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保值增值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值增值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保值增值方案

        第1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關鍵詞:HAG;CAG;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臨床療效

        Abnormal Syndrome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Type HAG/CAG in the Treatment of D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XI Zhuang-xin,XU Jing

        (1.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uzhou Canglang Hospital,Suzhou 215000,Jiangsu,China;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Suzhou Loufeng Hospital,Suzhou 215000,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y contras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AG/CAG scheme.MethodsThe total 40 cases of elderly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were randomly,respectively,economic type HAG (n=20) or CHG (n=20) treatment,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ResultsThe study group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80%)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0%),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ntrast 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search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45%,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0%,contrast the resul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HAG;CAG;Acute myeloid leukemia;High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Clinical effect

        近年來,醫療科技發展成就卓著,白血病治療技術也隨之不斷深入和完善,但造血干細胞移植、大劑量化療、強烈聯合化療僅可用于年輕患者,未改善老年患者治療狀況,如何對老年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已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1]。本文選取相關病例,就經濟型CAG方案和HAG方案應用效果展開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選取40例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研患者進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據臨床表現并結合臨床檢查(免疫學分型、血常規、組織化學染色、骨髓細胸學涂片等檢查)確診],男26例,女14例,年齡60~82歲,平均(65.7±4.8)歲,其中AML22例(初治16例,難治6例);MDS18例。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排除機體其它系統嚴重疾患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及對照組)各20例,分別采用CAG方案和HAG方案治療,組間一般資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方案組成①研究組:CAG方案,第1~4d,取阿克拉霉素(Acla)靜脈滴注,劑量為Acla?14mg?m-2?d-1;第1~14d,取小劑量阿糖胞苷(Ara-C)應用,1次/12h,劑量為10mg?m-2?d-1;第0-14d,取重組人類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劑量為100μg?m-2?d-1。②對照組:HAG方案,第1~14d,取高三尖杉酯堿(HHT)靜脈滴注,劑量為1mg?m-2?d-1,G-GSF、Ara-C同CAG方案用量、用法。

        1.2.2方案實施步驟老年AML及MDS治療時,均可取改良的CAG方案或HAG方案作預激性應用,本次CAG組和HAG患者各20例。G-CSF在中性粒細胞(ANC)>10.0×109/L時暫用,用量依據ANC計數調整。結束1個療程后,間隔2~3w,檢查骨髓細胞形態,CR(完全緩解)或PR(部分緩解)者,原化療方案可繼續應用,如效果不佳,則上述方案可交替應用,完成下一周期化療,共2個療程。同時完善口腔衛生防護、保肝藥物應用等對癥支持。

        1.3 指標觀察化療過程中做好血常規監測,并行骨髓涂片細胞學檢查,觀察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

        1.4效果評定依據《血液病診斷和療效標準》(張之南)評定,療效: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NC(無變化)、PD(進展),總有效率(RR)=CR+PR。

        2結果

        2.1臨床療效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應用不同方案治療后臨床療效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雖略高于對照組(70.00%),但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MDS4例,AML6例應用初治HAG或CAG方案治療效果不佳,改用交替應用,3例1個周期后轉為CR,2例轉為PR。

        2.2不良反應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應用不同方案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分析結果。

        由表2可知,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00%,顯著低于對照組70.00%,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與年輕患者比較,老年白血病患者具一定特殊性,如常合并重要臟器疾病、機體條件差;多為AML,故耐受化療不佳,在化療藥物應用對骨髓產生抑制后,有較差的恢復能力,故死亡率居較高水平,化療后并發癥死亡的人數約占25%;分析白血病細胞生物學特征,以復雜核型多見,預后不良,患者中部分自MDS轉化,故易出現耐藥,對化療藥物應用的敏感性較低,或大或中劑量Acla組合,CR率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并發癥、化療毒性及死亡率隨之增加[2,3]。故采用DA/MA等傳統的經典方案對老年AML患者治療時,有較大的化療風險。目前最佳誘導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方案尚未確定。MDS高危型,含RAEB-Ⅰ型,Ⅱ型,以老年人多見,強列化療應用時,有較差耐受性[4]。

        臨床單藥化療如小劑量Ara-C應用雖廣泛,但有較低的緩解率。隨著研究的深入,去甲基化新型藥物在近年取得一定成效,但因醫療費用較高,觀察期短,較難普及[5]。有研究示,HHT將Acla替代構成的HAG方案和CAG方法,在老年高危MDS及老年性白血病治療中,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本次采用HAG及CAG治療復發或初診的老年高危組MDS及AML,G-CSF均為低劑量,效果較理想,且患者耐受性好,無明顯毒副作用。部分患者首次化療效果不佳,而轉為兩種方案交替應用,可起到一定效果,表明2個方案間有較小的交叉耐藥性。血小板減少及粒細胞缺乏在化療后的程度較輕,有較低出血和感染風險。

        綜上,老年AML及MDS采用經濟型HAG/CAG方案治療,CAG效果更為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針對首次化療無效者,2種方案交替應用,具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世宏,徐澤峰,楊棟林,等.CAG方案治療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7,20(3):131-133.

        [2]Fu Kumoto J S,Greenberg P L.Managementof patient s with higher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Crit Rev Ohcol Hematol,2005,56:179-192.

        [3]關鍵民,趙衛平,徐華.HAG方案治療老年細胞白血病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10):1015-1016.

        第2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一、2012年上半年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

        1、嚴格國有資產監管。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在國有資產的監管上從嚴抓了已改制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管理。主要是對已改制國有企業縣林業工業公司、縣水產供銷公司資產移交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事項進行了鑒證。根據《縣非工業七大系統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推進調度會議紀要》第107號精神,對縣農司收儲縣林業工業公司和縣水產供銷公司資產事項進行了鑒證。

        2、落實企業負責人考核制度。按照《縣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試行辦法》,對國有企業縣城司經營者的收入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融資額、實際上繳稅收、利潤總額、企業職工年收入、重大安全事故六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確定,建立了國有企業負責人激勵約束考核機制。

        3、積極開展國有企業“解憂”活動。一是完成了國有企業職幼教退休教師待遇調查摸底和審核工作。按照市國資委《關于轉發省關于妥善解決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待遇問題的實施細則的通知》,組織對全縣范圍內國有企業職教幼教退休教師進行了調查摸底和審核工作,并按要求進行了上報。三是協助辦理了涉及國有企業用電分離事項。協助國有企業縣林業工業公司完成了用電分離改造,涉及企業職工住戶117戶。

        4、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代縣政府起草了《縣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國營縣白虎嶺林場改革方案》和《國營縣白虎嶺林場職工安置方案》,《國營縣白虎嶺林場職工安置方案》規范了國有企業改制操作規程。

        二、2012年下半工作打算

        2012年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委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運行安全、保值增值。

        (一)加大國資監管職能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企業國有資產法》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提高國有企業接受國資監管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3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關鍵詞:資本運營;制度創新;動力;邏輯基礎

        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資產的運營與管理效率低下,改革開放之后國有資本運營制度開始漸進調整,制度創新層出不窮,那么國有資本運營的制度創新何以會產生,其創新的動力何在,整個制度創新的邏輯基礎是什么?這些都是關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重大問題。

        一、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動力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在于利益集團的驅動,諾斯模型闡述了制度創新的過程,分析了制度創新的經濟學原因,也揭示了行動集團作為創新動力在制度變遷(創新)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制度變遷的成本和收益比較對于促進或推遲制度變遷起關鍵作用,只有在于其收益大于預期成本的情形下,行為主體才會去推動直至最終實現制度的變遷,反之亦反,這就是制度變遷的原則。”當這一原則得到滿足時,創新者才有動力通過制度創新形成規模經濟、使外部性內部化、規避風險和降低交易費用,才能使人們的總收入增加,創新者才能在不損害任何人利益的情況下獲取收益。

        制度變遷的一般過程可分為五個步驟:形成推動制度變遷的第一行動集團,提出有關制度變遷的方案,根據制度變遷的原則對方案進行評估和選擇,形成推動制度變遷的第二行動集團,兩個集團共同努力去實現制度變遷。制度創新的主體分為三種不同的層次,即由個人、團體、政府來分別承擔創新職責的制度創新。在創新動力的實施者方面,更為重要的研究來自林毅夫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在林毅夫的論述中,國家這一核心概念得到了強化,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這樣的大事件很難由個人或組織完成,誘致性制度變遷本身有不可忽略的局限。他認為,“因為制度安排是一種公共貨品,而‘搭便車’問題又是創新過程中所固有的問題,所以如果誘致性創新式新制度安排的唯一來源,那么一個社會中制度安排的供給將少于社會最優。”他定義了誘致性制度變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前者是指現行制度安排的變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創造,它由個人或一群(個)人,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后者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實行。

        我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動因是創新成本收益的經濟學分析,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時,創新才有動力;并且,推動我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相關行動集團是制度創新的首倡者,其創新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收益。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第一行動集團往往是來自各個基層的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而制度創新的推廣則由政府倡導完成。整個過程可按諾思模型細分為以下幾個過程:第一,基層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運營管理部門形成推動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第一行動集團,要求對當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進行改革;第二,第一行動集團內的不同主體形成(可能互不相同的)制度變遷方案;第三,制度變遷要求引起政府重視,并且政府通過衡量成本收益對方案進行評估與選擇;第四,政府通過試點推廣等方式開始試行方案,從而使廣大國有資產經營單位開始關注改革,并成為第二行動集團;第五,政府推動兩個行動集團進一步推廣方案的廣泛實施。

        由此可見,我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因其自身“國有”的特殊性,加之整個經濟體制歷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因此,制度創新實際是從公有產權向混合產權或私有產權轉化的過程,這一點與西方學者的研究有所區別。

        二、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邏輯基礎

        (一)國有資本運營向資本屬性的回歸

        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資本運營大多表現為單一形態的簡單再生產的特征,體制上的制度約束嚴重阻礙了國有資本實現自身價值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資本都具備以盈利為目的的屬性,資本的運動必然要求符合增值的經濟規律,國有資本當然也不能例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有資本不僅單純是資本運動,更表現為資本運營的特征,國有資本要實現保值增值,必須通過資本運營參與市場競爭,以資本運營取得收益進行再投資,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這樣就必然要求國有資本運營向資本屬性回歸。資本本身擁有追求利潤、實現價值、增值的特征,這是資本的經濟職能(或功能)。國有資本向資本屬性回歸就是要向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這一要求回歸。在保值和增值方面,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都需要實現自身價值,因此它們沒有根本區別;在資本運動方面,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表現出資本積累、資本擴張的特征,因此它們也不存在根本區別。國有資本不能脫離其資本的本質要求而存在,它必須同私人資本一樣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是資本本身的屬性,也是國有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最重要的屬性。

        (二)國有資本運營向企業屬性的回歸

        國有資本運營的微觀基礎是具有國有經濟成分的企業(或企業集團),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另一邏輯基礎是其向企業屬性的回歸,即尊重國有資本微觀運營的“企業”屬性。與向資本屬性回歸同樣,企業能否搞好,與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國有企業基本屬性是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不同的是所有者是國家。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搞好國有企業,必須遵循企業發展規律,通過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國有資本的微觀運營要依托企業來完成,企業本身是以盈利為目標的經濟組織,國有資本微觀層面的運營也是要保證投資與生產實現經濟利益,從而也就保證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有企業的企業屬性不容忽視,企業作為一個經濟體時刻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它的本質不會因為所有制的不同而改變,國有資本運營的經濟目標與國有企業的經濟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保證實現經濟效率,除非宏觀制度扭曲了它的經濟目標。但正如前所述,當制度約束降低了經濟效率時,制度創新便開始醞釀。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體現出國有資本運營向企業屬性回歸的特征。改革開放以后,國有企業經歷了放權讓利(1979~1986)、轉換經營機制(1987~1994)、現代企業制度目標確立(1994~2002)、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確立(2002~現在)等四個階段。以上改革的目標即破除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對國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投資、監督與管理體系,體現出國有資本運營從經營國有企業到管理國有資產演變的特征。改革之初,國有企業的發展面臨嚴重困境,國有企業在財務指標上反映出經濟效率低下,但同時其全要素生產率卻很高,產生了所謂的“國有企業效率悖論”,其原因在于我國轉型時期國有企業的特殊功能定位:國有企業不僅要實現經濟效率,更要實現作為宏觀經濟的穩定者、技術轉移和擴散的中心、社會福利的提供者、國家控制轉軌進程的工具和系統性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協調者等功能,政府投資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卻產生不了經濟效率,宏觀與微觀目標的矛盾印證了國有企業功能定位目標的復雜性及矛盾性,也體現出國有企業改革急切呼喚尊重其企業自身屬性的要求。隨著改革的進行,建立與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成為國有資本運營微觀制度創新的主要內容,國有企業進入融合公有制與現代產權制度的關鍵時期,目標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

        第一,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動力在于利益集團的驅動,更深層次原因在于政府與各層次行動集團的成本收益比較,只有進行制度創新的收益大于成本,才會對行動集團產生激勵,政府才會推動制度創新的實現,這也是一切制度創新的動力基礎。

        第二,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邏輯基礎在于其向“資本”屬性的回歸。國有資本運營制度變遷的過程印證了這一特征,國有資本運營必須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標,只有這樣才會實現國有資本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在實現效率的同時增進福利。

        第三,從微觀層面上來看,國有資本運營制度創新的邏輯基礎在于其向“企業”屬性的回歸。國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應該予以強調與支持,制度約束下的目標沖突是造成國有企業不能實現其經濟目標的主要原因。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印證了國有資本運營向企業屬性回歸的特征,只有在微觀上保證國有企業實現經濟利益,才能在宏觀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第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國有資本運營的效率與福利目標需要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國國有經濟領域制度創新模式往往是“自下而上提出、自上而下推動”的形式,從政府角度考慮,國有資本運營不但要實現經濟效率,更要提高社會福利。因此在推動制度創新時,出于轉型經濟的原因,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賴于政府強制性制度變遷的力量。

        第4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人民幣縱比貶值、橫比升值趨勢

        現在人們在很多場合中談論2025年,據說那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躍居世界第一。可以預見的是:從現在起的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中國的本位貨幣人民幣的價值狀態是――縱比貶值,橫比升值。

        “縱比”是說某種貨幣從長期來看,其購買力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貶值,這是現代工業社會的普遍現象(見圖1)。特別在中國近年來一度較高的通脹水平下,關于資產保值增值的討論尤其必要。

        所謂“橫比”是:對比美元、歐元和日元,人民幣會處于長期的升水中。原因有三:一是國內科技研發能力的突飛猛進,必將使國內企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從而大大提高生產率,這是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內因;二是貨幣當局長期對外匯的管制,對人民幣升值的一貫壓制,讓其在需求機制上已經儲備了足夠強大的爆發能量;三是次貸危機后美國一直執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且仍將持續相當長的時期,這勢必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趨勢。

        數據顯示:2005年1月1日100美元兌人民幣為827.65,2009年7月10日為683.13,2013年2月1日為628.19,從這3個時間點上可以清楚看出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勢。這其實也是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走勢的一個縮影(圖2)。

        必須指出,人民幣橫比下的升值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促成這一結果的經濟因素則錯綜復雜。對其帶來的利弊政府亦需要有充分準備,各方權衡和作出謹慎與連貫的決策。同理,對個人而言,想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也有相當難度。下面重點介紹幾類主要的資產應如何配置。

        不同階段資產配置方案

        我的建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08年對美元匯率破7后人民幣升值的速度與幅度相對放緩,每年的升值水平不超過2%,但通脹壓力(官方CPI)大多在2%以上,甚至在某些時期高達4%-6%,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進行以下的配置比較有利:

        1、現金類資產。包括儲蓄、債券、藍籌股、基金、短期理財產品等可以比較多地配置。通過合理搭配,它們一般總能跑贏CPI,而戰勝CPI我們的資產就實現了保值。這類資產的特點是變現能力強流動性好,一般占總資產的20%-30%為宜,最多不要超過40%。這類資產主要用來抵御中短期風險。其中,偏股型基金和短期理財產品值得推薦。在配置種類上,還是大家熟知的那句箴言:“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2、實物類資產。包括房產、黃金、收藏品等有形資產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內,最好不要超過總資產的50%,否則投資風險帶來的損失可能會大于收益。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房產類資產的配置無需刻意回避,但最好不要超過投資“紅線”。黃金的國內市場相比國際市場存在滯后性,對市場的波動反應可能會過分放大。現在人們為了保值增值而非保障蜂擁買入黃金,更容易造成黃金以后的暴漲暴跌。

        3、外匯類資產。這類資產一般家庭持有的不多,由于外匯率差較小,若想達到一個可觀的增值收益,對現金數量要求很大。而且變化快,專業性要求較高,不具有廣泛意義。若手上已經持有美元,可以逐步減倉賣出部分,變現后也可將一部分投資到現金類資產上。

        4、適當增加個人和家庭消費。這有兩個好處:一是抵消“錢不值錢”的心理影響,二是直接擴大了內需,加速了貨幣回籠,理論上可以減少紙幣的超發量。

        第二階段,如果隨后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加快,升值的幅度比較可觀,比如破6或破5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臨界值。這樣中國貿易順差就會被大幅壓低,甚至可能成為逆差。這種情況利于進口,從而可以穩定國內的物價水平,那時我們進行以下的資產配置比較有利:

        1、適當降低現金類資產的比例。那個時候物價相對較低,趕超CPI的動力不再強烈,變現后其中一小部分可以轉化成儲蓄,使穩健與風險更平衡些,其余的大部分用來投資房產等實物類資產。但調整后的比例也不能低于總資產的10%-20%。

        2、實物類資產要相對增多。比如房產,因為一是房產本身的價值那時可能也在升值;二是與金融類資產不同,房產具有使用價值,它帶來的穩定遞增的租金以及租金的孳息,就如同年金的復利計算一般,都是不可小覷的。在這個階段,由于供需平衡物價穩定,經濟持續低速增長,硬著陸的風險較小,所以房產投資的優勢就更好地表現出來了。持續平穩的經濟增長環境使得高總價資產作為投資品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包括在投資人的心理預期上。即便如此,這類資產以不超過70%為宜。

        3、外匯類資產。這時可以買入美元補倉,經過這樣操作,你的外匯品種依然齊全,但先賣后買,投資者就把收益裝進了口袋。

        4、投資實業。這時,無論從經濟環境還是政府的政策措施上來看,都會讓投資實業開辦工廠更加有利可圖。但并非人人都適合做企業家。

        當然,要想讓方案更完美些,還要結合當時的利率水平與財稅政策,國外則重點看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美元走向以及國際原油與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它們都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重要作用。比如前一時期發生的歐債危機,它就對外匯市場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影響。

        黃金的保障作用

        我們再回到前面討論的不同階段的資產配置方式上,可以看出,在第一階段經濟高速增長期,通常伴隨著較大的通脹壓力。對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而言,我們更多進行的是金融及其衍生品的投資,基本方式就是“用數量來追趕數量”,從而更容易忽視這幾個因素:必要性、質量與度。這也對政府決策有所啟示:對宏觀經濟整體而言,金融活動的過度繁榮甚至投機盛行,也為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第5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考核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指標,首先要明確國有企業所有者的財產包括哪些內容。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有的只考慮企業的固定資產,有的考慮企業的全部資產,有的則考慮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和新會計制度的規定,筆者認為:第一,考核企業所有者的財產只考慮企業的固定資產是不全面的,因為企業的資產不僅表現為固定資產,而且還有企業的流動資產,企業所有者的流動資產也應該得到保值增值。第二,把企業的全部資產作為考核企業財產保值增值的對象不可行和不合理。因為企業的全部資產中有一部分是用借貸資金購買的,還有一部分是用應付他人的資金購買的,企業的全部資產中扣除這部分用借貸資金和占用他人資金購買的資產,剩余的資產部分才是企業的所有者財產,才能真正作為考核財產保值增值的財產。第三,企業的借貸資金和企業占用他人的資金都屬于企業的負債,企業的全部資產減去企業的負債應該是企業所有者的財產,即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所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可以作為考核企業財產保值增值的內容。

        二、對所有者權益的調整

        按照會計原理的規定,企業所有者的財產,即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的數額,但實際工作中,理論和實際數字往往不相等,因為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對應的數額是企業的全部資產扣除企業負債后的部分,而全部資產中包括企業的盤盈、盤虧、毀損和未核銷費用等,所對應的企業的負債中也可能存在掛賬收入、壞賬以及專項資金等,因而要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進行調整,扣除所有的影響因素,才能達到理論和實際相一致。

        資產負債表中平衡關系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從而可得出,一方面調增資產的同時調增所有者權益,調減資產的同時調減所有者權益;另一方面調增負債的同時調減所有者權益,調減負債的同時調增所有者權益。所以產生下列公式: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調增資產因素+調減負債因素-調減資產因素-調增負債因素=調整后的所有者權益。

        三、企業所有者權益調整因素的審計

        要確認企業所有者權益調整因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就需要對影響所有者權益的有關因素進行全面審計。

        (一)未處理的財產的盤盈、盤虧和毀損。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中的數額,是指企業等待處理的財產的盤盈、盤虧和毀損等。審計過程中,要認真審查逐項分析“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組成內容,重點審查企業盤盈、盤虧以及毀損的真實性,把屬于保險公司或者有賠償對象的部分從該科目的余額中扣除,如果該科目為借方余額則應調減“所有者權益”;如果該科目為貸方余額,則應調增“所有者權益”。

        (二)固定資產、庫存物資、庫存現金的盤盈、盤虧及毀損。審計企業的固定資產、庫存現金、庫存物資通常采用監盤的方法。企業組織有關人員制定實物盤點方案,并在審計人員的監督下實地進行全面盤點,然后由審計人員進行抽查核實。審計后如果確實發生盤虧、毀損,屬于企業應負擔的損失,則調減“所有者權益”。如果是企業的盤盈資產,則應調增“所有者權益”。

        (三)未核銷費用。企業的未核銷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已經消耗的材料物資或實際已經支出的費用,但是尚未在有關費用科目中核銷的費用。這部分費用不能作為企業的資產,而必須從資產科目中扣除。審計時要重點審查企業的“待攤費用”科目和“遞延資產”科目,這兩個科目核算的是企業已經支付等待攤銷的費用,余額是未攤銷費用。但在“待攤費用”科目中如果有掛賬待抵扣期末庫存物資的進項稅,則不能作為未核銷費用處理,因為進項稅可以在以后的增值稅銷項稅中繼續抵扣,屬于資產性質。另外還應審計“往來賬項”中是否存在長期掛賬的費用,“在建工程”中是否存在待核銷費用。如果上面各種費用存在,則應調減“所有者權益”。

        (四)長期投資。企業的長期投資是得到收益還是造成損失,要經過詳細審計才能確定。審計方法一是對企業的長期投資進行實地盤點,并將其清單與明細賬中有關賬戶核對;二是根據企業明細賬所列長期投資項目逐項檢查并向有關單位發函詢證。通過以上方法對長期投資項目進行了解、分析,證實長期投資的真實存在以及得到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如果長期投資得到收益,則調增“所有者權益”;如果發生投資損失,則調減“所有者權益”。

        (五)往來賬項中的壞賬。企業中的壞賬是指債權、債務掛賬超過3年,確定無法收回或確實無法付出的款項。審計過程中要重點審計“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等科目的明細賬和總賬。明細賬和總賬相核對,分析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的賬齡,編制賬齡分析表,有選擇地選取企業的重要客戶或金額較大的客戶匯總列示,然后將賬齡分析表分別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應付款項相核對,進而分析往來賬項的可收回性。另外還要采用發函詢證的方法,向往來賬項單位發函調查分析壞賬,確認壞賬損失的數額,做相應的調整。分兩種情況:一是提取壞賬準備金的企業,發生壞賬損失和提取的壞賬準備金相抵消后,如果壞賬損失數大于提取數,則將大于部分調減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如果壞賬損失數小于提取數,則將小于部分做調增企業“所有者權益”處理。二是不提取壞賬準備金的企業,審計出企業的壞賬損失,要直接調整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如果企業發生債權的壞賬損失,則調減“所有者權益”;如果企業發生債務的壞賬損失,則調增“所有者權益”。

        (六)庫存物資的盈虧。企業的庫存物資是以成本計價的,庫存物資的成本價與市場價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該差異就形成了企業潛在的盈虧,屬于企業經營者的經營結果的一部分,應計算到企業的保值增值中。計算企業經營者在任職期初和任職期末的潛在盈虧時,應當以任職期初或任職期末當月的會計報表的實際累計平均售價,計算出庫存產品的預計銷售收入減去成本,減去應交納的稅費,就可以計算出庫存產品潛在的盈虧。在調整處理時,如果是潛盈做調增“所有者權益”處理,如果是潛虧做調減“所有者權益”處理。

        (七)掛賬收入。企業為了隱藏收入,逃避國家稅金,有時將實質性的收入掛往來賬項。在審計過程中要重點檢查“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科目,通過審查有關資料把掛賬收入找出來,按實質性收入分別進行處理,沒有交納應交稅費的要扣除稅費。屬于應盈利的做調增“所有者權益”處理;屬于經營者任職前國家專項撥款的余額,也要做調增“所有者權益”處理;屬于經營者任職期間國家所撥專款的余額,不應該調整,不能作為保值增值的成果。

        (八)應付福利費。企業的應付福利費是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職工的福利性支出和醫藥費支出。審計過程中要重點審計應付福利費超支,也就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應付福利費”科目出現借方余額,這部分借方余額實際是企業的潛在虧損,要經過認真分析和檢查后,確認屬于潛虧做調減“所有者權益”處理。

        (九)預提費用。企業的固定資產大修理采用預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相應記入“制造費用”和“管理費用”等科目的借方,記入“預提費用”科目貸方,實際發生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時從該科目支出。預提費用余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應核算做企業的經營成果,調整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所以對“預提費用”的期末余額應做調整,貸方余額做調增“所有者權益”處理;借方余額做調減“所有者權益”處理。對于企業的大修理工程費用在其他科目中核算,待大修理工程完工后才沖減預提費用的,期末“預提費用”科目的余額應該先抵扣大修理工程支出后,然后再做調整所有者權益處理。

        (十)其他調整因素。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影響企業經營者經營成果的因素,并且數額較大又必須調整的,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調整,增加或者減少所有者權益。

        四、保值增值指標考核

        在對企業經營者在任職期間內影響所有者成果的有關內容進行了審計,并對任職期初和任職期末的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的有關因素進行了調整的情況下,調整后的期初所有者權益數是企業期初所有者的實有財產數;調整后期末所有者權益數是企業期末所有者的實有財產數。用調整后的期末“所有者權益”減去調整后期初“所有者權益”所得差額是企業所有者財產期末比期初增減變動差額。但這還不能作為保值增值的最后結果,因為影響企業的所有者財產的因素不僅有主觀因素,而且有客觀因素,考核時應扣除客觀因素。

        (一)經營者任職期間內追加的投資。經營者在任職期間內“所有者權益”增加部分,包括國家的各種撥款或專項撥款以及其他所有者追加的投資增加。這一部分資產屬于所有者追加的投資,不屬于經營者的經營成果,所以應該在考核保值增值指標時將其扣除。審計過程中應該審計企業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科目,認真審查各項內容后,確認調減或者調增所有者權益。

        第6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企業忽視出資者權益的維護,利益過分向經營者和職工傾斜,資本遭受嚴重侵蝕,資產流失驚人。長此以往,企業將難以為繼。對此,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進展。尤其是財務分層管理框架以及出資者財務論和經營者財務論的提出,為上述問題的解決及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廣闊的制度空間。推動出資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對于實現財務根本職能,保證財務改革的正確方向,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然而,財務管理分層框架強調不同立場(出資者和經營者)的財務目標和權責利關系,把企業財務分解開來,這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財務運行機制的建立產生了許多困難。因此,能否把出資者財務目標內化為經營者財務的有效約束,出資者如何通過經營者財務達到其財務目標,以及經營者如何在出資者的財務約束下經營,成為財務改革的關鍵。本文試圖對此作一探討,以求拋磚引玉。

        二、維護出資者權益是現代企業財務的基石

        眾所周知,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我們不妨選取公司制企業作為分析樣本。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通過多層次的關系,從激勵與監督、權責利對等、信息的交流等方面,形成一個相互制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決策效率的組織體系。那么,股東(出資者)如何行使其所有權?如何保證股東目標的實現?在實現股東目標的過程中,董事會將通過何種機制來保證經營者目標不偏離股東目標?如何使得經營者有充分的激勵機制來發揮其人力資本優勢,同時保證對經營者的有效監督?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建立現代企業財務的關鍵。財力分層管理框架以及出資者財務論和經營者財務論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很好的解決思路,但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出資者和經營者不能建立兩套制度而各行其是,他們必須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建立,以促進出資者財務目標和經營者財務目標的同時實現。或者說,建立一種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型,這種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能夠把出資者財務目標內化為經營者的目標,并保證這些目標的順利實現。

        所謂模式的建立,其實質是有關制度的建立,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就是要建立一套保證出資者與經營者共同實現其財務目標的制度,而要建立這套制度,必須首先找到出資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所共同依賴的基石。出資者出資,是為了實現出資增值。經營者之所以能夠經營出資者出資,是因為依法事先承諾對出資者的財產責任,即保證出資的保值增值。因此,出資者財務和經營者財務統一出資者出資的保值增值,而增值又以保值為基礎。所以維護出資者權益,實現出資的保值增值,是有效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石,是企業財務的首要任務和職能,對于建立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所謂出資者權益通常指“企業所有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或所有權”,即出資者出資所代表的權益。維護出資者權益是現代企業財務的首要任務和職能,是現代企業財務的基石;基于出資者權益維護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才是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財務模式,是保證出資者財務目標和經營者財務目標共同實現的載體;有效地保障出資者權益,是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首要標志。

        三、基于出資者權益維護的財務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基于出資者權益維護的財務管理模式,本文稱之為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所謂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是指企業財力提供的信息和生成信息的過程必須建立在出資者權益維護的基礎上,或者說是以出資者權益維護作為整個財務會計系統運行的主線和指導。其精神實質在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一個“受托責任”的法人財產實體,經營者是在為完成出資者所賦予的“受托責任”而工作,這樣出資者投入本金的維護、經營過程的風險控制以及通過利潤來增長出資者權益,就構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即實現出資者權益的最大化。甚至整個企業的管理都是圍繞“股東財富最大化(出資者權益最大化)”而展開。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管理,就是“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實現收益性和流動性的統一,注重企業的持續發展壯大,來保證實現出資者權益的最大化”。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在獲得凈收益前,其出資者權益必須得到充分的維護和保持,即保全出資者是確定利潤的前提。

        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服從或服務于資本運營目標是出資者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的根本任務。從經濟學意義上看,資本運營泛指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與單純生產型和生產經營型對比,資本運營的基本特點是圍繞資本保值增值而進行經營管理,把資本收益作為管理的核心,以財務管理為導向,生產經營管理服從資本收益目標。因此,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是資本存量管理、資本增量管理、資本配置管理等,供、產、銷管理及一般的籌資、投資管理要從屬于資本保值增值的資本運營目標。財務管理也應以資本的保值增值為目標,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正是以資本運營目標作為根本任務的。

        (二)保全出資者權益是確定收益(利潤)的前提。企業經營的目標歸根結底是為了創造收益(利潤),財務管理不僅要為企業創造盡可能多的收益服務,而且必須能夠正確地計量收益。要正確地計量收益,必須以保全出資者權益為前提,劃清本利的界限。然而在現實操作中,由于物價變動、經濟生活的不確定性、主觀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使出資者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從而導致現實存在的諸多問題,甚至陷于惡性循環,嚴重阻礙了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證出資者權益得以有效維護,保證收益計量的科學、準確,從而保證財務管理職能的真正實現。

        (三)以嚴格的管理制度作為該模式有效運轉的保證。現代企業制度下,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兩權分離往往存在激勵不相容、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對等等問題,尤其我國現階段尚未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這些問題表現的更為突出。資產經營者以出資者的出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出資者投放資本的目的是謀求資本收益最大化,而這必須通過資產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達成。但事實上,資產經營者很可能損害出資者權益,如將資產據為己有或拱手送人,導致出資者資產流失。或者經營不負責任,導致低效或無效經營,使出資者資產發生損失。為此,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以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作為保障,從而形成了該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實行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是我國企業的現實選擇

        正如前文所述,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是一個擁有法人財產權的經濟實體,決定了我國企業要樹立市場觀念,謹慎經營,努力維護出資者權益,保證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能力;目前嚴重困擾我國企業發展的各種現實問題,迫使我國企業必須采用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

        首先,現代企業制度已經賦予了企業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管理機制,企業經營的目標必須從單純的利益最大化走向出資者權益最大化(資產保值增值),企業的出資者權益將成為制約企業的根本動力,企業經營者的任免和是非功過的評價主要由出資者來進行,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將是出資者權益的維護和增長。我國已經開始推行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主要指標的考核指標體系。這就為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實施奠定了宏觀基礎。

        其次,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僅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同時它反映了與企業有利害關系各方共同利益的要求。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其生存和發展只能取決于自身再生產能力的維持,否則只能走向萎縮乃至破產,再生產能力的維持強烈要求出資者權益的保全;企業管理當局同樣關注出資者權益維護問題,因為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出資者與經營者之間規范的委托關系,使得企業管理當局的管理能力、榮譽與應得報酬將維系于企業生存與發展,這就促使他們重視出資者權益維護,以便確保自身的長遠利益;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出資者投資辦企業,其根本目的在于擴大所擁有的財富,而其中最為起碼的要求則是保證其出資的安全與完整,因而他們是其權益維護的最大支持者;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用,勢必要求企業擁有足夠的償債能力,足夠的償債能力源自于企業足夠的出資者權益;國家(政府)更要求出資者權益維護,企業全面堅持和貫徹出資者權益維護原則,保證其自身的長期生存與發展能力,這樣國家將在諸多方面受益,因為企業確保了長期生存與發展能力,自然就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與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為國家中長期發展培植了資源,有助于解決就業問題。

        五、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構造

        (一)樹立牢固的資本運營觀念,保證資本保值增值的正確考核。借鑒我國國有資資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標體系,對企業資本保值增值進行考核。我國國有資本主要考核指標如下: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100

        如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則實現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如果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1,則意味著國有資本受到侵蝕。

        可以看出,考察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采用期初、期末所有者權益對比的方法,說明考察資本保值增值,重點在于考察出資者權益的增減。因此,建立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樹立這種資本運營觀念,強調出資者權益的維護和保持,進行科學的資本運營,保證資本保值增殖目標的真正實現。

        (二)建立科學的收益(利潤)觀念,建立健全定期資產評估制度。前已指出,出資者權益在會計賬冊中以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差數來表現。資產負債表借方的資產可以看作“正資產”,貸方負債可以看作“負資產”,即擔負的經濟義務或責任,出資者權益則以凈資產表現。各類企業的出資者,其持有的利益不是資產總額,而是凈資產的期末余額。出資者權益維護理論創立伊始便與收益密切相關。收益,它代表的是某一主體在一定期間內經營活動的凈成果。從會計文獻來看,一般都將收益(利潤)定義為收入和費用之間的差額。但在界定其具體內容時,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本期營業觀,將當期的收入減去為實現這些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即為收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AI[t2]=R[t2]—C[t]

        其中,AI[t2]表示第二期的會計收益;

        R[t2]表示第二期的收入;

        C[t]表示第二期的費用(成本)。

        另一觀點是總括收益觀,即期末凈資產減去期初凈資產的差額。公式為:

        AI[t2]-NA[t2]—NA[t1]+D[t2]

        其中,NA[t2]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凈資產;

        NA[t1]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凈資產;

        D[t2]表示第二期的資本分配(股利)。

        按照出資者權益維護理論的要求,收益的定義應當采用總括收益觀,即收益應被定義成企業凈資產的增值,換言之,只有在凈資產保值基礎上的增值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收益。這一定義較之本期營業觀下的“以收抵支的差額”或“一定時期內經營成果的貨幣表現”的說法當然要科學的多,它真正揭示了收益的本質,同時也為財務會計是確認和計量收入、費用、資產、負債指明了方向。建立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堅持總括收益觀實乃必要。其實,相比而言,說總括收益觀更為科學,還因為它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如它能更好地用于金融資產的計量。因此,應建立健全定期資產評估制度。在評估中應以資產的現時成本為計量標準,特別應重視以資抵債后的資產凈值,并以此計算當期收益,超過這一程度的利潤分配意味著對出資者權益的侵耗,應采取果斷措施加以制止。

        (三)全面貫徹資本保全原則。物價變動是市場經濟的伴隨現象,持續劇烈的物價變動使出資者權益的保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要求全面貫徹資本保全理論。在該種模式下,出資者權益的保全是確定收益的前提。任何一項權益都有資產相對應,出資者權益用凈資產表示,凈資產的計量即為出資者權益的計量。構成會計計量模式的因素有三:計量對象、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計量因素的各種組合產生了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不同的計量模式,出資者權益的量度和收益的確定都有區別,因而就產生了保全出資者權益的幾種觀點,主要包括出資者權益的貨幣資本保全觀、出資者權益的穩值貨幣保全觀和出資者權益的實物保全觀三種,各種出資者權益保全觀都規定了各自的資本保全要求。要正確分析各種出資者權益保全觀的優缺點,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方法保全出資者權益,防止補償不足,全面實現資本保全。具體地說,物價變動輕微時期,財務核算的原則和方法的選擇應有所偏重,以便基本解決成本的補償問題;當物價變動達到一定幅度之后,應該綜合采用出資者權益保全措施,以便追求全面的資本維護。

        (四)創造條件,促進謹慎性原則充分應用的。出資者權益維護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在獲得凈利前必須使其資本得到充分維護,體現在財務運作中,就要求必須在認真遵守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的同時,全面推行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企業為了克服市場經濟固有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的種種風險,當某一經濟事項在會計上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可供選擇,并且每一種方法都具有相同的理論上和邏輯上的正確性時,通常選擇避免高估資產和收益與低估負債的會計方法,謹慎性原則是會計適應經濟環境發展的結果。1992—1993年的我國會計改革中部分地引入了謹慎性原則,開始允許采用存貨的后進先出法、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方法來強化資本維護,確為我國會計的一大進步。但是我國會計準則和現行會計制度中謹慎性原則的應用程度還偏低,距離出資者權益維護的要求和客觀需要還存在不足。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創造條件,充分應用謹慎性原則,并建議采取以下具體措施:(1)對有價證券和存貨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規則進行計價;(2)將快速折舊法和直線折舊法均作為企業選擇折舊方法的備選方案,并盡可能縮短折舊年限;(3)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經營特點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4)遞延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攤銷應盡可能縮短攤銷年限;(5)對企業發生的產品維修擔保、法律訴訟等或有負債進行揭示;(6)審慎地確定支出補償內容與額度、合理劃分期間費用與制造成本;(7)收入的確認要嚴格核查其應具備的各項條件或標準。

        第7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為貫徹國務院《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四川省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規,落實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經市政府五屆四十九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對我市實施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提出如下意見:

        一、考核范圍和對象

        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負責人由企業按本意見提出獎懲方案,報經審定后執行)。

        二、考核原則

        (一)按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及資本收益最大化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

        (二)按照企業所處的不同行業、資產經營的不同水平和主營業務等不同特點,實行科學的分類考核。

        (三)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要求,建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同激勵約束機制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即業績上、薪酬上,業績下、薪酬下,并作為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可追溯的資產經營責任制。

        (四)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推動企業提高戰略管理、自主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水平,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考核制度

        以企業負責人對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為核心,實行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考核結果與薪酬和任免掛鉤的考核制度。

        對企業負責人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以公歷年為考核期,任期經營業績考核以三年任期為考核期。任期內因調離、退休等原因離任的,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從任職日起至離任日止,考核指標根據實際任職時間作相應調整。

        四、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設基本指標、分類指標和綜合評議指標,按生產經營型、融資型和公益型企業分類設置,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投入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安全生產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生產經營型企業主要考核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入庫稅金、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標。

        融資型企業主要考核融資額、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償債額等指標。

        公益型企業主要考核資產負債率、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凈資產增長率、利潤總額等指標。

        五、績效獎懲

        (一)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最終結果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承擔的職能職責結合考核得分分為A、B、C、D、E五個級別,完成全部考核目標值為C級進級點。根據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最終結果,確定企業負責人相應的獎懲級別。

        當考核結果為E級時,對有關責任人給予降職使用或免職(解聘);

        當考核結果為D級時,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談話誡勉或進行崗位調整;

        當考核結果為C級時,績效獎勵0.5~1.5萬元;

        當考核結果為B級時,績效獎勵1.5~2.5萬元;

        當考核結果為A級時,績效獎勵2.5~5萬元。

        (二)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獎勵分配系數為1,企業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獎勵分配系數在0.4-0.6之間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獎勵為稅前收入,應依法交納個人所得稅。

        (三)企業負責人績效獎勵的60%在年度考核結束后當期兌現;其余40%延期到下一年兌現,延期績效獎勵由市國資委實行專戶管理,為其設立個人帳戶,到期按規定兌現。

        (四)董事長、總經理績效獎勵資金在市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中預算安排,企業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的績效獎勵資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

        (五)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已經市國資委審核的年度薪酬方案所列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國家和本市另有規定及經市政府同意的除外)。企業負責人原則上不得在子企業兼職,確因工作需要在子企業兼職的,需報經市國資委批準,但不得在兼職子企業領取任何報酬。

        (六)在企業兼職的國家公務人員和在原機關事業單位領取了薪酬的事業人員,不得在企業領取薪酬。

        (七)企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虛報、瞞報財務狀況的,根據具體情節扣發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負責人的績效獎勵;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企業負責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導致重大決策失誤、重大安全與質量責任事故、嚴重環境污染事故、重大違紀事件,給企業造成重大不良影響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除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外,考核期不得獲取績效獎勵,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新晨

        六、組織實施

        (一)業績考核目標任務年初由市國資委會同相關部門測算報政府審定后,由市國資委與被考核企業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對執行情況進行日常監督。

        (二)考核期滿后由市國資委牽頭,會同市目標辦、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和被考核企業責任部門等相關部門對企業經營業績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提出考核獎懲意見報市政府審定后兌現。

        第8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論文關鍵詞: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養老保障

        被征地農民是當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亟需覆蓋的群體。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我國有4000多萬被征地農民。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平均每年還將增加被征地農民265萬人。農民作為城市化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理應也成為城市化的受益者。替代被征地農民土地保障的社會保障應隨城市化進展而逐步到位。其中比較迫切的養老保障體系應優先建立并完善。

        近年來。一些地區對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進行了探索。在國務院有關文件提出要求和指導精神后.各地政府為被征地農民建立養老保障的步伐加快,已擴展到全國十多個省區。各地相繼出臺了一些實施辦法.有的已比較成熟。大批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被征地農民領到了養老金。迄今為止,從各地的做法看.除了把部分被征地農民直接納入城市養老保障體系外。更多的是為被征地農民制定專門的社會養老保險辦法。

        一、當前養老保障現狀及主要隱患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養老保障的發展方向.被征地農民應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養老保障待遇。目前把被征地農民直接納入城市養老保障體系。主要針對城市規劃區以內的被征地農民.還是小范圍的舉措。在難以將全部被征地農民納入城市養老保障體系的情況下,考慮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應當專門為被征地農民設計一個與城市居民相似的便于今后與城市養老保障相銜接的可操作的方案。在開始階段,就應在制度的設計、運行和管理上盡量科學和合理.以便為未來城鄉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提供有益的經驗。

        支付能力是養老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但長期以來。個人賬戶空賬和養老金籌資缺口一直對我國城市養老金的支付能力構成極大威脅。目前被征地農民試行的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同樣會被這個難題所困擾。目前各地的具體做法尚不統一.甚至一些地區不同的縣都有各自的方案。但普遍采用政府統籌模式。養老基金的籌集由政府、集體、個人三方共同負擔。政府承擔的費用從土地出讓金收人中列支,集體承擔的費用從土地補償費收人中支出,個人承擔的費用由被征地農民自愿繳納或從征地安置補助費中抵繳。參保的被征地農民到法定退休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給付方式實行繳費確定制。一般的操作過程是:被征地農民參保時,有幾個待遇檔次的繳費標準可供選擇,農民一次性繳納選定標準的保費(有的地區允許根據情況分次繳納)。當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即可根據其繳費標準按月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障待遇。沒有繳納個人保費的被征地農民則只領取政府統籌部分的養老金,作為基本養老補貼(有些地區規定不參加基本養老保障的被征地農民不享受政府和村集體的補助)。政府為每個參保的被征地農民建立養老保障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金按同期城鄉居民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個人(一些地區含集體)繳納的部分劃人被征地農民的個人養老賬戶,政府承擔的部分形成社會統籌基金。總的來看,這種模式在設計上雖然還算嚴謹,但在運行中仍然存在著實際支付能力的隱憂。

        1.養老金籌資缺口的隱患。出資的三方都有問題。政府承擔的部分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而目前土地出讓金普遍缺乏嚴格的監督管理,在一些地區或者大量流失,或被相關部門分割,能否落實到位面臨諸多操作上的困難。作為主要支撐力量,政府統籌資金的缺失是非常致命的問題。農民個人和集體承擔的部分,由于土地征用補償的范圍和標準過窄過低,甚至還有不到位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承擔能力。盡管一次性繳費基本遵循雙低標準(低標準進入、低標準享受),有些地方被征地農民也承擔不起。一些村集體甚至無力承擔集體繳費部分。從總體上看,政府統籌和集體繳費是涵蓋全體被征地農民的,如果資金源頭的問題不盡快解決,缺口長久難以彌合.將會導致較為嚴重的支付危機。

        2.個人賬戶空賬的隱患。由于多數地區采取的是一次性繳費保終身的做法,因此參保人繳費門檻難以確定,值得認真推敲。這的確是個兩難的事情,繳費標準定高了,農民繳不起,定低了.必然影響今后的支付能力.目前普遍采取的是較低門檻準人。考慮到個人賬戶采取實賬運行,有兩個重要因素不容忽視:一是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逐漸延長.尤其女性壽命的延長幅度超過男性,而女性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卻早于男性.個人繳納保費失衡的空間將隨之擴展。二是今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調高被征地農民養老金領取標準無疑是大勢所趨.而對現有投保人追加繳費則難以操作。這樣,個人繳費在資金平衡上已埋伏了潛在的窟窿。個人賬戶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空賬的可能性不斷增加。

        3.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隱患。養老金籌資缺口和個人賬戶空賬使得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更為重要。從原理上講,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是養老保險基金應具有的三大特性。其中的安全性是所有參保人最為關注的,在現實中尤其對吸引被征地農民投保非常關鍵。安全性的最基本體現是養老保險基金不受損失,其價值不會減少。保值是其消極的維護,增值是其積極的維護。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主要是政府統籌型,原則上養老資金實行專項存儲,為規避諸多方面的風險,不得向經營領域投放.基本是擱在銀庫中靠利息升值的“死錢”,這就與養老保險金的流動性特性相違背。由于缺乏有效的增值手段,利息收入難以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收益率將出現負值。而如果放任其流動.則存在被不當挪用等危險.后果難測。

        4.養老保險替代率的隱患。目前許多地方的實際情況是.被征地農民中的高齡人口參保積極性較高,而大部分中青年勞動力沒有投保。除了前面所述的個人承擔能力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農民普遍對養老保險的意義缺乏充分認識.并且較為注重眼前利益。對現行規定凡達到參保最低年齡,無論老幼投保金額和享受待遇均等的做法,中青年認為不劃算,即使目前養老保險的繳費門檻不高,經過利益權衡也是不太合算。這種情況不扭轉,養老基金難以擴大規模效應,長此以往其替代率必將發生困難。此外.相關的機構設置、管理費用、人力成本的分攤也將受到規模效應的影響.使養老保險的操作難以正常進行。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對策

        當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還在起步階段,各地也在檢驗效果.總結經驗,相信事情將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有關方面應抓住這一時機,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宏觀指導,把握城市化進程和發展趨勢,建設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培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的長效機制。從維護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出發,通過解決他們老有所養問題,積極探索順應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向的惠及全體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框架。

        1.從實際出發探索養老保障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模式。在設計上應體現分年齡、多層次、廣覆蓋的特點。現階段由于各地情況差別較大.宜實行不同地區多種方案并存的過渡模式。各地政府、集體、個人三方承擔的比重可以有所不同,但傾向于政府出大頭。各地應根據本地的經濟條件和發展水平確定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水平。被征地農民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后,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數額.應以當地基本生活需求標準為參照。雖然目前各地出臺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一般具有地方法規的效用。其調整應比較慎重,但繼續改革仍是十分必要的。可借鑒國外的合理模式。國外農民的養老保險普遍采用的是政府保障與商業保險相結合的模式,注重發揮兩方面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組織、發動、推進和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上;商業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的-養老基金進行投資運作,實現基金的收益性特征。行政和市場兩方面優越性有機結合的模式,應是我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的最佳選擇,也是日后我國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方向。現階段可由政府牽頭,組織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和社會保障部門等相關單位,進行可行性方面的研討,并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區試行。

        2.從源頭上解決養老基金的缺口。今后新征收土地,資金不到位有關部門不得征用。嚴格土地出讓金的監督管理,必須全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并接受地方人大的監督。政府應投入部分財力作為補充因人口長壽或經濟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資金缺口的風險調劑;適當提高土地征用補償費的給付標準:在認真分析土地的潛在收益和利用價值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補償機制.并逐步建立被征地的農村集體和農民申請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在資金補償到位后,政府應xl,-征地款中劃撥給村集體的那一部分,硬性規定繳納養老金的必要比重。只有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養老金的籌措問題。建立經濟發展成果共享機制和參保者終身保障機制,才能切實解除被征地農民的后顧之憂。

        3.運用市場機制解決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問題。如前所述.養老基金專項存儲無法實現有效增值,實際上大多數國家由政府部門管理的養老基金收益率都為負值。為彌補這一缺憾,化解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的影響。可嘗試將被征地農民的補償款在自愿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投資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用于被征地的農民生活安置的安置補助費,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可逐步建立安置人員的社會保險個人賬戶,購買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等,提供長期的生活保障。可選擇部分村集體所繳納的保險費進行試點,由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集中管理、統一投資、獨立核算。利用商業保險公司所擁有的運作體系、服務網絡、精算技術、專業人員和資金實力等方面優勢,實現資金保值增值。據保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保險公司愿意利用所掌握的資源,為政府提供養老保險方案測算、資產管理服務,為參保農民提供養老金給付和相關咨詢服務,在減輕政府管理強度和費用壓力,防止養老基金出現虧空.提供農民便捷服務和持續保障等方面發揮作用。

        第9篇:保值增值方案范文

        一、明確目標,管好社保基金的“一要務”

        社會保險基金是一項特殊的公共資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基金安全關乎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也事關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因此,加強社保基金監管是促進社會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內容,第一要務是確保基金安全完整。

        二、完善制度,把好社保基金的“兩道關”

        (一)嚴格把握內部控制關

        認真制定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社會保險、農村養老保險等五個經辦機構內控制度,規范經辦業務工作,優化操作流程。與時俱進針對基金監管形勢任務的需要,結合客觀實際,積極探索常態化管理的長效機制,抓好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收支“兩條線”;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做好檔案整理歸類;健全基金運行分析和風險預警制度,加快推進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建立崗位之間、業務環節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機制,嚴格抓好內控制度的貫徹執行,確保制度落到實處。

        (二)主動搞好外部服務關

        社保基金監管任務重、情況復雜,涉及多個部門,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因此,做好部門間的溝通協調,能協調、會協調、協調好至關重要。為了更好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成立了人社、財政、地稅、審計、工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社保基金專項治理監督檢查工作協調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監管工作格局。人社部門充分發揮牽頭作用,上傳下達,積極統籌協調,努力工作,推動了專項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實。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明確,制定本部門工作方案,指導本系統專項治理工作,加強與牽頭單位的溝通協調,及時提供材料,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推進社保基金安全運行。

        三、強化監督,抓好社保基金的“三手段”

        (一)內部監督為主

        一是狠抓現場監督。堅持把監督制約貫穿于社保基金運行的全過程,認真制定檢查方案,組織開展專項現場監督檢查,仔細查找社保基金監管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督促認真整改,總結經驗,舉一反三,進一步強化基金監管。二是加強非現場監督。深入開展社保基金監管軟件試點工作,從基金征繳、支付、存儲、收入四個環節對全省社保基金管理運行情況進行網絡監測,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實現社保基金實時監管,嚴防基金流失,堵塞基金支付漏洞。三是切實把現場監督與非現場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非現場監督指導現場監督,善于用現場監督促進非現場監督,二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社保基金監督水平提高。

        (二)加強專門監督

        審計專門機關監督是維護社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審計部門加強了對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認真完成每年一次的社保基金審計任務,重點審計社保基金使用是否得當,有無違反國家政策和財經紀律的現象發生,形成專項審計報告呈送相關領導和部門,嚴格按照規定定期公布社保基金收支、結余和保值增值情況,進一步規范健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制度,努力實現增值最大化。

        (三)社會監督為輔

        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整合監督力量,切實把工會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從多個層面共同監管社保基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企業、職工的作用,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監督和管理委員會、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社會保障專家委員會,從行政、專家、社會等三個層面監督社保基金,形成基金監管共同機制。加強群眾、社會和媒體監督,設立舉報投訴電話,指定專人負責來信來訪處理工作,及時調查核實,嚴格落實獎勵兌現促進基金管理工作朝著良好方向發展。

        四、優化管理,彈好社保基金的“四部曲”

        (一)強化征繳是基礎

        嚴格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有關規定,按工資總額及時足額征繳,建立了領導掛點、定期調度、按月通報、督促檢查、考評考核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五項制度,加大對社會保險征繳的執法力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類基金總收入482.67億元。

        (二)合理支付是重點

        嚴格執行社保基金各項政策規定,認真審核社保基金的支付范圍、支付標準,認真執行社保基金的審批程序,保證基金的調度和用款計劃更加嚴格更加規范。建立健全“財政審核、社保支付”公開、透明的基金撥付使用監管機制,加強了基金支付的事前和事中監督,有效防止基金被冒領、騙取、擠占、挪用等行為。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只設立基金支出戶,不設立基金收入戶,發放養老金按規定向財政部門申領,做到及時、足額發放,維護了社會穩定。嚴格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制度,確保基金平穩運行。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類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75.48億元。

        (三)規范存儲是保證

        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按照社保基金存銀行、買國債規定,進一步規范基金存儲,努力做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保證了基金的安全。按照“保證發放、確保安全、組合合理、最大增值”的總體原則,在確保基金正常支出和安全完整的前提下,通過適當調整活期存款、短期、中期、長期定期存款的比例,將社保基金結余大部分用于定期存款和購買國債,做到基金收益最大化。

        (四)科學管理是關鍵

        至2011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移交地稅部門征繳,社保基金“地稅征收、財政管理、社保發放、審計監督”的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分工約束的基金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了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支付審核制度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按險種單列管理,分別建賬,分別核算,專款專用,并及時與財政、銀行對賬,做到隨時掌握基金情況,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保證社保基金收支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一步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意識,合理規范社保基金存儲,加大保值增值監管力度,部分社保基金混戶存儲、優惠利率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得到整改,防止基金流失,確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AV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一页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