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素質的提高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師;綜合素質;有效方法
面對新時代、新國情、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師應適應時代要求,走在時代前列,擔當時代責任,培養時代英才,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地理是一門比較形象的課程,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知識、認識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基礎課程,是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依據。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積極的研究和實踐地理新課程,從而保證新課程的順利實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提高高中地理教師綜合素質的必要性
1、順應時展
時代的發展是不斷前進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不斷進步的,傳統的地理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也不能適應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強高中地理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時展的需要。當前,新課程改革越來越關注現實情況的發展,如全球問題,我國改改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等,這些關系我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的滲透到地理課程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責任已經不僅僅限于傳授學生知識,而是要對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加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培養。
2、為國家培養合格優秀的人才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應試教育的弊端還沒有消除干凈,依舊制約著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是學生最好的學習榜樣,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綜合素質,必然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師的教學模式,使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所具備的能力符合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從而保障國家經濟的發展。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師綜合素質的方法
1、更新知識,與時俱進
地理學是一門文理兼備的學科,設計的范圍比較廣泛,如數學、化學、計算機、語文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高中地理教師解決地理學問題需要具備的工具性知識,高中地理教師只有對這些知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對地理學的概念、地理現象的成因、分布規律等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好的為學生講授知識。時代的不斷發展,注定了知識的不斷更新換代,與時俱進,高中地理教師只有隨著知識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知識的更新而相應的更新,才能夠為學生講授實踐性強的知識,才能夠合理的聯系實際,提高地理教學的實用性。不斷的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是高中地理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
2、加強基本功,提高專業技能
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引導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敢于質疑、調查和探究,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能力。在這樣的要求下,如果地理教師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是很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的,所以,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地理教學設計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才是國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地理教師一定要加強基本功,提高專業技能,以更好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3、轉變教育理念,從實際出發教學
傳統的教育理念是讓教師以教學為主,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著極大的制約作用,而且課堂教學效率也十分的低下。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從實際出發進行地理知識的傳授,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實際為主,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從而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符合國家對人才的需求。
4、樹立新的學生觀
在過去的地理教學中,一直是教師以教學為主,學生以接受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講課,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性的概括和總結,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討,還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環節上要盡可能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民主平等、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保證學生進步的同時,教師自己也得到知識的升華和創新。
結束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高中地理教師也必須隨著新課程的要求而改變,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只有教師與時俱進的改變才能夠為學生傳授與時俱進的知識,才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國家輸送合格的人才,從而保證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姝蘭,凌云,潘華華. 高師地理實驗課程與新課改協同發展的路徑選擇[J]. 教育學術月刊, 2010,(06) .
關鍵詞: 教師心理素質 現狀 原因 培養途徑
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賴于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而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以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前提。當前,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人們對教師心理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發揮的作用更加重視,教師的職能價值在理念上已從知識的傳授和文化的傳遞轉向了人潛能的開發和人格的塑造與完善,教師通過各種渠道將已有的人格特質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建立。
一、教師心理素質的定義及結構
素質指的是個體在先天賦予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影響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一般認為素質包括三大類:自然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其中,心理素質在素質層面中處于中心位置,對素質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構成教師素質的關鍵部分,它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二、教師心理素質現狀
(一)價值觀偏移
目前,面對市場經濟的強烈沖擊,部分教師從注重精神追求向追求經濟利益或其它價值實現轉變,對教育事業缺乏熱情,甚至整天經商炒股,無心從教;有的教師更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借機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要錢財。這種價值觀的偏移,不僅是一種心理障礙,更是教師道德情感水平不高的表現,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二)職業行為問題突出
當前,在教育教學上,部分教師難以適應教育教學改革,教學能力低下。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由于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至高無上思想的影響,他們難以接受新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三)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增多
在生理上,一些教師表現出抑郁、焦慮、長期精神不振或疲乏,有的甚至表現出明顯的攻擊,如:打罵、體罰學生,對家庭成員發脾氣,把家長當出氣筒,等等。
(四)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日益嚴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勞動成果要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使教師的成就感難以滿足,教師勞動的付出與回報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得到平衡的。這使教師對本職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對象――學生產生厭倦感,甚至不想從事教育工作。
三、教師心理素質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首先,教師的社會生活條件較低。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工資一直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雖然近幾年國家幾次調整了教師的工資,教師的經濟待遇也確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總的格局并沒有扭轉。其次,教師受到的社會壓力過大。為了滿足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他們常常不得不在超負荷的身心壓力下工作。即便如此,還是難以得到公正的認可。長此以往,最終會導致教師心理失衡,影響教師心理素質發展。
(二)學校的因素
首先,部分學校工作條件較差,教師的身心疲憊難以緩解。其次,部分學校管理中存在嚴重問題。教師角色模糊、角色沖突嚴重、工作量負荷過大或不足、時間被占用、缺乏自、沒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等,導致教師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抑郁、焦慮、煩燥等。
(三)教師個體的因素
首先,教師的個性心理品質影響到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孤僻、急躁、焦慮等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素質,甚至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其次,教師個人能力無法適應教育改革和時代的需要。知識經濟時代和教育改革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能力水平和多方面的才能,這些要求使部分教師力不從心、壓力增多,感到痛苦失落。
四、培養教師心理素質的途徑
(一)社會方面
1.全社會要轉變觀念,正確對待教師角色。
教師被美化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這也過于強調了教師的奉獻和責任,將教師角色神圣化,而忽視了教師作為普通人基本的物質與精神需求。這就要求全社會在重視教育的基礎上,理解教師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師的工作收入、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另外,還要通過宣傳、社會輿論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教師的特定職能和規范,不過分夸大教師的作用,引導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為教師優良心理素質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促進教師職業專業化,構建教師心理素質培訓和保障體系。
首先,提高師范教育水平,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目前,我國教師主要是由師范類院校培養的,其開設的教育類課程,如教育心理學等對培養教師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一部分學生認為學好了專業知識就不怕教不好書,對教育類課程敷衍了事;教育類課程內容陳舊,方法單一,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生活環境,使教師走上崗位之后,無法掌握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改革。由此可見,學校要提高學生對教育類課程的重視程度,改革教育類課程設置,提高教學質量,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源頭上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其次,加強教師崗前和在職培訓的力度。第一,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在選用教師時應加強對應聘者的心理素質的測試,對于心理素質差的堅決不用;在對教師資格的認定時要對教師心理素質進行量表測評,而不能以考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代替。第二,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對在職教師要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心理素質再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專業知識,并注重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傳授處理壓力和職業倦怠及人際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二)學校方面
1.學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學校管理者應關注并保障教師的經濟生活水平,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真正實現學生減負,教師減壓。其次,管理者應加強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教師,完善競爭機制,使每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
2.學校要建立教師心理素質保健機制。
目前,全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日益重視,而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卻很少,這不利于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專門設立教師心理咨詢中心,為教師排憂解難。學校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為教師進行現場咨詢和心理測評,幫助教師充分認識自己的情緒、心理特點及其影響,同時向教師傳授科學的心理保健方法,使教師學會自我調適,從而有效預防心理疾病,提高教師的心理調適能力。
(三)教師自身方面
1.教師要面對現實,有正確的自我認知。
教師作為一個獨立而特殊的個體,只有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才能越有效地調適工作壓力、生活挫折與內心沖突所帶來的困擾。在正確了解自我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正確評價自我,明確教師工作的價值,樂觀、積極、自尊而不自卑,不悲觀厭世,也不隨波逐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2.教師要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
教師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正確對待理解自身的心理問題。要合理及時地宣泄不良情緒,培養多方面的業余愛好,重視身體鍛煉與工作休閑,學會一些“放松訓練”技術,如“深呼吸”法、“自我按摩”法、自我暗示等心理保健方法。教師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除不良嗜好,使生活有節奏有規律,始終輕松自如。
參考文獻:
[1]方方.教師心理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2]劉勇.教師團隊心理輔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
[3]曾琦.新課程與教師心理調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5.
[4]羅小蘭.教師心理素質的理想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9):57-59.
[5]史克學.教師心理素質研究述評[J].教學與管理,2004,(8):14-15.
[6]唐會榮.中學教師心理素質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9):102-103.
[7]王煥斌.教師教育與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素質[J].當代教育科學,2003,(9):37-38.
[8]張春英.輪教師心理素質的油畫策略[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40-43.
[9]徐鑫.新世紀教師心理素質培養初探[J].大學教育科學,2003,(1):69-71.
[10]劉曉明,王麗榮.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心理素質的優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5,(1):1-4.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素質;高校
高校輔導員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伴隨在學生大學生活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問題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少大學生產生了心理方面的障礙,因此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指導者,其心理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所以探討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培養問題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高校輔導員面對一個個有著不同情感、不同需求、不同思想的學生,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大量的事實證明,輔導員如果心理素質不好,不但會影響到輔導員的工作成績,同時也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發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1.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影響著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和近年來全國高校因為學生心理問題而出現的惡性事件,可以看出輔導員平時談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往往忽視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輔導員平時和學生的接觸最為密切,所以對學生的影響也就最大,其素質的高低關系著大學生校園生活質量、高校德育質量以及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同時還關系著高校學生培養的質量。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從而影響輔導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重視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的培養。
2.培養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與輔導員接觸最多,交流最廣,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有明顯的示范作用,能夠促進學生智力和人格的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言行舉止都會對大學生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如果高校輔導員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可能啟發、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對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養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
1.提高輔導員的理論認識水平
輔導員在參與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形成,對高校輔導員來說是最重要的。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生活的導師,首先需要建構好自身積極健康的內心世界,樹立起適應時代的、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并具備一定的思想工作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社會文化知識。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有效地輔導學生,使其心理健康發展。
2.加強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能力
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復雜、責任重大,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是很難順利地完成工作的。所以輔導員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要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常與學生交流,多理解、安慰和鼓勵學生,這樣才能觸動學生的內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誤區,使學生學會關心、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實現心理健康、和諧發展。所以,輔導員只有具備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將自身的優秀素質轉化為學生的素質。
3.輔導員需注重培養與學生的情感
輔導員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理解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關注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水平和規律,學會一些調控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緒反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矛盾的根源和問題的性質,真正做到尊重事實,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不然,輔導員就不能積極地開展工作,不能真正達到輔導學生的目的。
輔導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培養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當輔導員的心理素質過硬,學生才能夠健康地成長。我們探討這一問題的目的就是通過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素質,影響和帶動整個大學生隊伍心理素質的提高,為祖國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盛鵬飛.淺論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素質要求[J].教育與現代化,2001,11(2):71-75.
[2]胡維芳.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青海民論研究,2007,19(2):175-177.
摘 要 競技體育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同時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運動員要加強技術能力的訓練以促進技術水平的提高,還須接受挫折教育,不斷營造充滿正能量的訓練競賽氛圍。其中,比賽中的心理調適能力尤為關鍵。
關鍵詞 運動員 心理素質 挫折教育
加強心理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是當今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專業的人員來訓練。而心理訓練既要有日常的循序漸進的訓練,也要有臨場心理的指導。
一、運動員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論述
在當今體育水平普遍提升的情況下,運動員在訓練水平、技戰術能力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很多的體育競賽往往呈現出勢均力敵的態勢,競賽也常常是雙方教練員和運動員斗智斗勇的過程。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心理素質往往成為競賽成敗的關鍵。可以說,當今世界高水平的運動員都是既有過硬的技術,更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做支撐,是技術和心理素質的強大綜合。在對運動員的訓練中,技術能力是基礎,心理素質是必要條件。心理素質既包括自信自強,也包括競賽中排除雜念,貫注于比賽,它是運動員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伴隨運動員一生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二、運動員心理素質提升的主要途徑
(一)通過運動訓練讓運動員接受挫折教育
一個人的成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困難和挫折的。若人的成長過于順利,往往會在下一個困難面前不知所措。我們已經有太多這樣的事例。接受挫折、正視困難是我們應該具備的態度,進行受挫教育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對于運動員的健康成長來說,在平常的訓練中進行挫折教育,提高其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并通過挫折的解決而逐漸樹立堅強的意志品質,從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而在受挫教育中,教練要經常安排一些較高水平的對抗賽,不斷讓運動員品嘗失利和技不如人的滋味,讓其在訓練中知道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勇于正視這些困難,同時,教練要嚴格要求運動員,對其一言一行和每一個動作標準都不能有絲毫放松。
(二)通過提高專業技術增強他們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不成熟、不過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技術不過關,技術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而對別人產生畏懼心理,對自己產生自責的情況。這就需要對運動員進行科學訓練,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術能力,逐漸增強其自信心,從而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專業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外乎兩點:一是天分,二是努力。當一個運動員的天資已經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唯有勤奮可以讓其更進一步。這要求運動員做到兩點:一是要刻苦訓練,不斷付出自己的汗水,把訓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來完成;二是教練要對運動員的訓練做好科學指導,要通過訓練方法和技術能力的指導,先進訓練理念的灌輸,不斷提高訓練水平。
(三)營造充滿正能量的訓練比賽環境氛圍
科學證明,環境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于運動員來說,輕松和諧、充滿正能量的訓練和比賽氛圍對于其心理素質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這樣的環境能讓運動員明白,只要自己真心付出了,只要自己技術過硬了,就能夠取得成功,從而增強自信心,也緩解緊張情緒。創設充滿正能量的環境,要求我們做到:一是教練在訓練中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對基礎好的、學習能力強的運動員特殊照顧,而忽略了其他運動員,要在隊中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二是在競賽中,要做到公平、公正,確保對所有參賽選手采用同樣的評價標準,不搞歧視,確保舞弊行為的出現;三是運動員之間要良性競爭,無論訓練還是比賽,都要有一顆平常心,想有收獲必須先要付出。
(四)比賽中正視科學的心理素質提升方法
心理素質對運動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競賽的過程中。除了技術層面外,心理素質是其中極其重要的因素。對于針對比賽的心理訓練,主要有賽前的放松訓練,主要是通過暗示、音樂等方式調節呼吸,集中精力,增強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還有認知調節訓練,主要是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處理的能力。對于一些心理素質很差,賽前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恐懼等嚴重問題的,就要對其進行系統脫敏訓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應該是平常訓練和賽前心理相結合,對于特殊人員,則要重點做好賽前心理訓練。
(五)心理素質貫穿運動員的整個運動生涯
心理素質對運動員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心理素質的訓練必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應該貫穿于運動員生涯的始終。這要求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心理素質,把心理素質訓練貫穿運動員運動生涯的始終,注重技術訓練的同時,也要把心理訓練作為一項常規系統工作。無論運動員成績提高或是降低,都要讓其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只有這樣全面的心理干預,才能提高其運動成績,讓其更從容地訓練和生活。
總之,運動員心理素質對運動成績具有重要影響。在運動員的成長過程中,要把心理素質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訓練,不斷提高其應對挫折的能力,提高競技水平,以及面對生活的勇氣。
參考文獻:
[1] 蔣光明.論新時期技巧運動員心理素質建設[J].體育科技.2010(02).
【關鍵詞】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目標
Study on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Young Table Tennis Players
ZHU Jian-jun1,ZHANG Kai2
(1. Third High School Weishi County, Henan Weishi 475511;
2.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Qinghai Xining 810008 )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ertion of technique and tactics of the young table tennis player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a game. The essay has an overview of the effects of the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our young Table Tennis athletes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the game in the last few year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specially through the video data observed national table tennis players’ mentality change in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major events of the game , it shows that mentality has an enormous impact before the game and the game process even after the end of the game. Therefore, for the youth table tennis athletes, long-term targete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in a sen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raining.
【Keywords】youngsters, Table Tennis athlete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raining objectives
1前言
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正處于對外界事物的敏感期,接受能力強,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是磨練心理素質的有利時機,應高度重視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各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技術、戰術和身體素質都基本趨向一致,心理素質的培養成為比賽取得勝負的關鍵。在大型乒乓球運動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運動員的成績,所以,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內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的論文數量不多,研究主體過于集中在競技乒乓球運動及高水平運動員身上。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心理變化、心態的分析與心理素質培養進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類型進行分析,試圖弄清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特點,從而找出對應的訓練內容。其次是對乒乓球運動員心理過度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試圖探求加強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的訓練方法,為今后乒乓球運動員日常的心理訓練、賽前的心理準備、賽后的心理調整等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為進一步研究我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技術特點與個性心理特征等若干心理因素的聯系,為乒乓球運動在新世紀的重大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作出理論上的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進行研究。
3結果與分析
3.1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素質決定比賽勝負
第一,通過多年來對賽前青少年心理素質變化的研究表明,乒乓球比賽前對對手戰術、技術的了解,是揚長避短、樹立必勝信心的首要條件。隨著乒乓球技術越來越向近臺、兇狠、積極主動進攻方向發展,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更應該鍛煉其自身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團體賽更要料敵如神,才能做好排兵布陣,從而做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賽前平靜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是乒乓球運動員積極進攻的基礎。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不管是年紀還是閱歷上都處于成長期,對賽前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塑造尤為重要,青少年心理的特點表現為不穩定、情緒化、易焦慮,這都會成為影響比賽的不利因素。針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特點,制定長期、穩定的訓練方法是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關鍵。
3.2比賽過程中青少年運動員心理的微妙變化
比賽的過程中,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上會有很多的微妙變化,例如對手技術水平的高低,教練員的臨場指導,比賽場地的差異,裁判員公正程度等,都會影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變化。所以能及時調節好比賽時心理的微妙變化成了關鍵。乒乓球冠軍鄧亞萍,雖然個子低,但在人高馬大的外國運動員面前,除了發揮高超的技術水平之外,還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正是這些幫助她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多次奪得世乒賽冠軍,并且在奧運會上一人獨得兩枚金牌。
從乒乓球比賽過程來看,影響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的因素還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幾點:
3.2.1對手技術的高低
如果對手是自己的手下敗將或者技術方面不如自己,容易出現輕敵的態度,懈怠比賽,從而忽略技戰術的細節和比賽的連續性;如果比賽進程我占上風,則會出現驕傲自滿的現象;一旦比賽失去控制,就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從而失去這場比賽的主動權。例如在第12屆亞運會乒乓球比賽中,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以1:2敗給香港隊隊員陳丹蕾,而以往比賽中,陳丹蕾一直輸給鄧亞萍,所以她改變了戰術,多發長球打相持,相持中爭主動先扣殺,這種搏殺型的打法令鄧亞萍心理準備不足,她依仗半個月前剛剛勝過陳丹蕾的優勢想先聲奪人,不料欲速則不達,反而以10:17落后;當18:18以后,陳丹蕾心態正常,以22:20贏了第一局。雖然第二局鄧亞萍以21:7的懸殊比分取勝,但終因心理因素丟失了決勝局,中國女隊團體賽失去第一分,香港隊形勢看好。第4場還是鄧亞萍出場,迎戰香港隊的齊寶華。開局后,鄧亞萍小心謹慎攻防,以17:10領先,誰都以為大局已定,不料廝殺慣了的鄧亞萍覺得不過癮,非想打幾個漂亮的扣殺顯顯乒乓女皇的威風,心理的失調導致技術上的失常,反而以19:21失利,多虧教練及時指正,調整后的鄧亞萍接連以21:10和21:8連勝兩局,為中國女隊奪冠奠定勝局。這些告訴我們,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變化多種多樣,但是這些微妙的心理變化則決定了整場比賽的勝負。
3.2.2比賽中占據主動權
根據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分析,發現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有著急于求勝,易驕傲自滿,占據上風時洋洋得意,注意力分散,滿足于暫時的小勝利,一旦局面失去控制,就會意志松懈,失誤增多,關鍵球處理隨便,導致整場比賽的失敗。但是大部分優秀運動員會保持比賽中心態的平穩,和戰術的靈活運用,從而壓制對手的發揮。
3.3國際乒聯新規則對我國乒乓球訓練的影響
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是我國乒乓球儲備力量,隨著國際乒聯新規則的出臺,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中應認真學習和理解新規則的實質并盡快適應,盡快走出新規則對于運動員們技戰術的影響。世界乒乓球運動水平的整體提高,表明乒乓球這項運動也將成為大負荷的運動項目。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的調節能力直接關系到能否取得比賽的勝利,心理素質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容易在青少年乒乓球訓練中被忽視的工作。新規則11分制度的改革縮短了比賽時間,方便了電視和網絡的轉播,更增加了比賽的偶然性和風險性。
3.4培養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原則和方法
3.4.1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原則
(1)防患于未然,一旦發現及時處理
在乒乓球比賽之前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處理要發生的問題。針對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特點和技戰術的不同,在賽前就要教會其自我調節的方法,爭取賽場上將技術發揮到最好。
(2)做到長期系統的心理素質培養和訓練
青少年乒乓球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其技、戰術的訓練一樣,都必須經過有計劃的長期訓練,才能在比賽中得以發揮。如運動員的賽前焦慮,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的心理狀況,都得通過長期的、有計劃性的訓練來完成。
3.4.2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方法
(1)學會自我放松和減壓
比賽中如果發現心理過于緊張,則會導致肌肉僵硬,全身發冷;而心理放松時,骨骼肌也會自然放松。這是因為大腦與骨骼肌具有雙向聯系的功能。乒乓球比賽具有快速、多變、激烈特點,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學會身心放松和減壓特別適用賽前進行,通過一些手段使隊員全身心集中于本場比賽,從而消除緊張和疲勞感,但減壓和放松也要適可而止,否則會出現賽中懈怠的情緒出現。
(2)隊內對抗比賽訓練法
隊內的對抗練習目的是通過對抗比賽來熟悉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作出及時的處理和調節,從而提高隊員在賽中處理臨場問題的能力,不至于因為一定強度的刺激和局面一時失控而失去整場比賽。隊內對抗練習需要選擇不同的對手作出不同的分析,從而了解各種打法和戰術,提高自我應變能力。
4結論與建議
青少年乒乓球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有計劃性的抽象技術,但它又是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必修課。培養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能力是一項艱巨而又不可懈怠的任務,教練員通過長期的實戰經驗和臨場心理的微妙變化作出詳細的訓練計劃,進行各種針對性強、有計劃的長期訓練,從而提高我國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為我國乒乓球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禹雪璐.乒乓球比賽節奏探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9(04).
〔2〕蘇淼.乒乓球比賽中心理素質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1(11).
【關鍵詞】素質拓展;心理素質;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一、素質拓展
(一)素質拓展的內涵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對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質、能力、身體以及頑強精神的一種磨練和考驗,同時也是對人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臨場經驗的模擬和訓練,是一種新的素質教育與現實體驗相結合的“實戰演習”。素質拓展以培養合作意識與進取精神為宗旨,幫助激發成員的潛力,增加團隊活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達到提升團隊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二)素質拓展的目的
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一些大學生自我為中心,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薄弱,這些都會形成他們步入社會的絆腳石。對此,大學開展素質拓展不僅提高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歷練他們心理、身體和品行。通過一系列充滿智慧、富具挑戰的素質拓展,激發和提升大學生的團隊潛能,進而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應變能力等多方面素質。
二、心理素質培養的內涵
從心理學教育講,心理素質包涵:情感、意志力、信心和韌性等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心理是人的生理結構特別是大腦結構的特殊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素質具有人類素質的一般特點,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各環境中都重視對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這也成為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三、素質拓展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意義
心理素質培養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它的提高將有利于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心理素質培養重點是培養大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力、良好的人格特征、堅定的自信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如果缺乏合適的途徑,致使其發展速度緩慢,實效性不夠,而素質拓展所采用的活動方式更有計劃性和針對性,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那么將素質拓展引入高校心理素質培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為素質拓展對開闊心理素質培養的途徑、加大心理素質培養的受益面,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素質拓展可以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行為中,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素質拓展可以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和品行,提高大學生的承受能力;一個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行,就能自覺地選擇適當的方法來克服困難,排除各種障礙,直至實現預定的道德目標為止。素質拓展不僅能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行動目的,還能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夠培養學生的堅定信念和崇高的義務感和責任感,以增加其意志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實踐中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從而有利于錘煉學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促使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再有,素質拓展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時代的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通過素質拓展,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過硬的心理素,既幫助了大學生完善自我,增強合作意識,又滿足了大學生及時充電和參加社會實踐的渴望與心理需求。
四、素質拓展在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措施
素質拓展作為一種心理、潛能和管理技巧的綜合訓練,通過人格塑造、角色培養、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的建立等方面,將豐富多彩的素質拓展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將成為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的途徑。
(一)將素質拓展活動融入新生入學教育
新生入學后,在適應學校環境中都需要一定時間,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接觸身邊的同學會成為他們融入學校氛圍的第一步,通過開展新生的素質拓展,不僅能夠讓他們彼此加深了解,促進學生們的團隊合作,還能起到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信任等方面的作用,進而有利于順利開展學生工作。
(二)完善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體系
將素質拓展融入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中,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生涯。通過素質拓展豐富的內容和組織形式讓學生從娛樂中,領悟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增強自信,激發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節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激發潛能。
(三)成立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營
建立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營有利于構建規模化的素質拓展訓練、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有助于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學校教育體系,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力量和場地設施開展活動。
(四)注重教師隊伍培訓
為能夠通過教師對學生教育管理這一途徑,并長效的開展大學生素質拓展和心理素質培養,教師應該首先掌握拓展訓練的基本知識,了解拓展訓練的目的和內涵;同時,到校外的拓展訓練基地進行實地學習和考察。初步了解拓展訓練后,結合大學生特點,將素質拓展的方法與高校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摘 要 乒乓球運動是一種易受心理影響的運動,其心理訓練,是現代乒乓球運動員訓練的重要組成成分。本文通過分析心理因素在乒乓球比賽中的作用,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結合“乒乓球”“心理學”運動員的心理調控的特點,來詮釋心理素質在乒乓球比賽中的重要性,從而使教練員和運動員充分重視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比賽中學會熟練把握和運用這一因素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關鍵詞:心理素質 乒乓球比賽 自我調節 心理訓練
心理因素是影響運動員訓練、比賽的重要因素,做好運動員的專項心理技能訓練既是提高運動員技、戰術水平,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需要。對于一個高水平運動員來說,參賽運動員競賽的勝負往往取決于他們的心理優勢,心理水平的發揮是競賽取勝的重要因素。
一、心里素質在乒乓球比賽中的重要意義
心理素質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韌性等。心理素質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1]。隨著乒乓球技術的飛速發展,比賽對抗性的日趨增強,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僅取決于一、兩分球的得失。在比賽最關鍵的時刻,決定勝負的因素不是你所掌握的技術,而是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整場比賽的失利也許只是一念之差。
二、乒乓球比賽中心理素質的運用
(一)比賽前的心理準備
要想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平時訓練的技戰術水平,就必須制定好賽前的收集、了解有關比賽的條件、規模、方法、時間、地點及對手的打法、技術、戰術和心理特點的情報,可以使運動員做到知己知彼,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或比賽計劃,做好充分的技戰術準備,提前做到心理有數,從而增強自信心[2]。信心不足和信心過度都會給比賽帶來不良影響。
(二)比賽期間的心理調控
比賽期間,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運動員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調控。
1.冷漠狀態的自我調節
冷漠狀態指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情緒低落,不積極,沒有興奮感。遇到這種情況,應以實際的進步和不足來激勵自己,調動作為運動員的積極性。同時用積極的語言去鼓勵隊員,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教練員主動采取恢復措施,幫助疲勞隊員的放松,使之得到身體的治療和心理的調節,重新振作起來。
2.賽前過度興奮、焦慮不安狀態的自我調節
遇到這種情況,采取語言提示法控制適宜的動機和期望水平,使運動員冷靜下來,進人適宜的興奮狀態。同時要轉移運動員的注意力,讓他們暫時忘掉比賽,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可在宿舍或運動員休息室做一些放松練習,使神經、肌肉都得到放松,以緩解過分興奮的情緒。
3.心理膽怯的自我調節
心理膽怯使大腦皮層的控制系統陷人混亂狀態。打亂了神經系統的控制,引起機能失調,使運動員比賽時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心理戰術的有效訓練使運動員在賽前提高了對戰術的認識程度,系統地分析了自己的實力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進行針對性地訓練,降低失誤率,從而增強了制勝的自信。
4.心理焦慮的自我調節
心理焦慮指的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時教練員應該引導隊員把思想集中于比賽過程,少考慮比賽的結果。進行積極的想象,采用放松訓練的一些方法,消除焦慮情緒。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有效地提高運動員心理適應性,有利于其形成最佳競技狀態,賽出好成績。
三、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
心理技能訓練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訓練者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心理技能訓練是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我暗示訓練
自我暗示訓練是用一定的積極暗示語來進行自我導引、暗示,從而達到調節機體植物性神經系統并促進機體肌肉放松的心理技能訓練方法。
(二)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大多根據比賽的實際情況和運動員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以實景模擬訓練為主,要有對現場氣氛的模擬、對裁判錯判、誤判漏判的模擬等等。
(三)放松訓練
這是一種通過積極的語言提示或暗示,使自身肌肉得到放松,從而調節自身神經系統的機能對增強大腦對全身控制能力的心理技能訓練方法。這種訓練可以降低學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幫助學生在比賽中放松。
(四)注意集中訓練
注意集中是堅持全神貫注于一個確定目標,不為其它內外刺激的干擾而產生分心的能力。教練員對學生注意集訓練應結合乒乓球項目本身的特點,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心理素質好壞在乒乓球比賽中至關重要,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比賽中應該充分重視心理素質這一關鍵因素,注重心理技能的訓練,在以后的比賽中學會熟練把握和運用心理素質這一有力武器來取得更好的賽果。
(二)建議
在訓練或教學活動中,教練員應該切實做好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使運動員具備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在各種比賽中獲取更加突出的成績,捍衛我國國球的榮耀。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師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結構;職業心理素質;內隱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5-0041-03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認識到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教師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發展。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職業適應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對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個體工作、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著重要影響。
一、對教師心理素質的界定
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必備條件,是順利從事教師職業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條件。張大均等人研究提出,教師心理素質是一個由多種成分構成的復雜結構,既包括作為基礎的一般心理素質,也包括從事職業發展所需的職業心理素質。[1] 徐學俊提出,教師心理素質應該是那些與學生身心發展密切關聯的心理品質的總和,而不是一切心理品質的總和。[2]王孟祥通過對大學教師的心理素質進行研究,提出心理素質是在先天和后天合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素養,用以調控教師自我實現與社會要求之間的矛盾,同時處理教師個體期望與教師體能內部沖突之間的矛盾,內容包括精神狀態、情緒調控力觀察力、判斷力、意志,等等。[3]目前關于教師心理素質的界定還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屬于理論探討中的心理素質概念,有的則是實踐操作層面的心理素質細則。教師心理素質屬于專業心理素質的范圍,是那些與學生身心發展密切關聯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實踐中生成和積淀的社會文化素養、教育專業才能和人格心理品質,等等。這些觀點,都透視了教師心理素質的內涵,但也存在不能包括教師心理素質的方方面面。徐學俊認為,要界定教師心理素質,應具備如下要求:體現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有深刻的理論背景,著眼于教學和科研活動,以系統、動態的觀點研究心理素質,具有可操作性,將教師心理素質看做是一個有機的綜合體,包含著各種心理成分,但又不是這些成分的簡單相加。[4]因此,對于教師心理素質的研究還處于一個初始階段,還有許多需要用實踐和理論去完善和發展的地方。
二、教師心理素質的研究進展
1.教師心理素質的內隱研究
內隱研究的提出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斯騰伯格研究了公眾對智力的內隱觀,結果顯示人們有內在的、系統的有關智力、創造力和學識的理論,并把這些理論用來評價自己和他人。[5]國內的一些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師心理素質內隱觀進行了研究。邊玉芳、滕春燕對300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內隱觀進行的研究發現,中小學教師認為,心理健康的教師應具有道德品質、人際關系、責任感、自我效能和情緒、創造力、工作態度和素質六方面的特征,比較重要的特征有責任心、愛心、良好的道德品質、工作認真踏實、待人處事客觀公正、積極進取、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6]張承芬、張景煥運用隱含研究法揭示了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及其結構,提出教師心理素質是由工作動因、工作行為、行為調控3個維度,客觀公正性、移情性、角色認同、有恒性、監控性、責任感、非權勢等10項基本特征組成。[7]黃四林、林崇德研究了教師的創造力內隱觀,主要涵蓋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兩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10個特征依次是想象力、喜歡思考、富有洞察力、自信、內部動機強、好奇心、關注新事物、透過現象發現規律、邏輯推理能力、發現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系。[8]從內隱的角度或理論對教師心理素質進行研究,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結果,但是研究不夠系統和深入。對于教師心理素質的研究還缺乏針對性,對于教師這一職業與其它職業相區分的心理素質研究還不夠,不同層次、年級的教師素質區分還不足,也沒有對處于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教師心理素質進行有效的研究。
2.心理素質的相關研究
教師的心理素質與學生的發展緊密相關,許多研究開始關注教師心理素質對于學生發展的影響作用。一些比較零散的研究證實,教師心理素質影響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水平。心理學家哈里斯還發現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度和期望,能夠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史克學調查認為,教師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學生心理的發展,而且對于教師專業發展和個體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會產生重要影響。[9]張國強提出,教師心理素質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環境因素。[10]張風、劉云艷也提出,教師不良心理素質會對幼兒造成情緒障礙、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11]同時,也有少數學者開始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研究教師心理素質的影響,盧為明提出教師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到課堂氣氛,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于腦科學與教師心理素質的關系也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12]余勝美從認識能力、情緒控制、人格及創造性等方面探討了二者的關系。[13]
這些相關研究重在揭示教師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和影響教師心理素質的因素,重點探討了與學生發展的關系,但研究比較零散,方法以調查為主,需要系統化和多樣化。除了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和課堂教學等角度開展實證研究,還可以從師生交往、科學研究等與教師職業密切相關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中學體育;心理素質;鍛煉途徑;有效方法
中學階段是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各種能力的最好時期,而同時也是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不穩定的一個階段,在這一時期可以更好地塑造學生。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面對當今大多數學生心理素質有待提高的現象,在對中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利用好體育課堂,為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就基于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通過體育課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概括性的探討和分析。
一、在進行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在進行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而一個班級是由很多個體構成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成長環境、身體素質以及運動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對授課過程中運動的負荷量進行合理安排,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會遇到學生的一些比較消極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中強度的體育活動,讓學生放松身心,而對于身體素質偏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從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體育活動開始,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避免體育強度不適當而給學生帶來的傷害。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通過合理運用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上都處于發展的一個黃金階段,在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進行體育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和抓住學生的特點,讓學生正確面對挫折,使其在失敗中學習知識,這是提高和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進行逆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很多知識,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讓學生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如,教師在對長跑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長跑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就要加大長跑的難度,讓學生可以在雨天或者雪天進行長跑練習,提高學生的承受能力以及在挫折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挫折中更加快樂地成長。
三、通過競賽活動的組織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競賽活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是經常會用到的,這一活動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對中學體育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互動能力,讓學生學會理解和溝通,同時讓情緒低落的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進而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教師在對短跑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跑比賽,根據小組成員的總體表現來計算團體得分,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為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加油,使他們更有信心和希望,提高其對自己能力的認識,進而鍛煉心理素質。
四、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體育教學的實踐性非常強,同時也決定了體育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一項活動,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中學時期的學生由于身體素質以及生長環境的不同,其體育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敢在課堂上做出一些動作,怕被學生取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設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教師在對籃球投籃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動作示
范,對于不敢參與的學生要進行引導和鼓勵,與其進行溝通,讓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之中。
提高當代學生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這一問題是學生能否更好發展的一個保障。在進行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掌握好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得到一定的鍛煉,進而提高其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吳群英.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期刊,2012(13).
[2]鄧騰.淺談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