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動探究式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化與改革,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要求,而逐漸形成了互動探究式教學模式。這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基于學生自學上展開的互動探究,以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使其學會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明確教學計劃,做好課堂學習引導
在互動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起著指導、引導、啟發作用。在每課或每章節或學期教學之前,師生可一起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師生可共同商討、分析不同的學習方式。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特點,采納有效建議,選取便于操作的、學生易于接受的,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學習方式。當明確教學計劃后,教師與學生則可一起依照步驟開展探究學習。通過這一方式,可突破老師一手操辦局面,讓同學們的“學”融入教學計劃中,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話可說,大膽發言,由被動學生轉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則會飽滿,才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貼近,更容易交流、互動,教師也容易調控課堂秩序,而學生也明白為何要學,需要學習什么,該如何學習等,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如在八年級美術中,第一單元是《(欣賞?評述)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和審美價值》,并且有不同的活動安排,如欣賞與評述,分析與研究、討論與解釋、體驗與評價。對于不同活動,其教學設計是不同的。教師可聯系學生認知結構與學習特點,吸納學生建議,實施不同的互動探究活動。如美術鑒賞,教師可讓學生選出中外名家作品,如《荷花》(任伯年)、《早春圖》(郭熙)、李白行吟圖》(梁楷)、《蒙娜麗莎》(達芬奇)、《自畫像》(倫勃朗)、高更、凡高等人的作品等,然后師生共同討論,選擇幾幅代表性的作品加以鑒賞,分析其表現形式與語言特點等,并探究其異同之處。
二、強化交流討論,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交流討論即通過談話、討論、對話形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這一方法展現了人文性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營造了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交流討論是促進師生、生生互動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其實施方式有小組討論與全班討論兩種。
第一、小組協商討論。即教師依據異質等原則將全班同學分成不同小組,展開協商討論,以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討論形式,較為省時,教師也易于調控,并且讓每位學生有展示機會,因而,這一討論形式是協商討論的基本組織方式。
第二、全班交流討論。即對于某個問題在全班范圍內發表看法,以深刻理解知識。其組織方式一般為:班級同學坐成U 型或者O型,而后對某個觀點或者學習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在這一形式中,有較廣的同學參與面,讓學生有更寬范圍的意見聽取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但其有著不可忽視的弊端,討論所耗費時間長,且難以很好地駕馭與管理,易于使課堂討論陷入爭吵中卻沒有結果。所以,教師一般將其與小組討論相結合,而不單獨運用。
例如:教學《裝點我的居室》一課時,教師可展示同一題材的不同繪畫作品:鉛筆淡彩、水彩、素描,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若讓你們來選擇一幅畫來裝點自己的居室,你們會如何選擇?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對比三幅繪畫。接著提問探究問題:1)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①以CAI課件展示,讓學生欣賞有美術作品的家居裝飾圖片。你自家居裝飾與這些家裝飾有何不同?師生交流。②居室風格與美術作品的關系。比較欣賞裝飾有各種藝術品的相同功能的居室裝飾。探究:美術作品是否可交換裝飾位置?說明其原因。讓學生分組議論。2)居室裝飾設計的空間對裝飾設計的影響:在三個沒有完成裝飾的居室加上一些美術作品。由其形狀、顏色、大小等加以考慮。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由各組匯報情況,小組間相互補充,教師進行點評與小結。
三、重視評價反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口語互動教學;口語表達能力;互動效果
經過幾年互動教學手段的實踐應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不斷完善。例如,部分教師忽視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情感狀況、英語口語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而盲目地進行隨意互動、不合理互動等,造成直接的結果就是互動效果不理想。另外,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接受知識能力的不同也會導致互動效果不理想。本文本著互動教學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原則,對互動教學手段如何應用進行具體分析。
一、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樂于互動
新課改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教師可以在口語互動教學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再加上教師適當的在旁指導,與學生共同探究問題,使得不斷促進學生養成合作的好習慣。幫助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逐漸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例如,在學習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節課時,結合學習描述一些學生所喜愛的明星形象的句型和相關單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結合本節教學內容創設問題吸引學生的參與性。比如“Describe the closest person around you look like.”通過分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最后選出一名描述最佳的一名作為代表全組人員進行匯報總結。同時,也要鼓勵各小組之間進行相互借鑒和評比。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口語互動教學需要教師為之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尤其是語言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對口語的感受影響最為深刻。目前,很多教師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時,機械化的提問以及回答使課堂氛圍異常沉悶,使互動式教學成為一種形式化教學模式,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力量。為了不斷改善這一現象,教師要不斷關心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動態發展,及時了解學生,盡量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互動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探究與思考
一、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現狀與互動式教學的引入
互動式教學這個概念的引進是我國教育界的一項偉大舉措,改革原有的教育方法,將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放大,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探究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成功率。但是在我國的小學課堂上,互動式教學還沒有做到完全地融入,學生的作用沒有被放大,仍然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亟須進行教學改革。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1.改革教師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引進互動式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承擔著教導學生知識的任務,甚至是灌輸知識給學生。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學觀念也需要進行改變,課堂要求互動已經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方向,需要真正地踐行互動式教學思想。實行互動式教學思想的前提是教師的觀念進行改變,認識到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不再是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對知識的探究,通過合作探討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讓教師了解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2.教師通過多樣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加入到數學課堂中來
小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強,對新鮮事物的興趣高,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兩點,通過風趣的數學題目,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講解知識風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求知度,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種類的學生來實施不同種類的教學方法,把數學教材的知識進行重新組織,重視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并且在教學之余,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共通點,鼓勵他們積極提出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討論。在課下,教師根據他們提出問題的興趣方向進行備課與教學,真正做到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機地互動。
3.教師將部分課堂時間分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究所學的知識
在數學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由教師來掌控,進行知識講解,這是不正確的。在互動式教學中指出,應該在課堂上讓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會給學生留下自己研究學習的時間,這樣的授課觀念需要改變,給學生留下自我學習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發揮督促與推進的作用,通過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真正做到了互動式教學。
三、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互動式教學的反思與思考
1.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學生的才能,發掘他們的潛能
21世紀人才最重要,更重要的是發掘人才與培養人才,小學階段是學生才能清晰顯露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觀察與發現學生的才能,喚醒他們內心的個性與學習能力。互動式教學主張的是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能夠開發自我的個性,逐步將學生依賴教師進行學習轉變為與教師進行互動的學習模式,逐漸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潛能,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最高。
2.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生是腦部活動最活躍的群體,小學數學課堂上僅僅進行知識的灌輸是沒有效果的,教師應該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課堂上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得到數學知識后進行思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吃透,對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們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探究,來解決問題,達到小學數學課堂互動式教學的最優化結果。
3.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
現如今數學課堂教學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個性,扼殺學生的個性存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和自我個性化被制約,完全不符合互動式教學的理念。互動式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實踐創新,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與認識,提出不同的教學計劃,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開放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個性培養與教育,使互動式教學真正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起到作用,為我國的教育改革摸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一、 互動式教學法淺析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個統一體,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的是組織和引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知識構建和技能形成是教師無法取代的。互動式教學法正是基于師生間的互動關系而形成的。在互動式教學中,課堂從傳統的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師生間的關系成為教學的基礎,尤其是師生間的對話關系。
在互動教學法中,互動過程大多基于問題而逐步展開。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多以問答形式進行。互動式教學法實施的關鍵點在對話和溝通,即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如何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對話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教師怎么進行引導。它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轉到“教師引學生學”的過程上來,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技能為評價標準,不再要求學生機械性地死記硬背。互動式教學法并不排斥考試,而是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一種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考試中更注重對學生技能的考查。
二、 互動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所表現出來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法都難以比擬的,下面就其實施過程結合教學實踐做簡單的分析。
1. 明確目標,預習自學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也設置了預習環節,但在預習要求上不甚明了,于是學生在預習中就失去了方向,不知該如何預習。互動式教學法提倡教師以明確的要求來指導學生進行預習,通過目標指引學生在預習中掌握基礎知識,提出問題。如在Unit 3 Tomorrow??s world Project 1的預習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的預習要求是 ① 閱讀三篇科幻類文章; ② 弄清什么是科幻故事; ③ 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這樣的預習要求,學生在預習中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知道要什么,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更高。
2. 激趣導入,引入課題
學生通過預習后進入課堂教學,在教學初,為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故事、談話等方式來導入,但要注意導入的話題要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且要在導入過程中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準備狀態。如在上述案例的導入中,教師先將教材中的故事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提示,然后提出問題 ① Do you know what science fiction is? ② Do you know any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Can you share with us? 以此來引導學生對科幻故事的概念進行學習,在幻燈片播放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以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 初步閱讀,小組討論
學生在觀看圖片后對科幻故事在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但此時還不能以具體的語言來進行描述,要引導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就需要從感官過渡到文字,因此,接著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初步閱讀。在這個環節中,因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已經進行了初步閱讀,課堂中的初步閱讀就要通過問題來引導,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學習。在上述案例的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可以是 ① Where do the German professor and his nephew travel to? ② What do they see during their journey? ③ How do they come back to the world above? 關于The Time Machine則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① What has the scientist invented? ② What does he find when he travels to year AD 802,701? ③ What is the world thirty million years into the future like? 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小組進行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將預習中所學到的和所遇到的困難再次明確,通過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性認識。
4. 組間討論,質疑互助
小組間對問題討論有了“定論”后,教師就要引導各個小組將自己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在對比中進行質疑,在質疑中互助解決問題。這里的互助一方面是組間的互助,另一方面就是教師針對學生所遇到困難的點撥。如在上述案例中通過組間互動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可以以問題What elements make up a science fiction story? 來引導學生結合故事內容對“科幻故事”進行總結。
5. 評價升華,應用拓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學習方式
在傳統教育中,學生接受知識模式大多比較消極被動,而且很多教師深刻的認識到以往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這樣不僅教學教的辛苦,學生學習的效果也不好,隨著新一輪課堂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模式需要的不斷創新,逐步成為廣大教師的共同目標,去構建互動式的小學課堂模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互動課堂氛圍
如何去提高小學二年級的語文互動課堂教學效率,首先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參與度。小學二年級,是學生累積知識的重要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普通比較活潑好動,學習能力比較薄弱,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互動學習模式讓學生愛上課堂,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不斷的去改進并完善教學方式方法。
例如:在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插入一些有趣的視頻或者圖片,增強跟學生之間的互動,或者也可以安排一些課堂小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跟主動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跟老師互動,既能提高教師跟學生的感情,也能提高互動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平臺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性格好動,難以集中注意力,教師占據主置的情況比較多,而在新的互動教學模式中,學生逐漸的轉變成主體地位,在信息化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等相關為學生提供了多種信息渠道,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也要做低年級學生的引導者,所以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互動教學中,建立互動平臺極為重要,互動平臺的構建才能真正的開展互動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跟教學內容的時候,把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跟實際需求考慮進去。
例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學多問,自身要經常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跟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多提出一些互動性的問題給學生。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后,可以提問學生:讀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識了哪些植物?你知道這些植物是如何繁殖的嗎?除了課文中講述的,你還知道哪些其他植物媽媽的好辦法呢?通過這種相關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人才能得到發揮,提高互動教學效率。
三、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
在小學二年級語文互動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占有重要地位,小學語文老師應加強跟學生之前的互動,師生互動模式有跟多中,包括引讀,對話以及評價。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在課堂上隨機提問的方式,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提問,增加彼此間的互動,也可以通過語文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對讀或者教師提示學生朗讀的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領悟文章的思想和內容,還可以通過教師跟學生或者學生之間有關課文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方式的觀點跟見解的互相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傳統教育跟現代互動課堂評價是不一樣的,傳統教學的評價主體是教師,學生一直是被評價的對象,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跟積極性被壓制,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科學合理靈活的做出評價,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例如:在進行拼音教學中,抽取不同的學生對已經學習的拼音進行朗讀,進而去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一些歌曲,增加跟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學習氛圍,例如,可以師生合作讀短文,分角色朗讀短文,分角色扮演故事等。
四、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之前的互動交流主要通過游戲、表演跟辯論這個三個方面來體現,所以加強學生之前的互動,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方式來實現。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互動課堂上教師可以安排相應的有趣活動或游戲,增加學生之前的互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能力及學習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各種類型的表演活動,給每個學生相對應的表演機會,讓學生通過表演在活動中體會語文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積極的鼓勵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在辯論上培養并提高學生的競爭性跟及積極性,促使學生之間團隊合作意識的產生。
例如:教師可以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上針對學生年級小,好勝心強的特點,在課堂上安排一些競賽活動,如;讀書比賽、朗讀比賽、寫字比賽等。“比一比,看看誰做的快又對”。有時候是小組比賽,有時候是男女比賽,對比賽優勝者及時的鼓勵表揚,讓同學之前互相表揚,這樣學生的勁頭會越足,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通過相應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體驗到快樂跟喜悅,逐漸的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跟自信心。
五、結語
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創設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互動情景,在教師和學生的雙向參與和互動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1]。藝術類大學生普遍重技術、輕理論,重感性、輕理性,重具體、輕抽象,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適用以教師和學生為雙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但是,藝術院校學生與其他院校學生的差異性是比較大的,個性特征與知識結構都比較獨特,因此,面向藝術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需要做專門化的研究。
一、樹立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互動式教學理念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倡構建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參與精神的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雙主體互動式教學理念的核心內涵是指,一方面教師是“教”的主體。應當在如何教育、引導、熏陶學生方面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另一方面學生是“學”的主體。在如何有效學習、學習什么、是否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思想方面具有主體性地位。實施雙主體互動式教學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注意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政治化、工具性的教育模式,有機地轉化為寓教于樂的雙向互動、有機協調的美育過程。然而,目前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普遍存在師生平等交往互缺、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情感與認知匹配不力、重理性輕感性、重結果輕過程、重個體輕合作等突出問題,使課堂教學呆板、單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對于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崇尚自由、情感豐富、喜歡創新的藝術院校大學生來說,不僅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求新的渴望,學生的創造力也得不到應有的培養。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認清和把握藝術院校學生的個性特征,著眼于學生專業學習的需要和學校人才目標培養的需要,樹立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互動式教學理念,切實提高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是教學目的觀。以藝術學生成人成才為目標,重視藝術學生作為道德主體和藝術主體的雙重身份,找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藝術人才培養的結合點,充分發揮師生在教與學中的能動作用,實現教學過程中教師主體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主動之間相互作用的統一,喚起藝術院校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使他們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遵守社會道德與藝術道德,積極能動地發揮自身的藝術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貢獻力量。
二是教學過程觀。以師生雙主體的交往與互動貫穿教學全過程,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過程,表現教學內容,體驗教學效果,通過學生參與教學和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內在的教育需求,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
三是教學內容觀:將授課內容對象化,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同藝術專業有機聯系,注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藝術人文知識的融合,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結合,力求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專業。
四是教學方法觀:強調啟發式教學原則,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培養,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五是教學評價觀:強調多元的協商式教學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構建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互動式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指的是達到比較大的目標的總的步驟。而教學策略要根據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生變化。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互動式的教學策略必然要因藝術院校以及藝術類大學生的特殊性而具體化,使之更具針對性。
(一)教學設計情境化,注重情境的藝術化
創設形式多樣的情境,把授課知識有機地溶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情境觸動,形成學生自己的體驗、感悟,并對教學內容產生個體獨特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情境”創設要注重藝術化,盡量結合藝術類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與藝術進行整合去找有效的切入點,用藝術的親和力承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凝聚力,用藝術的感染力煥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召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二)情境創設主題化,注重主題的前沿性和時代感
在情境創設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構建成一個個教學主題,使之既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有相應的教學內容,以專題授課替代對教材的簡單復述,以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選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框架內,突出其前沿性和時代感,以關注現實問題、關注藝術與社會和藝術發展的人文內涵吸引學生,這些新的思想和觀念對一直以來主要受藝術知識熏陶的藝術類大學生而言有著很強的沖擊力。
(三)主題實現項目化,注重項目的責任化
在明確教學主題之后,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背景,將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具體的教學項目,組織實施教學。選擇的項目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切合學生實際,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讓學生“有事可做”、“有事愿做”。項目太舊或太淺,都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但項目也不能太深、太理論化,否則容易令人“望而卻步”。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意明確責任、分工合作、團隊學習、共同提高。項目小組有指導性的成員分工安排,形成人人參與、團隊合作的共同體,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四)責任落實成果化,注重成果評價的民主化
在責任落實與評價過程中,須以成果的形式呈現,并在班級里進行交流,并組織學生對成果進行自評和互評。通過自評、互評,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得到充分體現和加強,聽到同學們的真實聲音,既會增加大家學習的壓力,也會激發大家應對挑戰的意識和努力,從而增強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意識。
三、探索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互動式的教學實施方式
(一)案例驅動下的雙主體互動式“講授、討論、分析”三位一體教學活動
該教學活動是指從具體案例出發,理論教學與現實問題相互契合,“講授、討論、分析”三位一體,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悟性的螺旋式上升,形成對問題的科學認識,從而達到學習目的。首先,通過案例教學進行問題性探究,并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然后,鼓勵學生提問,形成良性互動,對學生發表的各種不同觀點和看法要循循善誘,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有根有據地提出各自的觀點和主張,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質。
通過雙主體互動式“講授、討論、分析”三位一體教學活動,變基于書本知識演繹推理性學習為問題解決式學習,形成了教師―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生―學生學習共同體,有效地實現了教學重心向學生主體的轉移。
(二)主題項目驅動下的雙主體互動式大作業教學活動
該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內動力為主旨,以主題項目為載體,以“學生主講”的創新模式補充“教師主講”,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學習。大作業教學依賴于學習團隊的組織,教師扮演著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在項目實施中,教師結合主題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負責一個主題項目,每個主題項目講授20分鐘,主要是對該主題的主要內容和觀點進行介紹和解讀。各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集資料、整理觀點、梳理和綜述問題、撰寫教學方案,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選優秀代表擔綱主講等環節。
主題項目驅動下的雙主體互動式大作業教學,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求知識,由教師為主導的講授,過渡到“師生合作”的雙主體互動,最后到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有效地實現了課堂內教學向課堂外教學的有效延伸。
(三)藝術創新驅動下的雙主體互動式創作演練活動
【關鍵詞】智慧教室 互動教學 教學信息化 教學改革
當前我們正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不僅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功能和價值,也打破了區域、時間、師資導致的教育壁壘,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獲取知識的通道。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灌注式教學,存在的課堂的教條化、模式化、單一化、靜態化,許多多媒體教室并不完善,在技術、應用、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不足,影響著互動式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如何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構一個更加有效的智慧教室來改進課堂的互動教學,是擺在各院校面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現有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只是形式上的轉換,并不是實質的轉變。
在教學手段上,雖然引入了各種信息技術,但傳統的“滿堂灌”仍沒有擺脫。形式上從“粉筆+黑板”改為“PC+投影”,實質上不過是從“口述式灌輸”轉化為技術式的“多媒體式灌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借助了信息技術的外衣,傳統教學模式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
(二)追求表面的繁華和熱鬧,缺少互動的實效性。
課堂上,師生的互動相當頻繁,氣氛也極為活躍,但是仔細的觀察后就會發現:這所謂的“互動"追求的僅僅是形式上的、淺層次的繁華與熱鬧,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動教學機制,可謂是徒有其“形”而失其“神”,互動教學僅僅成為了教學改革的裝飾品。
(三)教育信息化的意識不強,信息素養有待提高。
無論是教育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他們本身就是傳統教育體制下的產物,多年來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縛,往往會融入到既有的教育模式和角色之中,還不習慣現代教育的多種信息化技術綜合應用的教學方法,缺乏實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將優質的網絡教學和傳統實體課堂教學相互融合,設計和構建現代化的智慧教室,為助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全面深度融合,積極開展互動教學改革與發展提出了一個現實挑戰。
二、構建智慧教室中的互動教學
(一)知識傳授式教學
在智慧教室中知識的講解可以采用交互白板技術,使教師更容易對材料展示過程進行控制,教師不必到控制臺前操作,就可以控制演示材料的播放,這使得課堂中教師的身體語言得以充分發揮。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師們能在教室前為全班上課,將最新技術與有效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肢體及視覺與課程資料產生互動,而不是躲在計算機背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其注意力。
對于學生而言,智慧教室中交互白板技術的應用也使得以前色彩單調和死板的黑板變得五彩繽紛,既可以如以往一樣自由板書,又可展示、編輯數字化的圖片、視頻,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其注意力。
(二)任務合作式教學
任務合作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基于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就某個特定施教目標組成團隊或搭檔進行協同教學。教師為每個任務設計解決任務的引導問題,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探究式學習,分析,討論,可行性研究,鍛煉團隊的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以項目組為單位分別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擔任引導角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教學活動的展開,評估每個組的教學效果,反饋意見,并進一步指導深入學習。
智慧教室的設計給跨地域的協作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都可以通過智慧教室的交互視頻會議功能為教室中的學生進行協作授課,來自不同國家之間的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探究、交流與合作,并在交互白板上分享小組的作品,以便進行比較、評價。
(三)課堂問答式教學
與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式不同,問答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題,從而完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它的特點是:問和答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提問和回答成為課堂的核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問題的提出和回答都有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在該模式下僅起指導作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
智慧教室的自動錄播系統主可以對教學過程中的活動進行全方位拍攝和錄像,自動生成便于索引的、適合網絡傳輸播放的流媒體格式文件,存儲到遠程服務器,通過網絡即可實現網上直播或點播。
(四)集中討論式教學
集中討論是一種有紀律的協調對話,在嚴肅與輕松之問保持著適度的緊張感。討論之前,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來確定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討論主題。討論過程中師生要圍繞中心議題,相互啟發,充分調動各自的思維,可以演說、提問甚至爭辯,從而盡情地發表和交換各自的觀點。教師可采用啟發與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與發現、思考與表達,充分展示他們自主學習中知識建構的成果,發展他們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靈活性與創造性。
集中討論式教學可以通過智慧教室的紅外無線發言系統,在電子手寫板上對論題進行標注、批注、修改等操作,使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就能進行各種示范動作并傳送給其他學生,師生也可以通過系統查看某個觀點的支持率和看法,以實現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
三、展望
互動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是一個微觀社會,教學是課堂中各種角色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并發揮其特有功能的過程。我們需要更多的從信息化的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利用現代化技術打造智慧教室平臺,探索合適的互動教學方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專物理教學師生互動交流應用探究
中專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級別上相當于高中,但在培養目標上卻有別于普通高中。中專更側重于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因此,中專物理教學應區別于傳統物理教學,利用好師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方式將中專學生培養成既擁有扎實的理論,又擁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一、中專物理教學分析
物理課作為中專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學會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針對中專物理教學自身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變得更加重要。下面對中專物理教學現狀進行如下分析。
(一)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頗深
韓愈的《師說》中說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很好地體現了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教師的權威性和主體地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傳承過程中,學生大多都是被動接受,唯師是從,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素質教育推行多年,但應試教育卻一直存在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心里,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似乎很難真正得到推廣實踐。在中專院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看來,之所以選擇上中專就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知識水平低,不愛上學,來到這也只是為了學得一門手藝、技術,將來可以在社會上生存,根本不在乎像物理這樣的基礎學科的學習。
(二)學生基礎薄弱、教師專業水平不夠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只有對物理概念、定理、結論有所掌握,對物理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真正明白原理,才能做到真正理解。這里面就涉及兩方面問題,一是學生自身基礎薄弱,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中專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較差,所以,對于物理課程學習中抽象的知識點難以理解,再加之有些內容的枯燥乏味,都使得中專學生缺乏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此外,如上文所說,在中專學習中在學習一技之長的既定觀念影響下,中專學生大都沒有學好物理學科的意識,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二是教師專業水平不夠,受大眾影響,對中專生的物理學習沒有正確認識,因此,忽視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不積極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課堂氣氛沉悶乏味,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導致開小差、睡覺、逃課等現象比比皆是,讓學生虛度時光。
(三)實驗設施、教學設備不完善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對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進行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物理實驗的開展就需要物理實驗設備的協助。中專物理教學本身就要求在課程設計上要多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但很多中專院校由于對物理課的不重視,不僅在課程安排上不合理,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還沒有完善的教學設備,缺乏必要的物理實驗器材。
二、師生互動交流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一)認知互動和情感互動并重
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可以一改以往教師在學生眼中可敬可怕、高高在上的認知,使師生之間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提問互動等來轉變學生以往對于課堂,對于教師的認知,比如,一個鼓勵的眼神、會心的微笑等。之后學生才能更容易地在情感上接受和配合教師,自主投入學習。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走下講臺,走到學生當中,解除壓迫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改變以往嚴肅緊繃的臉孔和腔調,適當加入些流行于學生群體的幽默言語或笑話來緩解課堂緊張的氣氛,或者在教授一些定律的時候,給學生講講相關故事,比如阿基米德怎樣在洗澡時發現了阿基米德定律,全城婦女如何在阿基米德的指導下利用凹面鏡反射作用燒毀敵國戰船的故事等,讓學生在聽故事中記住知識點。還可以針對某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合作探究來集思廣益、互相補充、相互啟發和促進;課后可以多參與學生的游戲活動,征詢學生對自己講課方式的意見或者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并積極給予回應。師生互動交流就是為了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暢所欲言,親自動手操作,學會自主探究和實踐應用的能力,全面提升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林.師生互動交流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3(10).
[2]溫智敏.互動式教學法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職業教育,2014(14).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學生開放的性格特征,傳統的數學模塊化、機械化弊端日益顯現,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迫切需要變革。目前,互動交流式的數學教學模式成效顯著,迎合了當代高中生天性好動、善于交際的性格特征。本文將就這種新的數學教學模式,針對其出現的原因、特點、意義以及如何構建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教學模式
一、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教學模式出現的原因
開放的社會環境造就了高中生開放的心理特征,他們善于與人交際,對未知充滿無限的好奇,敢于探索、敢于質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害怕教師的權威,即使存在質疑,也不會主動與數學教師交流,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數學教師不再像以前一樣古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深化自己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深化的過程中,教師發現,與學生加深交流、互相探討有利于師生的共同進步;在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彌補學生的知識缺漏,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對于學生而言,高中生天性好動,心理、性格等方面處于形成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們會努力表現自己,加強與外界的聯系,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
此外,現代社會信息傳遞便捷,數學教學不再拘泥于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同時,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教學模式的革新,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課堂、網絡名師講解等多種方式獲得知識。
二、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特點
1.開放化
數學教學不再只是教師說、學生聽的單向知識輸入,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主動與教師交流,不必害怕受到批評,師生之間開誠布公、以誠相待,形成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2.信息化
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促進了數學教學的信息化,高中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通^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與所學知識有關的信息,加深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構建起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橋梁。
3.雙向化
在互動交流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可以雙向互動,成為朋友。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提高數學成績;教師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總結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三、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放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學起來也會更加用心,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活躍課堂,加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知道學生的疑惑,才能更好地輔導學生解決疑慮,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同時,這也是對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勇敢嘗試,有利于革新教學理念,從而培養出更加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此外,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出現迎合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這是在新課改教學目標指導下的一次成功嘗試,滿足了時展對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需求,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種教學模式將為我國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為我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高中數學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
1.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供更加開放的互動交流平臺
教師在課堂上要調動學生上課發言的積極性以及遇到不懂的問題敢于舉手的勇氣,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互相交流、共同探索。通過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知識充滿期待、懷有激情。在講述理論知識之前,教師通過多媒體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吸收理論知識的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建立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通過自主討論獲得真理,然后教師通過課堂講解加深印象。在課程開始之前,學生可以通過預習,共同討論,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并在課堂上通過疑點提問與解釋鞏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3.教師要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教師要加強對教授內容的整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讓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枯燥難懂,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從而使學生更加有耐心和信心學好數學這門課程。
總的來說,互動交流教學模式的出現將為高中學生帶來更加舒適的學習體驗,使數學這門原本枯燥的課程變得活躍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