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業是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進行培育和保護森林,并利用其本身優勢起到林木保護作用的部門。目前隨著林業面積的不斷擴張,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業部門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本文通過對林業病蟲害情況的簡述,追尋其發生原因,進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蟲害的辦法。
1 林業病蟲害情況概述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城市綠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積不斷增加,加之國家退耕還林的號召,國家林木面積逐年增加;但隨之而來的是林業在火災、水災、病蟲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蟲害的產生原因和防范。
近幾年人工造林面積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點是樹木間密度適宜、樹木種類比較單一、林木結構簡單等;而這些特點也造成林業維護人員消耗增加,病蟲害發生的面積逐年遞增,也是病蟲害工作難以開展的原由之一。
隨著人們綠化意識的增加,休息時間開始走出家門進行野餐或者聚會,這些人為社交活動的增加,也會帶來病蟲害。就像隨著國際間交流的增加,美國的亞洲鯉魚一樣,這在美國無異于破壞生態環境的“病蟲害”。[1]
打農藥是現代農業、林業常用的防治手段,但這種方法在殺死一部分病蟲害的同時,也為病蟲害增加了抗藥性,防治工作的難度也會加大。
所以林業病蟲害的防范不能單純的依靠化學方法,應依據科學的管理方式減少病蟲害對林業的傷害。
2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
經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響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礎上,需要對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得出科學的病蟲害防治辦法。
林木類多生活在潮濕環境中,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各種病蟲害,病蟲害的種類繁多,單一醫治可能導致其他病蟲害的爆發,故無法針對單一蟲害進行醫治。其次是其生存環境復雜,制止病蟲害的發生也不能破壞原有的林木生存環境,故只能從其的發生原因入手。而病蟲害難以根治及其產生原因在以下幾點:
林業的病害多為有害菌類,蟲害多為昆蟲,而菌類和昆蟲的繁殖速度快,也會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而進化,難以對其進行根治。目前我國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多達80余種,其中包括美國白蛾、蝗蟲、螨類、蛾蝶類幼蟲、松毛蟲等,都是對林業有著巨大破壞力的病蟲害,而且這些病蟲害絕大部分是憑借著大自然在進行傳播,防治工作難度加大。
人工植樹面積的增加,尤其是單一林木面積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種結構簡單,防護系統較低,容易造成病蟲害范圍的增加,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現在全球氣溫回暖,冬季氣溫普遍回升,昆蟲蟲卵的越冬存活率越來越高,春季的突發性蟲害面積也會擴大。[2]
林木人工種植面積的增加,意味著林木的管理活動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國缺乏對人工種植林木的科學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導致林木生存環境惡化,衛生情況堪憂以及病蟲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蟲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積廣,難以經過一次或少數幾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會有不定期的爆發風險,此種爆發在沒有準確數據的支持下難以預測。
3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辦法
通過對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的細究,l現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范工作:
林業部門需要在先進設備的支撐下,對所檢測地林木的生長環境、發育情況進行監測,利用科學的方式對病蟲害的發生進行推測,提前做好病蟲害發生后的防范措施;還可以在病蟲害發生前提前做好預防,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數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據當地環境對林木種苗進行多品種選取,種植過程中選擇多品種林木種植,維護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結構本身的制約性、復雜性和防護性。
昆蟲中有害蟲也有益蟲,要對對林木有益的昆蟲進行保護;并增加病蟲害天敵的培育和保護,可以從生物品種方向上對病蟲害的發生進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蟲處理,以及林木的檢測工作,引進先進設施和科學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加強人工種植林木的管理和檢疫,引進科學管理方法,利用新進技術和工作模式對病蟲害防治展開工作。但同時要根據當地特有的病蟲害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研究,了解其習性,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工作。
4 結語
退耕還林已經是國家保護林木資源的主基調,所以在做好火災、水災防范的同時,林木病蟲害的防范也要積極展開。病蟲害的防治應根據不同林木的生長環境,因地制宜,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蟲害的同時要注意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利用科學方法、先進設備提前檢測,以混交林為主的生態防范,輔以病蟲害天敵和藥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對林業病蟲害進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維護好國家的林業生態環境和生物結構,保證林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監測;控制;措施
森林病蟲害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難以估量。近年來,全國各地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危害極為嚴重:一是危險性森林病蟲害擴散蔓延迅速,對我國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巨大威脅。二是常發性森林病蟲如松毛蟲、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黃斑星天牛等害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三是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暴發。做好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工作是決定我國森林群體健康成長的有利保障。
一、造成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
1、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
中國現有森林面積約13370萬hm2,其中天然林約8725萬hm2,占65%,人工林約4645萬hm2,占35%。
近幾十年中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積迅速擴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國的人工林面積增加近50%。與此同時,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也增加了將近40%,兩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長的趨勢。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為單一樹種、單一結構的純林,這樣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傳人發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造成大面積的暴發流行,從而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2、天然林長期超負荷砍伐
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林業經濟產業,造成了天然林長期超負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數量和質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樣性、林分原始結構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導致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
3、國內、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危險性病蟲雜草長距離的人為傳播加劇
松材線蟲、美國白蛾、松突圓蚧、橙針褐斑病等重大病蟲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從國外隨林產品進口而傳人的。在國內,許多重大病蟲害疫區的迅速擴大也是由于人為活動的結果。
4、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
病蟲害暴發后,一味依賴化學農藥,不僅殺傷大量天敵,使病蟲產生抗藥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適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客觀要求,缺少符合林業特點的防治藥劑和藥械,防治效率低。
5、防治工作始終處于被動救災的狀態
我國幾十年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數是圍繞救災而展開的,病蟲害一旦發生。“人往災區跑,錢往災區投”。只在救災上重視,沒在防災控災上下功夫。
二、森林病蟲害的控制措施
近半個世紀來,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化學防治以產生目標生物的抗藥性、誤殺天敵生物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備受批評。
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點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仍有許多缺陷,如缺少人工施放的天敵生物種群持續存在的生態學動態證據,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慮更多的是食物鏈而不是食物網絡的關系等等,在森林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也沒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預的森林生態系統中,建立了對森林病蟲害控制持續有效的天敵生物種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維艱,加上相關學科發展的推動,抗病抗蟲選種、育種的研究形成了熱點。特別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DNA(基因)重組技術突破了遠緣雜交不親和性的困難,為抗性育種開辟了新的途徑。
對于現有的、具有一定生態系統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調控病蟲災害的能力,運用對環境和其它有益物種的生存和發展影響較小的各種措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態和經濟效益可接受(或允許)的低密度,并在時空上達到持續控制的效果。對于現有的、不具有生態系統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為主的技術措施,培育適應立地生態環境的抗性樹種,逐漸取代現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喪失的樹種。對于將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態控制的策略,從造林開始就將病蟲災害的自我控制作為和高質高產同等重要的目標,以期得到自組織的人工林生態系統,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態和經濟效益可接受(或允許)的低密度,并在時空上達到持續控制的效果。
因此,森林及樹木病蟲災害的生態控制技術和遺傳(基因)控制技術是實現我國森林保護策略轉移和扭轉被動局面的關鍵技術。
生態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統生態學。一個生態系統內,物種之間協同進化,不同種的有機體或亞系統協調共生、互惠互利,和諧高效利用系統的能量,系統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領著一切可利用的生態位、攝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從而形成最佳的物流與能流狀態,使整個系統表現出高效和諧的持續發展。在這種協同進化過程中,物種常表現出抗逆性和變異性,這些抗逆性和變異性的基礎來源于物種基因的調控表達和變異。因此,自然森林生態系統中各種組分形成的各級結構具有自我協調、自我組織、自我維持的穩定機制,這種機制構造了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從而起到對病蟲災害的可持續控制。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 發生原因 防治對策
1 探究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1 從人工造林的角度對病蟲害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
(1)預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時使用單一的樹種或是單一系號進行造林,出現純林現象,這樣的選取樹種的方式造成在物種結構上植物群落比較簡單,生物的多樣性自然也降低,從而使人工造林系統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國三倍防護林的建設過程中,在樹種的組成上就較為單一,配置上也不夠合理,沒有完善樹種監測檢驗工作,最后導致病蟲害在防護林遍及的幾百個縣開始大范圍蔓延,損失慘重。類似于這樣情況還有寧夏自治區的防護林工程,病蟲害產生導致防護林全部毀滅;遼寧、甘肅和陜西等地的防護林病蟲害隱患依然存在。雖然我國人工造林已經有數十年的經驗,但是在樹種結構和配置的問題上卻沒有得到重視。
(2)在引進樹種時對病蟲害問題考慮不充分。在引進樹種時,樹種如果在當地不適宜生存,就極為容易出現病蟲害問題。例如遼寧省在50年代引進的樟子松,目的是實現固沙造林,達到良好作用,結果在90年代大面積的病蟲害開始出現,主要原因就是遼寧省氣溫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蟲害蔓延,使得森林開始減退。
(3)缺少對于造林的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也逐漸認識到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護在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展。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問題,對于天然保護林工程的政策和技術規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夠徹底深入,使得在執行時會出現誤解和偏差,更甚者對于天然林的經營管理活動完全拋棄了,這種行為的結果就是森林衛生健康狀況發生惡化,病蟲害也隨之而來。
(4)森林防治與林業政策間的沖突。從我國制定保護野生動物法規來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點保護對象,禁獵措施嚴格。但是因為保護力度的嚴格使得這些動物的數量發展速度也增加,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構成了危害。這樣兩種保護措施的沖突給病蟲害的防治加大了難度。
1.2 從內檢工作的角度對病蟲害發生原因分析
(1)檢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業檢疫方面的法律知識或是經不住利益的誘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問題,導致一定數量的森林植被都沒有進行應有的檢疫。有調查顯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運到新疆的數百萬株林種都沒有進行檢驗,形成新疆病蟲害較多的局面。(2)檢疫站的數量與需求不成正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設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時對于樹種的類型、數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說也是對病蟲害的傳播幾率有了相應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狀況而言已經建成的檢疫站數量不僅不能滿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夠合理,很難滿足實際需求。
2 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業檢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產地的檢驗工作,對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廠數進行統計了解,并進行產地檢驗臺帳的建立。其次要對產地的檢驗工作認真負責,對于近檢疫、報檢、檢查及證書簽發等程序進行調運加強,并對內部的擴散途徑進行切斷。最后要加強復檢工作,對于新建的林地應該加強跟蹤免疫檢查,同時對于建設部門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況進行跟蹤監管,一旦發現疫情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于外部入侵的渠道進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國引進的外國樹種中和不同省份間樹種的交流過程中引發的大型病蟲害有增加趨勢,這就對林業部門對黍粽檢疫共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樹種檢疫水平,做到病蟲害傳播的預防,對已經出現病蟲害的地區實行隔離,避免蔓延擴展的情況的出現。強化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林業設立監測網絡,并且要對本地區建立全面覆蓋,其中要對集中造林的區域以及需要重點保護的位置常年監測,這樣做對于林業發展狀況的測報水平有所提高,在對林業進行監控時要格外注意對有害生物的調查,保證發現、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時有效。同時配合建立應對突發狀況的應急措施體系,在遇到狀況時做到從容不迫。
2.2 樹立健康理念,實現科學營林
在疫苗的培養上,最好可以創建專用基地,用來培養無檢疫疫苗,可以做到對抗病蟲害樹木的大力推廣;在對于林業規劃的設計中,確保因地適宜,鄉土品種要具有優先權,同時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種植比例,為了使生物的多樣性有增加;改造低產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隱患,為樹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長條件營造環境。造林的基礎是要進行科學的營林,力爭達到森林健康。
2.3 改變單一樹種的引進,營造混交林
在林業工程重點建設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樹種栽培,尤其是對本土樹種大力在栽種,對優良樹種引進時要注意樹種的搭配工作,不僅對林木生長有利,還可以防止病蟲害,擁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還林時利用抗逆性比較強的經濟樹種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經濟植物的立體開發,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促進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術防治病蟲害
對于改革后的林業的生產生活需要積極適應,成立專門的隊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標是創建一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對配套的、先進的、實用的科研成果采納使用,尤其是技術方面實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術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時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農藥,推廣無公害技術。
防治病蟲害的新技術,就目前而言,較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記錄系統。嵌入式的GIS系統基于GPS移動設備可以在數字地圖以及GPS設備的導航之下對于林業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防治等進行快速的記錄信息和反饋。
關鍵詞:病蟲害;原因;對策
隨著全局楊樹產業年的活動不斷深入開展,楊樹資源得到快速的增長。由于楊樹資源量的擴漲,導致楊樹病蟲害發生的種類、發生的面積、爆發的次數、危害的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楊樹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對此,近年來筆者根據本地楊樹病蟲害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就治理工作提出相應的對策。
1 楊樹主要病蟲害
楊樹主要病害為潰瘍病、黑斑病、紅心病、冠癭病;主要蟲害包括食葉性害蟲,即楊扇舟蛾、楊小舟蛾、楊白潛葉蛾、楊黃卷葉螟、楊尺蠖、黃刺蛾、柳藍葉甲等;枝梢害蟲,即草履蚧、白楊透翅蛾;鉆蛀害蟲,即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地下害蟲,即螻蛄、地老虎、金龜子。
2 楊樹病蟲害發生原因
2.1 林相不齊、樹種單一
楊樹資源已成為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楊樹病蟲害的發生主要表現在林相參差不齊,因楊樹基地林為人工造林,由于管理不善,其次樹種單一,加之經營管理措施不當,給森林病蟲害創造了有利繁育和繁生的環境條件,導致重大病蟲害相繼發生,給林業生產帶來一定的損失。
2.2 防治工作不被重視
楊樹生產周期較長,經濟效益來得慢,致使楊樹病蟲害防治工作處于被輕視的地位。再者由于森防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病蟲害發生前期一般比較隱蔽,不明顯,危害輕,不能及時發現,也不引起人們足夠重視。一定程度導致病蟲害發生的蔓延,造成局部地區大爆發,才能引起相關部門重視,此時已錯過防治最佳時期,防治起來相當困難,甚至難以控制密度。
2.3 經營管理措施不到位
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不健全,人員少,測報、防治、檢疫基礎十分薄弱。絕大部分沒有專門辦公室、實驗室以及開展病情蟲情預測預報必須的儀器設備、交通工具;缺乏森防檢疫專職技術人員,預測預報預見性差,無法準確掌握病蟲發生的情況及規律;檢疫技術措施不當,從事木材運輸檢疫工作上,實際是重收費輕檢疫,致使病蟲從一個地區攜帶到另一個地區,引發病蟲害大爆發的原因;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采取綜合防治辦法,才能達到強化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多數采取化學防治,存在與森防所面臨的防治工作極不相適應,嚴重影響楊樹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2.4 防治經費無法落實
宿遷市每年需要防治的楊樹病蟲害發生面積約5.3萬hm2,因資金缺乏,無法購置足量防治機械和農藥,導致病蟲害發生逐年上升趨勢。各縣區均沒有成立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無法實施統防統治,防治難度較大,營造林經營管理不統一,無病蟲害防治專業隊伍,各縣區大部采取分散防治,防治時間不統一,治一片留一片效果甚微;楊樹屬高大喬木用低程噴霧機,射程無法達到樹高,防治效果差,用藥量多,對環境污染大;對蛀干類害蟲以及交通不便的地方防治病蟲害,采用打孔注藥法防治,因功效低,勞動量大,藥液腐蝕木質部,傷口不易愈合,影響材質,且藥效短而低,防治效果不明顯。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遠遠不適應林業資源的發展。
3 楊樹病蟲害防治對策
3.1 推進楊樹綜合性營造林措施
營造林要結合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把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林業生產全過程。從種苗抓起,加快推進無檢疫對象苗圃建設,科學合理選擇地點建設隔離苗圃,統一引種管理,降低引種風險,以有效降低國內外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防止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蔓延。同時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必須因地制宜地實行多樹種、多林種、多種形式的混交林,要結合低產林改造,有計劃地將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純林改造成混交林,加快林相改造力度。
3.2 加強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
加強防治體系建設既是當前病蟲害防治的迫切需要,也是抓好防治工作的長久之計,在現有薄弱的基礎上,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標準站和中心測報點建設力度,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期實施、建立一個布局合理、設施完備的高效病蟲害防治體系,搞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網絡建設,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情報,為領導和林農提供病蟲發生趨勢信息,適時防治,做好服務。
3.3 做好防治宣傳工作
宣傳病蟲害對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危害,提高全民對病蟲害的危害性、防治的艱巨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宣傳病蟲要治早治小,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明確各級領導和林場經營者在病蟲害防治擔當的責任,及時傳授科學防治的技術方法要點。
3.4 增強病蟲害防治科技含量
病蟲害防治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不斷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根據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做好病蟲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信息。對病蟲害防治技術開展研究,選一塊實驗林作為病蟲害防治示范基地。加大各級林業人員和林農培訓力度,讓他們掌握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和防治技術。及時病蟲害簡報,作為防治指導信息。實施綜合防治,一方面采用仿生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化學防治,以保護人畜安全和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采用刮除清理病枝、掃除蟲卵、深翻凍死越冬蟲卵、捕殺成蟲、膠帶阻隔、燈光誘殺等人工方法清除病蟲害。再者加強鳥類和天敵保護,釋放赤眼蜂、黑卵蜂、腫腿蜂、寄生蠅等昆蟲進行生物防治。
3.5 強化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度
堅持和完善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把病蟲害發生的情況、危害的程度、成災率的面積作為相關人員的一項考核指標,把病蟲害防治作為造林綠化目標責任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真正把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吳瑞云,鄭紅波.不同楊樹品種系的生長特征[J].中國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3):33~37.?
【關鍵詞】氣候變遷森林病蟲害防治
近來來,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數據資料來看,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面積都有不斷增大的趨勢,病蟲害的威脅已經成為了森林價值發揮的重要障礙。面對這樣的現狀,積極的進行病蟲害發生原因的分析,對于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氣候資料的綜合和病蟲害發生率的分析,發現進年來不斷加重的森林病蟲害與氣候變遷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本文著重分析氣候變遷對昆蟲區域范圍的影響和病蟲害防治的影響。
一、氣候變遷對昆蟲活動的影響
(一)昆蟲活動范圍更加廣泛
氣候變遷對于昆蟲活動的顯著影響就是昆蟲活動的范圍更加的廣泛了。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的暖冬現象越來越頻繁。昆蟲活動受到光熱的影響,有固定的區域,但是隨著暖冬的出現,北方地區的冬季氣溫明顯的較往年有了上升,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些活動在南北溫界限邊緣的昆蟲開始持續不斷的向北推進,導致冬季昆蟲的活動范圍擴大。由于昆蟲的活動區域相對固定,所以天敵等自然因素的克制作用顯著,但是現在隨著氣候變遷產生了活動范圍擴大,導致新區域內天敵因素的減少,所以昆蟲的活動量會出現顯著的增加。
(二)昆蟲存活率更高
在過去的年份里,冬季的低氣溫能夠有效的抑制昆蟲蟲卵的生長發育,更有甚者會凍死大部分的昆蟲,以減少蟲災的發生率,但是近年來,隨著暖冬現象的出現,冬季的氣溫出現了明顯的偏高,低溫對于昆蟲蟲卵的抑制作用明顯的減弱。由于沒有了冬季低溫的限制,大部分的昆蟲能夠安然無恙的越冬,這就使得來年春季昆蟲的數量有了顯著的增加。對于森林來說,大量增加的昆蟲會造成新生葉芽的消耗,造成蟲災。簡而言之,氣候變遷使得昆蟲具有了更高的存活率,所以數量大增。
二、氣候變遷對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影響
(一)病蟲害發生的周期性縮短
氣候變遷對于森林病蟲害的發生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表現為病蟲害發生的周期越來越短。從年份周期的資料總結來看,在過去的年份里,森林病蟲害也會發生,但是時隔的年份較久,也就是說森林病蟲害無可避免的會發生,只是周期性較長。如今,從近幾年的病蟲害發生率來看,病蟲害的發生周期呈現出越來越短的趨勢,甚至年年都會發生,這周明顯的周期性縮短給病蟲害防治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從病蟲害持續時間上來看,過去的病蟲害持續時間一般集中在夏秋季節,但是近年來的資料顯示,不僅夏秋季節的病蟲害發生越來越嚴重,春季病蟲害的發生率也呈現著逐年增高的趨勢。
(二)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面積增大
氣候變遷對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另一個顯著影響就是病蟲害的發生范圍和面積顯著的增大。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兩方面的原因有關:一方面是由于暖冬的存在,昆蟲的活動范圍和面積發生了擴大,這就為病蟲害發生范圍和面積的增加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暖冬對昆蟲的威脅降低,導致昆蟲越冬的成活率顯著的提高,大量的昆蟲越冬后在春季得以快速生長,這更助長了病蟲害發生的范圍和概率。
三、氣候變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影響
(一)病蟲害防治的成本增加
氣候變遷對病蟲害的發生存在影響,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同樣存在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為顯著的影響就是病蟲害的防治成本大范圍的增加。由于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的重要措施,所以病蟲害防治一直是森林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隨著病蟲害發生范圍和面積的不斷擴大,防治工作也需要不斷的進行范圍擴張和面積增加。實際上,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以病蟲害的發生為基礎的,病蟲害發生的范圍越廣,防治成本增加的就越多,在氣候變遷面前,為了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病蟲害的防治成本只能隨蟲害發生面積的擴大而擴大。
(二)病蟲害防治的困難程度加大
由于病蟲害發生的范圍和面積出現了普遍的擴大,導致相對穩定的區域病蟲害出現了擴張,這種擴張情況使得病蟲害的防治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一方面是因為病蟲害擴張的新區域缺少天然的克制因素,另一方面是新蟲害的增加給帶來了病蟲害防治的復雜性,種種原因都使得病蟲害防治的困難加大,防治的效果也出現了明顯的降低。
結束語:
氣候、環境和生物是統一的整體,這三個因素牽一發而動全身,近年來環境的惡化導致了氣候的變遷,進而影響了生物的活動范圍等。總而言之,氣候變遷給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性的挑戰,所以要明確氣候變遷的影響,做好未雨綢繆,積極的為可能出現的森林病蟲害問題做好防治規劃。
參考文獻
[1]魏書精,孫龍,魏書威,胡海清.氣候變化對森林災害的影響及防控策略[J].災害學,2013,01:36-40+64.
[2]王松.氣候變遷對森林病蟲害的影響研究[J].廣東科技,2013,Z1:111+110.
[3]杜曉麗,于淑靜.淺析氣候變遷對森林病蟲害在防治上的影響[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06:29.
一、目前我國森林病蟲害情況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會發生大面積的森林病蟲害,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對森態環境產生很大不良后果,病蟲害對森林的危害情況十分嚴峻。1、林區森林病蟲害的危害范圍不斷擴大,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些年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擴大,對森林資源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2、原本偶然性的病蟲害出現轉變成了大范圍的大面積的爆發,一些次要危害的害蟲,也上升為主要害蟲。3、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同時越來越頑固。近年來林區森林病蟲害發生率極高,有些病蟲“繁殖快、防治難、危害大”,往往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后果。
二、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形勢日趨嚴重的原因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分析病蟲害發生的原因,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目前造成森林病蟲防治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如下:1、長期以來的無秩序不規范的開發森林資源,大量天然林被過度砍伐。一些林區為了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過度地砍伐森林,再加上一些非法的濫砍濫伐行為,導致森林林木多樣化,生態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導致病蟲害發生與蔓延。2、人工種植的林木范圍不斷擴大,種類單一。這樣的人造林地會使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的病蟲一旦傳入就可能沒有制約的迅速爆發蔓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3、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依賴也是造成森林病蟲害防治態勢嚴峻的原因。一些地區發生林木病蟲害時,一味地使用農藥噴灑殺蟲,不僅大量殺死了病蟲的天敵,同時也使病蟲產生抗藥性,造成惡性循環,對森林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4、我們對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體系。多年來只管造林而忽視病蟲害防治,缺乏協調,引種、育苗、造林脫離環節,使得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局面十分被動。5、對環境的破壞造成氣候異常變化,暖冬、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導致病蟲的蟲卵很容易越冬生存,到春季大量繁殖,泛濫成災,從而出現大面積的森林病蟲災害。
三、森林病蟲害主要防治方法和措施
針對森林病蟲防治方面的嚴峻形勢,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將會嚴重影響到林業生態環境,應該根據森林生態環境和病蟲害之間的關聯來采取措施,以便有效地做好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工作。1、“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事前的監測預報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極為重要。林區的有關方面應該把病蟲害的監測放在首位,準確地掌握好林區病蟲害的態勢,及時地發現災情,果斷地處理,將病蟲害的危害消滅在萌芽時期,決不能出現事前不認真做預測監控工作,到發現的時候病蟲害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的不利局面。2、要利用科學的手段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堅持生態林業建設的目標。封山育林的工作要因地因時制宜,培養混交林,采用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木種,加強森林自然機體對病蟲害的免疫力,促進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3、要加強對使用農藥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目前用于病蟲害防治的許多農藥劇毒殘留物高,在殺死病蟲的同時,也會殺死病蟲天敵,并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如“殺蟲脒、氧化樂果、甲胺磷、”等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逐步減少這些劇毒農藥的使用,大力推廣仿生農藥、微生物農藥、礦物性農藥等新型農藥,從而減少使用農藥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對土壤水源等產生的不良影響。4、根據大自然的食物鏈法則,保護好害蟲的天敵。天敵是森林制約病蟲害數量和種群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寶貴的生物資源。因此一方面要保護這些天敵生存的環境,禁止破壞棲息地,另一反面可以人工的方法補充種植一些植物來為病蟲害的天敵提供良好的生存棲息環境,以達到減少森林病蟲害的目的。5、發揮政府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主導作用,要加大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的積極介入,建立好責任落實制度,“誰經營,誰受益,誰防治”的原則,以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效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一個系統化、跨行業的工程,并不僅僅是林業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行業也息息相關,如加強環保措施,治理大氣污染、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統一協調,
四、結束語
面對森林病蟲害日趨嚴重的形勢,積極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危害,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森林生態環境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我們只有科學地統籌和規劃,根據本地區的病蟲害危害的情況,因地、因時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協調作用,以預防為主同時標本兼治,將更多的科學防治手段用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蟲害的蔓延擴大,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吳澤珠 劉彩青 單位: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
參考文獻
[1]王蓬.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可持續性控制對策的探討[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
關鍵詞:麗水;園林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
麗水市在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成功后,城市綠化美化工程得到迅速發展,園林觀賞植物的美化環境功能日益顯現。但在園林植物養護管理中,由于缺乏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系統研究,對麗水市城區園林病蟲害的種類分布和發生情況尚未系統掌握,相關投入也少,病蟲害防治策略不盡合理,措施不盡得力;此外,很多綠化工程單位忙于工程建設,疏于病蟲害治理,盲目引進物種,造成了部分病蟲害的傳播、蔓延,園林植物遭受著嚴重危害,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以及綠化工作的成效。為此,筆者根據近幾年來工作積累的經驗和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出麗水市園林病蟲害發生的現狀、原因,提出防治園林病蟲害對策。
1 麗水市城區病蟲害的發生現狀
1.1 刺吸性蟲害情況
近年來,麗水市刺吸性蟲害發生比較普遍且嚴重的有:蚜蟲、蚧蟲、薊馬、木虱、網蝽、葉蟬、蠟蟬等,其中危害法國梧桐的方翅網蝽為2007年進來的外來生物。
1.2 食葉類蟲害
危害嚴重的有:樟巢螟、茶蓑蛾、重陽木錦斑娥、黃楊絹野螟、柳藍葉甲、曲紋紫灰蝶、珊瑚葉甲、浙江黑松葉蜂、惡性葉甲、蔥蘭夜蛾等。
1.3 蛀干性蟲害
危害嚴重的有:危害加拿利海藻的紅棕蟓甲、合歡吉丁蟲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1.4 地下蟲害
最常見且危害最嚴重的地下害蟲有蠐螬、地老虎等,常造成草坪、小臘、女貞等植株的整片死亡。
1.5 真菌類病害
危害最常見的有:法國梧桐、紫薇、木芙蓉、十大功勞等白粉病 ,華盛頓棕櫚干腐病,月季黑斑病,梨檜銹病等。
2 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2.1 城區綠化快速的發展,改變了原有病蟲害的結構
近幾年來,麗水城區建設發展日新月異,綠地面積不斷擴大,城市綠化美化工程得到迅速發展,國內外各種不同的園林風格隨之不斷傳入麗水,植物配置、種植方式也更加多樣,打破了麗水原有園林綠化格局,城區綠化植物種類、數量以及綠地面積大量增加,改變了麗水城區原有的病蟲害的種類、結構和危害。如今 “五小害蟲”(蚜、螨、蚧、粉虱、薊馬)已成為麗水城區園林植物最主要的病蟲害。
2.2 綠化植物配置不合理加劇了病蟲害的發生
隨著麗水城區綠化面積的大量增加,綠地植物配置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綠地因綠化植物配置的不合理而加劇病蟲害的發生。如檜柏周圍因有梨樹存在,致使梨檜銹病發生嚴重;麗陽路上大面積密植栽培十大功勞,使白粉病發生嚴重。
2.3 綠化植物日常養護粗放、操作不當,造成病蟲害發生嚴重
城區綠化植物所處的環境一般比較差,種植土質夾有建筑垃圾,容易板結缺肥,生長空間狹窄,植物還會受到各種空氣污染和人為破壞。如日常養護工作不到位,植物生長勢必削弱,抗病蟲害能力大大降低。如前幾年麗青路綠化帶內的華盛頓棕櫚,因操作不當,養護不到位,導致棕櫚干腐病發生,造成部分樹木枯萎。
2.4 園林植物檢疫環節薄弱,使外來病蟲害猖獗
隨著跨省、跨區域間植物交流活動的頻繁,一些侵入型病蟲害也不斷地流入麗水。如2007年侵入麗水危害加拿利海藻的蛀干性害蟲“紅棕蟓甲”、危害法國梧桐的外來生物“方翅網蝽”,2008年侵入麗水危害鐵樹的檢疫性害蟲“曲紋紫灰蝶”,2010年首次發現危害五針松的浙江黑松葉蜂等,都對麗水市綠化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損失慘重。
2.5 園林植物防治工作條塊分割,加大了病蟲防治的難度
麗水市區綠地在管理上是不統一的,如單位綠地歸屬各單位管理、住宅區綠地歸屬物業管理、社區綠地歸屬建設分局管理等,各管理單位沒有采取統一防治措施,造成病菌、蟲害間相互傳染危害,給市區的病蟲防治工作帶來難度。
3 防治對策
園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病蟲害防治,故不能完全照搬傳統農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應根據麗水市園林病蟲害發生的現狀,從生態系統全局為出發點,在城市綠化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適地適樹原則和園林植物的養護問題;從區域角度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滿足審美要求的同時,必須便于養護,避免或減少大面積發生病蟲害;從多方面考慮和著手,利用自然界對病蟲害的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各種防治方法,經濟有效地控制病蟲害蔓延。
3.1 嚴格開展植物檢疫
在麗水市前幾年發生的幾次重大病蟲害災害,都是外來病蟲害,如紅棕蟓甲、方翅網蝽等,因此,必須嚴格開展植物檢疫工作,禁止或限制危險性病蟲害的傳入和擴散。
3.2 開展園林技術防治
從尊重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出發,依據生物共生、循環、競爭的原則,實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科學合理配置,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和諧、穩定的植物群落。植物材料以鄉土樹種為主,避免片面追求新奇特,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盡量選擇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抗性強、耐粗放管理的優秀樹種。加強養護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時清除病蟲枝葉,改善園林植物生長環境,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3.3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
關鍵詞:病蟲害;青海;特征;調查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21-02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日新月異,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青海自然條件嚴酷,經濟落后,珍貴而稀少的森林資源雖使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整體生態惡化的趨勢并未扭轉。近年森林病蟲害在青海泛濫成災,不僅對青海森林資源構成了極大威脅,而且還造成了新的生態危機。對于青海省來說,近些年青海地區林業發展迅速,人工林地面積不斷增長,但與此同時,青海林業病蟲害問題也較為嚴重,病蟲害種類和數量也在明顯上升,對青海省的森林資源和生態保護都造成了不小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控制,對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特征進行分析和調查研究,并挖掘產生問題的根源,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
2 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特征分析
為了了解當前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征,筆者對現狀的調查研究主要從線上與線下兩個方面進行,線上主要針對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歷史過程、治理政策等進行相關基礎資料的收集,線下則主要通過現場調研與訪談的方式,掌握病蟲害所形成的社會影響與環境制約。
2.1 病蟲害范圍大
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數量在最近幾年明顯增加,這直接導致了病蟲害數量和規模的顯著擴大,范圍也在持續擴大。而對于病蟲害的治理尚且準備不足,相關的手段措施都還比較傳統和死板,因此要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問題具有很大的難度。再者,青海病蟲害的范圍大主要體現在區域性特征明顯,蟲害的受災面積比較寬泛,密度不均勻,有些地方非常嚴重,不同區域的病蟲害嚴重和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青海黃南州澤庫縣以每年接近7000 hm2的速率增加,而在2011年僅北山林區樺三節葉蜂成災的面積就達到了3/4,而近些年由于氣候的不正常,高溫高濕等也促成了蟲害數量的增加。
2.2 病蟲害種類多
青海近幾年成災種類的病蟲害數量不斷增多,據資料調查顯示當前成災類病蟲害數量在青海范圍內從80年代初的幾十種上升到了1300多種,其中具有較大危害,發生頻率大的蟲害種類有60多種。據當地人反應有部分病蟲害是從外地引入青海內,有些則是在青海病蟲害發展史上從沒發生,是近一二年才發現的,其中比較嚴重的有楊扇舟蛾、天牛、樺尺蠖等,這些種類的危害較為嚴重,對資源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都有不小的損失。對于沒發生的蟲害種類,在相關的資料上也沒有很詳細的介紹與說明,這使得青海林業病蟲害的治理具有非常大的難度。我們專門對同仁縣和尖扎縣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同仁縣蟲害達到31種,病害11種,鼠害3種,病蟲害種類總量為45種;尖扎縣蟲害為27種,病害8種,鼠害3種,總量39種。結果顯示蟲害是病蟲害最主要的害種,也是治理最難的。
2.3 病蟲害頻率快
青海林業病蟲害除了種類多外,病蟲害的發生頻率也比較高。尤其近些年病蟲害的發生頻率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成災嚴重的周期間隔較短,有些蟲害甚至年年都要發生2~3次。另外由于樹齡的增長,病蟲害的發生頻率也會顯著加快,需要依靠足夠的技術、方法和人力資源才可以順利去除。另一方面,個別種類的病蟲害具有較強的頑固性與再生性,要不很難去除要不去除之后由于天氣等因素還會爆發式增長,且成片蔓延,擴散速度與成災頻率特征非常明顯。
3 青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原因
對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基礎上,我們掌握了青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傳播模式,我們總結了相關的原因:
3.1 預防與控制基礎工作薄弱
基礎工作不扎實是蟲害規模式增加的原因之一,蟲害的監測與預報機制不健全,緊急處理辦法也沒出臺,當蟲害發生時,基礎準備工作都很難跟進,對治理的指導和方向沒有統一的意見與結論,有些區域對于病蟲害的認識不夠,對基礎防制措施工作跟進的不及時。由于沒有投入更多的經費與技術,監測、預防、控制、傳播源阻斷沒有形成一定的系統,基礎工作的不扎實也是蟲害發生的始作俑者。
3.2 治理手段與方式較落后
對于數量低、規模小的蟲害可以采用一些人為辦法進行有效控制,但是針對爆發式和擴張式的蟲害顯然手段落后,不科學,治理效率也不高。針對新時期蟲害規模范圍大、種類多與頻率高的特點,改善和創新治理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可以考慮借助于化學手段、生物防治或者科技手段,這樣既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也可以合理控制病蟲害。
3.3 林業部門協調能力薄弱
對蟲害的治理需要林業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組織管理能力,生產環節如果脫節,光開墾不治理,只談引導治理不談具體措施,在造林規劃的過程中缺乏對蟲害影響問題的考慮以至于蟲害發生時糾偏很難,這些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此外相關蟲害檢疫部門工作不當,缺乏對蟲害的檢驗檢疫監管機制,缺乏平衡的檢查和中斷站,也導致了蟲害傳播的迅速。
4 青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林業病蟲害防治是青海可持續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有效的治理可以促進青海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對以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調查研究的結果,提出以下改善青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4.1 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
穩固和提升病蟲害基礎防治措施建設是阻止和切斷病蟲害污染的第一步,也是做好以后青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為此青海政府和林業相關部門可以投入適當的資金與技術,為基礎設置建設創造必要的條件,建立健全的蟲害監測與預防機制,出臺不同響應層次與級別的治理辦法,相關部門要做好對病蟲害防治的正確引導。在成災較為嚴重的區域要建立足夠數量的監測和防治站,盡量做到區域性防治基礎設置的平衡。當出現突發性蟲害時不至于忙亂陣腳,努力形成監測―預防―治理―阻斷四位一體的防治模式。
4.2 改變傳統防治手段,創新防治新舉措
傳統的防治手段是在當時經濟與社會條件下的思路,新時期青海病蟲害有一些以往不具備的特點,如指數式增長、區域范圍大、增長頻率快,針對這樣的特征,防治手段也要與時俱進,在不違背自然規律、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量采取一些科學的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手段。
4.3 提升林業部門對病蟲害的組織協調能力
在病蟲害發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涉及到林業部門的參與,林業部門如何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價值,最為關鍵的是要有正確、高效的解決方案,這離不開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林業部門之間要有對針對林業病蟲害不同防治工作專門的機構和責任人在負責和監督管理。不同職能機構負責對防治不同層面的監管,造林規劃部門要具有前瞻性眼光,科學考慮蟲害問題對林業資源的影響,引導部門要從宏觀的層面上要讓民眾與官員有病蟲害防治的意識,檢驗檢疫部門要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一切防患于未然,海關、森林檢查與商業檢查部門要建立協同的作戰機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有問題及時治理,不留后患,及時切斷傳播源,在治理過程中貫徹執行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馬正霞.淺談青海樂都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制約因素[J].安徽農學通報,2007(3).
[2]呂 嘉.海海西州枸杞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1(9).
[3]孫德福.青海的森林病蟲害防治[J].中國林業,2002(1).
[4]于靜波.淺談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及其建議[J].農技服務,2015(12).
[5]趙艷萍.如何有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6(1).
[關鍵詞] 森林病蟲害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089-01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國內外商品交流日益頻繁,社會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森林資源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來,不斷提高的病蟲害發生率,不斷加大的病蟲害危險性,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要保護森林資源,保證社會的正常發展,就要提前做好森林病蟲害問題的預防工作、加強我國森林病蟲害問題的治理。
一、我國森林病蟲害問題的現狀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在世界森林面積中,我國約占3.9%,然而我國的土地面積約占世界土地面積的7.2%,人口卻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2%。森林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國在森林資源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提高森林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面積營造發展人工林成為必要。然而,大面積種類單一的人工林,其構成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較低,一旦有病蟲害發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對大面積的森林資源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系統的穩定。
目前,我國森林病蟲害問題總體處于上升狀態,大面積危險性的病蟲害一旦發生,則以極快的速度擴散,威脅健康寶貴的森林資源,造成經濟損失。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影響我國森林資源的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多,危害日趨嚴重,形勢不容樂觀。作為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使用措施不得當、檢疫水平不到位、測報體系不完備等亟待解決。
二、我國森林病蟲害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大面積的人工林是我國森林資源的主要產區,但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品種、結構較為單一,由此構成的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低。一旦有危險性的害蟲侵入,病蟲害問題就會在短時間內侵害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加之目前國內外經濟交流頻繁,人為活動范圍的擴大會導致許多重大病蟲害疫區的迅速擴大,一些對森林資源具有威脅性的有害生物可能隨著經濟活動進入我國,若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其危害性將一步步擴大。另外,在病蟲害暴發后,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為化學治理,即使用農藥,這種方法雖然在短期內比較有效,但長此以往,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提高了再次治理的難度,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方法很多,但要合理地利用、有機地調和,才能使各種方法的優點最大化。我國目前在森林病蟲害問題上主要處于救災階段,總是在病蟲害發生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不能在病蟲害發生前做好預防工作。因此,為能做好防患于未然,對森林病蟲害預防措施的探討十分必要。
三、森林病蟲害問題的預防措施
1.堅持科學發展觀,重視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改變我國目前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處于被動的狀態,堅持科學發展觀,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在森林成長的整個階段;以生態學為基礎,綜合治理森林病蟲害。加大對森林病蟲害預防工作的重視程度,將防治與經營相互結合,以保護森林資源和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為主要目標,認真做好預防檢測工作;強化政府行為,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護森林資源,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發動社會群眾參與,提高群眾的環保觀念,將預防森林病蟲害工作的社會發展觀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協調社會各個部門,共同配合,積極參與,使科學發展觀和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深入人心。
2.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嚴格把關
將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落實到森林培育的整個過程中,從選種、育苗到選地造林再到后期的經營管理,一切都要嚴格把關。選種時保證樹苗的來源正常,質量過關,不攜帶具有危險性的病蟲害;育苗時要加強育苗消毒處理,協調好周邊植物的相互關系,科學培育,在不影響其他植物的前提下提高本植物的抗性,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造林時要注意樹苗的搭配,營造混交林,提高森林中各植物間相互制約的能力,進而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后期的培育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加強監測工作
科學規劃,合理調動相關人員定期對森林健康狀況進行檢測,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對檢測結果進行記錄分析,正確判斷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并及時上報。一旦發現病蟲害,要抓準時機,在進行細致分析找到有效方法后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健全森林病蟲害問題的監測體系,社會各相關部門分級管理,單位各工作人員分工負責,提高監測工具的科學性,加強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并能做到及時通報監測結果,在最快的速度下做好結果分析,擬定治理方案。
4.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
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問題,要以預防為主,輔以相應的治理措施。治理森林病蟲害問題的措施很多,但要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才能將其優點最大化。生物治理是實現森林病蟲害問題可持續治理的有效方法。主要可以利用各生物間的相互關系,保護害蟲天敵,使其在數量上相互制衡以達到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的目的;可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制約害蟲的繁殖,與一般化學農藥相比,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且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還可通過基因工程,獲取轉基因抗蟲植物,科學管理,對森林害蟲進行源頭上的防治。
四、小結
本文結合我國森林病蟲害問題的現狀及產生原因,探討了森林病蟲害問題的預防措施,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重視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要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嚴格把關;要加強監測工作;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總之,在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問題上,我們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堅持科學發展觀,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做好森林病蟲害問題的預防工作,從而保證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駱有慶,李建光,控制楊樹天牛災害的有效措施――多樹種合理配置,森林病蟲通訊,1999,3:47
[2]楊寶君,周元生等,中國松材線蟲的流行與治理,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