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混合式學習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 混合式學習理念從學生需求的角度考慮教學組織形式,既體現教育的人本化,又突出信息時代的特征。作者從主導作用與主體地位的混合、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的混合、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的混合等方面在物理教學中嘗試混合式學習,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1.混合式學習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數字化學習(E-Learning)作為一件新生事物蓬勃發展起來。E-Learning在培養學生基本學習技能、創新能力、信息素養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它能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辟出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然而,進入20世紀之后,這種缺乏教師深度參與,完全依靠學生自學,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E-Learning,效果令人感到沮喪,人們逐漸體會到它不盡人意之處。2002年12月,《美國教育技術白皮書》明確提出“E-Learning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育目標,但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E-Learning不會取代學校教育,但能改變課堂教學目的和功能”等觀點。顯然,怎樣體現學生在線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習和研究方法、人格影響的滲透優勢,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此大背景下,混合式學習(BlendedLearning)的概念應運而生。
2.混合式學習理念
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把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又要合理發揮教師啟發、引導、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方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在對E-Learning反思基礎上誕生的Blended Learning,其學習過程吻合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主模式”教學理論,體現教師面授和在線學習的完美結合,既展示了信息時代的特點,又正視了學習的傳統本源對教育技術的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究其實質,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種在師生二元論思想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與計算機網絡的整合,既強調學習伙伴間的協同作用、教師的指導作用,又倡導學習者知識的自我建構。從其內涵看,混合式學習是各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媒體及學生支持服務和學習環境的混合。當然,各種元素不是隨意地混合,關鍵是如何優化各種學習資源,如何把各種學習資源有機整合,達到1+1>2的效果。
3.混合式理念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嘗試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面對面學習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在線學習是對面對面學習的補充。物理新課改的理念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對混合式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嘗試。
3.1主導作用與主體地位的混合
回顧教育發展歷史,20世紀90年代前,以中國“師道尊嚴”為代表“教師中心”論,片面強調教師“如何教”而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90年代后,西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側重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突出“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兩者都過于偏頗,讓教與學不能和諧統一。混合式學習理念提倡把“教為中心”和“學為中心”兩種觀點有機混合,既不側重“教師中心”,又不夸大“學生中心”,而是既彰顯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教師與學生、教與學和諧統一。教師在混合式學習中,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參與網絡討論、控制教學過程,保障學習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起到主導作用;學生通過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協作交流,自主探究,建構知識體系,提高學習和創新能力。
轉貼于
3.2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的混合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混合式學習要求在物理課堂上,采用傳統黑板板書與多媒體CAI課件相結合,恰當引入EDA技術等輔助的教學方法,將黑板的板書模式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創造一個雖是低結構化的,但能便利地引入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教學環境。采用多媒體課件,將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復雜的圖形或波形用動畫的形式在投影上顯示出來,能彌補黑板板書單調且浪費時間的弊端。運用EDA技術仿真虛擬物理實驗,直觀的現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教師把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向學生講清楚,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樣,既能讓學生動腦思考,又能讓學生動手參與物理仿真實驗設計。另外,必要的黑板板書,可避免過多的無效信息干擾學生的有效注意力,防止學生因長時間“電灌”而“疲勞”。
3.3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的混合
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學有法。教師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教師以板書、肢體語言、教學語言和個人魅力等成為學生注意的中心,在師生雙邊活動、信息交流中占有優勢,而在線學習不受地點、時間、空間約束,自主性和人機互動性強,有些教學內容要在教師面授方式下才能獲得好的效果,而有些內容通過網絡教學方能提高學習效率。
譬如,高一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編排了“超重和失重”內容,傳統講授運用牛頓運動定律推出超重與失重的概念,學生往往對超重與失重的內涵似懂非懂,更無法親身體驗超重與失重的感覺。為此,我設計了一個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在教學上的優勢,運用EDA技術仿真虛擬物理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習,體驗物理的探究過程,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同時,設計了一定量的學生活動與協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上探討結論。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根據信息技術平臺互動的特點,設計知識自評和在線交流網頁,實現“人機對話”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4.結語
混合式學習理念把“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恰當結合起來,吸取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建構一個較為理想的學習平臺,能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方便教師監控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進行,順利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保證傳授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便于學生對創新能力和知識技能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價值觀和健康情感的培養,能夠將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創新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實踐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首先,從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課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頗為相似,缺乏創新。其次,專業課教學模式比較陳舊,專業課程都是以教師、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向學生灌輸知識,師生互動較少,學生也基本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確,使學生面對以前傳統教學時,不再有興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每學期都會到學校或者培訓機構見習,導致本課程的課時量也不足,達不到集體授課的教學目標。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來看,有以下不足之處。第一,教師隊伍的“雙師”較少,結構尚未完備。教師隊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條符合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需求的改革之路。經調查研究,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所學內容與畢業以后的實際工作崗位脫節,大部分學生都從事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他們畢業以后的實踐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我們應該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探索出符合專業音樂教育教學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學校的實訓基地、實踐基地等條件需要進一步地打造,進一步加強和培養職業精神。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即學生在課外進行線上自主學習,通過學習教師上傳的網絡資源,獲得初步的知識,自主完成知識點和概念的學習。課中以學生為主體,與教師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問題進行研討學習,在最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習效果。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不斷革新,教育教學也迎來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不斷發展,需要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細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斷提高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信息化水平,切實提高音樂教育專業課教學的實效性,加快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快教學模式的發展,提高學生在專業課中的獲得感。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根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了科學深入的調查研究,需要不斷提高音樂教育專業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與教學實踐相適應,促進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緊隨信息時展的步伐,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優勢互補,進一步發展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的普遍應用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方式、內容等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的實效性。目前,多數高校已經將混合式教學納入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在信息化社會,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夠有效促進音樂教育專業教師與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一)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
在高校音樂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上教學為學生提供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各種資源庫學習資源,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比如:視頻材料、音樂欣賞內容、教案、PPT、各種演唱家、演奏家的優秀作品視頻。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識,從根本上改良教學觀念、導向、模式及手段,改變傳統的音樂傳統教學模式,使刻板的理論知識或者是抽象的學習內容得以具體化展現,快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頻繁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不會局限課堂上一對一的學習,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和鞏固;也可以組建小組群,在群里展開討論,針對專業中的某一個技術要點進行討論;可以提高效率,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答疑,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三)實現學習模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進行講解板書,但是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收集各種教學資源,建立資源庫,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種演唱家、演奏家的優秀作品視頻、音樂欣賞的視頻,為學生擴寬視野。
四、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不足
(一)從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來看,課程建設基礎較薄弱,課程的相關材料(PPT、數字化教學資源、作業、測驗、討論、輔助學習資料等)需要有一定積累。可以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組建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混合式課程教學梯隊。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采取先建設應用,后評價認定的路徑實施,所有立項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必須實施1-2輪混合式教學實踐后方可申請課程結項。通過結項的混合式教學課程應該繼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利用在線平臺,自主開發資源庫,依托課程團隊自主開發的教學資源庫,開展課前課后自主學習,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在教材方面,選用國內優秀教材,鼓勵選用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進國內外優秀電子資源,探索豐富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資源建設新模式。資源包括文字教材、電子教材、中外藝術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兒童歌曲的譜例、音頻、視頻、教師微課視頻、PPT、教案、教材的電子版本、自主學習任務單、中外歌劇音樂會、中外音樂劇歌曲視頻資料、大師班學習視頻、著名歌唱家音樂會、中外音樂史相關學習資料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正確處理單門課程與專業前導后續課程和通識課程改革的關系,課程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結合專業特色,支持和鼓勵教師使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行教育改革。(二)教師沒有做好準備,盲目照搬,將現有的課程轉變為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需要進一步進行專業體系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混合式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不僅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了改變,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環境都發生了變化。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挑戰。混合式教學課程活動的設計、組織、管理、評價等各個環節可不斷提升教師教學內容設計能力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三)要進一步優化評價體系,新模式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需涵蓋線上和線下全過程,應包含學習態度、能力等因素,評價指標分值應根據課程特點靈活設置,但期末考試仍應是主要考核方式,評價主體還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新模式下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也要涵蓋線上和線下全過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學設計能力、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和學生學習效果等,要注重優化評價體系,包括評價內容、評價方法。
五、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聲樂課程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進行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體裁、題材聲樂作品的表演與教學。在教、學、做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注重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實踐。在實操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藝術個性發展。從而塑造學生適應新時代職業發展特點的核心素養,為社區文化中心、青少年宮、小學、幼兒園及藝術培訓機構輸送優質人才。課前準備,利用資源,預習知識。自主開發資源庫,依托課程團隊自主開發的教學資源庫開展課前課后自主學習,拓寬學生專業學習知識面。建立資源庫的資源。資源包括中外藝術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兒童歌曲的譜例、音頻、視頻、教師微課視頻、PPT、教案、教材的電子版本。中外歌劇、音樂會、中外音樂劇歌曲視頻資料、大師班學習視頻、著名歌唱家音樂會、中外音樂史相關學習資料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疑問,在線答疑整理與搜集資料,錄制演唱視頻,上傳教學平臺。完成教學全過程信息采集,根據平臺上學生作業反饋情況,明確課堂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中,我們利用音樂手段進行考勤,如利用音階演唱練習考勤法,每位同學對應一組音符,二十組音符連續唱完后,不僅確定每位同學到位,同時進行簡單的發聲訓練以及基本音階的把握,根據歌曲調式選擇相應的調式音階。
(二)作業與預習情況反饋
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有效利用數字資源進行綜合式教學。課前平臺任務學習,主要能夠反映同學們對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而有效開展教學內容。一般設計資料查詢、小組分析、音視頻觀摩和學唱評價。教學計劃分模塊進行,按照模塊,提煉出每個模塊中的重點進行視頻錄制。視頻采用MOOC、SPOC、微課等適合在線式或碎片化學習的形式制作,使學生明確自主學習任務,包括: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知識點、課前學習效果監測三部分。知道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完成主題內容的學習達成學習目標的要求。同時,通過了解教師關于課堂學習形式的設計,發現線上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的關系,從而主動完成自主學習。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后發現的問題和困惑的反饋,教師適當調整課堂授課內容與形式。
(三)課堂教學環節
新課的導入,從作品文化敘事和音樂學分析進入新課講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歌曲演唱實踐。演唱實踐過程,運用各種直觀技術手段結合老師講解分析、訓練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闡釋水平,解決技術重難點。多元形式鞏固創編。借鑒兒童歌唱活動教學設計,將與歌曲相關的活動形式融入教學,通過體裁對比、情境設定、形式互動、鮮活表演等途徑加深技法基礎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務與反思
1.布置作業:根據新課講授內容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通過個別訓練,視頻觀摩等形式,完成課程內容,強調技術問題的解決,歌曲演唱的情感;針對下節課內容,按照老師要求提前預習,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2.教學反思:對標行業標準,依照人才培養方案,遵循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學生接受程度、學習效果的達成情況,教學環節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對各知識點講解的清晰度,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問題設計與學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學理念執行情況,思政元素體現情況等方面的思考、評價,總結經驗,有效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針對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混合式教學的建議和策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綜合運用教育學、統計學等相關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基礎上,準確反映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規律,促進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更好地開展教學,提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實效性和可行性。
六、結語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混合式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依托線上教學、線上建立的資源庫,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但是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進一步將混合式教學融入到具體課程中,將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為以后就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唐鶴鳴.高師音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1,(11):95-96.
[2]何藝,陳萌.教育信息化時代高校音樂表演課程混合式教學初探[J].藝術研究,2021,(01):130-131.
一、微課教學模式
微課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大規模的在網絡傳播平臺中,傳播構建微小、簡短、內容精悍的開放教學課程,微課能夠增加知識傳播的渠道,讓人們在微課教學模式中更具知識分享、學習協作意識,促進微課學習者自身學習水平提高。在微課教學模式中,主要就是能夠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只需要學生注冊成微課用戶,就可以在網上完成高中英語學習課程。微課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的電視大學的學習方式,也有別于網易公開課。微課教學模式中,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知識點是短視頻,會把課程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每節課都由10到15分鐘的短視頻組成。
2.可以隨堂考試隨時得分。在微課教學模式中,借鑒網絡游戲的方式方法,能讓那些不愛學習的人也可以為了微課的分數,為了跟朋友們炫耀他有多牛,而將更多的經歷放到微課學習中。
3.另外,在微課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各人的學習成果。
4.虛擬課堂,微課教學中,以網上個人學習為主,但是也可以通過網上論壇將分布的學生練習起來,構建虛擬教師,可以克服學生學習的孤獨感。
二、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基礎及現狀
1.基礎的理論。對于混合式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在我國當前教育中新興的一種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中,主要就是通過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多種渠道去獲取知識。學生可以擺脫傳統通過教師獲取知識的學習模式,可以在更多人的幫助下,混合多種學習方法、混合多種教學方法、混合多種教學模式,綜合提煉出優勢的混合學習模式,更好的獲得知識。在高中英語混合學習模式中,就是應該從學生為主體視角,為學生創設優良的混合式力學習高職英語的模式情境,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水平。
2.現狀。在當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中,基于微課教學模式,并未很好的實踐開展混合式學習模式,并沒設計出針對高中英語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國內在研究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其研究對象大多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極少會對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進行研究。本論文研究中,將會基于當前研究現狀,優化設計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以便可以將混合式學習平滑的過渡到當前高職的英語教育中,激發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在實踐中應用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效果。
三、基于微課教學模式設計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
1.課前的準備。在微課教學模式下,要想設計符合實際高職英語教學需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在課前高職英語教師,就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混合式學習根目標,從而優化微課內容,從拍攝以及課程制方面,均能夠賦予絕對的耐心與誠心,制作出優良的高職微課混合式學習視頻,并可以將該微課上傳到微課資源庫,以便可以供學生學習使用。
2.設計實際混合式學習內容。對于混合式學習模式中,設計的微課內容,應該簡而精,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被課程知識吸引,讓學生能夠從微課那簡短而精煉的課程提要中,學習到高職英語知識,將高職英語知識灌輸給學生。同時,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基于高職英語微課內容,也應該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以學生能接受的視角,導入微課,讓學生接受這種混合式的高職英語學習模式。
3.課后評價。在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中,評價該模式實施效果,可以根據微課教學平臺的后臺,去有效監控高職學生登錄該平臺學習的時長與次數,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提問、回復問題、參與微課小組討論的頻度等相關數據,評估學生在微課中混合式學習的表現,從而可以評價學生課后學習效果。
四、實證研究
1.研究對象。選擇來自某地XXX高職學校的英語專業學生100名,對其從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間,開展微課教學模式下英語混合式學習成果研究。
2.研究過程。
(1)研究前。在開展研究之前,對100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英語口語三級考試,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中,學生50名;第二組中,學生50名。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實施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實施x2檢驗,P
(2)方法。針對兩組學生,在開展高職英語教育中,均采用《大學英語聽說教程 3》教材。能夠把第一組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將第二組作為研究組,應用微課教學模式下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第一組中,可以對這一組的學生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教師、學生的面對面授課下,教師為高職英語教學主導,學生作為執行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習高職英語知識。
對于第二組,則是主要采用“微課教學+教師講授+小組討論+課后學生自主微課學習”的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見圖1)。
圖1 實施混合式的學習模式
在高職英語課堂中,首先教師根據高中英語教材中每個教學單元的具體內容,為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生介紹和這單元教學相關的背景內容知識;之后,就可以開展微課教學,能夠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英語口語教學材料,讓學生可以認知英語口語,練習英語口語;同時,讓學生可以在課下流通微課教學課程,并引導學生可以組成小組,對課堂內容進行探討討論;在課堂的最后,由教師統一為學生解答疑問,并對學生有見解的回答予以保留答案,有助于擴散學生思維。并且,教師也可以告知學生,在課下時間,登陸微課學習高職英語相關資料,從微課查找課程相關內容,歡迎學生通過微課與老師保持交流溝通。
(3)結果。對于兩組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結束后,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測試,隨機抽取口語能力測試題目,讓學生進行即興口語演講,評估學生得分。對第二組進行一年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后,兩組學生學習情況統計有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見表2)。
基于微課教學的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不僅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同時,經過對學生開展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促使高職教育教學面向信息化、現代化改革發展,轉化傳統教學避免,提升混合式教學質量。
3.深入討論。(1)微課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優勢。混合式教學能把教學方式與網絡技術的現有優勢最好地結合在一起。在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對于身處落后城市中的學生,擁有全部的高職英語學習短板,不僅信息不發達,連像樣的書店也只有一家,想要找一些好的高職英語教育資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微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高職學生在網上修讀高職英語課程,也可以為高職學生提供學習高職英語的道路。開展微課混合式學習模式后,教師也能夠在教學中,混合如網絡媒體,例如讓學生瀏覽網頁,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英語學習視頻,播放英語音樂,通過融合微課教學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有效去引導學生可以開口說好英語,發揮教學優勢。(2)提升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質量。微課教學模式中,計算機可以對大量高職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分析,這個題目有多少人答對,多少人答錯,這些反饋均可以幫助高職英語教師分析出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設計中的問題,從而優化學習模式設計質量。微課教學中,可以實施作業分組,將大部分實力均衡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讓小組成員在微課網上討論區內,對課堂內容進行討論。同時,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基于網絡協作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斷網、故意逃避網絡課程等),應該確保設計的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中,可以為每一次的微課教學制定一個Plan B計劃,以防萬一,確保可以有序執行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微課教學模式下的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上學生自主實現線上線下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更好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開展高職英語自主學習,順利完成高職英語學習目標。
五、優化設計高職英語微課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策略
1.優化教學理念。堅持開放的建構主義理論,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學成果的共享,向其他教學參與者開放,向社會開放,也要向全世界開放;二是合作的理念。要在新技術推動下,積極參與深度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大規模集成知識生產、傳遞、消費鏈條中的各個環節。同時,加大微課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宣傳推廣和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對微課混合式學習的認識,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設計適應微課高職英語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方案,提升教學水平。
2.優化微課課件。在教學中,優化課堂微課課件排布,拓展數學課堂教材難易度,領會教材內涵,高耗低效,依據教學資源,靈活安排教學情境,拓寬學生知識面。構建網微課絡學堂,使教師以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論壇方式,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學協作,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微課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投影儀等輔助設備,明確課程問題實質,總結新知識概念,通過微課教學課前準備、引入實例、創設情景、授新設疑模式,加深學生對高職英語概念的理解,使學生保持良好、積極的高職英語學習體驗。可以把學校可以在自己學校網頁上建立專門的微課資源下載區,這樣學生在課前課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微課資源,可以反復觀看,直至真正理解為止。
關鍵詞:概率統計課程;混合式學習教學;微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0-0203-02
一、引言
概率統計課程作為大學數學基礎課程之一,其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已經廣泛深入地滲透到計算機科學、醫學、工程、金融以及其他自然學科各領域,具有強烈的實際背景,可以通過該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該課程的實施狀況是普遍采用了比“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豐富了很多的多媒體教學,但具體教學實踐中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協作學習主動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不高,甚至上課時間緊促不夠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很容易導致教學中過分“重計算,輕能力,重概率,輕統計”,學生往往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并不能體現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評價意義和作用。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彌補多媒體教學過程的不足,從多渠道完善教學過程是勢在必行的。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智能終端的普及,為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給以知識系統傳授為主要模式的傳統課堂帶來極大沖擊的同時,也給教育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教育理念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為教育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混合式學習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關于混合式學習教學的思考
混合式學習是指綜合運用不同的學習理論、不同的技術和手段以不同的應用方式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有機地整合了面對面的傳統課堂學習和數字化學習,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集體教學和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組自主學習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應用的主要趨勢,其目的就是融合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在過去十年中,美國和歐洲高校利用技術來支持教學活動的發展迅速,完全在線E-learning課程數量繼續保持上升,而混合式E-learning增長速度最為迅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重視在線學習和傳統教學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認為這是“當今高等教育領域內一個毋庸置疑的必然發展趨勢”。伴隨著中國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發展,混合式學習也成為國內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超過60%的中國高校已經開始使用課程管理系統,作為支持校內全日制學生的混合式教學之技術平臺。國內多數著名大學都開展了混合式學習的應用與探索,黎加厚認為混合式學習即所謂“融合性學習”,是指對所有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和組合,以達到教學目標;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目前,國內對混合式學習的研究中,大多數的研究對象都集中在企業培訓和遠程教育領域,是一種分散的以網絡教學為主導的混合式學習。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把混合式學習的理念方法應用于概率統計課程中,并根據學校教學特點,從集中的以面對面教學主導的混合式學習角度進行研究,通過教學實踐檢驗混合式學習在該課程中的實用性,從而逐步改善教學效果,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利用概率統計解決專業問題的應用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混合式學習在概率統計課程中的應用模式
根據概率統計課程的具體學科內容,研究整個學習系統的要素,提出以下教學應用模式,如下圖所示:
該模式中主要有學生、教師、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活動等要素,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了解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通過QQ、微信、飛信、微博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對某個主題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網絡交流,完成“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目標,教師總結發現了問題之后順利進入面對面教學,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已達到“學習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也可以根據教學反饋以微課視頻為教學輔導手段,以小組協作為形式進行反思,既豐富了學習過程,更能提高課堂效率。從中可以發現,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教材―學生”相比,基于“自主學習―網絡互動―面面授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革新了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三者多元化的有機融合。
四、混合式學習教學方法的教學措施
混合式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學習理念的一種提升,這種提升使得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相應的發生了改變。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具體措施實施概率統計課程的混合式學習教學。
1.研究過程。概率統計課程為每周4學時,安排在每周二、周四進行。在周一、周三、周五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評價學生網絡互動的學習效果,便于有針對性的在面對面授課中及時解決。基于概率統計的課程特點以及學生已經有了自主學習的基礎,面面授課采用多媒體與“黑板+粉筆”相結合的傳統授課以提高課堂效率。每周一次的提供網絡教學平臺的集中學習以及微課視頻、教學大綱及電子教案的發放,這一學習過程是學生根據自身條件獨立完成的,既解決了傳統授課下,面向全體學生眾口難調、個體差異的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其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案例。概率統計課程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在自主學習環節用問題驅動的方式促使學生思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筆者舉如下兩個教學案例。
案例a:給出中獎規則后,分析如下三個問題:(1)中獎幾率與摸獎順序有沒有關系?(2)如果發行了100萬張獎券,中一、二等獎的幾率分別是多少?如果發行了2000萬張、5000萬張的中獎幾率又會是多少?(3)如果讓你摸獎,在什么情況下中獎幾率會大一些?
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可以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出現,以檢驗學生是否了解并理解即將授課的內容。通過互動交流教師會發現有不同的解答,教師在面面授課中分析總結這類問題的解答方法,學生就會明白真正中獎的幾率是很小的,科學的看待“中獎”問題,也可以對周圍類似的事情做出合理解釋。
案例b: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觀察某一公交車一天時間段的乘車人數,結合數據為該公交線路設計一個合理的車輛調度方案,這個方案如何兼顧乘客和公交公司的利益?
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是一個數學建模問題,學生身體力行的實施了統計觀察,搜集數據,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使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概率統計的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學科特點。
3.微課視頻。概率統計課程64學時,課時緊任務重,課堂授課容易造成“滿堂灌”的教學后果,師生互動少,講授中大多實行“概念―定理―例題”的死板教學方式,造成概念多難懂、例題多難解、方法多難想的局面。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自主學習環節在課前復習中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面對面教學中的典型例題也可以制作成微課,便于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探究規律。對于強化計算方法的教學內容,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并制作好微課,用于鞏固本節知識。教師將錄制的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同時,制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
綜上所述,在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混合式學習教學方法,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先進的技術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也能夠更加主動的學習,更多的利用網絡作為認知的工具而不是娛樂工具,同時,能夠使教師關注如何充分利用學習環境、方式和資源優勢來促進教學,以順應大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彭艷妮,劉清堂,李世強,趙呈領.中國教育信息化[J].混合式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1,(07).
[2]李興東,張正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加強案例教學的探討[J].數學教學研究,2012,(04).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學習支持服務;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2-0146-03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ystem in Blended Learning,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Hand Drawing Aided Desig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Feng(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100,China)
Abstract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nd network learning with the blended learning mode has become the effective way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blended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has become a core issue. This paper take control of test and questionnaire, put forward from the staff support service, resources support services, environmental services, service support activities in suppor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our dimensional system in curriculum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ystem in blended learning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hand drawn aided design courses
Internet :.cn
混合式學習將多種信息技術、學習技巧、學習內容、學習媒體和學習環境相互交叉和融合,適當使用信息技術,諸如網絡、音頻等數字媒體,通過對學習者學習風格和水平特征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和實際環境綜合評估,充分結合課堂教學中師生面對面交互和基于多媒體網絡下的教學模式兩者優勢并實現互補,達到學生認知的最佳效果。筆者從學習支持服務的構建理論和概念界定出發,結合混合式學習特點,以高職手繪輔助設計類代表課程為例,提出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
一、學習支持服務概念界定
在國內近幾年,學習支持服務研究經歷了“借鑒國外理論經驗――理論用于實踐――實踐解決問題”這一系列過程。學習支持服務中狹義的概念,即區別于廣義的學習支持服務觀,認為它僅存在傳統教育中的師生和生生之間的面對面交互中。本文基于廣義的學習支持服務觀,基于狹義的概念,向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做了深入闡述: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是指以教學機構、主講教師和教輔人員等為載體,為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生生之間的通過課堂面對面互動講授學習和基于網絡主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支持服務總和,它具體包括各種人員的、信息的、資源的、設施的、環境的、活動的等支持服務要素。
二、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四維體系構建及手繪課程實踐探索
(一)高職手繪輔助設計課程現狀分析
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實踐性較強,課程只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傳統學習環境和網絡信息媒體虛擬環境相結合,并且以混合式學習為載體,把握傳統課堂和在線學習之間的聯系,構建合適的連接平臺共享模式,運用正確的學習支持服務。
(二)四維體系構建及課程實踐探索
針對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存在上述問題,結合實踐經驗,依據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各要素間的內在關聯,我們應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見圖1)。每個服務維度內容要根據課程教學設計為載體進行規劃和制定。
1. 人員支持服務維度
學習支持服務中的核心,包括課程主講教師、技術管理人員、教輔人員、綜合管理人員等,提供諸如學習輔導、教學資源提供和學生情感支持等。混合式學習中,主講教師要能及時做到課堂面授和課后線上及時、認真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指導。另外,需配備與學生人數成正比的教學輔助人員,包括在線輔助人員及助教等,及時向學生傳輸綜合信息,通過課堂和網絡相結合實現對學生教學管理和媒體學習資源使用管理。教輔人員通過人際面授和線上非面授相結合提供教學輔導,包括學習方法策略等于教學相關內容,通過通信手段提供與課程教學內容無關的交流或個人問題指導建議等。技術管理人員包括課程研發員和媒體技術專家,為混合式學習的網絡平臺提供人員技術支持。
在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設計中,可設置(1)課程主講教師:是學習支持服務設計者,要總體把握課堂教學和在線輔導服務,并將四維體系中的各項支持服務章節化和知識化細分 (2)在線輔導教師:主要通過網絡通信技術進行教學輔導活動支持,加強課后師生雙向對話;(3)助教:由于混合式學習基于課堂面授學習和課后在線學習兩種模式,根據學習環境開展不同學習活動。
2. 資源支持服務維度
學習支持服務中的先導,包括課程教材、課件和媒體信息網絡資源等,它決定了學習支持服務質量高低、教學成功實施與否,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混合式學習中,資源支持主要包括信息資源服務和學習資源服務兩大類,前者指為幫助學生完成某一學習目標而提供的網絡技術支持信息,包括課程網站、網絡通信等信息資源;后者包括課程章節視頻影音資料、PPT課件、多媒體材料學習檔案電子包等電子學習資源;以及印刷講義、教學書籍資料等傳統紙質學習資源。
為構建課程全過程、多方位的資源支持服務體系,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建立專題學習網站,從三方面著手,(1)網站建立“一站式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分為服務導學和在線學習區,網站為學生提供在線手繪咨詢和相關課程指導服務,提供“在線課堂”和“手繪項目實訓”,提供專業手繪教學資源、手繪實踐案例與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等;(2)根據課程資源分為課程基本信息、手繪工具學習平臺、手繪技術技巧、課程評價方式以及教師信息模塊;(3)課程利用網站建立學生“資源共享”區域,學生將個人資源上傳至網站改區域,由助教將優秀資源進行整理并在網站上羅列,建立課程資源共享目錄并刻錄光盤方便查閱。
3. 環境支持服務維度
學習支持服務中的保障,主要通過課堂學術環境、課后通信設施環境和課程虛擬網絡環境來實現。通信設施環境為學生提供課后教師與學生間、教輔管理人員與學生間、學生學習小組成員間等雙向線上交流的通信媒體服務。課程網絡環境主要指課程自主學習平臺和網絡媒體教育途徑等。混合式學習中,環境支持服務不單純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學術環境,而是延伸到諸如學生寢室等任何網絡連接的環境中,學習支持服務設計者根據學生學習環境不同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根據學生個體化差異設置個人學習電子檔案袋,并提供諸如課程論壇等學習交互工具,學生根據自己需求選擇交流交互方式解決問題。
在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實踐中,構建學習支持服務虛擬網絡環境,包括共享課程教學資源和活動平臺、討論載體、手繪作品提交展示平臺以及師生交互和效果反饋區,通過微信、電子郵箱等網絡通信形式建立師生互動交流。
4. 活動支持服務維度
學習支持服務中的實現途徑,指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設置的師生教與學的活動綜合,它基于學習環境支持和學習資源支持,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程度。活動支持主要包括課前導學活動、課堂助學活動和課后督學活動。混合式學習中,活動服務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多元化原則,活動任務要與教學項目緊密銜接,活動的組織方式、過程和考核要素要圍繞活動任務展開,同時要將課堂傳統學習活動和課后基于網絡交互工具的虛擬學習活動相結合。
在課程設計中,包括三個特點:教師應針對該類課程實踐性強特點,改變單一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征采取有效教學模式,從“教學”向“導學”轉變。其次,促進學生信息搜索、分析和歸類等思維能力。三是組織課后網上討論,師生進行更深入有效地交流互動,總體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督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三、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中學習支持服務應用效果分析
(一)實驗方法和對象
選取手繪輔助設計類典型課程《效果圖手繪表現》,選取大二兩個班級,每班人數均為30人,1個為對照班,1個為學習支持服務應用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進行效果分析。對照班按照傳統先教師講授后學生練習方式;實驗班采取邊講授邊練習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以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四個維度為載體展開教學。實驗前,對兩個班進行專業手繪總體測評來驗證水平是否平衡。
(二)實驗測評對比
實驗前測試主要通過“透視畫法”“單體小品手繪”和“空間整體手繪”三大模塊進行,測試成績如表1顯示:實驗班平均成績為50.2分,對照版平均成績為51.4分,兩個班級基礎水平相當,對照班比實驗班平均分高出0.8個百分點。
對實驗班進行該門課程混合式教學,課程結束后運用快題設計對三大模塊再次進行測試,成績顯示,實驗班平均成績為86.6分,對照班平均成績為74.5分,實驗班比對照班平均成績高出12.1個百分點(表2)。應該說基于學習支持服務的混合式教學對學生成績提高有積極作用。
在各個分數段比較情況如表3顯示,可見,學生能夠較好接受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
(三)問卷訪談分析
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班學生針對該課程進行了“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感受問卷”,從個人喜好因素、對象滿意度兩方面進行問卷題目設計,前者主要是學生是否能接受該種教學模式,后者主要是通過課堂面對面和課后網絡信息學習支持服務銜接緊密度(交互品質)、媒體信息資源質量(信息品質)以及學生對學習支持服務提供者的滿意度來體現。(表4)
四、實踐反思
手繪輔助設計類課程的實踐和應用分析使我們認識到,關于面向混合式學習中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完善發展,從“教與學”實際出發,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從“教”出發,抓住學習支持服務的關鍵要素
前文所述,人員支持服務維度和環境支持服務維度是學習支持服務中的重要因素,加強教師資源支持,提升教學環境質量是學習支持服務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加強專任教師的服務意識和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業務能力,合理優化教學輔助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數量結構;其次,提升教學手段,改善教學環境,打造“教學做一體化”的手繪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配備先進手繪設備;另外,構建完善學習支持服務虛擬網絡環境,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方便易操作的在線學習指導支持等。
(二)從“學”出發,提升學習支持服務交互品質和滿意度
學習支持服務交互品質,主要指課堂面授支持服務和課后媒體信息學習支持服務銜接的有效性,通過兩者較好地融合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目標。學習滿意度指學生通過感受學習支持服務各項維度后,形成的情感、興趣等方面的心里愉悅程度。學習支持服務的交互品質和滿意度可通過教師的資源支持維度和活動支持維度來實現。
(三)“教與學”整合,強化學習支持服務中各維度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包括人員、資源、環境和活動四個維度的支持服務內容,確定學習支持服務提供人員后,人員各角色會根據課程教學實際內容設計混合式學習所需要的資源和環境元素,之后的活動根據學習資源和環境基礎上展開。四個維度若不能協調配合,必然影響整體教學水平。因此,我們要使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四個維度均衡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 從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2] 丁興富. 論遠程教育中的學生學習支助服務(上)[J]. 中國電化教育, 2002,(03):56-59.
關鍵詞:Internet環境;混合教學;大學英語;在線教學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在中國的深入與發展,傳統意義的課堂教學受到了新興Internet教學的強烈沖擊。同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開始漸漸意識到,多媒體教學具有光盤課件及Internet課程界面交互性強、教學資源豐富、師生可以便捷地在線交流等優點。但是如果沒有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與講解,Internet教學同時缺乏教師監督、幫助與指導,就會導致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效果與理論預期反差巨大。因此,怎樣充分有效地利用新信息這個大環境,同時又能夠充分發揮大學教師的引導與監督作用,并且合理地滲透各類研究和學習的方法,已經成為教師迫切關注的難題。
一、理論基礎
混合式教學指的是線上Internet教學與線下傳統教學的混合,通過引進面對面教學來改進傳統教學的不足。何克抗在我國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學這個概念,他認為混合式教學會把Internet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點相結合,這樣既能夠充分發揮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引導、監控、啟發的主導作用,又能夠體現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主動性、能動性以及創造性。張其亮等學者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是:在教學形式上,混合教學是傳統面對面教學與Internet教學的結合;在教學技術上,混合教學基于Web技術,結合音頻、視頻、圖形、動畫、文本等多種媒體技術;在教學手段上,混合教學是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在教學目標上,混合教學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教學評價上,混合教學是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二、基于新信息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
本文通過對沈陽工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觀察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學校應當制訂適合本校辦學定位的教學理念。沈陽工學院作為新興民辦二本院校,基于專業的不同發展來開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我校需要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從而制訂符合本校學生實際需要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其次,我校需要制訂適合符合本校各個專業特色的教學目標,要求英語教師了解本校學生對自身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一方面,沈陽工學院英語教師需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分析本校不同的專業的學生需要滿足各個用人單位提出的英語能力需求,從而更好地在各專業英語教學中確定符合社會需要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沈陽工學院教師需要利用豐富的Internet資源,結合專業特色優化教學資源,從而創建具有一定實踐價值的學習資源庫,并且資源庫的內容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身發展需要。同時,沈陽工學院英語教師還可以對這些學習資源進行處理,以圖片、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上傳至Internet公眾平臺、QQ空間或微信群等,通過充分運用這些媒體社交網絡,發揮新信息環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同時可以推動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在沈陽工學院的順利進行。最后,我校需要創建更加社會化的混合式英語信息交流學習平臺。混合式英語教學需要確保學生能夠獲得一個多元化和社會化的英語學習平臺。沈陽工學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論壇、郵件以及微信群、QQ群、各類網絡公眾平臺等多種方式建設多元的線上師生互動通道,以便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習;另外,沈陽工學院英語教師在線下可以通過英語學習小組、英語角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定期開展英語交流活動,為學生面對面英語交流提供機會,以提升實際英語運用能力。此外,混合式教學的考核需要以形成性評估為主,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評價,并且需要制訂詳盡的評價細則。同時需要嚴謹的終結性評估,以便有效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三、結語
基于多媒體Internet環境的混合式教學積極整合了各類教學模式:其中包括傳統教學、自主學習、Internet化和數字化教學、合作學習。混合式教學激發了學生主動討論、探索、研究、整理問題的能力,最終形成他們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單純地、單方向地由老師灌輸知識,被動地學習。混合式教學同時能夠讓學生在Internet資料庫完成傳統課堂上無法完成的訓練,并且可以隨時檢測他們的學習進程以及教師的教學與輔導情況。混合式教學所包含的傳統課堂教學的主題講演、討論、交際演練都能充分促進學生們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總之,混合式教學集中了傳統教學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又全面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飛,邱國榮.試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傳媒人才職業能力內涵與培養途徑[J].傳媒,2015(16).
[2]黃敏.新媒體下基于專業導向培養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變革[J].英語教師,2016(4).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人才培養;高校;會展;教學模式
會展產業推動經濟高速發展,受到政府與相關行業的高度重視。而會展人才需求的激增,給會展行業拋出了難題,也給高校培養會展人才帶來了挑戰。會展人才要能迎合時代需求,滿足行業市場要求,單靠高校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是難以實現的,因此不斷改變、優化會展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來,專家學者們經過探索和實踐,發現傳統的線下課堂與新興的線上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彌補它們各自的缺陷,達到1+1>2的驚人效果。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融合,也重新建構了新型師生關系,使多元交互的學習理念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基于該模式的諸多優點,國內外許多高校開始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滿足行業對會展人才不斷提高的專業素質要求,高校會展專業也在尋求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1會展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現狀
1.1會展混合式教學普及度相對較低。目前高校混合式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會展專業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也只占少數。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1],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課程比例中,英語類占首位,達28.33%;其次是計算機類,占18.70%;再次是公共課,包括思政、體育類等課程,共占8.78%;剩余的44.19%分散在如《微生物學》《力學與結構》等以理科為主的專業課程中,而會展等偏文科的專業課程只占極少數。且混合式教學實踐分布區域參差不齊,部分地區過分集中,如上海、北京等,部分地區如廣西、等卻寥寥無幾。從整體上來看,會展專業的混合式教學存在普及度偏低的情況。1.2會展學生自學驅動力及學習自控力偏弱。從我國高校對會展專業學生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上課的主動性不高,且課前、課后的自學效果非常不理想[2]。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對周圍環境感到新鮮好奇,很難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且中學時期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偏差,被動學習不善思考,缺乏創新意識。再加上會展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專業,在沒有老師指導的前提下,會展學生較難通過自學去理解課程內容,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展學生的自學動力。1.3會展教師混合式教學意識及水平不高。很多會展教師對“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感到陌生,有的認為它是指各種學習理論的混合,有的認為是指多種不同教學材料的混合。只有少部分教師知道,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3]。我國高校開設會展專業的時間短,會展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高,從事會展信息化相關課程的教師不是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會展專業教師,就是對計算機技術較為熟悉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教師,基于對混合式教學的不了解和信息化能力的不足,很大一部分教師誤以為讓學生完成在線預習、復習和知識拓展等任務就是所謂的“混合式教學”,但其實它并沒有改變“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1.4高校混合式教學軟硬件設施不完善。計算機和網絡教學資源等軟硬件設施是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但目前很多高校相關的配套設施并不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及相應的保障團隊欠缺,信息技術設施落后,很多高校提供的普通電腦教室等硬件設備跟不上會展專業教學信息化的速度,且高校配備的教學資源軟件功能不齊全,大都是一些普遍適用的基本功能,與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會展操作軟件相差甚遠。高校提供的“大眾款”教學設施,既不完善也沒有專業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會展專業混合式教學的發展。
2會展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情況分析
2.1區域信息化程度影響會展混合式教學發展。近幾年,很多高校都在進行教學革新,普及混合式教學理念,但結果大都不甚如意。究其原因,發現線上的信息化教育系統開發難度與成本投入較高,而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明顯,這導致了混合式教學在一、二線城市的普及較廣,在三、四線城市的普及度就明顯降低[1]。會展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線上學習依賴于當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程度,也就是說區域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對高校會展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2.2會展學生學習需求與課程的現實矛盾。高校會展專業的教學存在專業課程教學要求與學生思想行為矛盾、學生學習需求與課程教學現實矛盾的情況[4],這兩方面的矛盾直接影響了會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自主深度學習的效果。會展專業課程的教學要求是教育者根據教育部要求制定的,具有教學“共性”,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高校的專業特色和會展學生學習過程的“個性”,這對會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果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會展行業極強的實踐性要求會展學生需要具備營銷策劃、現場管理、展臺設計等專業技能,這些技能單靠被動灌輸的傳統教學方式是無法掌握的。2.3會展教師混合式教學經驗不足且缺乏有效引導。2.3.1傳統教學思維根深蒂固。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推崇的師嚴道尊、等級權威造就了自上而下、主從尊卑的傳統師生關系[5],使得長期以來的教學思維都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傳統教學思維強調接受學習,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拿著書本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則是聽眾,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好壞顯而易見。很多會展教師早已習慣了向學生灌輸現成的概念、原理及結論的“填鴨式”單向教學模式,且并不覺得這種教學方式有何不妥。傳統教學思維扎根已久,傳統教學方式信手拈來,很多會展教師故步自封,不愿走出舒適圈,嘗試新的教學模式。2.3.2混合式教學行為缺乏引導。混合式教學方式相對傳統教學,對會展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包括網絡教研能力、思維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4],以及靈活有效地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能力。對于習慣了傳統課堂講授方式的會展教師來說,混合式教學模式實際操作起來顯然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他們需要同時兼顧兩種教學環境,線下課堂的知識講解與及時引導和線上課堂的在線互動與課程資源制作等。這些諸多方面的要求對會展教師是一項巨大的考驗,尤其是我國的混合式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6]。有關教育部門和各高校對會展混合式教學研究還不夠深入,會展混合式教學環境還不成熟,真正掌握混合式教學技巧的會展教師只占極少數。很多教師對于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式教學并不了解,在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只能憑借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摸索。2.3.3教學評價體系主次錯位。高校相對于中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同,中學注重的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教師的職業水平,而高校給教師評定職稱的側重點大多數是在科研成果上,如科研立項、課題申報、數量和質量等,而對教學效果的重視程度卻明顯欠缺。這種“重科研,輕教學”[5]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對傳統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還阻礙了混合式教學的發展。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都必須面臨職稱評定,為了能夠拿出更好的科研成果評定更高的職稱,很多會展教師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科研方面。然而會展教師的科研活動很多時候并不依托課堂教學,教學與科研是分離的。這就使得教師的科研內容和成果不能轉化為課堂資源和優勢,不能促進教學效果,反而分散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精力。從教育的本質來說,教學應該是重中之重,占據主要地位,而科研能力只能是評價教師能力的第二標準。在當前這種主次明顯錯位的教學評價體系下,高校的會展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更難以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2.4高校對會展混合式教學未給予足夠重視。目前會展混合式教學實踐沒有得到高校的足夠重視,相關規章制度不完善,混合式教學無章可循,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且就目前高校整體教育經費使用情況來看,物力、財力利用效率并不高,投入教育教學的經費份額遠低于人員費和基建費。高校不重視對會展混合式教學資源的投入,使得當前會展混合式教學建設受制于匱乏的軟硬件設施。除此之外,會展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大不相同,急需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轉變教學管理方式。但一方面高校沒有采取措施區分兩者的不同,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規劃和調整;另一方面高校沒有為配合混合式教學實踐提供相應的教師激勵機制、學生評價體系等,也沒有從信息技術和教學科研管理層面對教師提供支持。會展混合式教學是一個包含多種資源和條件的復雜的教學過程,高校不重視、不投入足夠的財力、物力、人力是難以實現的。
3推動會展人才培養混合式教學發展建議
3.1重視信息化建設,加大網絡教學投入。信息化技術對輔助高校教學和推動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技術保障作用,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要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建設對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可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關于高校信息化的建設經費,可以建立多渠道的資金籌措機制。首先要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統籌安排高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相關信息化基礎設備配置經費;其次是要不斷拓寬經費的籌措渠道,盡可能吸引多方的支持;最后可以運用市場的運作方式推進高校信息技術建設的普及,增強高校自身信息化建設能力,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良性發展,為高校會展專業開展混合式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除了信息化的基礎建設之外,有關部門還要加大對網絡教學的投入。一是幫助構建支撐網絡教學平臺的軟件系統和服務器等硬件系統,以及提高網絡運行和維護水平;二是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激勵高校和會展教師積極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配合開展混合式教學。另外,還需要有關教育部門牽頭指導高校會展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嘗試,營造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良好氛圍。3.2尊重學生主體,激發自主學習興趣。在開展會展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樹立學生中心思維。學生中心思維即是指會展教師在會展課程混合式教學價值鏈的上下游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都要以學生為中心,盡可能地滿足會展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可在會展學生初入會展專業時,采用問卷等形式進行學前調查,了解每個會展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階段、成績層次、對專業的學習興趣等,由此明確每個會展學生適合怎樣的教學模式,并進行同類型劃分,然后在后續的混合式教學中精準配備教學資源和教師指導,實現從會展學生需求出發的個性化教育;其次,還可以讓會展學生參與到會展混合式課程制作和教學設計中。將學生們的學習反饋、效果、需求通過整理分析,合理融入會展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教學載體選擇、教學研發中,從而提高會展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興趣。最后,會展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的提高。為了讓會展學生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引導會展學生制定自主學習目標,會展教師可根據課程大綱、學生水平、學生學習興趣等制定近、中、遠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第二,提供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輔導,根據學前調查和學生需求,為其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便捷性、有效性的互動和指導;第三,制定自主學習制度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可對會展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并給予相應的獎懲,確保會展學生能夠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進行高效的學習。3.3轉變教師認知,開展針對性混合式教學。3.3.1基于會展特性,調整課程體系設計。會展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經濟活動,涉及會展項目策劃與營銷、會展現場服務、文案宣傳策劃等多個流程和環節,這就要求會展人才要掌握較為寬泛的會展知識結構,同時也要盡可能地精通某項專業技能。因此,高校會展專業在混合式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在結合會展自身特性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學優勢,使會展專業的課程體系能夠做到“面廣而專深”,從而培養出真正優秀的會展人才。就目前高校會展專業的課程體系來看,大部分課程的設計都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生硬且缺乏針對性,亟待進行有效調整。首先,以會展的策劃、招展、設計、布展、服務、撤展等會展基本工作環節為課程設計背景,合理增改現有的會展課程體系,然后按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分為四個模塊,即基礎理論模塊、專業必修能力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和項目實訓模塊。基礎理論模塊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材初步了解,再輔以教師的課堂講解和指導;專業必修能力模塊則需要教師將部分課程內容轉化為線上教學資源,并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讓會展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中根據自身興趣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線上課程教學和在線互動指導;除了線上教學之外,教師也會根據課程性質安排定期的線下課堂教學,以補充解決線上教學學生無法理解消化的知識點;專業拓展模塊為選修課程,主要是拓展一些會展相關知識和技能,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任選三門,課程教學以自主學習和線上教學為主,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知識拓展和自我提升;會展還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因此項目實訓模塊必不可少,它積極倡導“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力求會展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有效應用;本模塊包含展會策劃實訓比賽、校園自辦展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但在進行實踐課程任務的同時,會有教師開展在線課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隨時隨地的指導,讓學生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掌握專業技能。通過這種基于會展行業特性、明確課程性質、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的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能夠準確地安排會展教師的教學任務,更能有效培養會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必備能力。3.3.2創新培訓形式,有效引導混合式教學。會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會展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有清晰準確的認知。會展線上教學平臺和技術的迅速更新,需要創新會展教師培訓形式,有效引導會展教師靈活、高效地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推動高校會展混合式教學的發展。首先,要積極建立高校會展專業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師培訓形式,本校對會展專業教師要進行基本的混合式教學崗前培訓,如混合式教學的基本課程安排、課程體系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等,讓會展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基本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達到會展教師在校內培訓后能夠進行基本課程教授的目標。隨后,逐步將通過校內培訓的會展教師外派到國內混合式教學水平質量高的其他院校的會展專業進行能力提升培訓,并與相關院校達成委培協議,保證校外會展混合式教學培訓的質量。外派學習的會展教師回到本校后,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成果交流與信息互換、互動活動,如通過交流研討會、講座等方式,實現校外培訓反哺校內培訓的目的。其次,要建設會展教師培訓與教學服務相銜接的綜合保障系統。培訓的目的是為了讓會展教師能更熟練地掌握課程體系設計、規劃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操作,更好地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該系統的核心在于培訓后期為會展教師提供咨詢與服務的環節,它可以為會展教師提供專業的教學建議,幫助會展教師順利開展會展混合式教學工作。形式可以有多種,如在教師培訓中心設立專門的服務咨詢部門,定期開展培訓反饋調查,集中組織會展教師開展研討會等,全程跟蹤會展教師培訓實施進度,保障教師培訓效果,解決會展教師的培訓后續問題[5]。3.3.3改革教評體系,合理平衡“教研”關系。當前各高校會展專業重科研、重競賽、輕教學的問題相對嚴重,為了讓會展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教學上,改革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平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勢在必行的舉措。首先,要健全高校會展專業的混合式教學考核體系。明確會展教師的混合式教學任務、課時、班級,加強對會展教師的混合式教學目標考核、課程監督指導、教學質量評估,確保會展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與績效同獎懲掛鉤;其次,要健全高校會展專業的科研、競賽任務制度。要明確教學是教師的根本、首要任務,科研要與混合式教學考核協同發展,要對教學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而不是脫離教學自成一派。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會展混合式教學與科研評估管理。嚴格協調混合式教學任務量和科研任務量的比重,規范高校會展混合式教學管理活動。在高校會展專業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會展教師需在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量后,才可適當增加科研、競賽任務。可允許會展教師輪流申請學術進修,在進修時段中,教師暫時停止課程教學工作,利用前期的教學積累和思考,專心開展科研。這樣不僅保證了會展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分別專注于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平衡了“教研”關系,還能促進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3.4完善相關設施,搭建會展資源平臺。高校會展專業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和實施涵蓋了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和選擇、會展混合式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會展教學資源的共享,且會展混合式教學過程的實施與開展、混合式教學評價與監督等多個環節都離不開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資源平臺的構建。會展混合式教學是依托網絡教育平臺產生的新興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面對面教學,在教學成本上會相對增加。這就需要高校相關部門在制定財務預算及撥款安排方面有所傾斜,為會展專業混合式教學課程的開展提供充足的保障。目前,對于很多高校會展專業來說,網絡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很多高校甚至還無法實現全校范圍的無線網覆蓋。因此,高校應積極建設校園無線網,為會展學生線上學習提供網絡支持;還要加強會展資源平臺的搭建和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是高校會展專業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重要載體,它為會展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重要媒介。各高校應重視會展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鼓勵會展教師和會展學生參與到會展資源的建設中,如在線課堂錄課、微課制作等。除此之外,一個成熟穩定的網絡教學平臺也是網絡教學的重要條件。各高校的會展專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會展網絡資源平臺,同時積極與其他高校會展專業學習平臺進行交流和共享。
4結語
大數據的全面發展,以及高等教育與信息技術不斷地深度融合都為會展產業和會展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機遇。我國各高校的會展專業應積極探索、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彌補信息化教學的不足,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會展人才培養工作。高校還要加強對會展專業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會展混合式教學的投入,構建一個以會展產業特性為基礎、以會展人才為主體的系統化、高效化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秦銘謙,梁英偉,張聞語.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9):137-139+148.
[2]劉志平.探析“微”模式在高職會展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會展展示設計實務為例[J].時代農機,2017(05):202+204.
[3]鄭靜.國內高校混合式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期刊,2018(12):44-48.
[4]呂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的現狀與優化研究[D].重慶:重慶郵電大學,2019.
[5]馬健云.高校混合式教學發展現狀及保障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關鍵詞:建筑裝飾設計;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
《建筑裝飾設計》是高職院校建筑裝飾設計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教學資源的局限,這門課程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強調室內空間營造、設計要素搭配等方面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訓練。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針對學習對象的需求,本課程嘗試以混合式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探索出一種新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模式,并在課程中進行應用。
1 混合式“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B-Learning)是傳統教學(Face to Face)與網絡化教學(E-Learning)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以“混合學習理論”為指導,“翻轉課堂”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翻轉;以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為起點,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完成課前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及獨立探索,確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明確問題所在;在課堂上師生共同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進而強化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既強調了課前學生的知識內化環節,也重視課堂上混合情景的創設,既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也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試圖通過“混合”而帶來最優化的學習績效和最佳的教學質量。
圖1 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框架
2 混合式“翻轉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根據混合式“翻轉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如圖2所示,對《建筑裝飾設計》課程進行了具體實現。
圖2 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實現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2.1 教學設計階段
教師首先分解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制定詳細的教學任務,采用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任務的制定必須以獨立的知識點為單位,否則學生很難進行自主學習。為此,需要將整個課程按照知識結構組織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再劃分為若干小的知識點。
基于上述思想,對《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將課程內容根據裝飾工程項目不同,組織為兩大模塊,每個模塊根據裝飾內容不同,又劃分成不同知識點,進行混合式“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每個模塊由若干小的知識點構成,模塊之間具有耦合性,各模塊串聯起來便構成完整系統。整個課程的學習結構如表1所示。具體針對“住宅空間設計”模塊中的“廚房設計”這一知識點展開:
表1 《建筑裝飾設計》混合式“翻轉課程”教學模式課程結構
模塊一 知識點 模塊二 知識點
住宅空間設計 客廳設計 公共空間設計 商業空間設計
餐廳設計 餐飲空間設計
臥室設計 辦公空間設計
書房設計 展示空間設計
廚房設計 娛樂空間設計
衛生間設計
2.2 課前準備階段
(1)教學資料的準備。針對“廚房設計”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教師先制作教學視頻,既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也可以用錄制視頻或微課的方式,并收集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網絡資源,將教學內容中的各個知識點及重點、難點詮釋出來。同時,布置相應的設計任務,給出戶型的原始結構圖和設計要求。
(2)教學資料的。教師將制作好的關于“廚房設計”教學資源,如圖3所示,到師生交流平臺,如世界大學城,QQ群等,供學生下載和學習。學生即時查看,并反復觀看視頻或學習材料,并對將不能完全理解貫通的知識點記錄下來,以備在上課時與其它同學和老師交流。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將歷屆學生中優秀的設計方案置于交流平臺中進行展覽,供學生設計參考。學生根據設計任務和廚房實際情況,對廚房設計中櫥柜設計形式,廚房設計類型和風格選擇,廚房電氣設備與智能設置,廚房設計中材質與施工表現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和分析,在整個教學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進行方案設計。
圖3 “廚房設計”教學資源框架
2.3 課堂活動設計
教師創設輕松靈活的課堂環境,具體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如圖4所示。先讓學生以小組進行討論,展示各自廚房設計方案的表現形式。當所有小組辯論結束后,要選出小組代表進行闡述其廚房設計方案。闡述過程中小組成員可進行補充,闡述后,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提問,給予解答。這時教師總結每小組出現問題與優缺點,引出本課題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師要給出合理化建議,講出廚房的功能、設計要點及設計形式,基本設計原理的闡述,給出每組同學設計的優缺點,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角色互換,心理定位分析,實際問題預判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覺與正確指導。教師給出自己的設計及思考,讓同學進行比較。
圖4 課堂活動教學設計
2.4 課后反饋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點評,并提出本節課的思考延伸。學生針對教師的講解鞏固知識,并通過課后討論、網絡查詢等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引用。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個人匯報、成果展示、小組討論、網絡或課堂中交流的活躍度等作為評估準則,得到最終成績。避免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作業抄襲、實驗內容拷貝等現象,使得對學生的評價更客觀、準確。
3 結語
翻轉課堂所承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翻轉課堂,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筑裝飾設計》課程通過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使學生從原來講臺下被動接受知識的“觀眾”變為主動參與者,學生在教學任務的指引下有了更大的學習自由度,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更好的安排學習,更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
[2] 呂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4(4).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oday's inform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 blended learning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the teachers and scholar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attern needs to be innovated. For example,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the course nam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should be innovated. As a result, a reasonable hybrid education model is built by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l,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building a network courses and making specified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模式;網絡課程;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Key words: hybrid teaching pattern;network course;multimedia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4-0194-02
0 引言
隨著教育教學環境的不斷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被廣泛應用。將在線教學和面授教學結合起來的混合式學習方式逐漸被教師和學者認同。然而僅僅形式上混合并不能發揮網絡在教學中的優勢,如何“混合”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換言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所謂混合式教學模式[1],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是一門計算機應用技術,目前,“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針對非計算機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力求使學生掌握當今多媒體發展的趨勢和多媒體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應用技能。
1 課程特點及現狀
根據多年主講此課程的經驗,總結出此課程有內容多而雜、從易到難跨度大、實踐性強等特點。由于面向的對象大部分是文科學生,在IT能力方面相對較弱,并存在對選修課重視程度不高的現象,因此教學中發現如下問題。
第一、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認為感興趣的方面太難學會,學會的又過于簡單。
第二、 面授課程的內容大部分以操作和理論結合講授。但實踐發現,學生對于操作遺忘較快導致實驗課需重復指導,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
第三、 學生團隊設計能力培養遠比獨立設計能力培養重要。
第四、 考核方式需與時俱進。
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
2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與學的理論指導下的教學系統中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需在改變教育理念論的前提下,改變教學系統四要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下文將分別從四個要素角度分析,通過構建教學模式與建設網絡課程來完善“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供研究者交流與探討。
2.1 教學模式構建 從教材角度看,課程以陸芳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為教材,以課程的幾大重要知識點部分為主線,突出設計,制作生動的課件、教程與教學視頻輔助教學。
從教師、學生要素的角度看,教學內容的指定、教學行為和方式是教師要素的重點。下面從三個方面闡述。
2.1.1 課程模塊化,內容循序漸進 在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分成三個大的模塊。
①多媒體基礎部分。通過此模塊使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
②多媒體軟件應用部分。通過此模塊使學生能夠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進行圖像、動畫等多媒體作品的制作。
③多媒體的前沿技術與綜合技術,通過此模塊使學生掌握目前多媒體技術的體系和標準、發展動態、應用領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