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時代的中學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要做學生貼心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教師一定要熱愛關心和理解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是做好教學過程中的親體和寄出。主動接近同學,與同學相遇,給予一定的問候和關心,簡單幾語,學習情緒及生活狀態,身體情況都可以去關心一下。要善待學生的誤失,不要簡單訓斥和斥責,而是朋友班的和學生一起商討如何改進不足和今后的發展,是溝通師生感情,加深相互理解,增進師生情誼的好方法,相互之間增加了信任感。
2要做熱心學習和生活導師
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幫助學生學好各門功課,知道學生掌握學習規律,讓學生懂得自主調控學習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班級管理,集體建設工作是重中之重。注重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具有健全人格,情感高尚學識豐富,具有一定責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學生。
3要做有愛心父母親般的教師
沒有愛心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魚兒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不會有教育。優秀的班主任老師都應像父母那樣疼愛自已的學生,關心他們的各個方面,如學習生活、營養、發展成長和個人健康等,這是慈母的嚴,嚴父之愛,益友之愛,這都會為學生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4要做細心的心理教師
論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敵,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師的教育難奏效,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極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套平性逆反心理等幾種類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通過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養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眾所周知,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敵,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師的教育難奏效,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極為不利。如,有的學生對校規校紀表現出不適應乃至厭惡,有時還以故意違反紀律的舉動來顯示他的獨立不羈;有的學生即使知道老師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還是容易被情緒所左右,以致做出不合常規的舉動;有的學生對待老師表現出一定的選擇性,對自己喜歡的老師言聽計從,對自己所討厭的老處處抵觸,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又如,越是查禁的書,他就越要想辦法找來看等等。上述逆反心理的種種表現有的是主動型逆反心理,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較強的進攻性;有的是被動型的逆反心理,帶有一定的動搖性。要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有必要了解、掌握其常見類型,區別診治,對癥下藥,方可奏效。
一、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要類型
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學生性格特點和個人年齡特征有關。歸納起來,學生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超限逆反心理
如果老師長期用形而上學的老眼光去看待過去犯錯誤的學生,或者總是用一個調子,多次重復一件事情,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和疲勞,從而導致學生極限逆反心理的產生。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及成人。因此,老師的批評教育一定要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熟悉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其思想變化的一般規律,用辯證的方法處理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盡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評有度,因勢利導,靈活多變,讓學生在莊重嚴肅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二)自主性逆反心理
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生理、心理的變化都很快,知識面不步擴大,認識能力迅速提高,自主意識明顯增強。他們特別強烈地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同。然而有的老師卻忽視了學生的“成人感”和“獨立人格”,常常以不容置疑的口氣,簡單粗暴地要求學生絕對服從,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肆意傷害學生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心,甚至不顧場合,在眾目睽睽之下強迫學生做違心的事,這就不能不與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的當代中學生激烈沖突,從而加劇他們的自主逆反心理。對此,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征的基礎上,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氣去開導學生,讓他們切實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尊重、信任與期望。
(三)情境性逆反心理
在不適當的時機、場合批評學生,是造成學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誘因。批評的時機和場合不當,學生就會緊閉心扉,拒絕接受教育。如果學生當時正在氣頭上,老師卻不顧情面,仍然旁若無人地大聲訓斥,就極易觸動學生的情境性逆反心理,使學生尤其是“特愛面子的學生”頓時失去理智,甚至不顧一切地與老師對著千,置老師于難堪被動的境地。因此,教師時時處處都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避免使用教師忌語,避免在不適當的時機、場合對學生進行不適當的批評,既要學會“冷處理”突發事件,又要學會等待、尋求、創造最佳教育時機。如,在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時不忘指明新的奮斗目標;在學生受到委屈的時候給予理解支持;在學生灰心喪氣的時候肯定其成績,并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在學生有較大過失的時候予以諒解。如此不失時機的情境教育,不但能消滅學生情境性逆反心理的誘因,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公平性逆反心理
這是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因關系不協調、態度不友好、心理不平衡等因素而誘發的一種逆反心理。一些老師不是平等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對有的學生要求過高、過急、過嚴,對有的學生則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對優生和藹可親,耐心細致,對后進生則冷若冰霜,簡單粗暴。這種嬌慣偏愛優生、歧視冷落后進生的做法,不但后進生對此憤恨不平,就連優生有時也抱怨老師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尤其應多給后進生以溫暖關照,盡量為他們提供顯示才能的機會。如果師生關系出現了僵局,作為教師應首先設法緩和氣氛,允許學生申辯。老師還可以做出表率,甘心“示弱”,先作自我批評,然后誘導學生承認自己的過錯,進而以退為進,啟發誘導,幫助教育,使學生的公平性逆反心理消失在無形中。
二、解決的方法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學生的成長。因此,作為教育者,有責任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之科學轉化。
(一)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顯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惡,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對。這樣做實際上是頭腦簡單、幼稚、不夠成熟的表現。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良好的愿望出發,關心和幫助青少年。
我們也應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我們的教育不是培養一味順從的人,盲從或盲拒都是不正確的行為表現,事事順從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相反意味著另一種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培養素質優良的人才。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培養有主見、有個性、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其中包括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的獨立性指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獨立地尋找答案,而不是依賴別人。在這里,我們要區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絕,前者是一種缺乏思考的機械的行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選擇,體現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們應該把前者科學轉化為后者,這樣才是正確科學的態度。
(二)營造良好的斑級氛圍
學生生活在班級中,這種班級生活構成學生的“心理活動空間”。德國心理學家勒溫把個人行為的產生變化規律,用一簡單公式表示為:B=f(P " E),其中B代表行為(Behaviour ) , f是變量,P是個人(Person ) , E是環境(Environmen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場,即情境。當代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在這個情境中,關鍵在于“場中人”的主觀感覺,即心理氣氛。不同的班級具有不同的心理氣氛,不同的情境產生不同的具體行為,學校的教育實踐也證明,營造一個具有民主、寬容、善意、友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改善學生的逆反心理等攻擊性心理及行為。
采用組織手段,在班內組織起有一定層次的正式關系的網絡,為學生日益擴展交往范圍、建立多樣的生活聯系、形成豐富的責任依從關系提供充分的條件,從而使他們逐步深人到人際關系的各個方面去,使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充實和美好。針對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幫教小組,給他們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予以特別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同學的善意,逐漸消除對立情緒,參加集體活動并從中得到教益。
創設各種教育情境,發揮其教育效能,以培養積極的人際關系、減少消極的人際關系的影響。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努力使班集體成為良好的交往環境,使所有的學生特別是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對交往產生一定的興趣,并在實踐活動中積極與學生交往,從而使其對活動感興趣、對集體感興趣,逐漸改變原先的態度和看法。
(三)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教師應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師的指導下,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以子女和自身雙重角度考慮教育問題,合理調整教育行為,這將對改善家庭教育質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糾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產生良好的作用。
首先,引導家長應給予子女適度的愛.愛的缺乏和過度的愛都會對子女的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嚴厲和慈愛—是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正如食物一樣,愛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對子女應該有理智、有分寸地愛。
其次,建議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水平也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目前,在相當一部分的家長中,對子女期望過高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他們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東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補償。這樣脫離子女實際、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長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觸情緒。作為家長應該面對現實,合理地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水平,這樣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長。
關鍵詞:問題意識;創新意識;新型人才
什么是問題意識呢?它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認真探究,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但事實上現在很多學生的問題意識薄弱,認為老師講的就是正確的,沒有反駁能力,不敢提出問題,不能提出問題。但新課程要求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美國教育專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那么在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讓問題意識走進化學課堂教學
(1)在教材內容上精心設置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遇到一些教材上的難點時會感到焦慮不安。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教學中要善于在教材內容上精心設置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如在講Fe(OH)2的制備實驗時,由于Fe(OH)2 易迅速被氧氣氧化成Fe(OH)3而不容易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淀,可讓學生思考怎樣想辦法使生成的Fe(OH)2的氧化速率減小?結果學生能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可以在盛放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植物油或苯等,使FeSO4溶液與空氣隔絕,然后用長膠頭滴管吸取煮沸冷卻后的NaOH溶液與FeSO4溶液充分接觸,這樣就能減慢Fe(OH)2的氧化速率,或用以鐵為陽極電解NaOH溶液的方法來制備Fe(OH)2等。老師對這些學生的設想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教材內容靈活設置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能夠環繞此化學問題積極主動思考,學會充分運用化學原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
(2)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實驗,在實驗演示過程中能及時提出問題,并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同學間互相討論,做到實際與理論相結合。這樣,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精心設計實驗,然后通過設計的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自然學生就會從中獲得學習化學、探究化學的樂趣。如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緊緊抓住“浮”“熔”“游”“紅”等實驗現象。接著,提問:鈉與CuSO4溶液、FeCl3溶液反應現象如何?在實驗演示前,一個學生提出是不是置換出Cu或Fe?在進行實驗時,我們看到,除金屬鈉與水反應出現“浮”“熔”“游”的實驗現象外,沒有發現Cu或Fe的產生,產生的沉淀分別是藍色Cu(OH)2和紅褐色Fe(OH)3。原來,鈉與鹽溶液反應時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再與鹽反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如果能促進學生進行質疑,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疑問,這樣學生就能將實驗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化學規律理解透徹并記得比較牢固,還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致。
(3)從化學概念的探究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化學教學中教師也要善于指導學生從化學概念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可以幫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化學概念進行理解和掌握。在高三復習基本概念時,可以聯系實驗進行教學,如讓學生思考一道高考化學試題:“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套住氣球后加熱試管,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冷卻后恢復紅色。”該題設問原溶液可能是何種溶液。這個試題,給了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聯系高中化學內容,有些學生得出該溶液是NH3?H2O的酚酞溶液,NH3?H2O是可溶性弱堿,可使酚酞溶液變為紅色,加熱時NH3?H2O發生分解反應,生成NH3進入氣球,溶液顏色變淺;冷卻后,氣球里的NH3重新與水化合生成NH3?H2O,使溶液恢復紅色。也有的同學提出,可能是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嗎?這種溶液由于碳酸的存在,確實呈現紅色;加熱后,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進入氣球中。但是,此時出現的現象變化不是紅色變淺,而是溶液由紅色變為紫色,與題設條件不符,因而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學生為何出現這種想法呢?這是由于有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不夠透徹,沒有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這就啟發我們教師:在進行高三復習時,可以通過實驗將化學基本概念講透,使學生深入理解。
二、讓問題意識走向課外
(1)日常生活中化學問題隨處可見。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化學問題。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誘發學生去尋找日常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有些學生問:食品包裝袋里的抗氧化劑是鐵粉,這是怎么一回事?原來鐵粉是常用的抗氧化劑,俗稱“雙吸劑”,鐵粉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和氧氣防止食品被氧化。生活中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生會不斷發現并進行探究。讓學生把化學知識帶進生活中,認識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就提高了,這樣也就不由自主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結合化學教學,在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現代生活豐富多彩,但對這多彩生活司空見慣的學生也有一些,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帶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如在學習乙炔的制取時,從新聞事件引入:2009年12月15日凌晨3點,杭州錢塘江邊一輛拖掛車變“火車”,20噸電石在雨中熊熊燃燒。電石到底是什么?為什么遇水反而越燒越厲害?原來,電石的主要成分是CaC2,CaC2+2H2O=C2H2+Ca(OH)2。此反應相當劇烈。在化學教學中,要將合乎實際的生活素材帶入化學教學課堂,通過引導學生聯系社會實際,由此引出化學新知識,使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在課外的學習中、現實的生活中發現問題的意識。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在呼喚創新人才的今天,我們的化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能問、會問、多問。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學生思維定式的局限,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造就符合時代、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打開化學教學中的結[J].中學教
學參考,2011(26).
1 傳統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的弊端
生物科學作為社會自然基礎學科,在物種研究、自然變化發展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生物學科教育恰恰是在為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奠定重要的基礎。然而,數十年的高中生物教學工作仍然沿用過去傳統呆板的授課方式,教師仍然是課程授課的主導者,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進行授課,突出某些陳舊的授課要點,對學生灌輸一些既定的長久不變的生物學知識,不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課堂上缺乏師生之間交流的互動性。即使有一些教師能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也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其傳授形式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這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知識趣味性,也違背了教書育人、培養高科技人才的目的。
以上分析的傳統生物教學工作的弊端,越來越限制了生物教學工作的發展,而多媒體的出現恰恰給生物教學帶來尋找新發展變革的研究方向。
2 高中生物教學在多媒體時代面臨的新變革
2.1 多媒體時代更加突出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
多媒體設備的出現,更加突出日常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課程傳授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教學手段將復雜、抽象的生物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如在講述DNA結構、基因配對的章節時,如果仍然依靠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教授得筋疲力盡,而許多學生很可能仍然不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觀看講述DNA結構的科普欄目、制作DNA三維模型圖等方法,透過直觀的圖像畫面更加深刻地向學生展示DNA分子結構,以及基因的配對方法和配對過程。多媒體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沒有讓課堂變得枯燥,反而增加了知識傳授的趣味性,更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知識的傳授效率。
2.2 多媒體時代更加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
多媒體是信息時代出現的產物,它以計算機為中心,將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統一結合在一起,展現出強大的人機交互性,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圖像直觀、構圖簡潔的優點,教師必須制作大量的教學視頻、教學課件供學生學習使用。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不僅需要掌握生物學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掌握計算機方面的專業知識。在生物課程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知識結合起來,編輯制作成大量的視頻、課件等多媒體文件。這對生物學教師隊伍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生物學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工具,提升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
2.3 多媒體時代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在大大提高教師科學素養要求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必須掌握大量的生物學專業知識。多媒體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節省了授課時間,過去一個學年的教學工作現在可能一個學期就完成了。在過去,細胞的分裂、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DNA的復制等內容,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細細講述,而現在多媒體的出現為這些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述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當學生在觀看生物學教學視頻、動畫的過程當中,也在不斷地吸收課本之外的其他生物學知識。多媒體的授課方式,所包含的知識信息量大、節奏速度快,很容易造成專業知識重難點不清晰、知識結構層次不明確等諸多問題,這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更加嚴格、更加苛刻的要求,學生必須盡快適應這種授課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3 新變革時期,教學工作發展新思路
3.1 以學生為主導,制作多媒體生物學課件
多媒體時代的教學工作,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育方式,一個精致的課件可以帶領學生領略到更多的自然生物中的奧秘。提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教學的重心和中心,強調在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知識探索性,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師制作質量精美、視覺效果良好的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述光合作用這一章節時,可以制作能夠和學生互動的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鼠標一步步點擊課件上的按鈕提示來完成光合作用的整個流程。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習方式,既減少了教師的授課輔導,也增強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
3.2 注重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
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各種技術優勢,并不能否認和忽視傳統教學方法的重要性。現在很多教師越來越依賴于多媒體課件、視頻的講課方式,忽略了傳統板書授課對知識可以起到的提綱挈領的作用,逐漸被多媒體所奴役,失去了對多媒體的控制作用。教師必須意識到多媒體雖然優勢明顯、作用巨大,但它在任何時候永遠只是一種教學工具,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教師,真正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人,還是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在生物課程講授過程中,生物學教師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首先需要通過板書將這一章節的重要知識點羅列到黑板上,讓學生對這一章節有個大體框架上的了解,然后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專門的某一個重要知識點做深入細致的講解。只有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生物教學工作才不至于走錯方向。
4 結語
總之,新時期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實現了高中生物傳統教學的很多設想,為生物教學和學習過程變得更津津有味奠定了物質基礎。要想在生物課程教學領域不落后,要想生物人才培養不凋零,就必須結合多媒體這樣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來發展和變革生物教學工作。只有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地對教學思想進行改造與創新,同時結合當前最新的教學工具、教學理念,才能為生物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推進生物學科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胡建輝.淺談生物學科和多媒體的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1(2).
【關鍵詞】初中 班主任 心靈導師
在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的主體,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健康的心靈、感受成功的喜悅,并能超越自我、追求真知,是新時期教育的重要目標。初中班主任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出美好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名合格的心靈導師呢?
一、班主任要對現代初中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了如指掌
初中生的年齡一般在13~16歲之間,正處于青春初期,也是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慢慢長大,注意力逐漸集中到發現和關心自我上,獨立人格開始出現。他們渴望得到與成人一樣的社會權利和地位,并極力掙脫所謂的“從屬地位”,于是開始反對家長、長輩及老師的“權威式”干涉行為,進入叛逆期。面對心理和生理的迅速發展,學生開始面臨更多的困惑和矛盾,這使得他們常常陷入焦慮、急躁之中,內心非常不穩定,并易出現突發式情緒失控現象,其心理和行為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青春初期的初中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應有獨立的人格或個性,并渴望尋找自我,極力想擺脫對家長的依賴。從某方面來講,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也是逐漸成熟的標志。但他們普遍欠缺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面臨外界諸多誘惑時,更易迷失方向。
2.具有較強的反抗心理,但自卑感或自負感強烈。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事物的逐漸增多,初中生自我意識增強,在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時往往具有很強的反抗心理,想借此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抵觸情緒。而每個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或生活環境都不同,這又會導致自卑心理或自負心理的出現。當個性伸展受到阻礙或自主性被忽視時,很多時候會通過一些過激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如頂撞老師、逃課、打架斗毆等違紀現象,個別的還會出現人格傾向。
3.思維活躍,但學習動力不足。與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升學壓力較小,加上年齡段的特殊性,他們的思維往往比較活躍,而且興趣愛好廣泛。但也易對相對枯燥的學習生活產生厭惡心理,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一些學生因此學習成績較差,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就越吃力,厭學心理更為嚴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4.希望被認可,但人際交往方面存在障礙。青春初期的孩子渴望體現自身的價值,展示自身的才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但心理存在封閉和沖動的矛盾現象。自我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心世界上,因而形成自我封閉的心理。與此同時,又期盼他人的理解,渴望被認可,因而愿向他人敞開心扉,坦誠相待。但又不善于與他人分享或傾訴,存在社交障礙。
二、班主任要懂得開展心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應首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然后針對這些特點靈活采取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真正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班主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必須尊重并理解每一個學生。要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敬,首先應懂得尊重每一位學生,并在尊重的基礎上嘗試理解學生。只有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心靈溝通,并打開學生心靈的門窗。尊重學生,就是要懷著一顆寬容、博愛之心去觀察、解讀、處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每一件事,關心和幫助每一個學生,放下教師的架子,學著與學生做朋友。如在組織班集體活動之前,可以放手讓學生推選活動主持人,集體討論制定活動方案,民主協商確保活動達到預期目標的策略和方法,班主任做好參謀和引導。理解學生,就是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學生的煩惱和痛苦。例如,在處理學生早戀問題時,班主任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開展心理疏導和危害分析,千萬不可全盤否定或者一棍子打死,要采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辦法循循善誘,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走向陽光成長之路。
2.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這是造成學生不同心理和行為特征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時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做到有差別地輔導和教育。例如,學困生往往存在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與其他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更加敏感、自尊心更強,也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對于這類學生,班主任應多采用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多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放大看待他們身上的優點,在其進步時給予及時表揚,在其遭遇困境時,為其加油打氣。通過這種鼓勵式的教育方式,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和健康的心理。部分優等生由于學習成績優秀,常常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贊許和追捧,也易出現目空一切、爭強好勝、抗挫折能力薄弱等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視對這類學生的教育。為此,班主任可嘗試挫折教育,利用挫折教育幫助學生增強面對挫折的勇氣,并提高意志力。通過類似有差別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
3.注重與學校的心理教育中心建立雙向反饋機制。班主任要及時、全面地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資料、在校表現材料和學習情況資料,讓心理輔導教師盡可能地掌握每一個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的過去、現在的全部信息。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要向班主任提供班級學生的心理檔案,并及時向班主任反饋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然后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選擇合適的教育引導路徑。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是信息時代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本文闡述了信息素質的定義,分析目前我國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并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變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當前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信息資源急劇膨脹,信息素質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一項內容,已成為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也是實現其個體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中心,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擔負責無旁貸的重任,在培養大學生信息能力、獲取和分析信息知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 信息素質教育
1.1 信息素質
信息素質這一概念是從圖書館素質和文獻檢索技能發展演變而來的,它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質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以解決的技術及技能”。現在比較認同的定義是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報告中所指出的:信息素質是指人知道何時需要信息并找到、評價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001年,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報告明確地將信息素養作為2l世紀人的能力素質之一提出來。在2005年埃及亞歷山大城召開的“國際高級信息素養和終身學習研討會”,更是將信息素養稱為終身學習的核心。
信息素質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內容:信息意識,即對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動反映;信息知識,即與開展信息獲取、評價、利用等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包括傳統的文化知識、英語方面的知識、信息理論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等;信息技能,即人們發現信息、獲取信息、評價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傳遞新信息的技術和能力;信息道德,即指在信息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觀念和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1.2 信息素質教育
信息素質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為宗旨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查找信息、提煉信息和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其目標是面向未來,培養具有強烈信息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使學生具有相當的信息學理論知識和水平,能夠提升對信息的整體認知,有效地管理各種信息,增強信息倫理與科學道德知識,強化科學思維與科研方法。
2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
2.1 信息意識不強
大學生利用信息的意識普遍還比較薄弱。大多數學生對信息知識了解不夠,不知道該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對信息的需求表現得比較盲目。部分學生的信息意識較強,但其對信息的獲取,一般也只是滿足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撰寫論文,不會自覺地就某個科研項目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而大多數的學生上網都是用來從事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如玩游戲、聊天、看電影等。
2.2 信息能力不強
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檢索知識了解很少或是根本不了解,對圖書館所購買的文獻數據庫不知道怎么運用,在互聯網上利用各種搜索引擎也大多是隨意瀏覽,不會選擇合適的檢索詞。即使查到少量信息也不會加工、提煉和處理,到畢業時還會影響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學生信息檢索能力不強,這是因為他們對信息的認識、利用和創造缺乏認知基礎。
2.3 信息需求分析的能力較差
許多大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畢業設計與專題報告等活動中,往往是本著應急敷衍的態度,隨意地選材、收集資料,對所需信息不會理性分析和正確篩選,造成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無法獲取和利用,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信息上。
3 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3.1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基地
圖書館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必不可少的助手,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大學生需要學會利用圖書館,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資料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圖書館根據學校辦學宗旨和學科特點,系統地搜集、整理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并提供服務。高校圖書館藏書種類齊全,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僅有圖書、期刊、報紙等紙質文獻,而且還有光盤、視頻等電子文獻,以及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圖書館窗明幾凈的環境和安靜舒適的學習氛圍,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專注,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2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日益注重自身的信息化建設,不僅為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而且通過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為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圖書館擁有一批實踐經驗豐富、專業能力過硬、信息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館員,他們是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骨干,是圖書館的業務窗口。特別是現在許多高校開始實行學科館員,可以面向不同學科,實現定向的信息資源服務。在學生需要進行資源檢索和文獻獲取的時候,他們可以熟練使用各種檢索工具,快速、準確地提供幫助,提高學生信息搜集的速度和質量,并使學生能對信息進行評估和有效利用,提高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
3.3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
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采取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如開設信息檢索課程,通過介紹信息檢索基本知識,專利文獻檢索、數據和事實檢索、中外文數據庫、網絡信息資源檢索等內容,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利用圖書館的信息教育功能和資源優勢,對大學生加強信息知識的教育和信息能力的培養。高校圖書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開設信息檢索的技能講座或知識培訓,使新生增強信息意識,學會如何快速使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使高年級學生了解檢索語言,掌握檢索方法,輔助他們寫好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
3.4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物質保證
高校圖書館正在面臨從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字圖書館建設。圖書館不再滿足于提供紙質的文獻資料,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實現電子信息資源的輸出和服務。現代化的圖書館借助先進的網絡設備、眾多的計算機終端、自動化管理軟件和應用軟件以及現代化的信息傳遞手段為大學生提供了各種文獻信息服務。圖書館網站是圖書館的網上窗口,也是圖書館與學生交流的窗口,通過在主頁上建立電子資源利用、信息查詢、服務指南、教學與培訓、讀者查詢等多個欄目,并設置讀者留言、咨詢臺、館長信箱等版塊,既方便學生隨時了解和獲取信息資源,又宣傳了信息獲取和檢索的知識,為圖書館對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
4 結語
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是目前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影響未來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高校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是使大學生適應時展要求,接受信息社會挑戰的前提條件。因此,在高校實施信息素質教育,應當把圖書館作為主要陣地,充分發揮其在信息資源提供、信息查詢、信息網絡、信息傳遞等多方面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大力推進學生的信息素質。
參考文獻:
[1]許小麗.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關系[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2):46-48.
[2]陳雅沙.再析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J].晉圖學刊,2009(3):40-43.
[3]徐志明,龍梅英.大學生信息素質現狀及對策探討[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3):80-81.
目的:分析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政工作實踐舉措,提高中等衛生學校學生思政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方法:以中等衛生學校思政工作現狀及工作困境分析,掌握目前思政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著眼于問題,吸收過往有益經驗,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與實踐舉措。結果:中等衛生學校在思政工作中存在多元語境與思想、思政工作氛圍、思政教學水平等因素影響,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在人才培養中,應更加重視人才專業素養、職業道德、政治意識的培養,這有利于為醫療護理行業提供更加優秀的人才,奠定人才基礎。
結論: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培養中政治意識、思想道德的高度與深度,還需要在中等衛生學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創新與優化,落實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養力度與專業性,逐步形成完善的中等衛生學校教育教學機制,推動醫療教學體系的升級。
關鍵詞: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舉措;政治意識;思想道德
中等衛生學校以培養實用型醫護人才為主,是醫療衛生行業人才輸出的主要陣地,中等衛生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力度直接影響未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果。新時代社會發展環境下,多元化的思想影響著處于知識汲取階段的學生,為能夠提高中等衛生學校人才培養專業性,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意識與崗位意識,還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踐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1]。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意識、道德素養的主要工作,基于現階段中等衛生學校在思想政治工作落實中還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未來醫療衛生行業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入手,不斷加以完善與優化。
1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對于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困境的分析,有助于中等衛生學校以及教師從自身角度出發,明確在過往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掌握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問題與不足為導向,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推進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開展。
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落實于教育教學中,滲透在不同學科、專業教學課堂與校園日常生活中,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與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職業素養[2]。但不可否認的是,新時代社會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存在多種困境,這與新時代社會環境、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學水平皆存在直接相關性。首先,新時代社會環境下,多元思想、多元語境構建出了相對多樣化的思想、文化環境,不同于過去單一知識獲取途徑,新時代社會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皆伴隨著網絡環境,網絡環境下多元語境與思想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就業觀念與社會認識,錯誤的思想政治意識、道德品質也可能由此養成。而基于多元思想的社會環境下,中等衛生學校人才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則更加不易。其次,中等衛生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重視性更高,而在專業素養、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等思想政治意識的培養重視性略有不足,這不利于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難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落實于日常教育教學中。這與中等衛生學校的教育目的有一定相關性,以實用性、技能性人才的培養為目的,反而忽視了人才素養與職業道德的強化培養。最后,中等衛生學校教師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效果。與過去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同,當前在教育教學中,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更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與道德意識,從而在個人崗位工作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崗位素養,保持醫療衛生行業醫德醫風的傳承[3]。而目前在教育教學課堂中,基于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與引入不足,因此難以較好的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落實。
2.中等衛生學校思政政治工作的特點分析
對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進行全面梳理,有助于工作人員在思維層面形成正確的認知,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以特點為導向,明確工作的基本方法,為后續思想政治工作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方向性引導。
2.1學生思想政治認識不平衡
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的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受到不同價值觀的影響,使得中等衛生學校的學生在思想政治認知層面存在著一定的不穩定性,例如其思想狀態不穩定、情緒波動較大,心理發育不健全,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偏差。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壓力增加,影響了相關工作進展與實際成效。這種思想政治認識的不平衡性,要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針對于這種現狀,采取針對性、有效性的手段,積極穩妥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學生思想政治認知的平衡,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了便利。
2.2學生文化素質差異性較大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體量的擴大,招生數量的增多,使得現階段中等衛生學校在生源擴張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等衛生學校的生源相對較差,大多數學生在文化素質的養成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等衛校在思想政治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沒有采取必要的舉措,做好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這種情況下,使得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標準,沒有明確的目標與導向,進而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進展較為緩慢,對于其專業能力的提升、職業道德的養成形成了產生了極大的妨害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中等衛生學校主要學生在文化素質方面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方法舉措,有針對性地推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帶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開展。
3新時代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舉措
新時代社會背景下,中等衛生學校在人才培養上更需要重視多元化培養,既提高學生專業能力,也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為未來醫療衛生行業人才輸出提供更有力的保障[4]。因此,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實于中等衛生學校人才培養中,十分具有實踐意義。
3.1教育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為了推動中等衛生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開展,有效應對現階段中等衛生學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暴露出問題,形成完備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需要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嘗試做好工作方式與方法的轉變,以這種方式,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銜接。例如中等衛生學校在教育教學重視學生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的培養,為了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教學課堂中,應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結合于教學內容中,豐富教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效果。一方面,可以就醫療衛生行業的多種問題展開探討,如醫患糾紛。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于醫患糾紛的教學實踐,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現場模擬等方式展開,在教學過程中,需提高學生對于醫患糾紛的正確認識,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從醫患糾紛的源頭上加以分析,促進學生對于醫德、醫風的正確認識與內化,在類似事件上,不盲目跟風,而是應保持正確的道德意識正確看待醫患糾紛,并從中培養學生解決醫患糾紛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與知識。通過對教學內容與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逐步形成一個聯動的教學體系,實現各類知識的協同發展。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除教材中所呈現的知識與內容,教師應結合社會時事、醫學研究進展或理論等融合于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生活化、實踐化,使得教學更加具有真實感,這種具象化的教學活動,使得教師得以為學生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持續豐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場景,更好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于教學中,圍繞社會生活問題展開教育,于學生不同的見解中給予指導與教育,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的內化,更好的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與崗位意識[5]。通過這種方式,中等衛生學校能夠充分利用更好地資源,整合資源,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074—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畢業生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廣大畢業生隊伍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和各級教育部門的指導政策,各高校紛紛開展了就業指導工作,但是在工作的具體實施中,過于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的就業服務功能,而忽視了其對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致使大學生在畢業前出現的就業心理壓力和思想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本文探討一下新時期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就業指導是高校教育者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和社會需要,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發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進而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以促進學生與社會和諧發展而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活動[1]。大學生就業指導具有重要的存在意義,具體體現在:
(一)滿足了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在當前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一畢業會感到不知所措,學生中逐漸流行了“畢業就失業”的憂慮。為此,高校開展的就業指導,不僅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和政策,而且使學生形成了積極正確的就業觀、養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了一定的擇業技巧,為畢業后順利完成就業奠定了基礎。
(二)滿足了高校就業率發展的需要。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高校越來越重視畢業生的就業率情況,畢業生的就業率是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體現,也是提高學校知名度、增加學校對學生吸引力的基本條件,更是學校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前提,可以說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教育管理中的重點工作。
(三)滿足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國一直在努力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而人盡其能、各得其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2]。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不僅是維持自身生存的需要,更是促進現代化社會建設的需要。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新要求
(一)工作理念的創新
1、樹立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為本,堅持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從多角度、多層次的去激發學生在就業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時,時刻關注學生在就業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觀念問題,尋找正確的出發點和切入點,教會學生合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而實現就業指導對大學生的服務作用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作用。
2、樹立心靈溝通的教育理念
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前,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常會出現缺乏自信、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會對教師的教育指導產生一種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該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心理變化,及時與學生展開心靈溝通,為學生疏導各種不良情緒,學生通過不斷的與教師進行情感交流,能夠深刻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和期望,從而增加了面對激烈就業競爭的勇氣。
3、樹立全面服務的教育理念
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樹立全方位服務的理念,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就業知識報告或講座,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客觀性和針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就業指導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二)工作方法的創新
1、開展與時俱進的就業指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校園已經不能在堅持以往的“象牙塔”式教育了,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該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而及時調整,把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那種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封閉式教育,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敢于正視現實,勇于面對社會挑戰的開放型教育方式,使學生在這種創新的、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
2、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勞動者想要跟隨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就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大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才能逐漸養成強烈的事業心和進取心,才能更好的就業并為用人單位服務。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創新精神,學生要積極學習和接受新的理念、新的知識,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為自己尋求多種就業渠道。學生具備了創新精神,才能發揮自身的創新思維[3],提高自身的創新技能,這樣,學生在參加工作時才具備了更多的競爭力。
3、促進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
就業形勢教育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環境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適應職業、形成正確的職業理想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4]。新時期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學生對當前社會就業形勢的認識,使學生明確自身職業教育與崗位需求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變動的一般規律,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經濟、政治、文化知識去分析市場的就業需求,去探析并了解用工制度等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學生通過對就業需求的客觀認識,能夠有意識的去配置自身資源知識、提高自身職業技能,以增強擇業的競爭力。
4、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當前社會有實力的人才很多,有品德又有實力的人才卻是用人單位稀缺的,大學生剛剛離開校園,沒有什么工作經驗,故用人單位在選聘時多看重學生的個人素質,也就是事業心、基本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等各種個人品德。因此,對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時,應該著重增加學生的誠信教育及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通過采取課堂講解、課下實踐、課余實習等多種途徑,增加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滿足當代社會用人單位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
5、打造高素質就業指導隊伍
以往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開實行的,這種方式會需要大量的教師,為學校增加了人力壓力,同時容易導致教育脫節的現象。新時期,為了促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穩步發展,學校應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育隊伍,選擇那些同時具備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和就業指導經驗的教師參加到隊伍中,這些教師要不斷加強和提高自己,系統掌握各學科、各專業的就業行情,針對學生的實際處境和真實想法,開展科學、有效的就業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結語
廣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認真分析和探索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不斷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創新,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就業指導工作的全過程,進而最大程度的發揮就業指導工作對大學生的服務作用和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敏.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J].高校招生(理論研究),2010,(5).
[2]張勇華.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新要求[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6).
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學生,因此就要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掌握課本知識,我們還要積極主動的廣泛涉獵其它學科的東西,借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和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連續不斷的積累,相互之間融會貫通,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學生,因此就要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在學校時,要遵守校規班紀,維護集體榮譽,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要做到語言文明禮貌,行為舉止大方,學習上互幫互助,生活中互厲共勉、共同進步。
我們是新時代的中學生,因此就要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良好的社會習慣。我們不但要細心體會欣欣向榮社會畫卷,而且要在困難面前、挫折面前甚至失敗面前,保持一種不屈不撓、奮發上進的精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美好的理想、偉大的抱負正是在一波三折中逐漸歷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