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對中醫專業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中醫專業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上頜中切牙;美學;敏感性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2-0285-04

        Comparing the perception of Dentists and lay people to altered Dental Esthetics

        XU Zhi-peng1,CHEN Guang2,ZOU Min1,BAO Qing-hong1,ZHOU Hong1

        (1.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tomatological Hospital,College of Medicin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ical,Xi'an Hospital of Railroad)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lay people and dental professionals with respect to minor variations in anterior tooth.MethodsSmiling photographs were intentionally altered with one of five common anterior esthetic discrepancies in varying degrees of deviation including crown length,incisor crown angulation, and open gingival embrasure.The images were randomized in a questionnaire and rated according to attractiveness by two groups:dentists and lay people.ResultsAverage values of Dentist group which they evaluate unattractively:Unilateral maxillary anterior tooth of 5 degrees, 5 degrees bilaterally;crown length increased more than 0.5mm or 0.5mm shorter; open gingival embrasure more than 2mm.Average values of lay people group were 7.5 degrees unilateraly,7.5degrees bilaterlly, 0.5mm,1mm,and 3mm respectively.The Dentist group could detect 2.5 degree change i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0.5mm with increase of crown length,0.5mm with decrease of crown length and 1mm with open gingival embrasure.In the non-professional group, it was 5 degrees,0.5mm,0.5mm and 2mm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to identify changes on incisor crown angulation and open gingival embrasure was different in two groups; however that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crown length.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dentist and lay people detect specific dental esthetic discrepancies at varying levels of deviation, which may aid the dental professional in making specific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upper central incisor;esthetics;perception

        微笑作為人類面部生動表情之一,在人際交往和情感表達中具有重要作用[1]。而微笑美與口腔醫學關系非常緊密,有心理學研究表明:面對面時,人的眼睛主要注視對方的眼睛及口腔區域[2]。正畸治療通過改變牙齒、牙齦位置來獲得美感。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應用,無論是患者還是醫師對治療后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美學帶有主觀色彩,如何區分醫師和普通人群對于相關美學參數敏感性,對于醫患溝通和臨床決策都有重要意義。

        從1999~2010年國外學者根據臨床經驗選擇指標變量通過對微笑照片進行修改,并分別對口腔醫師和非專業人士進行分類比較他們之間對唇齒變化的美學敏感性。其中對中切牙的變化實驗較少,而中切牙又是微笑時暴露最為明顯的牙齒,且由于種族、環境、文化背景、審美觀等,使國內外醫師與非專業人士評價美學敏感性不同,國外學者結論不完全適應于國內。而且國外學者研究中,指標變量的變化多局限于對牙齦位置的改變,對于牙齒的切端變化和長軸傾斜還未見研究。因此有必要對國內口腔醫師以及非專業人士對上頜中切牙美學變化的敏感性進行研究實驗。從而對口腔醫師的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療效果的評價進行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 測量指標:研究包括4張照片的5個變化,總共24張照片。根據臨床經驗選擇了4個指標偏差(變量),這4個指標偏差在臨床中最常見并與美觀緊密相連。鼻子和頦部被從照片中去除以免受不必要的干擾。只選取同膚色女性微笑,每個美觀特征都以原始照片為基礎漸進修改出5個變異像。微笑像用Adobe photoshop修改。照片達到和真實牙大小以及相同的照片尺寸。(6張照片按指標變量的漸進變化分別標記英文字母A~F)。

        1.1.1增加單側上頜中切牙近中傾斜角度。面部中線不變,中切牙長軸與之交角。改變右側上頜中切牙長軸,變量為2.5°。變化范圍0~12.5°,切端改變。按照指標變量,逐步傾斜右側上中切牙長軸(如圖1)。

        1.1.2增加雙側上頜中切牙近中傾斜角度。面部中線不變,中切牙長軸與之交角。改變兩側上頜中切牙長軸,變量為2.5°。變化范圍0~12.5°,切端改變。按照指標變量,逐步傾斜右側上頜中切牙長軸(如圖2)。

        1.1.3改變單側上頜中切牙冠長,保持齦緣不變。通過變化右側上頜中切牙切端位置來調整冠長,變量為0.5mm。增加范圍0~1mm;減少范圍0~1.5mm參考點是相鄰側切牙與尖牙的切端(如圖3)。

        1.1.4楔狀隙暴露:上頜中切牙之間唇側齦向根方移動,牙齒鄰接點不變,增量1mm。變化范圍0~5mm測量上中切牙間牙齦尖到鄰接點距離(如圖4)。

        1.2 調查方法:入選標準:口腔醫師組:年齡40歲以下,從事口腔臨床工作3年以上,大學本科以上學歷40例,其中20~30年齡組和30~40年齡組各20例。非專業人士組:年齡18~40歲,大學以上學歷。考慮在老師、干部、其他專業醫師、學生中抽取80例。其中18~30年齡組和30~40年齡組各40例。見表1。

        1.3 數據統計:①調查1:中依據被訪者選擇不美觀照片,記錄對應相關參數,即指標偏差值,取平均值,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統計,檢驗水平P=0.05;②調查2:在A~F各個水平,對比組內及兩組間能辨別差異的人數之百分率,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卡方檢驗,確定在哪個指標變量上以及哪個水平上有差異,檢驗水平P=0.05。

        2結果

        口腔醫師組評判明顯不美觀的相關參數平均范圍約為:單側上頜中切牙出現近中傾斜5°以上,雙側5°以上;上頜中切牙冠長增加0.5mm以上、縮短0.5mm以上;上頜中切牙之間唇側楔狀隙暴露2mm以上。而非專業人士的評判不美觀的相關參數平均范圍約為單側上頜中切牙出現近中傾斜7.5°以上,雙側7.5°以上,上中切牙冠長增加0.5mm以上、縮短1mm以上;中切牙之間唇側楔狀隙暴露3mm以上。對于上中切牙傾斜角度及牙冠長度減少,楔狀隙暴露變化,口腔醫師組與非專業組觀察范圍有顯著差異(P<0.05),對于牙冠冠長度增加,兩組觀察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敏感性比較中口腔醫師組能辨別上頜中切牙長軸近中傾斜2.5°變化的差異,冠長變化0.5mm的差異,及楔狀隙暴露變化1mm的差異;非專業組可以辨別中切牙長軸近中傾斜5°變化的差異,冠長變化0.5mm的差異,以及上中切牙之間楔狀隙暴露變化2mm的差異。對于上中切牙傾斜角度及楔狀隙暴露量變化,口腔醫師組與非專業組敏感性有顯著差異(P<0.05),對于牙冠長度變化,兩組敏感性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作為在前牙區起主導作用的上中切牙,很多學者都認為上中切牙是決定前牙區美觀與否的關鍵因素[3-4]。Kokich等[5-6]研究通過改變微笑照片上頜中切牙齦緣位置來表現中切牙冠長,下降中切牙間鄰接點來表現楔狀隙暴露量,并對不同人群的美學敏感性的進行調查研究,得出口腔醫師的美學敏感性高于非專業人士。而國內暫沒有此類實驗的明確報道。考慮到由于人種、文化背景、信仰、審美觀等的不同,國內外口腔醫師及非專業人士對于上頜中切牙齦齒關系美學變化的辨識能力可能也存在差別。因此,本實驗在Kokich等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了通過改變牙冠切端來反映臨床牙冠的長度變化,以及對牙冠長軸傾斜角度改變的研究方法,并且量化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有利于對正畸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療效果的評價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口腔醫師對上頜中切牙變化明顯不美觀接受程度低于普通人,表現在上頜中切牙近中傾斜角度、上頜中切牙牙冠切端縮短以及上頜中切牙間楔狀隙的暴露。這與以往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在前牙美學方面,口腔醫師較普通人的要求更高。而對單側或雙側上中切牙近中傾斜7.5°以上;上中切牙冠切端伸長0.5mm以上、縮短1mm以上;中切牙楔狀隙暴露高度3mm以上,口腔專業人士與普通人群均認為明顯不夠美觀并難以接受,因此在正畸治療結果中應盡量避免出現的。

        進行敏感性調查的被動性實驗中,口腔醫師組能辨別的差異值為:上中切牙近中傾斜2.5°,冠長變化0.5mm,及楔狀隙暴露1mm;非專業組可以辨別中切牙近中傾斜5°的變化,冠長變化0.5mm的改變,以及上頜中切牙之間楔狀隙暴露變化2mm的差異。口腔醫師與普通人群除對上中切牙冠長切端變化的敏感性無明顯差異外,其他參數如上中切牙單側和雙側傾斜角度及楔狀隙暴露變化的敏感性都有明顯差異。因此,口腔醫師與普通人之間在正畸治療中辨識上頜中切牙齦齒位置關系時,口腔醫師更能敏銳的發現牙齒及牙齦的細微變化。

        兩組實驗中,牙冠切端長度改變0.5mm,口腔醫師與普通人群均認為不美觀,此方面兩組人群辨識的敏感性相同,牙冠切端位置的微小變化往往易被大多數人所察覺,因此在正畸治療中,保持切牙切端位于正常位置顯得極為重要。

        通過上頜中切牙近中傾斜角度的調查研究,口腔醫師與非專業人士,對上頜中切牙牙冠近中傾斜的單側變化與雙側改變未見明顯差異。可見,在上頜中切牙相同近中傾斜角度情況下,無論單側還是雙側傾斜,兩組人群的判斷基本一致。

        對于上前牙美學本就存在不同觀點[7-8],但從患者角度考察前牙美學參數的研究不多,近來才開始逐漸得到重視。在正畸與修復治療中,除要解決患者功能上的問題外,口腔醫師更應考慮患者對美的需求與認可,而對美的滿意度主要取決于患者。本研究比較了口腔醫師與普通人群對于上頜中切牙相關美學參數的差異,讓口腔專業人士準確及時的掌握不同人群審美標準的差異,并量化了具體參數和指標,為臨床診斷設計、矯治目標等提供可靠且直接的參考,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合理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本研究主要涉及普通人群與口腔醫師對于相關美學參數的差異,并未進一步細化人群差異。而口腔醫師不能忽視不同社會背景、文化層次等的普通人群也存在審美差異。羅旭等[9]的研究顯示,休息位微笑時高學歷人群更喜歡上中切牙暴露2mm,低學歷組更喜歡上中切牙暴露4mm。這也是下一步需要實驗研究的問題,以便在正畸治療中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制定不同的治療設計方案。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對于上中切牙傾斜角度及楔狀隙暴露變化的敏感性及影響美觀的程度,相對于非專業人士,口腔醫師的辨識能力更強,對細微變化更加敏感;對于牙冠冠長的改變,兩類人群敏感性無顯著差異。因此,口腔醫師在美學方面可以從專業角度給予患者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建議,通過交流,使患者與醫師的審美標準互相靠近并認可最終的治療方案與矯治目標,為實現更好的療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和參照。

        [參考文獻]

        [1]Miller CJ.The smile line as a guide to anterior esthetics[J].Dent Clin North Am,1989,33:157-164.

        [2]Miller AG.Role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in impression formation [J].Psychol Sci,1970,19(1):241-243.

        [3]Lombardi RE.The principles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denture esthetics [J]. J Prosthet Dent,1973,29(4):358-382.

        [4]Rosenstiel SF,Ward DH,Rashid RG.Dentists' preferences of anterior tooth proportion-a Web- based study [J].J Prosthodont,2000,9(3):123-136.

        [5]Kokich VO Jr, H. ASUMAN KIYAK, MA, PETER A.SHAPIRO,et paring the perception of dentists and lay people to altered dental esthetics[J].J Esthet Dent,1999,11(6):311-324.

        [6]Vincent O. Kokich, Vincent G. Kokich, H. Asuman Kiyak.Perceptions of dental professionals and laypersons to altered dental esthetics:Asymmetric and symmetric situation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6,130:141-151.

        [7]凌均,傅海君.前牙美學不同觀點及研究現狀[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3(9):1449-1455.

        [8]彭利輝,鐘愛喜,潘小波,等.可塑纖維樁全瓷冠在上前牙美學修復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7):1020-1021.

        第2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在人體中,生理活動的規律存在著陰陽對立關系,并根據陰陽學說的理論基礎及生理學的知識將體內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聯系闡述說明。這樣的講述,不僅闡明了生理學中蘊藏著的陰陽學說的元素,還將中醫的陰陽學說滲透在生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強了教師主動學習相關學科知識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吸引了中醫專業的學生學習生理學的注意力,從而增強了學生對中西醫結合起來學習的意識,最終取得教與學雙豐收的目的。

        授課環節:針對傳統中醫學專業,各學科采取單獨教學計劃、單班授課的形式,杜絕千課一律,各專業授課趨同的弊端。經過多年的建設和調整,我們學習其他院校的經驗,針對傳統中醫專業構建了新的現代基礎醫學課程體系,其課程和主要模塊內容不是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濃縮版,而是由以下重點模塊知識內容組成:生命科學基礎學科:內容包括細胞生物學,酶與維生素,生物氧化,糖、脂、蛋白質與核酸的代謝,營養物質的代謝調節,分子生物學基礎。人體結構與形態學:內容包括人體基本組織的結構與形態,各系統器官的組織結構與形態。人體功能學:血液與血液生化,血液循環,體溫與體溫調節,消化與肝膽生化與吸收,腎臟功能與水鹽代謝與平衡,神經系統,內分泌與激素,呼吸功能,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病原生物學:細菌學、病毒學與寄生蟲學概述,常見致病菌、病毒、寄生蟲及其致病作用,免疫學基礎等。病理學:常見致病因素及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及其特殊病理變化。基礎藥理學:藥動力學,藥效學,各系統藥理,激素及體內其他活性物質等。

        實踐環節:拓寬基礎知識、強化技能訓練、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教學。如針對望診中的舌診,重點實習舌的組織結構,針對觸診,著重觀察心臟、中動脈的結構及相關循環系統的病理生理功能。在人體結構學模塊知識中,有重點的將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正常人體形態構造和各系統的組成以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及某些器官的體表投影與針灸穴位的關系;人體體表的骨性、肌性、皮膚標志與針灸穴位的標準化定位聯系闡述,為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好兩項工作

        學生學習動力的儲備:上述課程體系的開設,幫助學生在深入學習本專業精髓的同時,進行了知識、方法的更新。使學生懂得中醫專業的發展不僅離不開本學科的實踐,還依賴于相鄰或邊緣學科的滲透與融合。中醫要振興和發展,必須從它相鄰的學科———現代醫學領域取其精華,也就是采用與中醫教育相關的,具有生物共性的人體基本知識和現代醫學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方法。這并不等于用現代醫學理論體系來取代經典的中醫理論體系。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西醫課程的動力和興趣。例如組織胚胎學課程教學中,趙承軍教授在開課前對中醫專業的學生進行了“中醫專業學生該如何學習組織胚胎學課程”的講座,學生聽的極為專注,且正確認識了人的整體性與微細結構之間的平衡對維持健康的重要性。教材的準備:各學科應針對中醫專業的專業特色,做好教材的選用和編寫工作。目前教學中多采用中醫藥專業系列教材,且有部分教材為案例版,增強了學生的臨床認知和感受,已有多名教師參與到中醫藥類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中。

        把好驗收最后關口

        考慮到傳統中醫專業學生部分為文科背景,學習西醫基礎理論知識背景不足、學習能力不足的客觀問題,除平時狠抓教學實踐環節外,還要做好復習考試階段的知識鞏固工作。通過知識競賽、發放復習資料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融合的梳理,以使教學質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

        發揮基礎醫學優勢,支持中醫專業的科技創新

        1科學研究支撐中醫學教學和臨床實踐

        寧夏地處黃土高原,特殊的地理氣候生長著豐富的道地中草藥。其醫用有效成分的分離提純、藥理作用功效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對寧夏特色經濟作物的開發、疾病的防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長期以來進行了大量的寧夏中草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藥效分析等研究工作。如:枸杞多糖的神經保護、生殖保護中醫研究、甘草的抗抑郁作用研究,苦豆子生物堿的抗內毒素、抗肝損傷等專業的研究;沙棗花精油的提取及藥用作用研究等。經初步統計,僅藥理學系2007-2010年就發表與本地區道地中草藥藥理研究的專業論文32篇,其中SCI收錄3篇;核心刊物收錄20篇。全院在此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多項,涉及到藥理、化學、神經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等多學科,這些科研成果對中醫藥教學及臨床實踐提供了豐富的科學依據。

        2積極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使中醫專業學生感悟科研精神、體驗科技創新、領略科研思路的形成,并認識到要完成中醫技術現代化,就需要通過生物醫學工程方法,建設現代中醫基礎醫學研究平臺,才有可能將現代科學技術引入中醫診療體系中來,進而實現中醫技術現代化。蟾酥是由蟾蜍科兩棲爬行動物的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經加工而成,為傳統中藥材。味甘、辛,性溫,蟾酥所含甾體物、生物堿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惡瘡、痛疽、咽喉腫痛等癥,外用可止血,是六神丸的主要成分,為了觀察蟾酥的抗癌效果,寧夏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師指導中醫專業學生進行大學生創新項目“蟾酥注射液對癌細胞的抑制作用”的工作,通過立題、技術路線設計及選擇實驗方法、觀察實驗結果、分析試驗數據,進行了科研工作的過程體驗,獲得了蟾酥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結果。使中醫學生開拓了應用現代技術方法深入探索中醫中藥防病治病機制的視野。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中醫專業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素質教育的創新平臺。

        3開放實驗室,為中醫學院教師提供科研平臺,提供現代生物學技術服務

        目前,寧夏醫科大學已有多名中醫學院的教師進入基礎醫學院科研平臺,進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進行復方制劑動物模型的研究,這樣的平臺支持、資源傾斜大力提高了中醫學院教師產出科研成果的水平和產出速度。對我校中醫藥、特色回醫回藥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第3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1.1認識不足

        1.1.1CME對象認識不足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工作忙、任務重,難以抽出專門時間脫產學習。即使是自己單位組織的講座或學習班,也因工作忙和專業的不同而影響學習效果。他們在主觀意識上沒有繼續學習“四新”內容的需求,參加CME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領取學分證。不少人認為參加CME只與晉升有關;某些已晉升正高職稱或不再想晉升的人員,對CME學習不夠重視;有的人員在晉升期間集中學習,猛得學分,一旦晉升后則熱情銳減。

        1.1.2醫院領導認識不足醫院領導中存在重工作輕培養、重經濟效益輕技術提高、重近期利益輕遠期效果的現象,嚴重影響了CME的深入開展。在此情況下,醫院CME的管理人員沒有專職的,而多由醫務科或科教科兼管。他們由于事務性工作較多,存在著表面性工作做得較多,缺乏深層次的研究與思考。由于受經費的制約,中醫醫院投入不足,開展和參加項目較局限,影響了人才培養、技術交流和智力引進,從而影響了學科建設,后勁乏力。一些醫院未建立CME制度或雖然建立,但培養目標、考核與職稱晉升、待遇、評優評先、執業再注冊脫節,難以發揮其促進作用,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參加CME的積極性。

        1.2CME項目水平不高,手段方式落后

        1.2.1CME項目水平不高①CME項目的申報質量和教學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相近CME項目的重復申報,項目內容不符合“四新”、“三性(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CME項目師資力量配置、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項目的監督檢查不到位。②CME項目學科覆蓋率發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評估體系。申報的CME項目學科覆蓋面不廣,學科結構往往局限于傳統的學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動適應和應變能力,以及反映“四新”內容不夠。在教學目標上,對提高能力和素質重視不夠,使學習者選擇性較小,難以滿足和適應需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缺乏對CME管理及教學方法、效果的系統評價和研究,尚未建立相應的綜合評估指標體系。③CME內容不完善。CME中多注重醫療技術的繼續教育,而沒有把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醫德醫風納入繼續教育的范疇,導致個別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有所提高,而服務意識、服務水平卻停滯不前,兩者不能協調發展,造成了醫療糾紛增多的不和諧局面。④中醫專業和西醫專業沒有區別對待。中醫醫院中,中醫臨床醫師對中醫方面知識掌握要優于西醫的診療技術,西醫專業臨床醫師的診療技術要優于中醫醫師,但是中醫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功底較差。目前對于這兩類臨床醫師的CME基本上沒有區別對待,而是一概而論的。

        1.2.2CME手段方式落后中醫醫院的CME方式多以外出進修深造、參加學術活動、參加短期學習培訓班等方式為主,而論文交流、院內學術講座和專題報告會、自學、科室小講座、疑難病例討論、教學查房、新技術新業務等開展的較少。因此,難以適應中醫醫院臨床實際工作的需要。

        2中醫醫院開展CME的措施

        2.1更新觀念,統一認識,是提高CME自覺性的前提人是CME的內在因素,只有充分調動CME對象和工作者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開展好CME。通過加大對CME目的、意義的宣傳力度,使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意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四新”,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因此,統一認識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習一陣子”為“學習一輩子”、變“單純追求理論學習”為“提高能力”的前提。

        2.2成立和健全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是落實CME的保障

        2.2.1健全組織機構,制定和健全規章制度醫院應按要求成立CME領導小組、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明確職責分工,使醫院CME組織體系健全。院領導的重視不是一句“套話”,是醫院CME經費、人員以及政策的重要保障。醫院的CME委員會應由院長任主任,分管副院長任副主任,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和醫學專家為成員。科教科作為日常辦事機構,人員相對固定,保證準確把握政策和標準。醫院人事、醫務、護理等部門在醫院相關制度、考核標準的制定以及執行方面對CME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視,如職稱晉升、評先評優、執業再注冊均要求提供CME合格證書,并將科室CME的合格率納入科室主任、護士長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科主任、護士長對科內CME工作也應積極配合,相對固定一名能掌握CME標準的同志協助科教科管理科室內CME工作。醫院應根據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結合該院實際,從內容、形式、考核、學分登記及驗證等方面制定該院的CME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以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醫院還應科學進行經費管理,制定相應的辦法對個人參加項目學習、接受遠程繼續教育、在各級雜志等發生的費用給予一定補助和獎勵,以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

        2.2.2做好學分年度驗證和CME檔案及信息管理為了保證CME學分授予的真實性,在學分授予、登記審核工作中,實行院、科兩級審核制度,并為每位專業技術人員建立CME個人檔案,授予學分的論文、成果等資料的復印件經院科兩級審核后歸檔保存。現在,宜昌地區已經實施CME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網絡管理,明顯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職能部門應定期對科室開展CME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分,保證醫院CME目標的實現。

        2.2.3建立健全評價體系CME的評價應由重過程轉為重結果。根據評價的階段分類如下:①過程評價:學習者對課程滿意度的評價;②內容評價:評價內容的相關性、課程設置特點和復雜程度;③結果評價: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變化的情況以及學習者在實踐中的行為變化;④對患者和社會影響的評價:很多學者指出這是惟一有意義、有效的測量,因為它評價的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對醫療護理的滿意度和醫護行為變化的感知。

        2.3開展具有中醫醫院特色的CME項目中醫學知識、方法、技術的更新,不是由理論的更新帶來的,而是由中醫專業技術人員對已有理論,即經典理論的深入認識和不同感悟所帶來的,這是中醫不同于現代醫學的一個顯著特征。中醫醫院的臨床醫師既要掌握現代醫學的理論與先進技術,又要發揚傳統醫學理論,突出中醫特色,做好院內、院外CME工作。

        2.3.1院內CME①中醫基礎理論與現代醫學診療技能操作培訓相結合。中醫醫院應從突出中醫特色和專科特色去求發展,無論是哪一個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都應對中醫基礎理論有所了解,并能在本專科疾病的診治中運用。此外,要求中醫專業人員對中醫經典理論做到熟讀。經典理論是中醫的本體,是中醫真正意義上的基礎,也是構成中醫醫務人員理論水平高低的決定性要素。中醫醫院的專業技術人員,多數是中醫院校的畢業生,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他們在辨證施治的同時還要掌握現代醫學操作技術。②院內辦“西學中”培訓班,積極鼓勵科室對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的學習。培訓班以自學為主,由有經驗的中醫專業人員講解、答疑,并定期組織相關知識考試及考核。③利用教學醫院優勢,積極申辦中西醫結合CME培訓班。宜昌市中醫醫院為三峽大學中醫臨床醫學院,鼓勵本院中醫專家授課,促使其在備課的同時鞏固和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同時聘請上級醫院的中醫專家前來授課,從而實現資源共享。④積極開展名老中醫師帶徒教育和臨床經驗的整理與應用。醫院采取為名老中醫配備學術繼承人的教育形式,指導教師通過口傳面授、臨床應診、實際操作,向繼承人傳授他們的經驗和專長。組織人員對有代表性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及實踐經驗進行系統整理與應用。⑤法律教育與醫德培養應成為CME永恒的主題。依法執醫、文明執醫是現代社會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生存健康權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長久以來,醫德教育與法律教育是醫學教育的薄弱點。CME不僅要補好這一課,還要使之貫穿醫務人員的職業生涯,使醫務人員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⑥重點專科建設與CME相結合。重點專科是醫院發展的龍頭,將CME與重點專科建設相結合,加強重點專科建設,提高服務水平。⑦積極引導參與醫學科研、撰寫論文以及自學。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在完成醫療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醫學科學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撰寫論文,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以促進醫院學術風氣的活躍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4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中醫學基礎》;理論教學;探討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學科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浩瀚的文獻史料而歷數千年不衰。千年來,中醫學充分顯示了其存在的科學性和價值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我國號召實施課程改革系統工程,而課堂教學改革又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基礎》作為中醫學理論的入門學科,其中的理論內容較深奧,鑒于這門課程涉及到臨床、護理等非中醫專業的學生,學生們大多數對中醫學的認識比較粗淺。因此筆者認為,在中醫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突出中醫理論特色,并不斷擴展其內涵,以便于非中醫專業學生對中醫理論感興趣,并能較好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

                 一、調整教學的內容

                 1.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  對教學內容進行三級分類: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將每章內容分為掌握、理解、了解三個級別。要求掌握的內容,教師要重點全面講授,并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理解的內容,教師進行簡單扼要的介紹,并要求同學們熟悉其中的醫學道理;而了解的內容,學生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整個教學過程要力求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2.修訂了教學大綱及教學方案  根據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的培養方向及目標不同,修訂了教學大綱并隨之調整了教學內容。同時針對《中醫學基礎》、《中醫學》、《中醫護理學》這三門課程中醫基礎課程的內容之間存在交叉、融合的問題。提出了將這三門中醫基礎相關課程進行優化整合的新思路,力求通過重新優化整合這三門課程,使這三門課程的聯系及分工更為合理,同時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現已完成三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

                 3.堅持對于集體教學內容的研究  多年來,我們中醫教研室一直堅持集體教學研究,尤其是近年學生班次、專業的轉變頻繁,教材的更新,學術的不斷發展,都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體教學研究顯得尤為重要。中醫教研室每周集體備課一至二次。堅持學術討論、相互聽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了各種教學工作制度、教學檔案,各項工作按計劃進行已經成為習慣。

                 二、教學思維的拓展

                 近幾年,中醫學與西醫學在學術領域和臨床治療領域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對于二者孰優孰劣的討論相當的激烈。學生們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闡述中醫理論知識之外,可適當拓展開來,比較中醫西醫學在醫學理論、疾病診斷和用藥治療中的差異。不回避差異,正視各自的優缺點,科學的對待兩者在疾病診療中的方式方法。

           三、理論與臨床的結合

                 筆者多年來一直堅持參與臨床醫療診治工作,認真收集病例及癥狀資料,以照片、影像等形式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并將臨床病案充分結合在理論教學中,讓學生能通過實際理解中醫理論知識,改變對中醫理論晦澀難懂的印象。

        第5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一些不愿意公開姓名的中醫界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談及曲黎敏圖書比較火爆的情況,甚至表示這本書不值得一看。一些比較謹慎的中醫人士指出:曲的講座硬傷不少,她用中醫觀點套西醫的疾病不合適……

        但即便是曲黎敏的批評者,也認為:曲黎敏把中國老百姓成功地攙進了中醫文化的大門,接下來,更多的中醫專家有責任引領大眾一步步走入中醫的殿堂。

        當我們為中醫未來憂心忡忡的時候,當我們還在為中醫取消的說法而大動肝火的時候,我們確實應該感謝曲黎敏,她讓更多的中國百姓喜歡上了中醫。

        正方 ――她的課像新鮮空氣

        1.她讓中醫火了

        “中醫真的是熱起來了。”《挽救中醫》一書的作者、著名中醫界前輩呂炳奎之子呂嘉戈感嘆,“中醫界的朋友們更是經常談起曲黎敏,她對中醫文化的大眾宣導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讓更多的人關注了中醫文化。”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樊正倫,經常活躍在電視臺、平面媒體和眾多公益講座上。有著40余年中醫臨床與研究經驗的他,覺得曲黎敏的火是個必然。“誰都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東西,養生也是如此。中醫就要比西醫更有親和力。老百姓感覺,西醫的東西有距離感,而中醫養生更易于把握和實踐。”

        2.她講的很實用

        “為什么中醫養生這么熱?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中國老百姓而言,治病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既然治不起病,那咱就早早防病吧,而中醫特別講究治未病,并且中醫的保健方法好學實用,還廉價。”呂嘉戈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師彭玉清也認為,曲黎敏講的養生保健方法,用起來很方便:“比如孕婦得了風寒感冒怎么辦,曲黎敏給支了一招,早期可以用蔥白煮湯喝。蔥白家家都有,煮湯又很方便,還不用擔心藥物副作用,感冒又不敢吃藥的孕婦能不喜歡嗎?”

        汪浩認為,曲黎敏講用手心搓腳可以讓心腎相交,有助于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通過心臟病的發作時間,可以大致推測是哪個經脈出了問題等等。“都很正確,很實用”。

        3.她的“淺出”不容易

        “曲黎敏把腎比作煤氣罐、儲蓄罐,一下子把中醫對于腎的復雜的醫理講明白了。”在彭玉清看來,除了提供實用的中醫保健方法,善于給中醫醫理打比方也是曲黎敏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老百姓對中醫文化的看法一直是:神秘而博大精深,難以理解。而曲黎敏用形象、生動又簡單的語言傳播中醫,不僅讓不懂中醫的百姓能理解,甚至連我都開始用她的這些比喻去給病人解釋各種病理。”彭玉清感嘆。

        “曲黎敏的課像是一股新鮮的空氣。”現在是北京某三甲綜合醫院中醫科大夫的林征(化名)回憶到,她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念書時曾聽過曲黎敏講中醫養生。“她用一種不受中醫專業束縛的方式來說中醫的道理,盡管通俗,但說的全是老百姓愛聽的,能懂的。”

        把中醫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到底有多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國璽教授深有感觸:“對于專業的中醫從業人員,寫學術論文要比寫科普文章容易得多,前者僅僅需要‘深入’,后者則要求先‘深入’后‘淺出’,這就需要下相當的功夫。”

        張國璽坦言,自己是評上教授職稱后,才放手來做中醫科普的。“很多中醫專家之所以沒能加入到中醫科普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工作的壓力,要評職稱必須發表學術論文,而做中醫科普沒有這方面的作用。”

        4.她讓更多的人愛上中醫

        “有位病人耳朵上長了個癤,來我這兒看,上來就問他這個耳癤是不是和臟腑疾病有關。后來才知道,他是看了曲黎敏的書,了解到中醫講究整體看問題,就懷疑耳朵上長癤是不是臟腑有問題。”這件事,彭玉清至今記憶猶新。

        在彭玉清看來,曲黎敏不僅滲入到她的患者中,也打入了他的家人心中。彭玉清坦言:盡管自己就是中醫的臨床醫生,但家里人還是去買曲黎敏的書看,因為她能做的只是幫他人治病,而曲黎敏做的卻是讓更多的人養生。

        “我們醫院的一些退休職工,也是去買曲黎敏的光盤回家看,遇到任何問題,有質疑的,不明白的就會帶著問題再來問我。” 彭玉清覺得,通過對中醫的科普宣傳,引導了更多的人關注了中醫、了解中醫,這就是曲黎敏的功勞。

        曲黎敏是一把重錘

        盡管對曲黎敏有這樣或那樣的爭議,但是每一位中醫專家,都贊賞曲黎敏在弘揚中醫上的巨大貢獻:她把中醫養生熱推向了一個,她讓老百姓知道原來咱們的老祖先留了一本很棒的醫書叫《黃帝內經》,她讓許許多多曾經對中醫一無所知的人看到了中醫金碧輝煌的一角。

        2006年一場萬人“取消中醫”簽名鬧劇讓人記憶憂新。“曲黎敏現象”讓我們感悟到中醫強健的生命力。因為中醫就藏匿在每個中國老百姓的思想中,就浸染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里,而曲黎敏則是用一把重錘,敲醒了我們沉睡的大腦,喚起了我們對中醫的感知。

        我們要感謝這些愿意站出來批評曲黎敏的中醫專家,正是因為他們的批評,讓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曲黎敏,正確地認識中醫養生的知識。我們更希望,這些專家們能夠被曲黎敏“激將”出來,引領大眾更正確、更深刻地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普及中醫。

        在美國的醫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不做科普教育的醫生不是好醫生。套用這句話說,我們認為不做科普教育的中醫也不是好中醫。中醫的生命力,不在上端,而在下端,在老百姓的心中。要讓中醫這棵古老的參天大樹永遠枝繁葉茂,就必須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到老百姓的思想深處,這靠什么?靠的就是中醫科普教育。

        如果廣大的中醫界人士乃至全社會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中醫科普的這堆篝火會越燒越旺,中醫的熱量也會溫暖更多的人。

        反方 ――通俗不能庸俗

        1.她的底子不夠深

        有一次,患者找林征看青春痘,林大夫給出的解釋是肺熱和脾的濕熱導致。沒想到,病人一聽,反問:“您怎么和曲黎敏說的不一樣啊,她說青春痘是胃火導致的。”一席話,讓林征無語。“如果臉上冒幾個小癤子,可能是胃火引起的,但是青春痘的病因不會是胃火呀。”

        對病因和病理的闡述欠妥,是曲黎敏最飽受中醫界人士爭議的。

        “曲黎敏說久咳虛癥的人,就應該讓他咳,這樣讓肺宣發了,咳嗽就會好。但問題是,如果有虛邪,治療久咳虛癥需要收斂,而不是宣發啊;還有,曲黎敏講,口里有甜味,是脾的收斂出了問題,這我也不認同,應該說是脾經有熱、脾氣上逆引起的才對。”汪浩看曲黎敏的《從頭到腳說健康》,經常皺起眉頭。

        “曲黎敏的一些養生方法盡管不錯,但還是沒有拿出中醫真正的絕活來。”汪浩說,比如“十指相敲”防手腳涼,這個方法遠不如搓手上的井穴(手指尖)來得快。

        2.不能拿中醫觀點套西醫的病

        “曲黎敏說喝酒愛臉紅的人肝有問題,這太絕對了,如果有讀者因為這句話去檢查,診斷結果沒問題,他會不會因此就不再信任中醫了?”

        中國中醫藥報資深記者趙雯覺得,曲黎敏講的一些內容,違背了中醫“辨證施治”,也就是“因人而異”的核心觀點,中醫是最講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而曲是把西醫的指標診斷方法簡單化地嫁接到中醫上,這并不合適。

        對這一觀點,樊正倫也表示認同:現代社會的很多疾病,在中醫里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能誤導讀者,“譬如糖尿病,中醫里是沒有的,有的是和它相似的消渴癥。”

        曲黎敏在書里也講到了糖尿病,她說:“糖尿病中期的治療有一個方子,每頓飯都以黃豆為主食,多吃黃豆飯、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兩三個月就可以痊愈,而且連藥都不用服。”

        “很顯然,這個觀點就有點過于絕對了,畢竟中醫里講消渴癥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吃出來的、淤出來的等等。”樊正倫進一步解釋:所謂吃出來的,就是說老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消化纖維食物的肚子,可是我們開始吃越來越多的西式牛排等,久而久之就埋下消渴癥的隱患;還有就是淤出來的,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七情六欲皆可化火,內熱一多,也有可能導致消渴癥;再有老年人臟腑氣血衰弱引出來的。“所有這些,只單純吃黃豆飯來治療,顯然太過片面了。”

        “我堅信中醫的通俗化是很必要的,但是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中醫不是吃點蘿卜吃點姜這么簡單的,中醫應該能給大眾的健康以更全面、更正確、更有效的指導和幫助。”趙雯這樣說。

        3.中醫科普不要走偏

        “中醫科普也要有整體觀,不能孤立,不要走偏門。包括現在社會上很熱的掌紋養生,通過掌紋認識疾病,這在中醫學術界都是存在爭議的。”樊正倫坦言,中醫養生普及者要講更多中醫養生的原則,基礎性的東西。

        趙雯的觀點與樊正倫類似,她認為:“現在的中醫科普內容,大都是傳播中醫的‘術’,也就是具體的保健方法,這很重要,但是在介紹方法的同時,還應該傳達中醫的健康觀念,這才是更讓大眾受用的,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大眾不僅掌握了運用中醫養生方法的指導方針,還具備了分辨優劣的判斷力。譬如,不是每個人吃蘿卜都能起到順氣的功效,那么如果自己肚子脹氣了,吃蘿卜不管用,這時就可以考慮自己脹氣的原因,換換別的招數。所以,我認為從觀念上進行引導,比簡單地說一招一式更有意義。”

        呂嘉戈還談到了媒體的作用,他說,報紙的更新遠比圖書快,針對圖書和講座中的錯誤說法,報紙要及時糾正并告知大眾正確的方法和觀點。老百姓選擇中醫講座和書籍也不能盲目跟風。

        對此,樊正倫提議:“沒有鑒別能力的人,要想學習中醫養生,最好選擇有專業背景的學者出的書或是進行的講座,有鑒別能力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看養生講座和書籍,但一定要找到科學正確的內容方可實踐。而最最關鍵的是,中醫普及的目的是為了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病,而有了病一定要去看醫生。”

        這一點,幾乎成為所有專家的共識。

        第6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浙江省溫嶺市中醫院 浙江省溫嶺市 317500

        【摘 要】隨著醫療機構的不斷發展,中醫護理臨床查房模式不斷地被運用,并使其成為中醫護理中的一大特色。中醫護理查房主要是由護理部的相關組織在重點專科病房中進行,并將相關的臨床經驗推廣出去,可以有效的幫助護理人員提高中醫護理的質量,加強樹立中醫護理的理念,推動中醫文化的發展,使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不斷地增長,從而能有效的完善中醫護理工作,并推動其發展。

        關鍵詞 中醫護理;查房;特色;臨床分析

        護理查房主要是指醫院要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作出相應的措施并進行分析,該方法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且隨著醫療機構的不斷完善,護理查房將會成為臨床上主要的模式[1]。關于護理查房的概念,在許多的相關教學及研究資料上都能有所了解,但相對來說中醫護理查房模式,尤其是要突出中醫護理特色方面的相關資料還是比較少的。因此,針對該問題相關的中醫醫院護理人員要不斷的進行資料的查詢及研究,突顯出中醫護理的特色。隨著醫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相關的護理要突出中醫特色。但就目前水平來看,中醫護理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依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護理人員去解決,導致中醫護理的發展嚴重滯后。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相關的中醫院的護理特色進行討論,就如何完善中醫護理突出其特色做出相應的分析,以此推動我國中醫特色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其具體方法如下:

        1 中醫護理查房前的準備

        中醫護理查房是中醫院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查房的模式,它能培養護理人員中醫查房的能力,并能將實踐的經驗進行有效的總結,從而探索出一條新的利于中醫護理發展的道路。因此,相關的護理人員在查房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保證查房工作的有效進行,其主要的內容包括:

        1.1 選擇合適的查房病人及查房科

        相關的護理部門要根據查房科室的特色,選擇具有特色的中醫護理對重點專科病房進行檢查,將其作為主要的查房科。再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根據有關要求,選擇能突出中醫護理特色的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將這些準備好的相關資料向全院的護士進行說明,利于所有的護士都做好充足的準備。

        1.2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做好相關的準備查房前,有關的護理人員要做好相互間的溝通工作,尤其是要與患者進行協調,醫患之間能夠有效的配合,主管護士要對患者的病例及相關的資料進行收集,以便日后的參考與復習,并做好相關文獻資料的查找工作[2]。

        2 中醫護理查房的流程

        (1)主題明確:主管護士要向全體查房人員說明查房的目的。并將要解決的問題一一歸納出來,明確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2)病史的報告:由相關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基本基本資料進行詳細的報告,一簡明的語言概括患者在采取的中醫護理診斷措施,針對現階段所存在的相關的護理難點及健康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

        (3)病情的檢查:查房護理人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相關的詢問,要結合患者的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主要是檢查患者的陽性體征,護理計劃的執行情況及護理措施臨床效果。

        (4)護理的評價:護士根據收集相關資料,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將其與責任護士所提出的問題結合起來,保證了評價的準確性。再根據相關的護理措施及下一步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指導,不斷對護理診斷的內容進行補充,有利于完善護理工作的管理。

        (5)護理的總結:護理人員要對實施的護理結果進行總結,在明確效果的同時,不斷糾正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 中醫護理查房的意義

        3.1 有利于護理人員樹立中醫護理理念

        相關的護理人員在進行中醫護理查房時,要對患者的病情和身心狀況等,及時掌握與了解,促進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其對患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通過病房主任對該病相關的中醫知識的解說,有利于護士將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其樹立中醫護理理念,并不斷加深對中醫護理的認識,提高中醫護理的質量。且開展中醫護理查房,有利于提高護士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在研討會上提出相關的意見或建議,有利于推動護士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維護護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3.2 有利于促進中醫護理技巧的掌握

        中醫護理查房對中醫護理操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中醫專科護理操作,如中藥化腐清創術、中藥溻漬或是郵票貼敷等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操作進行總結時,有利于不斷完善相應的中醫護理操作的流程及評價的標準。使中醫護理操作更具科學性,能有效的提升中醫護理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3.3 有利于加強中醫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相互結合

        由于護士自身的因素對中醫護理科研的開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護士的學歷較低.缺乏專業的知識,使得中醫基礎理知識較為薄弱,加上對專刊文獻的閱讀量較少,導致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進行領導,大部分的護理管理者都缺乏對護理科研知識的重視。而采用中醫護理查房模式能有效的解決該問題。它能夠激發相關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對實際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因此,護士在查房前要對相關的中醫理論和護理知識掌握清楚,自覺查找有關的資料,護士要加大對中醫護理科研的重視,不斷推動中醫護理科研工作的進行[3,4]。

        4 小結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查房模式不僅能夠有效的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同時在中醫特色護理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可以幫助相關的護理人員提高現代化中醫理論知識,并能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能力,通過樹立中醫護理理念,從而有效的促進中醫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周瑛. 責任護七“三部曲”查房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70-71.

        [2] 劉曉燕. 實行中醫專科三級護理查房提升中醫護理水平[J]. 新西部( 下旬刊),2013,1(1):628-629.

        第7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中藥飲片識別 校內教材 設計 編寫 教學實踐

        【分類號】R2-03

        在古代,出現許多既精通中醫又精通中藥的大夫,如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他們精通各種疾病的診治和中藥的應用。但后來的中醫藥教育,對中醫師的要求只停留在中醫專業上,造成了中醫師不懂藥,醫藥分家的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中醫藥教育要不斷地適應國家醫療制度改革,對中醫師的要求已不能停留在以往醫藥分家的培養模式上,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綜合技能的中醫藥人才已成為了現代對中醫藥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我校從2014級開始,中醫專業的《中藥學》課程中開設《中藥飲片識別》的實驗課程。為指導學生掌握中藥飲片識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取得較好效果,筆者主編了《中藥飲片識別》實驗校內教材。

        一、教材特點

        由于實驗教材建設是高校三大建設之一,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教材的質量影響到學生培養的質量。因此,在編寫本教材的過程中,為解決學生基礎薄弱、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以著重培養學生掌握中藥飲片性狀的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理論方法識別中藥飲片為原則進行編寫。在設計、編寫教材時注意:

        1、突出實驗教材特色。本教材雖定位為中醫本科學生的實驗教材,但是與

        以往的配合理論教學而指導實驗、驗證理論的實驗教材完全不一樣。該教材的特色是理論知識貫徹始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教材。因此,在設計、編寫時注意把握好基本理論知識度與量、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互結合。

        2、針對學生的知識構成,設計、編寫的教材盡量合乎學生的知識層面

        由于中醫本科課程里沒有開設《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

        制學》等相關基礎及專業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僅有中學階段的生物學常識,中藥識別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如何解決中醫本科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內容多、學習難度大等問題,在設計教材時,要簡單而易于掌握。于是將教材內容設計分三部分:總論、各論和附錄。總論的內容主要介紹中藥飲片性狀鑒別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各論選取了130多種臨床常用中藥飲片,應用鑒別理論,介紹其識別方法;附錄是對各論的一些補充。三部分內容環環緊扣,從理論入手,理論指導實踐。這樣從學生的知識構成出發,使理論知識易懂,藥材識別實踐操作易于掌握,才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更易于學習,易于接受。這樣才更容易達到教學的目的。

        3、精選教材內容,合理安排。

        在設計、編寫該教材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學時情況等原因,將教材內容分基本內容和輔助內容。基本內容:是指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輔助內容是指能輔助學生理解鑒別理論和辨認中藥飲片的知識內容。在總論部分中藥飲片鑒別的理論依據、鑒別的基本方法以及動植物藥入藥部位的鑒別方法是基本內容,鑒別術語屬輔助內容;各論中每個藥項下設來源、處方名、飲片(包括炮制品)性狀是基本內容;加工炮制是輔助內容,附錄部分是輔助內容。有關輔助內容編寫有以下幾方面的設計:

        1)鑒別術語幫助了解中藥飲片的特征。中藥鑒定的鑒別術語重要是突出介紹中藥材性狀特征的,但對中藥飲片的識別有輔助作用。比如:黨參的“獅子盤頭”,假如在黨參飲片里看到黨參根頭部分的“獅子盤頭”特征,再加上黨參飲片其它的鑒別特征,這樣就很容易識別到黨參飲片了。

        2)中藥性狀特征“氣味”和功效的“四氣五味”的比較區別。學生學過《中藥學》,對中藥學中的性味的“四氣五味”熟悉,而中藥鑒定學中的“氣味”與中藥的“四氣五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中藥性狀的“氣味”與中藥性味的“四氣五味”既有相似之處,又有顯著差異。前者是中藥本身的客觀屬性,是其“氣”與“味”的真實總結;后者是根據藥物作用于人體后發生的不同反應和治療效果的概括性歸納,是前者的發展,同時又具有藥物臨床療效的實際功能。所以,我們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要正確地理解兩者,要很好比較區別,絕不能混為一談。只有理解好中藥性狀特征“氣味”和功效的“四氣五味”,才能更好的辨認中藥飲片,也更方便分清中藥的性狀及功效。因此,在附錄里加上中藥性狀“氣味”與中藥的“四氣五味”關系總結表,對幫助學生學習《中藥飲片識別》和《中藥學》大有裨益。

        3)化解炮制后藥材飲片識別難點。一些藥材經過炮制加工后,形態特征與原藥材發生很大的變化,功效性能也隨之發生變化。炮制后藥材飲片識別是一個難點,如何去化解?使學生克服困難心理,化難為易,甚至迎難而上。教材設計先讓學生了解炮制方法,對炮制品的形態特征有較好的認知過程,這樣通過認識炮制方法去識別炮制后的飲片特征來化解識別難點。

        4)實物彩照便于對照。教材設計拍攝了很多藥材飲片的實物彩照,其色彩、形態逼真,突出藥材飲片的鑒別特征,能幫助學生對照學習。

        二、教學實踐

        《中藥飲片識別》是一門在理論知識貫穿全書,理論指導鑒別實踐操作的課程。因此在這一年多新開設這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做到:

        1)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重點、難點內容來進行問題設置、講解分析、探究啟發,讓學生利于理解,掌握重點內容,化解難點內容,使學生易于掌握中藥飲片鑒別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用于飲片鑒別的具體實踐。

        2)手段形象化。采用文字與藥材飲片圖片,結合藥材飲片立體教學,對識別的藥材飲片更形象化,使學生加深記憶。并且從藥材飲片的形態、色澤、質地、氣味等形狀特征,延伸了解與中藥功效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將飲片特征和功效聯合起來,加深對該藥材飲片的理解。

        3)方法多樣化。如啟發式教學法是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索[1]。如“入藥部位是什么? ”、“有什么形態特征?”、“它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形態特征與功效是否相關性?”這些問題圍繞著飲片的識別開展,并有一定的連貫性,較易引起學生興趣,較之直接講解敘述枯燥的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如入藥部位為莖的藥材飲片,可見節和節間,明顯髓部(雙子葉植物)的特征,加上它的形狀、顏色、質地、氣味等特征,一個藥材飲片的特征就呈現出來了;又如補骨脂,有溫腎助陽的功效,而它的形狀為腎形、顏色黑色。這樣以問題突出重點,問題涵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記憶,使教學有序可循,輕松而有效。

        通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把中藥飲片識別的基本規律與之結合來深化理解、思考和增強記憶,不但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習熱情,活躍思想,有利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技能。學生反映教學效果良好,也得到同行和專家的好評,學生考試成績優良。

        三、存在問題和今后努力

        《中藥飲片識別》是中醫專業基礎課《中藥學》的實踐教學內容,該課程是講授中藥飲片的基本特征的課程,是中藥學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本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中藥來源、飲片的形狀特征、辨識方法和技能。強化學生對中藥飲片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常用中藥藥性的了解,為學習中藥學課程和中醫臨床課程奠定基礎。

        但由于該課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教材,教材的編寫還屬于探索階段。編寫過程中筆者雖然參考了全國中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中藥學》[2]、《中藥炮制學》和《中藥鑒定學》、《中國藥典》一部2010版、《中藥飲片辨識基本技能實訓》以及第二屆泛珠三角區域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競賽大綱中的常用中藥名錄等方面的內容,但難免有遺漏和不妥當的地方。比如對容易混淆的藥材飲片,沒能突出相似性和不同性的比較,在今后的編寫過程中要注意。

        在廣西“十三五”規劃中,多所高校要從“學術理論型”向“專業技術型”轉變,如何適應這種轉變,設計、編寫技能應用性,適合專業技術的校本教材,肯定是一個重要舉措。《中藥飲片識別》校內教材還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改進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手段,加強專業實踐實習與醫療崗位的結合,增強職業指導與社會現實的結合,不斷提高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曉琴,渠弼,楊來秀,田景民,鞠愛華,鄢長華.生藥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2012,(Z3):449-452

        [2]鐘贛生,張建軍.中藥飲片辨識基本技能實訓[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13-218

        第8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通過規范的學歷教育系統培養中醫護理人才是繼承與發展中醫護理的先決條件。這既需要有高學歷的中醫護理專門人才,也需要掌握一定中醫護理技能的中職護理人才。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大量的臨床護理工作者是由中職護理專業所培養的。中等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應鎖定在培養綜合素質高、職業適應力強的面向醫藥衛生服務(生產)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醫藥衛生人才。中醫護理教學也應適應這一目標,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技術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中職學校中醫護理教學的困境

        在中職學校非中醫專業開設中醫護理課程的困難頗多,由于受內容多、學時少、教學手段單一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中醫學本身就是一門深奧難懂的學科,使一些學生對學習中醫感到困難,進而失去興趣,所以很難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對中醫護理課程重視不夠

        現階段中職衛校的專業課程主要以西醫課程為主,中醫護理只是屬于中醫專業的一門課程。在2011年被列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之前,很多中職衛校都沒有開設該課程,即便是在2011年之后,由于最近這兩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目中,中醫護理的內容少之又少,故學生仍然不夠重視。學生認為,由于中醫護理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只占極少的分值,因此沒有必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學習,不如在分值較大的西醫護理方面多下功夫。學校方面雖然重新開設這門課程,但課時設置非常少。教材大綱要求總學時為54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8學時,實踐教學16學時,而實際上,我校只能安排36個總學時,其他中職衛校的情況也大致相同。有調查發現,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的中醫教學時數較少,多數為30~36學時,所有學校均未安排臨床見習或實習。

        2.2目前的中醫護理教材不適應中職護理專業的特點

        筆者也參加過中醫護理學教材的編寫工作,目前中職衛校所使用的各個版本的中醫護理教材,其內容涵蓋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中醫臨床護理、針灸推拿、飲食調護等。這么多的內容,對于一名中醫專業本科生而言,都需要4年的在校理論學習才能完成,這對于中職學生而言,難度可想而知。

        2.3學生總體素質偏低

        中醫結合了醫學和哲學的特點,沉積了古人數千年的思想精華,在內容上體現出深奧抽象的特點,學生想學,卻很難理解,尤其是目前中職學校入學門檻較低,學生總體素質偏低,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學生面對的教材只是大專、本科的縮略版,內容多而不精,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再加上學生基礎薄弱,容易對學習感到失望,造成厭學、退學,每年學生流失率高。

        2.4中醫護理處境尷尬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導致中醫護理目前處境尷尬:中醫護理技能在臨床護理中運用較少,即使是在中醫院,護理人員也是以西醫護理技術為主,中醫護理技術一般由醫生來操作,護士只是做一些簡單的配合工作。學無以致用,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不會高漲,導致教師講授難度增加,歸屬感不強。中醫治療疾病強調“整體觀念”、“治病求本”,其療效需要一段時間方能體現,不如西醫立竿見影。因此,從業人員在選擇使用同樣能夠治療疾病的中、西醫某項技能時,由于經濟效益的差異、利己主義,使思想意識上存在著選擇性的偏差,導致中醫護理應用范圍一再萎縮。

        3中醫護理課程改革與實踐

        針對中醫護理教學中面臨的困境和問題,眾多中醫護理教學工作者已經意識到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且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改革和實踐。

        3.1改革教學方法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其獨到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應該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饒曉明等報道了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圍繞中醫護理操作技術,以“集中講、跟師學、動手練、獨立做、嚴考核”為教學重點,同時注重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做法。梁學林嘗試在“拔罐法”教學中采用任務教學法,以臨床具體問題作為任務來確定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及臨床實踐思維。賈珍珍等在講解推拿法時,使用角色扮演法,不但讓學生相互交流心得,更快地掌握了操作技巧,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覃玉蓮在2009級、2010級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中進行“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讓學生走上講臺,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科研能力及果敢精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2運用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學校已廣泛使用。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的直觀性,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而且可以增加教學知識量,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但是目前中醫護理課件尤其是精品課件還比較少,這主要與中醫內容深奧抽象,缺少視頻、圖像資料等因素有關。很多中醫護理教學工作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通過在教學中改革創新,提高課件制作水平,使之適應教學需要。彭廷云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教學內容形象、逼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極大地擴展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空間。周慧芳等在教學中將中醫護理學基礎省級精品課程網站作為師生互動平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張曉紅等在制作舌診內容時,使用了大量真實的病態舌圖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很好地解決了以前使用掛圖、模型等失真的問題,而且信息也更豐富。

        3.3運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它是一種以案例為教學手段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教師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現實案例等程序來達到教學目標。何詠群認為案例教學法在中醫護理尤其是辨證和臨床病例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將案例穿插在教學過程和內容中,并突出辨證施護的特色,有助于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教學過程更具啟發性,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玉泉認為通過建立健全學生案例學習考評制度,根據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個人表現,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考評,以督促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案例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可以通過院校合作方式,組織教師定期到醫院進修,了解中醫護理相關進展,收集符合案例教學的有效病案,也可請醫院的醫生到學校教授部分課程,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安排學生臨床見習,使課堂教學與臨床接軌,利于學生較快適應臨床實習。

        3.4改革考核方法

        教師對成績的考核標準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向,所以不應該把期末理論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而要將實踐技能操作強化訓練和達標考核相結合。通過對考評體系的改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對實踐操作重要性的認識。黃富獻等將實驗教學考核成績計入學生考試的總成績中,按照理論課與實驗課課時的比例進行計算。王云翠等認為,多元化考核模式實施的重要保證是制訂相應的標準及評價指標,并嘗試對本課程5個操作考試項目制訂詳細的評分標準。張秋霞認為在中醫護理學考試中進行多元考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啟發和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學習能力,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5發揮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的策劃者。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和對職業的認識主要來自教師,教師的職業素養對學生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在當前的中職教學中,教育對象的素質參差不齊,缺乏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教師的關愛和正確引導,因此要求教師不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有較高的文化修養。

        4結語

        第9篇:對中醫專業的認識范文

        考上大學后你想要學習什么專業?未來你想要從事什么職業?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如果你想了解中國傳統哲學,如果你對中醫有深厚的興趣,如果你有一顆堅定果敢的心,如果你想懸壺濟世,那么來吧,投入祖國醫學的懷抱,這將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醫的基礎是建立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的,也許突然間提到古代哲學思想,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些什么東西。舉個例子,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這并不代表五種物質,而是五種屬性。五行于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系。金木水火土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肺肝腎心脾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如何作用于人體的理論,而是研究人體整體與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中藥、按摩、針灸,甚至心理療法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身體健康。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思想,更多的是一種領悟和對生活事物的態度。如果你學習中醫,也許帶給你的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深層的精神領悟。

        的確,中醫很需要悟性,因為你要會聯想,你要會創新,畢竟中醫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而來的,有些偏方是我們現代人沒有辦法完全理解的,它要在特定的情況,或者某些條件下才成立。神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其中一副藥劑是曼陀羅的果實,要知道他的兒子就是由于誤服曼陀羅的果實而喪命,如果當時神醫只把曼陀羅的果實當作毒物棄之,那么中國關于麻醉劑的記載不知又要晚多少年了。

        但是頓悟是建立在沉淀的基礎上的。中醫的基礎課程中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中醫基礎理論,其中包括中醫學的辯證學、藏象學、病因病機學、診法學等。正如前面所舉的例子,中醫采用的是黑箱理論,把我們人體當作是一個整體,認為五臟六腑之間都有著相應的聯系。中醫基礎理論就是將一些中醫基礎的概念和方法教于我們。

        理論之后就是專業課程的學習了。說到專業課,中藥學和方劑學自然不能少,中藥就像化學的一個個元素,能組成不同的物質,方劑就像化學式,把一堆物質加在一起,一步步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反應后產生效果,就是我們所說的藥效。中藥學學的就是不同藥物的歸經、作用、禁忌、常用用量等;而方劑學學的是君臣佐使和配伍,這是一門細活,要知道不同藥物的配伍療效可是會大相徑庭的,即便是相同藥物但劑量的多寡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除了幾門基礎課我們還要上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還有中醫婦科、兒科、外科……除了診斷和內科是必修課程以外,另幾門就全憑自己喜好啦。學習之余給同學和自己開個方子,還能強身健體呢。而在動手的課程中,最吸引人的要數針灸和推拿啦!上這兩門課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因為推拿是兩個同學之間互推,手法不熟練的時候,推不到地方,力道又不對,就會聽到此起彼伏的聲,但是慢慢熟了之后,那豈是一個舒服。你想,當你看書學習了一天,回到宿舍,同寢室的“熟練工”能幫你推上幾把,那叫一個愜意。

        中醫為了跟上時代的進步,也在與西醫結合。所以我們不僅要上中醫的基礎課程,也要上西醫的,如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西醫外科、神經病學、影像學等。還有一些任選課,比如中醫美容學、中藥炮制學、古醫籍選讀等。

        記得當年入學的第一課就是醫古文的《大醫精誠》,第一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第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老師常同我們講:“有些病人的條件不是很好,我們要是能用最少的藥方,最便宜的藥把病人治好,病人會很感激的,就我看來這就是一種成功。”所以如果你想來學習中醫請一定有一顆堅定果敢的心。無論遇到什么,都要秉持住自己的信念。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中文天天射 | 色老99久久九九爱精品 |