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直接融資的例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安排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8)-10-0037-02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從統計數據上看,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數的99.8%,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60%和40%,每年出口創匯占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因此可以說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擴大就業中占有極其重要地位。但是受社會整體信用環境、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銀行自身定位等因素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由來已久。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僅占全國金融機構貸款的22%。在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數量約占滬深兩市公司的9%,而融資額占比僅為3%。近一段時間以來,由于信貸從緊、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外需大幅下滑等原因“匯合”,中小企業貸款融資和發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對于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即包括中小企業自身條件的局限性,也包括宏觀政策的扶持力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市場選擇等多種因素。
從中小企業自身來說,加強實力和誠信水平的提升是解決融資難現狀的首要任務。任何方面的加強與完善,都取代不了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和自身信用度的提高。因此一方面企業必須要強化信用觀念,加強公司治理建設,主觀上積極構筑良好的銀企關系。另一方面也可通過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來加強內部融資的力度,同時發展到一定規模,可轉化為股份制公司,最后爭取上市,突破融資的障礙與瓶頸。
而從銀行角度來說,長期以來,由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上的差別,以及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的因素,包括融資在內的各項金融服務都不可避免地向大型企業集團傾斜,而造成對中小企業的惜貸。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金融機構觀念轉變勢在必行。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必須要擴散思路,從現實的多方面去考慮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新產品,提供更多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服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對于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最為關鍵的還是宏觀環境的建設,國家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出臺措施,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體系,針對中小企業融資作出更多的制度性安排。首先是金融體系的完善。在金融機構體系方面,亟待構建中小企業銀行等一些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多種形式的地區、社區性金融機構,進一步推動多種形式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美國有2萬家地方性的中小銀行,意大利有9萬多家,這些中小銀行由于資金和規模的限制很難給大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他們的主要客戶就是當地的中小企業,極大的促進了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賺取了相當的利潤,形成企業和銀行的良性循環發展,達到雙贏的效果。
其次是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渠道: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的專項資金。二是通過證券市場發行債券,向社會直接籌資。二是中小企業互助基金。我國應該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發展基金的發展,為基金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
此外,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是重要舉措之一。
(1)積極發展中小企業上市。通過公開上市,中小企業可以增強影響力并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商業銀行提供進一步融資服務創造有利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板,加緊創業板推出進程,引導全社會資金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2)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入到企業債的發行行列中來。目前無論從市場成熟角度,還是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環境來看,中小企業發行債券已經可以起步,發行短期融資券不僅有利于中小企業優化財務結構,增加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而且對于提高中小企業的社會信譽和知名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個體規模偏小的中小企業還可推廣集合發債的模式,這將從更大范圍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僅能較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中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問題,同時也為中小企業融資開辟了新途徑、新模式。
當然,市場人士也指出,中小企業的參與債券市場,在信息披露、評級制度等方面對我們的債券市場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短期融資券的信息披露方面,應有針對性地探討事前預防、嚴格披露、監管得力等措施。同時,投資人也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識別與判斷能力。市場既需要保護,也需要完善,既需要規范,也需要創新,只有健康的市場,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市場。
(3)促進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發展。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是投資于具有發展潛力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待企業上市之后或者時機成熟時,轉讓股權,獲得高額回報?;鸢唇M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契約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產業投資中的風險投資或者創業投資多投資于高新技術和企業創業初期。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創業投資是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劑。以美國為例,官方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和民間的風險投資公司是中小企業籌資的重要來源之一。它們一方面為那些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無擔?;驌2怀浞值馁J款,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則對勇于進行創新投資的中小企業投入資金以獲取高額回報??梢越梃b國外經驗,采取官方投資公司和民間風險投資公司結合的辦法,為中小科技企業尤其是私營中小科技企業提供籌資渠道。我國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已經成立了很多類似的投資公司,但仍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我國產業投資方面的法律和相應的配套機制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投資公司的發展。我們知道,我國的產業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是高風險和高收益的高科技,因此,健全的退出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盡快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在試點階段應給以相應的政策支持。如實行稅收優惠以吸引投資者的參與,減少對基金的費用征收以降低其運營成本。
最后,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體系,以彌補中小企業銀行信用資源不足的問題。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信用體系試點,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制度、發揮信用中介主體作用和營造社會信用法制環境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可以考慮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配合下投資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和中小企業負責人信用檔案,并與各金融機構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評級制度、企業法人代表資信評級制度和企業總體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企業信用觀念,以信用等級確定是否貸款和擔保。
總之,要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無論從政府、金融機構還是中小企業自身都要審時度勢地從現實情況出發,擺脫以往的觀念束縛,從資金供給者到資金需求者都必須進行徹底的思想轉變。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門,在目前國內外經濟都偏緊的形勢下,要從根本上環節中小企業的資金瓶頸,打開其融資渠道,就必須要進行制度革新,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和諧良好的宏觀環境。
參考文獻:
1.張靜,梅強:《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上市公司 融資結構 股權融資 債權融資 治理效應
企業的融資結構是指在企業融資總額中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從Modigliani 和Miller于1958年提出著名的MM模型以來,融資結構便成為財務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融資結構的治理效應更是備受關注。本文擬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治理效應進行探討,以期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啟示。
一、 文獻回顧: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的相關性
現代財務理論表明,融資結構的選擇非常重要,它不僅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而且還影響著企業治理結構和企業控制權的分布狀態。對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之間關系的研究,學術界近30年來取得了深入的進展,積累了相當多的文獻。詹森和麥克林(Jensen & Meckling,1976)最早從融資結構角度系統研究公司治理理論的,他們認為,均衡的企業融資結構是由股權成本和債權成本之間的平衡關系來決定的。詹森(Jensen,1986) 的自由現金流量理論指出,債務迫使經營者承諾在未來支付現金流量,減少管理者可動用現金流量支出決定權。威廉姆森(Willianmson,1988)則提出了公司治理學說,他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中,債務和股權不僅僅應被看作是不同的融資工具,而且還應被看作是不同的治理結構。斯塔茨(Stulz,1988) 也指出,公司融資結構的變化會導致經理擁有的投票權比例的變化,進而影響公司權及控制權爭奪的結果。薩布曼(Sablman,1990)認為現代公司的融資模式、融資結構與治理結構有高度相關性,融資模式通過股東和債權結構的選擇和結合,形成相應的產權關系和利益分配格局,影響到公司的委托關系及其成本,進而影響到公司治理結構的狀態及運作方式。伊斯雷爾(Israel,1991)則進一步對融資結構與控制權爭奪市場的關系作了研究,認為當公司面對被收購時,發行債券將可以導致公司價值的提高。阿洪和波爾頓(Aaghion & bolton,1992)認為,債務融資與股票融資不僅收益索取權不同,而且控制權安排也不同。
國內學者對于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的問題有如下研究:張春霖(1995)提出,我國國有企業的融資方應監控公司的內部人,要重視債權人在公司治理的作用。張維迎(1998)認為,最優公司治理結構應當是一種狀態依存控制結構,即控制權應當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股權與債務兩方面控制權的有機結合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費方域(1998)也認為,股權結構(集中度)的不同,公司治理的形式也會不同。何浚(1998)分析了上市公司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其經驗結果顯示,國有股在公司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內部控制就越強。唐宗焜(1999)認為,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要以有效的資本結構為前提。晏艷陽(2001)提出,擴大債務融資比重,控制配股融資比重,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潘敏(2002)從理論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融資方式、融資結構等融資行為的選擇對企業公司治理的影響。孫永祥(2002)從委托關系、公司控制權轉移、信息不對稱等角度分析了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之間的深層關系。
從以上對國內外文獻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融資結構。公司融資結構不僅僅是公司融資偏好的產物,而是公司各利益相關者特別是所有者和經營者者博弈的結果。也就是說,真正有效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組織結構,還包含著融資結構的選擇和安排。
二、 融資結構的治理效應分析
融資結構的治理效應,是指企業通過對融資結構中負債和股權結構的選擇而對公司治理效率的影響。現代企業理論表明:企業產權處于“依存狀態”,企業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分配,隨著企業財務和經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作為融資契約的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契約具有不同的企業所有權配置特征。股東作為企業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權和企業正常經營情況下的企業控制權,而債務融資中的債權人享有的是固定收入索取權和企業不能償還債務時的企業控制權。因此,融資結構不單是一個融資契約的選擇問題,更重要的是資金背后產權主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某種制衡的配置問題。
1、 債權融資的治理效應
債權融資作為融資方式可使企業獲得財務杠桿收益,而作為一種治理結構,債權融資的治理效應體現在以下方面:(1)、債務是一種擔保機制,能促使經營者努力工作,減少個人享受,并對投資決策更加負責,從而減低融資的成本(格羅斯曼、哈特,1982)。(2)、負債增多能有效約束經理人行為,減少其隨心所欲支配的現金,進而抑制經理人從事低效投資的選擇空間,引導其進行理性投資。(3)、當企業違反債務契約或資不抵債時,債權人可以利用破產機制全面約束企業經營行為,并相機取得企業控制權而接管企業,自然會對企業股東和經營者的根本利益產生強烈沖擊,所以債權人對經營者的控制更殘酷,也更有效。(4)、銀行的監督和嚴厲的債務條款可以減少股權人的監督工作,并使監督更加有效。這就是所謂的“拜托債權人”。
2、 股權融資的治理效應
股權融資的治理效應是通過股東對企業的控制來實現的。股東對企業實施控制有兩條途徑:(1)、內部控制。首先,股東通過股東大會來行使投票權,達到對企業的最終控制作用。其次,由股東來決定董事會人選,并發揮對經營管理者的監控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用手投票”的控制方式。(2)、外部控制。當內部控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時,股東惟一可實施的控制就是市場機制——退出,這實際上是一種“用腳投票”的控制方式。股東對公司業績和管理效率表示不滿或失望的信號就是利用資本市場轉讓股份或拋售股票,這不僅給經營者帶來極大的市場壓力,而且還可能使公司成為被接管對象。退出和接管機制,可以說是股東一種劇烈的、徹底的外部控制方式。股東采用何種控制方式與股權集中程度及資本市場的發育有關。如果股東比較集中,資本市場不發達,“用手投票”的控制方式就較為有效,治理成本就越低;如果股東比較分散,資本市場較發達,個人股東或采取“搭便車”的行為來減少治理成本,或采取“用腳投票”的控制方式來約束經營者更有效率。
通過上述對融資結構治理效應的理論分析可見,將企業股權融資的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以及債權融資的硬約束與股權融資的投票權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合理的融資結構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可缺少的。
三、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治理效應的現狀分析
實踐證明,融資結構與治理結構具有互補性。但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由于破產機制和退出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再加上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結構,所以導致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治理效應處于弱化狀態。究其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實證研究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合理的股權結構。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中,非流通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比重相當大,流通在外的股份僅約占總股份的三分之一,因而無法通過市場的投資者對公司的營運進行監管,“用腳投票”的控制方式不能發揮作用。國有股股東是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唯一大股東,這種畸形的股權結構使得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大股東操縱”、“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用手投票”控制方式不能發揮作用,“掏空”上市公司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國有股股東這種持股主體是一種虛擬主體,它對上市公司經營者的管理和約束缺乏內在動力。因此,國有股過度集中并且缺乏相應的退出機制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趨于失效的根源所在。
2、銀行信貸約束軟化,缺乏有效的償債保障機制。在公司治理中,債權融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沖突協調機制,這種協調主要表現在債權融資對公司經營者的有效約束上。但這種機制的有效實現,是建立在有效的償債保障機制之上的,否則,債權融資的治理效應就無法發揮出來。由于國有銀行與國有上市公司產權的同質性(均屬國有產權),所以債務是沒有所有權約束的,“債務人”根本沒有內在的還債壓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同時也不必擔心因不能按時償債而危及自己的信譽與生存。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本應成為硬預算約束的銀行債務,在我國卻變成了軟預算約束,債權人在政府的干預下無法行使債權人權利,因而也不會積極參與公司治理;本應分享貸款企業部分控制權的銀行,實際上卻被貸款企業所控制,因而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以及銀行不良債權的大量存在。由于《破產法》在我國得不到嚴格的執行,國有上市公司控制權存在不可有償轉讓性,使得相機治理機制喪失了應有的作用。
公司治理是企業所有權結構的具體體現,也是企業所有權功能的實現形式。從企業融資的角度看,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克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而是確保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得外部融資和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與融資方式有著高度的聯系,融資方式是公司治理結構得以形成和運作的基礎,不同的方式有與之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高技術企業由于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嚴重,蘊涵的問題則較為突出,從而對治理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基于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的高技術企業的治理結構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其相關制度安排也體現了一定的有效性。
一、風險資本的基本內涵
風險資本產生于資本、市場、企業等各自發展且彼此聯系的歷史進程中,體現出在這樣的一系列聯系中發育成長的實質。雖然風險資本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存在起伏波動,風險資本的邊界仍然處于變化的彈性之中,但它在發育成長和向世界的擴展中,以及各國風險資本的融合和趨同化趨勢中,依然顯示出其基本內涵和相對突出的基本特征。
對于風險資本的定義,歐美經濟學家們曾給出過多種認定的邊界,從不同角度顯示了風險資本內涵的發展延伸和國家差異性。聯系風險資本發展演化的歷史進程和不同國家與地區擴展中的同質性,可以將風險資本定義為:風險資本是在資本、市場、商品經濟、企業及其成長的各自發展演化和彼此互動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資本類型及一種投融資工具。它形成于非傳統的資金來源并主要投資于處于初創或處于成長初期的高成長性、高風險性企業,它以相對較長期的股權投資為主要投資形式并以股權的高幅增值和最終出售來獲取投資回報。這里對風險資本的定義,是一種所謂的“比較傳統”的風險資本定義。
二、高技術企業治理結構的特性歸納
1.非常重視激勵機制的作用
高技術企業中的創業家、核心技術人員等人力資本所有者和風險資本家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具有較高的監督成本,因而將他們的個人收益和其經營成果聯系起來的激勵機制和利潤分享、股權激勵等在高技術企業中廣泛應用。
2.主要依賴內部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由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兩方面構成。內部治理機制是指通過董事會、股東會制度和管理層激勵制度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激勵和約束,使其更好地體現投資者利益。外部治理機制是指通過產品市場、經理市場、資本市場對企業管理層進行約束,限制其機會主義行為,相關的法律制度也構成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而言,企業內部的董事會機制和外部的產品市場競爭機制相結合能實施較好的公司治理。但由于高技術企業一般不具備成熟的競爭性產品市場,并且它作為一種私人股權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有效性都較低,導致外部治理機制很難發揮作用,而只能依賴內部治理機制來對創業家進行激勵和約束。
3.風險資本家的相機治理是高技術企業治理的核心
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應當是一種狀態依存控制結構,也就是說,控制權應當與自然狀態相關,不同狀態下企業應當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這是因為在契約不完備的情況下,只有狀態依存控制才能使資本使用者與資本所有者的利益更好地一致。
風險資本注入高技術企業之后,風險資本家主要為企業提供管理、財務、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持性咨詢,并通過董事會等機制跟蹤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而對風險資本的運作進行監控。風險資本家對企業的干預帶有明顯的相機治理(Contingent Governance)的特點,他對企業的干預程度完全視企業經營業績而定,當企業經營業績優良時,風險資本家的干預主要集中在參與財務、人事、企業發展戰略等重大方面的決策,并不過多介入企業的日常事務;而企業業績欠佳時,風險資本家便會加大干預的力度,特別是當企業出現危機時,風險投資家則對高技術企業的日常事務進行直接管理。可見,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的公司治理結構正是一種狀態依存控制結構。風險資本家實施相機治理既是激勵與約束創業家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基本途徑。
三、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企業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分析
風險資本與高技術企業的融合是一個復雜的運作過程,信息不對稱現象始終存在。在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防止逆向選擇和避免道德風險,融資契約雙方通過以上激勵約束機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實施來協調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其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風險資本融資過程中的信息搜集效率
風險資本投入高技術企業后,在其實際運作過程中,風險資本家十分注重對高技術企業的信息搜集,力求改變其信息的劣勢地位,從而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非財務信息。與銀行信貸和證券投資所依據的信息不同,風險資本家更重視潛在的、前瞻性的非財務信息,如創業者的素質、產品的市場前景和企業的管理等等。這些信息與歷史性的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相比,能夠幫助風險資本家做出更好的預測和決策。
(2)通過與企業的經管層長期密切合作來進行。解決兩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嚴格要求企業進行信息披露,促使內部信息公開化。二是風險資本家通過與管理層保持長期密切關系,以此獲得企業的內部信息。由于風險資本的特性,上述第一種做法很難實現。原因在于:第一,創業企業遠未達到上市階段,不受強制性信息披露的約束,公開信息很少;第二,創業企業規模小,專業性強,變化快,信息的同質性差,即使定期披露信息,也很難被投資者所理解。因此,風險資本家通過與企業經營者的長期密切合作來搜集信息,則會更有效率。
2.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制衡
作為高技術企業中的經營者,對企業的經營決策擁有“自然控制權”,從而在其行動難以監督和不能寫入合同時,一方面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激勵促使其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對其行為進行約束。激勵約束機制是否有效關鍵在于企業的經營者在做決策時是否對其后果負責,以及一旦發生錯誤的決策,他們是否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在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的公司治理結構中,許多制度安排都很好地體現了激勵和約束的相互制衡。
(1)分階段投融資的激勵和約束。分階段投融資首先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機制。由于風險投資公司一般不會一次投入企業所需的全部資金,企業的經營者為了獲得下一階段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勢必會努力經營。而風險資本分階段地陸續注入,則是對企業經營者經營業績的獎勵。同時分階段投融資又是一種重要的約束機制,因為資金供應的中斷會使企業陷入發展的停滯狀態,并且會影響風險企業經營者的聲譽。
(2)可轉換優先股的激勵和約束。風險資本的協議規定,在融資工具采用可轉換優先股的情況下,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的比例可以根據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程度而調整,這是風險資本融資方式下公司治理結構中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一般而言,當風險企業的發展超過預期目標時,風險資本家會調低轉換比例,企業經營者擁有的股票比例上升,可以認購更多新股,這對他們構成了一定的激勵。而當風險企業的發展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則調高轉換比例,企業經營者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可以認購的新股也隨之減少,這是對他們的一種懲罰。轉換比例的可變性起到了激勵和約束企業經營者、保護風險資本家利益的作用。
關鍵詞:紫薇絨粉蚧;發生規律;綜合防治技術1 為害特點
初齡若蟲主要在葉片主脈基部和芽腋、嫩梢等處刺吸汁液,2齡若蟲逐漸轉移聚集到枝條、莖干上固定為害,3齡雌若蟲和雌成蟲仍固定在枝條、莖干上刺吸樹體汁液。由于該蟲的為害,直接影響花芽、葉芽的萌發,常造成樹勢生長衰弱,光合作用減弱,進而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為害嚴重時,可使葉片提早脫落,枝條干枯死亡,甚至整株枯死。
該蟲在為害的同時,還排泄大量蜜露,嚴重污染下部葉片、枝條和果實,誘發煤污病,影響修剪、套袋等田間作業的正常進行,降低果品的外觀質量。
2 發生規律
紫薇絨粉蚧在陜西省關中地區1年發生2~3代。以1齡若蟲末期或2齡若蟲越冬。越冬場所為枝干皮縫內、翹皮下、枝杈處或空蠟囊中。
越冬若蟲于翌年3月上中旬開始吸食發育,雌、雄蟲體開始分化。4月中旬2齡雄若蟲結繭化蛹,4月下旬~5月初雄成蟲羽化。雌若蟲發育至3齡后,4月下旬~5月初直接羽化為雌成蟲,分泌白色蠟絲,形成包被蟲體的氈絨狀蠟質卵囊。雄成蟲有翅,但不飛翔,爬行于雌成蟲群中,彎曲其性刺試探交尾。雌、雄成蟲有多次交尾習性,交尾后雄成蟲死亡,壽命僅1~3d。雌成蟲受精后繼續吸食發育,并于5月上、中旬開始產卵,卵產于體后蠟質卵囊中,每雌產卵量113~309粒,卵期8~15d。
5月中、下旬~6月初為第一代卵孵化期。初孵若蟲從卵囊中爬出,沿寄主枝條爬行,尋找合適部位固定,多在枝條縫隙中剌吸為害。經8~10d蛻皮變成2齡,蛻皮時頭端橫裂,蟲體緩慢向前移動,蛻皮退向蟲體末端,整個過程歷時約1h。2齡若蟲在枝條粗糙縫隙處或在葉背基部固定為害,一般陰面多于陽面。不久雌、雄若蟲開始分化。雄若蟲于2齡末期分泌白色絨狀蠟質繭,在繭內經預蛹期、蛹期,然后羽化為雄成蟲。雌若蟲再經10~15d蛻皮進入3齡期,再爬行尋找定居場所。定居后經15~20d蛻皮變為雌成蟲,并形成氈絨狀蠟質卵囊。雌、雄交尾后,雌成蟲產卵于體后蠟質卵囊中。
第2代若蟲于8月上旬開始孵化,發生期極不整齊。若蟲常聚集于小枝葉片主脈基部和芽腋、嫩梢等部位為害。10月下旬~11月中旬發育為2齡若蟲越冬。1年發生3代者,第3代若蟲10月上旬出現,取食到11月中旬,多以1齡末若蟲越冬。
3 傳播途徑
紫薇絨粉蚧的遠距離傳播擴散主要靠苗木、接穗、砧木等帶蟲調運傳播。紫薇、石榴等苗木的調運,是其傳播擴散的途徑之一。
紫薇絨粉蚧的近距離傳播擴散主要靠初齡若蟲的爬行傳播,也可靠人為修剪、疏花、疏果等田間作業攜帶,鳥類和其它昆蟲攜帶,或借助風力、降雨、流水傳播,由于活動能力和擴散范圍有限,因此分布很不均勻。
園林綠化苗木和果樹的近距離栽植,也是導致此蟲在園林植物和石榴園之間相互傳播,使其大規模發生的原因之一。
4 天敵昆蟲
紫薇絨粉蚧的天敵昆蟲有多種瓢蟲、草蜻蛉、寄生蜂,以紅點唇瓢蟲(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在自然界的控制能力最強。
紅點唇瓢蟲1a發生2代,以成蟲在紫薇、石榴枝干裂縫內、根際土縫及落葉下等處越冬。越冬成蟲于3月初出蟄活動,取食剛出蟄的紫薇絨粉蚧若蟲,并交尾產卵。卵產于介殼蟲的空殼內,4月初為卵孵化盛期。各齡幼蟲均取食榴絨粉蚧的若蟲、雌成蟲和卵。4月底~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成為成蟲。羽化出的成蟲取食該介殼蟲的雌成蟲和初齡若蟲。5 綜合治理技術
5.1 人工防治
結合冬剪,剪除越冬蟲量較多的枝條,帶出田外集中燒毀。生長期注意經常觀察檢查,在雌成蟲蟲體迅速膨大期至卵孵化前,由于蟲體特別明顯,一旦發現為害,可人工刷除、刮除枝條上的雌成蟲蟲體,減少蟲口基數;此時若采取剪除有蟲枝條的辦法,卵囊中的卵脫離樹體后不會死亡,勿亂扔,必須集中燒毀。
5.2 生物防治
4~5月份,是多種瓢蟲、草蜻蛉、寄生蜂捕食或寄生的關鍵時期,應以保護利用天敵為主,盡量避免噴灑化學農藥。
5.3 藥劑防治
早春果樹發芽前,可噴灑5 °Be石硫合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95%機油乳劑50倍液、洗衣粉200倍液,使樹體呈淋洗狀態,以破壞介殼蟲蟲體表面的蠟質介殼,消滅越冬若蟲。5月下旬~6月上旬,在卵孵化期和初孵若蟲沿枝條爬行時,可選用0.6%苦參堿水劑800倍液、0.65%茴蒿素水劑600倍液進行細致噴霧。6月1齡若蟲主要在枝條、葉片上固著為害,蟲體表面只有一層很薄的蠟質介殼,應用化學農藥防治效果較好??蛇x用40%殺撲磷乳油1000倍液、20% 殺撲磷噻(殺撲磷+噻嗪酮)800倍液、48% 樂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等高效、長效藥劑噴霧。由于此時蟲體很小,所以噴藥時務必均勻周到。
10月下旬~11月中旬,若蟲從各部位向枝干上轉移,尋找越冬場所、尚未進入越冬狀態,是噴藥防治的最佳時期,效果優于在發芽前消滅出蟄若蟲,而且也很安全。可選用20% 殺撲磷噻(殺撲磷+噻嗪酮)800倍液、48% 樂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等藥劑噴霧。由于介殼蟲很難防治,在防治技術上要改進,可采用先噴灑洗衣粉150~200倍液,待稍干后立即噴灑農藥的辦法,達到既破壞介殼蟲蟲體表面的蠟質介殼,又增強農藥在蟲體表面的粘著性能和滲透性能的雙層效果,防治效果更佳。
另外,紫薇絨粉蚧主要靠苗木帶蟲調運遠距離傳播,因此,園林綠化植物和石榴在引進時要認真檢查,發現攜帶蟲源的苗木要及時采取磷化鋁熏蒸殺蟲措施進行防治。具體方法是:將苗木整齊堆放在一起,用塑料薄膜將樹體全部罩嚴,按每1m3空間投放56%磷化鋁片劑(每片3.3g)3~5片的量,在其內地面投放磷化鋁片劑,然后將塑料薄膜周圍用土壓嚴,利用磷化鋁吸水釋放出的磷化氫毒氣熏蒸殺蟲,熏蒸時間2~3d。由于磷化氫毒氣對人劇毒,投藥人員要戴口罩和手套,投放要迅速,投藥完畢后要將塑料薄膜密封嚴實,熏蒸結束后要通風散氣。園林綠化苗木和果園都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免相互傳播。
參考文獻
1 胡作棟,杜勇軍.園林植物保護[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3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農業昆蟲(上冊)[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3 徐明慧.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4 夏希納,丁夢然.園林觀賞樹木病蟲害無公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關鍵詞: 離子濃度; 電離; 小解; 程度; 主次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6-0142-01
一、發現問題
2007年江蘇
下列溶液各微粒濃度關系不正確的是()
A、等體積,等濃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溶液中
c(Na+)> c(HX-) > c(X-) > c(H+) > c(OH-)
2009年 山東濟寧
下列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B、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
2c(Na+)=C(CH3COOH)+C(CH3COO-)
2009年 江蘇鎮江
下列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一定正確的是( )
C、等物質的量的一元弱酸HX與KX混合溶液中
2c(K+)=c(X-)+c(HX)
D、PH=3的一元酸HX和PH=11的一元堿M OH等體積混合
c(M+)=c(X-) > c(H+)=c(OH-)
二、分析問題
復雜問題總是由若干個簡單復合而成的。離子濃度的比較不出以下三種簡單的知識原型。
1. 弱電解質部分電離影響離子濃度相對大小
2. 可水解鹽溶液中水解影響離子濃度相對大小
3. 既有電離,又有水解雙重影響
如: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等物質的量的CH3COOH,CH3COONa分別由電離、水解影響。
(1) CH3COOH溶液中
據CH3COOH H++CH3COO-
有c(H+) >C(CH3COO-) >c(OH-)
(2)CH3COONa溶液中
據CH3COO-+H2O CH3COOH+OH-
有c(Na+) > C(CH3COO-) >c(OH-) >c(H+)
(3)等物質的量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H3COOHCH3COO-+H-①
CH3COO-+H2OCH3COOH+OH-②
①式發現造成C(CH3COO-)增大,②式進行造成
c(C3H3COO-)減少,我們知道此時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
C(CH3COO-) >c(Na+) > c(H+) > c(OH-)
可見,當溶液中只存在弱電解質電離因素時,總是c(H+)(或c(OH-)) >C (酸根)(或C(弱堿陽離子)
當溶液中只存在水電解鹽因素時,總是C(未水解離子) > C(水解離子)>c(H+)(或c(OH-)
當溶液中水雙重或多重因素影響時,以影響的主次為判斷的依據。
由此,我們來分析向10mL、0.1mol/l鹽酸中逐漸加入0.1mol/l氨水的過程中,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情況如下表。
相同條件下,此過程適用于所有弱酸(堿)與強堿(酸)的中和的應,如上表滴加次序:
(1)為抑制水解(2)為水解(3)電離與水解相互抑制(抑制程度相同)(4)為電離、水解相互抑制(一般以弱電解質電離為主)(5)為抑制電離。
綜上所述,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比較,其復雜性在于雙重或多重因素影響,根據辯證法,只要我們抓住矛盾的主次,影響的主次,問題的解決會趨于明析性、層次性、規律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化學教材《必修1》《選修4》.
[2]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化學教師用書.
[3] 分析化學.高教出版社.
提要:本文從信息不對稱下融資決策考慮出發,強調公司治理是解決委托人與人之間利益一致性與沖突性的,通過對企業融資、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三者鏈條關系的敘述,結合國際上典型的證券主導型公司治理和銀行主導型公司治理結構,考慮我國企業外部融資環境,提出完善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 企業融資 資本結構 公司治理 市場化
融資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基本問題。按照資產類別,企業外部融資的融資方式可以分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衍生證券融資,其中典型的融資方式是前兩種,即為發行股票和借貸債務。在市場條件下,企業融資是借助金融市場通過各種融資工具來完成,運用不同的融資工具形成不同的企業融資方式,不同的融資方式決定了企業不同的資本結構和股權結構,公司資本結構從形式上看是企業的債務與權益的比率,但其背后卻反映著相關利益主體股東、債權人與公司不同的權利、利益關系,從而對公司治理結構 產生。剖析認識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對于規范公司治理運行和改善公司治理績效有重大意義。
:5000多字 有 200元
備注:此文版權歸本站所有;。
【關鍵詞】融資租賃,初始直接費用,未實現融資收益,租賃內含利率
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是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因出租資產而發生的輔助費用,是為了形成租賃事項并獲取未來各期租賃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如果承租人不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該費用應由出租人自行承擔。但是出租人在確定出租價格時已經考慮到初始直接費用,因此該項支出應當從以后各期的租賃收益中得到補償。由于在計算租賃內含利率時已經考慮了初始直接費用,為了避免高估未實現融資收益且虛增債權,《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2](以下簡稱“講解”)指出出租人在確認初始直接費用時,應對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調整。這樣做就能將初始直接費用從債權中予以剔除,不會再產生初始直接費用的攤銷問題,既符合初始直接費用的性質,避免虛增債權,又簡化了會計核算。賬務處理過程如下:
1借:長期應收款(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
未擔保余值
1貸: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
銀行存款(初始直接費用)
未實現融資收益①
2借:未實現融資收益(初始直接費用)
2貸:長期應收款(初始直接費用)
上述兩個分錄合并為:
3借:長期應收款(最低租賃收款額)
未擔保余值
3貸: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
銀行存款(初始直接費用)
未實現融資收益②
未實現融資收益①=(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初始直接費用)-(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 ……(1)
未實現融資收益②=(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 ……(2)
當承租人不承諾單獨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該費用是從承租人給付的租金中得到補償的。此時,出租人確實得不到承租人的額外補償,所以應將先計入應收融資租賃的初始直接費用扣除。當承租人承諾單獨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該費用在未來可以從承租人額外的給付中得到補償。此時出租人應當將其支付的初始直接費用確認為一項債權和資產,不需要再利用反向分錄對其進行沖銷。此時對于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攤銷利率,應該為未來現金流入量(最低租賃收款額、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余值)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量(租賃開始日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初始直接費用)的現值相等時的折現率。如果繼續采用租賃準則第十三條規定的租賃內含利率,那么沒有將承租人承諾承擔的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作為出租人的未來現金流入量。這不符合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
本人認為,正確處理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的關鍵是確定承租人是否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并調整租賃內含利率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計算。
當承租人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該費用是從承租人承諾的除每期租賃款之外的收益中獲取補償的。為了便于理解,將該額外的收益也計為初始直接費用,與出租人的最低租賃收款額同時計入出租人的應收融資租賃款中。因此,對于出租人的會計處理,貸方應該為租賃日出租人付出的資產:融資租賃資產與初始直接費用。借方為出租人未來獲取的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余值。由于出租人付出和補償的時間點不一致,兩者之間存在差額,其差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①,在未來各期均會得到實現。具體計算公式詳見式(1),具體會計處理詳見上述第1個會計分錄。
依據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租賃內含利率的公式為式(3)。
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初始直接費用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 ……(3)
依據租賃準則第十三條規定,租賃內含利率的公式為
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 ……(4)
式(3)的右邊等式比式(4)的右邊等式多一個初始直接費用現值。因為當承租人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出租人的未來現金流中還應包括等價于初始直接費用的額外收益。根據財務管理上內含利率的定義可知,式(3)是正確的,式(4)是錯誤的。
將式(3)代入式(1),可對出租人的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轉化,因此,當承租人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出租人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公式詳見式(5)。
未實現融資收益①=(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未擔保余值)-(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未擔保余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初始直接費用現值+未擔保余值現值) ……(5)
依據式(5),可以將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余值之和與其現值之和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此時,依據租賃內含利率的計算公式可知,倒擠法和定義法得出未實現融資收益是等價的。
當承租人不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是從承租人承諾的以后各期租賃收益中得到補償的。對于出租人來說,未來現金流出量則為租賃期開始日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促使租賃形成而支付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未來現金流入量僅包括最低租賃收款額及未擔保余值。具體會計處理詳見第3個會計分錄。同理,兩者之間的差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在未來各期均會得到實現。因此未實現融資收益的計算公式為式(2)。
依據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此時租賃內含利率為式(4)。因此,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與租賃準則第十三條規定相同。將式(4)代入式(2),可對出租人的未實現融資收益進行轉化。因此,當承租人不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出租人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公式詳見式(6)。
未實現融資收益②=(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 ……(6)
依據式(6),可以將最低租賃收款額及未擔保余值之和與其現值之和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此時,依據租賃內含利率的計算公式可知,倒擠法和定義法得出未實現融資收益是等價的。
因此,正確處理出租人初始直接費用的關鍵是確定承租人是否承諾承擔該初始直接費用,并調整租賃內含利率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計算。最根本的辦法是對租賃準則進行修訂,將第十八條規定修訂為在租賃期開始日,出租人應當以未來可收回的應收融資租賃借記“應收賬款-應收融資租賃款”,同時借記“未擔保余值”,以融資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貸記“融資租賃資產-公允價值”,以支付的初始直接費用貸記“銀行存款”,將應收融資租賃款及未擔保余值之和與其現值之和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同時,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應收融資租賃款的現值與未擔保余值的現值之和等于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的折現率。當承租人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將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作為應收融資租賃款的入賬價值;當承租人不承諾承擔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時,僅將最低租賃收款額作為應收融資租賃款的入賬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強直性脊柱炎
[中圖分類號] R59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55-03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侵犯中軸關節為主的慢性炎癥性關節病、外周關節常易受累,其中髖關節病變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病率在18%~60%左右[1],故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髖關節病變治療
上我們應該重視。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AS的核心致炎因子,大量臨床研究提示針對TNF-α靶向治療的生物制劑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長期治療AS的療效顯著[2],但生物制劑價格昂貴而限制其應用,目前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對AS的外周關節病變療效較肯定[3],本研究應用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AS合并髖關節骨髓水腫患者36例,探討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8月門診及住院AS患者36例,均符合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同時合并單側或雙側髖關節骨髓水腫,無髖關節囊性變、蟲蝕樣病變,所有患者在本研究前8周未應用任何生物制劑、控制病情進展的慢作用藥物。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齡22~41歲,平均(21.2±4.1)歲,病程2~18年,平均(4.0±3.5)年。
1.2 治療方法
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強克,上海賽金生物醫藥有限公司,S20110004)50m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療程為12周。同時在治療開始加用沙利度胺(常州制藥廠生產,50mg/片,H32026128),初始劑量為50mg/d,每晚口服,2周后加至100mg/d,至觀察終點36周;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中西三維 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H31020450)0.25g/次,3次/d,1周后加至0.5g/次,3次/d,再1周后加至1.0g/次,2次/d,至觀察終點36周。其他藥物:可用非甾體藥物,治療過程中藥物品種及劑量不變。
1.3 觀察項目及檢測方法
分別于基線、治療12周、24周、36周、進行BASDAI、夜間痛(VAS)、髖關節MRI,髖關節MRI采用Philips Achieva 3.0超導MR掃描儀,同時在以上四點分別檢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等炎癥指標,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價
應用AS疾病活動指數(BASDAI)、髖關節MRI來評價療效[4]。BASDAI總得分為0~10分,得分越高,疾病活動度越大,一般50%;部分有效:骨髓水腫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重復測量數據采用重復測量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 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療效評價
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后患者的BASDAI,晨僵持續時間以及腰背部疼痛和髖部疼痛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
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后患者的ESR、CRP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治療后髖關節MRI骨髓水腫變化
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后患者的髖關節MRI骨髓水腫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x2=10.661,P
2.4 安全性評價
36例AS患者中10例發生可能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5例患者感覺困倦,4例患者出現口干,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癥狀有所改善,2例出現肝功能輕度異常,經應用保肝藥物治療后改善,其中1例發生注射部位局部紅腫,1d后自行緩解,1例出現白細胞輕度減少,經應用升高白細胞藥物治療后改善,在出現上述不良反應過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停止應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方案。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是主要侵犯中軸關節為主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也可累及外周關節和內臟,其中髖關節病變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年研究發現,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可能參與AS的發病。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屬于抗TNF-αL的生物制劑,國內外多項放式研究證實該生物制劑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療活動性AS,Davis等[5]持續2年的觀察已經證實了藥物治療期間,其療效也一直維持,部分患者停藥后病情復發。但價格昂貴,許多患者不能長期應用。為了防止停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后病情復發,我們進行了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AS合并髖關節骨髓水腫的研究。
許多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是一個相對弱的TNF-α合成抑制劑,能抑制單核細胞產生TNF-α,幾項開放性研究表明對于一些難治的AS患者,沙利度胺無論對于中軸關節還是外周關節都能起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發現經治療后的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TNF-α的轉錄水平顯著減少[6],已有文獻報道[7]沙利度胺可能在3~6個月才能顯示出療效,6~12個月達到最大療效,因此沙利度胺有希望成為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停用后的替代藥物。
目前國內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AS病情緩解藥為柳氮磺胺吡啶(SASP),其價格便宜,副作用小,長期服用耐受性好。Clegg等[8]報道的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顯示SASP可以改善患者外周關節炎的表現。因此本研究將其作為治療AS合并髖關節病變的藥物之一。
本研究采用6個療效參數對AS合并髖關節患者的療效進行評估。從上述研究結果來看,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可以快速減輕AS合并髖關節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可以顯著改善BASDAI、晨僵、夜間痛、ESR、CRP,還可以顯著改善髖關節骨髓水腫,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的病例數相對較少,隨診時間相對較短,需要今后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加以證實。
本研究顯示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困倦、口干、輕度肝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注射局部的紅腫,經相應的對癥治療后均改善。
總之,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同時聯合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治療AS合并髖關節病變是一種高效、價優、安全的好方法,其遠期療效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施桂英.關節炎概要[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398-400.
[2] Vander CB,Ribbens C,Boonen 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 commencement of anti-TNF therapy in daily rheumatology practice[J].Ann Rheum Dis,2007,66(8):1072-1077.
[3] 黃烽,古潔若,趙偉,等.反應停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2,6(5):309-315.
[4] MacKay K,Brophy S,MacK C,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val-ialion of a radiographic grading system for the hip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hip index[J].J Rheumatol,2000,27(12):2866-2872.
[5] Davis JC,Heijde DM,Braun J,et al.Sutained durability and tolerability of etanercep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or 96 weeks[J].Ann Rheum Dis,2005,64(11):1157-1162.
[6] Wei JC,Chan TW,Lin HS,et al.Thalidomide for severe refractory anklosing spondylitis:a 6-month open-label trial[J].J Rheumatol,2003,30(12):2627-2631.
[7] Huang F,Gu J,Zhao W,et al.One-year open-labal trial of thalidomide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thritis Rheum(Arthritis Care Res),2002,47(3):249-254.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中國的金融業改革和發展在下一階段會出現幾個方面的轉變:
――轉變之一:融資服務更加注重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
在“中小企業”中,真正存在融資困難的主要是小企業。如何把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到日程上來,涉及到利率政策、金融業組織形式以及銀行內部改革等等。一些銀行把貸款目標過分集中于大項目、大企業,但也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在組織形式上,有些銀行創辦了小企業信貸部;去年10月人民幣貸款利率上浮限制放開,也有利于銀行在自主進行風險定價的基礎上向小企業放貸。當然,小企業融資也要考慮到自身股本融資的困難,以及在信用體系、誠信資質、會計標準方面的缺陷。
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的銀行體系已經不再強調必須以支持國有企業為己任。從相對份額來觀察,國有企業新增貸款已經下降到銀行體系新增貸款總量的一半以下。因此,從現實性和可能性兩個角度,都表明中國的銀行體系在融資政策上已經從原來的注重所有制,逐漸轉向對不同所有制一視同仁。
但從實際情況考察,到目前為止,對不同所有制的“一視同仁”并未完全實現。就銀行內部角度考察,還有很多的信貸機構和一些具體信貸業務的負責人認為,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過錯責任會比對公有制企業貸款過錯責任要大。從發展趨勢看,在貸款規則、績效考核、獎懲激勵方面應真正體現一視同仁,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貸款責任應該是一致的標準。另外,對不同所有制不能做到一視同仁的外部原因之一,則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在相當程度上還被看做國家機關。
――轉變之二:投融資結構更加注重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
2004年宏觀緊縮過程中,在局部地區出現的一些“非正規融資”活動,簡單地看,表明正規金融服務要加強。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貸款也增長得非??欤杀緦鶆盏谋壤纳撇簧趺黠@。從融資結構看,目前需要更加注重直接融資??傮w而言,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更快發展,會改善全社會股本債務的比例關系。目前中國的金融媒介活動還是過度集中于商業銀行渠道,資本市場(包括股權市場和債券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轉變之三:融資服務更注重面向消費者和個人。
截至2004年底,中國住房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已經達到1.8萬億元,雖然個人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的銀行相比還較低,但發展速度相當快,近年的增速始終在30%-40%,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和廣闊的增長空間。
另外,從融資服務的新需求角度看,一部分個人既是消費者,同時也是經營者或生產者。他們的需求能夠把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相結合,也有不少新的融資需求。目前,這方面的融資正在嘗試之中,例如就業(包括下崗再就業)方面的貸款支持。但從實際狀況看,金融機構的運行機制和金融政策在這個領域的適應性還不夠,個人信用體系遠未建立,個人信用貸款還不發達,影響了這些領域的融資的順利拓展。
――轉變之四:金融服務更多地面向第三產業。
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一些主要的發展中大國相比,中國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的發展還相對滯后。現在的金融機構,從內部運作的規則和程序到對外提供信貸和其他金融服務的角度,與物質性生產產業相比,對服務產業的金融服務是相對薄弱的,規則不清晰、不透明,甚至還存在諸多歧視性規定,影響了產業結構調整中融資活動的發展。過去銀行資產核銷的產業劃分規定是這種歧視的一個例子:允許銀行核銷的損失類資產只包括工業企業的損失類資產,不允許核銷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商業)的。這表明,我們在改變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則、實現融資機會平等、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仍任重道遠。
――轉變之五:金融業要更好地為企業“走出去”服務。
當前,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很高,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這種新的經濟格局對金融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發展方向看,為了更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人民幣應逐步走向可兌換,近期應當積極穩妥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外匯管制,創造條件穩步推進貨幣可兌換進程。另一方面,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金融市場的擾動作用以及資本快速流動(特別是短期投機性資本的快速流動)對發展中經濟的沖擊之大,可能超出人們的預期。因此,貨幣可兌換進程是一個風險收益的權衡問題,即便明確了總的方向,在實際操作中也會采取一個漸進的步驟??梢韵劝岩恍┮呀浭聦嵣洗嬖诘膬稉Q渠道“暗翻明”,改變“明堵暗通”的狀況。從實際推進角度看,人民幣可兌換進程中,對每項金融服務何時開放、以何種步驟開放等決策,要以風險能夠承擔為準來考慮開放與否。
――轉變之六:金融業要對科技創新給予高度關注。
當前,科學發展觀強調要依靠科技的力量解決資源、環境的問題,增強國民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增強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金融體系也須相應作出調整,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要能夠積極支持自主知識產權,有效地滿足創新活動中提出的各種金融服務需求。我們必然強調,在金融服務中,要重點發展那些目前還不能滿足科技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包括風險投資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