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現代建筑設計與施工中,綠色節能建筑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點。當前,我國政府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把節約能源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現代綠色建筑節能隨著環保的重視也引起了人們的逐步重視,節能材料的廣泛運用帶動了環境的日益改善,人們開始注重建筑的節能和環保效益,也注重節能給人們帶來的經濟效益,而這些對推進社會技術進步、資源合理利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現代建筑節能技術的開發, 重視建筑節能經濟效益就顯得日益重要。
1.綠色節能建筑設計要點
對綠色建筑項目來說,建設單位必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成熟且符合自身利益的相關建設。以房地產建設項目為例,以下幾點就是設計綠色節能建筑的要點:
第一,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節能評估,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建筑和圍護結構熱工設計節能評估,主要用能系統節能評估,主要耗能設備節能評估)。
第二,節能措施評估(技術節能措施概述,節能管理措施,能源計量措施,單項節能工程,能評階段節能措施評估)。
第三,項目能源利用狀況核算(項目的能源利用狀況)。
第四,項目能源消費及能效水平評估(項目對所在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評估、項目能源消費對所在地完成節能目標的影響評估、項目能源供應條件及落實情況、項目能效水平分析評估)。
2.某綠色節能建筑經濟效益分析
某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67畝,共需拆遷各類建筑物(構筑物)面積17.9萬平方米。該項目分為A、B、C地塊,A、B地塊將提供約2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用于就近安置片區內的被拆遷戶,商業用房面積約6萬平方米,將構建一條商業街。而C地塊將打造成一個35畝的城市公園,建有假山,配以綠化景觀,公園中央的水體將為魚兒水鳥提供安靜的棲息地。
該項目置身城市綜合體中,規劃及即將建設的大型商貿購物廣場、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及中小學幼兒園等配套設施都將給居住在這一片區的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圈,危舊房將變身時尚生活區。本項目所采用的節能方式為:
2.1節能技術措施方面
(1)加強用電管理,使變壓器處于高效合理的經濟運行區間,以降低變壓器損耗和電路線損。
(2)除了需要裝飾的商業燈具外,主要建筑室內照明光源選用更加高效細管徑的T5直管形熒光燈,室外路燈、庭園燈建議采用太陽能路燈系統。
(3)對項目區供水系統、通風系統和VRF空調系統實行智能化管理,加大設備維護保養。
(4)建議采用太陽能光伏電源系統,用于小區的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節能電能。
(5)本評估報告建議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幼托、商業店面建筑樓頂集中設置全玻璃真空管集熱器組成太陽能集熱系統,集熱系統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貯存在水中,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定溫循環實現恒溫水箱恒溫出水供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要與住宅建筑同步設計,解決太陽能集熱器的擺放和安裝問題,確保建筑物的承重、防水等功能不受影響,并充分考慮太陽能集熱器承重、抗風雪冰雹等的能力。
2.2節能管理措施方面
(1)建議推行節能管理,健全節能管理制度,完善節能管理措施,并落到實處。項目在使用過程中應做到能耗測評,數據及時上報有關管理部門。投入使用后,應建立定期清潔燈具的制度,客廳、臥室、衛生間、門廳、走廊燈具每年至少擦拭2次,廚房燈具每年至少3次,使得公共場所燈的照明輸出功率達到額定輸出功率的95%以上。宜根據光源的壽命、點亮時間、照度的衰減情況,定期更換光源。更換照明設備前應對每個空間的照度等級和照明要求進行調查。更換光源時,應采用與原設計或實際安裝功率相同的光源,不得隨意改變光源的主要性能參數。除應急出口或有安保需求的場合,房間無人時應關燈。晝光充足的區域應關閉照明燈。
(2)加強空調設備維護管理。分體式空調每周清洗一次隔塵網,可省電20%左右。空調濾網則要經常清潔。
(3)加強區內供水系統的維護管理,對水泵、電機和電氣系統進行定期的全面檢查維修保養,保持供水設備處于完好與正常運行狀態。維修養護人員應經常檢查給水管道及閥門(包括地上、地下、屋頂)的使用情況,如會出現地下有漏水、滲水、積水等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維修。每月定期抄讀水表,發現讀數有異常,應跟進分析,盡快處理。
2.3節能措施的經濟效果評估
從項目建筑維護結構熱工設計節能評估章節可看出項目設計建筑各部分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均符合或優于現行夏熱冬暖地區南區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性指標。同時,其設計的窗墻面積比、外窗可開啟面積亦符合標準的規定。由此,我們可以判定,該項目設計居住類建筑和公共類建筑均為符合節能設計標準的節能建筑。當一個項目的設計建筑為符合節能設計標準的節能建筑時,根據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既定節能目標,可以肯定,該項目建筑的空氣調節能耗最少可以減少50%,僅就空氣調節能耗,就可以節約經濟支出的50%。
關鍵詞:綠色建筑;經濟發展;評價方法;指標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 A
1、綠色建筑的深層含義
1.1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人們要把對環境的危害和影響降至最低,人們要愛護和保護周圍的環境,節約資源。綠色建筑就能將建筑物對環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們節約環保。
1.2改善生存環境
人們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環境的健康舒適是人們的基本要求。對于最近幾年周圍環境日益惡劣,頻繁爆發傳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顯出健康舒適環境的重要性。而綠色建筑既能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又能給人么提高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
1.3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相處
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過程中,人們要對周圍的自然環境關心、愛護,和諧相處。只有這樣,才能兼顧與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1.4綠色施工是企業轉變發展觀念、提高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綠色施工的實施主體是企業。當前我國建筑業企業仍然主要通過鋪攤子、比設備、拼人力來獲取企業效益,往往最注重經濟效益,越來越關注社會效益,對環境效益還缺乏足夠認識。企業項目組織管理和施工現場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設速度和經濟效益上,現場污染和浪費現象普遍嚴重。綠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2、綠色建筑效益分析
(1)綠色建筑的效益根據其模糊程度可分為顯性效益和隱性效益。一般來說,顯性效益可直接體現出來,且受益主體清晰;而隱性效益一般不直接體現出來,受益主體多而雜。通常來說,綠色建筑的顯性效益即是其經濟效益,可以通過計算相關的財務指標對其進行評價,而其隱性效益主要包括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綠色建筑的效益根據效益的性質不同,又可分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為顯性效益,通過對綠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計算出與基準建筑的能耗差,即綠色建筑的節能量,并根據各地能源的實際價格,計算出所節約的能源的經濟效益,并依據相關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對其進行經濟性分析。和傳統舊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主要采用較環保的建筑材料,能夠對環境的影響、破壞減少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對室內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建筑裝飾材料和室內設施方面產生的污染。
3、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評價方法及指標
(一)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評價方法
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是指在計算期內對擬建項目方案的各種有關技術經濟因素和方案投入與產出的有關財務、經濟資料數據進行調查、分析、預測,對方案的經濟效果進行計算、評價,通過多方案比較,對擬建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分析論證,做出全面的經濟評價,為擬建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根據經濟評價的角度、范圍、作用等,可將建設項目經濟效果的評價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兩個層次,其中財務評價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第一步,同時還是經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一個綠色建筑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效果的好壞,一方面取決于項目基礎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則取決于選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只有選擇正確的評價指標體系,經濟評價的結果才能和客觀實際情況相吻合,才具有實際意義。一般來講,綠色建筑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指標不是唯一的,根據不同的評價深度要求、可獲得資料的多少及項目本身所處的條件不同,可選用不同的指標,這些指標有主次之分,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項目的經濟效果,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對其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一般而言,有三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即按是否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分類、按綠色建筑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類別分類、按綠色建筑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性質分類,此文不再詳述。
4、提高綠色建筑經濟效益策略分析
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將綠色建筑節能用經濟價值來量化
綠色建筑無可厚非的會給人類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間,那么如(何)量化這種建筑的經濟價值呢。我們不只是追求單純的環保性目標,更不是單純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環保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我們不只是意味著地減少所有費用,其實在在建設費用上是有所增加的,如對于打樁基礎設施的利用,我們花了一定的精力研發相應人工系統,在此處建設成本會有所增加,但此處所增加的成本會在后期工作中得到應有的補償,提升了鋪設地基工作的成效,減少重復性建設。
(二)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標準
對建筑物的使用價值進行評價的標準在于其是否符合適用、可靠、耐用等各項要求,并且要符合目前經濟上最優條件所制定的各項建筑標準,盡可能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要求。所以要不斷更新建筑行業的各類標準,才能不斷完善建筑的功能,以達到提高建筑項目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加強對建筑質量的管理與監督
(1)建立建筑質量監督體系。只有嚴格制定各項建筑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而且要對這些標準和體系及時的進行監督和檢查,同時建立建筑質量監督體系,實行第三方認證制度。
(2)建立建筑質量保證體系。建筑質量保證體系就是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全面開展質量管理。制定質量檢查、驗收評比制度對建筑的規劃設計、現場施工過程以及各種建筑配件等進行嚴格的檢查;根據建筑標準,建立完善的審查、監督機構對建筑物和建筑配件以及設備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這些做法改變了過去只對工程質量進行事后檢查的消極方式,從根本上改善了監督機制,有利于提高建筑項目的經濟效益。
(3)加強對建筑材料質量的管理和監管。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建筑安裝工程中,材料成本的使用已經超過了工程成本的七成,面對競爭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場,尤其是在當前已經實行了實物量清單招標后,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成為所有企業努力的目標。而選用最多的方式是在使用材料時進行合理的節約,控制材料使用費,這對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四)優化建筑節能
因為選用了節能材料,例如對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太陽能的利用等,節能建筑的初期投資往往會相對高一些,使得建設費用有所增加,但是從長遠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使用節能材料不僅不會浪費物資,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從能量效率方面來看,節能建筑有著非常可觀的效益,而且能夠在一定的時期內收回用于購買節能材料所花費的費用。而且,在節能收益和節能投資持平之后,就可以進入節能建筑的純收益階段。
結束語
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全球面臨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今天,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奮斗目標,大力推行綠色建筑,提升建筑經濟效益是世界建筑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尤其對我們中國來說,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經濟效益有明顯提升的建筑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鄧世維.綠色建筑的經濟理性與對策[J].中外建筑,2011,(08).
鄧漢斌.綠色建筑經濟性評估研究[J].現代商業,2009,(12).
賈明,朱海潮,魏晨輝,潘盛德. 綠色建筑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J]. 陜西建筑,2009,(09).
王娟,張玉明.對住宅建筑經濟性分析[J].知識經濟,2009,(07).
關鍵詞:太陽能;綠色建筑;資源節約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1.太陽能在高校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中大規模應用太陽能技術的條件還不夠成熟。尤其是對于將太陽能技術和建設技術結合起來的新型綠色建筑技術還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化規模,一些建筑作品還停留在理論和概念層次。技術不夠成熟,應用起來觀賞性居多。當前,根據調查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成,太陽能在高校中的應用主要以太陽能能源系統改造為主,通過設立單獨的能源改造系統,其中以上海海洋大學學生公寓太陽能集中式熱水系統為代表,該系統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工程。總集熱器面積為6472m2。系統日產熱水量為845噸,可同時滿足32棟宿舍樓的近16000人的每日熱水需求。據不完全測算,每年可節能40%-56%,對該校區所在的臨港新城低碳功能區的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效益評價指標的選擇
一般而言,綠色建筑的初始投資會略高于傳統建筑,但是在運行階段綠色建筑因為資源節約和健康效益所帶來的額外收益能夠彌補初始階段的投資增加值,因此要具體分析綠色建筑和傳統建筑才能體現出其優勢。
在對比過程中,應當以傳統建筑作為分析綠色建筑經濟數據的依據,將綠色建筑在各階段的費用和傳統建筑對比的變化率體現出來,在相同的折現率和研究周期基礎上,以相同的經濟指標評價綠色建筑的經濟可行性進而為決策者提供依據。本為從國民經濟視角出發對綠色經濟建筑的費用和效益進行經濟效益評價,以社會折現率作為資金折算標準,對下列指標進行計算作為分析評價依據。
(1)差額效益費用比率
在差額效益費用比率方面,本文利用社會折現率指標來計算的綠色建筑項目在全壽命周期內所所獲得的差額收益現值與差額費用現值的比值。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該公式中,其中差額效益費用比率用R表示。Bt則表示第t年的差額效益情況,Ct表示第t年的差額費用情況,此外,利用ic表示社會折現率指標。
利用N表示全壽命周期內的各個階段。
通過該公式可以看出,當差額效益費用比率指標R>1時,表示與傳統建筑方案項目,該綠色建筑方案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當差額效益費用比率指標R=l時,說明傳統建筑方案與綠色建設方案在經濟效益方面是均衡的。也說明綠色建筑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才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當差額效益費用比率指標R
(2)差額投資回收期
在綠色建筑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選擇時,要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為了有效的衡量時間的時間價值,本文選擇了差額投資回收期指標,該指標在充分考慮到資金時間價值的同時,利用綠色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總體收益抵償綠色建筑總差額投資所需的時間。其中綠色建筑總體收益則是通過疊加各項技術收益來實現的。并且把各類生產技術綜合進行匯聚。由于在投資管理中,快速、有效的收回投資成本是項目建筑所關系的問題,因此利用差額投資回收期的方法可以更為直觀并且易于理解。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在該公式中,其中T表示差額投資回收期,利用n表示累計差額凈現金流量出現正值的年份信息。第n年的差額凈現金流量數據則利用NDn來進行表示。通過差額投資回收期指標客觀全面的表示出初始投資增量費用的資本周轉速度情況,通過指標可以看出,其項目差額投資回收期越短,表示初始投資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收回,其綠色建筑項目就越經濟,所以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綠色建筑相比傳統建筑所增加的初始投資費用是否合理進行有效的判斷。
3.草堂校區太陽能應用經濟效率估算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太陽能供熱水實際建設過程中,其集熱系統面積為1856m2。項目總投資人民幣367萬。項目運行維護成本按照總投資的1%計算。利用回收投資期的方法對項目的經濟消息進行評估。
從天然氣供熱方面來看,根據以往學生適用情況以及消耗的天然氣情況來看,可以估算出該燃氣鍋爐的效率為55%。并且根據寒暑假情況,設定每年集中供熱月數為8個月。初始水溫為15℃,使用水溫為55℃。每天洗浴人員為2500人次。計算出太陽能供熱系統與天然氣鍋爐供熱相比的年經濟效益為81.1萬元。
通過該經濟效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采用太陽能供熱水后,其內部收益率為19.7%。大于平均社會折舊率指標,項目凈現值為為222.7.為正,證明項目在經濟效益方面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獲得良好的收益情況。項目的差額效益費用比率為2.05.證明效益的收益情況明顯高于項目的成本支出。證明采用太陽能供熱水方式比傳統的天然氣鍋爐供熱水方式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率情況。并且項目的差額投資回收期為6.73年。證明與當前的天然氣鍋爐供熱的方式相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采用太陽能供熱水項目前期投入的項目投入成本最短在6.73年內即可全部收回,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
4.草堂校區太陽能應用節能效益評估
根據年節能量的計算公式:,,年節省標煤量:其中,計算可得:(噸標準煤)簡單年天然氣費用的計算式,其中Cc表示天然氣能源與標準煤的折算系數,根據以往的經驗,其折算系數在1.1到1.33千克每立方米不等。本文在計算過程中,取均值:1.165。表示天然氣單價,則折合計算節省天然氣費用為:通過計算可以看出,利用太陽能替代天然氣供熱水方式,每年可以節約天然氣費54.59萬元。
結束語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草堂校區采用太陽能供熱水的方式在投資回收期方面、能源節約方面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切實的達到了對環境保護的目的。
參考文獻
2006年我國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2008年8月28日,建設部了《綠色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及《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上述政策從6個技術體系方面對住宅與公共建筑進行考核,即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材與水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及室內環境質量及運營管理.在綜合考慮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綠色建筑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2綠色建筑的效益指標研究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2項指標主要是指綠色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基于效益的角度,可以把兩者歸結為相對于傳統建筑,綠色建筑所帶來的環境效益;節能、節水、節材、節地、運營管理等更多的體現為對于成本的節約,可以概況為綠色建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提供的服務與功能主要是指綠色建筑給人們帶來的舒適空間和減少疾病的機會,可以概括為綠色建筑所帶來的個人舒適度[2].因此,綠色建筑的效益指標包括: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個人舒適度.
2.1綠色建筑的環境效益
和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主要采用較環保的建筑材料,能夠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盡可能的小.環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對室外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其中CO2的排放量占99%以上的比例.對室內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建筑裝飾材料和室內設施方面產生的污染,則處理室內環境污染的費用為綠色建筑在室內環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2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
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節地、節水、節材和節約能源及減少運營管理成本等方面.在節地方面,《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規定綠色建筑的建造應該是在集約利用土地、優化土地使用基礎之上的,能充分利用工業廢料,以保護和利用土地資源;在節材方面,指結構施工與裝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壞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構件及設施,裝修時避免重復裝修與材料浪費等;在節水方面,綠色建筑要求采用節水型器具方式降低用水量等;在節能方面,綠色建筑應該是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充分考慮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能夠減少空調使用和照明等.
2.3綠色建筑的個人舒適度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對空間和室內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綠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風,使室內空氣質量大為改善,提高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減少了生病的機會.
2.4綠色建筑的效益指標度量
有學者運用生產率變動法、疾病成本法、機會成本法、預防性支出法、置換成本法等方法對評價指標進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僅針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獨立計量,且各指標采用度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質且采用不同方法計量的指標可比性差,從而使用這些方法很難對綠色建筑的經濟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為了把綠色建筑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個人舒適度轉化成能夠進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標,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然后利用專家打分的方法,對綠色建筑的效益指標進行量化.
3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費用研究
壽命周期成本核算(LifecycleCosting,LCC)是指“將特定產品、技術或系統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全部成本與效益”定量化[3].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費用包括建設期費用和運行期費用.建設期費用主要包括構成建筑實體的材料費、建筑施工的人工費和機械設備費、建筑施工的管理費、方便施工采取的相關措施費以及為完善建筑功能安裝的配套設備及其安裝費等.運行期的費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費用(電力、燃力、熱力)、建筑結構和實體維護更新費、設備維修、改造和更新費[4-5].對于綠色建筑而言,建設期費用會比傳統建筑費用高.有關資料顯示,同一項建筑物,運用綠色建筑設計、建造技術和手段與傳統的設計、建造技術和手段相比較,綠色建筑平均增加額外的費用大約為總投資的2%,綠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傳統建筑高5%~10%[6],而運行期費用卻比傳統建筑費用低.其運行期費用的節約主要體現在公用設施的節省和維護費用的節省.
4綠色建筑的效益費用分析
由于效益費用的內容和性質各不相同,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效益和費用先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利用式(1)進行方案效益的無量綱化處理,利用式(2)進行方案費用的無量綱化處理,利用式(3)進行方案的效益費用分析.方案效益系數=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1)方案費用系數=本方案費用/各方案費用之和(2)方案的經濟效果=方案效益系數/方案費用系數(3)根據式(3)的計算結果,方案效益費用系數比最大的,就是最優方案.
5實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和普通建筑標準分別設計了2套方案,擬對2套設計方案進行優選.業主首先請專家對項目2套方案的效益進行了打分,有關數據如表2所示.然后業主請造價工程師分別計算了2套方案的全壽命周期費用,其中綠色建筑費用為1650元/m2,普通建筑為1580元/m2.
5.1效益權重的確定
利用層次分析法,構造判斷矩陣,確定項目效益權重[6].
5.2項目效益得分
業主請9位專家分別對綠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效益進行打分,然后利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效益的得分。
5.3項目方案比選
根據方案的效益得分,按照式(1)計算各方案的效益系數;根據方案的全壽命周期費用。計算各方案的費用系數;在此基礎上,按照式(3)計算各方案的效益費用系數比,具體如表3所示.根據表3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綠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費用系數比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費用系數比.對該建筑工程,應采用綠色建筑方案.
【關鍵詞】綠色建筑 經濟發展 環境效益
綠色建筑是以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來建造低環境負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適的環境空間,其發展目標是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做到與自然環境親和,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就是以推動綠色建筑為基礎,把綠色建筑擴展到綠色社區、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城市,從而在這過程中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只有以綠色為基礎的新型城市化來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化,才能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實現對內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國綠色建筑在建筑市場上尚處在起步階段,發展程度較低,在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國綠色建筑市場的發展最終要依賴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達到預定的發展目標。但目前我國綠色建筑市場的運行機制還不完善,而且市場失靈的現象也難以消除,使得綠色建筑生產者的內部收益小于社會收益。因此,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
政府做好對綠色建筑市場的引導和培育
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市場機制不夠健全,統一的、開放的、公平的、規范的、有序的市場尚未形成。我國綠色建筑市場是社會經濟大市場的一部分,同樣也存在著這些問題。這主要是由于現實經濟中存在的市場失靈。市場不能自動將產品的環境費用計入總成本,故而無法正確反映環境和社會總價值。基于經濟學中“理性人”的假設,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其生產經營活動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資源配置以效益為原則,而環境保護活動往往不產生直接的效益,即使有經濟效益,多數低于主產品的利潤率,企業往往缺乏搞好環境保護的內在動力,這就需要政府的適當干預來糾正這種“市場失靈”,如對綠色建筑開發商予以財政補貼,而對非綠色建筑開放商或使用者則進行征稅。由于市場經濟本身的自發性、盲目性和高度的競爭性,也會造成經濟的畸形發展和對環境的破壞,因此,除上述提及的經濟政策以外,還需要采取行政、法律、道德等其他手段進行干預或引導。市場經濟越發展,保護環境的政府行為越要強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政府職能看,應當強調更有效的宏觀調整機制,客觀上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這必將使政府履行環境監督管理的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促使經濟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綠色建筑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追求的是企業經濟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只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和環保的雙重目標,才有可能適應現代市場機制。而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存在許多問題,如: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市場機制,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使環境資源管理和發展市場化。同時,要強化相關的政府功能,尤其在市場機制下的環境保護失效時進行強有力的政府干預,才能使市場和政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從綠色建筑的收益來看,尤其是建筑節能以及效率提升等,主要是一個長期效應。而從成本的角度,綠色建筑能獲得成本效益,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共識,然而其主要的受益方是建筑的使用者或業主,而不是承包商。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可將部分附加成本轉移或將部分效益轉移給承包商。
綠色建筑面臨著來自技術方面和經濟方面的雙重挑戰。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綠色建筑所要解決的是經濟的外部性問題(這個概念也包涵在“市場失靈”里,似乎有點重復)。綠色建筑包含了當代人對后人在道德上的責任與承諾,然而,在推行綠色建筑時,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有經濟利益的驅動。為了使綠色建筑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需要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盡可能消除非綠色建筑的外部不經濟性。要使人們覺得,綠色建筑不僅對后人有利,對自己眼前的利益來說也是“劃得來”的。
加深對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科學認識
根據我國2006年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是包含了多項節能技術的復雜系統,兼容考慮了各種節能技術,同時也帶來了各項成本費用的增加。而綠色建筑在時間上關注建筑在“全壽命周期”(我國規定建筑的壽命為50~70年)內對環境的影響,這也意味著綠色建筑在發展時需在“全壽命周期”內考慮成本增量問題。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的經濟學概念是為增加一定的產出量而增加的成本。結合經濟學長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論,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設計建造一個綠色建筑項目,涉及多項技術策略的制定,各技術的成本增加可預見的產出量的時間階段存在不一致性,使得難以從產出量進行分析。且不論從業務增加,還是從要素增加進行評價時,都與非綠色建筑規劃設計策略存在一定的互容性。從近期的效益來看,綠色建筑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開發商如果從綠色建筑的全壽命經濟效益來看,可以發現盡管其初始成本要高于普通建筑,但其運營成本卻比較低,同時能耗和費用也會大大降低;而開發商在進行土地改造時,對建材等均可回收利用,也可以賣給回收站,那么可以減少其清理成本,也增加了其利潤空間等。同時對于使用者和社會,綠色建筑也有美化居住環境、節約環保費用的經濟效益。通過合理的設計、施工、運行和管理,綠色建筑是能夠收回其初始階段的增量成本的。綠色建筑的大力推廣,可以在其全壽命周期內,減少國家的建筑能源需求;通過建造更為節能的綠色住宅,實現國家“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節能目標的保障。因此,綠色建筑在其全壽命周期的開始階段,會有較大或一定比例的增量成本,但在全壽命周期內,其顯著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完全能夠彌補其開始階段的增量成本。
完善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的政策體系
中國的綠色建筑經濟正處于發展階段,政策體系尚不完善,如政策機制建立的時間較晚、缺乏相應經濟激勵措施等,都是制約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應盡快建立健全適合國情的、切實可行的綠色建筑經濟的政策體系,以推廣機制的建設和評價標識體系促進綠色建筑經濟的健康發展,最終達到“節約能源、節省資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①的目標。我國綠色建筑政策現狀表明,我國應在綠色建筑經濟機制建設的基礎上實行強制性與激勵性并舉的政策,以綠色建筑經濟全項目管理為手段,最終建立適合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綠色建筑經濟的政策方案。
強制立法促進綠色建筑經濟發展
在我國,綠色建筑有關標準還處于推薦階段,應考慮強制立法,從而進一步規范綠色建筑經濟的市場運作和發展,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首先,立法與強制性條文的主要實施對象應首先著眼于示范區域與示范建筑,從經濟水平較發達城市中的示范工程開始,逐漸擴大綠色建筑的影響力,如深圳市光明新區“綠色城區”示范工程要求對城區內所有新建建筑推廣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天津濱海新區跨國合作的“中新生態城”項目也要求城區內所有新建建筑為綠色建筑。從這些示范工程開始,由點到面,最終使綠色建筑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從而推動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
其次,通過規定逐年提高綠色建筑達標比例,逐步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在制訂強制性條文時應注重其適用年限。一般情況下,考慮到綠色建筑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產業,采用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因此綠色建筑相關的強制性條文的適用年限不宜太長,并宜考慮定期修訂,這樣一旦技術有所進展,綠色建筑總體水平上升時,有利于及時有效地更新或制訂更高的標準。
再次,強制推行綠色建筑適用技術。如選擇適合本地的各類技術(如外遮陽、自然通風與采光、太陽能光熱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薦節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條都可通過立法手段推廣,以及提升為強制性條文予以確定,通過技術審查和行政許可的方式具體落實實施,全面提升我國建筑的技術內涵,從而大力推動我國綠色建筑業發展壯大,同時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
總之,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必將涉及到社會、經濟、技術、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還需要根據各地的自身條件、發展狀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我國各地取得促進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效果。(作者單位分別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文受浙江省科技廳高技能人才計劃項目《高職房地產專業實訓基地運作機制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資助,項目編號:浙科發計[2010]169號)
關鍵詞:房地產;綠色建筑;建筑技術;開發與應用
綠色建筑又稱生態建筑或者可持續建筑。我國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指出,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材),減少建筑活動的污染,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能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適用空間,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筑。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在房地產的開發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刻不容緩。
一、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人們對于綠色建筑的要求
現在,人們對于居住條件的要求已經從生存型轉變為舒適性,特別是環保意識的加強,使得人們開始關注居住條件的環境質量。此外,人們對于環境的綜合質量開始有了較高的要求,買到的房子是否有保值、升值的能力,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這就要求開發商在提高住宅的建筑水平,改進住宅的建筑技術方面下功夫,也為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埋下了伏筆。
2、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我國房地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但是,對資源的消耗卻也是觸目驚心。我國傳統建筑業一直堅持搞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這種發展方式使經濟的增長建立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之上。另外,房地產發展對于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嚴重,據研究發現,建筑活動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環境污染總量的1/3還多。而且還造成了大量無法處理的垃圾,形由此看來,在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綠色建筑新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
二、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現狀
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5年頒布的《綠色建筑技術導則》標志著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大進步,《導則》提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并且提出了“節能、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的技術框架,這使綠色建筑技術更加明確和體系化。另外,在技術創新方面,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態建筑示范樓就是應用我國自主創新的綠色建筑技術的典范。但是,目前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引進技術無法本土化、綠色建筑技術的成本過高等等。這些問題成為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瓶頸。
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起步較晚,因而難免要大量地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但是,如何能將國外技術本土化,創造結合本地實際的實用型技術,這是我國綠色建筑技術應用難題之一。另外,綠色建筑技術的成本亟待降低。目前,我國的生態樓盤標價往往較高。在中國,綠色和生態總是讓人聯想到“貴族享受”。這主要是因為綠色建筑采用了一定的新設備和新技術,因而初期的投資較大,成本較高。在房地產市場上往往出現綠色樓盤“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所以,降低綠色建筑的成本成為推廣綠色建筑技術的關鍵。
再者,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產業化和水平較低,環保產品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環保經濟產業鏈。建筑施工隊伍的素質仍然較低,對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仍然缺乏經驗。這成為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障礙之一。
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無法協調也是制約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的要素之一。綠色建筑技術使用的目的在于提高房地產業對于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但是,過多的技術疊加也不一定就能優化資源的配置。過分的應用新技術反而會降低經濟效益,從而使房產的綜合效益大打折扣。這就需要開發商和設計者在住宅建筑的設計過程中,統籌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途徑
針對我國房地產開發中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現狀,筆者認為,在開發過程中,應當把好“三關”,即“設計關”、“能源關”和“材料關”。
首先,建筑物的造型設計對建筑物的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它直接影響到建筑物內外的熱量交換、通風采光等性能,也就是說,直接影響到居住者的舒適度。例如,良好的住宅設計能夠通過對太陽能的利用來實現綠色節能的目標。較好的房屋朝向能夠利用太陽能控制建筑內的日照環境,改善居住環境的小氣候,提高舒適度,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夠提高小區的通風效果,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充分利用環境制造自然風,可以夏季降溫的能源消耗。英國的德蒙特福特大學的工程技術館,就是采用建筑設計降低能源消耗的典范。該館通過各種巧妙的設計,使它在夏季的時候室溫不超過27℃,在有陽光的白天無需人工照明。
在住宅建筑建設中,對于新技術的應用,也往往成為綠色建筑關注的重點。一些高效節能技術,如太陽能技術、地熱泵系統建筑垃圾的處理技術都是體現住宅建筑環境效益的關鍵。
目前,對于太陽能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太陽能發電。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大大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此外,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受到綠色建筑技術的青睞。這就需要建筑開發商和設計人員在住宅設計的過程中,盡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清潔能源,降低對能源的消耗。
地熱泵系統是從低溫能源中取熱,提升溫度之后為建筑物供暖和供熱。解決居民采暖和生活熱水供應的問題。熱泵型家庭熱水機組就是比較常見的地熱泵系統之一,它是通過從室外空氣中提取熱量來制備生活熱水,當沒有余熱或者廢熱可以利用的時候,這種方式是為家庭提供生活熱水的最佳方式。此外,還有空氣熱源泵,地下水熱源泵,污水水源熱泵等等。
垃圾處理技術是通過一定的科學管理和有效的技術手段將建筑垃圾進行處理,使其具有再生資源的功能。比如美國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術,可以100%回收利用再生瀝青路而料,其質量與新拌瀝青路而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 。
關鍵詞:綠色建筑;經濟性;費用;收益
一、綠色建筑的界定
對于綠色建筑的定義雖然目前各房地產開發商打“綠色”的旗幟,有些人為綠色是房屋的材料達到環保,采用節能低碳等技術,有些認為在建筑中增加綠色的成分或者是擴大綠色植物的種植等等。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權威的界定方法。本文中所用的概念將采用2006年6月1日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定義即: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二、綠色建筑遵循的原則
(一)可持續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要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未來綠色建筑的發展理念也應該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包括低污染,經濟效益低,對環境保護有利的綠色道路。可持續發展即使當代人的利益也是后代人的利益問題,因此在1992年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在里約熱內盧召開就已經通過了《21世界議程》,在這個章程中提出了一個可持續消費的范疇。因此1994年在聯合國環境署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的報告中指出可持續消費作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是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根據這一個界定定義,我們必然可以知道綠色建筑是和可持續建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只是可持續建筑的范圍比綠色建筑的范圍更大而已。綠色建筑應該也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也具有可持續性。
(二)整體性原則
綠色建筑作為建筑業的一部分,它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歷史使命和趨勢,同時也兼顧了社會的環境利益需求,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孤立的只求自身的發展而是應該與社會環境經濟三者協調統一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三)平等和公平性原則
環境問題作為一個全球問題每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維護社會利益和環境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綠色建筑對于保護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保護環境方面我們還應該考慮到環境的公平問題,包括國際公平,代際問題等。
(四)規律性原則
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綠色建筑的實施也是在遵循一定規律的基礎之上,在遵守自然規律和人類需要的同時也本著節約經濟的要求。進行設計,時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經濟的發展需求。
三、綠色建筑的經濟性例析
(一)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經濟性方案
1.確定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的范圍
在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經濟性方案的過程中,確定范圍是重中之重,范圍過大的話不利于費用的經濟性分析,不能正確的找出到底哪些是綠色建筑中最重要的必要的經濟要素,最些事非必要性的經濟要素。范圍過小的話容易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對綠色建筑有用的費用因素。因此確定一個合理的綠色建筑費用效益范圍對于更好的分析綠色建筑在經濟,環境,社會三方面中利益的最大化。分析的時候可以采用量化與不可量化的形式進行分析即效益與效果的分析或者效益與定性的分析。
2.綠色建筑的費用的經濟性分析和識別
分析是為了更好的找到綠色建筑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當中的影響因素,以及這種影響因素可能會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后果,找到了綠色建筑的后果以后我們就可以分析出這種后果可能給經濟帶來的損失,估算出損失的值有多大或者是這種后果帶來的正面的經濟效益將會促進公司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
3.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分析的量化
對于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分析只能是從定性到定量發展的過程。定量化也是從影響后果的定量化到貨幣量化。而后者是經濟分析的一個最根本的基礎。
4.費用和效益的比較
既然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分析是通過量化實現的,那么也正是量化使得費用和效益之間有了可比較性。當然這種比較是以貨幣量化為基礎的,那么這種比較是以需要貨幣數據才具有可比較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這一點把貨幣折算到同一時間上進行比較。
5.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分析結論
任何一個方案的提出無非是要解決一個問題,然后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綠色建筑的費用效益分析也是如此的,通過設計這個方案進行分析找到綠色建筑是否能給經濟社會環境帶來效益,是否值得社會發展和人們的投資。
(二)綠色建筑經濟性例析評價
綠色建筑的經濟性涉及到很多個方面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等。因此無法一一面面俱到,所以本文以某小區為例進行分析。而且主要是從某小區的節能方面進行分析,分析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統一的最大化。
1.某建筑的現狀及發展方向
該建筑基本符合《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J50176-93),但是顯然與人們所要求的舒適環境及不相稱,也無法滿足建筑節能的要求。他的建筑主要是采用的磚混凝土的結構,外墻的磚墻的厚度是240毫米厚,外墻實際熱阻為0.37~0.46K/W,屋頂采用的是121mm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加防水層。平均的傳熱系數是6.5W/(?K)左右。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人們也迫切的要求建筑的熱環境節能技術能夠得到提高和改善。并且迅速的擴展到全國各地區。
2.某工程的概況及范圍確定
某建筑工程位于四川省某區,該區的總建筑面積為38670平方米,容積率1.60,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7以上。其中住宅面積達到了34450平方米以上,商場的面積為4220平方米左右。該建筑的墻窗比例為0.27-0.34之間,平均為0.305,該建筑的整體系數為0.26-0.33之間。夏季主要采用的是熱反射窗簾建筑,能夠提高窗戶的保溫性能和氣密性,這點是綠色建筑節能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外墻主要采用的是單面抹20mm厚保溫隔熱砂漿加KP1多孔葉巖磚,傳熱系數為1.41W/.K.屋面采用蓄水的是覆土種植,這樣不僅增加了屋面使用的價值,同時還使得熱工的性能極佳,傳熱系數0.62W/K,其次還增加了綠化面積,改善了該區氣候。
3.一般建筑與綠色建筑節能方面的造價比較
(1)造價比較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加之資料數據不齊全,目前只能對窗,屋頂,外墻等方面的節能技術造價的增減造價進行比較分析。
(2)造價計算
1)墻、窗面積占單位建筑面積百分比
由表二知:單位面積的增加造價是6.7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積增加造價是5.6元,可以算出外墻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計算是: 5.6/6.7=84
由表一可知:單位窗面積節省造價21元,平均窗墻比為0.305(該數據見上面的文字中)。可以通過計算得知窗占建筑的面積為: 0.305×84=25.6
2)墻、窗節能增加的單位建筑面積造價分析
由表一可知,窗節能節省了單位窗面積造價21元,其節省的單位建筑面積造價為7.14元(21×34%=7.14);外墻節能是增加了單位外墻面積造價3.5元;其增加的單位建筑面積造價為2.94元(3.5×84%=2.94);由表分析可知屋頂其造價不發生變化。則該建筑采用的節能技術可節省單位建筑面積造價為5.63-2.94=2.69。
4.綠色建筑費用效益的經濟性分析
該分析主要是以某小區的綠色建筑為里進行分析的中間的數據也是本人所收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資料收集不全,僅對已有資料進行分析:
(1)直接費用效益估算
沒有采用節能綠色建筑之前主要采用的是單層金屬窗和普通實心磚,普通普通抹灰,采用節能技術后主要采用的是單框雙玻璃鋼窗和KP1多孔葉巖磚、單面保溫隔熱砂漿抹灰。這兩者比較后可以發現每平方米單框雙玻璃塑鋼窗的傳熱系數的四倍以上。全年可以節省電26kWh。同時普通屋頂和綠色蓄水覆土的種植屋頂相比較,通風隔熱沒有綠色蓄水覆土的種植屋頂高,冷熱損失將會減少56%,造價將增加71%,但是主要包括植被的栽植培育費用,但同時可以提高頂樓的售樓價格。
(2)間接費用效益估算
間接數據主要是包括建筑自身過程中的規劃設計合理,.屋面蓄水覆土種植,小區的山墻、陽臺綠化等等。其次社會效益方面主要包括消費者的福利和供給者的福利。
(3)節能前后的費用效益比較
該區的建筑的造價為2000萬,住宅面積為34450。每平方米的住宅綠色建筑面積的造價為2000萬元/34450=68900000萬元/。其中投資增長率7.6%則每平方米住宅的造價為68900000萬元×7.6%=52.36元/m2);同時每平方米售價比同地段的其他地方高出三分之一.如果按33%計算的話,當地的平均房價為1100元/則,高出的價錢為1100×33%=363元/。其中由于節能技術引起的采暖新風用電量,全年空調采暖用電量,除濕的新風用電量等等總共為36kWh,比《重慶市民用建筑熱環境與節能設計標準》(DB50/5009-1999)限制指標38kW?h的電量低得多。如果按照當時電費的價格0.432元/kWh計算:(38-36)×0.432=0.864元,因此一年下來年每平方米節能建筑面積將節省電量為0.864元。如果效益費用以50年使用期限其計算:{0.864(P/A,12%, 50)+363}/52.36=5.66>1
由結果可以知道,節能后的收益還是比節能前要大得多,因此在不考慮其他條件的前提下,綠色建筑是未來市場最需求的,最有利于經濟,社會,環境發展需要的。
四、結束語
通過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分析使人們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發展應該要實現人與經濟,社會,環境相統一協調發展的過程。建筑業的發展作為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分支,他必定會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產生巨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宏偉.綠色建筑經濟外部性問題分析[J].中外建筑,2009,(6).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經濟效益;改進措施
引言
建筑業作為中國三大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業的迅速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完善與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同時建筑業內外部的競爭也日益加劇,特別是伴隨著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等社會問題的出現,建筑企業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最近幾年,我國房地產開發項目不斷增多,建筑經濟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主導產業,促進了我國經濟效益的迅速提高。但在建設施工過程中,人們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給予了更大程度的關注,特別是在建筑資源的消耗和建筑施工污染等問題上,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這些都表明了建筑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日益成為建筑企業關鍵的評價參數,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受多方面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的影響,建筑工程項目預期的經濟效益和實際收貨的經濟效益總是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嚴重制約了社會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不斷探索新方法、新工藝,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
一、加強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科學的管理和監督工作是提高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于點多面廣、戰線長、流動性強的建筑施工企業,加強項目管理和監督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管理工作
加強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在“嚴”和“新”上做文章,特別是項目負責人一定要重視管理、敢于管理,把管理作為自覺的行動,并且在管理上不斷的創新,實施管理制度化。目前,我國建設行業暴漏的問題很大程度源于管理不善,缺少一套科學完善的制度約束和激勵企業的管理行為。建筑施工企業的效益有兩個部分。即經營利潤和管理利潤。取得經營利潤是靠的承攬的任務量、取費的高低,是經營問題也是開源的問題;而管理利潤的提高依靠于成本的降低,是管理問題也是節流的問題。所以主動管理、自覺管理,實施戰略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能真正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益。
2、保障工作
項目工程單位進行保障工作根本上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建筑質量,通過實施各項管理策略來確保項目實施過程的科學化、精細化。特別是對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施工、維修,做好全面的質量保證體系,這樣才能達到先進的建設施工要求。保障工作需要對建筑物的設計規劃、現場施工、建筑配件等各個環節的實施質量進行檢查、驗收、鑒定、評比,以滿足當代施工的要求。
3、監督工作
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對項目施工質量未給予高度重視,這造成整個施工計劃安排難以按照預期效果進行。很多設計好的建筑施工項目都難以與設計狀況相符合,給項目自身的經濟價值帶來損壞。工程單位必須要創建新型的施工體系,從不同方面加強監督管理。建筑企業需要在勘探、設計、施工等各環節加強監督,通過這種方式保證建筑施工項目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同時,施工單位、政府等相關部門需要積極開展配套的監督工作,為建筑施工項目順利進行營造良好環境。
二、優化建筑功能,調整經濟指標
建筑施工設施能否達到適用、可靠、耐久、美觀等多個方面的標準,這些都是建筑物自身價值實現的標志,也是現代建筑施工理念的要求。只有建筑物符合更多的經濟指標保準,才能更好的達到設計方案中的性能要求。施工單位必須經濟優化施工項目功能,嚴格調控工程指標,以此滿足住戶正常使用的需要。在標準的制定上,也需要不斷優化改進指標參數,為后期施工作業提供便利。具體來說,在施工方案中要盡快調整先進的施工工藝,實施包括計劃管理、工序管理、物料管理、機具管理、勞動管理等多項管理標準。通過此類形式的技術標準,不斷關注各方面的生產指標,同時搞好現代建筑的設施要求,從而更好的與行業經濟要求融合。對于已經制定好的施工方案,及時更新調整,保證建筑施工按照預期的方案開展,為建筑項目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不斷增強經濟效益建設,保證各項工程按照預期標準進行。
三、以“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指導項目實施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社會觀念的提高,對于傳統建筑施工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戰。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廣泛的樹立節能環保的理念。進一步從能量效率上分析,節能環保可以為施工項目單位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以此實現成本資金的降低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要做到以上幾點必須從節能投資、節能收益、投資回收周期效益幾個方面入手。建筑施工單位在思想意識上首先要把握好成本控制,制定投資方案時需要估計到多個方面的內容,將材料成本消耗作為核心考慮,這是保證工程造價最優化的基礎。同時,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帶來了節能環保指標的不斷更新,環保節能設備的運行指標必須嚴格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從而發揮最佳的施工建筑性能。環保節能投資在本質上應該是一次,但整個收益過程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控制,以期延長其使用壽命,保證項目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劉德強.建筑節能措施與經濟效益[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8
[2] 劉婕.建筑設計的經濟性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09.8
【關鍵詞】綠色經濟、理念、建筑垃圾、處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物質水平提高,人們對建筑的環保節能設計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視,這也符合我國現在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因此有必要對建筑的節能設計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隨著工程建設的不斷加快, 建筑垃圾的產生量也在高速增長, 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早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有關統計顯示, 在每萬m2建筑的施工過程中, 僅建筑垃圾就會產生500~600t。
一、前言
開展建筑垃圾綜合治理研究工作的意義在于: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降低垃圾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改善城市的建設環境和人民的生活環境,在環境和經濟都可行的條件下盡可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減緩建筑垃圾無處處置的趨勢。近些年來由于建筑工程的增多,就使得建筑垃圾也在增多,并且由于施工企業沒有及時的處理,就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所以必須在綠色經濟理念下進行建筑垃圾處理。
二、我國建筑垃圾處理現狀
1、處理技術落后,手段單一。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減量化、無害化、循環利用”等系統處理手段,目前我國處理建筑垃圾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露天堆放,約占總量的60%-70%,這一方法對環境的危害不言而喻;二是“填埋法”,約占20%-30%,即將大量建筑垃圾運至偏遠郊區深坑填埋。這一方法雖然表面解決了建筑垃圾問題,但是卻給自然生態和環境安全留下了巨大隱患。
2、處理成本昂貴。第一,限于技術水平和硬件設施、管理模式,我國建筑垃圾處理環節很多,成本高昂。相比于歐美國家通過在建筑垃圾源頭進行分類從而大大降低垃圾后期處理成本的策略,我國還未施行這樣的操作規范,也沒有這樣的意識;第二,垃圾循環再利用后產出的二次建造材料造價昂貴,甚至比新材料還貴,由此嚴重阻礙了建筑垃圾循環再生的產業化運作和發展。
三、綠色經濟理念下創造建筑垃圾處理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綠色經濟是指以市場經濟規律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內容,以經濟同環境和諧相處為目標的新型經濟活動方式,它是經濟發展同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協調一致的產物和發展狀態,包含了可持續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在內的高端和集約化的經濟表現形式,以及自然生態平衡、資源保護、能源利用和人體健康四大特征。綠色經濟理念運用于建筑垃圾處理,即是要求相關主體在處理建筑垃圾時,一定要考慮生態和環境因素,使建筑垃圾在產生、存放、處置的整個過程中,力求規避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或者將這種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并在此基礎之上挖掘和強化其經濟效益。國外的很多先進操作方法和理念值得借鑒。例如:荷蘭的“建筑垃圾分類”模式。荷蘭目前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可達70%,這同他們的建筑垃圾分類政策有極大關系。荷蘭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建筑垃圾處理中的隨意傾倒、掩埋的問題,并強制推行了建筑垃圾再利用制度。如荷蘭對建筑用砂的循環利用,設置了砂再循環產業網,由專業分揀公司進行分揀并按污染程度分類及清理,最終產出干凈的砂作為二次建筑材料投入建筑使用。國內已有多家技術和規模都相對比較先進完善的建筑垃圾處理公司,以某公司為例,該公司擁有移動式、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制磚機組合生產線等先進的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可將建筑垃圾制成15類綠色再生材料,預計將創造6千億元的價值。這一技術大幅提升了地基強度、降低了地基壓縮性,為建筑垃圾處理和循環利用開辟了新的空間。以上實例充分說明我國已經具備了建筑垃圾處理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可以在秉承社會效益原則之下從建筑垃圾處理中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四、綠色經濟理念下創造建筑垃圾處理效益的策略
1、提升施工管理、施工技術水平,從源頭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 我國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同相對落后的管理和施工工藝有直接關系。目前采用的建筑材料品質低,環保性差,加上以手工為主的施工方式,難免造成材料過度損耗和浪費。因此,從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術水平,是建筑垃圾處理反作用于項目成本控制效益的直接動因。
2、建筑垃圾分類是重點環節。建筑垃圾分類對提高建筑垃圾處理效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垃圾材質、外形、成分等的多樣性,應針對不同種類采取不同處理方法,如果后期集中處理要花費極大的人力財力進行分揀、分類,而這一環節如果提前到建筑垃圾產生時,則相對簡單很多,也會大大降低處理成本,由此提升處理成本效益。具體可以采取“就地分類”,即在施工現場對建筑垃圾分類,也可以“易地分類”,即將建筑垃圾運送至其他空地或中轉站集中進行分類。就地分類的效益要明顯大于易地分類,不止如此,也會對下文要論述的“循環化利用”和“資源化利用”提供前提條件。
3、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過簡單的工藝處理或者設備處理直接作為再生材料用于建筑施工。這一建筑垃圾效益實現方式由于簡便高效被國外發達國家廣泛采用,我國也具備了類似的技術水平和實施的條件。例如:某公司的“垃圾破碎再生”技術,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技術,我國建筑垃圾處理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前端技術積極推廣,必要時以行政手段強制推行,要求建筑公司引入類似技術和設備,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利用。
4、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指將建筑垃圾通過一定技術處理改變物理或化學形態從而形成二次資源加以利用。根據建筑垃圾種類不同,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利用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利用方法:
(1)對于廢混凝土、廢磚、廢砂、廢石等惰性材料,可以采取二次加工生成再生集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這種再生集料可用于基礎路面、非承重結構體、人造景觀等;(2)建筑垃圾中的金屬可以直接回收熔煉,制成各種鋼材,廢木料、竹、膠合板等可回收制造人造板材或燃料用;(3)玻璃的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觀,可以粗磨作為再生集料用于工程建筑,也可以通過細磨加工做成再生集料代替河砂,制成玻璃細料混凝土,這種材料各項技術指標均優于河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甚至比河砂混凝土高出25%。
5、提升綠色經濟意識和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垃圾處理中的經濟效益既是綠色經濟理念的覺醒,更是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處理方式的創新,也是現代城市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要求。這就要求相關利益方必須加強綠色經濟意識,以長遠戰略眼光在秉承社會效益原則下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同時以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深入挖掘其蘊含的經濟價值,不斷創新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和能力,鼓勵和強制推行建筑垃圾再利用,保障建筑垃圾處理效益最大化。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面臨著大量建筑垃圾的處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具體的策略,主要是在綠色經濟理念提出了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法,并對其經濟效益的分析,這樣就進一步的優化了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