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美術作品的賞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程;中職;必要性
在中職教學活動中,美術欣賞課程是中職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美術欣賞課程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還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職開設美術欣賞課程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學課程教學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人認為美術欣賞課程可有可無,不用開設。針對這種思維想象對美術欣賞課程開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一、美術欣賞課在中職教學中開展的重要性
美術欣賞課,其實就是指在實踐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通過分析美術作品,提高學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F在我國對教育的發(fā)展比較重視,強調培養(yǎng)學生具備綜合素質。美術欣賞課程在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美術欣賞課程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美術欣賞課程在展示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是對美術的欣賞,是學生在視覺上的享受。教師在課堂中結合美術作品講解一些關于作者的趣事,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對美術欣賞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最后,美術欣賞課程可以增強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美的感受能力,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
二、美術欣賞課在中職教學中開展的必要性
1.美術欣賞課程是提高學生精神品質的渠道
美術欣賞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學生在美術欣賞課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術的感染,提高學生的精神享受,在精神上得到升華。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提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積極性。中職學生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處于不成熟的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的審美觀念,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學生通過學習美術欣賞課可以塑造學生高尚的精神品質,把審美的特性循序漸進的傳授給學生。
2.美術欣賞課程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
學習美術欣賞課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在美術欣賞課程教師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指引的作用,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學生因缺乏完整的審美系統,不能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欣賞,所以需要教師的指導。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美術作品進行獨特的審美。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美術欣賞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美術欣賞能力也是一種基礎性的表現。
3.美術欣賞與生活密切聯系
美術欣賞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中職院校的一些學生對于美術欣賞課程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普遍認為美術欣賞課程只是對名家名作進行賞析,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美術欣賞課程不僅是對名家名作的賞析,與實際的生活聯系也比較緊密。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關于美的體驗,如衣、食、住、行等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美術欣賞課程的實際教學用書中不僅是對圖畫的賞析,除此之外還有雕塑、陶藝、裝飾燈工藝的賞析。這些美術作品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在美術欣賞課程可讓學生認識到更多關于美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審美層次。此外,還有一些鄉(xiāng)間的美術作品,如年畫、刺繡、皮影等,這些也屬于美術欣賞課程的范疇,這些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4.美術欣賞水平與教師自身也有一定相關性
中職院校中開展的美術欣賞課程不僅僅是欣賞課程,這與小學、初中的美術課程有一定的差異,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師都是美術專業(yè)出身,對于美術教學內容是駕輕就熟的,但是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中,會有一定的難度。美術教師在學習美術時,學習的大部分是理論知識,對美術欣賞的知識很少。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引導作用,對美術作品的賞析和評價應該是建設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參與賞析美術作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結束語
美術欣賞課程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中職學生的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說美術欣賞課程在中職院校中開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通過學習美術課程能夠增強審美能力,在精神上得到陶冶和升華。美術欣賞課程對學生進行審美指導,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給中職的學生塑造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學習美術欣賞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同時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與生活聯系密切相關。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水平與教師的能力也有一定的相關性,美術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
作者:鐘梅珍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職業(yè)中專學校
參考文獻:
摘要:生活中到處都有著審美的運用。如何提高審美能力成為了當今人們討論的焦點。審美能力一般是指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發(fā)現、感受、判斷、評價和欣賞美的能力,是在審美實踐活動中,經過審美對象反復作用于審美主體而逐漸獲得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一種"特殊本領",大致可分為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審美鑒賞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審美教育;美術賞析
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tài)。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上追求真理、追求發(fā)展,背離真理與發(fā)展的審美,是不會得到社會長久普遍贊美的。審美能力是個人所具有的與進行審美活動相關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審美感受以“視、聽”兩種感官為主,而在這方面并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在這里,先天的條件,以及后天的訓練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審美教育是美術科目的一個內容系列,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擴展與延伸。美術鑒賞與美術欣賞,都是人對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所產生的情感活動與思維活動,這種活動的完整過程包括對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感知、想象、情感體驗與理解。而鑒賞則必須高于一般的欣賞水平,“是判斷美的一種能力”,是對美術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所以,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精心挑選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賞析,通過美術作品中“善”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形象化的道德品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中學生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必須有相應的審美素養(yǎng)。對美的認識、感知能力將會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更加豐富多彩,有滋有味。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而且有助于啟迪智慧,使自己在眾多的領域里有所作為。美術學科中的審美教育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于三大方面,即提建立審美環(huán)境,循序善誘,全面升級。在教學中我嘗試著通過以下方法實現美育的這些目標:
一、開展互動課堂,建立美好的審美環(huán)境
要開發(fā)學生成為學習自己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又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所以,努力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營造一個開放、平等、活躍、愉快的課堂審美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而實現這種互動的前提就是要善于抓住學生興趣的所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其自身的潛力,最大限度地使他們的腦動起來。
師生作品交流會。當對書中的大師名作欣賞久了,學生可能會有些審美疲勞。但對同齡人或老師的作品,他們會津津樂道。
每節(jié)課都有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留給學生,由一個小組的學生上臺來展示他們合作預習的成果。即播放自己制作的課件引導大家認識本課的一位畫家,賞析一幅名作,展示一幅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樣的互動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而且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積極交流的學習平臺。
課本中的一些作品讓學生嘗試著用線條概括地畫出它的輪廓或分析其構圖。在樂曲聲中讓學生模仿課本中的抽象作品自己去創(chuàng)作抽象作品。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美術的興趣。
活動課的開展。模仿央視感動中國評選活動的模式,要求學生仍以小組為單位,為本小組認為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撰寫頒獎詞,將生平事跡和主要作品制作為幻燈片,并配以音樂展示。
同時也要開放評價標準,無論是抽象作品還是具象作品,無論是古代藝術家還是近代藝術家,我們要容許學生對不同藝術流派不同藝術思潮持有自己的觀點,寬容對待并且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稱贊,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二、把握學科特點,循序善誘引導教學
把握學科特點并不是說在課堂上大量使用美術專業(yè)名詞、專業(yè)術語,將學生本來以為生動豐富的美術課上成深奧的學術專業(yè)課,導致對美術欣賞失去興趣。但同時更要防止一味迎合學生興趣,將美術鑒賞課上成歷史課或政治課,而失去學科特點,對美術的邊角余料 ,美術作品的軼聞趣事過多闡述,這都會忽視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的審美特征,甚至是偏離審美教育的主線。
首先,這就要求美術教師不僅能將教材知識融會貫通、自我消化并能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而且能抓住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熟悉或已形成的知識經驗切入。如在講到《走進抽象藝術》這一課時,要讓這些生活在現代都市中,喜歡穿牛仔服和玩電動玩具長大的學生去關注并認同抽象藝術,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就必須采用現代中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才更容易被他們接受。
其次,把握學科特點,還體現在老師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否能具體到內容和形式上。我們常會聽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評述語,其實之所以不可言傳,原因是缺乏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具體感受,而只要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有了具體深入的體會,都可言傳。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作品,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直觀感受,即而指導學生具體對作品內容和筆墨語言的表現形式去欣賞體會。在此我出示課前準備好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筆墨皴法的畫稿,逐一介紹并講解山水畫中筆墨豐富的表現力。同時,在課堂中示范。再引導學生自主欣賞另外一幅北宋山水畫作品,并做欣賞評述。從而完成了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由感受到理解再到實踐運用的具體欣賞教學。
同時,審美鑒賞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知識積累,如各類藝術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風格等。在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一課,即是從這方面為學生的鑒賞、審美開拓了新的空間、領域:藝術家也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進行著藝術創(chuàng)造的勞動,藝術品即是他們的勞動產品。不再是神秘化的、飄渺的。影響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因素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三、通過作品比較,升級視覺的審美能力
視覺的審美能力,就是辨別美丑和領略美的能力,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通過審美實踐活動,在審美客體中發(fā)現,感知、認識和欣賞它的美,把握它的其他美學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基本的藝術理論與專業(yè)性很強的知識,如何把抽象的理論變的通俗易懂,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內涵的正確把握。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運用作品比較,通過對兩幅或兩幅以上的、具有可比性的美術作品的分析、解釋、價值判斷等批評活動,使學生獲得對美術作品的含義、價值和個人意義的理解的審美享受,從而提高美術理解力、鑒賞力,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很有效的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技巧分析的方法欣賞美術作品。任何時期,任何形式的美術作品都有她共同的和獨到的技巧和形式,形成美術作品的技巧形式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藝術家對社會、自然認識的演變和深人、繪畫技巧的不斷多樣化,中西方都形成了逐步漸進的各種繪畫流派。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美術賞析過程中,既要講清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紹不同流派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正確欣賞美術作品。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美術鑒賞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美術教學不僅要講得清楚,更追求講得藝術。鑒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認識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圖,與藝術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的過程,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結合。所以,美術教師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fā)揮藝術學科的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chuàng)新求變,才會真正在我們的教學中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另外,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腦繪畫、電腦動畫設計等通過科技手段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色彩豐富、結構新穎,形象逼真或夸張,可以稱之為科技美。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這類作品時,要更多地鼓勵學生牢固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了解美學知識,學會運用科技手段創(chuàng)作更多更美的作品。通過美術賞析,要讓學生認識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和精神生活的結晶,她按照美的規(guī)律塑造出來的形象和形象體系,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動情動心,得到教育,受到激勵。
參考文獻:
[1]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34-36頁
[2]王朝聞.審美與人生: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建設的思考[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版社,78-8頁
[3]王洪岳.審美與啟蒙[M].上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137-138頁
一、欣賞須有理論知識
著名藝術家豪澤爾指出:人可以生來成為藝術家,但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豪澤爾著《藝術社會學》)。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強發(fā)展起來,理解力是一種領悟各種關系,攫取事物本質的能力。因而學生知識的積累,教師的博引廣論,促使欣賞教育有效地進行。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發(fā)現作品外部的諸種關系以及更為深邃和復雜的內涵。這要求教者不僅知識要更新,能廣泛涉及中外古今美術史知識,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必須準確。如一位教師在講雕塑的基本手段時,把“焊”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這在金屬工藝發(fā)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鋼雕塑作品的問世,“焊”恐怕要算是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師在講述雕塑特征時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間雕塑,反而引起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美術欣賞是一種直覺審視力,這種審視力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是對美術語言本身的理解,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對獨特價值的領悟。
二、兩條主線——形象思維與審美教學
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它學科無法替代,就在于發(fā)展了人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美術作品,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光憑教者一支粉筆、一張嘴,是無法組織教學的。 在欣賞活動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發(fā)生著一種審美關系。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作出評價。美術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帶有普遍性的審美經驗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術作品都有從個別到一般的象征意義,倫勃朗《帶金盔的人》難道只是向我們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奪目的金屬特征?欣賞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現,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藝術形象是通過審美體驗而獲得認知的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逐漸提高審美感悟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因而兩者必須互相聯系作為美術欣賞課的兩條主線貫穿始終。
三、要以活動為中心
欣賞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等理論問題的講解,一定要在實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防止在非常有限的課堂上,花太多的時間去集中講授理論知識。美術欣賞是一種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動,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接受美的教育也應是完全出于內心的自愿。按照教育學課程設計理論,中學美術教學,適宜活動課程模式,即重視從活動中進行教學。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美術是一門將視覺形象通過有技巧的繪畫技術將之以二維或三維形象呈現出來的一門藝術學科。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生會更容易形成空間意識和形象意識,這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很大幫助。學生通過觀察,然后想象并構思整個過程和圖像,創(chuàng)作出蘊含自己個性、情感、意圖的視覺形象,這就是美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能夠將美術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自覺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運用自己特有的美術表達傳達自己的思想,這就是美術學科中蘊含的文化理解素養(yǎng),創(chuàng)造過程蘊含了審美情趣,體現了學生個人對世界的整體認知和印象。
一、高中美術教學對文化理解的促進作用
1.引導學生建立文化理解認知
高中美術教學的開展可以實現學生不同興趣的轉移,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學習興趣,在美術學習中建立對文化理解的認知?;ヂ摼W的快速發(fā)展讓部分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阻礙了他們觀察現實世界。高中美術教學是喚起學生重新認識世界興趣的重要途徑,開展美術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不同興趣的轉移,從而使學生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興趣,發(fā)揮想象,通過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美術表達中慢慢建立對文化理解的認知,實現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2.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每個人對同一對象的審美感受都是不同的,受審美能力的影響,學生對同一對象的審美往往會出現差異。此外,僅僅停留在審美欣賞階段是不夠的,學校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基礎審美和欣賞中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特征,嘗試做文化藝術的傳播者。
3.促進學生全面培養(yǎng)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高中美術教學在本質上區(qū)別于其他學段的美術教學,其更像是對零散知識的系統歸納。高中階段的學生能夠形成對美術的認知,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部分高中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忽視了開展美術教學的意義。實際上,美術教學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理解能夠讓學生學會尊重多元文化。因此,學校必須重視美術教學工作,將工作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學生是美術學習的主體,也是掌握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主體。在現代社會中,學生會感受到各種各樣的美術形式,通過了解,能夠形成對美術形象完整、系統的理解,感受到文化多樣性的美。同時,美術是一種利用各種介質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載體。通過一定的美術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對藝術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從而學會尊重美術作品,增強文化自信,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
二、文化理解與其他素養(yǎng)的關系
1.文化理解與藝術感知
文化理解是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章探討的重點內容之一。文化理解就是從文化角度賞析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藝術,學會尊重、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內涵。文化理解建立在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基礎之上,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美術為人們提供了鑒賞美和的基礎與途徑。藝術感知是讓學生從藝術角度分析美術作品的關鍵,文化理解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其他國家文化的需求之上,是讓學生學會尊重并理解其他國家文化的基本條件之一[1]。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繁榮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出現差異是必然的,學生從藝術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增強對世界藝術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理解、珍視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通過美術學習,學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在文化差異中學會尊重、理解自己國家及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
2.文化理解與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從本質上看是一種藝術涵養(yǎng)的體現,是對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精神文明環(huán)境。審美情趣離不開美術學習,高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但往往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對一些特殊的文化仍然不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品位,使其在審美中修身養(yǎng)性,體會藝術的美。審美中的“審”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學識,因為每件美術作品都蘊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也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所屬國家的文化。因此,審美建立在“審”識基礎之上,通過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學生能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通過作品與創(chuàng)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學校通過對學生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獨立地認識、感受美術作品的魅力。
3.文化理解與創(chuàng)意表達
創(chuàng)意表達是學生表達自身構思和聯想的途徑,也是展現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文化理解是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的基礎,學會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創(chuàng)意實踐,發(fā)揮創(chuàng)作想象。教師要通過美術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聯想、想象以及實踐,明確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創(chuàng)意實踐的產生基于人類認知世界的需要,通過創(chuàng)意實踐,學生能夠完成對想象和聯想的現實化轉變,化虛為實。這也是學生認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現。
三、培養(yǎng)高中生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1.注重情境,以美術體驗為基礎培養(yǎng)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是培養(yǎng)其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條件,以美術體驗為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不斷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在體驗中教學,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首先,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術作品鑒賞的情境,多開展實踐教學,組織戶外教學活動,春暖花開之季、落葉紛飛之時都是開展戶外繪畫學習活動的良好時機。如,在《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一課中,教師可以在前一天走訪適合戶外學習的地方,提前通知學生和學校,第二天帶領學生在指定地點進行戶外寫生。高中生的紀律性比較強,便于管理。不同學生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學生會對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并將之呈現在畫紙上。同時,這種體驗式教學也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增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2.先學后教,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美術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教師要想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就應該在美術教學中尊重和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索美術課堂。教師可以大膽地放手,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運用多媒體等教輔材料,在課堂上分析、鑒賞不同國家美術作品。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作品進行合理的解讀,然后大膽創(chuàng)作,以最大限度地探索美術作品的文化意義,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意蘊,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此外,學生要在鑒賞其他國家的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學會尊重并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藝術,打開眼界,積極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如,在《從傳統到現代》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制定三個教學目標:第一,了解東西方文化碰撞對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影響;第二,了解中國美術走向現代化的進程;第三,了解西方現代派的代表作品和概念。在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讓學生了解從傳統到現代,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文化碰撞帶來的成果。在第2課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與塞尚的《靜物》,比較兩幅作品,從色彩和圖形切割中找到二者的共性。此外,學生需要分組再一次觀察蒙克《吶喊》、馬蒂斯《舞蹈》等作品,從作品流派、內容、特點等方面賞析,找到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在該課的學習中,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交融,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學會尊重差異并珍視不同國家的文化藝術,在此基礎之上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
3.教師引領,以課堂為重心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美術課堂是讓學生發(fā)現美、體會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的重要陣地,美術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開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收集、整理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美術作品的美,在賞析作品的同時激發(fā)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熱情,并形成能夠體現自身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作方法。這種欣賞、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過程被稱為培養(yǎng)學生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發(fā)揮課堂重心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探究我國不同時代獨特的民族文化,發(fā)現不同時代文化的閃光點,如原始社會的制陶文化、奴隸社會的青銅文化、秦漢以后到清朝的文化以及現當代百花齊放的藝術成果,進而讓學生真正喜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自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精神。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為課程目標,使學生理解自然風貌與美術作品的關系、地域風貌與藝術流派的關系,領略民間美術中各異的風土人情,對民族藝術文化形成具體的認知和感悟[2]。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賞析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美術作品的過程中發(fā)現多元的藝術美、感受多元的文化美,讓學生通過比較客觀地認識美、評價美。這些都是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平等的目光、包容的心態(tài)尊重和理解美術作品的美,理解世界多元文化藝術的美,認識到美術作品是世界文化藝術的瑰寶,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結語
高中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實現創(chuàng)意的最佳表現階段,建立在文化理解基礎上的高中美術課程是富有文化傳承意義的課程,是將傳統文化與學生創(chuàng)意、想象結合的絕佳途徑。藝術創(chuàng)造需要新鮮的活力,文化理解與傳承需要新鮮的血液,教師要將二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傳承文化,讓學生主動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高中美術教師應把握教學中的關鍵節(jié)點,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探討美術無限可能性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祺.新課改下高中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7):20.
關鍵詞:美術鑒賞;教學問題;數學品質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是美術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向學生傳授鑒賞美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教學模式比較靈活,要不斷尋求合適的美術鑒賞教學方案。
一、當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過分強調專業(yè)化
在高中階段,學生尚未掌握全面的美術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將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理論搬進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這就使得學生覺得課程毫無樂趣,枯燥無味,甚至聽不懂,影響了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程的熱情和興趣,阻礙鑒賞能力的提升。
2.缺乏對教學重點的認識
在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過多講述與鑒賞無關的內容,忽視對作品的全面賞析,偏離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也就無法更好地掌握其精華和價值。
3.教學中存在模糊教學的現象
對于美術作品,內容繁多,流派不同,教師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選擇一些作品,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準確把握所有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模糊性,有時甚至力不從心。
4.過分依賴標準答案
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人會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忽視這一點,過分堅信自己的感受或者書中的看法,同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滲透,使他們被動接受這些觀點,這樣就禁錮了美術作品的開放性,制約學生的開拓性思維,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想的發(fā)展。
二、如何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品質
1.不斷促進教師審美素質的提升,強化對美術鑒賞教學的認識
教師是教學的執(zhí)行者,是傳授的主體,教師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質量提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師要開闊視野,了解更多優(yōu)秀作品,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在具體教學中,要強調實事求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多方面探討,充分理解作品中的價值。
2.對美術鑒賞資源進行充分挖掘
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種類繁多,但是美術教材中的內容卻十分有限。因此,教師要大量挖掘有限資源中的價值,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審美價值、藝術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作品的賞析,透過外表看到作品的精髓。
3.促進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本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是由于很多教師過分注重理論,使得課程變得乏味,學生失去了興趣。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4.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制約因素,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是教學行為的評判者,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他們對作品的欣賞,使得他們能夠自由發(fā)揮。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是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時期,教師要正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品質。學生也要認識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地投入學習和思考,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推動全面進步。
美術鑒賞成為高中必修課是高中教學的一項必然選擇,雖然當前許多地方存在輕視美術教學的現象,加之本課程成為必修課只有短短幾年,實踐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但我相信隨著各位教師的進一步探索,這門學科會逐漸變得適用。下面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我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一、 引導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內涵。
提及美術鑒賞,大多數學生會把它和從小接觸到美術學科相聯系,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它無形中把美術鑒賞的概念縮小了。實際上,美術鑒賞是指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也就是說,美術鑒賞不同于簡單的小學生繪畫,它是指人在擁有一定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已有知識,充分調動感覺器官,從而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完成個人美學感受,在這里的美學作品也不光是畫作那么簡單了,它包括包括純美術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所以在課程剛開始,教師就應首先傳輸給學生這些概念,使學生對美術鑒賞有所認識和了解,改變學生輕視的心理和無所謂的態(tài)度,從而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開端。
二、 讓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
美術理論是對于美術實踐的科學總結。廣義指美術史、美術基礎理論和美術批評,學術界通常取狹義,即指美術基礎理論。它以美術創(chuàng)作、欣賞、美術家和作品以及美術同社會、生活、自然的關系、美術理論自身為研究對象。目前在高中教學中,學生無需掌握太多和太高深的理論知識,只需對一些重要而又淺顯的知識有淺層掌握即可。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區(qū)分中西方美學理論差別,從理論形態(tài)、哲學基礎、社會學意義等多方面進行對比,使學生對其中的不同有所了解,從而為之后美術鑒賞打下堅實基礎。在講授相關理論時,教師要立足學生,善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對各種理論的感興趣程度和認知水平,授課時最好深入淺出,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樂于接受,能夠接受,在相關理論知識的配合下,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會有所提高。
三、 善于提高學生美學修養(yǎng)。
進行美術鑒賞離不開一定的美學修養(yǎng),所以培養(yǎng)學生美學修養(yǎng)并使這一修養(yǎng)有所提高便成為每位美術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在培養(yǎng)學生美學修養(yǎng)方面,各位教師可結合自身情況采取多種方法,最終達到目的。
1、 多讓學生接觸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有句名言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培養(yǎng)美學修養(yǎng)和寫文章一樣,需要學習者飽覽大量美術作品,在長時間與優(yōu)秀作品的接觸中,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使自身美學修養(yǎng)加以提高。教師可選擇適合學生接受的經典美術作品,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展示。平時也可引導學生多關注歷史上或現實中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如有段時間各大媒體大肆報道有關《富春山居圖》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我搜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加以了解,通過各自體驗,讓他們說一說他們所認為的《富春山居圖》的美學價值,從畫風、歷史背景、內涵、現實意義多方面入手,在鑒賞中,不僅增長學生課外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美學修養(yǎng)。所以身為教師,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大量優(yōu)秀美術作品,在無形中日益進步。
2、 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往往陷入麻木和被動地狀態(tài),這對于美術鑒賞學習很不利,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美學修養(yǎng)的提升。作為教師,應走入學生,了解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及其原因,從而有的放矢,使教學按計劃開展的同時滿足學生要求,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如曾經有一段時間上美術鑒賞課時,我常常發(fā)現有學生在底下偷偷看漫畫。后來我專門抽出幾節(jié)課,挑選了幾種學生喜歡看又有一定美學價值的漫畫,讓學生針對它們進行賞析,課堂上大家都很活躍。最后即將結束時,我告訴大家,現在看似無用的美術鑒賞就是為了大家以后在看漫畫和之類的美術作品時能夠辨別,能夠獲得更多的審美感受,現在浪費課上時間看漫畫,那么你以后可能一直都這水平,漫畫中的美在你眼里永遠只會膚淺。這件事之后,課上偷看漫畫的現象不再出現,大家對美術鑒賞的學習熱情也有所提高??梢?,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不僅能打消他們的抗拒心理,還有助于美術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出良好的美學修養(yǎng)。
3、 開展多種活動。
進行美術鑒賞一課應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更重要的是能實地感觸,美術鑒賞這一學科的特殊性也要求我們教師要善于采取多種方式,在各種活動中提高廣大學生的美學修養(yǎng)。例如,教師可打印一些美術作品的圖片來供同學們欣賞,也可通過開展演說等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品和認為它有的價值,另外,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室或其他先進工具,放映相關影像,使學生生動感受藝術美,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地方,教師可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或古建筑,切身感受其中的美。通過豐富多彩活動,相信學生的美學修養(yǎng)會逐漸提高。
四、 善于實踐應用。
美術鑒賞最終要被應用,這是它的根本目的。讓學生只會在一定條件下對這優(yōu)秀美術作品稱贊,而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運用美學知識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所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美術鑒賞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的課上學習,還要鼓勵學生善于在課堂外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如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運用知識,當他們在等公交車時看見一幅宣傳畫,可以粗略評價一下它的色彩搭配、構圖設計、人物形象,思考它打動人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以及如何修改,這樣在枯燥的等車過程中既打發(fā)了時間,又運用已有知識對生活中的藝術作品進行了評析。相信長時間這樣下去,每位學生都能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加以很好的應用,美術鑒賞學習的目的最終也會實現。
摘 要:新形勢下面臨著教育改革的問題,只有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fā),才能將學生的作品作為重心,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評價也不例外。學術作品評價要本著發(fā)展學生、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為根本目的,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作品的評價之中,提高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達到引導學生,將被動學習氛圍改為主動學習模式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學生美術作品,評價方式,創(chuàng)新
最近幾年,素質教育的春風伴隨著教學目標的改變都在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課程改革、資源共享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但是最為重要的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卻被大家所忽視,沒有注重其研究和基本的實踐活動,作為美術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基本的課程要求。但是在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過程中,會由于美術評價模式的滯后而讓教師對學生的作品評價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同通過學生美術評價而達到促進或激勵學生的作用,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無法讓提升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興趣度。面對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只有從學生的基本需求出發(fā),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價模式[1]。
一、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并授之于法
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美術作品鑒賞需要有學生的參與,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和教師雙方的共同進步,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讓學生自主地思考,理性的判斷,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美術素養(yǎng)的探索。教師在進行學術作品評價時,需要有學生的參與,這樣不僅僅可以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還能讓學生在美術作品的交流過程中學會合作和傾聽。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通過不同的策略讓學生參與到過程之中,教師要足夠關注學生的想法,以學生的思維模式為基礎,不能只是單純地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單方面的灌輸,這樣不會有任何的效果。要和學生進行基本的互動,體現教師和學生之間融洽的關系,這樣可以讓討論更加有意義,而不每次都是幾個同學進行思想的闡述[2]。正確目標的確立,能夠提高課程效率,讓創(chuàng)作過程更加吸引學生的關注,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評,通過修改意見的提出,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達到基礎技能提高的目的。這樣學生獲得能力的過程是主動的,而不是教師被動知識的傳達。
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要動員學生加入到美術作品的評價之中,還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點評技巧,讓引導的作用被學生所熟知,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對名品有所了解,還會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同輩美術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而促進提升自己的技巧。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告訴學生如何進行點評,還要讓學生徹底了解評價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如果能夠聽取他人的意見并根據不同的缺點進行補缺,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有所提升[3]。
二、營造和諧的學生美術作品評價氛圍
和諧的美術評價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有了教師的循循善誘,舉例講故事等學生易懂的教學方法,抽象的“藝術”概念生動了起來,學生可以從身邊尋找藝術的存在,進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除此之外,有了和諧的學生美術作品評價氛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跟教師闡述作品的最初創(chuàng)作想法,以及自己所想象的最終成品。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可能會在作品的行、色等方面存在問題,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的模式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價。和諧氛圍的營造,還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手段,例如通過對美術作品所處的時代分析,展開對美術作品特點的闡述,這樣能夠更加立體的向學生展現出作品的形成環(huán)境。對于美術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技術源泉,可以從美術的專業(yè)感出發(f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藝術元素,例如線條和色彩等。最后要讓學生闡述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體現,了解每個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義,以更加獨立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評價,這些途徑都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藝術賞析。
三、加強學生美術作品點評的針對性
對于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工作,很多教師都想做到俱全,但是這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果能夠將某一點進行詳盡的闡述,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以面面俱到。在很多時候,美術作品的評價在乎的是某一個精度,而不是數量的多少,這有著本質的區(qū)別[4]。一個全面而且細致的美術作品評價可能包括作品的選題、創(chuàng)新的角度,不同方法的運用等,雖然能更加直觀地體現出學生制作整個作品的思維過程,但是一味的“劇透”可能會讓作品變得索然無味。只有針對性的點評才能產生更加精確的效果,突出教師對某一方面的獨特見解。如果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能夠全部知道哪里需要做什么工作,那可以說教師的評價沒有起到實際的效果,因為教師所要做的是給學生一個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之后學生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才能做到真正的作品修改。
四、點評突出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
教師在點評學生美術作品的過程之中要強調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定期的復習,因此在點評美術作品時,需要做到點面俱全,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構思過程,進而讓美術作品更加完善。雖然這個過程比較復雜,要經過長時間的教學過程解說,才能讓教學效果變得更加動態(tài),突出理論學習的過程。學生作品創(chuàng)造過程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深受學生喜歡,在之后的美術教學評價過程中,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模式,通過系統的培訓為學生們打開課堂之外的更為廣泛的藝術視角,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同時也幫助學生充分利用作品評價,加強同學之間的藝術交流。
新形勢下的學生美術作品評價能夠體現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之中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通過在西安美術學院上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我也體會到在不同的評價活動中自主地表達看法,這樣能夠促進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全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全面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讓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通過更加感性的表達傳達視覺的美感。學生只有學會如何評價美術作品,才能更加積極地思考和創(chuàng)新,這樣對自身美術作品的提高也是一種促進作用。(作者單位:陜西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農壹米.也談美術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遠意義[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2] 潘秀妹.淺談實施新課程對中學美術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09(09).
[3] 吳雪影.美術教育應當體現素質教育精神[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9(03).
1.學生對美術課程的態(tài)度
隨著現階段課程的發(fā)展,初高校生已經不像小學課程那樣輕松,學生所面臨的中考使得美術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受到忽視。學生對美術逐漸形成了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美術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其重要程度雖然不等同于主要課程,卻也是不能或缺的。為了加強學生的審美情感,要從根本上改變美術課程在家長、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不嚴謹
根據美術教材進行教學的教師都有相似的感覺,就是只能挑較為重要的課程來講。美術教育的任務重,課程時間少,內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術教學的所有任務。在美術課程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高校生的審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養(yǎng)。
二、美術教育在高校全面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全面培養(yǎng)學生情商
在先天條件與后天培養(yǎng)的共同影響下,學生表現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術作品時,學生對畫作的喜愛程度和欣賞水平會呈現差異,在作品內涵的理解上也不盡相同,美術教育的開展需要幫助學生對作品產生正確的認識,提高認知水平,對自身的心理行為進行調節(jié),使學生深切體會藝術欣賞的樂趣,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進一步提升,情商的培養(yǎng)目標也可以達成。
2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美術教育蘊含著較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課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滲透到美術教育當中,高校的美術課要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或是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美術課程,教師在全面授課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還應具有材料工具及作業(yè)表現手法的自主選擇權,這也是以學生為本的體現,教師在教學時通過觀察,調查等方式來確定學生的關注點,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發(fā)散,使學生的興趣能夠得以持久保持。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高校生所處的成長階段使人生觀,世界觀的塑造更加重要,美術教育的開展對高校生情感,修養(yǎng),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覷,可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建康成長,美術教育包含著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學生在動腦的同時也需要體力運動,因而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材料工具,動手制作或是繪制圖畫。
三、培養(yǎng)審美情感的幾項策略
學生的態(tài)度及美術課自身的局限使得美術課程長期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對美術興趣濃厚的學生失去了發(fā)展自身特長的機會。同時,學校和教師要了解到,美術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它的存在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擁有美術鑒賞能力的人是當今社會所必備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對美術進行系統和專業(yè)的學習,才能充分塑造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他們的藝術品位和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美術審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對學生美術課程的開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對學習其他文化知識奠定了基礎。美術課程的審美情感開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加強學生的藝術文化審美
培養(yǎng)高校生審美情感首先要從加強學生的文化審美做起。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開拓眼界的機會,讓學生在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達到精神層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賞世界名畫的課程中,讓同學們賞析西方著名畫作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莫奈的《睡蓮》、丟勒的素描《手》,同學們在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會受到精神的熏陶。在對這些畫作的感受中,學生最初只是感到驚奇,但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之下,通過感受畫家的生平、所經歷的社會背景對美術作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分析,進一步感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學內涵。只有學生可以獨立欣賞美術作品,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審美感情的積累。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合理設計課程,深入解析作品,還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重視學生對藝術的興趣積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影視等方式使藝術表現變得多姿多彩。對于高中生來說,多媒體這種形式比較適合學生好奇的天性,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法應用恰當會給美術賞析課堂以“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教師的審美情感教育息息相關,教師自始至終對學生情感都具有啟發(fā)性作用。教師自身對藝術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構建教師的人格魅力,這些因素對培養(yǎng)藝術審美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一、專業(yè)理論知識是欣賞的基礎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強發(fā)展起來的,理解力是一種領悟各種關系,攫取事物本質的能力。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發(fā)現作品外部的各種關系以及其中復雜的內涵。這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能廣泛涉及聯系中外古今美術史知識。如一教師在講雕塑的手段、特征時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間雕塑,讓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拓展了學生的思路。美術欣賞是一種直覺審視力,是對美術本身的獨特理解,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特殊的運用。大家都不會忘記北京奧運的大腳印———瞬間雕塑,也不會忘記上海世博的水天一體的光與影的燦爛表演,還有現在流行的激光表演。
二、形象思維與審美教學的關系美術作品,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如果教師還只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是無法積極高效組織教學的。在美術的欣賞活動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發(fā)生著一種審美關系。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作出評價。美術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帶有普遍性的審美經驗的交融。斷臂的維納斯難道只是向我們展示另類的殘缺美嗎?欣賞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深入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現上。因而形象思維與審美教學必須互相聯系,作為美術欣賞課的兩條主線貫穿始終,不可偏重一方,要互相促進、互相提高,相輔相成。
三、審美教學要以活動為中心欣賞教學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等理論問題的講解,一定要在具體實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只用口說或者是只看圖片影像資料。在45分鐘的課堂上,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集中講授過多的理論知識。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美術教學,適宜以活動課模式來操作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