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會計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會計信息資源;管理;內涵
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沖擊著整個世界,給社會各個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信息化作為一種新的形態崛起在世界舞臺,其核心是信息以及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對經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財務信息化建設是當代經濟建設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對會計 信息資源的管理是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和探討有關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是一項基礎工作。
一、會計信息資源
會計信息資源是財務領域所涉及的會計信息資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內容資源以及收集、處理、傳播、、使用、儲存信息內容的技術、設備、網絡和人等資源。會計信息資源具體是指與會計活動相關聯的,并可以開發、組織、利用的信息的集合。會計信息資源主要包括:會計核算信息;會計標準制度信息;市場相關信息等。
1.信息內容資源是在會計專業領域產生的和通過收集、處理、傳輸、、使用、儲存和整理的信息,有文字的、口頭的或以數據庫、紙質和縮微品、光電介質等介質保存的任何消息、知識、數字、圖形等,可稱作狹義的會計信息資源。財務部門通過擁有的信息設施存儲和處理信息,分配相關會計信息。業務人員是會計相關信息內容的開發者和利用者,也是信息資源的載體,因此他們也屬于會計信息資源的范疇。
2.信息技術設施資源是有組織的人員、硬件、軟件和物理設備的集合。它是會計部門用來收集、處理、傳輸、、使用、儲存信息內容資源的手段,包括所使用的各種人員以及信息技術和設備資源。
3.人是會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都分,一是因為它是會計信息系統人機系統的主體,是信息系統的主宰,二是因為它是會計信息內容資源的創造者和使用者。
二、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含義
根據信息資源管理的概念,結合會計部門的管理實際,可以認為會計信息資源管理是指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提高財務部門的管理、決策和業務水平。具體來說,它是指財務系統為實現會計信息資源的充分、高效利用,確保會計保障有力而對會計信息資源進行采集、組織、存儲臉索、開發、利用和再生產,以及在此過程中所采取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措施。
三、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
會計信息資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會計信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進行信息資源管理的出發點。針對不同的用戶,會計信息需求是不盡相同的。幫助決策的會計信息需求般具有總體性,是對會計總體狀況的確切描述。
2.會計信息源的確定
會計信息源,就是會計信息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主要是指參與會計工作的人員,他們所掌握的會計知識和所進行的會計活動是會計信息資源的最主要來源。二是會計環境。即會計活動所處的社會、經濟、法制、科技等領域,這些領域的許多信息也與會計活動密切相關,所以也是會計信息的來源。
3.會計信息采集與轉換
會計信息源一旦確定,下步的工作就是會計信息的采集與轉換。會計信息采集,其實就是會計信息的選擇過程,即根據需求從己經確定的會計信息源中連續地搜索選擇、提取有用信息的過程。會信息轉換是伴隨信息采集而產生的各種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轉換、信息資源符號的轉換、信息記錄方式的轉換,信息載體的轉換等方面。
4.會計信息組織
信息組織就是將處于無序狀態的特定信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使其成為有序狀態的過程。在會計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中,為了控制信息的流速和流向、數量和質量等,把傳遞中的雜亂無序的信息整理為系統有序狀態的活動就是會計信息組織。
5.會計信息分析
會計信息分析是對會計信息資源內涵的開發。它使原有的會計信息在更深入、更全面、更綜合、更適用的層次上凝結為全新的信息內涵,從而上升為科學的信息理論。它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研究方法基礎之上,并融入信息分析人員大量智慧的高級信息勞動。
6.會計信息存儲
信息存儲就是按定的規律將信息存放在定的空間介質中,以便于信息的再次利用。就信息存儲的基本方式來講,會計信息存儲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手工存儲。二是計算機存儲。
7.會計信息檢索
信息檢索是信息組織的逆過程。組織會計信息的目的就是將零散的會計信息組成一個有序的體系,使會計人員能夠迅速地從整個信息體系中搜尋出所需的信息。會計信息檢索方法可分為手工檢索、機器檢索、計算機檢索三種。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財務會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到來,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也逐漸擴大并受到各界人事的重視。如作業成本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綜合計分卡、全面預算管理等,已經成為企業界津津樂道的企業管理模式。然而,經常有人問道,這些管理模式都是屬于管理會計,管理會計似乎無所不包。另一方面,在當前的會計學科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的教科書中,又有許多交叉與重復之處。
一、管理會計及其學科邊界界定不清
(一)當前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以及財務會計等教材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嚴重
“培養優秀人才要出優秀教材。”這是一位教育名家的話。會計人才培養與發展需要不斷出優秀會計教材。然而,會計專業及其相關的學科內經常出現教材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管理會計與各個學科內容上的交叉與重復。如: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復”集中在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杠桿分析;存貨控制(EOQ模型)。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差異,以至于有的西方專業教材中把它們合并在一起,統稱“成本管理會計”。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
(二)強調發展與變化從而淡忘了對各個學科邊界的認定
當前,有不少人認為,變革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生活的主旋律,沒有必要要花精力去對各個學科邊界進行認定。筆者并不這么認為,理由如下:
首先,邊界模糊與不清是當今學科發展的障礙,約束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雖然,變革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財會學科與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在認同這種快速變革與整合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應有的理性。一門管理科學或者一種管理活動如果沒有明確的“內涵”和清晰的“外延”,對于崇尚“權責到位、崗位明確、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學來說,這是個致命的不足。因為,學科邊界的模糊必然會對企業的實務工作產生不良的影響。如管理會計與其他學科的邊界模糊,就能導致許多實務工作者產生“取消管理會計”的想法與行為。在我國會計師職稱考試的課程里面,就出現取消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的現象。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但實際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及其管理會計學科不僅不能取消,而應該和必須得到迅速發展。
其次,學科邊界的界定,并不會阻礙學科的發展。物理、化學、數學等許多學科都有其嚴格的學科邊界與規范,這并不會導致它們不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與融合,相反,由于邊界的清晰更會激勵人們去創新,應用各個不同學科的思想與方法來融會貫通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因此,科學地認識會計領域的各個學科之間的邊界,這對推動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等學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三)學科邊界認識的模糊是學科內容交叉、重復的源泉
事物與其他事物相區別就是它們質的差異。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甚至財務會計學科內容交叉、重復,是由于對它們的外延與內涵的認識模糊。而事物的內涵與外延是由事物的本質來決定的。任何一門學科是否有完整的理論體系,首先應該有它的邊界,沒有邊界就沒有系統。應該承認,許多教材,由于沒有按各個學科的性質來安排內容,從而,導致學生產生了模糊的概念,混淆了學科的邊界。
二、對管理會計及其學科邊界的再認識,是學科教材劃分的依據
本文通過學科概念隸屬關系的不同層次的分析,對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的性質進行各個學科邊界的確認。
本文認為:財務管理與會計學都是管理學這個一級學科下的兩門并列的子學科,它們之間是有涇渭分明的邊界關系。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是會計下屬的子學科,如上圖所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有清晰的界限,成本會計不但有財務會計中的成本會計,也有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會計。
會計本質是什么?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它是對企業的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并向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會計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其目的是向各方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種信息已經考慮到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的需要。而財務管理是利用會計提供的信息來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管理控制的活動從而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理財目標)。財務管理中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包括對資金的核定、籌集、運用、收回、分配,它的目的是優化財務狀況和提高財務成果。
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將財務管理與會計學并列列示在管理學中工商管理學科下,這為兩學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層次上,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復”現象特別嚴重。從目前教學現狀分析,兩者的重復集中在:①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杠桿分析;③存貨控制(EOQ模型)。
在處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重復問題上,筆者認為,管理會計側重于對企業資金運動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財務管理側重于決策時管理會計所提供信息依據企業發展的需要而進行選擇方案的理論、技術與方法的“應用”。貨幣時間價值原理、資本預算的方法(如凈現值法、內涵報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貨控制模型這類知識在管理會計課程中側重信息的確認、加工、分析報告的方法。而財務管理應該是從理論上或方法上進行科學選擇并提供合理的依據與指導。比如在投資決策中,管理會計側重于收集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資料,以及進行現金流量的各種分析(凈現值法、內涵報酬率)等。而財務管理側重于利用凈現值法或內涵報酬率來判斷應該選擇哪種分析方法更好,應該依據什么標準進行方案的取舍。
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應該同樣是會計學下面的子學科,不應該把成本會計認為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這個學科下面的子學科。只是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所確認、反映的內容范圍因有差異而不同。管理會計是以決策相關性為目標,向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管理會計信息,管理會計內容里面包括以決策相關性為目標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是面向將來,為企業內部決策者提供信息。財務會計是以受托責任為目標,為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財務會計信息。財務會計里面包括受托責任的成本會計。財務會計確認的交易、事項的前提,它們必須是已經發生的事項。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始終以表內信息為核心,適當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報表使用者的注意力。管理會計在向企業內部管理部門提供定量信息時,除了價值單位外,還經常使用非價值單位。此外,還可根據部分單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選擇的、不強求計算精確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財務會計主要向企業外部利益關系集團提供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信息,并使這些信息滿足全面性、系統性、連續性、綜合性、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等原則和要求。
成本會計則是提供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與企業成本有關的信息,它不僅提供以決策相關性為目標的、向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成本會計信息,而且也提供以受托責任為目標的為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也就是說,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具有管理會計信息的特征,也具有財務會計信息的特征。如上圖所示。如產品成本計算中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為財務會計編制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提供信息。財務會計下的成本會計,主要是滿足受托責任的要求和審計工作的要求,它具有穩定性、不變性,歷史成本的特征。成本會計不是單獨為財務會計而進行的產品成本核算,它已擴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進行企業內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隨著新制造環境的出現,一些現代化的成本管理觀念,如目標成本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價值鏈分析、作業成本法等也成為成本會計人員必須研究的領域;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
三、在清晰界定管理會計邊界的基礎上,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人們一般不去對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等進行邊界細分而是綜合性地進行工作。且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到來,以及在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下,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當前,REAL會計及網絡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開始實現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融合。但是,任何問題交給計算機處理都要先建立一個形式系統,就是“形式化處理”:讓計算機從預定的符號串出發,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處理,直到達到預定的符號串為止。因此,在設計計算機工作系統中,人們的思維必須實現以下的轉變:(1)思維方式從“模糊性”向“明晰性”轉變;(2)處理問題從“回顧性”向“預見性”轉變;(3)解決問題從“有限性”向“無限性”轉變。而要實現這些變化,人們必須清晰地明白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的邊界。只有對它們邊界的清晰認識,才能設計出運行有效的軟件。
【參考文獻】
關鍵詞:管理會計的變遷;基本內涵;變遷管理的原因;變遷管理的創新方式
現階段,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提高,許多中小型企業大量涌現,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獲取市場競爭優勢,許多企業不斷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創新會計管理方法,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但是企業的管理會計在變遷管理時,通常也會出現一些后續管理不合理的地方,這就要求企業相關人員不斷以創新思維科學推動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
一、管理會計變遷的基本內涵
所謂管理會計的變遷就是指企業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因為與其相關的各種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而隨之進行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和會計管理方式的變遷。在變遷的過程中,企業會計制度不斷淘汰一些落后的觀點,適度的增加一些創新內容。也就是說在正常狀態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各項處理制度并不穩定,不會在固定的軌道內運轉發展,必須依靠管理手段,實現預定目標。同時這種不穩定性也為企業提供了一些發展機遇,它促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并進行相對合理的資源再分配,努力培養優秀人才。此外管理會計在變遷管理的過程中并不是隨意進行的,它必須遵循科學的變遷管理規則,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變遷管理成效。一方面,在變遷管理傳統的生產方式時,管理會計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經濟在運行過程中的各項具體需求,在經濟學原則和先進互聯網新技術的指導下,適度的調整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要從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種與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相符的管理會計方式[1]。
二、管理會計變遷管理的原因
(一)企業環境的急速變化直接推動著管理會計的變遷
“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企業發展從追求規模、追求速度轉為追求質量、追求效益,更加注重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通常企業內部組織建設的調整、企業文化的轉變與企業制度的變革等都會促使管理會計以企業核心思想為基點,發生直接的變遷管理。環境變化是推動企業管理會計變遷管理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在經濟新常態局勢下,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經常需要考慮到技術進步問題和創新經營策略問題。這在給企業帶來發展挑戰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企業環境的變化也從變遷管理職能規劃方面影響著企業管理會計。與之相關的會計信息系統內的信息支持系統應該轉變成更高效科學的變遷決策管理機制。而會計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信息數據則必須極力變遷成有效數據,進而為確保企業生存發展的安全性和生產經營的順利性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
(二)會計制度的變革推動著管理會計的變遷
會計制度的變革是推動管理會計發生變遷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會計制度中相關會計準則的調整,2017年我國對企業會計準則又進行了修訂,其中,全面預算管理已成為會計變革的特色之一,這些構成要素的變化更是極大地促進了管理會計的變遷。會計制度的變革使得會計實物方面與會計管理方面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這時管理會計必須適時與變遷后的會計制度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會計制度的真正變革,進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財務價值[2]。
三、管理會計變遷管理的科學創新方式
在管理會計領域,創新從未停止,我們在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管理會計時,不能照搬照抄,應在學習別國、他企經驗的基礎上引進消化、取長補短、塑造特色,在這種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應敢于探索、善于實踐、推陳出新,從而實現從單純引進模仿到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再創新的轉變、從只是管理會計的使用到運用管理會計推動組織變革的轉變。
(一)以經營系統制度為基礎進行創新
要想積極改善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方式,就必須努力協調企業管理會計中下屬的各個子系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配置企業資源,增加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另一方面,管理會計變遷管理也是確保企業經營系統安全的重要力量。科學的會計制度創新可以調動企業全體工作人員的生產經營積極性,進而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管理會計可以通過科學構建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決策等方式,有效推動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從而在確保企業經營生產系統穩定的基礎上,從管理控制方面和信息支持系統方面綜合考慮問題,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二)釋放管理會計的假設邊緣
在新常態經濟局勢下,努力加強管理會計處理企業難題的各項技能對于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釋放管理會計的假設邊界就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比如就沉沒成本問題而言,我國現階段的會計理論知識將沉沒成本定義成一種發生在過往的,和決策不相關的收不回的成本。但這種定義只有在市場十分合理、不具有任何交易成本的理想狀態下才算成立。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受經濟全球化發展、外部環境改變等多方面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根本達不到這種完美要求。所以,我國的企業在實施決策前,既要顧及機會成本,還必須考慮已存在的沉沒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可靠地估計出總成本。因此,釋放管理會計的假設邊緣成為管理會計變遷管理和創新的一種常用方式。而釋放管理會計假設邊緣的具體措施通常有三種。第一,積極發揮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強大功能,有效的進行會計溝通。在正確認識管理會計內涵的基礎上,科學開發、正確應用相關會計工具,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第二,完善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核心功能,減少因主觀原因造成的各類變遷管理決策失誤,并且通過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相關領導還能夠科學評定員工的工作狀況,并隨之做出相應的獎懲;第三,合理設置組織結構。相關人員努力創建一個包含會計信息識別功能與會計信息監管功能的綜合性會計信息管理體系,通過此體系對組織結構內的人員進行準確的信息采集,并將采集到的信息輸入到既定的數據庫中,然后自動分析這些信息,依據信息質量優化組織人員安排,使企業組織結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3]。
(三)科學管理外部環境因素
因為各種外部環境的轉變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管理會計變遷管理的決策,從而使會計變遷管理的類型和變遷管理的內容都產生較大的變化。所以,在管理會計變遷管理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環境因素的變化,同時努力地為環境因素的不確定性轉變制定出有效的預防策略。具體而言就是企業在處理外部環境因素轉變的問題時,必須將企業管理會計的各個特征與會計管理的基本任務綜合考慮在內。另外,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對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企業的決策者與企業的管理者之間彼此獨立時,管理會計應該依據會計信息的需求者,科學調整會計信息的內容和質量。不同的會計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的各項要求存在巨大的差異。管理會計在變遷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格外注意會計信息的應用者。并在會計信息公布后,依據會計信息應用者反饋的相關應用意見作出適度修改,使之更加完善[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的管理會計受企業外部環境和會計制度的變革,會發生適時的變遷管理。而我們只有通過對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才能創造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同時通過管理會計的創新探索,才能有效確保企業生產系統的穩定,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所以我們必須科學地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運用管理會計的技術與方法,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推動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巧根.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J].會計研究,2015(10):30-36.
[2]韓曉宇.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7):41-42.
[3]孫曼,邊瑩.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64-65,82.
關鍵詞: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 中小企業
管理會計興起于上個世紀之處,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推進和經濟發展的騰飛,我國企業也開始引入管理會計這一概念。所謂管理會計,就是針對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實際為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管理上必要的資料和數據,通過財務信息的再加工和利用為企業實現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一批中小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6年6月起,財政部印發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文件正式施行,為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指導方案,在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立和健全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對管理會計的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和管理要素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和解析,并著力于建設行業管理會計案例庫,為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會計崗位的設定和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管理會計作為加強企業內控、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科學管理辦法,逐漸得到了中小企業經營者的關注與重視。
一、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重要意義
(一)實現對外部市場環境的預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傾斜,中小企業的發展獲得了更大的機遇。因此,時刻把握市場發展的動向和外部經濟活動的變化,成為了當前中小企業在宏觀經濟環境中提高自身競爭實力的核心環節。在中小企業管理中設立管理會計職位,可以實現對市場復雜的經濟形勢進行研究和分析,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企業在未來階段的戰略發展目標并予以實施。管理會計可以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管理與決策方案,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風險,實現企業穩定有序的發展。
(二)確保中小企業的戰略決策正確性
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為中小企業實現戰略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通過建立管理會計職位,運用管理會計管理思想和科學辦法,能夠找到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和物質等資源的最佳配置方案,從而增強中小企業生產和管理上的有效性和靈活性。通過管理會計對企業內部內控和會計信息的匯總與再加工,企業能夠確保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戰略決策方針符合中小企業經營進步的實際,才能為企業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
(三)便于企業快速獲取經營管理的有效信息
中小企業中的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對實際工作中會計信息的匯總、提煉和分析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快捷、真實、有效、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不但包括了企業自身的財務和會計方面的內容,更多的是對外部市場中經濟形勢和企業所處行業發展現狀的總結和預測。因此,管理會計能夠為企業了解市場需求、跟進經濟態勢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數據支持。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通過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其就可以適時調整自身的發展方案,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和企業價值。
二、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主要應用方法
(一)全面預算管理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會計實現崗位價值的重要方法。通過全面預算的實施,對企業的財力、物力資源進行統一的調配安排,并對企業內部資金進行統一的分配、使用進行管理控制。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的推行,管理會計可以更加有效地協調和組織中小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的生產活動和各類經濟活動,從而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并且實現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作業成本控制
作業成本控制不同傳統的成本會計方法,是以作業為核心來衡量企業產銷、經營、服務、售后、管理等環節中的資源消耗狀況,將作業成本分配到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中去的成本核算方法。管理會計在會計信息的匯總和再加工的基礎上,可以分別依據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對企業作業成本進行分析和管理,從而實現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在同類型或相似類型產品市場中的成本優勢,便可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三)業績考評與激勵
中小企業管理會計可以通過一定時期內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分析和匯總,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進行業績考核,根據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該段時期的經營狀況進行公正、客觀的綜合判斷。由此,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經營中的不足,并予以約束和管理;對于企業生產經營中表現突出的環節和模塊,則可以進行激勵和拓展。同時根據管理會計業績評估結果,倒查追蹤經營活動,能夠及時發現企業該段時期內經營決策和管理上的漏洞,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及時予以彌補,保證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可以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和提升經營者的積極性。
三、中小企業如何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的應用
(一)不斷增強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意識,完善制度環境
為了增強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擴大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中小企業首先應從根本上落實管理會計制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經營和管理者對于管理會計內涵的認識,擺脫目前管理會計理論同中小企業管理實踐相脫節的狀況,以便中小企業能夠更快地將最新的管理會計理論成果運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中去,從而引導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作為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來講,要及時認識到自身企業在管理會計制度體系上的不足與差異,加強當前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鏈條中起到的信息的上傳與下達的溝通作用,以保證企業管理決策的正確性,為中小企業的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
(二)加強管理會計人員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
由于管理會計主要負責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管理決策信息的提供,因此其同一般會計之間有著本質性的區別。管理會計人員需要懂得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信息技術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是一個跨學科、綜合性強的崗位。目前中小企業乃至國家都缺乏必要的管理會計人才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目前中小企業發展規模不大、部門職位緊縮的現狀,管理會計由企業財務部門的主管會計兼任的情況居多。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管理會計一般由企業的領導者或管理者進行自上而下的安排,造成管理會計人員的意識水平、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不高,這會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因此,為了推動管理會計體系發展,加強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會計的專業勝任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制度,遴選最為合適的人才擔任管理會計職務,才能真正起到管理會計崗位對中小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優勢作用。
(三)督促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不斷更新和完善管理會計軟件
管理會計主要通過財務會計統計信息,對企業內的經營活動進行規劃、考評和控制。因此,在管理會計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重復性數據的收集和統計工作。信息化會計辦公方法的使用是提高管理會計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為了突出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和發展的管理作用,提高中小企業會計工作信息化,完善與企業經營實踐相結合的管理會計軟件系統成為了當前提升管理會計工作效率的重點內容。在實施管理會計項目時,需要調動企業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才能保證管理會計項目得到企業生產、會計管理、原料采購、營銷、倉儲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在這一過程中,管理會計師將更加依賴于企業ERP系統所提供的各部門和生產經營階段的財務信息,為制定提高企業利潤的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據。只有不斷督促中小企業向著快速化、信息化的趨勢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決策的約束和控制作用。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經形勢和國家政策有利于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科學化管理理念在中小企業中的滲透,使得愈來愈多的企業經營管理者認識到了管理會計對規范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益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小企業建立健全管理會計體系,做好管理會計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創造了更大的可能。只有正確認識管理會計崗位及其內涵,不斷推廣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才能達到中小企業規模擴大和效益提升的最終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楊佳,周東明,何蕓霞.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應用及創新研究――以安徽地區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6,21:128-129
關鍵詞 醫院 管理會計 制度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一、現行醫院管理會計制度概述
(一)現行醫院管理會計制度基本內涵。
醫院管理會計制度是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對醫院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采用現代管理科學與統計技術、會計方法等對醫院內部的歷史資料與經濟預測資料等進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與計算,并據此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系統的評價,以便于推動醫院成本的確定、目標的制定,并為決策的制定提供幫助的會計制度體系。對醫院內控體系而言,管理會計制度是將內部人員作為基本服務對象,立足于醫院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該制度的基本內涵是以提升醫院的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為基本目標,將“管理”和“會計”這兩項職能進行有效集合,進而將經濟管理上升到一種現代化的綜合管理的高度。
(二)現行醫院管理會計制度功能定位。
在現行的醫院管理會計制度體系中,管理會計制度的功能定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成本確定、計劃控制和輔助決策。
1、成本確定。
成本確定的功能通常由成本數據搜集、科學核算、信息使用以及標化成本四方面內容組成,其中數據的搜集一般分兩步完成,首先會計人員要對信息進行高質量篩選,進而根據信息確認成本的動因,根據動因進行成本計算;科學核算則是會計人員根據管理需求,按照服務過程或者是服務范圍對成本進行不同的核算和分析;信息使用是通過存貨計價、業績評估及價格制定等過程進行集中體現;而標化成本則是指醫院內部的管理會計對醫院內部的直接的材料及人工費用、固定費用及變動費用等成本要素進行系統的分析,進而建立起目標的成本的過程。
2、計劃控制。
對醫院而言,管理會計制度的計劃控制功能主要由提供信息、編制預算、差異分析和內部控制等四個方面的內容組成。在進行信息提供的時候,管理會計需要秉承一致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準確性原則與及時性原則;在進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管理會計需要同時進行資本預算與全面預算的編制;根據已經制定好的預算,管理會計需要對標準成本跟實際發生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系統分析,以便于根據分析結果及綜合信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控制體系。
3、輔助決策。
輔助決策是醫院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是管理人員從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一系列備選方案當中選取最佳方案并予以實施。要發揮輔助決策的功能,管理會計人員必須盡量為醫院的管理層提供各種與決策相關的定性與定量信息,以便于提高醫院決策的整體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會計人員只是通過相關的數據信息和分析結果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幫助,切不可體以個人意識替代決策者的判斷與決策。具體來看,管理會計制度的輔助決策功能主要通過方案權衡、風險分析、成本鑒別及會計模型制定的工作進行落實。
二、新形勢下我國醫院現代管理會計制度的構建
新經濟形勢下,要推動我國醫院現代管理會計制度的構建,醫院首先要在內部構建起現代的管理會計體系,并對管理會計的職能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
(一)完善醫院管理會計機構及體系建設。
要對醫院管理會計的機構及體系建設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善與優化:
1、完善內部管理會計的機構建設。為保證管理會計制度的有效性與管理會計工作的規范性,醫院管理會計制度首先要在內部建立起能夠與財務部門平行的管理會計部門,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進行分離;
2、制定定期成本分析制度。醫院管理會計制度體系中應包含定期成本的分析制度,利用管理會計的技術與方法,對醫院的成本支出情況進行全方位及全過程的核算,通過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善意見,同時為未來管理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
3、實施責任管理會計制度。醫院內部設有不同的經濟實體及部門,藥械家采購、后勤保障及醫療科研,不同組織部門之間彼此聯系但又相對獨立,要有效組織各個部門的工作,醫院管理會計制度中還必須實施責任管理的制度,從縱向的集權和控制管理逐漸向橫向的分權管理過渡。
(二)對管理會計的職能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
要在醫院內部建立起現代化的管理會計制度,醫院還必須對管理會計的職能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并通過制度體系進行體現。具體來看,醫院管理會計制度要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將財務預算、業務預算、責任預算及決策預算都納入到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并在預算編制中進行體現;同時,醫院管理會計制度還必須對醫療服務成本與藥品的經營成本等進行必要的核算與分析,并通過專題分析的方式對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探究,以便于保證醫院資金運行的有效性;另外,醫院管理會計制度中還必須設置業務的綜合評價功能,通過管理會計的職能對醫院內部各個科室的業績進行綜合評價,以便于為改善醫院經營水平和收益能力提供保障。
三、結語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醫院內部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加快醫院現代管理會計制度的構建與改革,推動新形勢下我國醫院管理的高效、優質及低耗、安全發展已經成為各級醫院以及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醫院必須在實踐中對其管理會計制度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改善,切實發揮內部管理會計的職能與作用,以便于推動醫院及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管理會計;供給側改革;發展策略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與內涵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主要依靠投資、消費、出口這促進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來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廉價勞動力即人口紅利的逐漸衰減,以及“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等不斷疊加的內外因素的作用,我國經濟進入到了發展“新常態”,過去單純依靠高投資驅動與低要素成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支撐和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鑒于此,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以此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思路。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對于供給結構的改善,其重點強調的是生產方與供給方的管理,強調在市場中企業和創業者要發揮主體作用、變革和完善相關制度,以及促進經濟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引導市場目前的低水平供需平衡轉變為高水平供需平衡,切實提升包括勞動力、制度創造、資本、土地、創新等在內的全要素生產力,從而使供給體系能夠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對我國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就企業而言主要是對其產業與投入結構進行調整,實現從傳統產業結構向新的產業結構轉變,即由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轉變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實現從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轉變為新的發展模式,即由傳統的對勞動力、土地、資源等一般生產要素投入的高度依賴,轉變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由此可見,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進行決策優化,實現供給質量提升,才能夠培育出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動力,最終推動經濟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狀態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管理會計起步較晚,企業管理層始終沒有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對于企業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1]。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國最早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盡管改革開放后逐漸過渡為市場經濟體制,但是老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始終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使得企業管理層始終秉承著落后的會計管理觀念,以至很少關注和重視管理會計的應用;二是我國管制金融市場的措施還不夠完善,沒有形成一套優良的金融體制,從而導致企業管理層往往以陳舊的管理方式管理企業,嚴重限制了思維和決策能力的提高,難以保證可持續性地加強會計管理,所以導致企業運營舉步維艱;三是企業管理層的管理運營經驗不足也嚴重制約著管理會計的持續發展。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一)對于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雖然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價值鏈仍然處于低端環節。我國對外出口的很多技術密集型產品,其核心部件依然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可以有效影響企業的經濟手段,從而進一步豐富管理會計的價值內涵,改變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本質,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功能結構和管理會計的功能結構。同時,管理會計通過最大化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能夠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序運行提供有力的支撐;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過剩產能,也可以提升管理會計的價值[2]。另外,在創新驅動戰略和“互聯網+”背景下,單純依靠傳統的消費并不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最終導致很多消費都變成了外需。而利用互聯網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有效地擴大內需。在這一過程中,就形成了很多的商業機會,拓展了很多的盈利空間。在此基礎上,如果對管理會計結構進行及時的優化,摒棄傳統會計所定義的財富觀念,則有利于價值增值目標體系的構建。
(二)對于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影響
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主要是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同時著眼于供給端,重新的審視管理會計的結構特征。另外,其控制系統也必須與經濟新常態的環境相適應,才可以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創新驅動是會計控制系統的基本前提,要有效結合國家的稅收政策,通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完善相關的制度,來徹底轉變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最終在實踐中以先進的管理理念有效地應用管理會計[3]。事實上,無論是經濟的宏觀層面,抑或是微觀層面,在本質上都需要創新來進行驅動。從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角度來講,我國雖然擁有很高的經濟總量,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而且資源利用的效率也非常低。因此,有必要對管理會計的內容結構予以改進,從而不斷增加消耗資源的成本比例,推動企業節能降耗。
(三)對于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影響
傳統的管理會計往往來源于財務會計信息,其靈活性不足,而且嚴重缺乏前饋控制的意識和理念。同時,傳統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主要是事后反應,其相關性不強,其這一弊端往往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損失。因此,要以長遠的戰略性目光來進行管理會計預測,并有機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調整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結構。隨著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大數據等技術,管理會計可以依據越來越多的信息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從本質上講,在信息支持系統來管理其供給端,就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從而促進二者之間深度地進行融合發展。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的發展策略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為了能夠保證管理會計健康持續發展,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
(一)實現管理會計的價值創新
在運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企業應該特別重視其內部理念以及外延,把傳統的考核依據,即摒棄僅僅依賴毛利潤和收入等相關指標的做法,而從經營發展的角度正確科學地進行戰略部署。具體說就是,企業必須轉變傳統的單純以創造價值為主要任務的運營模式,高度重視價值的創造與創新[4]。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企業發展定位,一是轉變傳統的單純創造財富價值的經營理念,注重以高新技術推動企業發展從而創造價值;二是在供給側結構性結構改革背景下,不能隨意放棄淘汰、落后的產品,而是要將其轉移到產業鏈低端,從而保證企業具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二)完善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系統
管理會計從成本與收益方面看,其本質上是企業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的手段。企業要切實轉變運營方式,也就是說要把傳統的以成本為導向轉變為以增強科研和創新能力為導向,從而逐步提高生產效率[5]。同時,企業還必須嚴格控制能耗高的產品的成本,在產品的技術和服務兩個方面進行重點投放資源。另外,合理運用管理會計系統理論,以有效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
(三)合理運用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建設;管理會計;應用水平
[DOI]10.13939/ki.zgsc.2015.20.151
1 管理會計的內涵及研究現狀
關于管理會計定義,不同學者在不同階段從不同角度對其開展研究,但目前較為認同的是:“管理會計,又稱之為‘內部報告會計’,是旨在提高經濟效益,并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并幫助決策者做出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從以上定義,筆者認為管理會計有三個特點:①主要目標是服務企業決策、提升企業價值;②服務對象是企業內部管理者;③主要任務是運用各種方法加工與整理信息。
關于管理會計方式,近年來,學者們從理論體系、企業實踐等角度開展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會計與管理、價值鏈管理、戰略管理會計、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等幾個領域。
關于管理會計實踐,主要集中于戰略管理會計、ABC應用、平衡計分卡、預算管理等。如:位春苗(2014)基于價值導向開展對電信企業戰略管理會計研究、熊焰任、蘇文兵(2008)基于國內采用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的核算研究、韓向東(2014)對神東煤炭的預算管理實踐研究。
2 管理會計信息化及成功實踐
在大智移云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的管理模式需要隨之轉型與重構,互聯網思維應深深地根植于企業管理的生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的全過程。移動互聯網時代已催生出新的會計環境,管理會計信息化是推動企業財務轉型的重要方式,是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提升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第十三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學術年會在山東煙臺召開,會議以“繼往開來 開創會計信息化新時代”為主題,研究主題為“管理會計信息化”,討論主題包含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理論與方法、實務案例分析、趨勢對策研究等。2015年1月19日,財務部了對《指導意見》的解讀之五――“信息化為支撐,提升管理效率”,明確提出:“企業應將管理會計信息納入單位信息化規劃,整合各個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推動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韓向東(2014)認為,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領域中的運用,更準確地講,是指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運用,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實踐,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①預算管理信息化,如神東煤炭于2009年實施的多維度、財務業務一體化、數據集成的預算管理信息系統;②成本管理信息化,如許繼電氣實施成本管理信息系統,運用ABC方法,實時對成本進行查詢、預算、規劃;③業績評價信息化,如華潤集團是最早采用平衡計分卡的中央企業,將業績評價完全嵌入企業信息系統。
3 X工業公司的財務信息化現狀及問題分析
3.1 財務信息化現狀
近幾年來,X工業公司以實施全面預算為契機,大力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逐步構建以財務核算系統、全面預算系統、資金監管系統為核心的財務信息系統,延伸開發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報銷管理等模塊,并實現了各系統與ERP系統的對接。
3.1.1 財務核算系統
公司財務部著力提升會計處理自動化水平,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先后開發了報銷管理模塊、成本管理模塊、資產管理、報表管理模塊,實現業務人員填制報銷單自動生成憑證、固定資產卡片管理、成本模塊與ERP系統無縫對接、成本核算半自動化、報表自動生成等功能,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了財務核算人員的比重。
3.1.2 預算管理系統
公司大力推進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管理系統全面上線,“無預算不開支”的理念深入人心,各項費用實施預算歸口部門管理,啟動月度預算、年度預算編制模塊,實現預算填制、審核、匯總、執行控制的系統全過程管理,公司預算編制準確度逐年上升,成本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預算決策價值逐漸顯現。
3.1.3 資金監管系統
為進一步提升資金管控水平,公司上線資金監管系統,與NC財務系統開展無縫對接,實現資金支付的監管審批與對外支付全面電子化審批,對資金支付實行統一審批、統一監管,防范資金風險,提升企業資金管理水平。
3.2 財務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各系統間融合度不高
由于財務信息化開發時未統籌規劃,造成各模塊間存在融合度不高、與業務模塊結合不夠等問題。
3.2.2 管理會計信息化程度不高
各系統模塊側重于規范管理、效率提升,但對決策支持作用不明顯,如移動財務分析系統僅僅是對基礎數據的收集與比較,未能充分提取基層業務收據,對非財務信息的利用度不夠高,財務分析實用性不夠。
3.2.3 管理會計的理念推廣度不夠
近年來,公司大力推進財務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倡導價值增值理念,但對管理會計的具體內涵、實施方式等理解不夠,在開展財務信息化建設中,也未能全面考慮、積極籌劃。
4 關于推進X工業公司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思考
4.1 構建管理會計發展的內部環境
為營造良好的管理會計氛圍,應從專業培訓、財務標準、預算評價、輿論宣傳等方面來完善,以轉變財務人員管理思維為切入點,宣貫管理會計理念,加大對各種管理會計工具的培訓,同時配套一系列激勵措施、增收節支獎勵方案,營造出“人人創造效益”的管理氛圍。
4.2 編制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整體規劃
在過去的幾年,公司財務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但缺乏整體規劃。為進一步優化各財務信息系統,建議重新梳理現有系統的主要職能,以“一數一源、數入一庫、數出一門”為基本原則,以財務核算系統為核心,加快核算系統與業務系統的對接;以預算管理系統為重點,提升預算編制準確度、預算執行的對比度、預算評價的科學性;以資產管理系統為輔助,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成本管理系統為重點,實現機臺數據直接提取,提升成本管理精細化水平。
關鍵詞:醫院;管理會計;構建
一、醫院管理會計模式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醫院管理會計又被稱作內部報告會計,指的是為了提升醫院經濟效益,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例如科學管理及統計技術等,對體現醫院經濟發展及資源配置情況的工作資料進行再度整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專業性較強并能夠為醫院財務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的科學。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在醫院財務管理活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在管理會計這一工作中,價值創造與價值維護是其核心思想,因此,管理會計是醫院在戰略、經營及財務方面的統籌管理工具。
二、管理會計模式在醫院管理經營中的具體運用
(一)醫院管理會計模式與醫院財務會計模式之間的關系
現代會計主要分為兩大塊,分別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者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卻又各司其職。醫院的財務會計工作主要通過數字形式來實現,重點關注的是工作記錄、財務數據及營業增長率等指標,并輸出醫院發展評估報告,作為醫院管理者的決策參考。而醫院管理會計制度則是一種更傾向于文字形式的管理,它主要是針對財務會計相關信息進行文字加工,將財務部提供商的數據信息輸出為報告形式,最終形成滿足醫院經營管理者決策所需的基礎信息。財務會計工作務必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會計準則及制度開展,而醫院管理會計工作則不需要完全按照國家會計法規和制度進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調整,對于具體問題制定對應的解決對策。因此,醫院管理會計模式中具備的靈活性、隨機性、針對性可以對財務會計模式進行良好的補充,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發展進程。
(二)管理會計模式的建立對于醫院發展的重要性
醫院管理會計制度可以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它對于醫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具體作用表現為:首先是成本確定。管理會計制度可以通過搜集數據、成本核算等方式來幫助醫院實現開源節流的目的,降低醫用成本;其次是提供決策信息。管理會計制度通過方案衡量、風險判斷等方式對醫療志愿進行科學分配,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通過最低的成本,并以最低的風險來實現醫院效益;最后是規劃控制。醫院通過信息搜集、成本核算及財務分析等方式來進行醫院內部控制,對醫院的的管理現狀進行全方位了解,為醫院的高效運轉提供必要條件。
三、如何構建醫院管理會計的發展模式
(一)建立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會計制度
要想建立一套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會計制度,首先應針對醫院所有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工作職責劃分并確定各自的崗位職責;其次是應將會計部門作為一個單獨的部門進行獨立管理,由院長直接管理,實現財務上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相應的崗位職責制度,對院長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領導職責及會計部門所有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進行明確定義。最高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較為繁忙,對于管理會計工作不一定能做到全力以赴,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醫院會計部門可以效仿普通企業的人事行政結構,設置財務總監的職位,財務總監具備全面掌握醫院財務活動及信息的權利,并具備關鍵時機的獨立決策權。一般情況下,財務總監做出的決策必須經過院長審批方可生效,采用這種管理模式可以節省院長分析決策的步驟,院長只需要對決策的可操作性及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把握即可。除此之外,醫院還可以將經營權分解至下面各個科室中,以此來推動各部門的自由發展,但必需確保管理層次的消減。適當減少管理層次有助于醫院財政集中化管理,對于各科室財務工作的監督管理更加集中。
(二)全面落實新管理會計制度
會計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離不開理念與技術兩大方面,醫院必須緊抓財務軟件升級與財務制度建立兩大核心要素,妥善開展工作。首先要強化管理會計工作的電算化應用。目前大部分醫院都導入了電算化系統,但應用層次卻停留在事后算賬上,而實際上,電算化的主要功能分布在事前、事中及事后三個階段,醫院應大力發掘事前和事中兩個階段的電算化應用;其次是對管理會計制度進行細化,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圍繞《醫院財務制度》、《醫院管理會計制度》、新醫院會計制度軟件及實際操作四個部分來進行,培訓結束之后針對以上內容進行疑問解答,將后續即將導入的會計制度更深入地植入工作人員腦中,為醫院管理會計制度的推行與實施打下基礎,推動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對于任何一家醫院來說,病人都是最重要的,醫院在進行決策時必須從醫患的共同利益出發進行考慮,對醫院的經濟管理成果及效果進行綜合衡量,而不能單純地為了追求醫院名氣及經營效益而放患者于不顧。衡量一個醫院綜合條件是否良好的唯一指標是患者的真實評價,這也是現代醫學管理的最終目的。無論環境如何變化,管理會計戰略對于醫院經營管理來說都是永不過時的管理手段。我們必須將“一切以滿足患者為出發點”的理念貫徹于實際工作中,充分做好醫院管理會計發展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鐘珺.基于管理會計模式的醫院經營管理[J].現代醫院,2010
[2]羅萍.管理會計在醫院發展中的必要性及加強途徑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
[3]王雅珍.管理會計在醫院財務工作的應用及發展探討[J].當代會計,2014
(一)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適應復雜經濟環境的現實需要
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日趨復雜,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新經濟常態。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1)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產品市場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企業不僅要面對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進行跨國投資,也要遭受全球金融市場的沖擊,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以分散風險,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都出現了全球趨同的趨勢;(2)需求多樣化,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多變的,企業要圍繞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重新規劃其生產經營模式,生產經營周期也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加快;(3)經營網絡化,電子商務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半徑擴大,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4)競爭規模化,技術進步使技術合作成為可能,產業協作增強,企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化,企業很難獲得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必須專注于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專業領域,形成規模化的競爭優勢。為了應對多變的經營環境,企業只有不斷創新,采取主要依靠品牌和核心技術、依靠核心知識和競爭力,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發展模式,也必然要求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不斷創新和變化,特別是在戰略管理、成本管理、風險控制、投融資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應發揮主導作用。因而,企業需要大量既懂會計核算,又懂得管理的會計人才。
(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首先是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海量日常業務的處理,需要自動化,信息技術使這種自動化處理成為了可能,也成為了現實,業務處理自動化必然要求與之相應的會計信息處理自動化,以業務驅動財務進行會計核算。其次是財務與業務一體化聯系更加緊密,會計信息系統只是企業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大數據時代來臨,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越來越依賴于會計信息系統之外的其他信息,會計信息系統不能也不再獨立于企業其他信息系統。第三是會計共享服務,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另一個后果是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距離增加,財務人員對業務的核算和監督都不再需要與業務人員面對面交流,財務人員依靠業務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進行核算和監督,財務系統從業務系統中獨立出來,會計共享服務應運而生。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在這種趨勢下,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大部分將實現自動化,甚至是日常的財務分析和納稅處理也將實現自動化,會計行業的核心業務將受到嚴重地削弱。會計要生存和發展,轉型成為唯一出路:一方面,是財務會計的轉型,財務會計應將核算的重心轉移到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業務處理上來,更多關注企業未來事項的處理;另一方面,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信息技術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數據和技術支持,會計人員應該利用會計信息系統反映了企業價值運動這個獨特優勢,進行數據分析和應用,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引領企業專注于價值創造。要實現這種轉型,會計人員也需要轉型,企業需要大量既懂財務會計又懂管理會計的會計專業人才,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二、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及知識結構
(一)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誤區
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明確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目前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認識,存在幾個誤區:(1)將財務會計人才和管理會計人才嚴格區分開來,認為財務會計人才不需要進行管理,而管理會計人才不需要進行核算;(2)矮化財務會計,拔高管理會計,認為財務會計中低端人才即可勝任,而管理會計則需要中高級、復合型、創新型人才;(3)片面強調企業中高層會計人員在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的作用,忽視普通會計人員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基于這些認識,通常認為管理會計人才應該是高端人才,應該掌握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或技能,在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中發揮作用。
(二)管理會計人才的內涵
會計是一個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共識,會計的本質就是信息的加工和應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源于同一母體,共同構成了現代企業會計系統的兩個部分,其中財務會計側重于信息的收集、加工與提供,而管理會計則側重于信息的分析與利用。在實踐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運動,都屬于價值管理的范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信息是共享的,管理會計所需的許多信息都來源財務會計。因而,實務中的會計人員,只是因為崗位的設置而導致的分工不同,工作的側重點不同而已,無法完全將兩者職能分開———從事業務核算的會計人員也要負責進行日常管理,而從事專門管理的會計人員也需要進行會計核算或利用會計核算的資料。目前,在實務中,我國企業財務人員超過85%的在從事財務會計工作,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主要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隨著我國企業會計轉型,會計工作要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服務,目前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都將轉型成為從事管理會計的人,那么,我國緊缺的不僅是300萬高端管理會計人才,更為缺乏的是數量龐大普通管理會計人才。綜上所述,本文認為,財務會計人才主要是從事數據收集、加工和提供的人才,而管理會計人才則是通過對信息進行分析與應用,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決策、計劃預算、組織實施及控制的人才。
(三)管理會計人才能力與知識框架
在確定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框架時,我國學者和實務界人士較多地從人才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專業)的角度來闡述管理會計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框架。黃培(2014)認為會計人員崗位層次不同能力要求也不一樣,但一般應具備財務基礎工作能力、財務管理及規劃能力、稅收籌劃能力、預算管理能力、參與決策能力、非財務分析能力、內部控制與風險管控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與職業競爭力等九項能力。但是,經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新的知識層出不窮,工作崗位也是不斷變換的,對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固定的,因此,單純從工作內容的角度來界定管理會計人才的能力框架是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對此,余緒纓指出,管理會計人才要實現從“硬人才”向“軟人才”轉變,“軟人才”是知識廣博,能將相關學科領域的成果融會貫通、創造性地靈活運用的“通才”,而不是只在一個狹隘的專業領域術有專精的“專才”,即“硬人才”。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認為“進入會計職業的核心能力框架,包括一般教育、商學教育和會計教育三部分”,管理會計師協會(IMA)也明確指出“會計人員未來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計算機能力、運用科技的能力、網絡應用能力、會計軟件、教導、說服和溝通的能力”,同樣體現了管理會計人才首先應該是通才,然后才是專才。基于此,本文認為管理會計人才能力與知識框架主要包括五部分:足夠深度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足夠廣度的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和法律等綜合知識;卓越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深厚的人文和科學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如何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爭議很大,第一種觀點認為,管理會計人才不是僅靠學校就可以培養的,會計人員只有與企業的管理實踐相結合,在實務中采用師傅帶學徒的方式才能培養;第二種觀點認為,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畢業生招之能用,企業不愿意招聘沒有經驗的會計畢業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也不對在職人員的進行后續培養,有關調查顯示43%的企業沒有針對管理會計的年度培養計劃。這兩種觀點都過于偏激,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和企業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使師傅帶學徒方式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只能停留在過去的經驗框架中,難以應付未來多變的管理需要;而高校的培養給予了畢業生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無法讓學生真正體驗變化萬千的商業環境。因此,只有以學校的優質教育為前提,繼以企業的崗位培養,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另外,考慮到我國在崗的1600多萬會計人員中,將有相當比例將轉型成為管理會計人才,針對這些人的繼續教育也非常關鍵。綜合這些因素,我國現階段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基本體系是:在政府的積極導向下,以高校教育為基礎(特別是本科教育)、企業的崗位培養為主導、職業團體的職業培訓為補充的綜合人才培養體系。
(一)政府積極導向
政府應在推進全面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過程中,繼續“堅持人才帶動,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以會計職稱考試為突破口,將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正式納入考試內容,形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新的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將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納入后續教育課程體系,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升會計人才隊伍的整體管理會計水平;繼續推進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總會計師提升工程等項目,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管理經驗的高層次管理會計人才,形成示范效應,使全社會都重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二)高校教育為基礎
高校教育,首先是本科教育,應以“管理”為立足點,推進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為社會提供大量能夠成長為高素質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后備人才隊伍。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管理會計人才能力和知識框架為基礎,推進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要推進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隊伍;要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其次,應繼續推進會計專業碩士教育改革,使專業學位教育與企業人才培養形成良性互動,在廣大的在職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升中發揮主導作用,促進財務會計人才轉型,培養高端管理會計人才。最后,高校教育應注意與職業團體合作,將職業課程體系納入高校課程,聯合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三)企業的崗位培養為主導
企業的崗位培養是具備良好基礎的后備會計人才能夠成長為合格、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的關鍵,企業應堅持自我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人才聘用模式,讓后備人才經過崗位的歷練,獲取足夠的管理實踐經驗,使其成長為既熟悉企業的情況,又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和較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會計人才,為企業所用。企業崗位培養過程中可以繼承傳統師傅帶學徒的模式的優點,但一定要突出創新,不能墨守成規。另外,企業應制定管理會計人才的培訓計劃,結合企業的管理轉型,對現有會計人員進行專項培訓,使其轉型為管理會計人才,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四)職業團體的職業培訓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