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獨立思考的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1.培養懷疑精神,鼓勵大膽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豹毩⑺伎嫉哪芰κ紫缺憩F在懷疑的精神上。誰不迷信權威,勇于與傳統的觀念決裂,敢于提出新問題、新思想、新方法,誰就能作出創造性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逐漸樹立“不惟書,不惟上”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建立在仔細觀察和深刻思考基礎上的質疑精神是對好奇心的推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造的沖動。懷疑精神的具體表現,就是敢于質疑。質疑是指對習以為常的、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疑問。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設法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即使是學生提出古怪的疑問也不應該急于否定,要及時地對學生的問題作出積極的評價,以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尋根究底,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作為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還應該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即要引導學生會疑。
2.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目前,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僅僅著眼于創造技法的訓練,偏重于智力訓練或思維訓練,而忽視了輕松的學習心理氛圍的創設。實際上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那種明朗、樂觀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滿生機的激流;而郁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活動。從這一點來說,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進的師生關系,創設一個愉悅自信、寬松自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氛圍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熱烈而自由地討論中,學生非常輕松,思維漸漸放開,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問題,而是根據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
從學生學習的五個環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反饋)抓起,把獨立思考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以預習為例要求學生改瀏覽型為思考型,使預習成為有意義學習。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問題串的形式,誘發學生獨立思考,再在課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煉總結。獨立思考不是胡思亂想,必須遵循正確的規律與方法??茖W的思維方法,不是游離獲得和運用知識這個過程之外,而是貫穿、滲透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不只告訴學生結論,而要讓學生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及相互聯系。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學會正確地思考,逐步構建起思想方法的體系,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考作準備。
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經常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題目老師講了我都會,可我自己做時又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是為什么呢?”這說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強,他們在聽課和習題課中,總習慣于跟著教師或其他同學的思路走,當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時,就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有余地,設法創設情景或條件,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既要講清,又不能全講清。最基本、最主干的東西要講清,而某些對理解概念和規律有益的擴展問題、簡單的推導和論證、前后知識的對比以及知識的區別和聯系、知識歸納,運用知識時應注意的問題等等,要給學生留出余地,讓學生自己去鉆研。
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品位
曾有一名北京大學的教授做過調查,問過各行各業的不少人“回顧中學時代學過的數學,你受益最大的是什么?”他們幾乎一致的回答是,以平面幾何為代表的數學課教會人思考,教會人判斷是非,講清道理,培養合理的質疑精神,清晰的思維和表達,讓人受用一輩子。
是的,這種素質的養成,是中學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盡管它不能直接用于解決問題,卻給予人們一種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引導人們抓住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把零散的知識梳理整合在一起,變成相互之間有著密切關聯的整體,清晰的思維是將來做好任何工作所必需的。換言之學生從書本上學的數學知識多會還給老師,可心理的邏輯永不改變位置————那些中學學到的思維方法與人生觀點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從科學角度來說一個人從12歲左右開始進入智力發展的黃金期,不但要獲取知識,而且要學會思考,數學之所以成為貫穿中學教育的一門主課,正因為它肩負著理性文明啟蒙的使命。培養獨立思考的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尤其重要,不說遠的,前一段日本福島地震核輻射引起的全國各地搶購食鹽的風波,暴露出那種唯上的、從眾的思維定式今天仍在社會上占有統治地位。在當今提倡創新精神的同時,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顯得更為重要嗎?因為在數學單純的環境里,一個孩子才敢于理直氣壯的對大人說:“我是對的,是您錯了”既不迷信家長也不迷信老師,相信邏輯的力量。這種自信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用數學培養孩子明辨是非這是培養獨立思考的基本,可以說,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是思維的體操。
怎樣培養獨立思考精神?莫衷一是?!罢n改”,“教改”大潮一浪又一浪紛至沓來,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每間數學教學的課堂。從內容到形式都與傳統顛覆著,作為教學設計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們,嘔心瀝血,惟恐課上的不生動,形式不新穎,內容滲透的不到位,目標體現的不具體。欣喜的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表達和說理能力方面有了進步。但是也體現出了不少弊端,教材過低的估計學生的理解力,學生稍一問為什么就要等待“螺旋上升”的下一個循環,而練習和考試又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理解力,往往是九年級的中考題就編進七年級,這里剛認識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別方法,馬上就讓學生在正方形里找條件證明三角形全等,有些老師曾笑侃“剛學會走路,就要飛了”,于是學生明顯在邏輯思路的推導和獨立思考方面裹足不前。
同時教學與考試的脫節帶來了更繁忙的工作,老師忙著返工補充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生也忙著鉆研難度更大的練習,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許多課堂創設了生動豐富的情境引入課題,但是數學化加工程度不夠,學生感知不深,教師在引導進行學生思維訓練時,只停留在情境的生活層面,不敢過多過細數學化深加工,怕與新課改要求相違背,因為教材設計沒有相關的訓練,顧慮重重,以致“水到渠不成”,學生只重視“是什么”,忽視“為什么”,在解決問題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比較多,一到獨立解決綜合能力題時力不從心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和學生只能疲于奔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真的無可奈何嗎?應該不是的。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最簡單,卻不是最好的方法。應該讓學生自己搞明白,哪怕是再多給一點啟發,再多給一個臺階,這樣才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自己走上去并在思考中獲得成就感?!币虼私虒W中可以
1、從審題開始、抽取本質。
我們不可否認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觀點。也不可否認創設情境的重要性。但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只讓學生的理解停留在生活層面上的具體情境中,而是應該溝通生活情境與數學情境的聯系,使學生在對來自于生活中的數學情境進行抽象、概括,實現對生活的超越。因此,要引導學生對具體情境進行全面審視,引導學生對具體情境(包括圖畫)進行觀察、比較,綜合、分析。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生活體驗的過程中,把情境中的非本質因素和本質因素進行剝離,抽取出本質因素。也就是說,通過審題,逐步淡化提供的信息中的情景因素、時間因素、個性因素等對要解決問題的影響,使學生把收集、篩選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再用最簡潔的言語表達出主要信息及要求的問題是什么。實現情境向算理的轉化。
2、抓數量關系,建立模型。
進行數量關系的訓練,建立數學模型,是一種集約化、符號化的思想;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思維策略。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止是從生活出發,又回到生活中去,而是從生活中感受數學存在、抽取數學本質、形成數學思維,發展思考能力。
3、抓表達說理,訓練思路。
無論是計算、空間與圖形、解決問題,還是統計與概率的教學,都不可缺少思路的教學、說理的訓練。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所以,要了解學生的思維軌跡,就要知道學生是怎么用言語表達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需要從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開始。促進學生數學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是獨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抓手。
4、增思維含量,提高品質。
關鍵詞:數學教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4-0043-0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側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每一位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大課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如果教師未能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那么就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文從創設數學故事情境、激發思考興趣,給予充足思考時間、營造思考環境,設計數學思考問題、培養思考能力等方面研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數學故事情境,激發思考興趣
如果教師想要學生學好數學,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基礎,在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創設相關的故事情境,以此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八戒吃餅”的故事情境:在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走著走著感覺餓了。悟空去化緣,得到一張餅。師傅說,我們把餅平均分成4塊,每人吃1塊。八戒不同意,流著口水對師傅說,我吃得多,多分給我一塊吧。這時,悟空靈機一動,對師傅說,那就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吧。八戒聽了,高興得笑起來。通過這個故事情境,教師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故事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順便提出一些問題,如“八戒到底有沒有多吃到餅”,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創設故事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得學生處于一種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既學到知識,又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給予充足思考時間,營造思考環境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數學教師就應當改變教學策略,要為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能什么問題都給學生講解。如果一講到底,不留懸念,不讓學生思考,就只能使學生更加依賴教師,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留下適當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營造一種良好的思考環境,這對學生鍛煉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求梯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提示:用以前學過的幾種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來幫助求解。在為學生進行點撥之后,教師應該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積極尋找方法來求出梯形面積。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地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
三、設計數學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培養W生獨立思考能力來說并不是全部有用。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從中找出有足夠思考價值的問題,并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引導學生進入思考情境當中,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完“運用連除計算解決問題”后,可以設計一個關于樓房的問題,通過提問“其中有多少房間”或“有多少層”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小剛在食品廠上班,食品廠在中秋節要生產月餅,根據工作情況,小剛每天包裝540塊月餅,其中6塊月餅放一個盒,3個盒為一手提箱。請問,小剛每天要包裝多少箱月餅?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學生知道總數是540塊,先借助除法得到一共多少盒,然后再除以3得到箱數,列算式:540÷6÷3=30箱。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有更深的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對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及生活有著重要影響。數學教師應當熟練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要通過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晶晶.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
[2]陸禹.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14).
【關鍵詞】數學教育;獨立思考;方法;能力培養
對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卻在老師的教學方式上以及學生的思想層面上存在這諸多問題與弊端。老師灌輸式的教育以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就好像一個裝了水的杯子里硬是要裝油進去,到最后彼此分層,毫不相容。由于不能夠及時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國小學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的現象變得嚴重了起來。因此,如今當務之急便是針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當前我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現狀以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數學教育的意義
(1)如果學生可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面對數學知識與題目時,他們便可依據自己的想法,獨立進行設問、分析、解題、驗證等一系列的解題過程。而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擁有自己的解題技巧,同時能夠融會貫通,將書本上的知識完美的轉化為自己的。
(2)如果學生可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進行數學教育時,便可不再像過去那樣,學生上課沒有積極性與參與性,整節課像是老師的“獨角戲”。老師本是引導和輔導的角色,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成為課上的“主角”,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才是他們必須要做的。
(3)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是有利的。作為一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他們學習數學是必須的,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邏輯性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這些,對于素質教育的實現是必要的。
二、分析當前我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現狀
首先,在分析過我國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后發現,教師灌輸式的教學以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對于學生學習數學以及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都是極其不利的。本應該作為課堂教學中“配角”的教師,如今卻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實施著他們的“權力”。比如,不論是課堂的教學進度還是課后習題的標準答案,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以被動者的姿態,習慣性的將接受課堂上老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作為課堂學習任務,更有甚者,機械性的抄書與背誦書上同類型題目答案或標準答案也成為他們的學習任務。
其次,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中學生的成績、學校的升學率成為了家長們衡量一所學校好壞的標準。而學校為了成為家長們眼中的好學校,不斷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平均每天都要上近十節課,每天有十幾個小時在學習。學生由于要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而根本就沒有時間與精力去自己思考。如果這種情況再這樣繼續下去,學生自己不會獨立思考的情況會迅速增加。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如今,時代的發展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各類招聘單位也將是否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作為了對所需人才的選拔要求。面對這樣的局勢,我認為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創造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氛圍。通過對當前我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現狀的分析可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絆腳石”便是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模式。而之所以會這么認為,是因為灌輸式教學使得課堂氛圍乏味無趣、沒有生氣,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只有創造出一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主角的數學教學氛圍,才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領域中學會獨立思考。
(2)對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設計。在對小學生調查統計后發現,大多數的小學生不怎么喜歡學習數學,更有甚者,對學習數學完全沒有興趣,而原因則是他們大多數覺得數學內容太過枯燥乏味。因此,我們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巧妙的設計,盡可能的將教學內容變得新穎有趣,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在進行十以內的加減法教學時,可以通過采取獎勵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快速算出結果。
(3)對校園課后的活動時間進行充分的利用。想要學好一門功課就必須做到三點: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而這三點中最易被人們忽略的一點便是課后復習。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組成一對一幫扶小組的方式提醒學生在課后針對課上內容及疑惑進行復習與探討,而老師在每次考試結果出來后,對表現好的,小組中倆人成績都有所進步的進行獎勵。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習,也有助于學生漸漸的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物理教學 學生能力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4-036-01
愛因斯坦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獨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權利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不斷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一、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獨立思考能力的本質就是,你有你的堅定價值判斷體系,假如沒有這個,你無法獨立思考。任何思考的起點,必須為自己找一個原點。所有的獨立思考其實都是不獨立的,你得有一個判斷起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找到價值判斷體系和判斷起點呢?第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課本中大量的“科學漫步”“sts”,利用新科學、新發現中的“宇宙如何運行”、“宇宙大爆炸”、“奇點”、“ 相對論”、“超光速中微子”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學生堅定世界的物質性。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偉人的成功,科學家探索過程中得到很好的啟發,例如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伽利略對此提出質疑,指出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時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后經牛頓進一步研究,總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從而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又如當愛因斯坦看到洛侖茲等人依據牛頓的時空觀研究電動力學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后,對牛頓的時空觀大膽質疑并提出了相對論時空觀,從而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再如愛因斯坦和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間相互質疑,引發了當時世界上大批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參與的科學史上有名的“大論戰”, 而2011年歐洲科學家發現“超光速中微子”將打破自愛因斯坦其相對論以來一直被整個物理學界奉為圣經的“光速不可超越”原則等。讓學生明白科學沒有“終極定理“,沒有科學家是“上帝”,沒有科學家不可以質疑。第三,利用科學家的格言、事跡培養學生的科學品格――崇敬自然,崇尚真理。培養學生崇敬自然,崇尚真理的自然觀和科學品格,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學生有了正確的世界觀、科學觀、科學品格,也就有了正確價值判斷體系和判斷起點,也就有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起點。
二、在物理教學中還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有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學生就會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提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會學生一些質疑的方法,是作為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現階段所應注意的一項工作重點,和國外的學生比起來,中國的學生所缺少的就是質疑的能力和批判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造質疑情景,使學生正確的質疑。
1. 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就必須學會“點到為止”的教學原則。不能為了考試獲得高分,而把所有的話都說完,留給學生的只有記憶與背誦。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間,要相信學生思維能力的可塑性,要把獨立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
2.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寬松的質疑環境,逐步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質疑,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在課堂上拋棄填鴨式和滿灌堂的教學方式,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可供學生產生質疑的問題和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問。
3.教師要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課本上的物理規律、概念大膽質疑,并設法獲得科學的結論。學生有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第一個表現一般是能提許多問題,包括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這正是教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機會,對于學生大膽的猜測和疑問要積極充分地給予肯定,即使有些質疑是錯誤的,我們也要好好珍惜,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絕不可嘲諷打擊。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的教給學生一些質疑的正確方法。要注重實驗教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發展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物理實驗對落實物理教學目標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合作學習;獨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4-0211-02
新課程改革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放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倍覈吨袑W數學教學大綱》提出“要重視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經過反復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兩者并不孤立,可以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也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必要條件,而合作學習也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一、合作前的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學之間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前應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因為只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能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看法,合作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將自己的思維與同伴進行交流、比較。比如,探究規律時,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通過真正的思考才能發現其奧妙。例如,北師大版七上第五章第七節《日歷中的方程》[2]教學中,我設置了兩個問題:(1)日歷中蘊含著怎樣的規律?(2)如何設未知數更合理?的思考問題,放手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獨立的見解,交流時就能各抒己見。最后學生會總結出:日歷中豎列上相鄰三個日期的規律是“差為7”,根據這一規律,設中間的數為x,上面的數為x-7,下面的數為x+7?!?/p>
二、合作過程中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而獨立思考則是一個自主的過程,是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在教學中寓獨立思考于合作過程中,做到“動”、“靜”結合,“存異”與“求同”結合,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3]例如,北師大版八下4.8《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4]教學中,讓學生探索“一角對應相等、兩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因為存在“兩邊夾角”“兩邊一對角”兩種不同的情況,看似相似的條件,其結果卻一個是公理,一個是假命題。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結果,以后勢必會在出現同樣的錯誤,教學中我設計兩個預習操作題:(1)以2cm、4cm或4cm、8cm或6cm、12cm,為三角形兩邊,300為夾角制作三角形(三個學習小組完成);(2)以2cm、4cm或4cm、8cm或6cm、12cm,為三角形兩邊,30°為小邊所對的角制作三角形(派給另外三個學習小組)。課上收集所制作的三角形,讓學生小組為單位充分進行比較研究,通過進行合作學習,思維碰撞后,尋出錯例,從而得出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正確條件。經過學生獨立思考思考得出的結論,大大減低了發生錯誤的概率。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知識體驗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三、合作后的反思
合作后的反思是學生的思維在經過合作、碰撞后的一次內化與升華。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各有差異。合作學習就是要利用這種差異,通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協商、交流、討論,經整理后形成解決方案。例如,北師大版七下1.7平方差公式教學中,當學生探究出了(a+b)(a-b)=a2-b2,通過閱讀課本,并在導學案的引導下模仿完成例題:
導學案片段:
例1 用平方差公式計算下列各題(注意模仿按課本步驟、格式)。
(1)(5+6x)(5-6x) (2)(x-2y)(x+2y)
解:(1)(5+6x)(5-6x)=( )2-( )2=
(2)(x-2y)(x+2y)=( )2-( )2=
這里(1)中的5相當于公式中的a,6x相當于公式中的b
(2)中的x相當于公式中的a,2y相當于公式中的b
鞏固練習:(模仿例題的書寫格式,注意括號的使用)
解:(1)(a+2)(a-2);(2)(3a+2b)(3a-2b)
經歷初步模仿計算后,設置了如下反思問題:平方差公式中(1)左邊是兩個幾項式相乘?前后兩個括號中兩項有什么特點?(是兩個二項式相乘,其中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2)右邊的兩項與左邊每一項有什么關系?(相同項的平方減互為相反的項的平方)。(3)公式中的a、b既可以用什么替換?通過反思:學生更明晰了平方差公式結構特征,也知道了公式中的a、b既可以是單獨的數和字母,又可以是式子。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合作學習應試與獨立思考是相互依存的。教師應善于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設置問題和情景,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新知,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數學思維智力品質。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融合于合作學習中,這還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4,(7).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策略
中學數學教學既要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思維模式,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及獨立思考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現狀
(一)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方式過于模式化。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單純對數學教材知識的說教,并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過分追求學生考試成績,在知識講解上的著重點僅是教學大綱的內容,過于追求標準答案,往往忽略了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數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使得學生配角,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問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過分地依賴老師,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對初中生來說是數學學習的關鍵。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師相對注重數學知識的灌輸和習題、例題的講解,把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使得學生不能獨立思考問題,在遇到實際數學問題時不能獨立解決,過分依賴老師。由于初中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善,以及對教師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因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一味“跟隨”數學教師的思維,不善于獨立思考。據調查顯示,現在大多數初中數學的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數學課堂的教學以經典題型的講解為主,強調學生對問題的死記硬背及機械反復練習,忽略了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及數學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問題,更不能獨立思考、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已經具備對事物完整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但是數學邏輯思維及自主思考并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尚不完備。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重點培養其獨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并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讓其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數學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把不懂的問題留到課堂上解決;或者在課后對課堂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分析,不懂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或者同學求助,從而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其在課前進行預習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制定某節課的教學大綱,并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解答,并給予適當的補充和講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轉變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初中生大多活潑好動,因而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氛能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轉變思維模式,積極尋求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并努力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轉變傳統的填鴨式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例如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把數學知識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培養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發展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生活數學》時,數學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與相關的物品帶到課堂上,如身份證、車牌號、水壺、紙箱等,或者帶領學生走到戶外觀察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并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生活中的數學進行討論、分析,并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逐漸形成獨立觀察、發現并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數學教師要遵循中學生認識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結合初中生的實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韋杰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J].數理化學習,2010(09).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現在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強調學習成績的提高,還要培養各個方面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思維,對于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意義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小學數學的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小學其實就是一個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成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整個學習生涯,所以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獨立思考就是小學生在不借助外力的幫助和指引的情況下,通過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和思考,最終解決自己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且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傳統教育的灌輸式教育根深蒂固,造成了老師所講、試卷答案就是對的,要百分百服從,所以導致學生往往就是順著答案思考,形成固定思維。而且現在小學生的課業比較繁重,還有課后補習班、特長班,學生都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所以就需要培養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注重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學習興趣相當重要,這涉及到學生是否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是有很大差別的,假如是被動學習的話,學都是困難的事,更別說獨立思考了。這就需要首先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思考。其實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想學、愛學,然后后期進行培養。比如說,簡單的加減運算,可以開展活動,分小組進行快問快答,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習樂趣。對一些應用題的講解,可以模擬場景,促進學生理解也可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問題能引導學生思考,良好的問題引導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時機,合適的引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問題的設計和提出方式就非常的關鍵,問題太簡單,會讓學生覺得無聊,或者不重視數學的學習;太難的問題,學生會望而生畏。所以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還要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思考能力有所差距,要盡量照顧到所有的學生。還可以讓學生們之間進行討論,進行思維上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思維空白,提高思維能力。既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又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運用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索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小學生畢竟年齡還小,主動的學習意識比較薄弱,比較貪玩或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對于學校有所抵觸,所以可以將學習和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在生活中,生活在學習中,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比如說在一年級的加法運算中,可以說是5個蘋果加上9個桃子,這樣就比幾個光禿禿的數字有趣多了。對于倍數的學習可以用爸媽的年齡和學生自己的年齡來引導學生理解。
(四)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探究
小學數學的上課時間一般比較短,估計就一天就一堂課40分鐘,僅僅靠課上這點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梢猿浞掷脤W生的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活動或者布置一些生活作業,比如夏令營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進行加減法的運算,兩組充當加數,另外一組充當得數,以玩游戲的方式既讓學生熟悉課堂內容,增加樂趣。對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多步運算的應用題,可以讓學生課下畫成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五)給學生反思的時間和空間,逐步完善自我
學習其實跟吃飯一樣,要先學習,然后得有思考的過程才能更好地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布置海量的作業,讓學生不停地寫作業都沒有檢查思考的時間,上課時連續講而沒有留有充足的思考的時間那只能是囫圇吞棗。所以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反思的時間,不管是講課還是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進行反思,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養成良好的習慣,更好地學習。
目前,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成能夠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對綜合素質的養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海偉.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淺析[J].好家長,2016,07:124.
【關鍵詞】高中教學 歷史課程 學生培養 獨立思考
歷史對于所有的學生而言都是一門簡單且陪伴自己成長的學習科目,從學生低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歷史始終是學習必備的學習科目之一,和其他科目相比較,歷史有一些自己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這里我們就這些特征及意義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討論。
首先,歷史是我們學習過去的百科全書,通過歷史課程學習,我們可以對過去發生的諸多事件進行回顧,并通過當時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讓我了解過去的社會狀態及百姓的生活狀態,也可以通過歷史實踐讓我們對于現代生活中出事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有很大的轉變,可以說歷史對于任何一個學生而言都是一本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本教會學生成長的教科書, 所以歷史科目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分析和歸納總結,讓歷史事件變得簡單明了,這對于學生是一個長期的學習和鍛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其他科目所不能給予的。
其次,歷史往往事件的發生都有自己階段性的特點,在歷史長河中,學生要想把整個過程都能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記憶,就必須了解每一個階段的歷史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在歷史事件發生的過程中把握整體,而這和學生思考問題是一樣的性質,學生思考任何問題,要想把問題周全的解決好,就必須對問題的整體有所把握,并對于問題的相關聯事件同時考慮進來進行分析,所以我們說通過歷史課程的這個特征階段學習過程,學生在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會把問題從全局出發,不會僅僅只看到問題的表面,而是能夠把握問題的大局。
第三,歷史事件都是過去發生的真正切切存在的事物,這些事件都有具體的發生地點、發生時間、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所以我們在分析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時候,都是面對過去真正切切存在的東西,這種分析過程可以讓我們對于歷史有更多會議和思考的東西,而這正是現代學生教育管理中必須具有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思考,知道在歷史事件中,事件當事人是如何考慮的,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和措施來達到自己目的的,這對于學生的成熟發展是大有好處的。我們往往在說現代的中學教育僅僅教會了學生考試,并沒有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也沒有為社會人才的需求做好培養工作,這說明在現代高中教學階段我們對于學生的教育缺乏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機會,而歷史正好可以擔任這個角色。
那么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如何來通過歷史課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我們必須注重課堂問題討論。可以說討論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的最好學習形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的為學生創造一個討論的話題和討論的環境,鼓勵學生之間對相關問題進行爭論,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當然在學生的相互爭論中,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朝向準確的方向進行思考和探討,通過討論的方式,最后達到相關問題得到解決的目的,也讓學生對于該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往往知識就是在這種爭論中逐漸積累和豐富的,也可以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全面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
另外一方面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的熟悉和吃透教材,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實用的歷史學習資料和參考書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高中學生相對而言,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增強,所以高中歷史教材和中小學歷史課本比較起來,在內容上更加的全面,且記載的歷史事件更加完善和細化,這就要求學生要學會利用課本內的有效知識對問題進行剖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引導學生來完成該項學習過程,這個階段一方面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歸納和整理,理順相互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時間關系、地域關系、人物關系等),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通過一些教學參考資料來完善事件,另外一方面,教師還應該積極的去尋找一些歷史材料,給學生設計一些材料分析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事件的闡述,鼓勵學習積極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看的多了,想的多了,一方面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另外一方面也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龍寶新.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04).
[2]崔允漷.有效教學的理念與框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