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益生產對制造業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P31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中國家電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為消費類產品的支柱產業,因此,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常常需要通過家電業來體現。在近幾年,我國的家電制造業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我國更是成為了全球家電制造業的核心。但是金融危機的到來使我國的家電制造業不斷落后,作為消費類電器制造業在現階段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我國自動化制造技術特點
1.1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對于人力資源尤為重視,員工的智能和創造力被看作一個企業實現精益生產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也是未來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
企業實行精益生產時,會將的所有職工一視同仁,把他們放在同等的地位對待,對于員工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會極為重視,尊重員工的每一個想法。精益生產方式對于職工的培訓上崗也格外重視,通過培訓,企業高層可以看到每一個員工的潛力并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企業中創造出最好的業績。當然,團結合作也是精益生產中的要求。在確立企業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在精益生產中對于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劃分是比較模糊的,但是卻格外要求各職工相互間協作,共同合作完成工作,創造效益。
1.2精簡和高效
精益生產的目的在于有效減少企業生產時過多占用的資源,從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對于企業生產來講,精益生產是一種理念,一種生產上的戰略。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具有精簡高效的特點,同時又以顧客為出發點充分滿足其需求和期望。
把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具有重要影響。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生產的均衡化同步化,保證了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降低了環節上的浪費,從而實現了柔性生產和“零浪費”,并最終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業績。
1.3業務控制觀的改善
傳統大批量生產方式中的自動化技術是基于用人制度的雇用關系,在工作中強調的是個人工作的高效分工。但精益生產源于日本,又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強調的是工作團體的協調合作,這樣可以防止個人工作對企業產生的負效應。這樣就可以消滅業務控制中的浪費。
傳統的生產方式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定量次品看作生產過程中的必然結果。但實際上這些次品完全可以通過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來減少,通過組織的分權與人的協作,便可以消滅次品帶來的不良效果,次品也會減少,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2.我國自動化現狀及問題
2.1企業信息傳遞方式落后
精益化生產是以Internet/Intranet 的供應鏈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要在精益生產中發展自動化技術就需要充分利用 EDI/Internet,但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企業信息傳遞方式還是較為落后,缺乏科學的合作對策與委托實現機制。
因此,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的普及面也很窄,除了大學和科學院所,只有一些大型企業才能使用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他們的使用過程中還缺少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的深入調查,對于精益生產所產生的反饋信息未能進行收集總結。
2.2未能與企業實際結合
企業推行精益化生產方式是一個較為重大的策略改革,需要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益化生產方案。但是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外部資源利用低,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上也未能形成共識,依然沿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選擇供應商時也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講是極其不利的。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只有與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緊密結合。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2.3工作人員的理念認識錯誤
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是一個復雜的實用技術,需要工作人員對精益生產方式的基礎和條件擁有深刻的認識。但現在的大多數企業都對精益生產的基礎與條件概念模糊,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在精益生產中推行自動化技術的改善。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需要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但國內很多企業忽略了持續改善的重要性,對精益生產方式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企業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建立完善的制度。
2.4職員的職能分散
我國許多企業在推行精益化生產方式時,沒有對質量管理、技術改造、市場研究、等方面按職能劃分,職能比較分散模糊,有些企業甚至成立所謂的專門的領導機構,各行其是,這對于企業實行精益化生產方式中的自動化技術是極其不利的。
在應用精益生產時,有些企業沒有深入了解精益生產的背景及其特定環境,只是憑借印象地對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只采用一種技術,使精益生產的推廣應用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產生了不良效應。調整精益化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需要經過持續不斷的改善與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整體化效益的提高。
3.我國自動化的發展前景
一直以來,企業都是希望通過管理思想上的先進化、標準化來提高生產的效率,并且降低生產的成本使生產得以提高,獲得更大的效益。而精益生產模式正是為企業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方式,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使企業的生產線快速發展,對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國的精益生產理論和方法隨之廣泛應用傳播。將自動化技術應用到精益生產中更是促進了我國自動化技術的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我國目前自動化技術的遍及度來看,我國企業為了實現精益生產首先要做到的是減員增效。因為現在的很多企業都存在人浮于事的現象,工作人員很多,事很少,實際需要的人員多于目前的崗位,這無疑對企業效益造成了影響。事實上,企業應該對工作人員要求提高效率,達到用最少的人獲得最大的效率,從而得到最高的效益,這才是一個企業實行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
精益生產普遍應用在自動化產業上,它使自動化技術可以由大量生產過渡到精益生產,精益生產對于企業來講最大的好處在于它有效地減少了浪費,通過在精益生產中使用自動化技術可以精確地定義生產的價值,減少各環節上的生產消耗浪費。將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進一步發展應用到產品開發、制造、采購和服務顧客各個方面,從長遠來看,便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
4.結語
當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發展還相對落后,但在近幾年的發展下還是有所進步。在精益生產的理論研究上,我們不能盲目借鑒,更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對精益生產中的自動化技術進行完善改進。精益生產已經成為企業成功的必經之路,如何在企業更好地實現精益生產模式自動化技術,需要整個企業的共同努力,只有始終堅持,才能實現目標。
參考文獻:
[1] 姚福生,王仁康. 先進制造技術與現代制造工程——關于先進制造技術的再思考[J].現代制造工程, 2001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職業素質
[DOI]10.13939/ki.zgsc.2016.32.212
高等職業教育旨在以就業為導向,為一線生產、管理和服務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專門技術人才,職業素質包括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兩個方面,而職業精神涵蓋職業態度和職業理想等方面。目前國內的高職院校大都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術技能的訓練,常常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當前我國進行經濟轉型升級,開展供給側改革,尤其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
1 工匠精神的內核
工匠精神不是指具體的技能或方法,而是指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其核心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信仰和良好的敬業精神。互動百科認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會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追求極致和完美,在專業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專注、敬業、專業、堅持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特質。因此,真正的“工匠精神”應該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的統一。而這是當前我國所缺乏的東西。
2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是對人的技能和素質的全面培養,只有樹立立德樹人的標準,才能真正將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職業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也具有獨特的內涵和靈魂,而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工匠精神為本,就是將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的途徑,也才能培養出德藝雙馨的技能人才,并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想內容。
我們提工匠精神,就會自然地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國的機械,正是由于這些國家對工匠精神的堅守,才創造了眾多名牌和名企。在德國,除了眾所周知的寶馬、奔馳、奧迪和西門子等品牌外,尚有眾多“術業有專攻”的中小企業,他們立足本職,在細分市場的產品上通過不斷積累和創新,從而成為市場上的領頭羊。
盡管我國古代有魯班等類似的工匠,并創造出一些歷史奇跡。但在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為了追求速度和規模,重視產品生產的數量和成本,而對質量重視不足,工匠精神的衰落就在所難免。工匠精神的衰落,也影響到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甚至對學生的就業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明確在當前產能過剩的經濟形勢下,不能再依靠過去產能不足時的生產方式,單純依靠速度和規模取勝,應該像德國、日本等企業一樣,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環境,主動擔負起育人的責任。一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提出了“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無德慎重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的原則,這也充分說明了德在企業招聘和使用員工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企業和員工都只有短期目標的前提下,企業短命的現象就成為了必然。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大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7到8年,而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而日本企業壽命超過200年以上的企業有3000多家,德國有800多家,而我國有150年歷史的企業僅有6家。職業院校要正確把握傳技和育人的關系,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的教育培育,尤其要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學生的技術和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成為德藝雙馨的人才。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應當成為職業院校教學的指導思想,也應該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
3 職業教育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育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科技部部長萬鋼認為,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從職業教育抓起。
國際上德國和日本能在高端制造業中長期領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職業教育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工匠精神。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可以說,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既順應了國際制造業發展的趨勢,也有利于適應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保障學生未來職業長遠發展的要求。
首先,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需要工匠精神。目前,“中國制造”成為國外粗制濫造的標簽,其根本原因就是制造企業缺乏工匠精神,進而導致不少消費者到日本搶購馬桶蓋、水壺,到香港等地爭搶奶粉。事實上,120多年前的德國產品進入英國,同樣被貼上了德國制造的標簽,作為假冒偽劣產品區別于英國產品。日本數十年前的制造業同樣是假冒偽劣成風,導致消費者維權組織在報紙上進行曝光相關企業。爾后,德國和日本企業開始重視產品質量,重視工匠精神,打造企業品牌,從而確立了在國際制造業的地位。我國制造業占GDP的三分之一,占據出口總額的90%,我國要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必須弘揚工匠精神,這也是世界工業4.0的必然要求。
其次,工匠精神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德國和日本企業重視工匠精神,對產品精益求精,重視品牌質量,因而使得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說,工匠精神是企業在競爭中立于潮頭的利器,也是企業獲得基業長青的法寶。需要說明的是,工匠精神作為企業的價值觀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我國企業過度追求99.99%的質量會導致成本上升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那么工匠精神就會被放棄。因此,要把工匠精神與企業經營戰略協調運作,才能使企業質量、品牌和效益得到較好的協調發展。
最后,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需要。目前一些職業院校領導把學校看作技術工人的流水生產線,重視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忽視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忽視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目前職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無法滿足市場需要,但工匠精神的缺乏至關重要。因此,重視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應該成為職業教育的新導向,以工匠精神培育學生,也成為學生成才的市場需要。
4 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和途徑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燃起一把火。高職院校領導應在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基礎上,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從多方面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為學生點燃敬業精神的火種。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培育:
(1)從職業教育培育目標看,將工匠精神納入職業道德教育之中。職業院校要著眼于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要求,完善職業精神的職業道德教育,正確認識工匠精神對于職業道德的內涵,充分理解工匠精神對于學生職業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積極改革職業教育的內容,為加強職業教育的改革提供指導,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態度,提高職業技能。國務院從2015年起設立了“職業教育活動周”,以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的實施,更需要大批工匠人才。職業院校應拋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培養體制,建立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體系,以學生的就業和企業的崗位需求為目標,培養既具有較強職業技能又具備良好職業精神的高素質學生,提升培養質量,讓教育回歸到教育本身。事實上,工匠精神的培養,是全新教學理念的挑戰。
(2)將工匠精神納入專業教育教學中。專業教育是培養工匠精神的主陣地,職業院校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具體的專業教育中,使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工匠精神在專業教育中,可以結合具體的行業和專業特點,分析本專業所需要的職業精神,并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中,從而使學生在專業教育中逐漸形成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素質。
(3)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心傳身授”教學涵養工匠精神。在理論教學中教師講授職業精神的重要性,難以讓學生形成親身體會。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具體實踐能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意義,并逐漸作為自身的職業追求。在實踐教學中“心傳”是內在精神的熏陶,對于受教育者來說,需要不斷學習領悟和體會。而“身授”則是師生共同參與實踐,躬身力行有利于營造工匠精神的體悟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西方的學徒制度就是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和水平,逐漸形成嚴謹專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通過打造校園文化熏陶工匠精神。通過開展演講比賽、展覽等活動營造校園文化,從而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拓展其知識面,有助于職業精神的養成。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傳播工匠精神,學生通過參觀和實習等走出去和請企業專家進校園上課的方式,發揮本校優秀畢業生的榜樣力量,通過優秀畢業生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愛崗敬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工匠精神的職業素質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工匠精神得以更好的弘揚和傳播。
5 結 論
美國作家亞力克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信仰,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我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優秀職業技能的工匠。要重塑工匠精神,職業院校要走出忽視職業素質教育的誤區,從職業教育目標、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入手,營造校園文化,通過企業和職業院校聯動,以工匠精神的培育為本,積極傳播和弘揚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的土地上開花結果,才能真正使我國的制造業在工業4.0的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吳寒.做產品需要工匠精神[J].創業家,2015(5):108-111.
[2]楊佩昌.德國的競爭力來自何處[J].領導文萃,2013(8):95-97.
[3]薛棟.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3(34):94-96.
關鍵詞:精益建造;質量隱性成本;工程項目
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1-0260-02
1 前言
盡管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出現了很多好的工具和技術,但是建筑業仍然存在著一些老問題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例如生產效率低下、建筑質量不盡人意、建筑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職業安全比其他行業差等問題。而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隱性成本又是其中突出的一個環節,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對企業的影響的確是不可忽略的,而且往往是十分嚴重的。它會造成企業質量信譽下降,導致市場占有率降低,由此造成的無形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傳統的成本管理辦法對它收效甚微,而精益建造的實施則可以很好的消減這種成本。
2 隱性成本概念和精益建造理論
建筑工程項目隱性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它從項目管理的視角來入手:先假設在現有條件下有一種最佳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狀態,這種資源組織形式可以最具生產力,那么現行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機會成本就是建筑工程項目隱性成本。因為建筑工程項目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建筑工程項目隱性成本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量。總的趨勢是不斷升高的,但也有短期回落的可能。優秀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方式就是一個不斷降低管理隱性成本的閉環過程。完全消除建筑工程項目隱性成本也是不可能的。它只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成本視角,即一切可能的改善都是一種成本,沒有達到最好就是一種成本付出。它要求管理要不斷地逼近完美。
精益建筑是一種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方法。目的是將精益建筑的原則和技術組合運用在新的工程項目整個過程。不同于現在使用的一些建筑施工管理辦法(包括從設計到建造的流程)和綱領性的改進方向(比如協同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黃如寶,楊貴,2006)將精益建造定義為:“精益建造是一種基于生產管理理論,旨在建設項目交付過程中以價值流為中心,運用專業的技術和方法,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和浪費最小化的建筑生產管理模式。”精益建造為一種基于操作工程項目傳送的系統提供了基礎。這是一種起源于日本豐田的生產系統,這種新的設計和固定資產形成方法使得復雜的、不確定的和快速的工程項目的重大改進成為可能。
精益建造的主要特點在于:首先精益建造有完整的傳送目標的體系,可以更好地達到項目的目標;其次精益建造以顧客的最大化價值為項目的最大目標,使消費者的價值得到更好的認定、創造和傳遞;另外設計與施工一體化,進行可變性控制,減少浪費的產生;最后這是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精益控制,運用一種動態的控制,更好地保證項目預定目標的實現。精益建造的理論體系是建立在TFV理論的基礎上的,并主要從設計管理、施工管理、流的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展開,其中包含了LPS、VE、4D等精益的方法和技術,從而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理論體系。
3 精益建造如何實施
精益建造的實施思路可以分為如圖所示的三個層次:過程重建層、組織重建層和觀念重建層,最后實現從原有系統向新的系統的轉變。觀念重建層是指通過對精益思想以及精益建造理論與技術的認識,改變建設領域管理者與從業者的傳統思想觀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從而使得精益建造的實施獲得廣泛的理解和支持。過程重建層是指用精益建造理論代替原有項目管理理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建設領域管理者或從業者逐漸摒棄原有的管理方法、施工技術,引進與采用新的方法技術,如精益建造輔助技術LPS、VE、JIT等等。組織重建層是指適應新系統的要求改革原有的組織系統,為精益建造的實施提供應有的組織保障。
這里有些重要的不同在精益建筑和當下的做法之間。在兩種方法中設計大綱都是準備好的,例如:設計開發、工程、原料采購、建造和安裝。在精益建造中,在每個活動中的工作都是不同的并且精益建造增加了兩個基本的內容,解構化工作和生產控制。
設計在當下的方法中趨向于連續的,首先要決定的是要建造什么,考慮到為以后留下什么或者是周期性的回顧施工能力。在精益方法下,在零時間交付的壓力下要求產品和過程設計的一致性。工藝流程設計要考慮怎樣讓工作完成,它構筑了工作流。這些包括了決定工程將會被怎樣分解成小的階段和在每個小的階段如何工作將會和其它的相協調。工作結構(工作分解圖)需要從這些組織中輸入誰的表現是獨立的(關鍵路徑)。這也意味著一些關鍵的采購將會比傳統方法早的多,甚至在設計和建造前。
生產過程控制的實施在工程項目生命期之前是精益建造的第二個特征。生產過程控制直到最近才成熟起來,并且在傳統制造業上的實施于施工上的實施是不同的。生產過程控制包含總生產計劃、材料協調、工作量控制、工作指令和生產單元控制。與制造業相比,建筑業使用不同術語和不同的概念模型。
在現在的施工管理中,“計劃”是在工程項目執行過程中必須遵守的約束條件,如:產品預算、工期表和其它詳細說明的步驟。一旦生產開始,管理將專注于“控制”,也就是以技術規范為背景來監控性能,這種校正過程是要符合性能的。在制造業和精益建造,計劃被定義為成功的條件和為了達到它們所采用的生產戰略。控制是由為了讓項目能夠符合計劃。控制在傳統制造業被設想成為逐漸增多的明確的材料流和信息流的形成,也就是說實際生產流程,大多數直接生產的執行是按專家指導根據合同進行的,它造成了對未來可能的需求的影響,項目和施工經理認為控制就是執行合同承諾,即使當“合同”存在于同一個機構的不同職責部門,制造業的控制正在向前發展。它監控和直接作用在生產流程與簡單的結果觀察,建造控制監控結果并且接下來嘗試追溯到鑒定造成錯誤的原因部分。
建造控制模型實際上是一個工程控制模型或者是合同管理,不是生產控制。控制完全是為了讓項目符合計劃。在建筑業,直接對產品的控制被看做是僅僅發生在生產單位內部的事件,而不是為設計或者建筑工程管理原則。換句話說,總承包商、分包商或者部門怎么完成工作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這和他們是否符合合同是不想干的。建筑工程項目因此可以說沒有自己的產品控制理論。
實施精益建造是一個啟發式的過程,它從生產控制心理模型開始。首先分散決策;其次控制過程;然后管理生產能力而不是注重速度;最后是改善可靠性。
4 精益建造對質量隱性成本的控制
在質量成本分類中,隱性質量成本發生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消費者一方,有著脫離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共性。假如企業出于成本節約的考慮允許一定的質量瑕疵存在,那么由于有缺陷的產品流入市場而造成產品商標形象受損,因此進一步影響未來市場份額,導致銷售收入降低,這樣的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將會長期持續,其損失額實在難以估量。有些學者把這類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質量問題導致的損失稱為“隱性質量成本”。隱性質量成本表面上看是生產廠家外部損失成本的表現,但實際上它是由于預防、鑒定上的投入不足造成的,其表現為違背“適用性”的各類質量成本的匯總額。它未必只是表示為生產廠家承擔的成本,有些暫時由消費者不得不承擔的成本最終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隱性成本雖然實際并未支付,但發生后無形中同樣等同于提高了產品成本。所以,重視和控制隱性質量成本的發生,必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方面在以“用戶滿意”為先導制約因素的現代產業社會中的重要性愈來愈突出。隱性質量成本的分類。基于隱性質量成本的涵義,日本學者伊藤嘉博指出,隱性質量成本大略有以下三類:由于產品質量未能反映消費者需求,生產廠家所遭受的損失;由于產品質量低劣使消費者負擔的成本;為確保和維持“過剩質量”(消費者不需要的多余的質量),生產廠家所負擔的成本。
由此我們發現精益建造對建筑工程項目隱性質量成本可以進行很好的控制。精益建造不是以財務目標為驅動,而是通過確保項目成功實現所需要的必要條件以及持續地學習和改進來交付項目,直接體現了MBM管理思想。因此成本管理也應實現從財務指標為基礎的MBR管理思想向非財務導向MBM管理思想的轉變,注重過程控制,以建筑產品的特征和標準例如生產周期、生產過程以及顧客滿意度等為監控目標,并通過成本管理協調各參與方的利益關系,建立起高度合作和信任的伙伴關系,促進項目的成功交付。實施精益建造的過程就是持續改進、追求盡善盡美的過程。因此基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也應是一個無窮盡的降低成本的過程,成本管理不再設最低底線,而是采用各種方法盡量地降低成本。這和質量隱性成本的特點也是十分契合的。
5 結論
精益建造是用一種新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動,它在歐美的許多國家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美國、丹麥、英國等。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通過精益建造在控制建筑工程隱性質量成本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有效的推動中國建筑企業的成本控制水平,從而提升在建筑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 物流; 精益; 6西格瑪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質量和速度都成了企業制勝不可或缺的條件。傳統的精益管理是一種消除浪費、提高速度與生產率的方法,關注流程速度與效率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對企業流程速度的改善,它衡量的是,為滿足客戶要求而進行的操作的迅速性;而6西格瑪則是一種消除缺陷并減少流程波動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對企業流程質量的控制,它衡量的是為滿足客戶要求而進行的操作的可靠性。因此,只有精益或者6西格瑪都不能使企業在質量和速度兩方面達到世界級企業的目標,精益6西格瑪應運而生。
1. 精益6西格瑪
雖然6西格瑪方法和精益生產方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如:兩者都需要高層的支持、都屬于改進的方法、都可以應用于所有領域、都強調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都采用團隊的方式實施改善、都具有顯著的財務效果、都關注顧客的價值和需要。然而,我們還是要把這兩種質量管理的方法結合起來,得到一種更有效的方式和行為。
精益6西格瑪是一種方法,通過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和改善資本投入,使股東價值實現最大化。如果企業中實施了其中的任何一種管理方法,不久就會發現需要另外一種管理方法來相互配合,所以將精益和6西格瑪相互融合就能發揮最佳效果。因為,精益6西格瑪能夠更有效地直接降低成本,效果遠勝于以往的任何改進方法,關鍵在于它同時兼顧了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因為:
精益不能用統計的方法來管理流程
單靠6西格瑪無法顯著地提高流程速度或者減少資本投入
一家公司如果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響應速度,就必須同時拿起精益和6西格碼這兩件武器,消滅影響關鍵質量因素的問題和時間陷阱造成的延誤。
精益6西格瑪內容廣泛,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大要素:
在更短的時間內為顧客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即靠速度和質量取悅顧客。包括以下
四點含義:第一、在市場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是能夠在顧客的角度看問題并及時滿足其需求,顧客是決定質量的唯一因素;第二、減少任何不滿足顧客需求的東西;第三、保持產品、服務和過程的一致性與穩定性;第四、要提供最低的價格而要盈利的唯一辦法是改進質量和速度。
改進流程,消除缺陷,減少波動。包括以下五點含義:第一、大多數質量問題存在
于過程中而不是人;第二、改進的方法有工作程序文件化、檢查工作步驟間的傳遞、教會員工持續所需的知識和方法、減少質量和速度的波動、改進速度。第三、波動是缺陷的主要來源,波動決定西格瑪水平;第四、改進過程就是提高西格瑪水平;第五、必須成為一個用過程概念來考慮問題和后果的人,即過程思考者。
團隊精誠合作以獲取最大的產出。包括以下兩點含義:第一、協作的技巧有:傾聽、
頭腦風暴、討論、整理想法和決策;第二、高效協作為:設定目標、明確責任、處理沖突、關注決策的制定、確保會議高效、培養持續學習、與其他團隊協作。
所有的決策都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包括以下兩點含義:第一、使用數據的障礙有:
缺少現成的數據、在收集和分析數據方面缺少訓練、人們使用數據只是為了懲罰或獎勵員工而不是改進流程;第二、數據包括結果數據(顧客滿意度、財政收支等)和過程數據(速度、交付期、質量、缺陷等)。
如圖一所示:
精益6西格瑪
顧客滿意
改進過程
質量
速度
缺陷和波動
流程
團 隊
合 作
數據和事實
圖一:精益6西格瑪四大要素
2. 精益6西格瑪物流
把精益思想和6西格瑪方法應用到物流領域就有了精益6西格瑪物流,這樣就有機會來降低物流網絡的成本,并且提高物流網絡的績效質量。精益6西格瑪能為物流網絡提供下面的功能:
是一種戰略,能夠在生產設備剛好用完特定零件后,將原材料添加到生產設備中;
實際上是一中配送職能,它只生產定購的產品,而且它的補充庫存只用來替代已銷售的貨物;
能夠幫助你平衡需求和資源,并且幫助你減少供應鏈各階段的庫存。
只要公司采納精益制造,那么毫無疑問,他們必須實施原材料的拉動系統來支持制造
流程。在設計物流網絡時要重點考慮以下六個方面,只有有效地集中于整個供應鏈的關鍵部分,精益制造商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即盡量降低庫存級別,平衡原材料流量,增強靈活性,并最終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運輸設計和交付頻率。對于大多數企業和所有制造商而言,運輸成本至關重要。過
去,人們一度認為入境運輸是不可避免的災禍,而且只是一種交易的成本。但是現在,精益制造商們意識到,精益入境運輸網絡實際上具有戰略意義,而且是支持原材料流入精益工廠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入境運輸的下列領域,以減少安全庫存和循環時間:加快每位供應商的交付頻率、減少廠際轉讓、減少工廠拖車場內拖車和原材料的等待時間、清除重復和無效的銷售渠道、減少和預防運輸損失、執行等量連續的工廠交付、減少運輸設備(因為資產利用率提高)
加快交付頻率在精益環境中起著特殊關鍵的作用,因為精益原則取決于實現零庫存目
標的眾多連續交付。這就意味著制造商必須打破傳統的以卡車為單位運送原材料的習慣,漸增的交付頻率降低了每批交付貨物對工廠的空間要求。加快交付頻率的第二個好處是在質量保證和發生低劣質量意外時提高質量,通過減少原材料庫存和加快交付頻率,供應商能夠得到更迅速的反饋,其中包括單獨交付大批量貨物時可能一度隱藏的質量問題。
各種零件的批量。由于精益網絡內部所有供應商的交付頻率提高,所以他們運送給制造商的批量更少了。縮減批量的主要挑戰存在于制造商的內部,存在于采購和生產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能障礙之中。一般而言,采購部門認為批量越大,折扣就越高,運輸費用就越低。因此,精益環境的所有職能領域都毫無例外地被灌輸以原材料采購“總成本”的思想。采購部門單獨考慮的運費只停留在表面,因為只有壓縮整個系統地成本,股東價值才能得到優化。其次,縮減批量如此重要地原因是它降低了來自制造商和供應商地需求型式偏差。
可回收的包裝。可回收包裝是實現供應鏈和制造流程中零件流動地基本工具之一。如果不采用可回收包裝,入境運輸路線地優化設計根本就不存在可能性,因為開始設計有效路線時,我們必須對每位供應商地空間要求有精確的了解。要想達到這種精確程度并且充分利用拖車空間,我們應該了解每種零件的所有裝載特性:每批的零件數以及每托盤的批量數、包裝的堆疊度和損失的敏感度、零件和包裝之間的兼容性。
各種零件進入工廠的等量流動。精益制造業依賴通過生產流程拉動的穩定且一致的原材料流,拉動對于設計精益入境物流網絡也很重要。只有執行等量交付,制造商才能夠優化空間要求,盡量減少材料加工,并且降低總成本。而且,拉動還允許供應商開始利用精益技術,而不是大規模生產技術來制定自己的生產進度計劃,因為零件是在這一天中一點一點從供應商那里運來的,而不是每天一次運來一大批。總之,等量實現了供應鏈各節點需求形式一致,工廠交付頻率高,以及物流成本最優化。
流水線的可見度和意外計劃編制。精益制造商需要的信息包括原材料何時到達工
廠,以及原材料在特定時間在供應鏈中所處的階段,原材料和成品庫存的生產狀況。許多有效地技術和系統能夠幫助他們管理上述功能。對于精益制造商而言,流水線的可見度在企業內部至關重要。實際上,它對供應鏈的所有參與者同等重要。供應商、物流合伙人和制造商都必須了解工廠的入境貨物是什么,工廠正在生產的產品是什么,供應商在特定時間可提供的貨物是什么、。如果無法掌握這些,在物流方面執行精益可能會使制造商陷入次優化的境地,因為在不了解流水線的情況之下盲目地縮減庫存很可能導致某時間點地原材料短缺。
物流測量系統。物流測量系統是物流網絡地質量保證,反映特定精益戰略地總體目
標,有利于改進物流網絡設計的信息流動。因此,我們應該執行下列的測量尺度:每位供應商的交付頻率、供應提前期、供應準時性、供應批量、交付間隔、拖車和司機的利用率、供應商和制造商對原材料的空間要求、供應鏈的總庫存量、原材料的等待時間、供應商的訂單填充率。
通過對這些關鍵要素的測量,精益專家就可以劃分出影響入境網絡精益特征的物流偏差。盡管還應有其他更為傳統的物流測量標準,但是上述衡量標準針對的是系統的精益特征。只要有效利用上述測量標準,相關各方就能夠區分出改進機會并且劃分出優先處理的領域。
3. 精益6西格瑪物流的挑戰
在企業內部實施精益和6西格瑪無捷徑可走,實施精益6西格瑪物流也是如此。有些人可能爭論說精益6西格瑪所帶來的收益并不象外觀表現的那樣豐厚。比如:下游的制造商可能將保留庫存的要求強加給上游的供應商,這樣,總支出額不會出現實質性的變化,而該項費用最終轉嫁給了產品成本,因此,我們要強制廠商在交易的某個階段承擔庫存支出。
這種評論是很有意義的,但是他們忽視了一個關鍵要素,即篩選精益6西格瑪供應商,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們要將這樣的供應商當作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其主要目標就是讓供應鏈的所有參與者都實現精益原則,從而真正將所有的物流支出從系統中清除出去。
只要公司在整個供應鏈中實施精益6西格瑪,公司各職能部門成本結構中的支出就會得到壓縮。許多活動驅動因素及相關費用都包含在物流職能部門的范疇之內。物流在所有行業中起著關鍵作用,而且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進取的公司意識到自己在制造業和銷售業的競爭已經成為過去,而他們現在正投身于供應鏈級別的競爭。精益6西格瑪系統試圖通過削減庫存來優化物流職能,從而減少諸多由保留庫存而引發的支出。一旦公司真正將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供應鏈依次連接起來,成本就會降低,質量就會提高,而且利潤也會增加。
參考文獻:
[1]邁克爾·L·喬治編著,方海萍,魏青江譯. 精益6西格瑪[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
2003:219-262.
[2]鄭吉春,李尹松. 精益物流與敏捷物流的選擇策略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29-32.
[3] Leach, Peter T. Making Logistics "Lean"[J]. Air Cargo World,2004;3(10):36
聯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610031
[關鍵詞]汽車企業 供應物流 Milk Run 精細生產
汽車制造企業的生產需要采購上萬種零部件,所對接的是上百家供應商,這一行業特點使得其供應鏈最為繁雜,其供應(入場)物流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可想而知,因此采取何種合理的物流模式,已成為汽車行業提升企業競爭力和顧客服務水平,增加企業盈利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文基于供應鏈管理視角,針對Milk Run模式的優越性,旨在分析Milk Run思想在解決傳統供貨模式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實施對策。
1基本理論
1.1 Milk Run概述
Milk Run也稱為牛奶取貨,起源于英國北部的牧場,是為解決牛奶運輸而發明的一種運輸方式,卡車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路線在一次送貨中將裝滿牛奶的奶瓶運送到各家門口,待原路返回牛奶場時再將空奶瓶收集回去。之后逐漸發展為制造商用同一貨運車輛從多個供應商處收取零配件的操作模式。具體方式是:每天固定的時刻,卡車從制造企業工廠或者集貨、配送中心出發,到第一個供應商處裝上準備發運的原材料,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路線到第二家、第三家,以此類推,直到裝完所有安排好的材料再返回。這樣的模式省去了所有供應商空車返回的浪費,同時使物料能夠及時供應,發運貨物少的供應商不必等到貨物積滿一車再發運,可保持較低的庫存,以便最大程度地實現JIT供應。如圖1所示。
1.2 Milk Run模式的優點
Milk Run運作方式是多頻次、小批量、及時拉動式的取貨模式,將原先的供應商送貨的推動方式轉變為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拉動方式,呈現出如下優點:
(1)柔性的取料路線設計有利于準時供貨,使取貨、到貨窗口時間計劃更合理,增強對市場需求的迅速反應能力;
(2)Milk Run有利于運輸效率及容積率的提高。在相同貨運量下,運輸總里程大大下降,滿載率在計劃和實施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而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3)通過小批量多批次的運送,能夠及時發現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并且得到迅速的解決;
(4)Milk Run由整車廠委托專業物流運輸承包商進行運作,保證了安全供貨,使得汽車制造企業可以專注于核心業務,緩解供應商管理的壓力。
2Milk Run在我國汽車制造業中的應用
Milk Run模式在國外汽車上游供應鏈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通常的做法是將此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由其設計Milk Run的路線和方案,然后到不同的供應商處取貨,再直接送到總裝廠。許多國際知名的汽車制造商,如豐田、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萊斯勒,均采用了Milk-Run模式的供應物流,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國內最早是汽車制造業(上海通用、東風日產)使用的一種物料集貨模式,隨后北京吉普等汽車企業也陸續引用這種物流入場模式,但在實踐中,Milk Run模式在不同汽車企業中的應用成效并不相同。
上海通用汽車與汽車物流服務商安吉天地(Anji-TNT)合作,引入并實施Milk Run項目。安吉天地作為第三方物流商,根據預定的路線,在預定的窗口時間內完成向各供應商的取貨,同時按照計劃提取空料箱、料架,再次抵達供應商處將其返還。采用Milk Run模式后,節約了運輸公里數,提高了裝載率,據上海通用的財務分析顯示,每年可節約零部件運輸成本30%以上,同時可視化管理和定位系統的運用,提高了對日常運作的實施控管能力和預測能力。
廣州風神物流公司導入并試運行的零部件調達物流(即采用Milk Run的形式),根據需要設置了線旁倉庫,由廣州風神物流公司統一管理,為東風日產提供JIT的服務,為整車廠物流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與中遠物流有限公司于2004年簽署了Milk Run物流服務協議,該計劃預期可以節省10%的運輸成本,庫存可由原來的15~20天降低到2天,庫存面積減少80%。然而在實際運作中,由于北京吉普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突發事件,生產計劃調整無序,而其與供應商的協同合作程度不高,供應商的生產和供貨計劃跟不上,導致零部件不能及時到位。因而最后也只淪為干線運輸而已。
3我國汽車制造企業引用Milk Run失敗的原因
在實行Milk Run模式的實踐中,有些汽車制造企業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優化了供應物流運作,而有些企業則未取得預想的效果。而據有關部門統計,除了國內少數大型汽車制造企業引用Milk Run供應物流管理模式取得較大成功之外,大多數企業引進后的成功率都不高,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3.1.1國內相關理論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國內理論界和實務界對Milk Run相關理論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大多數都還停留在Milk Run的運作模式上,主要采用實際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Milk Run方式在JIT模式中的應用問題,或者針對Milk Run模式的理論介紹、實施中路線設計和運輸車輛參數的確定等問題進行研究,對一些較重要和操作性較強的方面,比如Milk Run的運作條件及成本節省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
3.1.2 國內交通狀況有待改進
國內第一次以北京、廣州、成都等25個城市為單位,對城市交通的通暢度等進行全面度量的《中國城市暢行指數2006年度報告》顯示,2006年城市暢行程度得分為54.1分,未達及格線,表明城市交通正處于擁堵處境。這導致了企業對路況把握難,到貨時間的精確計算難度大。而Milk Run對取貨、到貨的時間要求嚴格,否則難以很好地支持制造企業的JIT計劃。國內交通狀況還不完善的狀況給Milk Run的成功實施設置了一道障礙。
3.2 內部原因
3.2.1制造廠生產計劃性較差
一般而言,JIT和精益生產模式能夠順利執行,對制造商提出的基本條件就是其生產計劃需要具有計劃性。但是國內汽車制造業常常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市場預測不準確或生產內部的缺陷等導致無法指定連貫的生產計劃,進而導致各種物料的需求時間、數量和種類常常無規律發生變動。這就導致了供應商很難根據汽車制造企業的需求生產和運送物料。
3.2.2供應商積極性差
采用Milk Run模式,可以更好運行汽車制造企業的JIT和精益生產模式,把汽車制造企業本身的庫存降到最低。然而為了防止斷貨的危險,制造企業仍然要保證一定量的物料庫存,因此作為強勢的制造企業往往會要求供應商提高安全庫存,以保證每次都能夠順利取貨。這加重了供應商的負擔,如果制造企業沒有與之協調或提供補償,則容易挫傷供應商的積極性。
3.2.3自有車隊處理棘手
Milk Run模式對于運輸路線和運輸工具的要求較之前高,因而大部分企業都是外包給第三方或者與第三方合作建立合資公司。外包之后必須要處理原有車輛和人員問題,這就導致了制造企業內部在實施Milk Run時會產生較大的阻力。
另一方面,供應商原來送貨也是使用自己的運輸車隊,已形成了很多小供應商的車隊靠大制造商供養的局面。而一旦采取了Milk Run之后,這些車隊的處理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這也是導致供應商積極性差的另一個原因。
3.2.4信息交流不充分
精益生產下的Milk Run要求制造企業按照計劃制定日/周/月需求計劃,在預測、生產、組織上有問題或變動時應及時通知供應商,使供應商能做出適時的配合。同時由于Milk Run一般都外包給第三方,如果第三方不能掌握制造企業和供應商雙方的生產和需求信息,就很難到達預期的效果。現實中,汽車制造企業、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間往往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信息系統平臺。而制造企業與供應商的信息化建設常常并不同步。這都給Milk Run的成功實施增加了難度。
3.2.5產品質量問題
精益生產和JIT思想一方面要求供應商提供的貨物無瑕疵,另一方面也要求制造企業生產過程中應該零浪費,無不合格品。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則會導致生產的停頓和延遲交貨。在現實中,由于供貨時間嚴格,制造商往往不能派質檢員去取貨,同樣供應商也不會派人隨車入場交付,因此貨物品質檢驗和責任就常常出現糾紛,如果有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參與的話,問題就更加復雜。
4我國汽車制造業實施Milk Run模式的對策與建議
4.1 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
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與此同時,為了降低汽車制造企業的總成本,將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汽車物流服務商已成為汽車供應物流發展的趨勢。
4.2 建立汽車產業集群
汽車行業是一個關聯度很大的行業,非常適合以產業集群的方式發展。在產業集群內采用Milk Run的方式可以簡化Milk Run線路,節省運輸里程,降低物流成本。特別是針對我國不發達的交通情況,通過產業集群可以較大程度實現線路狀況的可預測性,得到較精確的到貨時間,方便企業生產。
4.3 實現信息共享
當前企業可以根據自身信息化基礎,使用Internet、EDI、傳真、電話等多種方式實現信息共享。制造企業應該將MRP運算后的采購需求計劃以及日生產排程計劃按不同的采購計劃周期發送給供應商,供應商甚至可以參加制造企業的生產計劃制定會議,對需求的準確性有更好的把握。通過信息的充分共享,減少供應鏈上的庫存成本以及缺貨損失。
4.4 提高制造商物料需求的計劃性
沒有計劃性的物料需求常常會產生牛鞭效應,因此制造商應該加強與供應商的交流和溝通。制造商應該提前通過ERP或MRP系統,按照自己的生產計劃,產生日/周/月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然后在計劃的時間到供應商處取貨。當然供應商也要配合制造商的計劃在規定時間前備好物料,以保證Milk Run的車輛取到物料。
4.5 設置合理的緩沖庫存
JIT和精益生產的目標是減少浪費,降低庫存,但并不一定要制造企業都做到零庫存。而是將安全庫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當然,對于用于緩沖的庫存也要采取ABC分類法進行管理。重要的物料和距離遠的供應商的物料的安全庫存要相對多些,而本地的供應商則可以采取Milk Run滿載后直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蕾.Milk Run方式的實踐與應用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 馬士華,林勇,陳志詳.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 藍青松,徐廣卿.從傳統運輸邁入現代物流――入場物流的“循環取貨”管理模式[J].上海汽車,2003,(8):18-20.
[4] 劉倩,吳寒,宋力.汽車制造企業供應物流的發展途徑研究[J].中國市場,2008,(15):106-107.
關鍵詞:制造業 服務化 信息化
0 引言
制造業轉向服務化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和結果。隨著企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對“顧客滿意”的重要性認識愈加明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開始對設計產品的生命周期越加重視,不僅只關注實物產品的生產[1]。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主要實現了制造業的轉型和提升,因此鞏固強化了世界制造業強國的地位,對我省工業轉型升級也有了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1 國際制造業服務化經典案例分析
1.1 IBM:從硬件制造商向IT服務商的成功轉型 IBM經過十幾年的整合,把一家單純的硬件制造商轉變成解決實質問題的供應商。自2005年以后,IBM公司服務利潤連年增長高達10%以上,而公司收入所占比例也超過50%以上。IBM早在十幾年前,在別的IT廠商大造PC時,IBM已經轉型IT服務了。當所有IT廠商意識到IT服務戰略的重要性的時候,IBM又悄然轉入服務產品化策略。在IBM全球的營收體系中,大約有55%的收入來自IT服務。根據IDC的研究報告,我們不難看出,自2006年中國IT服務市場整體增長19.7%以來,市場規模超過950億元,到2010年已經超過2000億元。現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IT服務市場。面對如此巨大的空間,IBM提出了新的創新服務策略,即“服務產品化”的辦法來把握市場,用全新的產品化的角度來對市場進行了解。這樣市場的響應速度也會提高,當真正了解產品定義的時候,服務質量也就會提高了,這樣真正意義上提高IT服務收益。
1.2 通用電氣:資本服務為電氣制造提供成長動力 通
用電氣公司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球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制造廠,其產值中傳統制造產值的比重高達85%,服務產值僅占12%。而目前,通用電氣的“技術+管理+服務”所創造的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比重已經達到70%。
這個轉變的根源在于韋爾奇實施的新服務戰略,大力發展通用電氣的資本服務公司,為通用電氣的工業部門提供了成長動力。通用電氣的產品包羅萬象,從電冰箱、照明燈,到飛機引擎等都在其生產范圍內。而資本服務公司的經營范圍很廣,從信用卡服務、計算機程序設計,到衛星發射,樣樣俱全。曾經有人估算,如果讓資本服務公司從通用電氣獨立出來,它將以327億美元的營業額名列“財富500強”的第20位。資本服務公司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設備出租公司,擁有900架飛機(這比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要多),188000輛列車(數量超過任何一家鐵路公司),759000輛小汽車,12000輛卡車和11顆衛星,它還擁有美國第三大保險公司。目前,資本服務公司的經營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已經開始涉足于計算機服務業和人壽保險行業。這些數據可能不是最新的,但這些數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通用電氣服務業發展的強大規模。
資本服務公司作為通用電氣的子公司,它是如何回報通用電氣的呢?那就是提供大批有價值的客戶。資本服務公司為通用電氣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戶(如航空公司、電力公司和自動化設備公司)提供大量貸款,以幫助這些子公司,為其與客戶簽訂大宗合同鋪平道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93年,洲際航空公司瀕臨破產,資本服務公司為其提供貸款,使洲際航空公司恢復生機,重返藍天。隨之而來的便是雪花般的訂單飛向通用電氣的子公司飛機引擎公司――洲際航空公司購買通用電氣的飛機引擎。分析家說:“這種養雞取蛋的做法,使資本服務公司成為杰克?韋爾奇打敗競爭對手最有力的一張王牌。
1.3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制造商不賣產品賣服務 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作為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企業的供貨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他們出售發動機,而以“租用服務時間”的形式出售,并承諾在對方的租用時間段內,承擔一切保養、維修和服務。
發動機一旦出現故障,不是由飛機制造商或航空公司來修理,而是發動機公司在每個大型機場都駐有專人修理。這樣,發動機公司得以在發動機市場上精益求精,飛機制造商也“落得輕松”。也正因如此,廉價航空公司也才有發展的空間,因為它們不用專門養一批發動機維修隊伍。
近年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通過改變運營模式,擴展發動機維護、發動機租賃和發動機數據分析管理等服務,通過服務合同綁定用戶,增加了服務型收入。公司銷售的現代噴氣發動機中55%以上都簽訂了服務協議。公司在過去18個月中民用發動機訂單有80%都含有服務協議;2007年服務收入達到公司總收入的53.7%。
世界性大公司大都在向全球化、經濟化、協同化和服務化的方向發展,實現從“生產型”向“服務型”的轉變,由“硬能力”建設向“軟實力”提升的轉變,由向客服提品和簡單服務轉變為提供系統來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價值。生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經濟活動由傳統的產品制造中心轉向服務體驗中心。
經過對經典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發達國家促進制造服務業發展的經驗:①政府建立或健全的法律法規,為制造服務業發展提供保障。②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促進制造服務業發展。③政府建立完備的基礎設施,制訂相關技術標準,為制造服務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④政府建立多層次、有針對性的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體系。⑤政府非常重視對企業的咨詢與培訓,對企業發展進行指導。
2 對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幾點啟示
山西省是我國資源產業比重較高的省份,第二產業由于發展較快也會受到節能減排指標的限制。對于第二產業而言,低消耗、少污染、就業量大都能直接促進消費和投資需求。因此加快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先進國家對制造業服務化的經驗對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有一定啟示和借鑒作用。
2.1 企業必須對“制造業服務化”給予高度重視 “制造業服務化”是突破制造業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目前我省制造業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雖然已培育出一批特色明顯的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但在全球制造產業鏈上,仍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開展制造業服務化將有利于我省的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增強國際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從而避免以往以犧牲資源環境換取微薄回報的尷尬境地。“制造業服務化”能夠促進資源有效整合,使我省制造業不再單純依靠產品取勝,而更多的是向生產鏈的上下游延伸,依靠產業鏈資源整體優勢。“制造業服務化”是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這種轉變將有利于企業擺脫單純的生產、加工和組裝業務,轉而向創造性更強、價值回報更高的方向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2]。
2.2 “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導 各國高度重視“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紛紛將其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一些制造業發達國家也有推動發展的政策:如歐盟制定了全套產業轉型規劃;美國基于環境可持續,提出制造業綠色發展;日本強調“制造系統的創新”,關系如何因應全球化的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利用技術、企業內外流程改造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造日本企業在本土的制造活動,并形成與海外工程或國際競爭對手的區分。
當前,我省尚存在一些制約“制造業服務化”的體制、政策障礙。對于其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約,如重復征稅、稅率偏高、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土地成本高、服務業供地較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需要逐步破除障礙,扭轉以往產業政策制定過程中“重制造業、輕服務業”的傾向,加大對其支持與引導。調查顯示,我省制造業的服務化進程相對落后,具備服務型制造能力的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例很少。雖然少部分企業在制造業上已經重點打造和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向著產業鏈高端延伸步伐,但是由于企業服務化發展動力不足,就造成創新模式不同,這樣制造業向服務轉變的時候就會在市場基礎上顯得薄弱,這就需要政府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3 通過信息技術大力推動我省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產品設計、客戶定制等過程中,這樣也能推進制造業服務化過程進一步融合并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繼國.服務制造業發展趨勢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56-157.
[2]發達國家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的做法及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啟示[N].中國工具科技報,2012-12-5(4).
[3]趙一婷,劉繼國.世界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及其應對策略[J].管理科學文摘,2008(03).
關鍵詞:工業工程;制造業應用;發展前景
1 我國制造業發展中應用的必要性
1.1何為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學科最早產生在美國,它指的是對設備、物料、人員、信息、能源相互構成的集成系統,進行改善、設計和優化的一門學科。通常情況下,它主要是利用社會科學、物理學、數學等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借助于工業設計原理和工程技術分析,對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價、預測和確定,進而為制造業的有效運行、效率提高、質量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源于20世紀初期的工業工程,主要就是為了提高工廠運行的效率和節約生產的成本,隨著新技術的日益推進和發展,工業工程逐步強化了與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和運籌學的融合,逐步形成了解決制造企業整體效益的完整工程技術體系。
1.2工業工程在我國制造業發展中應用的必要性
從當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情況看,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同時體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與美英日等國家來比差距還挺大,總體看我國制造業的產品競爭力還不足,所以加強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勢在必行。首先,核心制造技術缺乏。在我國制造業的運行過程中,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中缺乏一定的核心制造技術,缺乏自己的專利產品,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其次,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裝備制造業實力弱,結構偏輕,主要表現為裝備制造在制造業中的比重還不到三分之一,遠遠低于德國、美國和日本,與此同時,技術密集型產業遠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制造業的附加值和比重非常低;再次,我國制造業企業勞動生產率不高。在我國的制造業企業中,源于制造企業的管理基礎不高、技術裝備水平落后,我國制造業產業鏈還處于一種地段的狀態,生產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第四,我國制造業生產能耗強度較大。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粗鋼生產國,但在生產中缺乏主要的技術生產指標,很多時候都是以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基于上述問題,用以反映現代工業工程的內在職能和基本要求,加強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很有必要。
2 我國工業工程發展及在制造業的應用
2.1工業工程在我國制造企業中的應用情況
中國工業工程(CIE)誕生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在千百家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工業工程,相當數量的企業應用效果顯著。涉及到汽車、鋼鐵、機械制造、家電、建材、咨詢等十幾個行業,包括第一汽車集團、一汽大眾有限公司、廣東科龍集團廣東美的集團以及東南沿海的許多企業,都已經將應用工業工程作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這些企業管理基礎不同,對工業工程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
2.2我國制造業實施工業工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工業工程在我國制造業的實施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總體上講,在管理基礎、認識能力等方面中國的工業工程仍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整個社會和企業的認識不足,在理論研究、系統開發、應用推廣的道路上始終舉步維艱,與國外差距顯著。
3 中國工業工程在制造業的應用模式與發展趨勢
面向制造業的工業工程實施模式我國制造業工業工程應用模式大概應分為這樣幾中情況。
(1)支持某些管理模式的形式來應用和發展CIE。如:精益生產、豐田生產方式、物流管理系統、六西格瑪管理等。
(2)支持制造企業信息化工程的形式來應用和發展CIE。本來在美國、歐洲、亞太地區,像ERP、CIMS、虛擬制造等都定位在工業工程領域,因而健康發展。由于我國在科技部等國家部門沒有設立IE學科(臺、港地區除外),將信息化設立在自動化和計算機領域,導致眾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效果不佳。值得慶幸的是人們逐漸發現了CIE對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管理基礎改善、流程再造、系統規劃與設計方面將起到非凡的作用。
(3)傳統制造企業,特別是鄉鎮、中小企業應用CIE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模式。這些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低,人員素質不高,市場經濟環境較好,應處于發達國家制造業早期管理發展階段。CIE對提高其效率、質量、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經典IE都對這些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CIE在我國制造業發展趨勢
(1)隨著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與通信技術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工業工程與信息技術結合為制造業發展服務是個不可扭轉的趨勢。ERP等作為先進管理模式的載體,通過有效的計劃管理和動態反饋功能使供需平衡更有保證,可以有效地解決計劃需求和制造能力之間的矛盾,及時更新外包和外購的采購需求,整合從銷售到制造,從制造到采購的物流系統,從而實現了市場、銷售、采購和生產集成的目標,進而提高企業生產組織與調度能力提高部門間的協作性和與各供應商之間的協作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制造企業對市場的響應能力。
(2)強化工業工程作為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工具。企業應首先將設立IE組織部門和崗位作為強化手段(一汽大眾就是這樣),然后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學習國外先進企業,廣泛應用IE人才,大力推廣IE,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3)開展應用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性和標志性成果。以國資委和發改委為領導核心,選擇汽車、電子、鋼鐵、航空、航天、工程建設、石化、家電等7~8個行業的典型制造企業,基于企業現狀與需求,面向制造效率、成本、質量改善和工程項目控制,實施典型試點工程項目,通過產學研有機結合,以項目管理方式設立工業工程研發與推廣實施項目,獲得示范性效益和標志性成果,總結成功經驗后以后在行業全面推廣。
(4)產、學、研結合提高CIE的研發和學科創新,為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提高開創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企業與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術優勢,有利于實現生產力的轉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化的咨詢公司將是未來推動IE應用的重要力量,制造企業應扶持咨詢公司甚至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獨立核算咨詢部來幫助本企業和其他企業運用IE。
總之,在制造業應用工業工程的過程中,加強工業工程的服務管理尤為重要。在發展過程中,服務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工業工程在服務系統的一些相關服務問題、服務設計、服務研發、服務作業、服務管理等,必須強化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夠實現服務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結合網絡發展的優勢,優化新的管理服務系統,不斷實現新的管理理念和工業工程的融合,進而優化到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進而為我國制造業的深入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振宇,任世科,郭雪松,袁治平.不確定條件下應急供應鏈可靠性評價模型[J].運籌與管理.2015(03)
[2]胡信布,袁治平,陳紅,候琳娜.領導者情緒勝任力模型構建的實證研究――以陜西省廳處級干部為例[J].軟科學.2014(06)
[3]齊二石,霍艷芳.中國企業應用工業工程現狀[J].制造技術與機床. 2004(04)
[4]郭重慶.工業工程在中國制造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3(02)
【關鍵詞】大規模生產;定制服務;大規模定制
1.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的30年里,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有個巨大的轉變,即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傳統的制造業慢慢轉向為服務業。美國、日本等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數據表明,在這個時期內,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服務業的產值增長迅速。20世紀90年代美國就已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在信息技術的推進下,美國已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而美國的經濟已經從制造業經濟轉型為服務業經濟。就美國而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80%,反觀我國,2010年,中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43%。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工業。簡言之,服務業在中國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2.定制: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共同挑戰
制造一個產品和提供一個服務顯然是不同的。不同于制造業生產的產品,服務業提供的服務有幾個特點:第一,服務是無形的,無實體的;第二,通常情況下,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即邊生產邊消費;第三,服務能提供不同形式的附加值;第四、合作“生產”,客戶和服務提供商可以就客戶的需求和服務的具體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以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
制造業和服務業有著比較明顯的不同之處,即制造業提供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而服務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大。所以,制造業和服務業面對著一個共同的挑戰,即如何按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品或服務。在市場經濟的競爭壓力下,企業要獲得更多利潤就必須降低成本,與此同時,企業又必須對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做出及時、靈活的反應。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產(或服務)方式,順應了降低成本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轉型趨勢。
縱觀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浪潮,服務業在提供定制服務方面面臨著日益增加的發展壓力。這種壓力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民眾對定制服務的迫切需要。服務業對民眾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教育、醫療等服務性質的行業,涉及到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第二,經濟中的其他部門(如制造業)已經表明,定制服務不是空想。事實上,在制造業領域,準時制生產(Just In Time,JIT)和大規模定制已經成為現實。第三,互聯網和IT技術的迅速發展導致人類能掌控的計算能力大幅提高,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技術進步打破了國與國之間的壁壘,所有行業的競爭都在加劇,服務業和制造業也不例外。
3.信息技術:實現準時制生產(JIT)和定制服務的必備條件
不可否認,在從大規模生產到準時制生產和大規模定制的這場變革中,信息技術的巨大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計算機自動化使得制造廠商能掌握大量的從生產一線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進行決策和計劃。信息技術的進步也導致了流程的自動化和自動化控制。供應鏈不再局限于國家之間的界限,使得全球市場變成一個具有公平競爭環境的市場。這意味著制造業競爭更激烈,同時會生產出質量更好的定制產品,并且以更短的物流配送時間送到客戶手中。新的數據庫集成系統和網絡技術能把大量的可得到的信息轉化成為有用的信息,以便廠商做出更為優化的決策。
類似地,信息技術也能在定制服務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對定制服務有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能影響提供給客戶的服務的樣式;第二,能影響服務的架構;第三,可以在保證盡可能高的質量和盡可能低的成本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按客戶需求定制的服務。絕大多數新興的服務都包含有很大的信息技術成分。比如,在醫療保健領域,信息系統可以利用數據庫讓醫生了解患者的發病史,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治療疾病。同樣地,在線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得知識的傳播變得日益便捷。信息技術還能讓服務提供商打破地理上的界限,向全球輸送他們的服務。
大規模定制服務要求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而先進的信息技術就能幫助企業迅速地獲取客戶的需求。企業以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目標,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設計、生產和銷售服務。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會繼續發揮它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重要作用。
4.指標體系: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異同
本文前述部分提到信息技術推動了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的轉變。事實上,這個轉變是建立在一個基本原則上的,即對評估和促進變革的指標體系的重視。制造業有四個關鍵性的指標,即成本、質量、速度、定制化程度。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指標體系,制造業有完整的一套指標體系,同理,服務業也應有一套指標體系。本文將分別闡述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四個指標。
4.1 制造業的指標體系
4.1.1 生產成本
在大規模生產時代,生產成本是制造業部門評估生產效率的主要指標。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曾是那個時代的主要驅動力。對成本的絕對關注導致了對生產成本估算研究的盛行。多年來,包括了原材料、勞動力、日常開支在內的成本就是最精確的成本估算途徑。隨著原材料采購效率的提高和生產自動化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日常開支占總生產成本的比例越來越大。廠商們很快意識到傳統的成本估算方法很可能錯誤地計算了生產成本。此后,隨著質量、速度、定制化程度日益受到廠商們的關注,成本估算機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4.1.2 產品質量
在20世紀70年代,質量成為評價生產系統的主要指標。那時,主流觀點認為成本和質量這兩個指標存在內在的、固有的均衡聯系,即更好的質量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當時提出降低成本并不一定需要犧牲產品質量,相反,提高產品質量有助于降低成本。產品質量方面的理論集中在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和六西格瑪(Six Sigma,6σ)。全面質量管理強調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數理統計技術、專業技術,管理技術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六西格瑪作為一個質量管理理論,最早由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提出,其目標是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產品和流程的缺陷次數,防止產品變異,提高產品質量。
4.1.3 生產速度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因特網的出現,產品的生產周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基于時間的競爭(Time Based Competition,TBC)、快速響應(Quick Response)、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等理論開始強調減少生產過程所耗費的總時間(從收到訂單到交貨的時間)的重要性。這個總時間是指產品設計、流程計劃、營銷、生產、配送等環節所耗費的時間總和。企業意外地發現加快生產速度也能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
4.1.4 生產的定制化
進入21世紀,成本、質量、生產速度被認為是已知的競爭力要素,這些是生產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產品必須考慮的因素。企業面臨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大量不同種類的、定制化程度高的產品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而日益增大。主流的定制方式有三種:第一種,配置定制(Configured To Order,CTO),即客戶可以自主選擇產品的各種配置參數,典型例子是美國戴爾公司允許客戶在網上訂購電腦時自主選擇電腦各個部件的配置,戴爾公司根據客戶的配置單組裝電腦。第二種,面向定單設計(Engineering To Order,ETO),即企業收到到訂單后,才開始進行產品設計。這種定制方式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第三種,制造定制(Make To Order,MTO),即客戶的需求直接影響產品的制造階段,產品的制造階段由企業和客戶共同來完成。
4.2 服務業的指標體系
4.2.1 服務成本
服務成本和客戶所支付的價格具有直接的關系。在醫療保健領域,服務成本和醫療保險、對病人的護理時間長短等因素相關。在教育領域,服務成本和學費直接相關。與制造業不同的是,服務成本到底由哪些部分構成尚不清晰明確,導致估算服務成本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比如,電信運營商的成本就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無論是運營商自身還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都無法核算出通信行業的服務成本。
4.2.2 服務質量
絕大多數客戶愿意花更高的價錢購買更高質量的服務,服務質量似乎是服務業最主要的評價指標。相比較而言,服務質量比有形產品的質量更難被客戶評價。客戶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主要取決于心理預期和實際所感受到的服務水平的比較。客戶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不僅考慮服務的結果,更重要的因素是服務的過程。服務質量是顧客感知到的對象,離不開服務的生產交易過程,而服務的生產過程和交易過程往往是很難區分的。交易過程往往就是生產過程。
4.2.3 服務速度
服務速度的能否提高極大地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醫院建立患者信息庫,病史信息共享可以讓患者和醫生交流地更快、更順暢,從而制定更好的治療方案。制造業中的快速響應理論和精益生產理論也可運用到服務業中,但更為基本的是,除了對現有的流程實現自動化,還要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和步驟。
4.2.4 服務的定制化
服務天生就是可以定制的。客戶可以參與服務的生產交易全過程。模塊化是定制服務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對模塊化構件的組合,而后裝配成可定制的服務,大規模生產和定制服務這兩種生產模式的優勢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又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需求。
21世紀,是服務業的世紀。大規模定制服務是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高級形式,是服務業發展的戰略趨勢。大規模定制服務以其成本低和客戶滿意度高等獨特競爭優勢,必將成為21世紀主流的生產方式。
參考文獻:
[1]馬欽海,陳桂云等.大規模定制生產的系統協同思想及理論與方法[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6.
[2]湯向東.大規模定制生產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3]韋琦.基于大規模定制的服務模塊化設計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0.
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提高動手能力,加強社會活動能力,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為以后專業實習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單位簡介 公司始終貫徹“科技創新,誠信為本,顧客至尊,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了完善、科學的管理體系。質量管理方面,公司嚴格貫徹執行iso9001:XX體系;生產管理方面,公司全面推行lean的管理思想并堅定不移的有效落實6s管理要求;信息管理方面,公司全面、有效運用金蝶公司的erp系統;基礎管理方面,公司貫徹“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
公司擁有精鑄廠、機械廠兩個實體生產單位。精鑄廠建設有兩條設備先進的精鑄生產線,擁有完備檢測設備,具備年產1000噸精密鑄件的生產能力;機械廠擁有各種普通及高精、大型機加設備80余臺,具備來圖設計制造、來料機械加工、大件綜合生產的能力。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我們不變得追求;誠信經營,與客戶共贏是我們的經營理念;實業報國,造福地方是我們的理想;百年發展,立足世界是我們的目標。
實習過程
1)安全第一。對于任何機械廠,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實習老師的帶領下,首先對我們進行了一些安全教育和以及在實習過程中的安全事項和需注意的項目。比如在進加工車間時了,不允許穿涼鞋進廠;進廠必須穿長褲;禁止在廠里吸煙,進廠后衣服不準敞開,外套不準亂掛在身上,不得背背包進廠;人在廠里不要成堆,不要站在生產主干道上;在沒有實習老師的允許情況下,不準亂按按扭、開關;
2)毛坯選擇。首先我們來到了零件的原始毛坯加工車間,在老師的指導作用下,我們了解到了下面知識,零件一般是由毛胚加工而成。而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毛胚主要有鑄件,鍛件和沖壓件等幾個種類。鑄件是把熔化的金屬液澆注到預先制作的鑄型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后獲得的零件毛胚。在一般機械中,鑄件的重量大都占總機重量的50%以上,它是零件毛胚的最主要來源。鑄件的突出優點是它可以是各種形狀復雜的零件毛胚,特別是具有復雜內腔的零件毛胚,此外,鑄件成本低廉。據指導我們實習的師傅說,我們廠主要就是靠這種方式制作毛坯。但其缺點是在其生產過程中,工序多,鑄件質量難以控制,鑄件機械性能較差,而鍛件是利用沖擊力或壓力使用,加熱后的金屬胚料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的零件毛胚。鍛件的結構復雜程度往往不及鑄件。但是,鍛件具有良好的內部組織,從而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所以用于做承受重載和沖擊載荷的重要機器零件和工具的毛胚,沖壓件是利用沖床和專用模具,使金屬板料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的制體。沖壓通常是在常溫下進行,沖壓件具有重量輕,剛性好,尺寸精度高等優點,在很多情況下沖壓件可直接作為零件使用。
3)加工車間。來到加工車間,這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大了車間共分為五部分,分別為車削加工,銑削及其他加工,鉗工,數控加工,焊接,幾乎是涵蓋機械加工的各個方面,大概有五六百人同時在里面進行各種零件加工,雖然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也進行過金工實習,做過一些零件,對機床也有一定認識,但是真的處于那種加工零件的氣氛下,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我們學校的機床都是有一定年代的,很少近年出來的新型加工機床二是在速度上,我們的加工速度也太慢了,加工同一個零件,我們需要的時間大概是這些加工師傅的五六倍,根本不能進行工業化的生產。在此次對加工車間的認識過程中,我更加明白了機械加工一些流程;胚料---劃線---刨床(工藝上留加工余量)--粗車--熱處理,調質--車床半精加工--磨--齒輪加工--淬火(齒面)--磨面;齒輪零件加工工藝:粗車--熱處理--精車--磨內孔--磨芯,軸端面--磨另一端面--滾齒--鉗齒--剃齒--鍘鍵槽--鉗工--完工。
4)裝配車間。任何機器都是有一個又一個零件裝配而來,在裝配車間,這里大概有接近一百多人在進行零件的收集和裝配,以及包裝,再發送至儲貨廠,在這個車間,工人師傅首先將起所收集的零件進行飛類,一便于進行組裝,確定裝配方法,裝配順序,所需工具;再進行清洗零件,去除油污,銹蝕,涂油,確保機器組裝以后,表面整潔美觀。在產品裝配完成以后,還要對零件各方面進行調試,檢查運動件的靈活性,密封性等性能,再轉箱入庫。
5)質保,銷售和售后處理
最后,我們來到質檢部門,他們主要是對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隨機性的抽查,記錄其數據,并返回到加工車間,對產品進行修正和修改,更好的生產儲合格產品。至于銷售部分,據銷售相關部門介紹,由于該企業采取的訂單式生產,所以銷路一路看好。
對機械制造的體會
歷時將近一周的實習結束,該次實習,真正到達機械制造業的第一前線,了解了我國目前制造業的發展狀況也粗步了解了機械制造也的發展趨勢.在新的世紀里,科學技術必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更快更緊密得融合到各個領域中,而這一切都將大大拓寬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在將來機械制造將會向“四個化”發展,即柔性化、靈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藝裝備與工藝路線能適用于生產各種產品的需要,能適用于迅速更換工藝、更換產品的需要,使其與環境協調的柔性,使生產推向市場的時間最短且使得企業生產制造靈活多變的靈捷化,還有使制造過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動化生產,追求人的智能于機器只能高度結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質和能量的力量生產出價值的信息化
當然機械制造業的四個發展趨勢不是單獨的,它們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會使它出現新的發展方向。前面我們看到的是機械制造行業其自身線上的發展。然而,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部分,它也將和其它的行業更廣泛的結合。21世紀機械制造業的重要性表現在它的全球化、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以及環保協調的綠色制造等。它將使人類不僅要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要從繁瑣的計算、分析等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從事高層次的創造性勞動,智能化促進柔性化,它使生產系統具有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