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骨折康復護理指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康復護理指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康復護理指導

        第1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

        骨頸骨折;術前護理;康復訓練

        作者單位:037100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人民醫院骨科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科收治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齡57~83歲。其中摔傷32例,車禍11例,墜落傷3例,其他2例。傷前伴高血壓15例,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8例,心臟病3例,糖尿病4例。6例合并有其他部位損傷。術后出現上消化道出血2例,腎功能不全1例。入院時有褥瘡1例。

        1.2 治療方法及結果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傷肢皮牽引或骨牽引,其中經牽引3~5 d后行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32例,行髖關節置換術12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療4例,給予牽引、脫水、激素、止血、抗感染治療。本組所有病例出院后隨訪2年半,髖關節置換的患者術后功能滿意,內固定術后的骨折基本愈合,關節活動基本正常。其中1例因慢性多臟器衰竭死亡。

        2 護理體會

        股骨頸骨折對老年人身體打擊較大,加之骨折后的長期臥床又加重了多臟器機能衰退,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護理人員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患者、不同時期做有針對性的護理和康復指導,并加強與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才能保證針對老年人的這些特點進行護理,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接受此類手術的患者,多見于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后臥床時間長,很難恢復正常的骨結構,所以患者心理負擔較重。這種焦急的情緒不利于正常醫療和機體的康復。所以護理人員既要重視生理與心理的相互關系,也要重視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我們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實踐表明,接受心理護理后的患者,92%的患者精神愉快,病程縮短,病情愈后較好。

        2.1.2 術前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術前排便訓練,囑患者在床上訓練使用大、小便器,避免術后發生尿潴留或便秘,訓練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縮,使患者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配合好手術治療。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術后除進行常規的護理和觀察外,需特別注意觀察患肢末端血運、溫度及水腫情況,足背搏動強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老年人髖部損傷后活動極為不便,需有一定時間臥床,因而易發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及下肢靜脈炎等合并癥[1]。因此,鼓勵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已安管者,應注意無菌操作。患者大便時,由2名護士協助進行,一名擺放便器,另一名抬高患肢及臂部,動作應輕穩,保證術后髖關節正確位置。

        2.2.2 患肢固定護理 對于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常規臥硬板床10~14 d,采用牽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足穿“丁”字鞋,防止后脫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靜脈回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1周內屈髖不能超過60°,2~3周后可坐臥位但屈髖不能超過90°,避免關節過度內收或前屈防止發生脫位。

        2.2.3 增強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2.2.4 并發癥的護理 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創傷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加之手術的雙重刺激,使機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下降,很容易出現并發癥。

        2.3 功能康復護理

        2.3.1 術后回病房平臥,頭偏向一側?;贾Ц?,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動或被動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肌。

        2.3.2 對于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術后第1天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擴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動運動開始,逐步過渡到小關節的主動運動。第2天可做收縮股四頭肌訓練,先做健側練習,再移向患側;此后不斷增加下肢伸展,足跖屈,背屈,趾關節伸屈運動,防止關節僵直。

        3 出院指導

        患者術后14 d可拆線,觀察1~2 d后若無不適可出院。由于術后恢復期較長,應給予詳細出院指導。護士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髖關節脫位時出現的癥狀,如異常疼痛、肢體短縮畸形等,并教會患者在家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繼續進行屈髖鍛煉扶拐行走,術后3個月患肢可逐漸負重,由雙拐單拐棄拐,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不要盤腿。囑咐患者補充鈣質,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類等含鈣較多的食品。多曬太陽以增加骨密度。幫助患者戒煙,少飲酒。繼續加強功能鍛煉,介紹加強體育鍛煉方法,增強體質,防止再跌倒發生骨折。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須復查。術后1年到醫院取內固定。

        第2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脊髓損傷;圍手術期;整體化護理;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5(b)-080-02

        脊柱骨折多因高處墜落、跌傷及車禍傷等暴力導致,骨折治療的目的是椎管減壓、神經松解、恢復脊柱的穩定性,并為損傷的神經或脊髓提供一個良好的恢復機會[1]。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長期臥床,痛苦大、并發癥多、心理壓力也大,因此,圍手術期護理和術后康復指導對鞏固手術治療效果,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傷殘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47歲(23~62歲)。按骨折部位分類,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13例;按骨折類型分類,爆裂骨折7例,壓縮骨折8例,陳舊性骨折2例;按神經損傷情況分類,截癱3例,有神經癥狀11例,單純疼痛而無神經癥狀3例。其中14例行后路椎弓根內固定術, 3例經前路減壓內固定術。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尤其是截癱或偏癱的患者。對疾病治療前景悲觀,對手術存在一定的顧慮,對術后的康復缺乏足夠的信心,因此,術前適當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我們除了對新住院的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病室環境,作息制度,陪住制度,探視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外,還要向患者簡單介紹該疾病的概況,向病人介紹成功病例,以減少病人的恐懼感,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決心。手術前一天詳細向患者介紹手術目的、大致時間、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備皮、灌腸、導尿等術前準備,消除患者的手術顧慮,樹立恢復的信心。

        2.2 常規訓練

        為了適應術后長時間臥床以及術后能盡早拔除尿管,術前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教會患者一些簡單的生活技巧,同時鼓勵患者進行呼吸系統的訓練,以增加肺活量,鼓勵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長時間的臥床造成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呼吸訓練方法:用鼻緩慢深吸氣,然后由嘴慢慢呼出,如此反復,每日2次,每次30~40個。

        3 術后護理

        3.1 生命體征的觀察

        術后當天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常規應用心電監測,低流量吸氧,術后6 h內禁飲食,去枕平臥位。術后第2天根據患者情況按醫生要求停止監測及吸氧。

        3.2 神經系統的觀察

        仔細觀察四肢的感覺、運動、麻醉平面的變化以及反射功能的恢復情況,同術前作比較并詳細記錄。

        3.3 傷口引流的觀察

        嚴密觀察引流是否通暢,以及引流的顏色、性狀和量,如術后1 h內引流血量超過200 ml,且血壓不能維持在正常水平,應及時請示醫生進行處理,并酌情減小負壓引流的負壓;如引流的顏色為淡黃色,引流量增多且主訴頭痛惡心等疑為腦脊液漏者,采取頭低腳高位,并夾閉引流管,傷口加壓并靜脈給予生理鹽水以緩解頭痛癥狀[2]。

        3.4 術后疼痛的處理

        手術后由于傷口及麻醉的恢復以及引流管的留置和腰圍的佩帶,病人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首先我們要讓病人及家屬知道疼痛是必然的,不要有心理壓力;然后配合醫生應用鎮痛泵或止痛藥,并保持病室環境的安靜。

        3.5 神經根的水腫和粘連

        術后常規給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靜脈輸注,2次/d以減輕神經根水腫及脊髓的再灌注損傷。應用甘露醇期間應監測血壓并定期復查電解質,以防止術后入量不足及電解質失衡[2]。

        4 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4.1褥瘡

        有肢體癱瘓的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易并發褥瘡,應用腰圍或支具的患者也可能出現局部受壓現象。①常規術后6 h開始水平位翻身,并按摩腰骶部等易發部位;②并保持床整,翻身時腰部墊一中單,滾動式翻身,這樣可減少身體的摩擦,防止剪切力[3];③對于癱瘓的肢體盡量保持功能位,平臥位時,膝關節下墊圓枕呈屈曲30°位,每2 h翻身一次。

        4.2肺部并發癥

        ①常規每2 h翻身一次,并協助拍背咳痰,即囑病人深吸氣后用力咳嗽,將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②幫助病人進行口腔護理,以減少口腔黏膜干燥;③每日囑病人進行深呼吸訓練,2次/d,30~40個/次,這樣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氣量,減少氣道阻力;④痰不易咳出時,應用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4.3 泌尿系感染和結石

        留置尿管期間每日用0.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時更換尿袋;囑病人多引水,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 500 ml時,可機械沖洗作用;定期進行尿常規監測,長期留置尿管病人每周更換尿管一次,并嚴格執行無菌原則;經常變換,飲食清淡,防止結石的發生[3]。

        4.4 腹脹及便秘

        由于臥床后排便姿勢改變,加之神經損傷患者術后腸蠕動減弱,排便力量減低,患者容易出現便秘。①鼓勵病人平臥時松開腰圍,并順時針按摩腹部,按摩方向從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2次/d,每次20 min;②發生便秘時,可口服緩瀉劑,使用肛塞劑;③飲食調整:囑病人多飲水,吃正常進食后可進食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香蕉、蜂蜜等食物,以增加腸蠕動。本組病例中有15例在臥床期間應用了緩瀉劑。

        4.5 下肢深靜脈血栓

        由于長時間臥床及手術中腹部血管受壓,神經損傷后血流緩慢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2]。①鼓勵病人麻醉清醒后盡早進行雙下肢的背伸運動;②有條件者術后6 h可給予足底靜脈泵的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③必要時術后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本組病例未發生下肢血栓。

        5 術后功能訓練及康復

        5.1 術后0~7 d功能訓練及康復

        5.1.1教會病人進行雙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鍛煉:①伸肌鍛煉:病人仰臥位,伸直膝關節,用力行足背屈動作,堅持5~10 s后再放松,兩替為一組。開始時每次做10~20組,每日2~3次,逐漸增加鍛煉次數。②屈肌訓練,仰臥位,膝關節伸直,行足跖屈訓練,每日2~3次,開始時每次做10~20次,逐漸增加鍛煉次數。

        5.1.2 教會病人進行肘關節及腕關節的訓練:病人曲伸肘關節,旋轉腕關節,防止關節僵硬。

        5.1.3 深呼吸訓練:每日2次,每次30~40個。

        5.1.4 擴胸運動:每日2次,每次10~20個。

        5.2 術后7~20 d督促病人繼續之前的訓練,在此基礎上指導病人進行綜合下肢肌肉的訓練:仰臥位,行伸屈髖、膝關節活動,兩替反復進行,鍛煉時注意足跟不要離開床面。每日2~3次, 開始時每次10~20次,以后逐漸遞增。

        5.3 術后21 d及出院后

        5.3.1督促病人繼續之前的訓練。

        5.3.2.指導病人進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訓練。①教會病人“五點支撐”法:仰臥位,頭、雙肘和雙足跟為支點,使病人的腰背部盡量懸空;②“小燕飛”:俯臥位,腹部支撐,雙上肢、雙下肢及頭部盡量后伸[4]。

        5.3.3指導病人進行腹肌訓練:病人取仰臥位,屈膝,將雙手放于頭后交叉,腹部用力,使腰部貼床,并保持此動作5~10 s左右。告訴病人以上訓練每日進行2~3次,每次持續5~10 s,然后放松休息5~10 s,再重復上述動作,如此反復5~10個為一組,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訓練數量和次數,以腰部肌肉無明顯酸痛為適度。

        5.3.4對于截癱病人,每日給病人進行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2次,每次30 min,活動時盡量達到全關節的最大范圍,應用電刺激,足底靜脈泵等輔助治療對癱瘓肢體的肌肉進行被動收縮或腳下墊木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直及足下垂的發生[5],同時還要教會病人家屬進行被動活動的方法和時間,講明康復對于脊柱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重要性。

        6 小結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使患者喪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還會繼發其他系統的并發癥,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及術后康復是阻止脊髓繼發損傷、防止并發癥并恢復肢體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將可能發生的病殘率降到最低限度,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我們應用整體護理的工作程序,系統的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并對可能發生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皮膚軟組織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等并發癥采取了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護理,成功地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此外,早期的功能訓練可以預防肌肉萎縮,為以后的康復創造了條件;良好的護理對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以及保護病人不受進一步的繼發損害,使病人早日重返工作崗位或自理生活,降低醫療費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東升,王伯珉,任衛國.AF系統治療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國骨傷雜志,2000,3(13):163.

        [2]唐天駟.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1995, 11(6): 327.

        [3]王金鳳,趙玉貴.骨科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464.

        [4]馬玉敏,黃杰,賴承秀.脊柱骨折病人的護理[J].現代護理雜志,2004,8(6):38.

        第3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綜合康復護理;創傷性肘關節僵硬;圍術期

        肘關節骨折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但由于其解剖結構特點,上下關節面弧度較大,骨折愈合后極易發生僵硬的現象[1],導致肘關節功能障礙,給生活質量形成嚴重影響。我們將綜合康復護理應用到創傷性肘關節僵硬患者圍術期中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5例創傷性肘關節僵硬患者按就診順序分成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35~73歲,平均(58.19±10.27)歲;肱骨踝間骨折5例,肱骨外踝骨折6例,肱骨內踝骨折3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4例,尺骨鷹嘴骨折5例,尺骨近端骨折6例,尺橈骨骨折2例;受傷距本次手術時間3個月~2年,平均(1.08±0.52)年。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36~72歲,平均(57.93±10.49)歲;肱骨踝間骨折4例,肱骨外踝骨折5例,肱骨內踝骨折6例,肱骨上踝骨折2例,肱骨下端骨折3例,尺骨鷹嘴骨折6例,尺骨近端骨折3例,尺橈骨骨折3例;受傷距本次手術時間4個月~2年,平均(1.12±0.61)年。所有患者骨折經手術治療后已達臨床愈合,肘關節活動度均≤60°,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經功能鍛煉和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措施后療效欠佳,排除合并心、肺、腎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患者,家屬及患者對本次分析均知曉同意,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別(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切開松解術。對照組圍術期實行常規護理包括嚴密觀察病情,做好日?;A護理,回答患者及家傯岢齙囊苫笪侍獾取9鄄熳樵詼哉兆櫚幕礎上采用綜合康復護理:①心理康復護理: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其的心理狀態,并根據其性格、生活背景等情況制定個體化心理護理措施,如對預后缺乏信心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以鼓勵和安慰為主,以使患者樹立對治療的信心,而對預后過分樂觀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客觀的向家屬或患者講解手術風險;與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家屬多陪伴和關心患者,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動態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根據獲得的情況實行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對疼痛明顯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其通過聽音樂和觀看喜愛的電視劇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促進對護理工作的配合。②術后早期康復護理 患者麻藥退去且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檢查患者患肢運動感覺,了解有無屈伸功能及神經損傷;囑患者行握拳、松拳鍛煉,以促進體液的回流,減輕腫脹;術后第1~2 d,指導患肢離開創面,慢慢上舉,若患者感到困難無力,則囑其做2~3次深呼吸后再進行上舉,當患者上舉完成后,護理人員給予其語言鼓勵以增強患者的信心;當患者能主動完成前屈和上舉動作后,指導其加做肩后伸、肩水平外展、內收等動作。③術后中期康復護理:術后第3~4 d開始,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行肘關節屈伸活動練習,在患者能耐受的情況下行3~5次/d;指導患者做伸直肘關節練習,若在伸直過程中,患者痛感強烈,則讓其休息片刻,后鼓勵患者行主動伸直訓練,2~3次/d。④恢復期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逐漸增加伸屈活動范圍和時間,每次運動結束后使用冰袋敷20~30 min,以防止關節內出血造成粘連;切口拆線后,鼓勵患者行日常生活中免負重項目訓練,如梳頭、吃飯等。⑤出院后康復護理: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指導,告知堅持進行患側肘關節鍛煉的意義,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囑患者勿盲目鍛煉,并按時隨訪。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指標為護理前、后肘關節活動度,采用ROM評分[2]于治療前及治療半年后進行判定,得分越高代表活動度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由SPSS 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護理前肘關節活動度得分無明顯差別,觀察組護理后肘關節活動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論

        肘關節解剖結構較為復雜,功能要求較高,受創后極易引起肘關節活動范圍減少,約10%~15%的患者會發生創傷性肘關節僵硬[3]。松解術是針對保守治療無效的創傷性肘關節僵硬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但患者術后存在急性復發性肘關節僵硬、神經損傷、異位骨化等多種并發癥[4],給治療效果和術后恢復都形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做好該類患者的護理工作,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對改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資料中的兩組患者一組行常規護理,另一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康復護理,經比較顯示以行綜合康復護理的一組護理后肘關節旋前旋后和屈曲得分更高。肘關節功能鍛煉的基本原則為逐步牽開攣縮與粘連的纖維組織[5],但肘關節松解術患者術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難以較好的配合功能鍛煉的完成。綜合康復護理的實施,護理人員從術前開始便積極的對患者實行心理康復護理,讓患者對疾病和治療形成正確的認識,并充分的感受到來自親情和護理人員的關心,有效的樹立起對治療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根據術后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合理的進行功能鍛煉,且在患者難以完成某個動作時給予鼓勵,并讓患者根據自身感受逐步適當的增加活動量和活動范圍,從而最大限度的修復肘關節功能,使肌肉耐受力得以明顯增加,故關節活動度更好。因此,綜合康復護理是改善創傷性肘關節僵硬患者臨床療效的有效方式,值得在臨床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富蘭.康復護理干預在骨折術后肘關節僵硬中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1):2968-2969.

        [2]羅運彬,羅雪華.中藥熏蒸配合運動療法治療創傷性肘關節功能障礙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7(9):129-135.

        [3]張玲,曾珍,鄧明月.肘關節僵硬鏡下松解術后的綜合康復護理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109-111.

        第4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髕骨骨折;康復護理;臨床應用;效果間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都可以引起髕骨骨折,該病好發于20~50歲,以男性居多[1]。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原則是對患肢內固定,恢復關節表面平滑,活動膝關節,恢復患肢關節功能。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祻妥o理以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為目的,對患者并發癥預防、功能鍛煉等方面的護理和指導[2]?,F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髕骨骨折44例患者,對其康復護理的應用方法和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髕骨骨折44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是13例、9例,平均年齡是(40.14±1.28)歲,年齡21~52歲,5例粉碎骨折,17例橫骨折,7例陳舊骨折,15例新鮮骨折。乙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是12例、10例,平均年齡是(40.15±1.29)歲,年齡22~53歲,6例粉碎骨折,16例橫骨折,5例陳舊骨折,17例新鮮骨折。甲組和乙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乙組22例實施常規護理,對甲組22例實施康復護理。①對患者患肢遠端活動度、痛觸覺、血循環、傷口敷料、溫度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給主治醫生,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②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以和藹、親切的態度和言語對患者給予鼓勵及安慰,告知患者術后疼痛是正常現象,應當與臨床護理密切配合,減輕由于疼痛造成的心理壓力及負擔,減少對患者體溫、呼吸等體征的影響。針對疼痛較劇烈的患者,應用止痛藥物。③教會患者正確的股四頭肌鍛煉方法,指導患者進行收縮運動。將膝關節伸屈,動作應緩慢進行,3min~5min/次,3次/d。教會患者正確的肌肉等長鍛煉方法,預防肌肉萎縮,指導患者進行收縮練習,對胭繩肌和股四頭肌分別進行收縮,10s/次,3次/d,15min/次。④協助患者進行關節功能康復訓練。訓練于術后3w實施,以膝關節屈伸為主?;颊咦谟柧毚泊策叄⊥茸匀幌麓梗鲃拥倪M行膝部屈伸活動,根據患者身體恢復和體質情況,指導患者進行被動活動,活動角度以60°~90°為宜。4w后,按照患者恢復情況加大運動強度,協助患者進行負重行走練習。負重以先輕后重為主要原則。對體質較弱的患者,進行扶拐步行訓練,如屈膝、下蹲等。⑤患者康復訓練過程中,應當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年齡和病情等合理增加運動的強度、幅度,防止訓練中出現摔傷等。每天運動后協助患者采取較為舒適的,使用軟枕墊在患肢下方,注意休息。

        護理后,對甲組和乙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并對比。觀察甲組和乙組患者是否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組織粘連和肌肉萎縮等并發癥,并對比。

        1.3療效標準差:80分,患者膝關節活動范圍>120°,能夠完全伸直,疼痛消失。以良、優作為膝關節功能優良率。

        1.4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甲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5.45%,其中1例差,5例良,16例優。乙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1.82%,其中4例差,7例良,11例優。甲組臨床有效率高于乙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髕骨骨折是指在間接暴利或直接暴力下,患者關節內出現大量積血,髕骨局部疼痛、腫脹,膝關節自主伸直受限,并伴有膝關節周圍皮膚擦傷,皮下有淤斑,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可出現膝關節劇烈疼痛,骨擦感明顯,骨折移位。早期患者常并發擠壓綜合征、創傷性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征和血管神經損傷等疾病[3]。后期患者可出現骨折不連接、骨折愈合畸形和膝關節僵直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生活均有極大影響。減少關節粘連、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的發生,實現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對維護患者身體健康、促進身體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祻妥o理是一種促進患者身體恢復的新型護理模式,廣泛的應用于骨科臨床護理中,并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4]。有研究表明,對該病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對加快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具有積極作用,優良率可達90%以上[5,6]。在本文研究中,對甲組實施康復護理,對乙組實施常規護理。甲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5.45%,乙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1.82%,甲組明顯高于乙組,表明康復護理對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甲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09%,乙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2.73%,甲組明顯低于乙組,表明康復護理對減少并發癥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本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

        綜上分析,康復護理對髕骨骨折的效果較好,且功能恢復良好、并發少,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立.髕骨骨折83例術后康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55-56.

        [2]潘曉英.髕骨骨折的規范化與個性化護理[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6(21):41-42.

        [3]黎泰菊.髕骨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22(12):58-59.

        [4]邱澤安.髕骨骨折83例術后康復護理[J].當代醫學,2012,19(22):51-52.

        第5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術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大小不等,平均年齡50歲。

        1.2護理方法

        按照精心設計好的精細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康復護理,三個月后查看患者的具體康復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1.2.1術前康復護理

        (1)在術前同患者交談,介紹肱骨骨折手術的一般情況和康復效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關知識而導致的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從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以及術后的康復治療。

        (2)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讓患者了解康復護理的常識。同時,向患者詳細介紹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細節,讓患者清楚注意事項,以便在之后的術后康復護理中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1.2.2術后康復護理

        (1)在患者的術后1-10天,派醫護人員隨時關注患者狀況,安置好患者,將床頭抬高,將患臂用枕頭墊起,放置好肘關節和肩關節的位置,具體標準為:肩關節置于前屈外展位,肘關節屈90度。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是否有術后麻醉消失,患部異常疼痛的現象,對有此現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劑,緩解疼痛感。對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患者起身應當幫忙扶起,患者如廁應當給予幫助。在患者身體有知覺之后,應對患者患部手臂進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動,保證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暢通。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長收縮運動、腕關節和肘關節的運動,就具體操作方法為:患臂側手握拳,伸指及肱二頭肌的等長收縮,減輕手部水腫,握拳以8s左右為一次,10次為一組,每天堅持20組左右,情況好轉,可增加練習量。

        (2)在術后10-25天,開始練習肩部活動,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動。具體操作方法為: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關節,以一定幅度輕微活動,重復5-10次為一組,每天堅持5-8組。在這一過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體下彎進行自我鍛煉,以輔助治療。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

        (3)術后25-50天,在沒有不良反應的前提下,指導患者進行全面關節練習。如身體向前彎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擺動后左右擺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患者運動量仍不宜過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運動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況而定,以無不適感為佳。在這一階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關節,還可進行緩慢的下蹲運動,讓肩部跟隨身體運動而得到活動。在無不適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將患臂向外推送,以達到矯正之目的。此階段是患者恢復的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會有患者擔心動作過大導致再次骨折的問題,因此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的疏導和動作的糾正,以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4)術后50-90天,在第三階段活動順利完成之后,可讓患者進行刷牙、洗臉等日常生活訓練。

        1.2.3出院指導

        (1)運動指導

        鑒于患者的住院時間不長,患臂并沒有完全康復,不宜進行負荷較大的運動,在出院后,患者應堅持康復訓練,鞏固治療效果。

        (2)飲食指導

        在飲食方面,應當注意相關營養元素的攝入,在骨頭愈合期,需要大量鈣質,適時補充鈣元素。不宜飲酒、抽煙等。

        (3)生活指導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規律性。

        2.結果

        經過為期3個月的護理,本次治療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關節能正?;顒拥挠?8人,恢復了正常的身體機能??祻吐蔬_到95%。

        3.討論

        第6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198-01

        近年來,隨著手術及內固定物的進步,對移位的脛骨平臺骨折多主張手術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加強手術前后的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齡16-71歲,平均35.6歲;閉合性損傷27例,開放性損傷1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14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3例。

        1.2 治療方法 病人在腰硬聯合麻醉下或連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手術時間一般為傷后5h至8d內進行。

        2 結果 術后隨訪6個月-3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復位,骨折未出現移位、塌陷,療效評定按照EWALD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90-100分32例,80-89分6例。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因脛骨平臺骨折多見于青壯年,因此,骨折的恢復,功能的恢復,外觀的不畸形,都直接影響到病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傷后,病人往往焦急不安,思想負擔較人,對愈后顧慮大。因此術前應為病人做耐心細致的解釋,詳細說明手術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取得病人的理解及配合,在生活中給予關心、理解與安慰,消除護患之間的隔閡,使病人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2]。

        3.1.2 患肢妥善固定,并適當抬高 固定措施可選石膏托或脛骨結節骨牽引,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微血管收縮影響血供;閉合性骨折宜腫脹減輕后手術,一般為傷后5-10d。

        3.1.3 膝部腫脹處理 本組6例受傷后膝部腫脹明顯,給予25%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每日2次,并加抗生素應用,同時抬高患肢,5d后水腫明顯消退。

        3.1.4 術前功能鍛煉 患者取仰臥位,主動下壓膝關節,保持大腿肌肉收縮狀態5s,放松5s,每組10-20次,4-5組/d。為術后順利完成康復計劃打好基礎[3]。

        3.1.5 加強合并癥的處理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創傷大,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合并癥,加強營養,使其盡快耐受手術。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與切口出血量。脛骨平臺手術創傷大、切口長且在關節附近,術后易出血,應予心電圖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等變化。還需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一旦發現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3.2.2 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術后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供,皮膚感覺,疼痛等情況。由于手術創傷,長時間臥床及患肢制動等因素,患者血液黏稠度變高,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既指導家屬從踝關節向膝關節擠壓腓腸肌,使肌肉處于被動活動狀態,促進血液回流。同時使用速避凝2050-4100u皮下注射,1次/d,共3d。

        3.2.3 護理 患膝彈力繃帶適度加壓,保持膝關節屈曲5°或伸直0°,抬高患肢20°,膝下墊軟枕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嚴禁肢體外旋[4]。

        3.3 康復護理

        3.3.1 早期康復護理 麻醉消失后即主動行踝關節的背伸跖屈,環轉足趾的屈伸,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每次活動用力至最大程度,堅持5-10s后放松,每天活動3-4次,每次3-5min,以達到有輕微肌肉酸痛、疲乏感為宜,同時為患者作肌肉按摩。鍛煉時先慢后快,逐漸增加活動范圍直至120o,以患者能耐受不影響下次鍛煉為準[5]。一般術后3-5d即可逐步進行無痛的主動屈伸患膝,亦可在CPM機輔助下進行患膝的被動鍛煉。

        3.3.2 中期康復護理 手術后8-21d,在早期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力量訓練,即平臥位主動收縮股四頭肌,每天120次左右。在訓練早期,患者常不由自主的產生膝關節的微動,護士一手托患者膝下一手托其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協助其慢慢屈膝;仰臥位懸吊運動。指導患者仰臥位,雙手抱膝使髖屈曲90°,肌肉放松,踝關節自然下垂,5-10min/次,2次/d。

        3.3.3 后期康復護理 術后6周開始不負重的主、被動關節活動,如進行固定自行車練習強化肌力練習。術后3個月開始膝環繞、跳上跳下、側向跨跳、跳繩等練習,直至全面恢復各項運動。

        4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是創傷外科中很常見的一種骨折,治患者術后功能恢復,除了與手術操作有關外,圍手術期的護理尤其康復的護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應當運用現代的整體化護理模式,根據患者的心理、社會、精神方面等個體差異等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護理重點是術前重視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后加強病情觀察,注意引流管護理,同時進行早期功能訓練,以促進患肢功能早日康復。本組中例經做好解釋和指導工作,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護理,早期開始主動功能鍛煉和CPM鍛煉,并掌握鍛煉時的注意事項對于促進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康復、提高了療效。

        參考文獻

        [1] 華利亞.脛骨平臺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醫正骨,2003,15(7):62.

        [2] 周霞.改良雙鋼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7,學術版(11):14-15.

        [3] 羅寶鳳,林麗芳.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治療脛骨平臺骨折3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4):52-53.

        第7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膝部骨折;膝關節;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387-01

        膝部骨折患者在實行內固定術后,由于長時間的制動可能引起關節活動發生障礙。因此,如何能夠做到及時有效地改善病人的關節功能顯得十分重要[1]。本次試驗旨在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膝部骨折內固定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人群為醫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實行膝部骨折內固定術的患者,有25例發生股骨髁上骨折,47例發生脛骨平臺骨折,36例發生髕骨骨折,28例發生股骨髁骨折;將他們隨機分為實驗組(68例)和對照組(68例)兩組;兩組人員在年齡、性別、骨折類型等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患者實行內固定術后,抬高患肢并對其進行外固定,與此同時注意對患者可能出現的滲血、局部肢體腫脹等情況進行密切監視。在普通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必需蛋白、維生素等的補充,并于4周后對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復情況進行X線檢查。當外固定拆除之后再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

        1.2.2 實驗組治療方法 術后對實驗組患者實行同樣的外固定、癥狀監測及飲食補充,并于手術后的第一天開始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具體的方法如下。

        1.2.2.1 心理護理 由責任護士負責和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以建立良好的關系;術前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并介紹說明術后應注意的問題及術后康復鍛煉的具體方法,以取得配合。

        1.2.2.2 主動鍛煉 于術后第1天始,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及踝關節、足趾關節屈伸等活動,一般每次持續5-10s,以50次為1組,每天進行2-5組鍛煉;術后第2天引導患者進行膝關節屈伸,10次/d,10min/次;7d后,引導患者進行足趾、髖部肌肉的抗阻練習;注意主動鍛煉的強度不能超過病人正常接受能力[2]。

        1.2.2.3 CPM機被動鍛煉 于術后3-5天,使用CPM機器輔助進行鍛煉。鍛煉初期設定活動范圍

        1.3 效果評價 按Judee標準[3]對兩組人員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級,具體評級標準如下:優:關節活動度> 100°,良:80-100°,可:50-80°,差: < 50°。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X2檢驗,P

        2 結果

        兩組實驗人員的膝關節活動度情況見表1。P

        3 討論

        在早期康復護理中,心理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恢復的療效,實驗中,通過對每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溝通,明顯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患者由原來的被動訓練轉變為積極主動的訓練。膝部骨折患者在實行內固定術后關節活動常發生障礙,良好的關節活動是膝關節發揮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術后早期應進行膝關節主動、被動功能鍛煉。主動鍛煉可以促進的血液循環,并減少可能出現的骨質疏松、肌肉萎縮、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出現。應用CPM機進行被動鍛煉,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減輕腫脹,防止粘連、攣縮和僵硬,明顯改善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障礙。

        4 結論

        術后早期的主動、被動功能鍛煉,可明顯的改善膝關節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和香,賀美華.早期康復護理對膝部骨折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7,1:2-3.

        [2] 許金枝,王瑛.下肢骨折后功能鍛煉時間與方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5,19(3):506-507.

        第8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骨傷科;家庭病房;康復護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醫療保健服務的要求也隨之而上升,為了滿足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醫院管理體制也不斷進行改革,再加上“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不斷深入,醫療服務逐漸從醫院圍墻內延伸至家庭;針對一些不方便出門的特定患者,如骨傷科患者,他們需要終日病臥家中,行動不便,但是卻仍然需要細心照顧,而家庭病房的開設,能夠為這些患者提供便利外,還能夠為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措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1]。本文選取骨傷科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分析骨傷科家庭病房的康復護理,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骨傷科患者45例進行臨床觀察,其中,家庭病房患者25例,作為觀察組;醫院住院患者2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為10-70歲,平均年齡為(52.1±3.6)歲;其中,6例患者為脛腓骨、肱骨骨折,8例患者為股骨頸骨骨折,7例患者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例患者為不全癱,1例患者為高位截癱,1例患者為骨軟骨瘤切除術后,1例患者為頸椎病。

        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齡為19-69歲,平均年齡為(52.4±3.7)歲;其中,7例患者為脛腓骨、肱骨骨折,8例患者為股骨頸骨骨折,6例患者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例患者為不全癱,1例患者為高位截癱,1例患者為骨軟骨瘤切除術后,1例患者為頸椎病。

        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康復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2]。

        1.3評價標準患者的療效標準分為:優、良、不及格,參照《中醫骨傷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運用χ±s進行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的優良率由于對照組,具體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關節功能評分為(94.3±5.7)分,對照組為(84.6±5.9)分;均存在差異,P

        3討論

        3.1飲食護理一般來說,家庭病房患者大多為老人或者兒童,前者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后者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患者傷后的1-4天內,要給予患者容易消化的食物服用。對于牽引術后需要打石膏的患者,行動不方便,但是如果患者長期臥床休息,很容易會出現便秘,因此,護理過程中,必須鼓勵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促進胃腸蠕動。

        3.2關節功能鍛煉護理人員要輔助骨傷科患者進行相應的關節功能鍛煉:①如果患者為小夾板、石膏固定上肢者,則康復護理中主要的關節功能鍛煉為手指伸屈鍛煉、握拳鍛煉等;②如果患者為石膏固定下肢者,護理人員就要指導患者抬高患肢,進行足趾鍛煉;如果患者為短腿石膏,則可以給予患者膝關節功能鍛煉;如果患者為長腿石膏者,則可以給予患者骨四頭肌抬高及等長收縮鍛煉;患者去掉石膏后,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及踝關節鍛煉;③如果患者為高位截癱者,在脊髓損傷早期,由于患者的截癱患肢無力,護理人員首先就是確定患者的肢體功能位是否良好,針對患者肢體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被動關節訓練,避免患者出現骨質疏松及關節攣縮畸形;另外,在患者臥床休養期間,還要給予患者更換護理,避免患者發生壓瘡。

        3.3其他康復護理在損傷早期,患者可能會發生尿潴留,使患者出現尿路感染,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所以,為了使患者的膀胱功能能夠維持正常狀態,要給予患者膀胱功能訓練及導尿訓練??祻妥o理期間,要循序漸進指導患者進行訓練,因為在負重訓練初期,患者機體由于不適應,容易發生下肢紫紺、腫脹等癥狀,此時應該將患者的下地及行走時間延長,避免形成下肢靜脈血栓,使患者能夠快速康復[3]。

        綜上所述,開設家庭病房,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并且,采取家庭病房進行康復護理的患者,還能夠省去住院費用,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但是,家庭病房的康復護理中,護理人員一定要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變化,給予患者及其家屬適當的指導,使家屬能夠充分掌握常見護理技巧及基礎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劉燕華,劉燕平.家庭病房的開設與基礎護理素質的提高[J].實用護理雜志,2009,11(05):154-155.

        第9篇:骨折康復護理指導范文

        [關鍵詞] 老年股骨頸骨折; 人工髖關節置換; 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9-151-02

        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基底部的骨折[1]。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在傷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傷后臥床容易出現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種并發癥。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重要方法,而人工髖關節術后康復護理和功能鍛煉,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至關重要。通過康復可以促進患者恢復體力,增加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療效和生活質量。我科對84例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髖關節置換84例,其中男36例,女48例;年齡60~94歲,平均71.6 歲;骨折類型:頭下型骨折35例,經頸型骨折45例,基底部骨折4例。結果84例患者康復鍛煉期間無1例發生術后并發癥,對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允許完全負重練習,對于非骨水泥固定患者,根據術中假體固定效果要求部分負重或不負重練習。

        2術前康復護理

        2.1心理護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思想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恐懼、悲觀失望情緒。因此,應把心理康復作為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首先要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獨和寂寞感,解除患者對手術害怕及術后康復治療的思想顧慮,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再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結合病情,耐心細致地講解治療和康復知識,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2.2術前準備:首先要詳細詢問患者有無合并高血壓、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一是對于高血壓患者,應密切注意血壓的變化,除合理應用降壓藥物外,還應減少外界刺激,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引起血壓升高;二是在術前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確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能手術;三是控制易導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術前控制空腹血糖在8.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小于10.0 mmol/L;四是在術前1天即開始預防性應用廣譜高效抗生素。

        2.3指導功能鍛煉: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術前即應教會患者各種功能鍛煉方法,其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對于術后功能的康復至關重要。方法:(1)股四頭肌舒縮功能鍛煉,預防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即在肢體靜止不動的狀態下持續收縮股四頭肌5 s左右,放松稍作停頓,如此反復進行。(2)上肢肌力練習,目的是加強肩膀及手臂肌肉的運動,恢復上肢力量,使患者術后下床能較好地使用拐杖。(3)指導患者學會床上做擴胸運動和深呼吸、咳痰,增加肺活量,預防墜積性肺炎。(4)訓練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預防術后因不習慣而引起便秘及尿潴留[2]。

        3術后護理

        3.1保持正確的:返回病室搬動患者至床上時應保持肢體外展30°中立位,防止髖關節脫臼。側方切口時,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預防關節脫位。后側方切口時,患肢平放在床上,兩腿之間加一軟枕,禁止內收內旋位,為保持肢體的位置,可行皮牽引或穿“丁”字鞋。翻身時為左右45°側翻,禁止將病人側身至90°。如果必須側臥時,兩腿之間應墊枕頭,防止內收內旋位。

        3.2預防并發癥:搬動患者時應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托起,減少關節脫位的可能性;并指導患者利用牽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防止皮膚壓傷,應用氣墊床可緩沖和減輕局部壓強,達到預防壓瘡的作用;主被動肌肉舒縮活動或按摩下肢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在引流管拔出后及早讓患者下地活動,下肢可穿逐級加壓彈力襪,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利于痰的咳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嚴密監測血糖,嚴格按糖尿病飲食進行飲食指導,隨時調整胰島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

        3.3康復護理:骨折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功能,而功能恢復的好壞與功能鍛煉關系密切。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可保持關節穩定性和肌肉張力,防止出現關節僵硬和患肢肌肉萎縮,對術后康復起到重要作用[3]。老年人骨折大多屬于意外,對康復訓練知識普遍缺乏,需要專業護理人員認真耐心指導,對其康復要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強度由弱到強。具體方法如下:(1)踝關節的背伸和跖屈活動,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少深部靜脈血栓發生機會;(2)股四頭肌、臀肌等長收縮練習,加強髖部肌肉的力量,防止關節強直;(3)待引流管拔除后,可進行髖、膝關節屈伸練習,并逐漸由被動活動向主動輔助活動,到完全主動活動練習過渡;(4)髖關節伸直練習,屈曲對側髖、膝關節,做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5)協助患者站立時,囑患者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肢著地,雙手用力撐住助行器挺髖站起。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注意觀察病情變化;(6)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步行計劃,逐步增加步行距離?;颊唠p手撐住助行器,先邁健肢,用健側下肢負重,身體稍向前傾,將助行器推向前方,用手撐住助行器,將患肢移至健肢旁,練習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囑雙手扶好助行器,勿使摔倒;(7)上下樓練習:“好上壞下”,即上樓時健肢先上,患肢隨后,下樓時患肢先下,健肢隨后;(8)對采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假體的患者,術后1周可坐在床邊練髖關節活動;術后2周可在患肢不負重的情況下扶拐練習行走。

        4結果

        84例患者,康復鍛煉期間無1例發生術后并發癥,其中2例患者在術后5個月因其它疾病死亡,82例患者經隨訪,均無髖關節脫位發生,根據Harris髖關節評分標準[4],即疼痛占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關節活動5分,總分100分;其中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小于70分為差,術前患者評分全為差,術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Harris髖關節評分見表1。

        表1術后3個月及6個月隨訪Harris髖關節評分

        5結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護理的重點是術前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良好的心理護理,講解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學習各種鍛煉方法以提高肌力;術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擬定康復計劃,及時準確系統的康復指導,保持正確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安楨.中醫骨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9.

        [2] 李徽,張青.老年病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及出院指導.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8):1710-17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免费va在线播放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青青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婷婷97狠狠做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