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

        第1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2013年夏季,三例危機事件先后進入筆者的視野。事件過后,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支持缺乏、生命教育等關鍵詞不斷地在筆者的頭腦中閃現,由此引發了筆者對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一、危機事件過程簡述

        事件一:5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某職校高一年級一對“相戀”男女學生吵架,男生高某生氣之后,用手砸向窗玻璃,結果玻璃碎了一地,高某手掌被玻璃割破,掌中筋脈割斷,鮮血直流,高某卻堅持不去醫院,女生梁某只得陪著高某,在另一幢實驗樓樓梯頂間聽其訴說心中的傷痛。后因同學及時報告,值周教師將高某送醫就治。

        事件二:6月底,某職校高二年級學生準備外出頂崗實習之際,機電班男生楊某于某日在寢室里接到父親的電話。在一通激烈的對話之后,楊某非常生氣,趁高三段放學之際,混出校園,買了一瓶農藥,在黃包車上就喝了下去,被車夫當場發現,打110報警送醫院就治。

        事件3:8月初,某鄉鎮一名初三畢業生邱某,還沒來得及進入高中段學習,因在電話中與父母爭吵,喝下整瓶農藥,結果不治身亡。

        二、危機事件的背景分析

        事件一的危機背景分析:高某與梁某在初中階段就互有好感,是一對“早戀”的學生。筆者在事后從梁某處得知,他們是在初二時“好”的。高某的父母長期在外經商,家中經濟條件較好,高某長期寄宿在小姨家中。高某經常怪父母長年不回來看他,與父母溝通很少。在初中情緒不好時,曾多次自殘,而梁某總是不斷地安慰高某。另一方面,梁某也很擔心自己,梁某曾對班主任說:“對于他的愛,我感到很害怕,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做什么。”在與梁某的溝通過程中,筆者看到她對這份感情的糾結與無奈,既害怕卻又不肯放棄。

        高某在出事之后,卻對班主任說不必告訴其父母。在住院治療期間,高某每天還是要到學校看望梁某,或者讓梁某到醫院看他,否則就不肯住院。高某手掌割傷流了好多血,滴在地面與樓梯上。第二天一早,筆者要求女生梁某去拖地,去擦殘留的血跡,讓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讓她認識到在情感上支持與縱容男生高某多次的自殘行為是非常危險的。

        事件二的危機背景分析:楊某家境一般,希望在當地企業實習就業,而楊父希望兒子到發達地區實習,增長見識,收入也多一些。這是父子沖突的表面原因,深層原因是,楊某與一位初二女生相戀,所以楊某堅決不肯外出工作。在醫院病房,筆者見到匆匆從田里趕來的楊母,穿著一雙拖鞋,腳上的泥還沒擦干凈,而楊父在家未到。在與楊母溝通的過程中,筆者了解到楊某自小一直與父親“作對”,小時候楊父打他時,楊某不躲不動,也不認錯,任父親打罵,最后只得母親出面解決。

        據了解,楊某出院之后,與其戀愛的初二女生前去楊某家中探望,楊某家人感到非常高興。

        事件三的危機背景分析:邱某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差,邱父有些精神上的問題,村里的人都稱之為“神經佬”,因為他說話與行動有些失常。其母是云南人,孤身一人到本地,本身也有些木訥。在邱某的成長過程中,不時地會有各種刺耳的話出現在耳旁。

        在2013年中考結束之后,邱父要求兒子到當地工廠打工,甚至以死相逼。邱某自小就很懂事,在6月下旬即到當地一個作坊打工。由于邱某的體質較弱,收入也不多,在7月底與父親通話之后,邱某情緒非常低落,兩三天后,喝下幾乎整瓶的農藥,被發現時已晚,不治而亡。

        三、危機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情感支持嚴重缺乏

        在這三例危機事件中,高某雖然家境較好,可父母長年在外經商,父子間、母子間缺乏親情支持,也缺乏有效的溝通。高某的父母認為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就是盡到父母最主要的責任,而忽略了孩子還需要感情的交流。這從高某怪父母總是不回家看看這點可以感知。可以說這是典型的留守生父母與子女的感情問題。

        楊某雖說家境一般,可因為他父母均在家,每周末都可回家與父母相聚。然而楊某卻與父親從小“作對”,與父母溝通很少,是一個表面家庭成員齊全,實際卻是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人。這類學生可以說是學校管理中的盲區,班主任或德育導師一般很少會關注他們。

        至于邱某,初中剛畢業,對于家庭他有許多說不出口的地方,家庭給他的也許是諸多的傷痛,根本談不上什么情感支持。村里人說他自小就很懂事,無論遇到什么事都選擇自己解決。

        可以想見,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持,這些學生從小對溫暖情感的需求就被外表的堅強所掩飾。在他們看似強大的外表下,是脆弱的情感支撐。他們特別重視其他人給予的情感支持,如男女戀情、兄弟情義等。

        (二)青春期男生的非理性沖動

        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常出現自我概念兩極化、過度自我中心、耽于幻想、自我監控困難等自我意識問題。而在情緒調控上,主要表現在過度情緒反應和持久消極情緒等兩方面的問題偏差。如狂喜、暴怒、痛不欲生等過度情緒反應,以及持久沉浸于悲、憂、恐、怒等消極情緒中,這些都是引發生命危機事件的潛在因素。

        (三)學校心育系統實效性不強

        當事件中的高某、楊某、邱某出現極端情緒之后,他們沒有想到學校的心理支持系統,也沒想到與同伴交流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平復自己的情緒,來避免危機事件的發生。

        1. 身邊的同伴心理支持網絡的不完善

        雖說高某、楊某事件屬突發事件,事后也得到及時處理,然而如果能由班級心理委員組織班級中的熱心同學,形成一個同伴互助心理支持網絡,那么在這些事件發生之前,肯定會發現許多小的苗頭。通過這種最貼近的心理網絡支持,可以化解危機,而不至于等到危機事件爆發。

        2.學校心理輔導工作實效性不強

        如果學生提前認識到前往輔導室尋求幫助是很正常的行為,并形成良性的學校心理氛圍,那么邱某會在就讀初中的三年間,得到許多的情感支持,這或許能支持他走過困境。據筆者所知,邱某所在學校的心理輔導室是與政教處合并辦公的。這雖是學校各方面條件所導致的,但可以想見,一般沒有哪個學生敢到政教處去尋求心理輔導。筆者認為,構建班級心理支持網絡、教師引導機制、德育導師工作機制等,使學生在身處困境時,能找到傾訴和求助的地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效性。

        3. 生命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當下,生命教育融合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其他學科教育中,也有學校單獨開設生命教育課程。這三例危機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生命教育除了有普適性的教育內容,也應當有針對特殊群體的生命教育項目。

        每學年的開學初,許多學校都會開展特殊學生情況調查,通過調查摸底,讓班主任、科任教師、德育導師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關注。而開展同質小組輔導,對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效,比如開展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學生群體的生命教育項目,通過小組互動、同伴探討、群體支持,可以取得較好的輔導實效,生命教育的針對性也能落到實處。

        四、對生命教育的思考

        我們認為,作為學校必須高度重視針對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從本文的三例危機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這些學生很可能會做出“驚世駭俗”的事來,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無論怎樣的危機應對都不及事先防范來得有利。

        1. 關注學生情感狀態,關注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群體

        當下許多學校都在關注來自離異家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學生。在筆者看來,這群特殊學生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較大,然而他們也并非一定有問題,他們的情感支持并非一定欠缺。許多學生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得很好,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支持也非常有力。在這群特殊學生中,許多人上進自強,心態良好。而對有些父母都在身邊卻長期與父母不和的學生,我們卻往往容易忽略他們。他們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教師的關注,行為偏激,成為學校安全工作的潛在炸彈。

        因此,對這樣特殊的群體,要進行列表細分,落實對他們的關愛措施,使他們人人都有結對導師,真正做到心煩有處可訴,難事有人相助,感受到學校帶給他們的積極的正能量。

        2. 加強家校溝通,引導親子的雙向情感交流

        有研究者指出,父母的支持可能會促進青少年積極情緒發展,因為他們相信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相信父母會給予支持的孩子也很可能對父母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并且也很可能會學到更多的成熟的應對策略。因此,這些青少年會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有較為健康的看法,他們很少花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問題中苦思冥想。

        針對當下許多家長在外打工,與子女聯系不夠密切的現實,學校應當將家庭情感支持與學生健康成長的關系等教育理論傳遞給學生家長,引起家長的重視。另外,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把感恩之心變成感恩之行,變成具體的行動,把對父母的溫情,用電話――語言、短信――文字、QQ視頻――表情,展示出來,通過每周/每月的落實,引導親子溝通向良性發展。同時,通過評選最溫暖的話、最感動的人等,將平凡的人與事,上升到感動校園的層次。由此,可有效地提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學生群體的心理能量。

        3. 完善基層心理社團,及時消融學生的不良情緒

        當下,許多學校有心理輔導室、學生會心理社團,班級有心理委員。筆者認為,在班級層面建立同伴互助網絡――班級心理社團,由班級里的熱心同學組成,是最接地氣的同伴互助方式。它可以排解學生內心的小糾結,也可引導學生到心理輔導室求助。這個班級心理社團,猶如城市公交與居民區之間的“最后一公里”的連接,使學校的心理支持與互助系統保持暢通。

        班級心理社團,以班級心理委員為中心,與宣傳委員合作,由五到六人組成,平時編寫班級心理小報、黑板報、心理漫畫等,引導班級積極心理氛圍的成長。

        4. 積極拓展心育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

        積極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將心理電影周、心理漫畫征集、心理專刊評選、校園心理劇演出等活動推廣開來,形成積極良性的校園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調節、相互支持、學會求助的心理保健意識。

        通過小組輔導的形式,組織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學生,在同質群體內找到自我突破的地方,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消沉與偏激。通過學校德育工作例會,要求班主任主動引領這些學生到輔導室坐坐聊聊。對此,筆者深有感觸,有許多學生到輔導室之后,處在安靜的環境中,捧著教師給他們泡的茶,心情會平靜下來,一些積累在心頭的小糾結也能得到及時的化解。

        開設心理活動課,通過校園案例,開展對男女生“早戀”、哥們“義氣”的情感引導。引導學生面對“早戀”,學會如何說出心中的愛,如何表達愛,如何拒絕,面對拒絕如何自我處置等。通過同伴之間的探討,樹立真正男子漢的行為導向,不沖動,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理性調整自我認識。

        第2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積極心理學

        1亟需突破:傳統意義生命教育的弊端

        當今大學生“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無人不網”的生活方式使傳統的教育形態發生了改變,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1.1缺失了的生命意義

        網絡世界的開放性無組織性使得網民可以同時接觸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類群的道德倫理文化,因而主流的道德文化很難控制到受教者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多元價值文化的沖擊下,大學生普遍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走進學生宿舍,首先入眼的雜亂無章的物品擺放,而在宿舍的學生,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機,就是在桌前打電子游戲,彌漫著一種思想頹廢、不思進取的氣息。大學中流傳的“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不在大學中戀愛,就在大學中變態”、“DOTA窮一生,魔獸毀三代”的俏皮話折射了大學生缺失生命意義,虛度青春年華的現實。

        1.2淡薄了的生命意識

        打開媒體,大學生校園暴力、自殺和傷害他人等極端惡性事件觸目驚心。表現在:①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生命為代價,如藥家鑫傷人事件中僅僅是因為他主觀上認為農村婦女會比較難纏;②對非己其他生命的漠視,如在校園中每到畢業季,校園被遺棄的小貓小狗隨處可見,同時采折花枝、踐踏草地等行為也比比皆是;③長期沉迷網絡游戲,會導致大學生人格異化,嚴重者甚至分不清楚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直接把虛擬世界中殺人的游戲復制到現實生活中去造成悲劇。

        1.3邊緣化的生存技能

        現在的大學生連最起碼的生活常識都很缺乏,筆者經常接到學生讓人哭笑不得的咨詢電話,比如電話卡丟了應該怎么辦,或者家里寄東西來了應該到哪去收等等。有的學生宿舍被整改,問及原因時,有些學生反映根本不知道如何打掃衛生,折疊床被。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尚且如此,更別提一些防電防火、保障個人財產、疾病防護、應激狀態下的自我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了。在大學校園里,違規用電引起火災、游泳溺亡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以上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種種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尋求一種能夠從根本上扭轉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夠持續性的發揮效能的新的方法,而積極心理學理論無疑是擔當此任的理想工具。

        2異曲同工: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的,其理論關注點在于個體本身具有的優勢與美德、積極能量和積極潛力等人性積極方面,致力于使個體生命更富于意義和獲得幸福,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理,從心理意識層面進行。

        2.1兩者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

        大學生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引導學生尊重所有生命形態,繼而激發學生探索生命的價值。積極心理學同樣重視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強調個體內在積極力量與優秀品質的激發,兩者殊路同歸,終極目標一致。

        2.2兩者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

        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價值取向必須與當今倡導的和諧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保持高度一致。而積極心理學提倡積極人性論,要求發掘人性積極本能,兩者價值取向都是以人為本,重視個體生命力量的激發。

        2.3兩者的研究內容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分為:認知層面、情意層面、實踐層面;積極心理學則將人的心理機構分成三個系統:認知、情感和行為。認知層面意在了解個體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即正確的對生命的認知;情意層面意在引導個體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即對生命的情意層面;實踐層面在于掌握生存技巧,提高生命質量,這個與積極心理學中的行為相對應……從上分析可見,積極心理學與生命教育無論是從目標方向、價值取向還是研究內容上都是一致的,因而在積極心理視域下進行生命教育實踐探索是完全可行的。

        3另辟蹊徑: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生命教育培養探索

        3.1構建積極的教育環境,優化高校生命教育生態

        高校首先要創設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校園文化,以陶冶大學生情操,構建大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學生生命意識。可以利用校園中的花草樹木、建筑布局等物質載體,將一些尊師重教、珍愛生命等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于無形中接受感恩他人、珍惜生命等觀念的熏陶,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高校應該開展各種生命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積極的情感,提升對生命的理解與認知。如通過組織參觀醫院里的產科、手術室、太平間等,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誕生,體驗生命可能遭遇的喜悅、恐懼和生命的無常,從而懂得敬畏生命;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消防演習、地震逃生演練等活動,體驗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何判定生命的價值,從而學會熱愛生命;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和承擔責任,從而知道增強生命的責任感;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監獄、看守所、戒毒所或防愛滋病展覽等,使學生增強法制觀念和自我防范意識,從而自覺維護生命的尊嚴……

        3.2培養積極的生命觀,掌握心理危機自救技能

        大學生要培養生命存在觀、獨特觀、質量觀與超越觀,要能認識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學會敬畏生命;要理解到每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懂得努力提高自身生命的質量,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生命的內涵;認識到生命是在不斷超越自身的過程中體現其真正價值的,要積極發展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歷程中,難免會遭遇困難與挫折,會給大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帶來各種各樣的心理危機,要教會大學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機自救技能。大學生應該了解并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認識到無論面臨怎樣的危機,遭遇多大的挫折,都要首先學會積極的正視現實、正視危機,堅定正確的生存信念。還要學會從逆境中獲取積極的意義,認識到正是在不斷的克服困難,超越挑戰中豐富了生命的意義,提升了生命的價值,學會用積極的認識來調整心態,培養自己積極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潘明蕓,喻芒清.關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0).

        [2]黃培清.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1(11).

        [3]周巧紅.90后大學生生命意識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學工廣角,2011(10).

        [4]范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新發展[J].學術交流,2013(6).

        [5]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6]張曉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第3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廣州510320)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確保學校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學生危機事件管理的主要參與者。文章從危機管理的三個階段著眼,重點闡述了高校輔導員所應具有的觀察預測、信息收集、危機教育等危機防范能力。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危機防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 2015 )01-0088-02

        近年來,由學業壓力、情感沖突、人際關系矛盾、貧富懸殊、心理失衡等諸多因素引發的自殺、傷人等大學生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危機事件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根據危機的發展過程,可將危機管理分為三個階段:危機防范階段、危機處理階段和危機善后階段。高校輔導員是確保學校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學生危機事件管理的主要參與者,應具備與危機發展各個階段特點相匹配的處理能力。

        危機防范階段發生在危機前,有危機的征兆,但尚未爆發。在危機防范階段,高校輔導員需要具備觀察預測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危機教育能力等,盡可能有效地把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

        一、觀察預測能力

        人的行為是心理的表現,任何危機都能夠通過一些反應或表現察覺,如在情感反應方面,可能表現出悲傷、無助、害怕、迷惑、麻木、憤怒等;在生理反應方面,可能表現出失眠、食欲缺乏、頭暈目眩、呼吸急促、胸悶、手腳冰涼、心跳加劇等;在行為上可能表現為無精打采、發呆、坐立不安、自我傷害、恐嚇他人等;人際關系不佳,不愿與人交流,孤立自己,不能與人建立信任關系。輔導員的預測能力就是對學生的行為有科學的大致準確的預測。危機雖然具有突發性,但在爆發前往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有端倪可查。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機會較多,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大學生有什么心理問題,應該在萌芽階段給予及時的疏導,這樣才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就要求輔導員具備較好的觀察預測能力。

        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輔導員,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更多的是要面臨解決學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輔導員要具備一定的社會學、心理學知識,掌握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武器,輔導員才能對學生在高校接受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洞察和準確預測,以便采取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措施。

        二、信息收集能力

        高校輔導員在危機防范階段要具備信息收集能力,做到對學生的情況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學生信息檔案

        針對不同年級和專業,區分和把握學生的特點,掌握學生各方面的信息,還要動態地記錄下大學生不同階段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特征,及時掌握動態資料,以便有據可查。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針對特殊群體,要專門建立特殊群體學生信息檔案,如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信息檔案,目的是使輔導員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數,工作對象更明確,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心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確定切實可行的教育途徑和解決方法。

        (二)構建多層次、全方位信息來源渠道

        作為高校輔導員,要重點關注一些具有常見潛在問題的學生,包括因學習、經濟和情感壓力,誘發心理疾病或有心理疾病傾向的、受意外事件刺激等而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異常的學生。但是輔導員面對學生眾多,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多視角、全方位的信息來源渠道,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

        輔導員要抓好學生黨員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他們的骨干作用,從最基層的監測點抓起,層層落實,自下而上,形成信息鏈條,保證信息準確、暢通。首先通過定期召開黨員、干部工作例會,可以了解學生的主要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其次,實行班干部責任制,即每位班委負責跟進班里某幾位同學的各方面情況,如在學習上進行督促、在生活上給予幫助、在上課紀律方面加以監督等,保證自己負責跟進的同學不出任何問題;再次,推行學生宿舍長制度,明確宿舍長具有關心宿舍同學、活躍宿舍氣氛、報告信息等工作職責。最后,建立黨員與學生宿舍的聯系制度,即發揮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密切聯系群眾,讓每個黨員聯系幾個宿舍,定期走訪,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及困難,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輔導員報告。還可在各班安排心理信息員、學習信息員,通過專門的信息員隊伍收集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這些做法都可以使輔導員盡可能早、盡可能全面地收集到準確、有效的信息,有利于防止大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

        (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信息交流

        輔導員一定要深入到班級和學生當中,如通過走訪課堂、宿舍,參與班級活動,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發展傾向和趨勢;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要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樹立起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使學生遇到問題或困難能夠主動向輔導員求助,這樣,輔導員可以及時發現不良苗頭,在預防大學生危機事件中變得主動而有把握。此外,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生的信息.如在班級QQ群聊天、參與討論,了解學生平時感興趣的話題內容,經常上學校BBS各個版面如討論活躍區、涉及時政和社會問題及校園生活主題的版面、論壇,全面掌握學生關心的問題和思想動態。

        與此同時,輔導員還應與學生家長進行密切的聯系和交流,采取共同引導、教育的合作方式,幫助學生度過困難或者困惑時期,使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三、危機教育能力

        “危機是教育的一個契機”。許多國家或地區對危機教育非常重視,比如在美國,大學生危機意識的培養和教育貫穿于大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在日本,危機教育更是從學生上小學后就開始進行。然而,我國對危機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長期以來危機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學生危機意識淡薄,對危機的心理準備、相關知識儲備、能力訓練幾近于零。一旦危機突如其來,很難在第一時間直面應對。

        因此,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高校輔導員必須具備危機教育能力,培養學生危機意識、防范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教育大學生在危機來臨時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從容應對。

        (一)掌握大學生危機事件相關常識

        輔導員應具有掌握危機相關理論的能力,了解什么是危機,危機的相關理論,大學生危機事件有哪些類型,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大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危機有哪些特性,危機的預防與應對等。只有具備了危機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才能對大學生進行普及、有效的危機教育。

        (二)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理解生活的真諦,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輔導員應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技能,結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對自我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三)教會大學生掌握應對危機的能力

        輔導員應對大學生開展危機應對教育,使大學生了解有關危機的應對措施,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增強危機應對能力。而應對危機、保護生命,非常重要且有效的辦法是自救和互救。首先,當危機來臨時,要保持冷靜,采取及時有效的辦法進行自救。如在發生火災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過濾毒煙,或用浸泡過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后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離開火場,如果無法沖出大火,可以到陽臺或窗口等待救援,切勿采取跳樓逃生的方式。其次,教學生掌握互救的能力。在遇到危險時,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救助,共同克服困難,渡過危機。如多關心學習壓力大的同學;多提醒同學注意安全;如果發現同學有心理問題,應給以開解和鼓勵等。

        (四)運用多種方式手段開展危機教育

        第4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生命教育體系;指導思想;內容;策略

        我國大陸地區教育界直到2000年前后才開始關注生命教育,而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為一個體系則從未充分發展。因此,提升大學生命教育,構筑較為科學完善的生命教育體系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指導思想

        生命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關系個人生命生活質量的大事,也是關系到中華民族素質提高的大事,是一項系統的社會教育工程。

        1. 在“三觀”定型的大學階段進行必要的生命教育將使學生受益一生

        當代社會環境發展變化導致部分大學生道德觀念模糊和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園傷害、意外事故等危險因素也影響著大學生身心健康。因此,高等教育中知識教育和人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迫切需要進行生命教育,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駕護航。

        2.生命教育必須由學校主導,整合家庭、社會等多個合力共同推動

        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社會各個環境融為一體、方方面面共同參與的綜合教育。一方面,高校既要通過顯性課程來傳授知識,又要適時地運用身邊的隱性課程來教育學生,使他們形成對于生命的切身體悟。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專題活動以及課外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親身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活力,感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另一方面,將視野擴展到家庭、社區甚至是整個社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關注發生在身邊的一些社會事件,認識人類發展歷程和社會現狀,形成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的寬闊胸懷,加深對生命的理解。

        3.結合學科教學、道德教育、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開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手段多種多樣,某種意義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可以被看成是德育的一部分。而生命教育又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它是從哲學層面開展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屬于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德育中很多特殊問題的解決要依賴于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中涉及到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又要通過生命教育來實現。體育在保障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培養他們的規范行為、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都具極大的意義。幾者在教育人的最終目標上是一致的。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

        生命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積極生活態度,成為一個自信、快樂的人,能夠學會簡單、安靜的生活,成為幸福人生的創造者。

        1.培育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要讓學生深刻地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自己人生的價值所在。只有對生命有一個深層次的認知,對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抱持珍惜和尊重的態度,才會懂得關注生命、欣賞生命、從而成全生命。而這一點在我們的大學教育中卻常常被人忽視。

        2.解析生命價值

        人為什么要活著,為誰而活,這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現在許多大學生碌碌無為,無所事事,就是不知道生命價值之所在。知道人生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要去做是極為關鍵的,這也是讓學生對生命充滿期待的根本保障。當前的高等教育十分強調目標性,培養出來的人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卻缺少了“人之為人”的教育,缺少了對生命尊嚴的認識、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生命價值教育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健康成長,個體生命質量的提升是社會發展的標志所在,從而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肯定自我,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

        3. 應對生活挫折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遇到挫折和失敗。這一點可能每一位大學生都懂。但是教育欠缺的恰恰正是對生活挫折如何應對的能力培養,學生難以學會有效的自我教育與調節,心理問題得不得及時解決時,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了斷。

        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辨證法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是自然法則。對于挫折,只有從容面對,才會有峰回路轉的時機。要教會學生用法律和合適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習如何應對精神創傷的危機干預方法,提高建設健康、豐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要教會學生一些擺脫困境的方法,甩掉惡劣心情的措施,如:多運動,全身心投入學習等,特別是要學會找人傾訴。也可帶領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進行生命體驗。如:對病人或生活困難的人的換位思考體驗,在生活實踐中融“知、情、意、行”為一體,使學生豐富人生閱歷、獲得生命體驗,擁有健康人生。

        4.擔負生命責任

        現在的一些網絡游戲、動畫片、影視劇中充斥著反向生命教育,是學生對生命的認識產生誤區。弗蘭克認為,生命是一連串人終身必須回答的課題,人對于這些課題,必須加以抉擇并負起責任,亦即生命最終表現為一種責任感。無論是對于生命意義的探求還是向生命目標的奮進過程,其根本上都是在生命責任感的驅動下進行的,活著就意味著責任和付出。生命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必須用適當的方法喚醒這些大學生的生命責任意識,讓每個大學生明白其作為生命個體所應有的責任感,擔起所應承擔的責任,進而養成對對自己、他人、社會乃至人類及其他物種負責任的行為方式,最終在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中,成全生命,實現生命的和諧發展。

        三、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對策

        1.轉變教育理念

        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要打破以培養政治人、社會人為目標的一元化價值觀,在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法的采用、教育效果的評價等環節上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追求;二是樹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要從加強隊伍建設、突出特色教育、拓展社會資源等方面出新招、實招、硬招,使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深入到教育與管理過程的每個環節。

        2.整合教育資源

        一是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將其列入教學計劃, 做到定師資、定課時、定教材,并使生命教育課享受到與其他專業課程一樣的優待。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在高校所有的教育管理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可能也最有利于滲透生命教育,因而有著其他教育管理活動不可比擬的優勢。三是將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專業課等多種學科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科綜合教育的合力優勢,實現多種學科教育的有機統一。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生命教育的貫徹與實施最終依賴教師來完成,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和關愛,缺乏教育和感化,就可能會造成學生對生命的漠視。因此,加大對相關教師的生命教育知識培訓,提高教師的生命意識、人文素養和育人能力, 以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骨干教師隊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彰顯人文關懷

        高校管理當以學生為本、應當人性化,必須彰顯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制度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不要在制度上要求太死,而要以思想教育為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讓要學生感到在學校這也不能,那也不許,生活枯燥乏味,動不動就挨批評、受處分。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生活沒意義。教師,特別是輔導員老師要從生活上多關心學生,將生命關懷的意識融合在課堂、班級、校園文化中,當學生有困難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學生感到家庭般的溫暖。

        5.開展生命體驗

        第5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它應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豐富心靈,堅定信念。在新的形勢下政治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價值。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應努力追求一種充滿生命體驗、感悟生命意義的教學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地進行生存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質量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間,然而現實教育卻不知不覺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軌道,遮蔽了塑造人心靈的真諦:對純粹知識的追求、對實用技術的向往。其結果是使本來應當促進學生生命完善和人性豐富的教育,變成了壓抑學生個性、禁錮學生精神世界的機械訓練。教育界在近幾年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針對中學生生命意識的缺失現象,在學校中開展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生命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急需拓寬。生命教育不能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而應該成為全民教育、全社會教育。

        請關注幾則案例:

        《華西都市報》11月12日報道:今年剛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王豪,4個月找不到工作,覺得對不起父母,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于11月6日在四川老家自殺身亡。

        “敬愛的父母:您們好!我十分感謝12年來對我的養育,可是學習壓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為作業太多。”一名年僅12歲的女學生恬恬在留下這樣一份遺書后,自縊身亡。

        什么讓孩子不想活?有專家分析,造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中小學生自殺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負擔重、獨生子女和單親家庭及感情問題。

        從這些中小學生自殺事件折射出一個問題——獨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擔憂。問題發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庭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訂的目標不切實際。如果孩子在學習上,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就輕則喝斥,重則打罵,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第二,家長過度嬌慣孩子。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這種孩子特別容易兩極分化,或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或過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點現實打擊,就會以自殺、自殘、報復等過激行為進行自我否定。

        第三,家長與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孩子有心里話從不敢向家長訴說,家長也無從知曉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第四,家長對孩子缺乏賞識。看見的只是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話語常帶譏諷,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第五,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產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個性壓抑心理產生畸變。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重視對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導;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試著化解內心的壓力。父母要培養孩子樹立自強的意識。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學會賞識孩子,使他們擁有自信,明確自己的責任。

        二、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實施者,也應引起反思

        一是學校、教師應轉變育人觀念,因材施教。并建立合理的評價方法。要正確看待每一個孩子。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能把分數看得過重,我們培養孩子的不僅僅是成才,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適應社會、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是要加快學校心理教師的培養。目前許多學校大都無心理教師,有些學校雖然設有心理咨詢室,也只是迫于形勢,裝點一下門面。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現象一直呈上升趨勢,且低齡化問題嚴重。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命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所以學校不但要配備心理教師,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系統。構建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的結合。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非專門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強對學生生命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由于學生缺乏對生命的正確認識,造成一些學生對生命漠視;所以在中小學要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應首先致力于人與自己的教育: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幫助他們發展潛能,實現自我。

        四是加強責任心的教育。生命來之不易且只有一次,應當尊重生命、關愛生命。讓孩子們懂得生命不只屬于自己,更屬于家庭、社會。培養學生不僅要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要成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長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有責任感的人。

        五是加強挫折教育。教育給了學生認識自己生命的知識、能力,教育營造了尊重生命的氛圍,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明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會經歷許多困難和失敗。不能一遇到困難和失敗就悲觀失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以自然地心態應對競爭,參與生活。

        六是要進行人與自然環境的教育。讓學生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及大自然的規律,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以宏觀的視野去認識人類存在的意義,關心人類面臨的危機,共創人類美好的未來。

        第6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1.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即保存生命的教育。生存是生命的底線,只有生命的存在,人才可能通過努力和發展展現生命的全部價值和意義。所以,如何保存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首要內容。生存教育先要使學生認識生命,教會學生基本的生存技能,在遇到雷雨、火災、溺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應當學會自救或他救,還要學會如何生存,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此外,生存教育應教給受教育者有關身心健康的科學知識以及維護其健康的方法和技能;還應該包括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生命來之不易和成長的艱辛,學會感恩,尊重和愛護他人的生命,進而愛護及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2.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命價值。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知道人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生命的價值在于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則包括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人的生命則通過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體現出現。這些在高中的政治課本都有所陳述。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則要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在生命價值的教育中,要教育學生如何去實現其人生價值。生命價值的教育就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及其對自身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在人生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有其意義,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處于逆境,都要學會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3.死亡教育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有生就必須有死。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回避的。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國人傳統上比較避諱這個問題。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它的單一性。死亡表明了生命的有限,提示了生命的寶貴,從而告訴人們應該更加珍惜生命,因為生命一失不復返。死亡終結了生命,在死亡面前,人類應該坦然面對,正視死亡。就像塞涅卡在《對話•論幸福生活》中所說的:“要當這不可避免的時刻到來的時候能夠坦然離去是件偉大的事情,一個人必須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學到手。一個人沒有死的意愿就沒有生的意志;因為只有在死的條件下我們才能夠得到生。”所以,在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應包括對大學生進行死亡教育。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死亡教育,讓他們明白死亡對親人、朋友的影響,從而在人生的過程面對各種與死亡相關的情況時有所準備。

        4.敬畏生命

        以上三個部分是生命教育中為人們所熟知的。生命教育還應該包括敬畏生命教育,敬畏生命,不只是敬畏人類生命,同時也包括敬畏一切生命。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其學會敬畏生命。如果學生敬畏生命,就不會進行自我傷害。敬畏生命,在一切生命面前都會覺得生命的偉大與可貴,這樣人們就會更加珍惜生命、愛惜生命,讓生命過得有價值。以上四個方面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開展生命教育就要圍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民辦高校,學生更加活躍,學生來源多元化,這要求民辦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進行生命教育。廣東培正學院在生命教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二、民辦高校加強生命教育措施

        1.開發校本教材

        生命教育在國外早已經成為一門課程,我國應把生命教育作為德育的內容穿插于德育的過程中。廣東培正學院在進行生命教育的內容上進行了創新,他們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通過開設心理課程、編寫案例來進行生命教育。在校本教材方面,廣東培正學院從2013年9月試行對所有大一學生開設《心理工作坊》這一門公共選修課。《心理工作坊》的主題有:自信心提升、人際溝通、情緒管理、戀愛關系指導、生命教育、學習管理。在課程的六個模塊中,生命教育就是其中一個模塊。2013年春季學期時,《心理工作坊》第一次作為學校的課程進入課堂。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及總結,從2013級起,《心理工作坊》列入廣東培正學院培養方案正式作為公共選修課。《心理工作坊》分為《心理工作坊》I、《心理工作坊》II。第一學期上《心理工作坊》I,第二學期上《心理工作坊》Ⅱ,每個學期0.5學分,共1學分。《心理工作坊》I分為團隊建立與互助、時間管理、遠離網癮、挫折應對、感恩教育、學業管理。《心理工作坊》II的內容自信心提升、人際溝通、情緒管理、戀愛關系指導、生命教育、學習管理。從中可以看出,課程名雖是《心理工作坊》,但每個學期所開設的內容都有生命教育,其中還有一個專門的主題是進行生命教育。《心理工作坊》是作為公共選修課程開設的,2013級的學生都選了這一門課程。通過教學,使生命教育走進課堂。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廣東培正學院學生處還編了《廣東培正學院學生工作典型案例匯編》,里面涉及到學生工作中遇到的種種情況,主要圍繞紀律與安全方面,更多的是涉及到安全方面,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意外事件的處理等。這些案件是發生在本校在校學生的,學生工作者以案例為教材,有豐富實在的資源開展生命教育。必要的時候,還與有關單位進行合作,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生命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教會生存。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就要教會學會生存,在面對災害時能進行自救、他救。2013年11月28日,廣東培正學院就邀請了廣州市花都區公安分局防火科領導到校授課,講授消防安全知識。

        2.建設感恩型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隱性的載體,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在一個感恩型文化的校園里,會很好地教育學生感謝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不像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那樣,可以通過技能考核來證明學生是否掌握知識技能。生命教育的效果要從學生的行為、價值理念上體現出來,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將會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的價值理念。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的行為、思想得以養成。校園文化是一種外在的因素來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外因影響內因。在開展生命教育上,高校可以通過塑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來感染學生。廣東培正學院作為一所民辦高校,學生的思維活躍、好動性強,這對于開展學生第二課堂非常有利。在這方面,廣東培正學院通過塑造感恩校園文化來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2011年廣東培正學院開始了“感動培正”十大人物的評選,通過深入挖掘學生身邊的感人事跡來感染、教育學生。此后,每年度都進行一次感動培正人物的評選。另外,還通過其他形式來營建感恩文化。比如,邀請殘疾自強藝術團到學校進行表演,讓學生感受到自強不息的精神,珍惜生命。在營造感恩文化的校園氛圍上,廣東培正學院充分發揮了班會這個陣地。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數是在輔導員、班主任的參與下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班會可以說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進行生命教育,可以通過主題班會這個陣地,每個學期各班召開的班會很多,但是安全、誠信、感恩這幾個主題是每個學期必須要開展的。其他方面的主題,各班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靈活調整。在建設感恩校園文化方面,廣東培正學院通過網絡、廣播臺、宣傳欄等進行宣傳,宣傳安全、感恩等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

        3.重視學生心理引導

        第7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根基

        hanksgiving education and frustration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two fundamental bases

        當代中國的教育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轉型,這既是學校教育實現重新定位、自我更新的機遇,同時也給學校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戰,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在于對個體生命的重視。在目前的教育領域,無論是理論派還是實踐派都意識到“生命”應該成為教育的原點,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一種人性化的事業,它應當引導青少年學生認識自己,理解生命,了解生活,豐富心靈,培育靈性,養成高尚的道德和堅定的信仰[1]。生命教育是指在學生物質性生命的前提下,在個性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2]。而要想對青少年實施有力又有效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是兩大根基。當前青少年無視父母的養育之恩,親子沖突增加,嚴重時甚至出現殺害父母的惡性典型事件,同時當代青少年耐挫力整體下降,受挫后不敢正視挫折,消極逃避,甚至走上極端,突出的表現為自殺[3]。因此,要想做好生命教育,首先或者同時要實施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應對挫折帶來的負向情緒,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一、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及其意義

        當代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危機是對人的精神世界,特別是以道德為核心的精神生活能力培養的喪失[4]。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強調以人為本,要求不能將學生當成灌裝知識的“容器”,而要關注生命個體。因此,生命教育是依據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通過選擇優良的教育方式,喚醒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整體發展,使其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掌握創造智慧的活動[5]。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其目的是關注學生主體的發展,關注人性的發展及其生命的生成和完善。在全民共創和諧社會的今天,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充分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及其存在意義是德育的首要使命。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主張發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實現,主張人類具有自我實現的性向、潛能和傾向性,認為人是主動的、成長的、追求有價值目標的、有其積極生命和生存態度的。當前,世界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在大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加強生命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發展改革的焦點和普遍趨勢,例如美國的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戰的教育、情緒教育,日本的寒冷教育、北歐國家的孤獨教育等,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思潮。在英國,國家認識到生命教育在促進學生靈性、道德、社會及文化的發展,并為學生從事未來成人生活經驗、責任和機會做好準備中的重要作用,出臺相關政策來干預,較好地運用了行政法制的力量來推行生命教育。我國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隨著科技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出現西方國家歷史發展出現過的“人和自然的疏離、和社會的疏離和人自身的疏離”的困境,及青少年在社會發展急速、價值取向多元、人生選擇多樣、生活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生命出現的脆弱感和無助感,引導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已經成為我國實施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問題。盡管近幾年生命教育已開始進入我國中小學校園,但嚴格意義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國只是剛剛起步[6]。在推行和發展動力上是源于教師和學術機構的自發努力,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在我國應試教育還有市場、素質教育還未轉軌的條件下,尤其是在我國發生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這種突如其來的致命災難時,如何推動生命教育進校園、進課堂,僅靠一地或一校的努力或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國家應承擔起責任,重視生命教育,加強對生命教育的政策干預,推動生命教育的發展。

        二、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缺失及其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對手教育者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關懷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靈魂喚醒靈魂的人性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7]。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久以前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古訓流傳至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各樣的思潮傳入中國,新的思想領域顯得無序而混亂。在一段時間內我國對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說教。媒體上有關缺少感恩心和加強感恩教育的事例越來越多,嚴重的甚至殺父弒母,引起很多人的擔憂與關注。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過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應該時刻感謝這些幫助你的人。一個人的成長,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國家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大眾的恩惠,沒有父母養育、師長教誨、國家愛護及大眾助益,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社會人。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還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一個知道感謝別人恩情的人,才會懂得生命的價值和真諦。在缺乏感恩的青年一代,加強感恩教育尤為重要。

        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正確認識挫折、有意識地防范挫折帶來的負面效應,在挫折面前適時地調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并建立和固化良好的心理品質,能樂觀、坦然地面對自身遭遇的挫折,從而為目標和愿望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8]。隨著我國對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關注的不斷升溫,挫折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的發展需要有不同層次、不同規格、具有迎接競爭和挑戰等良好素質的勞動者和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校生作為未來人才的“儲備軍”,不僅要求他們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還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然而,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狀況卻不容樂觀。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我國青少年學生,面臨著求學或就業、選擇人生道路和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重大課題,隨著心理、生理的發展和自我意識的增強,許多學生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轉型時期的變革而感到恐慌和焦慮,進而產生種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甚或做出一些偏激行為,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國心理學會進行的一次抽樣調查表明,約有1/4的在校學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經不起挫折,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嚴重者離家、離校出走,甚至走向自我毀滅的人生絕路――自殺。近幾年來,國內有關機構對青少年健康狀況所做的多項研究的結果也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并且這個比例有不斷上升的趨勢[9]。學生心理素質低,抗挫折力差,道德意志力薄弱,不僅嚴重危害其身心健康發展,而且也使學校的道德教育舉步維艱。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客觀現實,充分認識挫折教育缺乏的嚴重性和有效實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的兩大根基

        當代青少年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長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溺愛,加之感恩教育的缺乏,當遇到挫折和不順時,很多人回到家之后在父母面前發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甚至與父母發生沖突,導致親子關系不和,極大地影響了生命教育的進程。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期的關鍵時刻,感恩的缺失體現了社會發展中的負面因素,也說明作為最基礎層面的社會道德出現了問題,折射出社會發展中一些人為了追求個體的幸福、享樂和私利而違背自己的道德良知,對于曾經給予過自己幫助的人不去感恩。與此同時,由于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使得挫折和失敗成為青少年習以為常的生活事件,在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挫折成了青少年不可完全避免的、必須正確認真面對的一種情景,以其尖銳的形態促使人們檢討對導致挫折認識的錯誤,迫使主體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我國正處于科技迅速發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時代,然而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物欲橫流、道德淪喪而導致的生命意義感缺失對青少年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當他們在面對瞬息萬變而又復雜多樣的現代生活時,不少青少年逐漸喪失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并產生了孤獨無助甚至是厭世的念頭。如果青少年能夠接受更多的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那么當他們因挫折而欲輕生厭世甚至想以結束別人的生命來滿足一己私憤的時候,可以想想生養自己的父母及國家,積極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或許就可以打消這些模式生命極端自私的念頭。因此,生命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必須要附以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方能顯出其成效。

        現在我國一些學校已經開展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命教育,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把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命教育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作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新擴展。感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素質教育就要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完善人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而感恩教育就在于培養被教育者以感恩的意識,使其懂得感激那些曾經有恩于己的人或物,并進而做出回報。素質教育強調了被教育者本身的素質,是內在的;而感恩教育則重在被教育者對所受恩惠的回應,是外在的。兩者既有區別,也有相似之處,即它們都立足于對個體意識的重視,著力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從而營造有序、和諧的社會。挫折教育內容的開設,學生抗挫折、耐磨難教育的實踐,能夠增強學生抗挫折的意識,使他們在充分認識挫折的必然性、普遍性和兩重性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如何應對挫折和戰勝挫折,形成良好的道德、個性和心理品質。而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成效直接會作為生命教育的潛在鋪墊。生命教育無處不在,在教學中建立更加開放的課堂,把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掌握知識到發展智力再到開發非智力因素直到認知、情感、技能的協同達成是中國教學目標改革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這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力圖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有效遏制行為越軌、違法犯罪等現象的發生,而且還可以使父母感覺到養育子女帶來的心理上的溫暖和滿足,使教師感受到以德換德的成就感,使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

        一個對周圍的人和世界心存感恩的人,一個能夠經受住多種挫折和失敗考驗的人,會格外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而只有我們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學會感恩,每個人都能夠化挫折為動力,這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才能夠培養出青少年獨立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73.

        [2]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8.

        [3]陰乃應.論大學生的挫折心理與挫折教育[J].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0(4): 52-54.

        [4]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4):1-6.

        [5]王北生,趙紅云.從焦慮視角探尋與解讀生命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4(2),16-19.

        [6]雷靜,謝光勇.近十年我國生命教育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5(5):92-94.

        [7]張建平.感恩教育:一種回歸生活的德育實踐[J].青年教師,2006(6):28.

        [8]周國光.論挫折及其教育[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11-17.

        第8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生命教育;高校體育教學;滲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9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關于生命安全的知識,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學校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學生了解生命安全,并對生命安全進行關注,做到敬愛和關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觀。高校學生作為社會中高學歷和高知識層次的人群,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高校中進行生命教育,使高校學生了解并重視生命安全問題,關系高校人才能否為社會高校服務的問題。高校體育課作為學生基礎課程之一,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體育課的特點決定了其易與生命教育相結合,在體育課中適當地滲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其防御危機的能力。

        1人類從事體育的最初動力即生命安全

        在馬斯洛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的需求按層次劃分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的落后和自然的殘酷,再加之種族之間的斗爭,人們在遷徙和跑跳攀越中強健自己的體魄和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來保衛和延續自己的生命。這說明體育運動起源于人的原始訴求。

        在體育課中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運動的理論和運動技巧,通過日常的鍛煉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使學生形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形成自主鍛煉意識。這就使得體育課程具有滲透生命教育的機會和優勢。教師在進行體育理論和體育技巧的講授時可以適當滲透生命安全教育,使學生在習得體育知識的同時受到生命安全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強身健體的技巧,還能樹立生命安全意識。

        2生命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21生命教育關系個人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及民族的繁榮與國家的富強

        生命教育對于個人而言,能使個人認識并重視個人的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并保護個人的安全,是保持人的健康的基礎。對于家庭來說,家庭的穩定關系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也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希望和未來,孩子的安全關系整個家庭的幸福,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青年大學生,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當代大學生投身建設。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其投身社會建設的基礎。只有讓學生自己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并投身國家的建設之中。

        22生命教育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與很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階段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有重要影響,是其形成的重要時期,并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影響。所以,應該在大學階段注入生命教育,在這一階段學生也能對生命問題進行客觀的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網絡的發展,大學生們接受的信息渠道增多且信息量大,其所接觸的信息也呈多元化的特點,再加之大學生沒有多少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且其信息的分辨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對其生活甚至安全造成影響。再加之社會的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學生們的心理壓力增大,有些學生容易走極端,這對學生的生命問題造成影響。高校體育課在鍛煉學生的意志方面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在體育課中灌輸生命教育的內容,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與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3生命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31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運動內容對學生滲透不同的生命教育

        在高校中體育課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要根據不同的運動內容來進行不同的生命教育。首先校教給學生自我保護的技能。例如在教學生練習武術或太極拳的時候,可以教學生一些易于掌握的男女防身術;在給學生上籃球課的時候除了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籃球規則及對抗技巧外還要教學生在打籃球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防止受到傷害;在體操課程中,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體操的基本動作還要讓學生知道在身體失去平衡時應滾動圓滑的落地,防止身體與地面的正面沖擊,對身體造成傷害等;在給學生傳授田徑技能時,在讓學生學會最基本的起跑、跳等技能后還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田徑姿勢,減少不規范的運動對自己的傷害。其次還要豐富學生們的體育運動項目,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如將滑雪、攀巖等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運動項目搬到高校體育課中,這些運動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和攀爬能力,讓學生在增長運動技能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日常應對問題的能力。最后,在體育課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危險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比如教師在講某一運動項目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此運動容易發生的意外以及遇到意外的應對情況,讓學生知道任何一種運動都是不安全的,都要有自我保護意識。

        32在體育課堂游戲中對生命教育進行滲透

        體育課中的課堂游戲是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設置的,在游戲的過程中還能幫助學生預熱身體,為其在體育課中打下基礎。因此,在體育的課堂游戲中可以對生命教育進行滲透,通過課堂小游戲來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及緊急避險能力。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快走比賽,鍛煉學生走的能力;可以通過設置兩人互抓或常玩的丟手絹來鍛煉學生跑的能力;組織扔沙包來鍛煉學生的投擲能力,并練習投擲的準度和遠度等。還可以找一些有難度且與日常生活非常貼近的游戲,鍛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和脫險能力。總之在體育課的課堂游戲中不僅要讓學生鍛煉最基本的體育技能,還要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生命知識,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

        33結合體育課本來進行生命教育

        高校體育課包括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兩部分,雖然理論課程占比較小,但也要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來進行生命教育。在體育理論教學中,要注意體育發展史、體育的目的與體育精神等與生命教育進行結合。比如,在講解體育發展史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體育發展之初就是因為原始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后,人們為躲避自然災害和種族間的爭斗等而不斷地強身健體,所以,體育的出現就源于人們的生存。在對體育的目的和精神進行講解時,要讓學生理解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很需要耐心、毅力和自制力等,這些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用到的,所以進行體育鍛煉還能增強人們的生活能力,并在鍛煉的時候能讓人有健康的心態,并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體育理論課程講解的過程中,老師要對某一意外進行細致的剖析,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發生的過程以及造成的結果,使學生充分了解意外所帶來的傷害,以此來對學生形成警醒作用,端正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習慣,對于危險的運動要主動地規避,讓體育真正成為健康、安全的活動。總之,在體育理論課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充分認識體育,還能要學生規避各種風險,最后達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效果,使學生都能健康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安永志體育教學設計的理念、原理及技能、技巧――評《中學體育教學設計》[J].當代教育科學,2015(20)

        第9篇: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范文

        【關鍵詞】 輔導員;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用;途徑

        近年來,在大學校園出現惡性傷人、自傷事件,一個個生命逝去,我們感嘆:當今教育出了什么問題?現在的大學生究竟怎么了?現在,高校必須面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必須重視生命教育課程開展,讓大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樹立健康積極的生命態度。生命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生命觀,以博大的胸懷去實現個體生命價值、為社會創造幸福。

        一、當代大學生對待生命的心理狀態

        現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在不斷獲取各方面信息,同時培養技能提供廣闊的平臺,同時帶來一些消極因素沖擊他們的行為和道德觀念,使其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不平衡,使其學生在思想上存在困惑,心理上感到迷茫和脆弱,行為上表現失控等現象。

        1、對他人生命的傷害

        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公寓6棟317室發現了尸體。宿舍里的4個儲物柜內分別藏匿著4具男尸!而這場悲劇的制造者竟是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廣西籍學生、4名被害人的同學馬加爵。2005年19日首鋼工學院學生趙榮與他人爭搶女友發生爭斗,將17歲劉某亂刀扎死。2013年“復旦投毒案”開庭審理。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殺人悲劇上演。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

        2、對自然生命的漠視

        據報道,復旦大學研究生張某在半年內以幫忙收養小貓為由,從學校同學手中騙取小貓數十只,施虐后丟棄任小貓自生自滅。這種殘忍的虐貓行為在網上披露后引起網友激烈的質疑和譴責,張在自白中解釋“虐貓是自己憤恨時的一種發泄渠道”。清華大學生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曾引起眾多的輿論反思,作為大學生怎能如此惡劣對待自然生命?

        3、過分追求物質生活,缺乏精神家園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提高,人們熱衷追求對生活物質享受。部分現代人沉迷世俗生活,導致人際淡漠,從而使大學生信仰和道德存在危機。完善生活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部分大學生片面追求物質忽視精神追求。還有部分大學生進入高校后,沒有目標和方向,虛度大學時光,這是對生命的浪費。

        二、輔導員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

        近幾年,生命教育逐漸高校教育機構關注,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直接教育者,輔導員將如何引導大學生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生命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

        正如有學者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幫助生命正常發展。”“以人為本”教育而言,一是應該把生命教育視為全人格教育,輔導員在大學生教育中應該重視他們人格發展和完善,應該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并對讓學生引起對生命的重視;二是生命教育是各門學科共同參與的全方位教育。其中包括對科學、德育、人文、體育等諸多方面課程的熏陶。因此,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生命教育則是高校輔導員及教育工作者共同參與的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

        2、健全大學生人格

        輔導員要重點關注并及時跟蹤特殊學生的情況,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中存在道德認識不足、道德實踐匱乏。通過對其生命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自我評估,避免不切實際的過高或過低評價;幫助他們完善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在外部環境和自我身心不斷變化過程中,保持愉快的心理心境,表現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力;幫助他們消除各方面壓力,如:學業壓力、擇業壓力、生活壓力、情感煩惱、人際關系困惑諸多方面帶來不良情緒,幫助他們學會面對社會上各種壓力和矛盾面前應對自如,避免心理上的失衡,導致行為的過激。

        3、提升大學生生命質量

        某個大學生如果因為家庭、學校、社會等某方面的因素,表現出痛苦、委屈、自卑、失望、孤獨、無助的情緒表現,折射出該大學生生命質量就很差。他沒有自殘、自殺,他的生命狀態只能算是活著。關注的重點學生,作為輔導員老師應該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全面各方面了解學生思想狀態,與任課老師交流了解學習狀態。通過生命教育,樂觀、快樂應該成為我們大學生的主要精神狀態,引導當代大學生樂觀面對人生的挑戰。

        三、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

        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會有人的其他價值創造、實現和評估。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情況,認為大學生命教育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珍重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必須使大學生懂得生命的權力性和神圣性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持敬畏的態度。生命只有在相互關愛中才有可能存在和延續。人類必須敬畏生命懂得其他生命的意志并與之休戚與共。一個個鮮活的、具體的、完整的、豐富的生命是教育最基本的出發點。每個生命都相互依存,但又相互關聯,應該相互愛惜,教育學生應該把個人生命融入到為人類的光明未來奮斗的事業中去。

        2、生命價值的教育

        人具有雙重生命特性。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是肉體的生命,是大自然給予的。這可以稱之為“第一生命”。基于物種生命所形成的“自我”、“超我”具有支配本能的能力,這可以稱之為“第二生命”,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體。高校的生命價值教育,必須對生命的價值作現實的解析:學會挑戰苦難,磨練生命的意志,生命才會有價值。最后,個體生命的存在客觀上影響著社會和他人,這種影響是人生價值實現的重要指標。

        3、生命安全的教育

        作為學生成長的靈魂導師,人生成長的引導者,學校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上的吸收,更要關心學生精神上的健康發展,并防止任何傷害生命的行為發生,教會學生如何保護自己生命本領。應培養大學生生命安全防范意識,讓他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及他人生命,同時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安全觀,現已成當代教育的當務之急。

        四、高校開展生命教育主要途徑

        現如今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始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培養,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學術,科研,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應把生命教育與關心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結合,展現出國家教育機構對大學生生命的珍視和關愛。

        1、教育學生學會珍惜生命

        生命存在是社會活動和一切思維的基礎,沒有生命什么都是空談。西方國家強調人生命意義,非常重視人類生存權利,都把人的基本權利放在至高重要地位。生命在人價值體系中應該處于最高地位,只有珍惜生命,才會成就自己。

        2、教育學生正確面對生命中的挫折

        輔導員在學生遇到挫折和困境時應積極為學生排解困惑,引導學生面對困難,幫助學生樹立解決困難的能力。并教育學生樹立積極面對人生中的困境,遇事積極方向思考,同時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知足常樂的心態。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困難挫折,不斷調整自身耐挫力,生命才會更加堅強。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認識需求緊迫期,充滿抱負志向,容易產生自我為中心,如果自身實際能力和成就脫節,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過大,很容易自我否定,并產生心理上的失望和自卑,同時導致適應社會困難。在大學生教育工作中輔導員需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評價,讓每位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優勢和不足,培養大學生自信、自尊、自愛的心境。

        4、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人際沖突是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到迷茫困惑的重要原因。大學生在學校不能與同學積極有效溝通,不能很快融入集體生活中,很容易產生學生交往的心理疾病,影響生命潛能的發揮。大學生生命價值實現離不開良好的學生人際關系,大學生學會溝通是大學生重要課程。因此,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妥善處理人際關系應是輔導員教育的必要內容。

        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任重而道遠,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該積極主動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不斷探索教育學生的各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良好的人生觀、有意義的價值觀;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和思想,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盡出自己的責任。只有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才能使我們的大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參考文獻】

        [1] 生命教育:繁茂大學生生命綠洲.中國教育報,2005.06.21.

        [2] 燕國材.值得倡導與實踐的生命教育[J].中學教育,2003.8.

        [3] 趙立軍,喬丙武. 高校生命教育芻議.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3.

        [4] 鄧濤.教育視域里的生命教育[J].教書育人, 2002.8.

        [5] 文雪.論生命與教育[J].教育導刊, 2005.5.

        [6] 陳丹軍.關注生命教育[J].湖南教育, 2003.16.

        [7] 許世平.生命教育及層次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 200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青涩天堂六月天在线视频 | 性爱视频网站在线 |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