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

        第1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一、知識及其與教學的關系

        知識一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較高,但對其基本涵義目前仍有爭議,不同的學科解釋不盡一致,即使在同一學科看法也不盡相同。完整的知識應當包括人類知識和個體知識,知識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知識是指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自然實踐經驗的總結,它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各種媒體長期貯存,供后人學習和借鑒。狹義知識是指個體通過與客觀外界環境相互作用所獲取的各種信息及其技能。

        就知識與教學的關系而言,教學從一開始存在,就總是與一定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傳統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系統文化知識,而比較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現代教學論主張把傳授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尤其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但從本質上說,知識與能力是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教學既要重視知識傳授,又要重視能力培養。教學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組織性和較高的效率,它是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雖然并不就是唯一途徑。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內親身實踐去獲取無限的知識,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學更成了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高效率地獲取高質量的知識,關鍵在于教師怎樣教。高中政治課具有理論性強和比較抽象的特點(特別是《哲學常識》部分),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很容易把政治課當成空洞的說教。因此,政治教師要上好一堂課,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然要涉及到如何看待高中政治的知識和對知識進行分類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出發點,精心進行高中政治的教學設計,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政治知識的分類

        對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有助于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成敗。知識的分類由于依據的標準不同而往往產生不同的結果。按照現代心理學的理解,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㈠陳述性知識,指個人具有的有關“世界是什么”的知識。從行為表現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學生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知識稱為陳述性知識。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陳述性知識主要指概念和命題。命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簡單命題知識或事實知識。如學習“市場”、“市場主體”、“市場體系”、“世界市場”等概念這樣的單個命題所獲得的知識就是這類知識。二是有意義命題的組合知識,即經過組織的言語信息。如陳述“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所需要的就是這類知識。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設計的重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去理解這種知識。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對這類知識的教學過分強調了學生死記硬背,教只做粗略、原則、機械的命題解釋,目的只是給一個標準式的答案,嚴重忽視了學生對陳述性知識中符號或詞語意義的獲取。

        ㈡程序性知識是個人具有的有關“怎么辦”的知識。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題形式表達的規則的基礎上,將已知的概念和規則運用于與原先學習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稅收”的基本含義,可利用圖表將其含義與基本特征聯系起來統一理解,既可以讓學生明確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又可以將學生從學習概念引向掌握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3個基本特征。還可以使學生懂得,稅收的含義體現了其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又是概念的延伸和具體化。甚至還可以使學生從思想上明白:每個公民都應維護稅收的權威性,應增強依法治稅、依法納稅的意識。從而使有關稅收的知識不斷遷移,形成一個知識系統。

        三、運用分類進行高中政治課教學策略優化的對策

        課堂教學要優質高效地達到目的,完成預期任務,需要進行細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設計。教學設計是指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任何教學設計都必須以一定的知識分類理論為基礎,由于知識類型的不同,教學的策略也應有所變化.如果置知識類型不顧,都采取同一種形式、同一模式進行教學,則其教學效果就不會好。

        ㈠高中政治陳述性知識教學

        一般而言,高中政治陳述性知識教學主要以教師系統講授為主,學生一般采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設計的重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去理解這種知識。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對這類知識的教學過分強調了學生死記硬背,教只做粗略、原則、機械的命題解釋,目的只是給一個標準式的答案,嚴重忽視了學生對陳述性知識中符號或詞語意義的獲取。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設計過程,一定要注重意義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的理解過程。一些教師強調學生的“理解”,更多的要求學生的“自悟”,而不是通過千方百計地教,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這種“悟性”。為了解決好地這個問題,就要按照認知結構理論要求做到以下幾點:1f3dsaf12zcvK:JFD:L()$#_首先,找到新知識與原有相關知識的結合點,并講清二者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樂ewioK:JFD:L(其次,陳述性知識的儲存和提取的關鍵是編碼,教學設計以知識理解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義進行編碼、組織、從而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根據陳述性知識的特征進行教學設計,有利于知識儲存,也便于知識的提取和回憶。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回憶知識的能力。檢查這種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學生口頭或書面陳述學到的知識。我們反對死記硬背,但并不反對建立在知識理解和認知結構形成基礎上的知識記憶。

        ㈡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識的教學

        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獲得應用概念、規則、原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的概念與規則(陳述性知識),然后對學生進行變式聯系,以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這些規則解決問題。程序性知識學習的前身是陳述性知識,所以程序性知識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讓學生理解有關概念和規則,這一點同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設計相同。程序性知識主要涉及概念和規則的應用,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部分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也就是如何將儲存在頭腦中的原理等命題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由靜態向動態、由儲存知識向轉換信息、由緩慢的再現知識向自動激活轉化,從而實現學習的發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陳述性知識都要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搞清哪些陳述性知識是必須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的,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這類學習要有一個過程的指導。現在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有這種培養和訓練意識,但缺乏對這個過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驟排列,使學生不能全面地實現上述發展。程序性知識的教學設計應確立的教學目標,是解決學生應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這種能力的行為指標,是能否將學過的概念與規則應用到與原先學習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檢驗掌握程序性知識的程度。

        一般而言,陳述性知識適用于講授式教學,程序性知識則較適合以活動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講授式教學和活動式教學在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方面能各得其所,各顯其能,在取長補短、協同配合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整體教學的最佳效益。因此,教師重視學習、了解知識的分類理論,對搞好高中政治教學會有重大助益。

        [參考文獻]

        [1]布魯姆著,教育目標分類學:第1分冊[M],邵瑞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191.見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84。

        第2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應用寫作 微課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C-0072-03

        目前,高校的學生多為“90后”,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等移動數碼產品在學生中已經非常普及,加之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已迅速步入“微時代”,如通過微博、微信等傳播媒介進行數字化學習和交流,互聯網強大、便捷的學習和交流功能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也緊跟“微時代”的步伐在努力改革中,研究短小精悍、碎片化的微課教學模式已成為近兩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從近兩年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規模就可窺一斑,每屆比賽高校參賽選手超萬人,因此,順應“微時代”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的高效、便捷的微課教學模式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本著探究和關注微課教學的目的,筆者結合201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切身體會對應用寫作微課的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一、微課的概念、特點及價值

        (一)微課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對于微課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從國內學者胡鐵生、張一春等人關于微課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文件要求闡述,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全過程。微課要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核心內容是課例片段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內容相關的輔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教學PPT、視頻、動畫、圖片等材料)練習測試、教學反思、學生反饋以及教師點評等。因此,微課既不是某堂傳統課堂教學濃縮品,也不是某堂課的一部分,而是教師對教學的知識點進行分解然后再構建的相對完整、獨立的視頻課。

        (二)微課的特點及價值

        1.內容針對性強,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因微課的教學要求目標明確、主題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在龐大的微課視頻資源庫中有選擇性地學習新知識或課后查漏補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控制視頻的快慢,也可以反復觀看。這種可實現一對一、一對多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學形式能吸引廣大學習者,有利于轉化學差生,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微課的內容不允許有文字上、語言上、圖片上的知識性的錯誤或有誤導性的描述。

        2.視頻容量小、時間短,學生使用方便靈活。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節課的教學時長約為40分鐘,較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往往不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內容較少、容量小,教學時長僅為10分鐘左右的微課教學視頻及其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也只有幾十兆左右,學習者可以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在無線網絡環境下隨時、隨地、隨需在線或下載學習。其短小精悍、靈活自如的教學特點非常適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同時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3.教學交互性強。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動畫、教學場景實拍視頻、HTML頁面以及PPT等,其集音樂、文字、解說、畫面等教學特點其重大意義在于能創設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使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克服了傳統教學因教學形式單一、理論知識枯燥而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弊端。

        4.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一方面,教師在選題、設計、制作、互動等過程中本身就是對自身教學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檢驗和反思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因微課視頻可以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同行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最終實現共同成長。

        總之,微課不僅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表現形式,更是以其短小精悍、靈活高效的教學特點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需求,調動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應用寫作微課教學設計方法

        微課不是從一節傳統課中截取的一段課例片段,也不是把一節40多分鐘的傳統課去掉課堂互動、自學部分后壓縮為10分鐘內的濃縮課。其實,要制作一個優質的微課,考驗的不僅僅是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更要考驗一個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只有良好的教育設計理念指導下的微課才能提高微學習的有效性。下面筆者根據微課的特點,以應用寫作課程參賽微課內容“如何打造創意簡歷”為例,談談微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和注意事項。

        (一)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微化處理

        1.選擇內容。微課的內容的選取是制作微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它決定著微課制作的價值,且集中反映微課制作者想要幫助學習者解決一些什么問題、困惑。一般情況下,一節微課只集中講解一個知識點,倘若時間較長的重點內容,可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小主題,然后制作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系列微課。微課聚焦的知識點應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所選知識點應具備獨立性、示范性、代表性,在應用中能有效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例如,應用寫作課程中各文種的概念、特點、種類等理論知識學生易懂,如將這些知識做成微課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當前就業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本著應用寫作課程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原則,筆者參賽時選取了“個人簡歷”內容中的難點知識制作微課,以期能提高畢業生簡歷制作的質量,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最終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2.微化處理。在選定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需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分割成若干個微小的知識點,知識點必須要細,要準確無誤,切忌有文字、語言等誤導性的描述。在“個人簡歷”教學內容中,筆者將內容分割成簡歷的含義、用途、基本要素、寫法及注意事項、創意簡歷的制作等若干個知識點。其中基本要素、寫法及注意事項為教學中的重點,創意簡歷的制作為教學中的難點。結合大賽通知要求微課制作時長最好在15分鐘以內這一特點,筆者確立了“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個具有實際意義的主題,該知識點較為抽象、教學難度較大、學生易出錯,通過教學最終能達到幫助學生解惑、啟惑以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效果。

        (二)編寫教案

        微課的類型分為實驗類、講授類、練習類、表演類等。教案設計與傳統的一節課的教案設計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相同點為:兩者都要遵循教案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如,要求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教學總結等方面內容。不同點為:微課的教案設計既要遵循一般教案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又要體現微課重在技能訓練的特點。微課教案是在教案設計的基礎上編寫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教學背景。可從當前的社會環境、教學環境及授課對象的認知水平等情況進行分析評估,介紹教學活動開展的原因、目的、意義,預測教學活動將達到的教學效果、社會影響,教學背景也是制訂教案的前奏。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在介紹教學背景時,分析了應用寫作課程的性質、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形勢;介紹了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原則,預測教學不僅能快速解畢業生燃眉之急,同時還能突破“個人簡歷”教學的難點,填補應用寫作、就業指導課程中無范例可取的空白等教學目的。

        其二,教學目標。微課的教學目標和普通課堂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教學活動預期要實現的目的、結果,也是衡量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的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通過修改簡歷鞏固重點知識;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三是掌握創意簡歷的設計思路及技巧。

        其三,教學方法。與一般課堂教學方法一樣,微課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等,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如“如何打造創意簡歷”這一內容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互動式、講練結合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其四,教學過程。一般包括教學步驟、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時間分配等。第一,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回顧舊知識、提出任務目標、講解新知識、互動答疑、小結等內容。因微課教學時間短,所以要求教學過程要精煉;引入課題要引人注目,且要迅速,時間一般為20秒左右;講解線索要清晰醒目,舉例要精選,不能留下新的疑問;小結是一節課必不可少的內容,微課收尾一定要快捷,時間一般為20秒左右,簡明地歸納一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如筆者將“如何打造創意簡歷”微課中的小結設計為:“同學們,一份有創意的簡歷就是用創新的形式告訴別人:你之前做過什么,現在能做什么,將來想做什么?”第二,教師教學活動。是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講解的內容、準備的教具、提出的問題等一一寫在教案內。第三,學生學習活動。教師在教案中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如思考、回答問題、練習等進行預測性的說明,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引導策略。第四,教學手段。教學手段是師生間教與學中傳遞信息的一種載體,如教師把教學中需要使用的教具、PPT、圖表、動畫等各種教學媒體,在教案中按照教學流程中的順序加以注明,以便隨時使用。第五,教學時間分配。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需要分配的時間預先在教案中說明,以便有效地控制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的時間分配。

        (三)制作課件

        據教學設計的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并對它們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優化的教學課件。為更好地提高微課的視覺效果,微課所需課件要比普通課堂所使用的課件質量要求高。

        1.PPT內容的求精不求多,要有啟發性、懸念性,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應是教師加工過的知識點,而不是教材的復制品。如筆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創意簡歷》課件中的“王曉簡歷四次變形記”案例,里面涉及的四個案例作品全是自己設計加工的,教材里的知識點在課件中不會再呈現。

        2.版面設計要能沖擊學習者的視覺效果。封面設計要標注微課的主題、作者名稱、職稱等介紹性的信息;尾頁要標注致謝語;母版背景顏色以素雅為主,不能太花哨,濃妝艷抹就會喧賓奪主。

        3.在美學設計上,可以應用power-point2010版自帶的功能實現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如自定義動作、PPT切換、顏色搭配、字體搭配等。

        4.因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實施過程與視頻的錄制過程要同步進行,為能高效完成錄制過程,錄制前授課教師要對視頻錄制的預期效果進行初步的設計,即寫好腳本。腳本要盡量詳細、周到,包括教學環節、各環節的時間、需要出現的畫面、字幕等。該腳本為錄制微課的依據和藍本,授課教師要主動與攝像師多溝通,讓投影師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并做好相應的錄制技術支持,確保錄制工作順利進行。

        (四)教學實施與制作

        微課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種:一是視頻工具拍攝,就是用專業攝像機進行教學同步拍攝。其優勢是能呈現普通課堂的實景,但需要專業的攝像機以及技術團隊,而且對環境的選擇也相對要求高。二是屏幕錄制。其方法是利用電腦、耳麥(附帶話筒)、視頻錄像軟件Camtasia Studio等軟件,對PPT演示、講解進行錄制,也可以輔以音樂和字幕。此種方法方便快捷,能獨自操作完成,但教學效果不如前一種。三是用可拍攝的手機在他人的協助下,對教學過程進行實錄,其優勢是與第二種一樣方便快捷,但錄制效果粗糙,聲音和畫面效果較差。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對參賽作品有明確的要求,即視頻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主要教學內容有字幕提示、課程時長不超過20分鐘等。所以錄制完成后的微課教學視頻還要按要求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處理和美化。

        (五)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一門課程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根據學生、同行間的交流、反饋進行總結反思的過程。可以在網上建立一個互動平臺與學生、同行進行互動交流,以評估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微課視頻質量、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反思。筆者制作的“如何打造創意簡歷”微課,根據一千多條互動平臺反饋交流記錄歸納為: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針對性和實用性強,但制作微課視頻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新生事物――微課,目前正處在一個發展和探索階段,積極探討微課不僅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對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關于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EB/OL].(2014-03-19)[2014-09-20].http:///news/html/2014-3-19/20143191127501.htm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l1(10)

        [3]張云勤.大學英語微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韶關學院學報,20l4(3)

        第3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隨著“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教學模式在全球的迅速傳播,“微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并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隨著國內外微課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化,微課的概念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進,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來自己的看法.目前國內對“微課”概念的界定還未達成共識.

        一般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1].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2].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對微課的再認識有以下幾點:

        (1)“微課”不同于傳統的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的教學資源.微課可以用在課前、課中,課后,在教學環節中使用靈活,是教學環節的一部分.

        (2)微課的時間一般5~10分鐘,時間簡短而內容精要,但絕不是一節課的縮影,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是某節課的重點、難點展開,內容選擇不宜過大.

        (3)微課的應用,使教學時間與空間得到拓展,既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2 基于微課的數學教學設計

        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數學選修2-1《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例,給出以微課作為課前預習環節重要載體的教學設計.

        (1)目標分析

        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復習橢圓的相關知識,并在視頻的引導下,運用類比的思想自主思考得到雙曲線的定義,深刻理解雙曲線的概念.進一步在課上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推導得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通過探索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問題.

        (2)教學素材的準備

        課前給學生關于復習橢圓的定義與方程、類比推導雙曲線的微視頻以及自學報告單,幾何畫板,動態演示雙曲線的圖像.

        (3)教學理念的準備

        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思維“最近發展區”理論,開展課堂教學.在類比橢圓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感受、理解雙曲線的概念,學生往往能深刻的理解雙曲線的本質.同時,前后知識也能很好的連貫起來.本次微課雖然時間短暫,但是仍提供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探索、體驗、思考、整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體會雙曲線的形成過程.

        (4)微視頻、自學報告單設計分析

        2.1 微視頻

        將《雙曲線的標準方程》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做成PPT,回顧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用實驗來獲得雙曲線的定義制作成微視頻.

        ①溫故知新

        教師用PPT呈現如下三個問題:

        問題1:橢圓的定義是什么?

        問題2:橢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

        問題3:如果把橢圓定義中“距離的和”改為“距離的差”那么動點的軌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要求學生將問題1、2的答案寫在自學報告單上,并思考問題3.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顧,既檢測了學生對橢圓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為下面雙曲線的學習做好鋪墊,導入新課.

        ②實驗探究

        師:數學家歐拉曾說過:“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也需要實驗”.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問題3:

        實驗用品:大頭釘 2 個,一條拉鏈,筆,剪刀

        實驗步驟:

        1.取一條拉鏈,拉開一部分,將其中一支拉鏈剪短(保證了距離之差為定值);

        2.將拉鏈的兩端固定在兩個大頭釘上;

        3.筆尖P放在拉鏈的拉頭處,并隨著拉頭移動.

        實驗一:慢慢將拉鏈拉開,筆尖在板上慢慢移動,看形成的圖形,思考作圖過程.

        在圖形的形成過程中,兩個大頭釘間的距離是變化還是不變的?

        在畫圖形的過程中,筆尖與兩個大頭釘間距離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實驗二:將兩個長短拉鏈的固定位置互換,再慢慢將拉鏈拉開,筆尖在板上慢慢移動,看形成的圖形,思考作圖過程.

        教師通過幾何畫板形象展示雙曲線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歸納雙曲線的定義.

        我們可以歸納出雙曲線定義應包含下列要素:

        由于剪掉的拉鏈長度是固定的,所以點P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個定值;

        點P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要小于兩個定點之間的距離.

        ③類比橢圓的定義,我??可以得到雙曲線的定義:

        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這兩個定點叫做雙曲線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2c叫做雙曲線的焦距.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把握平面內動點的軌跡、距離差的絕對值為常數 、常數要小于|F1F2|且不等于0等重要特征,教師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1:類比橢圓,尋找雙曲線定義中的關鍵字

        問題2:若分別去掉這幾個關鍵字曲線會發生怎樣變化?

        特殊情形:

        若常數2a=0,軌跡為線段F1F2的垂直平分線;若常數2a>|F1F2|, 此時軌跡不存在;若常數2a=|F1F2|,此時軌跡為以F1或F2為端點的兩條射線;若去掉絕對值,則表示雙曲線的一支.

        ④自主練習

        學習了橢圓的定義讓我們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問題1 到點F1(-4,0),F2(4,0)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為6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滿足雙曲線的定義,是雙曲線.

        問題2 到點F1(-4,0),F2(4,0)的距離的差為6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雙曲線的一支

        問題3 到點F1(-4,0),F2(4,0)的距離的差為8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為以F1或F2為端點的兩條射線

        問題4 到點F1(-4,0),F2(4,0)的距離的差為10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不存在.

        ⑤小結:

        2.2 自學報告單

        (6)教學過程

        教師批改自學報告單,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二次備課,適當調整教學設計.

        ①開門見山 直入主題

        師:同學們看微課了嗎?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板書)

        師:雙曲線的定義是什么?

        生: 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這兩個定點叫做雙曲線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2c叫做雙曲線的焦距.

        ②小組交流 辨析重點

        小組內,互相批改自學報告單中的自主練習,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題目.

        通過教師提問、小組交流的方式,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雙曲線概念的掌握情況.

        ③小組匯報 落實重點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組學習情況開展學習活動,重點針對學生在微課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點撥,進一步深化?λ?曲線概念的理解.

        ④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利用微課解決雙曲線概念理解的難點后,接著進行標準方程的教學.

        教師設置問題:

        問題1 回顧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及方法;

        問題2 類比橢圓試著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問題3 換元處理與橢圓有沒有區別?

        問題4 猜證雙曲線焦點在y軸上的標準方程.

        學生回顧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及方法:①建系;②設點;③列式;④化簡

        小組合作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類比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嘗試完成雙曲線標準方程的推導.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合作推導出雙曲線的兩種標準方程,加深學生對類比思想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引導學生對雙曲線方程的兩種形式進行比較,強調雙曲線方程的特點與判斷焦點位置的方法

        生:認真觀察雙曲線的兩種標準方程,通過小組討論、比較,歸納雙曲線方程特點,以及如何判斷焦點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⑤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焦點在x軸 標準方程:x2a2-y2b2=1

        焦點在y軸 標準方程:y2a2-x2b2=1

        注意:

        雙曲線方程特點:

        ① 方程中x2 ,y2的系數異號;②a>0,b>0,c2=a2+b2但a,b大小不確定.

        判斷焦點位置:

        如果x2的系數是正的,則焦點在x軸上;如果y2的系數是正的,則焦點在y軸上.

        ⑥例題精講 簡單應用

        例1 已知雙曲線的焦點 F1(-5,0), F2(5,0),雙曲線上一點P到焦點的距離差的絕對值等于8,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例2 已知雙曲線的一個焦點坐標是(0,-6),經過A(-5,6),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例3 已知A,B兩地相距800m,在A地聽到炮彈爆炸聲比在B地晚2s,且聲速為340m/s,求炮彈爆炸點的軌跡方程.

        前兩道例題由學生講解,教師指導補充.教師引導學生對例3進行分析,詳細講解求解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精講例題,鞏固所學,幫助學生掌握求雙曲線標準方程的兩種方法:定義法與待定系數法,以及雙曲線方程的簡單應用.

        ⑦歸納總結 思維提升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來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小結的良好習慣,將知識進行整理并系統化.

        ⑧分層作業 鞏固落實

        【設計意圖】布置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作業中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實施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3 幾點啟示

        本次微課給出的是雙曲線的概念,是一次概念教學課.基于本次微課的教學,為進一步提高微課的教學質量,筆者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微課教學要合理選題,切題迅速

        微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微”,這個“微”字,一是指時間簡短,二是指只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些例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微課教學,要合理選題;同時,內容選擇上范圍不宜過大.此外,微課教學中要處理好“微”還需做到切題要快,開門見山,切題迅速,選擇與所講內容緊密相關的知識,主題突出,這樣才會有時間講解重點內容.

        (2)微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

        微課是圍繞數學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開展的數學教學活動,一般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雖然短小精悍,但它也有完整的教學過程,是完整的教學活動.每次微課都有其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引入、師生互動、相應練習、歸納總結等[3].

        (3)微課的教學對象始終都是學生

        雖然錄制微視頻時,沒有學生在場,但是微課的教學對象還是學生,在視頻中也要有師生的互動.因此,設計微課,最關鍵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設計,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4].

        (4)切實重視自學報告單的應用

        第4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實驗探究;理論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物理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6-0031-5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物理教學應進一步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與能力,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守恒思想是高中物理重要的思想方法,機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學習中體現守恒思想的第一個定律,在整個高中物理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課的教學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發展都是革命性的提升。因此,在本節課處理中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究式教學設計,使學生親歷規律的發現,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物理核心素養。

        1 教材內容簡析

        現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蕩秋千和撐桿跳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利用單擺實驗觀察小球能否到達對稱等高的位置,然后利用平拋運動理論探究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最后通過一個小球從斜坡軌道滾下能否通過圓形軌道最高點的活動思考和上海“明珠線”輕軌車站的設計來加深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筆者認為,教材的處理存在以下值得商榷之處:一是實驗探究僅比較擺球在左右最高點等高,而“守恒”是全過程一直保持不變,該設計未能體現全過程機械能守恒,從而使學生不能準確理解“守恒”概念;二是理論探究僅以平拋運動為例就推導出機械能守恒條件是僅有重力做功,未能體現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得出結論;三是對于有彈力做功的系統內機械能守恒未進行任何探究就給出結論,缺乏探究的普遍性、科學性和嚴謹性。

        筆者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核心在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主動探究“動能和勢能如何轉化”“實驗探究守恒量”“理論探究守恒量”,應采用啟發式教學設計和探究式教學設計,采取“情境―探究―建構―發展”模式展開教學,從而使學生順利建構“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 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課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動能、勢能和功、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等知識和規律,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但本節課教學內容抽象性強,較難理解和掌握;“守恒思想”學生是第一次涉及,學生理解和掌握“守恒思想”有一定的難度;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過程是本節課需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亦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平臺和路徑。

        3 教學目標設計

        本節課是規律的探究課,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設定具體目標如下:

        (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適用條件;

        (3)會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應用機械能守恒解題;

        (4)經歷實驗探究和理論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過程,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5)通過能量守恒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4 教學過程設計

        4.1 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師生共同復習回顧功能關系、動能定理及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概念,提出以下3個問題:

        問題1: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這些能統稱為什么能?

        問題2:機械能具有什么特點?

        問題3:不同形式的機械能如何進行轉化?

        設計說明:通過復習功能關系、動能定理,為本節課探究提供知識儲備,通過復習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引入機械能概念,使學生理解掌握機械能的系統性、標量性和相對性,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功是能轉化的量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入新課學習。

        4.2 設情境,激發思考

        教師創設提供三個視頻情景,激發學生分別在僅有重力做功、僅有彈簧彈力做功和重力、彈力都做功情況下分析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

        問題4:觀察分析蕩秋千過程中重力做功情況及動能和重力勢能如何轉化?

        問題5:觀察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體以一定初速度壓縮彈簧及被彈簧彈回過程中,彈力做功情況及物體動能與彈簧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問題6:觀察分析蹦極下降過程重力及彈力做功情況及動能與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如何相互轉化?

        設計說明:本教學片斷對教材內容作了調整和補充,通過三個不同情景的觀察、分析、思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重力與彈力做功時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的定性規律:

        (1)僅有重力做負功,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僅有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2)僅有彈簧彈力做負功,物體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僅有彈力做正功,彈性勢能轉化為物體動能;

        (3)蹦極下降過程,重力和彈力都做功。重力做正功,彈力做負功,重力勢能減少,彈性勢能增大,動能先增大后減少。

        這一設計豐富了動能和勢能轉化的類別,為科學系統地探究轉化過程守恒量奠定思維基礎。

        4.3 引發猜想,探究守恒

        在上述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啟迪學生思維引發猜想,并引領學生親歷探究守恒量的過程。

        問題7:上述動能、勢能相互轉化的過程中,有沒有規律?轉化過程中有沒有不變量?

        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與討論會猜想出“僅有重力做功的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變”,然后教師引領學生實驗探究和理論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

        (4)守恒的思想:(機械能總量)一直保持不變。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自我歸納、總結建構機械能守恒定律,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領悟、自我教育發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論探究的自覺意識和創新能力。

        4.5 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4.5.1 鞏固知識――學會判斷機械能守恒

        建構規律后,可以通過例1鞏固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兩種方法:

        (1)條件分析法:判斷是否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2)定義分析法:判斷機械能總量是否不變。

        例題1 下列情況中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有重力做功,物體機械能一定守恒

        B.把一個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的過程,機械能守恒

        C.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機械能可能守恒

        D.物體除了受到重力,還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時,機械能將不守恒

        E.自由下落的小球落到豎直的彈簧上,將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機械能守恒

        4.5.2 深化應用――發展學生能力

        物理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生掌握了機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為了發展學生的能力,通過例題2啟發學生思考地鐵站設計的優點,學會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

        例題2 如圖6所示是上海“明珠線”某輕軌車站的設計方案,與站臺連接的軌道有一個小坡度,電車進站時要上坡,出站時要下坡。(1)試根據今天所學知識來解釋這樣的設計有什么好處?(2)如果坡高2 m,電車在坡底的速度是25.2 km/h,此后便切斷電動機的電源,不考慮電車所受的摩擦力。電車能否沖上站臺?如果能沖上,到達站臺的速度多大?

        學生思考交流后,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討論,歸納總結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優點和注意點。

        (1)步驟:①確定系統②確定過程③確定守恒④確定參考面;

        (2)優越性:比動力學解題更方便,適用范圍更廣;

        (3)注意點:必須明確初末狀態的機械能,要確定符合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設計說明:通過例題與思考,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并通過學生自我總結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定律解題的優越性,引導學生學會應用守恒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4.5.3 布置作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作業1:課后思考課本第73頁小球從光滑軌道斜坡由靜止釋放能夠到達半徑為R的圓形軌道內側最高點的條件,并分組討論交流。

        作業2:有一種其尾部有一個小帽能伸縮的圓珠筆,將筆尾部向下用力壓筆,筆將豎直彈起一定高度。請你用這樣的實驗粗略測定壓筆的小帽時其內部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并撰寫實驗報告。

        設計說明:學生課后動手、動腦探究思考,解決實際問題,能將科學思想方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真正提升科學素養。

        5 教學課后反思

        科學思想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探究學習,不僅是科學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方式。本節課教學后我們有以下反思:

        (1)本節課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了過程和方法的教學,讓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思路,即:“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測結論―實驗探究―理論探究―得出結論―遷移應用”。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親自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教學設計既重視實驗探究又重視理論探究,既重視定性實驗又創設定量實驗,實驗探究堅持定性和定量并舉,理論探究體現“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探究本質。

        (2)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學要把“發現”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發現”的主人。師生共同探究物理現象和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參與到實驗與探究中來,參與到合作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實驗的過程,體驗探究的情境。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問題層層設計,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發現機械能守恒定律,I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升意志品質和物理核心素養。這些都有利于將學生培養成科學素養高、創新意識強、主動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物理教材編寫組.物理(必修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72-75.

        第5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 微視頻;教學設計;Photoshop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5-0073-02

        教學微視頻是微課程內容組成的核心要素,其設計制作的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微課的教學效果。教學微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小、快捷、精悍”,教學內容是微型的學習模塊,針對性很強。每個教學微視頻即是相對獨立的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教學環節。而在制作教學微視頻之前,首先要對微視頻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成功教學的首要保障,因此需要著重研究和探索微視頻的教學方案設計,為從事制作教學微視頻者提供一套科學的設計方法與步驟。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進行微視頻的教學設計。

        1 理清教學思路

        首先,要理清微視頻的教學設計思路,對微視頻進行整體性設計,包括選取哪個知識點,適合哪些學習對象,適宜在哪個教學階段學習等。如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可以選取工具箱中的“修復工具”這個操作知識點,然后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教學微視頻主要介紹Photoshop工具箱中“修復工具”的使用方法,通過兩個典型案例的操作演示,使學生掌握兩個“修復工具”(兩個妙招)的操作方法。微課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和案例法。從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出發,展示操作前與操作后的對比圖,通過演示操作,得到操作效果。最后,反思總結、拓展應用,指出此兩招還可以去除討厭的青春痘、難看的傷疤、黑痣、色斑等,為學生進一步探究留下引申。

        本微課內容屬電子信息大類,專業課程為計算機類Photoshop圖像處理,適用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必修課,技能點是“修復工具”的使用,適合放在第二章進行教學。

        2 確定教學主題

        教學主題是整個教學活動都要圍繞的中心點,教學主題一旦確定,教學所有的環節都必須圍繞這個主題而開展。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筆者確定了Photoshop修復工具的使用這個主題。這個主題明確下來以后,接著就是圍繞它進行其他方面設計了。

        3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微視頻教學目標比課程目標更具體,是課程目標在具體的知識點的體現。在本微視頻中,教學目標就是掌握“修復工具”的操作方法。

        4 抓住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也稱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就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或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學難點是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或不容易掌握的技巧技能。雖然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但不是所有的難點都是重點。在一般情況下,讓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努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不能理解,還會對以后學習的新知識和新技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抓住重點難點,這正是微視頻教學要求之所在。在本微課中,使學生掌握兩個“修復工具”的操作方法,“修復工具”的操作方法就是重點和難點。

        5 運用教學器材

        教學器材是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材料等,在進行微課教學之前,要準備并熟悉好教學器材。如在本微課中,教學器材包括電腦、Photoshop軟件、素材圖片,最好選擇專業的錄播室場地,教師要提前熟悉這些教學器材的操作使用,確保在微視頻錄制過程中的流暢性。

        6 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本微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和案例法,這樣的教學方法適合操作技能教學。這個任務是具體的,即去除掉人臉上的瑕疵,并且展示操作前后的對比圖。

        7 設計教學過程

        在微課教學中,教學過程必須清楚明了,省去無關的教學細節,做到精煉。在微視頻教學過程中緊密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學活動全過程。在本微視頻中,教學過程可進行如下設計。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照相能使美麗的瞬間成為永恒,但是相片中的人臉往往有瑕疵,如臉上有紋身、傷疤、黑痣、色斑,真是美中不足(展現兩張處理前的照片)。那么,有什么快速簡易的方法去除人臉上的瑕疵呢?其實,我們用Photoshop修復工具就能輕松搞定!

        呈現圖片,對比效果 呈現兩組照片(圖1、圖2),分別為處理前的照片和處理后的照片,以形成鮮明的對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操作演示,展示步驟 妙招一:使用“修復畫筆”工具,處理第一組原始照片。

        介紹“修復畫筆”工具(圖3):它可以樣本像素的紋理、光照、透明度和陰影與所修復的像素進行匹配,從而使修復后的像素不留痕跡地融入圖像的其余部分。修復畫筆工具可以用于校正瑕疵,使瑕疵消失在周圍的圖像中。演示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需要處理的照片素材文件;

        2)單擊工具箱中的“修復畫筆”工具;

        3)按住Alt鍵攝取樣本點;

        4)單擊人物臉部的圖案將其去除。

        妙招二:使用“修補工具”,處理第二組原始照片。

        介紹“修補工具”(圖4):與修復畫筆工具一樣,修補工具會將樣本像素的紋理、光照和陰影與源像素進行匹配,可以用其他區域或圖案中的像素來修復選中的區域。演示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需要處理的照片素材文件;

        2)單擊工具箱中的“修補工具”;

        3)沿著人物臉部傷疤邊緣創建選區;

        4)將選區拖動到皮膚完好處松開鼠標。

        反思總結,拓展應用 在上面兩個案例中,妙招一使用的是“修復畫筆”工具,在攝取樣本點時,一定要選擇好樣本,樣本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處理效果;在妙招二中,使用的是“修補工具”,在創建選區時要盡量細小,這樣便于把選區拖動到皮膚完好處。

        最后,指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學生能活學活用,如果碰到人臉上有瑕疵的類似情況,譬如臉上有討厭的青春痘或難看的傷疤、黑痣、色斑等,都可以使用這兩招PS一下,這樣做到拓展應用的效果。

        8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微視頻在學校教學中是一種新興的教學媒介,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時,開發、設計和應用微視頻經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學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重要的是研究和探索微視頻的教學設計,提高微視頻的教育性,真正提高微視頻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凌巍.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微視頻資源研發及編創策略探微[J].中小學電腦,2012(11).

        [2]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等.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4).

        第6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教學反思 記錄 教學設計 再教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9-01

        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成長。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師都非常重視,現在很多教師都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學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寫好教學后記,就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反思法,即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學。

        那么,什么是教學后記?如何寫好物理教學后記?

        所謂教學后記,是教師在下課后評析和反省對該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學生反饋以及教后的感受,對教學設計及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我們寫好教學后記,寫好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不斷總結經驗,以便能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寫好教學后記。

        一、記錄備課時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施教過程中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程度。

        當前對教師進行的新課程培訓多停留在通識和理念的層面。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教師所學的新課程理念與其實際教學行為不一致的現象。通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程度,可以逐漸強化自己把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實踐的自覺性,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如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線運動第7節“向心力”這一節課結束后,在教學后記中我會反問自己,學生對向心力概念理解得如何?能不能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難理解的癥結到底在什么地方?預先設想的類比法以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改進教學?等等,如此通過反思,就可以審視自己教學時走過的足跡,傾聽自己的心聲,揭示靈魂深處的感動與對教育教學的認識。

        二、記錄成功做法。

        記錄成功做法,即為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鳴效應的成功做法記錄下來,目的是為以后提供教學參考,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如在進行分子動理論的教學時,我們一般對分子力、分子勢能、物體內能等概念分析的詳細而透徹,但沒注意到知識章節的微妙聯系。

        問題1: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轉化成了彈簧的彈性勢能還是內能?

        對于這個問題,絕大部分學生毫不猶豫地選了前者,即轉化為彈性勢能。但是,從微觀上看,我們在拉彈簧的過程中,彈簧分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相鄰分子之間的距離比平衡位置時增大了,分子勢能也就增大了,因此,彈簧的內能也增大了。

        問題2: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我們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時轉化成了彈性勢能和內能?

        從上面分析是否可以得出,我們用力拉彈簧時,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時轉化成了彈性勢能和內能的結論呢?

        問題3:彈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彈力到底是什么力?

        彈力是由于物體相互接觸時,發生相互作用而產生形變,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而對接觸的物體產生了彈力。

        原來物體發生形變時,從宏觀上看,物體間發生了形變,即被壓縮或拉伸,表現為彈力。從微觀上看,分子間距離發生了變化,分子力表現為斥力或引力。

        結論:彈力是分子力的宏觀體現;彈性勢能是分子勢能的宏觀體現,問題1的答案應該是:從宏觀上講人消耗的能量轉化成彈性勢能,從微觀上講人的體能轉化成彈簧的內能,這兩者是統一的。

        在以后講解相關課和指導學生時,把好的教學思路、好的提問記錄下來,即可引用這些做法,繼續收到好的效果。

        三、記錄失敗之處和教學中的困惑,再完善教學設計。

        不管是多有經驗的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可能有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教學“敗筆”(如未做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步驟繁復的解題過程,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等)記錄下來,并對其原因作分析研究,使這些內容成為以后教學應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彌補和改進。

        四、記錄教學靈感。

        再詳盡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行為,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然事件的觸發,教師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突如其來,稍縱即逝”,要及時通過教學后記去捕捉。

        五、記錄學生問題和見解以及學生對自己物理學習的反思情況。

        將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如知識難點、思維障礙、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償措施,同時也為再教時確定教學難點、揣測學習心態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在學習、摸索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智慧的火花”。我們應當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見解,并虛心接受。這樣做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同時也可以拓寬教師的思路,為以后的教學補充新鮮的血液,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實踐證明:學生能否自覺地對自己的物理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對他們學好本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反思可使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知己”、更快地進步,使學生逐漸“學會學好”。經調查得知:不少學生學習物理的效果差是不知反思學習方法。所以,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通過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學習小結、考試等途徑了解學生對自己物理學習進行反思的狀況,并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以便于在后續教學中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對自己的物理學習進行“回頭望”。

        六、記錄再教設計。

        第7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小學數學“練習教學有效性”專題研討活動的學習心得

        劉 堅

        2009年3月24日我參加了東莞市小學數學“練習教學有效性”專題研討活動,這次活動安排聽三節課例、一個講座,這三節課分別是:四年級《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六年級《“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練習課》、四年級《“三角形”練習課》,專家講座是由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楊健輝主講《小學數學練習課的若干認識》,這三節課的課型分別是:新授課的練習設計、解決問題性的練習課、綜合性的練習課。

        在新課標下我們一線的教師都花大量的時間探討新課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而且非常注重其教學的有效性,并在探究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很少有教師關注新教材練習課的教學,注重練習課教學的重要性,使練習課的教學同樣具有其有效性,從而提高我們的數學教學。因此,這次的活動對我的啟發很大,引發我的反思,思考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各種類型練習課的教學設計,注重練習課的課堂教學,從而形成新課程下練習課的教學模式,使我充分的認識到練習課的教學具有與新課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這次活動非常有針對性,針對我們新課程下各種課例的練習課設計,比如:四年級《小學的加法和減法》這是一節計算課教學,它的重點是明算理,強調數位對齊為小數點的對齊作好了鋪墊,通過擺小棒這個環節設計得合理,作為新授課設計的練習,在課堂上的所有練習都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新知識,練習的設計是非常有效的。聽完這節課我明白在課堂上如果把練習設計好了,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到位了,課后就減負了。又如:邱衛春老師《“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練習課》的教學目標:通過練習能熟練地掌握運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一直都圍繞這個目標執行,但教師在執行時不夠堅決,如果教師先用幾個題目對這個目標的解決要滿足的重點是比值一定,強化題目中的兩種相關聯的量如何成正比例關系,還有作為教師要非常清楚且要堅決執行這個目標,明確一節練習課要練習的重點是什么。

        第8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微課 高中數學 設計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我國的研究者認為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能夠在線播放和下載的小課程。微課不僅包含教學視頻,也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專家點評等輔教學資源。微課教學在當前實施翻轉課堂、高效課堂的背景下,顯得非常重要,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力手段。

        一、微課常見的制作方法

        (一)便攜視頻工具簡單拍攝(手機或攝像機+固定架+白紙)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2.教師一邊講,一邊用筆在白紙上標記、書寫、畫圖等,用手機或攝像機將聲音動作拍攝下來。該方法使用方便,但要保證語音清晰、畫面穩定、演算過程邏輯性強,解答或教授過程明了易懂。

        (二)屏幕錄制(屏幕錄制軟件+PPT+耳麥(附加話筒))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制作PPT。2.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PPT,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位置和音量,并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后,單擊“錄制桌面”按鈕開始錄制。此方法操作簡單,但要會使用錄屏軟件。

        (三)利用專業微課程制作軟件錄制(“微講臺”微課程制作軟件+數碼手寫筆或手寫板)

        方法步驟:1.選擇微課主題,設計好教案。2.在微講臺軟件里做好各類教學對象的布局。3.通過“微講臺”微課程制作系統同步錄制教學過程。此方法操作簡單,能靈活調用各種教學資源,輕松生成各種格式的視頻文件。

        錄制微課還有其他方法。一是利用攝像機在教室里拍攝,教師和黑板、課件同時出鏡。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不實用;方法二:可以網購一臺專業微課制作工具――汗微?微課寶,制作效果更好、更方便。到底采用何種方法來錄制,要根據設備條件和教學目標來確定。

        二、選擇微課主題的基本原則

        (一)補充性原則

        如果課本上沒有相關內容,而此內容又是高考考察的重點或后繼學習的重要基礎,那么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課供學生自學和保存。比如,在學習完高一數學《集合》這一章后,有必要對本章習題的解題思想做一個系統的歸納,一方面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熟悉規律,掌握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作用。再比如,在學習球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教材只提供了公式,沒有給出具體的推導方法,而推導方法卻是師生最想了解的內容,此方法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教師可制成微課供學生課上或課后學習,對啟迪學生的類比、轉化及極限思想很有幫助。

        (二)重難疑原則

        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難度較強,學生自學起來吃力,疑點較多,這類問題就有必要制作成微課,系統講解,詳細辨析,消除疑點。比如,函數的概念這一節課,學生要從變量觀點的定義轉化為集合觀點的定義,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將函數的概念教學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體會新定義的合理性,并正確指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對應關系等。有些習題較難,但具有探索性、思維性,適合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比如課本習題或復習題中的B組題,如果利用課時講授效果不是很好,但可制成微課,便于學生課后研學。

        (三)目標性原則

        微課的制作一定要以導學案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出發點,通過微課學習解決導學案中的重難點部分,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微課設計與導學案設計要相配合,使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出現看了微課也不會做題的情形,導學案與微課脫節的情形。如果覺得問題太多,可以制作多個微課供學生學習,徹底解決學生的認識誤區、能力低地,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三、微課制作要點

        (一)PPT的制作要點

        1.PPT要簡潔大方,有明確的微課名稱、有有序的正文內容,重點要突出,主次要分明,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錯誤。

        2.字體、字號、顏色要搭配合理:微軟雅黑(標題)+宋體(正文),黑體(標題)+楷體(正文)。標題字號是44號,一級文本32號,二級文本28號,一般不出現三級文本。行距1.3倍-1.5倍,頁面字數要少,一頁不超過五個要點,上下左右要留1CM的空白。

        3.顏色要少用,除了黑白兩色外,最多搭配3種顏色。

        (二)上課要點

        1.切入課題要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2.講解思路要清晰。講授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著重進行主干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教師語言要得體。教師語言在要求響亮清晰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準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講解時用“你”而不用“你們”,體現微課教學是一對一的教學理念。

        4.課后小結要快捷。用一二分鐘時間對所講內容或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于完整。

        (三)錄制要點

        1.錄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淺色,不要出現其它雜物。2.要調節好錄制音量,保持攝像頭清潔,遠離強光刺激,不背光,適當打光,確保光線充足,攝像角度最好從正面。3.錄制時調整電腦分辯率為1024*768,顏色位數為16位。

        (四)剪修要點

        1.時間不超過10分鐘。2.如果聲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適當調整。3.視頻尺寸為:640*480或320*240,視頻格式為FLV、MP4,音頻最好采用MP3格式。

        四、微課的應用方式

        (一)高效教學的有力手段

        教師在備好導學案的同時,要設計制作好微課視頻,在上課前一天或前兩天發到學生手上,供學生學習。對于重難點部分,根據學情,也可以在課上重復學習,教師做現場的指導。對一些典型習題或探索性問題設計成微課課后學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二)教師教研教改的新方向

        微課制作涉及到教學設計、課件制作、視頻錄制、網絡等多個環節,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挑戰,是教師適應信息時代,提高專業素質的一個有力舉措。微課不僅可以面對學生學習而制作,也可以面對教師教研而制作,如教研成果、會議內容、活動新聞等。

        五、結束語

        第9篇:概念課教學設計步驟范文

        關鍵詞:微課程;應用寫作;教學設計

        伴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全國各地各級教育部門逐漸認識到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近年來,微課、慕課等形式的教育教學資源逐漸在全國各大教育平臺涌現,部分學校也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方面的相關政策,將“翻轉課堂”從理論推進到實踐。“微”教學模式的逐漸興起,受到了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全國廣大教師的關注,如何在傳統的“應用寫作”課程教學設計上結合新型的微課程設計特點,這將是本文探討的關鍵。

        一、微課程教學設計的認識

        (一)微課的概念

        我國著名專家教育胡鐵生認為:微課程是以微小的視頻形式,將某一學科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等知識點作為核心,從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學生以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在線的視頻課程資源。[1]綜合各類關于微課的定義,本人認為“微課”是指根據我國教育部對新課標的要求,圍繞學科知識點以及教學過程而開展的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的全過程。微課程作為新的教學輔助手段,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教學方式的深度融合帶來了新的沖擊。[2]

        (二)微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以主題精練、內容短小、表現力強而著稱。[3](1)微課以更簡潔、創新的方式將知識點進行完美呈現。微課作為新的教學輔助形式,以動態的教學資源,借助新型的多媒體平臺,給學生新的視覺沖擊,一改以往紙質教材資源的枯燥,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微課作為一種視頻資源,導出格式多樣,在手機、iPad等設備上都可以打開,更便捷。同時,微課視頻資源和傳統教學相比,學生可以自由調整學習步調,可以重復學習視頻內容。(2)內容短小。微課視頻資源一般在5-15分鐘之內。時間過短,內容不能完整呈現,時間過長,一方面資源文件過大不便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講,由于人注意力有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視頻時間在5-15分鐘之內,較為合適。(3)表現力強。微課視頻資源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如某些實驗操作課程,教師講解的微課視頻資源可以作為其強有力的補充。又如在課堂演示過程受到干擾時,這樣的補充也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微課視頻資源和純粹的虛擬實驗相比,其更加真實,這將會大大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寫作”教學設計的內涵建設

        當代大學“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練為主導,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能舉一反三,停留在被灌輸狀態,缺乏人文精神。而“應用寫作”課程的實踐性強,理論性弱,從表象看較簡單易學,然而卻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現象。現代教育模式倡導的是將學生從被動受教育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這將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思維,同時借助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資源來充分引導學生,從而轉變學生的受教育者思維,由被動被灌輸轉變為主動去學習。微課程作為新的教學輔助資源,這就要求教師以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根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社會各界對人才知識結構需求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類,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進行分析,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文體的應用寫作課程,有效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思維,將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推上新高度。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時代背景下,與移動學習、翻轉課堂等融合互聯網精神的學習理念思潮相結合,為微課廣泛傳播,提供了教育的土壤。[4]

        三、基于微課程應用模式來設計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設計

        應用寫作課程中行政文體包含各類公文(如命令、決議、通知等)、會議紀要、事務文書等;財經文體包含經濟新聞、產品說明書、廣告等;法律事務文書包含刑法、民法等各類法律事務文書;科研文體如學術論文等。大量研究表明,從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方面來看,教材傾向于理論性、學術性,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知識掌握層面上,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大大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素質的提升。鑒于此,本人認為不管應用課程中的內容、文體、名稱、形式等如何發生變化,在以微課程應用模式來設計應用寫作課程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教學內容

        微課選題是微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首先要對文體類型進行初選,研究加工價值。如文體的概念以及理論性的陳述,可以放到PPT中,然后進行閱讀。這些約定俗成的概念,如果不加以辨析,與其做成微課,不如交由學生來自學,或者查閱相關文獻,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專業性、學術性的知識。微課以學科某一特定主題為主,以課程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相關知識點為核心,這就促使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明確教學目標、課程主旨,有效分析本課的知識點,盡量使教學內容更加有條理,邏輯清晰,因此,在選題方面,教師要具備將知識點高度濃縮、概括的能力,在教學設計方面,要將本課的核心主旨,更好地呈現給學生。[5]面對著新課程的改革,現在我們的教師應當從“如何教”發展為“教什么”,將教學內容精細化,應當主旨明確,目標清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行政文體,重點在于掌握各類公文的特點、分類、構成要素以及用途;事務文書以處理日常事務為核心,它有明確的宣傳教育作用,便于上下級之間溝通解決問題。

        (二)個性化命名選題

        微課選題之后,一個新穎有創意的命名往往比一個概念性的標題更能吸引學生。一個有創意的名字,往往瞬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更愿意去主動探索,學習。美國普林策獎獲得者曾經說過:“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同樣如何給設計好的微課命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微課命名通常具備以下幾點:信息全面、通俗易懂、別出心裁。因此教師在給微課命名時,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去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是否命名簡潔易懂,是否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是否能夠立即吸引學生的眼球。如:原標題:2017年度行政文體寫作要點———行政文體寫作重點掌握的十類文體。這個標題共27個字符,其中前綴就占了12個字符,這么長的前綴就為了表示,該課程主要講述行政文體寫作要點,這與后面的行政文體寫作重點掌握的十類文體發生了重復,顯得啰唆,顯然這是極不必要的。因此我們修改成行政十類文體寫作要點,意思就更直觀,更明顯了。

        (三)應用多種表現形式

        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當存在有部分理論性的教學內容時,這些內容本身是較為枯燥的,這時,如果配以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來輔助教學,來加深學習者對其的理解,將有利于提升學習者觀看微課視頻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如法律事務文書類,我們可配以相關的圖片、動畫,而合同類則配以相應的情境、人物動畫,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更使學生可以在短片中學習,在情境中獲得收獲。

        (四)知識點展現全面

        微課選題雖然小,但必須邏輯性強,同時必須涵蓋完整的教學過程,避免教學步驟過于跳躍。比如在行政文體類課程設計中,如果將廣告類文體介紹穿去,就容易使學習者產生思維的跳躍,影響學生對知識點整體的理解。又如在講解的過程中,對于主講的內容沒有明確的呈現,在講一種文體寫作要點時,沒有說明本知識點的名稱,或者配以相應的語言、語調等進行強化,或者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沒有加入過渡性的話語,或者簡介時,學生的思維也極易發生跳躍。如果將學生置于“問題解決”中,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十分重要。

        (五)做好教學評價與分析

        客觀的教學評價與分析,不僅有助于教師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更是學校進行強化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師可以根據對教學的評價與分析,總結經驗,查缺補漏,尋找不足,繼而制訂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求職欲。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對本結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深刻反思。

        四、結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它以實現教學優化為主要目標,將先進的技術和課程教學緊密結合,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而微課教學在現代教學中頗受各類院校老師的歡迎,為了滿足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將微課程教學技術運用在“應用寫作”教學課程中,這表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打開了信息化教學的新視野,告別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資源觀,開啟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全新資源觀[6]。所以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將微課資源的制作應用在教學中,不僅是“應用寫作”課程老師的必備素質,更是現在每一位教師必備的一種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2]謝復玉.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寫作”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16-120.

        [3]鄭煒冬.微課情感化設計:理念、內涵、模型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01-106.

        [4]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94-99.

        [5]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等.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亚洲综合不卡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套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