書心得墻報展覽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的讀書交流會,我通過學生的閱讀報告,挑選出一些讀書很有心得和見解的學生,讓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讀的書,講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解答同學們圍繞該書的各種疑問,交流不同的觀點。在這種交流活動中,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這極大地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熱情,使他們逐漸把讀書當作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好讀書的習慣,其實就是培養學生愛讀書的意識,初步感受閱讀的樂趣。要做到這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行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學生小時候受家庭的影響以外,就要靠我們上閱讀課的教師引領學生在書海中邀游,做到“得法于課堂,得益于課外”。
在給小學低年級上閱讀課時,我在選擇圖書上要注重“繪本閱讀”的圖書,因為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純文字閱讀的局限。因為繪本圖書圖文并茂,畫面精美,更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尤其適合小學低段的孩子閱讀。繪本閱讀開辟了孩子課外閱讀的空間,讓孩子快樂閱讀。在低年級段還可以開展“親子共讀”,開展“讀書大王”、“故事會”、“童謠朗誦會”等讀書活動,還可以把有些故事編成兒童劇演出,以此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從而養成好讀書的習慣。
小學中段的學生上閱讀課時,在選擇圖書和內容上要豐富多彩,如童話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科學常識等書,根據各班學生不同特性、興趣、個性有選擇地讀書,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教師還應該從課外閱讀課的形式上多下工夫,經常開展“讀書小報”、“讀書筆記”、“書香家庭”、“成語天地”等不同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廣泛閱讀興趣。通過各種活動,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而養成好讀
書的習慣。
一、中學圖書室為素質教育服務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中學圖書室為素質教育服務主要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人員配備問題。中學圖書室幾乎成為學校養老人員的工作場所,大部分人員都沒有學習過專業的圖書管理知識,或者是臨近退休無法堅持上課的教師,有的學校甚至是由教師兼職管理,這些教師時間不充足,并且業務能力有限。
第二,借閱服務問題。很多中學圖書室仍然采用閉架借閱模式,學生無法直接接觸圖書資料,圖書借閱率較低,圖書室內的書籍得不到充分利用,很多比較優秀的書籍無法被學生閱讀。服務方式更是單一,除了有時候開放圖書借閱之外,其他的服務項目極少。
第三,經費不足問題。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教育撥款,現在很多中學圖書室都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現象,學校無法訂閱新書,無法購買圖書設備,所以很多學生不愿意借讀舊書,從而圖書利用率較低,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第四,藏書建設問題。部分中學圖書室的藏書量嚴重不足,遠遠低于教學要求,有的學校為了達到規定的數量,就購買一些盜版或者是陳舊的書籍濫竽充數,利用價值不大。
第五,圖書室的采購問題。中學圖書室采購圖書一般不是管理員進行直接采購,所以容易產生圖書重復的現象。
二、中學圖書室為素質教育服務的具體途徑
1. 增強中學生的圖書室信息意識
中學圖書室的主要任務是為師生服務、為教學服務,教師與學生是中學圖書室的工作中心,所以,需要加強師生服務。圖書室是學校的第二課堂,是對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開發思維、拓展知識、提升素質等,是傳統教學課堂教學方式所不能取代和比擬的。因此,加強素質教育就需要增強學生的圖書室信息意識,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去圖書室閱讀書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分析研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購買或補充圖書,充實圖書室,并且建議學校設立圖書室閱讀日,鼓勵和吸引學生去圖書室閱讀圖書,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素質教育服務。
2. 加強圖書室的藏書和宣傳力度
中學圖書室在補充和收藏新書時,可以以不影響素質教育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收藏能夠為素質教育提高服務的圖書,并且積極開展藏書宣傳活動,除了對近期入藏或即將入藏的圖書進行評價宣傳之外,還需要挖掘圖書室的潛力,對已經收藏的圖書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師生了解和認識圖書室。學校可以定期通過黑板報進行宣傳,或者是利用校園網,給學生介紹和推薦有閱讀價值的圖書,重點需要對名人傳記、文學名著和科學名著等加強宣傳。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講座,給學生介紹各種書籍、指南、手冊的使用方法,讓學生充分利用圖書室里面的藏書解決在學習中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知識掌握能力,并且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從而為素質教育服務。
3. 激發學生閱讀圖書的熱情、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于增加中學生的閱讀量來說同樣適用,只要學生對閱讀圖書感興趣,就能夠充分發揮圖書室的作用和能力。中學圖書室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或疑點,可以通過查找和閱讀圖書室內的藏書,對這些難點或疑點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從而克服學習困難。另外,圖書室的圖書可能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的實際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圖書室讀書,鼓勵開展各種有益的讀書活動,像讀書演講會和讀書心得座談會等。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座談會,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分享,針對自己喜歡的書進行分享,然后暢談讀書心得,從書中學到了什么?對自己有什么啟發等,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和進步,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總結
一、營造閱讀名著的濃濃氛圍
環境既可熏陶人也可塑造人。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學校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興趣的培養影響深遠而重大。我們要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與習慣,必須把營造閱讀名著的濃濃氛圍擺在學校建設的重要位置,把它列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名著氛圍的營造應在“濃濃”上下工夫,出新意,力求氛圍的營造形式靈活多樣,師生共同參與。校園之中單一的宣傳標語營造氛圍,與黑板報、手抄報、名著導讀欄、名著經典片段播報、學生交換名著、師生共同宣讀讀書誓詞等多種以名著閱讀為主題的宣傳形式與活動營造的讀書氛圍,二者效果尤略不言而喻。讀書氛圍的營造班級也要做,而且要營造本班獨特的名著閱讀氛圍,避免與學校重復與其他班級重復。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相同的,但新鮮的形式與活動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激發起學生閱讀名著的心。學校、班級都形成閱讀名著的濃濃氛圍,學生走在校園中不經意會被墻上的“名著導讀”吸引,駐足一讀;學生走在校園中不經意會被廣播中經典片段的朗讀陶醉,駐足一聽;學生走在校園中會被遠處捧著名著忘我閱讀名著的同學感染,駐足一嘆……濃濃的氛圍之中,不管是誰不覺都會產生濃濃的閱讀名著的想法。
二、多方面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生硬著頭皮完成任務似的閱讀名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對名著沒有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當中教師若能從多方面激起學生閱讀名著的濃厚興趣,那么學生閱讀名著就會變得積極而主動。學生不喜歡讀名著,但是對名著改編的電影興趣還是很高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看名著改編的電影。記得學生在觀看電影《格列佛游記》時學生入迷的眼睛、歡快的笑聲、看完后意猶未盡的表情,這些都已流露出學生對《格列佛游記》的喜愛。此時趁熱打鐵向學生推薦《格列佛游記》,讓學生去讀名著,告訴學生看名著改編后的電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名著,但畢竟是改編的,有局限性,要想感受它的精彩需要靜心去讀原著。也可以引用名家的讀書經歷來引發學生讀名著的興趣。王蒙曾經這樣說過:“我小小年紀就為《紅樓夢》的某些篇章激動不已、共鳴不已、體會遐想不已……”王蒙為什么對《紅樓夢》情有獨鐘呢?這需要我們走進《紅樓夢》去仔細地體會,學生有可能帶著這一懸念饒有興趣地讀《紅樓夢》。
三、發揮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
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師讓學生去讀名著教師必須要先讀,做學生的讀書楷模。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一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把每一個學生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作為教師,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學習和讀書。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朋友,師生一起經常要交流讀書感受與心得,徜徉于書海。在學生閱讀名著出現困難時教師要伸出援助之手,對于閱讀名著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指導,可以共同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建議。例如有學生對《駱駝祥子》地閱讀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建議這樣讀:知道祥子的三起三落的故事情節;了解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命運;老舍是怎么塑造人物形象的;這部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以及指出哪些部分應該是精讀的……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本部名著的閱讀有了目標、有了信心,學生會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名著。
四、讓學生體會閱讀名著的快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