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標從過去知識性的人才培養逐漸轉向了能力型人才的培養。為了與教學目標相適應,教學方法也在改革中不斷發生變化,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就是多媒體教學的引入。美術作為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多媒體教學的引入對它的發展具有突出的作用。
現如今,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開展,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新課改中注重學生整體素質培養的觀念也越來越為很多人接受。然而教育作為上層建筑,它與經濟基礎的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受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素質教育不可能在一瞬間就替代應試教育,在很多地區,應試教育依然是教學工作的主題。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高考,而美術課在普通高考不計人考試范圍的情況下,無形中就成為了眾多學科中可有可無的弱勢群體。與美術學科在考試中的弱勢地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術在學生的個人發展方面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習美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眾所周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旦具有了創新思維,不但對于學生個人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甚至對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1、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優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被運用于各個行業,而科技在教育方面的運用,最普遍的當屬多媒體的應用了。目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在教學中體現了很多的優勢,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美術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些能力培養的起點就是觀察力的培養。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帶領學生游覽天下,而僅僅通過一些語言描述又會使得學生感到課堂內容十分空洞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時候,多媒體的應用就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做到“讀萬卷書”,還可以“行萬里路”。多媒體充分利用自己的直觀性,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視覺觀察到各種事物和現象,從而有利于觀察力的培養,并進而使得學生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有所發展。
1.2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
與其它學科一樣,美術教學也有自己的重難點內容,而美術作為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在講到教學重難點的時候,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有利于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過這種直觀性的展示還可以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的記憶。
1.3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導,而學生則是教學工作的主體,要想搞好教學工作,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配合。然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使得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會使得學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各種各樣生動直觀的材料,從而大大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得學生產生很多不同的想法。由于多媒體這種新鮮的教學方法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主動參與到學習和思考中來,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了主動的學習者。
既然多媒體在教學中有那么多的優勢,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來搞好教學工作呢?
2、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的實際運用
2.1利用多媒體做好課前準備
備課應該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做的準備工作,課備得好與壞對于課堂質量的高低往往具有直接的影響。美術課作為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在準備教學資料的時候應當以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為主要內容。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教學目標來搜集一些相關的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并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整理,便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在多媒體教學中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觀演示,通過演示可以使得學生把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簡單化。在多媒體中往往會提供一些工具如Flash , Photoshop等,通過這些工具的使用能夠使得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一目了然,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進行迅速有效的講解、示范,使得美術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和直觀化。
2.3通過多媒體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工具往往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學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課堂上,這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超越時空性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做到即使足不出戶,也能盡覽天下事。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得到不斷擴展,從而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一、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1.充實教學內容,使歷史事件更加豐滿,更加完善,節省板書時間。
由于多媒體課件可直接放映,許多教學的相關內容在屏幕上都有展示、講解,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就可以不寫板書,節省大量時間用于充實教學內容。
2.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多項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從而達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的目的,這一切都是傳統教學無法替代的。
3.增強歷史教學的連續性。
歷史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每堂課的歷史內容都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增強歷史知識的連續性,通過循環播放進行總結、強調、解釋等,一方面突出整體歷史的連續,另一方面重點突出,強化學生的記憶。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性
傳統教學主要是教師通過一張嘴,一支筆,采用語言、板書等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這種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實行多媒體教學后,由于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變化,因而取得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時效。
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歷史的描述大多是通過粉筆、黑板和嘴巴進行的,而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生動的演示,能進一步刺激學生的中樞神經,使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中保持高度興奮,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展示歷史事件的直接或間接聯系,揭示問題本質,提高課堂時效。
歷史事件本身所固有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體增加歷史知識的容量,展示歷史的過去,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真正實現學科教學的優質高效。
3.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充實教學練習、完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時效。
在課堂教學中占主體地位的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學生學習的意義在于理解和應用,因此,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自我發現,自我評價,是十分必要的。而多媒體課件中充實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知識畫面,跨越時空的全新模式,向學生展示出一種超文本的感受,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三、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中學歷史教學信息化發展迅速,一方面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對中學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存在不少的問題。
1.教學環境和條件的制約。
多媒體教學離不開現代化設備,它昂貴的價格又遠非大眾所能接受的,這對于地處偏遠農村和山區的學校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且網絡系統又直接制約了中學歷史教學信息化的發展。
2.教師多媒體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制約。
多媒體教學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使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制作出符合學生特點的課件,把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高度結合。這與傳統中學歷史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大多數教師一方面尚未掌握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熟練技巧,大多從網上取得,另一方面本身就缺乏熟練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3.學生網絡知識和現代化技術掌握程度的制約。
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也必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這樣才能通過網絡這一平臺共享教學資源,與老師進行互動。現階段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中學生對如何運用計算機網絡這一平臺實際知識缺乏,無法利用現代資源進行有效學習。
4.歷史課件制作中單純追求形象、直觀和色彩。
歷史課件直觀、生動是其優點,但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課件的形象性、生動性,結果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注意力從課堂轉移到畫面的生動形象、聲音的變化多端等方面,從而弱化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課堂教學目的。有的老師制作的課件色彩艷麗、動感十足,確實能夠吸引學生,但易喧賓奪主,導致歷史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和規律得不到充分體現,學生從中不能體會歷史思維的樂趣和受到歷史情感的熏陶。
5.多媒體教學用得過多過濫。
多媒體只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能起一種輔助作用。有的教師不論教學內容是否需要,節節課都使用,教學過程不再是由教師引導,而成為機器主宰。盡管課件內容非常豐富,科學性也比較高,起初學生還很感興趣,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興趣明顯下降。其原因是多媒體用得過濫,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太少,直觀的刺激太多,更何況其他課程也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來講是大量的重復感受,以致失去興趣。
6.忽視師生互動。
所謂多媒體技術,就是聲音、文字、圖形、圖像、視頻等信息的載體。多媒體教學就是把這些媒體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則有機地整合起來,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以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的一種現代教學手段。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具體到歷史學科,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久遠陌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化;使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奧難懂的歷史哲理明晰化。這些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多媒體教學法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多媒體教學是初中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1、運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課程資源
歷史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它不是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所以,教師自主開發課程資源尤為重要?,F代信息技術具有檢索方便和交互性強、傳輸質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優勢,大大拓展了教育和教學的資源,有利于教師篩選并鏈接相關背景。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有明顯的優點,體現在:情境性,媒體教學可圖文并茂、聲情兼具地再現歷史情景,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講炮火中的科索沃的內容時,先利用多媒體呈現美國轟炸南聯盟、襲擊中國駐南大使館造成大量軍人和平民傷亡的記錄片,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什么要越過聯合國安理會,發動科索沃戰爭?導彈襲擊中國駐南大使館說明了什么?如何看待美國打出的"人權高于"的旗號?強烈的音畫沖擊,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再以《拜占庭帝國和基督教》這課為例,這課教學內容來說,歷史久遠,并且屬于世界史范疇,課本的描述偏向概要性,而缺乏易于理解的解釋性文字,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也難于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師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將單調的課堂教學變成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活潑的多媒體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了一種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被這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所吸引,增強了探求和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的強烈責任感。
2、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歷史資料
在歷史教學中,掌握豐富的歷史資料對一個老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資料往往是對歷史最好的詮釋,也能幫助學生通過這些資料對歷史的發展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對學生在歷史練習中遇到的相關歷史問題有更深的理解力。但在傳 統教學中老師很難以把掌握的歷史資料展示出來,讀一遍學生很難記住老師念了什么。多媒體教具就能很好地通過屏幕將資料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思考討論。如在講述《》那一節時為了更好地了解李鴻章(洋務派)與鄭觀應(早期 維新派)在探索中國富強道路的問題上有什么異同,就可將有關《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的相關資料及鄭觀應《盛世危言.自序》中相關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其教學效率就大大提高。
3、運用多媒體技術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該依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會聚時空的優勢,可無限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擴展感受時間、空間領域,向他們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翔實、典型的具體經驗和感性材料,根據青少年的認知特點,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創設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從而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講授""內容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中的幾個鏡頭:官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政府白銀外流,出現銀荒;人們吸食鴉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幾個鏡頭,不僅形象地再現了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災難,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的認識,了解了的巨大危害,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自覺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利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選取恰當的教學內容,不能濫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是初中歷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許多優點,但它也不是萬能的??稍趯嶋H教學中,有些教師卻走入了這樣的誤區:即多媒體成了課堂的中心,不論教學內容是否恰當都要采用多媒體教學。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圖文、動畫、音頻、視頻等無所不包,學生不斷地接受視覺、聽覺上的刺激,課堂上熱熱鬧鬧。可是學生就象一臺機器,被動地接受多媒體這臺"機器"的"灌"。其實,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是實現了教學的現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動的課件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多種新教學手段的交替使用,以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除電腦演示外、還可利用實物投影儀在幻燈片上寫板書、寫副板書;或直接把課本上的人物、實物、地圖、表格、史料和課文內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記憶的效果;利用錄音機放一段輕音樂以調節課堂氣氛,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利用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密切結合,配合使用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體育課中運用,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一直以來,我們的體育課堂上,學生也只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并在教師的指令下進行跑、跳、投、擲,學生對于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本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如果利用網絡資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與體育課內容相符合的內容,并在大屏幕面前邊看邊學,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識?!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對其所要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才會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才能對學生智能發展的每個環節:感知、理解、記憶、應用等,起到有益的影響。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體育課中的運用,可加深學生對所學技術的更全面認識,提高教學效率
體育課最重要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動作、技術要領,通過練習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信息只能一比一地增殖,多媒體教學的增殖率可增加到幾十倍、上百倍,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現有的和社會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對于教師來說,如果利用多媒體資源、多媒體素材,可以把示范講解的內容如影視、錄像、圖片等采集制成課件,實現慢放、暫停、章節反復或者多維度示范等多位一體的講解示范,便于學生觀察和模仿。
三、多媒體教學可彌補教師知識儲備不足和消滅示范的死角
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講解示范,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技能在大腦里形成一個整體表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已有的知識結構等得到相關的相同或類似的信息。但由于一些運動項目的自身特點,在體育教學示范中常因動作速度過快而會讓學生目不暇接,但速度減慢,又容易影響體育教學示范動作的節奏性和準確性,在教師示范時學生只能注意到示范的局部動作,而忽視了整體動作的形成。例如,教師在講解單手肩上投籃動作要領時,可先讓學生觀看一些資料和圖片,使他們了解到高水平運動員的正確技術,了解肌肉用力和動作形成的生理原理,了解在發力過程中各關節的運動情況。體育運動是最講究感覺的運動項目,當學生明白了整個動作的形成原理后再進行技能課學習,他們才能理解老師的動作講解而不是單純地模仿,感覺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整個技能課的授課質量也會得到質的突破。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有些較難技術動作、知識理解存在模糊,在教的過程中缺乏自信,這樣對學生技能及知識的傳授就打了折扣,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技術的了解得到了全面清晰的認識,也完善了教師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水平。
四、促使體育教師逐步改變理念,完善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全面進行教學改革
多媒體教學在體育課中運用,首先要求體育教師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改善現有知識結構,全面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體育教學在新形勢下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其次,有效地利用或使用多媒體,必須在一個有效前提下,那就是體育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掌握要與時俱進,不能停留在現有知識水平上,要不斷創新。體育教師由于平時養成的教育習慣,往往對多媒體的使用局限在備課及自己充實知識結構上,用多媒體教學不多,在上課的時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片面地認為多媒體授課與平時所用的教學手段還是有一段距離,總以為多媒體教學是其他學科的教學手段,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主要是靠室外上課來完成,這顯然不符合新時期教學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素質的培養,掌握多媒體的知識和技能是教師進行獲取、傳播和利用知識的重要手段。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體育授課。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美術;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培養創新意識、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價值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強調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運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不僅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思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為學生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創造美術、表現自我提供了一種充滿樂趣和信心的途徑。
電腦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表現方式為:教師課堂教學演示,學生上網瀏覽、搜尋素材進行繪畫創作,或者采取另一種繪畫形式——電腦繪畫。這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她以生動直觀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眼前展示了一幅誘人的前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 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擴展了教學時空
使用了多媒體,教師在有的課程中說話少了,甚至不說,把文置讓給學生,課堂反而上得更好了。例如,在上欣賞課《中國古民居建筑》一課,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網絡上尋找關于民居的特點和介紹,以小組的形式總結概括,教師將收集資料整理做成課件,每一組選一位同學做導游介紹一組民居,這樣在多媒體的配合下,一堂課的學習在老師的主持下學生自主完成,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既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又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2. 美術欣賞課直觀生動
過去要上好美術欣賞課,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圖片、幻燈片或錄像帶,并且在講課時需要大量的口頭講解。因此,不少教師把上好美術欣賞課視為畏途,本來應該非常生動直觀的美術欣賞課,變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
借助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果大為改觀,只要教師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把存有美術欣賞數據的光盤裝進光驅就很容易了。當欣賞經典美術作品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資料就會出現在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馳騁中外,在藝術的長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間飛翔,審美教育寓于潛移默化之中。
當欣賞建筑藝術作品時,借助電腦多媒體,不但可以用常規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靜態的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做動感演示,讓建筑作品旋轉活動起來,讓學生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比如:使用這種手段在中年級的《立體構成》與高年級的《組合形體寫生》一課中,可以充分體現它的優越性。學生可以按照預先設置的瀏覽路線,欣賞周邊的建筑外形,瀏覽一座座建筑物的內部裝飾,陳設,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又如:在小學低年級的欣賞課《各種各樣的建筑》中,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不同類別的電子圖片和指導性的網頁瀏覽路徑,深刻理解到了建筑的不同種類和功能,以及建筑的文化背景。這種效果是一頁美術建筑圖片,無法比擬的,也是空洞的理論所無法達到的。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伊始,演示一段展現海底世界的視頻影像進行欣賞,絢麗的色彩,變化無窮的神秘海底,以及優美的音樂,給學生的視覺、聽覺以美的享受,使課堂教學進入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探究新知識奧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們帶著強烈地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為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在欣賞其他種類的美術作品時,如雕塑,工藝美術等,教學效果同樣是顯而易見的,概而言之,美術欣賞課借助電腦多媒體教學,有如下優越性:
(1)光盤資料信息容量大,選擇性強,學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間建立一個美術欣賞電子圖書室。
(2)電腦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形象,圖形、文字、聲音有機結合,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打破“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使“精講”,“多練”成為現實。
3. 工藝設計方便快捷
小學美術課程強調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因此欣賞課、工藝課、設計課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藝與設計基礎教育中,教師要做大量的示范,學生要做大量的練習,由于這類教學內容的圖形非常規范,嚴格,填色技巧很講究,因此范畫的制作或作業的完成都非常耗時費力。電腦軟件中提供了許多的繪圖工具和編輯命令,學生在電腦中可以進行各種幾何圖形的組合、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業。比如:小學五年級的《形的重復》一課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中查尋基本圖形,然后利用畫圖中的復制、剪切、粘貼等命令,很輕松、簡練地設計出自己喜歡的重復構成圖形,并可以自由換取顏色,甚至可以利用繪圖工具使基本圖形任意旋轉角度,學生可以很快的看到自己設計的作品。
又如傳統圖案中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等在電腦中生成圖形都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等元素的構成,以及重復構成、漸變構成、發射構成、反轉構成等一系列構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電腦中利用繪畫工具呈現出來。以重復構成為例,在電腦中用繪圖工具如(直線工具,曲線工具,圓形工具等)繪出一個基本形后,按設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選擇某些編輯命令,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復構成圖案,避免了徒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復勞動。
例如:在低年級《圖形的重復》這一課中,學生可以首先設計一個簡單的圖案,按設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運用方向、大小、顏色的變化,進行動畫設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復構成圖案,這樣學生在視覺上有了直觀的感知能力。
如果軟件中安裝了中文美術字庫,各種字體(如宋體、黑體、圓體、綜藝體、楷書、行書等)的選擇使用,對字形進行位移、縮放、拉伸、傾斜、立體化、材質化等編輯處理,就會得心應手。過去在平面設計中遇到的大量復雜的手繪難題,在電腦上就很容易地得到解決。
電腦美術設計操作靈活多樣,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業完成后學生很自然產生成就感。對于造型能力、創造能力尚低的小學生來說,運用電腦設計可以彌補手繪基本功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加強創意、想象、欣賞、評論等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4. 繪畫教學的多樣化
電腦美術的另一個領域是電腦繪畫,這是另外一種藝術創作手段,手工繪畫和電腦繪畫兩種形式的結合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電腦繪畫有很大優勢。小學美術教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側重的是素質教育。以繪畫技能為中心的舊教學模式是不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不同畫種的表現技法與藝術特點,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電腦繪畫中那種近乎游戲的手法,特別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尤其是對繪畫基礎薄弱的學生,會減輕心理壓力,激發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讓他們把美術學習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我們的美術教育才真正實現了愉快教育。
綜上所述,小學實施電腦多媒體教學,有如下積極意義:
(1)教學觀念更新,既推動美術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發展,又為社會信息化發展培養人才,創造信息化社會的文化環境。
(2)手段先進,為美術課實現高層次電化教學提供了方向與方法。
(3)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對培養實用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
(4)有效地實施愉快教育,讓學生肯學、樂學,有利于身心發展。
總之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電教媒體的組合,充分發揮其作用,并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并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了視野,激發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推進了現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 《美術新課程標準》
[2] 《淺談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合開發利用》 羅焱
電教媒體 教學效果 閱讀學習
當今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培養創新人才,電化教學手段已經廣泛的運用于各科教學當中。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現如今已發展到電腦多媒體參與語文教學,把聲、圖、像、文、情、境與看、思、讀、寫等諸多手段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立體化、多方位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電化教學手段的生動、形象、具體、直觀的優勢,大大提高了課堂有效時間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學傳播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手段至它產生的那一天起,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掀起了課堂教學史上一次意義深遠的革命。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適合采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而傳統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的傳授講解為主,不利于學生獨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恰當地使用多媒體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媒體向學生傳播知識,教學媒體作為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起到了中介作用。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梢姡月暪饨Y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于知識的獲取鞏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多種現代化教學媒體中脫穎而出,它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識而受到教師的青睞。本文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借助電教媒體,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毙睦韺W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意識,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師語言講解基礎上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習動機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萬事萬物離開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創造不出來。我們的教育必須是行為的動機,而不是行為本身。也就是說,必須建立起學生正確的行為動機,利用動機的教育達到對行為的教育。例如在《趕?!芬徽n的教學中,可利用課件創設情境,畫面上出示藍藍的大海,金色的海灘,伴著“嘩嘩”的海浪聲,人們赤腳在海灘上捉螃蟹、撿貝殼,嘴里還哼著《大海啊,故鄉》的樂曲。學生伴著輕柔的樂曲,一邊聽著娓娓動聽的朗讀,一邊欣賞著大海的美麗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學生被金色的海灘吸引了,以至音樂停了,學生還沉浸在那無窮無盡的遐想之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興趣點的激發,變“單一語言激趣”為“多個感官體驗”,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真正獲得探究的興趣,認識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新的樂趣,積極向上的樂趣,并將這些樂趣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有一個閱讀學習的良好開端。
二、借助電教媒體,突出閱讀理解課文的重點
課文重點部分的關鍵詞、句、段,是最能本質地、集中地表現全文的內容的。因此,重點段的詞句往往牽動全篇。課文的重點一般表現為:集中表現主題思想、主要內容、主要事件的段落;最能表現中心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今天的兒童面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應該說,準確地閱讀理解課文的重點,對培養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閱讀重點,要求兒童對課文有深切的了解,這種深細的閱讀過程,是一種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復雜的智力活動。這包括兒童的感知、認識、思維、語言的活動,同時,兒童的動機、情緒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動之中。
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突出學習閱讀理解的重點,不僅使學生能看到,也能聽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閱讀過程的多種心理因素產生積極作用,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借助電教媒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兒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認識轉而得到思維能動性。及時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當學生對教材中重、難點的理解出現障礙,導致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及時使用電教媒體,能幫助學生的思維具體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受到勢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學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們幸福感時發現,樂觀體現經常發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時刻,真正的快樂是在過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體引領學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進程后,會獲得一種個人控制感,并在學習中得到滿足和樂趣!
四、點化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1.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
美國教育家德加戴爾認為,當學習是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時,獲得知識和技能就比較容易。語言文字作為描繪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體可以提供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的客觀世界的表象,將抽象、概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了聯系,化難為易。
2.化靜為動,化虛為實
關鍵詞:多媒體 音樂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我們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課堂上老師可利用的就是鋼琴、手風琴、或著腳踏琴這些樂器,教學的方式是比較單一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我們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和需要,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逐步走進我們教學當中的各個領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新變化。多媒體在的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就使得音樂教學向著更為豐富的多元的教學方式發展。筆者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就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云應用做了多方面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筆者的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準確表現音樂和聲
音樂眾所周知是聲音的藝術。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課堂上如果是教授獨唱,那么是相對好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獨唱里頭又要分為童聲獨唱、女聲獨唱和男聲獨唱,從基本音區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區的不同。授課當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音樂教師是女性的唱不了男聲;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聲。這里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使用播放教學錄音帶,它能準確地表現音樂的體裁和音色,準確地表現音樂形象。例如,在教授《保衛黃河》、《歡樂頌》等需要合唱、輪唱的歌曲時、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就能表現出歌曲的雄壯有力和豐厚的和聲效果,在教授的過程當中播放與歌曲相關的片子,使教學視、聽,結合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使用把音樂中蘊含的豐富題材表現體裁和音色準確地表現了出來。
二、直觀反映音樂思想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音樂教育在德育和美育的培養中具有其它教學科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也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在教學中多媒體能夠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歌曲人物等等具有豐富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在音樂教學中設計繪制ppt演示文稿來演示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會更好。如欣賞《保衛黃河》這首作品時,制作演示《保衛黃河》的投影片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面,身臨其境地強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美和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美,還給學生放映作者創作這首歌曲特殊的社會背景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再現情景后,學生的情感受到激發而產生的共鳴,從心靈深處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就會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并為這種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斗。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歡快音樂教學中達到培養學生德育和美育的目的。
三、提高教學質量效率
由于多媒體的參與,使課堂教育信息的傳播形式有新的變化。作為教師,怎樣利用電教媒體傳播教育信息,這就需要精心設計教學計劃,科學安排教學過程,即電教媒體怎么應用,應用其解決什么問題,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要想上好一堂多媒體課,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就必須認真設計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電教課更精確、更科學、更完善。但有不少電教課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點。下面,我就談談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教師容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歷史教材中的某些內容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初中學生感到陌生,教師也難以用語言講清,加上歷史課中重點、難點較多,有時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也很費力。如果教師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可增強授課的生動感,又容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多媒體引入歷史課,能更好地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第一任教師”。多媒體為教師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學手段,還可創造新的教學環境,使“激趣”不再成為難題。農村的學生對多媒體有很大的好奇心,為了使其好奇心能夠轉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了使電子板書上的文字出現活潑的動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件中運用了動畫效果。
三、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能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化社會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種基本素質。因此,我們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協作式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計算機網絡在溝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這種特性,組織學生在因特網、局域網、校園網的硬環境下,進行討論、咨詢、協商,完成情感與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可以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隨時隨地進行。學生在這樣一個沒有圍墻限制的網絡空間里學習,可以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豐碩成果,從而促進學生和合作能力的發展。
四、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歷史課程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里所說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社會發展趨勢的認識,說到底就是一種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多媒體技術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中心位置,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而多媒體技術正是學生由聽講者變成參與者的真正媒介。因為,多媒體技術將媒體策略與音頻、視頻、字符、敘述、游戲、地圖和其他各種介質元素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可由學生控制學習工具,學生可以得到某些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項差導圖符都可以使學生實現一種不同的功能。因此,無論學生選擇哪一項,他們都能得到相應的知識。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學習序列。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學到比傳統歷史課堂教學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東西。信息量的擴大,以及對各種信息之間聯系的了解與掌握,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與信息內容互相滲透,在此基礎上便會產生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學習方法,這就是一種獨立性和創造性。
五、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實施分層教學
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真正落實分層次教學。而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可以設置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學生在掌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各取所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繼續自己的學習。歷史教學在現代教學技術的幫助下,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需要、興趣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開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孔夫子強調的“因材施教”在當代的教育中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六、多媒體網絡技術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在于單純地記憶一些歷史知識,知道一些表面現象,而在于通過資料、證據和推理、形成綜合、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和批判意識,真正逐步使學生“懂得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解釋各種歷史現象”。這種能力的形成,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而現代信息技術為實現這個目的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眾多的信息,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展思維空間,為學生比較辨別、思維、綜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七、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強化對歷史課教學的德育功能
初中學生正處于過渡時期,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歷史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大綱基本的歷史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歷史教師應該充分依據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據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以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恰到好處地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空間、抽象的限制,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能促進教學結構要素發生變化,產生新作用,同樣,能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高。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絢輝.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幾點做法[J]. 學苑教育,2010,(01)
【關鍵詞】古詩;多媒體;意境
古詩作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在語文教材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雖然古詩地位如此重要,但是我國古詩在小學生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而利用多媒體進行古詩的教學,不僅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對古詩有更深的理解,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和表達意境更加能夠加深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意境
古詩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魅力在于它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即用語言并不能很好的對古詩進行闡釋,這就要提到在語文古詩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對畫面的展示,將優美的詩境展現的淋漓盡致,運用動耳的音樂,鮮麗的畫面讓學生深深感知古詩意境。例如,在學習《詠柳》時,詩中講到“碧玉”和“綠絲絳”,這兩種描寫一種是指碧綠的顏色,另一個則是形容柳條纖柔的姿態,小學生對于這些并沒有很深的認知,很難理解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態。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使他們有更直觀的理解,更能理解作者對于春天萬物復蘇的描述,這些比喻都展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再如,講述《望廬山瀑布》時,學生對于瀑布的景觀不能感知,無法體會瀑布飛流直下的情景,老師為學生展示瀑布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能夠感知云霧飛騰,和瀑布磅礴的氣勢,從而更有利于教學。
二、運用多媒體,體會神韻
古詩在選字用詞方面都很講究,每一個字詞的使用都要經過仔細琢磨,因此理解重點字詞就成為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多媒體技術能夠克服傳統的教學缺陷,讓學生更直觀的通過形色、聲音、光影等形式,將抽象的詩句轉化為具象,更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更有利于理解字詞精妙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如在講《泊船瓜洲》這首詩時,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對于“綠”字的用法,學生沒辦法體會,老師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江南春光的視頻,同時通過一幅一幅草長鶯飛的畫面,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讓他們能夠深刻體會古詩語言的精妙之處。再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就是十分的絕妙,老師在播放視頻之前,首先對學生提問“生”字用法的精妙之處在哪,然后通過展示煙霧籠罩之下的香爐,一股股紫煙在陽光的照耀下,冉冉升起,景色美不勝收,既能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又能讓學生對字詞的用法有一個深刻的體會。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想象情境
古詩中的語言都是高度凝練的,老師在教導學生學習古詩時要做到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充分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想象把詩的言外之意構思出來,在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好的鍛煉自己思維的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將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就為學生進行語言練習創造了條件。如,我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播放動畫:詩人在西湖游宴,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十分美麗。后來天空下起了雨,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吹竭@樣的美景,詩人的腦海里出現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學生看了課件的展示后明白了,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不論西湖是晴還是雨,其姿態都是非常美好奇妙的,令人心馳神往。“畫中的女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叫西子。西湖由于其景色秀美,詩人把她比作西子。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詩人為它所傾倒,不知他們寫下了多少的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贊美西湖的詩句,好不好啊?”學生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不禁齊答道:“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不僅使學生先前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又為后面課文的學習作了有效的鋪墊。
四、運用多媒體,悟情誦讀
古詩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弊x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對詩的含義會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會。而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則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則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詩人的創作多是即景生情,要領悟詩人的情感,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身臨其境。教學《楓橋夜泊》時,理解了詩句后,我讓學生欣賞動畫,進入到那凄寒、幽美的秋夜中,伴隨著凄涼的琴聲,學生仿佛和詩人一起,乘坐著小舟,行駛到楓橋邊,面對著殘月、烏啼、江楓、漁火,愁思萬千,連詩人那一聲聲無奈的長嘆,也都好像聽得真真切切。當學生完全沉浸在詩的意境中,充分感受到了詩人的憂愁、寂寞之后,我指導他們進行配樂朗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因為學生對全詩有了透徹的理解,所以朗讀起來聲情并茂,停頓自然,輕重恰當,尤其是“滿”和“愁”字,讀得恰到好處,令人回味。達到了以情促讀,讀中悟情的效果。電教媒體可以生動直觀地將千百年以前的情境逼真地再現于人們眼前,可以重現古詩凝練語言所描繪的優美意境,使人們的感悟與詩文的意境達到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