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體育教育的主體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教育的主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教育的主體

        第1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關鍵字】初中 體育教育 主體性 教學

        一、主體性教學內容

        "主體性",從詞源學上考察有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指完全依賴主體的感覺的主觀性;二是指以理性思考為基礎的主體性,本文所指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如何進行初中生體育主體性教育?在中國教育體制下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

        1、更新教學內容

        要想改變學生對體育課漫不經心的態度,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新教學內容。教師只有備課充足,豐富上課內容,才能讓學生不至于低估體育課的價值。我們應根據學生的需求發展各種體育項目,增強學生的體育技能和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認識到體育課程的嚴肅性和體育學習的重要性。文化課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我們應該勞逸結合,因為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有更高效的學習。

        2、完善教學手段

        要使體育課不是自由活動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必要的。教師只有真正視其為一門課,學生才會加強主動學習的能動性。素質教育要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雖然體排在末位但并非意味著身體素質不重要,身體素質是一切的根本,是學習強有力的保障。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不僅加強了他們的團體意識也鍛煉了強壯的體魄。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想培養一支體育素質高、教學嚴謹并有著獨特的專業特長的教師隊伍,教師首先要健全教育理念,更新教學策略,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性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教師只有更新了教學理念,確立了教學目標,體育課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體育主體性教學的現狀

        在現在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和體育健身精神而忽視了體育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體育課常常被改成自習課、自由課,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教室坐著讀書寫字,室外活動被抹去得干干凈凈。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引進主體教育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主體教育思想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主體性教育模式研究正是順應了這一改革趨勢,具有廣泛的實踐基礎,成為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發展的主體。學生在體育教學訓練中應著重加強主動參與的自覺性,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實踐活動。自中考增加體育項目后,學生主動增加了體育鍛煉,但就體育這門課而言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隨時隨地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這樣體育就能永遠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而不單純是課表上的幾個字而已。如同學習文化課一樣,體育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把每一個訓練技能當成一個個指標來完成。

        三、主體性體育教育的具體實施措施

        1、結合學生發展實際補充完善教學內容

        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活動而言,教學內容應當大于等于教材內容,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組織教學活動,但是還要結合本地區體育傳統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補充和完善部分內容。比如可以通過征求學生意見,結合男生以及女生的喜好的不同,充分研究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向男生、女生傳授差異性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

        2、結合教學發展需求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同樣具有廣泛的運用前景,例如,可以結合一些教學難點動作,運用多媒體進行真人動作慢鏡頭演示,幫助學生直觀地關注這些動作的變化過程、要點,如此一來學生對于運動技巧的掌握效果就能夠大大增強。

        3、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初中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心理更為敏感,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待學生要注意態度和藹、語氣溫和,即使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也要選擇恰當的語氣、措辭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訓斥了事。同時,教師還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體育學習的需求,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策略、方法。教師還應當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增強耐力和客服困難的勇氣,通過在內心激發強烈積極情感的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投入程度增加和學習成效提高的目標。

        4.結合教學改革趨勢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體現學生為主體,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順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將學生作為訓練教學的主體。首先,在教師完成了相關動作的示范之后,要求學生相互觀察、指點,合作開展訓練,以此提高學生對動作技巧的掌握效果。教師也可以對教學活動進行趣味化改進,使之表達形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也可以采取競爭模式,讓學生在體育學習與訓練中產生強烈的競爭欲望,你追我趕開展訓練,也有助于訓練成效的提升。

        5.結合學生身體差異采取差別教學考核

        體育教學考核應當在固守教學目標底線的基礎上,充分兼顧學生的身心實際。教師要在平時日常教學的基礎上,細心觀察分析,將學生按照身體素質狀況、體育技能水平等方面實際狀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考核要求層次,每一層次選取與之相對應的難度要求,保證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考核中都能夠尋找到適合自身能力的考核體系,增強他們成功的積極情感,從整體上提高體育教學成效。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實施主體教育的關鍵在于教育者教學思想的轉變,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必須拋棄偏文的極端趨勢,保證體育課的課時。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嚴肅看待體育課,努力上好每一節體育課,認真對待每個教學細節,采取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推動初中體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明基.初中體育教育質量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

        第2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關鍵詞: 高校運動訓練 體育教學 發展趨勢

        從高校的體育工作來講,運動訓練與體育教育是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形式方面來講,二者是相通的,從性質上來講,兩者是相近的,但是二者的目的和任務等又完全不同。但是,從具體方面來講,競技體育最直接的表現是運動訓練,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是點與面,或者說是普及與提高的關系。

        1.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1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差別。

        從具體含義方面來講,競技體育的表現形式是運動訓練,在身體方面體現全面發展,在體力和智力等方面進行最大限度的挖掘。通過競爭達到具體目的,以充分顯示其差異,使得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從而戰勝對方。實施學校教育的具體過程之一體現在體育教學方面,就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在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進行一些自主學習的過程,在終身體育鍛煉的身體技能方面掌握好具體技巧,終身體育觀念得到具體的培養,身體素質得到切實的提高。可以通過一些比較好的手段,以及較好的設施設備,運用一些優秀的方法來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身體素質得到最大強度的提高,也讓運動員的運動潛力得到不斷的挖掘。可以在運動中采用一些大強度的強化訓練,讓運動成績得到具體的提高。體育教育可以具體表現出一些特性,比如說全體性和全面性等。體育教學的具體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既增強體質,又增強終身體育意識,并提高心理素質;二是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得到提高的同時,其他方面也有所提高,比如思想道德方面和生活勞動等方面。

        1.2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相同性。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在許多方面是有差別的,二者之間又有很大的相同性,活動的中心都是通過人的身體活動來開展的,這些相同點具體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從一些大的方面來講,二者都是教育過程,是一個雙邊關系的問題,主要涉及教師同學生。在這個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起主體性作用,而教師起主導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一些有計劃的并且是系統的預定安排。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重視健康,這個結果也是二者努力的方向。一些具體的競技體育項目,說不定就會在體育教學中逐漸體現,同時,那些體育教學項目也可以轉換為競技體育項目。什么是健康體育呢?就是指一種具體的從健康方面著手的活動。因此可以這樣說,它們二者之間的具體活動內容是可以共通的,彼此之間能夠相互轉換。因此,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對于身體的活動都是相同的。

        2.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發展的趨勢

        2.1通過運動訓練的手段,讓人的素質得到發展。

        如何發展人的自然素質,這是體育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在人的素質結構中,自然素質是最基礎的。但是這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對其他素質有著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自然素質呢?指的是身體素質,可以通過體育教學來鍛煉。要想達到這一目的,人一定要承受相應的負荷。在具體的訓練中,主要手段是讓負荷減輕,以使得人在體格和體能等方面得到鍛煉。這是一個鍛煉人體的必要手段,以此達到最好的效果。

        2.2促進運動訓練項目的教材化,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2.2.1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教學內容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在具體的選擇上,就是選擇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的內容。

        2.2.2運動技術的教學是體育教學的立足點。在一定時間的積累中才能讓運動項目得到展現,這樣才能廣泛流傳開去,才能成為較好的體育內容。在體育課堂中,競技性是最不可忽視的,這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假如我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是要達到鍛煉身體這一目的,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等項目,就只會鍛煉學生的身體,可是學生的體育熱情卻慢慢消失。學生在這種被動學習過程中是不會完全喜歡上體育的。用成熟的運動項目來進行具體的教學,是從教育立場出發,所以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運用一些成熟的運動項目,從教育立場出發,這樣才符合教育的具體規律。

        2.2.3在體育教學法的選擇方法上,要體現針對性這一原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現:一個方面是教學內容,另一個方面是教學方法。只有把這兩個方面充分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完全接受。所以,要想讓體育教學的時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運動訓練的方法和具體手段上就要表現出多樣性。

        3.結語

        在今后的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中,一定要在正確把握二者不同特點的基礎上,認真學習研究運動訓練的特點,合理運用他們之間的互補性,從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使高校體育運動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敬春,李建軍.探討我國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若干問題[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1).

        [2]仇軍,陳偉強.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教練員來源與構成模式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4).

        第3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我國體育理論界關于師生關系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針對體育工作者在師生關系認識上存在的誤區,運用矛盾論的相關原理重點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期為體育工作者正確認識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體育教學 主導性 主體性

        一、前言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多充當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學安排、知識教授者的角色,毋庸置疑地將自己確立在“中心”的位置上,而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客體始終處在或說大部分時間處在盲目服從、被動接受的境地,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被主觀地忽視了。隨著“人本主義”思想再次受到關注,教育理論界也逐漸認識到,要想使教學真正向人文化、科學化發展,實現其育人的功能,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關于優秀中小學體育課基本標準第五條中第一句是“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導地位”。然而,“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教育改革和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的命題,而且這個問題在體育教學理論研究中一直沒有很清晰的闡述,在體育教改實踐中也有許多不正確的認識。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不正確的說法:“某某教改課充分發揮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淡化了教師的主導性”。“某節課上教師的主導性太強了,而學生的主體性發揮的不夠”等。對“主導性”和“主體性”認識的偏差,本人認為從根本上違背了哲學矛盾論的相關原理。因此本文試圖從哲學的矛盾論出發論證“主體性”與“主導性”的關系。

        二、對“主體性”與“主導性”關系的分析

        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教授、指導和引導下所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有獨立性的、有創造性的學習行為。教師的主導性是對應學生主體性的概念。主導性表明了教師在教學中占有主要地位和擔負主要責任。主導性包括對學生的領導、誘導和指導等綜合的作用與責任。

        上文提到的對“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不夠準確的說法,主要是將“主導性”與“主體性”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統一于一個矛盾體中,哲學中的矛盾即對立統一,它是反映事物內部或事物外部之間既對立有統一的哲學范疇。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貫通的趨勢和關系;矛盾的對立性,即斗爭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趨勢和關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斗爭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所有構成事物矛盾的雙方首先必須滿足斗爭性,在斗爭性的前提下滿足同一性。如果“主導性”與“主體性”構成一對矛盾,它們首先要存在斗爭性。在實際教學中就表現為:教師發揮了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就不能體現,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就要淡化教師的主導性。然而,根據我們對“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理解,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是以教師發揮主導性為基礎的,教師發揮主導性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正確的“導”,學生主動的“學”。因此,“主導性”與“主體性”不能滿足對立關系,二者不具備構成矛盾的前提,自然不構成一對矛盾。

        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可知,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自始而終的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特點。雖然“主導性”與“主體性”不夠成一對矛盾,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兩者分屬于不同的矛盾體中構成所屬矛盾的一方面。在矛盾發展過程中,各矛盾之間和矛盾的各方面之間的力量是不平衡的;認識矛盾的特殊性就是要根據矛盾力量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由于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集中主要的力量去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決。體育教學過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在課程的前一段時期教師充分利用講解、示范等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認識教學內容。此時,“教師的主導性”處于主要矛盾中,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重點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學生的主體性”處于次要矛盾中,主要體現在隱性領域(即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認識上)。然而主次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開始了積極主動的學練過程,學生的主體性越來越體現在顯性領域(即學生積極主動并有創造性的自主學習上)。此時“學生的主體性”處于主要矛盾中,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教師的主導性則處于次要矛盾中,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等方面。

        綜上所述,“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不是一對對立的矛盾,二者統一體育的學習過程中,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強調的方面有所不同;在教師教的過程中主要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點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三、正確認識“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的意義

        (一)為評價一節體育課成功與否提供標準

        在“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和淡化教師主導性”的體育課中,學生喜歡什么就讓他們練習什么,喜歡怎么練就怎么練。課堂氣氛熱鬧活躍,表面上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學生的行為不能指向學習目標,同時也存在很多危險。這樣的體育課并不是好的體育課,而是放任和充滿危險的教學。

        一節成功的體育課要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在教師的指導下要把教學目標逐步轉化成為學生學習的自覺行動,使學生既具有“要我學”的責任感,又具有“我要學”的自主意識。這樣的體育課是充滿樂趣的教學,必然也是成功的體育課。

        (二)有利于教師有效的組織體育教學

        首先,教師要使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體育的目的意義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體育對增強體質與終身健康、對提高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對保證精神充沛地完成學業與未來就業,對提高生活質量和國家與民族的興旺發達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對學習體育的認知水平。

        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教師應在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自己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及原有基礎等,選擇有利于長遠發展的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果由于受到課程資源的制約,部分學生不能選到自己最理想的項目而需要調整志愿時,教師一定要說明原因,深入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再次,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主體性的活動空間”。“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要求學生有“主體性的活動時間”,即要求教師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主練習的時間。具體地說,就是體育教師必須在課中做到講解、示范都要簡練,杜絕喋喋不休的講解;教師在課中的教學組織必須是有序而簡練;沒有累贅的教學秩序管理,也沒有反反復復的集合和整隊。換句話說,在那些充斥著無效的示范、喋喋不休的講解、累贅的教學秩序管理和反反復復的集合和整隊的體育教學沒有給學生提供“主體性活動的時間”,因此是不可能有很好的學習主體性的,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

        四、結論

        “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對立的一對矛盾。在教學的過程的不同時期強調其中一方面是允許的,也是有必要的。在教師教的過程中,我們要重點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表現在教師的講解、示范等。在學生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處于顯性領域,表現在學生積極主動并有創造性的學習行為,要重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教師此時主要起到指導和幫助等作用。

        我們評價一節體育課時,要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為重要標準。教師有效地組織體育課要做到:“使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給學生留有充足的‘主體性的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葉敦平.馬克思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毛振明,賴天德等.論體育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關系――兼對“學生是上帝”等說法的質疑[J].中國學校體育.2007.2.

        [4] 毛振明.好的體育課應是主導和主體相輝相映[J].體育教學.2007.5.

        [5] 郭芙茉.論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辯證關系[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1.

        第4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關鍵詞 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 策略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所謂素質教育是指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充分發展人的天賦條件,通過科學的教育手段,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教育活動。素質教育內容非常廣泛,對具體的人來說,包容了人的自身及所有的知識與實踐活動,并體現出針對性提倡素質教育,是新的歷史時期發展的必然需求。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整個的人,而不只是物質生產的生活”。它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變化,是當今發展的必然走向。同時,也符合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

        二、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體育作為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一點的作用尤其明顯。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表現在增強學生體質。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自覺鍛煉身體的興趣、習慣與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以適應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其次促進學生智力發展。體育運動能促進人的大腦發育,調節大腦中樞神經,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身體物質基礎;還可以直接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的發展。

        另外體育教學還有利于培養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運動者都有盡快實現目標的心理動機。為此,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創造性勞動,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也表現出積極作用。健康的審美觀,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系。在體育教學訓練和競賽中,學生必須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并且每前進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極大的意志努力。所以,體育教育過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三、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在體育教學目標中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現階段學校體育教育難以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方向過窄;側重于強調學生學習知識,技術,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受競技運動目標的制約,教師只重視“教”,追求技術的傳授,把體育教學作為“純生物”的改造過程,沒有把教學的認識、情感和技能等各種目標協同達成,沒有強調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和均衡發展也沒有完全體現體育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因而在體育教學目標中要注意貫穿素質教育基本理念。

        (二)在體育教學內容上拓展素質教育的內涵

        目前大、中、小學校體育教學項目重復嚴重,競技運動項目仍占統治地位,理論教學仍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一些現代體育項目、余暇娛樂項目、體育游戲等難以進入體育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仍然圍繞考試達標來實施教與學,往往造成課堂教學效益不高;另一方面,過分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發展,制約了學生的特長和潛力的發揮,使教學成為被動過程。在教學形式上,“基礎課”、“專選課”以及“三段式教學”仍然是大多數學校的“公共模式”。廣大體育教師要注意在體育教學內容上不斷拓展素質教育的內涵,提高學生素質與能力,是學生能適應現代體育教學與素質拓展的需求。

        (三)從體育教學評價中實現素質教育

        當前大多數學校只以最后的體育成績來衡量體育教學,而不注意對體育教學過程的評價。多年來,對所有學生采用競技能力的統一考核標準,沒有從素質教育的層面來實現體育教學評價的目標,所以,要在體育教學評價中體現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當今倡導的素質理念的積極意義在于:拋棄舊的辦學模式,創造一個適于學生成長的教育環境——“學習共同體”,“講究公平、追求卓越”。所有學生享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權力,即人人都能接受是與其自身需要與特點的教育,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教育需求、身體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讀寫能力、技術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求得每一個學生身心的和諧。擺正教與學的位置甘愿充當學生的鋪路人,為學生提供有民主氛圍的良好學習環境與評價體系。在這種環境與評價體系中,學生才能有創新,提高自身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四、結論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善于發現和善于提出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思考,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使用方法可以從客觀實際與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引而不發,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還可以結合教學技術技能要點,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維,提出新的創建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體育教師應善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自主學練能力。體育教學應放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發揮他們的想象即創新思維。如體育課讓學生隨機編一套操,或自己設計準備活動、整理活動等等,都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自覺性相關聯的,課堂上總是老師的統一要求,無自主、無獨立思維的機會,學生就無從去表現,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創新、鍛煉的經歷,轉變過去的學習方式,由“跟著練”轉向“自主練”,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從而從根本上改變過去的在嚴明的課堂紀律下“執行任務”式的學習模式。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自主練”,并在“自主練”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培養與提高學生素質與能力的目的。

        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從對教育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角度重視和加強體育教學工作中的素質教育。同時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體育理論,重視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學生全面把握素質教育的科學內涵,提高受教育者的體育素質與能力,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全面發展跨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忠.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3.

        [2] 趙小麗.論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

        [3] 趙芳,等.非智力因素與體育教學創新[J].體育科技.2003.24(3):48.

        第5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1.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教學活動包含三個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內容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將學生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完成認識性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鉆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與“聽眾”。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使教學本身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它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處于不同狀態的有著巨大潛力的人的存在。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目的應全面體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認識方面的發展。我們應該提出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完整的人的教育,把學生看作是活動的主體,調動其積極性及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好學、會學,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能力等等。這一切雖不是一節課上能夠完成的,但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每節課來實現,將其滲透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出育人的本質。

        2.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活動和交往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功能。首先,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是最嚴密的、目的性計劃性最強的交往。課堂教學是神圣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它是一個整體的師生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師生生命活動的一部分。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強的教育性,這使得教學本身充滿了教育性,真正領會并貫徹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同時,通過教學過程的嚴格訓練,培養學生刻苦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學科知識的規律性、嚴謹性,學習的氛圍,都是隱性的教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育者——教師的人格魅力,高尚師德,他的言談、舉止、穿戴、情感(特別是對學生的情感)、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都將給學生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以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二、課堂教學應定位在育人高度

        1.從育人高度看課堂教學的德育過程

        如果我們能把課堂教學活動定位在育人的高度,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過程,我們就會自覺地將學生看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個人只有作為主體,獨立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意識和活動,才可能是有個性的人。弘揚人的主體性,就是要發揚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特性、創造性。文同志在《素質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文中談道:“促進人作為人而不是作為工具的發展,促進受教育者獨立人格意識與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無論是‘建設者’還是‘接班人’,他們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識的容器,也不是被動的任由教師去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學習者作為人的全面主動發展,才算是抓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者的任務就是要按既定目標去培養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設法激活學生的內部動機,使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覺地去求足。教育人的藝術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圖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轉化為自己的要求,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2.站在育人高度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就必須具備如下的學生觀:學生是資源主體,是未開發的富礦,是有著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先天稟賦,它是學生的資源基礎,這個基礎決定其可以被開發成才。學生之間又是有差異的,這個差異表現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會對人才要求是多樣的,教師就要注意揚每一個學生之長,避每一個學生之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只要條件具備,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學生是有發展權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是學生生命力的表現。如何使學生處于主體能動狀態是使他們生命火花迸發出來的基礎,而學校的問題常常是忽視了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學校要為學生這個資源主體創造適合其開發生長的條件。學生的主要經歷是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就是這個資源主體開發的中心活動,提高學生主體素質是圍繞教學活動開展的。

        遼寧省特級語文教師魏書生可以說是成功地開發了學生資源主體的光輝典范。他從教育對象,從人的整體性出發,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把德育過程與智育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他的語文課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而是一個“大語文”。他站在培養21世紀人才的高度,使整個社會和課堂息息相通,他把教育學、心理學、信息論、控制論引進課堂,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他加強了德育、智育、體育的互相滲透和影響,加強各科教育之間的橫向聯系,貫穿在“知情行恒”統一的過程中,形成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自學能力等一整套新的教育方法,使語文教學進入一個新天地。而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學。他尊重每一個學生,他用民主的方法在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之間架起了一座可以自由來去的橋梁,在學生的心里培養了一個終生相伴的老師。他把學生看作是自己教學的助手,充分調動起他們的自主意識。他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識功底影響和教育著自己的學生。

        第6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影響進行全方位的論述,認為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的必要保障,對學生人格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人格發展

        “誰是體育教學中的主體”,這是教育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回顧近代教育史可以發現人們對教學主體地位的認識始終在“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兩極之間徘徊,這一“鐘擺現象”導致了學科與活動、灌輸與啟發的對立,也構筑了傳統體育教育與現代體育教學的分水嶺。

        盧梭和杜威認為學生的發展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教師不能主宰這種自然發展的過程,而只能作為“自然仆人”。兒童的發展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引導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要。不要對學生多加干涉。學生只能在個體經驗中獲得發展,取得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因此,教育就不應當由教師直接來進行,而只在于使學生親身去獲得某種生活的訓練。赫爾巴特指出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在學生中的權威作用,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都應以教師為中心。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把學生的自由當作手段,而應當作過程的目的和結果。應當說,從教學的單主體論,即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到雙主體論,使教學主體性問題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它反映了當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一個趨勢,而教育無非是整個社會發展的指示器,它既主動又被動,既超前又滯后地指示著社會。而本文主要根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探討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原則對學生人格教育的培養。

        弗洛伊德在人格結構理論中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認為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由潛意識中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構成。弗洛伊德把本我比喻成一口“沸騰的大鍋”里面包括各種強大的原始沖動和欲望。他認為這些沖動迫切任意地要從外部世界獲得滿足。因此,本我沒有什么是非善惡標注,對社會也漠不關心,是按快樂原則活動的。而自我是本我的管理者,為實現個體沖動提供現實的方式。自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個體想滿足其需要,就必須和環境達成妥協,一方面,自我的發展要實現本我的目標; 另一方面,還要對本我的沖動進行遏制,直至發現一個恰當的目標。超我是個體社會價值觀的內化,是抑制本我沖動,是規勸自我以道德的目標替代現實的目標,追求完美。而我們體育教學中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就是培養學生的超我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個人的完美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不是主宰性,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是自由的,無組織的,而是二者有機結合,互相學習的一個過程,教師通過一系列恰當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同時還要兼顧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領導力的培養,這也是我們體育課的真正目的。

        教師的主導性表明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責任。包括對學生的領導、誘導和指導等綜合的作用與責任。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相比,體育教學有特殊的教學環境,體育教師必須認識到由于課程場所的變化,學生在心里上的一個彈性的變化特點,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的同時,通^組織和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滿足學生本我意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完善學生的人格發展,培養學生的領導力以及精英意識。

        體育課的教學,正是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的過程,在實際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正確的導”和“積極的學”是緊密聯系的。在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性越強,學生的主體性就越強,反之則相反。在我們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決不能將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割裂開,更不能顧此失彼,必須做到統籌兼顧,使二者有機結合。體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生長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他們的人格發展是不同的,在不同階段他們的人格發展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學生的主體性在不同年齡和學習階段的表現也是不同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人格發展的這一規律,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發展,完善學生人格。

        李秉德在《教學論》中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重要變量。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中實現的。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他的職責以及職業特征,應具備的教學能力和素養,領導作風以及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明確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使他們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注重學生的心里發展階段特點。

        結論: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時,決不能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展。體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獲得能力,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情感。而為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他們的領導力,這就必須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出來,在教學生運動技能,愉悅身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給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讓學生真正融入進去,體會到其中的內涵,從而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等論“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4(5):58-59.

        第7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摘 要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是廣大體育教師的共識,也是當今體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體育課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舞臺。

        關鍵詞 學生 主體 教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要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中,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營造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條件。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使學生成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體的作用,使我們的體育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呢?以下談談幾點看法:

        一、轉變觀念,確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就教而教的觀念,使學生由被動的、靜態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動態的學習,發揚學生的主動精神、自主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發揮。而學生的主體意識經常會處于不穩定階段,有些學生由于缺少學習體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往往屢遭挫折,使自己的情緒低落,進取心減弱,甚至自暴自棄,不想學習,這時教師應努力從“教”的角度去喚起、增強學生“學”的意識,使學生由潛在的發展主體轉變為現實的發展主體,教師應總結教學經驗,讓學生知曉體育學習的目標,并制定適于學生各種特點的學習策略,鼓勵學生自覺克服困難、主動參與鍛煉,在練習中發現自己的潛能,產生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使自己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體。

        二、以學生為主體,要全方位地為學生創造條件

        (一)教學要區別對待,因人而異

        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個性各不相同,學習方法千差萬別,如果教師仍把學生規定在某個統一的層面上進行教學,就會造成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年齡和心理特征,針對他們不同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特點,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對教學要求、教學目標不能強求一致,要區別對待,因人而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得到發展,學習水平得到提高,教學目標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便利之門,教師在學習方法指導上要注意分層施教,分類指導;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層次性,針對每一層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并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參與練習時都有成功感,繼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由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轉變到“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方法”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一的課堂教學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沖擊,必然會被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所取代,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像,將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又可以使體育課堂教學發生深刻的變化,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確立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幫助學生樹立學好體育的自信心

        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幫助學生消除壓抑因素,樹立學好體育課的自信心,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角色,變知識技能的傳播者為積極的參與者,總之,教師不再是整堂課的絕對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服務員與前進路上的加油者、鼓勵者,教師只有真正認識到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真誠地投入,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能。

        (四)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

        體育教學中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要打開封閉的教學大門,突破狹小的教學空間,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走出校外,走向大自然,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造成書本知識與實際脫離,要大力開發體育教學資源,使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創造了主體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把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第8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論文摘要: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 迎接21 世紀挑戰, 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 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近年來, 教學改革已經滲透到各學科的各環節中, 體育課也在探索組織教法的創新。一節體育課, 從準備、實施到課后小結等環節都可以體現創新改革。所謂創新教育, 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 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 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1.研究目的 

        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及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創新有何特征? 應處理好哪些關系? 現代體育課堂教學就是要體現創新, 創新教育的根本是改變“應試” 教學為全面素質教學,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2.研究方法 

        2.1 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 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 有的取向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 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 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 

        2.2 強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運用, 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 

        如培養形式靈活, 培養層次結構多樣化, 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 

        2.3 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與可接受性。 

        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選項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等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2.4 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 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鼓勵學生發問和爭辯,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習的主人。 

        2.5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 合作就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 

        2.6 處理好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 這就形成了體育教學在實施時與其他知識傳授類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 創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去組織教學。在內容、難度、量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總之, 創新教育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 重點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基本的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這是創新教育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 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 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3.結果與分析 

        3.1 創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開發 

        智力就是人的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 人的智力發展雖然主要依靠智育來完成, 但人體發育智力的器官機能卻有賴于體育活動。在教學中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 要讓學生了解想跑得快, 跳得高,應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的形態結構, 從而使學生選擇跑步、彈跳的最合理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創造有利條件, 在進行講解示范和輔導時, 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 積極開動腦筋, 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感知, 加深理解, 從而獲得學習上遷移和反饋的積極作用。創新教育雖然仍將傳授知識、授業解惑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 但是它已不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終極目標了。在創新教育中, 教師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開發學生的智力, 促使學生由“要我學” 轉變為“我要學”, 從而迸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 能夠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 

        3.2 創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學 

        在教學中, 教師應當盡量少講, 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 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掌握創新的方法。教師不僅能提出有多種解答方案的發散性問題, 啟發學生獨立地謀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方法, 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 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要素之間, 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因此,要使體育創新教育獲得最大效益, 必須從整體性的觀點出發, 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 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論與建議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以及《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在許多方面進行轉變。在體育課中, 如何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 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健康個性。培養合乎于21 世紀教育發展趨勢和現代化社會要求的具備強健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好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及豐富的文化知識人才。 

        第9篇:體育教育的主體范文

        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各學科教育無不把德育滲透其中,體育也不例外。如何把德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呢?這就要根據體育課是一門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知識與技能傳授為主要內容、以增強學生的健康水平為目的的這一特點來實施。體育課雖然也進行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教育,但絕大部分時間是實踐教學,其實踐特點是其它學科所不具備的。身體力行的特點使學生在運動中各自的態度、性情、能力乃至氣質、性格、個性得以充分彰顯,因此教師可針對學生在運動中的慌張或沉著、勇敢或膽怯、認真或馬虎、顧全大局或過分自私等這些對癥下藥。實時進行德育滲透,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體育課多數時間是讓學生在室外自然環境中進行傳授、示范和實踐,這種長時間的室外教學必然會促使學生去適應陰晴冷暖、去面對風吹日曬、去適應寒暑變化。這種對自然環境適應能力的逐步強化,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體質,另一方面還能在一定條件下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如果在寒冷的冬季進行體育活動,有的學生懶得伸手,不是出于身體條件差,更多的是意志力不強。面對這種情形,老師更要嚴格要求,這無疑是學生意志力鍛煉的一個良機。

        體育課的許多教育內容也對學生的品德培養有著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長跑是對耐力的考驗,更能培養學生的毅力;跨欄跳則是訓練學生的速度、彈跳力、協調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往直前的氣概、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一些團體項目(如接力賽、籃球、足球、排球等)在同學之間的默契配合中培養了學生的各種意識和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其他許多項目也都能在進行體能、技術訓練的同時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

        另外,體育教育對完美學生人格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上體育課,被要求完成一個新的動作,由事先對動作的感知到動作的完成,不僅是一個身體運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的過程。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實踐一個新的動作之前,心里都會有波瀾,或緊張,或自信,或默念些什么,以保持心理平衡。學生要完成一個新的動作,首先要對這個動作有所認識,樹立這個動作的完美理想,產生想做一做的心理需求和動機,進而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分析和認識,樹立信心,然后以認真的態度、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意志去完成它。為什么身體條件相同的學生卻不能用同樣的完成難度和強度一樣的指標,久而久之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運動能力?究其原因,從主觀上講就是個性心理和思維意志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決不可忽視學生在完成一個新動作時的心理過程,其實要求他們完成相同動作的心理過程,也就意味著對某個學生進行了一次品德實踐教育,無形中對完善學生人格起到了作用。

        體育學科的教學,表面是動作和技巧的教育,其實它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所以教師們在通過體育學科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或競技水平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德育的滲透,以使學生在具備各種運動能力的同時矯正自己的品質、發展自己的身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完美地成長。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推行素質教育以來,許多學校創造了不少可以借鑒的新型教學模式,如引導――發現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目標――調控教學模式、碰壁――點撥教學模式、自練――指導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都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獨占講臺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是一個探索中的課題,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首先要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作指導,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科學的教學原則、正確的教學方法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再次是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恰當地創設情境,科學地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地評價反饋教學效果。另外在構建新型體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大力加強對教學設計原理的研究,努力實現由傳統備課型向課堂教學設施型轉變。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時要注意:一是以教師為主導,二是以學生為主體,三是以身心為基礎,四是以鍛煉為主線,五是以能力為目標。總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不是為了趕時髦圖形式,而是為了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為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尋找一條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新途徑。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久久久久 |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卡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