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探究性 政治教學 思維方法
教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類在前進,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把握時代前進的脈搏,與時俱進,牢牢抓住“課改”這面大旗,全面結合國家對“兩基”教育的方針,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更新觀念更新思想,探索新型的立體式、多元化、全方位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教育大環境。
一、 做到傳統與現代方法的結合
在傳統的概念講授的基礎上,增加教學的啟發性、可及性、創新性等方法。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特征或屬性的反映, 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典型性和層次性等特點。由于學生對事物的概念沒有深刻理解, 所以造成分析綜合能力受到限制, 很難全面把握和理解, 更不用說在學習中將知識充分利用和創新。
全面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就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 原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柳斌曾說過:“情境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播知識的誤區,枯燥的死胡同。”增強情景展示,信息吸收,意念生成等重點過程的方式方法。
二、 探究性學習的各種實證方法
(一)案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說明抽象的理論和概念,將課本上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利用理論知識點分析說明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將案例由個別現象、表面現象轉化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在規律,這一過程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學生記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把案例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自由探討、大膽質疑,引導學生運用多向思維分別從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學常識等多個角度分析,從不同知識原理出發,用自己的觀點推斷出多種新的、合理的答案。案例分析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要求掌握尋求答案的方法和分析、解決的規律。案例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考試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系統性教學方法。系統性方法是指教學要按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 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系統性要求抓主要矛盾, 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抓好重點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當作課堂教學的重點, 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重點上, 圍繞重點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深入淺出, 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繁雜的內容簡單化, 從而易于學生吸收消化, 以保證學生正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重點不一定是難點, 它是針對具體的學生而言的,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 每個難點都有不同的成因, 所以突破教學中難點要針對學生的困難采取措施。如果學生缺乏感性知識則要加強直觀教學或利用恰當的感性材料化解難點。
(三)主體性教學方法。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 首先表現在他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 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 能夠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地感知教材、學習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書本上的科學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 并能夠運用于實踐其次, 學生還能夠把自己看做是教育對象, 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控, 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 并利用內、外兩方面的積極因素, 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 積極向老師質疑、請教、要求答疑、相互研討, 以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 掌握他們的認識水平、學習態度以及思維方式, 采取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認識和發展潛能, 為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創設條件和機會,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 使他們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 初中數學 教學實踐
當代的教育對教學的基本要求里,突出強調了課堂教學應該重視和開發學生的智力,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
為了更好的讓數學探究學習方法廣泛應用,首先要了解其內涵,以及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創設探究性的問題。
(一)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通過嘗試,體驗,實踐等一系列學習過程,培養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掌握基本學習技能和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
數學探究性學習方法是以探究數學問題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把現行的數學教材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指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的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看法探究問題,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情境設置
探究是從問題的產生而開始的,而問題又不能脫離情境的創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仔細觀察來發現問題,運用比較,分析,結合已經掌握數學知識,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
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多設置這樣的問題,以此增加學生探究學習的機會。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教學中,教師若先讓學生先通過折紙(給每位學生一張長方形紙,裁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熱情。以此形成學習交流的小組,自主分析,得出結論。教師加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師生合作交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類似問題的創設,應用于數學教學當中,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同時也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探究性學習方法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是作為新課程標準的建議,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探究性學習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學要求
新課標重視探究性學習的教育功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合適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強調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學習。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習的興趣,增加探究能力。
(二)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說明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把探究性學習運用到教學當中,為學生享有自由創造,探究學習提供了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三)學習方式的革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將來社會所需的人才類型的轉變,需要數學教育從“為了獲得數學知識”,轉向 “為了獲得數學能力和數學態度”,即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加深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初中數學教學實施以探究性學習為主,才能真正改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方法的革新,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評價
(一)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基本形式,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索,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傳統教學里學生知識的接受是被動,消極的,對數學的知識的認識不深,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開展探究性學習,把學生培養成主動、積極獲取知識的探究者。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主體實踐活動,在探究中學,在學中探究,教、學、探究為一個有機整體,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互交流,知識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統一。
(二)探究性學習方法的運用,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要求教師要了解一般性數學教學的探究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深入開展探究性教學,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多樣的探究性問題的創設,是教學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通過學生對問題的不斷探究,確立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性的,機械式學習方式向主動的,探索性的發現式學習方式轉變,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以及掌握數學探究的方法。
(三)評價數學教學的內容,是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達成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包括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如何“學”的方式,如何把“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兩者統一,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結構的構建及良好思維方式的培養。
四、總結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探索研究的開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反思總結教學經驗、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等多個環節,讓學生學會自主獲得數學基礎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里處于積極主動參與的狀態促使學生自主發展,培養獨立實踐的能力。探究性學習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更好的體現出數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桂玲.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嘗試[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8.(12)
關鍵詞: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 方法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6-0217-01
蘇教版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課程要求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努力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符合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為此,教師應摒棄模式化的教育觀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努力將教學課堂向受學生們歡迎的方向邁進。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升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已經成為教師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教師作為探究式教學課堂的引導者,其任務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做到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探究,將問題解決。小學生作為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體,應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要探究的問題,擴寬自己的探究思路,與同學和教師一起對探究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并對探究結果做出總結。筆者根據其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造教學意境,引發學生自主思考
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能夠減輕和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充分挖掘出其內在的潛能,使其進入良好的語文學習心理狀態。同時,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因而更能夠啟迪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去探究問題。通過教學情境的營造,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進而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使教學質量與效率獲得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有個充分的了解,引導學生去回憶那種曾經被火柴或蠟燭灼燒的感覺,并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持續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會是一種什么感覺。之后對在烈火中一動不動的情節進行了重點描述,并提出“為什么能夠在烈火焚燒之痛中一動不動”的問題,由學生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自主探究學習。
2 多加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由被動式學習方式轉變成主動的探究性學習。該種學習方式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相應問題的標準答案,而在于讓學生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并引導他們用自己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相應的分析與判斷,從而將問題解決。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可以先讓學生做好預習,之后在課堂讓他們提出問題,并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補充,如小壁虎為什么會借尾巴?都向誰借了尾巴?這一連串的問題不僅會提升學生對于這篇文章學習的興趣,還會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真正投入到自主探究性學習當中去。
3 引導小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對于小學生而言,雖然這種探究式學習方式不具有科學研究的嚴密性,但通過這種探究,可以引導他們對于已學知識的“再發現”,從而引導他們掌握一些教科書以外的知識,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使他們的學習技巧與手動操作能力獲得相應的提高。小學語文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還承載著一定的創新因素,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開展探究活動過程中,為了避免活動流于形式化,應盡量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問題作為探究對象,如:“為了幫助災區小朋友該付出哪些行動”、“如何保持校園清潔”、“零花錢怎樣花才有意義的調查”等課題。在該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寫出課題探究的意義,并讓他們借助圖書館、網絡等學習工具來收集有關資料,并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以小論文的形式對探究過程進行結論。通過這樣的課題探究,不僅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涵,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團體協作能力。
4 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信息化的不斷普及,教師應充分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電影、電視、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等往往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外界條件,從而充分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該種現代化的教育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傳統意義上的“黑板+粉筆”式的教育模式,能夠以色彩豐富的動態影像來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這種將學生都比較喜歡的影像、立體聲結合起來的教育模式能夠真正做到圖文并茂,將學生帶到一個身臨其境的境界,能夠很好地激發起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從而促進他們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通常將教材內容制作成多媒體動畫,并對教材提到的人物形象進行配音。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注意力非常集中,還會踴躍提出一些很具有創新性的問題,在多媒體播放完之后還會積極思考,積極去聯想與實際生活中相關的內容。這種影音并茂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預設得過多,文本的學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問題的引導下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到行文思路亦步亦趨地來完成的,而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的革新,其意義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了學生的開放性的思維和創新精神。
在長期的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教育訓練中,學生慢慢形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式: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呈開放學習態勢的研究性學習恰恰要改變這種狀況。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研究的問題各不相同,每一個問題由于所獲取的資料不同、對資料的分析處理不同,結果會有很大差別。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事實上已經不可能。學生沒有了單一性標準答案思想上的束縛,完全可以在他負責的研究領域中任思緒自由地馳騁,充分發揮他的想象力。這樣一種開放的自由的學習,正是學生靈感火花、創新精神產生的前提條件。學生通過探究可以學得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而這種研究經歷是具有個體特征的,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有很大幫助的。
2.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結構單一,教學方法死板,課堂氣氛沉悶。“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實施以“研究”為中心的“五步教學法”(即質疑——選題——探究——解疑——檢測),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實施者,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健全學生人格,激發學生潛能。
研究性學習雖不能直接導致學生的自由發展,但是它尊重學生主體性的特征能夠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自由和創造力,從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示人的潛能所在并將其釋放。同時由于“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研究學習和實踐操作為主的,它的實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協作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構建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是學生的“研究室”,教師已無法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學生也不用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課堂中,師生所尋求的是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
5.有利于各學科相互溝通,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局限于語文學科本身,其可能涉及物理、天文、歷史、地理,這樣就有利于構建一個文理互通的大學科,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也必須具備這些知識,從而也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如何實現開展研究性學習,實現從“接受性”到“研究性”學習的轉變,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和諧氣氛
研究性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打破思維的禁錮。大膽設想。
這就需要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有發問勇氣,敢于向權威、教師挑戰。同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進入狀態,調動學生研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設問題情境也很重要。因為問題是最好的老師,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明確研究目標,產生強烈的研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
二、注重自主探究,自我釋疑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就要指導學生用研究的態度深入鉆研文本,形成研究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以自主研究為核心,教師必須改變注重傳授系統知識的觀念,改變以往“講深講透”的習慣,充分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綜合性。例如可嘗試讓學生制作了各種類型的學習資源庫,收集了作家的年譜、生平事跡、照片、作品,以及各種評論文章,圖文并茂。在閱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入學習資源庫,自行瀏覽,形成自己的課題,尋找合適的資料,分析綜合別人的意見,形成自己的見解,得到問題的結論。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性加強了,學生搜尋資料,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能力和樂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各種經驗,體驗各種過程,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合作.
三、拓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空問,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拓展語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思維、想像和創造的廣闊天地,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多角度多層面地充分體驗生活,這是語文研究性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架起了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橋梁,使語文走向生活。以語文的視角去觀照生活,以研究的態度去對待生活,挖掘生活的豐富內涵,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語文研究性學習應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對現實生活的排斥,讓學生在充滿靈感充滿激情充滿理想的生活過程中,不斷充實和豐富生命的體驗。學生一旦體驗到學習語文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語文課堂教學就成了課堂生活,語文的魅力也就應運而生了。
一、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材聯系實踐。如在學習了物態變化的知識后,做人工制霜小實驗,對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認識: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通過這些有趣的實驗,把學生引入物理知識的海洋。無形之中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開辟“廚房中的物理”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此類活動在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適應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殊需要,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探究學習的開放性,因為只有開放才能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個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及方式,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個體指向,真正由學生從其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邊,物理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也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探究自然物理的內在需要。
二、開發校本實驗,積極拓展教材學習空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讓學生親自動手,會遇到平時想象不到的操作問題,不斷嘗試練習,由不熟練、做不好到動作靈活、實驗效果良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他們利用身邊的器材,開發一些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但又不拘泥于課本的校本實驗,使實驗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能滿足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知識遷移能力,可讓他們真正地懂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物理知識既有趣又有用。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獲得鍛煉,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了聲音的傳播后,可以指導學生設計一個實驗說明液體能傳聲,具體操作為用白紙把音叉與魚缸隔開,敲打音叉,魚逃走,說明水能傳聲。又如實驗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雞蛋放入水中可觀察到雞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鹽攪拌均勻發現雞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條置于桌上,讓它部分伸出桌面邊緣,在木條的桌面部分蓋上一張紙,然后用手猛擊木條伸出部分,這時可見木條被擊斷。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分析思考現象后面的物理知識。這樣,通過課外觀察實驗,既理論聯系了實際,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物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創建個性平臺,倡導學生大膽開展探究
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利用實驗來獲取結論。因此,開放的實驗室,讓學生隨時隨地能進行各種實驗,是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能否自己走好的必要條件。獲取有效的結論是學生開展某個探究活動的最終目的。書中的學生實驗大多都把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敘述得非常細致,無論這些實驗是作為探究性實驗在知識教學前完成,還是作為一般的學生實驗在相關知識學習完之后去做,都不應先預習教材或由教師講解。即便是驗證性實驗或測量性實驗,如“測量導體的電阻”等實驗,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完全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原理、實驗方案,并進行操作。但對于一些學生確實難以完成的實驗,則可以通過教師適當點撥或學生看書完成。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如何有效的監控學生的探究行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填寫“實驗探究單”的形式來有效調控學生的探究行為。每一次探究活動,我們都要求學生能提供“實驗探究單”。根據學生的“實驗探究單”,能有效地了解學生探究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倡每次探究活動后,能寫出“探究小論文”(或探究心得)。學生在撰寫成小論文的過程中,經過相互交流討論,既體驗到思考、探索的心路歷程,又獲得了獵取真知的心智鍛煉,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探究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領悟到了探究后的成就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鍛煉的主人。”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和課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生鍛煉學習的方式-自主性鍛煉學習法。因此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鍛煉的主人,使之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把學生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其實鍛煉學習的方法是很多的。本人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有三種方法和同事們共同探究。
【關鍵詞】自主鍛煉法 發現感悟嘗試法 合作探究法 思維創新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鍛煉的主人。”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和課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生鍛煉學習的方式-自主性鍛煉學習法。因此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鍛煉的主人,使之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把學生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其實鍛煉學習的方法是很多的。本人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有三種方法和同事們共同探究。
1.發現感悟嘗試法
發現是探究的開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是一種教學質量觀的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絕大多數教師已形成共識:只有堅持啟發式教學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與學習過程有密切關系的問題,使所提出的問題提到點子上,才能促進自主合作探究,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許多問題的發現,不僅使課堂處處閃爍探究、創新的火花,更使學生進人到深層次的學習探索階段。在課中,做完一個動作后,多問學生“有什么感受?還有新的想法嗎?”讓學生闡述內心真切的感受。正因為重視了他們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探究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才會產生標新立異,具有時代氣息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嘗試、自悟、自問、自解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嘗試性探究學習的成功喜悅,從而喚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內驅力。
2.合作探究法
2.1 創設條件,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未來社會呼喚具有個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創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們必須相信學生,樂于為學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并且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指導。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術的心理上寫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整的字一樣。這說明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提供他們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2.2 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提供主動探究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權力,每一個學生應該有選擇學習的權力。如果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自己的喜好去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非常濃厚。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出一些自由空間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動作;練習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課堂學習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讓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2.3 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伙伴。課前先建立合作小組,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4人或6人的小組,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主持人”(掌管小組討論的全局,安排練習次序,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報告員”(向全班同學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檢查員”(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完成學習任務)、“教練員”(糾正小組同學的錯誤,正確示范動作)、“形象大使”(觀察組內同學合作技巧的表現,如練習時能否相互提醒、做動作時能否相互幫助)等,促使合作學習小組形成,做到組內互助合作,小組間競爭奪標的氛圍。
2.4 選擇專題,分工合作,加強主動探究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可緊扣教材,選擇重點、難點、疑點作為專題,運用研究性學習,分工合作,提高學生完成動作的主動性,研究性和發現能力。這樣學生不僅在探究過程中滿足了研究的需要,體驗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學會了怎樣合作。為了減少學生研究探索學習的梯度,課堂上利用教材特點進行專題研究性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課外搞好人際關系,創設愉悅的合作氛圍。為此要學生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尋求幫助,要熱情地幫助他人排憂解難,使自己在學會探究的同時,更學會做人。
3.思維創新法
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路,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善于求異的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師的教學中,通過表達方式的變異,理解角度的變更,思考方法的變遷,練習設計的變化等來提供多形態的信息,創造多樣化的思維環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題思路,從而促進內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廣闊性。人們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式,便會產生定勢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創新火種點燃“學”的創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環境;活動;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75-01
作為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應試教育的影響,也有教學思路成舊,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手段單調等因素的影響。針對這種現狀,教育者有責任從教與學的實際出發,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拓寬視野,改進方法,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中學生精力充沛,敢想敢說,求新求異意識強。上課時,教師盡量多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組織教學,能夠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投入學習。這樣學生自然大膽發言,積極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仁愛版》中許多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如Shopping;Party;Tour等,我們可以適當改變一下學習環境,可以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施展個性,激發學習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增強。
二、用口訣或諧音幫助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了讓學生更好記憶,我們可以利用口訣或諧音幫助記憶。如使役動詞后接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補足語省略“to”的特殊動詞可用口訣: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讓have,let,make,四看see,look at,watch,notice后再加動詞不帶“to”,help是兩面派,其他動詞非這塊”。
也可用諧音幫助記憶,如:關于冠詞的使用:不見原因(元音),別施恩(n)。又如英語音標快速記憶法:
1、單元音(只需記長音就可以>,如:
[i:]――諧音為:易(剪);像數字l,記憶真容易。
[?:]――諧音為:噢(O);噢,這個音標就像個D。
2、雙元音,如:
[??]――這個音標找不到拼音的諧音,可以按照字母o、i的發音連讀來進行諧音記憶。
[??]――諧音為:挨餓;外形像3只鵝;三只鵝都在挨餓。
[au]一一諧音為:傲(ao);一個杯子很驕傲,不讓人拿它喝水。
3、輔音:[θ]、[?] 和[?]、 [? ]
音標[θ]和[?]沒有近似的拼音來對應,主要靠嘴形來記憶。
[θ]一一外形像上下牙齒咬著舌頭;[?]一一外形像舌頭頂在上下牙齒之間。
而音標[?]和[? ],可以找到近似的拼音來作為諧音。
[?]一一諧音為:噓(xu);噓,這里有條很長的蛇,趕快保持安靜!
[? ]――諧音為:雨(yu);外形像3,今天下了3場大雨。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堅持每節一笑或一哭。在每節課開始或結束前,請一名同學用英語講一個讓大家笑的笑話,或讓大家哭的心酸的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每人每天準備一句諺語或名人名言,組與組之間交流。各小組每天評一個最佳諺語或名人名言,如When an opportunity is neglected, it never comes back to you.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一過,永不再來。Work today,for you know not how much you may be hindered tomorrow.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礙多。在課堂前寫在黑板上或每期出版的手抄本報上,供大家欣賞。
3、每月一本英文故事書。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讀一本英語故事書。如:A Tale of Two Cities; One Million - Pound Note;Stories by William Shakespeare等,然后讓學生把這些故事復述給全班同學欣賞,并評出最佳作品獎。
4、人要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學生學習了知識,就要檢驗他們掌握的情況,你可以展開競賽,如Group Match、Class English Competition等,比一比誰說的英語更棒、更標準;比一比誰唱的英文歌最好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排的對話最好。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能激發學生上進、競爭的精神。
四、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恰當地組合運用錄音機、投影儀、掛圖、自制卡片、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2 Topic2 Section C,教學食物hamburger, cabbage, sandwich, apple等單詞時,教師可用自制卡片或水果實物教學,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通過角色扮演,訓練口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的內容多了,就要多運用和聯系現實生活,老師可以設計或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短劇、對話,讓學生有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保持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兩個朋友相遇時互相問候,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too.或者當老師問一個學生What is this/that?,另一個學生回答It's a/an……;或者全班組織個生日Party等。學生感興趣了就會積極參與,這樣既得到樂趣,又鞏固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結束語:作為英語教師,要想上好英語課,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必須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華為學習動力。奈斯比特曾說“處于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把這句話引申到教學中,就是要求老師要靈活多變,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謝惠蓮《淺談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2)
[2] 張懷強《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之友.下》2011
關鍵詞 歸納;研究;演繹;交流
一直以來,研究型學習都是備受推崇的學習方法,它在強調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平常學習中卻很難被真正被貫徹運用,學生的研究往往被局限于一題多解或者課堂中在老師引導下對某一問題的思考,真正學生的自主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覺得沒有時間研究,平時的學習已經占滿了整個的時間,沒有時間去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學生認為平時的學習離研究太遠,覺得無處下手,不知道從何研究起,怎么研究。因此,明曉研究的方向,掌握一定的方法是能順利進行研究型學習的前提,本文淺談研究型學習的一般方法。
一、歸納總結,在分類中發現規律
歸納的過程就是從眾多現象中發現規律的過程。平時學到的內容看到的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對相通的內容進行分類,很多時候能在分類過程中歸納出內在的規律。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觀察到很多的現象:水總是往低處流,豎著的木條很容易倒下,倒下的木條倒是不容易豎起來,前進中的車輛如果沒有力的持續作用總會停下……這些事情有共通點嗎?高出的水比低處的水勢能高,豎著木條比倒下的木條能量多,運動的車輛比停著的車輛多動能,他們可以歸為一類現象,通過這類現象,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體總是努力從高能量狀態向低能量狀態轉變,或者可以表述為物體的低能量狀態比高能量狀態更穩定。通過這樣的簡單分類總結,于是我們便能歸納出了一條規律。
通過分類歸納出的規律正確與否并不重要,它會在后續的發現歸類總結學習中不斷完善、修改甚至,而通過不停斷分類總結歸納的好處是使得眾多的知識現象在頭腦中更有條理,這就是平時所說的,將一本書給讀薄了,更重要的是,這種歸納一旦成為一種習慣,將使學習者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深層次的規律。
二、追根溯源,探求現象背后的本質
開普勒研究第谷的觀察資料發現了開普勒行星運行三大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開普勒三大運動定律形成的原因,而愛因斯坦更是指出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只是廣義相對論在弱場極限下的近似,科學總是在對已經總結出的規律的研究中上升,永無止境。因此僅僅有總結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總結出的現象和共通規律作出進一步的思考和分析,研究形成這些現象或者規律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這種思考研究,不僅可以對自己總結歸納的結論進行,對書上列舉出的現象定理規律也可以進行。
對定理規律的研究,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正面探求本質,尋找深層原因;二是從反面尋求不遵守定理規律的現象,力圖。無論是哪一種,都能大大加深對于定理規律本身的理解。
如在上面的示例中我們找到了一條規律,那么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規律呢?驅動這種規律形成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呢?有沒有不符合這條規律的現象呢?于是,就有了繼續研究的方向,對于這條規律的理解也會越發的深入。
這種研究在學習可以無處不在,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找到值得研究的地方。為什么物質會存在著火點?不同的物質著火點不一樣,決定物質著火點的因素什么呢?NO3- 為什么在酸性條件下氧化性更強?為什么其他酸根離子不是這樣?……
對本質的探索有很大的難度,可能得不出最終答案,也有可能得出的解釋是錯誤的,同樣的,這并不重要,它會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帶著這些疑問去學習思考,會注意到很多可能跟這個答案有關的但是平時不注意的地方,使得思考更深入,知識間的聯系更深刻,這種聯系會讓歸納變得越來越多,分類越來越接近現象的本質。
三、規律演繹,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
總結規律的目的是為了使用規律,在學習中,對規律的使用是學習的重點。因此要學會觀察生活,用學到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同樣是一種研究。
比如現在比較熱門的美元債務問題,很多人有疑問,為什么我們要外匯儲備?為什么要把美元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呢?看似很復雜的問題,事實上,只要認真想想,不難用學過的政治經濟學的知識去回答。政治經濟學里詳細講述了貨幣的產生過程,本質上就是一般等價物,以前是白銀黃金,現在呢?全球范圍內的一般等價物就是美元了,沒有外匯儲備,那什么去進口我們需要的物品呢?出口的物品,不收美元又能收什么貨幣呢?而美元的價值穩定性遠遠不如黃金白銀,大量的外匯儲備會因為美元貶值而縮水,這時就能理解為什么國家會推進與周邊國家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了。
用學到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會使得學生更加認識到知識的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見解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互相交流會讓彼此不同想法擦出思想的火花,無論看法相同相近還是根本相反,在交流與辯論中都會加深雙方對問題本身的理解。
五、終極問題,學會問問題
歸根到底,要想研究,首先要有問題,沒有問題疑問研究也就無從談起。如果在進行研究型學習時總是覺得沒有問題可以研究,那么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當注意一下幾點:
(1)多閱讀,汲取更多的知識。學到的知識就好像是個圓,外面都是未知的知識,學到的越多,未知的知識也就越多。
(2)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敢于質疑書本知識。
一、從生活話題導入
藝術源于生活,音樂源于生活,教材所選用的音樂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從相關的生活話題導入音樂會貼近學生的心,也易于調動學生的熱情參與。如在教唱歌曲《洗手絹》一課時,我說道:“小朋友你們自己的事情會自己做嗎?”當學生發表各自的觀點后,我馬上因勢利導地問學生:為什么說勞動最光榮?你熱愛勞動嗎?“勞動能給我們創造幸福生活”,“勞動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現在我們就用歌聲來表達對勞動的熱愛之情,通過師生間的親切交談,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還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吸引到新課的題材和意境中,這樣導入雖簡易,如掌握好卻能從一開始就非常自然而生動地獲得這課所需要的氣氛,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產生共鳴,心靈溝通。
有時根據具體情況,還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導入音樂課題,這體現了教育的靈活性。如在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這課時,我先引導學生用動作感受草原上的傳統節日,如騎馬、摔跤、射箭等等,然后用語言進行轉移:“小朋友,進行了這么多的運動,你們一定很累吧,瞧,蒙古族熱情好客的人們已經來到了馬場,準備用馬奶酒來招待我們,大家想去學學騎馬嗎?由此進入學唱歌曲、表演歌曲內容。這樣能激起小朋友的學習欲望,展示自我,讓小朋友都能積極主動地草原其中,教學效果很好。這種導入既引發學生興趣詮釋了歌曲又詮釋了歌曲的情緒與意境。
二、從美術作品導入
從美術導入音樂可以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視覺理解和體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顏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唱歌曲《動物說話》一課時,我先用藍粉筆在黑板上畫上小河,用土黃粉筆畫岸邊,并把歌詞寫在上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到黑板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小鴨子、小雞,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的創造,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能使學生更主動更有效地學習歌曲。這種導入既引發學生興趣詮釋了歌曲又詮釋了歌曲的情緒與意境。
三、從生活游戲導入
(一)從謎語游戲導入。小朋友天性活潑、好動,大都喜歡猜謎語。如教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猜一個謎語:“年紀并不大,胡子一大把,山上吃青草,見人都叫媽。”學生很快猜出是小羊。這時,我趁勢講授新課,學生易接受,大大激發了學生唱歌的興趣。
(二)從生活故事導入。小朋友以形象思維為主,那饒有興趣的故事情節和教師配合以豐富的表情動作,能引導學生進入生動有趣的意境中,喚起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唱《冬天到》一課時,我聲情并茂地說:“冬天到了,我跟著冬爺爺來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小燕子們都往南飛去了。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新棉襖。當我從天空中慢悠悠地飄落時,看到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他們正興奮地向我招手呢?我便急切地往他們身上飄去……故事的小主人公“我”指的是誰?“小雪花”通過小故事在激發興趣和情感的同時,也熟悉了歌詞內容,真是一舉多得呀。 (三)從舞蹈形象導入。舞蹈與音樂是密切相聯而不可分割的,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表現。要想充分表現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活潑的歌曲,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首先啟發學生創造一個怡靜優美的自然環境,讓每個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幾個孩子圍成圈,模仿微波蕩漾的小湖;幾個孩子蹲在湖邊像盛開的鮮花;還有的搭“小屋”扮“小草”等,在音樂的伴奏下,大家的動作也在不停的變化,音樂通過動作溶化入自己的體內,這樣的感受既生動又深刻。
四、從音樂要素導入
(一)從旋律導入。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旋律時常被用作音樂的代名詞。無數的音樂家將旋律放在無可比擬的位置。優美的不但可以令人心曠神怡,使人奮發向上,更可以讓孩子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任意馳騁。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可從其歌曲旋律導入,讓學生自由想象。這種導入不但能為下一環節學習歌譜作鋪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自主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意思。
(二)從節奏導入。節奏是音樂的靈魂,也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在教學歌曲時,根據其特點,適當地從節奏導入,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情緒。如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可以從歌曲最有特點的節奏Ⅹ?Ⅹ來導入。這種導入不僅解決了歌曲的難點,也讓學生事先感受了歌曲的情緒,很好地演唱歌曲。
導入,是一扇美麗的門。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更具創意、更靈活的導入。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設計課堂導入時,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以先聲奪人的效果,使整堂課的教學有個好的開頭。音樂課中恰當地設計導入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