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雷鋒精神的現實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這個曾經銘刻在幾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特殊日子,卻在當代青年中有著別具時代意味的嶄新解讀。在今天這個到處充滿偶像與粉絲的娛樂時代,雷鋒與雷鋒精神似乎在某些人眼里已經成為時代的遙遠記憶。然而,當更加具有現代精神的志愿者、義工、NGO逐漸興起的時候,雷鋒精神似乎又離我們那么近,告訴我們有價值的東西永不會磨滅。
雷鋒精神真的遠去了嗎?也許,這個看似逝去的精神并非遠去,而是變換成更多的現代形式走到了每一個青年的身邊,煥發著更為長久而閃亮的色彩。雷鋒精神,從來都未曾逝去。
當代青年們記憶中的雷鋒是個什么樣子?他們理解的雷鋒精神是什么?本刊編輯部通過在“豆瓣網”上的問卷調查,力圖探尋當代青年們眼中的“雷鋒的故事”。
1、您知道3月5日是學雷鋒日嗎?
A、一直都記得38%
B、別人提醒才想起來46%
C、根本就不知道16%
3月5日,一個法定的學雷鋒日。2007年的學雷鋒日,有重慶媒體一則名為《調查發現十歲以下孩子半數茫然》的新聞,新聞中說:全班80名的學生,36%的同學從未讀過《雷鋒日記》,44%的同學無法正確回答有關雷鋒的題詞。在我們的調查中,大部分“80后”們也還能隱約記著雷鋒以及學雷鋒日,那么“90后”們或者再下一代呢?
2、學雷鋒日里您有什么特別的打算嗎?
A、沒有,平時怎么樣還怎么樣80.5%
B、有,會想著做件好事12.7%
C、說不好 6.8%
或許,在學雷鋒日里更多的青年已經體會不到父輩們在這一天里的激情燃燒了,然而,我們卻同樣擁有了更多的日子:志愿者日、獻血日等等。雷鋒精神真的遠去了嗎?也許,雷鋒精神在當下更多變換為更為現代的形式,離我們其實更近了。當代青年仍然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曾經被這句話感動過并仍然感動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3、雷鋒精神的內涵包括(可多選):
A、奉獻精神――助人為樂
B、“釘子”精神――刻苦學習、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
C、“螺絲釘”精神――在的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D、艱苦奮斗精神
依據權威雜志《求是》的解釋,上述四項均是“雷鋒精神”的內涵。能夠“答對”,換句話說能較全面了解“雷鋒精神”的被訪者只有12%。看來人們頭腦中對“雷鋒精神”的內涵縮小了。“釘子”精神、“螺絲釘”精神這些當年的熱詞如今似乎正被當代青年們所淡忘。
4、常給飲水機換水、常替同事代買物品、常幫助同事搬運重物、主動清掃辦公室、吃飯主動買單、揀到財物拾金不昧、主動做別人不愿意做的瑣碎小事……
1) 在你身邊是否有人基本符合以上描述
A,從未遇到過24%
B,偶爾遇到56%
C,常常遇到20%
2) 你自己是否符合以上描述
A、 符合14%
B、 基本符合40%
C、 基本不符合46%
題目在設置時突出了一個“常”字,常代買物品、常幫忙跑腿做事……這樣的描述之下,表示“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有54%,“基本不符合”的有46%,平分秋色。分析前一半我們可以說――職場、校園有雷鋒;分析后一半我們可以說――做一回好事不難,難的是常常做好事。
5、雷鋒是你的榜樣嗎?
A、一直是30%
B、一直不是36%
C、說不好34%
1950年代的學劉文學,1960年代的學雷鋒,1980年代的學張海迪,1990年代學賴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一代代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觀形成都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我們在任何一個革命和建設的階段都少不了鼓舞人們前進的先進榜樣,然而在當下,雷鋒似乎正在淡出一些當代青年的內心記憶,亦或正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引領著我們的社會風尚。
6、您覺得學雷鋒是否意味著無償服務?
A、對,學雷鋒就應該不收費 32%
B、不太對,要依據具體情況 58%
C、不對,學雷鋒不能賠本 10%
長期以來人們對雷鋒精神有著某些偏執的理解,認為雷鋒精神就是應該做完好事只說句“我是雷鋒”而不留名、不計成本、單純付出。從長遠來看能做到這樣純粹的能有幾人?以這樣純粹的標準來要求所有人豈不顯得有些“不厚道”。現代成熟的志愿者組織對成員、特別是長期從事志愿服務的成員都有相應的補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擁有一份甘于奉獻的內心。
7、3月5日這天會有許多企事業單位、學校組織學雷鋒集體活動,您對這些活動的看法是:
A、耽誤時間和精力,完全沒有必要 10%
B、形式主義,實際用處不大 54.5%
C、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雷鋒精神,有一定意義 35.5%
選一個日子,擠半天時間,聯系一個單位,上門搞搞衛生,修修電器,大家在同一天都做同一件事情,“學雷鋒”已經學出了一個“模式”。為了學雷鋒而學雷鋒,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這不應該是雷鋒精神的本質所在。如何立足時代、因勢利導,切實光大雷鋒精神,應是有關方面必須直面的新課題。
8、對互聯網上流傳的一些關于雷鋒的“八卦”,您怎么看?
A、惡搞英雄,很反感 41.9%
B、把英雄還原成了普通人,挺好的 30.4%
C、愛說什么說什么,無所謂 27.7%
小時候學習的雷鋒,是高大全的理想人物,像無瑕疵的畫片兒。近兩年網上陸續有帖子爆出,類似雷鋒有手表、雷鋒有女朋友等,有些人會感到心目中那個畫片兒形象被“污蔑了”。但換個角度想,戴手表、交女朋友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合乎情理的。但前面冠以雷鋒二字就能成焦點,這不是被訪者的錯,也不是大家的錯,問題在于從前的宣傳真就把雷鋒變成高大全的畫片兒了。
9、您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雷鋒精神是通過什么途徑嗎?
A、父母講過雷鋒的故事18.5%
B、老師的教育60.7%
C、自己看書看電影接觸到的20.8%
還記得小時候看的雷鋒叔叔做好事的小人書嗎?還記得在小學時集體去看電影《雷鋒的故事》嗎?小時候坐在小板凳上聽父母講雷鋒叔叔的故事, 至今仍是許多“80后”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10、從接觸雷鋒精神到現在,您參加過雷鋒學習小組或與之有關的活動嗎?
A、從沒有參加過30.6%
B、很久以前參加過55.8%
C、經常參加13.6%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曾幾何時,隨著這首激越的歌曲,學習雷鋒、餞行雷鋒精神巍然成風,進而成為無數青少年的行為準則。而今,隨著事易時移,我們是否應對學習雷鋒和雷鋒精神進行與時俱進的解讀?
11、如果讓您在某一天突然力行雷鋒精神,感覺身邊的同事會如何看待您?
A、飽受贊揚 13.5%
B、會被認為做了虧心事 55.8%
C、沒有什么變化 30.7%
每個人都會有莫名其妙的從眾心理。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名著《烏合之眾》中寫道,“個人在群體中會喪失理性,沒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傳染。”當社會中的個人僅僅關注自身的利益,那么“人人都這樣”的從眾思維將使得雷鋒精神更為難尋。我們渴望著某一天,雷鋒精神能沉淀為大眾心理,自私自利的行為則成為人人喊打的 “過街老鼠”。
12、您認為雷鋒精神如今還有現實意義嗎?
A、已經和當下水土不服了 36.7%
B、仍有意義 53.3%
C、不清楚 10%
科技推動生產力,卻不能保證社會道德同步前進。所以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的同時,更需要自律、自省。雷鋒精神所蘊含的革命浪漫主義被很多人認為與當下的現實主義水火不容,然而,更多的人仍然認同雷鋒精神在當下所具有的現實意義。現在所流行的NGO、志愿者、支教等等不都是雷鋒精神在當下新的體現嗎?
13、對做志愿者、做義工、做NGO的看法是?
A、不愿意參與19.5%
B、愿意一般參與42.5%
C、愿意經常參與38%
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但請別忘了:一個完整的人,是應該懂得愛別人,也能被別人愛的。有80.5%的受訪者表示愿意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志愿活動,這說明絕大多數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著奉獻社會的愛心。由于受訪者基本為青年人,所以這也說明了當代青年仍然與前輩一樣,有著一顆樂于奉獻的熾熱情懷。
14、您覺得志愿者、義工、NGO是否是雷鋒精神的時代體現?
A、是 12%
B、一定程度上是 58%
聚焦概說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每年的2月、3月,各地都會紛紛啟動一系列“學雷鋒,做好事”的活動,今年也不例外。2月22日,湖南長沙市舉行覆蓋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爭當雷鋒傳人”活動;3月1日,河南鄭州市舉辦“弘揚雷鋒精神,做有道德的人”活動,社會各界5000余人參加;教育部提出方案,要將“學雷鋒”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提出要開展“雷鋒式學校”“雷鋒式班級”“雷鋒式青少年”創建和命名活動;而在2月份舉辦的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指出,要把學雷鋒活動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之中……
雷鋒精神伴隨著70后、80后的成長,已經成為他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當時很多小學生寫作文都寫自己做的好人好事――面對別人的感謝,自豪地說出“我叫雷鋒”。而如今,“學雷鋒”似乎成了形式主義更加濃郁的事情,成了一個空洞的口號。在“學雷鋒”的熱潮過去之后,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在當今的社會,談“雷鋒精神”過時了嗎?“雷鋒精神”有無必要傳承下去?如果有必要,需要做哪些調整,來適應時代進步的要求?
別把雷鋒當成雷電
文/莊 青
上學的時候,每至三月,學校總會組織大家去做好人好事。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學時,班級集體去了敬老院,那是我們第一次去敬老院。敬老院里面冷冰冰的,那些老太太老爺爺疲憊虛弱,神情呆滯,坐著都要睡著了,連電視都不想看,根本無心和你聊天。我們帶去的水果,讓他們老化的牙口望而生畏。他們似乎知道這段時間會經常來人。院里院外都打掃得挺干凈,我們覺得無事可做,就在一塊幾近荒蕪的草坪上撿起垃圾來。回來的時候,門衛發了一張表揚證書,被貼到了班級后墻上。
那次學雷鋒活動,我覺得挺失敗的,不過隔壁班一位同學說她們更難過。她們去了孤兒院,帶去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可那些衣著簡樸的孩子就是不吃。問:“你們為什么不吃啊?”孩子們說:“媽媽不讓吃,留著給媽媽吃。”他們嘴里的媽媽就是孤兒院的管理員,這其中的道理可想而知了。
我非常感動于一個故事,說一位朋友經常在周末開著車帶著一些文具禮物,到偏遠的地方分發給孩子。有人問他為什么會這樣做,他說自己小時候過得很貧窮,經常幻想能有一位從遠方來的叔叔帶些禮物給他,結果后來,他自己成了那位叔叔。
學習雷鋒,應該是一種真切的關懷――發現需要,進而補充,就這么簡單。
新浪網一直在推崇一位祈福女孩,可是我點開進去,看過幾次后,不禁大失所望。里面大多是一些煽情的文字和該女孩類似寫真的照片。此女不過十四五歲,卻離開校園,和團隊駕著車扛著攝像機一處一處祈福。說是祈福,卻更像是旅游觀光,每到一處,必定大擺pose,大秀深情,繼而傳至網上,推到首頁,成為明星式的展覽會。
我并沒有看到這種作秀式的行善給大家帶來多少好處,當然它肯定或多或少幫助了別人。但是我看到的是大批讀者對此種行為的質疑和不解,對女孩舍本逐末生活方式的否定。
是的,已經有太多人懂得名利雙收;有太多人利用慈善這一噱頭吸引大眾的目光,提轉自己的公眾形象。
大家可都還記得白芳禮老人嗎?那種發自內心的行善,那種長年累月的默默無聞,那種毫無保留的付出,才是一位真正有大愛的人應有的品質。太多的人需要的是實質性的幫助,把那些所謂的包裝費、贊助費、車馬費節省下來,你會發現那些比所謂的歌聲和安慰有價值得多。
別把雷鋒當成雷電,借著那閃耀的光芒微笑。一不小心,它有可能就劈到你了。
用發自內心的微笑來傳承雷鋒精神
文/黃 孟
接到了編輯的約稿,讓我談談雷鋒精神該不該傳承的話題。我的手指在鍵盤上躑躕――因為我在懷疑,如今90后的孩子有幾個真正知道雷鋒?有誰能將所謂的雷鋒精神娓娓道來?那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還有幾人知道它的來歷?
出生于70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團結互助,時刻弘揚雷鋒精神。我小學時的作文大致是幾個套路:我和小明是好朋友,有次考試我鋼筆沒水了,小明毅然地把自己鋼筆里的幾滴墨水灌進了我的鋼筆,啊,我好感動;我和同桌小花有了小誤會,桌子中間刻了一道深深的“三八線”,準備老死雞犬不相聞,有天我不慎遺失了早餐費,餓得前心貼后背,小花頓時動了惻隱之心,毅然把半個烤紅薯悄悄放在我手心,啊,我好感動。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是被要求學雷鋒的,也就是要日行一善。同學們都滿大街尋覓需要幫助的勞苦大眾,無奈那時社會主義形勢一片大好,改革春風沐浴神州,在奔小康的路上,沒有那么多苦主需要學生哥的幫助。為了完成日行一善的任務,大家經常胡謅幫老大娘挑水、撿錢包歸還失主等事件,賽著說謊。我有一次長時間在濕滑的馬路旁蹲守摔倒的老太太未果后,忍痛拿出了一毛零花錢當做失物交給了老師,強忍淚水完成了當天日行一善的艱巨任務。
關于雷鋒精神該不該傳承的爭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這不是簡單的該與不該之間的爭論,這分明是目前國人在物質上的日漸豐足與精神上的日漸空虛之間的鴻溝。所以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時代是不適宜傳承雷鋒精神的時代,因為現在的孩子如果看了《雷鋒的故事》,打死也想不明白雷鋒為什么要穿補了幾十個補丁且重達兩斤的襪子;他們更不會明白,盡管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為什么要寫日記大量出版發行呢?就我個人小時候的經歷而言,如果做好成了指定的任務,便會成為心里的負擔而物極必反。
過去的幾十年里,對雷鋒精神的過度弘揚,其實釀出了許多諸如反復救溺水者不幸犧牲的,為搶救公家財產獻出自己生命的,還有明知山有火卻偏向火山行的小英雄賴寧等悲劇。舍生取義的思想曾經深深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然而細想一下,提倡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所謂高尚的精神,本身就很虛偽,畢竟,人命大過天啊!
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現今已不是定律。在我年少時,曾經和父親一起毫無顧忌地扶起過一個跌倒的老人。可是,現今還敢嗎?――前不久,網上說一個80多歲的老頭摔倒在路上卻無人敢扶,眾人只是圍觀之。有網友感慨:就算真的動了惻隱之心,在攙扶之前也需掏出手機攝像自證清白。因為新聞常說有好心人扶起老頭老太反倒被誣撞人,目擊證人幾乎都集體沉默,令助人者心寒。
當獻愛心變得蒼白無力的時候,空有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顯得是多么滑稽尷尬。當然,如果一棍子將雷鋒精神打入冷宮,未免太過殘忍和有失偏頗。雷鋒精神其實就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利他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道德模范,雷鋒是個好人,一個苦孩子,急人之所急,有惻隱之心再加光榮之心,從個人的社會角色扮演來說也沒什么可指責的。如果真讓我談談雷鋒精神的可傳承之處,我建議你仔細看看雷鋒生前的照片――幾乎每一張都是面帶笑容,這樣的笑容毫無虛假,充滿了喜悅和富足。撫摸著自己那顆浮躁、永不滿足的心自問一下:這樣的笑容不正是現在的我們丟失已久、極力想找回的東西么?
把『雷鋒精神拉出形式主義的泥潭
文/李小撮
有這樣一個作文片段:一天,我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老奶奶熱情地夸獎我:“小朋友,謝謝你,你叫什么名字?”我拍著胸脯回答:“我叫雷鋒。”然后低下頭,看到胸前的紅領巾更紅了……
這個作文片段很多人都知道,還有不少人都在作文里這么寫過,從某種意義上說,“扶老奶奶過馬路”就成了學雷鋒做好事的一個代表事件。小學生非常樂意這么做,以至于很多不需要過馬路的老奶奶在小朋友們的攙扶、簇擁之下被迫過了馬路,最后衍生出許多笑話。這個笑話的最新版本是:
3月5日這天,張老太氣喘吁吁地回到家,對家人說:“哎呀,今天差點就回不來了。”“怎么了?”“今天被很多人扶著過馬路,本來只需要過一次的,來來回回被纏著過了十多次!”“那你最后怎么回來了?”“我突然靈機一動,裝作暈倒在地,人們馬上四處逃竄了。我站起來撒腿就跑回來啦!”
很諷刺是不是?“學雷鋒”變成形式主義已然很久了,雖然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雷鋒的形象很親切,“學雷鋒”也沒什么危害,但所謂的“學雷鋒”應該休矣――如果想幫助人,何必以雷鋒的名義?“雷鋒精神”被各級政府、各種組織“推廣”了幾十年,雷鋒被塑造成了一個完人,一個神,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現在我們必須要把雷鋒拉下神壇,才能還原出來一個真正的雷鋒――雷鋒除了熱心幫助人之外,其實是一個愛美的“潮男”:也年少輕狂,會偶爾向人炫耀一下他的軍功章;在部隊不太守紀律,脾氣還不是太好……但是很遺憾,雷鋒英年早逝,于是他的本真面目永遠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了,只剩下一個看似豐富實則空洞的“雷鋒精神”。
避開光環,以平常心去解讀,我們會發現他身上的純真、善良,有一種普世價值。他的利他行為、見義勇為、節約行善,在當下社會依然有著現實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在能保證自身利益、自我安全的情況下去利他才是可持續的。如今,大家都不敢去做好事,不敢去“扶老太太”了,怕被訛詐,怕被誣賴,怕自己的善心受到傷害。
關鍵詞: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社會發展;社會管理
志愿服務發展與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社會文明進度等都具有密切關聯性,志愿者事業已經成為我國發展中的中堅力量。為了發揮出志愿服務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社會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必須注重建設志愿服務制度,并且深入分析志愿服務的本質,探究其與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的內在關系,提升志愿服務的價值與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是圍繞志愿服務制度展開討論,基于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提出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并且將其作為社會管理理論。志愿服務的核心在于現代社會責任。志愿服務制度建設實踐主要從樞紐型組織、檔案登記以及注冊平臺等方面討論,分析志愿服務制度建設對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希望對相關人員有一定的參考性價值。
一、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與社會管理理論
(一)基于人類文化學和社會學分析。在文化角度上看,當前所開展的志愿服務不具備創新性,屬于社會公益活動的具體表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是處理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能夠關注到人類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所以對于志愿服務和慈善捐款的善舉行為來說,屬于我國公益歷史在新發展時期的表現。相比于慈善家來說,志愿服務具備平民化和大眾化的特點,可以顯現出承諾和堅守,還可以通過志愿服務追求社會公益理念。所以志愿服務已經成為政府、社會以及企業所認可的公益行動。志愿服務的主體往往為基層群眾,人員組成主要包括青少年群體和社會人士。當前,多數人已經加入到志愿服務者隊伍中,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在于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二)社會管理學理論分析。從社會發展時間能夠看出,我國利用短短3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城市化發展,城市化覆蓋率不斷提升。由此可見,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革。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我國社會財富與個人財富持續增長,從而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問題比較嚴重,相應影響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觀念。社會倫理道德以及個人道德在金錢利益方面面臨巨大挑戰,也相應地導致志愿服務當中的奉獻無私理念受到挑戰。社會管理的本質在于人的管理,技術與藝術化管理又屬于科學性管理,需要按照社會規律對人的思想行為進行控制約束。志愿服務開展過程中,應當通過公共管理理念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追求。當代志愿者服務不僅發揮出志愿者的熱情與激情,還需要深入認識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組織力量。(三)社會管理理論創新視角。相比于西方國家的城市化發展來說,我國城市化發展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特點,且城市化發展與工業化發展同步,由此所導致的現實問題比較多。原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存在較多負面影響,包括環境問題、戶籍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以及教育問題等。當前,多數志愿服務項目都開始關注農民工及其子女教育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從上述服務項目能夠看出,城鄉二元發展存在碎片化結構問題。以上問題都是由于社會高速發展所致,盡管部分問題能夠高效解決和處理,但是面對集中出現的問題,則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為了處理好社會發展所出現的問題,必須借助社會管理理論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屬于綜合創新舉措,包含維護措施、民生保障措施以及法律建設措施等,所以社會管理創新又被稱為公共管理創新。在新型社會管理模式下,應當不斷強化公眾的公共精神和主體意識。志愿服務工作應當強調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形成規范的制度保障。通過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強化公眾的主體意識,能夠自覺且積極地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不斷加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實現社會管理創新。樞紐型志愿服務組織,則能夠深入到社會發展當中,及時處理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問題。
二、志愿服務的核心在于現代社會責任意識
(一)基于歷史發展角度分析。從歷史發展角度分析志愿服務能夠發現,社會公益事業在發展期間,不同時期都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建國初期,雷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現代社會體系下,雷鋒精神就是一種志愿服務精神,具備社會的道德意識。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高尚的社會道德從來都不缺失,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不斷提升了社會道德風尚的普及率,當前所實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倡導人們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此展現出現代社會的責任意識,也屬于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在志愿服務工作中的體現。(二)基于文化傳承角度分析。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就包含仁愛與善良之傳統,公益歷史達到數千年之久。在現代社會中,傳統道德文明具備時代特點,例如雷鋒精神、服務春運、抗震救災以及奧運會志愿服務等,都屬于我國志愿服務價值的具體表現。當前,我國深入檢修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并且開展城鄉志愿服務工作,建立與政府、市場所連接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也開始不斷地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注重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在社區建設中充分發揮出志愿者的服務力量。所以,志愿者及其服務組織,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屬于道德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三)基于社會管理創新角度分析。在現代公共管理理念基礎之上,需要將社會管理職能分化到不同組織層面當中,使社會各界人員都能夠參與到公共管理當中,以此降低管理成本。針對生產運用良好的企業來說,應當多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當前,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公益性企業,從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活動。基于社會管理創新角度分析,志愿服務管理組織必須依靠強大的信念和號召力,有效結合現代社會責任意識,并且開發出高質量的志愿服務項目、團隊組織以及活動實踐,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從我國所頒布的志愿服務促進條例能夠看出,各級政府都應當將志愿服務工作納入到社會發展規劃當中,并且為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此外,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鼓勵表現良好的志愿者組織,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對于政府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則應當優先錄用有志愿服務經歷的應聘者。按照志愿服務工作的改進意見可知,必須建立標準化的志愿者檔案,詳細記錄人員參與志愿服務與公益活動的情況,不斷規范志愿者服務行為、志愿者標識等。同時,還應當建立和完善服務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通過志愿服務的考核評估制度,對不同志愿服務人員的行為進行評估。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建立完善的考評辦法和評價標準,通過組織評價、服務記錄以及服務對象評價等,作為志愿服務質量的評價依據。
三、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的措施分析
(一)注重志愿服務平臺建設。應當建立志愿服務項目與團隊的網絡管理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技術性問題進行驗證。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志愿服務的資金問題已經得到明顯改善,我國多數地區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百萬級,說明志愿服務網絡管理系統平臺設計具備準確性的特點,在日后工作中,應當立足于制度建設與設計方面,共同建設志愿者項目與團隊的網絡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能夠實時志愿服務項目,優化整合各類志愿服務子項目,組織志愿團隊參加培訓與教育活動,不斷完善對于制約服務工作者的星級評定機制。在建設網絡管理系統時,應當充分發揮出社會管理資源平臺的作用,以此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還有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在個人檔案中添加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情況。現階段關于志愿者的注冊登記以及星級評定都需要在志愿服務網絡管理系統中完成。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只存在系統登錄計時,從而導致志愿者主動參加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志愿者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之后,能給予志愿人員的心理激勵、社會宣傳告知以及管理組織考察等信息比較少。所以應當在個人履歷檔案當中,增添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的情況,詳細記錄個人參與公益活動的情況,并且做好志愿服務登記工作。通過志愿服務制度設計與建設,能夠全面落實志愿服務制度體系,在個人各項檔案當中詳細記錄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的情況。采用表格記錄方式,及時獎勵和表彰,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的個人,使其在企事業單位招聘當中能夠優先錄用。所以社會各界都應當關注志愿者服務工作,并且肯定志愿者的熱情與投入,將志愿服務納入到社會激勵工作中。基于志愿服務制度的設計角度,則應當體現在管理方法在公益活動上的應用,體現出社會各界對于志愿服務的關注,能夠全面認同志愿服務工作,以此建立社會志愿服務體系。(三)完善志愿服務管理組織功能。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較多復雜性問題,傳統社會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需要對傳統社會管理方式進行優化創新,比如雷鋒精神流傳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獨立的組織專門推行雷鋒精神活動,志愿服務促進發展初始化階段,就已經建立了系統化管理組織,現階段志愿服務工作已經實現常態化發展,所以需要組織多方面不斷完善管理組織的各項功能。
四、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優化整合資源服務資源。志愿服務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實現制度化建設目標,發展成果顯著。社會各界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感不斷提升,且多數人員能夠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所以必須要對志愿服務成果進行固化,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志愿服務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以此獲得更多的資源配置。(二)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現階段,人人參與志愿服務目標實現的距離還比較遠,能通過這樣社會公益推動到深層發展結構中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到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維護社會公平。(三)有助于建立新型城鎮社會關系。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農村不斷朝著城鎮化方向發展,農村人口進入到城市就業,到處可見社會環境的重建過程,若社會公眾比較注重金錢利益時,將會影響公益道德的形成,所以將參與公益。活動的情況記錄在個人檔案當中,有助于建立新型城鎮關系,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四)有助于社會文明建設志愿服務資源管理制度既能夠檢查程序的落實情況,還有助于監督和管理。通過志愿服務制度建設,能夠全面落實志愿精神的感召作用,促進社會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志愿服務指導中心設計和建設志愿服務制度。針對成熟的制度體系,則通過立項方式開展課題研究,并且推廣到其他地區。在個人檔案上詳細記錄志愿服務工作經歷,通過專項調研對志愿服務工作進行完善,提升公眾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建設文明型社會,早日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李蓓蓓.新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制度化體系創新探索——基于河南農業大學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實踐[J].大學教育,2018,30(9):248-250.
[2]張翠芳.當代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制度化研究——基于廣西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調查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26(4):55-58.
一、學習宣傳工作
1、在江校長親自主持下,學校首先組織中層干部認真學習,將《管理規范》印發給每一位管理人員,分部門強化學習,教務處、總務處辦公室等部門認真對照本科室分管工作,全體成員一起學習分析。
2、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印發文件至每位教職工手中。通過學習,每位教職工明確文件中規定的目標和任務,明白文件中對學校管理規范的相關要求。
3、將學習《管理規范》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成績納入教師年終考評。
4、在相關部門和宣傳欄等相關地點懸掛、宣傳《管理規范》精神實質。用《管理規范》中的具體要求來審查、度量、指導我校的各項工作。
二、基本做法
(一)校務管理
我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認真依法治校,嚴格遵守教育法規,按教育規律辦事,堅持“一費制”,從無亂收費現象,不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建立健全學校的規章制度。
我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室領導學校的全面工作,決定學校大計,堅持xx管理,推行校務公開。校長室聘中層,健全崗位制度。
(二)教師管理
1、加強師德建設。利用政治學習、個別談話等多種形式教育教師遵章守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對教學工作“六認真”的各個環節,從細節上嚴要求,從流程上抓管理,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出臺規章制度,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禁止有償家教。
2、所有教師皆有合格的教師資格證書,鼓勵教師在職進修。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三)學生管理
1、開展民族精神教育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之魂。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得到不斷豐富,如:精神、紅巖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是新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再現,因此,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用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校充分利用饒守坤將軍墓地等地方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
2、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往往與民族精神教育相結合進行,精神、紅巖精神等都教育學生通過緬懷先烈的足跡,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每個班級墻上張貼名人名言,黑板前后壁專欄寫每日格言,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形式,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3、公民道德教育
在學生中我們廣泛進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使之成為人人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其中,特別強調社會公德意識。學生遵守公德是一個人社會化成功的起碼表現,也是作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標的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已見,提出“要嚴于律已,防微杜漸,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要從現在做起,想到就做到;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等等。
4、法律紀律教育
我校多年來堅持在學生中開展法紀教育。聘請法制副校長定期為學生作法制報告。同時,我們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勞動等各個方面均作了評細的紀律規范,重點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
5、規范學生行為
①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新修定的《守則》和《規范》出臺后,我校立即組織學生逐條學習,在校園櫥窗張貼,并印到每位學生手上,還專門組織了知識搶答。
②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將使人終身受益。在常規教育中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20xx年x月,我校制定了“關于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實施方案,對學生“不說臟話,走路右行,不亂丟亂拋,走路不吃零食,主動問好”五個方面的行為習慣進行具體的規范,并組織專人考核、評比,受到良好效果。
6、堅持全員育人
目前,“全員德育,全員育人,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的氛圍在我校已初步形成。
(四)教學教研工作
1、①按課程標準開齊開足所有課程。
②地方和校本課程有體現。
③體育、藝術課開設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④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為課間操30分鐘、活動課40分鐘,共計70分鐘。
2、改進教學方式
①有符合課改要求的“小組合作”的新課堂教學模式。
②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③成立各種藝術小組、訓練隊,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3、①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作業量,嚴格控制學生教輔資料的征訂。
②學校規定減少課外作業量,指導學生預習和階段性總結,增加學生自學反饋消化時間。
③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
4、建立學校評價制度
①學校制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
②為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個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典型事跡。
③制定科學的評價制度。
a、課堂評價表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引導,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評價。
b、建立學生評價課堂教學制度,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
c、建立家長評學校,評教師制度。
d、建立骨干教師、教科研、校本研究和開發評價制度。
e、建立“看起點比進步”的評價體系,對教師教學成績進行評價。
5、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規定,嚴格執行休學復學等手續。
6、進一步縮小教學點的辦學規模,優化學校教學資源,一切為學生的良好教育、健康全面發展著想。
(五)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確立了以學校法定代表人為安全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制度。與班級、教師都簽訂《安全責任狀》;有保衛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堂食品安全衛生制度及應急預案;微機房安全管理制度;教學樓、教室、閱覽室安全管理制度;為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創建工作,杜絕惡性傷害事件的發生,每學期在全校范圍內突擊進行一次管制刀具的禁攜檢查。
(六)財務管理
對照上級要求,推行“陽光財務”,嚴格預算管理,加強公用經費管理,增強教育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建設節約型學校為理念,防范學校財務風險。
三、存在問題。
1、優質生源比例較小,留守兒童比例大。學生管理工作量大、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